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论语的智慧读书笔记

论语的智慧读书笔记

《月亮国的智慧》读书笔记。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书籍就是他/她最可靠的朋友,而每个人对于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这是感触是非常难得的,它是我们去写作读书笔记的宝贵素材。那么,值得被我们借鉴的读书笔记有哪些?你也许需要"《月亮国的智慧》读书笔记"这样的内容,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双手握无限,刹那是永恒。在大千世界中,我们不过是芸芸众生中很微小的那么一份子,微弱的像是一粒沙,也许我们引不起旁人的注意、改变不了这个世界,然而这个世界正是由我们这些平凡的沙所组成的,佛家坚持众生平等,就是让我们爱人的同时也要自爱,即使是作一粒沙,也要认真的作好这粒微沙。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教的重要思想,简单的说色是指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而这些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人生一世,匆匆而过,对于看得透的人,握紧拳头,里面什么都没有,张开双手,你就拥有了整个世界;对于看不透的人,追名逐利,劳累自己又风尘了他人。舍得,有舍才有得,不能放下的人永远不能得到。

歌德曾经说过:十全十美是上天的尺度,而要达到十全十美的这种愿望,则是人类的尺度。十全十美不过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可望而不及,这种状态大概只存在于天上而不在人间,但是作为平凡的我们,不能因为达不到而不去追求,十全十美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的过程,在于那一种完美的心境。

中印哲学思想中都有宽容、温和的内容,我想这种宽容、平和绝不是不关心世事、一种人心冷漠。佛家平等看待众生,教我们以同样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人、事、物,我们的宽容不是一味的承受、忍让,只是看破纷扰后的平静,急人之所急,忧人之所忧,是一种下载,是一种放下了自我的爱。

虽然我们生而为沙,生而渺小,但是绝不意味着我们的存在是没有价值、是无所谓的,我们是构成世间堡塔的一份子。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出身,但是我们也要怀有一颗向善、追求完美的心,这样我们在这个大世界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就会在自己小天地里构筑起了不起的丰碑。所以,认真的作好一颗沙同样是一件完美的工作,同样是了不起的。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编辑推荐

老子的智慧读书笔记


篇一

光阴荏苒,年复一年。繁忙的工作,匆匆的心情难免使人疲惫和麻木。而读书可以明志可以明理可以医治慵懒的思想。今得《老子的智慧》一书,每每读来总会感受到国学经典的魅力,而每有会意,便会欣然一爽。

《道德经》比《易经》好读,若没有注解我根本读不了《易经》,而老子的话则都是通俗又形象的表述。《道德经》九九八十一章,《易经》八八六十四卦,我认为,从总体上讲,《易经》是一个大系统,严谨周密,无所不容,充满相生相克和辩证,探讨天地人的客观规律,不绝对什么,在无形中提高了我们的认识及预测未来的能力。《道德经》也构建了一个大系统,那就是关于道和德,即天之道、圣人之道、上德、玄德,老子通过大量的辩证、对比、反复、比喻,提出利而不害的天之道、为而不争的圣人之道,提出负阴抱阳、以柔胜刚、清静无为的处事之德,老子是在为世人解答社会生活中诸多的疑惑,进而快乐又自信地为道为德、为圣为人。至于《论语》,从小到大读过的片段也不少,给人的感觉都是些仁义礼的论述,像某某人说的,都是些吃人带血的文字,于我的吸引不大,不过我没有系统地读过《论语》,言多必失。

老子教给我们充分认识客观世界的辩证,包括事物本身和事物之间的辩证,不仅如此,他还说得格外地形象。他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世界有很多美好,当然也有很多丑陋。真善美是我们都喜欢和追求的,那么假丑恶呢?所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知道这一点,一个人就会对凡事有包容。我们总想世上没有坏人,这可能吗?要知道坏人灭不了,也要相信好人会不断涌现。我们总想消灭贫穷和两极分化,可是没有贫穷,哪来所谓的富足?你口袋也是十万块钱,我口袋也是十万块钱,穿一样的衣服,这有意思吗?世界之可爱,在于其多样性,在于其差异性,在于其变化中。

