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我的波塞冬》观后感1000字。

观影是一种全方面的感官影响,观看的过程就是思维不断跳跃的过程,我们在观赏时,需要仔细地领会,整理我们的思维,写观后感不啻为一种好的方式。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观后感分享与他人呢?有请驻留一会,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我的波塞冬》观后感1000字,欢迎你的品鉴!

《我的波塞冬》观后感:从希腊神话到都市生活 环保才是恒久不变的主题
细节攻

每当提起那由众神守护宇宙万物的希腊神话,总给人一种很神秘而古老的印象,除了我们平日里经常提到的十二星座外,好像没有什么和现代生活相关的,而关于希腊神话题材的影视作品,在国内制作的也是不常见,正在芒果TV播出剧集《我的波塞冬》,却是将希腊神话改编,并巧妙的融入在现代都市生活中,以浪漫爱情的形式呈现,是一场神话与现实的完美融合,并且还是一个关于海洋环境保护的故事,如此主题丰富、形式新颖的国产剧,在近几年来十分少见,从开播以来,就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眼光。

波塞冬是古希腊神话中守护海洋的海神,个人的感情生活丰富,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是个多情种,而他的合法妻子只有安菲特里忒,在《我的波塞冬》中,张云龙饰演的叶氏集团的二公子叶海,也是波塞冬的转世,他与李凯馨饰演的海洋地质系女高材生安菲,同时她也是安菲特里忒的转世,两人在扑朔迷离的前世记忆与纯爱甜美的今世缠绵背后,将千年的情愫在现代都市中延续,并且共同携手守护海洋家园。

软奇幻的题材元素,是这部剧的一大看点,剧中所表现的故事,只是对希腊神话做了借鉴,并没有完全照搬过来,喜欢较真的观众,也没有必要去纠结剧中的人物与原神话中的人物做对照比较,尤其是剧中的叶海,虽然表面看上去是一个花花公子型的富二代,但是随着剧情的推进,可以发现他是一个充满正义感、责任感、对感情专一的阳光青年,与原神话人物性格有很大不同,并且在剧中还涉及到很多关于海洋开发研究的高端科技元素,不仅增强了整体故事的观赏性,也使得更多年轻观众产生兴趣。

刚才说到剧集《我的波塞冬》中,在浪漫的爱情故事之外讲的还是一个海洋环境保护的故事,从目前已经播放的部分中就已经可以很清楚感受到,创作者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来呼吁观众对于海洋保护的重视,共同来维护生态的平衡与和谐,比如剧中的叶海,始终秉承着爷爷教诲,坚守着叶氏家族企业理念底线:不接触能源开采、不接触化工投资、不承接污染环境的工程,并且用实际行动来保护人类与大自然的共同家园。这样一种正能量的传递,相信也能够感染到观众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通过剧中所呈现的美丽大海,能够得到大家更加的重视和珍惜。

不过在这部剧中,更让观众眼前一亮的则是青年演员张云龙的表演,他之前曾出演过《古剑奇谭》、《偏偏喜欢你》、《傲娇与偏见》等等影视作品,高颜值加上阳光的外形也让他深得观众缘,这次在剧中更是增加了表演难度,一人分饰两角,一个是叶海,而另一个就是海神波塞冬,而且张云龙这一次的出演,与我们经常看到的影视作品中有的演员分饰两角不同,不仅需要有两个角色形象出现,多数时还要在叶海一个人物身上,演绎出两个角色的情绪状态,在线精分的演技,可谓是难上加难。

而这一次张云龙这种突破自我,挑战新高度的尝试,没有辜负喜欢他的观众们的期望,时而表现的调皮可爱,与李凯馨上演着高甜浪漫爱情,互宠甜苏不断,时而又严肃认真的扮演者海神,守护自己的家园,可以说表演尺度拿捏准确,不显浮夸,情绪转变的也很及时到位,看不出什么违和感。

都市软奇幻剧《我的波塞冬》,以新颖的形式,将海洋、爱情、神话等巧妙融合,上演了一出轻松浪漫爱情故事,很多海底水下实景拍摄画面,在给观众更多真实感的同时,也为整部剧增强了神秘感,是一部值得追下去的剧集,看张云龙和李凯馨这对海皇夫妇,如何在现代都市中共同拯救海洋,演绎怎样的浪漫神话,感受其中从希腊神话到都市生活,环保才是恒久不变的主题。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我的波塞冬》观后感800字


《我的波塞冬》观后感


或许是由安徒生的经典童话《海的女儿》开启的传统,发生在大海上的爱情总是那么浪漫、迷人,如同小美人鱼化身的泡沫。
后来又看过郑伊健和钟丽缇主演的《人鱼传说》、全智贤和李敏镐的《蓝色大海的传说》,讲述海底的美人鱼爱上人间的男子,故事都大同小异。

直到最近看到一部国产剧《我的波塞冬》,名字让我眼前一亮,小时候看过古希腊神话,知道波塞冬就是海神。但还是第一次看到有都市爱情剧采用这个元素。

同是海洋题材,从前那些以美人鱼为主角的影视剧显然都是带着浓浓的猎奇色彩,主打人鱼跨物种恋爱闹出一系列风波,海洋在这里似乎更多是个功能性噱头,与主线剧情并无关联。然而《我的波塞冬》却打破套路,通过前世今生的设定,将波塞冬的人格深藏在现代阳光少年叶海的体内,带来一股清新画风。
不像一般的奇幻电视剧,《我的波塞冬》里的特效都是少而精,尽量以实景拍摄,绝大部分故事都发生在当代都市,而最惊艳眼球的又属男一号扮演叶海的张云龙,此前对他的印象,全来自各种偶像剧里的美好配角,是一个典型的阳光少年的符号;到了这部剧里,张云龙显然拥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故事的设定就很有意思!作为瀚海集团二少爷的叶海,一遇上海洋地质系女高材生安菲就麻烦不断,三番两次险些丧命不说,还时常惹来漫天大风大雨,堪称是水逆cp了。而神奇的地方就在于,每次叶海身处雨中或是跳入海里,似乎就能召唤出体内沉睡的记忆属于波塞冬的记忆。
但千万别误会,这里并没有神话剧里那种浮夸的变身,从叶海到波塞冬的灵魂切换全靠张云龙一身精分演技!
前一秒,他还是倜傥不羁的风流富二代叶海;下一秒,就是霸气侧漏的海神波塞冬,而这中间的变化只需一个转身、一个眼神!

试想,平日里是幽默风趣、欢喜冤家般的小奶狗,到了危难时刻又能瞬间变身为大气沉稳的男神,拯救你于水火。这种男朋友谁不想要?简直把偶像剧男主的人设又拔高了好几个层次!

而张云龙清俊的脸庞之下搭配倒三角的健硕身材,也足以诠释这样的反差感。时而苏,时而帅气,时而又萌萌哒。

记得有一幕男女主吃饭,张云龙海神上身,不熟悉人间的美食;拿起桌上一个菠萝包就往身上塞,一本正经道:海龟我要带走。贡献了年度最佳爆笑桥段!

最后,这部剧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真正把海洋题材与爱情故事有机结合到了一起;背靠着海神波塞冬与海后安菲特里忒的神秘前史,男女主角一个是致力于海洋环保的家族企业继承人,一个是有志于成为海洋卫士的未来科学家。整个故事以一段缠绵悱恻的千年之恋作为贯穿始终的悬念,却用轻松明快的都市青春剧情包裹,画风清奇,在浪漫爱情之外,还传递出保护海洋的现实意义,可以说是正能量和精彩度兼顾,不愧为一个带着淡蓝色海洋味的轻奇幻故事。

《冬春的日子》观后感1000字


《冬春的日子》观后感
文/牧羊人

刘小东何许人也?也许单听这个名字很多人会很蒙圈,如果从百度里去索搜,叫刘小东的人名数不胜数。事实上我想说的刘小东是一名画家,至于他的画好不好,我想艺术界的人士自然知晓,我不太懂艺术,所以我想说的刘小东又不是讲他的画作。我想说的是这个人本身,一个画画的怎么就跟电影这么紧密,居然能让王小帅、贾樟柯这样的大导演以他为主角,为其拍电影?

1993年,那时候的改革开放刚开始,与其说祖国大地上春风满地吹,不如说一代人脸上的思想迷茫遍地皆是,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市场经济,但他们知道美国的社会生活要比当下的中国更舒服,许多有条件的青年选择了出国。而更多的人留在了这里,刘小东便是其中之一。一位东北大地上,凭借自身苦读考上大学出走的青年,毕业后留在了北京当青年教师,与自己的恋人蜗居筒子楼,一尘不变的日子让彼此开始变的陌生不语。关于《冬春的日子》电影的内容我只想描述这样的一个开头。而我想说1993年关于影片之外的一些东西。那时候中国的电影都属于体制内,意味着拍电影一般都是政府出资主导。王小帅、娄桦这些高校毕业的青年导演很长时间正如《冬春》里娄桦说的没什么活儿干。《冬春的日子》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由王小帅自己兄弟们凑钱折腾出来的一部作品,也是王小帅导演的处女作,电影胶带不仅粗糙劣质,全程采取黑白拍摄手法,演员找来自己的同学刘小东,娄桦等人,剧本就拍刘小东夫妇的生活。但这不足以阻挡他的才华挥洒。该影片1994年获希腊塞索斯尼克国际电影节金亚历山大奖,并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1995年获意大利托米诺艺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1999年被BBC评为自电影诞生以来100部佳片之一,也是唯一入选的中国影片。这么一说也许大概能知道,如果没有这部作品的诞生,或许就没有后来《十七岁的单车》《青红》《天长地久》什么事儿了。可以说作为画家的刘小东,在这部电影里也就没有了画家的个体身份。如果不是同学,兴许也就没有了刘小东什么事儿。《冬春》某种程度下在说大时代背景下个体的压抑感,但不得不说又具备了一个时代的共性。

时间来到1997年,一个叫贾樟柯的青年导演依然走在老前辈王小帅的老路上,凭借自身努力折腾出一部粗糙的电影《小武》,还获得了国际大奖,引起国际影坛轰动。2005年,也就是离刘小东的处女作过去22年,贾樟柯再次找到刘小东,要为其拍摄一部纪录片,名字叫《东》。我想这在电影界也很难找到专门为一个人相隔20多年去拍一部电影。这件事儿反而变得更加有趣。1993年的刘小东,通过电影我们看见了他对生活的绝望,对艺术的某种堕落。2005年电影《东》里面的刘小东则是一位彻头彻尾的艺术家,判若两人。20多年发生了什么?一个曾经郁郁不得志,感情也失败的青年,如今得到了乃至国际艺术界的认可,所以他的画值钱了,他自然赚到了金钱。影片里他对画作的表达需求那么的自信,清晰可见,家庭也幸福美满。他说他要画三峡农民身体里的力量,他说他要画泰国12名妓女的身体,只有身体才能真正体现一个民族固有的特色。社会管他怎么样,少折腾,做点自己能做的有意思的事儿,他能画点画,就多画点有意思的东西。其实有时候这些东西听起来,我感觉更像是两个著名导演一起完成了一部小人物逆袭的电影,当然这是玩笑。但这个玩笑绝不是两个导演有意为之,事实上,它更像是这个时代铸就的一个笑话。

我经常会想到马云的一个影像资料,当他的阿里巴巴帝国还没成功之前,他到北京有关部门办事,梳着五五分的马云在不断的为官员讲解东西,最后失败而归,坐在车子里的马云失望无比。我想不是因为后来马云的成功,兴许这份影像资料早已石沉大海。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价值观的导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结果论英雄的当下,小人物的逆袭这样的新词也就派生而出。人的行走过程,人心的历练过程,人性的变化过程,谁会去关注,谁又会去审视与思考?

关于冬残奥会的观后感1000字精选5篇


经过搜索和整理,读后感大全为大家呈上关于冬残奥会的观后感,相信您在本文中有所收获。总有一两部特别经典的影片让我们流连忘返,我们可以将心情写进观后感,让回忆得以留存。当不同的人在看完后,相信也会有对于它的专属心得体会,写观后感时要循序渐进地写出作品的特色,切记不着边际的发表感想。

关于冬残奥会的观后感 篇1

冰雪运动的普及,不仅仅意味着人数的增长,同时也是体育精神的激发和释放。犹记得,2008年北京举办的夏季奥运会,让更多中国人认识到,参与体育运动,本身就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而借着这个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大好契机,从2009年起,每年8月8日被设立为全民健身日。

此后,我国的群众体育运动和大众健身开始蓬勃发展,尤其是马拉松热潮的兴起,不仅引领了全民健身,更极大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今,再次借着北京冬奥盛会,让更多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无疑会大大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步伐。

从哈尔滨中小学生花样滑冰比赛,到广州湾区冰雪文化节;从江苏冰雪场迎来客流小高峰,到新疆把非遗麦热球搬上冰面3亿多人的冰雪之约,激情燃烧。当人们从冰雪中体会到乐趣,感受到运动之美的时候,我们的社会也会因此而充满活力和创造力。

虽然,鉴于我国冰雪产业和冰雪运动起步较晚,各方面发展尚未完善,有必要继续补齐冰雪行业服务、体验、赛事的短板,但无论如何,以冬奥会为节点,加速推进冰雪产业和冰雪运动的发展之路,值得期待。

一起向未来,相信冬奥会一定会给我国经济社会注入新的力量,相信我们一定会从这次盛会中找到新的发力点,助推更快更高质量的发展。以此而言,因冬奥而点燃的冰雪产业、冰雪运动热潮,只是一个开端,真正的好日子,一定还在后面、在未来。

关于冬残奥会的观后感 篇2

那天晚上,北京2008年残奥会圣火,以无法阻挡的人性魅力,在梦想之巢——中国国家体育场燃起。那一刻,伴随着美丽的焰火,北京被点亮,中国被点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被点亮,每一个人——你和我的心灵之域里,也随之洒满人性光辉。

在六日晚北京二零零八残奥会开幕式上,被三百二十名聋哑姑娘用手语和肢体语言纯美演绎。从这一刻起的十二天时间里,北京残奥会将以生命的名义,与已经闭幕的北京奥运会共同创造出一届真正完整的奥运会。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的格言说:“精神寓于运动。”是的,在入场运动员那一张张快乐的脸上,我们看到了格外迷人的朝气蓬勃,看到了独立、自信、坚毅、乐观的高贵品格,看到了积极参与、珍视荣誉、追求超越的体育精神。那一刻,透过残疾人运动员灿烂的笑容,我们同时也正照耀着自己的心灵,照耀着自己的精、气、神。

多么美好的日子呀!我虽然没有能够亲眼在北京鸟巢一睹开幕式的风采,但是,我在家里的电视机里看到了,多么激动人心啊,让别人也看到了我们中国的美丽,让大家看清了我们中国,真是太骄傲了呀!

不论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还是一个即将实现的梦想,这场“歌唱生命的创造力、人性和伟大的人道主义”的奥运盛会都值得期待。残奥会圣火已经燃起,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请让我们关心每一场赛事,关心每一个运动员,以我们最大的热情、最真挚的感动。让笑容更加灿烂,让掌声更加热烈,为残疾人运动员激情喝彩,就是为我们自己激情喝彩。为残疾人运动员高喊加油,就是为我们自己高喊加油!

感动中国,感动二零零八,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和光明!

关于冬残奥会的观后感 篇3

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生命的绽放》观后感1

2022年,新的一年,北京冬奥会即将拉开序幕,我为我的祖国感到无比自豪!

一片冰,一片面,14亿人民的热切期盼筑就了冬季奥运会。我们的祖国用真诚与热情捧起了一片冰雪,将它打造成冰雪的天地。这场“冰丝带"让我印象深刻,它的造型如同22条飘逸流畅的冰雪丝带在北京的奥林匹克公园飞舞,同雄浑的“鸟巢"、灵动的“水立方”将北京这座双奥城点缀的流光溢彩。让我再一次领悟了什么叫做国富民强,我不禁为我的祖国喝彩!

除了标志性的建筑以外,我最期盼的是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大家是否还记得2008年奥运的吉祥物呢?其中"晶晶”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走到哪里都受人们的喜爱,而2022年的“晶晶”摇身一变,一只来自未来的3D拟人化智熊猫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瞧呀,它有大熊猫特征,有可爱黑白造型,还身披“冰晶外壳"、内罩“五彩冰丝带”,手掌中镶嵌着小红心,可爱的样子让我忍不住想给它一个大大的拥抱。

“简约、安全、精彩"是北京冬奥会的主旨,冰雪上的运动项目实在让人翘首期盼。在2022年即将展开一方天地的冰雪盛会,汇聚了各国的冰雪健儿。我期盼,将来我也会成为冰雪盛会的一份子,为祖国增光添彩!

冬奥会的筹办过程见证了我们祖国的强盛!我希望这次冬奥会能够带着所有人乘风破浪、追随所有人心中的激情与期盼,开拓出一片壮阔的冰雪世界!

