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航海家辛巴达的读后感

航海家辛巴达的读后感

《辛巴达航海》有感。

现在看电影或者视频也是人们汲取知识营养的一种主要渠道,观看的过程就是思维不断跳跃的过程,观看后受益匪浅,心中有了更多的想法,懂得了更多道理,梳理纷繁的思维,可能用写观后感的方式来实现。如何在写的观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辛巴达航海》有感,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摘要】新春来啦,《辛巴达航海》有感也来啦,你是不是有了小小的激动呢?小编在新年和大家见面了,还是有点激动呢,马年好啊!希望小编带来的《辛巴达航海》有感可以帮到你!

今天我看完了《辛巴达航海记》的最后一页。闭上眼睛后仿佛眼前出现了一幅江海奔腾图,在恶浪滔天的大海上,航海家辛巴达带着他的船队向大海前进。

航船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为了能寻找海面上通道,他不惜倾注自己全部的心血,百折不桡地奋斗了一生。虽然他在探索的道路上遇到过挫折,遇到过失败,但他不怕挫折不怕失败,一次又一次地探索海面上的通道。

探索,也许有人会问:探索是什么东西?哦!乘宇宙飞船到月球、火星、木星这叫探索,攻克一道难题也叫探索。探索需要智慧,但更缺一不可的就是勇气,当你遇到一道难题时,你后退了,胆怯了,那你这一件事肯定是完不成的。想到这里我不尤得想起上次我参加奥数比赛的资格被取消了,但我并不放弃,继续回家苦练。

《辛巴达航海》有感是不是帮到你了呢?小编真心希望新的一年里,我们共同成长,风雨同舟!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辛巴达历险记》观后感


《辛巴达历险记》观后感

听说可以去看电影,我心花怒放。电影名字叫《辛巴达历险记》。

电影开始了。辛巴达和阿拉丁这对傻瓜组合为了得到一种神奇的口香糖,展开了激励的争夺战。眼看就要拿到手了,结果被路过的艾露露拿去了。辛巴达为了抢回口香糖,不小心掉进了海里。在海里,他被迫捡到了一个瓶子。上来岸,他把瓶子打开,里面有一枚手腕大的戒指和一封奇怪的信,信中写到:公主被关在独眼巨人城堡里。只要摘下月光玫瑰,就能救出公主。而月光玫瑰,也在独眼城堡里。辛巴达和阿拉丁下定决心,去救公主。阿拉丁把消息告诉了一位大叔,大叔又告诉了别人最后连国王都知道了。

第二天,辛巴达带着他老爸发明的闪电雨伞、音符喇叭、巨手饮料出发了。到了港口,那里早人山人海,原来,他们都是要月光玫瑰。辛巴达和艾露露登上了阿拉丁号开始大冒险。

到了独眼巨人岛,坏大臣和他的助手们开着独眼巨机器人,破坏环境,连独眼巨人都不敢靠近它。辛巴达爬上机器人,把闪电雨伞插上了机器人的头顶,快速跳下来。顿时,电闪雷鸣,机器人立即散成了碎片。为了报答辛巴达他们,独眼巨人把他们带到了长老面前,说他们要月光玫瑰。长老告诉他们,只有尊尼的爸爸知道城门的密码,而半年以前,他误食了催眠蘑菇,只有火地岛的洛克火鸟才能叫醒他。满月时,才有月光玫瑰。辛巴达他们又一次踏上了旅程。

到了火地岛,听说,洛克火鸟声音哑了,只有吃了移动岛上的美声果实才能好起来。辛巴达他们再次踏上了冒险旅程。找到移动岛。原来,他是一条鲸鱼的背,那头鲸鱼叫哈里,他是为了莎莉而种植美声果实。哈里告诉辛巴达,莎莉20年前离开了他。说完,他哭了起来。辛巴达喝下巨手饮料,让哈里停止哭。辛巴达说:帮你带回莎莉,你给我一颗美声果实。又问:你知道莎莉在哪吗?哈里说:听说在鱼人海峡。他们出发去鱼人海峡。到达鱼人海峡,辛巴达他们找到莎莉,说:哈里先生原谅你了,他一直想你。莎莉说:我过一会儿就来。莎莉回到家中化妆,在化妆过程之中,她被坏大臣绑架了,坏大臣又将阿拉丁号给炸坏了。

