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斯托克》观后感800字。

观影是一种全方面的感官影响,人的思维不是静止的,观看作品的过程中思维也在不断跳跃。作品中那些触发思考和情绪的地方,让人不得不一吐为快!写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思考和写作能力。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斯托克》观后感800字,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斯托克》观后感

整部影片弥漫着神秘复古又悬疑诡异的美感,越到后来越发觉,影片中的场面全为剧情服务,导演不会无缘无故地渲染场景只是为了好看。整部电影阴郁但不沉闷,惊悚但不恐怖,哥特但不苍白,文艺但不无趣。每个镜头都很好看,每个声音的处理都很细致,没有一句多余的对白和一滴泛滥的血,体现了导演超强的电影语言功力。只有低级的惊悚片才会用血浆吓唬观众,朴赞郁早已超过那个境界,流畅的镜头,微妙的声音处理和剪辑让影片变得很高级。
故事讲了一个少女杀手的成长日记,英迪亚孤僻敏感,冷酷骇人,又狂野美丽,体内流淌着家族遗传的bad blood,有几个场景光是盯着她的脸就够让人神经紧绷。18岁生日是她的成长节点,观众能看到她自身的矛盾与挣扎却猜不出灵魂的哪一边会占上风,不知道她会如何抉择。

影片的第一句台词:我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微小遥远的东西。这句台词交代了整个剧本的构建核心斯托克家族的特殊性。她的叔叔查理9岁那年被家人遗弃到精神病院,从那以后,他的内心再也没有长大过。

两人体内流淌的相同的bad blood让他们有着佛无师自通的共性,不愿被人碰触,大字摆动四肢,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片中精彩的四手联弹的戏份有3/4是由两位演员亲自完成,Mia和20年没碰过钢琴的Matthew花了几个星期的空档练习演奏。演员亲自演奏的好处就是摄影师可以360度无死角拍摄,远景近景随意切换,顺畅的镜头切换更能表现这段戏份的激情。

无数个细节影像代替并超越了台词的表达:英迪亚在家里的花园中寻找礼物,脚上磨出的泡,一方面暗示鞋子小了女孩在成长,挑出水泡,也是暗示成长的痛楚。

父亲葬礼上,英迪亚看见远处一个戴着墨镜的男人,也就是查理(英迪亚的叔叔),英迪亚听见远处的查理在叫她的名字英迪亚(英迪亚能听见微小遥远的东西),这让她对这个人非常好奇。

蜘蛛暗示着性。

英迪亚听觉灵敏,她在厨房听见佣人的低语,谈论父亲理查德死亡的事情,她不想听见这些,她用碾碎鸭蛋的声音盖住佣人的声音,这说明英迪亚会因为自己听觉灵敏而烦恼。

查理说:土壤很柔软,适合挖掘,为后面隐藏尸体埋下伏笔。

英迪亚在床上摆动四肢,这点和后面童年查理的表现相同。体现了微妙的血缘关系。理查德在有了女儿之后终于找到他的同类同样流着斯托克家族血液的英迪亚。这是一种同类与同类接触的安全感,同时也可能是对亡弟的缅怀。教女儿打猎用来缓解他们对杀戮的热情,同时也是为了让女儿不至于走查理的老路。

这对兄弟活着的意义都是为了见证英迪亚长成一个什么样的人。理查德不和妻子亲近是为了避免更坏的事发生,他是利用理性控制本性控制的比较好的斯托克。

英迪亚一边想着加里克夫人的尸体一边弹琴,这时叔叔加入,四手联弹直到英迪亚有了反应并最终达到高潮。高潮的根本原因其实是杀戮本身,冰柜里的尸体才是她最直接的性暗示。为了让她做一些坏事,以防做出更坏的事。这里坏事指的就是杀戮。猎杀动物是小的坏事,而杀人则是更坏的事。她之所以现在才明白父亲的用意,是因为她今晚才了解了自己对杀人的感觉,兴奋并且着迷于此。

整部电影几乎全是视觉化叙事,大量的视觉细节挑战一般人已经习惯的对白叙事风。故事看上去很夸张跳跃,其实都有足够的细节铺垫,镜头关联性相当强。《斯托克》是一部需要仔细看和听的电影,一定要进入到视听语言层面,光分析个剧情人物,或者只从字面上来分析剧情人物,容易表错情。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电影斯托克影评


