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2018年百姓书记王伯祥观后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观看视频已经取代看书成为人们知识获取的一种主要方式,好的作品能直击人心,给我们带来震撼的感受,在观赏后,我想您对于这个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老师都提倡用写观后的方式来提升作文能力。优秀的观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2018年百姓书记王伯祥观后感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王伯祥曾任山东省寿光县委书记、潍坊市委副书记、市长。被誉为新时期县委书记的榜样。这位县委书记离任18年被老百姓念念不忘。2009年11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给他回信,勉励他珍惜荣誉,保重身体。2009年12月31日王伯祥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同志会见报告团成员并作高度评价。

2016《百姓书记》王伯祥观后感(1)

驱车驰骋在山东寿光,眼前不时会映入成片的蔬菜大棚、白茫茫的棉花地以及工业企业。如今的寿光,百姓富足,发展成就令人称道。

“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原寿光县委书记王伯祥经常这样说,他时刻“装着百姓的事”,虽已离任22年,仍被人熟知,让人牢记。

他被富起来的寿光百姓称作“百姓书记”。

“老百姓没钱,咱就搞菜园子”

20多年前的一幕,让52岁的寿光孙家集街道大李村村民孙成峰至今难忘。不远的三元朱村17个冬暖式蔬菜大棚喜获丰收时,孙成峰心怀疑惑,“还有过冬不生炉的大棚?”

在羊青公路旁孙成峰的蔬菜大棚里,黄瓜秧已一人多高,长势喜人。“在那以前也种菜,但都是烧炉子,污染不说,产量也不高。”孙成峰打理着黄瓜秧蔓回忆说。

1988年腊月,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给王伯祥捎着顶花带刺的鲜黄瓜“汇报”,说东北有个韩永山,会种“过冬不生炉的大棚”。

王伯祥决定先试点,共产党员先上。但建大棚要砍20多亩青玉米,在“以粮为纲”时期,“杀青”责任谁来负?

“受到损失,县里补偿;政治责任,我来承担。”王伯祥给大家吃了定心丸。几个月后,17个黄瓜大棚获得成功,培育了首批万元户。

1990年,王伯祥在全县推广了5000多个蔬菜大棚,孙成峰踊跃加入。今天的寿光共有40多万个蔬菜大棚,一个大棚年均收入5万元。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2018年有关老百姓是天观后感


老百姓是天观后感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随着彭丽媛演唱的这首片尾曲《江山》,影片《老百姓是天》落下了帷幕,但电影中主人公沈祥瑞一幕幕感人的事迹和夙夜在公的奉献精神深深的打动着我,思绪难以平静,不禁在想是怎样的情怀能让这位基层的纪检监察干部情系群众,执政为民;是怎样的感情能够让他为老百姓立党为公,为群众排忧解难;又是怎样的信念能够支撑着他本着一身浩然正气,一切为了群众的利益鞠躬尽瘁。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让我明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怎样更好为人民服务。

一、老百姓是亲人,群众的事无小事

沈祥瑞是昌平区纪委常委、信访室主任,但是他对同事和群众都习惯的说上那么一句:“请叫我老沈”,看似简单的一个称呼,却足以说明他的平易近人。“老沈”的母亲始终鞭策着他,开篇老母亲因他为转业送人两瓶酒而“大发雷霆”,告诫他不能徇私枉法,当他解释道这是送给母亲的酒,母亲才抿而一笑,他的母亲说:“你就是一根苴麻菜,老百姓渴了,饿了,要给他们解饥解渴”,母亲的谆谆教诲老沈铭记在心,这也成为他为老百姓办事的准则。影片中农村一位老大姐因为家中一口水缸被村支书儿子打破就赔偿事宜来到老沈办公室上访,这其实是一件小事,但老沈把每件事当成重要的事去做,老沈在了解“水缸故事”后,通过老沈的积极沟通协商,让老大姐和村支书和解。只要是群众的事他都竭心尽力,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二、全心全意服务,为民排忧解难