有天夜里,辛巴达吹起了音符喇叭,把尊尼和艾露露吵醒了。当尊尼吹出大音符时,辛巴达想出了一个主意:把船变成了音符气球。音符气球造好了,辛巴达把莎莉救了上来。辛巴达他们来到哈里身边,把莎莉给了他,他把一颗红红的美声果实给了辛巴达。辛巴达他们到火地岛,把美声果实给洛克火鸟吃。吃了美声果实,洛克火鸟的声音果然好了起来。他们就去独眼巨人岛给尊尼的爸爸唱歌,尊尼爸爸一听到歌声,马上醒来了,他把城门密码输入,们开了,辛巴达他们和坏大臣进去了,辛巴达他们遇上重重机关,终于到达城堡顶上,在决定谁来摘的时候,坏大臣把机器车开来了,摘下了月光玫瑰,公主被救出来了,她把坏大臣搂在怀里,辛巴达把戒指给了公主之后,辛巴达他们就回去了。

电影《辛巴达历险记》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用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和快乐是要自己寻找的。

《航海王:狂热行动》观后感500字


《航海王:狂热行动》观后感
文/梦里诗书

横跨二十年的周年纪念剧场版《航海王:狂热行动》,并不是一部献给所有人的电影,如若你不了解《航海王》中的人物关系,那么甚至可能不知道这部电影究竟为何而战,但对于路飞的粉丝来说,这又是一部不可错过的经典,其从头至尾的激战,足以点燃每一位粉丝的热血。

二十年的时间,《航海王》所承载的已然不是一个简单的冒险故事,它形成了自成一体的漫画风格,构建起 了一个层次分明的冒险世界,并在这个热血满满的世界里,用激情一次又一次的感动着每一位观众,所以在 这场二十周年的纪念剧场版中,电影并没有再去过多的追溯什么才是路飞的冒险世界,而是用一场航海家庆 典航海世博会,为随着而来的激战拉开了序幕。

据悉《航海王:狂热行动》出场的人物超过200个以上,自已也并非一集不落的看完了《航海王》所有剧集, 所以对于电影中的某些人物并没有特别强的感触,单从电影的角度来说,如此众多人物的出场,势必会造成 人物的走马观花,但作为一部针对粉丝向的剧场版电影,这种做法却正中了粉丝的下怀,从海军大将中将到 七海武,再到革命军等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激斗,最大程度满足了粉丝对《航海王》的情怀。
除了不断粉墨登场的人物,《狂热行动》也再一次将《航海王》的精神呼之欲出,面对近乎无敌的最终反派 ,路飞始终所坚信的都是同伴的力量,个体永远无法成为最强的存在,只有懂得彼此信任,彼此依靠的人才 能取得真正的成功,而电影在这一过程中对反派巴雷特,这一在背叛中成长,只相信自己力量的人物,也有 着一定的情感描绘,使他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反派,而是一个带有悲惨宿命的人物。

几无剧情铺垫,繁多冗杂的人物,从头至尾的激战,这些手法的叠加或许很难让普通人产生多少感触,审美 疲劳,甚至于可以说这并不是一部是适合大众的电影,但《狂热行动》的狂热也确实是《航海王》二十 年来对粉丝情怀的一次完美献礼,只是看你是否拥有这份能感知这狂热的情怀。

