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印度的女儿》观后感500字。

我们往往低估了观影响对人的影响,好的作品能直击人心,给我们带来震撼的感受,观看完的以后,心中犹如涨潮的潮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写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作文水平。怎么写观后感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印度的女儿》观后感500字”,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印度的女儿》观后感

《印度的女儿》是一个围绕2012年12月震惊世界的德里公交车轮奸案的纪录片,23岁的Jyoti Singh在车上遭轮奸和殴打最终因此死亡,四名成年被告被判死刑,纪录片采访了其中一位强奸犯Mukesh Singh、他的律师和受害者的父母。
说真的,这个视频我仅仅是认真看了案件的经过描述部分,其他的罪犯的话、律师的话、受害者爸妈、强奸犯爸妈、专家的话我都没耐心认真去看,因为不想被带跑了我自己的思维、不想自己的三观受影响,无论是谁,或许唯一让我觉得有些许思想认同感的只有那个老女人专家的话。
在这件事里,无论是强奸犯还是印度这个国家的一些传统思想,都太过于残忍。
在b站看到视频,开了弹幕,看到不少的人在庆幸自己生在中国而不是这个每分钟都有强奸案发生的国家。其中有一个弹幕让我印象挺深刻,大概内容就是说:中国很安全啊,在上海凌晨3点多出去逛大街都没事,我挺讨厌这种片面的话,有种幸灾乐祸的感觉,说白了就是思维有点白痴,居然可以拿两件性质完全不同的事来作比较。
强奸犯的一席话也让我觉得他还真符合一个强奸犯的特点,思维太奇葩,不过也以小见大,可以得知为什么印度是一个强奸案高发国家。他在视频中讲到,是那个女孩的错,一个女孩子8点半还在外面跟男孩子闲逛,她不应该在强奸的过程中反抗,如果不反抗大概也只会强奸完被扔下车,不会暴力对她。大概的意思就是她这样的行为被强奸就是活该,穿着也是一个问题。可是我还真不明白了,女孩子反抗,就算是暴力对待哪有像他们这么残暴的,她的反抗能至于让人生气到活生生挖她肠子?至于让人生气到用铁棒捅下体?导致去医院后器官全体衰竭?救不回来?
还有就是被处死刑的罪犯的父母和妻子的话也是挺可笑。强奸犯的父母反问:难道你们生孩子不就是为了以后老了有人依靠吗?妻子说:他是我丈夫啊,他死了我还活着有什么意义?我也去死了算了这些话我就不做评论了,反正就是挺无语。
感觉还有很多话可说,但是文字总是感觉不能自如运用的感觉挺不爽的,所以不写了。
不过,我还是挺喜欢看这类的片,值得深思反思沉思,个人也对反社会人格挺感兴趣。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印度合伙人》观后感500字


《印度合伙人》观后感

印度电影一开挂,挡都挡不住!一部接一部的印度片聚焦现实,针砭时弊,掀起了一股强劲的印度风,起到了扭转社会风气之效,进而改变一个国家的形象。
《印度合伙人》即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用一贯的以小见大的手法,将大姨妈这个具体的小事件作为切入口,折射出整个社会的现状。
如果说《厕所英雄》是一间厕所引发的血案,本片则是一块护垫引发的血案,显然要更加私密,却同样带来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变革。
倘若女性来了大姨妈,直男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多喝热水,暖男则是煮好红糖水,一勺一勺地喂给对方喝。本片的男主角更了不得,手把手地制作护垫。
也许,你会认为这完全是小题大做,明明是买买买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何必如此大费周章?但现实却是,在印度,卫生巾相当于奢侈品一般的存在,只有12%的女性才用得起,绝大多数人直接用抹布、纸巾,甚至是砂灰,卫生状况堪忧。
正是基于此,宠妻狂魔拉克希米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甚至拿自己做实验,换来的却是所有人的误会,家人纷纷与之划清界限,就连葛雅特莉都选择了离开。
爱到极处,是愿意为了一个人而对抗整个世界的,哪怕是对方不理解也在所不惜。撞了南墙的拉克希米也不打算回头,继续以一己之力,为自己的爱心之举而正名!
幸运的是,拉克希米遇到了他的红玫瑰帕里瓦利亚,在后半场葛雅特莉缺席的情况下,承担起了合伙人兼灵魂伴侣的重责,成就了拉克希米,也成就了自己。
虽然说拉克希米与葛雅特莉确实是贫贱夫妻,但与之风雨同舟的人却是帕里瓦利亚,这样的白玫瑰与红玫瑰,你会怎么选?
相信拉克希米也有过挣扎,可最终还是沿用了你很美,可是我得回家的版本,所谓坚守初心,又怎能丢掉心上的那个人?
阻碍女权发展的,往往是女性本身。女性本来是某些陋习的受害者,却反而成了其坚定的捍卫者。只有勇于撕掉陋习的遮羞布,愚昧风俗才能转变,社会才能进步。
这就是本片的意义所在,再次让印度片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多了一个维度!

印度电影观后感


昨晚一家人看了这部时长2个半小时印度电影,动人的歌舞,感人的情节,让人忘记了时间。看似一个简单的科幻喜剧,却表达出了唯美的爱情故事和对地上宗教尖锐的讽刺。把一个复杂敏感的宗教问题用喜剧的形式来揭示,不得不佩服导演的高明和大胆。精彩的故事,唯美的画面,干净的剪辑,出人意料的情节,每一个环节都看得出是用心在做。用一个简单的故事,引导人们去思考一个深刻复杂的问题。从《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三傻大闹宝莱坞》,《巴菲的奇遇》,《武林争霸》到今天这部,印度电影在不断给我惊喜。印度电影给我最初的印象是80年代初上初中时看的《大篷车》,载歌载舞印象深刻。今天的印度电影仍然是载歌载舞,他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但没有被时间的长河淹没,反而利用现代的声,光,影技术让之大放异彩。印度电影能做到老少皆宜,而且被世界承认,正是由于他们努力使传统文化和现代时尚完美接合。看得出他们一直用心在做。

反观中国电影,其实我没资格评论中国电影,因为近几年来我几乎没看完过一部国产片。开演10分钟不能吸引我,马上换。感谢网络使我现在不用跑到电影院去受那些烂片的罪。但我知道中国电影和中国足球有得比,甚至更烂。论人力,物力,财力我们都看不起印度阿三。可做出来的东西有目共睹。好坏先不论,审美有高低。用没用心做还是看得出来的。国内XX导演,XX明星就能成为一部电影的卖点。电影本身成了次要的,所以不用花心思,中国人多的是(不愁没票房)忽悠国人的本事还是有的。浮躁,迷乱,做作,虚假充斥着国内的银幕。更恶心的是主流媒体还时刻捧臭脚......(此处省掉1000字!)

