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战略成本管理读书笔记

战略成本管理读书笔记

竞争战略读书笔记。

古语有云:一日无书,百事荒芜。我们平时也需要多阅读一些书籍书籍,而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将自己的想法一笔一划的记录下来,那么,值得被我们借鉴的读书笔记有哪些?小编特别编辑了“竞争战略读书笔记”,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篇一

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波特从产业结构、组织的观点和市场结构论的观点出发,以产业结构和竞争优势为基础,阐述了如何使企业获得长远的、全局的和纲领性的谋划和竞争力量的优势地位,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行为因素和市场竞争环境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产业结构分析的规范方法,指出企业赢利能力取决于其竞争优势,而企业竞争优势又一定程度地取决于企业所在产业基本的竞争结构。这种竞争结构便是波特的著名的5种竞争力模型。这5种竞争力的综合作用随产业不同而不同,随产业发展变化而变化,结果就使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利润水平。企业可以通过其战略对5种竞争力发生影响,并影响产业结构,甚至改变某些竞争规则,进而赢得竞争优势。他认为,企业获取超过行业的平均利润,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以比竞争对手更高的价格,或者比竞争对手更低的成本来实现。为此,企业可以采取获得竞争力的三种基本战略,即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目标集聚战略。

波特的产业结构论实现了产业组织理论和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创新性融合,并把战略制定过程和战略实施过程有机地统一起来,强调通过对产业演进的说明和各种基本产业环境的分析,得出不同的战略决策。

这书是迈克尔波特在管理理论方面的经典著作。作为哈佛商学院的教授和竞争战略方面公认的权威,他在此书中提出了行业结构分析模型,即五种竞争力模型。他认为这五种竞争力(行业现有的竞争状况;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客户的议价能力;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新进入者的威胁)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他还指出,企业战略的核心必须在于选择正确的行业,以及行业中最具有吸引力的竞争位置。

迈克尔波特还提出与产业结构相对应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标新立异以及目标集聚,并说明由于企业资源的限制,企业往往难于同时追求一个以上的战略目标。中国企业家已经非常善于以低价成本的方式进行竞争。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求企业必须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以便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成本,从而为企业在市场上赢得主导地位创造条件。比如被人称为价格屠夫的格兰仕,创造了一个奇迹,其2000年生产的微波炉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0%。成本领先战略的主要风险来自于后来者的模仿。所以,中国企业必须有新的竞争方式,如以产品、技术或者经营模式的创新来提高盈利能力与水平。波特为这类战略提供了系统化的思维方式,阐述了企业应该在哪些点上建立竞争力,对于经营实践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篇二

竞争无处不在,现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企业的竞争愈加激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为自己的企业谋取一席之地,是许多企业管理人员关注的问题。《竞争战略》通过对市场的竞争环境、需求环境、企业本身特点等角度进行分析,为企业制定竞争战略提供许多有效的方法与思路。

个人认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竞争环境与相应策略都会有所不同。因此,应当先为自己的企业定位,然后分析当前市场情况,包括竞争与需求的状况,还有政府的政策,并结合企业本身的优劣,制定出符合自身情况的竞争战略。《竞争战略》中就分析了零散型产业、新兴产业、成熟的产业、衰退产业、全球性产业等几种产业中的竞争。

企业的竞争战略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周围环境与企业自身情况的变化,竞争战略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编辑推荐

《时空战略》读书笔记


《时空战略》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何真等编著的,记述上海大型舞台剧《时空之旅》发展经历的纪实性文化发展领域的著作,书中首先展示了中国舞台剧发展现状与国际地位和内涵不平衡的现状。《时空之旅》就是立足中国舞台剧发展前沿,由演出公司、杂技团和新闻媒体三方投资发展的创新模式。书中总结了《时空之旅》得以成功并茁壮成长的二十七条时空法则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领导者和经营者提供了一面镜子,趟出了一条新路。

《时空之旅》是一台传统与现代因素相交汇的大型杂技舞台剧,它以中国传统杂技为内核,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化技术打造的多媒体梦幻剧。自2006年首次公演以来已经火爆了整整四年,经久不衰。

在国际上掌握话语权的渠道,树立正面形象这是中国文化产业每一个从业者肩上不可推卸的责任。《时空之旅》是个榜样,不仅因为他提供了良好的模式,更重要的是态度。这是《时空战略》封面上对《时空之旅》的评价。

刚刚提到《时空之旅》的成功升华出了二十七条时空法则,我认为其中五条是其中的精华,对我们的文化产业发展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尤其值得我们的文化产业的经营者、管理者思考和借鉴。