《航海王:狂热行动》观后感1200字


《航海王:狂热行动》观后感
首席影评官
不知不觉,《海贼王》动画(国内也译作《航海王》)已经走过了二十个年头。

曾经的日本三大国民动漫,《死神》和《火影忍者》均陆续完结,仅剩下《海贼王》还在不断的更新,与观众见面。
对于海迷来说,过去的二十年有着太多惊喜和感动,也有着太多不舍和遗憾。《航海王:狂热行动》,则是对那些逝去的岁月和曾经付出的最好总结。

01.
作为《海贼王》系列的第14部剧场版,《狂热行动》这次真是用尽各种办法,来满足粉丝狂热的期待。
全片出场人物多达200以上,之前动画版出现过的角色基本全部露脸。
七武海、最恶世代、草帽大船团、海军大将中将、黑胡子、革命军、Cp0,这样的豪华阵容,堪称《海贼王》版的建国大业,更是应了那句俗话:没有做不到,只有你想不到。

电影的情节其实很简单,野心家费斯塔梦想通过航海世博会的举办,将各路海贼一网打尽。
而他的杀手锏,正是当年海贼王罗杰最重要的对手巴雷特。随着争夺罗杰留下的宝藏愈演愈烈,阴谋与反阴谋的斗争也逐渐从阴影处浮上水面。

这种标准的叙事结构,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实在毫无新鲜感,路飞和反派们的战斗,不用猜也应该知道结果,毕竟,这个系列还要继续拍下去。
所以,这次剧场版在创作时反其道而行,不去纠结故事的复杂性和叙事技巧。

02.
电影通过大量的特效技术,用一段接一段的打斗,让观众在100分钟的时间里,尽情享受电影带来的刺激。
这种简单粗暴的输出,不需要对这个故事或者人物有着多么深刻的了解,只需放下身心,融入到这场二十年的盛大狂欢中,就可以获得强烈的观影快感。

而结尾的终极大战,则重新回归到系列的主题。
在经历了肆无忌惮、不计后果的狂暴之后,朋友和团队才是《海贼王》永恒不变的精神内核。
大反派巴雷特尽管拥有着强大的个人力量,却永远不知道如何去和其他人合作。他甚至认为:凡是无用的人都应该扔掉,哪怕是你的队员和朋友。

这种独来独往的做事风格,可能短期内会让他成为闻之色变的人物,但无法确立自己在整个海贼界的威信。
反观路飞,虽然容易冲动,偶尔做事不经过大脑,却用他无与伦比的个人魅力感召着周围所有人,成为他们前进的灯塔。因为他永远以朋友为中心,这种特质,促使他成为海贼王最有力的竞争者。

而罗杰留下的宝藏,在路飞和所有朋友一起合作、不分彼此之后就已经失去意义。
对于这些好伙伴来说,投机取巧的捷径永远不是他们做事的风格,只有搏击风浪的惊险才能够让这趟旅行充满意义。

03.
这样的剧场版,可谓是充分照顾粉丝们的感受,却在无形中大大提高了影片的观影门槛。
日本的动画剧场版,在发展了几十年后,逐渐形成两个创作方向。
一是以粉丝为中心,剧场版的主要目的就是取悦粉丝,满足他们在观看动画版时无法得到的需求;二是以普通观众为中心,尽可能不受动画版世界观的束缚,用一般商业片的风格来进行制作。

前者以《海贼王》为代表,后者以《名侦探柯南》为代表,两者孰好孰坏,相信每个观众都会有自己的见解。

实际上,粉丝性电影如何在保留自己的特色下,进一步拓宽受众群一直都是电影行业苦苦思考的问题。
《星球大战7》基本原版复制经典剧情和场景,却被批为不思进取,《星球大战8》抛弃众多故事设定和人物走向,迎来完全不同的另类风格,却被粉丝口诛笔伐,连带普通观众都不买账。

创新的后果,有可能不会得到新观众的青睐,反而面临丢失传统观众的风险,实在是一种吃力不讨好的苦活。

可是,如果不去创新的话,一个系列就容易在一条路上越走越窄,并最终成为少部分人的狂欢。
所以,要想成功,关键是如何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在满足粉丝愿望的基础上,尽可能照顾到新的观众,这样的作品虽然不多,但《007》《碟中谍》系列算是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思路。

