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星期一晚上,我和同学们一起看了一部叫《八子》的电影。
这是一部战争片,一位杨妈妈生了八个孩子,本来他们能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日本人却要来占领中国领土。日本人的武器很先进,有飞机、炸药、子弹和大炮等,可我们只有很少的子弹。为了能偷袭日本人,我们的战士时常躲在地上装死,等他们走过去再开枪。即使这样也会有好多战士牺牲,这位妈妈的六个孩子牺牲在战场上,只留下了老大大牛和老八满崽。
大牛带领三排的战士打了很多仗,军营中的存粮越来越少,大牛说他吃不下去,有个人就说他吃过一道菜,叫米粉肉,把它说的可好吃了!真是画饼充饥!
大牛他们计划了很久,分工合作去把日本人的炸药库给炸了,不幸的是他们被日本人发现了,一个又一个战士牺牲了,其中一个战士在死前对大牛说了最后一句话炸桥。
老八满崽看到日本人马上冲过桥了,可哥哥大牛还在桥上,他舍不得哥哥,但是如果不炸桥会有更多的战士牺牲,不得已才点燃了炸药,日本人看桥要炸了,就急忙跑了。最后老大和老八都牺牲了,剩下的是母亲伤心的泪水和失去儿子的痛苦!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
七一前夕,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联合其他支部共同组织全体职工观看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八子》。影片讲述了一段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赣南老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的感人故事。当时,一位母亲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上了战场前线,为护家卫国,这八子和战友们一起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直至弹尽粮绝。。。。。。英雄的身前,是枪林弹雨的沙场,而在英雄的身后,家乡的村庄依然宁静安详,微风吹过金黄的稻浪簌簌作响,一位年迈的母亲正在村头的小路旁孤独的守望。。。。。。
两个多小时的影片,大部分时间是在战火硝烟中度过,残酷的战争,献血淋淋的战场,你死我活的战斗,悲壮地展现了革命先烈对革命的信仰与忠诚、奉献与牺牲,他们用热血铸造了忠魂,用燃情谱写出赞歌,看的我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眼湿泪飞、心暖魂燃。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的来之不易,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观影过程中,感受到强烈的视觉震撼的同时,我也被电影中的人物、情节深深地感动,影片通过主人公简单朴实的语言和行为诠释了先烈们为共产主义事业牺牲一切的革命精神。尽管生活在当下的和谐社会、和平年代中,却依旧能从他们身上感受体验到汩汩的正能,满满的励志。影片中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与担当,都深深地撞击着我的心灵。
我又联想到时代楷模张富清同志的感人事迹,和影片展现的场景一样: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张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队一有突击任务,就报名参加。敌人的子弹和弹片,掀起过他的头皮,灼烧过他的腋下,撞碎过他的牙齿,但他无畏无惧。他不仅是战斗中的英雄,更是一位精神的勇士。
我又联想到我自己,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深切地感受到观看这部影片非常的有意义,正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之际,对于帮助我以及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提升政治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学习他们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保持崇高信仰,坚决听党话、永远跟党走,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真正做到党指到哪儿,就打到哪儿,党需要我到哪里去,我就到哪里去;
学习先烈们的伟大精神,并将之转化前进的动力,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保持一份朴实纯粹,恪尽职守,担当使命的务实作风,干一行爱一行,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在关键时刻和危机关头豁得出,顶的上。讲奉献、知进取、懂求知、敢开拓、强奋斗,把革命理想信念化为行动的力量。为推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共筑酒钢命运共同体不懈奋斗。
中国共产党,走过泥潭,流过鲜血,长征路上写下过坚定的誓言,多少个无眠之夜,党在寒夜中思索中国,多少烈士的牺牲才换来新中国辉煌的今天!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之际,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追溯历史的风云足迹,我们需要深思!那是一段不平凡的岁月,那是一场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在那场双雄角逐,谁主沉浮的较量中,都免不了精英先烈的殚精竭虑和人民的浴血纷争。尸骨堆积的大地上是祖国母亲的沉痛哀鸣,是中华民族今日和平的沉重哀思。让我们珍惜今日,爱我中华!
看电影或者看视频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的思维和事情情节一起跳跃,我们观赏以后,心中常有许多感想,写作能力的提升,可能呈现在写观后感方面。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观后感呢?以下“《八子》观后感9篇”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感谢您的参阅。
在70年盛世华诞之际,在厅机场公安局党委的组织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系列主题教育中,我与全局党员民警一同接受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主题教育—观看历史题材电影《八子》。
这是一个发生在赣南革命老区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电影。上世纪30年代江西瑞金沙洲坝村一个深明大义的母亲送自己的8个孩子加入了工农红军,为了崇高理想不懈奋斗,最后8个孩子全部光荣牺牲在战场上的壮烈故事。虽说“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然而主义不同,头破血流。面对国民党军队五次围剿封锁的倒戈相向,以杨门八子为代表的苏区人民顽强抗争,用鲜血与生命守护了这只年轻的共产主义人民军队,为长征、更为人民所向往的新世界留下了希望的火种。
或许活在当代的一些人无法理解,为什么老杨家要冒着“绝后”的风险把孩子们全部送上战场?为什么大牛、满崽和全队的战士们会以视死如归的姿态不惜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要承担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的“分外”任务?正如同电影一开始交代的一样:它就那样发生了。
电影固然有艺术创造的部分,然而真实的故事最具有说服力,八子义无反顾地加入红军正是因为人民清楚的知道:只有打土豪分田地才是老百姓破除剥削压迫、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唯有舍小家顾大家,在那浸红的土地、弥漫的硝烟中杀出一条血路,才能打赢土地革命的人民战争,粉碎压在华夏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正因为这只队伍的顾全大局和自我牺牲,才得以保证红军主力部队的顺利撤退和保存实力。“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那个并不算遥远的时代,如果没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信仰为理想的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长征这个伟大的转折征程,更不会有新中国如今的稳定、繁荣和昌盛。
“当你没有穿上这身军装,你是普通老百姓,你是我兄弟,我希望你活着,当你穿上这身军装,你就是个战士!”观影结束后,这段话始终萦绕在我耳畔。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虽未经历过那么多生离死别和残酷斗争,但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我深深地知道:这一身湛蓝的制服和闪亮的党徽不光代表着光鲜与荣耀,更代表着一份特殊的使命与职责。穿上它们之前,我们是这个时代的享有者;穿上它们之后,我们就是这个时代的建设者和践行者。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为建设法治国家,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自己的全部,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哪怕前路再泥泞、再曲折,也应当披荆斩棘、捍卫真理、至死方休。
影片根据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改编,剧情源于当年中央苏区瑞金下肖区七堡乡农民杨荣显的八个儿子全部参军,最后壮烈牺牲的真实故事。作为一名母亲深感舐犊情深的爱,所以看到这个八个儿子全部先国后家的英雄事迹后,我感动不已。
感动于老母亲送儿参军的豪情,在抗战年代养大八个孩子实属不易,按照人之常情,留一两个孩子在身边陪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一般人的选择,可是这位母亲在国家受难之时舍小家为大家,将八个孩子全部送上战场,直至全部牺牲,这种觉悟和勇气实在令人感动。
感动于兄弟间生死与共的亲情,大哥大牛是家里的大家长,同时也是排长,当自己的亲兄弟来到部队当兵时,他以如铁的军纪严格要求他们,有深度的爱换来了弟弟们的迅速成长,而弟弟满崽也由对哥哥最初的抱怨转为了理解和支持,当影片的最后满崽完成了艰难的作战任务,背着战死的哥哥在枪林弹雨中奔向回乡的路时,我的眼睛湿润了,这种生死与共的兄弟之情不仅建立在血浓于水的亲情之上,更建立在理想志向和家国情怀之上。
感动于战友之间不离不弃的友情,面对危险任务人人争先、为了掩护战友英勇牺牲,看到这种为了朋友敢于牺牲流血的友情对我来讲也是一种震撼。影片的最后,我环顾四周,泪眼朦胧的同事不在少数,《八子》中的诸多感动将永存我们心中,激励我们前行。
2024年7月7日,赣深4标项目经理部工会组织参建职工观看了电影《八子》,这部电影描述了共产党人、红军战士为劳苦大众翻身做主人,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的光荣事迹,他们的奉献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们。
贰
01、 这部电影反映了上世纪30年代的赣南地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有这样一位母亲把自己的八个孩子先后送去当红军,奔赴战场一线。在当年的赣南苏区,父送子、妻送郎、兄弟齐上战场的情景比比皆是,这位母亲是赣南千百个母亲的缩影,他们平凡而伟大。说她平凡,作为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与天下每一位母亲一样,对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家,无条件地去爱、去呵护,做孩子们最温柔坚实的港湾;说她伟大,作为一位母亲,她没有自私地牵绊住自己的孩子,而是鼓励他们追随理想,追随革命的道路,这样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是伟大的。
02、 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感触很深,让我在感受到强烈的视觉震撼的同时,也被电影中的人物、情节所深深地感动。经历多次战斗后,满崽的七个哥哥仅有大哥存活下来。在战地医院两兄弟相遇了,当大牛将六个弟弟的红肚兜交给满崽时,满崽清楚的知道他的六个哥哥已经长眠于赣南这片红色热土之下了,但为了在家的老母亲、未婚妻以及像他们一样的劳苦大众不再受白匪军破坏,过上好日子,满崽毅然要求参加红军,像几位哥哥一样战斗。几场战斗下来满崽战胜了自己内心的恐惧,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念,迅速从一个老百姓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在一次掩护大部队撤离的战斗中,他们所在的队伍浴血奋战,最终在阻止白匪军追击大部队的战斗中全部牺牲了,而在村头,他们的母亲,还在等待着孩子们的归来。
03、 同时,电影中贯穿整体节奏的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让我万分敬佩。不管是大牛在战斗危急时刻冲锋在前对有庆说我要是死了,你就是排长,还是老赵在挖地道后因为要给炸药点火没能逃出地道而被活活炸死,亦或者是最后一战大牛在吊桥上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中双腿,让满崽别管自己,炸掉吊桥不让敌人得逞,每一幕,都让我震撼。那时的革命战士,心中的理想信念是如此坚定,可以为了祖国和人民牺牲一切,包括生命,我们这一代人沐浴在国强民安的盛世阳光下,更应该懂得感恩,更要学习先辈们的伟大精神。
叁
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当大牛误以为满崽要当逃兵时,毅然向他仅存的弟弟开枪,要执行战场纪律。事后,当满崽问起当天的事情,大牛说了这么一番话:没有当兵之前,我把你看做自己的兄弟,希望你远离战火,好好活下去,而一旦当你穿上军装,你就和部队里的战友们一样,必须始终记住自己作为战士的责任与担当。铁一般的纪律铸就了铁一般的的军魂,造就一段战争的传奇。
肆
作为**的一份子,有幸参与赣深高铁的建设,我们要把这部电影带来的感触和思考融入到赣深高铁的建设中,学习赣南革命先辈舍小我为大我的奉献精神,学习红军战士铁一般的纪律,在赣深高铁建设中严把安全、质量关,为国家、为赣南人民修百年合格工程,树百年丰碑,跟随党的脚步,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散发自己的光和热。
《八子》是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一部影片,讲述了江西瑞金的一对红军兄弟抗战的故事。开始我不解为什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要拍战争片呢?不过随着影片落下帷幕,我也明白了
影片中,我看见了国难当头,英雄儿女们的豪情壮志;战场上生与死的无奈;血汉的柔情;希望的珍贵;革命战士们舍己为人的精神
影片的主人公,大牛。是一位尽职尽责的排长,也是千千万革命战士中的一员,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无私奉献的品质。但是有些战士不理解,在大牛坚持完成党的任务时,他们对大牛说:得给咱们排留几个种子啊!。多么令人心酸的一句话,大牛所在的排,从影片开始的33个人到最后包括他在内全部为国捐躯。他们是真正的战士!
