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里面,讲了一个县官老史好男色的故事。县官好男色,尤其好男旦,遂在县府内养一锡剧班子,当家男旦叫做苏小宝,“十七岁一孩子,长得玲珑剔透,戏台上风情万种,卸了妆又不苟言笑”,很合县官的心意,所以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县官都要召苏小宝去他住处,却并不做事,只是下棋手谈。有一天突然两人和棋和出了一盘妙棋,“布局之奇特,机关之巧妙,一招一式,一板一眼,事先并不有意,也是随机应变,待到棋终,突然出现了大境界。整个棋局虽风云密布,但天苍苍、地茫茫,黑白之间,楔榫相接,出现了天作之合”。二人为了这局棋,第一次有了肌肤之亲,“亲也没亲到别处”,只是抱头痛哭,大放悲声,“直哭的哽哽咽咽,相互拭泪”。
这个故事相当让我心动。有一种古代笔记故事的风流隽雅,带着先秦的知己风度。想想要是真的用文言来记叙,大概是这么一个故事:
知县慕男色,尤好男旦。衙中设戏班,班内男旦姓苏名小宝者为知县所心喜。月逢初五、十五、二十五,皆召入内手谈。是日,偶成一和局,曰天作之合,精妙无匹,遂抱头痛哭,悲声不可断绝。始知为二人初次肌肤相亲也。
虽为男色爱慕之事,却无荤俗,玲珑剔透,绝然清净,动人之至矣。而故事里写到的那个男旦小宝玲珑剔透,戏台上风情万种,下台后却不苟言笑,围棋高手。这孩子设定也真是苏。
《一句顶一万句》是最近看完的一本小说,它深深地打动了我。和余华的《活着》一样,看这书就像听村口的老大爷给你讲过去的事,你听得津津有味,但《活着》听着听着故事结束了也就没有然后了,《一句顶一万句》却不会随着故事的结束而结束,相反,讲了个什么故事反而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听故事的人最后反倒成了故事中的人。不是说你成为了杨百顺,你显然不是杨百顺,但说到底我们和杨百顺又有什么区别呢!
读后感大全网为大家提供优质原创内容,转载请标明。https://m.dhb100.com/
杨百顺他爹老杨是个卖豆腐的,但他不想卖豆腐,于是便离开了家,跟了天主教传教士老詹,名字也就改为了杨摩西,后来老詹死了,杨摩西只好另找出路,出路就是“娶”了寡妇吴香香并把名字改为了吴摩西,可他和吴香香说不着,吴香香后来跟“隔壁老王”跑了,吴摩西带着说得着的养女巧玲一块出去找,本打算随便找找就回家,结果老婆没找到反而把女儿给弄丢了,吴摩西找巧玲找了好久,可最终没有找到,他也就没有回延津,而是流落到了他乡并终老于他乡。
这就是小说上部《出延津记》的主线。小说下部《回延津记》则主要讲了发生在巧玲及巧玲的儿子牛爱国身上的事。
发生在杨百顺、巧玲和牛爱国身上的事都不是一些大事,但祖孙三代人的事迹却书写了一部中国人的百年孤独。
什么是中国人的孤独?简单说就是找不到人交心。我们中国人没有信仰,孤独了不会去找上帝谈心,而会去找人聊天,而和身边大多数人,往往都说不着,和说不着的人说了一万句话还不如和说得着的人说上一句话。而说得着的人实在少之又少,而且,现在说得着不代表以后也说得着。
不论是杨百顺、巧玲还是牛爱国,也不论是出延津,还是回延津,小说都在反复讲一件事——说得着和说不着。有的人一辈子都在找一个能说得着的人,却最终没有找到,这本小说让我深刻明白什么叫“人生至苦是孤独”。
它还让我明白——精神上的痛苦不是只有受过教育的人才有。以前的我很肤浅,总觉得像杨百顺这种没文化的普罗大众,每天想的应该都是怎么填饱肚子,根本就不会有精神上的痛苦,可我现在明白了,孤独面前,人人平等。
这本小说让我想到了我的二爷爷,他没有结婚,所以无儿无女,晚年信了基督教,后来住进了镇上的养老院。我对他的印象已经很模糊,因为他已经过世很多年了。我只记得,他在住进了镇上的养老院后,每年除夕,还是会回家来和我们吃年夜饭,他每年都会给我红包,可我却不记得他都说过什么,印象中他只是吃完饭,然后默默地坐一会儿,然后就回镇上去了。也许,他内心也有很多话想说,只是我们作为亲人,可也说不着吧。
最后一次见到二爷爷,是和爷爷一起去镇上见他最后一面。二爷爷躺在床板上,弥留之际的样子,我见了只觉十分悲凉。对于二爷爷的过去,我知道得不多,我不知道他为什么没有结婚,我也不知道他是否有过几个说得着的人,我过去只觉得他是没有故事的小人物,可现在想来,要是把他的人生写成一本书,也许他就是杨百顺,也许他就是牛爱国。
