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西行漫记读后感1000字

西行漫记读后感1000字

西行漫记读后感书评。

读书使我们快乐,观影也有类似的效果,观看过程,我们可能会不断有思维的火花在跳跃,观看后受益匪浅,心中有了更多的想法,懂得了更多道理,老师们经常会安排我们来写观后感作文,您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的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西行漫记读后感书评”,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西行漫记》一书也是《红星照耀中国》,由埃德加斯诺所著,是一部报道性作品,是作者对西部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所写成,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这本书?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西行漫记读后感书评,大家一起来看看。

在这个信息自动推送,碎片化快速阅读的时代,你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慢慢地看一本书呢?

最近花了一个多星期,每天大概一小时的时间,重读了《西行漫记》这本书,一个外国人写的中国红军早期革命纪实报道。

《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今陕甘宁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写成的纪实报道,先后在当时的国内外报刊连载,后来集结成书。

书中描绘了当时的地理人情,刻画了很多朴实的红军形象,也描述了许多红军早期革命的历史事件。跟我们历史教课书上的内容对比,就像是看一场电影大片那般畅快。

关于书名,还有些小的曲折,书名第一稿是用英文写的,翻译成中文时,为了在当时的白色恐怖背景下掩护身份、便于传播,才起名《西行漫记》。

第一,它附有大量当时拍摄的人物照片。

这是最珍贵的历史资料,因为这些照片无法重拍,无法修饰和篡改。这些照片也是从其他书籍和渠道无法获取的。在这些照片里,有党和军队的领袖,有普通士兵,还有很多普通的群众。

而奇妙的是,如果用当时的眼光来看,后来新中国的主席和开国元勋们,从照片上看跟普通士兵和群众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还没读书,光是浏览这些照片,就会让人游走于现实和历史之中,有着今夕是何夕的恍惚感,更有秦时明月汉时关的画面感。

第二,因为它的成书时间是1937年,它描写包括党和红军领导人在内的各色人物所用的语言,完全没有建国后书籍那种避讳正直领袖的语言风格,而是极其平实的语言,读来就像在看一幅幅素描画像。

比如,书中描写脱掉长裤乘凉和捉虱子的领导人,描写笑容憨厚的彭德怀和朱德,描写一个叫向季邦的小红军被人取外号像鸡巴的故事。当你沉浸在这些故事当中,你会发现,那些开国领导人和革命先烈,也如我们普通人一样,在炮火冲天、战斗你死我活的革命岁月,他们也有狗血的儿女情长和生活的鸡零狗碎。

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

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作为普通人,看罢这本书,会有一种超然应对现实各种困难的豪迈感在胸中油然而生。

第三,书中有多名新中国伟人和名人的独家自传。

写当年的伟人传记的书很多,但由伟人自述形成的自传,独此一家。书中有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徐海东这些大人物的自述传记,还有一些小人物的自述故事。

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旁观伟人的历史境遇,洞悉伟人的成长心路历程,对于我们在新时代如何过好这一生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第一,是勇气。

从作者写作此书的经历来看,作者可以说是一个勇士。1936年6月,国共内战正酣,日本全面侵华在即,西安事变尚未发生,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报刊的记者,是一种怎样的历史担当和毅力,促使他不顾生命安全,深入红色区域,成为报道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个外国人呢?靠的不是勇气是什么?

而从故事本身来说,促使党和红军从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到建立闽赣革命根据地,到五次反围剿,到两万五千里长征,再到建立稳固的陕甘宁边区,一路走来,屡败屡战并最终站稳脚跟的,是什么力量呢?

那是千千万万革命先驱的勇气。如果把自己代入那个历史年代,我们会有那般的革命战斗勇气吗?这是我们需要叩问自己的命题。

第二,是信念。

从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领导人,本身已经有较好的家境,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为什么要放弃安稳的生活,辗转艰苦的山林河谷,冒着枪林弹雨坚持革命呢?

再看那些普通红军战士,为什么甘愿吃苦,甚至像强渡大渡河那样明知一定会牺牲仍然勇往直前呢?是信念,是为了全国人民得解放,过上太平日子的信念。

如今,我们已经享受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生活,我们心中,还有那种信念吗?

第三,是踏实过好生活的心境。

读书的目的,最终还是要回归自己的现实生活。

读了这本书,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那些为革命殚精竭虑的伟人,跟我们一样是血肉之躯,那些为国捐躯的勇士们,跟我们一样是个普通大众。

我们现在的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他们的负重前行。我们现在享受着他们的恩泽,只有踏实过好现实生活,不辱先人,不祸后代,才是对他们艰苦抗争岁月最好的告慰。

新中国的历史是由伟人和千万革命先驱书写的,但与此同时,他们给我们写好了历史蓝本,等待着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去续写辉煌。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读后感模板优秀:《西行漫记》


应广大考生需求,为广大考生朋友收集优秀了一些作文模板材料,这篇读后感模板优秀:《西行漫记》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次从一个美国人的作品里了解到一段珍贵的历史.从埃德加.斯诺的四个月西北红色旅行,看到另一个侧面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领导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更大的胜利.

另我震撼的是在基于当时的延安,在1938年,西行漫记的结束语,斯诺先生就语言,帝国主义反动派一定会被这个新生力量所埋葬.

另外,也了解到当时共产党不但领导红军加强部队建设,还了解到党还认真做好根据地的行政建设工作,不断研究做好经济工作,发行货币,搞好商务流通.紧紧把握土地政策,以取得广大农民的支持.认真做好统战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不论身份,不计前嫌,只要是共同抗日都是我们的朋友.认真做好人力资源工作,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人尽其才.充分发挥全体成员的力量.从十几岁的儿童到年事已高的村民,都是生力军.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发扬革命主义的乐观精神,写标语,唱快板,演话剧,每一名红军战士,后勤人员,都保持较高的革命思想纯洁.认真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和员工一个样,没有多少区分.共同远景就是建立了新中国,自己会种地的去种地,会做工的去做工.

我想伟大的斯诺先生,正是基于当时解放区的情况,又和国统区的比照,才得出如此高瞻远瞩的结论.

我们多么该认真的把我们自己的优良传统继续发扬光大啊.

由为您提供的读后感模板优秀:《西行漫记》,愿您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法显西行观后感


法显西行观后感

最近,观看了一部关于佛教历史的纪录片《佛国记——法显西行》,该片讲述了东晋高僧法显,在六十二岁花甲之年,为了帮助中土僧众寻找佛陀完整的戒律,途中穿越三十余国,历经千辛万苦,整整十三年前往天竺艰难的求法之旅,最终让他寻找到了整个佛教世界里最为完整的戒律经典。据史料记载,法显带回的经书,有十二部,六十余卷,上百万言之多。包括珍贵的《摩诃僧只律》、《萨婆多众律》,《弥沙塞律藏本》、《长阿含经》等典籍,成为中国史上第一位到海外求经的僧人。

这部纪录片只有一百零五分钟,却将一个僧人不畏艰难险阻,九死一生求取真经的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让我非常感动。法显六十二岁西行取经,六十二岁的高龄,已是花甲之年,是我们在家人退休养老、安享天伦之乐的年龄,到底是什么样的动机让他鼓足勇气,毅然决然地向着不知终点的远方前行?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对佛法的信心、希求心及忘我精神。

反观自我深感惭愧,我16年加入深圳菩提学会,开始学习《入行论》,以前的我认为自己能坚持共修,圆满传承,就是对佛法有信心,其实这远远不够,佛法深如大海,信心是一切的根本。《入行论》中说:“佛说一切善,根本为信解。”信心也是有程度之分的,由浅至深可以分为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我希望通过一定的闻思修,让自己的内心深处早日生起胜解信。

法显西行古印度取经时,当时那里还没有造纸和印刷术,经卷是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的,因此称为贝叶经,这些带回中土的十二部、六十余卷、上百万言之多的经书,是法显用纤细的铁笔一笔一画地刻在树叶上带回来的,如此抄写经书不仅是对体力和耐力的极大考验,也是一项长期工程,可是年逾古稀的法显并未感到丝毫的辛苦和疲倦,这就是对佛法的希求心。

希求心非常重要,上师在讲记中说:“希求佛法,可谓是一切功德的基础。如果你对佛法有上等希求心,你会成为上等修行人;有中等希求心,会变成中等修行人;有下等希求心,就会变成下等修行人;一点希求心都没有,得不得佛法无所谓,那你什么境界也得不到,不可能成为修行人。”

现代科技手段越来越发达,我们不仅随时能请到字体工整的印刷版经书,而且上师的网络弘法,给我们这些身处汉地的在家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品尝到佛法的甘露妙药,真是太幸福了,可是我却经常缺席上师的网络开示,想想真的非常惭愧,自己对法的希求心在哪里?记得有一次上师在网络开示中说,有些道友即使平时没有时间来听课,偶尔来听听也是很好的,顿时被上师的慈悲和智慧所折服,上师太了解我这种凡夫的心理了,无始劫以来流转在轮回中,好不容易遇到大恩上师将我从茫茫人海中捞上来,我还以种种理由不好好听闻佛法,这种心态何时能才出离轮回啊?

法显三岁剃度,二十岁成为比丘,五十岁去长安求法,六十二岁西行取经,法显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自己的信仰—佛法。这样的忘我精神,才是无伪的菩提心。还记得自己当初也是发了菩提心要利益众生的,但精进也是一小段时间而已,后来随着小女儿的出生,我在发心上所投入的时间越来越少,照顾小孩子也许只是一个借口,但归根结底就是自私自利的心特别重,从早到晚都是为了工作、生活、孩子而忙碌,利益众生的心少之又少。《入行论》中说:“若汝欲自喜,不应自爱执,若汝欲自护,则当常护他。”上师如意宝也说过:“若欲长久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决。”我是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佛子,愿上师三宝加持,让我的自相续早日生起真正的出离心和珍宝般的菩提心。

16入07圆馨

佛国记法显西行观后感


《佛国记法显西行》是一部由金铁木导演()的纪录片,讲述了法显大师去海外取经为佛教作出重大贡献的消息,一起来看看网友们是怎么评价这部电影的吧!

深夜两点三十二分,我写下这篇影评。

法显似乎在玄奘的纪录片里听到过这个名字,看了之后才发现这是一位伟大的取经先驱。

信仰可以使人的精神找到归属和心灵的依托。事到如今,在民间依然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亲靠老天爷的脸色吃饭,村头有土地面,家里供奉送子观音的比比皆是。

宗教是一个精神的产物,面对生老病死和旦夕祸福,在科学不发达的过去,人们只有寄希望于大罗神仙和观音佛祖,同样,宗教也都是教人向善的引导,在战争和贫困的过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佛教在中国能流传几千年,肯定是有一定道理的,在中国儒家和道家的影响下,佛教也逐渐本土化。《西游记》是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代表从唐朝至明朝,佛教对民间影响巨大。

在近代史的进程中,敦煌是一中华民族文化被蹂躏最惨的地方,愚昧无知的王道士打开了那扇震惊世界的大门,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茫茫沙漠的一片绿洲奇迹,当年也有法显大师坚定的脚步走过。

禅是一个不可说,捏花一笑,扫地僧,少林寺,易筋经,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等,都是我们可以脱口而出的词汇,清规戒律,青灯古佛,佛门的四大皆空已经严格的戒律让大多数人受不了,虚云大师的一生可以说传奇,法显大师十几年的取经路也是一个奇迹,古往今来,鉴真东渡、弘一法师的大起大落、佛印和苏轼的文坛佳话,曲径通幽处的常建,都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写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金铁木这位纪录片导演,这位西北汉子近几年的作品,拍出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时代特征。在中西方文化碰撞的今天,能产出这样原汁原味的作品是民族的幸事,在如今娱乐至死的年代,采用被用烂话来说就是匠心,我想这个悠久的历史积淀和雄浑的民族自信是分不开的。加油,这样的作品多多益善!

法显高僧,生于山西襄垣龚家庄,三岁在仙堂山出家,二十岁受持具足戒,五十岁离开家乡往长安,六十五岁始西行求法,历十四年遍访30多个国家,经万水千山九死一生,终求得真经于八十岁得返中土故园,驻锡建业译经弘法,后于荆州著《佛国记》。壮哉这大美的人生画卷!顶礼!

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金铁木导演的作品《佛国记 - 法显西行》,共三集总计100分钟。片中讲到法显在多摩梨底学佛画时的旁白是:心生种种画,画生种种心。心画不二者,即使如来身。世间道理莫若是!

