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800字

撕裂读后感800字。

快乐的来源有多方面,观看电影或者视频就是一种,观看的过程就是思维不断跳跃的过程,网络上,很多都在谈论的,观看了以后让人眼前一亮。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观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从哪些角度写好一篇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撕裂读后感8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撕裂》一书由丁捷所著,是一本反腐力作,讲述了一群名流和产业大鳄的奋斗,在我们人生路上,我们总想要成功,并且为成功抛弃了很多,可是最后我们会发现,自己一无所有,这种心理和精神上的撕裂。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撕裂读后感800字。

如果你对此眼泪婆娑,请不要误解那是我们的感动,因为我们在剥他们的洋葱。这是现实主义小说《撕裂》的题记,作者丁捷提醒着每一位读者,这是一次问心之旅。

小说的主人公张一嘉是干洲市国有经济传媒影视公司总经理,他的职业生涯可谓跌宕起伏。他年轻、能干、业绩突出,却不料在事业上升期遇到了文化体制改革,惨遭逆淘汰。然而,职场受挫并不是终点,接踵而至的还有妻子饱受精神折磨而自杀、红颜知己决然离弃、下属同僚落井下石,种种背后的阴谋让他陷入了孤独、悲哀和凄凉的境地。此时,张一嘉想到了妻子留下的遗书,她为张一嘉精心设计了未来,像一位老母亲看着长大的儿子,为他的成就自豪,为他的失败伤心,更对他的未来寄予厚望。

按照妻子的设计,张一嘉开始了逆袭之路,运用潜规则向命运发起挑战,开始了权力追逐、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为达到目的,放任得力干将李天武等人的为所欲为,纵容下属以不正当的方式打压对手,用各种卑劣的伎俩为他杀出一条光明大道,协助他在大文化集团中步步高升,打击竞争对手,最后荣升至副市长,攀登到了所谓人生巅峰。

站在人生高峰上,张一嘉蓦然回首,最终发现成功是嗨,快意之后遍体鳞伤。小说的结尾李天武叛逃失联,张一嘉坐在公车里,随着汽车在高架桥上爬坡、下坡,速度飞快,跌宕起伏,他这才恍然感悟,所有的景色都随着自己的上升,顿然灿烂在开阔的视野中;随着自己的下降,颓然萎缩进狭隘的目光里。也可能是他还记得妻子在遗书中关于手段是暂时的、短效的,人品是长远的、无量的忠告,最终他决定向巡视组坦白一切错误。

光鲜浮华的表象下面,涌动着时代的焦灼和失落,而更深处却闪耀着人性之光。所谓,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坚持原则,是为人之根本。如何正本清源,不忘初心,成为德能双过硬,一颗赤诚心的内控审计人员,是我们终其一生的追求。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更要有新作为。在新时代,我们依旧诺守铮铮誓言,听党话、跟党走,立足审计,发声亮剑,以全新的审计视角、更强的审计本领,为全行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撕裂读后感:坚守底线,拒绝诱惑


《撕裂》一书由丁捷所著,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描写一群名流和产业大鳄的奋斗,看似清高,其实是卑微的,在奋斗中灵魂的焦灼与不安,大家有没有读过这本书?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撕裂读后感:坚守底线,拒绝诱惑。

《撕裂》这部小说零距离审视了文化圈腐败真相,描写了某市一群名流和产业大鳄的奋斗与矫情,对这群高傲又卑微、浅显而焦躁的人,进行了蛮力的剥洋葱。其中,主人公张一嘉重病卧床的妻子陈思维,在张一嘉最脆弱时候,拍着他的背讲到玩大人的游戏,就要有大人的力量和承受能力,引发了我的思考。

什么是大人的游戏?就是我们每个人在职场、商场和官场中的生存和发展。当我们走出校园的那一瞬间,不管愿意与否,不论能力高低,我们都已经正式加入大人的游戏。我们作为初来乍到菜鸟玩家,或多或少的以为成人的游戏规则是尔虞我诈,是不择手段,是没有规则。但是,时间和经验会慢慢地告诉我们,逞一时之快,贪图眼前的利益,是不会在这个将要耗费我们一生心力的大人的游戏中,成为笑到最后的高手。