除了二爷爷,我还想到了许许多多的人,包括我的父母,包括我那不久前突发心梗猝然长逝的叔叔。我曾一度以为他们都是那种只知道干体力活且很容易满足的人,不会像我们一样思考人生理解孤独。可我发现我错了,他们和我们一样,也害怕孤独,也有精神上的苦闷和痛苦。而我们作为亲人,并没有体谅过他们,也没有和他们好好谈过心,甚至没有看出他们藏起来的委屈。
人一生所要经历的悲伤如果可以分摊到每一天,那人生也就不觉得悲伤了,可事实是,巨大的悲伤会在某一天突然降临,需要你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把它消磨殆尽。这时我们还要宽慰自己,“过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
古人讲开卷有益,读书的习惯丢掉好久,近来重拾,也能在一周之内的工作之余读完一本书。就把这当做一个开端吧。
读后感大全网为大家提供优质原创内容,转载请标明。http://www.dhb100.com
我是一个嘴笨的人,从小到大没有和人吵过架,倒也不是不想吵,一是冲突不多,二是嘴笨。我们那管嘴笨叫不会讲话,不是不会说,而是说不出有用的话,不会说漂亮话,不会说讲到人家心里的话,所以从小我就明白,讲话真是一件难事。
可是在《一句顶一万句》里,我才发现,讲话何止是一件难事,简直是这辈子最难的事。啥叫一句顶一万句,你说了一万句好话拉近两个人的距离,可就因那么一句话离了心。你不知道哪个不相干的人说了一句话,就莫名其妙决定了自己的命运。看似荒诞,生活的理就都在这里。
“人的一辈子,都是在找一个能说的上话的人。”这是通篇的主题,序言说“话,一旦成了人与人唯一沟通的东西,寻找和孤独便伴随一生。心灵的疲惫和生命的颓废,以及无边无际的茫然和累,便如影随形地产生了。”
上篇的吴摩西,下篇的牛爱国,以及这两个人物牵扯出来的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是在说,做人难,说话难,有个能听懂自己话的人难。总之人生是孤独的,人生来就有表达的欲望,而人注定不被他人彻底理解。也许是因为在农村长大,所以对通篇故事里的人物都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一本书固然是可以长久的历经时间的考验,可是理解人物生活的背景也很重要,离故事背景太远,不免会产生“怎么有这种人呢”的疏离之感。因为我们注定只能接触一小部分人,感受特定的生活环境。
一件事牵扯着另外一件事,话讲着讲着就从一件事到了另外一件事,何止一笔糊涂账,话说到底也讲不清楚。男女吵架就是一个例子,吵着吵着就不是一件事的事了。“同样一件事,对自己有利没利他不管,看到对别人有利,他就觉得吃了亏。”“与人共事,还爱占人便宜。占了便宜正好,不占便宜就觉得吃亏。”这种人现在也不乏少见,但咱不能把它说成民族性上面,这么说和书中各种人物从一件事扯到另外一件事没有什么区别。
“世上的事,原来件件藏着委屈。”真是心酸的一句话。人心隔肚皮这话没错,可是这肚皮带来的隔阂真让人无能为力。“人相互一有隔阂,对方便无做的对的地方;同做一件事,本来是为对方考虑,对方也把你想成了另有想法。”百口莫辩也是这个理。真的到了说了也白说的地步,人家压根听不进去,才会觉得这话说得是那么无力。而往往一个人觉得真伤了心,任说啥都没有用,这就叫百口莫辩。一件事连着另外一件事,一句话引着一个想法,人判断一件事时又是一个想法连着另一个想法,弯弯绕绕,话难就难在这里。
书的最后部分有两句话,算是在一大堆难处里的两句劝慰话。“啥事看近点儿,事情倒能想开;看得长,心就宽不了了。”“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我要是想不清楚着一点,也活不到今天。”不是得过且过,而是活在当下。说话难,往往就是话里有话、客套话、真话、假话、大话、胡话。说话难,人生更难,但是知道了这个难处,能稍加体谅别人,也算是尽绵薄之力了。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下长大,铸就了各种各样的性格,有生性沉默寡言的,有生性爱说的,可人跟人在一起,图的不是别样,正是合不合适,说不说得着。