在接到信访举报有关魏永旺的违法违纪信息,老沈一行驻村调查,受魏永旺侵害利益的群众纷纷前来告状,希望将魏永旺的罪行昭示天下,老沈凭借多年的办案经验顺利查处村中恶霸魏永旺,当离开村子的时候,老沈问一位村里的大姐:“老姐姐,你信共产党吗?”,这位大姐满含热泪的说:“我信!”,正是老沈急群众之说急,想民众之所想,用自己的言行告诉我们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正是因为有沈祥瑞这样的干部,才使人民群众相信共产党,相信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人民的公仆,只有百姓安居乐业、舒心顺气,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2018年王伯祥电影观后感3篇


王伯祥电影观后感

王伯祥,男,汉族,寿光市化龙镇北柴西村人,1943年2月出生,196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9月参加工作,1986年6月至1991年8月任寿光县委书记;自1991年8月,先后任潍坊市副市长,市委常委、副市长,市委副书记、市长;2002年12月因病辞去时任职务,2008年1月退休。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王伯祥创造性地领导了寿光的蔬菜生产、寿北开发及工业项目的升级改造,创建了全国闻名、江北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为寿光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担任潍坊市副市长、市长期间,他推动了潍坊市的农业产业化和工业股份制改造以及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为潍坊经济繁荣贡献了力量。2009年11月1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给王伯祥回信,勉励他珍惜荣誉,保重身体。2009年12月31日,王伯祥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同志亲切会见了王伯祥及报告团成员,并对其事迹做出了高度评价。

在计划经济还占主导地位的年代里,王伯祥同志认真贯彻落实“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指示精神,立足寿光市种植蔬菜的传统优势,大力发展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全力扶持寿光冬暖式蔬菜大棚试验和推广,掀起了一场改变农民群众命运和改写农业历史的“绿色革命”。为解决长期困扰寿光经济发展南北不平衡的问题,王伯祥同志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决策,大胆提出了“突破北部”战略,制定了“一二三四五”发展规划,连续三年组织20万劳动力上阵开发寿北,把占全县总面积60%的不毛之地,变成了全县的“粮仓”和“银山”。

当年寿北开发会战号角吹响后,王伯祥同志在窝棚里一住就是40多天,与民工一个锅里摸勺子,从未单独开过小灶,中间没回过一次家,带领20万民工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展开了不屈的抗争。当在会议通报中听到寿光工业在潍坊市县市区中位列倒数第三时,他忧心如焚、如坐针毡,当即带着计委、经委、财政、税务、银行的同志,把全县20多个企业逐一看了个遍,仔细地听汇报、看厂房,认真地查数据、找问题,又马不停蹄地带队到工业强县考察,最终找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和根治良方。在他任县委书记期间,全县企业总产值翻三番,利税增长近十倍。

2018年看王伯祥电影观后感2篇


2016看王伯祥电影观后感(1)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好口碑。”话虽简单,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王伯祥做到了。从1991年离任至今,已经过去了22个年头,但是每当提起他,寿光人民还是难掩那份儿激动和想念。

在山东省寿光县委书记任上5年半,王伯祥把寿光从一个白菜成灾的贫困县变成了“中国蔬菜之都”,把寿北的千里盐碱滩变成了盐场、虾池和条台田,把全市倒数的工业变成了经济发展的支柱……

让“菜贱伤农”的悲剧不再重演

1983年的一个深秋,王伯祥下班回家,遇到一位大爷拉了一车白菜卖不出去,不停地唉声叹气。王伯祥心中不忍,拿出20元钱买下了整车菜。那一年,寿光县光烂掉的白菜就有2500万公斤。而那一年,王伯祥全家吃了一冬天的白菜。

寿光南部土地肥沃,很适合种菜,但是面对一次次白菜成灾的教训,王伯祥考虑,寿光必须建一个蔬菜交易市场,帮助群众卖菜,让“菜贱伤农”的悲剧不再重演。

在1986年,“市场”还是个敏感词,甚至听起来都有些可怕,但王伯祥已经决定了,“百姓最重要,真有什么政治责任,我一人承担!”于是,九巷蔬菜批发市场在寿光成立,而如今,这里被称为“江北第一蔬菜批发市场”。

南抓果、蔬、粮,北抓盐、棉、虾,这是王伯祥发展寿光的思路。寿北不像寿南,120万亩土地全是盐碱滩。1987年,20万民众奔赴寿北,把轻度盐碱地改造成条台田,把重度盐碱地建设成盐池,在沿海滩涂建虾场,搞养殖。一时间,寿北大地上人潮涌动,干得热火朝天。为了方便工作,王伯祥把指挥部设在了当地一位老农的牛棚里,一住就是45天。

今年10月17日,记者再次来到寿北,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的棉田开成了花海。正在忙碌的棉农齐万峰也参加了当年的“大会战”,他动情地说:“当年的‘盐碱地白茫茫’变成了现在的‘棉花白茫茫’,这都得感谢伯祥书记啊!”