潘得厚,赵如男,甚至是主角张一嘉的得力副手李天武,无不是在官场、商场中贪图一时的利益者。盲目地追逐权利、崇拜金钱,欲壑难填,最终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虽然他们只是小说中作者虚构出来的人物,但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真实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往往不胜枚举。我们的社会不会以圣人的标准要求每一个人,更不会提倡像明朝官员海瑞这样,因为自己的小女儿吃了仆人的饼就把她饿死,但是法律底线与道德边界在每个人心中都清晰地存在着,迈过这条底线还是坚守自己的原则?这才是大人的游戏中对人性真正的考验。弱者,在到达游戏终点之前就会被毫不留情地淘汰,拥有真正大人的力量和承受力的人才会最终笑到最后。

什么是大人的力量?是面对诱惑、面对挑战、面对强权、面对压力却坚守阵地的力量。拿起放在桌子上不属于自己的一包人民币,看似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却是弱者面对欲望的妥协。这样的妥协会逐渐累积,跨过最后的底线将弱者拖向欲望的无尽深渊。而选择不拿,才是体现出一个人是否拥有大人的力量,贪欲是需要勇气才可以战胜的。而这样的勇气也可以在一次次的胜利中累积,成为这场游戏最终决胜的砝码。即使对于我这样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手都知道,拒绝往往需要花费十倍于妥协所需要的勇气,更何况未来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是非题,往往还掺杂着现实的残酷与利益的纠葛。我们在成为大人的道路上唯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力量,才能循着正确的方向一路披荆斩棘。

什么又是大人的承受力?小说的主角张一嘉很好的诠释了大人承受力:面对金钱、女色的诱惑不为所动;业绩好却不被重视,即使被提拔也是被安排在厕所对面的办公室,也不愤懑;面对结发妻子的离开,张一嘉选择了重整旗鼓,抬起头向前看。这样的承受力就是他能承担副市长的责任的制胜法宝。假如把我们自己代入这个虚构的城市、虚构的情节,我们能够闯过多少关?在第几关我们就会因为承受力不够而闯关失败?远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雪前耻;远到孙吴陆逊忍辱负重,赢得彝陵之战一役;近到邓小平同志三落三起,成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处处体现着大人的承受力,在大人的游戏中激发出主角的巨大潜力。

不要颠覆自己的本愿,不忘初心,才是对自己的真诚。我们都是自己游戏中的主角,同时也是别人游戏中的配角。只有不断吸取退出游戏的失败者的教训,总结走向游戏胜利者的经验,我们才能在大人的游戏中,不断获取大人的力量与承受力,过好自己的精彩人生。

目标读后感800字欣赏


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目标读后感800字欣赏,目标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有的,只有有一个目标,我们才知道前进的方向,才知道人生的道路该往哪走,你有没有读过这本书?高德拉特的目标,让我们找到重新前进的方向,大家一起来看看。

昨天读了物理学家高德拉特的小说《目标》,这本讲述了一个美国工厂厂长在三个月时间里扭转工厂被关闭的命运,把长期延迟交货、库存积压、市场被抢的糟糕状况,改变为按时出货、重夺市场的很有竞争力的状态。神奇之处在于工厂还是那个工厂,工厂里的人也没有变化,只是人们思维方式的改变、纠正了一些不合理的做法,结果就完全不同了。

故事的背景是在八十年代,当时日本企业大举进入美国市场,日本企业不断获得市场份额,而美国企业则节节败退,很多制造企业关门倒闭。这篇故事则偿试探究是否有办法挽救这些曾经辉煌的美国制造企业,故事给人们揭示了一条在现有基础上,稍做转变就可以取得巨大改善的道路。

书中的主角一开始遇到工厂一系列难题,并被告之,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如不能改善,工厂会被关闭。在反复思考对策时,他接到一位物理学家的提示:工厂的目标是什么?经过反复思考他得出了,工厂的目标不是生产产品、各种汇报材料,而是赚钱。于是,后面的行动就豁然开朗了,哪些环节是促进赚钱这个目标,哪些环节不能促进这个目标。这本书其实主要是讲如何找到现有工作流中的制约环节,改善制约环节就可以大幅提升工作效率。但是,如果不能明确工作的根本目标与意义,书中介绍的方法论就无法真正的发挥作用。结合自己的实际,如果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又如何能知道该朝哪个方向努力?又如何改善现状?