即是如此,老子提出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这有点像愚民之冶,但说的句句是客观事物的辩证。一个单位喜欢评先进,职工当然就要争斗了;我们在故宫或是博物馆存放了奇世珍宝,当然就会有小偷瞄上了;我们的改革开放大潮,给大家创造了大量的赚钱的机会,欲望横流,民心就乱了。老子从诸方面对此进行了反复认证,既然凡事都有两端,得此必失彼,过于追求则必有所失,他提出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观点,提出了圣人应该有的状态,是为腹不为目,是要去甚、去奢、去泰,这就是我们熟悉的《道德经》。

世界的辩证也不是静止的,而是存在发展之中。老子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意思是说老天爷刮大风下大雨都不会长久,总会有雨后彩虹,何况人呢?你想持而盈之、揣而锐多、金玉满堂,能够守得住吗?物壮则老,极强终衰,老子从来都是反对以一种刚强、圆满的状态,他认为这必定不是长久的状态。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它还能装多少水呢?你若想再攀高一层,那你必定不应该在最顶层,所以在很多时候以退为进是有其中的道理的,我们也可以此辩证地看待发展中的事物。美国很强大,他能一直强大吗;一个人现在很得志洋洋,会不会有落魄的时候呢;表面上你与人无争,但到头来别人能争得过你吗?反之亦然。这就是老子的不争哲学,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说不敢为天下先,而实际上呢,他开启了人们的视野,开创了道家学说,是为一代先师。

上善若水,《道德经》不少章节都是说水之善,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们又该学习水的哪些品性呢?老子说水善得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是说水滋养了万物,如人体就有大半水,但水却从不争上,生而不有,它从来不说人是她的孩子,草木是她的孩子,她是万物的主宰,相反,所有脏的它都清洗掉,包容掉,净化了,就是符合道的。水至柔,但水滴能穿石;什么都能改变水的形状,但抽刀断水水更流,一切改变都是徒劳的;积少能成多,水汇集江海成为百谷王,是其善为下的结果。这样看来,柔弱是胜于刚强的,老子说刚强是死的特征,柔弱则是生的特征,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生的时候人的肌肉是柔的有弹性的,草木也是柔的,风吹即动,但死了就硬了、枯了,这就是柔以胜刚的道理。

老子阐述的观点也有不少令很多人惊讶。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是呀,为什么我们说要树立荣辱观,因为社会主义大道正在废弃;为什么出现五花八门的骗术,因为人类太聪明,有很多智慧和高科技;为什么我们评选十大孝子,因为社会出现了不少六亲不认的现象;为什么抗日时期有所谓的忠与奸,因为国家昏乱,而国家一帆风顺,一切遵循道在运行的时候,是用不着忠不忠的。关于民,老子说了两句话也让我记忆深刻,他说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是呀,国家和政治虽为阶级统治的工具,但统治者能不能少拿出这些来威胁人,动不动就关人抓人以死来吓唬人,这点在如今的拆迁、计生、严打等问题上是要尤其注意的,所谓国之利器不可示人也。

《老子》为世人倡导的清静无为、为而不争之道并不为众人特别是主流社会认同,这或是老子本身负阴抱阳的定位,也正是它的生命所在。老子在七十章中更是指出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他说知我者希,则我者贵,圣人有时也是孤独的。是呀!道理再明白不过了,但人们能抵制社会的纷繁诱惑吗?还是叶落的时候才归根,人老的时候才还乡,年轻的时候总是要到外面闯一闯的,读到最后终是可以在《易经》中寻得答案,万物由弱而强再到弱,由柔而刚再至柔。上班的时候读《论语》,闲暇的时候读《老子》;得意的时候读《论语》,失意的时候读《老子》;年轻力壮的时候读《论语》,年老力衰的时候读《老子》;在城市读《论语》,在乡下读《老子》;反之亦然也。

