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朱光潜谈修养读书笔记。

赫尔岑说:“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而阅读了作品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这些感触可能瞬间即逝,我们需要记录下来。你知道读书笔记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呢?在这里,你不妨读读朱光潜谈修养读书笔记,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谈修养》这本书,有很多很多这样的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的道理。读完这本书给我最深的体会便是:每一个行为都孕育着一个习惯;每一种习惯都体现一个个性,每一个个性都反馈一种修养,每一种修养都决定不一样的命运。接下来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朱光潜谈修养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朱光潜谈修养读书笔记1

朱老前辈,是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曾写过许多著作,其中《谈修养》这本书属于朱老先生的早期作品。文章读上去浅显易懂,但其中之深刻含义却要仔细琢磨一番。虽是老先生早年作品,但对于我们当代青年却还有着很多的现实意义。

修养指人的行为和涵养,与人的性格、情操、素质紧密联系,可以说,人活着容易,但如何活的有修养却需要磨练和思考一番。古人说: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切、磋、琢、磨都是加工产品的工艺,修就是锻炼,引申为研究学习问题,增长才干的过程;养就是提高,涵养熏陶是指受到一种思想、品行、习惯的长期濡染而趋同化。经受锻炼,得以提高,保持某一境界,就是修养。《谈修养》是对修养的一种解读,是对高尚品质与处世哲学的一种认识。它告诉我们一个有修养的人,不仅有志气,而且能拼搏,不仅热爱事业,而且热爱生活积极上进,不仅有着高尚的道德和情趣,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丰富的阅历,而且还要有着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奋斗开拓的精神。有修养的人,一定是有爱心并且知识渊博的人。一定是爱学习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自己的修养不断得到加强和提高的人。

朱老用二十谈,谈出了人生的方方面面,我更喜欢把它解读为这是朱老与青年人之间的恳谈。读书伊始,可以看出这本书是写在抗战胜利后的日子,起初会担心这样的内容会不会有些过时,但当你细细品读起来就会发现,这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更是有思想精髓的。这其中饱含着朱老对我们青年,对我们民族寄予的厚望。并以自身的角度去体验青年存在的问题,字里行间充满焦虑和担忧,说出了许多问题,比如:青年一代应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内在修为。作为在学校学习即将步入社会工作的我们,在大学这个看似安逸的环境中,只有做到处事不惊,不腐化堕落,迷茫沉沦,拿出坚毅的意志力,脚踏实地,互助仁爱,为自己的理想打拼,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建设我们的祖国。

读书过程中我记下了许多给我很大启发的东西,比如:知难行易理想与事实起冲突时,错处不在事实而在理想三此主义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地位去做。选择走抵抗力最大的而不走抵抗力最低的道路社会愈恶愈需要有少数特立独行的人们去转移风气,以及不善处群的解决方法,过团体的活动等。其中尤其是谈读书这一章给我很大启发,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其中好处自然不用多说,但是真正做到会读书自然也不容易,读而不思,不行,爱读书,思考中读,读就要读经典,而且不能要拿它作为一个任务,要把它当成朋友一样去交流,谈心。读书在于选得精,读得透。不能说读万卷书,跟没读一样,只记书名。读十年书,不如读十遍书,经典是要用时间品味的。而且读书不能挑食,厌食,只有真正的会读书读好书才能做到博百家所长,为我所用。

读完此书给我带来很大的改变,就像是一台计算机一样,原来系统跑得再快再好,兼容性再强,用的是Windows Xp,看完此书后update成Windows 8,说的是质的变化,换句话说,是一种思想认识的改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原先不懂,没有深入思考和现在明白了,再是原先已经思想过了,现在通过朱老的讲解,理解得更深入了。这二十谈,给我教育最深地方就是有量变才有质变,只有厚积薄发,脚踏实地才能真正实现理想。

《谈修养》这本书,有很多很多这样的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的道理。读完这本书给我最深的体会便是:每一个行为都孕育着一个习惯;每一种习惯都体现一个个性,每一个个性都反馈一种修养,每一种修养都决定不一样的命运。

朱光潜谈修养读书笔记2

大学都快要结束了。回想起来,专业课的知识该读的大部分都读了,但是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书籍自己读得确实很少。这也是有时觉得自己理论功底和文字能力不够的原因。我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本来每学期都有计划读几本文学、历史或者哲学方面的书籍,但是大多数都被搁浅了。一方面是由于时间分配上的原因,另一方面还是觉得是因为自己太"懒"了。后一点也是在我读完《谈修养》一书后的感触。

