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让我们倾听读后感作文

让我们倾听读后感作文

1942观后感500字 让我们珍惜生命吧!。

电影或电视剧,是可以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很多想法就是在观看的过程中不断涌现,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观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老师们经常会安排我们来写观后感作文,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观后感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1942观后感500字 让我们珍惜生命吧!”,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1942》这部电影是我有史以来,感触最深、触动最大的一部电影。讲述了1942年河南大饥荒,人们纷纷背井离乡逃离河南。在路途上,发生了一些感人肺腑、极具散发人性光辉的电影,也怒斥了灾难的无情。

在这场天灾人祸下,共有300多万无辜百姓相继饿死。在这场灾难面前,原来人的力量是那么薄弱、渺小,纵使你有家财万贯,也必须加入悲苦灾民的队伍里去。

看了这部电影,手里捧着盛满白米饭的碗,不知不觉好像沉重了许多,我不禁感慨万千、赞叹不已。光是这一碗平常微不足道的白米饭,在那个时候却是比钻石、黄金还要珍贵一百倍,因为就这一碗饭可以救一家四口的命,这令我汗颜。妈妈对我说,曾祖母告诉她那时人们饿的可以啃树皮,但是却很难找到。因为树皮要么被无恶不作、无物不噬的蝗虫吃的一干二净,要么早就被饥饿的灾民们瓜分了。

以后要节约粮食了。这是我的第一条观后感。

令我惊讶不已的不是《1942》中日寇的野蛮残忍,也不是轰炸灾民们的场面,而是我的身世。原来我身上流淌这一半河南地主的血脉,我的祖籍在河南。最让我震撼的是,《1942》中重点描写的是一家地主,而我奶奶的奶奶那一辈也是地主,这可令我哭笑不得。我之所以居住在安徽,就是因为曾祖母为了逃荒避难,带着外公等亲人逃荒到了安徽。恰恰就在七十年前的今天,他们正在颠沛流离。

到了安徽,曾祖母和外公等亲人终于结束了这逃亡,所幸没有一个人饿死。然后有了我妈妈,遇见了我爸爸,才有了我。试想。如果曾祖母他们在路上遭遇不测,还会有我在这写作的事情吗?所以,我是幸运的。

所以,每一条生命的诞生都是独一无二、不容易的,让我们珍惜生命吧!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爱让我们成就彼此观后感500字


通过看了泰迪的故事过后,我感触很深,原本一个优秀的孩子经过家庭的变故,没有家人的关心,对待学习的他变得反感,没有耐心,成绩不断的下降,穿衣不整经常被同伴的嘲笑,对于这样的孩子不了解原因的老师更不喜欢,这时候孩子幼小的心灵是多么的无助,多么孤独,这将对泰迪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后来,幸好这位老师看了前几任班主任的评语才发现泰迪的情况,她才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她为自己过去的态度感到愧疚,从此这位老师对他发生了改变,爱与教育围绕着他,就这样他对这位老师充满了感激,从而变得开朗起来,对未来充满希望,也懂得了感恩回报这位老师,在老师的支持下他的学业完成了,同时也有了自己的事业,并且找到他人生中的另一半。

这个故事让我联想到很多有问题的孩子,他们种种不可思议的转变,作为我们每位老师都没有认真的去查原因,往往都是一顿批评就草草了事。虽然我们都会对学生说:要平等关爱你们每一个学生,可是这样的承诺缺很少成为现实。我们都清楚哪个老师不喜欢优秀听话的学生,对于经常在课堂调皮捣蛋、成绩差的坏学生都不讨人喜欢,可谁都不会想到,可能他们因为家庭或社会的因素才变得对未来失去信心,如果没有人能很好的去引导的话,这将对他以后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所以我们作为教师要值得反思,教书要转为育人了,我们能用耐心的态度去关心每个孩子,有问题的孩子我们应该追究原因,从原因中解决问题,我们多用爱的方式去关心那些缺少爱的孩子,让这些孩子也能感受到老师的爱,就会把自己心里的知心话跟老师述说,从而老师可以很好的去开导他,问题的存在就从中解决了。拯救一个受过伤的心灵,让一个幼小的花朵能在祖国的园丁中含苞绽放,作为老师也会觉得很有成就感。