篇二

最近学生课程在学习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我对老子的思想是比较向往与崇拜的,于是读了一本书,林语堂的《老子的智慧》,对老子的思想更加崇拜。老子的智慧是哲人的智慧,可以净化我们的思想和灵魂,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老子的智慧可以开启我们的智能,教人如何处世;老子的智慧有助于我们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感悟一 万事定要顺其自然

人生在世,终止结果皆为一死,万事不能强求,要顺其自然发展才好。名与利皆为过眼云烟,追逐金钱,就会受金钱的束缚;追逐功名,就会受功名的束缚。只有抛开名利,才能超脱于种种名利之外。平平淡淡才是真。淡然的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吧,你会从宁静的心境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妙的。

感悟二 万事要坚持中庸,到了就好,不要过

人生也就60年,万事到一定程度就好了,不要太过,太强求。为什么要把自己搞的那么累呢,现代人,压力太大,抑郁的很多。从懂事那天起,大部分人就要为了生存忙碌奔波,要不然一家人的生活就没有着落。当一家人因为自己的努力而得到全家人的生活改善时,你说这种奋斗的过程难道就没有幸福的感觉吗?在瑞典,就算是最坏的打算,一辈子什么也不干,他的收入也很可观,所以,他们有很多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到底上帝要他降临人间是来干什么的。其实生命中奋斗也是一种幸福。

我们往往要感叹事事的不如意,其实我们都是幸福的,家人的平安,孩子的健康,难道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吗?做人要乐观,要容易满足才好,这样才会幸福!

孔子的智慧读书笔记


《孔子的智慧》是林语堂先生对孔子思想的系统阐述和全新解读,解开儒家思想历久弥新的根源所在!在儒家经典中悟出适用于自己的处世哲学,用儒家智慧指导现实生活。
没有哪套格言能像儒家在中国这样主导一个国家的历史。孔子的思想不仅是为人处世的指导,更蕴含着古代圣贤理性的思索和对人生意义的终极探求。林语堂先生对儒家经典的全新解读,让我们从中得到更深刻的启示。儒家思想不仅是孔子对人生本质的探究,对人生价值的求索,更为世人提供了为人处世的准则和安顿身心的滋养。在品读儒家智慧的同时,也能找到适用于我们自己的人生哲学,且值得我们每个现代人深思。整本书一共收集了四十一条经典智慧,每一条智慧都可以与我们的生活对照起来,其中最让我感悟深刻的是下面几条,现在和大家一起分享:

01、自身素养: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多替别人考虑。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生活中,一个给予别人方便的人,自己也会得到别人给予的方便,正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能多为别人着想,为对方设身处地考虑问题,会让你赢得更多的朋友。正如“对别人好就是对自己好,你想别人怎么对你,首先你要怎么对别人。”

02、学习与思考有机结合。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学习时,倘若只知死记硬背,而不加以思考、消化,那他就将毫无所获。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升华。在学习的基础上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学习,学习才有效果。每个有求知欲和上进心的人,每个不甘平庸和空虚的人,都会不断地求知,不断的思考。求知与思考,可以疗俗、可以治愚、可以怡情、可以养气,可以把自己的人生以高品质的养料充实起来。当你专注于一本好书时,犹如沐浴智慧的洗礼,犹如和智者进行心灵的对话,犹如跳动的知识精灵带着你遨游寰宇,会让你感到充实、愉悦和慰藉。“思考”是通向成功的一把金钥匙。让博学和思考相结合,那么我们就会可以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立足。我真正感受到,在学习时,一定不能走马观花式的读书,要做到边学边思考,感悟出知识真正要点,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有内涵,越来有能力。

