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妖猫传》观后感300字。

现在看电影或者视频也是人们汲取知识营养的一种主要渠道,作品中有非常打动人的地方,让我们感慨万端,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观后感。整理我们的思维,写观后感不啻为一种好的方式。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观后感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妖猫传》观后感300字,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妖猫传》观后感

花了两个小时看了一部看不懂的电影,心里满是憋屈。还是简单低俗比较适合我。陈凯歌的《妖猫传》不就是白居易写长恨歌不满意,正好出现了猫妖,发生一系列的故事还原了杨贵妃的故事。让白居易身临其境,然后说明了什么道理呢?我没看懂。看特效场景倒是不错,大制作大手笔。

细细回味和思考,还是要写点观后感,不然这两个小时就浪费了。但事实是去看了评论才懂得其中的内涵。贯穿整部作品的不是法术,而是幻术。幻术代表着美好与虚假,真相往往残酷无情的。空海所追求的无上密正是接纳虚假和残酷,拥抱美好,世界并不全然是完美的。这部电影可以分成五个故事,即空海求无上密的故事;白居易写长恨歌的故事;白龙复仇的故事;丹龙解脱白龙赎罪的故事;还有杨玉环的故事。五个故事交叉同时进行,当到电影的最后一刻,这五个故事完美的结合起来。空海求得无上密,白居易定稿长恨歌,白龙放下仇恨得到解脱,丹龙成功为白龙解脱。

不得不说,编剧导演用心了。简单的看一遍,不去看底下的评论,说实话这些深奥的东西,我只看出皮毛。一念执着,一生难以解脱。真实和虚假,残酷与美好都要学会去接受。正是如此,活着才能洒脱,自在。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延伸读

《妖猫传》影评300字


《妖猫传》影评

云想衣裳花想容这是电影里妖猫引领白居易和日本高僧空海去寻找李白诗歌里歌咏的杨贵妃。当这句诗句出现在电影里时,你就不得不为这句诗着迷。云朵也想身披七彩霓裳羽衣,更何况是窗外娇嫩的花朵呢。而身处深宫的杨贵妃又该是怎样美艳。云朵、花朵都比不上她的天姿国色。
这部电影改编自日本一本魔幻系列小说《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故事对白居易、李白、杨贵妃这三位有名的历史人物进行了根据部分史实的故事延伸重构。将大唐盛世和大约三十年后白居易所处的历史时代进行了联接。李白写《清平调》赞美杨贵妃,白居易写《长恨歌》歌咏永恒的爱情。虽然《妖猫传》是表现出了幻术师对杨贵妃的一往情深,而不是唐玄宗对杨贵妃的一片真情。或许《长恨歌》写的也只是平常人之间的永恒的爱情,不掺假,平实而又安逸。
《妖猫传》的故事视角新颖,同时又饱含了人文情怀和悬疑,让看电影的人儿在一开始就被抓住。我倒是挺喜欢这部电影的。
借用《长恨歌》最后两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妖猫传》观后感500字


《妖猫传》观后感

在网络上将《妖猫传》再看了一遍,弥补了在电影院看时差点睡着的尴尬。陈凯歌不善于讲故事,善于抒情,但让我觉得遗憾的是,这位拍出过《霸王别姬》的导演在这个电影市场中已经迷失了他自己的定位。

有人说,陈凯歌在拍他自己心中的大唐盛世,浓墨重彩,巍巍皇城,万国来朝,兼济天下;有人说,这部电影耗资六亿,耗时五年,重建了当年的唐城,费心费力;有人说,这是一部华美的爱情片,单纯而炽热,虽死吾亦往矣。但是,从我这个电影市场的旁观者角度来看,这所有一切宣传的噱头都不符合当今的电影市场。

