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非你不可》观后感1200字。

聚精会神地观赏影片或电视剧是令人高兴的事情,观看的过程中,我们全情地投入,并有很多的感触。观看后受益匪浅,心中有了更多的想法,懂得了更多道理,需要写一篇观后感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观后感记录下呢?或许你需要"《非你不可》观后感1200字"这样的内容,欢迎你的品鉴!

《非你不可》观后感

一位医生,检查发现自己的脑部长了恶性肿瘤,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法国电影《非你不可》一开始,就将这个问题摆在了观众面前。
这位医生名叫让皮埃尔,已经做了20多年的乡村医生,每天不是在诊所坐诊,就是开车出诊,整天忙个不停,有时晚上一个电话来,他立马就赶去,无论下雨,还是下雪。
从他就诊的过程看,他不仅熟悉每个病人的情况,而且态度和蔼,语言周到,处理得当,深受病人及家属的信赖。
可以说,影片开头只用了几个小小的片断,就将村民们离不开这位医生的情形充分展现出来。
现在,医生自己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怎么办?
皮埃尔的主治医生让他停止工作,同时进行放疗和化疗。
皮埃尔的选择是,暂不放疗,一边化疗,一边工作,而且隐瞒自己的病情,不告诉任何人,包括他在巴黎的妻子和儿子。
尽管如此,主管部门还是派了一位年轻的女医生娜塔莉来协助他的工作。
起初,皮埃尔是不接受娜塔莉的。他认为自己身体还行,不需要助手,又觉得她的学历和资历承担不了乡村医生的重任。一开始还给她出点难题,想让她知难而退。有些老病号也不相信她,让她的处境很尴尬。
娜塔莉事先并不知道皮埃尔有病在身,她最终以自己的努力让皮埃尔和村民们接受了自己,也成为一个非你不可的人。
他俩是怎样做到的呢?影片通过一件件小事情展开,将两位乡村医生的敬业精神很好地表现出来,让观众受到感染。
皮埃尔在诊断时很少以提问的方式进行。他仔细倾听病人的诉说,不去打断病人的思路,从中判断病情的真实所在,再对症检查或诊治。
有位老人92岁了,身体经常出毛病,一旦发病,多项指标都达到急救的标准,按照医疗规范,应该立即转入城市医院住院治疗。皮埃尔观察到,每住院一次,老人的身体状况就下降一次,精神状态也相应衰减,根本达不到维持现状的效果。为此,皮埃尔采取在家中治疗的方法,在病人熟悉的环境里休养,这样以病人为中心的治疗方法,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症状,尽量让老人恢复到病前的状况。
有一次,皮埃尔在接受化疗时,老人又犯病了,娜塔莉出诊,在病情危急的情况下叫了急救车,将老人送到城市医院。皮埃尔听说后,也无话可说,只是自己几次去医院探视,发现老人生不如死,在老人的示意下,他偷偷地将老人转移回家,最后在家中安然离世。
作为医生,皮埃尔深深地知道,在自然规律面前,人可以去努力,可以去抗争,但最终取胜的还是大自然。与其徒劳无功,不如顺其自然。
如果说,皮埃尔是以自己20多年的行医经历让村民们深度认可的话,那么娜塔莉能短期内让皮埃尔和村民们接受,与她的敬业精神和工作热情分不开。
娜塔莉曾做过10年护士,与病人相处有着丰富的经验,一句问话,一个动作,既规范又亲切,能让病人和家属的紧张情绪得到有效缓解。
有一个智障少年,总是独来独往,连他母亲都无法与他交流。娜塔莉主动与他接触,参与他的爱好,在乡村音乐会上陪他跳舞,发现他记忆力很好,符合自闭症的特征,让家人以前的疑惑得到释放。
皮埃尔在一次雨夜出急诊时受伤,让娜塔莉赶过去帮忙。娜塔莉曾在急救中心实习过的经历证明她做得非常专业,让皮埃尔刮目相看。
就是在给皮埃尔受伤的锁骨拍片时,娜塔莉发现了他身患癌症的事。她找到皮埃尔的主治医生了解情况后,主动承担起出诊的工作,让皮埃尔有时间去做放疗,不要放弃治愈的机会。
人在一个新的环境下,在别人不了解你的时候,常常会出现不被别人信任和认可的情况。有的人遇到这种情况会抱怨,有的人一开始就会把关系搞僵。娜塔莉则不一样,尽管处境尴尬,但她不退缩,不责怪别人,坚持做好份内的事情,努力向同行学习,尽到自己做医生的职责。
人心都是肉长的。时间一长,这个人怎么样,能否值得信赖,别人会通过你的言行举止和事情结果来做出判断。敬业的人,为别人考虑和付出的人,做事专业的人,总是会受到人们欢迎的。
让人认可,让人尊敬,让人感到非你莫属,并不需要做出什么感天动地的事情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每个细节上下功夫,并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我们迟早都会得到这个荣誉。
在看片的过程中,我曾几次感叹:能遇到这样的医生真好!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非你莫属观后感


非你莫属观后感(一)

无意中的网上闲逛,碰到了江苏卫视的《非你莫属》节目,一看就搂不住了,一口气连看几期,对应聘者颇有感触。

首先,自我认知不够。

中国已然为市场经济国家,从《非你莫属》节目就是提供市场经济下的劳资双方的中介服务。资方通过企业的核心价值来吸引劳方的选择,而劳方通过个人价值来吸引资方的选择。那么,到底劳资双方知晓否各自的价值呢,资方可以,而劳方却不然。这就是《非你莫属》存在的价值。提供一个劳资双方展示各自价值而双向选择的平台。劳方在这个平台的表现,令人担忧,尤其是80、90后,对自己没有充分的认知,对自己未来没有规划。不过,类似《非你莫属》的应聘,是自我认知与社会定位的非常好的途径与方法。但一次两次远远不够。

其次,职业规划缺失。

每个人是直接或间接通过提供社会服务而满足个体的需求。而两者又是成正比的。所以应不断提高个体的社会价值,来不断提高个体社会服务,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个体需求。那么,这个不断的量变,若达到我们期待的质变,这就需要我们有清晰可行的职业规划。而当下社会大部分人,无意识的随波逐流。如果是随大波,方向性是对了,利于发展。如果是随小波,情况就不妙了。职业规划就是个体社会服务顺应社会发展而推波助澜,方可实现个体价值。

最后,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具体包括公私观、义利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和生死观等。世界 观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者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这三观决定着不同个体和群体。非常非常重要。科学教育固然重要,但对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道德伦理教育更重要。并且与生命同在。

《非你莫属》观后感(二):职场不仅仅是求职者有误区

作者:一言

今天看了《非你莫属》这个求职节目。这个节目显然很火,点击率一直很高,我也很喜欢看众 Boss掐架 .但是今天这一场( 9.19期)我感觉有一些Boss存在明显的认知误区,某种情况下会对求职者产生严重心理障碍。

今天有一位特殊的求职者,他的特殊在于他是一位【北大生物学系】的肄业学生,本来可以硕博连读,但大三就肄业了。为何选择了肄业站在了这个舞台?据求职者自己说是为了一个喜欢的女孩,同时又为了了解社会得到一些社会经验最后毅然放弃了多数人羡慕的很好的学习机会辗转职场挣扎。

他的故事有些离奇,公开表露的信息又很难令人用通常的思维去理解,因为在中国多数人眼里,北大还是有极大光环的。尽管北大已经不是当年的北大,但硕博连读又不用交学费,而且未来【正常】情况下还会有很好的高薪的工作可以谋得。在一个"公考"都吃香无比的社会,这是颠覆性的决定。

为此,职场的Boss们坐不住了,纷纷跳出来指责其行为草率,更有人要他回学校上课,还有一位嘉宾更狠,说他这么做是浪费了纳税人的钱。

中国自古以来不缺好为人师者,中国式教育的本质就是居高临下用通用的价值观来评判人的言行,用道德的说教美化自己的价值观,这有没有问题?

中国的学生为何缺少创意,缺少创新精神,正是这样的社会环境熏陶所致。中国目前市场经济的掌控者其实是40岁左右学历为大专的一群人,在各个行业里都差不多。本科和硕士这是比较年轻的一代人,博士现在多了,但是在70年代那批人里面极少。今天的很多博士都是在工作之后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了文凭,其中不乏类似唐骏这样的机会主义者。从90年代开始中国的文凭买卖交易市场就很兴盛了。

中国社会究竟还是一个注重学历而轻视能力的国家,大学的宽进严出状态并没有使大学生脱离最初价值观的束缚变得视野更宽广,所以要求求职者与Boss有相同的价值观并认为那样的求职者才是可用之才,这是一种苛求的状态。我记得网上有一篇报道说清华有不少高材生去了寺庙修行,被痛批浪费了人才。我又同时在思考美国人的思维逻辑。因为今天的微软创办人当年本科也没有毕业,但是他创造的社会财富要比很多人多得多,比尔盖茨的经历和故事是否适合这个社会,还是它本来就是个案?

