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观后感

2019-11-02

2018年二战国产题材电影开罗宣言观后感。

我们会观赏很多经典的电影或者电视剧,观看的过程中,我们会涌现很多感触。当不同的人在看完后,相信也会有对于它的专属心得体会,没有比写观后感的这种形式,能让我们成长得更多。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观后感呢?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2018年二战国产题材电影开罗宣言观后感,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开罗宣言观后感(一)

日前炒的火热的二战国产题材电影《开罗宣言》让我产生了好奇,便和朋友一起去电影院一探究竟。

片子开场就是大重庆在日本飞机轰炸下的各种惨绝人寰,而重庆人在各种艰难困苦之下坚持打麻将的优良传统真是点睛之笔,这种生死面前悠然自得的状态,真是对“然并卵”最生动的解释:再怎么炸,重庆还是中国人的!单是轰炸这场戏,对片子的期待值又加强了。因为看了那么多抗战电影,还没看过这么长篇幅表现轰炸重庆的镜头,默默地给编剧点个赞,听说后面还有部“大片”《大轰炸》就是以抗战时候轰炸重庆为题材的,希望也能按照史实拍,正面客观地表现一下陪都人民对抗战的贡献。

接下来的惊喜是胡军。他在戏里扮演了一个国军的谍报专家,破译了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情报,还提供情报帮助美国人消灭了山本五十六,他的老婆是韩雪扮演的日本人英子,英子的弟弟得知是胡军破译的情报,差点唆使韩雪“大义灭亲”。看到这里,有点蒙圈了。国军队伍里竟有此得“绝世高手”,不仅无私帮助友军,还深藏功与名?可八年抗战里也没见国军在哪场大仗里“料事如神”的,难道是“无敌模式”只能在美日交手时才能开启?禁不住这么多的疑问,后来查了一下这部片子的新闻报道和历史资料,发现历史上确有其人!这位英雄真名池步洲,老婆确实也是日本人,叫白滨英子,是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卢沟桥事迹后,池步洲带着老婆孩子回到祖国抗日。在同学的介绍下,池步洲进入中央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成为当时中统机关内唯一的留日学生。再后来,就跟片子里的内容差不多了,池步洲根据日本的外交情报和行程电报,分别破译了日军偷袭珍珠港和山本五十六行程的电报,帮助美军击毙了山本。历史上,池步洲还破译了日本空军从缅甸轰炸印度加尔各答的情报,提供给英军,英军全歼日机;破译了日机拦击政府要员孙科(孙中山独子)的情报,帮孙科躲过一劫;破译了日本投降后私藏陈公博等汉奸的情报,政府根据情报将汉奸引渡回国。抗战结束后,池步洲反对内战,并拒绝撤退台湾,解放后因曾在中统工作而服刑,后宣告无罪,晚年陪妻子回到日本,2003年逝世,他的老家福建省闽清县在台山公园为其立碑,纪念其功绩。胡军自出道以来,接了无数影视剧,基本都是不温不火的,反而是上了《爸爸去哪儿》之后,再次爆红。原本以为胡军只是在《开罗宣言》里面客串演出,没想到看完全剧才发现,他才是真正的男一号。不过结合历史,胡军扮演的文弱书生于民族危难之际用自己的方式为抗战贡献力量,也恰恰是那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所有有骨气的中国人为抗战各尽其力的真实写照。向池步洲和所有的抗战英雄们致敬!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二战》观后感通用


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你收集并整理了《二战》观后感,写作品名观后感应该从哪几个角度切入?一场好作品往往能调动我们强大的共情能力。有观后感的表达,我们的感悟是非常重要的,写观后感可以不断锻炼我们的记忆力,加强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希望本页面内容能帮助到您!

《二战》观后感 篇1

前几天,我在家看完了一本书——《二战战役全纪录》。

这本书集中了二战中最重大、最经典、最具战略意义的众多战役,叙述翔实,铺陈详尽。不仅从宏观上讲述战争,而且从细微之处着眼,努力搜寻历史的蛛丝马迹。

在这本书中,作者曾这样评论二战:“这是一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自由与专制的人类命运大决战!”

是的。在这场以法西斯德、日、意轴心国为一方,美、英、苏、中等反法西斯的同盟国为另一方的大战中,战场波及范围之广,双方投入兵力兵器之多,作战样式之新,产生的影响之大、之深、之远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场战争最终以美、英、苏、中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战胜了法西斯侵略者而告终。

正是这场战争造就了许许多多的经典战役,让人刻骨铭心、回味无穷。不列颠上空,战鹰搏击;大西洋海上,狼群猖獗……无尽的灾难让人们看不见曙光,暗无天日。莫斯科红场、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火炮齐鸣,殊死抵抗。世界的格局正在逐渐改变。从西西里到诺曼底,盟军敲开了纳粹的大门;从库尔斯克到易北河畔,苏联红军战战告捷;从中途岛到硫磺岛,美军和日军互不相让;从上海到金山卫,中日两军决一死战……每一个战场在海陆空各个空间都留下了双方厮杀的身影。那血雨腥风的战场,那惨无人道的杀戮,那血肉横飞的场景,让人惊心动魄、唏嘘不已。

《二战》观后感 篇2

世界各国百年政治史,真正明智、能垂范后世的政治家没有几位,英国首相丘吉尔居之无疑当之无愧。政治是怎么回事,他比别人看得更明白、更透彻。他的见识,比其他政治人物高明很多。 他是乱世中脱颖而出的英雄。危急关头,需要坚定的领袖力挽狂澜,英国人于是选择了丘吉尔。如果不是二战之初国势阽危大难将至,他未必能出任英国的最高领导。1945年,二战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百战成功的丘吉尔立刻被请出唐宁街十号。在他的不朽名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里,他引用古希腊作家普鲁塔克的名言:“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强大民族的标志。”

丘吉尔有纯正的贵族血统,受过完整的贵族教育。那个时代英伦的贵族教育,说到底就是政治精英的教育,内外双修,文史兼通。他是哈罗公学的击剑冠军,醉心历史。经典的史籍,从来就是资政之学、向政之学。他既精通时务,又全然贵族教养,是现代民主政治中难得一见的大政治家。不过,他那种高人一等、咄咄逼人、择善固执的派头,在民主政治的官场上是福是祸非常难说。

在丘吉尔看来,二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那是一场“不需要的战争”。二战所以发生,民主国家公众的愚蠢和政客的软弱是主要原因之一。

在《二战回忆录》里,丘吉尔认为,一战结束后,战胜国最大的一件蠢事,是在《凡尔赛和约》里要求德国缴付巨额战争赔款,“其苛狠和愚蠢,竟达到显然不能实现的程度”。这种赔款要求“反映胜利者的愤怒,也反映战胜国的人民根本不知道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战败国能付得起相当于现代战争费用的赔款数额”。

现代战争费用浩大,而战胜国能从战败国那里掠取的财富,远远低于公众的想象。除了一些细软和特殊人才,战胜国几乎无物可取。那些东西的价值,与战争费用相比,连九牛一毛都不到。《凡尔赛和约》开出大约十亿英镑的罚款,德国人根本没钱付,除非经济全面崩溃,回到赤贫。回到赤贫,更没有钱付。

丘吉尔说:“群众始终不了解这种最简单的经济事实,而一心想取得选票的领袖们,又不敢向他们说清楚。报纸和领袖们一样,反映和强调流行的见解。各国当权者没有人能超越或摆脱公众的愚昧之见,向选民宣布这种基本的、无情的事实。即使他们说了,恐怕也没有人相信。”

最后的结果极其荒谬:德国并没有真正执行十亿英镑的战争赔偿,反而由英美两国向德国发放了十亿五千万的贷款。德国迅速走向复兴。但《凡尔赛和约》的巨大耻辱,在德国孕育了强烈的民族仇恨。这种民族仇恨的代表,就是狂热的、邪恶的现代暴力愤青之祖——奥地利下士希特勒。希特勒把全世界拖进了战争。

民主政体的最大优点,大概就在于到了关键时刻,能够找到代表公众真正利益、为公众服务、值得信赖的政治家,比如丘吉尔。他厌恶短视激烈、反复无常的民意。但他爱英国,也爱那些乱七八糟的选民。愿意为他们付出“血水、苦水、泪水、汗水”。

我甚至有点怀疑这段“四水”的演讲半是真诚的表白、半是取悦民心的表演。以他的个性和理智,应该很不喜欢公开煽情。那是非常时期,他知道这个平常不屑为的小伎俩会很管用。他说过,政治绝不是光明磊落的竞技,而是一门诚实的生意。

《二战》观后感 篇3

前几天,我和妈妈去图书馆看书。我看到了一本比较破旧的书,有些眼熟,仔细一想,是去年见过的书,名字叫《二战回忆录》。我喜出望外,这是我去年非常想看的一本书,它去年是摆在高等书位的,当时它包装精美,不买是不允许看的。看着它那破旧的封面,我不免有些心疼,拿起一本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我先看了珍珠港事件那一篇文章,它充分表现了日本的阴险狡诈。看完了那扁文章,我不禁想到美国大片《珍珠港》里面描绘珍珠港事件的惨烈的那以幕:一番轰炸后,几名伤员刚被送进医院抢救时,日本飞机又来了,把医院炸得是惨不忍睹。我又翻了翻最后一篇文章《胜利与展望》时,我再一次被震惊了!这里面记载着二战伤亡总数,中国三千五百万人,美国四十万人,苏联二千万人。

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多么深重!有些国家竟然打起用战争捍卫和平不伤害任何无辜的人等可笑口号发动战争!要知道,有战争,就必定会有无辜的人被牵扯进去!想想历史上的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吧!我们要捍卫和平,让那些战争狂人都死去吧!但是从这本《二战回忆录》破旧的书皮我们可以看到,人们都不想回顾战争史,我只能借美国人的话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二战》观后感 篇4

有一本书,它把二战历史写得生动形象,让人们更加喜欢阅读二战历史,这本书就叫做《二战那些事》。

作者把二战的国家形象描写得淋漓尽致。比如说:用聪明机智的泰格猫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国家——德国;用警惕、勇敢的高卢雄鸡代表一战后欧洲军事最强者——法国;用在动物界拥有庞大身躯的毛熊代表拥有庞大的国土和较强军事实力的国家——苏联……这样用动物来代表国家的写法,不仅把原本枯燥乏味的二战写得妙趣横生,还让人十分容易读懂二战。

在二战之中有着许许多多的战役,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战役却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因为这场战役让我直接看出苏联人坚持不懈、殊死抵抗保家卫国的精神。即使自己的工厂被德军轰炸,但他们依然坚持生产坦克。即使小队里只剩下一个人了,也要拿起手榴弹跟敌人拼命。为了这座以当时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命名的城市,他们表现得多么令人钦佩啊!所以世界人民才称赞苏联人为“战斗民族”!