读后感大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s://www.dhb100.com/
亲情,爱情,友情,这些都是将人与人连接起来的情感,我们处在这些情感中,自然就需要跟人打交道,遇着了跟人打交道,那自然就得看两个人脾性能否对的上,说的话能否对心,做的事能否对理,书中的各个人物,人生中遇着了那么多的人,对脾气的也没几个。
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呢,我们就象是车站,一趟趟火车带来了一车又一车的人,来来回回,熙熙攘攘,真正停留的也就身边那几个人,所谓真正对脾气说得着话的人,也就那么一两个。可人是在变化的,就跟这世间所有的万事万物一样,变化莫测,那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和脾性自然也是在变化的,因为有了这些变化,也才有了曾经很能说得着的人最后无话可说,所以珍惜当下说得着的人,不求以后不管过去,只要现在。
中国人讲究家,书中的杨百顺,即吴摩西、罗长礼和书中的牛爱国一样,通过家慢慢摸透与人交触重要的是什么,而家人延伸的各个人物无一不是在自己的情感世界挣扎,他们都在寻找,寻找一个让自己的心舒服的人和关系,寻找一个说得着的人和自己追求的理。书中描写的人物友情、爱情、亲情,都是各人在找寻这个世界的理,他们的生活,一地鸡毛,通过作者朴实无华接近生活的描写,我知道了人活在世界上,遇着的人与事不是由我们自身决定的,而是由这个世界,由缘分决定的,遇着的人有什么样的想法更不是我们能决定的,是由他们各自的出身和环境决定的,既然所有这些事都不是我们能决定的,那我们只能放平自己的心态,决定自己的人生。
这本书教会我的不是多么华丽的文笔,而是通过人物的生活和性格心理描写,将一些非常简单的道理夹杂在日常中向读者娓娓道来。如若通过杨摩西的婚姻选择、曹青娥的婚姻选择等人物经历,向读者表述了'遇着小事可以指望别人,遇着大事,千万不能把自个儿的命运拴在别人身上'这一道理,细细品来,我们人生会遇到许多的大事小事,要做千千万万的选择,凡事都得先问问自己,把自己的内心码清楚了,知道了自己心之所向,也就把握了自己的命运。
世间的事千奇百怪,曲曲折折,兜过几道弯也许这件事就不单是这件事了,吴摩西、牛爱国、吴香香等这些书中人物,往往是通过一件事,延申出了另一件事,或者是另外三四件事,与人理论或是交流的时候更是如此,如吴摩西和吴香香吵架本说的是这件事,但会由这件事扯到另外一件事上,细想我在生活中遇到一些跟人生气的事时,也许生气的不是对方这件事的做法,而是他的做法对我当时的心情来说是个怎么样的效应,或者我当时因为其他的糟心事或看法觉得对方的做法伤害到了我,于是跟人理论,理论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也不单单是说的这件事。总之,一件事牵连着另一件事,环环相扣,因为最初的一件事而影响了后面的每件事的走向,于是就像《一句顶一万句》里那些人物那样在最后一件事惹到自己的时候,会觉得是因为前一件事发生所以会导致这一件事,而又由前一件事追溯到前前件事,最后思来想去,竟是挂了七八道弯才想明白这件事的起因。看的过程中,我的脑子里经常会想起“蝴蝶效应”这个名词,但小说里面所要表述的东西,岂能是这四个字就能表达清楚的。
就像人生一样,说来说去都是那些大道理,简短的几句话就能囊括人生的大部分原因,可这些事哪能就凭这些话就能理清楚呢?人生又哪能像方程式或者专业名词一样有个固定格式和标准答案呢?凡事得去经历,得去看,去体会,然后再获得,成长。
事事拐着弯藏着委屈,我们所看到的未必就是它真实的,我们所想的,也未必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人活一生,免生闲气,图个快活罢了。而怎样才是快活呢?这就需要我们追本溯源,不停的解剖自己的内心,把自己的心一码一码捋顺,找到自己的喜欢和追求,去做自己人生的主宰者,走自己想走上的那条道路。
可我们想走的道路不也是通过外界的事与人得到的吗?那既然如此,我们又怎么知道那些路里面没有拐着几道弯呢?大概走了几条道知道了其中的几个弯以后,我们反而能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了,而这不就是人生的意义吗?