《我们结婚吧》观后感


《我们结婚吧》观后感

在《终于等到你》优美的旋律中,我意犹未尽,每次都在抓紧时间看剧情,片尾曲从来都没有听过,看完最后一集结束才带有回味的听,张靓颖的歌听来还是哪么有味道,甚至有一种想从第一集来从看的感觉。

说真的很长时间都没有看过电视剧了,平时连电视都看的少,去年在网上偶然看了一集,感觉不错,就有了一种想看的冲动,本来打算寒假期间没事看的,但春节假期时间还真有限,没看成。这段时间下班后就这样断断续续的把五十集电视给看完了。内心话:开始看本来是冲着高圆圆去的,想去看女神,没想到剧情也拍的好。最后是更喜欢高圆圆,也喜欢这部电视剧,真是不错,虽然也改不了国产剧的冗长和慢三步的节奏,如造个人就拍了三集多,但还是由不得你,不得不看下去。

这部电视剧给人很真实,每一个故事和人物就好像发生在我们身边,没有让人看了感觉很遥远的,不是高富帅但是白富美。两个小人物,追求自我内心所需要的生活,在这个浮燥的都市中,就如春夜喜雨,浇去浮尘,吹来清新的空气。当然他们的生活离我个人还是很遥远,电视剧嘛要高于生活。

有很多时候总是会被剧中真情打动,禁不住和人物一样热泪盈眶,很多次、父母情,对子女大度无私,夫妇情,对爱人包容情深。这些来的真实,不造作,我有时候也忍不住对自己的表现笑了,这不就是电视剧吗?怎么会感动呢?有时也在想:是不是年纪大了点,自己内心变的柔软了,总之,这种感觉来无痕,很佩服编导煽情的能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电视剧也是一样,一部都市情感剧拍的能这样温暖,不得不感谢导演的付出,当然更也感谢演员的努力,大眼美女高圆圆真是女神,大众女婿黄海波真是无敌,两人的表演真是天衣无缝,珠连碧合,表演让人也很好玩,让人很放松。但温暖始终贯穿于全剧,温暖在心,历经风雨有一个家可以遮风挡雨,生活在累有一个爱人的肩可以紧紧依靠。情绪低落有一个朋友加油打气有温暖就有力量、

结尾是完美的,相爱的人手牵手走到了一起,经历挫折的夫妇重归于好,有隔阂的朋友冰释前闲,果然和桃子结下了盛夏的果实,这是温暖的果,感动的果,善良的果。

它也是一粒种子,一粒关于真实,温情,温暖的种子、在下一个春天它会开出真善美的花。我想央视和湖南卫视这两国内顶级电视台能够联手同时播映这部片子,看中的是温暖和真情好玩

二0一四年二月二十七日凌晨

1942观后感


篇一:1942观后感

看完这部电影,感觉就像某些人说的一样——虐心。从来没有看过如此让我心酸的电影,从来没有。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甚至一遍一遍地回忆电影中的每个细节,每个细节表现出来的某种隐喻,某种内涵。

当人们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吃”不能被满足,于是,我们看到了1942年中原大地上的种种罪恶,种种扭曲,种种我们无法想象,也无法体会的感受。感谢刘震云先生完成的这一部调查体小说,也感谢筹拍这部电影19年的每一位工作人员,他们所做的种种努力,我觉得和在三尺讲台上的历史老师一样崇高,让我们铭记和正视历史。

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心都是丑恶的,当你能吃饱别人都吃不饱时人心更丑恶,因为人都有欲望。冯小刚最近的两部“灾难片”里开头都有“你懂的”场景,《唐山大地震》我觉得那完全就是个俗套,而这一次,在我们感觉到“虐心”的同时,已经说明了它更加真实,更加赤裸地还原了人性。每个人,在基本需求都满足不了的时候,心都是丑恶和扭曲的。而这个场景,莫言的小说里有几乎一模一样直击人心的描写。我想这不是巧合。

