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美文欣赏800字和读后感

美文欣赏800字和读后感

平面设计法则读后感书评欣赏800字。

快乐的来源有多方面,观看电影或者视频就是一种,我们会在观看的过程产生很多不一样的想法,在观看了的后,故事情节激发了我们的浓浓兴趣,写观后感也是一种提升作文水平的途径。优秀的观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平面设计法则读后感书评欣赏800字”,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平面设计法则》是一部由美国作家德比米尔曼著作的书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该书主要讲述了作者对设计的认知和一些关于设计的法则的介绍。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对这本书的读后感,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平面设计法则》对学习设计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一站式的资源库,是基础教程和深入设计领域的入门读物。《平面设计法则》围绕着三个有递进关系的部分展开基本法则、创作流程的法则和各个领域的设计法则。基本法则是由知名设计师从文字、色彩、版式及设计风格等设计元素的角度人手,讲述平面设计基础的、一般性的方法。创作流程的法则是结合项目案例,解析从概念策略、市场研究、图形图像到设计工作流程和后期制作的工作方法和要点。各个领域的设计法则是通过知名设计师分析自己设计的作品,与读者一起分享宝贵的经验。这些案例几乎涵盖所有平面设计的领域。

本书分为自序基本法则、简介、文字设计、色彩、版式没计、风格、创作流程的法则等部分。

创作流程的法则介绍了:平面设计不仅仅就是平面设计。在如今感觉超负荷的视觉设计领域中,再也没有一个大型的市场只瞄准一种产品、一个商标或者一种包装。作家和人类学家格兰特-迈克拉肯指出,尽管生活方式类型最开始只有三种,但是后来慢慢发展成六种、九种、十二种,现在由于变体太多,我们对划分它们的类型已经精疲力尽。因此,平面设计最终也只是平面设计师工作的一部分。如今的设计一定要小心翼翼地在文化人类学、行为心理、商业性和创造性之间形成平衡。

平面设计必须考虑所有项目的文化根源。我们这种文化中的行为不管是否属于对于名人、天气、体育、时尚和金钱的着迷都对我们的世界观以及我们在这个世界中所处的位置有着重大的影响。如果我们不能从根本上理解观众们的思路,真正了解他们的想法以及他们的行为原因,那么我们就找不到激发他们想象力的途径。我们必须了解这个市场,以及信息是如何影响感觉的。

最具欺骗性的平面设计理念是: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平面设计师就一定要极具天赋。实际上,在平面设计的专业领域,天赋在商业中仅仅被认为是操作娴熟。天赋只是入门的条件之一。平面设计的职业生涯往往也意味着你要有天赋且习惯孤独。天赋并不能保证任何设计师、任何设计项目的成功。

看完这本呢书让我看到了平面设计中许多经典范例,以及对平面设计的理论知识,获益匪浅.这是一本很好的工具书。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变量读后感书评800字欣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种变量,不同的事物之间也会相互影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由何帆著作的《变量》这本书呢?书中主要讲述了如何一些更好的帮助我们成功的变量的方法,网友是如何评价这本书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同学、同事、邻居,我们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会遇见不一样的人,与他们打交道、学习、成长。可是,这不足以被称为社群,称之为基础的社交圈比较合适,很多时候我们在这个圈子内不情愿地必须与很多人产生交集。而《变量》所提出的社群更多地是指通过人之间的共同关系或特征所组成的小团体,比如通过写作所组成的007,通过英语学习组成的线下学习社群,通过羽毛球爱好所组成的羽毛球活动群。每一个群体都是经过筛选的、自发的,成员之间以独特的爱好和需求形成一股强有力的、黏连度很高的羁绊。

神奇的是,这样的社群往往先天性地就能产生信任感,这也是作者何帆认定的未来社交主方向。

举个例子,在我第一次参加007线下活动时,到场了将近30个人,都是素未平生的陌生人,我们之间唯一的联系只是007浙江。活动前支付报名费,活动时听演讲、做讨论,很容易就能感受到一股轻松的氛围。天性腼腆的中国人在面对陌生环境时的警惕感仿佛都不再存在,只因为彼此相信007战友们都是一群乐观向上、志同道合的伙伴。即使当我去洗手间时,也能非常放心地把背包和手机留在座位上,不会担心有小偷小摸。