我同时又听到很多年轻的大学生在玩物丧失的故事,大学成为泡妞和玩乐的天地,学业倒成为副业,因为即使从名校出来的学生也很难看出任何不一样的闪光点,专业技术能力缺乏,对社会的认知和现实存在很多错误的理解,更有很多大学生哀叹,大学四年根本没学到有用的东西。一进入社会立刻茫然。

如果一味的指责学生恐怕是容易的,因为总可以找到经过学习后成才的例子,然后告诫他是因为你努力不够。但是同时可能这种指责也必然忽视了目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功利性教育的普遍存在。因为即使学可能也糟粕太多。

接受正规的教育当然是好的,在一个学费高昂很多人还上不起大学和没机会上大学的现实里,谁也不能说读大学受教育没有价值,关键在于怎么样教育!也不能说学习没有意义,关键是如何学习和明确学什么?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善于学习总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从更大的角度讲,一个人是需要不断学习的,一直到老都需要学习。

按照通常的理解,这位北大生物学学生选择肄业是错的,同理放弃麻省理工全额奖学金出国深造的北大高材生柳志宇的选择是错的,哈尔滨医科大的正阳的选择也是错的,进入【北京龙泉寺】的诸多天之骄子都是错的;北大毕业生选择回家养猪更是错的;选择应聘做清洁工的大学生也是错的,连韩寒也应该是错的,因为韩寒高中都没毕业就离校了。因为他们都是在毕业后离开普通人的价值理解范畴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区别只是比尔盖世和韩寒成功了。而他们还在路上。

那么读大学——毕业——找到一份理想职业——成功,这之间的逻辑一定成立?【职业没有高低贵贱,读了大学不一定成功,也不是当了官发了财就是成功】【读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成功人士对这几句总是认同的,但是对于与众不同的职业之路的选择为何就不能认同?这是价值观的矛盾。

在另一个求职节目里我看到这样的现场,一个当过保安家境贫寒只有初中学历的男人求一份创意策划的工作,所有的达人嘉宾都说他没有教育背景是不可能做策划工作的。更有人认为他来错了地方。难道他应聘做保安才是正道?其实今天中国做策划做得最好的那批人没几个是专业出身。一如电子商务阿里巴巴,当年的马云其实对网络还一无所知,而且学的也不是计算机。

总有一些人对人生的理解与众不同,但是生在中国,年轻人面临的中国式说教是最多的。同样的情况如果发生在欧洲北美教育发达的国家,这几乎又不存在问题。因为几乎不会有人觉得选择不一样就是错的,不会有人认为读大学就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我知道在美国有很多大学生选择休学几年先工作然后再回到学校修完学分拿学位。】在成功只看结果的社会里,所有的人都会说你在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是值得欣赏的,这个过程完全可以不一样。

但是这名学生站在中国特色的《非你莫属》里得到的肯定太少。而打击却相当明显。职场老板们的价值观存在明显的误区。

有一位女Boss问他,"你有目标吗?你的理想是什么?"他说:"我的理想就是10年后我的公司可以上市".有这样理想的年轻人应该得到什么养的评价呢?那位女Boss的回答是:"这从来不叫理想,这叫做梦!"

我不知道做梦和理想之间有多大的区隔,不做梦的人成功的比率是多少?梦想即使离现实很远,这样的梦难道就不该有就该遭到批判?只有脚踏实地才是值得鼓励的?

【脚踏实地】常被人用来当做教训年轻人的常用词。脚踏实地确实是做人最基本的处事方式和原则,但是把它当标签贴在每个人成长的路上显然是错的,因为这忽视了人的多样性和不同的特质以及环境和机遇的影响,也曲解了脚踏实地的概念。脚踏实地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往前走,但并不是按照别人的价值观在相同的路上走。把脚踏实地狭义的理解为循规蹈矩是按部就班是错误的。

我们今天的中年人基本上就是当年背着手坐在课桌后面听话的一群人,得到的灌输远比自己的想象的要多得多,这是危险的。大多数听话的脚踏实地者早已经陷入了平庸而无法自拔。联系到今天中小学负担重的问题,可以说我们的孩子在接受【死的知识】方面远多于国外的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总是少的可怜,单一和雷同。因为已经习惯了灌输的大脑,难以跳出常规思维的怪圈。

怎么样才算是脚踏实地呢?老老实实念完书,然后找一份工作,不要见异思迁认真干上10年20年算不算脚踏实地?按此逻辑,那么工作一两年或者几个月就【跳槽】的年轻人基本上都是好高骛远的不脚踏实地的,这和欧美国家职业者一生平均的跳槽换7到8份工作的经历相比,中国平均更换4份职业的数据可以说明,中国年轻人其实都是脚踏实地的,不脚踏实地的很少。但是相对【脚踏实地的中国人】并没有在科技文化创新方面比西方年轻人有所超越,相反在很多方面甚至是停滞和倒退。倒是近20年出国的一部分【海龟】因中国的开放和机会多选择回来后让我们看到了更多非中国化的价值思维和令人欣慰的价值取向,这些东西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网络的巨大发展使没出去的国人也大开眼界,这使得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越趋激烈。

任何人有梦想都是应该肯定的,带着梦想求职的学生决不能简单定义为是不脚踏实地的人。每一个人的背景都有差异,成长的道路或有不同,产生的价值观也因人而异。一个努力找工作的学生凭什么就认为是不脚踏实地呢?一个肄业的学生就一定是脑子有问题吗?肄业的学生难道就一定没机会成功?这样的认识显然过高推崇了大学教育的价值。稍有水准的人都会认为,大学只是一个平台,使人们有更多机会学习和选择人生。

中国人非常需要多元文化价值观的洗礼,仅仅靠上政治课和书本学习是不够的,一个开放的社会应该允许不同价值观的存在并予以合理的认同。中国目前的教育模式和手段根本不能让学生有独立思维的能力,依靠学历分数衡量学生的成功概率是不对的(学生只有统一的答案)。相反有可能扼杀了很多值得培育的好的Idea和苗子。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一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潜质值得发掘,千篇一律的培养模式产生不了伟大的科学家,也产生不了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这会影响一个国家的文明进程。更令人担忧的是产生不了人格完善的健全的人。

职场也是一个教育人的地方,但是用固有僵化的价值观去教育年轻人如何看待成长成功和人生之路可以休矣!

非你莫属观后感(三)

《非你莫属》做的很成功,因为他有足够的要素来吸引观众,把现在大家都非常关注的就业找工作这个题目非常直观的呈现给观众,就是抓住了公众最想了解的东西。从栏目本身来说,非常值得肯定,因为他给参与的求职者一个机会,相对来讲机会很大,因为有十几家公司同时面试,比我们平时只面试一家成功率要高很多,对求职者来说非常好。而且对于看节目的求职者也是个非常好的参考。

首先是对主持人言行的担忧,他叫张绍刚,原来是一个央视法律节目主持人,有一定的影响力,这样的一个主持人,转行到了一个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娱乐节目做主持,是一个很大胆的尝试,当然他也具备那样的能力。但是从看节目中发现,张绍刚一些言行很不妥。

还有对企业老板的看法。不可否认,这些老板都是社会的精英,成功人士,他们是某个领域的权威。我从节目中发现一个想象,这些老板通常都会对求职者问他们认为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如果求职者的回答跟老板们认为的答案稍有出入,就一顿打击,其实这恰恰映射出我们的教育本质,那就是老师教的都是对的,学生只要死记硬背那些定理就好了,不必也不能有自己的见解,否则就是不对的,对老师也是不敬的,他们的权威不能有任何挑战,而我们这些老师和老板们也非常乐于如此。

还有就是,看这个节目,不难发现这些企业大部分是做网络、投资、培训、时尚、视频等等新兴产业,有很多都已经是在美国的上市公司了。几乎没有制造业的企业,或者说做实业的企业很少。

非你莫属观后感1000字集锦


电影中有许多人生的哲理。谈起影视作品里的情节,我们总会感慨万千。对于这些感悟,我们最好把它们写进观后感里。观后感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你感觉对写作品观后感毫无头绪吗?相信你应该喜欢栏目小编整理的非你莫属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非你莫属观后感【篇1】

对我这种20余年来日渐不适应电视的中国病人而言,如果不是因为在微博上经常看到有网友在传播《非你莫属》的节目视频,这档由天津卫视筹划和组织,在每周日21时15分开播的天津卫视求职节目,无异于火星人办的一档节目

最近,因为《非你莫属》节目进行中,发生一来自法国的海龟被文颐下三滥的法语整晕厥,主持人张绍刚却没有丝毫同情心,反以落井下石的心态,当场讥讽这位名叫郭杰的求职者"是在表演",而遭致拥有1371万粉丝的微博达人李开复,在网络上公开号召抵制这档既变态又恶俗无比的节目。

相信所有看过这档节目的人,如果你敢说自己是拥有起码平等意识的现代人,估计很难不对这档节目产生恶感:12位高调出镜招人的老板,端坐在一把把犹如权力象征的大椅子上,放任一个靠插科打诨制造笑料的主持人,以极度自恋的语调,几乎无时无刻都在用语含讥讽之意,来给求职者制造一个又一个难堪的话题。尽管那12个前来招人的老板中,不乏潘石屹这种在招聘那位清华博士时说话极有分寸感的温文尔雅之士,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那些不知自己几斤几两的土财主们,大都却像浅薄无知的文颐那样,个个在节目中的表现,只能用"胸中蕴蓄如草芥,口中谈吐如市井"来加以描述。

坦率地说,如果说天津卫视确实要办一档展示国人丑陋大全的节目,我们对《非你莫属》确实无可厚非。因为这档节目把国人中普遍存在,诸如小人得志忘乎所以,有钱的王八大三辈,撑眼说瞎话不脸红等劣根,已经展示得近乎淋漓尽致了。

例如,眼下在李开复的微博上,就有一组贴图,在确证那位诠释小人得志忘乎所以神形兼备的张绍刚,是如何瞎说一套,又怎样瞎做一套。

这组图片说的是,在一期节目中,张绍刚这样谆谆教诲求职者:当有人摔倒了,"你应该先把他扶起来。你要记住,你不是个主持人。你是个人!OK"

可是,也就在张绍刚那次主持节目的进程中,当这位法国海龟郭杰被招人的土财主文颐,用那些只有她自己能听得懂的半吊子法语整晕时,这位瞎说一气非常在行的张绍刚,竟然以幸灾乐祸的心态,极为轻佻地讥讽这位海龟:"你不是在表演吧?"并放任这位求职者瘫倒在地。

当年,我的文盲老娘曾谆谆教诲过我这样的道理:当你病的没路可走时,千万不要去求助那些从骨子里看不起你的人,而宁可去向陌生人家讨饭,也强似饱受遭人白眼的滋味。你穷,一定要穷的自在,你饿,也要饿的有点骨气。

可是,如今我们看看这档《非你莫属》的求职节目,N多求职者如过江之鲫,纷纷从全国各地赶来天津,不仅毫无人格尊严遭受那些如文颐一样的土财主居高临下的鄙视,而且,还得接受小人得志忘乎所以的主持人张绍刚,以变态的言行加以当众羞辱。这是不是从某种意义上,凸显了当下中国人普遍存在的一种精神施虐与受虐的常态?其恶俗与不堪,亦足证国人精神境界的新低?