不吐槽了,强烈推荐大家去看这部电影,不要因片名翻译得烂而错过一部佳片哦。(看三傻前有教训的)

温馨提示:前部分轻松搞笑,后部分请准备纸巾。

《印度暴徒》观后感1000字


《印度暴徒》观后感

2019年元旦,一个注定要写进中国电影史的日子,一部电影因为某种不恰当的营销方式,造成了票房与口碑的严重分化、倒挂,进而引起一种争论。在这里,我并不想对此发表过多意见,因为这是一个市场远未成熟的表现,也是一代观众长久被困于某些信息茧房的结局,更可悲的是,大多数人甘于自困,即便是有些不同的声音,也不过是为了让他们(观众)走进自己的另一处茧房!而不是让他们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审美!
对的,今天我要说的是另一部在2019年元旦被迅速放弃的电影,和人!还记得就在2018年初,《神秘巨星》上映的时候,阿米尔汗几乎达到了他在中国电影观众心目中最高的地位!一部甘做绿叶的电影,也能卖出七个亿的票房,这一方面是阿米尔汗个人魅力的体现,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观众跟风的需求!当然,《神秘巨星》延续了《摔跤吧,爸爸》的社会现实意义,这从某个方面贴合了观众对他的认知,也满足了观众的需求,试想一下,假如在2018年上映的影片是《印度暴徒》,情况会发生什么变化吗?
诚然,《印度暴徒》并不是一部观众,尤其是喜欢阿米尔汗观众想要看到的电影。印式好莱坞模板,并不新奇的传奇电影套路,甚至有点抗英神剧的模式,让备受抗日神剧荼毒的中国观众产生先天的反感,这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即便是在这样一部电影里,阿米尔汗依然努力想要传递一些不同于以往的东西。
首先就是弗兰基这个人物的痞子属性,在印度反抗者和英军之间左右摇摆的态度,按照现实印度的解读,其实就是在对民族主义和对外开放之间的摇摆。要承认开放所带来的益处,同时坚持本土化思维,这种想法本身就注定没法讨好所有观众。但是这种思想确实又是存在于大多数人心中的,勇敢地表达出这种想法,并且以此来编织故事,阿米尔汗不仅是在对现实中的印度负责,其实他想要做的更多,是对历史中的印度负责,对未来的印度负责!但是很显然,无论印度还是中国,大家对他这种态度都没法接受!
即便是退而求其次,只从一个演员,一个电影明星的角度出发!阿米尔汗也并不只是一个曲高和寡的演员!要想保持他对更多观众的影响力,他必须拍摄更具有商业价值的电影。其实在六年多前,他与导演维杰克里什纳阿查亚就曾经合作过大卖电影《幻影车神:魔盗激情》,在那部电影里,他一人分饰了两个角色,把战火燃烧到纽约街头,同时还与印度最美女星之一卡特莉娜卡芙有亲密的热舞表演。那部电影当年在中国票房不算理想,但是在印度大卖!时隔六年,阿米尔汗接连拍摄了《pK》、《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等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也让中国观众熟悉他印度良心的美誉,进而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却浑然忘记了,他首先还是印度三大汗之一,有印度刘德华的称号!为什么他就不能拍摄一些老少咸宜,在商业上有更大追求的电影呢?
毕竟,并不是所有电影,都必须振聋发聩,让观众去体验一种不同于自己的现实生活吧?电影的本质还是造梦,在梦想的基础上,能或多或少让你有些许思考,就已经足够!从这个角度来说,《印度暴徒》已经算是一部非常合格的爆米花电影!而阿米尔汗也满足了自己亦正亦邪,甚至是偏向反面角色的挑战!这还不够吗?
所以,恐怕还是你对阿米尔汗,对印度电影,对演员,尤其是大演员,大明星这个职业,有所误解吧?!

《印度暴徒》观后感800字


《印度暴徒》影评:千面戏神阿米尔汗的史诗大冒险


没错,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阿米尔汗又来了,这次他带来的是大制作《印度暴徒》。

据说是印度影史上投资最高的古装冒险大片,看完之后感觉此言不虚,除去保持了印度古装电影服化道一贯的华丽精致之外,高潮不断的大场面海战和局部动作戏更是令人应接不暇,一看就是烧钱大戏,从视觉效果上而言,绝对称得上是奇观盛宴,充满了重工业娱乐大制作的气质,如果不是清一色的印度演员,我差点就误以为是一部好莱坞电影。

当然,评价这部电影,首先要说的必须是主演阿米尔汗,从《摔跤吧爸爸》里的增肥老爸,到《神秘巨星》里的痞帅大叔,再到这部《印度暴徒》里的江湖骗子,可谓造型百变,演技如神,近几年他凭借多部叫好又叫座的印度电影,赢得了无数中国影迷的心,几乎每有他的新片上映,都令人无比期待。《印度暴徒》也不例外,深深刻上了阿米尔汗的印记。

但只是看海报,阿米尔汗这次的造型依旧很颠覆,骑着一头小毛驴,礼帽下面露出一头方便面似的蓬乱卷发,两撇夸张的小胡子透出一股滑稽感,没错,他又在挑战全新角色了,一个亦正亦邪,周旋于敌我阵营的无赖,造型奇葩,言行不羁,油腔滑调,口若悬河。几次反转再反转的剧情,几乎让人分不出他究竟是心怀家国还是投敌求荣,演技多变,反复无常,扑朔迷离,无论对于戏中对手还是观众而言都极具迷惑性,阿米尔汗用高超的演技再次折服了观众,忽而搞怪耍宝,忽而大义凛然,单只看他的精彩表演,已经值回票价。

电影背景是18世纪末的印度,讲述印度爱国武装反抗英国东印度公司入侵的历史故事,所谓印度暴徒,自然是来自于英国殖民者的贬称,其实是有组织的爱国武装,并且有着他们自己的精神领袖。阿米尔汗的角色类似于一个双面卧底,他一方面为反抗军提供情报,转过身又找到英国军官谈交易,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大人物被忽悠得团团转,两个女人对他一见倾心,言听计从,凶险时总能化险为夷,这人设不就是韦小宝吗?巧了,阿米尔汗曾在社交媒体上悼念去世的金庸,就说过自己最想演的就是《鹿鼎记》,可能性不大,这部《印度暴徒》大概也能让他过一把瘾了。

除了阿米尔汗,片中扮演义军领袖的也不是等闲之辈,他是年届七旬的一代印度男神巴强,我们都知道媒体把阿米尔汗称为印度刘德华,这位巴强同样来头不小,他被称为是印度成龙,两代天王级男神的碰撞,自然是火花四溅,看了让人大呼过瘾,片中巴强的每一次出场亮相,都自带bgm,宛若武侠片中德高望重的王者,看到他油然而生高山仰止的感觉。

说回动作戏,导演显然是拍摄这种商业娱乐片的高手,无论是磅礴海战,还是攻城拔寨,镜头语言大气酷炫,华丽而极具节奏感,凌厉的剪辑和慢镜的运用,不时放大打斗中的惊险奇观,冷兵器对战中,快刀不藏锋,利箭可穿云,观赏性极佳。加上片中几段紧密结合了剧情的歌舞戏,确实是养眼又过瘾,当然少不了一些夸张的桥段,不过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印度暴徒》在印度的上映时间正值当地传统的排灯节,从某种意义而言,这也是一部印度贺岁片,因此他具备了贺岁片的一切要素,大制作、大明星、大场面,搞笑、歌舞、动作样样元素都不缺,此番岁末进军中国贺岁档,战绩如何,我们拭目以待吧!

