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烈日灼心观后感1400字欣赏。

很多人印象最深的不是读过的书,而是看过的电影,作品中有非常打动人的地方,让我们感慨万端,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观后感,在写观后感作文过程中,纷繁杂乱的思维可以被很好地梳理。一篇优秀观后感怎么写呢?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烈日灼心观后感1400字欣赏”,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烈日灼心》这部电影由曹保平执导,邓超、段奕宏、郭涛、王珞丹等主演,讲述了三个结拜兄弟共同抚养着一位孤女,这个中间有什么故事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烈日灼心观后感1400字欣赏,大家一起来看看。

《烈日灼心》整部剧给编者的感觉就是让人一直沉浸在矛盾的氛围之中,随着剧情的发展,编者猜测多种可能性结果,可是影片似乎又已经显现出独一无二的结局。

电影的开始是说书人的一段对陈年案件的陈述,伴着惊堂木猝不及防的一声拍响,令人不由自主地想集中精神继续看下去,这部剧的这一点至少在形式上一开始便成功地吸引着人们的眼球。电影的结局不可谓好与不好。罪犯终究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是值得高兴的地方。可是又有些惋惜,因为这么善良的人怎么就成了罪犯,不能给他重新来过的机会吗?电影《烈日灼心》这名字昭示着在法律与道德的包围下,人心里的脏事总是会慢慢发酵的,不知道在哪一个点会迸发又或许永远埋藏。罪犯做了脏事后,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感觉有双无形的眼睛在监视着他,每天都在心惊胆战中度过,觉得丝毫快乐的感受都是奢侈的。

影片台词法律,是介于神性和动物性的合体。它非常可爱,它知道你好,又限制你没法恶到没边儿,哪个人心里没有那么点脏事儿。这样描绘法律也是很生动了,本来法律就不是高高在上不可触及的,它时刻都在你的身边,与你共存。这句台词以轻松的语气道出了法律的作用,法律具有判断、衡量人的行为合法与否的评判作用,所以它知道人的好。法律有规范人的行为的作用,所以它可以限制人。

观众在一开始就知道谁是罪犯,便以居高临下的视角俯看整部剧中警察是如何锲而不舍地追捕罪犯的,这可能会带来一种错觉使观众觉得很枯燥,因为开头结尾一切都是那么明晰,罪犯最终一定会被法律制裁。当你这么想的时候,便已经悄然地落入了电影设置的圈套,电影设计就是要把案件事实显露出来,贯穿全剧,然后真正的剧情就可以开始了,重点部分便是罪犯的赎罪行为,罪犯为自己所犯的罪行忏悔一生,不断地用做好事来弥补。

罪犯就是罪犯,犯罪过后即使其对他人再好也掩饰不了其恶行。正是因为即使是做善行,也难以抹去罪犯内心的罪恶感,罪犯的自我拯救不成功,一直都有阴影,便渴望得到更大的救赎。罪犯既渴望被逮捕受到法律的制裁又渴望可以偷得几日清闲生活。电影中罪犯收养的小女孩就是罪行的见证,她与罪犯一起生活似乎时刻在提醒着罪犯所犯下的罪行,这种阴暗挥之不去。

罪犯仍存有人性中善的一面,甚至是超过常人的善。罪犯最特别的地方是其用逐步走向死亡的方法践行着善良,罪犯认为只有死亡才能让见证犯罪行为的小女孩得到永远的安逸,消除她的心理阴影。以死亡为支撑的善行该是多么伟大高尚,让人不禁赞叹。但是剧情的最开始已经给观众留下了固化的印象,罪犯是谁是毋庸置疑的,你甚至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不想承认罪犯的身份,想说服自己是否漏过了哪些重要环节,是否会有剧情转折,此时你会陷入矛盾中。即使知道法律制裁违法犯罪行为是必然,你也会幻想是否电影可以将结局刻画的稍微仁慈一些,至少让罪犯在最后可以活下去而不是死亡。