首先,电影市场发展太过迅速,尤其是中国电影市场,以一种疯长的速度在全国蔓延开来。现在的观众,接受了太多好莱坞超级大片的视觉轰炸,被星球宇宙、异形空间养刁了的眼睛再来看万里皇城,九层高塔,花灯艳舞,我们会说一句好,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也许,五年前的这座唐城在人们想象中会激起视觉的巨浪,但是五年后,在电子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它就像掉进湖里的一颗石头,波浪消散便归于平静。其次,现在的观众太渴望有趣的故事,有冲突的情节,能在故事发展中引领人们的情感流动。所以,《妖猫传》前半部分,电影如探案一般,一点一点接近事实,观众是买账的;但后半部分,平庸的讲述风格,虽有盛世美人,虽然剧情推动着揭露真相,但观众的脑子动不起来了,就想睡觉了。尤其,电影的唯爱至上的主题,相对于原著惊奇的脑洞而言,电影的剧情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张力来架起这个主题。杨玉环爱李隆基,接受假死的谎言,她做选择时,多么有戏剧性冲突的瞬间,然而却没有足够表现出来。在我看来,这不是演员的问题,是剧情,为什么那个时刻不给玄宗和贵妃的交流互动更多的描写?让我所有的情感认知、感情收获都来自于旁白和妖猫的讲述。

吐槽了这么多,只因为他是陈凯歌。

《猫妖传》观后感1000字


《猫妖传》观后感1000字

威言慰语

这几天断断续续的看完了妖猫传这部电影,看完本片给我一个反思,所以想写个感悟,很多人以为是对是真的未必是真,而人以为是假的也未必是假的,当然你可以不相信,就像剧中白居易也不相信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是假的,就连空海躺进杨玉环的棺木中发现那一道道的血指痕,也根本接受不了这就是事实,你可以像白龙一样不相信杨玉环真的死了,你可以欺骗自己,可是瓜就是假的,诗也是假的,因为爱都是假的。

影片中幻术与真实场景的穿插,让观众有种傻傻分不清,到底那一幕是幻术,那一幕才是真实的感觉,这也许就是导演的目的,让观众觉得历史上的记载于本片的叙述哪个是真哪个是假一样,但如果本片是真,那我们会因为看到真相而恐惧,当人性被挖开那种黑暗是何等的大,当玄宗皇帝面临随从的逼迫要求杀了杨玉环时,面对自己的性命和爱人还有曾经的誓言,他选择自保,毕竟在生命的面前,人可以丢弃一切,人不是说吗?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皇帝私底下商议用针封住杨贵妃的脉,以后在起针就可以恢复,其实是骗人的把戏,但皇帝又不想失去自己在贵妃和人面前的形象,弄虚作假说自己不同意这么做,最后贵妃自己选择尝试,这就是他们的计策,皇帝为了怕人看出贵妃死是假象,还要让一个太监去在贵妃脖子上留下勒痕,但高力士(太监)不愿意,毕竟谁都不想替别人被黑锅,只是毕竟要有人牺牲,而贵妃就成了那一个牺牲的人,而高力士不算,他只不过是被逼的,演了场苦戏(挨打),但贵妃明知道这一切都是圈套,都是假的,因为对皇帝的爱是真,所以选择去死,只有爱才可能有牺牲。最后贵妃死了,哪有什么起针,贵妃活生生的被埋在棺材里闷死。

为了掩埋真相皇帝把所有知情的人全部杀死,若不是阿部留下的回忆录,可能谁也不知道真相,都以为玄宗爱杨贵妃,最后为杨贵妃哭瞎(其实是猫抓的),这本日记帮助真相公布与光下,我们发现了人性得丑陋与黑暗,历史上的良善美的背后不知道还有多少的屈辱,不知道还有多少的真相还没有大白,谁来帮我们还原真相呢?就像剧中所告诉我们一样,有一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这本书就是纪念册,他记录了所有人所行过的所有记录,他能还原所有真相,有一天真相都要揭开,祂必深深挖出掩埋的真相,耶稣必掌权、公义必得胜,还历史清白,问题是谁是清白的呢?当每一个人的人心被撕开谁还会说自己是冤枉的呢?

