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亲爱的》观后感1400字。

观影是一种全方面的感官影响,人的思维不是静止的,观看作品的过程中思维也在不断跳跃。我们将观后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观后感。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观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怎么才能避免将观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亲爱的》观后感1400字,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田文军(黄渤 饰)和鲁晓娟(郝蕾 饰)曾是一对恩爱的夫妻,然而,两人之间的感情却被时间和争吵消耗殆尽,最终,他们选择了离婚。如今,联系着两人的唯一枢纽,就是可爱的儿子田鹏。然而,某一天,这唯一的纽带也断裂了,田鹏于一次外出玩耍时无故失踪,绝望和崩溃之中,田文军与鲁晓 娟踏 上了漫漫寻子之路,并在途中结识了许多和他们一样无助的父亲和母亲们。

时光匆匆流逝,一条关于田鹏的线索浮出水面,促使田文军和妻子来到了一处偏僻的村落之中,在那里,他们看到了酷似田鹏的男孩,然而,男孩口中的妈妈却并非鲁晓娟,而是一位名叫李 红琴(赵薇 饰)的村妇,这错位的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亲爱的》当然不是一个普遍发生的故事,但每个人都可以透过这部电影看到社会的群像,看到自己内心的焦虑和对亲情的漠视,而那种丢失的深沉与悲痛,其实是每个人从生活中都能感受到、理解到的。然而这不仅不是一个普遍发生的故事,它也不单纯在讲述孩子的丢失和寻找,还折射出了社会中人们内心某种东西的丢失和寻找。人来人往,我们迷惘,我们失去,我们的家究竟在何方?

电影里,田文军说凭什么我要认命,就是这股劲让他拼命寻找,不言放弃,唯有把希望当饭吃,他才能在失去几乎所有的时候,还能不认命地盼望着找回一点点的尊严。找到鹏鹏那天晚上,他在派出所的楼梯间痛哭,那是3年来他第一次落泪,那就像憋了长长的一口闷气,终于终于爆发,面容抽搐,声嘶力竭,没有吐出如何一个字,但我们完全能够感受到,这几年,他活得有多累。黄渤的表演太有爆发力了,在静默中,给予我们心灵重重地一锤,虽然没有经历过这般痛苦,但是看着他抱头痛哭,我们似乎能突然明白,他拼命寻找的何止是鹏鹏,只有把鹏鹏带回来,他的家才在,他才能回家。

鲁晓娟丢失的也不仅是鹏鹏。不认命的她为了往上爬,和田文军离婚,组建了一个中产家庭。但在丢失了鹏鹏之后,她终于发现,其实身份、金钱是无法对抗这样一个痛苦的,她一直想摆脱人下人的身份,倒头来却发现丢掉了自己。这实际上,跟很多我们身边的人都很像,只是活得太匆忙,以至于没法停下脚步去看看原来的自己,再看看现在的自己。失去鹏鹏,她又变得跟田文军一样了;寻找鹏鹏,其实是她自我重建的过程,重新回到她出发时的状态。面对本能痛苦,外在的不可能帮助到什么,只有重新建立内心,才可以去对抗、甚至超越这个痛苦。电影里虽然没有一个最终的结案,但我们显然能感受到,鲁晓娟回家了。

韩德忠,没想到很多人都提到了他。他在电影里,其实是一个没有回家的角色,他失去太多,以为能够借帮助大家来获得救赎,但到头来发现,寻找太累,最终还背叛了众人。电影里,他在回家这条路上似乎越走越远,最后发现钱抹不掉他那些不堪的过去,更抵不上一张死亡证明。

佟大为的角色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城市人。社会会磨掉人当初的锐气,使人同化成社会之人,要生存,就必须得那样。而在帮助李红琴的过程中,他似乎也找回了自己,找到了回家之路。唯一让人遗憾的事,佟大为的很多场戏,都能看出《中国合伙人》里王阳的影子。

而绝大部分的冲突,根本没有冲突双方的换位思考,每个人都站在自私的立场上,干着最自以为是的事情。而越是自以为是的情况下,就越不会换位思考。而偏偏是最弱势的群体和真正体会了人生的辛酸的那么一小撮人,他们开始换位思考;佟大为从吊儿郎当的样子,竟然做出要为赵薇坚持要回孩子;佟大为家里的保姆也愿意多等两天等他找到新的工人替代她。黄渤会挡住大家群殴赵薇,会对她说我最多能做到不恨你,在赵薇说了吃桃会过敏后辛酸流泪。

陈可辛终于回到当年拍《甜蜜蜜》那个陈可辛,挖掘了这一批演员最精彩的表演。并且,构思巧妙的是,电影还用了很多符号和物品暗喻。电影里多次出现的满天的线路、红绳和口香糖暗喻羁绊,小黑猫暗示走失,泥鳅暗示挣扎,乌龟暗示时间长(坚持),鹅暗示饲养,小狗暗示无邪。连混杂使用的粤语、普通话、陕西话、安徽话、四川话也暗示着沟通(站在对方立场)和文化的坚守。深邃黑暗的胡同,医院的过道和福利院的铁窗,直接从视觉上造成了心里的压力和暗示。