这次读了朱光潜先生的《谈修养》一书,不仅受益匪浅而且还感到"吃惊"。为什么用"吃惊"这个词呢?我觉得,虽然这本书名是《谈修养》,是朱光潜先生对当时社会环境下青年人的思想引领,但是我在书中看到的更多的是朱光潜先生对当时社会和国家问题的深刻分析与解剖,同时也给出了解决的良方。比如说:第六谈《谈处群》就是从个人出发,以小见大,谈的是国家大事。平时我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很感兴趣,也爱琢磨一些事情发生的原因,大多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进行分析,不仅没有条理也没有深度。在读完这本书后,我的分析思路更加清晰了,并且对一件事情的理解更加的深刻和透彻了。这正是缘于这本书对当时社会上一些问题的很深刻的剖析和详细的解答。如:《谈立志》中,先生分析了抗战以前和抗战以来青年心里的区别,并深究了其中的原因。还有,《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中似乎能找到社会变坏的原因:人的惰性。这是最本质的原因,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他说:懒,所以苟且因循敷衍,做事不认真;懒,所以贪小便宜,以不正当的方法解决个人生计;懒,所以随俗沉浮,一味圆滑不敢为正义公道奋斗;懒,所以遇引诱即堕落,个人生活无纪律,社会生活无秩序。懒是万恶之源!这本书也解答了我的一个疑惑,为什么中国人喜欢用道德去约束和评价一个人或一件事;而西方人更倾向于借助法律的手段。我现在知道了这是一个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问题。这些对我能更加深刻而有条理的分析一些事情有很大的帮助。朱光潜先生不仅是一位美学大师,他对于当时社会中的丑恶现象也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对青年人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些都表说明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总之,我就吃惊在在一本谈个人修养的书籍里找到了关于国家、社会、教育等方面的答案。

修养,修身养性也。它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层面的东西。而外在的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一个人的生活作风。要想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作风,就要做到 "四自"、"四慎"。"四自"是"自重"、"自醒"、"自警"、"自励";"四慎"是"慎独"、"慎微"、"慎始"、"慎终"。我觉得,"慎独"尤为重要。"慎独"通俗的讲就是"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但是他们两个又不完全相同。"慎独"讲的是在没有别人在场的情况下,一个人是否能继续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动摇。比如,一个人可能在有人在场的情况下比较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不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等,但是在没人在场的情况下,他是否仍能做到这一点呢?如果不能的话,就说明他的修养还没有达到很高的境界。独处才是最考验一个人修养的时候,也是一个人最脆弱的时候。

我对这本书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五谈《谈价值意识》。虽然是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写的,其中很多的东西现在看起来似乎在现实中任然存在,也很实用。印象最深刻的两句话是"人生最高的目的是幸福,而幸福来源于愿望与能力的平衡"和"要复兴中华名族,我们必须在青年心理中养成对于个人努力地信任"。印象深刻是因为第一句话我现在还不太理解;第二句话是太理解、太赞同了。人生最高的目的是幸福,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不一,也就使得每个人追求幸福所努力的方向不一。幸福因人而异,因时而异。饥饿时能吃上热喷喷的饭是幸福;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幸福他们就幸福……。

总而言之,之所以朱光潜先生能在当时那样一个恶劣的社会环境中保持真、善、美的修养,并能深刻的理解当时社会上的不正的现象和风气,是因为他的内心是美的。而这种美的价值是不可测量的。正如先生所说,"全社会都坏时,如果有一个好人存在,它的意义与价值是不可测量的"。正是当时这些黑暗之中的星星之火将我们民族引向了现在的光明。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编辑推荐

《新时期师德修养》读书笔记


学习《新时期师德修养》,无疑是一股清风荡涤我心中一些阴暗斑点,使我更加看清了前路,明确了方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这本书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师德的内涵:一是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二是教师对待受教育者的道德;三是教师对待同事和教师群体的道德;四是对待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员的道德。我想这是根据教师工作的内容和接触的对象来划定的四个范围内的道德吧。我想做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对待教育事业:

忠诚并献身与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在社会主义道德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的指导下,在处理个人与教育事业发展的关系时候,应采取利他主义的价值取向,就是所谓的甘为人梯、燃烧的蜡烛精神。

二、对待受教育者: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强调热爱学生是教师对学生情感的最高境界。要求教师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严格要求而又尊重信任学生。

三、对待同事及教师群体:

坚持教师集体和其他教师的利益和需要高于个人的利益和需要。在教育现实中要表现为理解、团结和谦让。

四、对待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员:

真诚相待、主动参与。要求教师在与学生家长交往的时候,表现出一种对家长的坦诚的沟通愿望,以及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发起或者参教育有关的社会性活动。

经过学习,我思考自己,反思自己,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今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

我想首先需要奉献。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这是雨果先生曾经说过的话。其实教师这个行业就象那默默奉献的绿叶,学生就像那含苞欲放的花朵,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美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行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也只有对怎样做一名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提出对自己更高的要求。

其次,我应该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捧着一棵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良好的师德形象是教师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我曾想平平淡淡的一生,倒不如轰轰烈烈的死。正因如此,我羡慕那诗意的生存,羡慕那丰富多彩的人生,不甘于过平淡、庸常的生活。如今教师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传递者。因此,师德的形象,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形象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共同携手撑起那片教育的蔚蓝天空吧!