幸好,我们还拥有一位李开复,敢公开号召抵制这种恶俗不堪的节目,这也从某种意义上,确证我们这个族群还不是十分令人绝望。

非你莫属观后感【篇2】

今天下午老师带领我们看的一个节目,看过之后,有很多感触,第一段视频,那我应职者急于想表现自己,但又聪明反对聪明误,想把自己的“光荣事迹”一一说出,但他错误的观念,把他推向了“深渊”,一个主要是讲他在大学时期考试打小抄,而且还帮别人帮忙打小抄,引以为傲,作弊的学生来说那是可耻而又不可采取的,我们应以此为耻辱,但他还很牛气的说了出来了,而且还帮其他同学作弊,以他大哥的口气将其叙述给评审的老师,因此,平时老是对他的第一印象并不是很好,对于企业来说,作弊这种事情在企业中在利益方面有着一个毁坏什么作用,而且对其的影响,那是极大的,一般作弊这种事情都是人们心里的那个小秘密,一般都会把它隐藏起来,那是不会说的,说了之后对自己没有什么好的影响,尤其是在面试种场合,而这位应征者却笑嘻嘻的说出来,他不分黑白是非,他认为这样是对兄弟的仗义,自己逃过了监考老师眼睛,认为自己是非常聪明的,但最后评委老师希望他能解释一下,对于刚才的说法,,做一下忏悔,他并没有真诚的对作弊事做出忏悔,而自己并不以为然,没有丝毫悔改的心情,主持人还有一个话题,希望能帮上他再加一些分,是关于他养狗的问题是养狗的事本处于他自己的爱心去收养狗,但最后又用狗去贿赂送给驾驶学校,而且对动物的爱心并没有表现出来,而且解释到湖南那个地方,自始至终狗都是要被人吃的,他这种是非不分,缺乏教育的表现是我们应该注重的。

第二名应征者,上场的时候有些语无伦次,自己说出在上场前儿喝了一些酒但又解释到是为他唱歌唱的更好,可这是应聘,喝酒这是对应征工作的一种不尊重,他首先介绍了自己,但接下来晚上都是开始点评评委们的发型,因此打断了他的推荐人本来应该说的话,推荐人和主持人,被他弄的无以应对,只好跑到台阶上去坐,在此之后他们又开始讨论他的工作,还有他的梦想,这是现场已是一片混乱,因为老师说评委老师的,他讲述自己观点表述自己的观点场上一片混乱,主持人也拿他没有办法,你现在观众更是厌烦,希望他尽快下去,也许他的经历,会为他加分,但是由于他这一举动让主持人也不想为他介绍,他做了一个幻灯片用人民币折的花,还有他参加我节目的点击率,他希望能如此,来争夺大家的眼球,希望凭此老师会选他,这片唯有让评委老师去选他,她这更遭到了评委老师都否认否定他他没有尊重我们的人民币,总之她在场上的表现并没有体现出来他尊重这二字,结果就是主持人没有一种尊重的方式请他下台,这两个应征者告诉了我们要分的清是非,对人要尊重,也许这些小小的细节就能拉近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以后的工作竞争中会给人留下好的印象。

非你莫属观后感【篇3】

看过了几期《非你莫属》这个节目,怎么说呢,我挺喜欢这个节目的。每期都会有4位求职者,他们要面对的是商场上的强者――那12位来自不同集团的BOSS,这些BOSS那咄咄逼人的问题,会使有些初出茅庐的求职者乱了阵脚,也有些曾经身经百战。

太多类型的人,有的成功应聘,有的自行放弃,有的很遭拒绝,他们的成功与失败,与他们的人品,他们的学历,他们的经验,他们的性格,他们的表现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最重要的其实是人品,没有那个BOSS希望自己的员工是个人品极差的人,而且没有哪个BOSS会重用人品差的人,除非那个BOSS的脑袋被秀逗了。

学历尤为重要,高学历就是通往好工作的通行证,他可以为一个人将来的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求职者中有刚刚从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有打工仔,有曾经薪水很高的人,往往每个BOSS都很重视求职者之前的工作生涯,只有到社会上实践过得,经过历练的员工,才有更多的阅历,才能更好的完成一项工作。

一个人性格好坏,现场发挥如何,直接影响的是BOSS们对其印象分的高低,如果BOSS们对求职者的印象分高,那他就很有可能多一条出路。

总之一句话,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的确,人只能在一次次的失败后,不断的升华自己,超越自己,最后才能达到一个新的人生高度。

大家一定都羡慕那些BOSS,可是谁也说不清他们曾经有过怎样的付出,付出了不一定就有大的回报,但不付出连小的回报都没有。

人的能力其实是无限的,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相信自己,明天可以更美好!

非你莫属观后感【篇4】

今天老师给我们观看了“非你莫属”这个节目,刚开始看的时候,自己很不理解,心想:离我还远着呢。看它干嘛呢?第一个人求职,其实一开始自己还觉得他还算优秀,可是,说着说着,就不这么认为了。在这个平台上,哪个人不是该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不是该将自己最得力的事情展现给大家?以便于得到老板的赏识,从而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工作!可他,推荐自己却都是自己的“缺点”,先是说自己在大学给同学们制作小抄,本是作为学生的一种羞耻,可他并不是那么认为,就像主持人们说他从说起到结尾一直都是面带微笑。并没有看出他觉得这有何不妥,似乎在他心里,他认为自己是“大哥”,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接着,他又说起自己的第二个事情,那就是收养狗狗!他说他亲眼看到一个狗狗变成了白色的。对,湖南,桂林那都喜欢吃狗肉,也许你们每个人都认为他之后收养狗狗的事情是处于有爱心,可是谁知道,他说他又把狗狗送给了驾校,因为这个,驾校为正在学车的他增加了练习时间,这还算爱心么?就如在场的一位老总说他是一个可以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也许正是这样吧。在家人的宠爱下,不知哪一天他会改变,也许这次的教训会让他铭记在心吧。

第二个人,他是美籍华人,普通话说的不怎么好,但是他希望当一个主持人。从他一上台,就无视了主持人和推荐他的人,自己讲了好多好多,那时他还不以为然,继续点评各位老板的头型。就只因为他曾是发廊的老板。在台上,多次看到主持人无奈的表情,主持人也曾坐到后面的台阶上,原因所有人都知道,可就是他不明白,他没有尊重主持人。当老板们问他现在的梦想是什么的时候,他说他有三个梦想。老板问他最想实现的是哪一个,他却说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开飞机!这个答案跟他来到现场完全没有关系啊。一次次的话语,让所有人都惊呆了,最后他却以失败告场。

也许,做人不该是非不分,也不该目中无人。

非你莫属观后感【篇5】

也许是因为主持人的言语过于犀利,也许是因为那些总裁思想过于顽固,也许是因为求职的人太过紧张。许多许多的也许之后换来的就是求职者失望的脸。

我曾一度认为老师批评我就是看我不顺眼,但是今天看了非我莫属之后我才知道原来老师都是为了我们好。我们现在是幸福的,还会有人告诉我们哪里做错了,还会有人告诉自己应该怎样尊重别人,还会有人能够原谅自己,这也许就是身为学生的幸福吧!

最让我不理解的就是那位已经过了不惑之年的叔叔,还是毕业于高等院校的人,为什么会做如此肤浅的事情?竟然会去点评他人?难道他不知道他来的目的是什么吗?真的让我无法理解。俗话说的好,忘了什么也不能忘了本,竟然上了台就把最初推荐他的人给忘记了,这要是以后有更好的公司给他提出更优越的条件他是不是会出卖公司的机密?

俗话说小胜靠智大胜靠德,这种道德修养有些许问题的人就算是从哈佛毕业的也不会受重用的。

别人问他的梦想是什么,他竟然说目前想学开飞机,呵呵。竟然连自己的目标都不清楚,明明就是一个开发廊的,不做好本分工作竟然去开飞机,真是可笑。成熟稳重的形象一下子在每个人的心中,就连我们这些00后为人处世可能都会比这个60后还要高一些!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不会察言观色,不懂场合说话,更不懂得怎样尊重别人。他是来求职的,他本应该谦虚,然而他却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今天我是来求职的,今天就是我的舞台,真是可笑,一个不懂得怎样谦虚的人是永远都不会进步的。还是那句话,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他在舞台上自顾自的讲,完全忽略主持人和各位总裁的心情,完全不会理会别人的看法,更没有尊重他人,我觉着这种人真是的和他的容貌背道而驰,看似经历了沧桑殊不知却还是孩童的心性。我就得这就能够看出美国和中国的教育差异,美国的老师总是让孩子们自由的成长,总是崇尚不泯灭孩子的心性,可是我觉得崇尚归崇尚,也要有个度吧?就如同我们老师的带班理念――尊重理念,在老师尊重你的同时,你也要学会尊重老师。老师就像是茫茫大海上唯一的旗帜,当你迷离失所的时候,他会引领你走向正确的道路,这就是我理解的老师!而不是那些任你再苍茫的大海上漂泊,最后让你迷失了方向的老师。

看了今天的非你莫属,我感触了很多,请你珍惜还有人管教你,还有人告诉你哪里错了,还有人会原谅你的时光吧。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你原本怨恨的老师的训斥声竟然的变得如此的动人,那将会是你最宝贵的财富。城市的黑暗面,终究会被阳光照耀。

就算你是那颗被高楼大厦遮挡的那棵树,随着太阳角度的变化,总有一天,阳光会照耀到你。只要你愿意等,愿意一点点的奋力长高,感激帮助你砍下多余树枝的园林工人!