人大多都会在感情上,在亲情上,坚持过,失望过,绝望过,痛苦过,失眠过,走不出来过。之前看评论,很多人说电影很收敛,其实编剧一点都不收敛。他是在表层的亲情上收敛,而在深层次的坚持和换位思考,这两个人性的问题上大放光彩。所以,每一次电影里勾起观众哭的地方,都是勾起你人性向善的回归,才如此让人潸然泪下而又心悦诚服。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延伸读

《亲爱的》观后感650字


《亲爱的》观后感


田文军望着空荡荡的网吧,不知道该恨谁。
是恨自己生意失败,还是恨妻子没有尽到责任抛家弃子?
是恨自己一时贪心放进几个未成年小混混进网吧,还是恨抱走孩子的人贩子?

鲁晓娟在失子互助社的鼓励下痛哭,不知道该恨谁。
是恨自己开车时一念之差没有回头,还是恨丈夫没有照顾好孩子?
是恨人贩子老杨抱走自己的小孩,还是恨李红琴得到了孩子的爱和信任?


田鹏在新班级介绍自己叫田鹏有个妹妹叫杨吉芳的时候,不知道该恨谁。
是恨自己的亲生父母没有照顾好自己,还是恨养母没有能力把自己留在身边?
是恨人贩子将他陷入巨大的变动之中,还是恨警察再一次改变了他已经习惯安然的生活状态?

李红琴拿着怀孕报告跪在医院门口的时候,不知道该恨谁。
是恨自己的死鬼丈夫,还是恨自己是没知识没钱?
是恨社会不公,还是恨苍天无眼?

高夏被自己母亲掀翻饭桌的时候,不知道该恨谁。
是恨自己势单力薄,还是恨同事假仁假义毫无人情?
是恨母亲精神错乱,还是恨姐姐破坏了平静的生活?

韩德忠在田鹏的生日宴上塞出大红包的时候,不知道该恨谁。
是恨自己吃猴脑得了报应,还是恨豪宅保安根本没有尽到责任?
是恨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回报,还是恨田文军的好运气找到了儿子?

恨既是一种因求之不得而产生的怨,亦是一种因对过去美好的怀念。
在《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马蒂尔德问莱昂:人生总是这么苦,还是只有童年是这样?莱昂答:总是这样。
在这部电影里,没有人是幸福的,看似坚强,实际脆弱;看似走投无路,又必须擦干泪迎接生活。每个阶级,富豪、白领、小城市业者、农民、老人、儿童,都深坐蹙额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恼,每个看似强大的胸膛下,都有一颗脆弱的心脏;每个有力的脚步之上,都有一截致命的阿碦琉斯之踵。
最后,所有的恨指向一个空白。从未出现过的人贩子杨某,是所有人痛苦的根源,他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欺骗自己的妻子,他为了自己家庭的幸福,破坏了别人的家庭,但是同时,他也是妻子口中的我男人,他虽固执邪恶地为强撑自己男人的尊严而欺骗妻子,却也为了保护妻子让她永远不要踏入深圳。
当所有的恩怨要最终进行清算的时候,罪恶的源头已经轻松地通过死亡完成了逃避和平息。只剩下活着的人,在他制造的痛苦回声中,天旋地转。好像一记愤怒的拳头,哪怕砸向一堵坚硬的墙,也用两败俱伤完成了宣泄,而现在,这记痛苦的拳头,用力挥舞,却只挥到一片虚无的空气。最后李红琴在医院的哭泣,就像承载所有痛苦宣泄的拳头,因为失去了挥舞的对象,而徒然举在空中。

《亲爱的》观后感700字


《亲爱的》观后感


电影根据一个真实的事例改编,故事情节平铺直叙,没有悬念,没有冲突,没有煽情,也许这样更能让观众进行冷静的思考。

故事开始于一个婚姻破裂的家庭,男人的执拗、女人的刻薄,一个典型的失败婚姻。孩子的抚养权归父亲田文军(黄渤)所有,因为疏于照顾,孩子被陌生人拐走。接下来影片就进入了黄渤模式,不惜一切寻找孩子,最后根据好心人提供的线索在一个偏远的农村里找到了孩子,此时由赵薇饰演的孩子的养母李红琴出场。整个影片所有的演员都尽量淡化自己的表演,尽量做到不留痕迹,赵薇把这个角色演到这种程度也算是不容易了。李红琴除了田文军的孩子还收养了一个更小的女孩,影片的后半部分主要讲李红琴争取这个小女孩的抚养权。



这样的故事给人的第一感受就是伤害,心灵上的伤害。丢失孩子的父母组成了一个团体,他们近乎疯狂地寻找孩子,愧疚、迷茫、无助 . . . ,即使你想倾尽一切也无法让孩子再回到身边。即使田文军找到了孩子也只是偶然的个例,团体的组织者韩总说了一句话:我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为什么偏偏是你(田文军)找到了孩子,而不是我。除了父母要承受巨大的痛苦,孩子也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从孩子的角度来讲被找到了其实是又一次被其他人从自己的父母身边抢走,又要面对新的父母,这个过程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痛苦的。