类似的社群还有很多,在每一个群体中,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一种看似简单和理所当然的信任感。特别是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社交软件横行的时代,想要与某个人建立起联系早已不是难事。但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人们反而感到迷茫,茫茫人海中真正的归属感除了家庭和公司以外,仿佛就变得极为有限。试想一下,当每天下班或者周末来临时,是否有觉得除了家庭和公司外,自己好像就没有其他值得一去的地方,也没有额外的社交圈和朋友圈了?

或多或少,相对不太善于社交的中国人都有这种感触,刷一刷朋友圈或者在微信群里谈天论地,但真正属于线下面对面的社交却极为缺乏。所以《变量》一书中提到的重建社群这一趋势我非常认同。社群将是越来越多人寻找的新的归属之地。没有人天生向往孤独,可能只是暂时没找到属于自己的团体。创新的关键是回归传统,或许当我们向内看,回归到人的天性所向,就能找到未来创新的方向,发展社群,努力构建一个个充满信任的、充满共同价值的社交群。

恶意读后感书评欣赏


《恶意》是一部由东野圭吾著作的书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影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加贺恭一郎对畅销书作家日高邦彦被杀事件的调查以及一步步对真相的探索。网友们对这部电影是如何评价的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东野圭吾的书,陆陆续续也看了几本,每一本都很喜欢。《嫌疑人x的献身》让我惊艳了很久,没想到,同是悬疑推理类的《恶意》的精彩程度却完全不亚于它。

《恶意》的篇幅不长,围绕一桩命案展开。日本颇具人气的作家日高邦彦被发现死于家中,经侦定是熟人作案,然而几个嫌疑的对象均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案件侦破得很快,凶手是日高邦彦多年的友人野野口修,他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但始终不肯表明作案动机,自白书已经写好,案件本可以到此结束,但刑警加贺恭一郎却始终在挖掘野野口修的作案动机,随着他的调查进展,原貌开始被一点点掀开,扑面而来的恶意让人感到心惊而压抑。

看到50%时,我在思考后续发展。

看到75%时,心想,果然和我想的结果一样。

再往后看,才发现,事实远没有那么简单。我以为的结束,是才刚刚开始。

事情的真相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

不看到最后,是无法真正理解恶意这个标题的,而看完后,就会惊叹于它是多么地恰当。

日高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人,有原则,有正义感,敢直面欺凌。小时候,野野口在学校受到霸凌不愿意去上学,他每天在野野口家楼下等待野野口一起去学校。哪怕野野口懦弱地成为实施校园暴力中的一员并且参与了欺负他的活动后,他依然原谅了野野口。长大后,在野野口想当作家想发表文章时,他也不遗余力地帮忙。但就这么一个好人,恐怕日高邦彦也没有想到,他会被()和自己有着几十年的友情的好友用纸镇砸晕,用电话线勒至死吧。并且在他死后,还被野野口修成功塑造成一个毒死宠物、谋杀妻子、抄袭他人的卑劣至极的形象。

我就是看他不爽,野野口修儿时最直接的恶意,在他的心里不断滋长。很难想象,日高邦彦尽心尽力提供帮助的这个好友,在一年多以前就已经开始精心布下杀害他的大局。

令他害怕的,并非暴力本身,而是那些讨厌自己的人所散发的负面能量。他从来没有想象过,在这世上竟然会有这样的恶意存在。日高在他的《禁猎地》中这样写道。他不知道,他的名气,他的妻子,他的财富,他所拥有的一切都让好友野野口疯狂嫉妒着,最后他死在了好友黑暗可怖的心理之下。

比这冬日温度更凉的,是这人心的恶意。

无疑,《恶意》是一场人性的盛宴--美与丑--日高的善良与野野口的阴毒、参与霸凌的人们的冷漠、想要快速结案的上司。人性这种东西,是不能去捉摸的,像是春风,和煦是它,料峭也是它。