非你莫属观后感【篇6】

今天,我们班的陈老师利用了一节自习课的时间让我们观看了两段视频。刚开始后看到了醒目的四个大字――非你莫属。似乎有点儿熟悉,貌似是一档求职节目。还真的有点儿不理解,到底为什么要给我们看这个视频,也许是因为想给我们放松放松,没容我想太多,节目已经开始了。

老师专门挑了其中的一段给我们观看。当中有一个“年轻人”美国的华裔李世权,看似外表很青春,可没想到已经是以为47岁的中年男人了。当初刚看到他并没觉得有什么稀奇的,只是一个男人来节目里找工作而已。可之后的五六分钟里却令我大跌眼镜,这位大叔用自己极不标准的普通话来讲述自己的一些事,居然还肆意的“点评”台上的各位著名集团老板的发型问题。而这些举动,却遭到了主持人和他的推荐人的极不满意,默默地走到了台后的台阶上坐着,也许是一种无声的抗议吧。

几经波折,他终于讲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可这些也遭到了各位评委、主持人以及在场观众的反对。大家都在议论纷纷,而有的观众已经不耐烦了,开始催促着节目的结束。大叔的这些作为的坏印象早已印在了各位评委和主持人的心里,渐渐地变得不耐烦起来。这时听见推荐人说了一句:“你是喝酒了吗?”而他居然镇定自若的说了一句:“只喝了一点点,是为了让我之后唱歌时更放松。”当时的我觉得非常诧异,参加一档求职类的节目,不是只需要把自己生活当中做的一些好人好事说出来,而更多的是自己在舞台上的表现。可是居然喝了酒,这真的是不对的。即使再怎样也应该去全面的尊重他人,尊重这个舞台。慢慢地,气氛变得尴尬了些许,整个场子里都充斥着所有人的骂声。不用看都知道,一定是被无情的拒绝了,根本都没有给他一次工作的机会。也许在我心中,他这种人还根本不配有像开飞机这样的梦想。即使他是一位美国知名大学毕业的高材生。

生活中也许经历过许多的不顺,但老天爷毕竟是开眼的。只要你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尊重生活……尊重这世间的万物,即使在身份卑微,有一天你的光亮之处会有人发现的。或许还不够时机,或许还不够资历,或许这一切的一切都将成为生命中最美好的经历。大叔这样的经历,虽然不美好,虽然有挫折,但也许正是以为着样的挫折,才使他的生活更加完整,才会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尊重,拥有更好的一切。

非你莫属观后感(精选10篇)


随着时代发展,看电影是人们主要休闲的方式之一,看完电影后我们学到许多人生智慧。想要记住当时观看的心情和共鸣,在观看结束后就应该写一份观后感。此时写一篇观后感,就能很好地记录下我们的所感所想,写作品观后感时总是感觉有些困难?经过收集,读后感大全为您献上非你莫属观后感,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非你莫属观后感【篇1】

今天,我们班的陈老师利用了一节自习课的时间让我们观看了两段视频。刚开始后看到了醒目的四个大字――非你莫属。似乎有点儿熟悉,貌似是一档求职节目。还真的有点儿不理解,到底为什么要给我们看这个视频,也许是因为想给我们放松放松,没容我想太多,节目已经开始了。

老师专门挑了其中的一段给我们观看。当中有一个“年轻人”美国的华裔李世权,看似外表很青春,可没想到已经是以为47岁的中年男人了。当初刚看到他并没觉得有什么稀奇的,只是一个男人来节目里找工作而已。可之后的五六分钟里却令我大跌眼镜,这位大叔用自己极不标准的普通话来讲述自己的一些事,居然还肆意的“点评”台上的各位著名集团老板的发型问题。而这些举动,却遭到了主持人和他的推荐人的极不满意,默默地走到了台后的台阶上坐着,也许是一种无声的抗议吧。

几经波折,他终于讲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可这些也遭到了各位评委、主持人以及在场观众的反对。大家都在议论纷纷,而有的观众已经不耐烦了,开始催促着节目的结束。大叔的这些作为的坏印象早已印在了各位评委和主持人的心里,渐渐地变得不耐烦起来。这时听见推荐人说了一句:“你是喝酒了吗?”而他居然镇定自若的说了一句:“只喝了一点点,是为了让我之后唱歌时更放松。”当时的我觉得非常诧异,参加一档求职类的节目,不是只需要把自己生活当中做的一些好人好事说出来,而更多的是自己在舞台上的表现。可是居然喝了酒,这真的是不对的。即使再怎样也应该去全面的尊重他人,尊重这个舞台。慢慢地,气氛变得尴尬了些许,整个场子里都充斥着所有人的骂声。不用看都知道,一定是被无情的拒绝了,根本都没有给他一次工作的机会。也许在我心中,他这种人还根本不配有像开飞机这样的梦想。即使他是一位美国知名大学毕业的高材生。

生活中也许经历过许多的不顺,但老天爷毕竟是开眼的。只要你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尊重生活……尊重这世间的万物,即使在身份卑微,有一天你的光亮之处会有人发现的。或许还不够时机,或许还不够资历,或许这一切的一切都将成为生命中最美好的经历。大叔这样的经历,虽然不美好,虽然有挫折,但也许正是以为着样的挫折,才使他的生活更加完整,才会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尊重,拥有更好的一切。

非你莫属观后感【篇2】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具体包括公私观、义利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和生死观等。世界观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者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这三观决定着不同个体和群体。非常非常重要。科学教育固然重要,但对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道德伦理教育更重要。并且与生命同在。

非你莫属观后感【篇3】

看过了几期《非你莫属》这个节目,怎么说呢,我挺喜欢这个节目的。每期都会有4位求职者,他们要面对的是商场上的强者――那12位来自不同集团的BOSS,这些BOSS那咄咄逼人的问题,会使有些初出茅庐的求职者乱了阵脚,也有些曾经身经百战。

太多类型的人,有的成功应聘,有的自行放弃,有的很遭拒绝,他们的成功与失败,与他们的人品,他们的学历,他们的经验,他们的性格,他们的表现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最重要的其实是人品,没有那个BOSS希望自己的员工是个人品极差的人,而且没有哪个BOSS会重用人品差的人,除非那个BOSS的脑袋被秀逗了。

学历尤为重要,高学历就是通往好工作的通行证,他可以为一个人将来的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求职者中有刚刚从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有打工仔,有曾经薪水很高的人,往往每个BOSS都很重视求职者之前的工作生涯,只有到社会上实践过得,经过历练的员工,才有更多的阅历,才能更好的完成一项工作。

一个人性格好坏,现场发挥如何,直接影响的是BOSS们对其印象分的高低,如果BOSS们对求职者的印象分高,那他就很有可能多一条出路。

总之一句话,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的确,人只能在一次次的失败后,不断的升华自己,超越自己,最后才能达到一个新的人生高度。

大家一定都羡慕那些BOSS,可是谁也说不清他们曾经有过怎样的付出,付出了不一定就有大的回报,但不付出连小的回报都没有。

人的能力其实是无限的,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相信自己,明天可以更美好!

非你莫属观后感【篇4】

也许是因为主持人的言语过于犀利,也许是因为那些总裁思想过于顽固,也许是因为求职的人太过紧张。许多许多的也许之后换来的就是求职者失望的脸。

我曾一度认为老师批评我就是看我不顺眼,但是今天看了非我莫属之后我才知道原来老师都是为了我们好。我们现在是幸福的,还会有人告诉我们哪里做错了,还会有人告诉自己应该怎样尊重别人,还会有人能够原谅自己,这也许就是身为学生的幸福吧!

最让我不理解的就是那位已经过了不惑之年的叔叔,还是毕业于高等院校的人,为什么会做如此肤浅的事情?竟然会去点评他人?难道他不知道他来的目的是什么吗?真的让我无法理解。俗话说的好,忘了什么也不能忘了本,竟然上了台就把最初推荐他的人给忘记了,这要是以后有更好的公司给他提出更优越的条件他是不是会出卖公司的机密?

俗话说小胜靠智大胜靠德,这种道德修养有些许问题的人就算是从哈佛毕业的也不会受重用的。

别人问他的梦想是什么,他竟然说目前想学开飞机,呵呵。竟然连自己的目标都不清楚,明明就是一个开发廊的,不做好本分工作竟然去开飞机,真是可笑。成熟稳重的形象一下子在每个人的心中,就连我们这些00后为人处世可能都会比这个60后还要高一些!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不会察言观色,不懂场合说话,更不懂得怎样尊重别人。他是来求职的,他本应该谦虚,然而他却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今天我是来求职的,今天就是我的舞台,真是可笑,一个不懂得怎样谦虚的人是永远都不会进步的。还是那句话,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他在舞台上自顾自的讲,完全忽略主持人和各位总裁的心情,完全不会理会别人的看法,更没有尊重他人,我觉着这种人真是的和他的容貌背道而驰,看似经历了沧桑殊不知却还是孩童的心性。我就得这就能够看出美国和中国的教育差异,美国的老师总是让孩子们自由的成长,总是崇尚不泯灭孩子的心性,可是我觉得崇尚归崇尚,也要有个度吧?就如同我们老师的带班理念――尊重理念,在老师尊重你的同时,你也要学会尊重老师。老师就像是茫茫大海上唯一的旗帜,当你迷离失所的时候,他会引领你走向正确的道路,这就是我理解的老师!而不是那些任你再苍茫的大海上漂泊,最后让你迷失了方向的老师。

看了今天的非你莫属,我感触了很多,请你珍惜还有人管教你,还有人告诉你哪里错了,还有人会原谅你的时光吧。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你原本怨恨的老师的训斥声竟然的变得如此的动人,那将会是你最宝贵的财富。城市的黑暗面,终究会被阳光照耀。

就算你是那颗被高楼大厦遮挡的那棵树,随着太阳角度的变化,总有一天,阳光会照耀到你。只要你愿意等,愿意一点点的奋力长高,感激帮助你砍下多余树枝的园林工人!

