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其实你不懂他的心》观后感1000字。

电影或电视剧,是可以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观看过程,我们可能会不断有思维的火花在跳跃,在看完后,对于作品里的情节非常感兴趣,梳理纷繁的思维,可能用写观后感的方式来实现。如何在写的观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其实你不懂他的心》观后感1000字”,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周末在家,三心二意的看了《H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

看完这部片子,纠结于一个问题:这故事到底想说啥?

如果他没有给你打电话,证明他不够喜欢你;不过就算他给你打了电话,也不见得就是喜欢你了。比如给不同女人唱同一首歌的某男。
如果他一直不跟你结婚,证明他不够喜欢你;不过也有可能他自己没意识到,一旦离开你就知道你好了;但更糟糕的是一旦你们分开也许你也会意识到没他不行,比如安妮斯顿和某男。
如果他出轨了,证明他不够喜欢你 好吧,这是真的。

花痴女Gigi,一直想摆脱单身,就剧情来看,她也并没有喜欢上什么人,或者说,她可以接受跟她见面的每一个人,由此得出结论,她只是想摆脱单身,只是偏巧,她遇到的人都不喜欢她。于是碰到了情感专家Alex,以往这种角色都会由知性女或者Gay男来担任,这次找了一个万花丛中过的主儿,从一开头的谆谆教诲、循循善诱,一瓢一瓢的给广大女同胞们泼冷水,到最后依然掉进了花花公子也会动心动情,自己却不知道,伤害女主角的心,最后再跑回去追求的大俗套里。

七年没痒也没结婚的安妮斯顿和某男,在安妮斯顿终于发现对方不够喜欢自己之后清清楚楚的跟人做了了断,之后按照正常思路不是应该女方发展事业,一个人的精彩吗?为什么最后跑回去跟人家说,婚姻只是个形式,不结婚也无所谓,只要咱俩在一起就行,最后再终于被某男求婚成功哩?

德鲁巴蒂摩尔,从她同事的反应也能看出来,算是典型剩女,一直遇不到好人家,最后还是要自己拨通电话主动追求才追得到斯嘉丽的前男友,然后俩人就莫名好上了。

整部电影比较现实的只有斯嘉丽这三人行的一段了,一个结了婚的男人,不管他老婆多不招人待见,只要还没离婚,都不可能出轨之后毫无愧疚,估计传说中能够成功上位的小三,应该都是比较精明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主儿,不然这么强势的斯嘉丽,也不会在人家夫妻离婚之后也不跟人在一起了。

一直以为,这是部情感说理片,会拨开裹在广大女同胞心头的层层糖衣,揭开互相安慰的纱布,露出血淋淋的现实。结果这片子,浇在头上的还是冷水,没等到脚就温了。最后,它成为了一个说着drama里的爱情不可靠的drama。

就算都是俗套情节,我宁愿看到最后几个女人碰到一起细说从前把酒言欢。好吧,我阴暗了

很早就想看这片子,原因不过是熟人比较多,对于明显内存不足的我来说,看见一个都是熟人的片子是件多么赏心悦目的事情,当然这个熟人的个数也还得有个限度,到了《建国大业》那种可怕程度基本上就只能一边看一边想天上的星星~为何~像人群一样的拥挤呢~~(顺便可惜一下最后一场售票演唱会不能去了)

既然跑题了再跑一下,以前一直觉得人生有概率事件,不过最近更多的觉得是偶然之中蕴含着必然。从看SYTYCD,听到let the dummer kick的曲子查到《Accepted》,十一看过之后再看这个,让我自己surprise一下的是Justin Long,前两天再看水果牌嘲笑Win7又见Justin,颇有一种从小看大的孩子一朝成名天下知的感觉。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半吊子的片子,里面的只言片语可以拿出来作为名言警句,整部电影的价值差不多也就只剩这只言片语了。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他其实没那么喜欢你》观后感200字


《他其实没那么喜欢你》观后感


没别的可说的,这个电影就是有醍醐灌顶的效果。结局太魔幻了,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喜欢上别人还不知不觉的,后知后觉都是假的,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根本没那么喜欢。
还有无数人告诉你,真的喜欢是藏不住的,你就是不信。想想别人喜欢你的时候,再看看自己当舔狗的样子,真尼马一面从天而降的镜子,让你看看自己也有今天。谁还没难过似的。
那些让你觉得模棱两可,让你难受让你猜来猜去的都是,没那么喜欢的,喜欢的早就跑过来告诉你了,不然就是完全不担心你被别人追到手,所以没什么重要的,活得葡萄美酒夜光卑一点就好了。
当然也不是不存在喜欢你到不行却始终没有表白的,不管是他妈的什么原因,憋死对方就行了,喜欢都不敢说的人,憋在心里,你是准备憋一首《开不了口》还是憋一首《someone like you》啊?你都没有,你憋不出来的。
说完了。

《找到你》观后感:“他打你了?”


