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开学第一课读后感

开学第一课读后感

2018年看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现在看电影或者视频也是人们汲取知识营养的一种主要渠道,在观看过程,会不断的各种想法迸发出来,在观赏的时,脑中不停的有新的感受想法,写观后感是一种提升我们作文能力的捷径。该如何才能将一篇观后感写好呢?在这里,你不妨读读2018年看开学第一课观后感,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篇一

今天我看了以英雄不朽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节目。那是一段中国人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历史,这个影片不仅将抗日战士们的英雄气概展现了出过来,更让日军的滔天罪行尽显在眼前。我心中不禁涌起澎湃的爱国之情。

节目主要表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但我仍感到书中的英雄们仿佛就站在我的面前,杨根思、邱少云、刘胡兰、董存瑞……面对敌人猛烈的炮火和威逼利诱,他们是那么勇敢、坚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们这种舍生忘死,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时刻激励我,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长大了立志报效祖国。

《开学第一课》是我们小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它博大的胸怀里,我不仅知道了钱学森、李四光、邓稼先、袁隆平爷爷等爱国、爱党的科学家,更结识了白欣鑫、张敬知、练靖雯、李典怡等一大批新时代红旗下的好少年,他们的故事,时刻都在感染着我,教育着我。要热爱党,热爱自己的祖国。

中国共产党就是一面最光辉、伟大的旗帜,它经历了血雨腥风的考验,还有什么能让这面光辉的旗帜倒下?它经历了曲折道路的考验,还有什么能让这面光辉的旗帜偏向?我坚信拥有13亿人民的支持,我们伟大的党会高举着这面光辉的旗帜,引领着我们中华炎黄子孙去创造更加辉煌的胜利。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篇二

今天看完《开学第一课》,心里不禁有很大的触动。

抗日战争波澜壮阔,小小英雄光照河山。抗日小英雄谁曾见过?――我见过,我见过。

在电影《鸡毛信》中,海娃以放羊作掩护,将情报送给八路军从容不迫;电影《小兵张嘎》中,嘎子机智勇敢从敌人手中把枪缴获,还配合游击队,端掉了日本兵的老窝……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看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018


看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015【1】

爱国,勇敢,团结,自强!关爱老兵,英雄不朽!

2016年开学第一课与去年的完全不一样,因为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今年主题是英雄不朽,看完之后我真的只有两个词可以形容:感动,自豪!

看着一个个老兵,一个个战争的幸存者在台上演讲,台下无一不是泪流满面,当然我也不例外,历史总是令人难以忘记,今天我们的纪念,就是为了呼唤和平。最后的昔日少年与今日少年的合影很温馨,正是有了前辈们的英勇奋战才换来如今的幸福生活,老兵精神我们也会继续传承下去!在此,我也和TFBOYS一起以少年之名义郑重宣誓:我们是英雄的子孙,未来是属于我们的时代,学习英雄的精神,接过英雄前辈的旗帜,从现在起,坚定立志,把祖国的强盛当做自己的梦想,我们宣誓:诚实,善良,勇敢,自信,自立,自强,做伟大祖国的接班人!

看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015【2】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晚上八点钟我和妈妈共同观看了《开学第一课》——“英雄不朽”,分“爱国”“勇敢”“团结”“自强”4个篇章,通过一个个英雄故事的真实讲述,让我们共同回顾历史。

整堂课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精神指导,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跟抗战有关的英雄故事,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其中《左权》的故事深深的感动了我。左权将军是抗战时期牺牲的八路军最高级别军官,在抗战开始后离开深爱的妻子女儿,一直坚持战斗在抗战第一线,1942年5月25日掩护部队撤离的过程中英勇牺牲,而两天后是他女儿两周岁生日,看到这里,我潸然泪下……除了左权将军,节目还讲述了许多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小朋友英勇抗战的故事,比如史林山老爷爷讲述了著名的《歌唱二小放牛郎》里人物原型“二哥”的故事,现场一些老“英雄”介绍时都在十一二岁就参加革命,奔赴前线……他们都深深的感动了我。

一个多小时的观影,让我有了深深的感触:正是有了一个又一个这样舍小家为大家的英雄人物在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不屈抗争,才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继承先烈精神,永远拥有一颗爱国心,诚实勇敢,团结奋进,自强不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认认真真学好本领,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最后,再次向伟大的英雄们致敬!