非你莫属观后感【篇5】

记得上高中的时候,准确来说是初中的时候吧,就觉得自己懂得特别多,身边的好友也是这么认为的。在他们看来,我永远是那么的懂事,明事理,我看问题也是辩证的,多角度的。每当他们遇到不开心或是很迷惑的事情总喜欢找我交谈,谈完之后,他们都会有如释重负之感。那个时候我心里觉得特别的开心,总觉得我能给朋友带来帮助,随后一直开开心心,到出外工作。(我要加油,我知道我要活到老学到老,我的人生一定会像鲜花般灿烂!)

刚出来工作的时候,觉得特别的迷茫总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总是不安于现状,从一个产线普工到产线干部,到半工半读,学设计,到平面设计师,到现在的网页设计师,一路走来觉得自己虽然没有走出最好的一条路,但至少没有走错,所以有时候想想觉得挺自豪的。其实就算这样自己还是有些不满足,但此时的不满足非彼时的不满足耶,现在似乎已经没有去学习了,只想着更好的,但没有去想自己本身有没有这个能力,慢慢的发现自己好像不再像以前那么有才华了,当看到一个好的人或好的事的时候,总想把他描述一翻,但发现总也说不出自己心中所想的样子,这是我文思枯揭的表现,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丰富提高自己了,很少看书,很少反思自己。总以为自己的这些经历已经够了一样,正因为这样,自己变成了一个说得多做得少的人。

不可否认我的确会说,但自己觉得自己好像一们语言的强者行动的弱者。我去面试的时候,十有九家公司都是对我很满意的,甚至在我找到工作了之后还有人电话来叫我去他们公司说他在面试了很多应聘者之后还是对我很满意,他说我提出的要求他们都答应,这些现象,说明至少我在面试的时候还是做到了让他们满意,让他们认为我是个不错的人。但是实际工作中呢?从总体上来看,我的确也完成的工作,并做得还算让上司满意,可是当自己静下心来问自己的时候,其实我自己更本没有用全力,我完全可以做得更好,但是我没有这样,而且我还时候常的和其它同事一样,抱怨这里不好那里不好,虽然说的比较少,心里的确是这样想的,我深知道如果这样事情是做不好的,虽然一般情况都还差强人意,但是这并不是我想要的,在完成工作的同时自己也可以学到东西,何乐而不为呢?

昨天晚上看了一期“非你莫属”,这是一个职场真人秀节目,我非常喜欢,我觉得在里面我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在看求职者的同时,我学会了看人,学会了看自己,在听老板们点评的时候,我也相当于得到了指了,但是看这个节目很久了,几乎每期都没有错过,我只是觉得学到了东西,但是没有学以至用,直到昨天晚上看到了一个求职者,我觉得自己和他像极了,他是典型的嘴巴很历害,但是慢慢的我发现他似乎不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当在场上的老板们也看出来的,然后每一关他都受到了老板们的一些“指点”,我越看越沉默了,我看到了自己,当然最后这个应聘者也成功的去了他想去的一家公司。从中我想到自己真的和他好像,自己迷糊了好几年了,一直没有用全力去对待自己的生活,对待自己的工作,虽然也过的还可以,我深知道如果我对自己全求严一点,我会做得更好!

每次都有什么感时候,我总想把他写下来,觉得写下来了会很深刻,然后自己就会身体力行,但是每次都没有,是因为自己太懒了,但是这次我做到了,我知道文章写的不好,但至少我走出了第一步,我以后会坚持这样,也希望朋友得会支持我,希望我的事能给你们一些启发,请大家监督我,最后给大家说一句,“非你莫属”这个节目真的很不错,建议大家去看看!

非你莫属观后感【篇6】

今天的自习课上,陈老师带领我们看了一个职场的,关于应聘的一个节目――《非你莫属》,我们看的是李世权与邢俊的一期。看后有许多对方面的感悟。

我来谈谈对于给我印象深刻的李世权给我带来的感悟。首先他毕业于美国亚特兰大大学,从这点浅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但是后来他的表现却使人大跌眼镜,与他的学识程度所不符。

李世权从语言与行为方面表现出:对主持人的不尊重!(主持人气的到后面台阶上坐着,他还在舞台上夸夸其谈)。对举荐人的不尊重!(举荐人明明是帮应聘者说好话的,但是反而他没有一颗感恩的心,使得举荐人没怎么说上话)。对各位BOSS的不尊重!(明明是应聘者反而去对各个老板、董事长进行“点评”)。对国家的不尊重!(人民币也算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象征,而他为了浪漫却用人民币去叠成玫瑰花送个别人,体现了自己的无知)。对自己的不尊重!(说话晃来晃去,吊儿郎当,语无伦次表现不出自己的学识,反而体现出轻浮、语言能力差。)对在场观众的不尊重!(明明是在应聘,反而在这样重要的场合前提下喝了一点点酒)!

因为他的言行举止,使得主持人对其不留言面,不尊重他!

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尊重是相互的,你尊重别人,你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非你莫属观后感【篇7】

《非你莫属》节目我只看了两期,只能简单谈谈我对这档节目的感受。

虽然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之间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但在“粥多人少”、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求职者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更多的时候是用人单位选求职者,只有具有优秀特质的求职者才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那么什么才可以视作具有优秀特质的求职者呢?在这个节目中,根据求职者的表现和老板的点评,我总结了三点:第一,求职者要具备出色的表达能力,这个“表达”不仅仅表现在求职者表达观点的时候语言的流畅度、仪态的得体度,更体现在他的观点的思想上。如果他表达观点时有内容有重点,总能吸引到用人单位的注意,那么这个时候他就可以较轻松地获得用人单位的欣赏。用人单位特别不喜欢讲话毫无逻辑、毫无重点的求职者,因为用人单位连你最起码的求职意图也了解不了;第二,求职者要有较丰富的经验,这个经验不管是实习经验也好还是社团经验也好,统统可以算作的.他的一个经历,这是谈资的基础,我刚才说的第一点就是建立在这一点上的。有了这些经验,求职者至少可以证明你的某些能力得到过锻炼,同时也说明你是一个敢于尝试不断挑战的人,是个行动派。这些经验中至少有两三件是成功的,如果都是失败的,恐怕用人单位也没兴趣继续听下去;第三,求职者身上其他某一点或几点较好的潜质,比如说求职者表现得很有亲和力,就算他的其他能力不算突出,但亲和力这一点也为他增了分,说明他未来能在公司的团队里与员工相处得很融洽,又或者说求职者是一个思维清晰但节奏很快的人,用人单位很可能将你挖来,作为“以快打快”销售的新尝试。

当然,对用人单位而言,这些优秀特质只能作为招聘求职者的必要条件,但还不充分,用人单位还需要继续考察求职者的态度,我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两点:第一,求职者是否是个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办事的人,用人单位拒绝那些总是空谈大道理却不能具体到公司实务的人,在我看到的节目的其中一期中,有一个工人出身却来招聘企业总顾问的人,张口上来就谈解放生产力、解放思想之类的理论,虽然很同情他因为知识有限而造成的眼界狭隘,但不得不说这样的人是无法胜任企业总顾问的,更别谈都没这样的一个职位,还不如从工人岗位一点点踏实干起慢慢往上升,收获更多;第二,用人单位总是喜欢听话的、忠诚的员工。对求职者来讲,就需要他向用人单位表现出他应聘岗位的真诚。同时,对求职者来讲,表现他真实的性格及真正的能力更有利于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

以上的“三个特质,两个态度”只是我在看节目时对未来求职的一些思考罢了,根据各人求职的实际情况,还有其他的一些能力和素质值得注意。并且如果你雄心勃勃,想要自己创业,大可不必遵循这些条条框框,承受风险却不必迎合用人单位也是不错的选择。可是,不管我们的未来想做什么,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蓄积力量,待到时机成熟奋力一击。

非你莫属观后感【篇8】

对我这种20余年来日渐不适应电视的中国病人而言,如果不是因为在微博上经常看到有网友在传播《非你莫属》的节目视频,这档由天津卫视筹划和组织,在每周日21时15分开播的天津卫视求职节目,无异于火星人办的一档节目

最近,因为《非你莫属》节目进行中,发生一来自法国的海龟被文颐下三滥的法语整晕厥,主持人张绍刚却没有丝毫同情心,反以落井下石的心态,当场讥讽这位名叫郭杰的求职者"是在表演",而遭致拥有1371万粉丝的微博达人李开复,在网络上公开号召抵制这档既变态又恶俗无比的节目。

相信所有看过这档节目的人,如果你敢说自己是拥有起码平等意识的现代人,估计很难不对这档节目产生恶感:12位高调出镜招人的老板,端坐在一把把犹如权力象征的大椅子上,放任一个靠插科打诨制造笑料的主持人,以极度自恋的语调,几乎无时无刻都在用语含讥讽之意,来给求职者制造一个又一个难堪的话题。尽管那12个前来招人的老板中,不乏潘石屹这种在招聘那位清华博士时说话极有分寸感的温文尔雅之士,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那些不知自己几斤几两的土财主们,大都却像浅薄无知的文颐那样,个个在节目中的表现,只能用"胸中蕴蓄如草芥,口中谈吐如市井"来加以描述。