一九八四读后感书评欣赏


《一九八四》一书由英国左翼作家乔治奥威尔所著,是一本正直小说,刻画了一个假想的恐怖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只有战争和压迫,独裁者为了权力不惜一切,下层阶级人们生活艰难。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一九八四读后感书评欣赏。

降噪耳机里轻声吟唱的女声,昏黄灯光下被敲打着的键盘,正是我昨日想象的现在,一个普通周日的晚上九点半。

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在床头柜躺了一个礼拜,今天写完它就可以归到我的小书柜了。

很早之前就知道《一九八四》,早到那时候对这本书的印象就是自己大概是看不懂的,所以也就一直没看。隐约记得是关于正直的内容,然而学生时代正直这两个字给我带来的阴霾挥之不去,我总是不能想象自己能跟正直沾上什么边。再加上小时候每每看动画片正过瘾的时候,遥控器就被我姥爷抢走,接着画面就变成了新闻联播,这导致我对社会新闻和正直内容有一种幼稚的报复心理。

这本书其实是被凑单买的,也因为是凑单的原因,它本在我阅读单里排到了很后面的位置。之所以被提前了,是因为被人推荐阅读村上春树的《1Q84》。这两本书名字的巧合,总让人觉得有什么联系。作为晚辈的村上春树也许是在通过这种方式向《一九八四》致敬,想到这里我觉得应该从源头开始。

还有一个原因是,约莫春节前后看了美剧《使女的故事》,故事是好故事,可惜第二季的节奏实在有故意拖延之嫌。当时看剧的时候看见弹幕在时不时就会提到《一九八四》,那时候也埋下了不小的好奇心。

事实上在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1Q84》也读完了。《一九八四》和《1Q84》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除了二者都打造了一个虚幻世界外。村上在自己的作品里多次提到《一九八四》,也提到过我喜欢的画家蒙克,以及喜欢的电影《骗中骗》《2001太空漫游》等等,每每读到这些地方我都庆幸提前有所接触,从而有更好的理解。

回到《一九八四》来说。刚读这本书的第一天我就知道这本书会给我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合上这本书的时候伴随着恋恋不舍,我肯定了当初的想法。乔治奥威尔在这里构建的世界如此完整,逻辑如此缜密,文字运用的如此巧妙,打开这本书的时候就仿佛掉进了这个世界里,合上这本书,回到现实的时候,往往感到背后发凉。

这是一本只有18万字的精简小说。在开篇没多久就出现了领袖人物老大哥的形象,而且这个形象被描述的无处不在。你可以在任何一个街角、任何一栋建筑的楼梯间、任何一个视野里发现老大哥的形象,并伴随着我正在看着你的标语。事实上,组织也的确无时无刻不在观察每一个人,在外面有巡逻的人员,在室内有监视器;出了家门要提防所有人,因为他们会举报你,回到家里要谨言慎行,哪怕是在梦里,因为儿女会背叛你党的宣言: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几乎也是无处不在的。它第一次出现在书中的时候,我停顿了很久,试图理解这充满着矛盾的三句话。当其含义从果尔德施坦因的《寡头正直集体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被阐述出来的时候,从奥勃良理所当然的态度下被解释出来的时候,我对乔治奥威尔的崇拜达到了一个神化的顶峰。作者用短短几个段落,就解答了我前一天还觉得黑白颠倒的疑惑。只是寥寥文字就将我说服的如此完全,我也不再会质疑书中世界的人们为何被洗脑的如此透彻。

这是一个被主要瓜分成三个大国的世界,主人公温斯顿生活的国家里,战争绵延不断,人民食不果腹。集权政府每天宣传着一次次战争的胜利、老大哥一次次正确的预估、反党分子果尔德施坦因没完没了的恶行但尽管战争总是胜利,正直方向也总是正确,异端分子不断地被打垮,让主人公感到费解的是,眼下的世界却丝毫没有变好,相反地,他挖掘自己的记忆深处,隐隐觉得之前的日子似乎是更美好的,现在的日子却越来越糟糕且看不到头。