《谈美书简》读书笔记


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在生命的黄昏还用如此细腻且深入浅出的文笔,将深奥的美学知识娓娓道来。对朱光潜老先生不由地由衷敬佩。

书中,老先生对自己漫长美学生涯和美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整理,也算是给来信未复的朋友们。在《谈人》里,老先生指出原始人类对美的追求和所从事的艺术活动,如人体装饰、歌唱、音乐、舞蹈等,都直接源于原始民族休养生息的日常生活和经验,美学,原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真真切切地存在于我们身边。其实,冥思细想,美无处不在。中国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就有不少美的传承,比如唯美典雅的国画、笔酣墨饱的书法、国之精髓的京剧、名扬四海的瓷器工艺

现代文化下人们更是发展了更多美学的分支。我们生活的现代城市格局,在追求现代感的同时融入大量自然元素,让自然在城市最大限度的得以保留加以体现,生态绿化的兴起,不正是体现人们在往更高层次的美的追求,在生活中时刻因外物美得到心理美,得到一种对于美感的满足从而欣喜,这也成为一种美。

文学美,就是人类先进思想的结晶,中间许多个性鲜明饱满的人物更是成为了美的代表。《巴黎圣母院》中年轻貌美的吉卜赛女郎在危急时刻为卡西莫多挺身而出,给他救命之水。奇丑无比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之后屡救吉卜赛女郎,为她报仇雪恨。你能说卡西莫多不美么?《老人与海》中穷困交加的圣地亚哥终日与海为伴,与比船还大的枪鱼奋战两昼夜,并击退啦鲨鱼无数次的攻击,虽然最后只拖回了一截白骨,但是我们能说他不是美的代表吗?还有《弱种子也要发芽》里的老农,得知我的孩子听力受损,看到他把弱种子抛弃很难过后,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让它们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此刻的老农在震撼人心的感动中能说不美吗?

什么是美?如何学好美学?我们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美学,就真的不懂美了么?难道一定要学好美学,才算懂美?朱光潜先生书中举例的杜甫诗句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所反映的移情作用就明确告诉我们把自己的生命和情趣外射,达到物我合一,用心感受美的存在,就是最本质的美了。文学美,建筑美,都可归于此源。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的话已经为我们指引了通向美的真理的正确方向。

读书笔记《品谈古典》


岁月如梦中流逝,已记不清从何时起,醉心于古典文学中。

翻开那一本本散发着油墨尘香的古藉,聆听千百年来流水的声音,看尘封许久的故事在时光的轮回中娓娓诉说着昔日的情怀,心情似是平静然而轻起涟漪。爱极了这种没有浮华的感动,总能使人静下心来,细细品谈古典神韵。

古典如花。她是生长在白雾茫茫绿草苍苍迷离深处的一株湘中红莲;是楚江水边独倚东风亭亭凌波的一枝芳兰幽芷;她是驿外断桥竹梢疏处潇洒冷落的一剪寒梅;是南浦岸边烟波渡口傲笑东风的几度桃花暗香风流。

古典似月。她是流连在江南春江荡漾微波惊起莺啼的柳林月色;是夜深兰台上清风迎送的西楼清辉如水;她倒映在十里秦淮波光滟滟中呈现晶莹白玉般的洁静;她是楼台雪月朦胧中轻轻被披上的一层淡烟疏雨。

古典如风。她是西出阳关梦断故园的游子蓦然回首的杨柳苍烟;是苍穹胡天下夜夜断肠思归的汉女胡笳呜咽声凄;她是荒凉大漠无边黄沙里公主琵琶幽怨似诉;是残钟悠扬声中荡气回肠的广陵绝唱。

古典似雪。她是边关将士在巡视庄严国土时凝望着的雁背上残阳如血;是古道西风凛冽中牧羊者在异国他乡饱受沧桑却坚贞不渝永远守望的汉使旌节;她是风雪孤村升起的袅袅炊烟笼罩在漠漠平林;是独自泛舟的蓑翁在漫天风烟里钓不完的寒江碧雪。