在生活中也有许多人拥有这些精神。比如:三次攀登珠峰的夏伯渝老人,即使在第一次攀登珠峰时痛失了双腿,但还是不放弃一丝希望,终于在第五次时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峰顶。这样的精神不正和永不言弃的苏联军魂一样吗?

二战的故事道不完,说不尽,真佩服那些苏联军人们的智慧、勤奋、忠诚、勇敢。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不就是这样吗?真希望世界上的人都来读一读二战的历史,品一品二战的故事,悟一悟二战的精神,将那些被遗忘的二战精神全部都找回来吧!

《二战》观后感 篇5

最近看了几个关于二战的纪录片,使我对二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买了一本《二战全史》来看看,使我感触颇深。

二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简称,是一场空前(希望绝后)的灾难,死伤人数占到了全球总人数的三分之二,经济损失达4万多亿美元。1939年的一月,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了德、意、日重新瓜分天下的野心而开始了,在这场血拼战争中,日本为了资源,开始进军中国,从此,中国被卷入了二战中。后来,日本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偷袭了珍珠港,美国正式向日本宣战,美国加入二战,美国的加入,使法西斯战败成了一个时间问题,最终,邪不胜正,法西斯最终战败,并无条件投降。

这也使我明白了,就算正义再渺小,也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邪恶再强大,也不会成功的,我们不能因为眼馋别人的东西而去入侵和侵略别的国家我们更要勇于承担责任,不向恶势力屈服投降,不能做战争中的墙头草,两边倒,看哪个对自己有利就帮哪里,要做正义的化身,而不是邪恶的代表和帮凶,这样的人,才能真正称的上是英雄,要做人民的仆人而不是奴役,剥削人民的人民主人,我们要向那些宁死不屈,死也不向邪恶势力的低头俯首的大英雄们致敬。

在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才是那些值得我们去尊敬,去效仿,去模仿,去学习的大英雄!

《二战》观后感 篇6

二战离我们比较久远,那时的许多人和事我也不能理解。但是我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枭雄篇》后,心情很沉重、很悲痛。它全面叙述了二战中枭雄是怎样挑起战争的,直到他们得到最终审判。

这场战争似乎很荒唐,它的确是和希特勒等人的头脑、残暴的个性和贪得无厌是分不开的。可它所引起的灭种,仅源于希特勒对犹太人的偏见,他从小就认为犹太人是邪恶的,到死还是这种观点。可就是这样一种个人偏见,夺去了多少犹太人的生命。非常可悲的是,希特勒到死都认为自己是正义的。不仅如此,几乎所有战败国的首领都是这样,相信自己能名垂青史。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的错误思想这样根深蒂固?我想这和他们生长的环境密不可分。希特勒出生在德国与奥地利交界处,特殊的地理位置、贫寒的家境、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周围事物以及周围人对他的影响都是造就他—这一千古第一狂枭的原因。可见一个人的生长环境和经历对一个人的思想、心理有多大的影响。一个人的性格也不是天生的,更不是突然产生,而是从小慢慢养成的。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学生。如果我们现在不接受教育,不使自己养成良好的性格与习惯,就会慢慢向不好的方向发展,最终这种性格与习惯会根深蒂固。如果我们受到坏人的影响,就会跟着误入歧途。这并不是夸张,希特勒在青年时,父亲病故,生活贫困,缺衣少食。他的古怪思想就是在这段时期形成的,他练成了圆滑、扯谎、曲解、欺骗和奉承的能力;而后他又看到了一本的小册子,这一切他走上了罪恶道路。

所以我们一定要接受良好的教育,养成好的习惯,有一个健康的人格;多与思想上进、品德高尚的人相处,受到积极的影响。以免误入歧途,酿成人生及历史的悲剧。

《二战》观后感 篇7

《二战男孩逃生记》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讲述了二战时期的犹太男孩苏立克在德军的死亡追击过程中惊险而漫长的逃生经历,他遇到了许多向他伸出援助之手的爱心人士,也遇到了一些出卖他的人,不管怎样,他坚强而勇敢,最后又回到了他心爱的家乡。这部电影让我深有感触,在面对困难时,我们要坚强面对,不能逃避,胜利永远是属于勇敢的人的。

有一段情节让我异常感动,二战时期,德国军队大量残杀犹太人,最终的目的竟然是把犹太人赶尽杀绝,哪里有犹太人哪里就会血腥味扑鼻,不管是年迈的'老人还是年幼的孩子,都不会放过,不留一点活路。犹太男孩苏立克和他爸爸被一群德军开车追杀,他们疯狂逃命,最终躲在了一个石桥洞下。在洞下,苏立克的爸爸紧张地对他说:“听着,孩子,你的名字不能再叫苏立克了,叫尤莱克。你要记住,你永远不能说自己是犹太人。待会儿我往右边跑,等我跑出去了,你再往反方向跑,不管发生什么都不要回头,使劲往前跑。”说着,苏立克的爸爸跑出去了,吸引了德军的注意力,接着,苏立克也跑出去了,他听见了一阵激烈的枪声,那一瞬间,他边跑边哭,眼泪在空中飘,像一串令人心碎的水晶,但他依然拼命往前跑,他知道自己必须要活下来,这是父亲用命换来的。多么伟大的父爱啊!为了自己的孩子,不惜失去自己的生命。

还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情节,为了换来食物,苏立克在一家农场做工。为了给一匹马儿喂食,不小心被正在运行的机器绞断了右手,一位好心的女士让一位农夫把他抱到大卡车上,用绷带缠住伤口,连夜送到了医院。没想到的是,他被送到手术台上后,那个傲慢的德军医生听说他是犹太人,坚决不给他做手术,那位善良的女士绝望的去求医生,但还是徒劳,没办法,只有眼睁睁看着他的伤口被感染,随时有生命危险。在走廊上,苏立克痛苦地惨叫着,一位年老的修女看到这一幕,悄悄为他注射了止疼药,为他减轻痛苦。好在另一位善良的医生知道此事后,不顾生命危险,为苏立克做了截肢手术,终于保住了他的生命。我想,为什么不给犹太人做手术,他们都有自己鲜活的生命,他们也有生存的权利,作为一个医生,救死扶伤才是他们的天职,而不能在凶恶的德军面前低头。苏立克是幸运的,他遇到了那么多善良的人。

二战结束后,苏立克回到了家乡。这部电影很感人,苏立克的经历告诉我,面对困难,一定要充满智慧,勇敢面对,而且世上好人多,坏人少,大家都是一样的,没什么不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为什么要相互残害呢?人之初,性本善,愿世界和平,永远没有战争和死亡。

《二战》观后感模板9篇


你有苦恼过该如何写出一篇优质的作品名观后感吗?观后感是有感而发写出来的东西,写出一份优秀的观后感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许以下内容“《二战》观后感”合你需求,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二战》观后感【篇1】

最近看了几个关于二战的纪录片,使我对二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买了一本《二战全史》来看看,使我感触颇深。

二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简称,是一场空前(希望绝后)的灾难,死伤人数占到了全球总人数的三分之二,经济损失达4万多亿美元。1939年的一月,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了德、意、日重新瓜分天下的野心而开始了,在这场血拼战争中,日本为了资源,开始进军中国,从此,中国被卷入了二战中。后来,日本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偷袭了珍珠港,美国正式向日本宣战,美国加入二战,美国的加入,使法西斯战败成了一个时间问题,最终,邪不胜正,法西斯最终战败,并无条件投降。

这也使我明白了,就算正义再渺小,也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邪恶再强大,也不会成功的,我们不能因为眼馋别人的东西而去入侵和侵略别的国家我们更要勇于承担责任,不向恶势力屈服投降,不能做战争中的墙头草,两边倒,看哪个对自己有利就帮哪里,要做正义的化身,而不是邪恶的代表和帮凶,这样的人,才能真正称的上是英雄,要做人民的仆人而不是奴役,剥削人民的人民主人,我们要向那些宁死不屈,死也不向邪恶势力的低头俯首的大英雄们致敬。

在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才是那些值得我们去尊敬,去效仿,去模仿,去学习的大英雄!

