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教育教学读书笔记

教育教学读书笔记

《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读书笔记参考。

古语言: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自有颜如玉。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阅读完以后,我们经常会仔细口味这本书,那么在读完一篇文章后,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那么,你有没有收集优秀的读书笔记呢?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读书笔记参考》,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这两天看了韦钰博士的《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其中关于“运用概念图来明确教学的目标和不同课案之间的联系”对我启发很大。小学生的科学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概念转变的过程,因此,我们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在了解学生前概念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设计,期望学生通过参与一定的科学探究活动,实现由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什么是前概念?什么是科学概念?前概念和科学概念有什么关系?如何利用概念图设计或选择好帮助学生逐步建构概念的路线?现摘录书中的一些观点:

1、关于概念

概念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号,就是词的形式来表现。

每个概念都包含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

概念的内涵增加,它的外延就小了。

概念具有不同的等级,如“猫”是一个概念,“哺乳动物”,“动物”,“生物”也是概念,但这些概念处于不同的层次上,“动物”在概念层次上比“生物”低,比“哺乳动物”高。

上位概念,即两个具有从属关系的概念中范围较大的那个概念;下位概念 ,两个具有从属关系的概念中范围较小的那个概念。

2、前概念和科学概念

心理学通常以人们掌握概念的途径不同将概念分成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

日常概念也叫模糊概念或前科学概念,它是在日常交往和个人经验的积累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这类概念的内涵中有时包含着非本质特性,而忽略了本质特性。

前科学概念往往是一些与科学知识相悖或不尽一致的观念和规则。

科学概念也叫明确概念,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经过假设和检验逐渐形成的,对于个人则主要是在学习条件下获得的。因此,科学概念的确切内涵可以用言语进行科学的解释。

科学概念的内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以及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概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3、概念图的作用

概念图可以帮助教师理清概念,明确概念层级,确定概念教学的目标。

概念图能促使学生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进行有意义学习,提升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自学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

概念图可检测出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及对知识间相互关系的理解,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

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将内容图式化,学习思维过程可视化,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

概念图清晰地展现了概念间的关系,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新旧知识间的关系。

4、了解学生前科学概念,确定教学目标。

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它的前概念基础之上。当科学概念和前概念比较一致时,学生就容易理解;反之,他们就会觉得很难。所以在实际的科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把握住学生的前概念,就会使得教学有的放矢,就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要从学生的身边的、感兴趣的和存疑的问题入手,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

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出问题,教师鼓励并激发学生对新问题进行猜想和解释,在必要的时候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质疑和辩论,把学生的前概念充分地暴露出来。

在教学中要充分地尊重学生前概念 。

通过预测、交流与表达,外显学生的前概念。

在学生经过探究活动获得经历和体验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各自的看法,为了和他人交流共享自己的想法,学生必须首先将自己的思路及观点明确化,并提供足够的证据支持,进行自我解释。

教师为学生搭建合适的“脚手架”、安排“踏脚石”,可以使探究活动更加有效。

5、以认知冲突和解决冲突为基础的教学策略:

提供能引起认知冲突的观察材料,人为地设置学习障碍。

提出过渡性的中心问题,制造矛盾,激化冲突。

让学生尝试解释矛盾事件,引起概念冲突。

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认知调整,建立与科学概念相一致的概念模型。

6、以发展学生与科学观点相一致的认识为基础的教学策略

提供丰富的观察材料,组织学生反复观察和实验,形成大量的感觉、知觉和表象,拓展学生对概念外延的认识。

通过分析、比较等思维活动,抽象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提升对概念的认识。

围绕概念的本质属性展开观察。

7、建立新的科学概念

一个新概念只有能被学生表达时,学生才能接受它。

为新概念的最终形成提供巩固和系统化的机会,在转变错误的前概念建立新概念以后,还要提供对新概念进行巩固和系统化的机会。

[《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读书笔记参考]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书笔记阅读