影片的另一位主人公,满崽(瑞金话里是最小的儿子的意思),因为自己六个哥哥战死,决定参军。起初在战场上不敢扣动机枪,后来英勇杀敌,再到只身赴险,拯救大部队于危急之中。他真正得到了成长!
我看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痛灾难。一阵阵如雷贯耳的枪炮声,打破了人民的安居乐业;一颗颗小小的子弹,带走了多少鲜活的生命。我们看到战争的残酷,子弹的无情,更能体会和平的价值,生命的珍贵。战争夺走的不仅仅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一个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一个个国家繁华的落幕
更重要的,是人类历史上惨痛的教训,人们心中无法磨灭的伤痛。和平可贵!所以我们热爱和平,我们赞美和平,和平是我们安全的保障。没有了和平,连生命都微不足道,变得渺小、脆弱,还有什么能与之相提并论?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是最幸运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我们大多数人接触不到战火的纷扰。但这样的和平是用无数个像影片主人公大牛一样,舍己为人的革命战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这也让我们体会到,再大灾难也击败不了中华儿女。一个人倒下了,还有千千万万个站起来。用的是我们革命战士满腔的热血,坚定的信仰,以及无法磨灭的坚强意志。
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摔倒了总会站起来。我们骄傲的高呼: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
中宣部启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之际,6月12日,参加采访活动的新闻记者们在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观看了影片《八子》。这不仅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影片,也是新闻战线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
这是一部具有纪实风格的现实主义作品,用电影语言讲述了一个悲壮的革命故事。故事是电影的基础,也是电影最基本的要素,好的电影就是一个好的故事,一个精彩而有吸引力的故事。电影《八子》讲述了在1934年的赣南中央苏区,杨家八个儿子悉数参军后有六人先后阵亡,大哥杨大牛带领幼弟满崽和全排战士,与敌人血战到底直至拼尽一兵一卒的史诗般悲壮故事。战争的严酷,牺牲的惨烈,反映了赣南苏区人民,为革命和新中国成立所作出的无私奉献和巨大牺牲。为了正义事业倾尽所有,故事本身极富戏剧张力。其中的母子情、兄弟情、战友情,置于家国情怀的宏大背景下,显得更加动人心魄、荡气回肠。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于都会见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时所说的话:“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要忘了我们的革命理想、革命宗旨,不要忘了我们中央苏区、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们。”我想,这也是本片上映的现实意义所在。
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主旋律作品,艺术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英雄群像。正向昂扬的电影主题,通常能够引起观众更深层次的思考,在带给我们艺术享受的同时,还带给我们更强烈的思想震撼。“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电影《八子》暗示的一条思想主线,这也正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影片中,杨家世代遭受地主剥削,后来共产党来了,红军来了,打土豪分田地,穷苦人家翻身做了主人。为了保卫革命成果,兄弟八人前仆后继直至壮烈牺牲,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红色土地奋起抗争的英雄群像,更是赣南苏区人民全力支援革命战争的生动缩影。谁为老百姓谋幸福,谁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并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是历史的逻辑,也是艺术创作需要遵循的逻辑。主创人员的倾情演绎和精心制作,使影片呈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难怪有专家观后评价:本片拍出了中国战争电影少有的悲壮惨烈,战争戏的密集度和逼真感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98周岁生日之际,深圳能科达党支部组织员工观看红色影片《八子》,让大家的灵魂接受了一场革命的洗礼。
在赣南,有姓名记载的革命烈士达10.82万人,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3名赣南籍红军战士牺牲。不少家庭“全家革命、满门忠烈”,苏区人民为了革命事业毫不迟疑地把自己的最后一把米、最后一尺布、最后一双鞋,全都献给了革命。在第五次“反围剿”期间,瑞金杨家把八个儿子全部送上前线,后来全都牺牲,1934年5月30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报道了这一事迹。电影《八子》就是根据这个事迹改编的。
首先就这部电影本身,我认为这是中国战争题材电影的一种升华。在故事中通篇弥漫着枪炮火药味、战争场景贯穿始终。影片上来先是满崽与野猪生死肉搏,然后追随大哥投入到接二连三、寡不敌众的惨烈血战之中。大雾硝烟,泥地枪战,丛林肉搏,挖地道、炸炮兵阵地、炸吊桥,全程让观众沉浸在不能喘息的紧张感中,战争密集度和逼真感充分展示了中国战争大片的风范。故事不再娓娓道来,只截取杨家老大、老八的浴血战场,其余六子的牺牲进程浓缩为老二被枪毙,老五的牺牲,以及大牛手臂上的六道结痂的刀口。而在战争中,将满崽的成长、战争的悲壮残酷与血肉相连的母子情、荡气回肠的兄弟情、生死与共的战友情进行有机勾联,使人物立体丰满起来,不至于落入类型电影重视觉、长效果而弱故事、轻人物的窠臼,将战争电影的技术性和人文性作有机统一,由此完成新时代红色电影在中国式英雄塑造上的新突破。
在这部电影中,我感觉到的不再是一个个脱离群众的形象,而是深入人心的故事。在这里,没有了枪林弹雨中的“不死”,在弹火纷飞之下,下一个死的可能就是“你”,战争充满了残酷。有一个片段,满崽第一次上战场,子弹嗖嗖地乱飞让他慌了神儿。这时身边一个战友,过来鼓励他,“别怕,子弹这玩意儿长眼睛,谁怕它找谁……”话音刚落,一颗子弹直接爆头,那人倒在了满崽身边。那一刻,直让人觉得“残酷”大抵就是如此,战场上活泼亲切的兄弟,你和他甚至来不及熟识,来不及道别,下一刻就此永别了。还有一个片段,老赵挖地道去炸弹药库,结果因为土地湿润不能点燃引线,为了战友,为了大部队的转移,老赵毅然决然的在炸药旁点燃引线。在最后炸桥的时候,三排战士全部壮烈牺牲,包括排长和在内。
这点点的片段,无不讲述战争的惨烈。我无法想象,在党的带领下,工农红军万里长征又是怎样的壮烈?那爬雪山过草地,一组组的数字又蕴含着怎样的苦与泪,而之后的八年抗战,我们的战士面对敌人时,小米加步枪,以血肉之躯去硬抗飞机大炮又是怎样的宏伟事迹?