老大哥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无一不在印证着可见的今天。能达到这一点,是因为有着很多像温斯顿这样的人,在为党工作。他们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根据现在修改历史,根据今天修改昨天。如此是为了向人民证明,老大哥永远是对的。而当被修改这一行为也被遗忘和修改的时候,虚伪也会变成真实的存在。

谁控制过去就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就控制过去。

这是一处让我深感背后生凉的地方。

我想到之前有个段子,是微博上有人发现宋祖英唱的《爱我中华》的歌词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这引起了一阵小小波澜。因为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记忆中的歌词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然而年轻一点的网友们,纷纷表示他们一直听的是星座版本。这使我错愕,随即我搜索了百度和网易云音乐,排名第一的宋祖英的版本,实实在在歌唱着星座。虽然后来有解释曾经的的确确是有民族的版本,只是后来在某个时间点悄悄被替换了。但是否可以理解,随着时间后移,如果这首歌有幸还在被传唱,将没有人会知道那个我认为的记忆中正确的版本。

歌词是件小事,但它涉及太多人的记忆,从覆盖面积来讲,其实是很可怕的事。除此之外,上周去书店扫了几页马丁卡帕罗斯写的《饥饿》,文中就营养不良人口统计数字不断被修改的描述,让我怀疑温斯顿是不是来世界粮农组织就职了:

世界粮农组织最近已经减少了他们对世界营养不良人口的统计数字,因为他们改变了统计办法。类似的统计该组织已经做过了多次,1974年该组织的专家们认为世界饥饿人口的数字大约是4.6亿,这一数字和诸如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其他组织的统计结果相差无几。在当时的报告中,专家们还预测说这一数字在十年后可能会达到8亿。到了1989年,预言变成了现实,统计数字变成了7.86亿。

但是在1990年,世界粮农组织重新核查了之前的统计数字,然后声称之前使用的统计方法并不准确,他们认为在1970年时不应该只有4.6亿的营养不良人口,而应该是它的两倍还多:9.41亿。这也使得他们有底气说那一年,也就是1990年的7.86亿并不意味着饥饿人口数量增加了,反而是减少了。少了1.55亿人,这可是个大成就。

来到又一个十年之后的1999年,他们说饥饿人口的数字是7.99亿,距离8亿差的那100万人去哪儿了呢?不管怎么说,这回饥饿人口可真的是上升了吧。得了吧,他们又开始检查之前的统计数字了,然后说实际上1990年时的数字不应该是7.86亿,而是8.18亿,所以1999年的7.99亿又一次意味着饥饿人口数量的下降。我们又赢啦。

好戏还在后头呢:2011年时他们坚持说1990年的数字是8.48亿,到了2012年又说1990年的数字该是10亿,2013年这同一个数字就变成10.15亿。这样看来,要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真的有什么人道问题的话,最严重的就该是1990年的营养不良人口问题了

我们只能说这一切都是因为近三十年来统计方法得到了巨大的改良,但我们还是很难相信在短短三年里,方法就改善到了能多发现之前没人发现的1.6亿饥饿人口的地步。但如果我们不相信的话,又该怎么解释这些统计数字一再出错的现象呢。

白说读后感书评欣赏


《白说》是一部由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著作的书籍,书中主要汇集了作者近年来在很多个场合的公开演讲稿以及和公众的交流,表达了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读完令人感受颇深。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的读后感,一起欣赏吧!