女儿国观后感500字


女儿国观后感

刚看完女儿国,想说说几句。
以前看女儿国最感动的事,唐僧走的时候犹豫了一下,但没有回头。这次看电影,感动的是女儿国国王的无私的爱。她做了一个梦,她跟唐僧说,我梦见跟你一起慢慢变老,但是你不快乐。就因为他不快乐,国王就选择了隐藏自己的爱,放他取经。但是国王可以私信求他留下来,只要国王求他,他肯定会留下来的。但是她没有,为了让他快乐,她放弃了。换来的是自己一生的遗憾和孤独终老。他走的时候,她真的绷不住了,大声喊了一句若有来生,娶我可好?唐曾心里默默的说了一句若有来生。走了很久,莫名其妙说了一句好。国王笑了,这一生,遇见他,值了。可是他们心里都清楚,取得真经就会成佛,成了佛,何来来生?我自己心里想了想,他如果放弃使命留下来呢?肯定会有别人去完成他的使命的,但是不可能。留下,第一:女儿国几千年来的信仰就成了假,国王有情了,其他人也会跟着走,可是哪有那么多有情郎?
第二:取经是唐僧自己选的路,他留下,那就是不负责任,抛弃众生抛弃大唐皇帝的信任,并不是一个男子汉的行为。还有他的三个徒弟,如果不能陪师傅取真经,只能变回妖怪无法成佛。
还有最感动的就是大圣,西游记里,他就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才去帮唐僧。女儿国里,他说一句,只要师傅取得真经所有的骂名都由我来担着,我哭出来了。女儿国里的孙悟空是真的用心在保护他师傅,并不只是为了自己的使命。
电影很好,那些说电影是烂片的人,肯定很幸福很快乐,不喜欢那里面的苦涩,所以才会说烂片吧。
拿掉身上的神话色彩,他俩就是普通人的缩影。随着社会的越来越物质化,人们对待感情的方式就变了。刚开始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无法自由恋爱,我们就向往纯粹的爱情,时代变了,开始自由恋爱了,就开始强调门当户对,还说的特别有道理,也许对人来说,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总是在向往得不到的东西。我觉得人生无论如何一定要交给一个爱自己和自己爱的人,人生那么短,活的荣华富贵又如何?过得寒酸又如何?快乐就好。

印度电影《未知死亡》观后感


印度电影《未知死亡》观后感

当一个男人,用他余下的所有生命来为心爱的女孩报仇,当他像鱼一样有七分钟的记忆般,只能有十五分钟的记忆,他只愿意用来记住和她有关的所有记忆,我的眼泪就这么噙在眼眶里。《未知死亡》一步印度电影,男主角是演过《三傻大闹宝莱坞》的阿米尔汗,是印度宝莱坞著名的演员,导演,制片人。

高一那年暑假,唐卫四推荐我看的三部电影,我看完了《三傻》《我的名字叫可汗》后来看了《未知死亡》的开头,感觉这有点像是暴力惊悚片,就没再接着看下去。后来又有一个暑假,听别人提起了几次,又在网上搜了来看,可还是看了开头的十几分钟就没再继续看了。然后大学的某天晚上,我在宿舍看韩国电影《七号房间的礼物》,哭到扯了一大堆的餐巾纸来擦眼泪,连喉咙都哽咽了,眼睛也肿了。宿舍藏族姑娘带了另一个藏族女孩回来过夜,她见我看影片这么认真,问我正看的是什么电影,然后我们也一起探讨了一些,她又问起我有没有看《未知死亡》,我遗憾地说只看了开头。

终于今天是看完了。男主不高,但他有一张英俊的脸,嘿嘿。他是印度最大手机公司的主席,却爱上了平凡普通的善良女孩,他们的爱情才刚开始不久,却受到了恶势力的破坏。他看着她死在自己面前,却无能为力,继而自己也遭受了重创,然后他的记忆变得糟糕。

他脑海里只有片段的记忆,一旦闪现,他便狂躁,撕心裂肺。他每天都逼迫自己报仇,睡觉前,睡醒后。他一定每天都活在痛苦中吧,只要他愿意,就可以不再想起,可他还是在房间里贴满了大大小小的标签,在浴室的镜子上,角落里,甚至像刺青一样纹在身上。最后的时候他报了仇,不断有眼泪从他的眼角滑落,为这一刻,他煎熬了两年,折磨了自己两年。

他会写日记,记载下自己和她的点点滴滴。以至于不管是警官,还是医学院的大四女生,都被他俩的故事深深吸引。他有繁忙的业务在身,却为她随叫随到,我注意到影片中的很多细节,比如 当他手机响后拿起来时,看到是她的号码,嘴角就会洋溢起宠溺的笑。 她不知道他的家产,以为他困顿时,就卖掉自己刚买的车子,这车子代表了她多年的梦想。 他拿着一沓的钱,眉头紧蹙,这一刻,就算是我,也会很爱很爱这样的她。他一直将钱攥在手里,只有当他穿外套时,才暂时交予身边的助理,套上外套后,又将钱拿回,直到上了私人飞机。他一个用惯支票的成功男人,当然不会在意这一沓小钱,然而此时此刻,这些钱已经代表了其他的意义。

他只出差了十天,事情便百般翻转。命运中总是充满未知。他失忆期间,依旧是公司的主席。他的私人医生和助理都劝他搬到别墅去住,以享受更好的照料,可他不愿,只愿意呆在曾经和她呆过的小公寓里。如此深情。

《印度合伙人》观后感


《印度合伙人》观感

原创: Tom Mao

今天是圣诞节,下班后跟着几位同事闲来无事,挑了一部看名字很容易劝退观众的电影《印度合伙人》随意去看,看前还担心平平无奇的剧情很可能难掩饭后的倦意,没想到, 却是全程的高峰体验,最后还舍不得离开。回来感觉有必要写点什么,但对影评不那么在行,就简单谈几点体会吧(剧透警告):

sanitary pad,这个词组可能永远都不会忘了……必须承认,这个 pad 比我正在码字的 ipad 伟大得多……男主的近乎偏执的坚持和始终蓬勃向上的力量,确实也把他塑造成了当之无愧的超级英雄。