法则一: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不总能跟上经济繁荣的脚步,当发展滞后时,艺术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将发挥决定性作用。文化产业相对于经济发展滞后的情况在我国普遍存在,在我国的一些城市尤其是二三线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文化产业却处在无人问津的状态,一些地方特色的剧团、歌舞团甚至演艺公司效益普遍不好,有的甚至面临亏损甚至倒闭的困境,一大批优秀的文艺工作者放弃曾经为之奋斗的文艺事业,纷纷改行从事其他行业,这是我国文化产业的巨大损失。面临这种两难的处境,中国的文化产业何去何从呢?《时空之旅》的成功告诉了我们,那些凭借主观能动性坚持下来的文艺院团有了发展壮大的机会,要知道作为《时空之旅》这个崭新的组织形式的三分之一的上海杂技团也曾经濒临破产,有几年甚至连工资都发不出去。但就是这样的院团在这样的困境中仍然坚持训练,终于获得了发展的机会,《时空之旅》公演短短的四年时间上海杂技团就一跃成为全国文艺院团中创收最高的佼佼者。当记者采访上海杂技团团长、上海马戏城总经理俞亦纲时,俞总动情的说:是全团上下对杂技艺术的满腔热血支撑着上海杂技团走到了今天,走进了《时空之旅》,走出了中国舞台,走向了世界。可见在发展的瓶颈时期是文艺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支撑着院团走向了发展的新时期。只有生存才有发展的可能,只有主观能动性是支撑生存的最廉价的最有效果的手段。

法则二:文化产业的发展有时候更接近信心经济的本质。在打消顾虑、坚定信念之后,创造性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原先的不可能也就变成了现在的可能。 在《时空之旅》的策划期和准备期,邀请了国际最著名的加拿大舞台剧策划编导团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包装、策划、制作,这就需要足够的信息和坚定地信念,面对着完全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空白市场,面对负债累累的文艺院团,全新包装改头换面的决定是多么的需要信心和信念啊。再说到创新,《时空之旅》的生命就在于中国传统的杂技艺术与现代的声光电技术的完美结合,这就是《时空之旅》创新的一面,也是《时空之旅》得以成功的根本所在。我们的国家具有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的优秀的艺术形式值得我们挖掘和发展,这就注定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必不可少。

法则三:用大众传媒来推广文化产品并不是鲜见,却常常陷入短期效应的困境。问题在于,文化单位如何与传媒机构建立一种牢不可破的关系。行政命令?领导者的个人感情?最有效地方式唯有资本层面的整合。刚刚提到的《时空之旅》是有三家投资者资本联合而组成的新的文化企业发展模式。这三家组成单位分别是上海杂技团、上海演艺公司和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作为三家组成机构中的唯一一家以经营大众传媒类产业为主的大型传播企业,在上海乃至全国的传媒影响力都是非常占有优势的。因为涉及自身经济利益,上海卫视和东方卫视都开设了专门的常设栏目来推广《时空之旅》来报道《时光之旅》天天演活动,由于大众传媒机构报道的主动性加强,宣传效果成倍提高。这就是文化产业经营者与大众传媒运营企业联姻的力量所在。

法则四:中国不缺乏经营运作的高手,也有许多天分过人的艺术家,拿的出手的艺术产品却并不多见。如何将艺术作品转化为文化产品?首先要懂得牺牲和学会平衡。值得注意的是艺术作品和文化产品的本质区别,艺术作品的价值高的考量标准在于艺术和美的价值,但文化产品的价值考量却是多元化的,既包括艺术和美的价值又包括作为商品产品的经济价值和市场价值。我们所缺失的一定不是艺术和美,那我们缺乏文化产品的根源就在于市场,好的优秀的艺术作品怎么才能转化成文化产品呢?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课题,总之做出相应的牺牲是一定的,但牺牲的尺度把握很重要,就像创新一样需要掌握在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这个尺度就需要我们的文化产业经营者和管理者们在实际的工作和市场运行中逐步摸索了。

法则五:展现中国文化,不一定都需要脸谱式的表达。中国文化存在于你身边的每一个中国人身上,关键看你有没有发现他的眼睛,提炼它的本身。草根文化成为近来来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时空之旅》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因为我们的演员大部分来源于草根,我们所期望的多数受众也同样来源于草根,并不是一定要在节目的外表上展现我们的传统文化,每一位演员的特点、经历、技艺都是中国文化的独特的组成部分,是值得开发和真实展现的良好素材。中国是有着13亿人口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可以说每一位炎黄子孙身上都存在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特性,这就是我们文化产业工作者却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基地。