影片中不仅充满了残酷,也充满了悲壮的温情。老赵的那句“老杨家八个儿子没了六个,总得给他家留下一个吧”;
满崽走的时候对大牛说的:“哥,如果我死了,妈就由你照顾了”;最后,那位孕育了八位伟大的烈士的老母亲还不知道自己的孩儿再也回不来了,站在村口痴痴地望着远方,希望看到那日思夜盼的八个身影;电影最后那飞舞在空中的八个布兜,更使得影片得到更进一步的升华。这一幕幕,一桩桩无不震撼我的心灵。让我不禁遥想,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正是有着一个个如同大牛满崽这样的先烈在奋斗,正是一个个如同八子母亲那样深明大义的先辈无私奉献,我们才能过上如今的好日子,我们有什么资格去抱怨,去愤恨,又有什么资格去偷懒,又怎么可以停滞不前,我们作为祖国新一代的青年人,应当接过先烈们为了国家大义而牺牲奉献的精神旗帜,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最后,我最敬佩的是贯穿整部电影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在战斗最危急的时刻,大牛冲锋之前对邹有庆说“我要是死了,你就是排长”;老赵在挖地道后因为要给炸药点火而选择被活活炸死;在最后一战时,为了不让敌人追上大部队,大牛选择炸掉吊桥,所有三排幸存的战士无一人逃走,毅然决然的选择战斗到最后一刻;而大牛最后在吊桥上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中双腿,让满崽别管自己,炸掉吊桥不让敌人得逞。都让我为这种献身革命事业的精神感到深深地震撼。那时的革命战士,心中的理想信念是如此坚定,可以为了祖国和人民牺牲一切,包括生命,正是这些英雄志士的牺牲,我们才能有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因此,我们这一代沐浴在国强民安的盛世阳光下的人,应该懂得感恩,把这种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转化为一种动力,跟随着我们党的脚步,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散发自己的光和热,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说实话,刚开始听说要组织一起看电影的时候,听到片名“八子”,心里会觉得不过又是一部抗日神剧吧。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却有一种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感觉,一团熊熊之火在我的心口燃烧。
电影“八子”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的赣南老区,一位母亲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上战场,追随中国共产党,为了光明的新中国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感人故事。里面的亲情,战友情,母子情,兄弟情,刻画的入木三分。赣南地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一位光荣的母亲将八个儿子先后送入红军,奔赴战场前线。但战火无情,八个兄弟陆续牺牲。英雄的身前,是枪林弹雨的沙场,而在英雄的身后,家乡的村庄依然宁静安详,微风吹过金黄的稻浪簌簌作响,一位年迈的母亲正在村头的小路旁孤独的守望。这就是普通中**亲的伟大和崇高。
战争是残酷和惨烈。为了信仰,他们一起经受战斗的洗礼,经受一次次难以完成的战役淬炼。最后的战斗打响了,为了掩护大部队安全撤离,杨大牛带领弟弟满崽和全体战友浴血肉搏,直至弹尽粮绝。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是九死一生的任务,还必须去做。为什么?因为信念!为了全中国人民幸福生活而奋斗的信念。在战火面前,每个人都抱着坚定的信念、必死的决心,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眼看着自己的战友、亲兄弟就在你面前倒下,甚至有的可能完整的尸首都没有。他们不难过吗?难过!只有化悲愤为力量,奋勇杀敌,为自己的同胞,战友,兄弟报仇。在死亡面前,每个人都怕,但是为了大部队的安全撤离,他们还是冲上去了。这就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为了大部队的安全,为了全中国人民幸福生活,英勇杀敌乃至不惜自己的生命!是一种牺牲精神、奉献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所谓信念,应该就是当时人的“初心”;单纯而美好,只要大家能平安,人人吃饱穿暖,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就是幸福。而现在,外面的各种诱惑太多,让更多的人迷失了方向。心中没有信仰,层层迷嶂,找不到心的方向。对于亲情,友情很多都已不再纯粹。网络上很多因为利益分配不均,弄的妻离子散,兄弟反目的例子。相反,我很欣赏他们军人的战友情,无论是已转业回乡还是在岗,他们之间的情谊令人赞叹!他们对于“任务”“责任”的理解也让人敬佩!这是什么,这就是初心。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共产党员的初心。
也许你会说,我们处于和平社会,原来那种枪林弹雨已经没有了,我们能为国家,为民族做些什么呢?中国14亿人口,大多都是平民老百姓,我们能做也是平时的举手之劳,就是保持家庭和睦,有良好的教养,兄恭弟亲,不乱费公共资源,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样这个社会就没有那么多的黑暗面,社会就会越来越好!
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也渴望当一个英雄,如今的祖国,已处处彰显大国风范,不再需要我们冲锋陷阵。可仍然还有一些国家任务需要我们这些平凡的人去完成。
援外医疗工作就是目前最要紧的工作之一。每一个江西援外医疗队准队员都是放下自己手头的工作,离开家乡惜别亲人子女来参加培训。这就是我们每个援外队员的“初心”,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人民健康尽绵薄之力的初心,这就是我们必须担当的“国家任务”。我们只有不忘初心,奋勇向前,才不枉费前辈先烈们的付出。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初心”,都会有这样的担当。
影片《八子》以1934年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进入最艰难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一位普普通通却深明大义的母亲,将八个儿子全部送上战场,支援革命的悲壮故事。排长杨大牛在六个弟弟全部牺牲后,带领全排战士包括最小的弟弟满崽历经数次以寡敌众的激烈战斗,与敌人拼至最后一刻、最后一人,谱写了一首气壮山河的英雄悲歌。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影片中村庄的安详与战地的炮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红军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一百年前,五四革命的号角声唤醒了中国青年的爱国精神。从此,中国人走向了反帝反封建、救国强国的革命道路。革命年代,李大钊振臂高呼,“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战争年代,陈然在狱中写下了《我的自白书》“人不可低下高贵的头颅”。“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无数仁人志士以血肉铸山河,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先辈们的牺牲换来了今日的和平稳定。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新时代的青年身上没有太多壮烈的色彩,但时代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创造了条件,让我们去努力奋斗,去书写人生、创造历史。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体现。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愿你成为有为、有梦、别视探索尝试为畏途,别把负重前行当吃亏。愿你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奉献;少一些逃避,多一些担当。愿你珍惜韶华,不负青春,明辨是非,恪守正道。你怎样,中国便怎样。
电影《八子》以主人公满崽从一名普通的农民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的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在1934年的赣南中央苏区,杨家八个儿子共同参加红军,大哥杨大牛带领弟弟满崽和其他战士,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故事。故事中,老一辈红军战士面对凶猛残暴的敌人初心不改,为夺取革命胜利前仆后继、不怕牺牲,让人心生佩服和感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甚至将它作为座右铭。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后半句是什么呢?“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正是这后半句。
在我们中国人心中,或多或少还是更中意报喜不报忧的心态,一正一反的巨大心理落差,始终不是我们内心中的主流。所以知前半句者,十之八九;晓后半句者,凤毛麟角。当看到那些成功人士在坚守初心的路上越走越远时,我们却愈发能感觉到“易得”和“难守”对内心的冲击。
虽然当今社会出现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电影为我们渲染的惨烈画面却是直入人心的。面对如此悬殊的敌我力量时,为什么先烈们仍然一往无前,甚至在完成掩护大部队撤退任务时,这只小部队在面对新出现的威胁时坦然赴死,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这种精神恰恰是我们所追寻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使命”源于“初心”,“不忘”是为了更好的“牢记”。现在仍记得演员何润东在片中扮演的狙击手所说的最后一句话“用好这颗子弹”,这颗子弹对于战士而言是杀敌利器,对当代的我们而言,就是做好职责内的工作。
在公交营运生产口上的工作杂而繁琐,对工作的细心程度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又经常涉及对外工作,就更需要一颗玲珑心去应对,所以除了建立一套符合工作要求的流程和方法,自己也在努力提高,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多学习,不断充实自身的业务水平,做到肚中有货,手中有“粮”,以不变应万变。
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我的工作也很普通,但就像影片中每个战士的职责不同一样,有狙击手、机枪手、爆破手,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同时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样的,也正是有着我们身后9000余万普通党员的无私奉献,才有了现在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舞台之上。
关于电影《八子》观后感800字
怎样抓住作品名里的重点进行撰写呢?观后感注重的是对电影内容的分析和解读,观后感写作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所看到的内容,下面我们为您带来了“八子观后感”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七一前夕,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联合其他支部共同组织全体职工观看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八子》。影片讲述了一段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赣南老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的感人故事。当时,一位母亲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上了战场前线,为护家卫国,这“八子”和战友们一起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直至弹尽粮绝......英雄的身前,是枪林弹雨的沙场,而在英雄的身后,家乡的村庄依然宁静安详,微风吹过金黄的稻浪簌簌作响,一位年迈的母亲正在村头的小路旁孤独的守望......
两个多小时的影片,大部分时间是在战火硝烟中度过,残酷的战争,献血淋淋的战场,你死我活的战斗,悲壮地展现了革命先烈对革命的信仰与忠诚、奉献与牺牲,他们用热血铸造了忠魂,用燃情谱写出赞歌,看的我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眼湿泪飞、心暖魂燃。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的来之不易,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观影过程中,感受到强烈的视觉震撼的同时,我也被电影中的人物、情节深深地感动,影片通过主人公简单朴实的语言和行为诠释了先烈们为共产主义事业牺牲一切的革命精神。尽管生活在当下的和谐社会、和平年代中,却依旧能从他们身上感受体验到汩汩的正能,满满的励志。影片中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与担当,都深深地撞击着我的心灵。
我又联想到“时代楷模”张富清同志的感人事迹,和影片展现的场景一样: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张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队一有突击任务,就报名参加。敌人的子弹和弹片,掀起过他的头皮,灼烧过他的腋下,撞碎过他的牙齿,但他无畏无惧。他不仅是战斗中的英雄,更是一位精神的勇士。
我又联想到我自己,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深切地感受到观看这部影片非常的有意义,正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之际,对于帮助我以及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提升政治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学习他们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保持崇高信仰,坚决听党话、永远跟党走,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真正做到“党指到哪儿,就打到哪儿”,“党需要我到哪里去,我就到哪里去”;
学习先烈们的伟大精神,并将之转化前进的动力,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保持一份朴实纯粹,恪尽职守,担当使命的务实作风,干一行爱一行,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在关键时刻和危机关头豁得出,顶的上。“讲奉献、知进取、懂求知、敢开拓、强奋斗”,把革命理想信念化为行动的力量。为推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共筑酒钢命运共同体不懈奋斗。
七一前夕,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联合其他支部共同组织全体职工观看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八子》。影片讲述了一段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赣南老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的感人故事。当时,一位母亲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上了战场前线,为护家卫国,这“八子”和战友们一起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直至弹尽粮绝......英雄的身前,是枪林弹雨的沙场,而在英雄的身后,家乡的村庄依然宁静安详,微风吹过金黄的稻浪簌簌作响,一位年迈的母亲正在村头的小路旁孤独的守望......