电影中很多卖自家小孩只为换两斗米的场景,而狗吃死人的场景,更是让人胆寒。可是在那个“饿疯了”的年代,更多的是人牛逼人吃狗,狗牛逼狗吃人,人吃人,大人吃小孩,甚至奶奶吃孙子这种说出来心都要一抽抽的故事。我们无法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到底是文明时代,还是蛮荒时代,究竟是新社会,还是奴隶社会。 说出来都有一股血腥味。影片中日本军官想出来的狠招给灾民发吃的让他们为日本人做事,理由太过充分也太简单:“他们是中国人,但他们首先是人。”而我说,人是人,但人首先是兽。当日本飞机编队向雪原中已经不是“手里有没有寸铁”而是还有没有力气站着往前迈步子的中国人投炸弹,扫机枪时,成批成片的中国灾民倒下,当雪原已经变成“血原”,我相信那些在空中的日本兵体内有某种原始的性能被唤醒,某种蛮荒时代的欲望被满足。人是人,人首先是兽。兽有兽性。

时刻自诩为“硬汉”,但当张涵予饰演的传教者逃到一所小教堂,慈爱的神父边帮他包扎边和他对话,信仰坚定的传教者眼神已经开始变得迷茫,直至最后迷惑不已地大喊了一句:“既然上帝赢不了魔鬼,那还信他个求!”;当迫不得已的地主老范的女儿自愿“卖身”换米,用“再也不见”来换取父女俩人的活路时,老范噙着泪水,仰天长叹:“我老范辱没祖先!”;当栓柱没能在火车上“拴住”自己的俩孩子,毅然跳下火车找孩子,却把用老婆换来的粮食落在了火车上,他精疲力尽地追着火车,声嘶力竭地骂了一句:“火车,我日你亲娘!”时,我再也忍不住,极力不让眼泪流出。

整个电影的基调低沉压抑,对白简单真实,充分还原了历史,让人们仿佛切身回到了那个时代。我们不要让历史埋没,要让历史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里,永远不要忘记历史带给我们的教训和伤痛。

篇二:1942观后感

一部好电影,能让人百看不厌, 1942 就是一部这样的电影,看了以后对我的感触很、启发都很大,我就给大家来介绍一下这部电影。

天空中星星眨这他那一双可爱的眼睛,突然一群人点着火把,本来很黑的夜晚被这些火把照如白昼,说是来吃饭其实谁不知道是来抢粮食的,东家无奈只好摆酒席。

在吃的时候我仿佛就是里面的一个人,画面到了我在不想看到的情景,血漫天飞舞,东家被打伤了,其他伤的伤,死的死,不堪入目,东家的儿子死了,老母亲死了……

在逃荒的时候有很多人被日军飞机炸死了,中国的领土被日本侵占了,东家的女儿卖了,在火车上孙子被闷死了,家人走散了,本来是地主,结果也变得跟正常人什么两样,东家感觉或者没什么意思,就想死,想死的离家近一点,意外发现了一个失去亲人的小女孩,东家又有了上的希望,你叫我一声爷,咱俩就认识了,小女孩叫了,他们俩手牵着手就走了。

这是一部灾难片,看到了人性善良的一面,也看到人性黑暗的一面,还看到人性残忍的一面。

篇三:1942观后感

很久没有干过看完电影写观后感的事情了。这事比较二只是原因之一,让这事变得很二主要还是好片太少,烂片当道。今天要不是上个月买的团购券到期,要不是这部影片今天刚好上映,要不是还是不甘心去看《2012》圈钱版,也许我就错过这部片了。一切都是缘分。

这部片看之前讲什么我完全不知道。1942,看片名就不想看。管它讲什么,首先近代史一点兴趣都没。看年份搞不好是讲战争的,也是点兴趣都没。不过,海报上印了陈道明,对这位大叔印象不错就鬼使神差的进去看了。结果被震撼了。

影片开始,讲述者说,1942到底发生过什么,宋美龄访美,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丘吉尔感冒。出最后一条,其他的进入过教科书,作为文科生,有点印 象。可是影片讲的是另一件,河南大饥荒。这个,说实话,即使是文科生,即使标榜自己是文艺女青年,实话说我真不知道。哪怕网上看到过,也是一晃而过,没有 关注过。如果这部影片立意是让大家知道这段尘封的历史,那么冯小刚做的很成功。相信走进电影院看过这片的人都忘不掉。而对于无知者而言,震撼的不仅是逃荒 者凄惨遭遇,还有拨开历史尘埃看到部分真相时的悲哀。当时的蒋氏政府的不作为,信息封锁,导致了河南死亡300万人。而很多人是死在了逃荒的路上,死在日 本人轰炸中,死在中国军人的枪口,死在扒火车手脚冻僵掉下来被火车轧死,更有甚者,死在别人锅里……当抽象的数字具化成实在的人物和场景出现在电影中 时,一幕幕血腥震撼的场景让我忍不住捂耳朵,实在受不了的时候拿手机出来干点别的。讲述的这事已经有点让我接受无能了。