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生命的绽放》观后感2

这次寒假期间,恰逢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行,举世瞩目,全国关注。2月4日,立春节气,我观看了中国女子冰球队的第二场小组赛,在之前2月3日的第一场小组赛中,她们以1:3不敌捷克队。

第一局比赛,双方就打得异常激烈,还剩11分钟时,丹麦队打进一球,1:0领先。第二局比赛,中国队全力反击,在还剩4分钟时,中国队通过团队配合,传球破门,将比分扳平为1:1。第三局比赛,双方继续拼抢,打得难分难解,在还剩约51秒时,中国队反抢得球,破门得分,2:1反超;此后丹麦全队进攻,后场无人,中国队反抢后再进一球,形成绝杀,以3:1取得本次奥运的首场胜利。

通过这场比赛,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女子冰球队即使在首战失利的情况下,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斗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在比赛一开始落后的情况下,不焦不躁,依靠团队的力量追平比分,之后越.战越勇,实现反超,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这里面蕴含的道理和精神,很值得我借鉴和学习。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我要以运动员们为榜样,努力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生命的绽放》观后感3

中国人好客,中国年重情,约90个国家和地区近3000名运动员,竞逐竞技项目和金牌最多的一届冬奥会,北京冬奥会,是世界送给中国人民的虎年礼物,中国人民作为东道主,将为世界送上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一个多月之后,北京还会为世界送上一届一样安全和精彩的冬残奥会。

中国人讲强身健体,中国梦求国富民强,奥林匹克的新格言追求的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在奥林匹克运动的旗帜之下,世界各国人民同在一条大船上,“一起向未来”。

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生命的绽放》观后感4

一届冬奥盛会,既是顶尖运动员比拼技艺的舞台,也为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打开一扇新的窗口。奥运会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除了奥林匹克精神的隽永,更有每一届奥运会融合而入的人类文明记忆。回望北京2008,当年的“中国印”“祥云火炬”,开幕式于鸟巢徐徐展开的“中国长卷”,颁奖礼上处处可见的青花瓷元素——当赛场的竞逐尘埃落定,这些文化风姿仍历历在目。而本次北京冬奥会上的中国文化元素无处不在,有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华第一灯”的西汉长信宫灯的冬奥会“火种灯”,以中国憨态可掬的国宝大熊猫和中华灯笼为原型而设计出的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与中国“丝绸之路”相关联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形似北斗七星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模仿中国传统青铜礼器——尊的“仪式火种台”,印有“金凤凰”与“火纹”的火炬接力标志,来自于“敦煌飞天”的冬奥会火炬“飞扬”……源远流长的文明姿彩,将借助冬奥舞台传播开来。

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生命的绽放》观后感5

冰雪运动的普及,不仅仅意味着人数的增长,同时也是体育精神的激发和释放。犹记得,2008年北京举办的夏季奥运会,让更多中国人认识到,参与体育运动,本身就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而借着这个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大好契机,从2009年起,每年8月8日被设立为“全民健身日”。

此后,我国的群众体育运动和大众健身开始蓬勃发展,尤其是马拉松热潮的兴起,不仅引领了全民健身,更极大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今,再次借着北京冬奥盛会,让更多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无疑会大大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步伐。

从哈尔滨中小学生花样滑冰比赛,到广州湾区冰雪文化节;从江苏冰雪场迎来客流小高峰,到新疆把非遗“麦热球”搬上冰面……3亿多人的冰雪之约,激情燃烧。当人们从冰雪中体会到乐趣,感受到运动之美的时候,我们的社会也会因此而充满活力和创造力。

虽然,鉴于我国冰雪产业和冰雪运动起步较晚,各方面发展尚未完善,有必要继续补齐冰雪行业服务、体验、赛事的短板,但无论如何,以冬奥会为节点,加速推进冰雪产业和冰雪运动的发展之路,值得期待。

“一起向未来”,相信冬奥会一定会给我国经济社会注入新的力量,相信我们一定会从这次盛会中找到新的发力点,助推更快更高质量的发展。以此而言,因冬奥而点燃的冰雪产业、冰雪运动热潮,只是一个开端,真正的好日子,一定还在后面、在未来。

关于冬残奥会的观后感 篇4

前不久落幕的北京冬奥会,其开、闭幕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科技的加持下,两场盛典将中国的浪漫与文化底蕴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此前的采访中,北京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导演沈晨表示,将延续“简约、安全、精彩”的理念,让残疾人和健全人携手参与,把文艺演出融入仪式流程中,呈现一场温暖、感人、精美的开幕式。

沈晨还“剧透”称,倒计时环节值得期待,同时会徽展示环节将出乎所有人意料,会用一个不同且感人的方式呈现。

“通过残奥运动,构建包容性世界”,这是残疾人运动的愿景,也将推动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北京冬残奥会无处不在的人文关怀,从冬残奥村一个又一个的暖心细节中便可见一斑。

而通过举办冬残奥会,对政府决策和公众观念产生积极影响,使残疾人更充分参与社会生活,推动保障残疾人在体育、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平等权益,共享积极社会发展成果,也是北京冬残奥会的一大意义所在。

在开幕式以及后续比赛的'场上与场下,这些人文关怀将如何更深入、更生动地呈现,也将是北京冬残奥会的一大看点。

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中国轮椅冰壶队6:5战胜挪威,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历史首枚金牌。北京冬残奥会,曾创造荣耀的他们能否卫冕成功,将是一大看点。

在位于北京顺义的国家残疾人冰上运动比赛训练馆冰壶馆中,“平昌夺冠已成历史,从零开始奔向北京”这句高悬的标语格外醒目。此前的采访中,中国轮椅冰壶队队员表示,要把压力变成动力,打好自己的比赛。

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轮椅冰壶决赛,中国队通过加时赛6-5击败挪威,夺得中国代表团历史上第一枚冬残奥金牌。

近年来,中国残疾人冬季运动发展迅速,全国冬残奥运动员由原来不足50人发展到近千人,技术官员从无到有,发展到100多人。

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由217人组成,其中运动员96人,是中国参加冬残奥会以来,代表团规模最大、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全的一届。

虽然其中有85名运动员为首次参加冬残奥会,占比88.5%,但多个项目展现出不错态势。例如2017年从零起步的中国残奥冰球队,仅用不到4年的时间,就达到世界A组水平,同时获得北京冬残奥会参赛资格。

平均年龄只有21.8岁的中国残奥单板滑雪队,是中国体育代表团中最年轻的队伍。领队张国生表示,这一年多下来训练效果很不错。“我们有信心在本届冬残奥会中展现出残疾人自尊、自强、自信的精神风貌。”

关于冬残奥会的观后感 篇5

今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中央,一张闪耀着光辉的唱片“奏”出美妙的音乐。这是北京20xx年冬残奥会闭幕式的现场。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残健共融的表演者们将“唱针”缓缓推动至地面,这张唱片在舞台呈现出的“留声机”上旋转启动。

音乐环绕在“鸟巢”上空。这一环节的音乐改编自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创作于19世纪的曲目《乘着歌声的翅膀》,它描绘了一个极富浪漫色彩的美妙夜晚。徜徉在4位竖琴演奏者演绎的旋律中,北京20xx年冬残奥会会徽烙印在“留声机”中央,闭幕式在金色光辉中开启了拥抱世界的欢聚。

音乐继续飘荡,随着激光的刻印,“留声机”边缘逐渐勾勒出冬残奥会六大项的运动形象轮廓,掀开了回顾本届冬残奥会高光时刻的帷幕。9天赛程期间的精彩瞬间,随着“留声机”的旋转而激情浮现。残疾人运动员穿越冰雪,在9天时间里拼搏奋斗、挑战自我的瞬间再次感动观众。当精彩瞬间在欢呼与喝彩中定格,残疾人运动员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迸发出璀璨的荣光。

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导演沈晨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北京冬残奥会开闭幕式表达的是残疾人自己的故事和自己的行为,由此来完成温暖和感人的瞬间。他介绍,本次闭幕式的创意策划从20xx年就已经开始。

据悉,本次参演群体中,约30%为残疾人,70%为健全人,再一次诠释了残健融合的理念,将向世界传递出彼此鼓舞、拥抱世界的动人力量。

观看冬残奥会观后感1000字(模板10篇)


读后感大全主题阅读推荐:“观看冬残奥会观后感”。

电影对于我们的影响甚至超越了书籍,不仅如此,心中经常还伴随着感动和见解,观后感,可以说是看了什么作品,内心有什么感受。观后感的“感”就是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不然就失去了观后感的意义。我们应该怎么写好一篇作品的观后感呢?急你所急,读后感大全编辑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观看冬残奥会观后感”,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观看冬残奥会观后感【篇1】

观赏完本届冬奥会的开幕式之后,我陶醉其中,五光十色的光影渲染了整个会场,虽然是冬奥,但是春天的脚步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画龙点睛的冰五环、不一样的大雪花缀满了世界各国的名字,浪漫抒情就像浓妆重彩的水墨画。其中最为悬念和大胆的环节莫过于开幕式的点火部分,以往的奥运点火部分,都是精心筹划,为世界留下了久久的回忆,运动员远距离射箭点燃奥运圣火、空中飞人点火、高科技激光点火、奥运名人点火。看完北京冬奥开幕式的点火后,是惊艳、是释然、是回归,在世界日益倡导低碳环保的当下,搞一个出其不意的大场面点火固然可以带给观众一个震撼,但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动作,由中国运动员将最后一棒火炬放在火炬台上,围绕其中的大雪花有各国名字刻在上面,太出人意料了,不点而点,非大火而是微火代表永恒绵长、生生不息,是载入史册的仪式,简朴的才是最真的。

让世界期待接下来运动员的表演吧!

观看冬残奥会观后感【篇2】

仪式前表演是由北京、石家庄、张家口3个地区的普通群众用最饱满的热情来展现海纳百川,载歌载舞的大美中国。各个地区也为庆祝冬奥会成功举办献上各自的文艺表演。在全世界的期待中,简约、安全、精彩北京冬奥会仪式在流光溢彩的鸟巢拉开帷幕了。

开幕仪式先是介绍中国农历中24节气,开幕式就在居首立春到来之日正式开始啦!第一个表演是欢迎表演先是小草萌发,寓意着让我们和全世界一起迎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来了。然后变成蒲公英,在小男孩的吹气下,蒲公英的种子飞散着向天空飞去变成了灿烂的烟火洒满大地。接下来升旗仪式,让我莫名地激动。第二个表演是最让我兴奋的表演了,大屏幕上一开始是一滴深蓝色的水滴入水中,瞬间幻化出了黄河之水奔腾而下,只能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形容它的波澜壮阔。场内出现长方形的冰块,展现出各个国家的冬奥会时间,最后出现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随之雕刻出一个冰五环。紧接着各个国家的运动员出场,结束后天空中飘起了写着不同国家的小雪花,一个橄榄枝把聚集在一起的小雪花编织成了一个大雪花,全场瞬间进入一个洁白、浪漫、纯净、唯美的如诗意境,一朵雪花贯穿整个开幕式。接下的表演分别展现冬奥会主题口号一起走向未来和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和更团结。最后的表演是点亮火炬,在一片歌声中由许多中国运动员手举火炬一个传一个,最终由两名年轻运动员将主火炬插入雪花中心,寓意着星星之火可燎原,永恒绵长,生生不息。每个赛区也分别点亮了火炬,随着烟花的盛开北京冬奥会正式开始了。

北京冬奥会开幕仪式是一场载入史册的历史盛典。作为中国人,我为之骄傲,为之兴奋,为中国运动员们加油,为中国加油!加油!

观看冬残奥会观后感【篇3】

前不久,张艺谋打造的冬奥会开幕式、闭幕式用中国式的文化,震撼了全球观众,因此大家也对冬残奥开闭幕式非常期待。

3月4日北京冬残奥会将正式开幕,据央视新闻消息,冬残奥开闭幕式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就绪,今晚将进行演出前的最后一次彩排。

据介绍,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将以“生命的绽放”为主题,在80分钟左右的时长内,秉持残健融合的理念,通过十多个场上环节,在温暖、感动的氛围中,展现残疾人对“更美好的生活、更包容的世界”的不懈追求。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表示:已经跟冬奥开幕闭幕不一样,冬奥还是冰雪蓝,而我们是这样的一种五彩斑斓的感觉,表达出热烈的情感、打动人心的情感来,而这个特点恰巧是冬残奥会最能达到的。

张艺谋强调:“我们加班加点把这场开幕式充满感情的这个点突出,也许我们就成功了。”

据悉,本次冬残奥会开幕式汇聚了来自全国多地、各行各业的参演人员。

其中,残疾人占比为30%,主创团队运用仿真排练技术,提高排练效率,突显人文关怀,通过将残健融合的理念贯穿于内容和形式当中,阐释自强不息、同心与共的精神内核。

让我们的社会形成普遍尊重、关爱、帮助残疾人的社会风气。

冬季残奥会自1976年举行以来,至2018已经举办了12届,参赛运动员总人数接近4000人。比赛项目有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冰上雪橇球、轮椅体育舞蹈等4个大项,每个大项中又包括若干小项。中国2002年首次参加冬季残奥会,当时共派出4名运动员参加了高山滑雪和越野滑雪,取得一个第六名的成绩。

冬季残奥会截至2018年已举办过第12届,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有许多受伤的士兵和普通人试图重新参加滑雪活动,残疾人冬季体育运动逐渐发展起来。早期的残疾人冬季体育运动先驱有奥地利失去双腿的塞普·茨维克纳格,他用假肢从事滑雪运动。

后来滑雪运动器材设计方面出现了革新,例如创造出了使用拐杖的三板滑雪(three-track skiing)1.1独腿运动员单脚穿一只滑雪板,再使用分别装配有小滑雪板的双拐,这样雪地上便留下了三条痕迹。

这一器材的革命导演了1948年2月奥地利17名残疾人参加的第一次滑雪比赛。广大残疾人滑雪爱好者十分欢迎这项比赛,于是翌年在奥地利的巴德加施泰因(Badgastein)举行了首届奥地利3板滑雪锦标赛。

观看冬残奥会观后感【篇4】

冬残奥会的赛事服务能否顺畅进行,关键在于无障碍建设是否到位,这贯穿于赛前、赛时的各条运动员流线中。

拆卸座位、安装轮椅固定器、将车门都改成无障碍踏板……在北京冬残奥村,交通运行团队与北京公交集团巴士团队协作,把40辆低底盘巴士改造为无障碍车辆,对接无障碍站台,保障运动员出行。

为了帮助运动员更好地上下冰面,从更衣室到运动场馆和竞赛场馆的路程,国家体育馆都安排专门的推车运送运动员装备,还在推车上放置地毯,防止装备磕碰。

在冬残奥会期间,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将产生30枚金牌,赛程短、项目多、参赛选手多,无障碍转换和保障任务重。完成赛前转换任务后,针对赛时的一些临时无障碍设施需求也已形成了预案并展开实操演练。

延庆冬残奥村是依山而建的半开放式庭院,村内有着一个古村落遗址——小庄户村遗址。为方便运动员们打卡,专门修建了直通观景台的无障碍坡道。

想运动员之所想、办运动员之所需,所有的无障碍环境建设都为残疾人运动员铺平走向勇敢拼搏、自强不息的冰雪舞台。

通过体育活动对残疾人的健康权利实现更好保障,首先是要打造无障碍环境,创造便利条件,让残疾人能出得去、进得来。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在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目前,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无障碍理念得到普及。无障碍环境建设经过3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实施近xx年来,加快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已经具备广泛的实践基础和坚实的立法基础。

对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表示,应统筹谋划和整体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改等工作,整合并形成系统完善的无障碍专门法律。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残疾老龄化和老龄残疾化现象会更加明显,无障碍环境的刚需群体将持续增加。

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邵磊表示,本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举办,必将成为我国无障碍环境理念推广和城市无障碍建设再上台阶的新里程碑,留下珍贵的奥运遗产。未来,应该更好传承奥运经验、充分利用奥运遗产,进一步优化提升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

观看冬残奥会观后感【篇5】

四年一度的残奥会马上要举行了,大家都知道举行残奥会的目的是让残疾的朋友们像普通人一样拥有自己的梦想和实现梦想的机会!残奥会更加体现他们的自强不息,不向困难低头,奋力拼搏的顽强精神.他们对生活充满火一般的激情,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我从电视上看到许许多多的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个个神采奕奕,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他们一定在心底暗下决心:我们一定会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不到最后一刻决不认输!虽然他们残疾了,但是他们身残志坚。他们动作看上去的都很娴熟,可是这一小小简单的动作,却是他们比常人多付出百倍的努力才换来的。

我非常佩服这些坚持不懈残疾人。我们一定要学习他们勇敢面对困难,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一定也做得到。只要我们多付出一些努力,就能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梦想!

体育馆外并没有喧哗,除了那“咚咚”在地上的脚步声,一片寂静,可到了入口,我才感受到馆内就像一个压缩机,把所有音量存储着,再一下放大……纵目望去,四周环视,汹涌的人群就像一大波又一大波的海浪,运动员则是浪头,让人们忽坐忽站。

这丝毫不逊色于正规的国际奥运会,一样有漫天飞舞、层叠的彩旗,有激动人心的呐喊,更主要的有超出常人的残疾人一颗颗身残志坚、不卑不亢的心。

在所有人都为跑步、轮椅竞速等令人兴奋的项目呐喊时,我发现在女子掷铁饼赛场中她的身影是那么美。她是一个盲人,戴着黑黑的眼罩,从年纪上看比我们大不了多少,身材有些略微偏胖,手臂粗壮而结实,鼻子高高的,嘴巴挺长、大,那席黑色的长发像随意垂下的绿叶,自然的美。她拼搏时的力量却让我大吃一惊。

她的双手在白色防滑粉中摩擦。她眉头紧皱着,右手不断朝着指定方向摆臂,让肌肉发挥最大力量,可却迟迟没有甩出……我想到了她眼前的那一片无尽的漆黑。她以前或许也看见过美吧,知道一切都那么宝贵……这时,她的右手已划出了最大幅度,身体向前45°倾斜,猛地一用力,铁饼飞了出去,像长有翅膀一样越飞越远,在大半个场地外坠地,我拼命地为她鼓掌,好像赢得了世界,即使她看不见自己的成绩,但两颗心灵早已触碰!

我懂了,这一切我们都应去尊敬,尊敬冬天墙角一株独自开放的梅花,尊敬一小片翠绿枝叶,尊敬这个世界,去感受虽然残疾但坚强、乐观的心!

