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无问西东读后感1000字

无问西东读后感1000字

《无问西东》影评300字。

记忆中难忘的事,经常是观看一些经典的影响记忆,好的作品能直击人心,给我们带来震撼的感受,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老师们经常会安排我们来写观后感作文,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观后感分享与他人呢?在这里,你不妨读读《无问西东》影评300字,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无问西东》影评
潘凌云

看到的和听到的,常常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让你在意的东西,比如占有多少,才更荣耀,拥有什么,才能被爱。等你们长大,你们因像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会对出生的朝阳欢呼雀跃,也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但是却会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常常,甚至永远忘了自己的珍贵。
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愿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在我很小的时候,读过一本书,是奥地利作者维克多弗兰克的《生命的意义》,这本书讲述了一个人一生是如何因为他人的关爱与付出而生存下来。书中的结尾最后总结了一句简单的话:我们活着的意义是为了让他人活得更好。
这本书与这部电影有异曲同工之妙,对生命的意义作了我所能最大程度理解的一种阐述,即时我看不惯的一切,我也努力去理解,因为一切的背后皆有他的逻辑。如果一个人从爱与关爱中长大,受过很多温暖与帮助,他们未必愿意变成让人嗔恨的模样。有些人改变不了,但我们还能影响其他人。虽然我们道路不同,甚至也许我很讨厌,但是一个生命向另一个生命的求助,无论如何,我愿意伸手。
无问西东不计较得失,听从你的内心做正确的事。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无问西东》影评800字


《无问西东》影评

今天和女儿一起去看了电影《无问西东》,该片是为纪念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专门拍摄的,2012年拍摄完毕,直到2018年初才公演,其间有过一些重拍和修改。虽然片中几个桥段剪辑穿插的太厉害,但还是一部吸引人的电影,包括它的画面和背景音乐《Amazing Grace》,当然我内心对清华大学和曾经在清华任教和学学习过的大师们的敬仰也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所谓爱屋及乌是也。

片尾在播出影片的演职员表的时候同时在左侧播放曾经在清华包括西南联大任教和学习过的著名人士的图片和文字,包括梅贻崎、冯友兰、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闻一多、杨振宁、李政道、沈从文、钱钟书等,长达七分钟之久,全场观众无一人离席,默默静坐看完全部人物介绍。中国人从骨子里对文化人从来都不缺乏尊敬和仰慕之情,虽然我们曾经也有过一段段有辱斯文的荒唐历史。

看完电影,回家的路上,我问女儿怎么理解电影片名《无问西东》,她说就是但做好事、莫问前程,我的理解是英雄莫问出处。回家上网查了一下,无问西东一词出自清华大学校歌歌词中的一句: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但只从这句歌词,怎么理解无问西东,每个人也可以有自己不同的解读。

1931年12月2日,梅贻琦校长在就职演讲中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论断。清华大学之所以让人思慕和景仰,很重要的因素是因为她的大师辈出。西南联大在当时简陋的条件下办学,仍然是名师荟萃,人才辈出,很好地验证了梅校长的这句话。

我对清华的第一印象是我在中国科大夜大学上学的时候《数据结构》课程使用的是清华大学严蔚敏教授所著的《数据结构》一书,考研前一年去中国科大西校区混在本科生里旁听一学期此课程也是使用的这本教材,这本书算是研究得烂熟于心,写满我的学习笔记,现在我的书架上还保存有我使用过的这本书。虽然我后来从北工大图书馆购得一本处理的美国出版的原版书《Data Structure Using pascal》,该书不论在内容、排版和印刷质量上都不是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数据结构》一书可比的,但我得承认这两本书都对我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严蔚敏老师的那本《数据结构》书,至今难以忘却。