《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指导》读书笔记


仔细研读了《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指导》中的序、概述和目标等内容,使我对建构式课程有了更全面科学的了解。

在序中明确指出,从课程内容讲,教育要从儿童的生活出发,要将幼儿的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这也充分体现了儿童是课程的主体,我们在教育中应从儿童的兴趣和年龄特点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创设使幼儿有话说、想说、能够说并能得到积极互动的学习环境,这也为我们开展活动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切入点。从课程的活动过程看,教师虽然应该对活动过程进行预设,但在实施过程中决不因预先的设计而限定儿童,而是在交互主体的互动中,引导自由、积极的生成,根据教育情境和生成不断调整预设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概述中,对于这一点也进行了详尽的诠释,通过对跑到行进和草坪戏耍这两种典型的教育活动,透彻的分析了教师在教育中易陷入的误区,科学的教育教学活动既不完全以教育者的思想支配幼儿,也不是对幼儿的教育听之任之,应该既是儿童感兴趣的,又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对儿童一生的生存、学习、发展起到直接的、积极作用的。

在课程活动方式上,应该注意探索的、亲身体验的、问题性的、合作性的学习,并使正式与非正式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我觉得这一点非常具有指导意义。回顾幼儿的教育过程,凡是让幼儿通过动一动,做一做获得的知识经验总是能够在幼儿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记忆,此外我们所用的问难教学法,正是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合作解决来引导幼儿思考学习。这些都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纵观整本书,建构式课程进行的是多种教育活动的整合,即主题线索、区角活动、日常生活多项活动的有机整合,五大领域联结整合。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明确从幼儿早晨入园至下午离园这整个期间都渗透着教育的整合,教师应该时刻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并善于发现和把握教育的契机,将教育有机融入一日生活中。

总之,建构式课程注重学习过程、注重生成、注重互动、注重合作,但不轻视学习结果、教师的预设和幼儿的独立活动;而是让过程和结果、生成和预设、互动与主动、独立和合作辩证地统一起来,使幼儿和教师共同成长,都成为课程的建构者和创造者。结合这一点,对于我们新教师的备课是有指导意义的,在活动中既要以幼儿为主体,但是要把握好活动的重难点以及预设解决策略,还要预设多种可能生成的结果,以不变应万变。

《科学探索活动指导117例》读书笔记


带着暑期的继续教育安排,我拜读了《科学探索活动指导117例》一书,书中主要针对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兴趣,阐述了科学探索活动的指导,所提供的117例幼儿科学探索活动案例简单、有趣、富有操作性和可变性,为一线教师开展科学探索活动提供了方便。作为幼儿园的管理人员,在细读本书的时候,想到了我园园本课程的科学教育活动,我们应从《科学探索活动指导117例》书中得到启发,重新去调整我们的自主式科学探究的策略,使孩子们的探究活动真正自主,真正有效,真正成为孩子终身受益的学习方式。

策略一: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引领幼儿自主式探究的方向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意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因此,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引领幼儿自主式探究的方向,从而形成热爱科学的积极情感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天生具有好奇心,对周围的世界充满问号,他们渴望发现世界的一切秘密,所以幼儿的好奇、幼儿的疑问都是教育的有效起点,是其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动机,幼儿只有对探究的内容感兴趣,才能进入积极的自主探究状态,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教育的出发点,下功夫观察幼儿,及时的发现孩子们的问题,并进行价值判断,然后将其扩展成为科学探究活动。

策略二:提供适宜的材料,注入幼儿自主式探究的活力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对于幼儿来说,材料既是引发他们探究的刺激物,又是他们主动建构对周围物质世界认识的中介。正是材料引发了幼儿的探究活动,幼儿也正是借助于对物体的直接操作实现着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所以,在材料的提供和操作中,老师发现了孩子的兴趣点,就应该为幼儿选择一些适宜探究的材料,真正支持幼儿在探究中获得经验。这其间教师对材料的选择也是有的放矢的。不是孩子们要什么就给什么的。孩子的探究应该在老师的引领下通过合作协商,通过相互争论,通过多次实验来进行。