电影《斯托克》影评

韩国导演朴赞郁的第一部好莱坞电影,请到了时下的最优配置:米娅华希科沃斯卡饰演少女印蒂雅,尼克基德曼饰演母亲,马修古迪饰演叔父,演员们在韩国导演的指挥下,仿佛也有了韩国式演员的分寸感,规矩在角色内,不抢戏,不越雷池一步。而三位演员中,小演员印蒂雅因为整个故事围绕她展开,所以情绪一气呵成,表演得以舒展,而两位大配角因为剧本的关系,没有绽放出惊人的光芒。对于东方式的细微感情,几位主演尽职了,结果反而是生硬和别扭的,或许两位大牌在演出的时候就莫名的尴尬,但是还是专业地完成了电影。这种尴尬在东西方两种感情的较量中拉锯,或许是朴赞语太想树立自己及经典电影的标签。从剧照中我们看到,摄影等等都是韩国团队,这一方面是电影世界化的必然,另一方面,朴赞语除去为他自己,更多是想保留韩国电影固有的细腻风格,无奈野心太大、心态失衡,作品千疮百孔,不能自圆其说。

影片《斯托克》更趋向是一部神话故事,只不过描写的不是神,而是有些特别的人类一家。

一是出现亲人间的仇杀:弟弑兄,又杀嫂,最终竟是为了侄女,怎么解释年少时的杀另一个孩子呢?或许是导演想表示,我们平常认为的儿童通常是天真无邪的,但其实是错的,在儿童时期或者更早,人类本能地表现出一些恶的心理和行为。

《斯托克》香港将电影名翻译为《欲谋》,stoker英文含义为司炉,即烧火填煤工人。欲望仿佛就是一口永远不会熄灭的巨大煤炉,虽然看不见,一旦欲望觉醒,只要人存在,欲望就会燃烧着,人也就想着各种办法使它生生不息。但是Stoker只是单数,没有以整个家族代表而冠以复数,所以,这个真正焚火葬生的人应该只是女主角印蒂雅,而她的叔和父两人显然都没有她的控制力,引火烧身、以至于最终都是命丧亲人之手,但是除了战斗力很弱的母亲,似乎没有人能大义灭亲了。

二是女主角有些特别:她在滋养欲望的火炉的同时,本身又是危险和刺激的化身。

本片值得一提的是赏心悦目的画面,尤其是家中的复古陈设,宛如19世纪而与当世隔离。演员们的着装也复古,而场景转换到学校,则是一派现代化,这也难怪女主被学校的男生欺负,家庭和家庭带来的影响下都会成为别人青少年时期被人攻击的焦点。另外,为什么只有男生欺负她,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男生在挑逗女主角,或是故意引起她的注意,尽管这种方式以及要呈现出来的结果都是恶意的。但是同时在同学间流传印蒂雅是个怪人,激怒不出声的潜在危险,是青少年本能地对于生活的好奇和寻找刺激,而当刺激的反应真正出现时,则是要求所有人根据欲望多少付出相应的代价,比如:被刺伤的手指,和被勒断的脖子。

有的影评把女主角简单说成一家人都是神经病,但若是这样理解起来,怎么都会是有硬伤的电影。反倒是将女主角看成是抽象情绪的具化代表,这种情绪就是刺激或是危险。学校一切都是普通人尝试掌握刺激或者是靠近危险。但是结果往往是误入白虎堂,谁也救不了。

鞋子应该是她的叔叔每年送给她的礼物,尽管父亲没收了信件,但还是将礼物转达给女儿。当然送给女儿那么多双鞋,最终目的是为了送出18岁的高跟鞋。女主角穿高跟鞋马上就可以熟练,拿起枪杀人也没有任何踉跄和犹豫。她自己有意被人培养,而她的天分或许也是选择同样的一条杀人路:17年前的鞋子,最终都是为高跟鞋做准备;正如同和父亲去丛林深处打猎,最终在青少年掌握过人的枪技以及镇定的心理素质。

三是累积死亡的电影,但表现手法却是小清新。从父亲被兄弟砸死,到保姆被徒手掐死,阿姨和男同学被皮带勒死,母亲差点也被勒死;之后女主接过死亡的镰刀,枪杀叔叔和警察,都是安静不慌张的处理情绪。或许为了表现日常生活中的人与人之间种种不信任和潜伏的危机和恐怖,用日常清新唯美生活下,来表现潜流的危险,也是一种尝试,但是显然这样一锅菜是新颖的,但不是协调的一道菜。