在北工大读书的时候,我们经常去北京城西北的清华大学南门外的清华大学出版社读者服务部购书,我记得当时都是和我的同学一起去,斜穿整个北京城,往返得花去一天时间。后来我加入SAp北京公司,办公楼也是在清华东门外清华紫光的一栋小楼内,在那里工作了近两年,但好像很少进入清华校园。后来我一位中专时期同年级的同学,她女儿以上海市理科高考状元考取清华大学管理学院,她送她女儿来北京上学,给我电话,我去学校里找她们,请他们在清华南门外的文津国际酒店吃了一顿饭。后来一次回合肥参加我们班一位因病早逝同学的葬礼,听其他同学说我的这位女同学已经在上海因病去世,让人倍感意外和惋惜。也不知道她女儿清华毕业后飞往哪里?也许已经到大洋彼岸的美国了。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只能感叹人生无常了。

晚上吃饭的时候我悄悄和女儿说,看完这部电影我内心感觉此生一个很大的遗憾是没有能够进入清华园学习,不过人生没有回头之路,只待你们后生了。人生之路,一是自己可能不能完全自主选择,二是有很多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不能如愿以偿也属正常,如今这个年龄只能释然于心了。但清华的人文精神、大师的人格魅力和文章学问我们可以学习和追随,英雄豪杰不问出处,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影评500字


无问西东影评

周六休息,陪女儿观看了影片《无问西东》。不料全程泪眼相伴,真是好久没有看过如此直击内心的好电影了。
整篇故事由四个小故事串起,相互交错,整部电影一直被一种高尚的情怀所包围,高于明哲保身、小资情感。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失的东西。
影片的几个事件,我以前也都在报纸上、电视上看到过、听说过:四胞胎出生被奶粉公司选中提供奶粉;文革时期女学生为老师抱不平模仿别人的笔迹写信;研究核武器的第九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被核辐射影响身体健康;富家子沈光耀违背家训当空军战斗时牺牲;泰戈尔来清华演讲。看似毫无关联的几个素材在编导的妙手之下,起承转合被串联起来:开着战斗机送食物的沈光耀是第九研究院的陈朋口中的晃晃,现代人张果果的父母又是被问心有愧的李想所救因果轮回,便是百年。
几个故事在不同时间、不同时代中切换,但一代代所传承的精神却是不变的,在不同时代可能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在战争时代放弃优越生活投身戎马的沈光耀、在文革时代甘于坚守自己所爱的陈朋都在用不同的时代语言和行为,诠释和演绎了真实。影片中一代代躬耕于自己领域的精英,抵御得住世俗的狂躁,专注于跟从自己内心做事的行为,一次次得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反观我们现在的生活远离战争、远离饥饿,多了一大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学生和整个社会更看重的是分数和名校,那份国家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已经淡薄了很多。正如影片对白所说: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保持真我难能可贵,在你迷茫之时,请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印象最深的是影片里的对白:
如果你往下掉,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
谁会是自己可以托底的人?当时就想到了亲人、好友,我庆幸有可以托底的人,瞬间幸福感爆棚。我感恩有可爱的女儿承欢膝下、有年迈的双亲孝敬侍奉、有健康的身体工作生活、有交心的朋友诉诵倾听。面对今后的人生路,我依然会心存善良,听从内心,去做一些快乐的事,做那个自己想成为的人。