策略三:改变思维方式,激发幼儿自主式探究的不断深入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我总是让幼儿大胆去探索,不说不对、不行之类的话,让幼儿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寻找答案,针对幼儿五花八门、稀奇古怪的想法,应敏感地捕捉他们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并加以科学引导,对于有探索欲望的幼儿,要及时加以肯定,使其刚萌发的创新意念得以延续和发展。同时还应注意在教育过程中,要推迟判断,既不要过早地下结论,以免束缚幼儿的聪明才智、想象能力,甚至熄灭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求尽量提出各种设想,设想越新奇越多,越能得到质量高的方案。

[参考]有关教育教学读书笔记模板6篇


古语有云:一日无书,百事荒芜,我们都知道读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在书中获得知识读经典书籍作品就很有必要。在阅读相关作品过程中,书中的描述让人欲罢不能,这些瞬间即逝的收获,就是我们写读书笔记的基础。以下的有关教育教学读书笔记 或者是您在寻找的内容,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有关教育教学读书笔记 篇1

读魏书生的书是一种享受,读魏书生的思想是对自身思想、灵魂的提升和升华,读了魏书生的书才知道什么是教书育人,什么是为人师表。从教几年来,所教学生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遇到了,作为教师的酸甜苦辣也尽一一体会,总结过去,甚感工作越来越难做,学生越来越不好管,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苦和累成了每天的必修课,有时真想不明白,为何有人对教育却还津津乐道,珍爱有加,师生关系如此融洽,每天工作得如此潇洒和轻松,自己的认真和负责为何就不能起到与别人相同的结果呢。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搞教育同样如此,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孔夫子教育学生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对颜回、子路、曾参等学生的性格特长、思想状况了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察觉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相通相印,息息相关,只有这样的教学,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反思过去,自认为责任心强的自己对自己的学生又了解多少呢,是否真和学生打成了一片,是否常与学生聊天、谈心,是否关心到了每一个学生,无论其成绩好坏,行为习惯好坏,是否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学生是否真愿意同自己作心与心的交流,是否自己真成了良师益友。我想,以上这些除某些在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和工作总结中偶有提及外,真正落到实处的还相差太远,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听话、懂事,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完成作业,期末考试考个好成绩,如此,教师、学生、家长皆大欢喜,所以“很有责任心”的自己会在班上制定出许许多多的“不准”和“禁止”,有时还用相互监督的方法来检查不准和禁止的落实情况,结果却与想象中的相差甚远。总体看,班级的纪律似乎被管好了,可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却大大减退了,热情少了,积极性没有了,总体成绩也不见上涨,学生在课外活动时的好奇、好动、好玩、好积极思维的特点不见了,而作为教师的教学难度也就更大了,上课不活跃或太活跃,有问题也不问了,这种课上得实在难受,是谁让他们变成了这样子,是我们自己,无数事实告诉我们,要教育学生,首先必须了解学生,这就如同园丁养花,首先必须了解花的习性,医生治病首先必须了病人的病情一样。

在了解学生方面,我们往往是从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表现上简单的了解和简单的评价学生,长期以来,辩证法已在对待学生身上不起作用了。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理论,是在总结先进教师的工作经验和少年儿童的心理变化过程的基础上提示出来的教育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教师凭借这些理论的显微镜,常常能发现许多经验认识不到的学生心灵上的闪光点。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特殊规律,而且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普遍规律,不仅善于把精力花在偶然的个别事件的处理上,更善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上,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而自己在过去几年的教学生活中,多为一点论,把后进学生看得一无是处,师生互相埋怨,甚至和自己对着干,学了魏书生的有关理论,现在渐渐认识到了学生的心灵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好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头脑中是非,好坏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为后进同学上进心的幼苗小而枯黄,有的常常被压在石头下,才更需要教师的同情、关注和扶植。懂得了这些理论知识,我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加以运用,果然效果明显,某些平时不听话的同学,调皮的同学经过一期的努力,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师生关系也有很大改善,与学生的友谊加深了。

