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中国人读书笔记

中国人读书笔记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读书笔记。

古语有云:一日无书,百事荒芜。想要在书籍中学习到新的知识,经典作品书籍非常值得我们去阅读。在阅读相关作品后可以学到很多,扩充自己的知识库,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写好读书笔记,有哪些关键要点呢?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读书笔记,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今天,我读完《鲁迅诗文名篇》中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我的脑海里思绪万千,像煮沸的开水一样。
这篇文章大意是这样的:几年前,中国人都相信地大物博;过了一段时间,又希望国联了;最后,就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有人认为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而鲁迅认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文章里许许多多镜头使我难以忘怀。当我读到中国人不再相信切实的地和物,而相信渺茫的国联甚至爬出国联的火坑而坠入一个更黑更深的迷信火坑时,我为当时的中国人感到无限的惋惜又感到无限的愤怒,惋惜的是如果中国人脚踏实地,那么中国说不定会更富强,愤怒的是炎黄子孙的土地上为何有这群害群之马。真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啊!当我读到祖国还有一部分中国的脊梁?舍身求法、埋头苦干的人时,我又感到一丝欣慰,因为中国还有这批有确信、不自欺的骨干在,庆幸中国还有他们在前仆后继地战斗,战斗......鲁迅先生说得不错: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同学们,你愿做那些自欺的人,还是做一个有自信力的人呢?让我们脚踏实地,奋发向前,我我们富强的祖国做出一点贡献吧!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书笔记阅读

《丑陋的中国人》的读书笔记


这本书的题目 就非常戳神经了

也就意味着这本书可能

你要么感同身受醍醐灌顶

你要么就会觉得这本书非常糟糕

我大概是前者

毕竟每个人生活体验不同

有这种分歧我觉得正是最正常的

回归正题

这是一本柏杨先生的书与演讲

以及他人对他演讲 书籍内容的评论的合集

对于前半部分我不能说100%

同意柏杨先生的观点

却也对缺乏认错精神

人与人之间内斗 羞于赞美他人

缺乏独立思考 在我自己身上找到了影子

我不敢说是所有中国人

但确实是我个人的劣根性所在

后半部分就很有意思了

现在微博下面站队你们都见过吧

书的后半部分就跟微博评论一样精彩

有来有回

一定要争出一个谁对谁错

只盯着对方说的与自己想法不同的地方

却没想过对方哪里说的有道理

又是一劣根性

《中国人的精神》读书笔记参考


读完了辜老先生的两册《中国人的精神》 以后深有感触。读到精彩之处 可以拍案而起可以大叫畅快。读到晦涩之处会反复揣摩,反复掂量,读到精髓之处会理清思路、比较我的想法与他有何异同,有时候,会有所保留的接受他的意见,有时候,我理解,但是不接受。

很久没有这么认真的读一本书了,感谢党校培训推荐的书目。虽然前前后后用零碎的时间读了很久才读完,但是真的很有启发,也学到了许多伟大的思想跟一位师兄说我想沉下心来读书了。用我剩下的大学时间做真正有意义的事,也许这也是辜老先生带给我的吧。今天看到有同学拿着书从图书馆出来一副沉浸其中的样子,突然觉得这样做学问,才是我向往的。不过,谁又能知道呢,年轻又肤浅的我,想法时时会变吧。但是最近常常想起小时候读书时那如饥似渴的感觉,长大后被各种世俗的事情冲昏了头脑,都忘记要好好读书了。

下面想以摘录书中的句子为开场白开始我的读后感

看这本书看到现在,有一段话始终是我的最爱,每每读到心中都十分感动:

“真正的中国人也许粗糙,但粗糙中没有粗劣。真正的中国人也许丑陋,但丑陋中没有丑恶。真正的中国人也许粗俗,但粗俗中并无好斗和嚣张。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愚蠢,但愚蠢中并无荒谬。真正的中国人也许狡猾,但狡猾中并无阴险。”