影片的后半部分主角变成了李红琴,她在这里变成了弱者,甚至变成了受害者。当律师问她是否知道这两个孩子是她丈夫拐骗来的,虽然她没有直说,但显然她是知道的。至于她的丈夫在影片里只能选择生病去世了,要不剧情就没办法发展了。影片的最后还使用了一些真实的镜头,描述了影片的原型之间的同情和谅解。可是这种同情和谅解只能让非法收养小孩的人减轻了心里的愧疚感,降低了违法的成本,其实他们和拐骗小孩的人一样都是在犯罪。这些人同样应该在法律上和道德上得到惩罚,这样才能减少拐骗儿童案件的发生。

其实影片中我更赞成两个人,一个是福利院的院长、一个是法院的法官,虽然他们两个得出场是为了衬托李红琴的软弱。由于李红琴收养的小女孩找不到亲生父母,被送到了福利院,院长坚决地拒绝了李红琴对小女孩的领养,法院院长则对她起诉福利院根本不予支持。如果真的想收养小孩就应该通过正规渠道,否则你的爱就会给别人带来伤害。还有你是否具备给孩子提供优良生长环境的能力,因为爱不仅仅是占有和给予,责任是最重要的。



影片的前半部分是成功的,用黄渤的话说就是这个电影有一只手,深深的伸到你的胸膛里,抓住你的心灵。至于后半部分就是滥用同情和谅解来赚取观众的心。

《亲爱的》观后感1000字


《亲爱的》观后感

电影《亲爱的》,讲述的就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被拐走以及解救孩子的故事,看过电影后,会发现,这不仅仅是一部苦情催泪片。有些悲,不一定让人落泪,但沉重会直戳心灵;有些希望,不一定让人开怀大笑,但总会有一丝阳光不经意地落在眉梢。《亲爱的》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就像黄渤说的,这个电影有一只手,是深深地伸到你的胸膛里,会触碰到你的心灵。
每个人都可以透过这部电影看到社会的群像,看到自己内心的焦虑和对亲情的漠视,而那种丢失的深沉与悲痛,其实是每个人从生活中都能感受到的。然而这不仅不是一个普遍发生的故事,它也不单纯在讲述孩子的丢失和寻找,还折射出了社会中人们内心某种东西的丢失和寻找。人来人往,我们迷惘,我们失去,我们的家究竟在何方?
这样的事情如何不再发生,如何避免?该拿什么来保护你,我的孩子,电影观看结束后这样的想法又再一次出现在脑海里,这是全社会需要共同解决的难题。
电影里,田文军说凭什么我要认命,就是这股劲让他拼命寻找,不言放弃,唯有把希望当饭吃,他才能在失去几乎所有的时候,还能不认命地盼望着找回一点点的尊严。找到鹏鹏那天晚上,他在派出所的楼梯间痛哭,那是3年来他第一次落泪,那就像憋了长长的一口闷气,终于终于爆发,面容抽搐,声嘶力竭,没有吐出一个字,但我们完全能够感受到,这几年,他活得有多累。黄渤的表演太有爆发力了,在静默中,给予我们心灵重重地一锤,虽然没有经历过这般痛苦,但是看着他抱头痛哭,我们似乎能突然明白,他拼命寻找的何止是鹏鹏,只有把鹏鹏带回来,他的家才在,他才能回家。
鲁晓娟丢失的也不仅是鹏鹏。不认命的她为了往上爬,和田文军离婚,组建了一个中产家庭。但在丢失了鹏鹏之后,她终于发现,其实身份、金钱是无法对抗这样一个痛苦的,她一直想摆脱人下人的身份,倒头来却发现丢掉了自己。这实际上,跟很多我们身边的人都很像,只是活得太匆忙,以至于没法停下脚步去看看原来的自己,再看看现在的自己。失去鹏鹏,她又变得跟田文军一样了;寻找鹏鹏,其实是她自我重建的过程,重新回到她出发时的状态。面对本能痛苦,外在的不可能帮助到什么,只有重新建立内心,才可以去对抗、甚至超越这个痛苦。电影里虽然没有一个最终的结案,但我们显然能感受到,鲁晓娟回家了。
李红琴,她丢失的是一切,丈夫已死,养子被带回家,女儿被夺走,她的家完全散了。儿子和女儿都不属于她,就连法律,似乎也要来割断她最后一根稻草,生活之于她,太残酷了,以至于我们在道德伦理上本该厌恶这样的人贩子老婆,但却最终不由为之怜惜和感慨。电影的最后,留下了很多,长镜头一摇,我们隐隐看见,黑暗的尽头还是有一点的光亮,那到底是不是希望?
拐卖孩子,没有买方市场就没有卖方市场,犯人无不是利用年少无知和防范意识薄弱的弱点作案。那么如果我们对孩子们有意识地对其进行安全教育也许是个不错的方法。让他们学会拒绝与自己不熟悉的人接触。如此虽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源,但是也能强化孩子保护自己的意识,同时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亲爱的》是一部好电影,但它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去接受故事的牵引。我们都太焦虑了,以至于无法意识到自己丢掉的是什么。绝大部分的人都不会有电影里面那些人物的经历,但是光影的魅力,就可以让我们在两个多小时内,去感受另外一场人生,然后审视自己。电影的深度不在于导演或编剧将细节挖得多么深入,而在于,它落在我们的心头到底有多重。陈可辛导演的电影,不会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也不会给予大家一个明确的答案,他就是一个旁观者,铺开了一切的问题,让我们自己去寻找回家的路。
离家的路有千万条,回家的路只有一条。希望我们都在那唯一一条路上。