俗话说得好,“要得公道,打个巅倒”,几年来,我常觉得教师在地位上就是与学生不一样,教师就要高一层,就是权威,所以教师说的,学生就得无条件的服从,无条件的执行老师的安排,不得顶撞和不满,如有违反,那就是对老师的无理,就是不听话。所以师生平等很难在现实中体现,殊不知,老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学生的今天就是老师的昨天,学生犯了错误时的心情,老师通过回忆自己当年犯的错误时的心情就能认识更真切一些。这就是魏书生说的“用回忆的方法去感知”。

我相信往后的教学生涯不再是枯燥无味,更不会是苦与累的集合,正如他所说,应该是一种幸福和享受,我会努力的。

有关教育教学读书笔记 篇2

历史上用白鼠、猩猩、狗等动物做实验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很多,拿人做研究对象的也不少,但拿自己的亲人做实验研究对象的不多,美国有华生,中国有陈鹤琴,陈先生用自己的孩子做研究对象,创立了“活教育”理论体系。

这次有幸拜读了《活教育的教学原则》,实在受益非浅,陈先生用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把十七条原则娓娓道来,偷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使人如同身临其境,原来陈先生把自己的十七条原则也写“活”了。

陈鹤琴先生自1940年在江西办幼师时开始提出"活教育"思想,经过几年的教育实践,直到1947年他在上海逐步整理出"活教育"的思想体系,包括三大纲领: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陈鹤琴先生说:"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他批评旧教育是"死教育",课程是固定的,教材是呆板的,不问儿童是否了解,不管与时令是否适合,只是一节一节课的教,这样的教育只能培养"书呆子"。

"活教育"则反其道而行之,要向大自然十大社会学习。他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十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对它们去学习"。

他认为"大自然十大社会"才是活的书,直接的书;而书本上的知识却是死的书,间接的书。活的书比死的书要好,直接的书比间接的书要好。间接的书本知识只能当作学习的副工具,国语、常识、算术都是副工具,它们只能作为"活的书"的一种补充。所以他说:"现在我们在这里主张大家去向大自然十大社会学习,就是希望大家能把过去’书本万能,的错误观念抛弃,去向活的直接的’知识宝库,探讨研究"。他的"活教育"课程大致有五类,亦即所谓"五指活动,"

(一)儿童健康活动(包括体育、卫生等学科)。

(二)儿童社会活动(包括史地、公民、常识等学科)。

(三)儿童自然活动(包括动、植、矿、理化、算术等学科)。

(四)儿童艺术活动(包括音乐、图画、工艺等学科。

(五)儿童文学活动(包括读、作、写、说等学科)。

他说:"活教育的教学方法也有一个基本的原则。什么原则呢?就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他还详细阐释了"活教育"的原则,他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等十七条原则,这就是我们选读的《活教育的教学原则》,它是我国现代儿童教育中很有价值的思想。

我有个9岁的孩子,在孩子的教育中我有意识地遵循陈先生的十七个原则,我坚持每晚睡前有针对性地给孩子讲德育故事,陪孩子做游戏,引导孩子写网络作文,帮孩子选玩伴等等都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觉得陈先生的十七原则对于家庭教育的意义可能远远大于学校教育,因为一些原则到了学校不一定有市场而且操作起来也有较大难度,毕竟我们现行的学校教育是班级授课制,它使我们无法象陈先生那样去充分顾及个体。