如果工厂或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的根本目标是赚钱,那么个人呢?个人的目标是什么呢?为了生存,大多数人必须工作,赚钱养活自己和家人,个人的目标就是工作、赚钱吗?如果你回答是,那么加班、赚更多的钱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常识告诉我们:没有人真的喜欢自己加班。人们其实喜欢工作尽可能少,而挣尽可能多的钱。换句话说,人们其实希望高效的工作,然后去做让自己愉悦的事情,比如旅行,比如看电影,比如陪家人....于是,财富自由成为一些人的目标。就是停下手里的工作,也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因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暂时加班、996,也许就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加班不能严重损害身体健康,否则没达到财富自由、或刚达到财富自由就挂了,这也是与目标背道而驰的。总之,明确了个人目标,再衡量与取舍个人的行为时,就会清晰,更容易了。

原则读后感800字欣赏


《原则》一书由瑞达利欧所著,这是作者将自己白手起家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多条原则总结出来,正是这些原则,才让他变得这么优秀,这本书值得我们一读,不知道对于读过没有?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原则读后感800字欣赏。

作者是瑞达利欧(RayDalio),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创始人。他出生于纽约长岛一个非常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26岁时在自己的两居室公寓内创办了桥水。经过42年的发展,桥水位列美国最重要的私营公司榜单第五位(《财富》杂志)。他入选《时代周刊》世界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并跻身《福布斯》世界前100名富豪行列。由于他独到的投资准则改变了基金业,美国CIO经理人杂志称其为投资界的史蒂夫乔布斯。

书的内容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创业,创业失败,人生低谷,然后再次创业,得到回报;第二部分讲述生活中的原则;第三部分讲述工作中的原则。如果让我说整本书的最大收获,我想结论是高效生活,高效工作,有效率、质量的过一生。

对于生活,要独立思()考,自己想要什么,现状是什么样的,然后如何去做呢。在思考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想要做到高效,要学会做最优抉择,评估和诊断现状,头脑开放的思考,在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不要让人脑情绪部分控制我们,让我们有太多畏难情绪,进量去理性思考,理性看待困难,并且思考应对措施和改进。

对于工作,一是打造宗教般的文化,透明开放,并且让员工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并且有意义的工作;二是工作流程化、机制化,并且在更高的层面去观察思考流程、机制,不断的反馈优化。

对于工作部分,再分享三个小点:

A.对于错误的态度。可以接受错误,不能接受一错再错,员工做一些事情,犯错误可以尽量避免,但总会发生的,如果不能容忍错误,会影响员工放开手脚、大胆尝试,但是如果是一错再错,那态度和聪明度都有问题;

B.人各有所长,合理使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或者擅长的领域,要尽量标签化员工的擅长点和性格点,匹配合适的工作,并且对于岗位,建立匹配模型,让合适的人做最有效率;对于自己,也要认清自己不擅长的地方,遇到问题的时候,去请教那么在该领域擅长的人,而不是自己聊得来的人。

C.建立反馈机制。反馈是最高效的进步方法。对于流程,要有反馈然后改进,反馈点可以来自于结果和目标的对比,深入分析,也可以看过程中的逻辑方法,修正;对于个人,要经常自我反思,没有反馈、思考的做事情,进步很慢,就好比,有100个数字,从1-100,我需要猜出来你选了哪个数字,如果没有反馈的化,可能是1次,也可能是100次,但是有反馈的话,2的7次方是128,那么1-7次就可以猜对,大大提高效率。

人生不息,思考不止!

芙蓉镇读后感800字


《芙蓉镇》一书由古华所著,作者将自己生活了二十几年的南方乡村所看到的任何事都写进书中,难考了80年代南方的乡村生活,是一本社会缩影书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本书?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芙蓉镇读后感800字。

《芙蓉镇》是一部反思1963年-1979年期间南方农村状况的小说。《芙蓉镇》写于1981年,在1982年就荣获1982年矛盾文学奖,在1986年由谢晋导演改编成刘晓庆、姜文主演电影《芙蓉镇》。

虽然这本小说已经给了作家古华至高的荣耀和赞美,但是当我看了这本书的后记以后,我才真正明白古华写这本小说的初心。那就是为了不能忘却伤痛,满怀希望地走向未来。

作家古华在后记写道这本小说其实是一次对文革的写作讨论会的习作。古华用自己作家的写作自觉来表达自己对见到的人性扭曲的批判和指责,并用被斥为翘起资产阶级尾巴的豆腐西施胡玉音和坏分子疯癫子扫街夫暨原来的县歌舞团编舞秦书田的相守十年的爱情的圆满结局给了芙()蓉镇再一次每三天赶场天的富有生活气息的喧闹。