《二战》观后感【篇2】

《拯救大兵瑞恩》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二战中的故事:美军三军参谋长马歇尔亲自下令,派一个八人小分队深入敌后,将已在二战中死了三个哥哥的列兵瑞恩救回祖国。为了一个而可能牺牲八个,值得么?不仅中国人会发出这种疑问,影片中的小分队成员莱宾也说:谁都有母亲,凭什么瑞恩妈妈的丧子之痛要比我妈重要?

导演斯皮尔伯格多次强调,他无意为了展示武力而血腥,影片中的暴力镜头没有一处是无缘无故的,本片所展现的一切都是现代战争的客观反映。事实也是如此,如果单以战争场景去衡量本片的好坏绝对有失偏颇,再逼真的效果充其量只停留在优秀军事科教片的范畴,并不能实现理性的飞跃和流芳百世,强大而富感染力的道德论题、仁义与爱、人性亮点与生存价值等才是本片的精华所在,八个救一个所引起的广泛争议、观念对撞和道义救赎等,使本片持久而真诚地被推崇和难以忘怀。如果要选出一个本片中最难忘的镜头,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出这样一个画面:一辆军方小车缓缓开近雷恩家,正在做家务的雷恩母亲悄然放下手中的活儿,当她面对走出车门的军官和牧师的时候,她的身体不由自主地瘫倒在地上......

《二战》观后感【篇3】

有一本书,它把二战历史写得生动形象,让人们更加喜欢阅读二战历史,这本书就叫做《二战那些事》。

作者把二战的国家形象描写得淋漓尽致。比如说:用聪明机智的泰格猫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国家——德国;用警惕、勇敢的高卢雄鸡代表一战后欧洲军事最强者——法国;用在动物界拥有庞大身躯的毛熊代表拥有庞大的国土和较强军事实力的国家——苏联……这样用动物来代表国家的写法,不仅把原本枯燥乏味的二战写得妙趣横生,还让人十分容易读懂二战。

在二战之中有着许许多多的战役,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战役却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因为这场战役让我直接看出苏联人坚持不懈、殊死抵抗保家卫国的精神。即使自己的工厂被德军轰炸,但他们依然坚持生产坦克。即使小队里只剩下一个人了,也要拿起手榴弹跟敌人拼命。为了这座以当时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命名的城市,他们表现得多么令人钦佩啊!所以世界人民才称赞苏联人为“战斗民族”!

在生活中也有许多人拥有这些精神。比如:三次攀登珠峰的夏伯渝老人,即使在第一次攀登珠峰时痛失了双腿,但还是不放弃一丝希望,终于在第五次时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峰顶。这样的精神不正和永不言弃的苏联军魂一样吗?

二战的故事道不完,说不尽,真佩服那些苏联军人们的智慧、勤奋、忠诚、勇敢。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不就是这样吗?真希望世界上的人都来读一读二战的历史,品一品二战的故事,悟一悟二战的精神,将那些被遗忘的二战精神全部都找回来吧!

《二战》观后感【篇4】

恢弘诗章

——《二战全史》读后感

史书,在少年的印象中总是晦涩而深奥,没有小说的跌宕起伏,没有散文的沉思翰藻,没有唐诗宋词的亘古风雅,也没有现代诗歌的爱恨淋漓。遨游于书海之时,这样一本史书偶然映于双眸。它将旧年里的烟雨风尘于泛黄纸页铺陈开来,云淡风轻的笔触,未有浓墨渲染,却有一种力量在刹那间绽穿心房,唤起了血脉中的家国情怀,自成恢弘诗章。

在史书着墨的年代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云尚未散去,又在猝不及防时迎来了世界经济大危机,于无声处诞生的法西斯政权在世界的汪洋中掀起了万丈波澜。这样一部恢弘诗章,浸了鲜血的残忍与白骨的冰冷。自远东硝烟开始提笔,再将视野转移到欧洲的沦陷,影写了苏德战争的壮怀激烈与其背后的满目荒凉。而后蔓延到太平洋,残阳下,昔日一望无际的蔚蓝微微泛红,弥漫着血腥之气。后来,格勒会战的力挽狂澜,逐鹿北非的拉锯战争,终究结束于世界版图的光复。弹丸之国收起了昭昭野心,无奈举起白旗,成为诗章的末笔。一场混战风云,就此落幕。

世界版图的格局固然宏大,在如今承平年代里回望,却似是隔了细雨绵绵,唯有血脉间对中华的情怀最为深沉。一九三七年,淞沪会战于上海爆发,从夏末持续到深秋,那一串冰冷的死亡数字令人触目惊心。无数的血战、拼杀、突围、牺牲成就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壮烈,号称着“三月亡华”的猖狂日军,于此刻也感到胆寒。炮火无情,摧毁了十里洋场的金粉繁华,更结束了无数的鲜活生命。漫天血腥下的生离死别,成为许多人一生都无法回望的残酷梦境,是华夏疆土“一寸山河一寸泪”的沉重悲哀,是战争烟云下的深沉无奈。

当时军人,以精魂为刃,戮敌众寇首;以血肉之躯为脊梁,铸万里城疆。“但有一息,寸土不让”的誓言于耳畔回荡,“河山咏觞,华夏长耀,乾坤朗朗,立于东方”的决心于胸膛滚烫。他们也有父母兄弟、妻子儿女成为心中最温暖的存在,却在战场上抛却所有软弱,勇往直前。沙场无情,曾经硝烟中对视、炮火下深拥的战友,也许会在一瞬间倒在血泊中,身体再无半点余温,只剩无尽冰冷草草斩断了同袍之情。然而,这些却没能换来淞沪会战的胜利,无限慨叹惋惜的同时也有对其将领指挥能力的质疑,只是再多的言谈也只是事后诸葛,都是纸上谈兵,无法挽救当时战局。慨叹与深思,终究化作了心中沉淀的一份家国情怀。

《二战全史》如一扇窗,对面是世界版图的宏大格局,是杀伐无休的旧年风尘,是乱世的腥风血雨,还有一直坚守的家国情怀以及残酷现实下的美好希冀。这部恢弘诗章,引领我走向历史岁月,回望、叹息与思索,最终成为血脉中的滚烫,安放心底的执念。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如你所愿,盛世欢颜。”

——后记

《二战》观后感【篇5】

在寒假期间,我在家读了一本丘吉尔写的《二战回忆录》,里面记载了大量二战时期的真实写照。众所周知,无论是从参战国家,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及战后影响,没有哪场战争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比较,毫无疑问,它是生命的屠宰场,人类文明史上的浩劫。

时间定格在1944年,那时,战争的趋势非常明显,法西斯国家的命运注定是要战败,但是他们仍做困兽之斗,使得更多的人死在了战场上。当时处在正义一方的同盟国为了尽早结束这场战争,在精神方面给予敌人最致命的打击,对其敌国实行了战略轰炸,也就是轰炸敌方国家的城市。这使得许多无辜的平民百姓在轰炸中死去,活着的人艰难地在废墟中度日。由于食物,水及药品的缺乏,许多的人染上了疾病,城市看起来就象是一座“人间地狱”,到处流淌着鲜血,到处是尸体所散发出的恶臭。诸如此类的还很多,比如说著名的广岛遭受原子弹轰炸,那场面简直是语言所无法描绘的。我并不是说同盟国当年那样做是不对的,只是想表明战争是一把“双刃剑”,在残害被侵略国家的同时,也在残害发动战争的国家,战争同时也是这两国的灾难。甚至丘吉尔也曾说过他为此而忏悔,但又不得不这样做,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使战争尽早结束,可使更多的人不在战争中死掉。

《二战回忆录》问世以后被授以诺贝尔文学奖,它真正的目的不是一本日记,而是在借战争的残酷更突出了和平的重要性。没错,只有和平,人类文明才得以继续发展。我们虽然无法挽回在战争中逝去的生命,但我们可以避免我们的后代免受战争的残害。人类所犯下最大的罪,莫过于发动侵略战争。就让上一场战争成为战争的终结吧!

《二战》观后感【篇6】

二战离我们比较久远,那时的许多人和事我也不能理解。但是我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枭雄篇》后,心情很沉重、很悲痛。它全面叙述了二战中枭雄是怎样挑起战争的,直到他们得到最终审判。

这场战争似乎很荒唐,它的确是和希特勒等人的头脑、残暴的个性和贪得无厌是分不开的。可它所引起的灭种,仅源于希特勒对犹太人的偏见,他从小就认为犹太人是邪恶的,到死还是这种观点。可就是这样一种个人偏见,夺去了多少犹太人的生命。非常可悲的是,希特勒到死都认为自己是正义的。不仅如此,几乎所有战败国的首领都是这样,相信自己能名垂青史。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的错误思想这样根深蒂固?我想这和他们生长的环境密不可分。希特勒出生在德国与奥地利交界处,特殊的地理位置、贫寒的家境、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周围事物以及周围人对他的影响都是造就他—这一千古第一狂枭的原因。可见一个人的生长环境和经历对一个人的思想、心理有多大的影响。一个人的性格也不是天生的,更不是突然产生,而是从小慢慢养成的。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学生。如果我们现在不接受教育,不使自己养成良好的性格与习惯,就会慢慢向不好的方向发展,最终这种性格与习惯会根深蒂固。如果我们受到坏人的影响,就会跟着误入歧途。这并不是夸张,希特勒在青年时,父亲病故,生活贫困,缺衣少食。他的古怪思想就是在这段时期形成的,他练成了圆滑、扯谎、曲解、欺骗和奉承的能力;而后他又看到了一本的小册子,这一切他走上了罪恶道路。