两个多小时的影片,大部分时间是在战火硝烟中度过,残酷的战争,献血淋淋的战场,你死我活的战斗,悲壮地展现了革命先烈对革命的信仰与忠诚、奉献与牺牲,他们用热血铸造了忠魂,用燃情谱写出赞歌,看的我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眼湿泪飞、心暖魂燃。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的来之不易,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观影过程中,感受到强烈的视觉震撼的同时,我也被电影中的人物、情节深深地感动,影片通过主人公简单朴实的语言和行为诠释了先烈们为共产主义事业牺牲一切的革命精神。尽管生活在当下的和谐社会、和平年代中,却依旧能从他们身上感受体验到汩汩的正能,满满的励志。影片中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与担当,都深深地撞击着我的心灵。
我又联想到“时代楷模”张富清同志的感人事迹,和影片展现的场景一样: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张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队一有突击任务,就报名参加。敌人的子弹和弹片,掀起过他的头皮,灼烧过他的腋下,撞碎过他的牙齿,但他无畏无惧。他不仅是战斗中的英雄,更是一位精神的勇士。
我又联想到我自己,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深切地感受到观看这部影片非常的有意义,正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之际,对于帮助我以及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提升政治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学习他们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保持崇高信仰,坚决听党话、永远跟党走,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真正做到“党指到哪儿,就打到哪儿”,“党需要我到哪里去,我就到哪里去”;
学习先烈们的伟大精神,并将之转化前进的动力,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保持一份朴实纯粹,恪尽职守,担当使命的务实作风,干一行爱一行,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在关键时刻和危机关头豁得出,顶的上。“讲奉献、知进取、懂求知、敢开拓、强奋斗”,把革命理想信念化为行动的力量。为推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共筑酒钢命运共同体不懈奋斗。
中国共产党,走过泥潭,流过鲜血,长征路上写下过坚定的誓言,多少个无眠之夜,党在寒夜中思索中国,多少烈士的牺牲才换来新中国辉煌的今天!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之际,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追溯历史的风云足迹,我们需要深思!那是一段不平凡的岁月,那是一场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在那场双雄角逐,谁主沉浮的较量中,都免不了精英先烈的殚精竭虑和人民的浴血纷争。尸骨堆积的大地上是祖**亲的沉痛哀鸣,是中华民族今日和平的沉重哀思。让我们珍惜今日,爱我中华!
上个世纪30年代的赣南地区,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有位伟大的母亲,先后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到红军部队参军,最后全部壮烈牺牲。这个影片的故事原型源于江西瑞金沙洲坝镇七堡村,一位叫杨荣显的老人将膝下八个孩子全部送上战场的最后光荣牺牲的真实事件。当时,正处于第五次反围剿时期,革命处于最艰难的时刻,影片集中体现老区人民在旧时代追求幸福生活的朴素理想过程中,呈现了红军战士舍生取义、敢于牺牲的博大情怀与崇高品格。
“八子参军“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可这却只是当年十万八千二百名有名有姓赣南烈士的缩影,它不仅代表了一群艰苦农民保卫家乡的勇气,更代表了这片热土为新中国、为现在的我们所做出的奉献和牺牲。战士们凭着“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信念,不畏生死、浴血杀敌,而家乡的老母亲虽毅然决然送子参军,却每天在家门口望着路口等儿子归来,让人为之动容。
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更没有人能真的不畏生死,先烈们能甘愿冒着枪林弹雨,前仆后继冲锋陷阵,凭的不仅仅是热血豪情,更是为了心中的信仰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英雄向死而生是伟大的“涅槃”,催生了伟大长征的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共和国从这里走来,从人民中走来。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为党永恒不变的初心。
看完电影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战争太过遥远,我们没有经历也无法真正的感同身受。两个小时的电影或许可以带给我们一时的动容,但我们更应记住的是:今天美好的和平生活,是先烈们牺牲家庭,用伟大的生命打拼出来的,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维护现在美好的生活。
2024年7月7日,赣深4标项目经理部工会组织参建职工观看了电影《八子》,这部电影描述了共产党人、红军战士为劳苦大众翻身做主人,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的光荣事迹,他们的奉献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们。
贰
01、 这部电影反映了上世纪30年代的赣南地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有这样一位母亲把自己的八个孩子先后送去当红军,奔赴战场一线。在当年的赣南苏区,父送子、妻送郎、兄弟齐上战场的情景比比皆是,这位母亲是赣南千百个母亲的缩影,他们平凡而伟大。说她平凡,作为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与天下每一位母亲一样,对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家,无条件地去爱、去呵护,做孩子们最温柔坚实的港湾;说她伟大,作为一位母亲,她没有自私地牵绊住自己的孩子,而是鼓励他们追随理想,追随革命的道路,这样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是伟大的。
02、 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感触很深,让我在感受到强烈的视觉震撼的同时,也被电影中的人物、情节所深深地感动。经历多次战斗后,满崽的七个哥哥仅有大哥存活下来。在战地医院两兄弟相遇了,当大牛将六个弟弟的红肚兜交给满崽时,满崽清楚的知道他的六个哥哥已经长眠于赣南这片红色热土之下了,但为了在家的老母亲、未婚妻以及像他们一样的劳苦大众不再受白匪军破坏,过上好日子,满崽毅然要求参加红军,像几位哥哥一样战斗。几场战斗下来满崽战胜了自己内心的恐惧,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念,迅速从一个老百姓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在一次掩护大部队撤离的战斗中,他们所在的队伍浴血奋战,最终在阻止白匪军追击大部队的战斗中全部牺牲了,而在村头,他们的母亲,还在等待着孩子们的归来。
03、 同时,电影中贯穿整体节奏的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让我万分敬佩。不管是大牛在战斗危急时刻冲锋在前对有庆说我要是死了,你就是排长,还是老赵在挖地道后因为要给炸药点火没能逃出地道而被活活炸死,亦或者是最后一战大牛在吊桥上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中双腿,让满崽别管自己,炸掉吊桥不让敌人得逞,每一幕,都让我震撼。那时的革命战士,心中的理想信念是如此坚定,可以为了祖国和人民牺牲一切,包括生命,我们这一代人沐浴在国强民安的盛世阳光下,更应该懂得感恩,更要学习先辈们的伟大精神。
叁
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当大牛误以为满崽要当逃兵时,毅然向他仅存的弟弟开枪,要执行战场纪律。事后,当满崽问起当天的事情,大牛说了这么一番话:没有当兵之前,我把你看做自己的兄弟,希望你远离战火,好好活下去,而一旦当你穿上军装,你就和部队里的战友们一样,必须始终记住自己作为战士的责任与担当。铁一般的纪律铸就了铁一般的的军魂,造就一段战争的传奇。
肆
作为**的一份子,有幸参与赣深高铁的建设,我们要把这部电影带来的感触和思考融入到赣深高铁的建设中,学习赣南革命先辈舍小我为大我的奉献精神,学习红军战士铁一般的纪律,在赣深高铁建设中严把安全、质量关,为国家、为赣南人民修百年合格工程,树百年丰碑,跟随党的脚步,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散发自己的光和热。
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98周岁生日之际,深圳能科达党支部组织员工观看红色影片《八子》,让大家的灵魂接受了一场革命的洗礼。
在赣南,有姓名记载的革命烈士达10.82万人,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3名赣南籍红军战士牺牲。不少家庭“全家革命、满门忠烈”,苏区人民为了革命事业毫不迟疑地把自己的最后一把米、最后一尺布、最后一双鞋,全都献给了革命。在第五次“反围剿”期间,瑞金杨家把八个儿子全部送上前线,后来全都牺牲,1934年5月30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报道了这一事迹。电影《八子》就是根据这个事迹改编的。
首先就这部电影本身,我认为这是中国战争题材电影的一种升华。在故事中通篇弥漫着枪炮火药味、战争场景贯穿始终。影片上来先是满崽与野猪生死肉搏,然后追随大哥投入到接二连三、寡不敌众的惨烈血战之中。大雾硝烟,泥地枪战,丛林肉搏,挖地道、炸炮兵阵地、炸吊桥,全程让观众沉浸在不能喘息的紧张感中,战争密集度和逼真感充分展示了中国战争大片的风范。故事不再娓娓道来,只截取杨家老大、老八的浴血战场,其余六子的牺牲进程浓缩为老二被枪毙,老五的牺牲,以及大牛手臂上的六道结痂的刀口。而在战争中,将满崽的成长、战争的悲壮残酷与血肉相连的母子情、荡气回肠的兄弟情、生死与共的战友情进行有机勾联,使人物立体丰满起来,不至于落入类型电影重视觉、长效果而弱故事、轻人物的窠臼,将战争电影的技术性和人文性作有机统一,由此完成新时代红色电影在中国式英雄塑造上的新突破。
在这部电影中,我感觉到的不再是一个个脱离群众的形象,而是深入人心的故事。在这里,没有了枪林弹雨中的“不死”,在弹火纷飞之下,下一个死的可能就是“你”,战争充满了残酷。有一个片段,满崽第一次上战场,子弹嗖嗖地乱飞让他慌了神儿。这时身边一个战友,过来鼓励他,“别怕,子弹这玩意儿长眼睛,谁怕它找谁……”话音刚落,一颗子弹直接爆头,那人倒在了满崽身边。那一刻,直让人觉得“残酷”大抵就是如此,战场上活泼亲切的兄弟,你和他甚至来不及熟识,来不及道别,下一刻就此永别了。还有一个片段,老赵挖地道去炸弹药库,结果因为土地湿润不能点燃引线,为了战友,为了大部队的转移,老赵毅然决然的在炸药旁点燃引线。在最后炸桥的时候,三排战士全部壮烈牺牲,包括排长和在内。
这点点的片段,无不讲述战争的惨烈。我无法想象,在党的带领下,工农红军万里长征又是怎样的壮烈?那爬雪山过草地,一组组的数字又蕴含着怎样的苦与泪,而之后的八年抗战,我们的战士面对敌人时,小米加步枪,以血肉之躯去硬抗飞机大炮又是怎样的宏伟事迹?