观看冬残奥会观后感【篇6】

在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一楼入口处设有多媒体展示平台,通往新闻发布厅、餐厅等的无障碍路径一目了然。

“开门,请注意。”这是场馆内无障碍卫生间门开启时的提示音。只要轻轻一按,门就自动开启。宽敞干净的无障碍卫生间内,还配备了有倾斜角度的衣帽镜。

场馆发布区域撤掉部分普通座椅,在第一排划设轮椅座席;混采区的挡板由此前的1.2米降到了60厘米,话筒的机位降到了适合轮椅运动员的高度。

运动员餐厅增设了盲文菜单区,志愿者会引导视障运动员通过触摸获取菜品信息……

在从冬奥会向冬残奥会转换期间,变的是形象、景观、设施,不变的是打造无障碍环境的细心暖心,体现平等和尊重。

“我们对运动员热身区也进行了改造,冬奥会期间主要提供单车等热身器械,而冬残奥会期间,我们把单车改成了可以调整高低的手摇器械,方便运动员对上肢进行热身,在其他细节方面我们也有相应调整。”国家体育馆体育业务领域志愿者吴松泽介绍。

通过这几天的服务交流,延庆冬残奥村志愿者郑伟博对无障碍理念有了更新的认识。“在志愿者服务的众多场景中,不管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都要体现相互平等和尊重。比如走在前面的残疾人运动员会帮我们开门等,这些细节让我们感到非常温暖。”

暖暖的冬残奥温度,不仅体现在志愿者与运动员的互动中,还体现在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中。

北京自20xx年起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行动,确定城市道路整改、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场所、信息交流等重点领域17项重点任务,累计完成33.6万个点位改造,基本实现首都功能核心区无障碍化,城市无障碍环境规范性、适用性、系统化水平显著提升。张家口也积极推进公共设施无障碍建设,城市无障碍环境显著改善。

观看冬残奥会观后感【篇7】

“我会拼尽全力,努力站上最高领奖台为国争光。”1月16日,到达张家口崇礼万龙滑雪场后,将出战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的景县籍高山滑雪运动员张梦秋,第一时间给景县的母亲高立敏打来电话,平和的声音中透露着自信。

“她永远是我们的骄傲。”谈起身残志坚的女儿,高立敏满脸自豪。

今年刚刚20岁的张梦秋,有着6年运动员职业生涯。14岁时,因患小儿脑性瘫痪导致身体具有一定运动功能障碍的她,成为了河北省残疾人冬季项目队的一名运动员,专攻高山滑雪项目。因为身体原因,她的反应速度要比其他人略慢一些。教练讲解的动作要领,别人一个小时就能学会的动作,对于张梦秋来说需要花两三倍的时间才能掌握。但她不服输,在教练的耐心指导下,刻苦训练,反复琢磨技术动作,最终熟练掌握了各项技巧,取得骄人的成绩。2017-2018雪季,张梦秋开始在全国比赛中崭露头角,并入选了国家集训队。从2019年开始,她在新西兰南半球杯、残奥高山滑雪世界杯等国际大赛中斩获6枚金牌,2021年更成为第十一届全国残运会和亚残运会高山滑雪项目的三冠王。

在母亲眼里,梦秋是一个开朗、坚强,勇于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人,一路走来也有着很多的不容易。梦秋曾说:“我的梦想就是站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的最高领奖台”。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6年来,张梦秋绝大部分时间呆在寒冷的训练场,一遍遍做好教练要求的动作,一个个完成好安排的计划。长时间的训练和比赛,也给梦秋带来身体上的伤病,但她仍专心训练,毫不放松。多年以来取得的各种优异成绩,都离不开她的努力与坚持。

“一年回家一趟,非常想她,但想到她能为国争光,我也特别理解。”高立敏透露,2021年,梦秋仅仅回到老家景县7天,其它时间便全心备战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每周训练6天,每天坚持在雪道上滑行6个小时,想家时只能打电话回来。每次打电话,面对母亲“注意休息”的叮嘱,她也总是语调轻松地叫大家放心,从未抱怨过训练辛苦或有压力。

“一直以来,我们全家人都很支持梦秋,也很关注她的历次比赛进程。”高立敏表示,梦秋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比赛当天,全家人将会通过手机、电视等渠道关注她的比赛,为她加油鼓劲,自己也会提前准备好女儿最喜欢吃的美食,等她赛完回家团聚。

观看冬残奥会观后感【篇8】

北京冬奥会雪花火炬台余温犹存,冬残奥会火炬已在路上。昨天,九路火种汇集在天坛公园,以“九天之火”为主题的北京冬残奥会火炬传递正式开启。明晚,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将在国家体育场举行。

火种传递爱与自强不息的精神,双奥之城已准备好践行冰雪的约定。“一起向未来”,这是北京冬残奥会向世界发出的声音。

火炬传递有玄机

昨天下午,天坛公园举行火种汇集仪式,九路火种共同汇聚生成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官方火种。火种汇集仪式后,火炬接力继续在以“九天之火”为主题的天坛公园进行。

与冬奥会的火种取自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希腊不同,冬残奥火种来自多个地点。根据国际残奥委会的要求和残奥火种的基本理念,任何个人、组织或城市都可以为残奥做出贡献。因此残奥火种通常采集自城市之间、社区之间,由多个火种交汇在一起成为残奥会的官方火种。

本届北京冬残奥会设计了九路火种,其中一路采集自残奥运动的精神发源地——英国曼德维尔,其他八路为在北京市盲人学校采集的“光明之火”、在望京街道温馨家园采集的“互助之火”、在中国盲文图书馆采集的“希望之火”、在大运河漕运码头采集的“源流之火”、在八达岭古长城采集的“和平之火”、在张家口“创坝”园区采集的“‘氢’洁之火”、在黄帝城采集的“文明之火”、在天坛公园采集的“夏奥之火”。这些火种采集地涵盖了学校、社区、图书馆等助残地标,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地标和现代科技园区,以及2008年北京夏残奥会的火种采集地等。每一路火种采集后,都在采集地进行不超过20棒的城市火种火炬接力。

九路圣火的传递方式也各不相同,有健全人与残疾人共同用“冰壶撞击”的方式采集的“互助之火”,也有两名盲人青年用盲文书写引燃“电子的烟花”的方式采集的“希望之火”,还有30名盲校师生合唱歌曲《光明》,利用分贝音频声压,引燃火种的“光明之火”……在位于八达岭古长城的火种采集现场,1名中国人和4名外国人代表五大洲共同点燃“和平之火”。中国登山协会成员夏伯渝是现场的首棒火炬手。他在1975年攀登珠峰时因帮助队友,导致自己被冻伤,双小腿截肢。2018年5月14日,夏伯渝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中国第一个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

3月2日至4日,北京冬残奥会火炬传递活动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进行。此次火炬传递共有565名火炬手,其中残疾人火炬手占比21%,符合国际残奥委会“残疾人火炬手占比不低于15%”的要求。

开幕式画“同心圆”

明晚,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即将精彩亮相。世界的目光将再次聚焦国家体育场“鸟巢”。昨天,北京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透露,冬残奥会开幕式与冬奥会开闭幕式不一样。“冬奥会是冰雪蓝,而这次是五彩斑斓的感觉,表达一种热烈的、打动人心的情感。”

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导演沈晨则“剧透”称,开幕式的倒计时环节值得期待,同时会徽展示环节将出乎所有人意料,会用一个不同且感人的方式呈现。

据悉,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以“生命的绽放”为主题,将在8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通过10多个场上环节展现残疾人的故事。本次冬残奥会开幕式汇聚了来自全国多地、各行各业的参演人员,其中残疾人占比为30%。

主创团队运用仿真排练技术提高排练效率,凸显人文关怀。通过将残健融合的理念贯穿于内容和形式当中,阐释自强不息、同心与共的精神内核。据悉,开幕式从始至终无论是舞美空间、视觉空间还是表演空间都在强调“同心圆”的概念。“‘同心圆’本身是一个中国古老的文化概念,而且还有非常好的寓意。团结、友谊、平等对于残健共融的这届冬残奥会开幕式,是最重要的亮点。”

观看冬残奥会观后感【篇9】

北京冬残奥会各项筹备工作中,都彰显着“两个冬奥同样精彩”的办赛理念及“以运动员为主”的人文关怀。

科学防疫稳步推进,个性化防疫满足特殊需求。进入冬奥会向冬残奥会的转化期,届时将会有大量人员出入境,对此,北京奥组委已做好完备的防疫措施。除了借鉴冬奥会期间的有效防疫经验外,北京奥组委还考虑到了冬残奥会参赛人员的特殊情况,实施人性化的防疫政策:对于体温调节有异常的残疾运动员,奥组委将提前准备材料的审核和备案;对于可能不能佩戴口罩、需要佩戴防护面屏的情况,奥组委也将提前进行标注……科学防疫结合个性化防疫,北京疫情防控的随机应变将为冬残奥会的举办再发力。

后勤保障强大有序,为冬残奥会运动员做好全方位服务。在筹办工作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志愿者正接受冬残奥知识和工作技能培训。与此同时,考虑到冬残奥会运动员的特殊需求,将增设轮椅、矫形器以及假肢维修中心等保障特需;技术维修服务中心也将于比赛前及比赛期间免费为残奥会运动员提供运动器材和生活辅具的维修服务。医疗方面,奥组委精准制定医疗救治方案,针对每个场馆比赛运动损伤的特点以及残奥运动员的特殊情况,专门配置了不同专业学科的医务人员,真正实现了“一场一策”的医疗保障。全方位的后勤保障将助力运动员安心、顺利参赛,在冬奥赛场尽情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

深化无障碍运行流线,尽显细心和人性化。三个赛区的冬残奥村在设计和建设中,为了在统一服务标准的同时减少转换工作量、降低运行成本,在开放区域实现了无障碍设施的全覆盖。而且,进入转换期,还将在原有的无障碍设施基础上进行整体提升,深化场馆内外的无障碍流线:改造无障碍客梯、平缓的轮椅坡道以及无障碍卫生间,增设无障碍看台、显眼的引导标识以及可调节高度的多功能置物台等等,以满足不同残疾运动员的需求。每一处的新增与改造都致力于细心与人性化的服务,彰显北京冬残奥会浓浓的人文关怀。

北京冬奥会正在步入尾声,北京冬残奥会即将拉开帷幕,筹备工作正稳步推进,无障碍理念将点亮冬残奥会人文关怀的光芒。通过冬残奥会,北京将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的社会,传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观看冬残奥会观后感【篇10】

在3月4日晚北京20xx年冬残奥会开幕式上,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五星红旗缓缓升起时,由团长邰丽华带领的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与北京联合大学等45名听障演员用手语“唱”国歌,虽无声,但意浓,感动了现场所有人。

大胆“唱”出心中热爱

在登场前的后台通道内,所有演员正在有序备场,当场内的国歌声响起,只见演员、工作人员整齐站立,听障演员也随之站起来面向场内。没有人指挥,这是刻入身体的自觉;没有人要求,这是留在心中的热爱。

手语和口语一样也有方言,最初各地都有不同的习惯手势。邰丽华回忆起以前“唱”国歌的时候,由于没有标准,也没有节奏,打手语时畏首畏尾。“就像唱歌跑调一样,小心翼翼放不开。”20xx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通用手语版正式实施,邰丽华正是国歌通用手语推广的示范者。20xx年全国“两会”上,邰丽华用手语唱国歌的视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坚定、有力的动作感动了网友。“现在有了国家标准,我们打起来更有力量了。我们也能大胆地把对祖国的这份热爱表达出来,向世界传递一种精神力量。”邰丽华自信地说。

手语国歌元素首登奥运舞台

此次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是历史上首次将手语唱国歌作为表演元素增加其中。“能够站在这个舞台,用手语唱国歌,就是国家关心、关爱残疾人的生动体现。”在排练的时候,全体演员尤其注重细节的把控。“前进”手势的方向,“不愿”转头的幅度,邰丽华一遍一遍带着练习,纠正动作和表情。“国歌是庄严神圣的,我们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代表了残疾人的形象。”

演出方案最初只有北京联合大学的女大学生,在邰丽华的建议下作出了修改,“我们的国歌是铿锵有力的,只有女性,似乎缺少一些让人振奋的力量。”此后,导演组增加了12名听障男演员。国旗下男子的阳刚和女子的柔美相得益彰,整齐划一的动作、坚定的情感,一次次打动观众。

残健融合才是最重要的

奏唱国歌时不仅有残疾人代表,还有健全人。来自中央戏剧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的大学生和残疾人共同完成一项表演任务,他们推着轮椅,搀扶盲人,逐渐和残疾人融为一体。邰丽华特别提到这次冬残奥会上的融合理念,“残健融合理念才是最为重要的。”邰丽华说。

残疾人是人类大家庭的平等成员,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既体现了体育精神,也是“平等、参与、共享”理念的体现。一位北京体育大学学生对记者说:“几个月的训练,我们天天和残疾人朋友在一起,我都学会手语了。”的确,在交流中共进退,在和谐中同成长,正是这样的有爱互助,让手语演出成为开幕式亮丽的一幕,成就了难以磨灭的精彩瞬间。

观看冬残奥会观后感1000字(系列8篇)


我们往往低估了观影响对人的影响,从一个好的作品通常有能引起我们共鸣的地方,网络上,很多都在谈论的,观看了以后让人眼前一亮。写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思考和写作能力。你正准备写一篇观后感吗?小编特别编辑了“观看冬残奥会观后感1000字(系列8篇)”,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观看冬残奥会观后感【篇1】

冬残奥会吉祥物是雪容融。

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的灯笼造型源于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本科生姜宇帆对家乡年味儿的印象。小姑娘的家在位于小兴安岭深处的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每逢过年,这座小县城都会被浓浓的节日氛围包裹,街巷楼宇间,红红的灯笼高高挂起,是最常见的景象。

灯笼的创意入围前十,不过专家们给出的意见却是“仅保留原创属性,重新设计形象”。这就意味着,整体形象设计几乎要从零开始。

同样出于保密需要,设计团队将位于学校校园后侧居民区中的一间吉艺专家公寓作为工作室,这间100多平方米的公寓,见证了冬残奥会吉祥物诞生的全过程。

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系主任吴轶博说,在前期修改阶段,她每周都要来冬奥组委提交修改方案,在方案“深加工”的7个多月里,她从长春往返北京的次数多达30多次,从首都机场到首钢的“两点一线”成了她对北京的最深印象。

吉艺设计团队面临的任务除了为灯笼形象加入多样化属性,将其拟人化,赋予其生命,还要将其与奥运结合,这需要多方面的学习。

于是,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教学副院长金巍特意买了个灯笼挂在工作室,让团队成员每天观察,每天琢磨。与此同时,所有团队成员把冬奥组委的宣讲录像看了一遍又一遍,还上网查询,“恶补”奥运及相关知识,感悟和寻找奥运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融合点。“这对我们是一个宝贵经验。”金巍说。

2月下旬,北京冬奥组委专家组经讨论研究决定,取消中国结的进一步修改,让团队主攻灯笼形象的完善设计。到4月初,灯笼形象已基本确定,吉艺设计团队需要递交完整的文化阐释方案。

“这个阶段也是团队最迷茫和煎熬的阶段。”郭春方说,“一开始是将吉祥物的属性与鹿结合,我们尝试过加鹿角、红鼻头,但是一方面形象要做得漂亮,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文化阐释,大概有近1个月的时间,我们做了各种尝试,感觉路走不通了。”

设计团队每天都在不断尝试和自我否定之间徘徊,就在这一胶着阶段,修改专家组感受到了团队的迷茫,并及时地给予了指导和帮助。

在双方多次沟通和尝试之下,鹿的属性被放弃,体现“双奥之城”的天坛、鸽子、长城,以及与冬奥相连的如意(冬奥会跳台滑雪场地又名“雪如意”)等元素出现在了吉祥物的形象中。

设计会有灵感闪现的刹那,但更多的是反复修改完善。雪容融面部的雪块勾勒出它的脸庞,为了最真实的效果,设计团队在冬天专门往墙上随意扔了许多雪堆,之后再把墙上的形态具象化;而为了展现雪容融红红的脸庞、弯弯的嘴角,团队也做了许多微调。

“团队在修改的时候就考虑到后期应用,尽可能多地增加应用的延展性,比如道路两旁和广告牌的展示效果,还有衍生品的效果,像台灯、手表等等,都在我们考虑范畴。”吴轶博说,“灯笼本身是可以发光的,可以带来温暖、传递力量,这和冬残奥会的理念非常契合。”

观看冬残奥会观后感【篇2】

北京冬残奥会各项筹备工作中,都彰显着“两个冬奥同样精彩”的办赛理念及“以运动员为主”的人文关怀。

科学防疫稳步推进,个性化防疫满足特殊需求。进入冬奥会向冬残奥会的转化期,届时将会有大量人员出入境,对此,北京奥组委已做好完备的防疫措施。除了借鉴冬奥会期间的有效防疫经验外,北京奥组委还考虑到了冬残奥会参赛人员的特殊情况,实施人性化的防疫政策:对于体温调节有异常的残疾运动员,奥组委将提前准备材料的审核和备案;对于可能不能佩戴口罩、需要佩戴防护面屏的情况,奥组委也将提前进行标注……科学防疫结合个性化防疫,北京疫情防控的随机应变将为冬残奥会的举办再发力。

后勤保障强大有序,为冬残奥会运动员做好全方位服务。在筹办工作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志愿者正接受冬残奥知识和工作技能培训。与此同时,考虑到冬残奥会运动员的特殊需求,将增设轮椅、矫形器以及假肢维修中心等保障特需;技术维修服务中心也将于比赛前及比赛期间免费为残奥会运动员提供运动器材和生活辅具的维修服务。医疗方面,奥组委精准制定医疗救治方案,针对每个场馆比赛运动损伤的特点以及残奥运动员的特殊情况,专门配置了不同专业学科的医务人员,真正实现了“一场一策”的医疗保障。全方位的后勤保障将助力运动员安心、顺利参赛,在冬奥赛场尽情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

深化无障碍运行流线,尽显细心和人性化。三个赛区的冬残奥村在设计和建设中,为了在统一服务标准的同时减少转换工作量、降低运行成本,在开放区域实现了无障碍设施的全覆盖。而且,进入转换期,还将在原有的无障碍设施基础上进行整体提升,深化场馆内外的无障碍流线:改造无障碍客梯、平缓的轮椅坡道以及无障碍卫生间,增设无障碍看台、显眼的引导标识以及可调节高度的多功能置物台等等,以满足不同残疾运动员的需求。每一处的新增与改造都致力于细心与人性化的服务,彰显北京冬残奥会浓浓的人文关怀。

北京冬奥会正在步入尾声,北京冬残奥会即将拉开帷幕,筹备工作正稳步推进,无障碍理念将点亮冬残奥会人文关怀的光芒。通过冬残奥会,北京将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的社会,传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观看冬残奥会观后感【篇3】

仪式前表演是由北京、石家庄、张家口3个地区的普通群众用最饱满的热情来展现海纳百川,载歌载舞的大美中国。各个地区也为庆祝冬奥会成功举办献上各自的文艺表演。在全世界的期待中,简约、安全、精彩北京冬奥会仪式在流光溢彩的鸟巢拉开帷幕了。

开幕仪式先是介绍中国农历中24节气,开幕式就在居首立春到来之日正式开始啦!第一个表演是欢迎表演先是小草萌发,寓意着让我们和全世界一起迎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来了。然后变成蒲公英,在小男孩的吹气下,蒲公英的种子飞散着向天空飞去变成了灿烂的烟火洒满大地。接下来升旗仪式,让我莫名地激动。第二个表演是最让我兴奋的表演了,大屏幕上一开始是一滴深蓝色的水滴入水中,瞬间幻化出了黄河之水奔腾而下,只能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形容它的波澜壮阔。场内出现长方形的冰块,展现出各个国家的冬奥会时间,最后出现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随之雕刻出一个冰五环。紧接着各个国家的运动员出场,结束后天空中飘起了写着不同国家的小雪花,一个橄榄枝把聚集在一起的小雪花编织成了一个大雪花,全场瞬间进入一个洁白、浪漫、纯净、唯美的如诗意境,一朵雪花贯穿整个开幕式。接下的表演分别展现冬奥会主题口号一起走向未来和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和更团结。最后的表演是点亮火炬,在一片歌声中由许多中国运动员手举火炬一个传一个,最终由两名年轻运动员将主火炬插入雪花中心,寓意着星星之火可燎原,永恒绵长,生生不息。每个赛区也分别点亮了火炬,随着烟花的盛开北京冬奥会正式开始了。

北京冬奥会开幕仪式是一场载入史册的历史盛典。作为中国人,我为之骄傲,为之兴奋,为中国运动员们加油,为中国加油!加油!