所以我们一定要接受良好的教育,养成好的习惯,有一个健康的人格;多与思想上进、品德高尚的人相处,受到积极的影响。以免误入歧途,酿成人生及历史的悲剧。

《二战》观后感【篇7】

暑假,我阅读了温斯顿。丘吉尔写的《二战回忆录》。

我很早就对二战的历史感兴趣,读过不少关于二战的书籍,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这本《二战回忆录》。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以二战时英国首相的亲身经历,讲述一九三零年代到二战结束期间的主要事件,尤其是英国的政治和军事活动。

《二战回忆录》这本书里,我最感兴趣的就“不列颠空战”。

一九四零年八月十二日,德国轰炸机袭击英国沿岸的雷达站,其中有六座被严重损坏,一座全毁。战斗最激烈的一天在八月十三日,德国共投入战斗机一千四百一十五架,虽然英国的空军力量没有那么强大,但也毫不示弱,迅速出动七百二十七架战斗机迎战,许多德军轰炸机像无头苍蝇一样,漫无目的的投下炸弹,就匆匆忙忙地飞走了。还有很多德机降落在机场的时候,机身上满是弹痕。最终,英国取得了胜利。

看完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战争是可怕的,我们应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二战》观后感【篇8】

《二战男孩逃生记》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讲述了二战时期的犹太男孩苏立克在德军的死亡追击过程中惊险而漫长的逃生经历,他遇到了许多向他伸出援助之手的爱心人士,也遇到了一些出卖他的人,不管怎样,他坚强而勇敢,最后又回到了他心爱的家乡。这部电影让我深有感触,在面对困难时,我们要坚强面对,不能逃避,胜利永远是属于勇敢的人的。

有一段情节让我异常感动,二战时期,德国军队大量残杀犹太人,最终的目的竟然是把犹太人赶尽杀绝,哪里有犹太人哪里就会血腥味扑鼻,不管是年迈的'老人还是年幼的孩子,都不会放过,不留一点活路。犹太男孩苏立克和他爸爸被一群德军开车追杀,他们疯狂逃命,最终躲在了一个石桥洞下。在洞下,苏立克的爸爸紧张地对他说:“听着,孩子,你的名字不能再叫苏立克了,叫尤莱克。你要记住,你永远不能说自己是犹太人。待会儿我往右边跑,等我跑出去了,你再往反方向跑,不管发生什么都不要回头,使劲往前跑。”说着,苏立克的爸爸跑出去了,吸引了德军的注意力,接着,苏立克也跑出去了,他听见了一阵激烈的枪声,那一瞬间,他边跑边哭,眼泪在空中飘,像一串令人心碎的水晶,但他依然拼命往前跑,他知道自己必须要活下来,这是父亲用命换来的。多么伟大的父爱啊!为了自己的孩子,不惜失去自己的生命。

还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情节,为了换来食物,苏立克在一家农场做工。为了给一匹马儿喂食,不小心被正在运行的机器绞断了右手,一位好心的女士让一位农夫把他抱到大卡车上,用绷带缠住伤口,连夜送到了医院。没想到的是,他被送到手术台上后,那个傲慢的德军医生听说他是犹太人,坚决不给他做手术,那位善良的女士绝望的去求医生,但还是徒劳,没办法,只有眼睁睁看着他的伤口被感染,随时有生命危险。在走廊上,苏立克痛苦地惨叫着,一位年老的修女看到这一幕,悄悄为他注射了止疼药,为他减轻痛苦。好在另一位善良的医生知道此事后,不顾生命危险,为苏立克做了截肢手术,终于保住了他的生命。我想,为什么不给犹太人做手术,他们都有自己鲜活的生命,他们也有生存的权利,作为一个医生,救死扶伤才是他们的天职,而不能在凶恶的德军面前低头。苏立克是幸运的,他遇到了那么多善良的人。

二战结束后,苏立克回到了家乡。这部电影很感人,苏立克的经历告诉我,面对困难,一定要充满智慧,勇敢面对,而且世上好人多,坏人少,大家都是一样的,没什么不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为什么要相互残害呢?人之初,性本善,愿世界和平,永远没有战争和死亡。

《二战》观后感【篇9】

前几天,我在家看完了一本书——《二战战役全纪录》。

这本书集中了二战中最重大、最经典、最具战略意义的众多战役,叙述翔实,铺陈详尽。不仅从宏观上讲述战争,而且从细微之处着眼,努力搜寻历史的蛛丝马迹。

在这本书中,作者曾这样评论二战:“这是一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自由与专制的人类命运大决战!”

是的。在这场以法西斯德、日、意轴心国为一方,美、英、苏、中等反法西斯的同盟国为另一方的大战中,战场波及范围之广,双方投入兵力兵器之多,作战样式之新,产生的影响之大、之深、之远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场战争最终以美、英、苏、中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战胜了法西斯侵略者而告终。

正是这场战争造就了许许多多的经典战役,让人刻骨铭心、回味无穷。不列颠上空,战鹰搏击;大西洋海上,狼群猖獗……无尽的灾难让人们看不见曙光,暗无天日。莫斯科红场、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火炮齐鸣,殊死抵抗。世界的格局正在逐渐改变。从西西里到诺曼底,盟军敲开了纳粹的大门;从库尔斯克到易北河畔,苏联红军战战告捷;从中途岛到硫磺岛,美军和日军互不相让;从上海到金山卫,中日两军决一死战……每一个战场在海陆空各个空间都留下了双方厮杀的身影。那血雨腥风的战场,那惨无人道的杀戮,那血肉横飞的场景,让人惊心动魄、唏嘘不已。

2018年战争题材影片南口1937观后感


南口1937观后感(一)

6月16日,电影《南口1937》首映,导演朱丹携主演谢芳、张勇手、孙洪涛、杜旭东等艺术家亮相,共同缅怀南口战役牺牲的抗日英烈。

《南口1937》根据南口战役史实改编而成,讲述了以龙飞团长为代表的中国军人以血肉之躯捍卫国土,护我长城的英雄壮举,同时电影中还融入了赵铁锤与龙团长、甜瓜等人之间丰富的情感故事,以及普通百姓面对家仇国恨的小爱与大爱的抉择。影片将这段几乎被掩埋的抗战历史和故事重新用电影的形式展现给观众,电影逼真重现战争场景,带来视听盛宴的同时也号召现代年轻人牢记历史,继承中华好儿女为保卫自己的国家忘我生死、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谈到创作缘起,导演朱丹表示,自己作为从事新闻工作多年的老北京人,却对南口这场战役一无所知,包括后来他采访多位群众甚至土生土长的南口人也对南口战役知之甚少。这让朱丹产生了将这段历史拍摄成电影的动力,用影像还原追忆这段尘封七十年的历史,让大家知道这段不朽的光荣史迹。

首映礼上,著名表演艺术家、中国第一代知性女性银幕代言人谢芳,现场强烈表示了自己对《南口1937》的喜爱:“从接到剧本的那刻起便觉得自己非演不可,这是咱中国儿女自己的事,是发生在首都北京的真实故事,应该被世人知晓,让现代年轻人知晓,像英勇的军人学习。”著名的反派演员杜旭东,在片中饰演日军将领岸田呈雄,则现场给大家分享了一些电影拍摄过程中的趣事。

影片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共北京市昌平区委宣传部、北京市昌平区广播电视中心、北京华都新雨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拍摄,中国电影家协会、北京华都新雨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指点影业(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发行,并得到了昌平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将于6月23日全国上映。

南口1937观后感(二)

2023二战观后感(经典11篇)


观赏影片时,影片中的经典感悟就随之而沉淀下来,观看过程,我们可能会不断有思维的火花在跳跃。通过观后感观众能够分享自己对作品的喜爱,写观后感能帮助我们锻炼整理思绪的能力,如何写出有感染力的作品名观后感呢?读后感大全的编辑极力编写“二战观后感”将会让您终身受益,也许本文能为您提供一定帮助!

二战观后感【篇1】

二战离我们比较久远,那时的许多人和事我也不能理解。但是我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枭雄篇》后,心情很沉重、很悲痛。它全面叙述了二战中枭雄是怎样挑起战争的,直到他们得到最终审判。

这场战争似乎很荒唐,它的确是和希特勒等人的头脑、残暴的个性和贪得无厌是分不开的。可它所引起的灭种,仅源于希特勒对犹太人的偏见,他从小就认为犹太人是邪恶的,到死还是这种观点。可就是这样一种个人偏见,夺去了多少犹太人的生命。非常可悲的是,希特勒到死都认为自己是正义的。不仅如此,几乎所有战败国的首领都是这样,相信自己能名垂青史。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的错误思想这样根深蒂固?我想这和他们生长的环境密不可分。希特勒出生在德国与奥地利交界处,特殊的地理位置、贫寒的家境、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周围事物以及周围人对他的影响都是造就他—这一千古第一狂枭的原因。可见一个人的生长环境和经历对一个人的思想、心理有多大的影响。一个人的性格也不是天生的,更不是突然产生,而是从小慢慢养成的。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学生。如果我们现在不接受教育,不使自己养成良好的性格与习惯,就会慢慢向不好的方向发展,最终这种性格与习惯会根深蒂固。如果我们受到坏人的影响,就会跟着误入歧途。这并不是夸张,希特勒在青年时,父亲病故,生活贫困,缺衣少食。他的古怪思想就是在这段时期形成的,他练成了圆滑、扯谎、曲解、欺骗和奉承的能力;而后他又看到了一本的小册子,这一切他走上了罪恶道路。

所以我们一定要接受良好的教育,养成好的习惯,有一个健康的人格;多与思想上进、品德高尚的人相处,受到积极的影响。以免误入歧途,酿成人生及历史的悲剧。

二战观后感【篇2】

前几天,我在家看完了一本书——《二战战役全纪录》。

这本书集中了二战中最重大、最经典、最具战略意义的众多战役,叙述翔实,铺陈详尽。不仅从宏观上讲述战争,而且从细微之处着眼,努力搜寻历史的蛛丝马迹。

在这本书中,作者曾这样评论二战:“这是一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自由与专制的人类命运大决战!”