当然,对于《海贼王》来说,目前这还不是急需考虑的问题,因为据之前对尾田先生的采访中透露,五年左右时间,他才会让《海贼王》完结。
而一旦动画版真的迎来大结局,失去了固定的吸睛元素,剧场版该如何焕发生机,那才是考验创作难度的时候。

《女神》有感


引子:以下是为您推荐的女神读后感,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我很喜欢《女神》的作着在诗中反复出现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创作个性。也许,《女神》的成功就在于诗人的大胆的创作个性及当时社会的需要吧。

《女神》中自我抒情主人公首先是开辟鸿荒的大我即五四时期人们心中觉醒的、新生的中华明族形象如《凤凰涅槃》中的凤凰。临死之前,它们回旋低昂地起舞,共同歌唱,凤鸟即即而鸣,凰鸟足足相应。凡鸟的浅薄和猥琐,意在鞭挞现实中的丑恶和庸俗的同时,进一步衬托凤凰自-焚的沉痛和壮美。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五四青年,就应该具有五四式的彻底,不妥协、战斗和顽强的民族精神,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那种对自由与个性解放的热烈追求,对人的价值、尊严和创造力的充分肯定,是那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心灵世界。

《女神》诞生之时整个中国是一个黑暗的大劳笼,这激发了诗人叛逆的、反抗的精神。《凤凰涅槃》中的凤凰双双自-焚乃是与旧世界彻底决绝的反抗行动,是叛逆精神的强烈爆发与燃烧。作为一代的有志青年,我们应当具有这中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叛逆的大无谓精神。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再从死灰中更生的古老传说,也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主体形象凤凰,不仅是年青人的化身,也是民族觉醒的诗的宣言,更是我们青年学生阅读的精神食粮。

《女神.炉中煤》表达的是诗人愿意为祖国赴汤蹈火、不具牺牲的浓烈情感。炉中煤比喻诗人像熊熊燃烧的炉心一样的爱国赤心,诗的副标题眷恋祖国的情绪正与这热烈燃烧的煤火一样激-情燃烧。用活埋在地底多年的煤比喻曾长期深深地埋藏在诗人心里的爱国感情,这爱国情感到了五四时期才从心里奔放出来,像煤一样重见天光。在繁荣的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作为新一代祖国的接-班人,我们难道连这激-情品膨湃,热烈的区区爱国之心也没有了吗?那我们还算什么祖国的栋梁、国家未来的主人呢?

《女神-晨安》写诗人在千载一时的晨光里,向着年青的祖国,新生的同胞,向着革命的先驱,艺苑的巨擘,向着壮丽的山河,向着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一口气呼出了二十七个晨安。这是何等的豪迈,何等的雄壮!充分表达大胆否定黑暗现实的一切,扬弃因袭的自我,热烈向往新鲜、净朗、华美、芬芳的新世界。体现了追求解放民族的精神和战斗的乐观主义气概,充分表达了作者积极破坏旧事物创造现世的光明的进步的社会的理想,对新世界的光明发出的呐喊,对新青年发出的呐喊,更是对后人发出的呐喊,激励我们鼓励我们!唤醒我们华夏亿万儿女远大追求及对人生的远大抱负!

年青,就是我们的资本,作为新一代的年青人,我们可以被摧毁,但我们不能被征服》如果你闲暇无所事事,就捧起《女神》读一读吧,它将唤起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它会带给你心灵的震颤,会让你心中充满激励

总结:以上就是女神读后感的全部内容,欢迎大家进入的读后感频道了解更多信息!

本篇推荐学友阅读!