亲爱的》观后感800


《亲爱的》观后感

鉴于对演员郑爽的喜欢,观看了综艺《演员的诞生》,喜欢这个综艺的排版,让我看到演员这个职业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力。以前的我,对于演员,并没有太多的概念,可能只是觉得这仅仅是一种职业,只是许多人的梦想,并没有觉得,也没有感受到它所带给我们,以至于这个社会的影响力。然而,通过这个综艺,虽然很多人都觉得它只是一种炒作,一切都是前期彩排以及安排好的,但是通过这个平台,我确实观看到一个演员的成长史,同时发现了很多很好的电影,如《亲爱的》。
在《演员的诞生》这个综艺里,影后级演员黄璐和80后演员刘芸将《亲爱的》这部电影的部分片段重新展现在观众面前,片段里那种母亲对孩子的爱让我深受感动,于是我将电影完整的看了一遍。
有时候,一切就是很巧然。电影讲述了一对离异的夫妻因为孩子被拐走而苦苦寻找的故事。主人公田文军因为生意失败,妻子鲁文娟和他离婚,但两人有一个特别乖巧的孩子田鹏。但是由于田文军对儿子田鹏的疏忽,以致于被拐走。事后的俩人为了儿子的下落,茶饭不思,父亲田文军更是风餐露宿,找遍了中国的各个角落,因为他知道,儿子是他的生命,甚至更重于生命。母亲鲁文娟因为寻找儿子,忽略了当前的家庭。我不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但是我能感觉到,这是一种无法言表的心情,那种撕心裂肺的感受。三年,整整三年,儿子失踪了三年,他们夫妻俩就寻找了三年。这三年来,他们每一天都没有睡眠,只能通过药物来控制自己的睡眠。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好心人的帮助,他们在安徽省的一个小村庄里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当时他们看到儿子之后的那种表情,仿佛这三年过了一辈子一样,时间那样漫长,过程是那样艰辛,但是当看到儿子的那一刻,过去的那些苦仿佛烟消云散。看到这里之后,我突然很想念我的家人,真庆幸我们一家人在一起。
电影里人贩子的妻子李红琴其实挺无辜,结局其实有点讽刺。只有小学文化的李红琴因为听信自己丈夫的话,以为自己不能生育,于是同意收养丈夫从深圳带回来的小孩。可能在一些小村落,由于贫乏的教育,还深深的保留着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男强女弱的思想。从来不敢质疑自己丈夫的行为,只能一味的听从。如果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站在李红琴的角度,我觉得她是没有错的。毕竟人相处久了是有感情的,更何况李红琴以为自己不能生育,已经将自己丈夫的孩子当成了自己的亲生骨肉,作为一个母亲,从小将孩子养大,那种母亲和孩子的感情确实是无法割舍,并且她已经认识到丈夫行为的错误,这最起码值得原谅。其中有一个特别感人的片段,那就是当她在深圳申请抚养弃婴杨吉芳的路程中,在公交车上看到自己曾经的儿子--吉刚(田鹏)时的那种发疯似的行为,即使在交通繁杂的大马路上,不顾自己的人身安全,只为见儿子一面。即使被许多丢失孩子的家长打骂,但至少可以见到吉刚一面,那就是值得的,并且她也一直承认自己错了。
可作为丢失孩子的家长来说,毕竟找到孩子的人不多。想到自己的亲生骨肉被人贩子的拐卖,他们的那种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将所有受尽的委屈全部发泄在人贩子妻子李红琴身上。
这部电影取材于生活,也来源于生活,并且真真切切的发生在我们身边。一部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电影,非常值得我们观看,更值得整个社会反思。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我们所有人的愿望。可是这个社会的有些现象所带来的浮躁之气同时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在利益的驱使下,在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许多人为了金钱,违法行为越来越多,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以及身心都带来了不利。
希望中国的电影行业可以多拍一些这些有积极影响力的作品,能够在社会中传播正能量。