是的。在这场以法西斯德、日、意轴心国为一方,美、英、苏、中等反法西斯的同盟国为另一方的大战中,战场波及范围之广,双方投入兵力兵器之多,作战样式之新,产生的影响之大、之深、之远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场战争最终以美、英、苏、中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战胜了法西斯侵略者而告终。

正是这场战争造就了许许多多的经典战役,让人刻骨铭心、回味无穷。不列颠上空,战鹰搏击;大西洋海上,狼群猖獗……无尽的灾难让人们看不见曙光,暗无天日。莫斯科红场、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火炮齐鸣,殊死抵抗。世界的格局正在逐渐改变。从西西里到诺曼底,盟军敲开了纳粹的大门;从库尔斯克到易北河畔,苏联红军战战告捷;从中途岛到硫磺岛,美军和日军互不相让;从上海到金山卫,中日两军决一死战……每一个战场在海陆空各个空间都留下了双方厮杀的身影。那血雨腥风的战场,那惨无人道的杀戮,那血肉横飞的场景,让人惊心动魄、唏嘘不已。

二战观后感【篇3】

看完首映,太爽了要二刷,可惜大陆砍了30秒(砍了绰号好莱坞的一段,还有最后日军守将切腹的一段),还是心甘情愿吃下美帝的这颗爱国主义安利,嗷;

虽然是战争片,但里面爱情戏的单纯与曼妙让人心悸,比你的名字深刻太多;

攻防战刻画的实在明晰,非常有身临其境感,大多观众从头到尾弦子都在紧绷;

看之前有人在知乎live有人问Andrew:你的形象非常tender,为什么会接受这个角色?Andrew竟无言以对,然后一边笑一边回答,大概我比较需要一些强势的角色吧。事实证明,虽然并不强势,但表演精彩纷呈;

喜欢二战期间的美国女人的装扮,哎呀真是喜欢;

最后的旋风踢手雷动作戏简直走错片场,感觉是导演任性的一枚彩蛋;

幽默,幽默,真幽默啊。

二战观后感【篇4】

暑假,我阅读了温斯顿。丘吉尔写的《二战回忆录》。

我很早就对二战的历史感兴趣,读过不少关于二战的书籍,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这本《二战回忆录》。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以二战时英国首相的亲身经历,讲述一九三零年代到二战结束期间的主要事件,尤其是英国的政治和军事活动。

《二战回忆录》这本书里,我最感兴趣的就“不列颠空战”。

一九四零年八月十二日,德国轰炸机袭击英国沿岸的雷达站,其中有六座被严重损坏,一座全毁。战斗最激烈的一天在八月十三日,德国共投入战斗机一千四百一十五架,虽然英国的空军力量没有那么强大,但也毫不示弱,迅速出动七百二十七架战斗机迎战,许多德军轰炸机像无头苍蝇一样,漫无目的的投下炸弹,就匆匆忙忙地飞走了。还有很多德机降落在机场的时候,机身上满是弹痕。最终,英国取得了胜利。

看完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战争是可怕的,我们应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二战观后感【篇5】

《拯救大兵瑞恩》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二战中的故事:美军三军参谋长马歇尔亲自下令,派一个八人小分队深入敌后,将已在二战中死了三个哥哥的列兵瑞恩救回祖国。为了一个而可能牺牲八个,值得么?不仅中国人会发出这种疑问,影片中的小分队成员莱宾也说:谁都有母亲,凭什么瑞恩妈妈的丧子之痛要比我妈重要?

导演斯皮尔伯格多次强调,他无意为了展示武力而血腥,影片中的暴力镜头没有一处是无缘无故的,本片所展现的一切都是现代战争的客观反映。事实也是如此,如果单以战争场景去衡量本片的好坏绝对有失偏颇,再逼真的效果充其量只停留在优秀军事科教片的范畴,并不能实现理性的飞跃和流芳百世,强大而富感染力的道德论题、仁义与爱、人性亮点与生存价值等才是本片的精华所在,八个救一个所引起的广泛争议、观念对撞和道义救赎等,使本片持久而真诚地被推崇和难以忘怀。如果要选出一个本片中最难忘的镜头,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出这样一个画面:一辆军方小车缓缓开近雷恩家,正在做家务的雷恩母亲悄然放下手中的活儿,当她面对走出车门的军官和牧师的时候,她的身体不由自主地瘫倒在地上......

二战观后感【篇6】

相信看过《战狼2》的朋友都记得出现在大屏幕上的护照,都会为上面的文字而感到自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这些文字的出现,让我想起前几年利比亚撤侨的事情,速度之快、效率之高让国人自豪。当车队经过战争区域时,冷锋受伤的胳膊上缠绕着国旗,交战双方都呼喊“chinese、chinese”且停止交火,那个瞬间非常地骄傲,我很荣幸自己是一名中国公民。

面对着战友的母亲、遗孀和女儿,听到拆迁队队长以后还会折磨战友家人时,冷锋再也忍不住了。一脚,杀死的是一个毫无怜悯心、被利益冲昏了头脑的奸商,保住的却是军人的尊严和一种军人特有的正义豪情。开除军籍,背负心爱之人被杀害的痛苦,本打算浪迹天涯、漂泊非洲的他,被一场意外所中断了(此句参考百度百科)。为了救自己“干儿子”的妈妈,为了救工厂中的同胞,他放弃了“安全撤离”的机会,不忘记“退伍军人也是军人”的宗旨,不忘记“一次战狼,终身战狼”的使命,深入沦陷区,解救同胞和其他国家难民。

从小就有从军梦,只是一直未实现,不知道以后有没有这个机会?强烈推荐《战狼2》,国产电影的精品。

二战观后感【篇7】

前几天,我和妈妈去图书馆看书。我看到了一本比较破旧的书,有些眼熟,仔细一想,是去年见过的书,名字叫《二战回忆录》。我喜出望外,这是我去年非常想看的一本书,它去年是摆在高等书位的,当时它包装精美,不买是不允许看的。看着它那破旧的封面,我不免有些心疼,拿起一本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我先看了珍珠港事件那一篇文章,它充分表现了日本的阴险狡诈。看完了那扁文章,我不禁想到美国大片《珍珠港》里面描绘珍珠港事件的惨烈的那以幕:一番轰炸后,几名伤员刚被送进医院抢救时,日本飞机又来了,把医院炸得是惨不忍睹。我又翻了翻最后一篇文章《胜利与展望》时,我再一次被震惊了!这里面记载着二战伤亡总数,中国三千五百万人,美国四十万人,苏联二千万人。

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多么深重!有些国家竟然打起用战争捍卫和平不伤害任何无辜的人等可笑口号发动战争!要知道,有战争,就必定会有无辜的人被牵扯进去!想想历史上的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吧!我们要捍卫和平,让那些战争狂人都死去吧!但是从这本《二战回忆录》破旧的书皮我们可以看到,人们都不想回顾战争史,我只能借美国人的话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二战观后感【篇8】

最近看了几个关于二战的纪录片,使我对二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买了一本《二战全史》来看看,使我感触颇深。

二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简称,是一场空前(希望绝后)的灾难,死伤人数占到了全球总人数的三分之二,经济损失达4万多亿美元。1939年的一月,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了德、意、日重新瓜分天下的野心而开始了,在这场血拼战争中,日本为了资源,开始进军中国,从此,中国被卷入了二战中。后来,日本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偷袭了珍珠港,美国正式向日本宣战,美国加入二战,美国的加入,使法西斯战败成了一个时间问题,最终,邪不胜正,法西斯最终战败,并无条件投降。

这也使我明白了,就算正义再渺小,也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邪恶再强大,也不会成功的,我们不能因为眼馋别人的东西而去入侵和侵略别的国家我们更要勇于承担责任,不向恶势力屈服投降,不能做战争中的墙头草,两边倒,看哪个对自己有利就帮哪里,要做正义的化身,而不是邪恶的代表和帮凶,这样的人,才能真正称的上是英雄,要做人民的仆人而不是奴役,剥削人民的人民主人,我们要向那些宁死不屈,死也不向邪恶势力的低头俯首的大英雄们致敬。

在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才是那些值得我们去尊敬,去效仿,去模仿,去学习的大英雄!