“他打你了?”

——《找到你》观后感

原创: 小野 张家二小姐的自留地

还是忍不住看了这个片子。不管是书还是电影,我关注更多的都是细节。

印象最深刻的如题——孙芳在车后排,挨着安全座椅里的多多,看着后视镜里的李捷,听她说话的时候插了一句:“他打你了?”开车的干练女律师毫不在意地说:“那倒不至于。”孙芳这时候的内心独白应该是这样的:那为什么要离婚?果然不是个好妈妈。每个人说话都是出自于自身的经历、角度所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在孙芳的世界里,遇到婚礼上就动手甩耳光的家暴男,怀孕时还要被打,即便如此还是忍了,也许她的层面还局限在“离婚是羞耻的”。

家暴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呢?就是不光自己找不到一丝一毫的安全感,累得出生之后的孩子也没有安全感可言。即便如此,逆来顺受的底层妇女还是生下了她的女儿—洪珠珠,老天爷是开玩笑吗?这样的女子遇到了孩子先天性胆道闭锁,洪家宝大言不惭地要放弃难以治愈的孩子,在这种男子眼里,不光孩子可以再生,老婆死了也可以再娶。孙芳面对病重的孩子筹措资金,穷才是治不好的绝症。别人喝不了的酒给钱她就可以喝、卖身只要可以有钱给孩子治病、可惜配型不成功,要不然区区一个肝,就是命,当妈的也可以给孩子啊;和护士长低三下四地求饶;避开别人目光所及扒拉两口剩饭;在欠费三四天病床被推出病房时崩溃、在雨夜打120求医时撑伞的臂弯里抱着孩子,一步一步往大路上走,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死去,那一刻她绝望了,对孩子、对身边人、对社会、对一切。仅仅是命运不公吗?

失去孩子的母亲都是孤魂野鬼,她胸腔内所有的怨恨都落在了隔着门缝看到的后来住院占据她女儿病床的一家人身上。细思极恐,你以为大城市人海茫茫?可是一个连死都不怕的人想要复仇,便可以突破一切障碍。连贯起来才明白,李捷在小区倒监控时看到两个半月前孙芳借故撞掉水果,趁人捡时,把多多的婴儿车推向了灌木丛,恶向胆边生,后脊梁发冷!“凭什么我的女儿死了,你的女儿还活得好好地?”一计不成,又找到介绍人不惜以给一半工资为诱饵骗过精明的李捷登门入户了。想想前一刻还趾高气昂检查证件让查一个什么“幽门螺旋杆菌”才能上岗,后一秒看到孙芳低吟着哄睡多多心生信任。

其实在共处的过程中,失去孩子的孙芳完全把多多当成了替代品,而职场精英的律师妈妈似有似无的存在让孙芳直接上了位,这才是多多心里的妈妈。女律师的生活也没有那么光鲜,接连不断的电话、不得不去的应酬伴之以咸猪手的恶心,这是工作层面;伸手僭越的婆婆、妈宝+大男子主义的外科医生老公,这是生活层面。如果不是自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估计她一直驰骋于职场的经济纠纷里,开垦自己的事业。时不时地帮些小忙儿,帮着某总解决些抚养权的小case之类。

再说两个细节,孙芳尽力避开多多奶奶时,正好赶回来的李捷说孙芳把拖鞋又放进鞋柜了还是什么,带着火气;还有就是施舍性的给孙芳抹护手霜。孙芳卑微的“太太”长、“太太”短,不知道别人家用保姆都什么样?自己带孩子过程中请过几个月保姆,都是“王姐”长、“李姐”短,生怕她对娃儿不好。果然,人与人的相处之道并不一样。