《亲爱的》观后感500字


《亲爱的》观后感
记得一次,我去培训班学习。万万没有想到:向来铁石心肠的老师竟然给我们看电影-----《亲爱的》。教室里的灯光逐渐暗下,只见大屏幕亮了起来,现场的气氛就行在电影院里一样。那一刻,大伙儿都高兴的欢呼雀跃,手舞足蹈。
《亲爱的》这是一部感人、催泪,充满教育意义的电影。剧情主要讲述田文军(黄渤/饰)和妻子婚姻破灭。一天,他的儿子田鹏独自外出玩耍,却一去不返。田文军得知此事,陷入了盲目的寻找。在这寻子之路上,他偶然地结识了一群同样失去孩子的父母,他们互相扶持安慰。三年过去了,田文军在偏僻的村落人家中,找到了鹏鹏,他又与养育被拐儿童的农村妇女李红琴(赵薇/饰)上演了一段为孩子作抗争的故事。
电影一波三折,耐人寻味。其中有些悲,沉重的直戳心灵;有些喜,不一定让你开怀大笑。这个电影有一只手,是深深地伸进你的胸膛,会触碰到你的心灵。
田文军为了寻找孩子想尽了所有办法:报警、新闻、寻人启事、求助网站是要有一线生机,他都不会放过,哪怕是假的,他也愿握着刀子试一试。田文军找遍许多城市,来到了河南,便和人贩子会面,就在他发现对方带来的不是鹏鹏时,拔腿就跑。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拿出了小刀,向人贩子挥动,一再求那些人放过自己仅有的救命钱。
人贩子就好比披着羊皮的狼,人面兽心,为了金钱、利益,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孩子对于一个家庭,是多么的重要,孩子就是家长们的命根子。对一个狼狈为奸的人贩子来说,割肉之痛他们跟本无法体会!想这样做尽坏事的人,即使用玫瑰水洗澡,他的内心也仍然是黑的。
在田文军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儿子后,有了一段和李红琴长距离的追逐戏。田文军紧紧的抱着已经六岁的儿子,拼命奔跑,仅管跑得精疲力尽,但他也绝不撒手。最让人揪心的却是田文军怀里的儿子对农村母亲喊得一声妈-----,还有他惊恐下对自己生身父亲的捶打。那稚嫩的声音,那小小的拳头,如同一把又一把锋利的尖刀,深深地扎进了田文军的心中,扎进了我的心中。
《亲爱的》,它不单纯在讲述寻找丢失的孩子,而是在表达人们内心某种那个东西的丢失于寻找

《亲爱的》观后感200字


《亲爱的》观后感

上周四的晚自习,我们看了电影《亲爱的》。
这部电影讲述了现实生活中丢失了孩子的父母的真实写照。这些人里面有商人、老板,甚至生活中最平凡的人。但无论什么人,丢了自己的孩子,他们都会心急如焚。大家可以想到,平常生活中丢了钥匙都会非常着急,更何况丢了孩子!影片中的田文军就真实的映出了最平凡的人丢失孩子的表现。他一直不肯退掉自己的店铺,就怕哪一天孩子会自己找回来,却找不到他的身影。但他却被骗到了河北,差一点丢了自己的性命。虽然如此,但他最终却幸运地寻找到了自己的孩子。相比之下,影片中张峄扮演的角色却十分可怜,没有找到自己的孩子。
这部电影既映现出丢失孩子父母的真实写照,同时从侧面反应出社会中存在的拐孩子现象,提醒我们要看好自己身边的孩子!同样也能看出天下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爱!

《亲爱的》观后感1200字


《亲爱的》观后感

带着重感冒,认真看了《亲爱的》,看过电影后,却会发现,那不仅仅是一部苦情催泪片。有些悲,不一定让人落泪,但那种沉重会直戳心灵;有些希望,不一定让人开怀大笑,但总会有一丝阳光不经意地落在眉梢。《亲爱的》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就像黄渤说的,这个电影有一只手,是深深地伸到你的胸膛里,会触碰到你的心灵。

《亲爱的》当然不是一个普遍发生的故事,但每个人都可以透过这部电影看到社会的群像,看到自己内心的焦虑和对亲情的漠视,而那种丢失的深沉与悲痛,其实是每个人从生活中都能感受到、理解到的。然而这不仅不是一个普遍发生的故事,它也不单纯在讲述孩子的丢失和寻找,还折射出了社会中人们内心某种东西的丢失和寻找。人来人往,我们迷惘,我们失去,我们的家究竟在何方?