二战观后感【篇9】

放假的时候和家里人去看了吴京的战狼2,不得不这部电影太热血了,简直点燃了我,因为我也是比较喜欢一些武打片的。

我被吴京给到,因为他的说过:“军人,即使脱了军装,职责还在。”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吴京在电影里那么拼,而且他还以部队的前队员来参加战役,而且还为国家争光了。

我了解到了这部电影票56亿,在这成功的背后是来之不易的.,因为我回家看了电影的花絮,吴京一开头的跳水,包括在水里打斗其实差点就把吴京憋死了,因为拍这个镜头吴京进行了闭气训练竟然长达3分钟,里面的一些,还有狮子都是真的,很少用特技,而且吴京还受了不少伤,虽然吴京是学武术出生,但是身体根本吃不消。

看了这部电影让我知道吴京的这种拼劲是有的,如果你没有根本不了,我也学会了应该向吴京这种学习,下去,不轻易的放弃。

所以我想告诉在努力奋斗的人,千万不能认输,因为我觉得既然给你了挫折就是看得起你,让你经历,让你成长,所以千万不能放弃。

二战观后感【篇10】

在寒假期间,我在家读了一本丘吉尔写的《二战回忆录》,里面记载了大量二战时期的真实写照。众所周知,无论是从参战国家,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及战后影响,没有哪场战争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比较,毫无疑问,它是生命的屠宰场,人类文明史上的浩劫。

时间定格在1944年,那时,战争的趋势非常明显,法西斯国家的命运注定是要战败,但是他们仍做困兽之斗,使得更多的人死在了战场上。当时处在正义一方的同盟国为了尽早结束这场战争,在精神方面给予敌人最致命的打击,对其敌国实行了战略轰炸,也就是轰炸敌方国家的城市。这使得许多无辜的平民百姓在轰炸中死去,活着的人艰难地在废墟中度日。由于食物,水及药品的缺乏,许多的人染上了疾病,城市看起来就象是一座“人间地狱”,到处流淌着鲜血,到处是尸体所散发出的恶臭。诸如此类的还很多,比如说著名的广岛遭受原子弹轰炸,那场面简直是语言所无法描绘的。我并不是说同盟国当年那样做是不对的,只是想表明战争是一把“双刃剑”,在残害被侵略国家的同时,也在残害发动战争的国家,战争同时也是这两国的灾难。甚至丘吉尔也曾说过他为此而忏悔,但又不得不这样做,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使战争尽早结束,可使更多的人不在战争中死掉。

《二战回忆录》问世以后被授以诺贝尔文学奖,它真正的目的不是一本日记,而是在借战争的残酷更突出了和平的重要性。没错,只有和平,人类文明才得以继续发展。我们虽然无法挽回在战争中逝去的生命,但我们可以避免我们的后代免受战争的残害。人类所犯下最大的罪,莫过于发动侵略战争。就让上一场战争成为战争的终结吧!

二战观后感【篇11】

世界各国百年政治史,真正明智、能垂范后世的政治家没有几位,英国首相丘吉尔居之无疑当之无愧。政治是怎么回事,他比别人看得更明白、更透彻。他的见识,比其他政治人物高明很多。 他是乱世中脱颖而出的英雄。危急关头,需要坚定的领袖力挽狂澜,英国人于是选择了丘吉尔。如果不是二战之初国势阽危大难将至,他未必能出任英国的最高领导。1945年,二战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百战成功的丘吉尔立刻被请出唐宁街十号。在他的不朽名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里,他引用古希腊作家普鲁塔克的名言:“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强大民族的标志。”

丘吉尔有纯正的贵族血统,受过完整的贵族教育。那个时代英伦的贵族教育,说到底就是政治精英的教育,内外双修,文史兼通。他是哈罗公学的击剑冠军,醉心历史。经典的史籍,从来就是资政之学、向政之学。他既精通时务,又全然贵族教养,是现代民主政治中难得一见的大政治家。不过,他那种高人一等、咄咄逼人、择善固执的派头,在民主政治的官场上是福是祸非常难说。

在丘吉尔看来,二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那是一场“不需要的战争”。二战所以发生,民主国家公众的愚蠢和政客的软弱是主要原因之一。

在《二战回忆录》里,丘吉尔认为,一战结束后,战胜国最大的一件蠢事,是在《凡尔赛和约》里要求德国缴付巨额战争赔款,“其苛狠和愚蠢,竟达到显然不能实现的程度”。这种赔款要求“反映胜利者的愤怒,也反映战胜国的人民根本不知道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战败国能付得起相当于现代战争费用的赔款数额”。

现代战争费用浩大,而战胜国能从战败国那里掠取的财富,远远低于公众的想象。除了一些细软和特殊人才,战胜国几乎无物可取。那些东西的价值,与战争费用相比,连九牛一毛都不到。《凡尔赛和约》开出大约十亿英镑的罚款,德国人根本没钱付,除非经济全面崩溃,回到赤贫。回到赤贫,更没有钱付。

丘吉尔说:“群众始终不了解这种最简单的经济事实,而一心想取得选票的领袖们,又不敢向他们说清楚。报纸和领袖们一样,反映和强调流行的见解。各国当权者没有人能超越或摆脱公众的愚昧之见,向选民宣布这种基本的、无情的事实。即使他们说了,恐怕也没有人相信。”

最后的结果极其荒谬:德国并没有真正执行十亿英镑的战争赔偿,反而由英美两国向德国发放了十亿五千万的贷款。德国迅速走向复兴。但《凡尔赛和约》的巨大耻辱,在德国孕育了强烈的民族仇恨。这种民族仇恨的代表,就是狂热的、邪恶的现代暴力愤青之祖——奥地利下士希特勒。希特勒把全世界拖进了战争。

民主政体的最大优点,大概就在于到了关键时刻,能够找到代表公众真正利益、为公众服务、值得信赖的政治家,比如丘吉尔。他厌恶短视激烈、反复无常的民意。但他爱英国,也爱那些乱七八糟的选民。愿意为他们付出“血水、苦水、泪水、汗水”。

我甚至有点怀疑这段“四水”的演讲半是真诚的表白、半是取悦民心的表演。以他的个性和理智,应该很不喜欢公开煽情。那是非常时期,他知道这个平常不屑为的小伎俩会很管用。他说过,政治绝不是光明磊落的竞技,而是一门诚实的生意。

军事题材电影观后感:《战狼》观后感


军事题材电影观后感:《战狼》观后感

一、军迷的灵魂 ——《战狼》观后感 高一年级 李艳娟

二、《战狼》观后感 高一年级 胡一鸣

军迷的灵魂

——《战狼》观后感

高一年级 李艳娟

高一新生入学,军训如期而至。对于军训,我期待又畏惧。旭日咬破暗淡的天际,泛出刺眼而又迷人的红艳,晕染了我头顶这片陌生又熟悉的天空。

令人痴迷又畏惧的军服,在阳光的映衬下,散发着不可遮挡的英气。太阳迈着键稳的步伐,踩着长长的楼梯,教学楼的庇荫悄悄离开,直到我的影子拉长,这个人暴露在太阳的炙烤之下,手表的指针似乎已经被圣神的军绿色迷得忘记了前进,依旧停在那个距离结束十分遥远的距离。楼梯旁的石雕,苍白又庄严,让人看着心烦意乱,那火红得像血的云朵下是一颗躁动的灵魂。我已受不了这枯燥无味而又令我疲惫不堪的军训,无意间抬头,那片天空依旧湛蓝,依旧遥远,额头的汗湿了军帽,或许这算不上真正的军帽,但这圣神的军绿色,圣神得不可言喻,我握紧双拳,我怎对得起我胸膛里这颗军迷的灵魂?

《战狼》,一部红遍祖国大江南北的剧,在这个烦躁夏日的末尾,我着一身“军装”,揣着一颗迷茫的心让它庄严的住进我的大脑,我身边坐着的是和我一样对未来不知所措的青年男女。我们生于和平盛世,对于战争似乎永远都是历史。中国已经苏醒,对于错综复杂的世界无所畏惧。可是,泱泱大国,需要我们这一辈人的守护,那身戎装,承载的不仅是保家卫国,还是内心那一团炽烈燃烧的灵魂!

遥远的边疆,是远方亦是故乡。无数有志青年,风雨兼程,奔赴异域,那里没有山清水秀,没有鸟语花香,没有金山银山,但在军人的眼里,那里就是值得守卫的桃源仙境。因为他们身后,是我们的家乡。他们也想念故乡。想念那条童年里的小河,想念那片曾经追闹的麦田,想念那个等待他们归来的姑娘,想念慈祥温柔的爹娘。但他们得守在那里,他们脚下是别人的故乡。他们得对得起一身戎装,对得起肩上的重任,对得起祖国人民的殷切希望,对得起与我胸膛里一样的军迷的灵魂。

国家大义,儿女情长。同样年级的我们,却过着不同的生活,有着不同的理想。有人多愁善感,青鸟传情,身旁是一团妖艳得像玫瑰的初恋,有人大义凛然,冯唐送意,怀里是一股神圣得像阳光的军人梦想。并不是说每个年轻人都要当兵,只是年轻一辈的我们应该有一颗热爱军装的心灵。没有当过兵的人永远无法知道军人二字的神圣,这句话说得很好,我们高中生是无法理解保家卫国的,但是我们可以有清纯的军人梦想,时刻准备着为祖国奔赴疆场,在杀敌报国之前,我们依旧可以在繁华的都市过着匆忙的生活,依旧可以再热烈的青春寂静的喜欢一个人,依旧可以做一些简单而又充实的事情。只是,我们应该拥有一颗军迷的灵魂。

或许换一种心态,事情就变得简单多了。希望明日的我依旧可以看到那片湛蓝悠远的天空,依旧揣着遥远的理想,依旧拥有那颗军迷的灵魂。

《战狼》观后感

373班 胡一鸣

中国,因为有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牺牲、鞠躬尽瘁,才得以在世界之林中争得一席之地。这个曾经被八国联军侵略得千疮百孔的国家,如今已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成为所有邪恶势力的禁地。这一巨大转变的背后是因为所有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看完《战狼》一片后,泪水浸透了我的双眼。我在感动的同时也深深震撼着,中国解放军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祖国尊严的旗帜,将自己的躯体垒筑成生命的万里长城,捍卫着每一寸国土的安宁。、

