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诚品书店观后感范文:商业的核心还是围绕人做分类。
醉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对自身文化的关注,因此,书店就成了很多人充实自己的场所。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对诚品书店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
周末,因为有事来苏州,于是抽空匆匆转了转诚品书店,感觉大开眼界,联系到之前去看香港诚品和东京茑屋书店的感受,感觉对于零售行业的模式变化有了更新的理解。
曾经在2010年时候,几乎每个周末都在逛书店,在MSN的space上写博客感慨书店都要死了,那时觉得书店只能靠卖点咖啡之类的补贴才能维持下去,对这个行业相当悲观。
但事实上这些年书店的发展大大超过我的想象,传统的新华书店模式是死掉了,但是各种新书店层出不穷,比如我喜欢的就有西西弗、方所、言几又、诚品等等。可能用传统思维去理解,认为这些书店还只不过是商场引流的工具,然后靠零售补贴。但我现在理解,从诚品看,不仅如此,书店不是零售的引流工具,书店实际是零售本身。
观察诚品,发现零售业在这里最重要的改()变是改变了商品的分类方式。过去分类靠品类,零售被分成了书店,服装店等等,甚至百货商店里也是按照商品本身属性分楼层,对这种分法我们都习以为常。HDH765.cOm
现在的诚品尝试按照人的需求本身分类,比如对艺术的需求可能既包括对书籍的购买,也包括美术作品的售卖,甚至有体验性的教人画画的机构。这些不同属性的东西看似混乱的堆砌在诚品,实际却有内在的逻辑。按照相同需求的客户,方便客户的方式把商品重新组织起来。跳出过去的品类看世界,买历史书和买美术书人的相同点,一定不如买美术书和学美术画画的人的共同点多。
这个革命还在进化过程中,但是能看到诚品明确的革新方向。这种模式是动态的不断改善的,根据积累的数据会适时调整商品。针对客户的调整能力是诚品类书店的护城河,同行跑去照抄只能抄去静态的店面和静态的商品构成,形成动态更新的能力需要长时间才能建立。
商业地产很艰难,受电子商务冲击多年,总的销售额都在下滑,但蔦屋书店,诚品书店这样组织新的零售方式,让客户在充分体验中发生零售行为,拓展了体验式商业的边界,让它不仅是传统的吃吃喝喝玩玩。
拿书籍做零售的文化引子,一出手就有天生的文化吸引力。书籍商过去一直在毛利较低的行业过活,比一般的零售商更注意成本。零售的转变其实都在和商业大势下行做斗争,所以零售革命一定不是烧钱革命,通过步步尝试、注重品质、注意成本加精细运营,这样或许最终活下来的模式才更珍贵,商业模式才经受住考验。才是个赚客户钱而不是赚股东钱的真商业模式。
看完诚品书店再说点形而上的感受,技术进步时常发生。我们现存的任何生意其实都有可能时刻被技术进步所影响,所有企业都不应该墨守成规,故步自封,而要时刻考虑新的技术手段可能会带来企业带来的冲击,行业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机遇,新的技术手段会对企业的商业模式造成什么革命性的影响。
不是所有的条条框框都是用来被打破的,但是打破条框会有收益,技术进步又带来了打开条条框框的可能性,所以固定一段时间就应该尝试打破一次调控,看看有没有生意升级的机会。
再多说说刚才说的分类的逻辑,过去我们所有分类逻辑都是按照供应端品类来区分的。比如说我们过去买到的歌曲都基于专辑,但是实际上之所以有专辑这个产生是因为当年的唱片容量带来的,放一首太浪费,放很多又放不下。当技术进步时,大家出品的又变成了一首一首的歌了。所以分类不变的是人,是客户,中间类型的分类方式都是过渡。
从线上侵蚀线下零售商业开始,单一的以需求搜索为目的单一品类的商店都会被线上商店取代。对抗这种线上,首先是多品类复合,第二是重新组织和客户的交流方式,这些实际是线下商场的算法。新技术革命,新的供应链革命才能够带来这种算法,竞争会导致旧模式的退出,不管是传统的单一品类像玩具反斗城还是类似传统的百货西尔斯等等。