影片中不仅充满了残酷,也充满了悲壮的温情。老赵的那句“老杨家八个儿子没了六个,总得给他家留下一个吧”;
满崽走的时候对大牛说的:“哥,如果我死了,妈就由你照顾了”;最后,那位孕育了八位伟大的烈士的老母亲还不知道自己的孩儿再也回不来了,站在村口痴痴地望着远方,希望看到那日思夜盼的八个身影;电影最后那飞舞在空中的八个布兜,更使得影片得到更进一步的升华。这一幕幕,一桩桩无不震撼我的心灵。让我不禁遥想,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正是有着一个个如同大牛满崽这样的先烈在奋斗,正是一个个如同八子母亲那样深明大义的先辈无私奉献,我们才能过上如今的好日子,我们有什么资格去抱怨,去愤恨,又有什么资格去偷懒,又怎么可以停滞不前,我们作为祖国新一代的青年人,应当接过先烈们为了国家大义而牺牲奉献的精神旗帜,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最后,我最敬佩的是贯穿整部电影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在战斗最危急的时刻,大牛冲锋之前对邹有庆说“我要是死了,你就是排长”;老赵在挖地道后因为要给炸药点火而选择被活活炸死;在最后一战时,为了不让敌人追上大部队,大牛选择炸掉吊桥,所有三排幸存的战士无一人逃走,毅然决然的选择战斗到最后一刻;而大牛最后在吊桥上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中双腿,让满崽别管自己,炸掉吊桥不让敌人得逞。都让我为这种献身革命事业的精神感到深深地震撼。那时的革命战士,心中的理想信念是如此坚定,可以为了祖国和人民牺牲一切,包括生命,正是这些英雄志士的牺牲,我们才能有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因此,我们这一代沐浴在国强民安的盛世阳光下的人,应该懂得感恩,把这种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转化为一种动力,跟随着我们党的脚步,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散发自己的光和热,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7月5日,我怀着崇敬、期盼之情,参加了机关一、二支部联合开展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和其他党员同志们一起观看了电影《八子》。短短2个小时的电影,让我深受震撼,也带来了一番深入肺腑的感触。
电影《八子》以主人公满崽从一名普通的农民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的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在1934年的赣南中央苏区,杨家八个儿子共同参加红军,大哥杨大牛带领弟弟满崽和其他战士,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故事。故事中,老一辈红军战士面对凶猛残暴的敌人初心不改,为夺取革命胜利前仆后继、不怕牺牲,让人心生佩服和感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甚至将它作为座右铭。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后半句是什么呢?“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正是这后半句。
在我们中国人心中,或多或少还是更中意报喜不报忧的心态,一正一反的巨大心理落差,始终不是我们内心中的主流。所以知前半句者,十之八九;晓后半句者,凤毛麟角。当看到那些成功人士在坚守初心的路上越走越远时,我们却愈发能感觉到“易得”和“难守”对内心的冲击。
虽然当今社会出现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电影为我们渲染的惨烈画面却是直入人心的。面对如此悬殊的敌我力量时,为什么先烈们仍然一往无前,甚至在完成掩护大部队撤退任务时,这只小部队在面对新出现的威胁时坦然赴死,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这种精神恰恰是我们所追寻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使命”源于“初心”,“不忘”是为了更好的“牢记”。现在仍记得演员何润东在片中扮演的狙击手所说的最后一句话“用好这颗子弹”,这颗子弹对于战士而言是杀敌利器,对当代的我们而言,就是做好职责内的工作。
在公交营运生产口上的工作杂而繁琐,对工作的细心程度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又经常涉及对外工作,就更需要一颗玲珑心去应对,所以除了建立一套符合工作要求的流程和方法,自己也在努力提高,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多学习,不断充实自身的业务水平,做到肚中有货,手中有“粮”,以不变应万变。
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我的工作也很普通,但就像影片中每个战士的职责不同一样,有狙击手、机枪手、爆破手,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同时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样的,也正是有着我们身后9000余万普通党员的无私奉献,才有了现在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舞台之上。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为我们如何保持和实现初心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在工作的万里长征中,有许多人也是抱着必胜的初心投入工作中,但遇到的困难越多,之前的初心也被蚕食的越快。自己也曾对前行道路中的荆棘有所畏惧,有的时候觉得工作完成的差不多就行了,得过且过,孰不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尤其在我们服务行业中,无论多么细小的问题,面对每天上百万的乘客,倍化出来的问题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正如在郑州公交挂职期间前辈们对我所说的一样,乘客从来不相信借口,就像“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我们只有以“初心”做好每件事,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
《八子》是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一部影片,讲述了江西瑞金的一对红军兄弟抗战的故事。开始我不解为什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要拍战争片呢?不过随着影片落下帷幕,我也明白了
影片中,我看见了国难当头,英雄儿女们的豪情壮志;战场上生与死的无奈;血汉的柔情;希望的珍贵;革命战士们舍己为人的精神
影片的主人公,大牛。是一位尽职尽责的排长,也是千千万革命战士中的一员,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无私奉献的品质。但是有些战士不理解,在大牛坚持完成党的任务时,他们对大牛说:得给咱们排留几个种子啊!。多么令人心酸的一句话,大牛所在的排,从影片开始的33个人到最后包括他在内全部为国捐躯。他们是真正的战士!
影片的另一位主人公,满崽(瑞金话里是最小的儿子的意思),因为自己六个哥哥战死,决定参军。起初在战场上不敢扣动机枪,后来英勇杀敌,再到只身赴险,拯救大部队于危急之中。他真正得到了成长!
我看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痛灾难。一阵阵如雷贯耳的枪炮声,打破了人民的安居乐业;一颗颗小小的子弹,带走了多少鲜活的生命。我们看到战争的残酷,子弹的无情,更能体会和平的价值,生命的珍贵。战争夺走的不仅仅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一个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一个个国家繁华的落幕
更重要的,是人类历史上惨痛的教训,人们心中无法磨灭的伤痛。和平可贵!所以我们热爱和平,我们赞美和平,和平是我们安全的保障。没有了和平,连生命都微不足道,变得渺小、脆弱,还有什么能与之相提并论?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是最幸运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我们大多数人接触不到战火的纷扰。但这样的和平是用无数个像影片主人公大牛一样,舍己为人的革命战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这也让我们体会到,再大灾难也击败不了中华儿女。一个人倒下了,还有千千万万个站起来。用的是我们革命战士满腔的热血,坚定的信仰,以及无法磨灭的坚强意志。
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摔倒了总会站起来。我们骄傲的高呼: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
影片《八子》以1934年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进入最艰难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一位普普通通却深明大义的母亲,将八个儿子全部送上战场,支援革命的悲壮故事。排长杨大牛在六个弟弟全部牺牲后,带领全排战士包括最小的弟弟满崽历经数次以寡敌众的激烈战斗,与敌人拼至最后一刻、最后一人,谱写了一首气壮山河的英雄悲歌。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影片中村庄的安详与战地的炮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红军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一百年前,五四革命的号角声唤醒了中国青年的爱国精神。从此,中国人走向了反帝反封建、救国强国的革命道路。革命年代,李大钊振臂高呼,“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战争年代,陈然在狱中写下了《我的自白书》“人不可低下高贵的头颅”。“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无数仁人志士以血肉铸山河,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先辈们的牺牲换来了今日的和平稳定。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新时代的青年身上没有太多壮烈的色彩,但时代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创造了条件,让我们去努力奋斗,去书写人生、创造历史。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体现。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愿你成为有为、有梦、别视探索尝试为畏途,别把负重前行当吃亏。愿你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奉献;少一些逃避,多一些担当。愿你珍惜韶华,不负青春,明辨是非,恪守正道。你怎样,中国便怎样。
影片根据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改编,剧情源于当年中央苏区瑞金下肖区七堡乡农民杨荣显的八个儿子全部参军,最后壮烈牺牲的真实故事。作为一名母亲深感舐犊情深的爱,所以看到这个八个儿子全部先国后家的英雄事迹后,我感动不已。
感动于老母亲送儿参军的豪情,在抗战年代养大八个孩子实属不易,按照人之常情,留一两个孩子在身边陪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一般人的选择,可是这位母亲在国家受难之时舍小家为大家,将八个孩子全部送上战场,直至全部牺牲,这种觉悟和勇气实在令人感动。
感动于兄弟间生死与共的亲情,大哥大牛是家里的大家长,同时也是排长,当自己的亲兄弟来到部队当兵时,他以如铁的军纪严格要求他们,有深度的爱换来了弟弟们的迅速成长,而弟弟满崽也由对哥哥最初的抱怨转为了理解和支持,当影片的最后满崽完成了艰难的作战任务,背着战死的哥哥在枪林弹雨中奔向回乡的路时,我的眼睛湿润了,这种生死与共的兄弟之情不仅建立在血浓于水的亲情之上,更建立在理想志向和家国情怀之上。
感动于战友之间不离不弃的友情,面对危险任务人人争先、为了掩护战友英勇牺牲,看到这种为了朋友敢于牺牲流血的友情对我来讲也是一种震撼。影片的最后,我环顾四周,泪眼朦胧的同事不在少数,《八子》中的诸多感动将永存我们心中,激励我们前行。
电影《八子》以主人公满崽从一名普通的农民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的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在1934年的赣南中央苏区,杨家八个儿子共同参加红军,大哥杨大牛带领弟弟满崽和其他战士,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故事。故事中,老一辈红军战士面对凶猛残暴的敌人初心不改,为夺取革命胜利前仆后继、不怕牺牲,让人心生佩服和感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甚至将它作为座右铭。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后半句是什么呢?“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正是这后半句。