我不知道辜老先生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番话的,在有人看来是自欺欺人的安慰,在有人看来是真实的写照,在有人看来是为了激励国民宣扬我国,在我看来,是老先生自身一种骨气的写照。从旁人对他的描述中可以发现,辜老先生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怪人,他在中国的牛津运动中摇旗呐喊,保护中国千年的文化不被康有为等人毁掉,而与他一起的那些翰林院的学士们则被现在的历史书称为迂腐的保守派保皇派,尽管他们的目光确实有所狭隘,但是我们谁又能确切地说康有为等人是成熟又真心的呢?长久的处于一种说辞中的我们,殊不知辜老先生为了真正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流逝痛心疾首,为世人,尤其是他所说的暴民,对君主的误解和反对是多么的愤怒。我常想,也许我们从来没有从光绪或者慈禧的角度想过他们的处境,在国家的生死存亡之际,一人或两人的力量能有多大,能将运转了几千年的封建机器重新翻新使之再次焕发生机呢?也许,是众多人的庸庸碌碌导致了历史的悲剧,而这一条链条上最关键最扎眼的是位于最顶层的皇室罢了。

回到刚才的话题,即辜老先生的骨气和气节。从整篇文章中流露出来的中国人的精神其实有一大部分是老先生的真实写照。清高或者说骄傲,其骄傲程度不亚于现在欧洲人轻视外来人种的程度,这与历史书中讲的中国人自奉为天朝上国有很大相似之处。但是,如果他以相应的礼节被尊重,他并不介意客人说一些他不赞同的观点,他的骄傲还体现在民族气节上,他说:“他们(外国人)以为他们只消招招手,我们就得来。”但是不得到尊重,他绝对不会低头;守旧或者不随波逐流,他一直留着长辫子,他说那是一个标记,是中华末了的一个代表;自恋或者自负,他熟练运用英文德文等,了解各国的哲学,嘲笑美国是一个没有哲学的国家,他有广博的学问却没有聪慧的学生来求知,他满怀抱负,但始终觉得没有得到重用。英国小说家毛姆在拜访他的时候,细致的描绘了他的容貌、言行,现引用辜老先生赠与毛姆的一首小诗:

你不爱我时:声音甜甜,烟波含笑,素手纤纤; 待你爱上我时:声音却变得凄楚了,满眼是泪,睹目痛惜。

伤心啊,伤心之爱使你不可爱。我渴望岁月飞逝,那你就会失去明亮的双眸,桃色的肤肌,和你青春所有灼眼的神气。

到那时我依旧爱你,你才会珍惜我的痴情。令人羡慕的年华转瞬不在,你已然失去了明亮的双眸,桃色的肤肌,和你青春全部诱人的神采。

唉,我不爱你了,即便你上心我也无心再爱。

辜老先生受德国影响较重,在他的作品中常出现歌德的话语,在他关于中国不需要宗教的阐述中,讲到歌德的话:谁有科学与艺术,就也有了宗教。谁两样都没有,就须有宗教。哈,这是多么大的讽刺。一部分传教士们自以为是的闯进我们神圣的国度,口口声声说要给我们信仰,殊不知这种文化侵略对我们千年来的孔孟文化是没有任何撼动的力量的;现在有些新中国人民睁着大眼说中国人没有信仰,缺少宗教,那我请问你们学过的论语、三字经不是给了你们做人最基本的规则了吗?你们的父母不是一直在给你们最基本的供养和关爱吗?你们还需要什么宗教和信仰?!没有宗教我活得很好,我周末有一个上午的时间可以休息或跟家人在一起,还有什么比快乐的过一生更重要呢?有人说犯罪是因为缺乏信仰,有人说自杀率升高是因为缺乏信仰,有人说人在无助时需要信仰,我说,放屁。

我想,关于辜老先生对于应保留君主制的观点,我不能苟同,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也是一家之言,对于辜老先生关于慈禧的观点我也是当做补充历史知识,但是对于他对宗教的看法,他对于中华民族深邃精神的理解和强烈维护,我是深深的赞同和感动。其实从理想的层面上说,传教士和警察都是没有必要存在的人类社会的产物。

感谢您阅读“读后感大全网”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读书笔记》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书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中国人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