电影里,田文军说凭什么我要认命,就是这股劲让他拼命寻找,不言放弃,唯有把希望当饭吃,他才能在失去几乎所有的时候,还能不认命地盼望着找回一点点的尊严。找到鹏鹏那天晚上,他在派出所的楼梯间痛哭,那是3年来他第一次落泪,那就像憋了长长的一口闷气,终于终于爆发,面容抽搐,声嘶力竭,没有吐出如何一个字,但我们完全能够感受到,这几年,他活得有多累。黄渤的表演太有爆发力了,在静默中,给予我们心灵重重地一锤,虽然没有经历过这般痛苦,但是看着他抱头痛哭,我们似乎能突然明白,他拼命寻找的何止是鹏鹏,只有把鹏鹏带回来,他的家才在,他才能回家。

鲁晓娟丢失的也不仅是鹏鹏。不认命的她为了往上爬,和田文军离婚,组建了一个中产家庭。但在丢失了鹏鹏之后,她终于发现,其实身份、金钱是无法对抗这样一个痛苦的,她一直想摆脱人下人的身份,倒头来却发现丢掉了自己。这实际上,跟很多我们身边的人都很像,只是活得太匆忙,以至于没法停下脚步去看看原来的自己,再看看现在的自己。失去鹏鹏,她又变得跟田文军一样了;寻找鹏鹏,其实是她自我重建的过程,重新回到她出发时的状态。面对本能痛苦,外在的不可能帮助到什么,只有重新建立内心,才可以去对抗、甚至超越这个痛苦。电影里虽然没有一个最终的结案,但我们显然能感受到,鲁晓娟回家了。

韩德忠,没想到很多人都提到了他。他在电影里,其实是一个没有回家的角色,他失去太多,以为能够借帮助大家来获得救赎,但到头来发现,寻找太累,最终还背叛了众人。电影里,他在回家这条路上似乎越走越远,最后发现钱抹不掉他那些不堪的过去,更抵不上一张死亡证明。

佟大为的角色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城市人。社会会磨掉人当初的锐气,使人同化成社会之人,要生存,就必须得那样。而在帮助李红琴的过程中,他似乎也找回了自己,找到了回家之路。唯一让人遗憾的事,佟大为的很多场戏,都能看出《中国合伙人》里王阳的影子。

李红琴,不得不说。赵薇这次终于遇上最对的,也是最好的角色。这个人物的命运,早已注定赵薇可以在这部戏里大放光彩。她丢失的是一切,丈夫已死,养子被带回家,女儿被夺走,她的家完全散了,如果女儿不能要回来,严重地说,那她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这在某种程度上,和田文军也有点类似,只是在社会的认同上,她站在了田文军的对立面。儿子和女儿都不属于她,就连法律,似乎也要来割断她最后一根稻草,生活之于她,太残酷了,以至于我们在道德伦理上本该厌恶这样的人贩子老婆,但却最终不由为之怜惜和感慨。她能不能回家,她还有家可归吗?电影的最后,留下了很多,长镜头一摇,我们隐隐看见,黑暗的尽头还是有一点的光亮,那到底是不是希望?如此脆弱和无奈,再加上语言和造型上的塑造,赵薇完全就是李红琴,她的角色太无力了,但她的表演太有力了!

《亲爱的》是一部好电影,但它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去接受故事的牵引。我们都太焦虑了,以至于无法意识到自己丢掉的是什么。绝大部分的人都不会有电影里面那些人物的经历,但是光影的魅力,就可以让我们在两个多小时内,去感受另外一场人生,然后审视自己。电影的深度不在于导演或编剧将细节挖得多么深入,而在于,它落在我们的心头到底有多重。陈可辛导演的电影,不会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也不会给予大家一个明确的答案,他就是一个旁观者,铺开了一切的问题,让我们自己去寻找回家的路。

离家的路有千万条,回家的路只有一条。希望我们都在那唯一一条路上。

《亲爱的》观后感600字


最初听到这部影片是听孩儿爸念叨过一次说是打拐主题,当时就是不敢看的心态(怕接受不了)今天从微博中看到一个很可爱的小女婴被拐到福建还没有找到父母,自从身上多了母亲这个身份之后每每看到这样的消息真的是心痛,又一个家庭被拆散了。
看到评论想起了一直想看却没有勇气看的这部电影,不得不说陈可辛导演拍的真好,这部片子全程情节不拖沓,黄渤,郝蕾,赵薇还有其他演员演的的都很棒,几个戳中泪点的情节:
1、父母离婚了,孩子在街道上追逐妈妈的车,一路跌跌撞撞小跑追不上现在马路边上迷茫的看着妈妈车辆消失的方向。
2、爸爸的寻人启事视频说的一句话孩子不能吃桃,会过敏以及影片最后养母最后偷着跑到已找回孩子的家门口和爸爸相遇就是想看孩子一眼,被爸爸驱逐时对着爸爸背影说大哥,孩子不能吃桃会过敏
3、亲生父母在村里找到鹏鹏,爸爸抱着孩子跑,养母在后面追,孩子望着追来的养母拼命的喊妈妈,在派出所里孩子跟警察叔叔说亲生父母是坏人。
4、2个月时就被收养的妹妹被送到了福利院,想妈妈。养母半夜爬到福利院窗户上和妹妹相对流泪。
5、鹏鹏说想妹妹,亲妈带他去福利院看妹妹,出来时妈妈跟鹏鹏说咱们把妹妹接回家吧。鹏鹏终于第一次主动握住了妈妈的手,妈妈那一刻泪流满面。
6、韩总(寻子团团长)看到团里唯一找到的黄渤半夜扛着熟睡孩子出来倒垃圾(怕在丢了)在车里装睡却流眼泪,之后给黄渤发短信我没想到最终找到孩子的是你,我真的找不动了还有好多好多情节也很感人,感叹法律的欠缺,24小时以后才能报案的无情。感叹所谓的没有第一个孩子死亡证明就不能二胎的政策。感叹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希望这部电影能免费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看到,尽量弥补法律淡薄的群体。希望国家的拐卖妇女儿童罪能判的再重些再重些,我觉得枪毙都值!希望有卖没有买,不要让更多的孩子经受这样的痛苦。希望国家少援助非洲几百亿多拿钱出来建立DNA血库让所有人包括刚出生的婴儿都采集血样,方便查找生身父母。希望夫妻乃至谈恋爱期间正确面对生孩子的问题,对自己对孩子负责,管生不管养甚至打算卖掉自己的孩子都是混蛋的行为。最后真的推荐这部影片,我觉得比冯小刚张艺谋近期作品强的甩他们几条街!