有关教育教学读书笔记 篇3

设计迪斯尼游乐园的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格罗佩斯,在设计游乐园的路径时受启发于一位葡萄园主老妇人,这位老妇人因缺少劳动力而让买葡萄的人到园里自己摘葡萄。于是,他让工人在游乐园所有的空地上都撒上了草种,不几天小草发芽了。格罗佩斯让游乐园提前三个月对外开放。一开始,因没有路,游人不敢走,格罗佩斯告诉游人,在游乐园里想怎么走就怎么走,没有任何限制。于是,几天过后,草地上清晰地呈现出被人踩出的优雅自然的小道。这些小道,走的人多的地方就宽些,走的人少的地方就窄些。格罗佩斯就让人沿着人们自然踩出的痕迹修了路。因为游乐园的路径设计既和谐自然,又满足了游人的需要,尊重了游人的自主选择,因此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这个故事让我联想到了我们的教育教学,并且感触很深。在过去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有谁能够像格罗佩斯那样,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大多数教师唯恐学生走了歪路,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始终牵着学生不肯撒手,到后来活泼可爱充满创造精神的儿童都被我们“培养”成了统一标准的“老实”“听话”的学生。实际上,过多的束缚,违背了教育规律,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只能压抑学生的天性,只能阻碍学生健康的成长,而“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才能令其茁壮成长,趋向完美。教育必须是而且只能是适应人的教育,而不是使人适应教育的教育。我们要学习格罗佩斯“以人为本,顺其自然”的思想,让教育适应学生的成长规律,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有关教育教学读书笔记 篇4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及儿童教育专家。他怀着热爱祖国、振兴中华民族之志,以培养民族幼苗为己任,认为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提出了“热爱儿童、了解儿童、尊重儿童”、“一切为儿童”。他一贯重视儿童和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并认为“对于如花含苞,如草初萌的小孩子,我们应当用很好的教育方法去教育他,使他们体德智三育都能从小好好学起。”经过长期的探讨实践,并提出了一套“活教育”的训育原则,体现了“活教育”理论的全新的教育观念。他把“活教育”训育原则作为实施“活教育”德育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基本原则,在孩子品德教育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我读了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的教学原则》,深受启发。

一、“做”是教学的基本原则。

陈老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应特别强调儿童的“做”,所谓“做”也就是活动。在园里的一切活动,“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不仅要重视儿童的动手操作,同样重视儿童积极思想品质的培养,主张“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一切教学,不仅仅在做上打基础,也应当在思想上做工夫。”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认为思想就是动作,是一种内化的动作。

“好动”是儿童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没有一个儿童不好动,也没有一个儿童不喜欢自己做的,因为儿童的感觉与动作是连通的,他只要想到了或是接受了什么外来的刺激,就立刻要去做,因此,作为教师,要去了解和研究儿童好动的特点,不但不因儿童的正常活动,去责罚他,而且要给儿童充分的机会,使他多与事物、与人接触,以促使儿童身体、道德、智力的增进。“做”,也是儿童获得练习,培养兴趣,锻炼能力的好机会。陈鹤琴先生曾说:“儿童若自己动手,自己吃饭,可以得到肌肉运动的快感,嘴里也有着相当的滋味,即使汤勺拿不稳,饭菜装得不牢掉在桌上身上,但这是一种练习的好机会。”的确,不让儿童“做”,儿童就得不到练习的机会,任何事情也就学不会了。儿童做事,能够锻炼他们的能力。另外,丰富儿童直接感性经验成为幼儿园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儿童的操作活动即“做”正是获得直接经验的最佳途径。我们教师不应用自己的头脑代替儿童去思想,剥夺他们思考的机会,是不利于发展儿童智力的。

二、活动性与主体性是紧密相连的。

儿童在陆地上学游泳,在教室里学煮饭,都是不能成功的,教师应当给儿童相当的机会,自己动手学习,不要把现成的结果灌输给学生。陈鹤琴先生指出了:“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的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的世界。”只有使儿童自己具体的和自发的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形成他们自己的假设,给予证实或否定。教师应当重视引导儿童自我发现的学习,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要注意突出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幼儿参与活动,做活动的主人,充分强调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教师要利用活教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原则。