2018年看开学第一课观后感范文


【2017看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精选范文一】

五星红旗迎着朝阳冉冉地升起,晨风中飘扬。它鲜红如血,仿佛火团,在这鲜血染红的大地上空炽烈地燃烧。它是被革命先烈的热血染红的,包含着多少革命先烈对祖国的赤诚与火热。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中华儿女为祖国振兴而牺牲的英雄史,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前仆后继烈士,他们从星火燎原,到万里长征,从转战南北,到抗美援朝……他们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是埋骨青山,无须马革裹尸还的英雄!

巾国英雄赵一曼,因叛徒告密,与所在部队被围困于道北一带,为掩护部队主力突围,身负重伤而被捕。关押期间,受尽酷刑,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依然坚持斗争。郭沫若为其题诗纪念: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犹存良玉踪。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东北西南齐仰首,珠河亿载漾东风。

革命烈士刘胡兰也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的把入党信物――万金油盒交给母亲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和利诱面前不为所动,她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坦然躺在刀座上……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挡住敌人的机枪口;邱少云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狼牙山五壮士为了不做俘虏,而跳入悬崖,英勇就义……

他们是伟大的英雄儿女,他们是英勇的革命烈士,他们是我们最好的学习榜样。他们为国捐躯、勇于献身,他们的名字被深深刻在历史长河中,被刻在人们心里。

【2017看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精选范文二】

“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人民万岁!”这是一个个烈士临就义前的呼喊,“我们是不会向敌人屈服的!一句句发自内心的呐喊,激励着中国人坚强不屈,临危不惧,从而涌现了一个个英雄烈士,为国家而奋斗,为人民而奋斗!

2018看开学第一课有感作文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将于9月4日20:00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首播。

2016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中央电视台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节目主题为“英雄不朽”,将分为“爱国”、“勇敢”、“团结”和“自强”四个篇章,汇集了各个年龄段的嘉宾,上至九十多岁的抗战老兵和老艺术家,下至十几岁的少年儿童,通过一个个英雄故事,共同来缅怀这段历史。

“王二小”是家喻户晓的少年英雄形象,人们通过歌曲和故事传颂着他的英勇事迹。《开学第一课》寻访并邀请到“王二小”的小伙伴史林山老人,在现场为大家还原这个英雄少年的真实面貌,更细致入微地重现“王二小”选择英勇牺牲背后的情感脉络。史林山在现场声情并茂,几度落泪。

《开学第一课》将在晚会的第一篇章重点呈现国歌的故事,邀请93岁的老艺术家秦怡老师登台讲述。秦怡老师不仅会用语言重现国歌中描写的真实战斗,还将透露自己与国歌之间的“特殊缘分”。晚会现场共邀请了三十五位亲身经历了抗日战争的老人作为贵宾出席。他们当年以士兵、艺术家、儿童团员等各种身份走过那段岁月,而今最年轻的85岁,最年长的已有98岁。

《开学第一课》通过讲述英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强精神。作为这一年龄段的组合TFboys,将在现场带领同学们共同朗诵“少年自强宣言”。作为领诵者,他们将带领现场的青少年共同发出号召,明确新一代年轻人的责任,共同传承抗战的精神财富。

《开学第一课》将作为今年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配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宣传工作。中宣部将联动组织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寻访抗战老兵,开展抗战故事汇,举办专题展览和群众性文艺演出,参观走访和缅怀先烈等。而其中还特别强调收看大型公益电视节目《开学第一课》,开展专题班队会活动。

2018年看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三篇


看“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篇一

每个人在幼时学走路的过程中,难免会摔跤,这时父母不会立刻上去扶起来,而是在旁边对自己的孩子说:宝贝,没事的,自己爬起来,继续向前走吧,你真棒……大约从那时候开始,我们慢慢地学会了坚强,学会了独立,学会了自己解决问题,知道有些路必须自己走。

2014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父母教会我”,第四讲是“强”,“强”,不是让我们去逞强,而是要坚强起来,只有坚强起来,我们才可以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坚强,是一种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品质,是一种被人误解还据理力争的勇气,是一种家徒四壁但悠然自得的闲情。坚强是对灾难的轻视,对未来的希望;坚强是泪水中的微笑,是爱和痛的花朵;坚强是不屈不挠的抗争,前仆后继的勇气;坚强是自我的坚持,尊严的i卫!