剧中还有两个年轻人被称为白鹤兄弟,他们一个选择报复,一个选择以爱来偿还,其实爱与审判是分不开的,就像杨玉环所说你们两个少一个否没有了白鹤兄弟了,爱要和公义并行,如果只有爱那是放纵,如果只有公义那是残暴,以爱为前提来饶恕,以悔改承认来回应爱,以拒绝否认为施行审判的依据,这才是真正的良善。

面对这世界的苦难,白鹤兄弟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一个留在苦难中挣扎,受尽痛苦的折磨而报复(变成猫),另一个寻找解决苦难的方法,最终找到了信仰而得到释放。影片中有一位表演幻术的法师对空海说,虽然这些瓜是假的,但在这些瓜中有一个是真的,你知道那一个才是真的吗?面对这世界有如此之多的信仰,到底那一个才是真的,就像耶稣站在许多偶像的背景中说:你们说我是谁?在这么多神中哪一个才是真的?用剧中空海最后一句问慧果大师的话说:你找到答案了吗?

《妖猫传》观后感1500字


《妖猫传》观后感

慢几拍写观后感的好处是,多点学习与消化的时间。
半个月前看了这部电影,票房不及《芳华》但也有五个亿,数据说明支持率。但是在影院,跟我一起看的人直摇头,看不下去,要睡着了。我倒是看下去了,主要因为视觉效果太震撼了!当然,肯定知道许多虚构,比如,白龙、丹龙这样的角色。
尤其不相信白居易会在大唐朝的王宫里给杨玉环当面写颂歌?更怀疑李隆基的智商,为了让大唐王朝的百姓一睹倾城美女的美貌,让自己老婆众目睽睽之下荡秋千;这个情节断定是现代人想出来的,皇上绝没有这个胸怀;还有极乐之宴那个登峰造极的奢华灯光秀也百分百是现代人的匠心,唐朝时哪有这些灯光电啊?
即便如此,我还是为这样摄人魂魄的视觉盛宴叹服。电影这座造梦工厂的功能之一,不就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制造梦幻或玄妙或异想天开的世界吗?这么说,《妖猫传》还是好看的。
看完电影出来,脑子里转着一首老歌《爱江山更有美人》,二十多年前大街小巷的街歌,男女老幼都会哼几句,爱江山更爱美人,哪个英雄好汉宁愿孤单?人生短短几个秋啊不醉不罢休,东边我的美人啊西边黄河流。

这些日子整理京都、大阪自由行见闻,在百度上竟然找到这部电影与日本也有关系。
《妖猫传》改编自日本奇幻小说超级霸主梦枕貘的4卷本小说《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貘是传说中一种吃掉噩梦的奇兽,因为一直想写出像梦一样的故事,年近七十岁的米山峰夫在高中时给自己取了梦枕貘的笔名。对于他的作品,中国观众不算太陌生,早在2001年,梦枕貘的《阴阳师》系列小说就已被改编成电影,此前掀起热潮的《阴阳师》手游即源于他的小说。热爱《西游记》和《搜神记》的梦枕貘擅长从中国历史中采撷素材创作小说,不仅来过中国十多次,还曾循着玄奘大师的足迹一路向西,沿途探寻古迹,收集写作素材,《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是他耗时17年用了2600张稿纸创作的历史幻想小说当初会幻术的胡人黄鹤为求赦免而给唐玄宗表演飞刀刺梨,结果误杀妻子而心生怨念。他以幻术诱惑酷似亡妻的杨玄琰之妻生下他的女儿玉环、儿子白龙,因从小将白龙抱走,没人知道玉环和白龙是姐弟。白龙和黄鹤养子丹龙都爱慕他们默默扶持的玉环,但黄鹤为了混淆大唐血脉将女儿先后送给寿王和唐玄宗,没想到玉环不能生育,黄鹤又将目标改为颠覆大唐各种策划引发安史之乱。在马嵬驿,获悉黄鹤阴谋的高力士松动了让玉环假死的银针,等再开棺时,玉环容颜已老人疯了,但唐玄宗还是把玉环安置在隐秘行宫。阴谋被揭露后,黄鹤跑路,白龙、丹龙偷偷带走玉环,为了成全白龙,丹龙离开,白龙虽得到玉环的人,但玉环的心里只有丹龙,白龙为了逼丹龙出来决斗折腾出妖猫事件和棉花地兵俑事件。想求得大唐无上密法的空海、为《长恨歌》寻找灵感的白居易联手发现真相,被黄鹤刺中胸口的白龙得知自己与玉环是姐弟后自尽,早已清醒但一直装疯的玉环杀了黄鹤,准备自杀时被丹龙表白,与丹龙幸福生活一年后故去。
小说融入中国历史和日本传说,层层铺垫,有人看到大唐外衣之下日本式复仇的狗血情感内核,有人看到悲剧皆因黄鹤、白龙父子的执念而起。评价褒贬悬殊的原著先天逻辑就不强,电影改编去掉了连高力士都倾慕杨贵妃、黄鹤把女儿先后送给皇帝父子二人、弟弟爱慕并占有姐姐、父杀子、女杀父等不符合中国文化的情节,虽然电影少了狗血情节,但把原著的宗教视角改成幻术视角,弱化了角色的行事逻辑,还是让绝大多数观众除了看热闹还有看不懂。比如,那个幻术怎么看都像是魔术,而让人假死的情节小说或影视剧里看过,但是,它还能凝固其在世时的容颜不老吗?