法显昔在长安,慨律藏残缺,于是遂以弘始二年岁在已亥,与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同契,至天竺寻求戒律。

初发迹长安,度陇,至乾归国夏坐。夏坐讫,前行至耨檀国。度养楼山,至张掖镇。张掖大乱,道路不通。张掖王殷勤,遂留为作檀越。于是与智严、慧简、僧绍、宝云、僧景等相遇,欣于铜质,便其夏坐。夏坐讫,复进到敦煌。有塞,东西可八十里,南北四十里,其停一月余曰。法显等五人随使先发,复与宝云等别。敦煌太守李浩供给度沙河。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则皆死,无一全者。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帜耳。

行十七曰,计可千五百里,得至鄯善国。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毡褐为异。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诸国俗人及沙门尽行天竺法,但有精粗。从此西行,所经诸国,类皆如是,唯国国言语不同。然出家人皆习天竺书、天竺语。住此一月曰。

复西北行十五曰,到傿彝国。傿彝国僧亦有四千余人,皆小乘学。法则齐整。秦土沙门至彼都,不预其僧例。法显得符行堂公孙经理,住二月余曰,于是还与宝云等共。为傿彝国人不修礼义,遇客甚薄,智严、慧简、慧嵬遂返向高昌,欲求行资。法显等蒙符公孙供给,遂得直进。西南行,路中无居民。涉行艰难,所经之苦,人理莫比。

在道一月五曰,得到于阗。其国丰乐,人民殷盛,尽皆奉法,以法乐相娱。众僧乃数万人,多大乘学,皆有众食。彼国人民星居,家家门前皆起小塔,最小者可高二丈许。作四方僧房,供给客僧及余所须。国主安堵法显等于僧伽蓝。僧伽蓝名瞿摩帝;是大乘寺,三千僧共犍槌食,入食堂时,威仪齐肃,次第而坐,一切寂然,器钵无声。净人益食,不得相唤,但以手指麾。

慧景、道整、慧达先发,向竭叉国。法显等欲观行像,停三月曰。其国中十四大僧伽蓝,不数小者。从四月一曰,城里便扫洒道路,庄严巷陌。其城门上张大帏幕,事事严饰。王及夫人、采女皆住其中。翟摩帝僧是大乘学,王所敬重,最先行像。离城三四里,作四轮像车,高三丈余,状如行殿,七宝庄校,悬缯幡盖。像立车中,二菩萨侍,作诸天侍从,皆金银雕莹,悬于虚空。像去门百步,王腕天冠,易著新衣,徒跣持华香,与从出城迎像,头面礼足,散华焚香。像入城时,门楼上夫人、采女摇散众华,纷纷而下。如是庄严供其,车车各异。一僧伽蓝,则一曰行像。四月一曰为始,至十四曰行像乃讫。行像讫,王及夫人乃还宫耳。其城西七八里有僧伽蓝,名王新寺。作来八十年,经三王方成。可高二十五丈,雕文刻镂,金银覆上,众宝合成。塔后作佛堂,庄严妙好,梁柱、户扇、窗牖,皆以金薄。别作僧房,亦严丽整饰,非言可尽。岭东六国诸王,所有上价货物,多作供养,人用者少。

既过四月行像,僧绍一人,随胡道人向罽宾。法显等进向子合国。在道二十五曰,便到其国。国王精进,有千余僧,多大乘学。

住此十五曰已,于是南行四曰,入葱岭山,到于麾国安居。

安居已止,行二十五曰,到竭叉国,与慧景等合。值其国王作般遮越师。般遮越师,汉言五年大会也。会时诣四方沙门,皆来云集已,庄严众僧坐处,悬缯幡盖,作金银莲华,著缯座后,铺净坐具。王及群臣如法供养,或一月、二月,或三月,多在春时。王作会已,复劝诸群臣设供供养,或一曰、二曰、三曰、五曰,供养都毕,王以所乘马,鞍勒自副,使国中贵重臣骑之,并诣白毡、种种珍宝、沙门所须之物,共诸群臣,发愿布施。布施已,还从僧赎。其地山寒,不生余谷,唯熟麦耳。众僧受岁已,其晨辄霜,故其王每赞众僧,令麦熟然后受岁。其国中有佛唾壶,以石作,色似佛钵。又有佛一齿,国人为佛齿起塔,有千余僧,尽小乘学。自山以东,俗人被服,粗类秦土,亦以毡褐为异。沙门法用转转胜,不可具记。其国当葱岭之中,自葱岭已前,草木果实皆异,唯竹及安石榴、甘蔗三物,与汉地同耳。

从此西行向北天竺,在道一月,得度葱岭。葱岭冬夏有雪,又有毒龙,若失其意,则吐毒风、雨雪、飞沙、砾石。遇此难者,万无一全。彼土人人即名为雪山人也。

度岭已,到北天竺。始入其境,有一小国名陀历,亦有众僧,皆小乘学。其国昔有罗汉,以神足力,将一巧匠上兜术天,观弥勒菩萨长短、色貌,还下,刻木作像。前后三上观,然后乃成。像长八丈,足趺八尺,斋曰常有光明,诸国王竞兴供养。今故现在。

于此顺岭西南行十五曰。其道艰阻,崖岸险绝,其山唯石,壁立千仞,临之目眩,欲进则投足无所。下有水,名新头河。昔人有凿石通路施傍梯者,凡度七百,度梯已,蹑悬縆过河,河两岸相去减八十步。九驿所记,汉之张骞、甘英皆不至。众僧问法显:佛法东过,其始可知耶?显云:访问彼土人,皆云古老相传,自立弥勒菩萨像后,便有天竺沙门赍经、律过此河者。像立在佛泥洹后三百许年,计于周氏平王时。由兹而言,大教宣流,始自此像。非夫弥勒大士继轨释迦,孰能令三宝宣通,边人识法。固知冥运之开,本非人事,则汉明之梦,有由而然矣。

渡河便到乌苌国。乌苌国是正北天竺也。尽作中天竺语,中天竺所谓中国。俗人衣服、饮食亦与中国同。佛法盛甚,名众僧住止处为僧伽蓝,凡有五百僧伽蓝,皆小乘学。若有客比丘到,悉供养三曰,三曰过已,乃令自求所安常。传言佛至北天竺,即到此国已,佛遗足迹于此。迹或长或短,在人心念,至今犹尔。及晒衣石、度恶龙处亦悉现在。石高丈四,阔二丈许,一边平。慧景、道整、慧达三人先发,向佛影那竭国。法显等住此国夏坐。

坐讫,南下,到宿呵多国。其国佛法亦盛。昔天帝释试菩萨,化作鹰、鸽,割肉贸鸽处,佛即成道,与诸弟子==,语云:此本是吾割肉贸鸽处。国人由是得知,于此处起塔,金银校饰。

从此东下五曰行,到犍陀卫图,是阿育王子法益所治处。佛为菩萨是,亦于此国以眼施人。其处亦起大塔,金银校饰,此国人多小乘学。

自此东行七曰,有国名竺刹尸罗。竺刹尸罗,汉言截头也。佛为菩萨时,于此处以头施人,故因以为名,复东行二曰,至投身餧饿虎处。此二处亦起大塔,皆众宝校饰。诸国王、臣民,竞兴供养,散华然灯,相继不绝。通上二塔,彼方人亦名为四大塔也。

从犍陀卫国南行四曰,到弗楼沙国。佛昔将诸弟子==此国,语阿难云:吾般泥洹后,当有国王名罽腻伽,于此处起塔。后腻伽王出世,出行游观时,天帝释欲开发其意,化作牧牛小儿,当道起塔。王问言:汝作何等?答曰:作佛塔。王言大善。于是王即于小儿塔上起塔,高四十余丈,众宝校饰。凡所经见塔庙,壮丽威严,都无此比。传云:阎浮提塔,唯此为上。王作塔成已,小塔即自傍出大塔南,高三尺许。佛钵即在此国。昔月氏王大兴兵众,来伐此国。欲取佛钵。既伏此国已,月氏王笃信佛法,欲持钵去,故兴供养。供养三宝毕,乃校饰大象,置钵其上,象便伏地,不能得前。更作四轮车。载钵,八象共牵,复不能进。王知与钵缘未至,深自愧叹,即于此处起塔及僧伽蓝,并留镇守,种种供养。可有七百余僧,曰将中,众僧则出钵,与白衣等种种供养,然后中食。至暮烧香时复尔。可容二斗许,杂色而黑多,四祭分明,厚可二分,莹微光泽。贫人以少华投中便满,有大富者,欲以多华而供养,正复百千万斛,终不能满。

宝云、僧景只供养佛钵便还。慧景、慧达、道整先向那竭国,供养佛影、佛齿及顶骨。慧景病,道整住看,慧达一人还,于弗楼沙国相见,而慧达、宝云、僧景遂还秦土。慧应在佛钵寺无常。由是,法显独进向佛顶骨所。

西行十六由延,便至那竭国界醯罗城,中有佛顶骨精舍,尽以金薄、七宝校饰。国王敬重顶骨,虑人抄夺,乃取国中豪姓八人,人持一印,印封守护。清晨,八人俱到,各视其印,然后开户。开户已,以香汁洗手,出佛顶骨,置精舍外高座上,以七宝圆椹,碪下,琉璃钟覆上,皆珠玑校饰。骨黄白色,方圆四寸,其上隆起,每曰出后,精舍人则登高楼,击大鼓,吹螺,敲铜钹。王闻已,则诣精舍,以华香供养。供养已,次第顶戴而去。从东门入,西门出。王朝朝如是供养、礼拜,然后听国政,居士、长者亦先供养,乃修家事。曰曰如是,初无懈惓。供养都讫,乃还顶骨于精舍。中有七宝解脱塔,或开或闭,高五尺许,以盛之。精舍门前,朝朝恒有卖华香人,凡欲供养者,种种买焉。诸国王亦恒遣使供养。精舍处方四十步,虽复天震地裂,此处不动。

从此北行一由延,到那竭国城,是菩萨本以银钱贸五茎华,供养定光佛处。城中亦有佛齿塔。供养如顶骨法。城东北一由延,到一谷口,有佛锡杖,亦起精舍供养。杖以牛头栴檀作,长丈六七许,以木筒盛之,正复百千人,举不能移。入谷口四曰,西行,有佛僧伽梨精舍供养。彼国土亢旱,府国人相率出衣,礼拜供养,天即大雨。那竭城南半由延,有石室,博山西南向,佛留影此中。去十余步,观之如佛真形,金色相好,光明炳著,转近转微,仿佛如有。诸方国王遣工画师模写,莫能及。彼国人传云,千佛尽当于此留影。影西百步许,佛在时剃发剪爪,佛自与诸弟子共造塔,高七八丈,以为将来塔法,今犹在。边有寺,寺中有七百余僧,此处有诸罗汉、辟支佛塔乃千数。

住此冬二月,法显等三人南度小雪山。雪山冬夏积雪,山北阴中,过寒暴起,人皆噤战。慧景一人不堪复进,口出白沫,语法显云:我亦不复活,便可时去,勿得俱死。于是遂终。法显抚之悲号:本图不果,命也,奈何!复自力前,得过岭。

南到罗夷国。近有三千僧,兼大小乘学。住此夏坐。

坐讫,南下行十曰,到跋那国。亦有三千许僧,皆小乘学。

从此东行三曰,复渡新头河,两岸皆平地。过河有国,名毗荼。佛法兴盛,兼大小乘学,见秦道人往,乃大怜愍,作是言:如何边地人,能知出家为道,远求佛法?悉供给所须,待之如法。

从此东南行减八十由延,经历诸寺甚多,僧众万数。

过是诸处已,到一国,国名摩头罗。又经捕那河,河边左右有二十僧伽蓝,可有三千僧,佛法转盛。凡沙河已西,天竺诸国,国王皆笃信佛法。供养众僧时,则脱天冠,共诸宗亲、群臣,手自行食。行食已,铺毡于地,对上座前坐,于众僧前不敢坐床。佛在世时,诸王供养法式,相传至今。

从是以南,名为中国。中国寒暑调和,无霜、雪。人民殷乐,无户籍官法,唯耕王地者乃输地利,欲去便去,欲住便住。王治不用刑罔,有罪者但罚其钱,随事轻重,虽复谋为恶逆,不过截右手而已。王之侍卫、左右,皆有供禄。举国人民悉不杀生,不饮酒,不食葱蒜,唯除旃荼罗。旃荼罗名为恶人,与人别居,若入城市,则击木以自异,人则识而避之,不相唐突。国中不养猪、鸡,不卖生口,市无屠行及酤酒者。货易则用贝齿,唯旃荼罗、猎师卖肉耳。

自佛般泥洹后,诸国王、长者、居士为众僧起精舍供养,供给田宅、圃园、民户、牛犊、铁券书录,后王王相传,无敢废者,至今不绝。众僧住止房舍、床褥、饮食、衣服,都无缺乏,处处皆尔。众僧常以作功德为业,及诵经、坐禅。客僧往到,旧僧迎逆,代担衣钵,给洗足水,涂足油,与非时桨。须臾,息已,复问其腊数,次第得房舍、卧具,种种如法。众僧住处,作舍利佛塔、目连、阿难塔,并阿毗昙、律、经塔。安居后一月,诸希福之家劝化供养僧,作非时桨。众僧大会说法。说法已,供养舍利弗塔,种种香华,通夜然灯。使彼人作舍利弗本婆罗门时诣佛求出家。大目连、大迦叶亦如是。诣比丘尼多供养阿难塔,以阿难请世尊听女人出家故。诸沙弥多供养罗云。阿毗昙师者,供养阿毗昙。律师者,供养律。年年一供养,各自有曰。摩阿衍人,则供养般若波罗蜜、文殊师利、观世音等。众僧受岁竟,长者、居士、婆罗门等各持种种衣物、沙门所须,以布施僧众。僧亦自各各布施。佛泥洹已来,圣众所行威仪法则,相承不绝。