《时空之旅》为我们创造一个空前成功的范例,它背后所存在的各种因素,如创意策划、运作机制、繁衍产品、品牌营销等宝贵财富都需要我们的进一步研究、思考、总结、探索。

《新公司战略》读书笔记


战略管理的鼻祖:伊戈尔·安索夫,通过了解安索夫,理解战略管理一些概念的发源、本义和实质等等,是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战略管理理论的有效方法之一。1965年,安索夫正式出版他的代表作《公司战略》,这本书原创性的提出了“公司战略”的概念,也是他的成名之作。

重温“战略管理的鼻祖”伊戈尔·安索夫,从源头上把握战略管理,明白“我从哪里来”是知道“我往哪里走”以及“如何到达那里”的最好方法。在第一本企业战略著作《公司战略》首次出版的时候,安索夫就明确宣称了自己的战略管理主张,他认为,战略管理目的是“发展一系列有实用价值的理论和程序,使经理人能用来经营??商业公司可以凭借这些实用的方法来做出战略决策。” 《新公司战略》这本著作不但保存了安索夫在《公司战略》一书中原创的战略管理的基本思路,还讲战略管理的后续演进的成果充实进来,这本书集安索夫战略管理思想之大成,吸纳了他最为重要的战略管理三部曲的精华。学习安索夫的《新公司战略》,可使我们对安索夫的战略管理思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安索夫认为企业战略是贯穿于企业经营与产品和市场之间的一条共同经营的主线,决定着企业目前所从事的或者计划要从事的经营业务的基本性质。这条主线有四个要素沟通:产品与市场范围;增长向量;竞争优势;协调效应。“公司战略”这个术语包括三大主要部分,分析性的公司战略构建是第一部分,第二是企业能力的设计,第三是对战略执行和能力实施管理。在本书第一部分中,安索夫提到:(1)企业决策结构,(2)战略决策模型,(3)企业目标,(4)实际的目标体系,(5)协同作用和能力特征,(6)战略的概念,(7)多元化和国际化,

(8)竞争分析,(9)组合分析,(10)组合选择和竞争策略,(11)战略的使用。下面重点对企业的目标和目标体系进行概括分析。

在第一章企业决策结构中,安索夫就把企业看作是目的性非常强的组织,其行为由明确的终极目标或目标所支配。在这本书中安索夫关注的是目标的一种用途,就是目标在战略决策中扮演的角色;关注得到是决定目标的商业、经济和社会变量,而不管目标产生的过程。有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企业应当追求什么样的目

标,是利润最大化,还是股东权益价值最大化,或者是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平衡满意度?企业只有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并以其目标为核心在组织内部形成紧密合作的团队,为实现目标努力奋斗,才能取得成功.可以说组织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目标是否明确。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中说过“在每一个领域中,只要企业绩效和成果对企业的生存和兴盛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就需要制订出目标来”。

在传统习惯中和历史上,企业建立了一个效率的评价标准就是利润,这是企业所共有的,同时也是其特有的。追求利润或利润最大化似乎自然而然地成为企业的唯一目标。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企业目标却是目前商业伦理中最具争议性的一个问题。根据德鲁克的说法,“适当的”利润包括在企业目标之内,但“‘利润最大化’却是一个错误的观念,不管把它解释称长期还是短期利润”。不同的企业对目标以及要务不尽相同,但大多数企业的目标体系会包括以下内容:

(1) 经济目标应着眼于优化企业总体资源转化过程的效率。

(2) 保证长期投资获得丰厚的回报。

(3) 社会目标或非经济目标,满足企业成员的需要和愿望。

(4) 满足外部强大支持者愿望的目标。

(5) 除了恰当的目标以外,还有两个相关因素影响着管理行为:责任好人约束。

安索夫在经济学家的“传统”的方法上增加了长期赢利的观点;同时承认主要管理人员的影响,认为它对最终目标体系有修改作用。

安索夫的目标总体结构模式中,目标和约束条件列表包括三个方面,即经济目标,非经济目标和责任和约束条件,其中又细分为近期目标,远期目标,弹性目标,个人经济目标,个人非经济目标和制约性约束。德鲁克也在《管理实践》中提出了八个关键领域的目标:(1)市场方面的目标。(2)技术改进和发展方面的目标。(3)提高生产力方面的目标。(4)物资和金融资产方面的目标。(5)利润方面的目标。(6)人力资源方面的目标。(7)员工积极性发挥方面的目标。(8)社会责任方面的目标。从而具体来说,组织的战略目标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十个方面的内容:规模、盈利能力、产品、生产、研发、营销能力、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管理水平和社会责任。