影片全程都是噙着泪看的,这种体验太神奇了,我阅片太少,确实从未有过(作为一个男生在电影院忍着不哭,还真是憋得内伤o(﹏)o)印度电影真是有股神奇的力量,唯美的画面,鲜明的色调,写实的场景,加上那些不做作的人物表情,能瞬间把你带入情境,一波又一波地跟着主人公悲与喜、笑与泪。电影一开场对男主夫妻俩爱情的渲染已经成功了一半,爱能让一个男人充满魅力,也能赋予其改变一切的魔力。这种爱不必是轰轰烈烈,也无需香车宝马、酒朋诗侣,很自然地付出关心,踏实生活,就已经美妙无比。这样的爱,甜而坚定,甜则引人向上,坚定则有力量,塑造了稳固的内核,是整个故事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已经比国产的诸多现实题材电影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其实影片的主题非常简单,在故事的前半段甚至有种很明显的生硬感,一眼就可以望见结局——不就是一个山寨成功的故事么?男主一个学渣凭什么就突然对妻子的月事如此上心?凭什么就圣母心突然泛滥,非自制不可还要到处推销?简单的工序组合凭什么就能得到创业大奖?屡屡推销不成功凭什么就靠一个美女合伙人就能打开局面?剧情的突然峰回路转来自于美女合伙人和她父亲的机械降神,来自于精英人群的发现、认可和接纳,以及被现代文明包装后的战无不胜。说到底,「任何人都逃不过真香定律」,这是确凿的,男主的产品只要够便宜、够好用,市场就在那里,哪怕底层的印度人民当了上千年的宗教「复读机」,但也正如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里说的:「话语即权力,权力即话语,但和任何话语相比,饥饿都是更大的真理」。

然而,在观影过程中,这些 Bug 完全可以忽略,因为故事是成立的,正如先前所言,爱是真实的,为爱的坚持是真实的,这就够了。当你看到全村人对女人月事以致女人本身的忌讳和嫌弃,家人、亲友、村民、医学生、大学教授、债主等等世间百态的不容和妖魔化,男主却依然坚持自我,带着一些倔强和疯狂,从纯手工到机械化生产,再到建立「集体经济」……影片全程就是人类身上带有的神性光辉普照大地,闪得我睁不开眼睛,以至泪如雨下。影片从一开始就丝毫没有掩饰想要表达的主题,堂堂正正地讲一个把姨妈巾送进寻常百姓家的故事,最终女人们能大大方方地拿出来,这比任何激昂的女权词语都更能鼓舞人心。不刻意使用贪嗔痴的邪术观众带节奏(比如国产电影惯用的流量、讲梗、性吸引),这点甚好。

电影密集的经典台词和场景就不说了,作为一部社会意义很强的电影,这只是正常操作。但我首先想到的是,我们天天谈脱贫攻坚,说什么「扶贫先扶志(智)」,说什么「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编顺口溜、制造刻意接地气的话,都相当有水平,但拍一个这样的电影,只是平铺直叙讲一个「激发内生动力」的故事,为什么就这么难呢?的确,我们比印度的社会现状要好很多,基础建设、数字经济冠绝全球,改革开放四十年风雨兼程,华夏大地旧貌换新颜。但是,社会群体分层、断裂、离心离德愈加明显。我时常善意地想,他们都有一颗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心,都想让这个国家越来越好,但为何不能脚踏实地地做一点事情呢,不沉溺在那个只不过代表了北上广中产阶级的互联网中,不传播焦虑,不占据道德制高点,救一个人,救全世界。

上面最后这句话也是对我自己的鞭策:沉住气,做大时间周期的事情。圣诞快乐。

欢迎来到印度观后感


《欢迎来到印度》是一部来自英国的纪录片,该片共有3集,每集长60分钟,网友们对这部影片也是给出了不错的评价,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印度,她独有的风格,使她成为所有背包客的天堂,当然,也是地狱。

她美丽又污秽,仁慈又虚伪,穷苦却乐天,不断挤压的空间神奇的释放出了他们民族的幽默感和生命力。

关于印度的纪录片有很多,《欢迎来到印度》另辟蹊径,将视角放在底层,倾听他们的声音。我不知道导演在拍这部纪录片之前是否有长期和他的目标跟拍对象生活在一起过,是否早就了解他拍的是一朵盛开在牛粪里面的鲜花。可是,我知道,凡看过的,内心必受启发,灵魂必得洗涤,光从最幽暗之处直入我们麻木的心灵。

知识分子喜欢从地理,历史,正直,宗教的角度去认知和思考一个民族;普通人不一样,他们喜欢从饮食,服饰,节日,家庭关系,维持生计的手法入手,去感受和理解自己的,别人的喜怒哀乐。

对于一个穷困的国家,或者对于一些穷困的家庭,赚钱/维持生计当然是首要了解的对象。

淘金-炼金术

第一位跟拍对象是一位淘金人,睡在十几个人的大通铺中,每天半夜去大马路上,企图扫出那些炼金人因为洗澡而洗下的碎金粉。生意时好时坏,收金人经常压价,说他用铜来冒充金子。在房东,同时也是收金人,的压榨下,他为了脱离,不得不选择跟同伴一起去那一片下水道挖淤泥,企图筛出更多更大的碎金子。还记得他从下水道出来的时候,说好开心自己又重回人间,不过,说的很轻松。

第二位跟拍对象,是一位12个孩子的母亲。她在年幼的时候被她现在的丈夫推倒(原片翻译),她丈夫在娶她之前已经娶了两个幼女了,但是他丈夫觉得还是娶她比较好,于是,连骗带哄的, 他们结婚了,她用爱留住了他,然后生了12个孩子。这里的逻辑转换的很快,快到的自己也听不懂我在说什么。

这位母亲,是一个很有头脑的女人,靠收废瓶子支撑整个家庭的开销,送孩子们上学。把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一个开大卡车的男人,整合了她的塑料瓶生意。有时候她也会往塑料瓶子里面装水,这样可以增加重量。有趣的是,这个母亲笑着对镜头说,这个秘密只能告诉自己的女婿。另外,她也经常被黑社会恐吓要交保护费。这个黑社会老大对着镜头说,我给这一片拉电线供电,供水,提供安全,打发那些政府人员,理应收到这些。

第三位跟拍对象,是一个女儿的爸爸,为了给自己孩子最好的东西,他起早贪黑的,收附近餐馆里面的牛脂肪来炼油,因为气温很高,而原料很多,经常来不及炼油,那些脂肪就会腐烂变臭,吸引一些蛆之类的。还有,他炼油时散发出来的味道,也让邻居多有投诉。不过,他们的投诉对象更多的是当地的黑社会

第四位跟拍对象是一个住在海边沙滩上的夫妇,男主人公本来是富裕家庭孩子,后来因为爱上了身体不健全的妻子,所有被家里人驱逐,甚至父亲还找到他的领导开除了他。于是他们做起了卖菜的生意,沙滩上可以长出印度人很喜欢的一种蔬菜。这个地方经常会收到政府驱逐,这个家庭也在温饱线边缘,然后即便这样丈夫在妻子生日的时候还贷款给她买了好看的纱丽。

第五位跟拍对象是一个从事拆船回收业务的爸爸,他的工作收入不做,可以维持家人在孟买郊区的一个小区里面租房,还有两个女儿的教育。可是他的工作也有缺陷,经常会面临不稳定,在节目中他就被解雇过一次,每次工作大概能维持3-4个月,还有就是,工作会面临一定的危险,拍摄过程中就出现旁边的一艘船起火,烧死了其中的一个同事。

第六位跟拍对象是一个手工艺人,爷爷那一辈就开始的生意,做陶茶杯。这些陶杯都是一次性使用的,究其原因,弹幕君告诉我们,印度的种姓制度,不同种姓的人不可以分享茶具,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产生,就有了这种一次性使用的陶茶杯的出现。