“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这是陈鹤琴先生的教育原则之一。实现“活教育”的重要手段,,就是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小孩子的知识是由经验得来的,所接触的环境愈广,所得的知识愈多。儿童生活在大自然、大社会中,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活的环境,对儿童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外界环境的刺激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发展比其它年龄阶段更为重要,因为儿童最初是从环境中受到自发教育的。所以,教师要常带幼儿走出幼儿园,到工厂、街道、田间、野外去学习。大自然、大社会为儿童活动和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就要注意环境,利用环境,环境中有许许多多的东西,……可以变成很好的教材,很好的教具,比如:民歌、民谣、儿歌、故事等,许多都富有教育意义。有待于教师们做有心人,发挥想象力,随时发觉这种活教具、活教材。从尊重儿童的愿望、兴趣、要求等身心特点出发提出了替代教学法和暗示法。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游戏,那么幼儿园的教学应该游戏化,并增加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交往的机会。要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兴趣和求知欲,必须要做到陈老提出的教学方法。

四、积极鼓励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儿童喜欢受称赞,容易受暗示,所以对儿童消极的制裁不仅不能收到实效,而且会伤害到儿童的心灵。所以积极的鼓励、暗示是软性的教育,虽然比较难做,但收效很大。消极的制裁、命令是硬性的教育,很容易做,但它不彻底的、暂时的。积极的鼓励可以增加儿童学习的兴趣,促进儿童求知欲。积极鼓励对于培养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积极性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我们教师并要注意不要对有不良行为的儿童任意申斥、挖苦、单纯的禁止,甚至体罚。可见,“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的原则,对于儿童教育来说是很重要的。

陈老提倡“教师教教师”、“儿童教儿童”。我认为这样的相互学习,教者和被教者都会受益。同时可以看出这种教学相长的方式具有民主性的特点。任何教师,任何儿童随时都可能成为教者,又随时都可以成为被教者、学者。民主性是陈老“活教育”理论的一大特色,正是当代教育理论的一个趋势。

读了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教育原则》,觉得里面闪光的思想是我们宝贵的财富,让我对幼儿园教育有了新的思路、新的改观,并从中汲取了许多知识,促使我在教育理念上更上一层楼。我会秉着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思想,坚持《活教育的教学原则》,完善自我,不断提高。

有关教育教学读书笔记 篇5

《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读书笔记(3)

阅读的本质不是看,而是倾听。

要让儿童热爱语文,最好的方法,是向儿童揭示语文的美丽听见封存在文字里的好听的声音。

一年级是带领学生找到文字的韵律之美,培养语感的关键期,不容错过。

评价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的一个简单方法:听一听一个孩子不经练习地朗读一篇陌生的文章,看他是否有语感,大致就可以知道他的语文能力了。

《去年的树》过于悲伤,不适合一二年级的孩子阅读。

温馨的故事,可以告诉孩子:这个世界是安全和可以居住的在此前提之下,我们才可能期待孩子对世界抱有热爱的心。

我们期待儿童将来能有的,可以直面丑陋黑暗的勇气,以及为美好而战的力量,只能源于对世界的信心而这信心,只能来自童年,懵懵懂懂的童年。

是什么使孩子具有开阔的思维视野和灵敏的感悟能力?阅读,是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使孩子具有开阔的思维视野和灵敏的感悟能力,使孩子体验并把握了符号世界(也即现实世界)的完整性、统一性。

在儿童学习过程中,指出和纠正错误有时候是没有用的。要紧的是竭尽全力,让孩子对于美好的、有意义的事物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当孩子对美好的、有意义的事物专心致志、全神贯注,一些看似难以克服的痼疾,真的可以不治而愈。