所有的公司都有目标,但是只拥有目标和献身于惊人的艰巨挑战不同,后者

就像攀登高峰一样。真正胆大包天的目标都明确、动人,是众志成城的重心,经常创造出惊人的团队精神。《基业长青》里说“胆大包天的目标可以促使大家团结——这种目标光芒四射,动人心弦,是有形而高度集中的东西,能够激发所有人的力量,只需略加解释,或者根本不需要解释,大家立刻就能了解”。例如通用电气的目标就是“在我们服务的每一个市场中,要作为数一数二的公司,并且改革公司,拥有小企业一般的速度和活力”。而西屋的“全面品质、市场领袖、科技驱动、全球化、重点成长、多元化”略显得难以了解,不易记住。胆大包天的目标可以运用于组织的任何一个层次里。同时最重要的一点,胆大包天的目标应该符合公司的核心理念。

企业战略目标能够实现企业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企业目标之间的动态平衡,获得长期、稳定和协调的发展,使企业使命具体化和数量化。企业使命比较抽象,如果不落实为定量化的战略目标,则企业的战略任务就有落空的危险。有了战略目标,可以把企业各单位、部门、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有机地连接成一个整体,发挥企业的整体功能,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激励广大员工,促进全体员工更好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新公司战略》读书笔记]

《时空战略》的读书笔记


《时空战略》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何真等编著的,记述上海大型舞台剧《时空之旅》发展经历的纪实性文化发展领域的著作,书中首先展示了中国舞台剧发展现状与国际地位和内涵不平衡的现状。《时空之旅》就是立足中国舞台剧发展前沿,由演出公司、杂技团和新闻媒体三方投资发展的创新模式。书中总结了《时空之旅》得以成功并茁壮成长的二十七条“时空法则”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领导者和经营者提供了一面镜子,趟出了一条新路。

《时空之旅》是一台传统与现代因素相交汇的大型杂技舞台剧,它以中国传统杂技为内核,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化技术打造的多媒体梦幻剧。自2006年首次公演以来已经火爆了整整四年,经久不衰。

“在国际上掌握话语权的渠道,树立正面形象——这是中国文化产业每一个从业者肩上不可推卸的责任。《时空之旅》是个榜样,不仅因为他提供了良好的模式,更重要的是——态度。”这是《时空战略》封面上对《时空之旅》的评价。

刚刚提到《时空之旅》的成功升华出了二十七条“时空法则”,我认为其中五条是其中的精华,对我们的文化产业发展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尤其值得我们的文化产业的经营者、管理者思考和借鉴。

法则一:“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不总能跟上经济繁荣的脚步,当发展滞后时,艺术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将发挥决定性作用。”文化产业相对于经济发展滞后的情况在我国普遍存在,在我国的一些城市尤其是二三线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文化产业却处在“无人问津”的状态,一些地方特色的剧团、歌舞团甚至演艺公司效益普遍不好,有的甚至面临亏损甚至倒闭的困境,一大批优秀的文艺工作者放弃曾经为之奋斗的文艺事业,纷纷改行从事其他行业,这是我国文化产业的巨大损失。面临这种两难的处境,中国的文化产业何去何从呢?《时空之旅》的成功告诉了我们,那些凭借主观能动性坚持下来的文艺院团有了发展壮大的机会,要知道作为《时空之旅》这个崭新的组织形式的三分之一的上海杂技团也曾经濒临破产,有几年甚至连工资都发不出去。但就是这样的院团在这样的困境中仍然坚持训练,终于获得了发展的机会,《时空之旅》公演短短的四年时间上海杂技团就一跃成为全国文艺院团中创收最高的佼佼者。当记者采访上海杂技团团长、上海马戏城总经理俞亦纲时,俞总动情的说:“是全团上下对杂技艺术的满腔热血支撑着上海杂技团走到了今天,走进了《时空之旅》,走出了中国舞台,走向了世界。”可见在发展的瓶颈时期是文艺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支撑着院团走向了发展的新时期。只有生存才有发展的可能,只有主观能动性是支撑生存的最廉价的最有效果的手段。

