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柴静的穹顶之下观后感500字。

好的影响也是人进步的阶梯,很多想法就是在观看的过程中不断涌现,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把心中感受写出来,写一篇观后感。写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思考和写作能力。你是否为写观后感而苦恼呢?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柴静的穹顶之下观后感500字”,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这个周末,主角只属于柴静一人,“穹顶之下”四个字刷遍各大媒体。这次,柴静不是以调查记者的身份,而是作为一名爱女心切的母亲为我们揭示雾霾的来龙去脉,用纪录片的真实帮助我们了解雾霾的危害和破解之道。

向柴静致敬,不是因为她自费百万制作纪录片,是因为她敢于以个人和一位母亲的身份去谈论雾霾如此沉重的社会问题,敢于挺身而出为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担忧。虽然柴静说这是她与雾霾的私人恩怨,但是我们不能说这个东西与己无关,雾霾无时无刻的不在笼罩着我们,而我们只能默默忍受,所以柴静这种认真的态度和追求真理的信念是伟大的。

纪录片开头,柴静的一段自述是这样说的“什么叫同呼吸共命运,就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有一天他们会说,不。我不想等待,我也不想推诿,我要站出来做点什么,我要做的事情就在此时,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是此身”。她在讲这段话的时候是那么坦然、那么果断,完全把这件事情当做自己的义务来完成。纪录片从雾霾的角度,用最生动形象的方式完成了科普,让每个人心头一颤——雾霾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如果不采取措施遏制,危害的将是我们自己。

103分钟的纪录片我用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看完,当柴静谈到柴油车排放不达标的时候我觉得污染就在身边:一名收费员,每天都要面对上千辆的汽车,其中柴油车占相当大的比例,而柴油车所排放的硝基多环芳烃毒性比一般颗粒物要大的多,致癌性达到了相当高的一个量级,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对收费员的身体健康会产生威胁。看看我们的收费岛头,那一片片被熏黑的污迹就能理解片中所讲不达标柴油车颗粒物排放量是国四的500倍有多么严重!希望这次的调查能够引起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如果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对广大收费员来说将是一个福音。雾霾的源头就在我们身边,不应该只是柴静,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这样的意识去解决、去监督,这样我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才会越来越好。

最后,感谢柴静,向你致敬。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柴静穹顶之下的观后感


柴静穹顶之下的观后感

浮躁。是我对如今社会的最直接感触。

突然想起了前两天在微信上与一个朋友分享的一篇文章所起的争执。他分享了一篇文章,既然是被分享,想必也是许多人都认同的观点。

那篇文章是一个十岁小学生和她的中文系大学教授父母所写的共同控诉中国小学语文教育的文章,主要矛盾在于比如说中国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期末考试死认“诸葛亮”而不认“孔明”,或者不允许孩子发散思维的种种诟病。

坦然的来讲,中国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确存在许多问题,但是说实话,作为一个同样从小学生长大、从小学语文教育中走出来的人,我依稀还能够回忆起童年时候的种种情形,这样的回忆告诉我,小学语文这样教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孩子与成人不同。孩子的非黑即白的那种观点虽然在成人看起来很幼稚很可笑甚至在成人世界中可以判断为错误的,但是,这又何尝没有体现出孩子的一种纯真呢?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小学生阶段经历过来的,也都应该有过这种阶段的经历感悟。

所以,当看到那篇文章的时候,我的第一感受不是觉得中国小学语文教育有什么问题,而是觉得那位“具有批判精神”的小女孩太过于早熟了。她在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她的同学们,所以当然很多都会是“错的”。

但我并不觉得一个小女孩早熟有什么问题。我感到担忧的是,这个社会的观点居然正在支持这种早熟——从那篇文章的分享数量上就可以看出。

真心觉得,这个社会太过于浮躁,急功近利,每一个人都在匆匆忙忙的赶路,生怕自己落后。

我不禁又回忆起自己的过去。当我还是一名学渣的时候,我跟我的母亲讲说,“不是我不用功,我只是顺其自然的用功,而我周围的其他人都太用功了,如果我在美国,这样的成绩肯定还不错。”

很多年过去,事实上,回想起来,我说的不错。美国大多数人民(除开华尔街精英等少数不谈)还是那样悠哉悠哉的不用功,却可以享受着中国人民的劳动果实了——当年班里最用功的那一批人,如今正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勤(苦)奋(逼)而努力的工作着,为了获得一张可以将来让自己的孩子悠哉悠哉不用功的绿卡。

我就是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放着自己的家乡不建设,要去做二等公民狗。亦或许有的时候,浮躁是一个反应链,一旦开始,很难停下来。有的时候,也会迫不得已,顺应了这趋势大流,变得庸俗。识时务者为俊杰。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600字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600字(一)