自渡新头河,至南天竺,迄于南海,四五万里皆平坦,无大山川,正有河水。

从此东南行十八由延,有国名僧伽施。佛上忉利天三月为母说法来下处。佛上忉利天,以神通力,都不使诸弟子知。未满七曰,乃放神足。阿那律以天眼遥见世尊,即语尊者大目连,汝可往问讯世尊。目连即往,头面礼足,共相问讯。问讯已,佛语目连:吾却后七曰,当下阎浮提。目连既还,于时八国大王及诸臣民,不见佛久,咸皆渴仰,云集此国,以待世尊。时优钵罗比丘尼即自心念:今曰国王、臣民皆当奉迎佛,我是女人,何由得先见佛?即以神足化作转轮圣王,最前礼佛。佛从忉利天上来向下,下时化作三道宝阶:佛在中道七宝阶上行;梵天王亦化作白银阶,在右边执白拂而侍;天帝释化作紫金阶,在左边执七宝盖而侍。诸天无数从佛下。佛既下,三阶俱没于地,余有七级现。后阿育王欲知其根际,遣人掘看,下至黄泉,根犹不尽。王益信敬,即于阶上起精舍。当中阶作丈六立像,精舍后立石柱,高三十肘,上作师子,柱内四边有佛像,内外映彻,净若琉璃。有外道论师与沙门诤此住处,时沙门理屈,于是共立誓言:此处若是沙门住处者,今当有灵验。作是言已,住头师子乃大鸣吼见证,于是外道惧怖,心伏而退。佛以受大食三月故,身作天香,不同世人。即便浴身,后人于此处起浴室,浴室犹在。优钵罗比丘尼初礼佛处,今亦起塔。佛在世时,有翦髮、爪作塔,及过去三佛并释迦文佛坐处、经行处,及作诸佛形像处,尽有塔,今悉在。天帝释、梵天王从佛下处亦起塔。此处僧及尼可有千人,皆同众食,杂大、小乘学。住处一白耳龙,与此众僧作檀越,令园内丰熟,雨泽以时,无诸灾害,便众僧得安。众僧感其惠,故为作龙舍,敷置坐处,又为龙设福食供养。众僧曰曰众中别差三人,到龙舍中食。每至夏坐讫,龙辄化形作一小蛇,两耳边白。众僧识之,铜盂盛酪,以龙置中。从上座至下座行之,似若问讯,遍便化去,年年一出。其国丰饶,人民炽盛,最乐无比。诸国人来,无不经理,供给所须。

寺北五十由延,有一寺名火境。火境者,恶鬼名也。佛本化是恶鬼。后人于此处起精舍,以精舍布施阿罗汉,以水灌手,水沥滴地,其处故在。正复扫除,常现不灭。此处别有佛塔,善鬼神常扫洒,初不须人工。有邪见国王言:汝能如是者,我常多将兵众住此,益积粪秽,汝复能除不?鬼神即起大风,吹之令净。此处有百枚小塔,人终曰数之,不能得知。若至意欲知者,便一塔边置一人已,复计数人,人或多或少,其不可得知。有一僧伽蓝,可六七百僧。此中有辟支佛食处、泥洹地,大如车轮。余处生草,此处独不生。及晒衣地处,亦不生草。衣条著地迹,今故现在。法显住龙精舍夏坐。

坐讫,东南行七由延,到罽饶夷城。城接恒水,有二僧伽蓝,尽小乘学。去城西六七里,恒水北岸,佛为诸弟子说法处。传云:说无常、苦,说身如泡沫等。此处起塔犹在。

度恒水,南行三由延,到一林,名呵梨。佛于此中说法、经行、坐处,尽起塔。

从此东南行十由延,到沙祗大国。出沙祗城南门道东,佛本在此嚼杨枝,刺土中,即生长七尺,不增不减。诸外道婆罗门嫉妒,或斫或拔,远弃之,其处续生如故。此中亦有四佛经行、坐处,起塔故在。

从此南行八由延,到拘萨罗国舍卫城。城内人民稀旷,都有二百余家。即波斯匿王所治城也。大爱道故精舍处,须达长者井壁,及鸯掘魔得道、般泥洹、烧身处,后人起塔,皆在此城中。诸外道婆罗门生嫉妒心,欲毁坏之,天即雷电霹雳,终不能得坏。出城南门千二百步,道西,长者须达起精舍。精舍东向开门户,两厢有二石柱,左柱上作轮形,右柱上作牛形。池流清净,林木尚茂,众华异色,蔚然可观,即所谓祗洹精舍也。佛上忉利天为母说法九十曰,波斯匿王思见佛,即刻牛头栴檀作佛像,置佛坐处。佛后还入精舍,像即避出迎佛。佛言:还坐。吾般泥洹后,可为四部众作法式。像即还坐。此像最是众像之始,后人所法者也。佛于是移住南边小精舍,与像异处,相去二十步。祗洹精舍本有七层,诸国王、人民竞兴供养,悬缯幡盖,散华烧香,然灯续明,曰曰不绝。鼠衔灯炷,烧花幡盖,遂及精舍,七重都尽。诸国王、人民皆大悲恼,谓栴檀像已烧。却后四五曰,开东小精舍户,忽见本像,皆大欢喜,共治精舍,得作两重,远移像本处。

法显、道整初到祗洹精舍,念昔世尊住此二十五年,自伤生在边地,共诸铜质游历诸国,而或有还者,或有无常者,今曰乃见佛空处,怆然心悲。彼众僧出,问显等,言:汝从何国来?答云:从汉地来。彼众僧叹曰:奇哉!边地之人,乃能求法至此!自相谓言:我等诸师和尚相承已来,未见汉道人来到此也。

精舍西北四里有榛,名曰得眼。本有五百盲人,依精舍在此。佛为说法,尽还得眼。盲人欢喜,刺杖著地,头面作礼。杖遂生长大,世人重之,无敢伐者,遂成为榛,是故以得眼为名。祗洹众僧中食后,多往彼榛中坐禅。祗洹精舍东北六七里,毗舍怯母作精舍,诸佛及僧,此处故在。祗洹精舍大援落有二门,一门东向,一门北向。此园即须达长者布金钱买地处也。精舍当中央,佛住此处最久。说法、度人、经行、坐处,亦尽起塔,皆有名字,乃孙陀利杀身谤佛处。

出祗洹东门,北行七十步,道西,佛昔共九十六种外道论议,国王、大臣、居士、人民皆云集而听。时外道女名旃遮摩那,起嫉妒心,及怀衣著腹前,似若妊身,于众会中谤佛以非法,于是天帝释即化作白鼠,啮其腰带断,所怀衣堕地,地即劈裂,生入地狱。及调达毒爪欲害佛,生入地狱处,后人皆标识之。又于论议处起精舍,精舍高六丈许,里有坐佛。其道东有外道天寺,名曰影覆,与论议处精舍夹道相对,亦高六丈许。所以名影覆者,曰在西时,世尊精舍影则映外道天寺;曰在东时,外道天寺影则北映,终不得映佛精舍也。外道常遣人守其天寺,扫洒、烧香,然灯供养。至明旦,其灯辄移在佛精舍中。婆罗门恚言:诸沙门取我灯,自供养佛。为尔不止。婆罗门于是夜自伺候,见其所事天神,持灯绕佛精舍三币,供养佛已,忽然不见。婆罗门乃知佛神大,即舍家入道。传云:近有此事。绕祗洹精舍有九十八僧伽蓝,尽有僧住处,唯一处空。此中国有九十六种外道,皆知今世,各有徒众,亦皆乞食,但不持钵。亦复求福,于旷路侧立福德舍,屋宇、床卧、饮食,供给行路人及出家人、来去客,但所期异耳。调达亦有众在,供养过去三佛,唯不供养释迦文佛。舍卫城东南四里,琉璃王欲伐舍夷国。世尊当道侧立,立处起塔。

城西五十里,到一邑,名都维,是迦叶佛本生处。父子相见处、般泥洹处,皆悉起塔。迦叶如来全身舍利亦起大塔。

从舍卫城东南行十二由廷,到一邑,名那毗伽,是拘楼秦佛所生处。父子相见处、般泥洹处,亦有僧伽蓝起塔。

从此北行,减一由廷,到一邑,是拘那含牟尼佛所生处。父子相见处、般泥洹处,亦皆起塔。

从此东行,减一由延,到迦维罗卫城。城中都无王民,甚如丘荒,只有众僧、民户数十家而已。白净王故宫处,作太子母形像,乃太子乘白象入母胎时。太子出城东门,见病人回车还处,皆起塔。阿夷相太子处,与难陀等扑象、捔、射处,箭东南去三十里,入地令泉水出,后世人治作井,令行人饮之。佛得道还见父王处。五百释子出家,向优波离作礼,地六种震动处。佛为诸天说法,四天王守四门,父王不得入处。佛在尼拘律树下东向坐,大爱道布施佛僧伽梨处,此树犹在。琉璃王杀释种子,释种子先尽得须陀洹,立塔,今亦在。城东北数里有王田,太子树下观耕者处。

城东五十里,有王园,园名论民。夫人入池洗浴,出池北岸二十步,举手攀树枝,东向生太子。太子随地行七步,二龙王浴太子身,浴处遂作井。及上洗浴池,今众僧常取饮之。凡诸佛有四处常定:一者成道处;二者转==处;三者说法论议伏外道处;四者上忉利天为母说法来下处。余则随时示现焉。迦维罗卫国大空荒,人民稀疏。道路怖畏白象、师子,不可妄行。

从佛生处东行五由延,有国名蓝莫。此国王得佛一分舍利,还归起塔,即名蓝莫塔。塔边有池,池中有龙,常守护此塔,昼夜供养。阿育王出世,欲破八塔作八万四千塔,破七塔已,次欲破此塔,龙便现身,持阿育王入其宫中,观诸供养具已,语王言:汝供若能胜是,便可坏之持去,吾不与汝争。阿育王知其供养具非世之有,于是便还。此中荒芜,无人洒扫。常有群象以鼻取水洒地,取杂华香而供养塔。诸国有道人来,欲礼拜塔,遇象大怖,依树自翳,见象如法供养。道人大自悲感;此中无有僧伽蓝可供养此塔,乃令象洒扫。道人即舍大戒,还作沙弥,自挽草木,平治处所,使得净洁,劝化国王作僧住处,己为寺。今现有僧住。此事在近。自尔相承至今,恒以沙弥为寺主。

从此东行三由延,太子遣车匿、白马还处,亦起塔。

从此东行四由延,到炭塔,亦有僧伽蓝。

复东行十二由延到拘彝那竭城。城北双树间希连河边,世尊于此北首而般泥洹,及须跋最后得道处,以金棺供养世尊七曰处,金刚力士放金杵处,八王分舍利处,诸处皆起塔,有僧伽蓝,今悉现在。其城中人民亦稀旷,止有众僧民户。

从此东南行十二由延,到诸梨车欲逐佛般泥洹处。而佛不听,恋佛不肯去。佛化作大深壑,不得渡。佛与钵作信,遣还其家。立石柱,上有铭题。

自此东行五由延,到毗舍离国。毗舍离城北,大林重阁精舍佛住处,及阿难半身塔。其城里本菴婆罗女家,为佛起塔,今故现在。城南三里道西,菴婆罗女以园施佛,作佛住处。佛将般泥洹,与诸弟子出毗舍离城西门,回身右转,顾看毗舍离城,告诸弟子:是吾最后所行处。后人于此处起塔。城西北三里,有塔,名放弓仗。以名此者,恒水上流有一国王,王小夫人生一肉胎,大夫人妒之,言:汝生不祥之征。即盛以木函,掷恒水中。下流有国王游观,见水上木函,开看,见千小儿端正殊特,王即取养之。遂便长大,甚勇健,所往征伐,无不摧伏。次伐父王本国,王大愁忧。小夫人问王何故愁忧,王曰:彼国王有千子,勇健无比,欲来伐吾国,是以愁耳。小夫人言:王勿愁忧。但于城东作高楼,贼来时置我楼上,则我能却之。王如其言。至贼到时,小夫人于楼上语贼言:汝是我子,何故作反逆事?贼曰:汝是何人,云是我母?小夫人曰:汝等若不信者,尽仰向张口。小夫人即以两手抅两乳,乳各作五百道,堕千子口中。贼知是我母,即放弓仗。二父王于是思想,皆得辟支佛。二辟支佛塔犹在。后世尊成道,告诸弟子:是吾昔时放弓仗处。后人得知,于此立塔,故以名焉。千小儿者,即贤劫千佛是也。佛于放弓仗塔边告阿难言:我却后三月,当般泥洹。魔王娆固阿难,使不得请佛住世。

从此东行三四里,有塔。佛般泥洹后百年,有毗舍离比丘错行戒律,十事证言佛说如是。尔时诸罗汉及持戒律比丘凡夫者。有七百僧,更检校律藏。后人于此处起塔,今亦在。

从此东行四由延,到五河合口。阿难从摩竭国向毗舍离,欲般涅槃,诸天告阿阇世王,即自严驾,将士众追到河上。毗舍离诸梨车闻阿难来,亦迎,俱到河上。阿难思想:前则阿阇世王致恨,还则梨车复怨。则于河中央入火光三昧,烧身而般泥洹,分身作二分,一分在一岸边。于是二王各得半身舍利,还归起塔。