《无问西东》影评1000字


《无问西东》影评

昨天中午陪爱人在三胞广场五楼影视城观看了电影《无问西东》,刚开始看,花里胡哨里看不明白什么情况,看到三分一处渐渐看出了头绪,慢慢又看上了瘾。感觉这电影还真不错,像宣传的那样,是一部充满人文情怀和献身精神的国产电影,演技杠杠,感情满满,眼泪哗哗。
《无问西东》用电影语言艺术讲述立言立德,无问西东的清华精神。用四个不同时代却同样出自清华大学的年轻人,他们对青春满怀期待憧憬,但又改变不了那个特殊时代变革环境和凸显的各种矛盾纠纷纠结,他们一路在挣扎摸索中前行,又各自找寻到真实自我的人生价值故事。与前一阵子看的《芳华》一样,影片所写年轻人的水木清华,也是他们年轻人的青春之歌。虽然千疮百孔,虽然幼稚单纯,但不失真诚和勇气,不失信念和感情。
无疑,在当今鱼龙混珠的电影市场圈里,《无问西东》仿佛一股清泉,汩汩流淌在观众的心田里,带给观众的是一股清凉之风,清爽之意。譬如,一句话、一个片段都有让人怦然心动的感觉。如果提前了解了你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对每一个正走在人生路上慢慢前行的人来说,这句话有很强的冲击力和感慨性。还有一个颇有诗情画意的片段也比较感人。一次倾盆大雨中,西南联大教授上课时的主题就是静坐听雨,物我两忘,听的是自己的心灵之语,是自己的人生感悟。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现代。张震饰演的张果果,职场经理,英俊潇洒,风光无限。为拿到奶粉公司订单,他代表广告公司,挑选四胞胎家庭作为援助对象。然而,陈述策划方案时,他没按上司要求将安全作为主要诉求,对方不满,取消订单。他被公司炒了鱿鱼。当然,他有本事,又到另一公司担任高管。四胞胎之事,似乎与他无关,但他放心不下,决定用自己的力量,区帮助亟需援手的这一家人..
故事尚未讲完,第二个故事又将开始。文革前夕,清华大学学霸陈鹏(黄晓明饰)暗恋着中医药剂师王敏佳(章子怡饰)。二人是中学同学,两小无猜,亲密无间。然而,王敏佳命运多舛,因看不惯师母虐待老师,偷偷给师母写了封指责信;还因虚荣心而撒谎说和毛主席合影的小朋友是她。于是被师母问罪,又遭单位群众批斗,打得浑身是血,奄奄一息。陈鹏不顾一切,将其救活,并发誓永远和她在一起,哪怕此时她已被毁容:你别怕,我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一个能为爱托底的人,应该是一个值得托付一生的人。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广东富二代沈光耀(王力宏饰),为抗战毅然参军。平时他是穷孩子们喜欢的晃晃叔叔,开着战机偷偷给孩子们投放食品;战时,他是英勇无畏的中国空军战士。一场殊死决战中,几经缠斗,沈光耀驾着战机,冲向敌舰,以身殉国。俯冲前,他默默念着妈妈,对不起。因为,雍容娴静的母亲(米雪饰)闻听独子竟要参军,曾从广东赶到昆明,坚决阻止,并劝其看轻名利,好好享受人生。然而,当母亲从同学口中得知噩耗后,虽悲痛欲绝,却端来两碗银耳枸杞莲子汤,为孩子壮行。
第四个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清华学子吴岭澜(陈楚生饰)一袭长袍,英文考试第一,物理却考得稀里哗啦,老师劝其转专业,他很迷茫,因为学校最优秀的人都在学实科。此时,梅贻琦校长(祖峰饰)的一席话让他警醒:你不应该把自己置身于麻木的忙碌、踏实中而忽略了真实。面对时代浪潮,你应该叩问自己内心,不必选择迎合潮流。要遵从内心,从容而笃定。
一个电影,四个故事串成,讲得从容镇定,娓娓道来,带有强烈的人文色彩。听说,这部影片本来是为庆祝清华大学校庆而摄,始终围绕清华大学学生,紧扣人生信念。让人看了,一种崇高感和正义感从心底油然升起。尤其是影片结尾,随着音乐缓缓推出字幕、图片,逐一介绍电影中露面、曾在清华工作或由清华培养的大师:梅贻琦、梁启超、梁思成、王国维、冯友兰、朱自清、闻一多、邓稼先.群星闪耀,光华灼灼!望着银幕上那一一闪过那些令人敬仰的大师,人们心潮澎湃,久久不愿离去。
看这部电影也能明显地看到一些问题和瑕疵。譬如结构错综复杂,内容虚实失当,细节粗糙不堪等。还有,四个故事中,这个故事还没讲完,那个故事又插了进来,反复穿插,时空颠倒,细节经不起琢磨,情节铺陈过多等等。当然,任何影片,瑕疵在所难免,毕竟瑕不掩瑜。当张果果毅然对四胞胎施以援手,当陈鹏与王敏佳紧紧相拥,当沈光耀奋勇冲下敌舰.那一刻,我相信,我们的灵魂已受到深深震撼!我们的眼泪,情不自禁,会喷流而出流。