其实,剧中的警察内心中的矛盾也正是观众所经历的,将罪犯绳之以法竟会有些不忍。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即使罪犯行善事,我们也不能对其犯罪行为视而不见。观众与警察不同之处在于警察没有在一开始就知道罪犯是谁而观众是知道的,而这也正是加剧观众内心矛盾的原因。因为一开始就知道罪犯,观众对罪犯的态度以最先的憎恶到最后的怜悯,落差巨大,所以内心的矛盾更加剧烈。

情与法充斥着现实社会,人们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矛盾心理,但同时又不得不做出最后的抉择。你必须有所舍弃才能有所获得,前提是不能触犯法律底线,重点是站在哪个角度讨论事情的合理性,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虽然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就是难以迈出最后那一步。编者在此也并不是要分享如何优质选择的经验,只是想说既然选择了自己认为对的道路,就不要事后抱怨对错,不要总是埋怨,积极想办法解决难题,这样你才能看起来可以战胜一切。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延伸读

烈日灼心观后感


烈日灼心观后感(一)

最近看了一部将人性的纠结与抗争展现的淋漓尽致的影片——《烈日灼心》。看完片子后,我不禁想问:这是一部伦理片还是悬疑片?

故事由一段评书讲述开始,三个杀人在逃犯,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但是他们摆脱不了内心的折磨。郭涛饰演的出租车司机因在闹市帮助一名女子追逐抢包男子,胸部中刀生命垂危却不敢去医院医治;邓超饰演的协警除暴安良,深得赏识却不能升迁入职;高虎饰演的渔夫因祸致傻在一个孤岛上抚养着一个孤儿。

这种种的果皆是因为他们杀人越货的因。如梦幻般的普通人的生活都因段奕宏饰演的警察的到来而土崩瓦解。他们三个人的案底逐渐露出端倪,三个人杀害了一家六口,但是带走了一个几个月大的婴儿。因为在邓超准备逃命的时候,发现一个婴儿的哭声,他回去抱走了这个婴儿。

在被命运的手拨开迷雾之前,他们充当着一个个正面的角色,英雄气概和豪情更使王珞丹饰演的角色爱上了出租车司机郭涛。谁能想象一个伸张正义、见义勇为、抚养弃婴的人能是杀人凶手呢?但是命运注定了他们是杀人犯的本质,他们有病不能医治、不能考取入职资格,甚至不能恋爱,他们只能苟且的活着。

影片最后,他们因为选择给女儿筹钱治病,放弃逃亡而最终真相败露,他们承认一家六口都是他们杀害的。但事实的真相却是他们只杀死了女孩的妈妈,影片中,他们并没有说出实情。因为他们逃脱不了内心的谴责、道德的审判,他们无时无刻不忍受着掩盖真相的煎熬。在他们和养女一起走过的这7年里,他们和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比起让女儿知道实情,他们更愿意选择死。正如片尾中邓超所说的:"我们其实在等待这样一个结果。"

在经受了道德的拷问后,影片在落寞中落幕,让人不禁感叹世事的无常:好人可能成为罪犯,而罪犯也可能是个好人。在道德这把公正的尺上,衡量的是人的内心和事实的真相。

烈日灼心观后感(二)

邓超、段奕宏、郭涛,三个男人一台戏,用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心理活动,支撑起了一部别致的犯罪题材的电影。

邓超的演技让人刮目相看。自《分手大师》之后,邓超就以各种张扬的耍宝搞怪造型示人,倍受关注也饱受非议。《烈日灼心》里,他变身为心思慎密的协警辛小丰,背负灭门惨案,隐于最危险也是最安全的地方;不过在遇到明察秋毫的警长之后,他变得越发压抑和煎熬,生活在"靴子要掉下来"的恐惧中。邓超成功地诠释了何为"烈日灼心",虽然《烈日灼心》拍于《分手大师》之前,但还是颠覆了人们的既往印象。

段奕宏饰演的警长伊谷春是片中最可爱的人。他在得知辛小丰"弯了"之后的"灼心"反应,让人忍俊不住;俩人也被网友凑Cp.办案时伊谷春有神探之风,日常表现却很朴实、接地气,不是"本事大、脾气更大"的怪蜀黍,也不像香港警匪片里的警长,时不时地要绕过法律做一回个人英雄才能解决问题,而是忠于法律、恪守法律。这样的警长,业务棒棒哒、人萌萌哒,完全符合主流价值观,符合老百姓对执法者的理想化想象。