刚刚把《一句顶一万句》看完,这是我看的第二遍——第一遍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相信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帮助到找不到优质读后感的您,找到优质的读后感模板。http://m.dhb100.com
这本小说围绕着河南延津这个地方展开,上部是出延津,下部是回延津。涉及的主要人物有三个,这三个人是祖孙三代。第一代叫吴摩西,第二代叫曹青娥,是吴摩西的继女,第三代是牛爱国,是曹青娥的儿子。吴摩西是延津人,因生活中的种种变故,带女儿曹青娥离开了延津。在路上,父女不慎失散。吴摩西辗转到了陕西咸阳。曹青娥则被人贩子卖到了山西沁源,并在山西沁源生下了牛爱国。牛爱国也因生活中的种种变故离开家乡,为了解开心结又辗转回到延津。吴摩西的出延津和牛爱国的回延津,都是因为生活变故,而生活变故与小说中出现最多的两句话有关:谁和谁说得着,谁和谁说不着,意思就是两个人之间有或者没有共同语言。
老话说得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但是这部小说告诉我,人注定是孤独的。也许在我们遇到烦恼的时候,别人的一句话可能一语点醒梦中人。这个人不一定是我们亲人,也许是我们朋友、同事或者其他陌生或者不陌生的人,甚至有可能是一场雨或者一阵风。而且,这个点醒我们的人也不可能永远与我们灵犀想通。偶然的心有灵犀会给人一种身受洗礼的感觉,但是这样的美好不可能与我们终生相伴。我们不能奢望此刻的“知己”能成为我们一辈子的知己。这样的美好都是过去,未来还有未来的美好。而未来的美好就在于我们对当下点点滴滴的珍惜。我想,牛爱国根本不可能找到当初的章楚红了。
小说通过曹青娥之口总结出两句话:第一句是“人这一辈子,啥都能选,就是不能选日子”;第二句话是:“过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以前”。这也是最触动我的两句话。因为看到这两句话时,我想起了自己的一个梦:去年,2024年,一天晚上,我梦到自己和母亲相对而坐,在我们中间是一张很大的桌子。我说了一句话:妈,我是不是永远都回不去了。后来我醒了,发现自己的枕头湿了。从上大学开始离开山西,到现在已经十五年了,做那个梦时也有十四年了。家乡山野,家乡的人,虽然经常在梦里出现,但是终究是回不去了。跟从前的同学朋友们联系时,我的感觉仍然停留在很久以前,也很希望我们见面后仍是当初的感觉。而这本小说让我看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发展的另一种结果——也许,当初的感觉真的回不来了。
“我原来杀猪时,听你说过,信了主,就知道自己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前两件事我不糊涂,知道自己是谁,从哪儿来,后一个往哪儿去,这几年愁死我了。”杨百顺对老詹说。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优质好文章,如转载请标注来源。https://www.dhb100.com/
杨百顺最想跟罗长礼一样喊丧,可惜这活儿不常有。他想上学,被父亲的假抓阄戏码阴了。离开卖豆腐的老杨,他跟老曾杀猪,师傅有了续弦,利益分配的不均等。来到染坊挑水,谁知“放”走掌柜的猴子,逃离时遇上意大利的传教士老詹,改名“杨摩西”,跟老鲁破竹,闹翻后在蒋家庄挑水,社火里扮的“阎王”被县长看上,就在县政府种菜,还“嫁”给了卖馒头的寡妇吴香香,改姓“吴”。吴香香和人私奔后,吴摩西带着继女巧玲被迫假装寻人,谁知弄丢了巧玲,他又从新乡去了开封、洛阳,寻不得人,回不了家,他改名“罗长礼”,最后落根咸阳。
从杨百顺到杨摩西,从吴摩西到罗长礼,他的一生经历了父子、兄弟、师徒、雇佣、夫妻关系的叛离,颠沛流浪。
在他遇到的众多人物中,可分成了两类,“说得上”的和“说不上”的。说得上话的,无论亲疏,隔千山万水、跨重重关系,冒天下人之大不韪也要和他说上一句话;说不上话的,枕头挨枕头睡着,吃一碗饭、流一脉血也心隔着心。
为了这个“说得上”的人,“说得上”的一句话,好“喷空”的杨百利从卖豆腐的儿子成了火车司炉,庞丽娜舍下为他做鱼的牛爱国跟人跑了两次,姑娘牛爱香到了四十岁才嫁人,曹青娥一生都想回延津找继父吴摩西,临死也没有见上继父的孙子……爱好、爱情、知己……大家都在寻寻觅觅。
刘震云用“喷空”的形式给我们讲了老百姓百十年来寻找的一个“说得上”话的人,一句“说得上”话的故事,似乎我们从生到死走过的路吃过的饭都是为了找到这一份精神的慰藉,或知心,或家常,或有见识,或能码清事情,或只是一句“你说呢”,或是他和她的话,或是我们谁都等待的一句话。
牛爱国还在找,芸芸众生都在找,全书中独有老詹不用找。从意大利来中国四十多年,他只发展了八个教徒,每天被自行车驮着去各个地方布道但没有人听,可是他并不孤独,他有一幅画,画着宏达的教堂,开着明堂的窗户,里面装的是他不灭的信仰,背面写着“恶魔的私语”,纵然你有几百次想杀人想放火,但画在、信仰在,你的心就明堂堂。
相信《《一句顶一万句》读书笔记》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读后感大全网”是您了解读书笔记,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书笔记一句格言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