《亲爱的,热爱的》观后感



这个夏天,被一部叫《亲爱的,热爱的》的电视剧燃爆了。

作为一个中年人,我不是沉溺于甜宠的爱情故事,而是着迷于偶像剧的外衣下阐述的梦想与坚持的情怀。

剧中的年轻人,他们无所畏惧、热血活力,他们洒脱无畏、追逐梦想。每每看到比赛的场景,我很激动,在那一刻,我看的不止是部青春剧,更多是对梦想坚持的决心。

每次看着他们比赛,无论输赢,我总是会感慨:有梦想真好,年轻真好!

故事的男主人公韩商言,明明可以过着贵公子的生活,却为梦想放弃挪威的一切,加入中国国籍。在众人的质疑与误解中,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梦想,不做辩解。

在他最具能力、最辉煌、最有希望夺得世界冠军的时候,他所在的solo战队解散了,他退役了。这也是他一生的遗憾,但他对CTF的热爱丝毫未减,他的梦想依然是代表中国夺得世界冠军。因此,他成立了K&K俱乐部,换一种方式追逐梦想。

这个而立之年的男人,本来有机会像吴白一样身披国旗,高举奖杯,站上世界的舞台,却只能让梦想,止步于全国总决赛的那天,当时光的列车缓缓驶过,30岁的韩商言就站在那里,深情的目光望过去,满眼都是自己20岁的影子。。。

不得不说,这部剧,勾起了很多人对梦想的感慨、怀念、思考,也触动了很多人的梦想情怀,也向当下的年轻人诠释了青春为梦想拼搏的魅力所在。

有梦想的人永远年少。

剧中苏澄离队回挪威时,见了Sp战队退役人员米邵飞,建议他去做K&K战队的领队。米邵飞第一反应是他已经老了,而苏澄说:有梦想的人永远年少!

不由得想起了身边那些还坚持理想的人,他们有的人已经实现了理想,有的还在努力。他们中的大多数也已步入中年,但无论曾经经历了多少,那份少年的狂热却始终不曾变过。

年轻时,我们不理解、鄙视、嘲笑他们,认为他们一根筋,认为他们理想化,但走着走着,那些曾经我们以为不可能的事情他们实现了。

人到中年,我们的日子已如行尸走肉般死气沉沉,而他们为了心中的理想,每一天过得都热气腾腾。这时候,才开始懂得那群追逐梦想的人才不愧对生活。对他们而言老去的只是容颜,内心一直像年轻人一样活力满满。

坚持梦想的人,别具魅力。

人这一生,谁最初没有梦想呢?只是在这烦躁的社会冲击下,慢慢丢失了最初的梦想。

现今的社会,被物质标榜的东西太多太多,我们一方面想追求精神上的向上,又沉溺于物质上的快乐;一方面想追求更远更难的理想,却又满足于眼前安逸的生活,不愿放弃物质上的拥有。

甚至,每走一步dou要事先衡量一下能给自己带来的利益,那种纯粹的对梦想憧憬的向上精神早已经不复存在了。

韩商言魅力所在就是比我们常人更能坚持,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被打击后也坚持最初的梦想。

我们常说初心易得,始终难守,那些坚守了初心、还在为梦想打拼的人,总有一种熠熠闪耀的魅力,感染着别人。

像剧中所说,钱固然重要,因为它可以给你一个,很好的生活,可是人是因为,有了梦想而伟大。梦想有大有小,所有的梦想都值得被尊重。

现今,我们的国家所提倡的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也正是一种理想与坚持的情怀。愿以后多一些正能量、正确价值观的宣传。