郭涛饰演的杨自道是犯罪三兄弟中的当家老大,也是片中的压场人物。他刀插腿上能忍,见义勇为受重伤后自缝伤口,对自己够狠的。在女儿"小尾巴"面前,他没辛小丰那么婆婆妈妈,更像个父亲;而面对一份真爱,他敢于把命交出去。相比于某些柔美小鲜肉和时尚伪娘,杨自道这个人物太硬、太爷们了,难怪王珞丹饰演的伊谷夏会义无反顾地爱上他,为这个老派的"老头"撕心裂肺。

影片非常"应景"地在"搞基"上大做文章,郭涛的戏份虽然不算多,但如果没有杨自道这个硬汉子,影片的男人味会大打折扣。

影片通过这三个男人表达了什么?是很多人看完电影后思考的问题。作为具有独立品格的作者电影,影片的主题还是比较纯粹的,人物都是在个体范围内实现了是与非的生成与转换,不牵扯现实意义和社会性批判,更没有像某些电影那样,或主观或客观地迎合了某些西方人的"东方想象";是部为"人生而人生"、"为艺术而艺术"的电影,支点还是人性本身,有"罪恶无法救赎"的绝望感,更有人性中邪不压正、积极闪光的一面。

片中最为闪光的人性,照在犯罪三兄弟收养的女儿尾巴身上。为了让孩子有个"干净的未来",杨自道、辛小丰和智商160多的"傻子"老三,罪不当死却选择了死别,在"我有三个星星爸爸"感人旋律中,警长伊谷春成了第四个爸爸。孩子代表了美好和未来,为了孩子,警察和罪犯走到了一起,成人世界的善恶得到了升华,作者电影的个性和商业电影的普世价值观也殊途同归了。

民警烈日灼心观后感


人性与法律

——民警烈日灼心观后感

曹保平导演的《烈日灼心》贴着犯罪悬疑的标签,一上映便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观众不胜唏嘘感慨不已。朋友圈里一个刑警朋友说:"你们都觉得这部电影压抑,但是你们可能想象不到,警察的日常工作确实如此。"

看完电影的我其实是有些怅然的,作为一名警察,轻易就能指出影片里的很多漏洞,而即使只作为一名观众,剧情逻辑上的硬伤也显而易见。于是我又寻来须一瓜的原著《太阳黑子》来阅读,才发现那些改编后的剧情漏洞其实在小说里曾经是鲜活丰满的,然而这并不影响我依然觉得这是一部好电影。因为在我看来,相比小说更注重表现犯罪与救赎,电影其实更倾向于渲染人性和法律的冲突所带给我们的心灵震颤,想必将这部电影归类为伦理片而非犯罪片,我们就能忽略有所牵强的逻辑,而那些观影时所不能释怀的关于善与恶,人性与法律的解读,霎时就变得清晰明了起来。

初入警界,我见过形形色色的罪犯。遇到过父母双亡,同爷爷奶奶生活在山里的未成年人,遇到过离异后,上有高堂下有子女生活拮据的中年人,也遇到过头发斑白身形佝偻,甚至衣衫褴褛的耄耋老人,每当此时我都会忍不住唏嘘感叹:"他们看起来好可怜。"而同事们都会义正言辞的告诉我,这些人并不值得同情,因为他们在触犯法律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过带给别人的伤害,其实是可憎又自私的。那时的我并不能完全体会这种心情,只能附和一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当我听到电影里伊警官关于法律那段剖白的时候,突然间就顿悟且释怀了。

伊警官说:"我很喜欢法律。我认为法律是人类发明过的最好的东西。你知道什么是人吗?在我眼里,人是神性和动物性的总和。就是它有你想象不到的好,更有你想象不到的恶,没有对错,这就是人。所以说,法律特别可爱。它不管你能好到哪儿,就限制你不能恶到没边儿。它清楚每个人心里都有那么点脏事儿,想想可以,但做出来不行。法律更像人性的低保,是一种强制性的修养。它不像宗教要求你眼高手低,就踏踏实实的告诉你,至少应该是什么样儿。又讲人情,又残酷无情。"那些阴暗的好人和做过很多好事的恶人,就如同向往阳光的雪人,看起来洁白无瑕,却在凝结的过程中早已吸附了无数尘埃杂质,并且它们永远无法堂堂正正地站在阳光下,因为法律的烈日无时无刻不在反复灼烤着他们的内心。