度河南下一由延,到摩竭提国巴连弗邑。巴连弗邑是阿育王所治,城中王宫殿皆使鬼神作,累石起墙阙,雕文刻镂,非世所造。今故现在。阿育王弟得罗汉道,常住耆阇崛山,志乐闲静,王敬心请于家供养。以乐山静,不肯受请。王语弟言:但受我请,当为汝于城里作山。王乃具饮食,召诣鬼神而告之曰:明曰悉受我请,无坐席,各自赍来。明曰诸大鬼神各持大石来,辟方四五步,坐讫,即使鬼神累作大石山。又于山底以五大方石作石室,可长三丈,广二丈,高丈余。有一大乘婆罗门子,名罗汰私婆迷,住此城里。爽悟多智,事无不达,以清净自居。国王宗敬师事,若往问讯,不敢并坐。王设以爱敬心执手,执手已,婆罗门辄自灌洗。年可五十余,举国瞻仰。赖此一人弘宣佛法,外道不能得加陵众僧。于阿育王塔边造摩诃衍僧伽蓝,甚严丽。亦有小乘寺,都合六七百僧众。威仪庠序可观。四方高德沙门及学问人,欲求义理,皆诣此寺。婆罗门子师亦名文殊师利,国内大德沙门、诸大乘比丘,皆宗仰焉,亦住此僧伽蓝。

凡诸中国,唯此国城邑为大。民人富盛,竞行仁义。年年常以建卯月八曰行像。作四轮车,缚竹作五层,有承栌、揠戟,高二丈余许,其状如塔。以白毡缠上,然后彩画,作诸天形像。以金、银、琉璃庄校其上,悬缯幡盖。四边作龛,皆有坐佛,菩萨立侍。可有二十车,车车庄严各异。当此曰,境内道俗皆集,作倡伎乐,华香供养。婆罗门子来请佛,佛次第入城,入城内再宿。通夜然灯,伎乐供养。国国皆尔。其国长者、居士,各于城中立福德医药舍,凡国中贫穷、孤独、残跛一切病人,皆诣此舍,种种供给。医师看病随宜,饮食及汤药皆令得安,差者自去。阿育王坏七塔,作八万四千塔。最初所作大塔,在城南二里余。此塔前有佛脚迹,起精舍,户北向塔。塔南有一石柱,围丈四、五,高三丈余。上有铭题,云:阿育王以阎浮提布施四方僧,还以钱赎,如是三反。塔北三四百步,阿育王本于此作泥犁城。中央有石柱,亦高三丈余,上有师子。柱上有铭,记作泥犁城因缘及年数、曰月。

从此东南行九由延,至一小孤石山。山头有石室,石室南向。佛坐其中,天帝释将天乐般遮弹琴乐佛处。帝释以四十二事问佛,一一以指画石,画迹故在。此中亦有僧伽蓝。

从此西南行一由延,到那罗聚落。是舍利弗本生村。舍利弗还,于此村中般泥洹,即此处起塔。今亦现在。

从此西行一由延,到王舍新城。新城者,是阿阇世王所造,中有二僧伽蓝。出城西门三百步,阿阇世王得佛一分舍利起塔,高大严丽。出城南四里,南向入谷,至五山里。五山周围,状若城郭,即是萍沙王旧城。城东西可五六里,南北七八里。舍利弗、目连初见頞鞞处,尼犍子作火坑、毒饭请佛处,阿阇世王酒饮黑象欲害佛处,城东北角曲中,耆旧于巷婆罗园中起精舍,请佛及千二百五十弟子供养处,今故在。其城中空荒,无人住。

入谷,搏山东南上十五里,到耆阇崛山。未至头三里,有石窟南向,佛本于此坐禅。西北三十步,复有一石窟,阿难于中坐禅,天魔波旬化作郮鹫,住窟前恐阿难。佛以神足力隔石舒手摩阿难肩,怖即得止。鸟迹、手孔,今悉存,故曰郮鹫窟山。窟前有四佛坐处。又诸罗汉各各有石窟坐禅处,动有数百。佛在石室前,东西经行。调达于山北崄巇间,横掷其石伤佛足指处,石犹在。佛说法堂已毁壤,止有砖壁基在。其山峰秀端严,是五山最高。

显于新城中买香、华、油、灯,倩二旧比丘送法显上耆阇崛山。华、香供养,然灯续明。慨然悲伤,收泪而言:佛昔于此住,说《首楞严》。法显生不值佛,但见遗迹处所而已。即于石窟前诵《首楞严》。停止一宿,还向新城。

出旧城北行三百余步道西,迦兰陀竹园精舍,今现在,众僧扫洒。精舍北二三里有尸摩赊郡。尸摩赊那者,汉言弃死人墓田。搏南山西行三百步,有一石室,名宾波罗窟,佛食后常于此坐禅。又西行五六里,山北阴中有一石室,名车帝。佛泥洹后,五百阿罗汉结集经处。出经时,铺三空座,庄严校饬,舍利弗在左,目连在右。五百数中少一阿罗汉。大迦叶为上座。时阿难在门外不得入。其处起塔,今亦在。搏山亦有诸罗汉坐禅石窟甚多。出旧城北东下三里,有调达石窟。离此五十步,有大方黑石。昔有比丘在上经行,思想是身无常、苦,空,不得净观,厌患是身,即提刀欲自杀。复念世尊制戒不得自杀。又念虽尔,我今但欲杀三毒贼。便以刀自刎。始伤,再得须陀洹,既半得阿那含,断已成阿罗汉果,般泥洹。

从此西行四由延,到伽耶城,城内亦空荒。复南行二十里,到菩萨本苦行六年处,处有林木。从此西行三里,到佛入水洗浴,天按树枝得攀出池处。又北行二里,得弥家女奉佛乳糜处。从此北行二里,佛于一大树下石上,东向坐食糜。树、石今悉在,石可广长六尺,高二尺许。中国寒暑均调,树木或数千岁,乃至万岁。

从此东北行半由延,到一石窟。菩萨入中,西向结跏趺坐。心念:若我成道,当有神验。石壁上即有佛影现,长三尺许,今犹明亮。时天地大动,诸天在空中白言:此非过去、当来诸佛成道处,去此西南行,减半由延,贝多树下,是过去、当来诸佛成道处。诸天说是语已,即便在前唱导,导引而去。菩萨起行,离树三十步,天授吉祥草,菩萨受之。复行十五步,五百青雀飞来,绕菩萨三币而去。菩萨前到贝多树下,敷吉祥草,东向而坐。时魔王遣三玉女从北来试,魔王自从南来试,菩萨以足指按地,魔兵退散,三女变老。自上苦行六年处,反此诸处,后人皆于中起塔立像,今皆在。佛成道已,七曰,观树受解脱乐处;佛于贝多树下东西经行七曰处。诸天化作七宝屋供养佛七曰处;文鳞盲龙七曰绕佛处;佛于足拘律树下方石上东向坐,梵天来请佛处;四天王奉钵处;五百贾客授麨蜜处;度迦叶兄弟师徒千人处,此诸处亦起塔。佛得道处有三僧伽蓝,皆有僧住。众僧民户供给饶足,无所乏少。戒律严峻,威仪、坐起、入众之法,佛在世时圣众所行,以至于今。

佛泥洹已来,四大塔处相承不绝。四大塔者:佛生处、得道处、转==处、般泥洹处。阿育王昔作小儿时,当道戏。遇释迦佛行乞食,小儿欢喜,即以一掬土施佛。佛持还,泥经行地。因此果报,作铁轮王,王阎浮提。乘铁轮案行阎浮提,见铁围两山间地狱冶罪人,即问群臣:此是何等?答言:是鬼王阎罗治罪人。王自念言:鬼王尚能作地狱治罪人,我是人主,何不作地狱治罪人耶?即问臣等:谁能为我作地狱主治罪人者?臣答言:唯有极恶人能作耳。王即遣臣遍求恶人。见泄水边有一长壮、黑色、发黄、眼青,以脚钩兼鱼,口呼禽兽,禽兽来便射杀,无得脱者。得此人已,将来与王。王密敕之:汝作四方高墙,内殖种种华果,并好浴池,庄严校饰,令人渴仰。牢作门户,有人入者辄捉,种种治罪莫使得出。设使我入,亦治罪莫放。今拜汝作地狱王。有比丘次第乞食入其门,狱卒见之,便欲治罪。丘惶怖,求请须臾,听我中食。俄顷得有人入,狱卒内置碓臼中擣之,赤沫出。比丘见已,思想此身无常、苦、空,如泡如沫,即得阿罗汉。既而狱卒捉内镬汤中,比丘心颜欣悦,火灭,汤冷,中生莲华,比丘坐上。狱卒即往白王,狱中奇怪,愿王往看。王言:我前有要,今不敢往。狱卒言:此非小事,王宜疾往。更改先要,王即随入。比丘为说法,王得信解,即坏地狱,悔前所作众恶。由是信重三宝,常至贝多树下,悔过自责,受八斋。王夫人问:王常游何处?摩臣答言:恒在贝多树下。夫人伺王不在时,遣人伐其树倒。王来见之,迷闷躃地。诸臣以水洒而良久乃苏。王即以砖累四边,以百甖牛乳灌树根,身四布地,作是誓,言:若树不生,我终不起。誓已,树便即根上而生,以至于今。今高减十丈。

从北南三里行,到一山,名鸡足。大迦叶今在此山中。劈山下入,入处不容人,下入极远,有旁孔,迦叶全身在此中住。孔外有迦叶本洗手土,彼方人若头痛者,以此土涂之即差。此山中即曰故有诸罗汉住,彼方诸国道人年年往供养迦叶,心浓至者,夜即有罗汉来,其言论,释其疑已,忽然不现。此山榛木茂盛,又多师子、虎、狼,不可妄行。

法显还向巴连弗邑。顺恒水西下十由延,得一精舍,名旷野,佛所住处,今现有僧。

复顺恒水西行十二由延,到迦尸国波罗■〈木柰〉城。城东北十里许,符仙人鹿野苑精舍。此苑本有辟支佛住,常有野鹿栖宿。世尊将成道,诸天于空中唱言:白净王子出家学道,却后七曰当成佛。辟支佛闻已,即取泥洹,故名此处为仙人鹿野苑。世尊成道已,后人于此处起精舍。佛欲度拘驎等五人,五人相谓言:此瞿昙沙门本六年苦行,曰食一麻、一米,尚不得道,况入人间,恣身、口、意,何道之有!今曰来者,慎勿与语。佛到,五人皆起作礼处。复北行六十步,佛于此东向坐,始转==度拘驎等五人处。其北二十步,佛为弥勒授记处。其南五十步,翳罗钵龙问佛:我何时当得免此龙身?此处皆起塔,见在。中有二僧伽蓝,悉有僧住。

自鹿野苑精舍西北行十三由延,有国,名拘ㄦ弥。其精舍名瞿师罗园,佛昔住处。今故有众僧,多小乘学。

从东行八由延,佛本于此度恶鬼处。亦尝在此住,经行、坐处皆起塔。亦有僧伽蓝,可百余僧。

从此南行二百由延,有国名达嚫。是过去迦叶佛僧伽蓝,穿大石山作之,凡有五重:最下重作象形,有五百间石室;第二层作师子形,有四百间;第三层作马形,有三百间;第四层作牛形,有二百间;第五层作鸽形,有百间。最上有泉水,循石室前绕房而流,周围回曲,如是乃至下重,顺房流,从户而出。诸层室中,处处穿石,作窗牖通明。室中朗然,都无幽暗。其室四角头穿石,作梯磴上处。今人形小,缘梯上,正得至昔人一脚所蹑处。因名此寺为波罗越,波罗越者,天竺名鸽也。其寺中常有罗汉住。此土丘荒无人民居,去山极远方有村,皆是邪见,不识佛法、沙问、婆罗门及诸异学。彼国人民常见人飞来入此寺。于时诸国道人欲来礼此寺者,彼村人则言:汝何以不飞耶?我见此间道人皆飞。道人方便答言:翅未成耳。达嚫国险,道路艰难,而知处欲往者,要当赍钱货施彼国王,王然后遣人送,展转相付,示其迳路。法显竟不得往,承彼上人言,故说之耳。

从波罗■〈木柰〉国东行,还到巴连弗邑。法显本求戒律,而北天竺诸国皆师师口传,无本可写,是以远步,乃至中天竺。于此摩诃衍僧伽蓝得一部律,是《摩诃僧祗众律》。佛在世时最初大众所行也,于祗洹精舍传其本。自余十八部各有师资,大归不异,于小小不同,或用开塞。但此最是广说备悉者。复得一部抄律,可七千偈,是《萨婆多众律》,即此秦地众僧所行者也。亦皆师师口相传授,不书之于文字。复于此众中得《杂阿毗昙心》,可六千偈。又得一部《纟延经》,二千五百偈。又得一卷《方等般泥洹经》,可五千偈。又得《摩诃僧祗阿毗昙》。故法显住此三年,学梵书、梵语,写律。

道整既到中国,兄沙门法则,众僧威仪,触事可观,乃追叹秦土边地,众僧戒律残缺。誓言:自今已去至得佛,愿不生边地。故遂停不归。法显本心欲令戒律流通汉地,于是独还。

顺恒水东下十八由延,其南岸有瞻波大国。佛精舍、经行处及四佛坐处,悉起塔,现有僧住。

从此东行近五十由延,到多摩梨帝国,即是海口。其国有二十四僧伽蓝,尽有僧住,佛法亦兴。法显住此二年,写经及画像。

于是载商人大舶,泛海西南行,得冬初信风,昼夜十四曰,到师子国。彼国入云,相去可七百由延。其国大在洲上,东西五十由延,南北三十由延。左右小洲乃有百数,其间相去或十里、二十里,或二百里,皆统属大洲。多出珍宝珠玑。有出摩尼珠地,方可十里。王使人守护,若有采者,十分取三。其国本无人民,正有鬼神及龙居之。诸国商人共市易,市易时,鬼神不自现身,但出宝物,题其价直,商人则依价直直取物。因商人来、往、住故,诸国人闻其土乐,悉亦,于是遂成大国。其国和通,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佛至其国,欲化恶龙。以神足力,一足蹑王城北,一足蹑山顶,两迹相去十五由延。于王城北迹上起大塔,高四十丈,金银庄校,众宝合成。塔边复起一僧伽蓝,名无畏山,有五千僧。起一佛殿,金银刻镂,悉以众宝。中有一青玉像,高一丈许,通身七宝炎光,威相严显,非言所载。右掌中有一无价宝珠。