在此背景下,讲述了老东家和佃户一路逃荒的故事。可想而知,个人在这样的故事背景下,卑微的如同蝼蚁。而面对生死攸关的绝境发生着多少折射人性或者说折射 中国人的人性的事情。少东家先是利用家中粮食欺负花枝,而后立马又被抢粮的灾民杀了,死前还被花枝老公瞎鹿暴打。瞎鹿前一分钟还是伙同老东家偷洋人记者白 修德的驴,后一分钟就被几个痞子兵杀死在锅里了,也许根本无需捞出来,直接被吃了。媳妇刚断气,婆婆就抱起孩子趁着人还热乎让孩子吃口奶,可后来她 和孩子也没能挨过这场灾,瞎鹿要把女儿卖掉给母亲买药,母亲死在了日本人枪下,而女儿后来从火车上摔下,估计也难幸存了。一队国军在日本人刚刚轰炸完灾民 后就立马开始抢车抢粮抢女人,而后日本人第二轮轰炸又来了。蒋介石对灾民视而不见,直接导致了灾情严重死了300万人,而影片结尾,他也没保住江山,逃到 台湾去了。老东家一家最后只剩下他一人,默默往家的方向走,路上收养了一个小女孩,就是讲述者俺娘。她再也不吃肉……这个故事里面,没有胜者。只有绝境 里面人的挣扎。看的人真心难受。影片里面的幸存者也非胜者,二十年后,一场更大的饥荒也许他们就躲不过了,而那时,不是只有河南,是整个中国都在哭泣。而 坐在电影院的看客们呢,难道就能俯视这尘封的历史吗,我想至少我看过之后是感觉悲凉。历史离我们不远,每个人都是幸存者。而五十年代末期的那场灾难照样是 一半天灾一半人祸。那是死亡上千万,那又是怎样的场景?谁家没有一段关于那几年的悲惨故事?谁又能保证以后不会再有?

同样的导演,都是灾难题材,熟悉的演员阵容。《1942》要比《唐山大地震》切入点深入多了。看完发人深省。难道是一个建国前,一个解放后所以尺度不同? 不过就本片的深度,我不得不感慨一句,如今片子审片尺度放宽不少哇。看完片在网上翻看了下影评,一片骂声。基本都是骂冯小刚怎么没胆拍1959……或是 说他发国难财。这个我不认同。就像当年救狗事件,很多人跳出来说那么多人还需要救,干嘛救狗如此命题看似合理实际暴力。我不是愤青。至少现在已经不是了。 不想展开1959话题,可是真心希望能多拍些好片,别老拿商业巨片来坑人了。《1942》无疑是好片,至少现在畸形的社会,冷漠的人际,金钱至上的三观, 历经坎坷却善于遗忘的中国人,太需要些震撼人心的干货来提醒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我指的不是那些个建*大业等片,那是广告宣传片好不好。《1942》虽然 导演某些地方欲说还休,遮遮掩掩,比如人吃人话题。但是能感觉到他想表达的东西很多很有诚意。能让人看完回家路上还一路思考的,就是好片了。

呵呵,最后,搬个小板凳坐等谁来拍《1959》吧。别让我等太多年啊!

1942观后感300字


《一九四二》观后感-----记小州的电影观后感

十二月一日 星期五 阴

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去附近电影院观看了《一九四二》。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九四二年河南人民遭遇饥荒的故事。他们为了逃荒,不得不背井离乡。可怜的河南百姓没有饭吃,一路上还遭到日本人的侵略。我看到很多人被活活的饿死,有的人被日本人用刀枪,爆弹打死……

电影结束了,我和爸爸妈妈还沉浸在故事情节里。想到故事里,那位叫星星的姐姐为了救活家人把自己卖给别人换回小米,还有花枝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活命把自己卖给一位叔叔换来四升小米;想到栓柱在日本人面前的坚贞不屈;还有星星姐姐吃得太多而弯不下要的模样……我的心情特别的难过。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和他们相比,简直幸福一百倍。