坦率地说,如果说天津卫视确实要办一档展示国人丑陋大全的节目,我们对《非你莫属》确实无可厚非。因为这档节目把国人中普遍存在,诸如小人得志忘乎所以,有钱的王八大三辈,撑眼说瞎话不脸红等劣根,已经展示得近乎淋漓尽致了。

例如,眼下在李开复的微博上,就有一组贴图,在确证那位诠释小人得志忘乎所以神形兼备的张绍刚,是如何瞎说一套,又怎样瞎做一套。

这组图片说的是,在一期节目中,张绍刚这样谆谆教诲求职者:当有人摔倒了,"你应该先把他扶起来。你要记住,你不是个主持人。你是个人!OK"

可是,也就在张绍刚那次主持节目的进程中,当这位法国海龟郭杰被招人的土财主文颐,用那些只有她自己能听得懂的半吊子法语整晕时,这位瞎说一气非常在行的张绍刚,竟然以幸灾乐祸的心态,极为轻佻地讥讽这位海龟:"你不是在表演吧?"并放任这位求职者瘫倒在地。

当年,我的文盲老娘曾谆谆教诲过我这样的道理:当你病的没路可走时,千万不要去求助那些从骨子里看不起你的人,而宁可去向陌生人家讨饭,也强似饱受遭人白眼的滋味。你穷,一定要穷的自在,你饿,也要饿的有点骨气。

可是,如今我们看看这档《非你莫属》的求职节目,N多求职者如过江之鲫,纷纷从全国各地赶来天津,不仅毫无人格尊严遭受那些如文颐一样的土财主居高临下的鄙视,而且,还得接受小人得志忘乎所以的主持人张绍刚,以变态的言行加以当众羞辱。这是不是从某种意义上,凸显了当下中国人普遍存在的一种精神施虐与受虐的常态?其恶俗与不堪,亦足证国人精神境界的新低?

幸好,我们还拥有一位李开复,敢公开号召抵制这种恶俗不堪的节目,这也从某种意义上,确证我们这个族群还不是十分令人绝望。

非你莫属观后感【篇9】

最近,《非你莫属》炒得很热,对于节目主持人和boss团是不是尊重求职者,有没有真正考虑到求职者在面对他们的非难时的心情,我不想做什么评价。让我深受感触的则是,不管是谁,既然站到了那个舞台上,自己有没有准备好迎接台上的一切,有没有足够的实力,反客为主。

以前,我是不看《非你莫属》的,因为看过《职来职往》,觉得他们都带有一定的表演色彩。不管你曾经干过什么,学历高低,或许,只要你人够好,就会求得职位。近来几天,闲来无事,看了几期《非你莫属》,印象最深的则是大学生专场一期,求职者大都是硕士、博士,当然,每个人都具备较强的实力,可以说是大学生中的佼佼者,深受boss团欢迎,每个人都是争聘对象。记得有一名男生,叫李一舟,本科、硕士在湖南大学,博士在清华念得。自己一直带团队做设计类项目,并取得不错的成绩。这些只是他本该完成的可以说是任务,不足以我们大惊小怪,但是,从上场到结束,他的侃侃而谈,是有针对性的与老板们的交谈,却是很多人难以达到的。当主持人问到,怎么练得什么都能谈呢?他说,是个人爱好,还有一点,是自己比较喜欢和比自己牛的人聊天。像这样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还能加入自己独特见解的一个人,再加上他的健谈,有哪个老板会将他拒之门外呢?李一舟申请的是实习岗位,他给老板们锚定的工资是,不低于6000,没有人认为这是贪心,反而会觉得是比较少的。相比于那些正式工作时只能拿到5000工资的硕士、博士们,这无疑是个好的结果。

他是博士,我们还是本科,所以不对比。但是,看看我们周围的人都在干些什么?我觉得很悲哀,不要说我们是本科,如果是这个状态,就算我们上到了博士,又能怎样?关键是我们就没能力上到博士。

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风气,我承认,我们学校的学习风气很不好,考试风气也是!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很后悔在高中的时候为什么没有认真了解和区分大学之间的不同。既然选择了这儿,能做的也只是不断提醒自己,要记得曾经的梦想和追求,不管环境怎样,都不能放弃!

看到有些人无忧无虑,我也很羡慕,但是又能怎样,我有我自己的路。如果没追求、没理想,那么怎么样也都无所谓了,可是现实条件不允许我这样做,否则,我会心怀愧疚一辈子!

趁年轻,多多努力!

非你莫属观后感【篇10】

《非你莫属》做的很成功,因为他有足够的要素来吸引观众,把现在大家都非常关注的就业找工作这个题目非常直观的呈现给观众,就是抓住了公众最想了解的东西。从栏目本身来说,非常值得肯定,因为他给参与的求职者一个机会,相对来讲机会很大,因为有十几家公司同时面试,比我们平时只面试一家成功率要高很多,对求职者来说非常好。而且对于看节目的求职者也是个非常好的参考。

首先是对主持人言行的担忧,他叫张绍刚,原来是一个央视法律节目主持人,有一定的影响力,这样的一个主持人,转行到了一个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娱乐节目做主持,是一个很大胆的尝试,当然他也具备那样的能力。但是从看节目中发现,张绍刚一些言行很不妥。

还有对企业老板的看法。不可否认,这些老板都是社会的精英,成功人士,他们是某个领域的权威。我从节目中发现一个想象,这些老板通常都会对求职者问他们认为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如果求职者的回答跟老板们认为的答案稍有出入,就一顿打击,其实这恰恰映射出我们的教育本质,那就是老师教的都是对的,学生只要死记硬背那些定理就好了,不必也不能有自己的见解,否则就是不对的,对老师也是不敬的,他们的权威不能有任何挑战,而我们这些老师和老板们也非常乐于如此。

还有就是,看这个节目,不难发现这些企业大部分是做网络、投资、培训、时尚、视频等等新兴产业,有很多都已经是在美国的上市公司了。几乎没有制造业的企业,或者说做实业的企业很少。

不可饶恕观后感


不可饶恕观后感

昨晚看了一韩国电影叫不可饶恕,观后感如下:

故事情节 :
一个法医教授,多年前为了将女儿送到美国去治病,做了一次违心的假证,结果导致被害人家庭蒙受屈辱和不幸,罪犯逍遥法外。 被害人家庭的二个人开始对犯人和做假证言的人进行报复,报复最终降临到法医教授身上,导致法医的女儿被害,法医自己也因此自尽。
故事结局悲惨,情节发人深省 :
不应该为亲人利益或爱的名义而加害他人
不能说谎,不能作伪证
看似很小的错误,有可能招来致命的后果
不可饶恕和复仇的心理会把人变成魔鬼,最终导致灭亡

不可饶恕观后感700字


《不可饶恕》观后感

这是一部韩国关于悬疑恐怖题材的电影,说实话,看完这整个作品,前面与其他悬疑片并无两样,但结局却令我震惊,它没有像其他悬疑片一样让我感到后怕,反而是难过,那种十分压抑的难过,所有涉及这个案件的人物都死了,连主角姜教授最终也选择了开枪自杀,因为涉及这个案件的所有人,没有真正的受害者,他们所做的一切都直接或间接地使他们自己变成了施暴者,因而变得不可饶恕,最终只能选择死亡来解脱。
死亡,不是我们日常生活所追求的,可是在片中,却成了他们比活着更好的选择。片中的两大主角,一个是姜教授,曾经的施暴者、如今的受害者;另一个则是李胜浩,曾经的受害者,如今的施暴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冷静。姜教授在作伪证出席庭审时,十分冷静,使得李胜浩的姐姐蒙受妓女的污名而死,而姜教授的女儿的病却因此而获得治疗;李胜浩在被捕受审时,十分冷静,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反而一步步引导姜教授为自己洗脱罪名,姜教授救女心切,却因此亲手毁了女儿的身体,尸骨无存
不可否认这部影片是存在一些漏洞的,一个国内顶尖的法医,怎么可能不知道被掉包了呢?当然也有人说,从头到尾尸体都是同一个人的,李胜浩之所以这样做只是给姜教授一种心理暗示,使其悔恨而已。就我个人而言,我更愿意相信尸体是被掉包了的,尽管它存在着逻辑漏洞,但试想,在刚发现尸体时,谁会想到这是两个人的?而且还是自己女儿的身体?况且,两个女子年纪相仿,尸体又是被海水浸泡过,即使外表有差别也已经很模糊了。而罪犯也适时的出现,所以,还没来得及给尸体做仔细分析的教授便开始落入了李胜浩的圈套中,救女之心切,说不担心、不着急是假的,放任何一个人身上或许都很难再专注。
抛开情节,我们更应该追问的是,导演到底为什么这样编排?这部片子跟其他悬疑片不同的地方在于,其他悬疑片在抛出案件之后,整个故事都是在围绕追查真凶而展开,但《不可饶恕》却是在追查真相,即犯罪动机。李胜浩年幼时亲眼看着自己姐姐含冤而死,且背上的是妓女这样一个污名,权贵继续潇洒,而本可以扭转这一切的姜教授却为了自己的私利而站在了权贵这一边,殊不知,自己这一举动给家庭破落的年幼少年的心理造成了无尽的伤害,如果不是因为李胜浩的复仇,姜教授都很难再想起这件事,可以说,曾经给别人造成重创的事在自己内心却毫无波澜,这难道是可以饶恕的吗?李胜浩很聪明,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以同样的手段反击姜教授,残酷的是,姜教授毫不知情,一步步走进李胜浩设计的圈套,最终发现真相时,却什么也做不了,什么也来不及了。无奈、悔恨、痛苦统统交织在一起曾经带给李胜浩的伤害以加倍的形式返还到姜教授的身上,试想,带着这样的苦痛与悔恨,谁还能轻松地活在这个世上?
结局注定是痛苦不堪的,但是谢谢它给我们敲响了这样的警钟可以犯错,但切不可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过,否则,因果循环,最终只会自食恶果。