观看冬残奥会观后感【篇4】

观看2022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感悟(一)

开幕式的节目设计突出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国推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以及全世界人民共享冬奥盛会的理念和文化,而由于开幕式当天正好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这一重要元素在节目中也将有充分体现。作为志愿者,通过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我感觉受益匪浅。

我为加入志愿者的行列而开心快乐。在还不懂志愿者内涵的时候,我就受身边朋友的感染,参加了一些志愿活动。我特别喜欢户外活动,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美丽着我们户外人的心情。户外活动时,大家都有不乱丢垃圾来保护美丽大自然的自觉。后来发现同行的好朋友东华夫妇总是随时随地把垃圾捡起来,我也跟着一起捡垃圾。我们还曾组织身边朋友一起去开展净山活动。虽然每次都很累,但累并快乐着。因为每捡掉一个塑料瓶,就仿佛觉得让地球母亲多了一份美丽。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志愿者的内涵。志愿者是指以自己的时间、知识、技能、体力等从事志愿服务的自然人。我想,我太适合做志愿者了。我现在退职在家是个自由人,爱人是公务员,孩子在校读研,老人身体健康,都不需要我去照顾,我有大量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当了十几年中小学教师,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又热爱滑雪运动,关键是健康又乐观,喜欢助人为乐,注重团队意识。我还年轻,可以也应当为社会再做些事情。做不了惊天动地的大事,就坚持做一些志愿服务的小事吧!

通过学习我深深感受到奉献、友爱、互相、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我愿意奉献我的时间、精力、能力和体力,用我的爱心、耐心、细心和热心去服务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感受到方便、舒服和温暖。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我愿与大家团结互助,共同进步,一起手牵手,心连心,温暖你我他。

作为一名普通的志愿者我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我一定铭记老师这些天教给我们的知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厚德仁爱、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等思想理念和道德精髓,团结互助,奉献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通过培训学习,我更加坚定了坚持做一辈子志愿服务的信念和决心。相信通过我的努力和付出,我一定能展示出人类滑雪起源地志愿者的风采!

观看2022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感悟(二)

冬奥会的吉祥物有两个,一个叫“冰墩墩”、一个叫“雪容融”。冰墩墩是一个穿着冰雪铠甲的小熊猫,很像一个宇航员,也像一个包了一层糖的冰糖葫芦!可是仔细看,我发现雪容融身上的会徽和冰墩墩不一样啊!原来雪容融是冬季残奥会的吉祥物,我这才知道,原来还有专门的残疾人奥运会。

我不禁有些疑问和好奇,残疾人行动都不方便,怎么做运动呢?怎么参加运动会、还是奥运会呢?

我和爸爸妈妈又搜索了更多的冬残奥会的信息。冬残奥会也有6个大项和78个小项,比赛的项目有些偏重技巧,也有些很刺激!看了一些以前冬残奥会的比赛视频以后,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那些画面、那些视频,简直太震撼了!运动员哥哥姐姐们虽然身体上有残缺,但却比普通人还要有力量、更强大!当他们在拼搏、冲刺的时候,我看到他们的脸上写满了自信和勇敢!

他们一定是付出了比普通人更多的努力、挥洒了更多的汗水,才能站在冬残奥会的赛场上。看着他们坐在轮椅上、操作着义肢的样子,我甚至有点想哭。他们真的好棒、好厉害!

作为一名小学生,虽然我还不能做志愿者,只能观赛、呐喊、助威,但是我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如同他们在冰雪的赛场上奋力拼搏一样,长大以后也为祖国做贡献!我愿做一朵“燃烧的雪花”,燃烧自己,“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观看2022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感悟(三)

2019年9月17日晚,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区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冰球馆揭开神秘面纱。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名为“冰墩墩”,形象来源于国宝大熊猫。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形象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大红灯笼。

熊猫是世界公认的中国国宝,形象友好可爱、憨态可掬,深受各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以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将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和现代科技特点。头部外壳造型取自冰雪运动头盔,装饰彩色光环,其灵感源自于北京冬奥会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流动的明亮色彩线条象征着冰雪运动的赛道和5G高科技;左手掌心的心形图案,代表着主办国对全世界朋友的热情欢迎。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灯笼,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公认的“中国符号”。它是欢乐喜庆节日气氛和“瑞雪兆丰年”美好寓意的完美结合,表达了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共同享有的办奥理念。

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以灯笼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灯笼代表着收获、喜庆、温暖和光明。顶部的如意造型象征吉祥幸福;和平鸽和天坛构成的连续图案,寓意着和平友谊,突出了举办地的特色;装饰图案融入了中国传统剪纸艺术;面部的雪块既代表“瑞雪兆丰年”的寓意,又体现了拟人化的设计,凸显吉祥物的可爱。灯笼以“中国红”为主色调,渲染了2022年中国春节的节日气氛,身体发出光芒,寓意着点亮梦想,温暖世界,代表着友爱、勇气和坚强,体现了冬残奥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激励世界的冬残奥会理念。

观看2022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感悟(四)

“北京!”当国际奥委会主席发出不太标准的读音时,神州大地翘首以待的亿万中国人再次沸腾了!如同14年前____在莫斯科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承办权时一样,中国人民在这一刻都沉浸在忘我的兴奋状态之中。北京,成为世界上首次能主办冬季和夏季奥运会的城市!会议结束后,北京市市长面对央视记者采访,道出五个关键词——高兴、感谢、、敬意、欢迎。

奥运会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育竞技比赛,而是一种用永远不变的信念。作为一名小学生,也许我们还不能像体育健将那样为祖国拿金牌,也没有机会亲临赛场,参与奥运会的服务与接待工作,但只要我们从现在做起,一样可以为奥运出一份力!

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的小使者。冬奥会来临之时,我们用文明点缀城市的每个角落,伸出礼仪的双手迎接八方来客,这样才能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彰显我们的民族文化。

我们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向导。别的国家的人民光临北京看奥运,是我们全国人民的骄傲!作为“小主人”的我们,应该说有礼貌有修养的话,应该用千百倍的热情为客人们服务。比如:做个翻译员,帮外国朋友指路等等,一定能让外国朋友感受到我们中国人的热情,让国际友人回味舒缓的感觉,文明的味道。

我们要做一个个的环保小卫士。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实现“绿色的中国盼奥运”的梦想。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乱丢垃圾,随手捡起垃圾,让我们的城市天蓝、地绿、水清气爽,让外国朋友在我们的首都北京和张家口流连忘返。

不再等待,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我做起,伸出双臂,迎接我们的冬奥会!

观看2022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感悟(五)

“人之所以需要理想,犹如水手之需要星星,星星虽不可即,但可指引我们的航程”。2022是北京承办冬奥会的一年,也能因此展现自己辉煌和强盛的。在这个冰雪的世界里,眼泪与汗水相融,喜悦与不甘随行。圣火带来了激情与澎湃。这里,是梦想的舞台!

从1924年至今,冬奥会已经举办了二十三届,而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则将承办所有的冰上项目。加上2022届的冬奥会,那我国则以举办了五场了,这是怎样的殊荣!2022年冬奥会的会徽以蓝色调为主,寓意了冰雪的纯洁,以及明亮的未来。而中国国旗的红色与黄色则正好展示了那一份独有的青春与活力。在东奥之中,在冰场上,阳光肆意的洒在每个轻快的,舞动的运动员身上,暖暖的光包裹着他们,给在观众眼中的他们,更平添的几分美感。舞于冰上,这是他们扬的旋律,以汗水为浆,雪花在指尖飞舞,橙光落在了长长的睫毛上,这是多么动人的景色。在他们身上,是冬奥精神,数十年如一日的反复练习是坚持,和队友共同面对是团结,最美好的青春里耗费精力去练习是奉献,是爱国。如果没有对祖国的热爱,他们是怎能如此坚守着枯燥的练习呢?

梦想是什么?是梧桐真不甘衰谢,树叶迎风尚有声。还是希君生羽翼,又化北溟鱼。我们普普通通,我们平平凡凡,我们没有那么多伟大的理想,但最单纯的愿望还是祖国强盛,人民安居乐业。鲲的梦想是遨游海底几万里,骏马的梦想是奔驰草原踏着风奥运健儿的梦想是为国争光,拿下奖牌。对于我们青少年,我们刚步入大学的青少年,最简单的梦想便是好好学习,不辜负四年的大学时光。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梦想梦想,始于梦,终于想梦想可以简单,但是心中要有它。

“可爱的我相约可爱的你,激情的约会,点亮爱的出发地…”冰雪的世界再也不是孤寂,寒冷的,他有梦想,有青春,夹杂着人间烟火气,而这些小元素点亮了这个小世界,让它温暖明媚,也有了千千万地球人的喜怒哀乐。

观看冬残奥会观后感【篇5】

观赏完本届冬奥会的开幕式之后,我陶醉其中,五光十色的光影渲染了整个会场,虽然是冬奥,但是春天的脚步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画龙点睛的冰五环、不一样的大雪花缀满了世界各国的名字,浪漫抒情就像浓妆重彩的水墨画。其中最为悬念和大胆的环节莫过于开幕式的点火部分,以往的奥运点火部分,都是精心筹划,为世界留下了久久的回忆,运动员远距离射箭点燃奥运圣火、空中飞人点火、高科技激光点火、奥运名人点火。看完北京冬奥开幕式的点火后,是惊艳、是释然、是回归,在世界日益倡导低碳环保的当下,搞一个出其不意的大场面点火固然可以带给观众一个震撼,但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动作,由中国运动员将最后一棒火炬放在火炬台上,围绕其中的大雪花有各国名字刻在上面,太出人意料了,不点而点,非大火而是微火代表永恒绵长、生生不息,是载入史册的仪式,简朴的才是最真的。

让世界期待接下来运动员的表演吧!

观看冬残奥会观后感【篇6】

很多人在赛场上都会关注英姿飒爽的运动员,却很少关注那些平凡的普通人。而那些平凡的普通人,在奥运会的顺利举办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冬奥会的赛场上,许多志愿者在零下十多度的寒冷环境中测试奥运服装,尽心尽力的为运动员和观众服务。一些冬奥会的运动员也是出身平凡的人,他们出现在冬奥会的赛场上,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他们用平凡人的勇气出现在赛场上,以运动员的身份为国争光,他们就是赛场上的英雄。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平凡人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无法参加运动会的人在默默的关注着运动会的情况。

有这么一位放羊娃,名叫韩同元。在新中国举办的首次滑雪运动会上,18岁的韩同元夺得男子20公里越野滑雪比赛的冠军。而他滑雪的最初目的,竟然是为了放羊。当时,家住吉林市北山脚下的他,在冬天放羊,羊群在跑的过程中,他追不上,圈不住,于是就自己动手制作了简易的滑雪板。每天经过十几公里的追羊撵羊,这位普通的放羊娃最终成了体育健将。在同同伴们的滑雪比赛中,他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痴迷于滑雪运动的他,不仅在冬天训练刻苦,在夏天也常常挥汗如雨。只可惜上天给了他生命中一个遗憾,韩同元未能走向国际赛场。他自己也表示,如果能进入国际赛场,极有可能拿到名次。伴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韩同元觉得,自己这一生能赶上冬奥会,已经十分幸运了。同时,他也希望我们的运动健儿们可以取得好成绩,给中国争点光、争点气。

冬奥会在即,这将会是一次展示我们大国风范的机会,它不仅能看到一个国家的体育实力,也是让世界看到我们中国彰显大国风范的平台。毋庸置疑,绿色是本届北京冬奥会最靓丽的底色。我们坚持绿色奥运,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加强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控,把绿色发展理念牢记于心。

绿色交通,低碳出行,让雾霾不再掩盖蓝天;垃圾分类,变废为宝,让生活环境更加清洁;节约用水,减少一次性物品使用,自觉践行文明行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我们的天更蓝、水更净、人更美,让北京的红墙、碧瓦、青砖、白雪成为献给世界的又一份美好礼物。

北京欢迎你,2022年的冬天,让我们一起相约北京。我们伴随着雪花一起舞蹈,容颜如玉,身姿如松,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运动健儿们,你们就是冰雪中绽放的寒梅,寒风与冰雪都无法阻止你们前进的脚步。一场冬奥盛会即将呈现在世界的面前,让我们大家都拭目以待。预祝2022年冬奥会圆满举行,我们一起向未来!

观看冬残奥会观后感【篇7】

在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一楼入口处设有多媒体展示平台,通往新闻发布厅、餐厅等的无障碍路径一目了然。

“开门,请注意。”这是场馆内无障碍卫生间门开启时的提示音。只要轻轻一按,门就自动开启。宽敞干净的无障碍卫生间内,还配备了有倾斜角度的衣帽镜。

场馆发布区域撤掉部分普通座椅,在第一排划设轮椅座席;混采区的挡板由此前的1.2米降到了60厘米,话筒的机位降到了适合轮椅运动员的高度。

运动员餐厅增设了盲文菜单区,志愿者会引导视障运动员通过触摸获取菜品信息……

在从冬奥会向冬残奥会转换期间,变的是形象、景观、设施,不变的是打造无障碍环境的细心暖心,体现平等和尊重。

“我们对运动员热身区也进行了改造,冬奥会期间主要提供单车等热身器械,而冬残奥会期间,我们把单车改成了可以调整高低的手摇器械,方便运动员对上肢进行热身,在其他细节方面我们也有相应调整。”国家体育馆体育业务领域志愿者吴松泽介绍。

通过这几天的服务交流,延庆冬残奥村志愿者郑伟博对无障碍理念有了更新的认识。“在志愿者服务的众多场景中,不管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都要体现相互平等和尊重。比如走在前面的残疾人运动员会帮我们开门等,这些细节让我们感到非常温暖。”

暖暖的冬残奥温度,不仅体现在志愿者与运动员的互动中,还体现在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中。

北京自20xx年起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行动,确定城市道路整改、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场所、信息交流等重点领域17项重点任务,累计完成33.6万个点位改造,基本实现首都功能核心区无障碍化,城市无障碍环境规范性、适用性、系统化水平显著提升。张家口也积极推进公共设施无障碍建设,城市无障碍环境显著改善。

观看冬残奥会观后感【篇8】

四年一度的残奥会马上要举行了,大家都知道举行残奥会的目的是让残疾的朋友们像普通人一样拥有自己的梦想和实现梦想的机会!残奥会更加体现他们的自强不息,不向困难低头,奋力拼搏的顽强精神.他们对生活充满火一般的激情,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我从电视上看到许许多多的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个个神采奕奕,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他们一定在心底暗下决心:我们一定会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不到最后一刻决不认输!虽然他们残疾了,但是他们身残志坚。他们动作看上去的都很娴熟,可是这一小小简单的动作,却是他们比常人多付出百倍的努力才换来的。

我非常佩服这些坚持不懈残疾人。我们一定要学习他们勇敢面对困难,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一定也做得到。只要我们多付出一些努力,就能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梦想!

体育馆外并没有喧哗,除了那“咚咚”在地上的脚步声,一片寂静,可到了入口,我才感受到馆内就像一个压缩机,把所有音量存储着,再一下放大……纵目望去,四周环视,汹涌的人群就像一大波又一大波的海浪,运动员则是浪头,让人们忽坐忽站。

这丝毫不逊色于正规的国际奥运会,一样有漫天飞舞、层叠的彩旗,有激动人心的呐喊,更主要的有超出常人的残疾人一颗颗身残志坚、不卑不亢的心。

在所有人都为跑步、轮椅竞速等令人兴奋的项目呐喊时,我发现在女子掷铁饼赛场中她的身影是那么美。她是一个盲人,戴着黑黑的眼罩,从年纪上看比我们大不了多少,身材有些略微偏胖,手臂粗壮而结实,鼻子高高的,嘴巴挺长、大,那席黑色的长发像随意垂下的绿叶,自然的美。她拼搏时的力量却让我大吃一惊。

她的双手在白色防滑粉中摩擦。她眉头紧皱着,右手不断朝着指定方向摆臂,让肌肉发挥最大力量,可却迟迟没有甩出……我想到了她眼前的那一片无尽的漆黑。她以前或许也看见过美吧,知道一切都那么宝贵……这时,她的右手已划出了最大幅度,身体向前45°倾斜,猛地一用力,铁饼飞了出去,像长有翅膀一样越飞越远,在大半个场地外坠地,我拼命地为她鼓掌,好像赢得了世界,即使她看不见自己的成绩,但两颗心灵早已触碰!

我懂了,这一切我们都应去尊敬,尊敬冬天墙角一株独自开放的梅花,尊敬一小片翠绿枝叶,尊敬这个世界,去感受虽然残疾但坚强、乐观的心!