随笔: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孩子的学习有一个自然的过程,头痛医头、脚痛治脚的方式,很多时候在教育中都是行不通的。比如一个孩子什么事情做不好,教师和家长越盯着他的缺点,他越对自己没信心,越紧张,越做不好。一个孩子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除了上课时的提醒外,家长还可以让孩子通过学习他喜欢的东西,来提高他的注意集中时间和注意力品质,久而久之,这个孩子在其他的方面也会慢慢把这种注意能力运用起来。一个孩子读课文总是磕磕巴巴,语感特别差,让他读十遍也没有大的进步,教师和家长就可以引导他去接触、阅读一些他喜欢的儿童故事、儿歌等,通过培养他的阅读兴趣,语感自然能在这些阅读过程中提高,而流利地读出课文早已不是什么难题了。

朗读的快乐,就在朗读本身,就在此在,就在流淌于朗读时光的纯净忘我的快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生长,更是幸福和快乐。

罗素说: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拥有幸福的人生。

蒙台梭利认为理智的沉静是幼儿教师必背的优秀品质。

有时候,宁可慢一点,也不要剥夺了孩子体验的快乐。工作的价值,在于形成具有丰富精神的个人。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知识,而是经历一种精神成长的体验。

当儿童的心理生活升华的时候,他们自愿地拒绝这些无用的外在的乐趣。

那种珍视内在的、沉静的幸福,轻视奖励与展示的品质,大约就是我们所期待的定力、尊严和贵族气吧。

与日有所诵相辅相成的,是存在于课堂教学的另一种平和而润泽的连续性。

背诵不是最终目的,比背诵更重要的,是学会享受唐诗。享受唐诗美好的意境,享受唐诗好听的声音。同样是发生,背诵需要的是动脑,朗读需要的是虚心是忘记背诵的沉浸。

应该把全副精力一心用于使现在的经验尽量丰富,尽量有意义,这时绝对重要的。于是随着现在于不知不觉中进入未来,未来也就被照顾到了。(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只要坚守信念,梦想到达的地方,足迹终将到达。

人是一点点长大,世界是一点点变化。教育是慢的艺术。成长的魅力,全在一个慢字。如果突变随时发生,如果世界成了化学试验场,如果发展成了模式表演赛,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通过教学,师生一起就现实世界、就学生的生活境况,进行联系、审视和思考无论这种联系、审视和思考多么幼稚,但它自有其无可比拟的珍贵价值:它赋予学习以生命的气息、个人的意义和现实世界律动的节奏,它使学生因学习而更加热爱生命。

站在台上,你就是学生眼中的语文,就是该力求让自己成为学生眼中的高山仰之弥高,钻之弥深。

一切富有生机的教育,都是双向的。

让学生直面学习中的困难,打破快乐轻松的神话这时每一个明智的师长要做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收获的,将不仅仅是知识,更有毅力、恒心、克服困难的勇气等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机遇与努力并重生活原本如此,世界原本如此。

有关教育教学读书笔记 篇6

星期天,我去图书馆发现了一本好书——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共有5卷,我选择了第四卷教书育人来阅读,打开目录统观全书,共有十节内容:

一 、人师的艺术;

二 、五育并举、德育主导的艺术(上);

三、 五育并举、德育主导的艺术(中);

四 、五育并举、德育主导的艺术(下);

五 、不拘一格、因材施教的艺术(上);

六、 不拘一格、因材施教的艺术(下);

七、民主育人、科学育人的艺术(上);

八 、民主育人、科学育人的艺术(下);

九、 培养自学能力、自育能力的艺术(上);

十、培养自学能力、自育能力的艺术(下)。

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我觉得教师要不断探索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对象不断变化新形势的教育教学方法和规律。特别是在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的今天,教师应大力发扬创新精神,打破陈规,勇于探索,善于学习选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勇于创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想:学习魏书生的教育思想,领会他的教学艺术,首先,应该学习他的做人,具有一种创新的思维、行动和高效的与时俱进的精神,不厌其烦地、尽职尽责地、持之以恒地做好;其二,是学习魏书生,必须在教书的过程中,重视育人,从平平常常的细微处做起,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亲爱的读者,以上由我们精心为您编辑整理的《《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读书笔记参考》读书笔记一文,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教育教学读书笔记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