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摘录式

读书笔记摘录式

《中国式教育的失败》读书笔记。

库法耶夫说:“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而阅读了作品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为了可以记住当时读完书后的所思所想,就必须写一篇读书笔记,你现在正在想写一篇读书笔记吗?或许你需要"《中国式教育的失败》读书笔记"这样的内容,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文章中的我与张二狗虽是两个极端,但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它折射出中国式教育的种种弊端,值得我们深思。

文章中的我是一个循规蹈矩,踏踏实实读书的典型,从小受到父母、老师的喜爱,但却是一个高分低能的典型。这种循规蹈矩,踏踏实实读书的人照理说也是应该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才,应该是一个高分高能的人,我们的教育为什么办不到?国外都夸中国的基础教育搞得扎实,可我们的教育就是培养不出顶尖级的科学家,原因何在?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已经够多的了,不过,我还是想在这里谈谈我的不成熟的看法。

一、我国的教育缺乏对学生个体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结果是泯灭了他们聪慧的天资。

二、我国的教育重知识的记忆,轻智力的开发,又特别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开发,自然培养不出顶尖级的人才来。

三、教育与实践的脱节。人的所有学习都是为了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在学习的时候参加实践,在实践的时候深化学习内容,相得益彰,互相促进。这样,才能培养出高分高能的人才来。而我们的教育脱离社会实际,读死书,死读书,为了安全,义务教育阶段几乎不参加任何的社会实践活动,高中阶段由于高考的压力,除了做点实验外,也几乎不参加任何实践活动。大学也有很多由于认识的原因,亦或条件的原因,不能让学生充分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这种现象不纠正,中国的教育就难以走出低谷,走向辉煌。

张二狗该不该受到称赞,该!他确实是个人才,他的成就就是证明。他为什么在童年、青年时不好好读书?原因不在他,而在于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不尊重个体差异,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死板的传教式的教育方式,任何一个有智慧的学生都难以接受。他们老听教师讲感到厌烦,自然就思想开小差,搞小动作。教师自然不喜欢,讨厌,直到拒之于校门外。他们被踢出学校后,进入了社会这所大学校,在社会实践中学习。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再加改革开放给了他们展示自己的大舞台,他们自然会获得很大的成就。

那么书是不是可以不读呢?当然不是。知识和智力是一个人腾飞的一对翅膀,缺一不可。张二狗在有了很大的成就后,不是也还要进大学去进修吗?显然,他也感到了知识对他事业发展的重要了。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书笔记阅读

《巨婴国》读后感:中国式好人的爱情悲剧


《巨婴国》是心理学者武志红近期出的重要作品。这本书借用弗洛伊德的理论,将婴儿的成长过程对比中国社会的发展阶段,并认为中国人大多数都是巨婴,中国社会整体处于6个月大的婴儿期,是一个巨婴国。虽然《巨婴国》褒贬不一,文字有些啰嗦冗长,有的人认为很好地解释了中国社会的很多病态现象,也有的人认为逻辑推演的过程太过牵强。不管怎样,我个人觉得这本书至少为我们认识自己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值得一读。

1、巨婴

武志红认为大多数中国人都是巨婴,具有“全能自恋”的人格,在亲情、友情、爱情中渴求得到婴儿般的照顾,期望一切需求都获得满足。很多关系中,中国人总是试图抢夺话语权,话语权拿在手上就能有神一般的感觉,话语权失去时就有魔一般的雷霆之怒。崇拜加照顾是搞定巨婴的绝招,照顾弥补了巨婴们生命初期的缺憾,崇拜满足了巨婴们的全能自恋。

我个人觉得武红志的这个观点有些夸张,可以解释部分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个别现象,但不能解释整体。毕竟每个人都会在各种人际关系中不断成长,真正的“宝宝”毕竟不是很多,虽然大家现在都自称自己是“宝宝”……但他的观点也在警醒着我们,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可以自称“宝宝”……但不能去做一个“宝宝”,不渴求巨婴式的照顾与爱恋,不要在关系中过于委屈自己,让别人成为“巨婴”。

2、中国式好人

书中提到了一个有趣的群体,那就是中国式好人。作者也说自己是中国式好人。中国式好人会过分客气,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至少,别人每一分付出,自己都要惦记着还一分,否则就难受得要命。好人经常容易客气,这种客气从孤独中生出,继而又将他们锁在孤独中。武志红认为假如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能量泡,若想在这个世界上彰显存在,都要扩张能量泡。所谓攻击性与性欲,就是能量泡扩张动力的展现。成为一个没脾气、没需求、没性能量的好人,你得到了其他气泡的赞许,但失去了自己的活力。