《坚不可摧》观后感1300字


安吉丽娜朱莉是我和丑丑同学最喜欢的好莱坞女星。她的美丽性感不可方物、女王气场无人匹敌、为人行事特立独行,在一众流水线式批量生产的女星中鹤立鸡群。更重要的是她的博爱与真诚令人敬重。她收养过三名不同种族的孤儿,她对苦难者的关怀帮助也使她成为联合国高级难民署特使。这一身份使她能更多地接触到被战争暴行摧残的、失去家园的难民,尤其是妇女和儿童。
为此,她根据自己在波黑难民营中所见所闻自编自导了电影处女作《血与蜜之地》。这名字很容易让人想起圣经中天主向亚巴郎及其后裔许诺的我要带你们进入一个流奶淌蜜之地,而电影中,人的贪婪冷酷将淌蜜之地覆盖上了残酷的战争之血。这部电影我前段时间找出来看了,作为一名女性,里面没有小资,没有文艺,爱情也是杀戮,讲述战争对国家、种族、个体,尤其是女性带来的巨大伤害。
而这次,安神的视角又对准了另一处更臭名昭著的集中营,然后有了《坚不可摧》这部电影。本着对安女神的憧憬喜爱,我选择了进电影院观看。
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男主角赞佩里尼是一名意大利裔的美国人,父母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但赞佩里尼从小却是个特别调皮捣蛋的孩子,为此,他的母亲经常为他祈祷,希望他成为一名诚实善良的孩子。一次机会,赞佩里尼的长跑天份被发掘出来。在还是一名高中生时,他就代表美国参加了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但随后而来的二战打断了他的运动生涯,他成了一名军人,1943年,他所乘坐的战机在南太平洋上空坠毁,赞佩里尼与另一位幸存者,靠一艘设备简陋的救生艇,在海上奇迹般的漂流了47天后,被日军发现,遣送到日本集中营。在集中营里,由于赞佩里尼的不屈和奥运选手的身份,他受到了看守长渡边变态、非人的残害,遭遇非常悲惨,但这一切都没有使他屈服,直至迎来美军的营救。
正如这部电影的名称《坚不可摧》,我们看到了一个坚不可摧的英雄形象,但坚不可摧的并不是肉体,而是信仰:当他在大海上漂流了四十多天,靠接雨水、吃生鱼肉、海鸟肉生存时,我们看到了被大自然摧残得瘦骨嶙峋的病态肉体;当他被皮鞭、棍棒、拳头抽打,被军靴踢踩跺踏、被各种变态酷刑折磨时,我们看到的是伤痕累累、奄奄一息的软弱肉体。但支撑这肉体生存下去的却是信仰坚不可摧的信仰。当赞佩里尼在海上漂流遇大风暴,随时会被巨浪吞噬时,他向天主祈祷:主啊,如果你能让我生还,我以后的生命都将属于你!。
天主给了他这个奇迹,而他也兑现了自己的誓言。在此后的2年中,他面临无数次的绝境、死亡,是信仰给了他愈挫愈勇的力量。锅炼银,炉炼金,上主炼人心(《圣经 箴言篇》17章3节》),磨难是天主给祂所拣选选的人特别定制的炼金炉,如同亚巴郎、约伯、多俾亚、保禄为的是使他们经过火炼,炼净他们如同炼净银子,试验他们如同试验金子。(匝加利亚先知书13章9节)。赞佩里奇就被安置在了集中营的炼金炉里。
影片的高潮部分是变态的渡边让已经被折磨得羸弱不堪的赞佩里尼举起一根柱子,如果放下就会被射杀,衣衫褴褛,被煤渍浸染得肮脏黢黑的赞佩里尼趔趄着举起了柱子,尽管身体打晃,但他一直坚持着,这个场景很像《耶稣受难记》中耶稣背十字架上山受死的情形,那根粗壮的柱子压在这个看似一根稻草就能压垮的战俘身上,他背负的是战争的罪恶、人性的丑陋。最终,被击垮的不是重轭在身的赞佩里尼,而是对面那个在他目光注视下的刽子手,他被赞佩里尼坚不可摧的意志击垮,唯有用对赞佩里尼暴风雨般的抽打及痛哭嚎叫来宣泄自己的崩溃。
如果你认为坚不可摧的仅是赞佩里尼在集中营炼狱般的遭遇,那就错了,这样,他和一般的英雄有什么区别呢?赞佩里尼的坚不可摧更表现在他战后的作为。战后,他兑现了对天主的承诺,走上了侍奉主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他展现了基督徒惊人的宽容与爱,他不仅原谅了所有曾经伤害过他的日本军人,还亲自到日本,与他们和解,并在80岁高龄时,参加了日本奥运会的火炬接力。
你们当爱你们的仇人,为迫害你们的人祈祷(玛窦福音5章44节)赞佩里尼用耶稣教导的方式展示爱的坚不可摧。在救赎、宽容、和解的爱之旅中,他到达了97岁的生命尽头,去年7月,老人安然辞世。而朱莉,也在筹备拍片时,与老人结成了忘年交。
今年年初,教宗方济各接见了朱莉,并观看了这部长达2个多小时的电影。
作为曾深受日军荼毒的中国,我们拍过许多反映抗日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但震撼人心的有吗?同样是反映战争的苦难,作为男性的张艺谋拍出了秦淮河畔的脂粉气;而作为女性的朱莉,却拍出了西风烈、残阳如血的壮烈;相较国内抗战片为了不能忘怀的记忆主题,朱莉却表达了爱是弥合伤痛的唯一方式。

《坚不可摧》观后感400字


《坚不可摧》观后感
我并不觉得这是一部单纯意义上的励志电影,因为它的通篇主旨是在讲述一个拥有信念或者说是拥有信仰的人与死亡不断做抗争的故事。
什么是励志?我所理解的励志是某个人做的某件事让人看到后或者听到后,由此内心产生了激烈的化学反应,比如斗志昂扬或者热血沸腾!举例来讲,上学时候,老师为了激励我们好好用功,就会给我们讲古代为了刻苦学习头悬梁锥刺股的孙敬和苏秦,还有囊萤映雪的车胤和孙康。
然而,看完这部电影我并没有产生奇妙的那种化学反应,代替热血沸腾的是一种深深的沉思。电影《坚不可摧》讲述了二次世界大战时,前奥林匹克长跑选手路易赞贝里尼驾驶的战机意外坠毁,路易与其他两位同机组员在海上漂流了47天之后,遭到日本海军长期囚禁,并受其中一位军官渡边长野残忍虐待,最终靠着顽强的意念和坚定的信仰战胜了自己,这样一个过程。
每次看电影,我总是会有一种代入感,所以当主人公因飞机坠毁而在茫茫大海之上漂泊时,我提心吊胆,害怕他坚持不下去,当主人公被囚禁在日本集中营受到虐待时,我提心吊胆,害怕他就此放弃。我并不觉得我的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我想的是如果我是他,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我想并不是求生的本能支持主人公坚持到最后,因为与其在那种毫无尊严可言的日子中苟活还不如选择有尊严的死去!那么一定是他心中的某种信仰在起着作用,其中包含国与家,包含自我的救赎。
信仰,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可以让电影中的主人公为之坚韧的活着,也可以让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为了维护日心说,最终被教会用火活活烧死。

《坚不可摧》观后感450字


《坚不可摧》观后感
朱先泽

在央视6频道欣赏了美国影片《坚不可摧》,我真正被剧情中的人物、情景和细节深深地感动,爱憎及其强烈,心灵随剧中人物的命运变化而震撼了。这部影片,描述了一群被日本鬼子俘虏的美国陆战队官兵在集中营和煤矿里受尽折磨的非人生活,集中表现了一个奥林匹克长跑运动员与亲人的悲欢离合。点面结合得十分惊奇,剧情跌宕起伏,而且视野也很开阔。当日本鬼子及其残忍地毒打俘虏的时候,我多次真想冲进荧屏画面场景,从日本鬼子背后狠狠地捅一匕首,看着失去人性的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在惊慌失措中奄奄一息断气才解恨。看美国优秀影片,没有看戏看表演的感觉,演员与剧中人化为一体,一言一行都真实可信。日本鬼子在战争失败前夕,本想无声无息消灭这批孤岛上的美国俘虏,幸亏战争突然终止,美国战俘得以九死一生凯旋,受到美国民众和政府的热情接待。最后,日本孤岛集中营和煤矿劳改营的罪犯,在服法改心革面之后,也返回了日本,没有被斩尽杀绝,体现了人道主义的回归。
我看过很多国产的反映集中营和矿场的影片,特别是战斗片,我认为比美国这类影片的差距依然很远,缺乏有文化诗意的导演,缺乏有思想境界的编剧,缺乏真懂现代科技知识与技能的制片人。此片的切入点很小,但反映的画面却很深远,而且耐人寻味。国产的不少影片,虽然画面华丽,演员漂亮,但言行与神情却常常在提醒观众,这是演员在认真表演呢,于是,观众的心灵很难遇上一两回真正的震撼。
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不是也也很多被俘的官兵吗?如果如实地构思惊心动魄的故事,塑造几个令人无法忘记的剧中人物,吸取外国影片之长,一定可以拍摄出几部经典的故事片的。《血战台儿庄》和《芳华》影片中的战斗场面,就已经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我们对待自己被俘虏过的战友,在极左时代总是不与信任,甚至被冤屈地视为敌人叛徒与特务,这正是特别令人痛心的往事啊!