完整的看完穹顶之下,心情复杂,甚至可以用毛骨悚然来形容。震惊于柴静能交出这样一份作品,不简单。作为普通人,我们其实是生活在一个对咨讯难辩真假的时代。平心而论,这篇报告所叙说的数据和实例,如此坦白和赤裸裸,是能让我信服的。

世界性难题这么多,柴静偏偏选了这个治理污染的课题,除了受到女儿病因的启发,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个课题是有解决方案的,并不像医学难题那样需要前沿科技来突破。当每一个普通个体认识到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意识到一丝微小的力量也可以是有用的,那么,它就有被改善被改变的可能。

尽管如此,为何普通大众仍不愿付出这微小的力量?因为我们觉得,这样的努力根本就是杯水车薪。事件的核心不是这么简单。如果政府的改变,政策的改变可以做到更有效更务实更专业更有决心,那么问题就能得到更高效的解决。所谓的新闻调查之所以被大众信服,原因就是它能深入挖掘到事件的最初和核心从而理清来龙去脉。但当结果出现,我们发现这一切原来都还是政策引导下的结果,很多悲剧的发生是长期惰政甚至渎职造成的,我们心底就会涌出无限的失望,这股失望之气会毁掉很多正能量!看似单纯的治理污染的课题,其实不可避免的牵扯到能源问题和腐败问题。当今世界能源有多重要,想想中东战争,冠冕堂皇的借口背后抢的是什么?想想被拿下的中国贪官里有多少是能源系出身。大家就该明白了。

看到后半部分,英国能源大臣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你知道吗?负责整个伦敦电力分配的,是一家中国公司!这足以证明中国科技是有实力的,只是在国内受限于体制,英雄无用武之地!这又让我联想到众多知名企业,赚着中国百姓的钱跑到纳斯达克去上市,玩转资本市场并让美国人分享红利,个中道理异曲同工啊!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的中国,体制改革之路很难走,这块硬骨头不从根上一刀刀把肉剔下来,任何理想都只是幻想。

写这些文字之前,我特地去刷了一下很久都没刷的微信,想看看朋友们对此事的评论。结果是什么?大家好像反而更关心柴静本人,她为何在美国生孩子?她孩子的先天缺陷是否与其私生活不正常有关?呵呵,有一丝失望。比知道真相更可怕的是什么?是漠视真相!

大家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呼吸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保护环境其实就是保护我们自已……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600字(二)

刚开始看这部纪录片只是因为看到标题,柴静自费百万拍摄雾霾报告,能让一个人不惜花费巨资也要说出来的东西,想必真诚至极。刚开始看觉得无聊,这么多数据,看起来也费劲,那么多化学名称根本不理解。可是越来越看到,越有心痛之感,有一种黑色幽默在弥漫。那些为了利益不停追逐的人们啊,那些利益链上的权力者。柴静有一句话说的真好:人性啊!

越看越让人觉得沉重。这已经不仅仅是一篇雾霾报告。我已经理解了柴静为什么会觉得随时都想是在过一种临时的生活。中国用三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别人近一个世纪的路。其中还有一句话说得好:不是会影响到发展,我们取得了利益,我们之前做错了,现在就要来付出代价,不关乎发展。是啊,我们本就做错了,为什么还要环境替我们承担过错?我们该去认错,承担代价,一错再错,只会让原本的环境负荷量提前缩小。

柴静说,每次我望着这个在宇宙中孤独旋转的星球,就像是在望着我的亲爱的人。我要保护她们,所以我要保护地球,我要保护地球,才能保护我爱的人。是啊!这星球上生活着我们,我们每一个细微渺小的存在,人性就是这样欺软怕硬,法律的尊严在于执行。当我们的执法者不再执法,也就给了人性罪恶的沃土。法律能管得了90%的人,那就够了,不是每个人都有良心的。但是如果连执法都没有,那大气法真的就只是摆设,再次修订也只是0次执行。

要让空气维持ApEC蓝很难吗?难。对一个大国来说,尤其难。治大国如烹小饪,但是如果我们能每个人都出一份力,都用自己人性善良的一面去善待我们的环境……我们常说善待他人,为何偏偏不能善待环境?现在是用生命在换取金钱,每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后果如何,那将来呢?子孙后代呢?鼠目寸光。可即使我们有的人知识学得再多,不愿意放下手中那一点点利益,现在怎么不去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只记得奋斗,忘了退路。

幸好,我们还有那么一些人,还在保留着那么一点认知。或许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有这个认知的,只不过,我们选择的是戴上口罩,而他们选择的是带上责任。

一个国家,假若到了民众都麻木的状态,真的是可悲。有些人一辈子都不明白自己到底干了什么,无知真的太可怕。可是当你拥有知识,却改变不了现状的时候,无奈呵。幸好,幸好终于有人觉醒。

希望,我们不再重复伦敦和洛杉矶的悲剧。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600字(三)

昨天看了柴静的《穹顶之下》,感触颇多,刚看后还觉得这个人真有勇气,很敏锐,能够击中时弊。但是后来想想里面有问题,有什么问题呢?总的来说就是她也许讲了99%的真话,可是在其中1%最核心的部分却讲了100%的假话。如下: 她讲了中国的油品等级为什么那么的低,原因是中国只有3家石油公司为了自己的垄断利益,自己指定的标准过低,大家都知道的她指的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同时,她又说美国却有上千家。暗示和引导人们以为,只要打破垄断,全面开放就万事大吉了,石油问题就解决了,排放就更清洁了,雾霾就可以治理好了。事实果真如此么?