第六位跟拍对象是恒河边上的少年,他们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已经是家里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他们的收入并不稳定,主要是依靠祭祀等活动,大家在恒河里面撒的硬币,还有神像,淤泥来赚钱。他们住在恒河边上,画面中少年的妈妈在镜头前介绍他们的房间,说他们不需要空调,因为有天然的河风。这让我想起,这个纪录片里面所有介绍住所的画面,每个人都在开心的,有点骄傲的(尤其是有厕所的人家),还有很多乐天幽默感的(说要打开空调的时候打开了帐篷的一角)。少年们赚到钱会去买好看紧身的牛仔裤,吸引异性来用。其中一个少年穿上了他最自豪的衣服,对着镜头说,他这样走出去,大家会以为他来自好的家庭,绝不会认为他住在这样的地方。

接下来的这位跟拍对象,是一个梦想家,他想要成为一个演员,明星。和父母,哥哥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和父亲挤一个睡眠空间,他说他身子不能完全伸直,但即便这样他的脸上还是单纯的笑容,说自己生活的比较轻松没有压力。即使后来在豪华游艇上工作,给我们展示那个游艇上非常舒适的房间的时候,我也没有看到嫉妒或者不公的情绪,他只是说自己成名的要买下这艘船。他最喜欢的宝莱坞明星以前就是服务生,他以他为榜样,相信自己也能成功。他有一个弟弟,全家人都把希望放在这个在大学里面读工程的弟弟身上了,所有有时候家人对两个的差别对待,也会让他脸上的表情有点不自然,不过大家都看出来他对弟弟的爱护。最让我感动的是,他对着镜头说自己一定会成功,连续说了好多次的i can do it,可能是我整个纪录片最大的泪点了,可能我太希望他梦想成真了吧。

用社会底层的生活状态,他们烂泥一般的生活条件,但是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来做一部关于《欢迎来到印度》的纪录片,可以说是非常西方视角了。但无论怎样,我们至少能看到很多印度现象,并且能透过这些看到一部分的印度性格。

由这部纪录片引发的,关于印度现象和印度性格的想法总结

印度现象(底层)

维生技能:废物利用,从上层人群消费完的物件中循环,谋取收益。

上升通道:在狭窄的空间里面寻求突破口,教育是大家认可的出路。

生命习性:对大自然的亲近,脏对于人来说和对于动物来说,是不一样的。

印度性格(底层)

乐天幽默,跟小强一样的顽强的生活,比很多生活优越的人快乐。这有时候是一种自欺欺人,用美好的幻想,来让一切看起来容易一些,好像里面的印度人都喜欢打比方,用比喻的方法来表述他们的态度。譬如说,他们会说在海滩上的帐篷是海景别墅之类的。

在道德(宗教)上给自己创造接口,说服别人,从中谋取利益。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为了得到社会价值的东西,一个有道德束缚的人,需要为自己创造理由(借口),让一切有所依据。一方面满足作为人的社会性需求,一方面满足自己作为生命的意义需求。

打架是从小伙伴之间的游戏,也是增进感情的途径。有时候我觉得印度人之间的砍价行为是一种小聪明和小聪明之间的较量游戏,有输赢,但是也有感情,因为感情基于沟通。

不相信政府,相信地方力量。于是,这样的民族不会形成一个集权制的地方,民主联邦是他们命定的选择。

脏与不脏,印度人跟世界其他地方人的概念是不一样的,恒河水在精神上是干净的,这()句话相信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无法理解,可是对于印度人却很好理解。那我们如何才能理解这句话呢?我想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去看关于印度的自然类纪录片,当你知道印度的动物们如何玩耍,印度人和动物们之间的互动,他们对与生命的认知,就会有所了解吧。

纪录片的选材就是底层或是可以说最底层印度人民,为了能在种姓制度这种基本不能摘掉本身阶层标志的环境下生存,人们从事着各种奇怪的工作,大多又脏又累,所以有些画面还是很感人的。

但真心不想夸什么在贫困中寻找自己的天地什么小幸福的,太虚。谁不想变得更强呢,可怜制度造人,种姓低的人家孩子从小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可能世代不会有大的变化。

整部纪录片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卫生条件极其令人担忧。完完全全超出我能想象的最糟糕的状况。垃圾和生活空间没有明确界限,全都混杂着。不排除导演的添油加醋,拍的人也显得很不干净。而且不得不佩服印度人民真的免疫系统,也可能是信念强大。恒河水刷牙。洗澡什么的也就算了,刷牙入嘴了直接,而且周围飘着那么多看不出来的各种东西。印度人民对恒河的感情真的太深了。

还有一点,无法赞同那些认为在其他民族中,越底层越没修养的文化就是越美越异域的。国内这种文化也多了去了,而他们又变成你国地开始讨伐了。本质都是落后思想的代表。没什么好赞扬的。

看这部纪录片前,雄心勃勃的想要通过这部片子更多的了解印度,看完之后,印度依然在迷雾之中保持着她的神秘。其实这部纪录片拍的非常棒,只是对于印度这样一个如此具有如此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国家来说,任何视角的阐述都只是管中窥豹,无法全面。

脏乱的贫民窟对于印度来说,绝不是是必须除之而后快的发展毒瘤,而是其繁华都市的双生子,相伴而生,无法割裂。贫民窟的廉价劳动力支撑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分工体系与庞大市场容纳了贫民窟的人口,并指引着他们的梦想。

这部纪录片正是探访了多个贫民窟中的家庭,追踪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从导演的镜头中,我们能真切的感受到贫民窟中的人们,虽然身处贫穷,但对于未来永远有着某种乐观和期待。他们有梦想,梦想发家致富、梦想成为明星;不论现实差距如何巨大,永远乐观地坚信自己的未来会变得更好;若是理想终于破灭,亦或是遭遇某种不公,他们又能如此淡然的接受一切。

这种既不安于现状又对现实有极强忍耐力的性格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会显得有熟悉和亲切。因为中国人的性格中也有着相似的特质。对于现实,我们选择接受,我们会在当下的现实条件下去创造自己的美好未来。如果现实改变,这并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我们会接受新的现实,并去进行新的创造。

两个古老的文明在这一点上是多么的相似,也许如此相似的原因正是来自于文明的古老。

印度和中国都经历了五千年的历史,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起起落落、沉浮消长。哪一个朝代不是兴勃亡忽?哪一个统治者不是来去匆匆?古老文明下的人们习惯了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他们知道不论谁来谁往都只是历史中白驹过隙的一瞬,而能让文明传承和生活继续的唯一方式不是去对抗变化中的外部环境,而是守护自己内心的一亩三分地。中国人说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与愚,印度人也实践着可为就在现世为,不可为则求于来世的处世之道。这种精神是两个文明历经几千年风雨所磨练出的豁达,是久远的时间所铸造的智慧。

不去抱怨现实的残酷,利用已有的条件去追求梦想并创造未来,始终相信明天会更好拥有如此心态的人民没有理由长期贫穷,拥有如此精神的国度必然有着光明的未来。

印度,已经在崛起的道路上!