传统商业由于大家去实体商店的目的性更强,很容易被线上代替。原先大家只知道餐饮难被线上所替代,但餐饮业利润很低,因为只能做三餐时的体验生意。诚品,茑屋书店等等新零售的逻辑是要创造出不能够被线上所替代的有意思的体验商业,而且是全时能够体验的商店。能充分利用好所有时间,这部分体验商业的毛利率也不会低。
互联网不带来实体商业的消亡,只会带来不动脑子的实体商业消亡,这是看完诚品给我最大的感受。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新海诚力作《你的名字》观后感
不仅追平日本电影票房史上第二快的记录《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与最快记录的宫崎骏《千与千寻》也只差3天。这部作品,是新海诚的《你的名字》。刚好宫崎骏宣布隐退,需要新神坛偶像的日本动画界好像打了一支强心针,浑身一激灵,通稿标题都是“新海诚,接棒宫崎骏的新一代动画大师”。那么,这部作品到底如何呢?一起来看一下吧
《你的名字。》观后感范文一
沙子崩塌以后,也有唯一不会消失的沙块,那就是寂寞。
我了解了,这个瞬间我知道了。
之后残存于我心中的,只会有这个感情。
像是被人强行塞给的负重,我怀抱着寂寞。
世界如果是如此残酷的地方的话,
我会带着这唯一的寂寞,给这个世界看。
带着这唯一的感情永远的挣扎下去。
即使相隔天涯,
即使再也见不到面,我会挣扎。
永远不可能向这个世界妥协。
时间,我只是怀抱着想要和神明较劲的想法,
连自己忘却了这件事,都马上忘却了。
所以我在这样感情的奔流下,最后一次,
大声向夜空喊道。
“你的,名字是?”
《你的名字。》观后感范文二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一部电影的观后感。这部电影是新海诚的新作《你的名字》。《你的名字》,是一部能给新海诚的粉丝甚至是路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不同于《秒速五厘米》和《言叶之庭》的哀伤主题,观众明显能感受到电影里洋溢着轻快、活泼的氛围,令人捧腹的同时又有感动,男女主人公不再埋头于自我世界,而是像普通人一样周旋于家人、朋友与社会的关系网中,男女主角之间曾经无法传达的思念也终于有了明确的落脚点。
书店里的影像诗观后感
《书店里的影像诗》是一部由侯季然导演的纪录片,该片画面精致,色彩鲜明,网友们对这部影片也是给出了不错的评价,一起来看看网友们是怎么说的吧!

年代感的书店;travelbook;看到书店老板的小狗想起来了高中旁边文具店老板养的大狗;第三集bgm是陈老师的《西风的话》好温柔,喜欢~;老人在窄窄的巷道里的书店;《在加油站看见苏格拉底》的赶报告村长;黑胶唱片的书店;小间蔬店;会放黑白电影和城市沟通的书店;传唱民谣的书店;因为店里的猫耳朵不好、走路会摇头晃脑,店名叫晃晃的书店;勤耕雨读开在田中间、老公做木匠的书店;书关于美国/黑人有趣的文化 酷英文书店(超喜欢这个);最爱聊天、聊天力max的水准书店,老板开着五月天的玩笑;口音很重 偶尔玩猫,屋顶画着蓝红色涂鸦的洪雅书店;小夫妻开的瓦当人文书店,丈夫从小用到大的桌子;宜兰代寄明信片在火车站里的书店、虽然很乱也不会觉得奇怪,像花园里的杂草;旧书铺子 爱收集东西的老板,还有别人的毕业纪念册、胡适送给他们的书、甚至查到了送给他们的一套书的一个人的背景(已经过世了);老人对着书感叹你们不知道它们有多好的旧香居;森林里的书店、拉手风琴的大叔;举债运营的阿福书店;跟王宝钏一样的十八年、苏武牧羊一样的十九年、计划二十年开感恩演唱会的大叔;每月给(可能被误判的)死刑犯送便当的鱼丽的书店,比起景上添花,我现在更在意雪中送炭,这个炭一定要送到手。
最爱聊天的书店,主人了解其中的每一本书,这本书很好看,看了会流泪噢。五月天会为你歌唱。想做平价的书店,于是至少是七折。
十九年书店,开书店的话即便只能赚一点点钱,而且要很辛苦,也会很值得。他想在二十年的时候开个感动演唱会。
新手书店,100本书,每周更换30%,不卖太好卖的,也不卖太难读的,介于中间的那一部分。文化不应该只是在书里,在图书馆,在讲座里,也应该在街头喧闹的地方,为城市提供一个这样的空间去分享。
九份乐伯二手书店,只有电话里简短几句话和他从取到二手书回店里的过程,书店门上挂着到了,辛苦了。原来纪录片可以这样做,选择一个特性,去营造它表现它,简化的魅力。