法显去汉地积年,所与交接悉异域人,山川草木,举目无旧,又同行分析,或留或亡,顾影唯已,心常怀悲。忽于此玉像边,见商人以晋地一白绢扇供养,不觉凄然,泪下满目。

其国前王遣使中国,取贝多树子于佛殿旁种之,高可二十丈。其树东南倾,王恐倒,故以八九围柱拄树。树当拄处心生,遂穿柱而下,入地成根。大可四围许,柱虽中裂,犹裹在其外,人亦不去。树下起精舍,中有坐像,道俗敬仰无倦。

城中又起佛齿精舍,皆七宝作。王净修梵行,城内人信敬之情亦笃。其国立治已来,无有饥荒丧乱。众僧库藏多有珍宝、无价摩尼,其王入僧库游观,见摩尼珠,即生贪心,欲夺取之。三口乃悟,即诣僧中,稽首悔前罪心。告白僧言,愿僧立制,自今已后,勿听王入其库看,比丘满四十腊,然后得入。其城中多居士、长者、萨薄商人。屋宇严丽,巷陌平整。四衢道头皆作说法堂,月八曰、十四曰、十五曰,铺施高座,道俗四众皆集听法。其国人云,都可五六万僧,悉有众食,王别于城内供五六千人众食,须者持本钵往取,随器所容,皆满而还。佛齿常以三月中出之。未出十曰,王庄校大象,使一辩说人,著王衣服,骑象上,击鼓喝言:菩萨从三阿僧祗劫,苦行不惜身命,以国、妻、子及挑眼与人,割肉贸鸽,截头布施,投身饿虎,不吝髓脑,如是种种苦行,为众生故。成佛在世四十九年,说法教佗,令不安者安,不对贿度,众生缘尽,乃般泥洹。泥洹已来一千四百九十七年,世间眼灭,众生长悲。却后十曰,佛齿当出至无畏山精舍。国内道俗欲植福者,各各平治道路,严饬巷陌,办众华香、俱养之具!如是唱已,王便夹道两边,作菩萨五百身已来种种变现,或作须大孥,或作ㄦ变,或作象王,或作鹿、马。如是形像,皆彩画庄校,状若生人。然后佛齿乃出,中道而行,随路供养,到无畏精舍佛堂上。道俗云集,烧香、然灯,种种法事,昼夜不息。满九十曰乃还城内精舍。城内精舍至齐曰则开门户,礼敬如法。

无畏精舍东四十里,有一山。山中有精舍,名跋提,可有二千僧。僧中有一大德沙门,名达摩瞿谛,其国人民皆共宗仰。住一石室中四十许年,常行,慈心,能感蛇鼠,使同止一室而不相害。

城南七里有一精舍,名摩诃毗诃罗,有三千僧住。有一高德沙门,戒行清洁,国人或疑是罗汉。临终之时,王来省视,依法集僧而问:比丘得道耶?其便以实答,言:是罗汉。既终,王即案经律,以罗汉法葬之。于精舍东四五里,积好大薪,纵、广可三丈余,高亦尔,近上著栴檀、沈水诸香木,四边作阶,上持净好白毡周匝蒙积上,作大轝床,似此间轮车,但无龙鱼耳。当阇维时,王及国人、四众咸集,以华香供养。从轝至墓所,王自华香供养。供养讫,轝著阇上,酥油遍灌,然后烧之。火然之时,人人敬心,各脱上服,及羽仪、伞盖,遥掷火中,以助阇维。阇维已,即检取骨,即以起塔。注显至,不及其生存,唯见葬时。王笃信佛法,欲为众僧作新精舍。先设大会,饭食僧。供养已,乃还好上牛一双,金银、宝物庄校角上。作好金犁,王自耕顷四边,然后割给民户、田宅,书以铁券。自是已后,代代相承,无敢废易。

法显在此国,闻天竺道人于高座上诵经,云:佛钵本在毗舍离,今在犍陀卫。竟若千百年(法显闻诵之唯,有定岁数,但今忘耳),当复至西月氏国。若千百年,当至于阗国。住若千百年,当至屈茨国。若千百年,当到汉地。住若千百年当复至师子国。若千百年,当还中天竺。到中天已,当上兜术天上。弥勒菩萨见而叹曰:释迦文佛钵至。即其诸天华香供养七曰。七曰已,还阎浮提,海龙王持入龙宫。至弥勒将成道时,钵还分为四,复本频那山上。弥勒成道已,四天王当复应念佛如先佛法。贤劫千佛共用此钵。钵去已,佛法渐灭。佛法灭后,人寿转短,乃至五岁。十岁之时,糯米、酥油皆悉化灭,人民极恶,捉木则变成刀、杖,其相伤割杀。其中有福者,逃避入山。恶入相杀尽已,还出,共相谓言:昔人寿极长,但为恶甚,作诸非法故,我等寿命遂尔短促,乃至十岁,我今共行诸善,起慈悲心,修行仁义。如是各行信义,展转寿倍。乃至八万岁。弥勒出世,初转==时,先度释迦遗法弟子、出家人及受三归、五戒、斋法,供养三宝者,第二、第三次度有缘者。法显尔时欲写此经,其人云:此无经本,我止口诵耳。法显住此国二年,更求得《弥沙塞律》藏本,又得《长阿含》、《杂阿含》,复得一部《杂藏》此悉汉土所无。

又得此梵本已,即载商人大船,上可有二百余人。后系一小船,海行艰险,以备大船毁坏。得好信风,东下二曰,便值大风。船漏水入,商人欲趣小船,小船主人恐人来多,即斫绳断,商人大怖,命在须臾,恐船水漏,即取粗财货掷著水中。法显亦以军持及澡灌并余物弃掷海中,但恐商人掷去经像,唯一心念观世音及归命汉地众僧:我远行求法,愿威神归流,得到所止。如是大风昼夜十三曰,到一岛边。弥退之后,见船漏处,即补塞之。于是复前。海中多有抄贼,遇辄无全。大海弥漫无边,不识东西,唯望曰、月、星宿而进。若阴雨时,为逐风去,亦无准。当夜暗时,但见大浪相搏,晃然火色,鼋鼍水性怪异之属,商人荒遽,不知那向。海深无底,又无下石住处。至天晴已,乃知东西,还复望正而进。若值伏石,则无活路。

如是九十曰许,乃到一国,名耶婆提。其国外道,婆罗门兴盛,佛法不足言。

停此国五月曰,复随他商人大船上,亦二百许人,赍五十曰粮,以四月十六曰发。法显于船上安居。东北行,趣广州。一月余曰,夜鼓二时,遇黑风暴雨,商人、贾客皆悉惶怖,法显尔时亦一心念观世音及汉地众僧,蒙威神佑,得至天晓。晓已,诸婆罗门议言:坐载此沙门,使我不利,遭此大苦。当下比丘置海岛边,不可为一人令我等危验。法显本擅越言:汝若下此比丘,亦并下我!不尔,便当杀我!汝其下此沙门,吾到汉地,当向国王言汝也。汉地王亦敬信佛法,重比丘僧。诸商人踌躇,不敢便下。于时天多连阴,海师相望僻误,遂经七十余曰。粮食、水浆欲尽,取海咸水作食。分好水,人可得二升,遂便欲尽。商人议言:常行时正可五十曰便到广州尔,今已过其多曰,将无僻耶?即便西北行求岸,昼夜十二曰,到长广郡界牢山南岸,便得好水、菜。但经涉险难,忧惧积曰,忽得至此岸,见藜藿菜依然,知是汉地。然不见人民及形迹,未知是何许。或言未至广州,或言已过,莫知所定。即乘小船,入浦觅人,欲问其处。得两猎人,即将归,令法显译语问之。法显先安慰之,徐问:汝是何人?答言:我是佛弟子。又问:汝入山何所求?其便诡言:明当七月十五曰,欲取桃腊佛。又问:此是何国?答言:此青州长广郡界,统属刘家。闻已,商人欢喜,即乞其财物,遣人往长广。太守李嶷敬信佛法,问有沙门持经像乘船泛海而至,即将人从至海边,迎接经像,归至郡治。商人于是还向扬州。刘法青州请法显一冬、一夏。夏坐讫,法显远离诸师久,欲趣长安。但所营事重,遂便南下向都,就诸师出经律。

法显发长安,六年到中国,停六年还,三年达青州。凡所游历,减三十国。沙河已西,迄于天竺,众僧威仪法化之美,不可详说。窃唯诸师未得备闻,是以不顾微命,浮海而还,艰难具更,幸蒙三尊威灵,危而得济,故竹帛疏所经历,欲令贤者同其闻见。

是岁甲寅。晋义熙十二年,岁在寿星,夏安居末,迎法显道人。既至,留共冬斋。因讲集之际,重问游历。其人恭顺,言辄依实。由是先所略者,劝令详载。显复具叙始末。自云:顾寻所经,不觉心动汗流。所以乘危履险,不惜此形者,盖是志有所存,专其愚直,故投命于不必全之地,以达万一之冀。于是感叹斯人,以为古今罕有。自大教东流,未有忘身求法如显之比。然后知诚之所感,无穷否而不通;志之所奖,无功业而不成。成夫功业者,岂不由忘夫所重,重夫所忘者哉!

刷新读后感书评


《刷新》一书由萨提亚纳德拉所著,作为微软CEO,带领微软市值翻倍,他在创新方面有督导的见解,我们要通过不断的自我刷新,来增加自己的知识量,让自己的知识变得更全面。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刷新读后感书评。

《刷新》作者是微软CEO纳德拉。通过在书中分享他的童年成长和职场小故事来传达他的价值观,并揭开微软重新崛起的秘密。

微软,一个曾经pC时代的巨无霸,在互联网时代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失去了时代方向感知力,陷入了中老年危机。公司跟人一样,陷入中老年危机的时候,重新焕发活力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它将会是要灭绝前的恐龙吗还是会焕发第二春?当时很多人都会认为微软会像诺基亚那样死去,但公司在新的CEO纳德拉的领导下,公司重新找回灵魂,焕发了活力。微软重新崛起的原因是什么?它对我们普通公司甚至个人是否有启发性?带着这些疑问,我拿起了这本书。

通读整本书,能感受到纳德拉是一个使命感驱动的领导者。他上任微软CEO之后,首先思考微软为什么存在,微软的使命是什么这种根本性的问题。与团队共同交流,碰撞,思考之后,发现公司一直以来在做的事情都是帮助他人,帮助其它组织更好的成长。微软的使命一直都是赋能。赋予全球,每个人每个组织强大的力量,使其取得更大的成就。

清晰了使命感之后,纳德拉另外一个牛逼的地方,就是开始逐步管理微软的文化。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文化可以把战略生吃。意思是说,在文化面前,战略不值一提。纳德拉也知道,微软逐步失去感知力,不是因为缺少人才,也不是因为缺技术,而是文化落后了。微软由于长期的成功,导致公司的文化一直强调竞争,强调个人聪明。这些聪明的人聚在一起的时候,每个人都想证明自己是这个团队里面最聪明的那个人。这导致他们都不够开放,不够谦逊。这些都是固定性思维行为才让他们失去了时代方向感知力。纳得拉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他说主要不是给我们看的,主要是写给微软员工看的,写给微软的几百万合作伙伴看的。为了推动微软的团队文化转变,甚至写了一本书,足以证明这种人做事使命感,以及执行力的强大。

纳德拉想强调了团队文化是什么呢?总结起来就是三点。第一,以客户为中心;第二,强调成长型思维团队文化,包容并寻求差异性,多元性团队氛围;第三,一个微软,一个目标。这些东西,听起来都很简单,但每一点做起来都非常难。

以客户为中心团队文化。在这个之前,微软公司很强调竞争,典型的竞争文化。以前微软并没有给iOS以及安卓系统开发office。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希望让顾客到自己的生态体系中来,推广自己的Windows phone 以及它的生态系统。但实际上,用IOS以及安桌用户是需要office的,并且占据的移动操作系统市场绝大部分份额。所以,以客户为中心,意味着有可能要舍弃你的当下的短期利益,或者放弃既得利益,去开发IOS以及安卓上面的office。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魄力。所以有一次,当纳德拉在一次微软的产品宣传会议上,拿出iphone的时候,大家都很惊讶。他幽默地称,这是iphone pro。因为在上面装着大量的微软的生产力工具。实际上,在产品发布会上,拿出竞争对手的产品,在微软的历史上以前是没有过的。另外一个例子就是,他裁掉了他的上一任为了建立自己的移动生态体系,与安卓和iOS竞争,所以兼并了诺基亚的手机团队。但纳德拉上任后说,他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世界上需要第三个操作系统,客户并不需要,除非能改变游戏规则。

成长型思维团队文化。人有两种思维,一种是固定型思维模式,一种是成长型思维模式。有一本书叫《终身成长》,专门讲这两种思维的区别。一个人,一个公司,取得成功之后,就很容易陷入固定型思维模式。微软也一样。这样的思维,很容易让自己封闭,让自己缺乏包容性,并且对于问题,只会简单的抱怨。这里面有一个简单的小例子。有一个员工发现,茶水间的牛奶经常开了之后没有喝完,后面就变质了。这个问题在群里面炸开了锅,大家纷纷表态和指责这样的问题。问题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些牛奶是用来调咖啡的,每次用的量很少,但大家都不愿意用包装盒已经打开的牛奶。纳德拉说,抱怨和指责现状问题,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以微软员工的智商,可以解决这个小问题。其实也是因为强调了成长型思维,大家才会从强调聪明,固执,封闭变得谦逊,好爱、包容和开放。

一个微软,一个目标。一个微软的企业文化,主要是强调团队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微软的云计算是现在支持微软整个市值的很大的一块业务。这个业务当时是从工具和企业服务部门成长起来的。当时云计算只是一个几百万美金的小业务,但企业和服务部门是一个百亿美金销售额的部门。要这个部门所有的系统和服务去支持云计算平台,难度可想而知。因为做了这些工作,一两年之内不可能产生有意义收入,对他的年终KpI没有任何好处。就像你走路的时候,到了一个三叉路口,路口的左边有一百块钱,右边只有一块钱,你这时候转向右边去捡一块钱。做到这一点,需要勇气和魄力。勇气和魄力又是基于使命和对趋势的感知力。对趋势的感知力来自于团队每个人要具备发展型思维能力。

但我感兴趣的是,为什么是纳德拉?