爱情在任何时候都给人以希望,人性的美好在悄无声息地植入琐碎的日常生活。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对胡玉音来说,她原本只想跟丈夫黎桂佳长相厮守,但是无奈黎桂佳在被四清运动中被逼自杀。生意红火的豆腐店铺被收走,胡玉音被罚扫大街。原本胡玉音已经有一袭华美的袍,夫妻勤劳致富、举案齐眉。无奈虱子从温热处滋生。胡玉音逐渐失去了原本的一切。在扫大街的过程中接触了同样被罚扫地的秦书田。胡玉音和秦书田在每天的接触中逐渐感受到了对方都有一样的失去一切的经历,突然,在这儿什么也没有只有坚持活下去的情况下,两人相爱了。相爱的力量会驱散心里的阴霾。胡玉音即使是在1976年四人帮垮台,被告知可以不用扫大街了以后,仍然坚持扫大街,就是为了等因为和自己在一起就被判了十年有期徒刑的秦书田归来。胡玉音在扫大街的笤帚触碰青石板的声音里感受到的是发自内心的欣喜,因为那是她和自己相爱的人秦书田每天一起扫大街时常常听见的声音。这种会让她心安,胜过卖豆腐的挣钱的喜悦。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最后,胡玉音只把秦书田当成自己唯一不能缺少的华美的袍,其它的世事繁华、是非对错、功名利禄、房产地产只是她毫不在乎的虱子。相爱是战胜一切的法宝。因为有了爱,所以勇敢。因为爱着芙蓉镇,所以古华写了这本小说。

爱吧,为了不能忘却。

1984读后感800字欣赏


《1984》一书由英国左翼作家乔治奥威尔所著,一书虚构了一个恐怖的世界,这个世界被瓜分为三大国,开始无休止境的战争,领导者以权力为目标,枉顾人性,大家有没有读过这本书?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1984读后感800字欣赏。

《1984》这本书是由乔治奥威尔于1948年写成的,写成后年份调对,变成1984,描述的对未来世界的想象,想象一个在集权主义国家的各种社会表现。碰巧的是,在当时苏联集权时期,苏联人民发现几十年前的书里描绘的事实跟当下的社会如此相似,一个生活在几十年前的人怎么能如此精确的预见未来,此后这本书成为禁书,被认为是批判共产主义的书。

《1984》的背景描述的是三个国家之间的战争,大洋邦、东亚国和欧亚国,三个国家每天没事就打仗,争夺的不是什么资源,甚至有时候国家()上空盘来不明战机,扔几颗炸弹就回去了,作战的逻辑根本经不起推敲,但是生活在一国之内的国民是不会知道的真正来历的,毕竟新闻、媒体和言论都是被控制的。打仗的目的不只是转移视线,也是为了消耗国家财富,让人民始终处于一个刚刚温饱的界限,据说这是一个最有利于统治的界限。

《1984》的主线是男女主人公温斯特和茱莉亚的爱情故事,男主人公温斯特就职于国家真理部(类似于宣传部门),其实一个专门说谎的部门,负责篡改历史,但凡是对当局统治不利的历史通通修改,如果你是一个中途出卖国家的人,你不是中途出卖,而是从一开始就是个出卖国家的人,一个彻彻底底出卖国家的人。如果你被处决掉了,你不是生命结束,而是从来不存在,与你有关的记录都会消失,就像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一样。在一个新闻自由绝对控制的国度里,这是做得到的。而统治这样一群心智的国民,与这样一个国家绝配。

书里表达了一个观点,历史对于国民心智的塑造真的很重要。就像妈妈告诉你撒谎会被狼外婆吃,被狼外婆吃的事实会影响你判断撒谎的利弊。过往的事实会形成你的世界观,告诉你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长期以往就是你的人生观和信仰。就像书中所说[当说大洋邦从未与欧亚过结盟,他温斯特史密斯却知道大洋邦与欧亚国站在统一战线不过是三四年前的事,但这史实记录在哪里,只存在于他的记忆里,将来总有毁灭的一天,如果每个人都接受党制造出来的谎言,如果所有的记录都记下同样的话,那么谎言在历史中流传下去就变成真理了。谁控制过去,就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就控制过去。]

相信《撕裂读后感8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