03、需要真诚的交流。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我想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人的生活需要朋友,需要朋友间真挚的感情思想交流,这是生活快乐的源泉之一。反观现代社会,人越来越多,各种交通通讯越来越方便,但人与人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我们不敢真诚地与他人交流,我们也始终对他人的言行抱有戒备之心。在工作中,我们越来越强调团队合作,这需要人与人多交流;家庭中,各种矛盾琐事很多,我们也需要经常交流;即使退休生活,我们也需要情感交流;孩子上学的除了吸收知识外主要目的也是培养集体生活,融入社会的锻炼。总之,无论何时,我们都需要真诚的交流,这是我们进化为社会人的内心要求,是天生的。

孔子的智慧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鉴照今天和将来。学习孔子的智慧,做像孔子一样聪慧的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生的智慧读书笔记


最近读了一位哲学家的书,作者叫叔本华。说起哲学家,脑袋里总是会充斥着各种繁奥晦涩的辩证道理,看名字有时候都会让人望而却步。所以叔本华的这本《人生的智慧》就显得那么的亲切了.......叔本华将自己这一辈子的哲思,用最直白的方式告诉人们,什么是幸福,人应该怎么做才会幸福。

痛苦和无聊是幸福的两大死敌,每当我们脱离其中的一个时,我们也就在接近另一个。而让这两大死敌减小影响的方式就是尽量地充实自己,让自己在面对痛苦的时候能看得通透,在面对无聊时有事可做。这样就不会在时间地流逝中慢慢地遗忘了自己真正的初心,徒增无数烦恼。

我们出生到这世上的那一刻起,一直都是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个人相貌各异,性格迥异,财富地位,身体健康,个性品质都给我们画下了不同的人生。我们或许孤步独行,或许万众瞩目,无一例外,我们还是我们,我们最关注的还是自己。在这一生中,我们会感到忧虑,也会感到快乐,会为自己身上的不幸遭遇而悲伤,也会为得到了什么而感到短暂的幸福。

如果人感到空虚,借以身外之物来填补,或酒精,或感情,这些都只是海市蜃楼,等到下次填补空虚时,只会需要更多,久而久之,就会慢慢地麻木掉,形如行尸走肉一般。正确的解决方法就是充实自己,健康自己的身体,不断的了解自己,正所谓爱自己才能爱别人。我们应该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自己身上,把少部分精力放在外面,尽可能充分利用我们既定的个性,符合这个方向,努力争取适合个性的发展,培养成业余爱好,持久地幸福下去。

锻炼自己的身体自不必多说,一个轻松的身体给你带来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就像我之前的智齿蛀了,牙的神经暴露出来的那一晚上犹如在刀割火烧,一吸气,凉风就会顺着管道冲到我智齿的神经上,在那一刻我可能真正的才明白,当时在抗日年代的英雄们被拷打时,忍受了多少痛苦。第二天医院一上班我就拔掉了它,从此更加爱惜自己的牙齿。现在的工作大都是长期久坐,久而久之对于颈椎和腰都有造成负担,休息的时候多活动活动,放松放松才是正经的。

而另一方面就是要正视自己,因为痛苦和虚无是伴随自己一生的,并没有什么幸福的终点,生活的环境可能就得取决于你的态度。提高自己的获取感,为每一件值得高兴的事而开心愉悦,一辈子的时间很短,应该珍惜当下的时光,认真地对待每一次情绪的变化,开心和悲伤都能创造出珍贵的记忆。

每个人的际遇都是不一样的,从小到大的经历,造就了独一无二的你,而你的每一次选择,每一次行动,都在不断的塑造一个新的自我,就像“忒休斯之船”,反过来也正是这些经历影响着你的下一次的选择,如果想要摆脱现在的痛苦生活,就需要从中做出改变,不断地做出正向的反馈这样才会导致一个好的结果。不过不管好的还是坏的经历,这都是活在这个世界的证明,证明你存在过的烙印,因此不管怎么说都希望你可以保持一颗愉悦平和的心,坚定地走下去。(宋学昊)