我们作为警察,经常和各种各样的犯罪分子打交道,接触过这个社会上隐藏最深的阴暗面,的确同朋友之言警察的日常就是电影所展现的压抑,然而请不要忘记,有光才会看到阴影,正是因为我们站在法律的炎炎烈日之下,才清楚的看到人性的弱点,我们执掌法律,更维护法律,正如同电影里所说,因为法律是人性的低保,是每个社会人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强制性修养。

性善论同性恶论自古由来已久却也未曾争出一番上下高低,在警察工作中,我们见过人性最阴暗的恶,奸诈狡猾、凶狠残暴、贪婪自私,似乎都无法概括人性的七宗罪;然而在警察和犯罪分子斗智斗勇时,我们更见过人性最伟大善,勇敢善良、忠诚正直、无私奉献,所有积极正面的词藻都不足以形容这种拳拳的赤子之心。作为警察,我们经历过太多人性的善与恶,亦见识过法律每一次的人情与无情,我们用法律保护着这世界上展现出的所有善,更用法律严惩着这世界上隐藏着的一切恶,而惟愿每一个我们,都能千帆历尽,不忘初心。

灞桥分局洪庆派出所 李 倩

烈日灼心电影观后感


烈日灼心电影观后感_篇一:

最近看了一部将人性的纠结与抗争展现的淋漓尽致的影片——《烈日灼心》。看完片子后,我不禁想问:这是一部伦理片还是悬疑片?

故事由一段评书讲述开始,三个杀人在逃犯,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但是他们摆脱不了内心的折磨。郭涛饰演的出租车司机因在闹市帮助一名女子追逐抢包男子,胸部中刀生命垂危却不敢去医院医治;邓超饰演的协警除暴安良,深得赏识却不能升迁入职;高虎饰演的渔夫因祸致傻在一个孤岛上抚养着一个孤儿。

这种种的果皆是因为他们杀人越货的因。如梦幻般的普通人的生活都因段奕宏饰演的警察的到来而土崩瓦解。他们三个人的案底逐渐露出端倪,三个人杀害了一家六口,但是带走了一个几个月大的婴儿。因为在邓超准备逃命的时候,发现一个婴儿的哭声,他回去抱走了这个婴儿。

在被命运的手拨开迷雾之前,他们充当着一个个正面的角色,英雄气概和豪情更使王珞丹饰演的角色爱上了出租车司机郭涛。谁能想象一个伸张正义、见义勇为、抚养弃婴的人能是杀人凶手呢?但是命运注定了他们是杀人犯的本质,他们有病不能医治、不能考取入职资格,甚至不能恋爱,他们只能苟且的活着。

影片最后,他们因为选择给女儿筹钱治病,放弃逃亡而最终真相败露,他们承认一家六口都是他们杀害的。但事实的真相却是他们只杀死了女孩的妈妈,影片中,他们并没有说出实情。因为他们逃脱不了内心的谴责、道德的审判,他们无时无刻不忍受着掩盖真相的煎熬。在他们和养女一起走过的这7年里,他们和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比起让女儿知道实情,他们更愿意选择死。正如片尾中邓超所说的:“我们其实在等待这样一个结果。”

在经受了道德的拷问后,影片在落寞中落幕,让人不禁感叹世事的无常:好人可能成为罪犯,而罪犯也可能是个好人。在道德这把公正的尺上,衡量的是人的内心和事实的真相。

烈日灼心电影观后感_篇二:

邓超、段奕宏、郭涛,三个男人一台戏,用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心理活动,支撑起了一部别致的犯罪题材的电影。