冈仁波齐观后感1000字


《冈仁波齐》观后感


大概是《冈仁波齐》票房突破4千万的时候,我的朋友圈开始出现,对影片质疑的声,褒贬不一,两极分化。

贬的说:这只是碗给小资的鸡汤,是藏区的小时代,是在消费异域文化、藏区风光,从电影类型,拍摄手法,阶级划分,民族宗教,到扒出导演张扬和投资人的历史。什么都有, 总之只要和影片联系起来的都可以拿来议论一番,不能联系起来的也生拉硬扯凑到一块。也有专家说:这是艺术片的试金石,是对大自然和精神世界致以崇高的敬畏,带观众回归了传统的审美。

位置不一样,角度不同,看待问题的感受自然不相同,所以我觉得,不管他人如何,自己看得心安便可,没有什么比自己喜欢更重要,都是为了蹭个热点大家都不容易。

于我来说这就只是一部电影而已,和我平时看的其他电影没有什么不同。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这部电影能让我静下心来看完,并在影片中看到自己和身边人的日常。


远处的雪山,近处的火炉,早晨起床的诵经和打水声,酥油茶、糌粑、牵牛、寒暄,生活在西藏芒康县这个叫普拉的小村庄里的人们,开始了他们平常的一天。只是有天一个叫杨培的老人为完成哥哥朝圣的心愿,怕再不去就走不动了,为了不留遗憾决定去拉萨、去冈仁波齐朝圣。于是,这一天便在这个村庄变得不平凡起来。这个决定一出,消息不胫而走,怀着各种目的的朝圣者加入其中。
朝圣这件事没有令人激动万分,只是普通日常交流的一个话题,没有什么特别。十一个做出决定去朝圣的人,只是在平常的闲聊中,就把事情定了下来了,没有想象中的神圣。走时更没有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只是安静的在全村人注视下,始于不断重复着磕长头的叩拜中。口诵经文、双手合十、顶礼膜拜、躬身匍匐,周而复始。漫漫兮其修远,两千五百公里虽长,但没有一句多余的废话,朝着理想走去一路前行,不论快慢,终将抵达。就这样一部电影安静如一股清泓静静流淌开来,让人在平心静气中,慢慢等待故事的发生。

接下来,路遇朝圣者的对话,好心人的收留和指导,孩子的降生,落石的危险,买鞋的讨价还价,趟水过河,飞来的车祸,没钱停下来去打工,替房东磕头,和理发店里姑娘的调笑,到最后老人的死亡。一件件事都很接地气,或是顺理成章,或是突如其来。一路遇到的所有困难,仿佛都能化解在朝圣的路上和每日祈祷诵经中,显得那么的自然而然。让看电影的我也跟谁他们一路前行,体验路上的喜悦收获。


生活在藏区的人经常会在路上遇到像《冈仁波齐》里,为心中信仰虔诚朝拜的藏人。且不说心中怀揣的这份信仰,单说用身体丈量朝圣的距离,这种事需要平静而强大的内心才能做到,令人钦佩。而现实中的你我又何尝不是在路上的修行者呢?从来到世间起,一路打怪升级,坚难成长,干掉生活中一个个大大小小的Boss。读书时要好成绩,上好大学,毕业后想体面安稳的工作,接着成家,养孩子,然后孩子又重复我们走过的路,能跳脱这个循环的貌似很少。原来你我早已是生活这条路上的行者,很早以前就在路上艰难前行,遇山翻山,遇河趟河。谁的生活里没有苦难,没有风雨呢?生活这条路静水流深,时有惊起波澜,但身在其中的我们从未感知。

看电影时我能感到孩子妈妈的伟大、会为车拉出几百米后折回去重新磕头而感动,会为小女孩打电话问候家人时眼眶湿润。但我真没有感受到朋友圈里的高度,更看不出他们所说的深度,我只是在看电影时找见我自己仅此而已,算是一场观影与观心对话。一千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万个人看《冈仁波齐》自会有一万种感悟。朝圣不是终点,所有人终将回到平淡中生活修行。
对于大多数的我们来说生活不易,前路难行,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为肩上的责任,心中的梦想,在路上努力的前行,虽平凡但无畏。冈仁波齐只是我们心中的香格里拉,最后的路不在远方,只在脚下和心里,没有回头路可以重来,直面内心才无所畏惧。

《冈仁波齐》观后感1000字


《冈仁波齐》观后感

《冈仁波齐》是不多的几部看过了必须要反刍的影片。与其是在写观后感,不如说是在猜谜。影片展现的长跪朝圣就像是迷一样的仪式存在。影片的副标题为灵魂之路,恐怕首先要向现代人发问有灵魂吗?相信灵魂吗? 相信有灵魂和不相信有灵魂的区别是什么?不相信灵魂的现代人在相信灵魂的人们面前是什么样子的?反过来,相信灵魂的人们在不相信灵魂的现代人面前是什么样子的?

仅从物质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呈现了一个前现代、现代、后现代时空密集的场景。服装、交通工具、日常用具都不是单纯地属于某一个单个时代。有羊皮毡房,也有羽绒服拖拉机,有酥油茶油灯,也有塑料桶电灯。这些生活在高原上大山里的人们砍柴放羊,犁地织布,粗茶淡饭,在白雪覆盖的雪山脚下,日子有条不紊地延续着。物质的画面向观众传达出一个明显的信息,穷困落后,是扶贫的对象。坐在舒适的影院观影的观众在电影一开始展现的当地人生活的物质画面面前,是不是产生了一丝优越感?是不是还产生了一丝丝的同情和怜悯?甚至产生了一丝丝要去扶贫帮助他们改变生活条件的豪情壮志?

他们对神山的信仰是虔诚的,但是影片中的语言则展现其功利的一面。七十二岁的杨培毕生有个夙愿,要去拉萨,去转冈仁波齐。侄子尼玛扎堆决定帮助叔叔圆了这个愿望。芒康村子里有几个人也想去,各有各的祈愿,有的因为同属马要去转个运来,有的因为杀生多了,有的因为家里厄运连连。冈仁波齐在他们眼里是神灵。他们要一路长跪去朝圣,一共1200公里。影片的台词与朝圣者每晚的诵经很不协调。语言在表达灵魂深处的内涵时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影片对长跪朝圣过程的展现等于在考验观者的脑洞大小。

看到第一个长跪时被震撼得眼泪都涌上来了。他们的虔诚重重地敲击着心灵。这是对神灵的虔诚、对大山所代表的神灵的虔诚。这是对灵魂的跪拜。肉体相对灵魂而言变成了无足轻重的载体。肉体匍匐在灵魂之下,如此,跪拜的痛苦与艰辛瞬间就高大上了。他们的行为如同背景的雪山一样,深远,神圣、崇高。

然而,一路的物质景观极其混杂。除了高山衬托出了跪拜者的渺小与虔诚之外。还有一辆辆飞驰而过的汽车,修得笔直的柏油路,这些背景把它们和我们拉得很近很近。近距离看他们,肉体对肉体的关照对方,不禁要问,他们的大脑里面如果输入了我们大脑里存储的信息,他们还会如此这般么?我们的大脑里还能输入他们大脑里那坚定的信念吗?

现代的物质发展已经在挤压着他们的生活,物质贫穷的标签呼唤着现代化的改变,也势必要抽空他们精神存在的空间。然而人类纪的变化却又即将剥夺了他们享受现代物质方便舒适快捷的机会。后现代的危机话语又在提升他们精神追求的意义,直接跳过他们肉体的苦痛与物质的匮乏。密集的跨越时空的物质汇聚凝结了灵魂的不确定性。

影院里的观者手里都握着手机,有的边看边查微信,有的边看边拍照,更有的边看边发朋友圈。灵魂之路长跪朝圣又从虔诚的灵魂的高大上慢慢回落到了卑微的物质苦难历程。

我们需要像山一样的思考,然而当我们的大脑被动或者主动地存储了现代文明知识的时候,我们的肉体已经被知识同化。灵魂与道德于我们已经失落为过眼烟云,或者沦为绑架的借口。于是环保者开车宣传减少碳排放,在天南地北旅游中书写自己保护大自然的丰功伟绩。

人与自然、物质与灵魂依旧是谜一样的难解难分。

阿莱的《尘埃落定》里写了一个去西藏朝圣的土司家的奶娘德钦莫措。只带了给五个庙进献的银元,多一个银元都不带,她说,佛要的是一个穷老婆子的新,而不是一个穷老婆子的钱。。没有哪个真心朝拜的人会在路上花钱。原来,路上不乞讨,不四处寻求施舍,那样的朝佛就等于没朝。在尘埃落定里,奶娘不是个受人待见的人。一走就被人们忘记了, 人们以为她会死在路上。相反的是一年零十四天后,奶娘不仅回来了而且让人大吃一惊这一路山高水寒,他一个老婆子不但走过来了,原来弓着的腰也直了,脸上层层跌得的皱纹也少了许多也不再是原来病歪歪的老婆子,而是一个连膛黑红身材高大的妇人了。而遗憾的是,小说中的奶娘现场很不起眼。阿莱说,朝圣只是改变了她的样子,并没有改变她的脾气。

冬残奥赛场上的中国观后感1000字精选


好的影片可以促进人们成长。从观后感中可以看出我们从作品中感受到了什么。对作品第一时间的震撼用观后感是最好不过的了,写观后感时,应该选取你印象最深刻的内容进行描写或议论。有哪些优秀的观后感范本可供借鉴呢?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冬残奥赛场上的中国观后感,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冬残奥赛场上的中国观后感(篇1)

3月7日,残奥单板滑雪男子障碍追逐-UL级比赛中,中国选手纪立家、王鹏耀、朱永钢分别摘获金银铜牌,张义琦获得第四名,中国队4位00后实现包揽冬残奥一项目的前四名。另外,在单板滑雪男子障碍追逐-LL1级决赛中,中国选手武中伟摘得铜牌。

冬残奥高山滑雪女子全能视障组比赛中,中国选手朱大庆以2:04.25的成绩夺得银牌,这已经是她在本届冬残奥会获得的第3枚奖牌。

中国选手张梦秋在冬残奥高山滑雪女子全能站姿组第二个完赛,再添一枚银牌。她在本届冬残奥会已经收获一金两银!

在残奥高山滑雪女子全能坐姿组比赛中,刘思彤以2:15.84获得铜牌,这是她本届冬残奥会的第二枚奖牌。

北京冬残奥会越野滑雪男子长距离(传统技术)站姿比赛中,中国选手蔡佳云发挥出色,以54分27秒7的成绩获得银牌,另一名中国选手邱明洋获得铜牌,两名运动员为中国队再拿两枚金容融。

今天上半程的比赛中,中国队势头正盛。昨天下半程进行的比赛里,中国代表团也捷报频传。在昨天的轮椅冰壶比赛中,中国轮椅冰壶队以9:3战胜爱沙尼亚队,迎来冬残奥冰壶首胜。晚上的残奥冰球B组比赛中,中国队以5:2战胜捷克队,取得小组赛两连胜。

在3月7日下半程的比赛中,轮椅冰壶中国队将迎来一天双赛,在下午对战韩国队、晚上将迎战瑞士队,期待冬残奥的中国强势队伍能再创奇迹。

作为20xx北京冬奥会官方转播商,中国移动咪咕以全量全场次的实时直播陪伴亿万观众直击冬奥风采,助力全民冰雪运动。除了8K、XR、子弹时间等黑科技外,中国移动咪咕还推出智能字幕、智能语音服务、手语播报数字人等“有温度”的技术,为听障朋友提供了无障碍观看冬奥体育赛事直播的服务。

此次冬残奥会期间,中国移动还将打造智能通信新体验,用科技力量、智能化服务,为冬残奥海内外运动员、教练员、志愿者、技术官员打破交流壁垒,提供暖心服务。

冬残奥赛场上的中国观后感(篇2)

第三个比赛日,中国冬残奥军团再次给大家带来了惊喜,云顶滑雪公园见证了到目前为止冬残奥会上唯一一次出现的同一国家包揽前四名的情况。男子单板滑雪障碍追逐UL级的争夺,进入到最后决赛的4人全部来自中国。虽然年轻的张义琦未能站到领奖台上,但他却和另外3名中国选手一样,创造了新的历史。包括冠军纪立家在内的几位运动员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表示,站到冬残奥会的舞台上这本身就已经实现梦想了,而在顶住了各种困难和压力之后,中国残奥单板滑雪队创造了奇迹。

决赛前已确定包揽前四名

过去两天,中国残奥高山滑雪、越野滑雪队接连获得多枚奖牌,中国冬残奥的雪上项目引发大家的关注,作为另外一个重要比赛项目,单板滑雪赛场的竞争同样非常激烈。不过男子单板滑雪障碍追逐UL级却是个例外,随着纪立家4人从各自所在的小组成功“突围”,中国队在决赛开始前已经确定将会包揽前四名,这意味着,张家口颁奖广场将首次见证三面五星红旗同时升起的壮观场景。

纪立家拿金牌感受像做梦

相比其他的残奥雪上项目,中国单板滑雪的实力虽然并不是那么突出,但在男子障碍追逐UL级这个项目上却是个例外,多名选手都具备不俗的实力。虽然他们的年龄各不相同,参与训练和比赛的时间也略有差异,但是在北京冬残奥会的舞台上,协同作战的这支队伍最终包揽该单项前四名,凸显实力。运动员们在谈到这一荣耀时刻的时候也都表示,三面五星红旗同时升起,绝对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完美瞬间。

“拿金牌的感受?就像是做梦一样。其实真没想到我能拿到这块金牌。”这不是纪立家的“客套”话,而是他的真实想法,因为只有他自己知道,过去的这几年时间到底都经历了什么,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确实是压力很大。“这6年来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在队里头我经常会在半夜中醒来,会有一些紧张的感觉。”他所说的压力,其实是来自于之前在这个项目上成绩的不理想,自那之后,纪立家就一度背上很重的心理包袱。这些情绪在队友、教练和家人的共同努力之下,从“坏事”变成“好事”,也成为他继续不断进步和努力的动力。

4人曾在出发点互相打气

最终,他成为了第一个冲过终点的人,圆梦冬残奥会。这一刻,所有之前的压力都变成了释放后的喜悦。其实在出发点的时候,4位中国运动员曾经互相打气,希望能够在家门口的冬残奥会上拿出最好的表现。获得亚军的王鹏耀说:“是的,我们4个人在一起对对方说,一定要加油,骄傲和胜利是属于中国的。”正是带着这种强大的力量,4人携手完成了一场足以被记入史册的决赛。

当被问到三面五星红旗同时升起,会是一种什么感觉时,“我们所有中国残奥代表团的运动员都是为了祖国争光的,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为了祖国的荣誉,因为它永远是第一位的。”获得季军的朱永钢则表示,这种荣耀时刻背后离不开国家和团队的支持,克服了种种困难,才能最终站到冬残奥会的领奖台上,这是属于中国残奥单板滑雪队的荣誉,当然也是所有中国残疾人的荣耀时刻。

冬残奥赛场上的中国观后感(篇3)

今年21岁的汪之栋是国内第一批接触这个项目的残疾人运动员,加入中国残奥冰球集训队时只有15岁,当时是全队最小的队员。由于他体格大,速度快,带球又稳,现在在队内担任中锋位置。去年9月,中国残奥冰球队在瑞典举办的残奥冰球世界锦标赛上,摘得B组第一名的成绩,成功拿到北京冬残奥会冰球比赛的入场券。在这次世锦赛上,汪之栋打进了10个球,成为全队进球排名靠前的队员之一。此前汪之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残疾人冰球项目确实挺苦的,但他的梦想就是参加北京冬残奥会,所以自己一直在努力,“因为自己想参加一次奥运会,所以这么多年就坚持下来了,要打好每一场比赛,争取每一场都有进球,努力去赢得胜利。”

2月21日,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北京成立。其中,青岛代表团派出参赛代表18人,其中包括运动员10名、教练员3名、工作人员5名。马明涛参与残奥越野滑雪项目的比赛,汪之栋、崔玉涛、王聚江、张政、宋晓栋、李宏观、邱殿棚、胡光剑、于静跟随残奥冰球队参与比赛。

说起残奥冰球运动,青岛与其有着浓厚的历史渊源,近年来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20xx年9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青岛市人民政府、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在就国家残奥冰球队签订共建协议,中国残奥冰球队正式成立。自成立以来,中国残奥冰球队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崛起,短短三年时间跻身世界顶级强队之列。自20xx年起,该队伍顺利完成组建、培育、提升阶段。先后前往俄罗斯、加拿大、芬兰、德国等国家进行境外拉练、参加世界级赛事,队伍水平提高迅速。其中,20xx年参加世界残奥冰球世锦赛“C”组获得冠军,顺利晋级“B”组。20xx年参加残奥冰球世锦赛“B”组比赛,凭借实力力压东道主德国队,获得季军。最新年世锦赛“B”组以“五战全胜”的战绩强势夺冠,顺利晋级“A”组,跻身世界顶级强队之列,同时获得北京20xx年冬残奥会参赛权,顺利完成相应阶段任务目标。

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将于3月4日举行。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总人数为217人,其中运动员96人,将参加冰壶、冰球、高山滑雪、单板滑雪、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全部6个大项、73个小项的角逐。

残奥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女运动员郭雨洁,20xx年3月出生,来自河北,曾获得最新年芬兰欧洲杯冬季两项女子站姿组短距离第三名,在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比赛获得3金3银。本届冬残奥会她将参加冬季两项女子站姿组6公里、10公里、12.5公里,以及越野滑雪女子站姿组短距离项目的比赛。

残奥冰球项目男运动员汪之栋,2000年7月出生,山东籍,作为主力队员参加了20xx年残奥冰球世锦赛C组、最新年残奥冰球世锦赛B组的比赛,为国家队做出突出贡献,并多次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得最佳球员称号。

冬残奥赛场上的中国观后感(篇4)

北京冬残奥会高山滑雪每日比赛前,现场主持人总会情绪激昂地说出这句开场白。有着“雪飞燕”之称的场地,似乎连空气中都洋溢着几分热情气息。而身处其中的众人,总能感受到暖心、幸福。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媒体中心的白色展板上,会公示赛事相关信息。如果时常驻足观看便会发现,其上也画有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的图案。在7日残奥高山滑雪上午的比赛结束后,一位志愿者蹲在展板前,参考图片勾勒出了一幅作品。“我们(很多人)不是专门学习美术的,但不想让展板看着空荡荡的,就尝试着往上画画。”一位志愿者这样说到。

在每次比赛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摆渡班车站点前会赫然排起长队。不少记者对照着手机抬头查看班车站牌。两位志愿者迎了上去,为大家指引路线。

殊不知,这一幕已经被一位日本记者用相机记录了下来。当志愿者有所察觉想要退闪到一旁时,日本记者指了指镜头前方的方向。双方相视一笑,画面定格。日本记者思索片刻,用并不擅长的英语为志愿者们留下了一句赞誉“Youdo a good job”(你做得非常好)。

身着蓝白相间制服,穿梭于人群中,志愿者们如一片片“雪花”,将这场冰雪盛宴点缀得格外美丽。

走进延庆赛区新华家园媒体酒店的餐厅,不少记者正享用着美食,不时谈笑风生。在过道旁的一个餐桌上摆着水饺和啤酒,一位国外记者拿起手机拍下了自己的这顿丰盛晚餐。看得出他很享受面前的这个热气腾腾的中国美食。

“雪容融,看这里,他要和你跳舞。”在现场工作人员引导下,一位来自英国的友人达成了自己的心愿。在轻快的音乐声中,他和“雪容融”共舞。二人的动作格外协调一致,而在一旁不少用人手机记录下了这个美好瞬间。

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竞速区媒体中心里,一位文字记者拿着冲了一半的咖啡显得有些茫然。由于不熟悉饮水机的操作流程,他按下“热水键”后,水流迟迟未能流出。此时,一位中国记者没有多说什么,用力按了按饮水机上的水桶。问题迎刃而解,二人互相点头致意。

日下午的残奥高山滑雪女子全能比赛中,视障、站姿、坐姿组别的三位中国选手都与金牌失之交臂。“4年前我是一个人在奋斗,现在在家门口我和我的家人们共同奋斗,这种感觉是不一样的。”刘思彤依旧赞扬了队友们的表现。在她看来这个集体是友爱的,大家共同享受着比赛。