同样是书店,每个书店有每个书店的气质。很多装潢文艺、陈设精致的书店,没有独有的气质,最终沦为是卖书的建筑而已。
书酷英文书店,大手拉小手看童书的书店。其实小孩子缺少的是机会不是天分,美国的童书很多元。父母陪着孩子一起看童书,孩子长大后看到这些书的时候,其实他脑海里浮现的就是父母,它产生的价值难以形容,亲子关系靠这些去连接起来。埋在书堆里面,其实就觉得它就是我们所渴望的方式。真的要够便宜,才能很快速的散播出去,这是我们的目标。
金万字书店,父亲传下来的书店,原本是五金店,书越来越多就成了书店。
古今书廊,跟回收场赛跑的书店。很多书就被无情地撕掉粉碎点,看着很心疼。在回收场收回旧书,擦拭干净,每本书它是有书香的,很有味道。有一天也许人们真的会不知道书是什么,书不是电脑上那种,要知道书是什么,就来这。
以分计费的书店,没看懂,但剪辑配乐很棒。
唐山书店。随意贴海报,被读者踩脱皮的地板,只卖人文社科类的书,不替读者选书。
时光二手书店。编导思路无法理解。长镜头刚开始挺吸引人,期待之后的创意,结果真是三分半钟的长镜头,虽然是时光书店,可是一成不变的慢节奏长镜头耐着性子看到一分半就腻,没有主题的表达,心想大概是对这家店可能真的无话可说。
人文书店。40岁开书店,80岁这年能说是倾注了一生精力的书店。不晚。
照顾一颗树的书店。开书店本身很浪漫,在开书店的同时能照顾一棵树,浪漫得很幸福。
古殿月藏。同好的意思是做一些喜欢的事和生命中重要的事,就算之前不认识,也会因此有很多共同的东西。
《书店里的影像诗》,从第一眼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就对这部纪录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一部系列纪录片,第一季共有40集,每一集只有短短三分钟。在这三分钟内会给你介绍一家台湾境内有特色的独立书店,还有这家书店的主人。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散发着文艺与淡淡忧伤气息的纪录片。影片整体在色调上都有一个统一,都调成了那种暖暖的、柔和的样子,有着与台湾气候一样温润的气质。
看片子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导演对于片子的用心。他对于不同主题的书店,会采用不同的影像的表现方法。有一集,书店的名字叫时光,在这一集的表现中,为了突出时光的力量,导演并没有进入书店内去拍摄,而是以固定镜头的方式。拍摄书店外人流、车溪的变化。车流攒动,人们来到这里,又离开这里,只有这座书店岿然不动。通过这种影像的表达方式,让人仿佛感觉到了时间的力量。还有一集,这一集的主题是用光写诗的书店,这一集的表现方式呢,并没有对书店进行过多的介绍,而是通过拍摄书店的陈列在光影中的变化来展现这家书店的美。这种表现的方式很特别,透过光影,整齐罗列的书也好,磁带也好,特别能够透露出这家书店的质感。
这部纪录片不仅影像表现手法灵活,而且,配乐也非常走心。每个片子都有自己独特又恰到好处的配乐。这些元素融合起来,给观众营造了一种非常磨灭时间感的视觉体验。感觉这些书店可以抵抗时间的消磨,永远在那里散发着光辉。
看这部纪录片其实也挺感慨的,感慨的是这些独立书店的主人的人生。他们有的人经历很丰富,有的人经历很坎坷。有几个书店主人给我带来非常特别的感觉,所以想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有一个二手书店的主人是一名老兵,河南人,他只有15岁的时候就跟着部队来到了台湾,但是他觉得部队写作不自由,他对当兵这件事情,也没有什么感情,等退伍之后,他就自己开了一家二手书店,到现在,也就是片子去拍摄它的时候,他经营这家二手书店已经40年了。一个人对一件事情能够坚持40年,这种精神真的是让人特别的感动。还有一集主人公经营一家旧书店,生意并不好,店主饱读诗书,却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多少物质上的收益,但他还是乐在其中,他觉得守着这些书就是他的命运。还有一集的主人公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一集的主题是恋物僻的书店。