无问西东影评250字


无问西东影评

这部影片上映以来毁誉参半,但是从我看来其主线是异常清晰且得以贯彻始终的。虽然四条时间线上是打乱的,但是人物的思想变化却是同步的,真正能看懂的人不多,能看懂的人应该深感其道。
全篇用四段故事,描绘了中华大地的百年沧桑。暗中贯穿的主线却是大学精神的传承渊源。清华校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四个人都在自己所在的时代,听从内心的指引,做出了最好的选择,践行着这十六个字。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May you always remember how precious you are。
1924年,泰戈尔访问中国,来到清华大学演讲:我竭我的至诚恳求你们不要错走路,不要惶惑,不要忘记你们的天职,千成不要理会那恶俗的力量的引诱,诞妄的巨体的叫唤,拥积的时尚与无意识,无目的的营利的诱惑。
水木清华,有百子争鸣,可静坐听雨,能丈量核变,参天地俊秀。历经世事变迁,更有无数情深,正在漠漠跋涉。
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影评700字


《无问西东》影评民族记忆与无畏青春的交响

近来电影《无问西东》正值热映,这部杀青于六年前的老电影,历久弥新之感却倍是浓厚。也正如其他所有的好电影一般,《无问西东》电影内容承载的是源于生活又极高于生活的理念价值,其中那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的关于民族的记忆与关于人的无畏青春更是值得深思。
电影以清华四代学子的青春为落脚点,从四个时空中对他们青春和时代的关系进行阐述,用时代的宏大表现青春的迷茫,而后用青春的勇气对民族的记忆进行写实,这使得这部跨越百年的影片有着莫名的吸引力,仍能让人抓住这四段故事的中心点和相似点。片中的四位年轻人是清华精神的写照,更多的是那个年代有志青年的写照,他们心中的迷茫可能就是所有青年人的迷茫,他们所做的选择也是那个时代年轻人想要做的选择,因此,《无问西东》用几个人的勇气讲一代人的青春,用一代人的青春讲一个民族的记忆。
从电影的制作来看,该部电影为真实还原那段民族记忆也是倾注了不少心血,这使得《无问西东》很多场景也很怀旧很有历史感。就好比西南联大的拍摄场景,那都是制作团队在阅读大量资料后才确定的场景,为了让这部电影更能勾起大家的记忆,让我们觉得这是一部相当有民族格局的片子,绝不是简单的青春怀旧。据悉,导演和工作人员在筹备阶段,就看了超过百万字的资料,手工制作生产服饰近万件,还原各种历史建筑、场景、道具。也许会有人吐槽电影中空战片段的五毛钱特效,它和诺兰的《敦刻尔克》有很大距离,但尽管画面略有不足,但它可以成功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民族记忆,让观众从主观方面为这部影片脑补色彩,在达成导演目的的同时也能弥补画面水平的不足,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无问西东》做的已经足够。
最值得我们深思的就是电影与现实的关系,电影本身就是一个小世界,但导演一定是想用这个精心塑造的小世界来在我们的大世界中表达特定的讯息。而《无问西东》的勇敢之处也在于故事敢于对我们民族史上那一段屈辱或黑暗的岁月进行真实描述,对其中个别人物的悲惨命运进行描述,尽管没有大篇幅地进行描写,但这其中足以给观众留下思考的余地。同上一阵子刚上映的《芳华》一样,对迄未远去的民族记忆的再唤醒与再审视,让我们有膨胀的自信心能够看到真实的过去。尽管这样的片子数量不多,但这证明我们这个时代仍有人对历史进行投注和反思,一直在场,并未缺席。
一切历史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当代史,因此《无问西东》是极个人化的一次历史书写,即使有诸多掣肘,总算没背离创作意图太多。或许,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依然需要这样的影片,民族的日益强大,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我们正处于疾步前行之时,更不应忘记自己的灵魂所在,不时转身而去,去回望民族所经历过的一切,并从中重新汲取力量,继续前行。