“加油!严巩,加油!”看台上不断响起了呐喊声。这一幕出现在7日的男子全能-站姿比赛中,而类似的场景,这些天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多次上演。

在滑过终点线后,严巩没能保持住平衡,重重地摔在了雪场上。要知道在比赛中,他刚刚经历过一次摔倒。在看到他迟迟未能起身后,现场便出现了齐声助威的场景。

在“雪飞燕”结束了一天的比赛后,排队坐缆车下山的人群中欢笑声不断。大家愉快地分享着彼此的见闻,伴着余晖,这一幕很是温情。

冬残奥赛场上的中国观后感(篇5)

20xx北京冬季残奥会开幕式将在国家体育馆鸟巢举行。本届开幕式以“生命的绽放”为主题,总时长约80分钟。本届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总人数为217人,其中运动员96人,参加冰壶、冰球、高山滑雪、单板滑雪、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全部6个大项、73个小项的。越野滑雪兼冬季两项运动员郭雨洁、冰球运动员汪之栋两位“00后”将担任本届开幕式中国代表团旗手。

20xx年出生的郭雨洁来自河北张家口一个普通家庭。她左手先天性残疾,但是在体育运动方面表现出很高的天分,在运动方面拥有很高天分,曾参加过河北省体操和游泳项目选拔,都成功入选。但当时父母出于年龄和学业的考虑,没有让她离家。

20xx年冬,郭雨洁有幸参加国家滑雪队在张家口崇礼进行的选拔活动。从没滑过雪的她,在几天集中练习后,凭借出色表现得到教练认可,通过考核入选国家残疾人滑雪队。“当时我觉得她太小,但是闺女说‘自己特别想去国家队’,张家口市残联的负责人也来给我们做工作,我想了想,最终同意了。”母亲岳平说。

专业滑雪训练是一个全新的世界,郭雨洁和其他新队员一样,遭遇了很多困难,面对高山、面对雪道,经常练得双腿发软。摔倒、站起,再摔倒、再站起,郭雨洁从来没有放弃,哪怕是面对伤病。

从初学滑雪到冲刺北京冬残奥会,郭雨洁进步神速,她获得20xx年芬兰欧洲杯冬季两项女子站姿组短距离第三名,在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比赛获得3金3银。本届冬残奥会她将参加冬季两项女子站姿组6公里、10公里、12.5公里,以及越野滑雪女子站姿组短距离项目的比赛。

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在即,郭雨洁的备战也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郭雨洁表示“每次大赛前会有点紧张,但很快就能调整好心态,我更希望不断突破自己,在赛场上展现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带动更多的残疾人朋友,多参与社会生活、参与冰雪运动,享受运动的快乐。”3月16日,郭雨洁将迎来自己的18岁生日,对于能够担任本届开幕式旗手,她表示:“压力会有一些,但是这些东西都会化作动力,让我更好地训练、更好地比赛!”

2000年出生的汪之栋因7岁时触摸高压电线导致右小腿截肢。20xx年12月,他参加了第一次全国的残奥冰球训练营,从此开启了他的冰球运动生涯。20xx年初,汪之栋入选了中国残奥冰球集训队,当时只有15岁半的他是全队最小的队员,被队友们亲切地称为“小王子”。

未满22岁的汪之栋是国内第一批接触冰球项目的残疾人运动员,由于他体格大,速度快,带球稳,现在中国残奥冰球队内担任主力中锋。他作为主力队员参加20xx年残奥冰球世锦赛C组、20xx年残奥冰球世锦赛B组,在20xx年残奥冰球世锦赛B组比赛上,汪之栋打进了10个球,成为全队进球排名靠前的队员之一。去年9月,汪之栋在残奥冰球世锦赛上打进10球,帮助中国残奥冰球队获得B组冠军,成功升至A组。

在北京备战20xx冬残奥的训练间隙,汪之栋观看了北京冬奥会的比赛,他尤其关注“00后”小将苏翊鸣的比赛,“我和苏翊鸣是同龄人,同是00后选手,同样从事冰雪项目时间不长,平时我就把苏翊鸣作为榜样,期待像他那样在自己的奥运首秀中实现梦想。”

获知自己将担任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后,汪之栋表示:“对我来说是莫大的荣誉,我也会以此为动力,在赛场上奋勇拼搏,为国争光,也祝愿代表团所有运动员取得理想的成绩。”

冬残奥赛场上的中国观后感(篇6)

北京冬残奥会进入第二个比赛日落下帷幕,中国体育代表团在越野滑雪和高山滑雪两个大项中发挥出色,开赛两日已经取得6金4银6铜,暂列奖牌榜第一。

金光闪闪的奖牌榜背后,发挥出色的“00后”运动员们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代表团目前取得的16枚奖牌中,有7块奖牌来自“00后”生力军。

不仅是奖牌,“00后”选手们积极向上,不服输的劲头,也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首个比赛日,20岁的单怡霖在冬季两项女子短距离坐姿比赛中拿下银牌。1岁多时,一次不经意的摔跤后,单怡霖被诊断患上了罕见病——骨不愈合。

但这并没有打垮她,倔强的单怡霖走上了体育之路。

“我是发自内心地热爱这项运动,虽然经历过伤病和失败,但这些苦难从来没有打败我。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我始终相信只要自己肯努力,没有事情是做不到的,自己的努力也不会白费。”单怡霖说。

即将年满20岁的张梦秋,在首个比赛日高山滑雪女子滑降站姿比赛中拿下银牌。

起初练习这个项目时,因为身体原因,张梦秋的反应速度比其他人慢。别人一个小时就能学会的动作,她需要花两三倍的时间才能掌握。

但即使是这样,张梦秋也没有放弃,不服输的她在刻苦训练、反复琢磨技术动作之下,终于渐入佳境。

此前拿下银牌之后,张梦秋在采访中曾坦言想把奖牌换成金色,转天进行的女子超级大回转站姿项目中,她真的如愿以偿,在自己强势项目中拿下金牌。

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担任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的“00后”郭雨洁,给观众留下了“又美又飒”的深刻印象。

开幕式后第二天,即将迎来18岁生日的郭雨洁就喜提“金容融”,在冬季两项女子短距离站姿组比赛中拿下金牌。

摘金后,郭雨洁说:“我们残疾人什么都不差。我们可以站上奥运会的领奖台,我们可以成为世界冠军。不应该因为残疾人的身份就妄自菲薄。”

与她一同担任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的另一位“00后”汪之栋,在冰球赛场上有着出色发挥,在中国队7:0大胜斯洛伐克队的冰球比赛中,他贡献了3次助攻。

而在6日进行的高山滑雪男子超级大回转站姿比赛中,19岁的梁景怡排在第一个出发,成功夺得中国男子运动员在冬残奥会上的首枚金牌。

为这些“00后”点赞,不服输的你们真棒!

冬残奥赛场上的中国观后感(篇7)

在北京冬残奥会残奥越野滑雪男子长距离(传统技术)站姿组比赛中,中国队选手蔡佳云以54分27秒7的成绩夺得亚军,队友邱铭洋以54分29秒7获得季军,这也是中国队在该项目上取得的历史最好成绩。冠军被日本队选手川除大辉获得,成绩是52分52秒8。

残奥越野滑雪男子长距离(传统技术)站姿比赛共17名选手参加,其中包括5名中国选手,分别是蔡佳云、李太云、马明涛、邱铭洋和王晨阳。比赛全程20公里,每圈5公里,运动员们间隔30秒出发,按照总用时排定名次。

3月的崇礼天气依然寒冷,选手们在皑皑白雪间奋勇前行,现场加油助威声不绝于耳。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角逐,蔡佳云最终位列第二,“这个成绩比我之前的好很多,可以说运气非常好。其实我很紧张,昨晚我一直在想今天的比赛,我还找了心理老师做辅导,直到凌晨3点多才睡着。”

出生于2000年的蔡佳云来自云南,20xx年进入省集训队。在20xx年的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中,他取得1金2铜的好成绩。今天在冬残奥会上摘银,也让蔡佳云感慨准备了6年,终于给了自己一个交代,“感谢中国残联、感谢我的家乡、感谢教练对我的培养。”他说。

冬残奥会的赛场上,不仅有竞争更有温暖。今天的比赛,当日本队选手川除大辉冲过终点线后,已经完赛的蔡佳云主动上前帮他解开雪板。“体育无国界,我们有一样的目标,残疾人体育更应该互相帮助。”

本届冬残奥会,蔡佳云还将参加中距离和短距离(自由技术)站姿组两项比赛,“希望能进前三”,谈到之后的比赛,蔡佳云说道。

事实上,此次冬残奥会的举办,已把我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提高到了全新的高度。比如,北京此前启动的“全市无障碍环境建设20xx-最新年专项行动”,围绕重点领域累计整治整改点位33.6万个,首都城市功能核心区、冬奥会冬残奥会赛事和服务保障相关区域基本实现无障碍化。张家口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成果也非常显著。

可见,一次冬残奥会,极大地带动了无障碍环境的提升。以此为契机,我们也当把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意识提上一个新高度,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标配,甚至是今后城乡建设规划时的“前置条件”。

而让残疾人可以更自由、更安全、更体面地进入日常,也该成为人类社会运转的思维底色。因此,期待此次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不仅可以为无障碍建设提供中国方案,也能大幅提升关爱残疾人的人文环境,让我们和“我们这百分之十五”携手逐梦前行。

冬残奥赛场上的中国观后感(篇8)

3月7日是北京20xx年冬残奥会开幕之后的第三个比赛日,中国体育代表团收获1金4银4铜共9枚奖牌,继续在金牌榜和奖牌榜上位居榜首。

残奥单板滑雪障碍追逐比赛精彩刺激,比赛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在男子UL级项目,中国队展现出了强大的整体实力。大决赛的4个名额被中国选手包揽,中国队也提前锁定了这枚金牌。

在大决赛中,张义琦和朱永钢在过弯时发生了碰撞,失去了争夺冠军的机会。最终,纪立家将优势保持到了最后,成功的拿到了金牌。王鹏耀获得了亚军,朱永刚拿到了铜牌。获得金牌的纪立家说,参与决赛的每位选手都代表中国。

纪立家:感觉像是梦一样,这块金牌我等了6年多。

北京冬残奥会单板滑雪男子障碍追逐LL1级决赛中,中国选手武中伟夺得铜牌,加拿大选手泰勒·特纳获得金牌。

在延庆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举行的残奥高山滑雪全能的较量中,女子三个组别中,中国选手摘得了两枚银牌和一枚铜牌。视力障碍组的朱大庆最终落后斯洛伐克选手法尔卡索娃0.86秒屈居亚军。

朱大庆:太想在家门口可以展现出更好的自己。但是,我做得并不是特别完美,还是会有遗憾的。

在女子全能站姿组的较量中,中国选手张梦秋摘得了银牌。女子全能坐姿组中,中国选手刘思彤夺得了本届冬残奥会个人的第二枚铜牌。

冬残奥赛场上的中国观后感(篇9)

3月6日,在北京冬残奥会第二个比赛日里,中国体育代表团在越野滑雪和高山滑雪两个大项中发挥出色,暂列奖牌榜第一。

金光闪闪的奖牌榜背后,发挥出色的“00后”运动员们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6日比赛落下帷幕之时,中国代表团共取得了16枚奖牌,其中有7块奖牌来自“00后”生力军。

不仅是奖牌,“00后”选手们积极向上,不服输的劲头,也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3月5日,中国选手单怡霖在比赛中。

首个比赛日,20岁的单怡霖在冬季两项女子短距离坐姿比赛中拿下银牌。1岁多时,一次不经意的摔跤后,单怡霖被诊断患上了罕见病——骨不愈合。

但这并没有打垮她,倔强的单怡霖走上了体育之路。

“我是发自内心地热爱这项运动,虽然经历过伤病和失败,但这些苦难从来没有打败我。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我始终相信只要自己肯努力,没有事情是做不到的,自己的努力也不会白费。”单怡霖说。

即将年满20岁的张梦秋,在首个比赛日高山滑雪女子滑降站姿比赛中拿下银牌。

起初练习这个项目时,因为身体原因,张梦秋的反应速度比其他人慢。别人一个小时就能学会的动作,她需要花两三倍的时间才能掌握。

但即使是这样,张梦秋也没有放弃,不服输的她在刻苦训练、反复琢磨技术动作之下,终于渐入佳境。

此前拿下银牌之后,张梦秋在采访中曾坦言想把奖牌换成金色,转天进行的女子超级大回转站姿项目中,她真的如愿以偿,在自己强势项目中拿下金牌。

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担任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的“00后”郭雨洁,给观众留下了“又美又飒”的深刻印象。

开幕式后第二天,即将迎来18岁生日的郭雨洁就喜提“金容融”,在冬季两项女子短距离站姿组比赛中拿下金牌。

摘金后,郭雨洁说:“我们残疾人什么都不差。我们可以站上奥运会的领奖台,我们可以成为世界冠军。不应该因为残疾人的身份就妄自菲薄。”

与她一同担任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的另一位“00后”汪之栋,在冰球赛场上有着出色发挥,在中国队7:0大胜斯洛伐克队的冰球比赛中,他贡献了3次助攻。

而在6日进行的高山滑雪男子超级大回转站姿比赛中,19岁的梁景怡排在第一个出发,成功夺得中国男子运动员在冬残奥会上的首枚金牌。

冬残奥赛场上的中国观后感(篇10)

当天晚上7点多,在临清市青年路街道汪庄村,汪之栋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邻居们,早早地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着开幕式的开始。

晚上8点,北京20xx年冬残奥会开幕式正式开始,伴随着《歌唱祖国》的旋律,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欢呼声中入场。作为两名旗手之一的汪之栋走在队伍最前方。

“看到他了!心里非常激动,他能做中国代表团的旗手,我们心里非常高兴!” 汪之栋的爷爷汪文辉一边盯着电视机,一边说。在中国代表团入场的瞬间,汪之栋家里的气氛也达到了高潮,家中的亲人与邻居更是自豪满满,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这么长时间没见他了,刚刚看见他出场,我也放心了,希望他在这届冬残奥会上能赛出风格、赛出水平,为国增光,为家乡争得荣誉。也希望我们中国代表团的奥运健儿们在比赛中再创佳绩。”汪之栋的父亲汪学良说。

汪之栋出生于2000年7月出生于山东临清,7岁时因不慎触摸高压电线,导致右小腿截肢。他于20xx年到临清市工业学校参加学习,在校期间还曾担任班级体育委员、卫生委员,从小就展现出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上体育课时从不请假,戴着假肢参与体育锻炼风雨无阻,兼顾训练任务与学习任务。

20xx年12月,汪之栋参加全国的残奥冰球训练营,凭着合格的身体条件,顺利通过选拔进入山东省冰橇冰球队,开始了专业体育生涯。一年后,他再次凭借过硬技术入选国家残奥冰球队。在20xx年残奥冰球世锦赛B组比赛上,汪之栋打进了10个球,成为全队进球排名靠前的队员。

据了解,汪之栋是国内第一批接触残奥冰球项目的残疾人运动员,由于他体格大,速度快,带球又稳,现在在队内担任中锋位置。

汪之栋常常说,他喜欢坐在冰车上飞驰的感觉,非常享受在团队配合下,赢得进球的喜悦。

北京20xx年冬残奥会开幕前,当得知自己要担任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的时候,汪之栋说,这是他莫大的荣誉,感谢国家给予他为国争光的机会,同时,感谢临清工业学校给予他积极向上的强大动力,他一定顽强拼搏、全力以赴为国争光。

据了解,在本届冬残奥会上,汪之栋所在的中国残奥冰球队将于3月5日迎来首战。

冬残奥赛场上的中国观后感(篇11)

赛4名选手都是中国运动员,都是“00后”!这一幕出现在7日进行的北京冬残奥会残奥单板滑雪男子障碍追逐UL级大决赛中。最终,纪立家夺得冠军,王鹏耀、朱永钢分别获得第二、三名。

“没想到能拿金牌,就像做梦一样。”夺冠后的纪立家仍然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大家非常团结,所有人都为国争光了,感到非常自豪!之前遇到的所有困难和挫折,在这一刻都值了。”

纪立家出生于20xx年,6岁时遭遇的一场意外让他失去了左前臂。20xx年,他进入河北队开始进行单板滑雪训练,出色的运动天赋令他很快脱颖而出,并于20xx年入选国家队。进入国家队后,纪立家凭借自身的刻苦训练,多次获得国际、国内赛事冠军。“以前的我非常内向,接触体育之后人变得开朗了很多,可以说是从黑暗中走了出来,是体育改变了我的人生。”

谈到此次征战冬残奥会,纪立家坦言也有很大压力,“赛前很多人说看好我,其实压力也挺大的。谢谢你们一直支持我,也希望有更多的残疾人朋友能接触到体育。如果身体条件允许的话,我会一直做运动员,永远不会放弃!”

获得银牌的王鹏耀赛后激动地说:“感谢国家,没有国家的支持,我们4人不可能同时站在同一起点进行最终的决赛。感谢教练和队友,让我们完成一次次历史性的突破。”同样出生于20xx年的朱永钢则表示:“我们曾经想过包揽,但没想到在冬残奥会的赛场上实现了。感谢教练员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

北京冬残奥会的各项比赛正在进行,人们在为冰雪健儿喝彩的同时,也注意到了本届冬残奥会上的一些特殊关照措施。比如,极少数残疾人士由于脊髓功能障碍导致体温功能异常,对此,相关方面通过提供医学证明等材料,确保其正常参赛。再如,不能佩戴口罩的少数人员被允许佩戴防护面屏,视障人士也可携带导盲犬。

这些细微的服务工作,充分体现了北京冬残奥会的人文关怀。其实,这些措施只是一个缩影,借冬残奥会的契机,北京乃至中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都在大步前进。以冬残奥会场馆为例,在此次冬奥会结束后的短时间内就已完成无障碍化改造:国家游泳中心的看台无障碍坐席及卫生间均比原来增加一倍;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轿厢式缆车可供轮椅使用,轿椅式缆车满足下肢残疾运动员带滑雪器使用;在张家口冬残奥村,下沉广场设计建设了符合坡度要求的多折木质坡道,方便残疾人通行。这些贴心设计受到不少称赞。

关于冬残奥会的观后感集锦


有时候读书对人的影响不如观影,观看的过程就是思维不断跳跃的过程,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观后感,写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杂乱的思维得到整理。该如何才能将一篇观后感写好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关于冬残奥会的观后感集锦,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冬残奥会的观后感【篇1】

一张唱片留存“高光”时刻

闭幕式上巨大留声机现身鸟巢,留存北京冬残奥会最美的记忆!