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地球上的星星,这是一部十分感人的关于儿童成长的印度电影。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

这部印度电影长达两小时四十分钟,比一般的电影要长,主题也比一般的电影要感人,励志,突出。电影的主角是一位九岁的伊桑小男孩,他是一个让父母老师伤透脑经的孩子,因为在读写方面的问题。读书就是这个孩子最痛苦的事,在家里父母的不解,在学校老师的责骂,同学的排斥,使得这个孩子被孤立到边缘。他从三年级开始留级,直至这所学校不肯再接受他,之后其父靠关系转到了另一所学校,在这新的学校里,孩子离开了父母,这里的老师和同学还是把异样的眼光投向他,依然如故的排斥他。由此变得如此的沉默,他无声的抗争着这个凡人的世界,在他无声的世界里又充满了对阳光,对爱,对理解,关注的渴求。他在学习上也许是并不出色,但是在绘画上却表现出异样的才华,他把自己所有的情感都倾注于绘画,但是一直以来没有人把他当成正常人来看待。直至这学校来了尼库巴老师,这位充满爱心,责任心的老师发现了异样的伊桑。通过家访,观察伊桑的作业,与校长沟通恳求校长的把伊桑留下,然后就是用课余时间用一对一的方式给予伊桑特殊的关心和教育。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在画展中,伊桑的绘画天赋被公之于众并得到众人的认可。尼库巴是伊桑的伯乐,伊桑是一位千里马,伯乐改变了千里马的命运,感动了伊桑父母,感动了伊桑。

这部电影值得每一位做父母的和做教师的人看,看了之后我们会对孩子的教育,孩子的理解会更加深刻,从而明白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给孩子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和才华,也许孩子的表现与众不同,也许他的行为不符合所谓的标准,但是请不要用承认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的童年世界,好吗,不要把成人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好吗?孩子的世界是天真无邪的,不要玷污了孩子纯真的童年。孩子,要的并不多,他们渴望被关心,被关注,被理解,仅此而已。我们成人是不是该反思一下自己,反思自己可不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我相信每一个成人父母都可以做到这一点,只要你们多一份理解,这就够了。相信我们的孩子都不笨。

由此也想到了老师的教育的问题,希望看到更多的想尼库巴一样的老师出现,扼杀孩子天性的老师最好把他驱除教育界!谁都不会同意你们来伤害祖国的下一代!

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看到那双明亮而充满沉默的抗争的眼眸,我想起了我的小堂弟——勋勋弟。同样的是小堂弟,发发却勾不起我的半点思念。一个月的相处,一个月的陪伴,小堂弟给了我太多的笑声,正能量。小堂弟,总有一天,他会长成一个顶天立地的大男孩,我也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不再年轻,不再有太多的时间陪伴你一起长大。你是否会记得在你的童年里,有一个叫林杰姐的堂姐是那么那么的宠爱你,那么那么的喜欢你,喜欢和你在一起,喜欢带你出去玩,喜欢为你买东西,喜欢和你一起去超市,喜欢和你一起玩游戏,喜欢帮你拍照,然后保留下来,留给你长大后看。若干年后你还会不会记得你是我唯一的“小野人”,我是那个唯一叫你“小野人”的人……

亲爱的小勋勋,我好想好想写一封信给你,写给15岁的你,20岁的你,抑或30岁的你,当你读书初中了,升高中了,成家立业了,我也老了,你是否还会记得我?我们的感情会不会渐行渐远?

回想起为了人生打拼的时光,获得人生丰富的阅历,同时也在离一些东西越来越远,譬如熟悉的家乡,亲情,逐渐淡化的友情……亲情,友情都需要维护才能保温,为了拼得一身成绩,我在奋斗的路上,孤独的前行,那些慢慢消失的联系的好友,你们会原谅我么?其实我也很担心,担心我有一天挣得一身光辉的成绩,也实现了自己梦想,在回想曾经的熟悉的家乡,亲友,却有了一层深深地隔膜。追梦的路上,难道这就是代价么?

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2

周二看了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忽然一下子明白了一句话的真正含义:“世界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也许我们的态度会决定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

《地球上的星星》主人公——小男孩依夏是个满脑子奇思异想的男孩,万物在他眼里都是灵动的。可是在老师眼里,他是个淘气包、麻烦精,三年级考试成绩全是鸭蛋。这对望子成龙的父母来说,怎能接受学校里关于自己孩子是智障儿的结论呢?无奈之下,父母只好将他转到寄宿学校,而在新学校里,事态却更严重。竞争是大家的共识,学校学习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到社会上竞争。依夏依然是以前的表现,单词不会拼写,数学不会计算,美术老师的循规蹈矩和墨守陈规又使得他连最爱的画画都放弃了。所有的老师都嘲笑他,他苦恼、沮丧、哭泣、挣扎……最后他不说话了,只能用一双充满害怕的眼神看着这个世界。幸好欢快乐观的美术老师来了,依夏让他看到了年幼时的自己,一颗善良的心颤动了,于是决定帮助他。探寻之后,发现他原来有阅读障碍,开始细心教导,把游戏和学习巧妙的结合到一起,原先充斥他大脑里乱七八糟跳动的字母音符都摆正了舞姿,依夏真的进步了。

“每个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也许有的星星生来不像其他伙伴那样明亮璀璨,但你不能否认他们也有自己的光芒,在某个瞬间,他们所发射出的光芒反而更加耀眼。依夏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发现他光芒的老师,这位老师和依夏有着同样的经历,他愿意走进依夏的心,并发现他的美。虽然我们越来越强调换位思考,鼓励彼此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但是有多少人真正把孩子视做一个独立的人,以平等的姿态去靠近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正是片中小主人公伊夏父母所无法领悟的,父亲一味的苛责,母亲盲目的焦虑,他们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不懂如何发现他的心,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去灌输传统理念,却事与愿违地使伊夏在沉沦的泥沼里越陷越深。

我想,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美丽,并非同样的教育方式都适合所有的孩子,永远不要将教育格式化!也永远不要将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更多时候,与其责骂和惩罚孩子,不如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如果我们无法发现他们潜在的能力,至少我们可以给他们更多的耐心、温暖和更多的爱。另外,比起那些强调分数和强调纪律的世俗偏见来说,孩子们自身的健康(包括身体上的和心理上的)要重要得多!不要让世俗的观念摧残了可爱的孩子们!