在经历了一周的军训之后,我明白了军人的不易与艰辛。中国军人拥有钢的意志,铁的纪律。每一名中国军人都以保卫祖国,为国争光为荣,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宁可站着死,也不躺着生。”是所有中国军人内心的信念。在死亡来临的那一刻,他们表现得那样平静。为求大家的和平安宁牺牲自己的生命,是每个人都心甘情愿的。狼一样的团队是中国军队的真实写照,“一匹狼打不倒狮子和老虎,可是一群狼便可以天下无敌。”中国军队一直秉承着这样的信念。团队合作,奋勇拼搏,勇往直前,在一次又一次的国际考验中捍卫了祖国的尊严。

《战狼》这部影片中贯穿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军人们的滚滚热血在奔涌、在燃烧、在沸腾。每一个中国人在看了之后都会为之感动,为之震颤,为之骄傲!当外军入境时,所有士兵舍死忘生,殊死搏斗。在邪恶势力面前,中国军人团结一致,冲锋陷阵。在布满地雷的林中奔跑追敌。面对着未知的危险没有任何人停下,没有任何人退缩。用自己的生命作筹码,用自己的鲜血作奠基,只为换回中国军人的尊严和国土的安宁。在剧中,冷锋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他聪明、机警、有远见卓识,更有满腔的爱国热血。我想他一定明白:枪不仅要打得准,更要打得远。所以在危急关头,他总是临危不惧,出奇制胜。当自己的战友身处困境,深陷敌人埋伏之时,他用自己的生命做赌注,换来其他战友的平安,也让犯罪分子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他果敢反击,抓住战机,最终取得了胜利。我想他可能不是所有军人中最聪明的,但一定是最勇敢的。

回想这一周的军训生活,每一天都充实快乐。我从不觉得辛苦和枯燥,因为我早已被军人身上所散发出来的魅力深深折服。带我的于教官原本只是大我六岁的哥哥,可因为常年的军队生活和严酷的训练,历经风霜,饱经沧桑,他的脸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他看起来可能比同龄人要成熟一些,可他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军人魅力却是令人动容的,令人崇拜的。每天的训练繁杂又重复,火辣辣的太阳,汗水大滴大滴的往下掉。站军姿时,同学们一动也不动,每个人都在用汗水书写着坚持,用疼痛谱写着篇章。

经过这次军训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努力学习。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在这七天的军训过后,我变成了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学生。爱国,爱军,爱党,是我从此不变的信念;尊师,好学,助人是我从此不变的作风。

路漫漫其修远兮,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踏好人生的每一次征程!

2018年战争题材影片南口1937观后感4篇


2016战争题材影片《南口1937》观后感1


日前,电影《南口1937》在北京昌平首映。首映礼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北京市昌平区委宣传部、北京华都新雨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主办。

南口,现北京昌平的一座小镇,居庸关南侧的长城要隘,是北平通向大西北的门户。1937年,与“淞沪会战”齐名的南口战役,粉碎了日寇“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但这场紧邻北京城的中日大战,却几乎被遗忘。该片根据南口战役史实改编而成,讲述了以龙飞团长为代表的中国军人,以血肉之躯捍卫国土、护我长城的英雄壮举以及普通百姓面对家国仇恨的小爱与大爱的抉择。

该片由朱丹导演,主演包括孙看、孙洪涛、苑乔、刘忠元、谢芳、张勇手、杜旭东等,将于6月23日在全国上映。

2016战争题材影片《南口1937》观后感2

6月16日,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共北京市昌平区委宣传部、北京市昌平区广播电视中心、北京华都新雨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电影《南口1937》首映礼在昌平保利影剧院举行。首映礼上,影片导演朱丹携主演谢芳、张勇手、孙洪涛、杜旭东等艺术家亮相,共同缅怀南口战役牺牲的抗日英烈,纪念那一场长城脚下最大规模的抗日战役。

电影《南口1937》以发生在1937年的“南口战役”为背景,影片首映礼也特意选择在战役所在地北京昌平举行。首映礼上,中国电影家协会党组副书记、金鸡奖百花奖组委办主任许柏林先生、国家广电总局高级编辑、中国夏衍电影学会副会长高尔纯、中国电影集团精神文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副会长王迎庆、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名誉会长章柏青、国家广电总局剧本中心主任,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名誉会长张思涛、中国电影集团原党委书记,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窦春起、影视编剧徐宝琦、北京电影学院音像出版社社长吴健等出席。特邀嘉宾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余俊生、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党组成员、副局长韩昱、昌平区委宣传部部长刘绍坚及南口战役抗战老兵李子正先生和抗战将领后代王一况莅临首映礼。

国产大片电影《长城》观后感


张艺谋执导《长城》的经历,这个国内首屈一指的导演接轨世界流行文化,开启“老顽童”冒险之旅,展露出瞄准好莱坞一线导演的位置的野心,让全世界都瞩目以待。

国产大片《长城》观后感一:

张艺谋执导的好莱坞大片《长城》12月15日正式搬上荧屏,这也是首部在青岛取景拍摄的中美合拍大片。这部以青岛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为主外景地的影片是张艺谋导演的第一部英文片,青岛在外景拍摄、影视服务和政策优惠等多方面给予影片支持。

作为在青岛拍摄首部中美合拍大片,《长城》创造多个“第一”:高达1.5亿美元的投资额,是迄今为止成本最高的中国电影;它是著名导演张艺谋的首部英文片,也是好莱坞影星马特·达蒙的首部亚洲题材电影;它还开创了好莱坞制作影片在国内首映的先河,比北美市场提前了两个月。

近年来,好莱坞影片多次出现中国元素和中国影星,但大多戏份不重。电影《长城》完全改变了以往中国元素做点缀的局面,而是借助好莱坞的手段讲述中国故事,影片有着浓郁的“中国风”。张艺谋在电影中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的火药、水车等各种发明,秦腔、鼓等音乐,服装、武器等都是浓郁的中国风。作为电影的一大“看点”:“饕餮”灵感来自《山海经》,形象设计、制作由曾打造《指环王》《霍比特人》《魔兽》的维塔工作室和曾拿下57个奥斯卡奖项及提名的特效制作公司工业光魔完成。片中几场打饕餮的战争场面,一段“攻城”镜头中,有超过30万只饕餮同时出现,是史上怪兽同时出现在银幕中最多的一次。

环球电影娱乐集团主席杰夫·希尔认为,《长城》将会改变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轨迹。“环球影业对华语电影的光明未来坚信不疑,中国电影票房的迅猛增长所带来的推动力不容小觑。我们很兴奋能够参与到《长城》之中。一部中国主题的恢弘巨制,有张艺谋导演的加持和马特·达蒙与中国群星这样的阵容,使得《长城》成为把中国电影介绍给全球观众的最佳载体。”

值得一提的是,该部影片的主场景“长城”正是在青岛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制景拍摄。由西海岸发展集团主导开发的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规划面积92平方公里,先行启动区45平方公里。园区重点发展“影视文化、智慧科技、旅游度假”三大引擎产业,青岛东方影都、慧与全球大数据产业基地、海洋公园等大项目云集,是青岛城市产业升级的主导园区。

雷锋题材电影观后感


篇【1】:雷锋题材电影观后感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终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每当我听到这首熟悉的歌曲时,我心里就会产生对雷锋叔叔那助人为乐,默默奉献的精神的所敬佩。

最近,我看了《雷锋》这部电影,使我对雷锋叔叔的敬佩更多了几分。这部电影主要讲了:雷锋在他的一生中以帮助别人为快乐,默默奉献的一幕又一幕。最后因公殉职了。

然而,有一个镜头却定格在我脑海,抹也抹不去:有一次,雷锋去看病,不巧走到半路,下起了暴雨,他看见一个老大娘抱着一个三岁的小孩正赶路去几十里外的一个村子,十分艰难。雷锋便决定送他们去。在路上,雨下得越来越大,泥泞溅满了雷锋的下半身,在上一处土坡时,雷锋一手扶着背上的小孩,一手在湿软的土坡上挖出一道平坦的路,让跟在后面的大娘走好一些。而在把大娘和孩子送到目的地之后,雷锋却不打一声招呼就消失在暴风雨中。雷锋叔叔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去学习啊!

雷锋叔叔只是一个普通的汽车兵,可是他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常的业绩。他毫无损人利己之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他一切都听从党的安排,无论在什么岗位,他总是说:“革命需要我去烧木炭,我就做张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枪眼,我就去做黄继光。”这朴实的话语充分展示了一个革命战士一切服从党的安排的崇高品质。

虽然雷锋叔叔离开我们近五十年,但他那优秀的品质一直影响着一代代的炎黄子孙。就拿去年的一件事来说吧!在201X年7月2日下午,杭州市某住宅楼区,两岁女童妞妞突然从九楼坠下,这时楼下的吴菊萍毫不犹豫地踢掉高跟鞋,伸出手奇迹般地接住了妞妞。事后,我想:吴菊萍和妞妞素不相识,是什么让吴菊萍做到这些呢?答案就是:爱心。吴菊萍不顾自身危险救下妞妞,难道她不就是我们现代的活雷锋吗?