《触不可及》观后感500字


《触不可及》观后感

本文算是电影《触不可及》的观后感。
在看过一个五颜六色的缤纷世界之后,要怎么心安理得的过今天死明天死没区别的平淡的日子?
人总是会在一开始被新鲜感吸引,每天享受新鲜感带来的一个个彩蛋,或被一个太阳一样的人吸引,开始习惯他幽默的聒噪和不是那么靠谱的安全感,然后当你回到可以安静地欣赏古典乐与名画的优雅生活中,你反而会觉得,从前这样的日子我是怎么能忍的?
要我说,生活的精彩在于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猝不及防的碰撞与交流。听一个人讲述他的经历,或平淡或惊险,就像是另一个自己在心里戳戳你的手臂,把他在平行宇宙的与你不同的经历眉飞色舞地娓娓道来,引你击节赞赏或悲伤扼腕,你在聆听的同时,就是在过他的一生,不论你认不认识他,此刻你就是他。然后当你回到你自己的生活的时候,不知不觉会带着他的影子,或者说在你以快进的方式过完他的一生后,他就成了一部分的你,你过着你的日子,可是属于他的那一部分开始浑身难受,开始向你抱怨,你开始怀疑生活,开始以他的方式思考和改变,直到你遇到下一个这样的他。
现在回忆我印象最深刻的日子,毫无疑问是我那个总是需要出差的第二份实习。我要独自来一个从没来过的一个人都不认识的地方,我要腆着脸邀请刚搭讪3秒钟的人吃饭,我要跟毫无了解的人交流最好交流到他对我掏心掏肺当时怨言不少,却也不得不承认,那是我最丰富最精彩的日子。第一次坐飞机从机票怎么买到淡定拒绝邻座换位子,第一次把搭讪技巧演示到炉火纯青,第一次10秒钟和陌生人产生强烈共鸣。那种感觉就像我其实在这个城市生活很久,跟某个人认识很久,只是那一天我才到达这个城市,遇见这个人。要不是那些日子,我可能不会知道,跟编程学霸工科男聊人工智能取代性关系、跟旅行诗人学姐控聊二次元是多么神奇的经历。
也许就是这些经历,导致现在我尽量用我的小情调把单调科研的日子过得特别,接受一切新鲜的人或事包括新鲜的烦恼,和索然无趣的男友分手寻觅下一段让人期待的感情。生活在别处也在当下,生活的精彩在于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猝不及防的碰撞与交流。
我想这些就是我与这部电影的共鸣,原谅处女座的重点跑偏症,如果此刻的你有那么一点厌倦你的无趣,那么恭喜你,千千万万个版本的我已经成了你的一部分。

《坚不可摧》观后感1400字


在公司的年度会议发言上,有一项是关于企业文化宣讲的,准备时间比较仓促,加上琐事繁忙,一直理不清头绪,颇有点捉急。却正好于这个时间观看了今年所谓的好莱坞大片《坚不可摧》,虽然宣传得天花乱坠,也得到了几项提名,其实电影拍得乏善可陈,但其主题所表现出的坚韧的态度倒与我司企业文化吻合,于是作此观后感,权作为会议发言的一部分充数。

影片是改编自一个真实人物的真实人生:路易赞佩里尼,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意大利移民第一代后裔,曾经的奥运明星,是参加1939年柏林奥运会5000米比赛获取第8名并和希特勒握手的运动员(影片中含糊地以一场预赛的第一名来表达了,我不查还真不知道呢),二战爆发后他应征入伍,成为美军轰炸机机组成员,在一次救援行动中坠机,并在太平洋上漂流47天,后被日本人俘虏成为阶下囚。最后,战争结束后他终于回到美国,并克服了绝望和自毁倾向,重获新生。
他的传奇一生,被作家劳拉希伦布兰德著成了书,就是《坚不可摧》,而现在又被搬上了银幕。
朱莉作为一名演员,曾给我们留下过很多印象深刻的角色,但是作为这部影片的导演,其实就像很多演而优则导的情况一样,虽有科恩兄弟的打磨,影片还是处理的很一般。对战争的宏观的描述很单薄,从一次轰炸任务就直接进入到因搜救战友而坠海;而对童年的天赋开发的描述则有很强的模仿同时代阿甘的的痕迹,海上漂流的几十天里,隐约有点《少年派》的味道,影片的摄影画面很美,不是那种磅礴大气,但是细节特别丰富。
从影片描述主人公小时候的故事开始,就隐约感受到有点传教鸡汤的味道,从儿时移民到美国在教堂礼拜,到海上漂流时以上帝做为指引,再到战俘营的磨难以及获救后摆脱心理压力,贯穿整片,宗教救赎感觉强烈,这可能是西方美帝国主义典型的价值观体系。但在对应我们先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主人公在面对种种几乎无法逾越的苦难甚至是灭顶之灾时,表现出的坚强意志让人印象深刻。
他和幸存的战友菲尔、迈克三个人在海上一个几乎没有任何救生设备的筏子上,时时刻刻都在受着没有食物、没有水和暴晒或暴雨的煎熬之中,也永远都不知道是否可以获救。虽然面对着最困难的境遇,但是他们却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获救之后的生活,他们从来没有绝望过,而是坚韧地面对所有的苦难,用坚持用信仰,面对了死亡一次又一次的临近。
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的信念,决定了不同的命运结局。影片中,路易用希望代替恐惧,坚持不懈地设法生存,而每一次的胜利都增加了他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力量。另一个战友迈克的畏缩情绪让他变得不知所措,他越是不愿意参与其中,意志就越发薄弱,以至于在海上漂流了20几天后就死去了。应该说无论是路易的坚持信念,还是迈克的一蹶不振,其实都是一种自我实现的过程,而我们看到的就是完全不同的结果。
战俘营的日子,对路易来说有过之无不及,战俘营长官鸟人的近乎变态的虐打每天都会发生,当信念的力量使路易熬过一天后,他面对的将是另一天可能更为凶残的毒打;而坚持使战俘们看到战争胜利的希望时,他们会面对日本人溃败前的杀害,不管他们如何信仰上帝,上帝仿佛已经将他们完全遗忘了。路易在最终获救之后,曾有人问他是怎么挺过来的,他的回答是:如果我知道我会受到那么多苦难,我会自杀。这一段,对日本军人的塑造停留在一个极端变态的人物上,有点极端,不知道这部片子会不会受到日本人的抵制。
影片最后的对于获救后的路易的生活只是一笔带过,颇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对于路易战后的心理上克服绝望和战后综合症并成功出现在东京奥运会上的过程,交代的很简单,但是她耄耋之年参加奥运开幕长跑的真实镜头,让我很触动!

看完影片,我决定务必要去读一遍原著!
而作者劳拉希伦布兰德,她个人的故事,在坚韧地面对生活的苦难方面,恐怕一点也不比她笔下的形象差。她从19岁开始就得了一种叫作慢性疲劳综合症的疾病。大多数的时间里,她都虚弱到不能离开家,甚至没法离开自己的房间。但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她依然完成了两部引起广泛反响的作品,一部《奔腾年代》,另一部就是《坚不可摧》,为了完成这部作品,她对路易赞贝里尼做了75次采访,而这些采访竟然全部都是通过电话进行的。
作者与作品中的人物以同样坚韧的精神力量,感染着作为观众或者读者的我们。

2015-2-4

《触不可及》观后感600字


《触不可及》观后感

法国电影看过《放牛班的春天》以及苏菲玛索演的几部电影,感觉都很文艺温情的,这些可能和法国人浪漫情感细腻,追求生活品质有关,电影《触不可及》一样也是一部浪漫主义人文气息的电影。
电影在真情流露下娓娓送来,优美的音乐,漂亮唯美的画面摄影,轻松幽默的对白,欢笑不断且暖暖感动。两个演员表演很精彩。
这部电影来源于真实的故事,法国人菲利普所写的自传小说《第二次呼吸》一位迷恋跳伞的白人贵族富翁菲利普在跳伞中意外受伤,造成四肢瘫痪,脖子一下毫无知觉,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他需要招聘一名护理工来照顾自己的饮食生活,生活在贫民窟黑人青年德希斯用其率真的言行和粗鲁的举止意外被菲利普选中,原来菲利普看中了德希斯的真性情,他给出的答案是他总是忘记我瘫痪的事实,我要的就是这种人,没有怜悯,没有特殊的对待,没有歧视。
于是两个背景迥异的人,有着主仆之分,却出人意料的相处融合,午夜他们病发,他推他出门,在街上同享一根烟,躲着所有人去山里跳伞,领略高空俯瞰大地美景的征服感,一起打赌,演戏骗警察为超速的他们带路,在德希斯的帮助下,菲利普逐渐从自闭和自卑中走了出来,他变得开朗自信,学会了重新拥抱生活,获得了自己人生第二次生命。而德希斯通过和菲利普的相处,自身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菲利普的帮助下,摆脱了以前食不果腹的混混生活,同时也受到了菲利普艺术爱好的熏陶,学会了处理和家人紧张的关系,成长为一个稳重有责任感的男人。这两个可以说几乎没有共同之处的人,从冲突走向理解,在相处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两个人也不约而同的发掘出另一个自己。

看过电影的一点感触:我们大多人,每天都在忙碌着,并且或多或少都在抱怨生活,就如电影开始,他因为身体残疾,无法独立面对生活,不愿同外人接触,放着豪车不敢做,远离自己喜爱的跳伞运动,而他刚刚出狱,宁愿拿失业救济金也不愿去工作,可以说他们是茫然的,看不到生活的乐趣,但是在相处的时光里,他们互相影响着对方,他快乐随性以普通人的视角,告诉这个坐在轮椅上的大叔如何放声大笑,如何大胆去爱,如何在平淡的生活享受欢乐,仅此而已。
所以生活中的不顺,很多无法消除,但是换种生活态度,改变就会发生,就会让生活变得快乐起来。

相信《《非你不可》观后感12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