《孟子》有感


引子:读好书、多读书对同学们成绩的提高和今后人生的发展都至为重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孟子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孟子》这本书,这是一本能教育我们怎样做人的书,同时也是一位良师益友,《孟子》的读后感。所谓闻名不如见面,今天,我就有幸读到了这本能让我们终身受益的书。

描写教我们怎样做人的书我读的不多,但也涉猎过一些,比如《三字经》、《弟子规》等。但这本书对我影响比较大。这本书主要写了战国时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身边发生的一些故事,我读后受益匪浅。

在这本书里有几个故事深深地记在我的脑海里,其中有一个故事叫做《师友之道》。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交友要做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孟子说过父子有亲,群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心,这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法则,为政治应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才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通过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交友不能看这个人的财产和地位,重要的是看这个人是否有才能,值不值得让你学习,这样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在这本书里还有一个让我受益匪浅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成熟自己》。在这个故事里讲的是仁义,这个经常听到的词,在孟子看来,就好像良好的种子一样,种下去以后生根发芽,耐心呵护,最终使之成熟收获。如果种下去了,但没有收获,那和杂草没什么区别了。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每个人都要追求人生目标,都要追求自己理想的人格,如果半途而废,那自己付出的再多努力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通过读《孟子》这本书,使我真正的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我爱这本书,我不会忘记它的。

2

《孟子》有感

孟轲的文字,已经是论点论据俱全,长于说理,不若《论语》般读整书方知逻辑,也不若《道德经》玄妙牵强,读起来萌化感比较强。《孟子》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先从一般事物说起,再慢慢引出道理,让别人不知不觉间承认自己的错误。

孟子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禾。大王会相信这话吗?话中所说的显然不符合常理。宣王说:不会。孟子说:显然,一片羽毛举不起来,是因为不肯用力气;一车的柴禾看不见,是因为不肯用目力;百姓不被您爱抚,是因为不肯施恩德啊。所以大王未能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啊。就这样,孟子让君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比起直话直说的谏臣,孟子所说的让至高无上的君主更容易接受。道理层层递进,就像是设下了圈套,一步一步地让人不知不觉走进去。又如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译:称一称,然后才知道轻重;量一量,然后才知道长短。万物都是这样,人心更是如此。这样地向人说明道理,能让人不服吗?


《飘》有感


《飘》,是我最喜爱的书。喜欢斯佳丽的勇敢坚强,喜欢瑞特的机智果断,喜欢玫兰妮的外柔内刚。

对于斯佳丽这个人物,我的感觉是矛盾的,是讨厌却又不得不敬佩她。她是个非常有个性的人物,她一生中爱了两个男人,而她却没一个是了解的。如果她了解阿希礼,那她就不会爱他;如果她了解瑞特,那她就不会失去他。她一直以来是辜负瑞特的,她只是不停追寻着自己梦中的王子阿希礼。她只是把自己爱的特点认为阿希礼有,她只是做了一件华丽的衣服,让阿希礼穿上,而后爱上他。而事实是,她爱的只是那件衣服。

对于她,我是不得不佩服的,佩服她的坚强,佩服她对土地的执着,佩服她能在那中环境下放下以前所受的教育下田干活,佩服她能不顾社会上的言论而开创自己的事业。她生命有几个灵魂,一个是她的母亲。他的母亲是一位非常能干、温柔的典型贵夫人,是她最敬佩的人。可是,母亲为了救人而被传染伤寒,去世了。另一个,是她十几年来最爱的人阿希礼。她能在逆境中站起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阿希礼。她对阿希礼是异常执着的。还有一个,就是玫兰妮。在一起奋斗的十几年里,玫兰妮已经成为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我觉得斯佳丽就像个小孩子一样,对自己想要的东西异常执着,而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却不屑一顾。一面在拼命让自己幸福,一面又不断地把幸福推离,把爱人推向深渊。