在我们中国人心中,或多或少还是更中意报喜不报忧的心态,一正一反的巨大心理落差,始终不是我们内心中的主流。所以知前半句者,十之八九;晓后半句者,凤毛麟角。当看到那些成功人士在坚守初心的路上越走越远时,我们却愈发能感觉到“易得”和“难守”对内心的冲击。
虽然当今社会出现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电影为我们渲染的惨烈画面却是直入人心的。面对如此悬殊的敌我力量时,为什么先烈们仍然一往无前,甚至在完成掩护大部队撤退任务时,这只小部队在面对新出现的威胁时坦然赴死,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这种精神恰恰是我们所追寻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使命”源于“初心”,“不忘”是为了更好的“牢记”。现在仍记得演员何润东在片中扮演的狙击手所说的最后一句话“用好这颗子弹”,这颗子弹对于战士而言是杀敌利器,对当代的我们而言,就是做好职责内的工作。
在公交营运生产口上的工作杂而繁琐,对工作的细心程度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又经常涉及对外工作,就更需要一颗玲珑心去应对,所以除了建立一套符合工作要求的流程和方法,自己也在努力提高,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多学习,不断充实自身的业务水平,做到肚中有货,手中有“粮”,以不变应万变。
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我的工作也很普通,但就像影片中每个战士的职责不同一样,有狙击手、机枪手、爆破手,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同时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样的,也正是有着我们身后9000余万普通党员的无私奉献,才有了现在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舞台之上。
关于电影《八子》观后感800字
在70年盛世华诞之际,在厅机场公安局党委的组织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系列主题教育中,我与全局党员民警一同接受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主题教育—观看历史题材电影《八子》。
这是一个发生在赣南革命老区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电影。上世纪30年代江西瑞金沙洲坝村一个深明大义的母亲送自己的8个孩子加入了工农红军,为了崇高理想不懈奋斗,最后8个孩子全部光荣牺牲在战场上的壮烈故事。虽说“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然而主义不同,头破血流。面对国民党军队五次围剿封锁的倒戈相向,以杨门八子为代表的苏区人民顽强抗争,用鲜血与生命守护了这只年轻的共产主义人民军队,为长征、更为人民所向往的新世界留下了希望的火种。
或许活在当代的一些人无法理解,为什么老杨家要冒着“绝后”的风险把孩子们全部送上战场?为什么大牛、满崽和全队的战士们会以视死如归的姿态不惜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要承担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的“分外”任务?正如同电影一开始交代的一样:它就那样发生了。
电影固然有艺术创造的部分,然而真实的故事最具有说服力,八子义无反顾地加入红军正是因为人民清楚的知道:只有打土豪分田地才是老百姓破除剥削压迫、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唯有舍小家顾大家,在那浸红的土地、弥漫的硝烟中杀出一条血路,才能打赢土地革命的人民战争,粉碎压在华夏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正因为这只队伍的顾全大局和自我牺牲,才得以保证红军主力部队的顺利撤退和保存实力。“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那个并不算遥远的时代,如果没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信仰为理想的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长征这个伟大的转折征程,更不会有新中国如今的稳定、繁荣和昌盛。
“当你没有穿上这身军装,你是普通老百姓,你是我兄弟,我希望你活着,当你穿上这身军装,你就是个战士!”观影结束后,这段话始终萦绕在我耳畔。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虽未经历过那么多生离死别和残酷斗争,但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我深深地知道:这一身湛蓝的制服和闪亮的党徽不光代表着光鲜与荣耀,更代表着一份特殊的使命与职责。穿上它们之前,我们是这个时代的享有者;穿上它们之后,我们就是这个时代的建设者和践行者。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为建设法治国家,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自己的全部,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哪怕前路再泥泞、再曲折,也应当披荆斩棘、捍卫真理、至死方休。
观看影片后,为感慨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倍加珍惜。同时反映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普遍真理。影片展现了红军英勇战斗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建立了联系群众,扎根群众,与群众建立统一战线的革命传统。
今天,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下,我们应该牢牢把握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作为民航人,我们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人民航空为人民”的历史使命,在保卫祖国空防安全的同时,也要不断推行春风服务,让中国民航也在世界腾飞。
我们要牢记白云机场建设世界一流空港枢纽的使命,为白云机场发展注入动力。党员始终要走在时代前列,为白云机场发展添砖加瓦。在安全底线、企业文化、服务文化、机场党建、产品创新、品牌树立等方面不断研究,有所突破,成立研究小组、课题小组、兴趣小组等,加大岗位培训、兴趣培养、知识更新,不断实现白云机场在安全、服务、运行保障方面的新突破。
作为一名安检员,要时刻牢记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坚守空防安全不放松,牢记“人民航空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要知道来时的路,都不能忘掉本分,忘掉培养我们成长的地方。
对于我来说,仍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怀念过去安检现场的日子,怀念过去一起宵夜和谈天说地的日子。到了机关,多了几分阅历,少了几分喧嚣;多了几分成长,少了几分沉淀;多了几分磨炼,少了几分收获;多了几分沉着,少了几分淡定。
新时代虽然已不见有《八子》这样的壮烈场面,但新时代有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新时代的共产党人也要继承革命先烈的初心和使命,才能更好地履行新时代的使命。新时代的民航人,也要继承和发展老一辈民航人的优良传统,继续履行民航人的初心和使命。
说实话,刚开始听说要组织一起看电影的时候,听到片名“八子”,心里会觉得不过又是一部抗日神剧吧。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却有一种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感觉,一团熊熊之火在我的心口燃烧。
电影“八子”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的赣南老区,一位母亲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上战场,追随中国共产党,为了光明的新中国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感人故事。里面的亲情,战友情,母子情,兄弟情,刻画的入木三分。赣南地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一位光荣的母亲将八个儿子先后送入红军,奔赴战场前线。但战火无情,八个兄弟陆续牺牲。英雄的身前,是枪林弹雨的沙场,而在英雄的身后,家乡的村庄依然宁静安详,微风吹过金黄的稻浪簌簌作响,一位年迈的母亲正在村头的小路旁孤独的守望。这就是普通中**亲的伟大和崇高。
战争是残酷和惨烈。为了信仰,他们一起经受战斗的洗礼,经受一次次难以完成的战役淬炼。最后的战斗打响了,为了掩护大部队安全撤离,杨大牛带领弟弟满崽和全体战友浴血肉搏,直至弹尽粮绝。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是九死一生的任务,还必须去做。为什么?因为信念!为了全中国人民幸福生活而奋斗的信念。在战火面前,每个人都抱着坚定的信念、必死的决心,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眼看着自己的战友、亲兄弟就在你面前倒下,甚至有的可能完整的尸首都没有。他们不难过吗?难过!只有化悲愤为力量,奋勇杀敌,为自己的同胞,战友,兄弟报仇。在死亡面前,每个人都怕,但是为了大部队的安全撤离,他们还是冲上去了。这就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为了大部队的安全,为了全中国人民幸福生活,英勇杀敌乃至不惜自己的生命!是一种牺牲精神、奉献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所谓信念,应该就是当时人的“初心”;单纯而美好,只要大家能平安,人人吃饱穿暖,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就是幸福。而现在,外面的各种诱惑太多,让更多的人迷失了方向。心中没有信仰,层层迷嶂,找不到心的方向。对于亲情,友情很多都已不再纯粹。网络上很多因为利益分配不均,弄的妻离子散,兄弟反目的例子。相反,我很欣赏他们军人的战友情,无论是已转业回乡还是在岗,他们之间的情谊令人赞叹!他们对于“任务”“责任”的理解也让人敬佩!这是什么,这就是初心。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共产党员的初心。
也许你会说,我们处于和平社会,原来那种枪林弹雨已经没有了,我们能为国家,为民族做些什么呢?中国14亿人口,大多都是平民老百姓,我们能做也是平时的举手之劳,就是保持家庭和睦,有良好的教养,兄恭弟亲,不乱费公共资源,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样这个社会就没有那么多的黑暗面,社会就会越来越好!
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也渴望当一个英雄,如今的祖国,已处处彰显大国风范,不再需要我们冲锋陷阵。可仍然还有一些国家任务需要我们这些平凡的人去完成。
援外医疗工作就是目前最要紧的工作之一。每一个江西援外医疗队准队员都是放下自己手头的工作,离开家乡惜别亲人子女来参加培训。这就是我们每个援外队员的“初心”,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人民健康尽绵薄之力的初心,这就是我们必须担当的“国家任务”。我们只有不忘初心,奋勇向前,才不枉费前辈先烈们的付出。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初心”,都会有这样的担当。
考虑到你的需要,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特地编辑了“电影《八子》观后感”。我们经常有机会欣赏到优秀的视频或电影,一个优秀的作品总能让人的情绪被激发出来。这时就要有针对性的写好一份观后感了,写观后感时要把握文章结构,才能写出真实的感受。在阅读本文以后,相信您会有所收获!
《八子》是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一部影片,讲述了江西瑞金的一对红军兄弟抗战的故事。开始我不解为什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要拍战争片呢?不过随着影片落下帷幕,我也明白了
影片中,我看见了国难当头,英雄儿女们的豪情壮志;战场上生与死的无奈;血汉的柔情;希望的珍贵;革命战士们舍己为人的精神
影片的主人公,大牛。是一位尽职尽责的排长,也是千千万革命战士中的一员,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无私奉献的品质。但是有些战士不理解,在大牛坚持完成党的任务时,他们对大牛说:得给咱们排留几个种子啊!。多么令人心酸的一句话,大牛所在的排,从影片开始的33个人到最后包括他在内全部为国捐躯。他们是真正的战士!
影片的另一位主人公,满崽(瑞金话里是最小的儿子的意思),因为自己六个哥哥战死,决定参军。起初在战场上不敢扣动机枪,后来英勇杀敌,再到只身赴险,拯救大部队于危急之中。他真正得到了成长!