反思自己,深以为然。以前经常很多朋友都会说我“泽昌,你太好了”……我听着还挺高兴,现在谁再用“好”来形容我,我就会和他急……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小时候父母很早就不在我的身边,在外地工作,是奶奶一手把我带大,高中开始就一直在外地求学。反思自己,就是这段留守儿童的经历也对我的成长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从前的我不太想去麻烦别人,害怕亲密关系,很多事希望自己一个人去扛,也给人留下了中国式好人的印象。但从高中开始,我开始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尝试开始克服,在不断的犯错中逐渐成长。我开始明白任何关系我们都应该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输出自己的感情和想法,敢于用愤怒或者无视来表达自己的界限,而不是被动地成为大家眼里的好人。就像弗洛伊德所说,攻击性和性是人类的两大动力,温尼科特则说,攻击性即生命力。

当然,只是不做一个中国式好人还是不够的,还应该活出生命的热度。王小波说一个真正的个人主义者是可以享受性爱、享受智慧和享受有趣。村上春树说,不管全世界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情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我们只有做一个真实的自己,不是为了成为一个好人而做一个好人,才能让自己的“能量泡”具有张力。

3、爱情

最后来谈谈爱情。武志红自己感叹,自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男人,稳重老实可靠,每次恋爱,见到女友的亲朋好友时,他们都会对作者交口称赞,都觉得这个女孩找到了一个可托付终身的人。他认为中国女人最缺的是安全感,倾向于找拥有母性温暖的男人。他们缺乏雄性的攻击性。而男人也在这样的环境中没有找到自我,都被设计成围绕着别人转的人。中国式好男人很容易在伴侣关系中失意。好人藏着一个逻辑是,我为你付出了一切,你要爱我。这种对爱的渴求,自然在伴侣关系中达到顶峰。可是,伴侣关系的根本逻辑是亲密。亲密,只能通过真实和敞开来达到,而付出只会给对方制造内疚,结果导致对方更加想远离你。在亲密关系中,我们都应该做自己,不是在做一个好人或者一个假人,爱与恨、怒与乐、丑与好都可以让它较自由地流动。

“中国式好男人,稳重厚道,但被动消极。被动消极的原因,不是善良,而是因为有一颗玻璃心,承受不了渴求表达后被拒绝的挫败感。他们的感情表达,特别是爱情,只能抵达离自己胸口一厘米远处。这点热情,若受一点挫败,就会收回。读书笔记.他们的情感流露如此微弱且迂回,要等女人认可后,才会前进一厘米。一旦没被看见甚至被否定,他们就会迅速收回。所以,他们的追求,常常只有一个回合,甚至这一个回合都是被动的。征服他们的最好办法,是夸奖他们有多好,多么有爱的能力,然后,他们会愿意做牛做马。”

最后武志红概括了一下,中国男女的恋爱其实都是在找妈。根据心理发展水平的层次,恋爱有三个水平:1.恋父恋母水平,会被对方魅力吸引,愿放弃自恋,爱对方,但在恋爱中并不会真正失去自我;2.肛欲期幼儿水平,虽关注爱人,但只要关注自己,且既想独立又想亲密,不能很好处理这一矛盾;3.口欲期巨婴水平,只要亲密,要恋人将自己意志当圣旨,易将一切错误归咎对方。

虽然武志红的论断有些夸张,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实生活中,很多恋爱关系都是在寻求得到婴儿般的照顾……如果求而不得就会出现裂痕,我们也在一次次裂痕和分手中逐渐成长。

最近又重温了一遍星爷的《大话西游》,大家总是感叹小时候看《大话》全是搞笑无厘头,长大后看到的全是伤感和无奈。我想伤感和无奈更多是自己被爱却浑然不知,幡然醒悟佳人已去。至尊宝是被爱的,但却不懂爱。我们成长的过程都是在追求第一,追求优秀,当然也希望得到一个优秀的伴侣,于是我们竭尽全力提高自己的价值,让自己值得被爱,以期吸引到优秀的异性。但是,纵然成为了齐天大圣,没有爱的能力也是痛苦的。成熟的爱情里,你自己不应该是巨婴,同时你也不应该把对方变成巨婴,而应像舒婷诗歌里的橡树与木棉,互相依靠,共同成长。

教育教学读书笔记之《探究式教育教学指导》


读了《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我认为,无论是促进我的课题研究还是提升我对科学教育的理解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摘录了书中的一些观点。

1、什么是科学?

通常科学是指近代科学,一般把伽利略的研究工作和他对实证方法的确立,看作是现代科学诞生的标志。

2、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的特点?