斯佳丽爱的是阿希礼,可是,阿希礼却不要她。就像瑞特说的,阿希礼是个君子,只是生在了一个和他格格不入的时代。他还是用旧世界的游戏规则生活,只会撞得一鼻子灰。斯佳丽不了解阿希礼,所以她爱他,想尽一切办法得到他,而当她认清他时,她再也不爱他了。

斯佳丽是个矛盾体,可又有谁不是矛盾体呢?她在生命的道路上一路走来,当她面对困难时,她选择迎接,当她面对责任时,她选择担负,可当她面对爱的抉择是,起初,他选择蒙蔽自己,当她终于认清,要面对时,却已为时已晚。而她,在无能为力时,就会告诉自己,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一切都会好了,Tomorrowisanotherday。她在整个故事中,都是个充满生气、充满斗志的人。我最欣赏的,便是她的这句Tomorrowisanotherday.。永远充满了希望,充满斗志,永远不会放弃,永远不会绝望。这份精神,是最值得我学习的。所以,每当我遇到困难、心情不佳时,我便会告诉自己:Tomorrowisanotherday.。

书中另一个使我十分佩服的女性,便是玫兰妮。她是个外柔内刚的女性,她几乎拥有了女性所能拥有的一切美德。正如瑞特说的,她是他所见过的少数贵夫人中的一个。她是坚强的,她是爱国的,她用她的心爱身边所有的人。当她丈夫打仗时,她在后方默默守侯,做她力所能及的事,当北佬打进城而她又快要临盆时,她依然镇定,当她身体虚弱而没人下地干活快要没饭吃时,她和斯佳丽一样,放下过去所受的教育和优越感,拖着虚弱的身体下地干活,当她看到斯佳丽杀了一个北佬时,她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帮着掩埋尸体,搜查钱财,擦拭血迹,当战争终于结束,她痛恨的北佬士兵来到她门前要求照顾而她们自己也没有过多粮食时,她还是尽她所能地帮助他们,因为她希望在远方也有一个好心的北佬女人给她正在回家的丈夫一口饭吃。

如此一位坚强的女性,却又是如此的温柔善良和善解人意。她执着地相信斯佳丽和阿希礼,即使有人亲眼看见他们搂在一起,也执着地相信他们,保护斯佳丽。她明知自己的身体无法再承受生育的痛苦,却执着地要再为阿希礼生个孩子,最终离开了她爱了一辈子的亲人们。

真的是太伟大了,看着玫兰妮,使我想到许许多多的中国古代女性,她们也是如此的善良,任劳任怨,相夫教子,然后默默无名地老去、死去。

整部书中,我最为喜欢的人物就是瑞特。他勇敢、执着,他能那么深地爱着斯佳丽十几年不变。他想保护斯佳丽,宠爱斯佳丽,照料斯佳丽,让她事事称心,而斯佳丽却拒绝了。他说过,再永恒的爱也会有磨光的时候,而他的爱,是被斯佳丽,被阿希礼,被斯佳丽愚蠢的固执磨光的。他的心,死了。当他女儿离开他时,他的心,再也回不来了。他说过,他从来没有那个耐心把剪碎的裤子缝好,再告诉自己这就和新的一样,自欺欺人罢了。碎了就是碎了,再也回不去了,即使修好,上面仍然留有裂缝,再也不是原来那条了。

瑞特是个复杂的人,他有良好的家世,但却仍和旧时代格格不入,他有锐利的眼睛,可以在乱世找到自己的处身之道,他对国家有热情,即使他明知必败无疑,却仍在最后关头入了军。他爱斯佳丽,但他更了解斯佳丽,所以他从不说,只是通过行动表达,而斯佳丽却从来不想去了解他。最后,他绝望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使他再也没有勇气再去尝试,他累了。

《飘》绝对是部值得再三品味的好书,文字优美,情节跌荡起伏、扣人心弦,虽然其中由于作者的主观因素,对于美国南北战争的评价并不客观和全面,但以文学角度来说,这绝对是一部绝世佳作,值得一看。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辛巴达航海》有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航海家辛巴达的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