后来,清华大学历史学教授出来正视听了,说:这些都不是真实历史,全是电影的艺术创作。杨贵妃懂点胡语、会胡旋舞,但不能说她有胡人血统。唐德宗不是因咒怨而死,自然也不会请空海进宫来驱邪。阿倍仲麻吕年老思乡坚持要回日本,只是因为船遇难没办法又回到长安,怎么可能像电影里演的为了杨贵妃不回日本?唐玄宗死了他还没死呢,他是在唐代宗就是唐玄宗的孙子在位时死的,怎么可能是被玄宗灭口的?还有唐玄宗是很器重他的,官做到从三品。唐玄宗也没有为杨贵妃哭瞎眼睛,自然不存在被妖猫抓瞎眼睛。安禄山叛乱也不是因为杨贵妃
观众不要对杨贵妃死在马嵬驿的史实置疑,杨玉环缢杀后由佛堂运至驿站,陈尸于庭院,陈玄礼等将士进来验看过。这些都是有明确记载的。到于白居易做过官,但没做过六品起居郎,自然不可能像电影里演的那样记录皇帝起居,也不可能随时拉着空海跑进皇宫去查阅宫中档案。

梦枕貘写《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白居易的《长恨歌》,在唐朝的时候,白居易在日本就很有名了,日本平安时代《长恨歌》就传过去了。不过,按照历史,空海不可能像电影里那样在中国看到白居易的《长恨歌》,因为806年3月空海就离开长安踏上归途,10月到日本。而白居易是806年12月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并谈论李杨爱情,回来陈鸿写了《长恨歌传》,白居易写了《长恨歌》。这些都是历史学者有字有据有时间表的考证,观众们自不必跟电影较真儿。
为什么叫妖猫呢?本人以为,此猫的妖气也有几个意思,一,实指它是皇上的宠物,地位跟爱妃不相上下;二,它神化后妖魔化;三,它还被拟人化,还有人的思维判断与行动力且能做人所不及之超能力。所以,观众不要把这部电影当正剧看,就当个神话或者现在爱说的悬疑看,不用那么累。

现在,我的脑海又回到了那首老歌儿,江山和美人,可能有爱?但没有更爱。因为黑猫警长来了。

《妖猫传》观后感1200字


《妖猫传》观后感

电影看完了回到家找官微想保存点剧照的手机桌面,这才知道原来自己看的不是《猫妖转》,是《妖猫传》。最近电影起名字到底是怎么了?从《相爱相亲》/《相亲相爱》到《妖猫传》/《猫妖转》,也是醉了。
看完《妖猫传》最大的感受就是:很像陈可辛的《如果爱》。大场面,华丽。《如果爱》是用一场盛大热闹的歌舞剧来描摹爱情,《妖猫传》是用一场绮丽的宴会来展现盛世繁华。也对,爱情和盛世繁华都是虚幻的难以长久的。当我看到《妖猫传》里空海和白居易走进三十年后已经完全荒芜的举办宴会的宫殿,那种极盛和极衰的对比让我在工人影城里震撼得差点落下泪来。