“手语”舞蹈感召爱

北京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导演沈晨介绍,以《爱的感召》为题的表演环节,由超过60%的残疾人作为表演的主体,以“手语”的形式配合优雅的手臂舞蹈,心手相连,残健共融的人们用“爱”为世界绘就了一抹斑斓的色彩。

央视新闻,闭幕式,《you raise me up》的歌声在鸟巢响起,悠远动听的美声传递出美好与温暖。

“一朵雪花”故事的终章

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依旧延续“一朵雪花”的故事。据沈晨介绍,冬残奥闭幕式更会让雪花的光亮投射到人们的心中。“一朵雪花”贯穿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四个仪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盲人演员用小提琴声熄灭主火炬

在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上,雪花火炬台缓缓降下。在盲人演员小提琴演奏的主题曲《雪花》伴奏下,主火炬缓缓熄灭。时光流淌,记忆永存,微火不微,永恒绵长!

沈晨表示,冬残奥会闭幕式的熄火环节是四个仪式的结束,也是双奥之城“结束”,但这个“结束”是省略号,这份精神和人文价值将继续传承。

关于冬残奥会的观后感【篇2】

今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中央,一张闪耀着光辉的唱片“奏”出美妙的音乐。这是北京20xx年冬残奥会闭幕式的现场。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残健共融的表演者们将“唱针”缓缓推动至地面,这张唱片在舞台呈现出的“留声机”上旋转启动。

音乐环绕在“鸟巢”上空。这一环节的音乐改编自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创作于19世纪的曲目《乘着歌声的翅膀》,它描绘了一个极富浪漫色彩的美妙夜晚。徜徉在4位竖琴演奏者演绎的旋律中,北京20xx年冬残奥会会徽烙印在“留声机”中央,闭幕式在金色光辉中开启了拥抱世界的欢聚。

音乐继续飘荡,随着激光的刻印,“留声机”边缘逐渐勾勒出冬残奥会六大项的运动形象轮廓,掀开了回顾本届冬残奥会高光时刻的帷幕。9天赛程期间的精彩瞬间,随着“留声机”的旋转而激情浮现。残疾人运动员穿越冰雪,在9天时间里拼搏奋斗、挑战自我的瞬间再次感动观众。当精彩瞬间在欢呼与喝彩中定格,残疾人运动员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迸发出璀璨的荣光。

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导演沈晨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北京冬残奥会开闭幕式表达的是残疾人自己的故事和自己的行为,由此来完成温暖和感人的瞬间。他介绍,本次闭幕式的创意策划从20xx年就已经开始。

据悉,本次参演群体中,约30%为残疾人,70%为健全人,再一次诠释了残健融合的理念,将向世界传递出彼此鼓舞、拥抱世界的动人力量。

关于冬残奥会的观后感【篇3】

北京时间2022年3月13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

在本届冬残奥会,中国代表团取得18金20银23铜,总计59枚奖牌的成绩,在金牌榜和奖牌榜均排在榜首,实现历史突破。

闭幕式的主题为《在温暖中永恒》,以一台留声机的概念贯穿全场。

开场后,伴随着唱片旋转,上面逐渐显现出六个大项的运动员造型,造型变得立体,向着唱片中心旋转,转换为十天里赛事瞬间的回顾。

留声机再次启动,音乐声响起,在《欢乐颂》的伴奏下,唱片变成地球图案,代表团旗帜入场。

闭幕式中国代表团旗手为杨洪琼,她在本届冬残奥会越野滑雪项目获得女子长距离-坐姿、女子短距离-坐姿、女子中距离-坐姿三个项目的金牌。

在《爱的感召》节目中,由视障演唱者、听障手语表演者等组成的演出团队一同演绎《You Raise Me Up》。

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安德鲁·帕森斯向残奥运动员致辞:“你们不是历史的旁观者,你们是历史的创造者。面对逆境,你们展现了多样性的力量。”

主火炬熄灭之前,13套定音鼓演奏的打击乐配合场上表演,借以表现奔流不息的“时间”前进和更迭的形象,寓意全球“共享此刻、共赴未来”。

播放有本届赛事精彩瞬间的光盘影像一一向场地中央汇聚,构成一个钟表盘。在小提琴演奏的主题曲《雪花》伴奏下,主火炬缓缓熄灭,伴随着童声合唱,北京冬残奥会正式闭幕。

关于冬残奥会的观后感【篇4】

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生命的绽放》观后感1

2022年,新的一年,北京冬奥会即将拉开序幕,我为我的祖国感到无比自豪!

一片冰,一片面,14亿人民的热切期盼筑就了冬季奥运会。我们的祖国用真诚与热情捧起了一片冰雪,将它打造成冰雪的天地。这场“冰丝带"让我印象深刻,它的造型如同22条飘逸流畅的冰雪丝带在北京的奥林匹克公园飞舞,同雄浑的“鸟巢"、灵动的“水立方”将北京这座双奥城点缀的流光溢彩。让我再一次领悟了什么叫做国富民强,我不禁为我的祖国喝彩!

除了标志性的建筑以外,我最期盼的是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大家是否还记得2008年奥运的吉祥物呢?其中"晶晶”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走到哪里都受人们的喜爱,而2022年的“晶晶”摇身一变,一只来自未来的3D拟人化智熊猫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瞧呀,它有大熊猫特征,有可爱黑白造型,还身披“冰晶外壳"、内罩“五彩冰丝带”,手掌中镶嵌着小红心,可爱的样子让我忍不住想给它一个大大的拥抱。

“简约、安全、精彩"是北京冬奥会的主旨,冰雪上的运动项目实在让人翘首期盼。在2022年即将展开一方天地的冰雪盛会,汇聚了各国的冰雪健儿。我期盼,将来我也会成为冰雪盛会的一份子,为祖国增光添彩!

冬奥会的筹办过程见证了我们祖国的强盛!我希望这次冬奥会能够带着所有人乘风破浪、追随所有人心中的激情与期盼,开拓出一片壮阔的冰雪世界!

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生命的绽放》观后感2

这次寒假期间,恰逢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行,举世瞩目,全国关注。2月4日,立春节气,我观看了中国女子冰球队的第二场小组赛,在之前2月3日的第一场小组赛中,她们以1:3不敌捷克队。

第一局比赛,双方就打得异常激烈,还剩11分钟时,丹麦队打进一球,1:0领先。第二局比赛,中国队全力反击,在还剩4分钟时,中国队通过团队配合,传球破门,将比分扳平为1:1。第三局比赛,双方继续拼抢,打得难分难解,在还剩约51秒时,中国队反抢得球,破门得分,2:1反超;此后丹麦全队进攻,后场无人,中国队反抢后再进一球,形成绝杀,以3:1取得本次奥运的首场胜利。

通过这场比赛,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女子冰球队即使在首战失利的情况下,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斗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在比赛一开始落后的情况下,不焦不躁,依靠团队的力量追平比分,之后越.战越勇,实现反超,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这里面蕴含的道理和精神,很值得我借鉴和学习。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我要以运动员们为榜样,努力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生命的绽放》观后感3

中国人好客,中国年重情,约90个国家和地区近3000名运动员,竞逐竞技项目和金牌最多的一届冬奥会,北京冬奥会,是世界送给中国人民的虎年礼物,中国人民作为东道主,将为世界送上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一个多月之后,北京还会为世界送上一届一样安全和精彩的冬残奥会。

中国人讲强身健体,中国梦求国富民强,奥林匹克的新格言追求的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在奥林匹克运动的旗帜之下,世界各国人民同在一条大船上,“一起向未来”。

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生命的绽放》观后感4

一届冬奥盛会,既是顶尖运动员比拼技艺的舞台,也为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打开一扇新的窗口。奥运会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除了奥林匹克精神的隽永,更有每一届奥运会融合而入的人类文明记忆。回望北京2008,当年的“中国印”“祥云火炬”,开幕式于鸟巢徐徐展开的“中国长卷”,颁奖礼上处处可见的青花瓷元素——当赛场的竞逐尘埃落定,这些文化风姿仍历历在目。而本次北京冬奥会上的中国文化元素无处不在,有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华第一灯”的西汉长信宫灯的冬奥会“火种灯”,以中国憨态可掬的国宝大熊猫和中华灯笼为原型而设计出的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与中国“丝绸之路”相关联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形似北斗七星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模仿中国传统青铜礼器——尊的“仪式火种台”,印有“金凤凰”与“火纹”的火炬接力标志,来自于“敦煌飞天”的冬奥会火炬“飞扬”……源远流长的文明姿彩,将借助冬奥舞台传播开来。

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生命的绽放》观后感5

冰雪运动的普及,不仅仅意味着人数的增长,同时也是体育精神的激发和释放。犹记得,2008年北京举办的夏季奥运会,让更多中国人认识到,参与体育运动,本身就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而借着这个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大好契机,从2009年起,每年8月8日被设立为“全民健身日”。

此后,我国的群众体育运动和大众健身开始蓬勃发展,尤其是马拉松热潮的兴起,不仅引领了全民健身,更极大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今,再次借着北京冬奥盛会,让更多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无疑会大大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步伐。

从哈尔滨中小学生花样滑冰比赛,到广州湾区冰雪文化节;从江苏冰雪场迎来客流小高峰,到新疆把非遗“麦热球”搬上冰面……3亿多人的冰雪之约,激情燃烧。当人们从冰雪中体会到乐趣,感受到运动之美的时候,我们的社会也会因此而充满活力和创造力。

虽然,鉴于我国冰雪产业和冰雪运动起步较晚,各方面发展尚未完善,有必要继续补齐冰雪行业服务、体验、赛事的短板,但无论如何,以冬奥会为节点,加速推进冰雪产业和冰雪运动的发展之路,值得期待。

“一起向未来”,相信冬奥会一定会给我国经济社会注入新的力量,相信我们一定会从这次盛会中找到新的发力点,助推更快更高质量的发展。以此而言,因冬奥而点燃的冰雪产业、冰雪运动热潮,只是一个开端,真正的好日子,一定还在后面、在未来。

关于冬残奥会的观后感【篇5】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将于4日晚上演,在浪漫、唯美、富有诗意的冬奥会开幕式之后,冬残奥会将呈现一场怎样的开幕式?近日,冬残奥会开幕式导演沈晨在接受采访时进行了介绍。

据悉,本次开幕式的名称与核心内容为《生命的绽放》,通过质朴的情感、简约的编排,表达“自强不息、突破自我、残健融合”的理念,展现残疾人生命绽放的动人时刻。参演人员中有30%是残疾人、70%是健全人,将以残疾人表演者为主要角色。

与冬奥会开闭幕式一样,冬残奥会开闭幕式也将在国家体育场“鸟巢”进行。虽然是同一个场地,而且同样运用了超大地面屏幕,但沈晨介绍说,冬残奥会开幕式与冬奥会还是有所不同。

在色彩方面,沈晨说:“冬奥会开幕式讲述了冰雪的故事,闭幕式是蔚蓝色浪漫和红色的激情碰撞,而在冬残奥会开幕式中,我们将用大家能够看到的所有颜色来融化和兼并。”
他表示,冬奥会开闭幕式更多传达的是一种中国式浪漫的人文特色,比如折柳送别等。而冬残奥会开幕式则从创意阶段开始,就明确要讲述残疾人自己的故事。

“为什么是这样的?因为我们想表达的是每一个残疾人内心最美丽、最精彩、最绚烂的绽放瞬间。每一个残疾人,都有自己内心的故事,每一个人都在改变着世界,也都在创造着世界。”他说。

与此同时,中国元素在冬残奥会开幕式中也必不可少。其中,象征团结、友谊、共融的“同心圆”概念将贯穿始终。沈晨介绍说,开幕式倒计时、国际残奥委会标志展示、文艺表演以及点火瞬间等等,都将有“同心圆”出现。“之所以是‘同心圆’,就是让大家不断聚焦、不断感受那份团结、友谊以及打破壁垒后的共融。”

此外,沈晨还透露,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也将在开幕式上闪亮登场,在运动员入场时带领大家欢迎远道而来的残疾人运动员。

关于冬残奥会的观后感【篇6】

一届冬奥盛会,既是顶尖运动员比拼技艺的舞台,也为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打开一扇新的窗口。奥运会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除了奥林匹克精神的隽永,更有每一届奥运会融合而入的人类文明记忆。回望北京2008,当年的中国印祥云火炬,开幕式于鸟巢徐徐展开的中国长卷,颁奖礼上处处可见的青花瓷元素当赛场的竞逐尘埃落定,这些文化风姿仍历历在目。而本次北京冬奥会上的中国文化元素无处不在,有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华第一灯的西汉长信宫灯的冬奥会火种灯,以中国憨态可掬的国宝大熊猫和中华灯笼为原型而设计出的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与中国丝绸之路相关联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形似北斗七星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模仿中国传统青铜礼器尊的仪式火种台,印有金凤凰与火纹的火炬接力标志,来自于敦煌飞天的冬奥会火炬飞扬源远流长的文明姿彩,将借助冬奥舞台传播开来。

冬残奥会观后感2023


编辑特意为您准备了“冬残奥会观后感2023”,希望能帮到您,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优秀的电影同样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优秀的影视节目能让我们的精神得到慰藉。这时我们不妨去撰写一篇观后感,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冬残奥会观后感2023 篇1

从排练、闭环式合练到正式演出,演员们经历了艰苦而难忘的80天。在过去2个多月的排练中,丁芳洁和队员们一次次复盘,一次次推翻,一次次挑战不可能完成的动作,一次次突破每一道障碍,直到遇见更好的.自己,完成绝美的作品。

鲜为人知的是,有很多演员都未经过专业的训练,但为了不影响整体效果,他们勇敢面对、咬牙坚持,摔倒了爬起来,没有半刻停歇……特别是进入“鸟巢”后,他们更是没日没夜地加紧排练,几乎每天只睡三四小时,全身到处青一块紫一块。为了保证演出效果,演员和手语老师穿着单薄的训练服,冒着刺骨的寒风,在零下7-8℃的露天场地合练。身处又冷又困的疲惫中,没有人抱怨,也没有人退缩,因为他们知道在这个舞台上,自己一颦一笑舞动着的是中国人民的形象。

一切的辛苦化为了开幕式上的惊艳演出。丁芳洁说:“这次在冬残奥会的开幕式上跳舞,在全世界面前展示我们温州聋人舞蹈演员的美好。我们和普通人一样同享蓝天,能同样绽放精彩。感谢政府和社会给了我们特殊孩子越来越多的支持,通过特殊教育帮助我们走得更远。

冬残奥会观后感2023 篇2

里约当地时间9月7日,2016里约残奥会在巴西里约的马拉卡纳体育场正式拉开帷幕。极具桑巴风情的开幕式表演结束后,各代表团的残奥健儿们列队进入马拉卡纳体育场,中国残奥代表团和南非残奥代表团都身着361°提供的服装精彩亮相开幕式。

里约残奥会开幕式以“心无边界”为主题,延续了里约奥运会开幕式的声光和投影技术,流光溢彩的表演极具视觉冲击力。随后进行的代表团入场仪式中,中国轮椅击剑运动员荣静出任旗手,引领中国残奥代表团身着深蓝西装和深棕色西裤搭配的礼服入场。尽管这款由361°提供的礼服早已公开发布,里约残奥会开幕式上,中国残奥健儿们身着礼服齐刷刷的登场还是让大家眼前一亮,礼服的配色搭配和设计剪裁都广受好评。延续用热爱赞助热爱的奥运核心理念,361°在服装的设计上格外用心,颜色搭配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宗旨和残奥理念的融合,展现出中国残奥健儿的风采。

2010年,361°牵手中国残奥代表团并成为其合作伙伴。6年来,361°始终支持中国残奥代表团出战残奥会、特奥会、听障奥运会等多项国际综合赛事。本次里约残奥会,除了开幕式礼服,361°还为中国残奥健儿提供领奖服,以一如既往的热爱助力他们勇创佳绩。

另外,开幕式入场仪式上,南非残奥代表团也身着361°提供的服装亮相,服装选用欢快的黄绿国旗色搭配表达了体育的热爱。继支持希腊和南非奥运代表团后,361°又为两国的残奥代表团提供了领奖服,以延续一贯的热爱和支持,盼望将无国界的热爱持续传递给他国体育爱好者,让更多人感受到“多一度热爱”的品牌精神。

在上个月落幕的里约奥运会上,361°全力支持中国国家游泳队和自行车队,同时助力希腊和南非代表团,与他们共享奥运荣光。同时,作为里约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官方合作伙伴,361°为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所有火炬手、志愿者、技术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提供服装、鞋品及配件。里约奥运的赛场上361°无处不在,残奥赛场同样将活跃着身着361°服装的运动员和赛事工作人员。361°始终如一的热爱从奥运会延续到残奥会,实现品牌奥运梦想的同时,持续支持为梦想而前行的运动员们,见证残奥健儿的每一步奋斗,见证他们登上领奖台的荣耀时刻,也见证他们用真正的实力证明任何困难不会阻挡热爱的脚步。

心怀热爱全力支持那些勇于追求梦想和热爱运动生活的健儿们,361°让参与者深切感受到每一度热爱。从亚运会到奥运会,从奥运会到残奥会,这份对热爱的恪守和坚持是361°执念追求、践行梦想的踏实脚步。不忘初衷,361°用多一度热爱执着前行。

冬残奥会观后感2023 篇3

试问,你可否见过没有双腿的人努力骑行?可否见过没有双臂的人在水中潜行?可否见过失去光明的人在赛场上努力奔跑?这些我们想都没想过的事情,有人却用行动告诉我们:只要你想,就有可能。

在第16届夏季残疾人奥运会的赛场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身残”却“志坚”,向我们完美地诠释了顽强拼搏,自强不息,自信友爱的内涵。而他们所展现的精神与品质,正是当代青年需汲取和学习的。

自强不息奠定人生之基。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可见,聋哑人邰丽华用精美的表演向我们展示了《千手观音》等震撼人心的作品;君可见,身患渐冻症的霍金用不屈的意志完成《时间简史》等一系列壮举;君可见,贝多芬凭借对音乐的热爱完成《月光曲》等伟大作品。这些事例无一不告诉我们:只要你想,便可成功。

顽强拼搏铸就人生辉煌。诗人冰心曾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看到它现时的明艳,却不知当初的它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浸透了奋斗的泪泉。”诚然,任何人成名前都要经过一系列的蜕变。量变才可引起质变,你顽强拼搏的过程就是你在积累经验的过程,终有一日,你所受过的伤,走过的荆棘,都将开出最绚烂的花。哪有什么一夜成名,有的不过是跳水精灵全红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训练与努力;有的不过是演员张译从小角色做起,细心打磨每一个人物的认真态度;有的不过是我们十二年来寒窗苦读积攒下的汗水与泪水。要想人前富贵,必得人后受罪。而我们越拼搏,越幸运,终会成功圆梦。

反观当代青年,有的沉迷追星打榜无法自拔;有的佛系人生不拼不搏。这是多么的令人可悲啊!青春不只是秀美的发辫和花色的衣裙,更应该是你为追逐梦想而留下的美丽倩影,如此方能彰显青春之姿,才能做到青春不悔,才能增强我辈之力量,铸就中华之昌盛。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于春风里,更应继承和发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像残奥会运动员一样,不畏艰险,勇于挑战自我,敢拼敢搏,如此,便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我们终将成功!