古典如茶。茶香茶亦苦。几枚清新雅致的茶叶,是岁月留在记忆中风化的故事;一汪碧波脉脉的清泉水,就是心情在岁月里流逝的悲欢离合;晶莹的茶杯则有如一部部印载着前尘往事的古藉;茶香隐隐,亦如同古代先贤悠悠的灵魂,穿梭千百年的时光,把一份或失意或激昂或愤慨或迷离的心境散发到每一个知音的心间。

古典似琴。白云野鹤,焚香清茗,高山流水间抚琴弹一曲阳春白雪。每一段落都是岁月滚滚中一段红尘历史的分界;每一次徽变都是回味往昔不堪留念的叹息;每一次丝弦的拔动都是在告诉人们曾经表演在历史长卷中的星移斗转。琴音飘荡,似乎凝固在尘埃封存的史书中。

古典是杏花飞雨、烟柳残红处的惊鸿一瞥,不经意间触动了心底的弦。翻开尘封许久的史书看看吧,看前人用尽繁华为后人展现的沧桑岁月,看凝固在泛黄扉页上的风化的记忆,看流淌在你我血液中的沉默的故事与早已风干的悲欢离合的往昔。

沧海桑田,当岁月抹去盛世繁华;当时光洗去艳舞轻歌;当物换星移、英雄枯骨,历史烟云散尽,世事飘若尘埃。古典在浩如烟海的典藉中,在烟火人间的尘缘中,在笑品历史的人心中。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书笔记


思绪,或说念头,无非空白的从属物。

村上春树,自己一直很喜欢的一个外籍作家。他拥有太多的作品,太多一些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故事、情节。而《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却是一本朴素自然的回忆录。

或许就是因为朴实的语言,在这本书中变得如此没有吸引力。可是他写跑步时,自己的思绪,心里想的其实就是写虚无缥缈的东西,反而在我觉得很有意思。

他说,跑步时浮上脑际的思绪,很像天际的云朵,形状各异,大小不同。回忆,自己在跑步时的过程,虽然没有像村上如此庞大的跑步习惯,他的跑步像每天进行的马拉松。自己绝对做不到。而我,跑最长时间的步,就是体育课上的800米,而不得不承认在跑步时,是会不断冒出些思绪、念头。简单地比如:我一定要加油、马上就可以跑完,坚持就是胜利。而村上不同,他经历的是每天一个给他大量时间去游离的大脑空白状态,说空白或许有点过分。可是,其实事实就是这样,这是个 “无从想象”的世界。于是,开始幻想我如果是他,跑步的时候,我的思绪会是如此飘渺。

或许,我在长时间跑步的时候,我会回忆自己与一个人的所有一起可以回忆的事情,那个人谁都可以,或许是自己喜欢的过的;或许是一个超级好朋友,或许是一个与自己都不怎么接触的默默无闻的同班同学;或许是亲戚朋友中的一个,像爸爸妈妈;也或许是一个老师甚至一个没有关系,却彼此认识的人。回忆些画面里有我和那个人的画面。

或许,我在长时间跑步的时候,我的思绪就是一片空白,我的人就是简单的在脚下的路上不间断移动,视线只是不断随路边的风景移动,如此单调,所以自己肯定无法做到坚持跑步。因为那实在是太无趣。

或许,我在长时间跑步的时候,我会想跑好之后,我要去干什么。接下来,我去做什么事情最好,什么事情是我接下来最想做的事。这个应该是最有计划型的一种思绪,其实很多时候自己可以做到。

之前,看起来如此没有内涵的跑步,再看之后。有了非同寻常的变化,村上之所以如此成功,觉得每天的马拉松,每天去观察那微乎细微的变化,读书笔记.从一些细节中找到了别人所没有找到的灵感与心底的感触,这个宝贵的感觉,或许只有他可以拥有。更绝对得说,如果他没有坚持每天跑步,他的文字将是完全不同与现在的风格,或许,成功就不属于他。

第一次感触到,跑步的神奇。

可是,自己可能永远也做不到像村上这样每天的跑步。他,可以在跑步的时候收集思绪将其汇合,美化,然后奇迹般地创造出一部部别人惊叹的作品。那应该就叫“文思泉涌”吧!

可是,也不得不说自己也有文思泉涌的时候,可是不在跑步的时候,在看到他的作品以后,这就是差距吧。不过更可以幽默的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其实,自己并没有把这本书从头到尾的看完,或许不像他另外的作品一样,没有起因经过结果的故事,就没有吸引力让自己抱有好奇的心态去看,散散的回忆,在点睛处就可以吸引人的眼球,后面的世界就可以模糊不见了。

看重了村上跑步时的思绪,那种慢慢积累的灵感来源,最终就会汇成一片海。

只有大汗淋漓时,才能感受其汹涌澎湃。——后记

相信《朱光潜谈修养读书笔记》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读后感大全网”是您了解读书笔记,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