无问西东影评1000字


《无问西东》影评

今日观看《无问西东》,前段时间热炒的一部纪念清华的百年历史的影片,核心观点听从你心,无问西东,梅贻琦的解释就是,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但是不要忘记你的真心;在后面的王力宏演的角色升华到为正义、勇敢和无畏来实践,并投身到家国情怀之中,以及到了建国之后又被诠释为,无论政治变化如何,只要做有利于国家人民的事情就是听从你心,无问西东,最后到张果果那里获得一种平衡就是良知和道义。
所以总体来说无问西东的主线虽然有,但是却变化了,可以说是导演想赋予时代的含义,却在时代中迷失了无问西东要追求的价值。因此个人对于该影片的评价是作为校庆电影来说是合格的,而对于历史的诠释,或者说从清华人的角度去诠释时代的变迁是不成功的。或许导演说我追求的效果就是前者啊,但是却如今放大到社会,就不能不说目的就没有那么单纯了。
首先来说作为校庆献礼片来说,其表达的核心有这么几个:1、感谢出资人。清华的建立就是来自于当年美国庚子赔款的返还,所以里面对于美国和基督教表达出非常的感激之情,这个似乎是影片的一个目的。尽管并没有直接谈这些,然而美国人不远万里来训练空军人员,基督徒照顾孤儿们等等细节就反映出来了。所以大家总会觉得突兀,因为他放在的不是校园背景下,夸大到社会背景下,国家背景下,这个就有点过了,尤其忽视建国之后的清华事实上已经和美国基督教之类没多大关系了。2、精神的传承。这个精神传承仿佛有一个主线,无问西东,让我想起了古语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以及东林党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两句话,我不知道无问西东想表达的究竟是前者呢,还是后者,但我看来前者和后者都是有问题。前者让我们感到学习的目的与时代脱节了,后者让我们感到东林党这种打着天下事的名号干的却是利益集团的勾当,又哪来的家国情怀呢?所以两者都甚为糟糕,所以搞得无问西东不伦不类。或许它真正想表达的是总是虐我千百倍,我待你依然如初恋的感觉,我们是回应时代需求的,传承和坚守这份回应,是清华人的宗旨,姑且算吧。勉强合格。3、告诉清华人有多牛逼。这个其实无需其影片表述,大家都知道牛人多,贡献多,只是用这个影片表达似有邀功之嫌啊,反而违背无问西东的精神传承啊。
然而,作为社会性影片,公映全国来说,这个影片就要命了。1、将听从你心,无问西东这句话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成为一个应景的对仗,窃以为拍错了马屁了。前者完全是唯心主义态度嘛,你的心是主观的,然后可以根据情况变化,正如影片里讲到的不断变化嘛。而后者则是唯物主义态度嘛,初心是对事物目标的开始的态度,是主观对客观的能动反映的结果,因此告诫我们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要回到这个能动反映的结果上来,这样才能保证做事的正确性,可是听从你心,这心听什么?听党的召唤?听时代召唤?我看这些恐怕都不是吧,而是想学王阳明的我心光明吧,可是心的欲求变化,从心而变,那么就不那么确定了。2、无问西东,明着说无问西东,实则有问西东,隐含的线索告诉无问西东的懦弱,告诉观众还是要问西东,然后在问西东,总是寻求负面的西东,而将正面西东视而不见,大家都看到王敏佳的被迫害,却对黄晓明饰演的角色是如何从一个贫穷的孤儿成为清华优秀学生的事实,我想这个情况放在建国前是不可能出现的结果,读书人都是精英分子,家里也是相对殷实的吧,否则还想读书,想都不用想,而在建国后才会像电影中黄晓明饰演的角色的那样人能够进入清华,这是进步还是退步呢?为什么大家都不视而不见呢? 3、精英对大众的态度问题。整篇文章烘托精英们的家国情怀,可是他们对大众就是是什么态度呢,是愿意融入进去,还是仅是简单同情和怜悯就好呢,很显然精英的态度永远是后者。而真正的社会就这样就可以了?(精英大众关系见本人对芳华的影评)
总之,作为校庆献礼片还是勉强合格,但是推广到社会性影片则太多问题值得讲了。