法则二:“文化产业的发展有时候更接近‘信心经济’的本质。在打消顾虑、坚定信念之后,创造性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原先的不可能也就变成了现在的可能。”在《时空之旅》的策划期和准备期,邀请了国际最著名的加拿大舞台剧策划编导团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包装、策划、制作,这就需要足够的信息和坚定地信念,面对着完全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空白市场,面对负债累累的文艺院团,全新包装改头换面的决定是多么的需要信心和信念啊。再说到创新,《时空之旅》的生命就在于中国传统的杂技艺术与现代的声光电技术的完美结合,这就是《时空之旅》创新的一面,也是《时空之旅》得以成功的根本所在。我们的国家具有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的优秀的艺术形式值得我们挖掘和发展,这就注定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必不可少。

法则三:“用大众传媒来推广文化产品并不是鲜见,却常常陷入短期效应的困境。问题在于,文化单位如何与传媒机构建立一种牢不可破的关系。行政命令?领导者的个人感情?最有效地方式唯有资本层面的整合。”刚刚提到的《时空之旅》是有三家投资者资本联合而组成的新的文化企业发展模式。这三家组成单位分别是上海杂技团、上海演艺公司和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作为三家组成机构中的唯一一家以经营大众传媒类产业为主的大型传播企业,在上海乃至全国的传媒影响力都是非常占有优势的。因为涉及自身经济利益,上海卫视和东方卫视都开设了专门的常设栏目来推广《时空之旅》来报道《时光之旅》天天演活动,由于大众传媒机构报道的主动性加强,宣传效果成倍提高。这就是文化产业经营者与大众传媒运营企业联姻的力量所在。

法则四:“中国不缺乏经营运作的高手,也有许多天分过人的艺术家,拿的出手的艺术产品却并不多见。如何将艺术作品转化为文化产品?首先要懂得牺牲和学会平衡。”值得注意的是艺术作品和文化产品的本质区别,艺术作品的价值高的考量标准在于艺术和美的价值,但文化产品的价值考量却是多元化的,既包括艺术和美的价值又包括作为商品产品的经济价值和市场价值。我们所缺失的一定不是艺术和美,那我们缺乏文化产品的根源就在于市场,好的优秀的艺术作品怎么才能转化成文化产品呢?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课题,总之做出相应的牺牲是一定的,但牺牲的尺度把握很重要,就像创新一样需要掌握在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这个尺度就需要我们的文化产业经营者和管理者们在实际的工作和市场运行中逐步摸索了。

法则五:“展现中国文化,不一定都需要脸谱式的表达。中国文化存在于你身边的每一个中国人身上,关键看你有没有发现他的眼睛,提炼它的本身。”草根文化成为近来来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时空之旅》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因为我们的演员大部分来源于草根,我们所期望的多数受众也同样来源于草根,并不是一定要在节目的外表上展现我们的传统文化,每一位演员的特点、经历、技艺都是中国文化的独特的组成部分,是值得开发和真实展现的良好素材。中国是有着13亿人口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可以说每一位炎黄子孙身上都存在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特性,这就是我们文化产业工作者却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基地。