春节在家看了白岩松的《白说》,主要是白岩松2010-2015年的公开演讲稿,以及后期作者再次整理时的读后感。《白说》有谈及音乐,教育,哲学,新闻,自身经历等各个方面。

对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人性和道德的见解。白岩松认为,教育不是让人性变好,而是约束人性中的负面欲望、扬善弃恶。我们倡导道德、公益和爱,期待更多的响应,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满世界去寻找好人,而是要思考:如何用好的教育、好的法律、好的制度、好的环境等,把人们心中原本就存在的善意激发出来。涉及道德的问题,不应追问人们有没有道德,更应该思考的是,我们的社会环境、相关的法律制度,是否进步到了让人们可以展现道德的时候。中国人不缺德,缺的就是让德展现出来的制度保障与大环境。

白岩松讲的是社会道德,那对于一个公司一个部门甚至一个team来说,需要通过公司环境以及制度来约束工作中的消极怠工徇私舞弊等负面情绪,把原本员工心中的积极上进高效等原本就存在的工作态度给激发出来。那从这个角度来看,没有坏的员工,有坏的公司制度。比如说有公司强制996工作制,如果没有做到,影响员工的年终奖等切身利益,会让原本工作高效的员工开始磨洋工,拉低公司的工作效率。那也有公司,对于高效完成任务的员工会给予丰厚的物质以及精神奖励,激发公司员工不断精进工作的氛围。

一的法则读后感900字欣赏


《一的法则》这本书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读后有什么感悟,从这本书中能领悟到什么?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意义?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一的法则读后感900字欣赏。大家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共同探讨彼此的心得。

想象我们是一个志同道合,而且连结在一起的爱的团体,借着这种内在的连结互相帮助,这才是解决之道,而不是抱持着各自为政的分裂意识。

增加你个人可以散发出来的光,是你送给自己和世界的一份伟大礼物。当你愈来愈能绽放光,愈能让光充满自己,人们将会转向你。那些准备好的人,只要有你在,他们就能提升到更高的意识。

你传送给别人的光,将以倍增的方式回到你身上。当你看着他人,透过眼睛传送光的方法,就是想象光由你的双眼向外传送出来;当你碰触他人的时候,想象光由你的双手传送出去,你在每一个片刻传送给世界的光,将使你更能绽放光。当你让自己的能量更美丽,用光充满自己,然后散发出光给世界,你即成为你的大我。

一部分人或许想着扬升就能摆脱现在地球的生活困境,然而这就像是情绪发作一样,如果并未从内心真正产生合一意识、并发送爱与光,又怎会获得那样的效果。每一波的能量都有它的韵律,当它袭来时都会促成大量的转变,接着会有段整合期,尤其是2018年底,很多地方很多人都有了很大的转变。

在一个单一的群体里容易看到自己的亮处,而看不到其它地方的光,这或许是各自为政的一个原因。加上猎户十字军充满技巧的超心灵攻击,就更加显得混乱了。一些灵性工作者看到混乱的局面,会在信心上造成很大的打击。

这个极性游戏不结束,光与暗的对抗就会始终存在,因为双方都在以各自的方式服务太一无限造物者,而祂就是一切万有。

猎户十字军也透过被自己成功选中的管道,传递他们的思想形态,同时又释放各种信息,比如某年某月要怎么样,要发生什么事情,然而没有一次是兑现的,这样就让其他人对某个信息管道失去信任,光芒减弱,以至于失去正面的作用。

来自真正星际联邦或者正面高灵的信息,有着非常大的一致性,大部分以协助每个人内在的真正提升为导向。而那些感觉上明显自称一套,代表唯一或终极真相的就很值得警惕,他们也会传递一些真相,但仅以人们相信为界限,当你信赖后他并不真正传递真相了,而是夹带着各种恐惧和扭曲,当陷入其中的人携带着恐惧意识前行,自然会产生分离感。

流浪者来到此处,最重要的是表达其存在性,而祂原本就来自爱的密度,减小扭曲的方式就是去爱,如果大家都能谨记是为爱而来,也就能够将评判放在一边,借着内在的连结而互相帮助。

当看见自己与他人皆为造物者时,天下就只有一种存有,其他的分别都只是表象 这些开放性的指引,并没有属于哪个团体的痕迹,而真理/真相本身更不会是属于某个人或某个团体所有。

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阅读《一的法则》这些来自更高意识的存有所传递来的信息,经由我们再次表达,将会闪耀更强大的光芒。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平面设计法则读后感书评欣赏8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美文欣赏800字和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