冬残奥会观后感2023 篇4

今年的二月对于一些“体迷”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第二十届冬奥会将在意大利都灵举行。今天是2月10号,正好是都灵冬奥会的开幕式。作为一个小体迷的我,还不到10点钟,就守在电视机前了。我把节目调到CCTV—5,看着主持人对前几届冬奥会的介绍,看着回顾中的杨扬在长野冬奥会中为中国打破奖牌“0”的突破,看着申雪与赵宏博为中国在一次次大赛中取得金牌……我不禁对此…我不禁对此次冬奥会充满了希望。

午夜到了,体育场内的开幕式开始了,而我却注意到了体育场外面也很热闹,没有办法参与开幕式本身,并不等于不能分享那份喜悦。在围聚在隔离栏前的人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统一着装的团队,他们来自波兰!

这群波兰人每看到有运动员的车经过就会高喊“波兰、波兰”并唱起旋律感极强的歌曲,配上整齐划一的口哨声,的确是声势夺人。如果看到搭城演员的大巴车,他们又会友好地喊起东道主的名字来。

团队的负责人亚当是个英俊热情的青年,他说他们这个团队有将近50人,都是来自波兰的冰雪运动爱好者,他们要在都灵待到冬奥会结束,好好过一次“冰雪瘾”。

我看着场外新闻,又想想体育馆内,我轻轻吁了一口气,真希望中国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冬残奥会观后感2023 篇5

今夜,北京拥抱世界。开幕式上出现不少中国元素,尤其是在开幕式倒计时、国际残奥委会标志展示、文艺表演以及点火瞬间,纷纷出现象征团结、友谊、共融的“同心圆”。同心圆,寓意着世界各国的朋友们在冬残奥会的感召下会聚在一起,共享这一届团结、圆满的残疾人冰雪盛会。

今夜,世界瞩望中国。“简约、安全、精彩”贯穿开幕式全程,将所有规定的仪式环节和环节之间的衔接作为重点创意对象,力求表演与仪式相结合,不额外设计过多的表演。国家体育场——鸟巢创造了历史,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同时举办过冬残奥会和夏残奥会“双奥”开幕式的体育场馆。

今夜,全世界共赴北京冬残奥会之约。北京冬残奥会是全世界残疾人运动员的盛会,也是全世界残疾人的盛会,更是全世界人民的盛会。来自五洲四海的残疾人运动员将用努力拼搏、奋勇争先,在北京冬残奥会上诠释“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

历史必将镌刻这一笔,世界必将铭记这一刻。

这一刻,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已经做好了准备,我们有信心兑现“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承诺,举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残奥盛会。

这一刻,中国人民、中国残疾人运动员和8500万残疾兄弟姐妹,热情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冬残奥运动员和各界朋友,分享和见证精彩的北京冬残奥会,一起向未来!

冬残奥会观后感2023 篇6

2月13日凌晨1点,距离北京2022年冬残奥开幕还有19天,位于顺义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的排练场地依然灯火通明,临时搭建的十米高台上,编导裴云用麦克不断喊着指令,90名演员在手语老师帮助下调整着自己的位置。“我们这个舞蹈俯瞰才是最好看的,只有在裴导那个位置才能看到整个雪花的造型。”编导李文倩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这次借调参与《圆舞曲》的编创。谈起《圆舞曲》的编创,她立刻一路小跑到场边的空地,在地上用一根根牙签摆出了各式各样的雪花造型,表示每根牙签就代表了一名演员,“我们最初想了100组雪花造型。”

墙上的时钟还在滴答地走着,艺术团舞蹈一队聋人演员魏菁阳打着手语:“我们通常早上9点练到晚上11点,如果是在这个模拟场地排练就会排练得晚些。”每天工作人员会在群里发各节目第二天的排练时间和场地,《圆舞曲》的结束时间总是出现“拉晚”两个字,“拉晚就是没有点儿,直到完成当天的排练任务,最晚一次是到(半夜)2点。”

磨破的舞鞋是她们的勋章

“她们又来擦地板了,鞋都磨破了。”夜里十点半,刚转场来到模拟场地,看着躺在地上的演员,工作人员不经意地说。模拟场地是三个训练场馆中最大也是最冷的一个,演员穿着长羽绒服,舞蹈中有很多翻滚动作,要演员躺地上完成,一晚练下来,地面都干净了。

两个多月的排练下来,大部分演员的舞蹈鞋都磨破了,魏菁阳用黄色胶布把红色棉舞蹈鞋缠住继续排练。“你可以看看刘巧的舞蹈鞋。”艺术团三队演员徐可心捂住脚趾头调皮地说。刘巧的舞蹈鞋已经可以开口“说话”了,她和她的队友都是艺术团附属学校2015级学生,现在就读于长春大学舞蹈专业,“我们出发的时候,学校举行了欢送仪式,春节还寄来了零食大礼包。”学校的关心让她们备感温暖。艺术团新买的舞蹈鞋早早就到了基地,没人去换新鞋,“都不想换,磨损得太快,这样节约一些。”

冬残奥会观后感20227篇


我们在一生的观赏中,一些经典自然而然地在岁月中沉淀下来。写一篇观后感最能体现当下的心情。观后感,就是观摩过后的感触写下来的文章,撰写观后感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还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如何修饰自己的观后感呢?读后感大全的编辑推荐你不妨读一下冬残奥会观后感2022,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冬残奥会观后感2022 篇1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正式开幕。本届冬残奥会,中国代表团96名运动员将参加全部6个大项73小项的比赛,是我国第六次参加,也是代表团规模最大、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全的一届。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女运动员郭雨洁、冰球项目男运动员汪之栋担任开幕式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一起回顾开幕式上这些精彩瞬间,为运动员们加油助威!最后一棒火炬手李端是一名视障运动员,两届残奥会4枚金牌获得者,这个1978年出生的东北汉子,曾是篮球运动员,18岁时的一场意外让他失去了光明和右手食指第一节,后来残联在寻找残疾人运动员时他再次被发现,重启了运动生涯。在冬残奥会开幕式现场主火炬点燃的第一时间,记者现场采访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的感受,他表示:这次主火炬点燃的用时,大大超出了排练的预期,导演控制台所有人都非常紧张,一度担心火炬手李端出现方向感偏差而失误,当在全场观众的齐声“加油”中,视障火炬手李端成功点燃主火炬,包括他本人在内的所有人,无不为之感动、欢呼。这是属于残奥的历史时刻,不懈的追求与努力,是真正的伟大与感动。

冬残奥会观后感2022 篇2

四年一度的残奥会马上要举行了,大家都知道举行残奥会的目的是让残疾的朋友们像普通人一样拥有自己的梦想和实现梦想的机会!残奥会更加体现他们的自强不息,不向困难低头,奋力拼搏的顽强精神.他们对生活充满火一般的激情,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我从电视上看到许许多多的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个个神采奕奕,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他们一定在心底暗下决心:我们一定会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不到最后一刻决不认输!虽然他们残疾了,但是他们身残志坚。他们动作看上去的都很娴熟,可是这一小小简单的动作,却是他们比常人多付出百倍的努力才换来的。

我非常佩服这些坚持不懈残疾人。我们一定要学习他们勇敢面对困难,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一定也做得到。只要我们多付出一些努力,就能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梦想!

冬残奥会观后感2022 篇3

经历过奥运会的辉煌和激烈竞争以及色彩纷呈的画面,有些人对残奥会或许会觉得比赛的观赏性要降低不少。残疾人和正常人的体育竞技自然有所区别,但是相同的是,他们也在追求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崇高目标。

其实,你只要稍微了解一些残疾人运动员的经历,了解他们比正常人付出了更多的汗水和泪水,你的心头就会不由自主地发颤,你的眼泪就会夺眶而出,你就会由衷的承认,他们,就是生活中的强者。

每一个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坎坷。他们中有些人是先天残疾,有些人是后天不幸遭遇各种各样从天而降的灾难,在经历过生命的低谷之后,他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站起来,迎接生命的挑战。残疾人运动员,几乎百分之百的都不是职业选手。因此,他们一没有充裕的.时间去进行训练,二缺乏资金的保障去购置训练器材和服装等必需用品。他们付出的努力除了身体上与正常运动员的差距外,还有许许多多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是,他们坚持了下来,并走到今天,走到奥运会的赛场。

鸟巢、水立方,因为有残奥运动员,而同样精彩。对待残疾人运动员,我们应该付出更多的爱,他们不仅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而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自强不息,他们敢于做生活中的强者,都奏出了一曲高亢激越的生命交响曲的宏伟乐章。

残奥会,除了精彩的比赛,我们还能读到无数催人泪下、催人奋进的故事。我们更深地体会到:爱,应该献给每一个人;爱,时时刻刻在我们心里;爱,温暖着生活的每一天。只要有爱,我们这个世界,我们人类的生活,一定会更美好。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是这样,非不能为也,盖因不去为也。比如,失去双臂以后还能夺得游泳金牌;没有一条腿,仍然能够参加正常人的奥运会并且获得不错的名次;双目失明,同样能在绿茵场上驰骋;连生活自理都十分困难,却是运动场上的骄子。他们没有菲尔普斯那样辉煌,也没有博尔特那样闻名于世,但当他们出现在北京残奥会的赛场上时,所有人都不禁为之动容。也许,我们还记不住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的身影已经深深镌刻在我们心里。通过他们,我们突然对人生以及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只要你想做,你努力去做,就没有不能做到的事情。

残奥会就是这样在赛场之外让我们收获很多。扪心自问,比起他们,我们拥有健全的身躯,但或许少了永不放弃的努力。

就像一句著名的广告词说的那样,世间一切皆有可能,其关键就是你敢不敢想,敢不敢做,能不能付出超出常人的汗水和决心。

无论是在电视屏幕上还是在报纸上,残奥会就是这样走进我们的视野,给了所有人一个全新的感受。这些天,身边的人无论熟悉的还是陌生的,谈起残疾人运动员,谈起残奥会,每个人都露出肃然起敬的神情,许多人都若有所思地对过往的生活进行一番心灵的拷问。

这就是残奥会与奥运会的不同之处,这就是为什么两个奥运会同样精彩的道理。

冬残奥会观后感2022 篇4

当各国残疾人代表队出现在残奥会开幕式现场时上时,我突然感觉到:残疾人勇敢的站在竞技的舞台上,这也是拼搏进取的精神的一种证明与实现。人类超越自我和追求极限的勇气与决心,本身就是不分国界、不分人种的共同精神家园。正如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会徽“飞跃”,把汉字“飞”,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滑行冲向胜利的运动员形象,象征并激发运动员以坚强的意志作为精神的翅膀,在冬奥赛场上放飞青春梦想。只要你想做,你努力去做,就没有不能做到的事情。残奥会就是这样在赛场之外让我们收获许多。不管我们是谁,都应该永不放弃地努力。就像一句闻名的广告词说的那样,世间“一切皆有可能,只要你想去做!”

冬残奥会观后感2022 篇5

冬奥时代,无障碍环境建设应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自觉,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标配。

北京冬残奥会的各项比赛正在进行,人们在为冰雪健儿喝彩的同时,也注意到了本届冬残奥会上的一些特殊关照措施。比如,极少数残疾人士由于脊髓功能障碍导致体温功能异常,对此,相关方面通过提供医学证明等材料,确保其正常参赛。再如,不能佩戴口罩的少数人员被允许佩戴防护面屏,视障人士也可携带导盲犬。

这些细微的服务工作,充分体现了北京冬残奥会的人文关怀。其实,这些措施只是一个缩影,借冬残奥会的契机,北京乃至中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都在大步前进。以冬残奥会场馆为例,在此次冬奥会结束后的短时间内就已完成无障碍化改造:国家游泳中心的看台无障碍坐席及卫生间均比原来增加一倍;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轿厢式缆车可供轮椅使用,轿椅式缆车满足下肢残疾运动员带滑雪器使用;在张家口冬残奥村,下沉广场设计建设了符合坡度要求的多折木质坡道,方便残疾人通行。这些贴心设计受到不少称赞。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场馆的无障碍改造将永久保留,这意味着这些场馆赛后也将向残疾人开放。残疾人的运动权利,并不是在专业队伍里才需要,更不是只在比赛时才存在。如何让运动进入广大普通残疾人的日常生活,这些场馆就是很好的示范。

正因此,目前正组织编写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中国方案》,将总结展示此次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场馆无障碍建设成果,并作为冬奥遗产为国家乃至世界范围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示范。

事实上,此次冬残奥会的举办,已把我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提高到了全新的高度。比如,北京此前启动的“全市无障碍环境建设2019-2021年专项行动”,围绕重点领域累计整治整改点位33.6万个,首都城市功能核心区、冬奥会冬残奥会赛事和服务保障相关区域基本实现无障碍化。张家口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成果也非常显著。

可见,一次冬残奥会,极大地带动了无障碍环境的提升。以此为契机,我们也当把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意识提上一个新高度,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标配,甚至是今后城乡建设规划时的“前置条件”。

而让残疾人可以更自由、更安全、更体面地进入日常,也该成为人类社会运转的思维底色。因此,期待此次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不仅可以为无障碍建设提供中国方案,也能大幅提升关爱残疾人的人文环境,让我们和“我们这百分之十五”携手逐梦前行。

冬残奥会观后感2022 篇6

“改变始于体育。”开幕式上,洁白的冰面渐渐幻化成闪烁的星海,浮现过往12届冬残奥会的光辉历史;现场听力残疾人们以手语演“唱”旋律,表达埋藏心间的拳拳深情;不同残疾人家庭的故事真情演绎,传递着绵绵不绝的爱和温暖;盲人运动员在坚持不懈地摸索中点燃火炬,燃起了所有人的梦想和希望……从真挚的情感、浪漫的色彩,到动情的氛围、无障碍的环境,无不饱含着残疾人群体对更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对更包容世界的无尽向往。自古以来,奥林匹克运动承载着人类对和平、团结、进步的美好追求。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这种哲学思想同样突出地体现在残疾人体育之中,体现在残奥运动之中。从1976年在瑞典举行第一届冬残奥会至今,无数残疾人运动员挑战极限、超越自我,展现人生的昂扬和顽强,展现体育的精神与魅力,奏响了一曲生生不息的生命赞歌。雪花纷飞,不会因翅膀受伤停下。开幕式的舞台上,800多名参演人员中约有30%是残疾人;志愿服务岗位上,19名代表性强、有专业能力、具有奉献精神的残疾人默默坚守。自不用说,在追求梦想的竞技场上,一段段百折不挠的人生故事、一个个奋勇拼搏的顽强身影、一次次锲而不舍的艰难突破,用饱满的精神和不屈的品格照亮梦想之美、精神之美、生命之美,诠释人生的价值和奋斗的意义。世界大同,天下一家。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残疾人体育是残疾人增强体质、康复身心、参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人们认识残疾人潜能与价值、促进社会和谐共进的独特渠道。我们相信,北京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必将向世界展示残疾人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精神风貌,必将把和平、友谊、关爱的种子播撒在更多人的心中,为残疾人赢得更多真诚、理解与尊重。这一刻,来自世界各地的残疾人运动员手相牵、心相连,分享体育运动的激情、欢乐与友谊;今夜,全世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满怀美好未来的憧憬、梦想和希望——让我们携手奋进,让我们相约未来!

冬残奥会观后感2022 篇7

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冬残奥圆舞曲》表演中,包括失聪女孩魏菁阳在内的90名舞者,用动人的舞蹈艺术将一片雪花的故事娓娓道来。冬残奥会开幕式导演沈晨这样解读《冬残奥圆舞曲》:“在我们的认知里,自然界每一片雪花都是无声的,但是它落在地上,就在改变着世界,就是有声的。我们的听障舞者,他们用舞蹈艺术奏响无声的交响,创造出最灿烂的、带有生命质感的美丽瞬间。”对于魏菁阳来说,舞蹈改变了她的人生。这是她第三次参加残奥会的演出,此前她曾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参与《永不跳停的舞步》的舞蹈演出,在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闭幕式上参与了“北京8分钟”的舞蹈演出。魏菁阳1岁时发烧导致耳聋,从小就对声音没有任何概念。2005年春节和父母一起收看央视春晚时,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千手观音》给小菁阳带来了极大的触动,她的心中升腾起一个小小的梦想。12岁时,魏菁阳如愿加入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通过舞蹈,她更能够感觉到生活当中的美妙与温暖。谈及再一次参加残奥会演出的感受,魏菁阳表示:“从2008年北京残奥会到现在,十多年时间过去,我们的国家以及每一个人都发生了很大改变,我不仅仅是见证者,也是亲历者。”“在这么多年的变化里面,我看到国家的残疾人事业越来越好,残疾人的生活也越来越好,这一次参加的文艺表演与以往两次也有很大不同,这一次我们与健全人共同演出,这种融合的形式让我感觉到特别温暖。”魏菁阳说。《冬残奥圆舞曲》的编曲拍子碎、舞蹈动作的流动性也比较大,对于听障舞者来说,要把每一个动作和音乐严丝合缝地卡准是十分困难的。与此同时,舞者之间也要形成很好的默契才能有好的演出效果。如何让健全人与残疾人更好地融合在一起?魏菁阳认为这并没有成为一个问题。一方面,手语老师们充当了她们和健全人沟通的桥梁;另一方面,许多健全舞者也会利用课余时间来和她们学习手语,让彼此的交流更加顺畅、更加亲近。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排练,她们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默契,“在表演过程中,我也能感受到健全人传递的节奏信息,比如在表演过程中,健全人一个呼吸或一个神态,我们就知道什么时候该动了。”正因如此,才有了最终90个人跳成1个人一样的完美效果。

相信《《我的波塞冬》观后感10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