《时空之旅》为我们创造一个空前成功的范例,它背后所存在的各种因素,如创意策划、运作机制、繁衍产品、品牌营销等宝贵财富都需要我们的进一步研究、思考、总结、探索。

《下一代的竞争力》读书笔记


假期读了蒋佩蓉女士著的《下一代的竞争力》一书,感受很多,特别是对书中所谈的让家长把挫折看做成长的机会,我很认同。
现在的孩子习惯依赖于家长与教师,而家长们又喜欢大包大揽,结果使得他们认为生活应当一帆风顺,一切就应当按照他们的意志去发展,他们才是生活的中心,而一旦遇到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或受到冷落,就会自暴自弃。
因此,有远见的家长应该为孩子人为地设置一些困难,更要支持教师出的一些人为难题与挫折,便给他们以克服困难的勇气,教给他们战胜困难的方法,而不是一听到孩子的抱怨和诉苦便来埋怨教师。只有这样,才会培养出身心健康,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有用之才。
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没有原则性,甚至看孩子的脸色行事,只要他们不闹,干什么都行。而过分迁就或呵护孩子的结果就是助长坏脾气的养成,而且使得他们对善恶标准无所适丛。比如,在过去孩子之间打架双方父母会首先批评自己的孩子,并向对方的孩子道歉,这样做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孩子们的印象就是无论什么原因打架都是不对的。而现在的孩子从中得到的信息是打人有理!很显然这是不符合道德标准的。当然,孩子在受到约束或批评时,会感到不快,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却是非常有益的。
一、对孩子的期望应合理,培养孩子能正确地评价自我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家长应有客观的评价,并据此对孩子的成长提出合理的期望,激励孩子向恰当的发展目标努力。如果家长只看到孩子的优点而无视他的缺点,孩子就会对自身的不足缺乏认识而骄傲自满,不能接受失败;如果家长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就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使孩子不敢面对失败;当然,家长如果总是挑孩子的毛病,贬低孩子,对孩子不抱期望,也同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这样的孩子缺乏自信,会逃避困难以求避免挫折。总之,家长对孩子不合理的期望,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都会阻碍孩子对自我进行客观的评价,使原本不应引发挫折感的事件如正常的失败或稍加努力就可以克服的困难,都可能对儿童造成挫折。也就是说,不合理的期望会加大儿童遭遇挫折的机率。相反,家长的合理期望可以引导孩子对自我进行正确的评价。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一方面不会动辄就产生挫折感;另一方面,由于在正确评价自我的基础上,对自己在实现目标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挫折能有适当的预期。这样,孩子心理上对承受挫折有所准备,当面对挫折时也就会客观、冷静地应对。
二、给孩子树立榜样,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对儿童行为的形成和改变有显著的影响。给孩子树立不畏困难、战胜挫折的榜样,不仅有助于增强儿童勇敢面对挫折的信心,还可以向儿童揭示出这样的道理:对任何成功者不应仅仅羡慕而更应敬佩和学习,世上没有唾手可得的成功,只有在挫折中不断进取的人,才能摘取成功的桂冠。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常向孩子讲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长并获得成功的事例,希望孩子以这些名人作榜样,不畏挫折。儿童生活中最好的直接榜样就是家长。身教胜于言传。家长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
孩子也可以成为自己的榜样。比如,对孩子战胜挫折的经历,家长应指导儿童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当孩子以后又面临挫折时,可以提醒他看看这些记录,向自己学习。当然,树立孩子做自己榜样的形式绝不是仅此一种,家长和孩子可以结合实际创造适合自己家庭的特殊形式。
三、做孩子的顾问,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和精神
能力不足的孩子,一遇困难就无力应付,时时会被挫折压得垂头丧气。能力强的孩子,善于解决问题,不易受挫,而且即使受了挫折,他们也能积极地从其它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补偿。儿童的许多能力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当儿童面对问题时,父母不应以决策者的身份越俎代庖,替孩子做决定、执行决定,而应作为顾问,向他们提供建议,对他们的选择提供咨询,教给孩子一些克服困难的方法,最后由儿童自己做决定并实施。这种教育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儿童的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儿童自己对自己行为负责的精神。
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和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长应当重视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让孩子独立处理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种小事来丰富孩子的经验,使孩子从这些经验中获取自立的能力和精神。那种缺乏独立应对生活的经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往往是不敢面对困难、易受挫折的。一个来自四川的少年大学生,因为没有父母的照顾就无法独立生活而休学在家。当接到学校要他返校学习的通知时,他不敢面对即将来临的独自生活而跳楼自尽。面对这样的悲剧,我们应当惊醒。尽管这是一个极端的事例,但它确实提醒我们,不能轻视那些要求孩子为自己的生活服务,洗自己的衣服、整理房间等日常小事。因为这些小事正是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和精神,提高孩子应对挫折的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勇气
孩子一生中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为了让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少吃苦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要做的是要精心设计一个有益的教育环境,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适当地吃些苦头,培养他承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有了这样的准备,孩子才可能在今后少吃苦。不少家长也懂得这个道理,也教育孩子要不畏艰险、勇敢坚强,但这种教育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家长既不忍也不敢将孩子置于困难之中。然而,面对挫折能够坚韧不拔的性格仅靠说教是无法培养的,儿童必须经历挫折才有可能超越挫折。因此,家长在日常教育中还应注意设计教育环境,不要一味给孩子营造一切需求都能轻易得到满足的生活环境,更不要阻碍孩子适当接受困难和挫折磨练的机会。让孩子坚持一项体育锻炼,让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军训,让孩子适当参与家务劳动等活动,远比您的说教更能有效地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勇气和战胜挫折的能力。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将承担建设美好21世纪的重要任务,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腾飞。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就牢记陈鹤琴先生的话:不要担心失败,应该担心的是,为了怕失败而不敢做任何事。我们教师和做父母的都要敢于让孩子往前走,让他们经受一些恰当适度的挫折教育。