这些还都是刚刚看完电影时写的,后来中断了,就难以为继了,带娃儿妈妈的时间就像那啥,“挤挤还是有的”,可是太难了。孙芳骨子里还是善良的,所以在经受了这些之后,还是把孩子放下了,自己投海。而李捷经历了这一切,对她以后的处事也会有影响,尤其是最后开庭时她的陈述帮助了另一位妈妈,那可是在过去的她看来傻得不得了的行为。找到了孩子,也找到了内心依旧善良的自己,李捷这一劫还是很触动人心的,尤其是有强大代入感的妈妈们的心。一些重大的事情发生之后,当事人的性情、为人都会有相当大的改变。所以,如果有些东西可以让你思考、让你触动,那么不管是书还是电影,都是有意义的。希望生活善待每一个中年女人:)

《原谅他77次》观后感1000字


《原谅他77次》观后感

与唐长老最初开始约会时本想去看这部电影的,但是一想,爱情片,异性朋友之间去看挺尴尬的,便还是选择了不去看这部片。没想到隔了几个月后,是一个人在家把它看完的。
我是个女生,难免会站在女主那个角度看问题。77次这个数字听起来是挺多的,换在中国传统家庭,可能早已777次了,两个人还是这样凑合过一辈子。男主与女主约会去看电影,男主迟到,让女主等了许久,电影已经放了一半;男主去女主家吃饭,与女主老爸争论不休,实在是没有半点迁就老人家的意思;两个人去日本旅行,旅行前男主没有做任何计划,事事依赖女主,最后还在日本让女主拂袖离去。一点一点的小事让女主原谅了他77次,最后第77件事是男主让女主怀孕,女主完全没有信心与他奉子成婚,因为男主始终像是个孩子,最终她选择含泪躺在了医院的手术台上。写满了77次的记事簿,女主离开了男主。
十年的感情,女主始终是理性的那一方,充当着照顾男主的角色。而这十年的光景,让男主养成了依赖他的习惯。第77次后,女主最终还是原谅了男主,第78次,由于男主一次酒后乱性,女主最终选择了放手。其实在我看来,女主的做法没有什么被诟病的地方,原谅亦可,放手亦可。电影始终是电影,现实远远高于电影。在我看来,爱情是纯洁的,有了第三者的介入,就再也没有当初那么的美好。有多少家庭,打着为孩子着想的旗帜,其实早已破碎的感情,还是勉强凑合在一起,其实这样比离婚更可悲。
在一段感情里,会看到有成熟的一方,有幼稚的一方。最好的感情是两个人在一起之后是独立的个体,两个人共同进步。有很多男人希望自己的女人不要太漂亮,却希望带她出去见朋友时,她是最闪耀的那一个,更好的满足男人的虚荣心。在一段感情里,当原谅成为习惯,就很难离开谁了。在离婚率越发高涨的中国,中国人的传统思想始终是劝和不劝离,即使夫妻之间早已没有感情。电影中,女主从男友家搬回家时,母亲看到的那一刻,愣住了一秒,她是希望女儿有个好的归宿的,但是她真的很爱自己的女儿,她相信她能做出这个决定肯定是经过慎重思考的,她支持女儿的做法。看到这里,真的很欣慰,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妈妈太少,他们在乎的始终只是他们的脸面。
其实我是不太支持女主这种做法的,男主伤他一次心,她就记录下来,选择原谅他。你肯定会原谅他,但你不会忘记每一次心碎的原因。这样,她的伤口只会越来越深。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人一生当中必须要为真爱努力过,才算是不枉此生。突然想到一个人邓文迪,她对于中国女人来说是一个传奇。有人说她如今的事业帝国是一路睡过去的。我不知道,在她这些睡过的男人当中,有没有一个是True love。我们都只是普通人,做不到她这样步步为营,理智到可怕。
我觉得一个正常人的忍耐力,可以原谅伤害他的人77次。不知道这句话有没有经过系统的科学调研。一段正常的感情,肯定会有些摩擦,因为人无完人。能走到最后的,肯定是互相迁就,互相包容。这个并不是一道数学题。一加一就会等于二。肯定是有一方迁就得比较多的,因为那一方的爱更深沉。情人就像马卡龙,不论你挑什么味道,都是甜美的。就如我和唐长老在一起时,会有祝福的声音,也会有诸多人看不顺眼。Who care?在我看来,眼前的就是最好的。他自律,上进,孝顺,最重要的是他爱我。他对我有要求,他并不是像其他人那样百般骄纵自己的女友,他会督促我的英语的学习,他会时刻提醒我对阅读,写作的坚持。他会要求我保持正常的作息,带着我去爬山,户外徒步等。我很知足。
爱情是一场迷失的旅程,只有继续找才会找到对的人。一开始就找到对的人的几率是很小的。只有保持真我,不断地让自己进步,才有资格找到那个一直都想找的人。希望天下有情人用心爱,不管结果如何,留给对方的会是我不能忘记,你微笑和眼泪的温暖。情人若犯错,终可一一宽恕,一次和一辈子仍是一声我愿意。