那一集的书店主人是一位很潮的年轻的女性,她呢,大概是这种所谓的书二代,从他爸爸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经营书店,然后她也算是女承父业。她对于书的感情非常实在,她觉得可以用手抱着的实体书本身就是一个感情的寄托,也并不是因为什么特别高尚的理由才喜欢书。同样作为年轻人,非常认同他的这种看法。其实很多时候没有必要为爱书扣上一个特别高的帽子,有时候喜欢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这部纪录片的最后一集,让人有点揪心,这一集的主题是雪中送炭的书店。这一集书店的主人曾经遭遇性侵,未婚生育,在非常灰暗的日子里,她就是靠看书,走出了痛苦,所以她也想把书推荐给()更多内心苦闷的人,让他们的心灵得到救赎。
在现在这个时代,经营一家书店确实是一个挺惨淡的营生,更多都是靠着热爱在坚持。不过人生有舍必有得,他们在物质收益不那么丰富的状况下,他们的精神世界却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很羡慕他们,这种敢于抛弃世俗价值观的评价,遵循自己的内心,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的勇气。
把这部纪录片推荐给你,也希望你,可以趁着年轻,勇敢的去追求让你心甘情愿的生活。
《非诚勿扰》观后感600字
《非诚勿扰》观后感
周末闲来无事,看了冯小刚导演拍的《非诚勿扰》两部电影,现在来写观后感貌似对于非诚勿扰这部电影来说显得太晚了些,但可能是年纪增长的原因吧,现在来看有之前所没有的体验。
此前这两部电影,只是感觉里面台词的幽默诙谐,葛优的成熟幽默、舒淇的万种风情。现在却能看得出不一样的感觉。下文简单说几点,语错勿骂。
1.文中最鲜明的是葛优和舒淇两人的婚姻观。电影开始葛优所饰演的秦奋就把自己呈现为一个成熟幽默的大叔,对于婚姻有着自己清晰的认识,知道什么是自己喜欢的也知道什么是自己不喜欢的,喜欢美女,但也不会委屈求全(也许是因为富有吧,可以不委屈求全吧,哈哈),知道感情是可以培养的,所以也就从来没有要求一见钟情。舒淇所饰演的笑笑则是一个全力投入到爱情中当一个小三之后,受伤的小女人,因为小三受的伤才想着走向相亲的道路;虽然她也来相亲,但是可以看得出笑笑是一个追求爱情的人,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是不会迁就的(所以也有了电影里虽说打算跟秦奋做恋人,但还是出现了各种吵闹),一致后来被秦奋打动以后才最终接受了求婚。
2.前后两部电影感染点的不同。第一部展现的更多的是一些轻幽默,包括秦奋的相亲经历以及秦奋和笑笑的小打小闹,以及秦奋在生活展现出的充满智慧的幽默(最搞笑的莫过于秦奋在北海道忏悔时导致牧师累的不行不行的),此外第一部还展现了笑笑对于上段小三爱情的不舍,展现出了笑笑是个痴情的女子(不过这里感觉电影好像有点鼓励小三的感情的意思,是不是有些不妥)。第二部中还不是不断穿插着秦奋充满生活智慧的幽默,但更多的侧重点是秦奋对于笑笑的在意,以及急切欲与笑笑走进婚姻殿堂的想法,而笑笑呢,则又开始因为爱情这么两个字开始拧巴起来了,最终两人受孙红雷饰演的香山去世的影响,重新感受到爱情的意义,再次和好。第二部中孙红雷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绝对是亮点,弥补电影单纯讲述爱情的淡薄。香山这个任务形象还是挺饱满的,多金,帅,对朋友仗义,对女儿慈爱,对自己认识清楚,生活过得明白。后来开人生告别会更是让人唏嘘不已,里面很多金句听起来很有道理:婚姻怎么选都是错的,长久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人生是一场修行。
3.电影中人物金钱观。看整个电影还是比较享受的,里面的各个人物可以说都算是上层人了,做空姐的笑笑钻石王老五的秦奋、白富美的芒果以及高富帅的香山,里面的人出行都是名车与飞机,居住均为西湖名宅及海景别墅,出入均为高端酒店。结交又是社会名流,觉得他们从来部位金钱发愁一样,真正做到了财务自由。甚是羡慕。里面男士的生活与地位还是蛮让人羡慕呢(谁让我是一小人物呢,哈哈)。