邓超的演技让人刮目相看。自《分手大师》之后,邓超就以各种张扬的耍宝搞怪造型示人,倍受关注也饱受非议。《烈日灼心》里,他变身为心思慎密的协警辛小丰,背负灭门惨案,隐于最危险也是最安全的地方;不过在遇到明察秋毫的警长之后,他变得越发压抑和煎熬,生活在“靴子要掉下来”的恐惧中。邓超成功地诠释了何为“烈日灼心”,虽然《烈日灼心》拍于《分手大师》之前,但还是颠覆了人们的既往印象。

烈日灼心观后感500字


烈日灼心观后感

难得一个懒在家里的夜晚,没作业,没读书,没瑜伽,挑了部口碑不错的电影窝在沙发里享受,悠闲并不是看电影的这个举动,而是什么事都不想的那份散淡。
明明是三个好爸爸感动中国的故事,为什么要叫烈日灼心。自我救赎是这部电影的主题,郭涛和邓超就像耶稣下凡一样来到人间,带着一颗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决心,展开一段人性救赎之路。
这部电影除了最后担心观众智力低下,而用过长篇幅揭秘外,曹保平的整体剧情编排的还是环环相扣结构紧密的。最打动人心还是三位男演员的飚戏,邓超的内心戏演的极好,把那种长久以来的内心的折磨通过他憔悴的面容,警惕又绝望的眼神,和压抑的肢体动作表现的淋漓尽致。而段奕宏的那双眼就是一双鹰眼,洞察一切。郭涛对爱的向往和无奈都演出来了。最后一幕的注射死刑,邓超完全是靠面部表情的一点一点变化来展现,很有震撼力。
细节的处理也可圈可点,里面有一幕我觉得拍的特别好,就是段奕宏说完那一大段关于法律的名词解释和感召邓超的话后,邓超有点冲动地站了起来想自首,两只手不经意地放在了桌子上,等邓超下楼后,他猛地冲了回来,开始还有点不明白,先以为他还是想自首,看到后面才明白他是意识到自己的指纹留在了桌子上,等他悄悄地回到办公室,仔细查看桌子时,留在桌角的烟灰说明段已经取走了指纹。
跟国内的警匪片比,这部电影的确是眼前一亮,但要跟好莱坞的推理片比较,剧情的推演又不够深入,段和邓之间的较量和设局只有邓假做同性恋那段,有点浅尝则止的可惜,所以基本不需要用脑就能看懂。尤其是到最后陈有觉突然变得正常起来,终于在剧情结束时给他安排了好大一段台词,让人觉得毫无意义,可能是导演太爱蹦极这项运动了,一部电影里出现了两次跳楼还不过瘾,结尾还要搞个人去跳海。
看完电影,满满的都是正能量,看看人家哥三,活得那叫一个累,每天都不知道还有没有明天,活在对死亡的恐惧中,还得惦记给遗孤筹钱治病,我们的生活简直就是在蜜罐里,明天又是美好的一天!碎觉了

观《烈日灼心》有感


善恶终有报

---观《烈日灼心》有感

焦虹玮 大

前几天看见同事在微信朋友圈发表评论:《烈日灼心》是我看到的最好的反映警察题材的影片。好奇心驱使,满怀期待的看完了该片。的确很有特色,不同于以往的警匪片,没有男神般酷帅的警察、没有过多的枪战戏、动作戏,少了花架子,也就更真实。

评书似得开场白像是预热的油锅,一开始就打开了故事的背景,一件血淋淋的灭门惨案,在郊外的一栋别墅里女孩因强奸而意外猝死,她的父母和外公外婆也因此一起被杀。男主角辛小丰强奸了那个女孩,他的同伴杨自道和陈比觉不停的埋怨他毁了几个人的生活。影片在开始已将所有的悬疑都全部解开,谁是罪犯,谁是警察,观众已经明了,因此也就注定了它一定好看,最大的悬疑,偏偏让人觉得毫无悬疑。三个同伴开始了新的生活,改头换面,辛小丰成了协警,杨自道是一名热心的的哥,陈比觉成了一个有些智障的渔夫。看着他们在生活的边缘闪躲着,比常人更善良更富有正义感,心理居然有种隐痛,对他们有一种与自我道德相悖的同情,就像一根橡皮筋,时刻紧绷着,一点不多,一点不少的保持着隐忍,正如主角的生活一样。