《他她他她》观后感600字


《他她他她》观后感:人性救赎!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文:田金双

法国小说家、哲学家阿尔贝加缪曾说:真正的救赎,并不是厮杀后的胜利,而是能在苦难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他她他她》中的命运救赎便是如此。这部由刘一执导、朱金晨编剧,李铭顺、范文芳、戚玉武等人主演的悬疑片《他她他她》,带有鲜明的莎士比亚戏剧风格,又以非同寻常的方式以电影化呈现。

三年前的一场车祸,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随着车祸肇事者的出狱,所有当事人都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真相,并审视自己的内心。复仇还是救赎?善念还是贪欲?都在人性的一念之间。在影片结尾一幕中,一句台词缓缓响起:我们都犯了错,也都受到了惩罚,所以就都放下吧!至此,身陷迷局的剧中人才得以认识到自己过去犯下的大错,重新审视自己。
该片的叙事结构尤为值得玩味,四个人四段讲述,每个人的讲述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故事不尽相同,却又彼此相连,形成回环结构。这种叙述方式,多少有点儿像黑泽明的《罗生门》,却又不尽然。《他她他她》中的每个人都有一片心田迷宫,如何选择内心的方向并寻找正确的出口,成为每个人的终极考验。李安曾说,电影不是把大家带到黑暗里,而是把大家带过黑暗,在黑暗里检验一遍,再回到阳光底下,你才会明白该如何面对生活。对于本片而言,我们亦可如是说,四段讲述就像一场迷宫游戏,在抽丝剥茧中逼近真相,更逼近人性最真实的一面。

影片中,几个人彼此之间的爱恋、猜疑、仇恨、嫉妒、痛苦和希望等等情绪交织在一起,要想解开内心的纠缠,就必须做出改变。每个人都必须突破自我,放下仇恨和伤痛,才能完成自我的救赎。这也印验了伏尔泰那句至理名言: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在雪崩面前,每一片雪花都是施暴者,又是伤害者,他们原本就是制造这场雪崩的罪魁祸首。

耐人寻味的是,《他她他她》这部影片中所有不为人知的真相都是通过潜伏的细节来渗透和传递的,同时时间线索的交叉又暗示着更多的秘密。多视角的叙事手法带给观众强大的悬疑感和压迫感,而当拼图完整之后,全片的主题才于片片迷雾中浮现。
人性之复杂,人性之难测,人性之可贵。善恶往往就在一念之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孩子:挑战读后感: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孩子:挑战》是一部由美国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著作的书籍,书中对家长们教育引导孩子的方式进行了重要的指导,对家长们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小编这里整理了一篇网友对这本书的读后感,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纪伯伦《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

读完《孩子:挑战》这本书,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电视剧《小别离》里提到的纪伯伦的这首诗。

和孩子的相处和陪伴就是一个看他逐渐成长,独立远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出他的能力,而不是让他成为我们。

他们在我们身边,却并不属于我们。

孩子满足了我们对于爱和生命的渴求,被带到这个世界上,这是我们的一种自我圆满。而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会用父母的权威身份去要求孩子。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小时候,听的最多的就是:爸爸妈妈以前没机会怎么怎么样,你现在一定要珍惜,成为什么什么样的人,我想大多数80后对这样的句式都不陌生。

()

在自己有了孩子以后,多少能体会到当时父母的心情,并不全然是为了完成他们未能完成的梦想,对我们也有很大的寄望。但,读完整本书后,我更倾向于说中所说:我们跟孩子应该是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我们是他的人生导师,好习惯的培养者,感情倾述的朋友,而绝非只是高高在上的成年人和父母。