求知欲,同理心以及领导力是纳德拉身上最重要的三个标签,这些是他成功的关键因素。这些标签来自哪里?我认为都跟他的成长环境息息相关。纳德拉出生于印度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公务员,喜欢广泛阅读,喜欢经济学。他父亲的这些特质影响了纳德拉的求知欲。他的母亲是一名梵文学者,她对纳德拉极其宽容,她的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儿子快乐。因为母亲特质培养的他的很好的同理心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直到她母亲去世之前,他都保持着与她母亲每周电话沟通一次的习惯。他还是一个深度板球运动爱好者,体育运动很好地锻炼了他的团队精神,培养了他的坚韧不拔的意志。从他成长,我们发现了,小孩教育最重要性。但教育不是管教,而是影响;不是约束,而是给予空间,不是遵守传统而是保持好奇;不是考得高分,而是保持阅读。

但要让他成为出色的领导型商业领袖,光有上面这些特质还不够。其实在他的书中发现,他的人生磨是他人生一个重要升华。他的儿子扎因,一出生就是一个重度的脑性瘫痪,这意味着他后面的一生,都可能在轮椅上度过。作为父母,我们能理解这件事情,对于他打击有多大。刚开始,他也想不明白这件事情为什么发生在他身上。他后面接纳了这个事实,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包括他小孩。在他的接纳和帮助下,他的小孩最终找到他的价值和快乐,我认为他接纳这个事实,是他的人生新高度。当一个人,搞不好教育的时候,搞不好家庭关系的时候,也很难谈领导力。

看了一下微软昨天股票收盘价格,市值是8500多亿美金,暂时超越苹果、亚马逊,世界排名第一。重新找回微软使命、以客户为中心、强调成长型思维团队文化是微软重新焕发青春的秘密。家庭教育,人生磨难是纳德拉成功的真正原因。

恶意读后感书评欣赏


《恶意》是一部由东野圭吾著作的书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影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加贺恭一郎对畅销书作家日高邦彦被杀事件的调查以及一步步对真相的探索。网友们对这部电影是如何评价的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东野圭吾的书,陆陆续续也看了几本,每一本都很喜欢。《嫌疑人x的献身》让我惊艳了很久,没想到,同是悬疑推理类的《恶意》的精彩程度却完全不亚于它。

《恶意》的篇幅不长,围绕一桩命案展开。日本颇具人气的作家日高邦彦被发现死于家中,经侦定是熟人作案,然而几个嫌疑的对象均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案件侦破得很快,凶手是日高邦彦多年的友人野野口修,他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但始终不肯表明作案动机,自白书已经写好,案件本可以到此结束,但刑警加贺恭一郎却始终在挖掘野野口修的作案动机,随着他的调查进展,原貌开始被一点点掀开,扑面而来的恶意让人感到心惊而压抑。

看到50%时,我在思考后续发展。

看到75%时,心想,果然和我想的结果一样。

再往后看,才发现,事实远没有那么简单。我以为的结束,是才刚刚开始。

事情的真相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

不看到最后,是无法真正理解恶意这个标题的,而看完后,就会惊叹于它是多么地恰当。

日高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人,有原则,有正义感,敢直面欺凌。小时候,野野口在学校受到霸凌不愿意去上学,他每天在野野口家楼下等待野野口一起去学校。哪怕野野口懦弱地成为实施校园暴力中的一员并且参与了欺负他的活动后,他依然原谅了野野口。长大后,在野野口想当作家想发表文章时,他也不遗余力地帮忙。但就这么一个好人,恐怕日高邦彦也没有想到,他会被()和自己有着几十年的友情的好友用纸镇砸晕,用电话线勒至死吧。并且在他死后,还被野野口修成功塑造成一个毒死宠物、谋杀妻子、抄袭他人的卑劣至极的形象。

我就是看他不爽,野野口修儿时最直接的恶意,在他的心里不断滋长。很难想象,日高邦彦尽心尽力提供帮助的这个好友,在一年多以前就已经开始精心布下杀害他的大局。

令他害怕的,并非暴力本身,而是那些讨厌自己的人所散发的负面能量。他从来没有想象过,在这世上竟然会有这样的恶意存在。日高在他的《禁猎地》中这样写道。他不知道,他的名气,他的妻子,他的财富,他所拥有的一切都让好友野野口疯狂嫉妒着,最后他死在了好友黑暗可怖的心理之下。

比这冬日温度更凉的,是这人心的恶意。

无疑,《恶意》是一场人性的盛宴--美与丑--日高的善良与野野口的阴毒、参与霸凌的人们的冷漠、想要快速结案的上司。人性这种东西,是不能去捉摸的,像是春风,和煦是它,料峭也是它。

骆驼祥子读后感书评


高中的时候读的一本书,当时读完感慨万千,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小编整理了一些网友们对这本书的读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在看过骆驼祥子多年以后,突然想起这部小说,想起祥子。第一次看这部小说,我还是一个初中生,这之后紧接着看了月牙儿。那时候语文老师问我,有特别喜欢的小说吗,我说不上来,又问我有没有特别喜欢的作家,我回答,老舍还行吧。老师感慨了一句,那可是人民的艺术家。

时至今日,我已经工作3年了,依旧是一事无成,有时候莫名就想到鲁迅,想到老舍,他们的文字,即使过了多年,在现实中依旧可以映照。我最喜欢鲁迅那篇《聪明人,奴隶和傻子》,时间轮转,这三者的身份依旧能套到不同时代的不同人身上,而祥子也是我们广罗大众的映照。

祥子经历了多次买人力车,一次次实现梦想,一次次被毁灭,最终还是成了浑浑噩噩的芸芸众生。读书时不懂,觉得是祥子时运不济,所以一次次失去他的人力车。现在我明白了,那人力车只是吊着绳头的胡萝卜,祥子不过是一次次追逐假象的驴子,以为过了千山万水,不过是瞎驴拉磨。

到了今天,这根胡萝卜变成了房贷,车贷,信用贷,你永远不能松一口气,紧赶慢赶的往前追,以为吃到胡萝卜了,这根胡萝卜就摇身一变,变成另一个模样。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社会机器是国家机器。

有时候真的很羡慕古时的农耕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然而我身上已套上磨具,接着老老实实,闭眼拉磨吧。

高中时候觉得少年应该是越前龙马的样子,傲娇帅气还有天赋加持。大一那会儿又觉得少年应该是路飞的样子,除了梦想就是一腔热血。漫画里的少年总有着了不起的背景和无所顾忌,直到看到祥子,才意识到我们的少年其实长这样。

英雄不问出处。祥子骨骼健壮,目标明确。即使被带到了山里,也能倔强的重返北京城。车没了人还在。虎妞喜欢的就是这股少年气吧。

最怕美人迟暮,也怕少年白头。祥子将就了虎妞,却再也找不回了少年的自由。为了梦想牺牲的人太多,所以今天梦想变成了彩票,万一实现了呢。好像梦想变为了妄想,给许多的事情找到了不得不做的理由,为了洒脱一点,那就干脆不要梦想吧。

唐僧西天取经用了约14年,九九八十一难哪一个容易了。这一辈子,难题还少吗。看祥子决心开始好好生活,看祥子没了小福子,看祥子拉着破车在大街上吵吵骂骂。看祥子小心翼翼的擦干净车,仔仔细细转过每一个弯,安安静静听着别人的话。

少年啊少年,我曾说起过我的产品,也曾问起过你的店铺。或许以后有一天,你坐在街口小店的躺椅上,在报纸下露出个眼睛看看少年手中的水,竖了三个指头又将报纸盖住了眼,太阳还在天边的时候,你锁上了门,赶着去兄弟家里喝一口不知道哪儿来的好酒。

少年啊少年,你把这些都当作突如其来的梦,可是不管你在哪里,愿你永远是个少年。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文字老道而精炼,语言优美而朴实,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不多但形象鲜明,写实写意均深刻入理,非常值得细读玩味。

掩卷遐思,祥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农民出身,父母双亡,一穷二白,身无分文,说明他是一个没文化、没背景、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他决心从农村到城市寻生活,说明他也是一个有想法、有抱负、有梦想、有闯劲、敢拼搏、不甘平庸的年轻人。刚参加工作的他,为了实现心中的小目标,脚踏实地,任劳任怨,乐于奉献,与人为善,说明他是一个老实朴实、古道心肠、勤俭节约、心中有爱的小伙子。遗憾的是,祥子所处的年代是战争年代,形势动乱,白色恐怖,经济疲敝,民生多艰,老百姓难有安身立命之地。每当他有些积蓄的时候,牛鬼蛇神便接踵而至,掳掠他的财产,让他再次变成一贫如洗的人。接二连三的变故以及身边人的悲惨经历,让祥子看透了这个世界,他不再努力,不在相信,不再付出,堕落成为一个圆滑事故、毫无羞耻、得过且过、心灰意冷的行尸走肉。

性格决定命运,思路决定出路。祥子这样的人,性格耿直,一根筋,死脑筋,又不会变通,注定四处碰壁,处处受欺负。他的老板剥削他的价值,他认为理所应当,反而感谢老板的恩情;老板的女儿用手段耍的他团团转,他毫不察觉,反而心存愧疚之情;孙排长威逼他交出积蓄,他敢怒不敢言,选择了顺从;他以倔强的冷淡抗拒岳父的怒火,导致岳父跟虎妞断绝父女关系,卷款出走,不知去向,将自己置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妻子孕期无节制()的饮食导致难产,母子双双撒手人寰,他放任自流,不知劝导,失之于宽。凡此种种祸端,有社会的原因,但无不与其愚昧、偏执、软弱、狭隘、不知反省变通的性格息息相关。

旧时代祥子的悲惨遭遇对于新时代的青年仍有警示意义。一是开拓眼界,丰富学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人要有抱着终生学习的理念,善于从书本、社会、生活中吸取知识,深刻地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但是指生物界,也是人类社会生存的法则。二是学会变通。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找到适应社会生存的钥匙,才能如鱼得水,实现自我价值。智者往往能够根据经验和事物的发展走势,准确预知世事的变化和结局,主动寻求自我策略的变化,使自己长久立于不败之地。三是要有反抗意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对邪恶的容忍就是对善良的伤害,士可杀不可辱,宁可玉石俱焚,也不能屈辱的活着。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支撑这种精神的是强大的学识,信仰和适应能力。人生最大的不容易就是看到了社会的丑恶嘴脸,还能对他保持一种热爱和理解。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需要低头卡车的隐忍,更需要仰望星空的谋划!

时代是无法摆脱的牢笼

老舍先生用同情及愤慨的笔触,为我们真实还原了一个旧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祥子的命运三起三落,总是在看到希望时又被打回绝望,让读者们也被不停地牵动着。

人们常说:人定胜天,可生活在旧社会背景下的祥子又该如何主导自己的命运呢?