在唐玄宗李隆基的心里,杨玉环就是大唐盛世繁华的代言,所以他让杨玉环站在大秋千上,在长安人的头顶荡来荡去以此向世人展示着她的美杨玉环愿意吗?电影里没有给出确切地答案,我们只看到杨玉环没有表情的脸。也许在编剧的心中杨玉环亦是开元盛世的代言,所以编剧安排了来自日本的使者晁衡爱上杨玉环(阿部宽和张鲁一长得真是像啊,电影中几乎分不清啊),为了杨玉环再也不回日本真实的历史是,日本曾派遣唐使来大唐学习文化技术,唐朝的文化对日本影响深远。
不仅是极乐之宴的宫殿从极盛走向极衰,李隆基的政绩亦是从极盛走向极衰。极乐之宴就是大唐的写照。电影中的李隆基很有意思,他身边的贴身跟班除了高力士,还有从事幻术的父子三人,极乐之宴就是幻术师父亲的作品。甚至在安史之乱逃难之时,这父子三人也贴身跟从。逃离皇宫时,他挣脱搀扶他的太监的手说:我是皇帝。这一幕让我印象深刻(对张鲁一的粉丝之情就更深了嘿嘿嘿)。当国家繁盛之时,他用幻术来炫耀;当国家衰败,他用幻术来解决兵变。而杨玉环,是大唐繁盛的代言,是李隆基的骄傲;亦是大唐衰败的罪魁祸首,是李隆基必须要摈弃的。
李隆基不愿意撕破自己深爱贵妃的面具,所以他跟杨玉环讲,让幻术师给她扎针假死,平息了叛乱再拔针看到这里我心想,草泥马,她假死之后难道还能和你光明正大地在一起?你真能容忍她流落民间被李白王白张白孙白等等爱慕着吗?杨玉环喝下毒酒,接受尸解大法从丹龙口中得知这法是真的,酒却是毒酒,李隆基已经下定决心让杨玉环死。高力士在杨玉环脖子上制造了假的勒痕。杨玉环被埋在无人知道的水中树林里让人无法营救,李隆基把自己心爱的御猫留在那里。
让人触目惊心。他爱那只猫,却让猫陪葬。他爱杨玉环,却不愿和杨玉环同生共死。更可怕的是,他想要一个人死就让那个人死好了,可是他偏要营造一个深情的形象去骗杨玉环骗身边的人。在他晚年,他整日拿着杨玉环给他的一缕头发也许他心中是有对杨玉环的怀念的,在妖猫吃掉了他的双眼后他谎称是为了杨玉环哭瞎了双眼让心中那点怀念有证据坐实。他死后杨玉环的头发放在他陵宫让后人看到他对杨玉环的怀念。所以晁衡说得没错,李隆基才是最大的幻术师。他这一生,都活在自己营造的虚幻中。

电影中不断强调我们看到的并不是真实,只是一场场幻相。瓜不是瓜,鱼头不是鱼头,街头的幻术艺人不是幻术艺人,高僧不是高僧,陈云樵家的惊变是幻术,极乐之宴是幻术打造的,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也是一场虚幻。白龙到死都要守护贵妃,守护的不过是一具灵魂早不存在的躯壳。连白乐天写的《长恨歌》亦是一场虚幻,借白龙的爱去吟诵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
电影也借丹龙或者说街头的幻术艺人其实也就是那位高僧的口说了,幻术都有一个实体。从陈云樵和春琴还有那位歌妓被妖猫附身之后的所作所为能看出来,他们心中一直都有这样的恶念,妖猫让他们把恶念实施出来。也就是说,眼睛所看到的都是虚幻,连我们感知到的自己的内心,亦是一场虚幻。那么到底什么是真实呢?什么才是空海不远万里来大唐寻找的无上密呢?

空海在海中因为风浪而害怕,同船一位抱着孩子的母亲说:看到孩子睡熟了,我就心安。联想到佛教在大唐的昌盛,联想到鉴真法师东渡日本传佛法,我想,原著作者应该是带着佛教的理念去创作故事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亦有云: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所以呀,妖猫才吃掉那双只看表相的眼睛。

pS:浓眉大眼唇红齿白风情万种的禁欲系日本小和尚真是太撩人了。尤其小和尚那句台词(原话忘了):我去妓院是去度天女的,和你不同。真是让大老师诱惑难挡啊。本文所有图片来自电影《妖猫传》官微,如侵删。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妖猫传》观后感3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