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2018年城管千年包公观后感。

和书一样,观看电影或者视频也可促进人的成长,好的作品能直击人心,给我们带来震撼的感受,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观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老师都提倡用写观后的方式来提升作文能力。你是否为写观后感而苦恼呢?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2018年城管千年包公观后感,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1)城管千年包公观后感

包拯的实干精神古所罕见。在任何一个职位上,他都关怀民生,锐意改革,同时将遇到的问题和了解的情况,不论是否属于自己的职责范围,都如实向朝廷报告,并提出解决办法,请皇帝“特降指挥”。在包拯看来,这是一个官员应尽的责任。

包拯留下的著作,除一篇家训、几首短诗外,就是多达185篇的奏议,其中有55篇奏议,竟弹劾本朝官员多达61人!这61人中,贪官污吏首当其冲,犯一般错误和不称职的“庸人”也不在少数。地位比他高的如宰相宋庠,皇亲国戚如张尧佐、郭承佑、杨景宗等,均在被弹劾之列。譬如,他认为宋祁“在益部多游宴不可任三司”;张方平身为三司使,“乘势贱买所监临富民邸舍,无廉耻,不可处大位”。宰相宋庠,“自再秉衡轴,首尾七年,殊无建明”,却“安处洋洋,以为得策”,而作为宰臣,“与国同体,不能尽心竭节,灼然树立,是谓之过,宜乎当黜”。一时间,“包弹”成为朝廷闻之色变的流行语。

“包弹”中以“六弹张尧佐”最为惊心动魄,包拯在其中显示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尤其长久地为世人所称道。

张尧佐是仁宗皇帝宠妃张贵妃的伯父兼养父,原为地方小官,张贵妃为了报答养育之恩,以她特有的地位缠住仁宗,为张尧佐加官晋爵。张尧佐因养女得势,扶摇直上,任至三司使。包拯刚一主管谏院,便履行“以言为职”的职责,和几位同仁一起,弹劾这个“徒缘宠私,骤阶显列”的“凡庸之人”。谁知仁宗变本加厉,更委派张尧佐以重任,让他一人兼任宣徽南院使等四职。消息传出,朝野哗然,连素来温和的御史中丞王举正也拍案而起,支持包拯,要求仁宗撤销对张尧佐的任命。结果,建议无效,王举正不得不进行廷辩,即在皇帝上朝时与之当面辩论。

在廷辩时,包拯情绪激动,离开座位走近仁宗,竟将唾沫溅到仁宗脸上,以致仁宗不悦而退朝。包拯百折不挠,继续弹劾张佐尧,前后共达六次之多。他反复说: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延伸读

2018年有关城管千年包公观后感3篇


城管千年包公观后感

今天按照单位组织要求观看了纪录片《千年包公》,现结合自己的工作做一些检讨。身为党员干部要敢于唱“黑脸”、当“包公”,严把查找问题、谈心交心、自我剖析、民主生活会质量、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六个关口。

包公何许人?乃北宋名吏,古往今来知名度最高的官员,以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正廉洁而著称于世。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治“四风”,徐守盛强调敢于唱“黑脸”、当“包公”,就是希望各级领导干部发扬包公公正、廉洁、无私、不畏难的精神,在实践活动中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发扬包公公正不阿的精神。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既是“医生”也是“病人”,既是活动推进者也是行为主体人。《荀子正论》曰:“故上者下之本也……上公正则下易直矣。”只有领导干部做到公正不阿,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动真格,才能树立起上行下效的良好风范,才能有各级各地出动实招的生动局面。

发扬包公两袖清风的精神。中央提出整治“四风”,剑指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直击要害,深得人心。整治四风,弘扬廉洁自律精神,关键在于一“弱”一“强”、一“破”一“立”。弱,就是弱化官员的意识;强,就是强化公仆意识,在清正廉洁中服务人民才能取信于民。破,就是改变奢靡浪费的恶习;立,就是树立党性纯洁的理想,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发扬包公铁面无私的精神。无私方能无我,无我方能尽心尽责。没有私心,没有私利,才能从大局出发,从党的利益出发,触及灵魂,触及核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敢于亮短揭丑的态度、以治病救人的担当,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对照党纪条规,严肃认真地查找“四风”上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原因,认真加以整改,使干部作风状况有一个大的改变。