四是里面涉及到不伦情节而不能从寻常的伦理入手:嫂叔间以及叔侄间的不伦恋。电影前半部分是不伦叔侄恋的清新爱情片,叔叔也沦为爱情象征或是情欲象征。但是后半部分变成悬疑片或是恐怖片,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或许在观众的潜意识里还是更认可这个卡司是爱情片的故事,尽管多处伏笔,结尾都是没有转型成功的。叔父的表情转为执着和空洞的开始,就是故事别扭的结尾。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800字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银行家安迪被冤枉杀害自己的妻子和她的情人而坐牢,在监狱里他认识了瑞德和帮典狱长洗黑钱,但再后来他从一位知道安迪妻子和她情人的死亡真相的小偷那里听到了真相,并要求典狱长帮他翻案,典狱长却为了让安迪继续为他洗黑钱狱长而谋杀了告诉他知道这个事实真相的汤米,安迪知道真相后,决定通过自己的救赎去获得自由!行动之前,他给瑞德说了些“奇怪”的话,叫瑞德如果哪天出狱了就去一个地方,那里会有他留给瑞德的东西。安迪通过努力成功“越狱”,他的越狱工具就是那本圣经里面的“救赎之道”,那把藏在书里小小的石锤。他领走了帮典狱长洗的那些钱,并且将典狱长贪污与谋杀的证据寄给了报社,典狱长在案发后绝望自杀。

事实证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良心,不能“失其本心”,它是我们在生活中为人处世、与人相处的一把尺,没有了它我们就会走弯路,就像跌入了无底深渊,想回头的时候就迟了,但安迪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他悬崖立马,没有蒙着良心帮典狱长继续洗黑钱,而将他绳之于法,如果这件事发生在现实生活中,那有有没有像安迪这样的人呢?我猜是没有几个的,因为在这个金钱至上的世界里,不管什么人都会追逐那有形的物质,甚至会为了得到它而不折手段,比如,官员们的受贿,企业家为赚钱而制造的各种“垃圾质量”产品,我们理应鄙视他们的行为,建议我们国家建立一个对每位公民都有约束力的廉政侦查部门,这有利于国家的政治清明,人人平等。

安迪同时告诉了我们:尽管你或他做错了事,但最重要的是要为自己赎罪,进行自我救赎,这也是电影的最主要的部分。正所谓“圣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但知错能改才会“善莫大焉”,我很小的时候经常做错事,但因为年纪小不懂事,总改不了,于是我的爸爸妈妈经常困着我,不让我到外面再闯祸,有一次更是偷了别人的钱,结果惹来了一顿痛打,但说是痛打,但我却难以忘记,深深的烙在心上,这事以后我就开始懂事了,并为自己之前所做的事感到后悔,因此我就“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每天反省以下自己。

错事再多我们也可以慢慢改,人生漫漫,我们自我救赎的机会多着呢?!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800字


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最近,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影片。它主要讲述了:警察怀疑是安迪杀死了他的妻子和情人而蒙冤入狱。他手无缚鸡之力,像个文弱书生。他在入狱的前两年经常被姐妹帮的人欺负,在狱中又无奈地帮狱长洗黑钱。后来,他叫瑞德帮自己搞到一把岩石锤,打磨矿石,却发现墙壁一点也不硬,就开始挖地道准备越狱。20年后,他终于成功了。
从这部影片中,我觉得安迪的内心非常强大,在悲惨的逆境中仍然能够顽强地生活。在影片中,他经常会被姐妹帮的人欺负,被打得鼻青脸肿,面对肉体的摧残,安迪选择勇敢的活着。面对凶残的典狱长,他迫于无奈的帮助洗黑钱。安迪面对黑势力仍然心怀希望,最后他偷了黑帐成功的逃出了监狱。
在影片中,安迪还有一个最大的愿望:改造监狱图书馆。在别人看来这是天方夜谭,个个嘲笑他不自量力。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愿望,开始每天给州议会写信,花了整整6年的时间终于得到州议会的回应。但是二百美元修建图书馆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仍坚持给州议会写信。最后终于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挫折面前永不退缩的情况下,成功的修建了新英格兰最好的监狱图书馆。
其实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某一个星期天,我与爸妈去红梅公园玩。看见一个小弟弟在那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我跑过去问他:“需要帮助吗?”小弟弟告诉我,他跟爸妈走散了。我准备和爸妈帮他一起找,但他坚定的对我说:“哥哥,不用了,我只要在这里等着,爸爸、妈妈会找来的,我相信我爸妈是爱我的,不会丢下我的。”过了一会儿,他爸妈真的找来了,一家人开心地团聚了。
所以,不管任何情况,我们都要心怀希望。只有心怀希望,一切才有可能变得更加美好。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800字作文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题记