我看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痛灾难。一阵阵如雷贯耳的枪炮声,打破了人民的安居乐业;一颗颗小小的子弹,带走了多少鲜活的生命。我们看到战争的残酷,子弹的无情,更能体会和平的价值,生命的珍贵。战争夺走的不仅仅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一个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一个个国家繁华的落幕
更重要的,是人类历史上惨痛的教训,人们心中无法磨灭的伤痛。和平可贵!所以我们热爱和平,我们赞美和平,和平是我们安全的保障。没有了和平,连生命都微不足道,变得渺小、脆弱,还有什么能与之相提并论?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是最幸运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我们大多数人接触不到战火的纷扰。但这样的和平是用无数个像影片主人公大牛一样,舍己为人的革命战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这也让我们体会到,再大灾难也击败不了中华儿女。一个人倒下了,还有千千万万个站起来。用的是我们革命战士满腔的热血,坚定的信仰,以及无法磨灭的坚强意志。
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摔倒了总会站起来。我们骄傲的高呼: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
七一前夕,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联合其他支部共同组织全体职工观看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八子》。影片讲述了一段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赣南老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的感人故事。当时,一位母亲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上了战场前线,为护家卫国,这“八子”和战友们一起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直至弹尽粮绝......英雄的身前,是枪林弹雨的沙场,而在英雄的身后,家乡的村庄依然宁静安详,微风吹过金黄的稻浪簌簌作响,一位年迈的母亲正在村头的小路旁孤独的守望......
两个多小时的影片,大部分时间是在战火硝烟中度过,残酷的战争,献血淋淋的战场,你死我活的战斗,悲壮地展现了革命先烈对革命的信仰与忠诚、奉献与牺牲,他们用热血铸造了忠魂,用燃情谱写出赞歌,看的我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眼湿泪飞、心暖魂燃。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的来之不易,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观影过程中,感受到强烈的视觉震撼的同时,我也被电影中的人物、情节深深地感动,影片通过主人公简单朴实的语言和行为诠释了先烈们为共产主义事业牺牲一切的革命精神。尽管生活在当下的和谐社会、和平年代中,却依旧能从他们身上感受体验到汩汩的正能,满满的励志。影片中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与担当,都深深地撞击着我的心灵。
我又联想到“时代楷模”张富清同志的感人事迹,和影片展现的场景一样: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张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队一有突击任务,就报名参加。敌人的子弹和弹片,掀起过他的头皮,灼烧过他的腋下,撞碎过他的牙齿,但他无畏无惧。他不仅是战斗中的英雄,更是一位精神的勇士。
我又联想到我自己,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深切地感受到观看这部影片非常的有意义,正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之际,对于帮助我以及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提升政治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学习他们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保持崇高信仰,坚决听党话、永远跟党走,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真正做到“党指到哪儿,就打到哪儿”,“党需要我到哪里去,我就到哪里去”;
学习先烈们的伟大精神,并将之转化前进的动力,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保持一份朴实纯粹,恪尽职守,担当使命的务实作风,干一行爱一行,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在关键时刻和危机关头豁得出,顶的上。“讲奉献、知进取、懂求知、敢开拓、强奋斗”,把革命理想信念化为行动的力量。为推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共筑酒钢命运共同体不懈奋斗。
中国共产党,走过泥潭,流过鲜血,长征路上写下过坚定的誓言,多少个无眠之夜,党在寒夜中思索中国,多少烈士的牺牲才换来新中国辉煌的今天!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之际,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追溯历史的风云足迹,我们需要深思!那是一段不平凡的岁月,那是一场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在那场双雄角逐,谁主沉浮的较量中,都免不了精英先烈的殚精竭虑和人民的浴血纷争。尸骨堆积的大地上是祖**亲的沉痛哀鸣,是中华民族今日和平的沉重哀思。让我们珍惜今日,爱我中华!
影片《八子》以1934年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进入最艰难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一位普普通通却深明大义的母亲,将八个儿子全部送上战场,支援革命的悲壮故事。排长杨大牛在六个弟弟全部牺牲后,带领全排战士包括最小的弟弟满崽历经数次以寡敌众的激烈战斗,与敌人拼至最后一刻、最后一人,谱写了一首气壮山河的英雄悲歌。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影片中村庄的安详与战地的炮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红军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一百年前,五四革命的号角声唤醒了中国青年的爱国精神。从此,中国人走向了反帝反封建、救国强国的革命道路。革命年代,李大钊振臂高呼,“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战争年代,陈然在狱中写下了《我的自白书》“人不可低下高贵的头颅”。“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无数仁人志士以血肉铸山河,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先辈们的牺牲换来了今日的和平稳定。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新时代的青年身上没有太多壮烈的色彩,但时代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创造了条件,让我们去努力奋斗,去书写人生、创造历史。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体现。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愿你成为有为、有梦、别视探索尝试为畏途,别把负重前行当吃亏。愿你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奉献;少一些逃避,多一些担当。愿你珍惜韶华,不负青春,明辨是非,恪守正道。你怎样,中国便怎样。
电影《八子》以主人公满崽从一名普通的农民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的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在1934年的赣南中央苏区,杨家八个儿子共同参加红军,大哥杨大牛带领弟弟满崽和其他战士,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故事。故事中,老一辈红军战士面对凶猛残暴的敌人初心不改,为夺取革命胜利前仆后继、不怕牺牲,让人心生佩服和感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甚至将它作为座右铭。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后半句是什么呢?“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正是这后半句。
在我们中国人心中,或多或少还是更中意报喜不报忧的心态,一正一反的巨大心理落差,始终不是我们内心中的主流。所以知前半句者,十之八九;晓后半句者,凤毛麟角。当看到那些成功人士在坚守初心的路上越走越远时,我们却愈发能感觉到“易得”和“难守”对内心的冲击。
虽然当今社会出现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电影为我们渲染的惨烈画面却是直入人心的。面对如此悬殊的敌我力量时,为什么先烈们仍然一往无前,甚至在完成掩护大部队撤退任务时,这只小部队在面对新出现的威胁时坦然赴死,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这种精神恰恰是我们所追寻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使命”源于“初心”,“不忘”是为了更好的“牢记”。现在仍记得演员何润东在片中扮演的狙击手所说的最后一句话“用好这颗子弹”,这颗子弹对于战士而言是杀敌利器,对当代的我们而言,就是做好职责内的工作。
在公交营运生产口上的工作杂而繁琐,对工作的细心程度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又经常涉及对外工作,就更需要一颗玲珑心去应对,所以除了建立一套符合工作要求的流程和方法,自己也在努力提高,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多学习,不断充实自身的业务水平,做到肚中有货,手中有“粮”,以不变应万变。
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我的工作也很普通,但就像影片中每个战士的职责不同一样,有狙击手、机枪手、爆破手,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同时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样的,也正是有着我们身后9000余万普通党员的无私奉献,才有了现在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舞台之上。
关于电影《八子》观后感800字
中宣部启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之际,6月12日,参加采访活动的新闻记者们在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观看了影片《八子》。这不仅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影片,也是新闻战线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
这是一部具有纪实风格的现实主义作品,用电影语言讲述了一个悲壮的革命故事。故事是电影的基础,也是电影最基本的要素,好的电影就是一个好的故事,一个精彩而有吸引力的故事。电影《八子》讲述了在1934年的赣南中央苏区,杨家八个儿子悉数参军后有六人先后阵亡,大哥杨大牛带领幼弟满崽和全排战士,与敌人血战到底直至拼尽一兵一卒的史诗般悲壮故事。战争的严酷,牺牲的惨烈,反映了赣南苏区人民,为革命和新中国成立所作出的无私奉献和巨大牺牲。为了正义事业倾尽所有,故事本身极富戏剧张力。其中的母子情、兄弟情、战友情,置于家国情怀的宏大背景下,显得更加动人心魄、荡气回肠。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于都会见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时所说的话:“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要忘了我们的革命理想、革命宗旨,不要忘了我们中央苏区、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们。”我想,这也是本片上映的现实意义所在。
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主旋律作品,艺术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英雄群像。正向昂扬的电影主题,通常能够引起观众更深层次的思考,在带给我们艺术享受的同时,还带给我们更强烈的思想震撼。“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电影《八子》暗示的一条思想主线,这也正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影片中,杨家世代遭受地主剥削,后来共产党来了,红军来了,打土豪分田地,穷苦人家翻身做了主人。为了保卫革命成果,兄弟八人前仆后继直至壮烈牺牲,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红色土地奋起抗争的英雄群像,更是赣南苏区人民全力支援革命战争的生动缩影。谁为老百姓谋幸福,谁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并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是历史的逻辑,也是艺术创作需要遵循的逻辑。主创人员的倾情演绎和精心制作,使影片呈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难怪有专家观后评价:本片拍出了中国战争电影少有的悲壮惨烈,战争戏的密集度和逼真感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7月5日,我怀着崇敬、期盼之情,参加了机关一、二支部联合开展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和其他党员同志们一起观看了电影《八子》。短短2个小时的电影,让我深受震撼,也带来了一番深入肺腑的感触。
电影《八子》以主人公满崽从一名普通的农民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的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在1934年的赣南中央苏区,杨家八个儿子共同参加红军,大哥杨大牛带领弟弟满崽和其他战士,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故事。故事中,老一辈红军战士面对凶猛残暴的敌人初心不改,为夺取革命胜利前仆后继、不怕牺牲,让人心生佩服和感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甚至将它作为座右铭。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后半句是什么呢?“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正是这后半句。
在我们中国人心中,或多或少还是更中意报喜不报忧的心态,一正一反的巨大心理落差,始终不是我们内心中的主流。所以知前半句者,十之八九;晓后半句者,凤毛麟角。当看到那些成功人士在坚守初心的路上越走越远时,我们却愈发能感觉到“易得”和“难守”对内心的冲击。
虽然当今社会出现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电影为我们渲染的惨烈画面却是直入人心的。面对如此悬殊的敌我力量时,为什么先烈们仍然一往无前,甚至在完成掩护大部队撤退任务时,这只小部队在面对新出现的威胁时坦然赴死,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这种精神恰恰是我们所追寻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使命”源于“初心”,“不忘”是为了更好的“牢记”。现在仍记得演员何润东在片中扮演的狙击手所说的最后一句话“用好这颗子弹”,这颗子弹对于战士而言是杀敌利器,对当代的我们而言,就是做好职责内的工作。
在公交营运生产口上的工作杂而繁琐,对工作的细心程度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又经常涉及对外工作,就更需要一颗玲珑心去应对,所以除了建立一套符合工作要求的流程和方法,自己也在努力提高,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多学习,不断充实自身的业务水平,做到肚中有货,手中有“粮”,以不变应万变。
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我的工作也很普通,但就像影片中每个战士的职责不同一样,有狙击手、机枪手、爆破手,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同时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样的,也正是有着我们身后9000余万普通党员的无私奉献,才有了现在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舞台之上。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为我们如何保持和实现初心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在工作的万里长征中,有许多人也是抱着必胜的初心投入工作中,但遇到的困难越多,之前的初心也被蚕食的越快。自己也曾对前行道路中的荆棘有所畏惧,有的时候觉得工作完成的差不多就行了,得过且过,孰不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尤其在我们服务行业中,无论多么细小的问题,面对每天上百万的乘客,倍化出来的问题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正如在郑州公交挂职期间前辈们对我所说的一样,乘客从来不相信借口,就像“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我们只有以“初心”做好每件事,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
七一前夕,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联合其他支部共同组织全体职工观看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八子》。影片讲述了一段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赣南老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的感人故事。当时,一位母亲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上了战场前线,为护家卫国,这“八子”和战友们一起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直至弹尽粮绝......英雄的身前,是枪林弹雨的沙场,而在英雄的身后,家乡的村庄依然宁静安详,微风吹过金黄的稻浪簌簌作响,一位年迈的母亲正在村头的小路旁孤独的守望......