我想,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要好好学习,要孝顺父母才行。

《1942》观后感600字


《1942》观后感

不是轻而易举地说出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不是自信满满地说出什么事情有什么意义,沉默地去看一段历史,让自己成为历史中的一个人。
影片一开始,我并没有看出来谁是主角。一帮村民,一帮地痞,一家财主。看了一半才发现,原来主人公就是那帮村民。那年旱灾,全民受饿。老财主带着一家人坐上驴车,他对女儿说,我们只是去避灾,不是去逃荒,过个十天半个月就能回来了。然而,上帝总算让世人看到了他对待万物的公平。他派了日本轰炸机把老财主一家的财产全部炸了,这样老财主总算能够成为正真意义上的灾民了。
我想,把剧情写一遍再作点议论实在不是什么明智之举,干脆什么也不写。
刚去食堂吃了晚饭,吃的时候我心中大恫。我想到了当年鲁迅先生等青年志士留学日本的事情,我现在所生活的中国何止千倍幸福于那个年代的中国。然而我却感觉自己竟是鲁迅先生笔下的那种无知、麻木的国民。何以如此?我想大抵是因为被电脑和手机迷住了魂魄,稍有不慎,我就要堕入深渊。
我是不甘心一辈子碌碌无为的,因为那实在叫人不开心。我若是不能在追寻真理的路上走几步,我若不能在人类的历史中添几笔,那我为何而生存?平日里,我跟自己部门的孩子们说生存是被动的,生存的理由是主动的。如今,我得为自己生存于世的理由付诸一点行动了。
吃完饭走在黑暗笼罩的校园里,我想着如何去洞察这个世界。从某个人开始,从一群人开始,慢慢看清楚现在社会的样子。正好当时路过一对情侣,他们的嬉闹打乱了我的思考。因为我开始渴望自己能有个帮手,然而这可能会让自己更分心。
没有忘记走出宿舍前舍友让我带一瓶雪碧给他,于是我买了一瓶雪碧一瓶可乐(我最爱喝可乐了)。这件事让我找到了洞察世界的窗口,我完全可以从我的舍友开始。我得把他们当成实验室里的小白鼠,恩,非常nice的想法。就算他们知道我看待他们的目光从斗牛犬变成了小白鼠,他们也奈何不了我。
我若是此生虚度,那我为何来到世上。我可不是什么为了生存而生存的受难群众,也不是被迫只能躺在病床上的病人,我有野望。我想要的,想知道的,在我前进的路上必然会出现。

《1942》观后感300字


《1942》观后感

今天看了电影《1942》,不知怎么形容,只知道看完之后心里总有种东西在纠缠着,似苦,似辣,唯独没有甜。
电影放完了,我们不想走坐在那里感慨,冯导确实做的很好,电影做的从内容没的说,真实的再现了历史,教育了人们战争的残酷,自然灾害的无奈和权利的强大,血腥的场景,人命的低贱,统治者的无情,人心的不足,冷漠的官场,演员精湛的表演,电影都将这些表现的凌厉之极,两级跳跃似的画面转换告诉人们很多。
一个人的命运,一个家庭的命运,和国家连在一起,和国家的领导人联系在一起,大与小是一样的,当困难出现在眼前时,当孩子需要母亲时,当人们需要帮助时,统治者考虑的不是人的生命,而是自己的宝座稳不稳,那样的政府会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大批的难民死亡,军队的损失,国家的危机啊那是国破家散人的结局。
谢谢冯导给我们带来的震撼。也谢谢演员们又一次的付出。

电影1942观后感


电影1942观后感

这个五一假期看了一不叫1942的电影。1942的情节平时听多了,这次是真正去看。内容大概是:

在国民党政府无视饥荒造成的大面积灾害和人员死亡的背景下,遭慌的地方人们选择举家出门逃荒,壮观的人流就开始漫长的从河南逃往陕西的路,路上很多人都饿死了。老东家一家和瞎鹿一家在人流中相遇并肩走上逃荒路。期间还遇上了日本军轰炸。最后两家的亲人是死的死、卖的卖,只剩下了老东家和小孙子到了往陕西的火车上,结果还在一阵枪林弹雨中闷死了小孙子。老东家伤心至极,不知道自己这究竟是在干什么。逃荒本来是想救全家,未料反倒把大家害死了,所以他决定逆着人流往回走,想死的离家近一点。路上遇到了一个全家也都死了的小女孩,二人一同走向回家的路。