《治学的智慧》读书笔记


学无止境,治学之道是一个人一生都应该谨记践行的。活到老学到老。这本龙世谱所著的《治学的智慧》从读书、写作、研究等方面讲述了治学之道。

书中指出,治学必须严踏实,只有树立了良好的的思想,治学才有真正的意义。浮夸,意志不坚定等现象都是不好的。刻苦用功不是一时的兴趣,要把它当做终生的治学目标。治学,顾名思义离不开书籍,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良好的书籍能帮助你树立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开卷有益也是道明的这个意思。

有像陶渊明似的好读书不求甚解,这说的是那些能人才士。书读得再多,没有领会到其中的意思也是毫无意义的。真正的治学要有明确的主攻方向,譬如你主攻新闻学方向,那就得以看新闻学书为主。那发散思维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很多人说的要多方思维其实指的是在你在该学科有了一定的基础过后,才有去发散的能力,不然邯郸学步似的治学对治学本身来说是没有智慧的。

我很佩服有的人精读一本书,精确到书中字里行间,要弄清楚每个字每句话在这里的用意。好的书就得这样去品,不断重复去品,最大限度榨取当中的实际存在的价值,挖掘当中存在的隐形价值,为自己所用。

图书馆是个好地方,里面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纵观从图书馆出身的名人们,如毛泽东、蔡元培等,他们起初是图书馆里面的小小职员,为何能有如此能耐走上了辉煌之路。这正是他们充分利用图书馆,立志成才,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不断造化,不断自学,不断治学,成就了他们。

在读书治学中,注重质与量的关系,不可急于求成,要想学到东西,必须注重读书的质,读什么样的书,有选择地去读书,看到自己在思想或者是能力修养是缺少哪一部分,一口吃不了大胖子,读书治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陈寅恪在学习外语上,通过早留学国外的方式学会了日文,德文,英文。法文等10多种文字,在他学习外语经验上,哪里有大学,哪里藏书丰富便在哪里拜师听课研究。

治学还要注重写作,三天不练手生,倘若不能将看到的文字经过自己的思维加工转化成文字,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在治学方面也要注重写作。多观察,发现,进行创作。养成一种好的习惯,随身带好纸和笔,很多好的idea就是在不经意间从你的脑中晃过,不加以重视,所谓的灵感就是无用的东西,即便是你觉得自己有灵感,但是人家还是看不到你的才华,因为你没有把它形成文字,这也不能成为历史。

其实每天写日志是个好习惯,把本天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一方面可以练习写作,另一方面也是在回忆自己的过去,当很久后我一天,看到自己的文字,或许会有很多感悟。

《人生的智慧》读书笔记


三个因素决定人的命运具有根本差别。

1.人的自身(个人属性):健康、力量、外貌、气质、品格、智力等。

这是人是否能够获得幸福的关键,它能对人的幸福感产生最根本、最彻底、最直接的影响。

最高级、最丰富多彩的,以及维持最久的乐趣就是精神思想上的乐趣。

一个精神富有的人会寻求一种没有烦恼和痛苦的状态,追求平静和闲暇;一个人对同他人交往的爱好程度,跟他智力水平的平庸、思想的贫乏程度成正比。

2.人拥有的身外之物:财物及其他占有物。

3.人向他人所显示的样子(别人的看法):名誉、地位、名声。

我们的快乐或忧伤,实际上不来自于客观,真实的事物,而来自于我们对这些事物的理解和把握。

确保自己幸福的内在源泉畅通无阻的条件是闲暇和独处。

虚荣和骄傲

虚荣:把别人的看法看得比自己意识中的活动更为重要,把别人的看法当成了现实,把这种派生的、次要的东西看成了首要的事情。虚荣来自外在,让别人相信自己有某方面的突出价值。

骄傲:自己拥有某方面突出的价值,因此骄傲是来自内在的,是一种直接的自我尊重。

骄傲和虚荣都属于人的本性的愚蠢。

名誉

名誉和良心互为表里,即良心是名誉的内在呈现,而名誉则是良心的外在表达。

名誉和名声不同,名誉会死亡,而名声不会。

名誉包含客观性和主观性两个方面:从客观上来说,名誉是别人对我们的价值的看法;从主观上来说,名誉是我们对别人的看法和顾及。

·若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分为你我之间,履行承诺和两性之间,他们对应的名誉关系为:

公民名誉和公职名誉

公民名誉范围最广,其前提在于我们必须无条件尊重每个人的权利。(适用于所有社会阶层,一旦失去难以恢复)

公职名誉指人们对公职有所敬意,它要求担任公职的人也对其职位保持尊敬。

女性名誉和男性名誉

其他还有骑士名誉等

幸福论

判断一个人幸福与否,不是看他享受了多少欢愉,而是看他承受了多少痛苦。因为所有的快乐,其本质都是否定的,而所有的痛苦,其本质都是肯定的。

幸福的生活就是避免了诸多不幸的生活。

获得幸福生活的方法:

1.明确生活的目标——尽最大可能避免痛苦,而不是追求欢愉。

2.降低对幸福的要求。(更好是好的敌人)

过分地为生活做准备,其实都是极大的愚蠢。

1.人们未雨绸缪,却没有考虑这些计划实施所需要的时间。

2.计划会遇到的阻碍是难以预料的。

3.一个人未必有预言时代发展的智慧。

4.自己也会被时间改变。

态度

对自己的态度

宏观上来讲,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生命总体发展的大致脉络有所把握,并且有自己的计划。

微观上来讲,我们每个人既要观照未来,也要对照过去,但人生最重要的是当下。

珍惜当下我们所拥有的一切,过深思熟虑的生活。

对他人的态度(与人相处)

1.学会宽恕(为了达到生存目的,避免各种人事纷争和吵闹)

2.保持礼貌

3.不要驳斥别人的看法(即使出于美德)

大部分人不愿意承认别人精神上的优势,因为大部分人都脱离不了主体的“我”,根本上他们只对自己感兴趣。这一特性产生的结果就是人们总会把别人说的话和自己联系起来。

对大多数人而言,一个人表现出聪明和思想,只会激起人们对他的憎恨和反感。

对命运的态度

人生无论以何种面目出现,构成人生的要素都是相同的。

运气在人的一生中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人生是一连串的外来事件和我们不断做出的决定相互作用的结果)。

勇气于人,无比重要(不提倡过犹不及的勇气:冒失),但人不能只有勇气,还要有所畏惧。

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


关于讲和练

《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四

讲练是一种教学方式.讲和练怎样结合呢 最近我们也一直在探究这个问题.

一种是精讲多练强调精讲后要让学生适当地练;另一种是精讲精练强调的是精讲后要让学生有示范性代表性地练;再一种就是讲而泛练意思指有的内容通过讲述泛泛一练或不练只要明白就行了;还有一种是精讲不练只要讲得好讲得精学生不练也能掌握其实质及其要领.

这四种提法来自不同教学内容归纳起来我们称其为精讲善练讲练结合.也就是说讲课无论何时都要精讲一个学生学很多门课如果教师都要旁征博引必然喧宾夺主学生听得热闹而收效甚微.精讲有利于记忆;练习多少要看教学内容课程性质不管如何练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实践去思考使他们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锻炼他们的智力和能力.如果把多练理解为练的越多越好无限地加码;把精练理解为练得少一点于是对习题作业不加挑选使学生无法去理解解法程序规范无法起到解剖麻雀的作用这都达不到练习应用的目的.

基于上述的观点和认识我想说几点:

1各门学科的练习方式应该不一样的什么都是动笔我想不是太合理.比如说英语可能应该侧重一点口语.

2每一堂课练习的时间强度等应该不一样.可能有的课时不需要太多的练习有的课时可能需要多点练习时间.

3讲和练如何结合什么时候讲什么时候练可能很有讲究就像烧肉什么时候该文火什么时候要焖一下时机很重要.

4总的来说讲和练都要精不是多就是好的.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感谢您阅读“读后感大全网”的《《月亮国的智慧》读书笔记》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书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论语的智慧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