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学习过程,它主要表现为: (1)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要求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强调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 (3)探究式科学教育依靠和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4)探究式科学教育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谈论和合作; (5)探究式科学教育希望促进学生科学态度的养成。

3、什么是探究?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给出了定义:探究是一种多层面的活动,他包括:进行观察;提出问题;通过阅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来了解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知识;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方面的证据,评价已经知道的知识;用多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解释数据;提出解 答、阐述和预测;交流结果。探究需要对假设进行证明,需要运用批判和逻辑思维,并考虑其他可供选择的解释。

4、要正确理解探究式科学教育

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让儿童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 在科学教育中,经常争论的问题是:探究式科学教育究竟是一种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学习科学的方法,还是本身就作为一种课程的目标。 学探究活动集中探讨一个问题,而不是想学生提出一大堆问题,或是不明确的科学问题。讨论是发展儿童思维的过程;讨论是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对比不同意见,学会尊重事实、尊重别人、尊重不同意见的过程;讨论是培养学生语言和表达能力的过程;讨论是培养学生敢于争辩和进取的过程。

《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读书笔记参考


这两天看了韦钰博士的《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其中关于“运用概念图来明确教学的目标和不同课案之间的联系”对我启发很大。小学生的科学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概念转变的过程,因此,我们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在了解学生前概念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设计,期望学生通过参与一定的科学探究活动,实现由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什么是前概念?什么是科学概念?前概念和科学概念有什么关系?如何利用概念图设计或选择好帮助学生逐步建构概念的路线?现摘录书中的一些观点:

1、关于概念

概念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号,就是词的形式来表现。

每个概念都包含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

概念的内涵增加,它的外延就小了。

概念具有不同的等级,如“猫”是一个概念,“哺乳动物”,“动物”,“生物”也是概念,但这些概念处于不同的层次上,“动物”在概念层次上比“生物”低,比“哺乳动物”高。

上位概念,即两个具有从属关系的概念中范围较大的那个概念;下位概念 ,两个具有从属关系的概念中范围较小的那个概念。

2、前概念和科学概念

心理学通常以人们掌握概念的途径不同将概念分成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

日常概念也叫模糊概念或前科学概念,它是在日常交往和个人经验的积累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这类概念的内涵中有时包含着非本质特性,而忽略了本质特性。

前科学概念往往是一些与科学知识相悖或不尽一致的观念和规则。

科学概念也叫明确概念,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经过假设和检验逐渐形成的,对于个人则主要是在学习条件下获得的。因此,科学概念的确切内涵可以用言语进行科学的解释。

科学概念的内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以及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概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3、概念图的作用

概念图可以帮助教师理清概念,明确概念层级,确定概念教学的目标。

概念图能促使学生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进行有意义学习,提升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自学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

概念图可检测出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及对知识间相互关系的理解,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

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将内容图式化,学习思维过程可视化,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

概念图清晰地展现了概念间的关系,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新旧知识间的关系。

4、了解学生前科学概念,确定教学目标。

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它的前概念基础之上。当科学概念和前概念比较一致时,学生就容易理解;反之,他们就会觉得很难。所以在实际的科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把握住学生的前概念,就会使得教学有的放矢,就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要从学生的身边的、感兴趣的和存疑的问题入手,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

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出问题,教师鼓励并激发学生对新问题进行猜想和解释,在必要的时候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质疑和辩论,把学生的前概念充分地暴露出来。

在教学中要充分地尊重学生前概念 。

通过预测、交流与表达,外显学生的前概念。

在学生经过探究活动获得经历和体验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各自的看法,为了和他人交流共享自己的想法,学生必须首先将自己的思路及观点明确化,并提供足够的证据支持,进行自我解释。

教师为学生搭建合适的“脚手架”、安排“踏脚石”,可以使探究活动更加有效。

5、以认知冲突和解决冲突为基础的教学策略:

提供能引起认知冲突的观察材料,人为地设置学习障碍。

提出过渡性的中心问题,制造矛盾,激化冲突。

让学生尝试解释矛盾事件,引起概念冲突。

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认知调整,建立与科学概念相一致的概念模型。

6、以发展学生与科学观点相一致的认识为基础的教学策略

提供丰富的观察材料,组织学生反复观察和实验,形成大量的感觉、知觉和表象,拓展学生对概念外延的认识。

通过分析、比较等思维活动,抽象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提升对概念的认识。

围绕概念的本质属性展开观察。

7、建立新的科学概念

一个新概念只有能被学生表达时,学生才能接受它。

为新概念的最终形成提供巩固和系统化的机会,在转变错误的前概念建立新概念以后,还要提供对新概念进行巩固和系统化的机会。

[《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读书笔记参考]

亲爱的读者,以上由我们精心为您编辑整理的《《中国式教育的失败》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一文,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读书笔记摘录式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