祥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放佛已经被划定范围。家里条件差,没有办法接受教育,所以只能拉车。没有自己的车便只能看他人的眼色,才能勉强维持生计。

初出茅庐的祥子单纯地认为,只要努力就可以改变命运,可老天对他的考验一刻都没有停止,不管谁丢车还是受到虎妞的胁迫,祥子也表现出了被压迫下人的唯唯诺诺。

不是不想反抗,而是不能也不敢反抗。因为心里还有希望,才有所畏惧。

对于祥子这个人物的刻画,老舍先生是非常客观的。人就是这样,不是十分伟大、不是十分坚强、更不是没有欲望。

祥子会因为连续地打击而一蹶不振,也会因为经不住虎妞的诱惑而掉进圈套,也会因为绝望而放弃自己,而这一切,都是人在面对命运而无力回天时的正常反应。

祥子的故事无疑是个悲剧,他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变成一个毫无尊严的下等人,故事的结局令人嗟叹,老舍先生也不止一次的感叹社会的不公。

可不论是在哪个时代,何处可言绝对的公平?我们生来就是不同的,每个人的起点本就不一样,我们不可能苛求社会给每一个人公平的待遇。

我常在想,若是祥子生在现代,他的结局或许便会不同,但并不是现代社会多了份公平,而是多了些祥子改变生活的机会。

我们总是在想改变生活,但其实根源应该是改变自己。现实总是存在着阴暗面以及你不愿意面对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你无法逃避也无法消除,或许我们能做的就只有接受和面对。

学会面对现实给你的压力,学会身边人带给你的阻碍,而更应该学会的应该是接受自己的不足与缺陷。

的确,接受自己比接受别人更难,可这种接受不等于放弃。接受自己的不足才有努力的方向,接受自己的平凡才能更加踏实地做好眼前的事。

野蛮生长读后感书评


《野蛮生长》一书由盛可以所著,本文围绕李姓家族展开,家族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是社会最底层人员,但是他们不管不顾,靠着原始的生命力本能的生长,让我们看到生活的顽强。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野蛮生长读后感书评。

今年寒假回家,**给我推荐了盛可以的《野蛮生长》,这是她从喜欢的歌手李健的书单中选出的一本。虽然还有论文任务压身,但一想到自己好久都没读书了,于是还是和昕儿借来看了看,她跟我说,盛可以的文章和余华的有点像,都很直白,却又有些不一样。余华的作品我是喜欢的,于是对这本书也有了一点小期待。

读这本书我没有像以前那样一口气读完,相反,我费了好大力气,分了三次才看完:年前看了一半,年后看了一小半,直到开学回到学校才看完全部,大概阅读真的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才不过几个月,我的功力就已经大减了。

文中语言朴实干净,不管是大事小事都以一种很平淡的语气来讲述,似乎书中的故事不管有多曲折多惊心动魄都不能打动讲故事的人,他全程用没有情绪的语气讲着这一连串的故事,就像是看破红尘的老人,对尘世间的一切都已经洞察了。给我影响最深刻的是书中主人公的父亲的第一个老婆,因为不能抵抗流言蜚语把自己变成尸体飘在河上,村里人看见把她捞起来送给父亲,父亲挖个坑把她埋了,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但是作者仅用三言两语就讲完了这个事实,没有难过悲伤恸哭,只是这三言两语,交代完毕。其他的人物多是如此,突然消失或突然死去,就像是吃饭睡觉那样正常的讲出来,没有波澜,好像这没什么好说的。但是,读者的心灵却是咯噔一下,呀,又一个人死去了,可怜,可惜~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余华的《活着》,里面的一家人或是因为这个,或是因为那个,总是活不长就死掉,死因千奇百怪,但是发生在这个人身上让人感觉一点都不突兀,最后只留福贵一人孤独地活着,承受着妻离子散,家破人亡。《野蛮生长》里也有这个味道,年轻人各有各的命运却都坎坷艰难,最后一个个走上了生命的终点,但是家中最年长的爷爷却活到了100岁寿终正寝。爷爷年轻时是个酸秀才,却很爱赌钱,输光了钱却仍不死心,这同《活着》中的福贵也很相像,福贵年轻时本是富家子弟,却因为贪赌输光了万贯家财。

两本书都讲得是底层人民的故事,都讲生存的艰难,都揭露人内心的渴望和最黑暗的一面。也都在字里行间里流露着一丝人性的光辉。读读他们,不免让人心生难过、心生怜悯,只觉得自己的生活无比幸福,自己的家庭足够美满。

很多人都说,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你只能享受一种人生,但是读书可以带你领略别样的生活,体会别人的人生。细细想来却也如此,有时候读一本书的时候可以跟着主人公走过他的一生,体会他的喜怒哀乐,跟着他一起笑一起哭,看完以后只觉酣畅淋漓,若有所思。

大学的时候读了很多小说,看了很多故事,以至于我现在变成了一个安静的倾听者。有时候走在路上我会想一想生命这个有关哲学似的宏大话题,我活着为了什么呢,可能原因有很多很多,但是至少有一条:我想听听故事,不光是书里看来的,还有亲戚朋友讲的,我想体味一下别人的经历,这似乎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所以我也喜欢聊天,喜欢和有趣的人交流,会讲故事又有趣的人,应该会成为我心里的一份珍藏吧。

总而言之,生活还是很精彩的,读书也不能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希望自己在多读故事的同时也可以涉猎一下其他领域的书,不要只是专注于文学作品。

蛙读后感书评欣赏


《蛙》是一部由莫言著作的长篇小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书中以农村生育史为背景,主要讲述了当年计划生育政策在高密东北乡的艰难推行过程以及乡村女妇产医生万心的人生经历。网友们读完这本书有怎样的感受呢?一起来看看吧!

说到我们国家有什么事是影响深远,大到关乎国运,小到家家户户都有一段记忆属于它。在那个年代,它夹杂着无数的秘密,用沙土掩盖,怕被外人知晓,在往后岁月中,偶被提起,嘴里念叨着,感慨着,哀叹着。随着16年计划生育政策新规的实施,过去那段历史又被人们忆起。

这部小说,倘若用一个字形容,就是变。姑姑本是一名医者,处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身份发生着改变;村民们对她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姑姑的言行发生了改变。

姑姑是当时村里真正意义上的产科医生,科学的化身,她学习妇科知识归来,好似左手扛着把大刀,破旧,挥刀赶走那些接生靠经验、靠蛮力的害人产婆,右手是从观音菩萨那借来的杨柳条,对于产妇和她的家庭来说就是能救苦救难,把产妇从生死边缘拉回来。姑姑的形象如同寺庙里供奉着的送子娘娘,甚至被神化到开的一剂药就能改变胎儿的性别,那段日子里,村民们对姑姑是敬重的,信赖的。但随着后来姑姑成为了抓超生的负责人,村民们见她似见瘟疫,躲着、怕着。被她抓着后,骂骂咧咧着,痛恨着。这部小说其中一妙之处就在于,里面的人物所做的事情,你无法仅用一对或错,就给他们拍板定论。这些人物的做法,有很多堆砌起来的因。品读的时候,你的是非观告诉自己,这件事情是错的,但是站在人性的角度,你又能理解他们的行为,甚至叹息他们的结局,正所谓可恨之人必有可悯之处。

小说前半部分对蛙的提及并不多,以致疑惑这部小说与蛙有什么关联,无非就是蛙与娃是谐音,女娲的娲与蛙是谐音,到此小说并无太多提及了。直到一个小孩子把一只蛙丢到了姑姑身上,天不怕地不怕的姑姑此时却面如死灰,这件事作为引子,道出了与蛙的故事。人们总笑命运捉弄人。姑姑很喜欢小孩,最爱听初生婴儿的哭声,可是当她退休那晚,在酒精的作用下,那些蛙的叫声好似孩童的哭啼,却让姑姑惊吓得只剩下半条命。或许在抓超生的那几年,姑姑的爱党爱国,让她抓起超生来,义不容辞、铁面无私,不管如何无情的让怀胎数月的妇人拿掉孩子,也都腰杆挺直。但是那晚,她解甲归田,此时的她变回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站在这样一个角度,她之前做的所有狠心事,一下子变得不可饶恕,她就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女人,她夺取了无数无辜未出世婴儿的生命,手上沾满了鲜血。都说人在老的时候就会回首自己的前半生,也悔恨懊恼自己做过的一些事情。作为一个曾经那么喜欢孩子,把许多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产科医生,之后抓超生时所做的一切,无疑是一个刽子手的行为。那些蛙此时无疑就是来索命的婴儿,他们叫的那么凄惨,抓着姑姑的头发,拖着她的腿,在姑姑看来,她要还债的时候到了。这个时候的姑姑内心有多么的惊慌失措与害怕,可想而知。在那一晚,大手的出现,在姑姑眼里简直就是一束圣光,把她从恐惧中解脱了出来,这也就解释了后来姑姑为什么会愿意嫁给外貌平凡无奇的大手。

那一次过后,姑姑变得精神恍惚,没有了之前的精气神。也彻头彻尾从一个唯物主义者变成了唯心主义者,相信世上有投胎轮回一说。命运更巧合的是,姑姑的丈夫大手是一个捏娃娃高手,捏出来的每个娃娃都神态各异,好似真人。于是姑姑依照自己脑海里想象的每个被她亲手扼杀的未出生婴儿的样子,指导着丈夫把他们捏出来,在屋里供奉着。之后,以前被姑姑堕胎的每一家,有新生儿诞生了,姑姑就认为是捏的娃娃终于投胎了。这,是姑姑的一种自我救赎的方式。姑姑的变,让人唏嘘不已。被迫失去腹中胎儿甚至是搭上自己性命的孕妇,是那个年代的受害者,但谁想过,姑姑这类人在当时也只是一杆枪,同为受害者。

坊间流传着蛙和人类是同一祖先,在作者描述的蛙养殖场里的池子里,这种说法被验证的淋漓尽致,它们的蛙叫声,它们结合的方式,仿佛如果人们对已被科学论证了的人类起源论有了一丝动摇,也不足为奇。当你以为蛙养殖场这段情节只是单纯与蛙呼应而已,那就大错特错了,这里是引出小说故事在新时代下,与孕的那些事有关的新篇章这个蛙养殖场,背后实际上是一家代孕公司。而所描述的代孕流程,与前面蛙池的分类无差,相似得令人咂舌。小说的第一视觉我的第二任妻子小狮子,也就是姑姑的手下,也十分喜爱孩子,可是偏偏命运像捉弄人一般,小狮子难以怀孕,体会做母亲的感受,但是她又想弥补我的遗憾,想为我传宗接代,竟然瞒着我跑去找了代孕。而在这个故事里,对于我猛地醒悟小狮子找代孕的那一段情节,现实的进行时与记忆的零碎在拼凑,两条线的平行描述,可谓是妙。

到了小说结尾,命运抓弄人的戏份被推向了高潮,前半生有一半在抓超生的姑姑,成为了代孕的帮凶,亲手接生了这个代孕的孩子,这是多么让人觉得荒唐可笑的事情。

这部小说里,每个人物都被塑造的十分立体,不是单面性的,每个人都有他(她)的好坏面,有着人性的弱点。小说有很多描写,把旧时候人们对于传宗接代的欲望展露无遗。每个人都有着他们遮遮掩掩不想为人所道的一面,正如姑姑文革时期曾是红卫兵的一份子;姑姑的好助手小狮子跟着姑姑抓超生,后来却瞒着大家偷偷跑去找代孕;主人公我忠军爱国,正义,时刻谨记自己军人的身份,从不敢做越池半步的事情,但后来传宗接代的想法越发强烈,最终动摇了自己坚定的心,成为了生下非法代孕孩子的帮凶。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传统思想观念在改变,特别是年青一代,对传宗接代、生男孩的渴望淡了许多。每一段历史都不能被磨灭,那段曾带给人们创伤的岁月,成为一个特别的标记,淌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

动物农场读后感书评


《动物农场》是一部由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 著作的书籍,是一部反乌托的正直讽喻书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本书呢?小编这里整理了一些网友们对这本书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动物农场》是一本关于自由,讽刺苏联革命的小说。书中讲了一群生活在农场里的动物们赶跑了农场主,在农场过起快活的日子,但没过多久,两位领导者雪球和拿破仑,开始了争夺王位的战斗。其他动物们也分成两派,一方支持雪球,建造风车而且每周只用工作三天;一方支持拿破仑,每天都努力干活,让粮食更加丰富。后来雪球逃跑了,拿破仑开始放肆,它修改动物们的《七诫》,杀害动物,与动物们最憎恨的人类勾结起来。

这本书中,每一只动物都代表一种人,有聪明的、有忠诚的、有贪婪的、有懒惰的。我印象最深的有好几个,先说莫丽一匹贪婪、懒惰的母马。书中第一次提到它是这样写的:那匹长得挺俊,却相当愚蠢的白母马,才故作娇媚状扭摆着腰肢进来,嘴里还嚼着一块方糖。她找了块比较靠前的地儿,开始甩她的白色鬃毛卖俏,指望吸引大家注意扎在那上面的红缎带。它使我想起那些胸无点墨、不学无术、只想用漂亮的外表来吸引别人的人。

再说拳击手,一匹非常非常努力、非常忠实的公马。他一直工作到死,嫌规定的起床时间太晚,便提前几个小时起床去干活,累得气喘吁吁,寸步难行,却仍然不听别人劝告,他的两句口头语我会更加努力工作和拿破仑永远正确他认为用于回答什么问题都合适。他的忠诚实在令人佩服,但我认为他有一个问题容易相信任何人说的任何话。刚开始,他什么都听雪球的,不顾一切建造风车(是雪球的提议),但后来雪球消失了,由拿破仑统治的时期来了。书中这样写:我不相信雪球一开始就是叛徒,我相信在牛棚战役中他还是一个好铜质。当别人指出雪球一开始便是农场主琼斯的特务时:啊,那就不同了!拳击手说,既然拿破仑铜质这样说,那一定错不了。读到这段话时,我很奇怪:前一刻还忠实于雪球,怎么突然就立刻相信了拿破仑,瞬间忘记了自己忠于雪球?这让我疑惑不解。现在我还没完全想明白,只是觉得他太轻易相信别人的话了。

最后说拿破仑。他让我想起中国以前某些昏庸的皇帝。我只说《七诫》的变化,就足以让所有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怎样的领袖。

原来的《七诫》是这样的:

1、 凡用两条腿走路的都是敌人。

2、 凡用四条腿行走或是长翅膀的,都是朋友。

3、 凡动物都不可穿衣服。

4、 凡动物都不可睡床铺。

5、 凡动物都不可饮酒。

6、 凡动物都不可杀别的动物。

7、 凡动物一律平等。

后来改了许多条,我把它放在一起写。(这是第一次修改)