两个多小时的影片,大部分时间是在战火硝烟中度过,残酷的战争,献血淋淋的战场,你死我活的战斗,悲壮地展现了革命先烈对革命的信仰与忠诚、奉献与牺牲,他们用热血铸造了忠魂,用燃情谱写出赞歌,看的我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眼湿泪飞、心暖魂燃。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的来之不易,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观影过程中,感受到强烈的视觉震撼的同时,我也被电影中的人物、情节深深地感动,影片通过主人公简单朴实的语言和行为诠释了先烈们为共产主义事业牺牲一切的革命精神。尽管生活在当下的和谐社会、和平年代中,却依旧能从他们身上感受体验到汩汩的正能,满满的励志。影片中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与担当,都深深地撞击着我的心灵。
我又联想到“时代楷模”张富清同志的感人事迹,和影片展现的场景一样: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张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队一有突击任务,就报名参加。敌人的子弹和弹片,掀起过他的头皮,灼烧过他的腋下,撞碎过他的牙齿,但他无畏无惧。他不仅是战斗中的英雄,更是一位精神的勇士。
我又联想到我自己,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深切地感受到观看这部影片非常的有意义,正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之际,对于帮助我以及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提升政治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学习他们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保持崇高信仰,坚决听党话、永远跟党走,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真正做到“党指到哪儿,就打到哪儿”,“党需要我到哪里去,我就到哪里去”;
学习先烈们的伟大精神,并将之转化前进的动力,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保持一份朴实纯粹,恪尽职守,担当使命的务实作风,干一行爱一行,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在关键时刻和危机关头豁得出,顶的上。“讲奉献、知进取、懂求知、敢开拓、强奋斗”,把革命理想信念化为行动的力量。为推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共筑酒钢命运共同体不懈奋斗。
观看影片后,为感慨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倍加珍惜。同时反映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普遍真理。影片展现了红军英勇战斗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建立了联系群众,扎根群众,与群众建立统一战线的革命传统。
今天,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下,我们应该牢牢把握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作为民航人,我们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人民航空为人民”的历史使命,在保卫祖国空防安全的同时,也要不断推行春风服务,让中国民航也在世界腾飞。
我们要牢记白云机场建设世界一流空港枢纽的使命,为白云机场发展注入动力。党员始终要走在时代前列,为白云机场发展添砖加瓦。在安全底线、企业文化、服务文化、机场党建、产品创新、品牌树立等方面不断研究,有所突破,成立研究小组、课题小组、兴趣小组等,加大岗位培训、兴趣培养、知识更新,不断实现白云机场在安全、服务、运行保障方面的新突破。
作为一名安检员,要时刻牢记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坚守空防安全不放松,牢记“人民航空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要知道来时的路,都不能忘掉本分,忘掉培养我们成长的地方。
对于我来说,仍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怀念过去安检现场的日子,怀念过去一起宵夜和谈天说地的日子。到了机关,多了几分阅历,少了几分喧嚣;多了几分成长,少了几分沉淀;多了几分磨炼,少了几分收获;多了几分沉着,少了几分淡定。
新时代虽然已不见有《八子》这样的壮烈场面,但新时代有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新时代的共产党人也要继承革命先烈的初心和使命,才能更好地履行新时代的使命。新时代的民航人,也要继承和发展老一辈民航人的优良传统,继续履行民航人的初心和使命。
观看了一部由高希希导演执导的战争影片《八子》,讲述的是上世纪30年代在江西赣南地区,一位母亲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去战场,为了追求光明,跟着共产党打江山,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而壮烈牺牲的故事。影片作为建党98周年的献礼片,于6月21日在全国上映。
很久没有进影院看片了,印象中高希希导演以拍摄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出名,《楚汉传奇》,《三国演义》(新)、《历史的天空》等,拍的那叫一个大气磅礴,我带着些许的期盼,坐了下来:画面一揭开,便是腥风血雨,阴鹫的匪军头目眼中闪着凶光,恶狠狠地扔下烟头,下达了射杀红军战士的命令,机枪响过,无数的生命倒下,土地被鲜血浸染成了褐色,唯有不屈的眼神依然渴望着战斗。 画面转过,母亲站在葱郁的大树旁,身后随风飘洒的是金黄色的麦浪。“一定要回来啊” 年迈的母亲在送走了一个又一个的儿子,又在村头孤独地盼望着儿子的归来,盼望着阖家团圆的幸福日子……
整部影片近2小时,几乎全部由惨烈的战斗形式展开,纷飞的血肉,零落的肢体,遍体的伤痕,令人牙根发紧。但是革命先驱者的坚定信仰,却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那一双双坚毅的眼神,轻易地突破了重重硝烟,印入人的脑海。满崽,这个杨家的老八,在寻找哥哥大牛的路途中,遇到了白匪杀人,倒在溪边的死者,空洞而迷茫的眼睛令他产生了恐惧。遇到了野猪袭击为求生重新焕发了斗志。第一次战斗,身边的战友正在教他战场生存之道,飞来的子弹却直接射进了他的头部,鲜血在满崽的脸上迸发,年幼的满崽接受不了这样的落差,他嘶叫着,差点成了逃兵。但是母亲的嘱咐,对敌人的仇恨,令他逐渐懂得了责任,也真正明白了兄弟的含义,知道了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士兵,如同凤凰涅槃。 在血与火的淬炼中满崽成熟了,他的眼神变得无比的坚毅和果敢,为了活着,为了兄弟能够活着,为了母亲能更好地活着,为了能回到家乡,他,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战士,影片的最后,满崽哭着抱住了牺牲的哥哥大牛,拉响了阻敌前进的手榴弹,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影院灯亮起,不由得眼角湿润,中华民族从来不缺乏英雄,在国家危难之际,民族存亡之秋,中华儿女有的是勇气和担当,信仰,从来不是虚无的,它虽然看不见,但它的力量却无比强大,共产党人靠着建立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信仰,推翻了压迫阶级,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人民的利益,并且这种信仰的力量将亘古持久地传承下去。青山处处埋忠骨,热血依旧燃青春,“妈妈,我们还活着, 我们回来了”。
上个世纪30年代的赣南地区,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有位伟大的母亲,先后将自己的八个儿子送到红军部队参军,最后全部壮烈牺牲。这个影片的故事原型源于江西瑞金沙洲坝镇七堡村,一位叫杨荣显的老人将膝下八个孩子全部送上战场的最后光荣牺牲的真实事件。当时,正处于第五次反围剿时期,革命处于最艰难的时刻,影片集中体现老区人民在旧时代追求幸福生活的朴素理想过程中,呈现了红军战士舍生取义、敢于牺牲的博大情怀与崇高品格。
“八子参军“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可这却只是当年十万八千二百名有名有姓赣南烈士的缩影,它不仅代表了一群艰苦农民保卫家乡的勇气,更代表了这片热土为新中国、为现在的我们所做出的奉献和牺牲。战士们凭着“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信念,不畏生死、浴血杀敌,而家乡的老母亲虽毅然决然送子参军,却每天在家门口望着路口等儿子归来,让人为之动容。
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更没有人能真的不畏生死,先烈们能甘愿冒着枪林弹雨,前仆后继冲锋陷阵,凭的不仅仅是热血豪情,更是为了心中的信仰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英雄向死而生是伟大的“涅槃”,催生了伟大长征的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共和国从这里走来,从人民中走来。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为党永恒不变的初心。
看完电影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战争太过遥远,我们没有经历也无法真正的感同身受。两个小时的电影或许可以带给我们一时的动容,但我们更应记住的是:今天美好的和平生活,是先烈们牺牲家庭,用伟大的生命打拼出来的,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维护现在美好的生活。
相信《《八子》观后感8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