2018年千年包公观后感篇,观看千年包公的感悟


包公,一个震古烁今、世代传颂的名字。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包公集清官、忠臣、名探、神袛于一体,成为公平与正义的化身,是万民景仰的“包青天”。在民间传说、戏曲舞台和影视剧中,他不仅秉公执法、断案如神,还能上天入地、服妖降魔,代表着中国民间传统中的最高人格化期许,千百年来,无人与之比肩。下面是《千年包公》的观后感,欢迎阅读!

千年包公观后感500字

历史上真实的包公以孝、刚、廉、明著称,后来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包公以善断狱案闻名,被誉为折狱断案“箭垛式人物”、“东方的福尔摩斯”,并形成独特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包公司法文化。

以包公为代表的司法文化历经千年,其重要价值在于它树立起清正廉洁司法官员的崇高形象,有利于提高司法工作者的素质;它倡导社会正义的价值取向,有利于推动依法治国。

包公司法文化应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但有人认为清官司法突出个人,抹杀制度的重要性。这种观点从法治理论上来说是正确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们保护正当利益要通过健全法制,而不必祈求清官。但将制度与个人割裂或对立起来也是不现实的。任何制度都要靠人实行,选好人、用好人才能执好法。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必须用好人。有包公式的清官才能执好法。我们所说的清官品德与严格执法实际是统一的。当今执法中的问题,不少不是制度问题,而是官德失范问题。所以我们既要强调为政之制,也要重视为官之德。

另外,包公的严格执法有着更深一层的含义,这就是追求社会正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权者可以官官相护或以权枉法,而处于社会底层的小民在经历了无数次抗争失败、问题仍得不到公正的解决时,便把希望寄托在包公一类的清官身上,希望讨个“说法”即公理。所以包公身上寄托着人们善良的愿望,凝结着社会正义。人们推崇包公就是追求社会正义,这正是包公断案故事的意蕴所在,也是包公司法文化久传不衰的根本原因。

2018年关于千年包公影评 观看千年包公观后感


纪录片《千年包公》央视首播全景展现包公形象

5月23上午,三集高清纪录片《千年包公》首映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包公园清风讲堂举行。该纪录片力求精准展现宋代历史与包公形象,在短短几个月内,剧组采访了国内及台湾、新加坡等地的几十位包拯研究学者及宋史专家,坚持真实可靠可信的创作原则,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摒弃戏说,完全根据史实,进行人物再现与现实拍摄,力争呈现真实而生动的历史故事、有血有肉的包公新形象。

据了解,《千年包公》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和安徽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承制,历时一年制作完成。该片于5月25日晚8点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并于5月27日晚9点25分在安徽卫视播出。

《千年包公》首映式暨新闻发布会现场

《千年包公》自2015年8月正式开拍,剧组成员不顾高温酷暑与严寒冰冻,克服困难,奔波数万公里,先后到台湾、新加坡、河南开封、广东肇庆、浙江宁波、安徽天长、安徽合肥等十几个地区与城市,进行实景拍摄、专家学者釆访及历史再现,积累了大量素材与文献后,于2016年元月开始进入后期剪辑,数易其稿,找差补缺,力求为广大观众呈现一个最为丰满真实、清廉爱民的包公形象。

坚持廉洁奉公执政为民,坚持反腐倡廉依法治国,这既是民心所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必由之路。包公事迹和包公精神流传、绵延千年不绝,并一直为百姓津津乐道,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廉洁公正的孜孜追求。纪录片《千年包公》顺时而生,采用现代化的电视手段,为观众呈现全新故事场景与视觉享受,依托新颖的艺术形式展现包公精神的当代延续与传承,给观众以启迪。据参与审片的专家学者评价,此片堪称国内近年来历史类纪录片中的精品力作。