我们可以给他无限的爱,但不能是以爱为名的绑架。

我都是为你好,这是一句多么让人无法反驳的话,却给人深深的无力感。你爱我,却没有完全的尊重过我(或许在某些方面)。但在书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说明父母和孩子的相处之道:温柔而坚定,鼓励和合作,以自然结果为导向的孩子自己做决定,最重要的是家庭会议。在这个环节中,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和谐友好,任何人的意见都能被采纳,并在实践之中去检验。这样的方法即让孩子感到了被尊重,又能在实际的行动中让孩子自己思考并明白对错。没有对抗和口是心非。

在孩子的教养中,请更加从容和放松一些,但这绝对不是佛系和放任。

当孩子出现一些不太好的行为时,不要急着生气批评或者是对他贴标签。当他没有回应你的呼唤时,或许他正被一本好看的故事书吸引了注意力;当你看见他扣错扣眼的衣服,请惊喜于他的第一次尝试;当他出门尝试自己穿鞋时,请多给他一些耐心

同桌的你观后感1000字


 电影《同桌的你》源自那首久远的校园民谣,高晓松也参与了监制。不过,你要是认为这就是部浅显青春纯爱电影的话,就一定不会看到背后蕴含的深意和真相。

你可以简单将两个相爱人的分离归结为造化弄人、缘分交错,但本质上这就是个怯懦的借口。抽离出那些我们80后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元素,高考、军训、四级考试、非典、留学,这个故事的根底上其实是一个女孩用最宝贵的青春、真情陪伴一个男孩漫长、不给力的成长。

同龄男孩比女孩晚熟得多,这是《那些年》告诉我们的一个定论。但其实,男性也不必然比女孩更勇敢、更无畏,相反在面临考验时可能更胆小、更怯懦。

小栀对林一说,以后我就叫你哥哥。当一个女孩把自己的男朋友叫哥哥的时候,这里面饱含多少不明就里的托付,信赖这个男人会在任何紧要关头给她兄长般的保护和依靠。那个时候的林一自然不会懂得。

他为她打架,比拼喝牛奶他给她的都是一些自以为是男子汉的幼稚保护,但在每一次大是大非面前他都露了怯,小栀把自己第一次交付给他意外怀孕时,他脱口而出的第一句是我们该怎么办?他陪着小栀去非正规医院堕胎大出血,小栀父亲让他滚,他就真滚了,没去医院看一眼。小栀问他,如果再有一次机会选择,会不会留下我们的孩子?他说,过去的事不要提了,我保证不会再发生这种事情。小栀问他,我不去美国你还去不,他说你去哪儿我去哪儿,然而最终的答案是我还会去。

一个女人判断一个男人是否可以托付终身,不要看那些平日里温柔体贴的小好,而要看涉及你切身利益时他的那些抉择,才是经得起考验的大好。

非典的时候,林一被隔离了,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被送走。生死攸关的时候,小栀原谅了林一,在深夜里爬上高高的梯子,用小小身躯里积聚的爱情力量敲碎了隔离室的窗户玻璃,伸出手让林一跟她走

到底是谁在庇护谁?瘦弱娇小的小栀一直在庇护高大威猛的林一,考大学,过四级,留学,把他送上了一步步人生辉煌的阶梯。

有时候,女人对男人的爱近乎母亲对幼子的爱,包容他所有的幼稚、怯弱、不担当,如贝蚌孕育珍珠,爱起来都是生疼生疼的。

这个电影最精彩的地方,就在于它展示了梦想的虚妄和生活的真相,那些看起来光鲜靓丽的生活表面有着截然相反的里子,他放弃了小栀并没换来想象的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换来的不过是一份真挚感情的破碎和两个人都找不到真爱的凑合婚姻。

一纸请柬,让两人十年重逢。感情,在两个人闪躲悲切的眼神中,清晰地存在。十年,小栀还爱着林一,林一也还爱着小栀,但是没有承担和归宿的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就算,爱,一百年、一万年不熄灭,对双方都没有意义,只能化作那句再也说不出别的话的你还好吗。