影片里警察伊谷春说了一句话:"谁的心里没有一点脏事呢?"预示着整个电影自始至终都阐述着善与恶的争辩,三个同伴的自我救赎,而这个对象就是叫"尾巴"的小女孩,为了帮助女孩凑齐手术费,辛小丰在抓赌现场偷拿赌资,杨自道没日没夜开车攒钱,为了拖延时间完成手术,让伊警官相信自己是个同性恋,甚至不惜与台湾商人上演了一段同性缠绵"激情戏",这一切一切都是在自我拯救。不由得让人深思,究竟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世间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善恶来划分吗?所有的事情都是非黑即白吗?藏在每个人心里的那点脏事、那点恶在不经意间放大就成了犯罪,这些都是偶然的,对吗?——我想明确的回答"不对"!所有的偶然性都存在必然性。在善与恶,黑与白之间存在着中间灰色地带,这中间的尺度难以界定,是法律还是道德?谁的心里没有点脏事儿,每个人都是法外之徒,当心里的脏东西被放大,这个善恶的灰度值就在增加,无限增大就跨越了善的国度。就像电影里伊警官说的另外一段话:"我很喜欢法律、我认为法律是人类发明过的最好的东西。你知道什么是人吗?人就是神性和动物性的总和。他有你想象不到的好,更有你想象不到的恶,没有对错,这就是人。所以说,法律特别可爱,它不管你能好到哪儿,就限制你不能恶到没边儿。它清楚每个人心里都有那么点脏事儿,想想可以,但做出来不行。法律更像人性的低保,是一种人性的修养。它不像宗教要求你眼高手低,就踏踏实实的告诉你,至少应该是什么样儿。又讲人情,又残酷无情。"

还记得大学第一节法律专业课,老师让每位同学说说为什么会选择法学,同学们各有各的见解,保护家人和爱人、法学很热门、钻法律漏洞的……五花八门,千奇百怪。问问自己,为什么学习法律呢?答案也很模糊。随着专业知识的学习,认知慢慢清晰,觉得学习法学应该是凭借法律专业学习中获得的良好价值观念和思维能力,能在不同的职业领域获得良好的发展。幸运的是,大学毕业后加入公安队伍,能够将法律学以致用。在基层派出所工作了近十年,对法律又有了新的认知,法律是约束人的行为层面的准则,除了法律之外还有一张无形的大网,那就是道德,道德底线之外既是法律的红线。

看完《烈日灼心》,最大的感触——犯罪可能是一时的,赎罪却是一辈子。电影就展现了已犯罪又知罪而开始赎罪的三个人。影片结尾,辛小丰含着泪水的那句:"太煎熬了,也许你们不能理解",道尽了这七年的生活状态。最后,一个漫长凝滞的镜头展现了从生到死的过程,一个被法律认可的索命程序,两个罪犯绳之以法。真真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看完《烈日灼心》,有一种怅然的感觉,为片中主人公赎罪的历程感到隐疼。观者如此,当局者更是如此,要时刻用法律和道德来规划自身的行为,不要轻易逾越善恶的界限,不要以身试法,碰触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不要让一时的冲动毁灭一生的幸福,不要亲身去体会"灼心"的感觉。

绿皮书观后感1400字欣赏


《绿皮书》这部电影获得了奥斯卡奖,人们对这部电影的期待也很高,讲述了在种族歧视的年代,一位黑人和一位白人之间跨越性别与种族的友谊,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绿皮书观后感1400字欣赏。

《绿皮书》,三项奥斯卡奖得主,无疑是2019年初最热的电影之一(当然,热度无法和《流浪地球》相比)。

在上映的第三天,我也满怀着好奇和对那片土地的想念,走进了电影院,看完了整部片子。

总体感觉:温暖、有趣、细腻,也略微感叹!

说到温暖,其实有点意外。

奥斯卡大奖得主能是如此温暖、不虐的影片,着实让我有点意外。整部影片虽有时有点紧张,但大部分时候是轻松且惬意的,最后的ending也是大圆满真好!