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3

今天是西方的愚人节。

接到师训科通知,下午1:30到教育局看电影,不准请假。说实话,马上清明放假,学校里有许多事情,真的不愿去开会,可没办法,常老师犀利的语言对我还是有一定的震慑作用,今天注定要被“愚”一次了。

常老师并未“愚弄”大家,真的是让我们共同观看电影,是一部印度教育题材的电影——《地球上的星星》,已经很少经历这么多人同时看电影了。我对印度电影的感觉还不错,印度电影情感描述很细腻,情节跌宕起伏,春节时看过的同样是教育题材的电影《三个白痴》给我的印象还记忆犹新。

《地球上的星星》讲述一个九岁小男孩伊桑的故事,他有着读写障碍症,被父亲送到了寄宿制学校,但情况愈加严重,并有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患上了自闭症。幸运的是,此时遇到了一个富有爱心,永不放弃的美术老师,在他的鼓励和帮助下,逐渐让伊桑走出了心理的阴影,并展现了他的绘画天赋,重新找回了自信。

这部电影的选材很普通,尽管国家不同,但对于老师们,象伊桑这样的孩子,我国的每所中小学中都有很多,他们有共同不幸的特点:性格活泼好动,不时给学校和家庭带来“麻烦”;他们文化课成绩很不理想,甚至不爱学习;他们与同学们相处有困难,经常由于各种原因与同学们冲突,甚至打架;他们在老师的眼中是坏孩子……他们在学校里体验最多的是失败和打击,最终多数会沉沦下去,甚至辍学。

但是,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异常丰富,他们的想像力也异与常人。影片中的一个细节对我印象很深刻,在一次数学考试中,伊桑面对“3×9=__”一题展开了丰富的联想,他把“3”当作了“地球”,把“9”当成了“冥王星”,自己架着飞船,载着地球去撞击冥王星,结果冥王星被撞的粉碎,只留下了完好的地球。于是,他得出了“3×9=3”的错误答案。虽然这个错误很幼稚,但作为老师,如果仅仅以错误答案给孩子扣上一顶的帽子,而不是思考和分析错误背后的深层原因,我们就很难去改变这种错误。影片以美妙的动画展示了伊桑内心世界的复杂活动,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好的创意,对我的启示很大,让我再一次想起了在上海培训期间,吴刚平教授讲的几句话“每个班级都有一些‘差生’,这是老师们无法避免的问题,而‘差生’的形成千差万别,那么摆在老师面前的主要问题就是找出‘差生’形成的原因”。

伊桑是不幸的,因为开始时没有一位老师去试图寻找他“差”的原因,包括他的父母,当然,他的父母很爱他,尤其是母亲,一直保护他。但是,“仅有爱是远远不够的”——影片正是告诉了我们这个浅显的道理。于是,伊桑又很幸运的遇到了一位彻底改变他命运的老师——尼库巴老师。

整个影片中,尼库巴老师的出场无疑让所有观众精神为之一振,正所谓“未见其人,先闻笛声”,相信导演对这个环节的设计也是煞费苦心,当然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个另类的美术老师以小丑的装扮出现在孩子们面前。

尼库巴老师不但聪明,还很细心,他很快发现了伊桑的与众不同;他不但富有爱心,还拥有教育的智慧,他知道仅凭关爱伊桑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所以他不辞辛劳地远赴伊桑家里与其父母进行沟通,并发现了伊桑有着天才的绘画禀赋,他以此为突破口,让伊桑从绘画中找到了自信。

音乐始终是印度电影的灵魂,这部电影也不例外。音乐和歌舞始终贯穿了整部电影,并成为亮点,结合电脑动画的设计,把情绪渲染的恰到好处,而且歌词的内容也极其符合电影情节,简直就是为电影量身制作,极大地让观众的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更增添了电影的诗意。

当然,就情节内容来说是非常普通的,不够新意,在这一点上无法和《三个白痴》相比,因此使得这部电影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大打折扣。但从另一角度来说,正是这样的普通事件和平常人物,让观众尤其是老师更能深刻体会到教育的真实和震撼,就好像故事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该电影的教育意义更加显著,更能引发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000字


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竹青云

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拍得非常好。它以一个问题孩子为主线,折射出教育问题,能引起老师和家长的反思,以及让孩子能够重新认识一下自己。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一个患有读写障碍的小男孩伊桑,在学校每门功课都学不好,每回考试也不及格。其实他很想做得更好,只是每次做题的方法都和别人不一样,也完全不知道那些字符代表什么意思,因此总是得不出正确答案。在老师的责骂和同学的嘲笑下,他忍受不了,总是逃课去外面玩,心里也有很多奇怪的鬼点子和想法。后来他爸妈嫌他太调皮,让他转学去另一个学校当寄宿生,他以为爸妈和哥哥都不要他了,到了那边,终日郁郁寡欢,每天还要忍受着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嘲讽和轻视,学习比以前更差了。直到尼克老师的出现,才发现了小男孩的真正问题所在,在他的帮助下,他父母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没站在伊桑的角度想问题,反而一味地指责他。之后他们比以前更加关心他了。而伊桑的学习成绩也有所进步,尤其是绘画方面,非常有天赋。从此,他找到了自我,不再自卑,健康快乐地过着每一天。

从本片中可以看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极其重要的。当孩子身上出现问题时,应该找出问题所在,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而不是一味地责骂孩子。这时,应该对自己的孩子多多鼓励在好的方面,让他们得到认可。跟他们做朋友,引导他们,理解他们。否则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封闭自己,当他们内心承受不住那些冷嘲热讽,就会对这个世界彻底绝望,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也看不到希望。就会以为这个世界他(她)不该来,没有人爱他(她),被所有人抛弃了。

或许换一种方式解决问题,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倾听孩子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同时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缺点,给他们提出建议。这样自然而然就能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成长。

在电影中,尼克老师就是营造一种轻松愉快,自由自在的课堂环境,他上绘画课,并没有给学生一个参照物,而是让他们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让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个性及创新能力。这样孩子们都开开心心的画着自己的画,也不会觉得枯燥乏味。但是,在我们中国要营造这样一个课堂环境,貌似不太可能。我们要遵循校规校级,上课也不能做与本课目无关的事,只有老师提问时,我们才能讲话。某些需要动手实践的课目,也没有条件去做。只希望以后教学上,我们国家能有所改革,而不是墨守陈规。

从电影中,我懂得了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不可替代的。父母不要总是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相比,要发现自己孩子身上的亮点,告诉他们你也很棒。作为父母,更不能去泯灭孩子的好奇心、个性、创新能力。应该让他们保持下去,鼓励他们。如此才能让他们和别人不一样,过着不一样的人生,活出不平凡的自己。

印度合伙人观后感1200字


《印度合伙人》是一部最近正在上映的电影,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看呢?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拉克希米发明低成本的卫生巾生产机,给印度农村卫生观念带来改革的故事。小编这里给大家带俩了一篇网友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

影片的开始,看到的是一位顾家的男人,在女性地位低微的印度,男主的爱妻情怀更是得到了彰显,可以说男主最后的成功的原初动力也是因为爱妻而起。纵使过程中坎坷艰辛,被全世界所抛弃,但最初的信念不倒,终将会引领男主走向成功。

影片被定义为喜剧片,但带给自己更多的感受是励志片,男主不妥协的精神,当全世界都充斥着反对自己的声音,依然坚持去做认为是正确的事,因为他明白这些反对的声音更多的是来自传统,来自无知。为了让妻子扔掉那块脏布,男主不惜背上了疯子变态的罪名,多番被村子里的人误解,一次次地陷入绝望无助的状态,好想替男主喊()一声一群无知愚蠢的人。但这一声呐喊也改变不了什么,影片中男主的朋友也这样做过,但又起到什么作用呢?没有,依旧充斥着是人们的反对之声,唯有行动,用最后的证明说明一切才是最有力的武器。

当妻子也因为不堪侮辱弃男主而去的时候,当一次次因妻子的不理解打击最初信念的时候,当一次次的原始动力被消耗殆尽的时候,这时候的放弃已经变得相当容易,我做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我到底还有没有坚持下去的必要?