《千年包公》合肥首映,还原“可贵、可敬、可亲”的真实包公

2018年千年包公观后感2000字,千年包公播出时间


由省纪委牵头组织,中央电视台、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三集高清电视纪录片《千年包公》已制作完成,央视纪录频道定于2016年5月25日20:00起连续三天播出,每天一集,每集45分钟。安徽卫视也将于5月27日21:25播出。据了解,此纪录片和以往包公题材的电视文艺作品不同,纪录片《千年包公》坚持真实可靠可信的创作原则,完全根据史实,摒弃戏说,进行人物和实景再现,向观众呈现一个有血有肉、可亲可敬的包拯形象。

《千年包公》观后感

反腐纪录片《千年包公》首映式当天,安徽一“老虎”被宣告落马。

由安徽省纪委牵头组织,中央电视台、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三集高清电视纪录片《千年包公》已制作完成,央视纪录频道定于5月25日20:00起连续三天播出,每天一集,每集45分钟。安徽卫视也将于5月27日21:25播出。

“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河南兰考的时候,勉励当地的纪检干部,要当现代的‘铁包公’。看了我们的节目,也许大家能更好地理解‘铁包公’这三个字的含义,更能理解总书记的语重心长。”2016年5月23日,在纪录片《千年包公》开播前两天,该片导演在手记中这样介绍。

导演在手记中称:“我有一个非常深刻的感受,包公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熟悉是因为关于他的传说和故事太多。如,陈州放粮、包公铡侄、狸猫换太子、三口御铡、日审阳、夜审阴,等等。在街头随便拉住一个人问问,都能说上几个有关包公的传说和故事。尤其是电视剧《包青天》中的情节,大家都耳熟能详。其主题歌唱的‘开封有个包青天’,很多人更是张口就来。”

但是,历史上真实的包公究竟是个什么人?很少有人知道。就是在包公的出生地与归葬地合肥,大街小巷随便找个人问问,很多人居然都不知道包公是合肥人。所以说,他又是一个“陌生人”。

据历史记载,包拯(999—1062年),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希仁,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

2018年看千年包公观后感,纪录片千年包公观后感


看千年包公观后感

2016年5月24日上午,电视纪录片《千年包公》首映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安徽合肥举行。电视纪录片《千年包公》第一集《清心直道》25日晚八点已向全国观众播出。

据悉,中央纪委宣传部正局级纪检监察专员阎群力,中国曲协副主席马小平,中国曲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黄群;省纪委副书记车建军,省纪委常委、省监察厅副厅长张志宏,安徽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总编辑庄保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钟俊杰,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汪学致、包公研究会成员、安徽省经信委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任包公(包公第34代)后裔包正军、合肥政法委的(包公第36代)包旭东等出席了首映式。

另据海报,三集高清电视纪录片《千年包公》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纪录片运用先进的纪录片创作理念,通过再现真实的包公故事,寻访包公精神的当代体现。央视纪录频道定于2016年5月25日20:00起连续三天播出,25日晚八点已向全国观众播放了第一集。

据了解,此纪录片和以往包公题材的电视文艺作品不同,纪录片《千年包公》坚持真实可靠可信的创作原则,完全根据史实,摒弃戏说,进行人物和实景再现,向观众呈现一个有血有肉、可亲可敬的包拯形象。

全片共三集,第一集《清心直道》。介绍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个性形成的原因,通过包拯严格的家训以及包氏后人对他的怀念,突出包拯清正廉洁家风对世人的深刻影响;北大教授孔繁敏、研究包公的专家程如峰、李良学等研究包公的专家学者影片中先后介绍了有关情况;良好的家风、为人心目中的榜样将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世;包拯正是受家风、榜样的深刻影响成就了人们世代尊敬和世人传颂的包公;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2018年城管千年包公观后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