“救赎”这两个字仿佛是与“希望”联系在一起的,而希望是美好的事物,也许是世上最美好的事物,它永不消逝。可是,在肖申克监狱中,所有的犯人们都失去了希望的权利,甚至于失去了拥有尊严的能力,连活着似乎都是一种幸运。犯人们在这儿,只是让你吃就吃,让你拉就拉的奴隶,日复一日地被剥削着劳动力;他们在这儿备受欺凌,是狱卒们随手就可以打甚至于杀的砧板上的肉;他们没有任何发表言论的自由,不能有梦想,更不能有希望…

瑞德曾说:“这世上,有些东西是石头无法刻成的;在我们心里,有一处地方是无法锁住的,那就是希望。”可是,黑暗得能扭曲人性,沦丧道德的肖申克监狱,在一点一点地磨灭着犯人们心中的希望之光。他们大部分都是清白的好人,或被人栽赃,或被人诬陷,然后在肖申克监狱中耗费青春,迷迷茫茫、浑浑噩噩地用没有任何尊严、自由与希望的日子填充往日余生。他们都有过信仰,也曾怀抱希望,也拥有过梦想,但他们最终只能被这其中的生活体制化,在其中活着的人,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他们饶你一命,然后夺走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希望。

安迪很明显地知道这一点,因此他虽然无力改变犯人们备受欺凌压迫的事实,但他还是顶着自身的压力,为狱友们带来了希望,带来了自由的感觉,这种希望不同于典狱长这个伪基督口头上的:“我是世界的光明,跟着我就不会有黑暗”,借基督之名行魔鬼之事,安迪为他们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希望——这种希望,在于对恶势力(三姐妹)的坚决反抗,在于不失生活趣味与爱好的雕刻,在于不畏凶险为大家赢来那坐牢以来唯一一次由海利请客的啤酒,读后感在于他当着典狱长的面播放大家从未听过的美妙音乐,在于他执着带领大家修建全英格兰州最好的监狱图书室,在于他二十年来孜孜不倦地挖地洞逃生…他是一个诗化了的英雄,坚强的人只能救赎自己,伟大的人才能拯救他人,可以说安迪既坚强,又伟大。

“人生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安迪在带领着狱友们忙着心中有梦想,怀中有希望地活。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弃自己了,还有谁会来救你?忙着追名逐利的你,忙着柴米油盐的你,停下来想一秒:你的大脑是不是已经被体制化了?你的上帝在哪里?

请做自己的上帝,让你的内心深处拥有一种名为希望的东西,学着自己救赎自己,方可面向大海,静待春暖花开。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影评800字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由蒂姆罗宾斯和摩根弗里曼等主演的犯罪电影,相信很多朋友都曾经看过,影片主要讲述了被冤枉入狱的主人公安迪对自由的向往的故事,剧情丰富。网友们看完这部电影有怎样的感受呢?一起来看看吧!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讲述了一个被冤枉的人,安迪,在监狱中度过近20年,最终越狱,走向自由的故事。

在影片中,主角安迪找到瑞德,请瑞德帮他买来一把石锤,并告诉瑞德他喜欢采集石头。起先,瑞德不太愿意替他买锤子,因为瑞德怕安迪利用锤子挖隧道越狱。但是瑞德拿到石锤后,不禁说:我想你要挖六百年才能把隧道挖通!它实在太小了!

可最后,安迪真的挖了隧道并成功越狱,花了将近20年!

这是多么大的毅力啊!我们从中不难看出,安迪有着持之以恒的品质,而他对自由的渴望和向往,也是可敬的!

安迪为了越狱,还砸破运输粪便的管道,在管道中匍匐前进了500码!500码呀,在这五百吗中,安迪不仅要忍受黑暗和空间的压迫,还有令人窒息的恶臭,连瑞德都说要是我我可不干!

在这里,安迪为了追求自由而付出的努力和代价,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正如瑞德所说的一句话:

安迪就是这样的一只鸟儿,不屈服,能吃苦,逃离黑暗,走向了自由!