教堂里,小栀穿着洁白的婚纱,站在新郎身旁等待新婚的誓言,林一想要抢回自己失去十年的女孩,可那只是一闪念,最后小栀那句迟疑的我愿意将我们拉回了现实。最后一次,他还是怯懦了,与自己深爱的女孩失之交臂。

一个女孩等了十年,等不来一个男孩的真正成长,你也确实可以说这是命运的安排。


你的名字观后感1000字


《你的名字》观后感

我四次想写下《你的名字》的观后感,但是都失败了。这部新海诚的漫画电影给了我挺大的触动,但硬是写不出来。是不是回归到现实会更容易表达和代入呢?大概是。

我们总是在寻找某个人。不仅是立花泷和水宫三叶在寻找彼此,我们也在寻找彼此,不是吗?

我想起了高中的故事。

我已经忘了那时自己因为什么不开心了,一个人站在课室外的,看着楼下跑来跑去的初中生,觉得没有高考压力的他们真的很开心。这时,她走了过来站在我旁边,定了一会儿,习惯性地用身体轻轻地撞了我一下,说:喂,你怎么啦?我没有回答。来M就喝点红糖水,会好点哦。这是她和我的沟通方式,可能她觉得,这样能让我开心。

但是,她失望了。我赶她走。

结果,她真的走了,特意向老师请假,收拾书包,头都不回地走了。看着她在窗外走过,我觉得自己错过了一个世界。如果能从来,我不会再那样对她。但是,世界上没有如果,只有明天。

我给她发短信。她的回复是,高考前不想跟我聊天。这件事真的很伤人,对我们来说都是。这时,距离高考还有60天。

懊恼、煎熬,却又不得不往前走,就这样,我走完了高中生活最后60天。高考第一天晚上,她突然给我发了短信:明天考完后怎样?我在校门口等你。我的心里小鹿乱撞,人总是对未知的事情感到忐忑。

英语卷让人感到讨厌,我的口语和应用都不差,看英文报纸也没问题,偏偏拿那些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没辙。幸好,终于完了,高考完了,那60天过完了。

从试场到校门口,一路上我遇到很多同班同学,有说有笑。唯独,看不见她。在校门口等,应该是不会错过的。嗯,不会再错过了。

跟守候在校门的老师打了招呼后,我开始左顾右盼。她在哪儿呢?在茫茫人海中,我在找,努力地找。终于,她来了,带着那熟悉的笑容。是啊,我好久没看过她笑了。

我们一起走出校门,肩并肩。她问我,有什么想说。我支吾了许久,终于说了:我喜欢你!简单的四个字,要说出口真的不容易。万一她不接受怎么办呢?但是没时间细想了,豁出去了。

她没有回答。我和她,走到烈士陵园。荷花正开的季节,陵园的池塘好漂亮。

她也有话跟我说。第二天晚上,我们到了花城广场,去图书馆帮她找书。班长电话来了,想我出个点子。在我聊电话的时候,她拿着我的单反拍我。不会调快门,也没有调光圈,拍出来的是模糊的,却是最珍贵的回忆。至今我也好后悔当时不会自拍,我和她,好像没有合照过。

那天晚上,她哭了。说当时我赶走她的时候她哭了一个晚上。要找到一个为你哭的人,好难。

偏偏,在两个月后,我又把她赶走了。狮子座总是缺乏安全感,偏偏我索取的太多。我又一次看着她离开。从那之后,我再也没见过她。只能从每年学校的合照里,看着她头发变长,看着她跟以前不一样。

还记得大一的某个中午,我做了一个梦。我在梦里寻找她,她和朋友走在前头,而我,在后头。我喊她名字,她没反应。我跑上去,以为我能追上她。看着她走进一个玻璃外墙的屋子里时,她的朋友出来了,说,让她去吧,让她自由吧,让她去见识这个世界吧。然后,梦醒了。然而,我多希望梦能继续,起码可以跟她一起看这个世界。大概,不是每一次寻找都能换来美丽的邂逅。

原来,已经过去四年了。

可能微信是这个十年最伟大的发明,对着窗口,像是闲聊,不那么正式。我,还可以帮她问问航拍的事情。一切仿佛不曾发生。

看了《你的名字》这个晚上,我又看了一遍《夏洛特烦恼》。一次就好,我想带你去看天荒地老。

相信《《其实你不懂他的心》观后感10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