在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做的最多的就是比较现在的生活,发现,自己真的是太幸福了。看到长满虫发霉的面包,看到饥饿要去卖人的情节,心中有说不出的心酸。当时的社会是有多黑暗,国民政府当时绝对不缺人手,但他们只把百姓看作是草芥,还要收粮。卖儿卖女卖老婆,唉!人间的悲哀啊。同事人为什么官员们就能随心所欲,而普通百姓一个一个地在饥饿中死在路边。人吃人,甚至是狗吃人比比皆是。一个人当时只值一点米!

电影中,徐帆饰演的花枝在失去丈夫后,为了孩子能够有一口吃的,在于男人一夜夫妻之后又将自己卖了了出去,临走之时,她对仅处了一天的丈夫说:“你来,我的裤子囫囵(完整)一些,咱俩脱下换一下吧。”男人听罢,默默无语,只能无能为力的目送马车离去。

在这部电影中看出了很多事实。当时的中国实在是太腐败了,侵略者在国土上肆意践踏,本国政府又在不断剥削,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是一点没错的,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不知道使用了多少血汗来铸造的。难道我们就好意思虚度年华?享受前人的成果而不去努力。

最后出现的一幕老东家收养了失去家庭的女孩,这就是他们给出的方法我们要学会不分彼此得去关爱对方。那种黑暗的世界才会出现曙光。人类是一个整体,人与人之间没有差距,若当时的政府明白这一点,那么中国也就不会被外人所侵略,如果当时的难民们明白这一点。那么卖人吃人的事情也就不会这样发生。应该醒悟了我们。我们现在的社会何尝不是存在很多的冷漠,欺骗,不信任。当人们见到老人摔倒不敢去扶,当某人帮住别人捉小偷还要找人证明偷东西的不是他。就证明这个社会是不和谐的。我们还是要互相关爱起来。把正能量传递下去

这部电影令人感概太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也太多太多。关爱别人先从自己做起。

《1942》观后感作文600字


《1942》观后感作文600字

徐向昇

《1942》这部电影是我有史以来,感触最深、触动最大的一部电影。讲述了1942年河南大饥荒,人们纷纷背井离乡逃离河南。在路途上,发生了一些感人肺腑、极具散发人性光辉的电影,也怒斥了灾难的无情。

在这场天灾人祸下,共有300多万无辜百姓相继饿死。在这场灾难面前,原来人的力量是那么薄弱、渺小,纵使你有家财万贯,也必须加入悲苦灾民的队伍里去。

看了这部电影,手里捧着盛满白米饭的碗,不知不觉好像沉重了许多,我不禁感慨万千、赞叹不已。光是这一碗平常微不足道的白米饭,在那个时候却是比钻石、黄金还要珍贵一百倍,因为就这一碗饭可以救一家四口的命,这令我汗颜。妈妈对我说,曾祖母告诉她那时人们饿的可以啃树皮,但是却很难找到。因为树皮要么被无恶不作、无物不噬的蝗虫吃的一干二净,要么早就被饥饿的灾民们瓜分了。

以后要节约粮食了。这是我的第一条观后感。

令我惊讶不已的不是《1942》中日寇的野蛮残忍,也不是轰炸灾民们的场面,而是我的身世。原来我身上流淌这一半河南地主的血脉,我的祖籍在河南。最让我震撼的是,《1942》中重点描写的是一家地主,而我奶奶的奶奶那一辈也是地主,这可令我哭笑不得。我之所以居住在安徽,就是因为曾祖母为了逃荒避难,带着外公等亲人逃荒到了安徽。恰恰就在七十年前的今天,他们正在颠沛流离。

到了安徽,曾祖母和外公等亲人终于结束了这逃亡,所幸没有一个人饿死。然后有了我妈妈,遇见了我爸爸,才有了我。试想。如果曾祖母他们在路上遭遇不测,还会有我在这写作的事情吗?所以,我是幸运的。

所以,每一条生命的诞生都是独一无二、不容易的,让我们珍惜生命吧!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1942观后感500字 让我们珍惜生命吧!》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让我们倾听读后感作文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