雷锋自己也曾经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

2018年战争电影南口1937观后感2篇


南口1937观后感(一)


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战争题材影片《南口1937》于昨日在昌平保利剧院举行了首映典礼,在电影点映时,台下有参加过这场战役的老人、还有很多观众都流下了激动的眼泪。该片由朱丹执导、徐宝琦编剧,孙看、孙洪涛领衔主演。孙洪涛在剧中饰演了一位英勇无比杀敌无数的团长龙飞。

一部好的作品一定是“真”字当先,无需大场面的烘托、千军万马的渲染,就能以细腻的震撼力感人肺腑,《南口1937》就是一部这样的作品。该片以南口战役为背景,讲述了孙看饰演的南口小铁匠赵铁锤在战争背景下爱情、命运故事的影片。孙洪涛在剧中作为帮助赵铁锤成长的龙飞团长,在打杀敌人的过程中两人建立了亲如父子的朋友关系。

孙洪涛在谈到此次参演影片的感受时说:“我一直以来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单纯的做电影,演观众喜爱的、能为观众带来正能量的角色。在看过这个剧本后,我被剧中人物的爱国情怀及上阵杀敌的那股视死如归的狠劲深深吸引,马上就决定接下这部戏。同时我也希望能把这种正能量传播给更多的观众,让更多观众记住这场不应该被人遗忘的战役。我们的电影马上就要上映了,希望有更多的观众能够看到并且了解这段历史。”

南口1937观后感(二)

影片以南口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荡气回肠、充满着血与火、爱与恨的感人故事。在苍茫的林海间,守护英灵六十多年的老人赵铁锤无意中挖出了南口战役指挥将领龙飞团长曾使用过的武器——刀型剑。龙飞女儿闻讯后,带着保存近70年的父亲遗物--刀鞘来寻觅老人。这把刀鞘合一的利剑,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抗日战争时期,血气方刚的铁匠赵铁锤,在迎亲的路上,遭遇日寇袭击,平静的生活从此被战争撕碎,他走上了血性抗战的征程。

影片《南口1937》以男主赵铁锤的视角,讲述了以龙飞团长为代表的中国军人以血肉之躯捍卫国土,护我长城的英雄壮举,同时赵铁柱与将领、甜瓜等人之间丰富的故事关系也让影片比其他战争片更有味道。作为一部军民携手抗日电影,《南口1937》表达的不仅仅是不应被人遗忘的历史,也是给观众带来心灵的洗礼。

2018年抗战题材党的女儿尹灵芝观后感


影片《党的女儿尹灵芝》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献礼建党95周年出品。

2016抗战题材《党的女儿尹灵芝》观后感【1】

由中宣部推荐选题、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拍摄、著名导演卫晓茼担任导演和编剧的红色主旋律电影《党的女儿尹灵芝》将于7月1日全国公映。

该片被列为庆祝建党95周年特别献礼片之一。影片根据“刘胡兰式”英雄少女尹灵芝的真实事迹改编,讲述抗日战争期间,山西省寿阳县赵家垴村的普通女孩尹灵芝,如何从一个懵懂少女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并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故事。影片以“心中有信仰”为主线,深度展示尹灵芝坚如磐石的理想追求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深层传递共产党员特有的精神能量,深情表达“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的历史真理。

影片纪实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人物形象真实可信,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感染力。

2016抗战题材《党的女儿尹灵芝》观后感【2】

近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出品,卫晓茼导演,郜耀平、张志宏、姚安濂、李琳、王建国等主演,根据“刘胡兰式”英雄少女尹灵芝的真实事迹改编的红色正能量电影《党的女儿尹灵芝》发布概念海报,并宣布定档今年7月1日。影片虽然是红色主旋律电影,但定位却非常年轻化,着重将视角放在抗战青年身上,从他们的故事中折射出整个时代对于人们命运、思想、成长变迁的影响,最大程度地引发当下电影主流受众的情感共鸣。

概念海报着重细节诠释尹灵芝化身信仰红玫瑰

电影《党的女儿尹灵芝》讲述了尹灵芝如何从一个懵懂少女因为信仰而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并为之献出生命的故事。影片以“心中有信仰”为主线塑造了少年尹灵芝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从曝光的概念海报可以看出,海报以“信仰”贯穿主体,在抽象的概念设计中具象地传递了影片的中心思想。刻意渲染的立体感十足的灰色系背景传递出肃杀景象,不仅象征着那个时代浓重的硝烟味儿,也象征着尹灵芝深陷黑暗、遭遇到残酷折磨。而海报主画面,一朵冲破灰暗包裹、浴血而出的鲜红玫瑰正是尹灵芝的化身,这个坚强不屈、信仰坚定的美丽少女在花一般的年纪有着花一般的美好信念。虽然是概念海报,设计师却于细节处着笔,海报正中完全鲜红的花蕊便是尹灵芝内心的象征。整张海报非常传神得传递出了尹灵芝无论面对怎样残酷黑暗的现实,都改变不了那颗因信仰而坚定的心忠诚。

军旅题材电视剧《战雷》观后感


军旅题材电视剧《战雷》观后感

这几天在玩命看一部军旅题材的电视剧《战雷》,非常好看也赚了我不少眼泪。这是一部描写工兵的电视剧,在我国的一些地方残留着很多战争时期留下的地雷,严重威胁着当地百姓的生命安全,我们的工兵战士用精湛的排雷技术与当年国民党残余部队布下的诡异地雷进行着对抗,故事不仅展示了我工兵战士的勇敢顽强和勇于探索的大无畏精神,也从细节上真实的诠释了现在的80后90后的新一代战士的真实的内心。他们都是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没有见过苦难和死亡,在排雷这个时刻关乎生死的工作中,他们有过畏惧有过退缩,他们顽皮,但是最后都在一次次生与死的历练中得到成长。很让人感动。尤其喜欢里面的男一号,一个有点玩世不恭有点痞有点叛逆的新兵,最后历练成为一名优秀的排雷战士。他的帅气,他的勇敢,他的聪明智慧,他的顽皮淘气,甚至他的痞劲,都那么讨人喜欢。很真实,演员的演技也非常值得肯定。

在剧中,每当有战士因故退伍回家,他们的眼泪,他们对部队的眷恋,对绿色军营的爱无不感动着我的神经。因为我能深深的体会到他们的感情。想当年20年前,十九岁的我也曾经在我们当地的武警部队与战士们相处过一段时间,那时候我的工作是一所职工大学的后勤人员,我们的食堂和宿舍跟武警部队一个支队的战士在同一个楼房住宿,共用一个厨房。每日与他们朝夕相处,我非常了解他们对部队的感情,那时候我也经常送一些一起工作的炊事班的战士复员,他们在上火车的时候都是泪水连连,害得我也跟着哭,很舍不得。跟他们相处久了,觉得他们虽然很顽皮,但是内心都很纯净,对部队的感情很深,记得他们很多人走的时候都偷了我的照片,现在想想挺有意思,这电视剧里的男主角也是偷了一个女军医的照片,部队的枯燥生活让那些小伙子们很容易喜欢一个女孩。部队的生活虽然枯燥单调,但是每当他们离开的时候却是如此的不舍,因为他们已经把部队当成家,他们离开时的眼泪也不仅仅是对部队对战友的眷恋,也有对未来对外面的世界的恐惧,他们不知道他们出去以后自己能干什么,自己今后的路该如何走。带着无限的眷恋无限的迷茫和一丝丝恐惧他们一步一回头的离开了……汽笛的嘶鸣是他们心底的嘶吼,泪洒站台是心底的脆弱,感情的挥洒。

记得我从前最大的理想就是当兵,可惜没有实力。女兵是很难能当上的,再后来退而求其次,打算嫁一个当兵的,可惜还是没有实现,虽然认识很多军人,也有部队领导介绍,可惜就是没有遇到心仪的兵。很遗憾,我对军营对大兵有难以割舍的情怀,如果我有儿子一定要送他当兵!当一个好兵!

很喜欢军旅题材的电视剧,尤其是现代军旅题材的,比如很火的《特种兵之利刃出鞘》以及续集的《火凤凰》,等等……你们喜欢吗???

2018年建国题材影片建国大业观后感1000字


建国大业观后感(一)

**月**日上午锦州市统战部组织各民主党派召开庆贺建国60年大会,会后招待看电影《建国大业》。

《建国大业》讲述1945年开始到1949年伟大祖国解放之间的几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电影中最让我们锦州自豪的是打辽沈战役之时毛主席站房屋上,周总理问他在干什么?毛主席说在看锦州,周总理说这离锦州有一千里呢。可见锦州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可书上一笔。当年辽沈战役的胜利对于全国的胜利起关键的作用。

《建国大业》以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国体为主题,主题重大,集中、突出,类似反映建国题材的影片较之只能望尘莫及、自叹不如。

《建国大业》云集了170多位华语影坛一线明星。

电影《建国大业》再现了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为背景,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

在解放上海后,战士累的睡在大街上,这一细节感动着宋庆玲先生,才使她能来到她的伤心地北平,促进中国各民主党派政治协商制度会议开始。

《建国大业》充分利用了电影蒙太奇手法将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宏观和微观间切换,增强了影片的历史真实感和内容上的厚实感。同时,还用虚实相映的手法表述历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达到再现历史的目的。如李公朴被害是通过闻一多演讲来展示,闻一多及后来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则以画面来展现。又如用写意的战争场面来烘托建国的艰辛。同时,以大量的镜头展现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为民主建国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敌机轰炸西柏坡住处未爆炸的炸弹这一细节,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历史真实感。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2018年二战国产题材电影开罗宣言观后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