因为我是一个从不看悲剧恐怖片、悬疑片的人,只爱看喜剧、爱情剧,特别喜欢happy ending,自然对这种类型的电影特别钟情。

各种金句鸡汤频出,真是让人元气满满~

生活已经如此紧张,何必在大荧幕上还给自己添堵?

来点正能量,岂不更好~

说到有趣,真是有点好笑。

里面粗鲁的白人和优雅的黑人形成鲜明的反差~看到白人给妻子写信的语句:How are you?I am fine!

这不是我们小学课本里韩梅梅和李雷的经典对话么?原来美国人也这么玩儿啊!

满电影院都是拥有同样回忆的人,爆笑一场!

各种小段子不断,能领会其中,会忍不住嘴角上扬~

说到细腻,不得不说两位主演。

没有大制作,没有大场面,就是两个男人撑起整个剧情。

演技,是必须的!

白人男主,魔戒里的阿拉贡,增肥40斤牺牲形象出演,确实把生活在布鲁克林的底层人民形象演得活灵活现。

每一次提裤子、掏耳孔、剔牙齿都是那么鲜活而粗鲁,让人无法想起以前那个人类之王!

而黑人男主,是我见过最性感的黑人。

细腻、优雅又不失敏感与理想主义,刻画难度上比白人更高,难怪小金人给了他。

每个眼神、每个笑容、每个动作都是戏,让人忍俊不禁又意味深长

说到感叹,整个故事正好发生在美国平权运动的前夕(1962年)。

所谓平权运动,通俗点说,就是本来美国社会白人与黑人、男人与女人的地位也不是如今这样的局面,而是经历了一场剧烈的运动才逐渐变成现今这般~

而这场平权运动,不仅仅是人权的平等化,更催生了很多时尚事件与品牌作为对时尚话题如此敏感的我,关注点总是无法离开这里!

说实话,时尚从来就不是单独存在的,ta是社会、经济、正直、文化等诸多事件耦合而成的产物!

香水的发扬光大是由于欧洲黑死病的肆掠;

Levis牛仔裤的诞生是源自美国西部的淘金热;

而世界上第一套女士西装的问世,以及YSL品牌的声名大噪则来源于这一场1960年代的平权运动!

在那个男女极其不平等的年代,女人只有穿着蓬蓬裙来显示自己家境优越,因为裙摆越大越证明丈夫家里有钱、自己不用干活(那么大的裙摆确实啥也干不了)!

于是,女人们的裙摆一个赛一个大。

硕大的裙摆,炫耀了女人经济状况,也体现出其不平等的社会地位。

真正的平等,应该是和男人一样工作交际,自由地做自己,而不是在家当谁的谁,不是吗?

于是,当1930年电影《摩洛哥》里德国演员Marlene Dietrich穿着燕尾服、头戴高筒男式礼帽亮相时,真可谓是晴空霹雳,启发了男装女穿的风潮。

魅惑的眼神,帅气的装扮,比纯粹的女装更吸引人,同时也彰显出男性的率真魅力

但是电影终究是电影,虽为时尚提供了新的灵感,但却很难在当时的社会上流行起来。

直到1966年,法国著名设计师Yves Saint Lauren(伊夫圣罗兰,YSL)以这部电影为灵感,设计出第一件女性西装(Le Smoking),才真正开创了女士穿西装的时代。

女性西装的诞生,催化了女性要求平等权利的思潮。

不久,欧美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平权运动,女人要求两性平等、非婚性行为、堕胎合法化以及开放式婚姻

时代的进步,有时候就是被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引发并推动着,其实背后都有着非常深刻且深厚的积累!

看到黑人要求与白人同等权利的渴望眼神,我仿佛也看到了那些穿着蓬蓬裙、渴望和男人一样叱咤职场的女人

人性,无法永远被压抑!

人性,终究会被解放!

所谓时尚,也不过就是用外在的形式不断解放人性的过程与表征!

绿皮书,是黑白肤色的绿皮书,也是人性追求平等绿皮书。

人,生来就不平等,所以才有了追求平等的动力与欲望!

选择与引导自身用更恰当的方式解放人性,在现今社会,变得更为有现实意义!

观后感《烈日灼心观后感1400字欣赏》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