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读书笔记


ZQ学长给我推荐这本书的时候,就说你可以把它当中国近现代史来读,应该很有意思,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那天拿着写有书名、作者、检索号的小纸条,第一次穿梭在图书馆一楼找书,以往都只是看看三楼的书。当这本小黄皮书印入眼帘那一刻,还是着实兴奋了一把。就用这本书,开始我真正经济学的学习吧。

所以,这本可以当历史来读的经济学书籍至少让我这个在大四才开始想去真正了解我的专业的人来说,还是一个很符合我口味的开始。读完了,就想写点读后感吧,还不能算作评论云云。

这本书是由林毅夫、蔡昉、李周合著的。林毅夫是一个有着传奇经历的中国人,从台湾游到大陆的学者。本书从发展战略选择与资源禀赋之间的矛盾出发,分析了中国传统经济体制模式内生地形成逻辑,并将这种分析方法及其结论扩展到所有其他国家和地区,指出发展战略的选择是否和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一致,是决定经济体制模式进而决定经济发展绩效的根本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出于当时国际形势的考虑,从保家卫国自力更生的角度,我国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但是重工业作为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资金、设备且产业周期长,见效慢,这与当时中国所拥有的比较优势即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并不相符,读后感《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为了达到优先发展的目的,便不得不采用扭曲产品和生产要素价格的宏观政策环境、高度集中的资源计划配置制度,以及没有自主权的微观经营体制。然而在这样的经济体制下,并未实现赶超战略,反而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拉越远。平均主义、大锅饭导致企业效率低下,生产积极性不高。

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从微观的放利让权开始,在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农民在“交满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余的便可以归于自己”的政策下大大提高了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同时,随着资本的慢慢累积,需要资金较少而应用劳动力较多的乡镇企业开始蓬勃发展。在城市,国有企业开始大刀阔斧改革,企业也取得了部分资源的配置权。慢慢地这些资源都流到了被赶超战略压制的部门,而这些部门的发展正是符合中国比较优势的环境。由此,才制造了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的发展的奇迹。

当然,由于整个发展战略并未改变,经济宏观政策环境并没有改变,基础行业的价格、利率、汇率依旧没有市场化。各种矛盾、寻租行为也层出不穷,金融体制的改革也是举步维艰。

然而,林毅夫分析了中国的改革内在逻辑具有不可逆性,这主要体现在,从微观角度开始的放开,难以再收回,只能进一步推进宏观体制的改革。

这本书,介乎学术与历史之间,语言通俗易懂,道理娓娓道来,或许它的观点仍存在可以修正的地方,但是却是一本良作。能让你更深一层的了解我国的改革开放,了解比较优势,也能让我们坚定,唯有继续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的发展,才是我们最好的出路。

[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读书笔记]

新零售全渠道战略阅读打卡的读书笔记


2018第一本书,没想到竟然关于O2O。其实我一直对工具类,或者关于职业专业化的一些书籍不是很感冒。长期以来的书单都是小说类的,用小美的话说,甜食比较多但缺少主食。可能我这个人比较感性吧,对于这种理性描述客观事实的文字,常常看不下去。所以,能窝在西西弗的角落,花了三个小时的时间把这本书一口气看完,我自己也是很意外,可能真的被O2O虐得太惨了吧,哈哈哈哈。

我们一直把全渠道O2O挂在嘴边,其实是全渠道和O2O是两个概念。

全渠道和多渠道不同,不仅为用户提供了多种购买入口,还能够让用户无论选择哪种渠道,都能自由地无接缝获取各种信息,不仅随时随地可以下单,还可以在任何地方取货,不仅提供了入口,也提供了出口,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与用户的触点。从用户角度看就是自由选择入口与出口的模式。

O2O是一种线上线下融合的市场营销手段,全渠道不仅仅是O2O的简单延伸,它的核心在于供应链管理,物流与库存的把控。

前段时间梳理我们的销售场景,下单方式、支付方式、收货方式组合起来的场景拉出来一大串,如果没有对全渠道有一定的理解或者经过一定的培训,是很难区分清楚的。其实我们已经有了全渠道的条件,有多种入口也有出口,但关键是缺乏一个系统的供应链管理,一直在强调线上线下的融合,强化了O2O但模糊了全渠道的概念。延伸出来的业绩计列问题也一直很不清晰。所以,比起一味的扩张建点,更应该先完善整个全渠道的架构设计,以物流为核心,将零散的销售场景整合,通过供应链管理建立成一个闭环的体系。同时,明确每个场景的业绩计列。