而前面所说的这把小小的、不起眼的石锤,似乎也告诉我们,时间的力量是难以想象的,正如成语所说,水滴石穿。时间的力量不仅体现在这里,它的力量在它带来的改变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从影片中的另一个人物:布鲁克中就可以发现。布鲁克出狱后,在监狱里待惯了,不习惯外面的生活,总感到恐惧,感觉四处都有危险,最终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力,上吊自杀了。

看到布鲁克的死,我哭了:他是一个多好的人啊!他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待人也很友好。在看到从巢中落下的小乌鸦杰克后,收养了它。在看到安迪饭菜中的那条虫后,还想着要喂给杰克。这暖心的一幕令人难忘。

这部影片还揭露和批判了一些社会的现状:通过典狱长这个角色,揭露了人性的贪婪,为了钱,典狱长可以不顾犯人们的自由和死活;对于政府,虽然没有正面的刻画,但从安迪连续六年每周一信才为监狱买书,并给予每年200元的资金也可以看出政府的吝啬、一毛不拔。

就是因为有了像安迪和布鲁克这样的人,我们的社会才会充满爱,充满正能量。而像典狱长那样的反面教材,还是少点好。就让我们把心底的那个恶魔驱赶走吧,在我们心中留下爱,留下力量,留下正能量!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800字范文欣赏


《赛德克巴莱》是一部来自台湾的历史战争电影,由林庆台、马志翔和安藤政信等出演,不知道各位小伙伴们有没有看过呢?影片主要讲述了赛德克族头目莫那鲁道率领三百多名族人和日本三千大军勇敢对抗的故事。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对这部电影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

如果不看这部影片,我真的不知道台湾当年如此惨烈得抵抗过日本人的统治。

故事的开始是一群原始部落的人在狩猎,要想成为真正的男人,就要割下敌人的头颅。当年莫那15岁,参加狩猎的时候非常勇敢,射杀了一头野猪,但是遭遇到了敌对部落的人,莫那勇敢地冲了上去并割下了敌人的头颅,英雄凯旋,在脸上纹上了象征男人的图腾,可以经过彩虹桥让祖灵接受。

然而此时清政府甲午战败,被迫签署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日军进驻台湾岛,并控制高山林地矿产。故事从此拉开序幕。

为了反抗日本人的统治,莫那卧薪尝胆,忍受并积攒着力量。导火索就是达多殴打了日本人统领吉村,虽然只有六个部落同意参战进攻雾社,首战还是在莫那的严密计划之下胜利了。这激怒了日本人,数千日军进攻部落驻地,但是凭借险要的地形,莫那率众采用风的战术屡挫日军,日军丧心病狂,抛洒了糜烂性毒气炸弹,飞机大炮狂轰滥炸,也没有打败莫那()的三百人队伍。

小岛率领另一个地区的当地居民也加入剿灭莫那的战斗,莫那队伍死伤惨重,直至战斗到最后一刻。

惨烈的场面太震撼,赛德克精神指引着男人女人老人孩子参加战斗,并为此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

其中最震撼我的,是信仰的力量。唯有有信仰的人,才是最坚强,最强大,最不可战胜的。莫那他们的信仰是,成为赛德克,守护自己的猎场,通过彩虹桥,进入祖灵之家,为了图腾,可以牺牲生命。莫那说,敌人可以打败我们的身,却不能屈服我们的魂。正是对信仰的守护,才让三百人的队伍战无不胜,正是对图腾的信仰,才保存了最宝贵的民族精神,这正是民族的魂!所谓的文明,是日本人的文明,蕃族人只有贫穷痛苦和屈辱,亡国之痛,莫过于此,莫那明白,却有很多人不明白。而信仰让他们毫无杂念地追随莫那战斗,更让人感动。

文明和野蛮,到底什么是文明什么是野蛮,表面文明的日本人是最野蛮的,而蕃族人的原始部落生活,又有什么不文明的地方?失去民族的魂才是最悲惨的。

如果让我选,我也选择追随莫那,战斗到底!

《21克》观后感200字


《21克》观后感

21克是指人死时身体将失去的重量,21克也就是生命的重力,也代表着灵魂的分离。这部影片回归人类受难与新生的根源,表现人们是如何战胜苦难,是关于悲伤,失落,悔恨,救赎,牺牲,以及上帝的无限之爱。

影片通过戏剧性情节、情绪气氛的剧烈震动以及人物间的纠缠关系把三个本不相关的人连缀在一起。叙述的时空结构也相当复杂,利用闪前、闪回与现在进行时相混合巧妙暗示最终结局。对于观众来说,去寻找把这三个人联系起来的线索和原因也成为解谜般的游戏。剪辑和摄影风格与这种精细结构十分和谐,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像爵士音乐一般。

不管你是否恐惧,他都会最终降临,在那一时刻,你的身体轻了21克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斯托克》观后感8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