无问西东影评800字


《无问西东》影评时代的牺牲品

2017年里面我走进影院的次数不多,看的影片寥寥无几,能令我感慨万千由衷赞叹的更是屈指可数,唯有两部充满年代色彩的影片,令我灵魂为之战栗,其中一部就是李芳芳导演的《无问西东》,我对这部影片的喜爱,是我在影片结束后在影院足足多坐了五分钟,也令我在走出影院时不由自主地在宣传栏拿了一张他的宣传单作为收藏。

这是一个关乎几代人理想与方向,生活与信念的故事,五个年轻人身处不同的时代浪潮中,选择了不一样的生命轨迹,无一例外地遭受着岁月与生活的考验,有的人迷失方向,有的人踌躇不定,有的人迷失自我,有的人一腔热血,有的人坚守终生。但是他们,每个人都值得被时光铭记,无论他们方向如何,他们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其中令我最印象深刻的不得不说是章子怡的那段故事。在那个黑白不分,是非难断的年代,每走一步都必须要小心翼翼,一个阳光明媚,笑靥粲然的少女王敏佳,因一个小小被虚荣包裹起的谎言,被一个因丈夫冷落,情感压抑的疯狂妇人丧心病狂的栽赃无限放大,最终成为众矢之的,在众人激愤批斗与打骂中,美丽的面庞被鲜血蒙上了阴暗的灰色,从此再无色彩。大被众人围在中间踢打的那段情节真的令我看得心惊肉跳,一种无名的酸楚、憋屈绞痛着我整个心房,生在和平年代的我怎么能够理解因为一个不明不白的职责,就将一个鲜活的生命视若草芥般肆意践踏、蹂躏。这种毫无理性的跟从与模仿,这些残忍的惊人默契,多么可怖,就如同鲁迅先生写下的狂人日记一般,一个吃人的社会,一个若无其事残害他人的社会,愚昧又可悲的社会。

而在这个片段情节里,王敏佳并不是唯一的受害者,挑起事端,带头残害她的女人(刘淑芬),又何尝不是个可怜又可悲之人。她是爱她的丈夫的,她宁愿自己喝凉水泡咸菜充饥,也要将家里唯一的干粮让丈夫果腹,她打骂丈夫却仍不忘帮丈夫打好开水放到其伏案的身影旁,不顾劳累帮他铺床洗衣做饭,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的一个女人,内心深处是满满的善良,然而丈夫求学归来的背叛与数十年的冷暴力逼疯了这个知识文化水平不高的老实女人,对于命运,她无能为力,她以死相逼,用尽一切,才勉强将丈夫的肉体留在了身边,除此之外,他毫无办法,她愿意用自己最珍贵的青春与生命交换,却只换得了丈夫形式的停留。他一定是不服气的,所以唯有将所有怨气撒在丈夫身上,他渴望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掀起丈夫死水般的心灵里的哪怕一点波澜,以至于后来王敏佳迫使她失去了唯一的发泄方式,她很难不把憎恨转移到这个不明就里、多管闲事的王敏佳身上。

在那个时代,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女人所能想到的最狠毒的方式便是将仇人诬陷为破鞋,于是她这样做了。然而他真的想置王敏佳于死地吗?她只是单纯地想发泄罢了,所以当批斗的众人散去,她上前看见了倒在血泊里的看似死亡了的王敏佳,她吓得尿失禁,然后灵魂就仿佛被这鲜血抽走般的,僵尸般地走回家,径直跳入了家中的枯井,结束了自己凄惨的一生。坠入深井的那一声闷响以及她丈夫那一声撕心裂肺的嘶吼着着实实震撼了我的心灵,是我久久困在电影情节里走不出来。

我不知道在刘淑芬呆然走回家的这段路上,她的心里在想些什么,也许什么也没有想,因为他的心早已在看见王敏佳死状的那一刻彻底死了,或许更早,在他男人不爱他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寒彻亡矣。这样看来,坠入深井,既是她的赎罪,也是她的解脱。

无论是王敏佳还是刘淑芬,他们都是可怜人,都是时代的牺牲品,他们不应被憎恨而应被怜惜,愿他们来世不会再遭此苦痛,能够拥抱幸福。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无问西东》影评3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无问西东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