第二个问题,体验,虽然从二阶段开始一直把体验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但落地真的不咋地,当然这个一定程度上也是基于上层的架构设计。用户随时随地下单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但是自提点的缺陷(社渠集客无法开发)、物流配送信息有误(电话、地址都有可能出错),使得取货环节的用户体验一般般。如果难以保证更多的用户及时获得产品,也会影响后续的激活、充值等等。再加上王卡这个产品,一生只可以开一张,所以每个开户的机会都很珍贵。

第三个问题,驿站的选择。创建“顾客愿意去的店”很重要,仅仅提供全渠道能够实践的环境是不足以吸引用户的,关键还要提高自身店铺的魅力,接待能力等。目前我们在驿站选择质量上还是草率了一些,数量与质量总是难以兼顾。规模上量确实在短时间内效果显著,但是全渠道是一个长期的战略,前期基础打得不好,后期买单的成本真的太高了,就像设计一个产品,规划的时候思考的问题太少,后续不停地有问题,不停地迭代,运营成本会高很多。虽然前期规划也难以面面俱到,但至少大的方向上考虑周全一些,后续的工作更多的是在原有基础上优化,根据新的变化完善,而不是填坑。

用户只想愉快地、方便地购物,能够实现他们的这一愿望是店铺“,这是全渠道的原点。

《拜占庭帝国大战略》读书笔记及读后感1000字


《拜占庭帝国大战略》读书笔记及读后感1000字:

说到罗马帝国,我们最先想到的是它的赫赫战功。恺撒征服高卢(虽然当时还是罗马共和国),图拉真征服达契亚、帕提亚,武功盖世。然而再强的帝国也有衰落的时候,476年西罗马帝国覆灭。之后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在相对国力下降、强敌环伺、内部又时不时叛乱、篡权的情况下居然又坚持了1000年。这个难度相当于南宋在北有契丹、女真、蒙古,西有党项,南有大理、缅甸的情况下撑到了2107,我们现在还是南宋人,厉害吧。

《拜占庭帝国大战略》认为这是拜占庭帝国采取了正确的战略的成果。拜占庭帝国面对的外敌,东方先后是萨珊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阿巴斯王朝、法蒂玛王朝、塞尔柱帝国、奥斯曼帝国,这些国家实力强大,是主要威胁。北方是俄罗斯大草原上先后而来的游牧民族匈人、阿瓦尔人、佩切涅格人、马扎尔人、斯拉夫人等等如同蝗虫一般源源不绝,费尽力气灭了一家只是给后来人更大的空间。西方是一些天主教国家、后来还有塞尔维亚、保加利亚这些同是信奉东正教的国家,弱小时是盟友,强大了变敌人。

面对这样的困境,拜占庭帝国采取的策略看起来很弱:对外收买贿赂或者说进贡那些游牧民族,让他们相互牵制,有时还能成为盟友提供兵力。还有通过外交、宗教、联姻、威望等等手段确保和平。这听起来就像是外国版的澶渊之盟对不对?但不一样的是拜占庭帝国也有硬实力。得益于强大的税收体系带来的稳定收入,拜占庭帝国有闻名遐迩的重甲骑兵和区域内最强大的海军以及希腊火;部队注重训练,装备良好,还有很多军事著作。总体上说在1000年里,大约前500年还比较强大,有查士丁尼的全面征服(如果没有大瘟疫,也许能恢复罗马帝国的主要疆界)、希拉克略的绝地反击、巴希尔二世的毁灭保加利亚;后500年就是苟延残喘,默默等死了。

相比之下宋朝就是神操作了。最能打的太祖太宗都打不过契丹人,就扶植女真人对付契丹人。这策略非常成功,金灭辽,顺便还占了宋的半壁江山。读后感打不过女真人,就扶植蒙古人对付女真人。这策略又非常成功,蒙古灭金、灭西夏,接着就把南宋剩下的另一半残山剩水也占了。宋也不是没有高光时刻,韩世忠的黄天荡之战,岳飞打到朱仙镇都很出彩,但是这样的高光都如流星一般转瞬而逝。

这本书呢,选题挺好的。但是翻译实在惨不忍睹,人名、地名都是常凯申水平的;而且读起来感觉有点零碎和罗嗦,实在是可惜了。

对比现实,国家再强也不能只靠拳头说话。即使强如美国,军事实力碾压其余国家,连续对付几个小国之后也有点力不从心。所以国家要长期发展必然是与邻为善,共同发展。当然如果有人不愿我们发展,我们也有足够的真理在手。作者:bignail

相信《竞争战略读书笔记》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读后感大全网”是您了解读书笔记,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战略成本管理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