男主的那个村子已经没有了他的容身之处,一定让羞辱变成尊严从男主口中喊出的那一刻,内心的热血一下子被带到了最高点,为了震撼,为之鼓掌,离开村子注定是一场艰辛坎坷之路,但同时也在预示着男主成功的开始。

一人孤身在外折腾,没有运气的参与,可能就是一场瞎忙活。女明星的出现,生命中最重要的美女合伙人,从印度德里的创新竞赛得奖到慢慢地走上正轨,再到联合国的演讲,一次次地从这位美女合伙人中得到帮助与鼓励,女明星的一路上的陪伴与付出,助男主一步步地走上成功。

故事到这里很为男主高兴,证明自己走上成功的过程中始终有一位美女作伴,TureLove的出现也是理所当然,但男主最终选择曾经爱的妻子,在所有的一切都得到证明依旧能选择曾经的她,因不堪侮辱一次次地伤害男主,但男主依旧能理解并接受这一切,着实给每位男人上了最生动的一课(这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这也许是男主最好的归宿。

还有一点需要为男主大力点赞的是:男主不为金钱所动,只做一件有价值的事,关注女性健康。正如片中男主所说的那样牙刷即使是金子做的,但自己用的又不是那金子,男主纯洁朴素的性格赋予这件有价值的事更多思考的意义。

当下时代的我们,大多数情况下被金钱裹挟前行,已然忘记了初心,曾让自己上路的理由,这里不是说金钱不好,毕竟生活中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也应发出这样的声音:当自己的生活需求满足之后,接下来是不是应该去做些对他人有价值的事,或者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比如当下正在从事的写作,这本就是一件不普通的事,坚持去写,就是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

影片中的男主也在告诉我们什么是成功,成功是以给他人和社会创造的价值进行匹配的,想要成功,就要去思考自己正在从事的事情有没有给他人和社会创造出价值?以及创造出多大的价值?

影片中男主关注的是:印度女性生理经期的健康问题,这是印度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能得以解决的话,给印度女性和社会带来的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

但男主依旧不为金钱所动!(因为他不爱钱,只爱老婆!哈!)赞!

印度合伙人观后感1000字


《印度合伙人》观后感


在印度有位男人,他为印度女性自制、研发卫生巾,当他发明出机器后得到了专利权。但他并不想赚更多的钱卖专利,而是想让更多的印度女性享用更廉价的卫生巾更健康,他就是淳朴、善良、伟大的阿鲁纳恰拉姆。看到这里你一定会想问,印度真的是这么穷吗?那里的妇女连卫生巾都买不起吗?根据影片中的资讯显示:在2001年时印度的妇女还没有普及使用卫生巾,只有百分之十二的人在用。

这是因为卫生巾的价格非常昂贵,只有进口的要55卢比一包,所以导致很多女性都买不起。影片中的男主非常疼爱自己的妻子:看到她切洋葱眼泪汪汪的,他会改装玩具来自动帮她切、坐在自行车后面腰酸他会帮她做个靠背椅、帮妻子洗衣服、摘鲜花给她做头饰、所以到生理期看到她用布换洗并藏在衣服下阴干很不理解,为她去药房偷偷摸摸买了一包卫生巾,还问同事借了15卢比。当妻子看到后也是满心的欢喜,可一看到标签上的价格,顿时吓得跟丢了魂似的,让他赶快退回去。


因为怕妹妹、母亲看到,大家都买着用的话,一个月下来为了卫生巾,会用掉家里很多的开支。男主去药店退,老板也不让,当单位的同事不慎工伤血流不止时,急中生智的他立刻拿出卫生棉替他止血。他的行为得到了医生的赞赏,医生告诉男主在1875年德法战争时期,就已经用卫生棉替伤员止血,这是最卫生有效的办法。医生还告诉男主在印度每个月都有很多女性来看妇科,就是没有使用干净的卫生棉导致不能生育甚至死亡。

这时男主想起了妻子,在每个月的生理期时,因传统习俗会在外屋睡5天说是怕弄脏里屋的床。男主认为这种习俗很可笑,于是他向朋友弄了些棉花、无纺布、胶水,自制起了简易的卫生棉,还用荷叶包扎绑上鲜花,像礼物一样送给妻子。可当妻子试用过之后却不理想会侧漏弄脏裙子,之后男主对卫生棉进行了升级加厚防漏,但妻子却不愿意尝试,怕别人知道后指指点点,并让丈夫放弃。

男主又想办法给妹妹试,不料被公公婆婆及家人看到,觉得很丢脸。屡遭失败的男主没有放弃,他来到了医学院门口想询问大学生们试用的感觉,可她们却很少有人配合。男主看见邻居有位女孩行成人礼后,为她送去自制的卫生棉,不巧的是半夜三更,被她的母亲发现并破口大骂,引来众多邻居的闲言碎语。这时男主的妻子决意要离开他,离开这个让她丢尽脸面的男人,她的理由是:印度女人情愿疾病也不愿被羞辱。


妻子的想法是不理性的,非常极端也很庸俗,更可悲的是男主的母亲也有着严重的封建思想,这也是和印度女性长期低下的社会地位所造成的。就像妻子每月情愿花57卢布拜神求平安,也不舍得把这钱买卫生棉保健康,所以印度女性的解放和未来还是要靠男人啊!男主虽然绝望不能理解,但他还是宽容得把过错认为是自己,他辞职离开了家乡准备去多学习,干出一番事业来改变妻子的想法。

他来到大学教授的家里打杂,教授的孩子在计算机上为他查到了很多重要的资料:卫生棉并不是用棉花制作的,而是一种植物的纤维。教授告诉男主的生产卫生棉的自动机器金额高达上百万,这让男主望而兴叹:那要什么时候才能让印度女性用上廉价的卫生棉呢?男主思前想后决定自己动手制作机械,经过各种调试、试验,通过四种工艺:打碎、压制 、黏胶、杀菌后终于做出了合格的卫生护垫。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给了位叫帕里的女大学生使用,她注定是男主命中的贵人,不但帮他推广卫生棉,更是到各村里找来能干好学的妇女进行制作培训。让更多印度女性了解卫生棉、使用卫生棉、他们只卖两卢比一包,还有谁用不起呢?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帕里牌卫生棉赢得了广泛的好评,男主更是提出了要让100万印度女性就业的目标,因为他认为:钱能让一个男人微笑,但善举能让更多的女性微笑!

男主的成功受到纽约的邀请并演讲,当帕里在走廊上想亲吻男主时他妻子的电话来了,男主要回家了。在机场分别时男主做出了选择:是帕里成就了男主,心里永远会有她的。当这位忠诚、善良、智慧的男人返回阔别已久的家乡时,全村人都来热烈地欢迎他,妻子更是和他紧紧相拥。男主被政府授予莲花勋章,他改变的不仅是人们对于封建习俗的观念,更是改变了所有印度女性的未来命运。

观后感《《印度的女儿》观后感5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