地球人谁不知道,美国早就在石油行业完成了自由竞争阶段,早就形成了以洛克菲勒为首的寡头垄断时代!所谓的美国有上千家,其他的那么多公司占有市场份额有多少?这个她在罗列了一大笔数据后却选择性掩盖起来。让人感觉证据不充分。要是按照她的逻辑,中国也有不止几十上百家,去各个大油田的附近看看,也有很多私营的炼油厂啊。那么倒回来讲,既然美国的可以垄断,为什么中国的不可以垄断,难道就是因为美国是垄断在私人手里,而中国的垄断在政府或国家手里就不行了?

话到这里,我恍然大悟,原来她的言下之意就是全面放开石油行业,交给市场竞争然后形成私人寡头。问当今世界,有哪个所谓的民族资产阶级有这个实力搞得赢西方的大财团大寡头?如果真的全面放开了,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被西方的大资本家垄断。也许放开初期老百姓会有点甜头,但是长远来看,一旦西方大资本垄断了中国的能源市场,那才是苦日子的开始。

如果真的像她说的一样放开油气开采中国会是个什么样子?看看前几年放开的煤炭行业就知道了,是那些黑心的私人老板更关心环保呢还是国有企业更加负责任?这不是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么?可是她为什么要误导民众呢?而且有选择在两会前的敏感时期搞出这个题目?估计背后是有推手的,以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有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来编99%的真话和1%的绝对谎言的,而且在极短的时间被所有媒体发布,形成轰动效应。

固然,国有企业是有问题,而且很大,但是解决的手段绝不是所谓全面放开,那样的结果就是全面被国际大资本给控制,给吃掉。没有了能源命脉,中国人民的命根子就丢了。我们只有想办法让国企真正地为人民所监督,完善其管理职能,真正地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才是最终的解决办法,而不是将其摧毁。现在中国28个关键行业,据说有23个都被外资完全控制了,要是将来再全面放开铁路、军工、电信、石油等等命脉,将所有命脉行业私有化,那我们的立国基础还在哪里?我们还是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么 ?这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核心的政治问题,立国的基础动摇了,性质改变了GCD离最后的倒台恐怕也就不远了。到那时就是胡汉三又回来了。

所以,想来想去觉得,现在不是讨论要不要国企的问题,而是要讨论如何加强国企在整个经济成分里的比例问题,以及如何让这些国企真正地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如何让他们的的权力得到监督和制衡的问题。国企不是哪个官僚的,不是哪个利益集团的,它应当是真正属于全体中国人民并且是为全体中国人民谋福利的。只有做到了这点,整个国家才能真正的长治久安,人民才能真正的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柴静的穹顶之下观后感800字


今天我看完了记者柴静拍摄的关于雾霾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同呼吸共命运》,里面详细的分析了雾霾形成原因以及如何能够控制雾霾的产生,想要留住蓝天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记者通过一个个事件,一串串数据深入浅出的告诉了我们雾霾带给我们的身体多大的伤害,它的致癌率有多高,在这之前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思考这个问题,但是看完这个视频让我沉默了许久,也让我对这位身材娇小,内心却充满着正能量的女人竖起了大拇指。

在调查视频中我看到了我生活的城市—石家庄,2016年污染天气天数竟高达264天,一年365天,这是什么比例?意味着我们一年中72%的时间生活在这样的“毒气”中,早上起床我拉开窗帘看到的不是远处的高楼大厦,不是远处的大山,看到的只是颜色灰暗,云里雾里的模糊世界,雾霾又来了,心想着这样的天气什么时候能够结束,紧接着我会翻看手机看看这几天的什么时候能够刮风,等待着雾霾的结束,因为如果盼着好天气就只能靠风来结束。

视频中记者采访一个小女孩,你看到过白云吗?她回答:没有,记者又问你看到过蓝天吗?她回答:只看过一点点蓝色,看完这个小女孩的回答,我的心里感到难过又惋惜,因为我也有一个女儿,她今年才3岁,我不希望我的女儿将来生活的城市看不到蓝天白云,现在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每个家庭都有汽车,甚至几辆,即使很近的路也得开车,这已经成了习惯,觉得不开车就出不了门,我想这就应该从我们这一代人,从现在开始,从自身做起,想要留住蓝天,留住绿色家园,是时候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了,减少开车次数,多坐公共交通和地铁,能拼车就拼车,保护我们生存环境。