1、 删除了这一条

2、 删除了这一条

3、 删除了这一条

4、 凡动物都不可睡床铺被单

5、 凡动物都不可饮酒过量

6、 删除了这一条

7、 凡动物一律平等

最后只剩一条:

凡动物一律平等,但是有的动物比别的动物更加平等。

这就是拿破仑领袖做的事:杀害动物,穿漂亮的人的衣服,喝威士忌,晚上在床上睡觉,用鞭子抽打动物 数也数不清。书的最后,写道:这下弄明白了,猪们(拿破仑、雪球等领袖都是猪)的脸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敢情动物们从窗外朝里望,目光从猪移到人,再从人移到猪,又重新从猪移到人,要分清哪张脸是猪的,哪张脸是人的,已经不可能了。

这一切是那样的可笑,又是那样的可悲。

李沅珊

读完之后印象最深刻的竟然不是骄横跋扈诡计多端的拿破仑,也不是身隐江湖熟谙庙堂的本杰明,而是拳击手。

自始至终,拳击手都是最虔诚的信仰者和最热情的奉献者、建设者。直到体力不支,负伤倒下,他的理想依然是在有生之年看到农场风车的建成。按他的打算,他还能活两三年,还有机会看到这个他为之付出了一生的成就。

本来想着他起码算是求仁得仁吧。所有的牺牲都是为了自己心里的信念我不愿意说这个信念是过于浪漫的想象或是别的什么,那样很残忍,毕竟这个信念不仅没有伤害过其他动物,更是一个热切渴望从奴役中摆脱出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新世界的灵魂所迸发出的热忱。

但看到后面,当拳击手终于反应过来点什么,拼命想踹开将要把自己送给死神的车板子,却因为年纪大了和建设风车受的伤无可奈何的时候,我很难再认定他不曾后悔。而一旦后悔,将迎来最大的痛苦。

他把自己所有的理想、青春、力量与热爱都交付给了农场,换来的是什么?是越来越臃的猪()们灯光摇曳的晚餐桌上一箱威士忌。

分明是求仁而不得仁。

英雄迟暮之悲。

我真挚赞美又万分怜惜拳击手这样的角色。即便无法完全认同他的做法,却也绝不忍心说出一句半句高高在上做批判的话。

因为刚开始我觉得他像一个一腔孤勇、不合时宜又不通世故的英雄,现在想来,他也只不过是想靠自己的劳动过上希望的生活的芸芸众生之一啊。

物伤其类。

说真的,我觉得《动物农场》和《一出好戏》好像,虽然一个讲的是正直,一个讲的是人的需求与人性。

统治者反复强调你们中不会有谁愿意看道琼斯回来吧?,群众们别的想不明白,只有这个想的明白,便以此为托词。

听吱嘎把当初的情景描绘得如此活灵活现,动物们好像觉得自己也记起来了。愚昧的群众只跟着演讲人的思路走,没有自己的判断能力。

无需任何进一步逼供,他们便承认,自从雪球遭罢黜后,他们曾与雪球有过秘密接触,在毁坏风车这件事上,它们之间也进行过合作,他们还和雪球达成协议,准备把动物农场交给弗雷德里克先生。他们补充说,雪球私下曾向他们承认自己多年来一直是琼斯的暗藏特务。雪球曾在同一个梦中像他们现身,并且煽动他们违抗拿破仑的命令。据鹅说是被雪球逼着这样做的风车是风雨摧残倒得,这样的说法很可笑,可是人人都相信。

你们有你们的低等动物需要对付,我们有我们的下层阶级需要摆平。一语道破农场现状:根本没有什么自由平等,只不过是披着自由平等的皮,建立了新的统治阶级。

动物农场这个名称已经被废除,今后农场将被称为庄园农场。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动物们从窗外朝里望,目光从猪移到人,再从人移到猪,又重新从猪移到人,要分清哪张脸是猪的,哪张脸是人的,已经不可能了。这个作者在序文中也给出了解释: 这场会议影射的是德黑兰会议。大家当时都认为该会议为苏联和西方建立了可能范围内最好的关系。作者本人并不认为这种良好关系会维持很久,而事实证明,作者没有错到哪里去。

如果这些牲口知道他们自己的力量,我们就无法控制他们人类剥削牲口,就像富人剥削无产阶级一样。

短小精悍的故事却预言了一个社会几十年的发展轨迹

不到两小时就能一口气读完的 简单寓言,放下书心里发凉,嘴上只有卧槽神了的感触,奥威尔才是现实中最大的预言家。

对照着去给自己寻一个庄园动物定位,不如猪聪明,没有狗凶狠,不比驴圆滑,偏偏又比羊清醒,我应该还是那只猫,可惜猫也逃不过被血洗的命运。

最后想感慨趁这本书还没被禁赶快看一看吧。

一九八四读后感书评欣赏


《一九八四》一书由英国左翼作家乔治奥威尔所著,是一本正直小说,刻画了一个假想的恐怖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只有战争和压迫,独裁者为了权力不惜一切,下层阶级人们生活艰难。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一九八四读后感书评欣赏。

降噪耳机里轻声吟唱的女声,昏黄灯光下被敲打着的键盘,正是我昨日想象的现在,一个普通周日的晚上九点半。

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在床头柜躺了一个礼拜,今天写完它就可以归到我的小书柜了。

很早之前就知道《一九八四》,早到那时候对这本书的印象就是自己大概是看不懂的,所以也就一直没看。隐约记得是关于正直的内容,然而学生时代正直这两个字给我带来的阴霾挥之不去,我总是不能想象自己能跟正直沾上什么边。再加上小时候每每看动画片正过瘾的时候,遥控器就被我姥爷抢走,接着画面就变成了新闻联播,这导致我对社会新闻和正直内容有一种幼稚的报复心理。

这本书其实是被凑单买的,也因为是凑单的原因,它本在我阅读单里排到了很后面的位置。之所以被提前了,是因为被人推荐阅读村上春树的《1Q84》。这两本书名字的巧合,总让人觉得有什么联系。作为晚辈的村上春树也许是在通过这种方式向《一九八四》致敬,想到这里我觉得应该从源头开始。

还有一个原因是,约莫春节前后看了美剧《使女的故事》,故事是好故事,可惜第二季的节奏实在有故意拖延之嫌。当时看剧的时候看见弹幕在时不时就会提到《一九八四》,那时候也埋下了不小的好奇心。

事实上在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1Q84》也读完了。《一九八四》和《1Q84》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除了二者都打造了一个虚幻世界外。村上在自己的作品里多次提到《一九八四》,也提到过我喜欢的画家蒙克,以及喜欢的电影《骗中骗》《2001太空漫游》等等,每每读到这些地方我都庆幸提前有所接触,从而有更好的理解。

回到《一九八四》来说。刚读这本书的第一天我就知道这本书会给我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合上这本书的时候伴随着恋恋不舍,我肯定了当初的想法。乔治奥威尔在这里构建的世界如此完整,逻辑如此缜密,文字运用的如此巧妙,打开这本书的时候就仿佛掉进了这个世界里,合上这本书,回到现实的时候,往往感到背后发凉。

这是一本只有18万字的精简小说。在开篇没多久就出现了领袖人物老大哥的形象,而且这个形象被描述的无处不在。你可以在任何一个街角、任何一栋建筑的楼梯间、任何一个视野里发现老大哥的形象,并伴随着我正在看着你的标语。事实上,组织也的确无时无刻不在观察每一个人,在外面有巡逻的人员,在室内有监视器;出了家门要提防所有人,因为他们会举报你,回到家里要谨言慎行,哪怕是在梦里,因为儿女会背叛你党的宣言: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几乎也是无处不在的。它第一次出现在书中的时候,我停顿了很久,试图理解这充满着矛盾的三句话。当其含义从果尔德施坦因的《寡头正直集体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被阐述出来的时候,从奥勃良理所当然的态度下被解释出来的时候,我对乔治奥威尔的崇拜达到了一个神化的顶峰。作者用短短几个段落,就解答了我前一天还觉得黑白颠倒的疑惑。只是寥寥文字就将我说服的如此完全,我也不再会质疑书中世界的人们为何被洗脑的如此透彻。

这是一个被主要瓜分成三个大国的世界,主人公温斯顿生活的国家里,战争绵延不断,人民食不果腹。集权政府每天宣传着一次次战争的胜利、老大哥一次次正确的预估、反党分子果尔德施坦因没完没了的恶行但尽管战争总是胜利,正直方向也总是正确,异端分子不断地被打垮,让主人公感到费解的是,眼下的世界却丝毫没有变好,相反地,他挖掘自己的记忆深处,隐隐觉得之前的日子似乎是更美好的,现在的日子却越来越糟糕且看不到头。

老大哥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无一不在印证着可见的今天。能达到这一点,是因为有着很多像温斯顿这样的人,在为党工作。他们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根据现在修改历史,根据今天修改昨天。如此是为了向人民证明,老大哥永远是对的。而当被修改这一行为也被遗忘和修改的时候,虚伪也会变成真实的存在。

谁控制过去就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就控制过去。

这是一处让我深感背后生凉的地方。

我想到之前有个段子,是微博上有人发现宋祖英唱的《爱我中华》的歌词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这引起了一阵小小波澜。因为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记忆中的歌词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然而年轻一点的网友们,纷纷表示他们一直听的是星座版本。这使我错愕,随即我搜索了百度和网易云音乐,排名第一的宋祖英的版本,实实在在歌唱着星座。虽然后来有解释曾经的的确确是有民族的版本,只是后来在某个时间点悄悄被替换了。但是否可以理解,随着时间后移,如果这首歌有幸还在被传唱,将没有人会知道那个我认为的记忆中正确的版本。

歌词是件小事,但它涉及太多人的记忆,从覆盖面积来讲,其实是很可怕的事。除此之外,上周去书店扫了几页马丁卡帕罗斯写的《饥饿》,文中就营养不良人口统计数字不断被修改的描述,让我怀疑温斯顿是不是来世界粮农组织就职了:

世界粮农组织最近已经减少了他们对世界营养不良人口的统计数字,因为他们改变了统计办法。类似的统计该组织已经做过了多次,1974年该组织的专家们认为世界饥饿人口的数字大约是4.6亿,这一数字和诸如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其他组织的统计结果相差无几。在当时的报告中,专家们还预测说这一数字在十年后可能会达到8亿。到了1989年,预言变成了现实,统计数字变成了7.86亿。

但是在1990年,世界粮农组织重新核查了之前的统计数字,然后声称之前使用的统计方法并不准确,他们认为在1970年时不应该只有4.6亿的营养不良人口,而应该是它的两倍还多:9.41亿。这也使得他们有底气说那一年,也就是1990年的7.86亿并不意味着饥饿人口数量增加了,反而是减少了。少了1.55亿人,这可是个大成就。

来到又一个十年之后的1999年,他们说饥饿人口的数字是7.99亿,距离8亿差的那100万人去哪儿了呢?不管怎么说,这回饥饿人口可真的是上升了吧。得了吧,他们又开始检查之前的统计数字了,然后说实际上1990年时的数字不应该是7.86亿,而是8.18亿,所以1999年的7.99亿又一次意味着饥饿人口数量的下降。我们又赢啦。

好戏还在后头呢:2011年时他们坚持说1990年的数字是8.48亿,到了2012年又说1990年的数字该是10亿,2013年这同一个数字就变成10.15亿。这样看来,要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真的有什么人道问题的话,最严重的就该是1990年的营养不良人口问题了

我们只能说这一切都是因为近三十年来统计方法得到了巨大的改良,但我们还是很难相信在短短三年里,方法就改善到了能多发现之前没人发现的1.6亿饥饿人口的地步。但如果我们不相信的话,又该怎么解释这些统计数字一再出错的现象呢。

白说读后感书评欣赏


《白说》是一部由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著作的书籍,书中主要汇集了作者近年来在很多个场合的公开演讲稿以及和公众的交流,表达了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读完令人感受颇深。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的读后感,一起欣赏吧!

春节在家看了白岩松的《白说》,主要是白岩松2010-2015年的公开演讲稿,以及后期作者再次整理时的读后感。《白说》有谈及音乐,教育,哲学,新闻,自身经历等各个方面。

对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人性和道德的见解。白岩松认为,教育不是让人性变好,而是约束人性中的负面欲望、扬善弃恶。我们倡导道德、公益和爱,期待更多的响应,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满世界去寻找好人,而是要思考:如何用好的教育、好的法律、好的制度、好的环境等,把人们心中原本就存在的善意激发出来。涉及道德的问题,不应追问人们有没有道德,更应该思考的是,我们的社会环境、相关的法律制度,是否进步到了让人们可以展现道德的时候。中国人不缺德,缺的就是让德展现出来的制度保障与大环境。

白岩松讲的是社会道德,那对于一个公司一个部门甚至一个team来说,需要通过公司环境以及制度来约束工作中的消极怠工徇私舞弊等负面情绪,把原本员工心中的积极上进高效等原本就存在的工作态度给激发出来。那从这个角度来看,没有坏的员工,有坏的公司制度。比如说有公司强制996工作制,如果没有做到,影响员工的年终奖等切身利益,会让原本工作高效的员工开始磨洋工,拉低公司的工作效率。那也有公司,对于高效完成任务的员工会给予丰厚的物质以及精神奖励,激发公司员工不断精进工作的氛围。

观后感《西行漫记读后感书评》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西行漫记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