2018年电影老百姓是天观后感教师


【1】电影老百姓是天观后感教师

看过《老百姓是天》,一曲《江山》让我心潮澎湃,歌中唱到“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令我感慨万千。早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就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重要思想。古人的民本思想,为今天的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念打上了深深的民族文化印记。今天,中国共产党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共产党员沈长瑞用他的行动诠释了这个高度。

剧中主人公原型为昌平区纪委常委沈长瑞,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剧情节紧凑,以一个为写出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沈长瑞而卧底信访办的记者的视角,从亲历与“老沈”深入基层开展工作,和听“老沈”身边同事的讲述两条主线叙述剧情,刻画了一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形象;体现了一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情系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公仆情怀。

用忠诚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

沈长瑞在实际工作中始终抱着对党的事业负责,对国家财产负责,和对人民群众利益负责的态度,勇于为民作主,办实事,通过受理信访举报的渠道,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教育、保护的职能作用。

沈长瑞13年来一直主管信访举报工作,他带队查处的信访案件有47个违纪分子受到党纪政纪的处分,对79个犯一般错误的处级领导干部,给予批评警示教育,为283个举报人和案发单位解决了实际困难,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648.9万元。根据实际需要,他不断改进工作方式,亲自下基层深入调查案件,对每一例上访事件都一视同仁,认真对待。面对腐败甚至恶势力毫不退缩,敢于碰硬,用忠诚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维护人民的利益。

用爱心为好干部撑起一片蓝天

沈长瑞不仅对信访举报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而且认真查办每一个信访问题,既不放过腐败分子,也不冤枉好人。即使忍辱负重也不向恶势力屈服,相信正义是永远打不败的,要为好干部撑起一片蓝天。他为392个受到错告和诬告的党员干部洗刷了不白之冤,使正义得到伸张,清正廉洁得到发扬。

2018年电影老百姓是天观后感3篇


电影老百姓是天观后感(1)

前些天,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廉政教育影片《老百姓是天》。虽然天气燥热,但是影片开始后,我们很快就进入了故事情节,被主人公沈祥瑞的事迹深深感染。

沈祥瑞,我想也亲切的称他为“老沈”,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我知道我们的差距有多大。他就像悬挂在高空熠熠生辉的一颗明星,而我要抬头仰望,伸手不得,因为这距离是时间的累积、是思想不断升华的结果,我庆幸自己能有如此光辉的楷模,引领我走向正确的方向。

我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你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老沈做到了,在他心里人民是至上的,所以他才会践行自己的为官之道。让老百姓的问题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到我为止”。这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就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就是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这就是人民的公仆、百姓的“保护伞”、弱者的“撑腰人”。只有如此,惟有如此,百姓才会出现笑脸,人民才能心平气顺,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国家才能安康繁荣。当观看到老沈为了办老百姓的事而不能陪伴在病危的母亲身旁,他的离去是那么的牵挂与不舍,但走的又是毅然决然,老母亲明白儿子的苦衷但更支持儿子的做法,强颜欢笑挥手让儿子离去,看到这里我的心一阵酸楚,邻座的同事也在用手擦拭着泪水,一眼望去,借着银幕的光还可以看见更多的人在擦眼泪。此时此刻,我心里对这位朴实的党员干部的敬畏油然而生,我知道我们身边有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但真正能做到像老沈这样的,又有多少呢?我希望我们身边能涌现出更多的“老沈”,实实在在将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践行党员义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老沈”的事迹,让我深深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唯有始终铭记入党誓言、立足本职岗位、心系百姓利益、践行工作职责

喜欢《2018年百姓书记王伯祥观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