《亲爱的》观后感800字


《亲爱的》观后感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催人泪下的《亲爱的》。电影《亲爱的》由由陈可辛执导,张冀编剧,赵薇、黄渤、佟大为、郝蕾、张译主演。这不仅是一部关于拐卖儿童的电影,而且是把社会百态揉在一起的纪录片。
电影主要讲述了田文军(黄渤 饰)和鲁晓娟(郝蕾 饰)曾是一对恩爱的夫妻,然而,两人之间的感情却被时间和争吵消耗殆尽,最终,他们选择了离婚。如今,联系着两人的唯一枢纽,就是可爱的儿子田鹏。然而, 某一天,这唯一的纽带也断裂了,田鹏一次外出玩耍时无故失踪,绝望和崩溃之中,田文军与鲁晓娟踏 上了漫漫寻子之路,并在途中结识了许多和他们一样无助的父亲和母亲们。时光匆匆流逝,一条关于田鹏的线索浮出水面,促使田文军和妻子来到了一处偏僻的村落 之中,在那里,他们看到了酷似田鹏的男孩,然而,男孩口中的妈妈却并非鲁晓娟,而是一位名叫李红琴(赵薇 饰)的村妇。李红琴这个人物从出场就在不断失去,她男人早死,儿子被夺回,女儿被带走,可以说已经失无可失。她在社会中扮演的是「人贩子老婆」的角色,是 道德的对立面,然而站在她的角度上,实在是被命运残酷对待的人。她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找证人、找律师,想要再找回失去的女儿,但法律不容。在公交车上看到儿 子时,飞奔下车到儿子的身边紧紧搂住,身边失去孩子的家长将失子之痛发泄在她身上,她涕流满面,跪倒在地说对不起。影片的最后,她得知自己怀孕的消息,抱 膝而哭,或许她终于接受了自己无法和女儿团圆的结果,或许对命运为她带来一丝希望而感恩。
如果影片《亲爱的》仅仅把目光聚焦在孩子被拐卖的家庭上,那么它仍然会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温情电影,在各种大片烂片扎堆的市场上展示出清冷的风范。但是,它 不会是一部大悲悯之作。我以为,真正的大悲悯是,既关注受害一方的痛苦,又能够对与犯错者有着亲密关系的人们有所同情。《亲爱的》可以说实现了这一点。诚 然,田文军和鲁晓娟二人作为失去亲生小孩的父母,有着太多的痛楚,但是,李红琴就不可怜吗?她并没有拐卖小孩,也不是丈夫的帮凶,她只是一个渴望有孩子、 全身心爱着孩子的母亲。她对于那两个小孩,是亲生母亲一般的关怀,她的这份爱并没有错。后来,她失去了他们,作为一个母亲,作为一个妻子,她真的是一无所 有了。然而并没有做错什么的她却接二连三地遭到现实的戏弄因为她的男人是拐卖儿童的罪犯,所以她也被看作是不洁的,她被那些孩子被拐卖的父母们打,被 福利院剥夺探视女儿的机会。可是,请不要忘记,她也只是一个可怜的女人,她不应该承受他人的过错所带来的攻击和侮辱。这样的道德捆绑、有罪推定实在是一件 很可怕的事情,然而在社会上却屡见不鲜。而佟大为饰演的那个律师为什么后来愿意去帮李红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看到了这种现象背后的恶,他的母亲就因为自 己的亲生女儿犯了罪而饱受周围人的非议继而歇斯底里,他同情李红霞,就像心疼自己的母亲那样。
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应该反思:我们是不是也出于个人的情绪或偏见而苛刻地对待一个无辜的人?我们足够宽容吗?我们足够好吗?否则,我们又有什么资格,指 着别人的鼻子骂,你是不洁的?在你遭受痛苦的时候,也请将心比心,照顾一下无辜受牵连的人的心情。我知道这很难,可谁活得不难呢?当然,宽容不是无限 度的,那些昧良心拐卖儿童的人、那些在人家家庭遭受重创还要落井下石的人,你们好意思被宽容吗?你们的良心都到哪里去了?有些罪恶,不是不报,真的只是时辰未到而已。看过这样的电影,只想跟所有人说。亲爱的,请惜福。

《亲爱的》观后感250字


《亲爱的》观后感

今天和昨天都在看很有泪点而且刷了几遍的电影,昨天看的是《唐山大地震》,今天看了《亲爱的》。这是我第三次看《唐山大地震》,每一次都会因为徐帆老师最后的那一跪而落泪,能够理解方登那么多年爱恨的心理,也能理解母亲在危难关头救弟弟的决定,更心疼母亲三十年来因为没救女儿而耿耿于怀的心情。第一次看《亲爱的》也是被赚足了眼泪。一个作恶,众人皆受苦。第二次看的时候,开始意识到陈导演的良苦用心和专业,电影开始的得背景乐,孩子被拐的时黄渤的脸部特写,找到孩子抢回孩子被全村人追着打的时候头顶的天空,好像电影的每一处情节每一个细节都恰到好处。第一次看得时候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赵薇痛哭这个点,后来明白了她才是整部剧最悲惨的人物,面对丈夫的欺骗,意外的怀孕,吉芳的抚养权,回村可能面临的闲言碎语,这些种种都足以让赵薇这个角色毁灭。最难过的事情莫过于两部电影都是根据真实故事改变。现实的无奈和苦难才更让人心酸。

喜欢《《亲爱的》观后感14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