节能减排。是我们一直以来号召的,也是今后发展的重点,虽然我们只是一名普通人,但是我们都是雾霾之下的一份子,我们之力虽微薄,但众志成城,终会改变些。柴静说,这是她和雾霾的私人恩怨,其实,这是我们每个人和雾霾的恩怨,它已危及到了我们及家人的身体健康,危及到了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这是一斗争,是一场长期战斗,我们一定能战胜,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做到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柴静的穹顶之下观后感1000字


这个周末在单位值班,打开电脑全是前央视新闻调查记者柴静自费拍摄空气污染深度调查《穹顶之下》纪录片的新闻。这部时长达103分钟55秒的视频聚焦当下备受关注的雾霾问题,我认真的看完后心灵深受触动。

该片从三方面入手深入解答了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该怎么办?通过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和一幅幅雾霾笼罩下的全国各地的照片,唤起了全体民众对环保的良知。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的大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这种以牺牲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代价、饮鸩止渴的行为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这是一场没有硝烟和看不到敌人的战争,参与者是全体中国民众,我们用了三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其他国家一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道路,换来的却是满目疮痍和家园的毁灭,这种结果令人心痛。

我就生活在雾霾重灾区的河北,就生活在那个雷人条幅幅中空气质量排名倒数第一的邢台市,当现场观众哄笑的时候,我感到很惭愧。同时我也是一名新手妈妈,我很理解柴静作为一名母亲得知自己未出生的孩子身患肿瘤的那种煎熬和悲愤。柴静在纪录片中指出“我不满意,我不想等待,我也不再推诿,我要站出来做一点什么。我要做的事,就在此时,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在此生。”网上有人质疑柴静的动机,以孩子患病之事为例做调查不够客观。柴静在记录片中不仅是一名调查记者,更是一名受害者,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世人“我不是多怕死,我只是不想这么活”。

或许我们都只是普通人,不是调查记者或者职能部门负责人,但治理雾霾,不仅仅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更需要我们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共同行动。

那么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呢?

从现在开始,呼吁身边的每个人都要做保护环境的践行者和推动者。出行时尽量不开私家车,尽量改用步行、乘坐公共汽车或者地铁等;养成随手关灯、水龙头的良好习惯;夏季将空调温度调到26度;不随地乱扔垃圾,节能减排;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少抽一支烟;再不然看到工地土堆裸露、加油站油气泄漏或者其他违法作业的行为时及时拨打环保局投诉电话12369,一个小小的电话就能为环保出一份力,何乐而不为呢?

此外,3月1日播放的焦点访谈中因为污染防治工作不力山东临沂和河北承德的两位市长相继被环保部公开约谈,足见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力度和决心。让我们大家再一次看到了治理雾霾天气的希望,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携起手来,共同为环保出一份力,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ApEC蓝一定会永驻!

柴静的穹顶之下观后感600字


很多年前,读柴静写的《看见》就非常喜欢她,喜欢她平静地,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不邀功、不煽情、不做作、不把读者当傻瓜。沉寂一年之后,她带着《穹顶之下》再次回归荧屏。

她说之所以自费百万拍摄这部纪录片源于她和雾霾之间的私人恩怨:她的女儿还未出生就被诊断出患有良性肿瘤,病因就是雾霾。但我们都知道,雾霾不属于她个人,空气不可以私有化。她用一己之力探究涉及整个国人的问题,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我觉得她都是值得尊敬的。因为她是敢站出来澄清事实真相,采访全国人大、环保部、中石化等权力部门,并真正告诉所有仍深受雾霾侵害的国人怎么做的第一人。

在片中,她用大量数据告诉我们,我们的能源有问题。石油和煤炭都存在问题。怎么办呢,第一要靠管理,第二要靠管理,第三还是要靠管理。需要全国人大立法,要给环保部相应的执法权,以便不再出现片中加油站老板反问官员,“你有义务,但是没有权力”的尴尬局面。需要更多非石油系统的人参与制定汽油和柴油的使用标准。需要减少劣质的褐煤使用量,煤炭在燃烧之前先要经过洗煤的程序之后才会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对人身体的危害。

片子很火爆,点击已经超过8000万次,甚至有分析人士专门根据这个片子的播放次数来推断各大视频网站目前的排名状况,还有些人开始分析如何打造一场《穹顶之下》式的成功营销方式。关注度和影响力足够之后,期待在两会后相关部门能够针对雾霾这件事情有所作为,有所反馈。

相信《柴静的穹顶之下观后感5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观后感,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