不小心码了不少字,粗鄙观点,不喜勿喷。
话剧《活着还是死了》观后感
话剧《活着还是死了》观后感
昨晚单位发福利,看的话剧《活着还是死了》真心没有看懂,却在看的时候,搜心刮肺的想词儿,想领导问起时我该怎么赞美。鬼知道,我根本没看懂。
哦,那个踢乌龙球自杀的足球运动员那段收获最大,关于拉拉队,性,抢媳妇,雄性荷尔蒙的。到时我能在会上说吗,敢吗?不如承认没看懂。所以,考虑的太多,我不是我,伪装的我。孰真孰假。
有人说装,我说装了一辈子也就是修养。真的很累。活了一百个弯弯儿。没办法,成王败寇,你功成名就,放个屁都有人做笔记,你默默无闻,至理名言也得等到死后让砖家铺路。
我说,不能太探究事实真相,否则,会精神错乱。如同不能探究精神病人的真理。真真假假,正常人还是精神病人,谁对,谁错,这个社会,不好说喽。
死不瞑目,堵塞了黄泉路的人,要的不过是一个尊严。谁能给,对路人附和的一篇虚假悼词,就能安心上路。其实,不过也是自己给自己一个台阶,能下便罢。最终,还是自己那一口气,哪里都一样。
现在看,那个话剧我还是咋吧出了点味道。
《非诚勿扰》观后感800字
《非诚勿扰》观后感
昨夜,和小情人一起依偎在沙发上重温了一部轻松的爱情片,略带些冯小刚式和王朔式幽默的《非诚勿扰》。
其实要说电影情节,俗~无非是一种沧桑又略带幽默的中年男的爱上一漂亮女的,但那女的对一已婚男爱得死去活来,但女的人品还挺高尚,做了个不太一样的小三,决心退出,于是找到了这中年男,发展了一段不太匹配的爱情,其实说真的,感觉有点像冯小刚式的自我幻想~他自己就挺符合剧中男主人公的感觉,至于他有没有发展那样一漂亮女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转回正题,说说这部电影打动我的一些地方,杭州西溪的美景我在的时候没有去领略,现在居然成了一大遗憾,虽然我曾隔着门票门口看到里面的水是黄浊的,不过电影实在为这个景区加分无数,确实让人感到天上人间的感觉。当然,北海道也很美,干净而有秩序,特别透着的那股子文艺范儿,让我真的酸爽无限~
最美的,当然还有台词,葛优式幽默绝对是电影中的一大亮点~什么娶媳妇生孩子这事,我只想亲力亲为.........
你要想找一帅哥就别来了,你要想找一钱包就别见了。硕士学历以上的免谈,女企业家免谈(小商小贩除外),省得咱们互相都会失望。刘德华和阿汤哥那种才貌双全的郎君是不会来征你的婚的,当然我也没做诺丁山的梦。您要真是一仙女我也接不住,没期待您长得跟画报封面一样看一眼就魂飞魄散。外表时尚,内心保守,身心都健康的一般人就行。要是多少还有点婉约那就更靠谱了。我喜欢会叠衣服的女人,每次洗完烫平叠得都像刚从商店里买回来的一样。说得够具体了吧。自我介绍一下,我岁数已经不小了,留学生身份出去的,在国外生活过十几年,没正经上过学,蹉跎中练就一身生存技能,现在学无所成海外归来,实话实说,应该定性为一只没有公司、没有股票、没有学位的三无伪海龟。性格OpEN,人品五五开,不算老实,但天生胆小,杀人不犯法我也下不去手,总体而言属于对人群对社--会有益无害的一类。
有意者电联,非诚勿扰。
孤儿我是可以认可的,但是父母双全就是另一回事了,宝马车头放一个奔驰的标,恐怕不太合适。
可要是出了故障,奔驰的零件配不上,宝马又不管修,怎么办?这娶老婆生孩子的事情,我还是自力更生吧,不接受外援!
我有什么落不落空的?你不拿我当回事儿,我就把你当送上门来的一便宜给占了呗。
一旦他把心给你,你的身体就算是判了无期徒刑了。
还有舒淇跳海前那段独白,我觉得配上舒仙女的声音,真绝了:
秦奋,这几天我一直用邬桑的眼光看着自己,真是一个奇怪的女人。大老远的跟着你跑来这里,却一直在推开你。但你明白我是怎么走到这来的。我努力的挣扎,希望把自己从绝望的深渊救起来,我也曾希望善良的你和干净的北海道,能让我找回人生的美好,这是我此行的私心。但可恨的爱情已耗尽了我的全部,我越是挣扎,记忆越是把我往下撕扯。今天傍晚,在我人生的最后一个黄昏,我看到了你更可爱的一面,也看到了自己的无助和猥琐,你是绝佳的伴侣,要是早几年碰到你,与你只能擦肩而过是我傻,也是老天给我的惩罚。我走了,秦奋,不用找我,但千万要原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