回到家,我再一次含着泪向父亲说了这个对我来说“天大”的委屈,可父亲依旧是平淡的一句“我不能帮你一辈子”。那一刻我明白了宽容。过了几天,我拿着50块钱,没有请求任何人的帮助,向学校申请并重新买了一把新椅子。是的,我不能被一点小委屈小挫折打败。我不能帮你一辈子,意味着我要让自己变得会独立处事。

坚强是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别而不伤;坚强是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老而不靡;坚强是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挫而不怅;坚强是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败而不屈。

我说,那树活的对得起自己。它将一切掩藏,不争取什么。却是保全了自己。因为弯曲细小不被利用。它也曾努力,它将自己的努力掩藏,不被别人看到。它比其它树坚强,比其他树强大……

观《2018年开学第一课》有感 《2018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观《2018年开学第一课》有感 《2018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文|张博涵

(2018年9月1号观《开学第一课》有感)

《开学第一课》这档节目伴着我们成长,每一期都有着不同的主题,每一期都会让我们有所启发、有所感悟。在2018年的开学第一课上,通过名人访谈、现场演讲、科技展示等,多角度告诉我们要心怀梦想、努力奋斗、勇于创新,启迪着我们做一个自信、自立、自强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回顾《开学第一课》,以下三个镜头让我难忘。

镜头一:著名的演员成龙通过荧屏为大家讲述了他的演艺生涯。成龙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遇到过千千万万的坎坷,在电影拍摄过程中,无数次的受伤,无数次的坚持,那怕是有生命危险,他依然亲历亲为,不言放弃,最后功成名就。成龙老师的这个事迹无比地生动、形像,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坚持不放弃,不惧困难,就一定能够成功。

镜头二:摄影师解爷爷花了20年时间,走遍了中国,他用手中的照相机拍下了很多珍贵的相片,其中在贵州拍下的几个贫困山区的孩子:"大眼睛""大鼻涕""小光头",这些图片记录了大山深处的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即使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仍然非常投入的学习,通过图片我仿佛听到了那朗朗的读书声。20多年过去了,他们通过努力学习,都考上了心仪的大学,毕业后找到了理想的工作,生活幸福美满。这个镜头告诉我们:知识改变命运。

镜头三:中国大飞机设计师来到节目现场,讲述了他和他的团队研制大飞机的成功经历。中国虽然是飞机的生产和销售大国,但过去却没有属于自己的大飞机,为了占领世界市场,展现国人的智慧,实现中国大飞机梦,科学家们不断钻研创新,在极短的时间内研制出了属于自己知识产权的第一架大飞机——C919.这一案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开拓创新和探索发现,才能成长进步,实现属于自己的中国梦。

我看过《开学第一课》后,感触很深,这里的案例启发着我要以他们为榜样,刻苦学习,努力奋斗,用知识改变命运,要以优异地成绩考上高中、大学,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学生作品|原创

张博涵

看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作文


看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以英雄不朽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节目。那是一段中国人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历史,这个影片不仅将抗日战士们的英雄气概展现了出过来,更让日军的滔天罪行尽显在眼前。我心中不禁涌起澎湃的爱国之情。

战争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记忆,也留下了英雄,为了正义与和平而献身的英雄。我们不能忘记战争,不能忘记死亡与毁灭,更不能忘记战争中的英雄们!——题记

2016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2016年9月3日更是极不寻常的一天。这一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既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这是一个盛大的节日,是一个值得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兴奋的节日。

牢记历史,不忘过去。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泸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发动进攻,第29军军士奋起抵抗,拉开了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序幕。至此,中国结束了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的不正常状况,开始了有组织的全面的抗战。

经过了一年又一年的浴血奋战,1945年8月,日本终于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不再是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了,中国人民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我们中国取得了如此伟大的成就,跟那些抗日英雄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就没有现在强大的新中国。在这8年的抗日战争中,无论是在淞沪会战、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台儿庄战役,还是在百团大战中,是无数的战士们抛颅头,洒热血,他们是抗战中最伟大的英雄!是他们向世界昭示:中国人民不可侮!中华民族不可欺!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很多年,里面的抗日战争小英雄王二小是我们千千万万的儿童心目中的英雄;董成瑞的名字永垂不朽,他舍身炸碉堡的英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狼牙山五壮士,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气壮山河的壮丽诗篇。

看开学第一课有感


看开学第一课有感

九月的第一周,又是一年开学期。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美就在身边》,每一课都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是美?为什么会美?他不是枯燥无味的说教,而是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感动、让我们真切地感受世界的美、人性的美。女航天员刘洋、奥运冠军焦刘洋、平民英雄吴斌的女儿悦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等人分享的故事,使我们感受到探索的美好、创造的美好、传递的美好和和谐的美好。

世界本来就很美,既有浩瀚宇宙的神秘之美、连绵群山的巍峨之美、水天一色的壮丽之美;又有鹰击升空的雄浑之美、母亲哺育儿女的亲情之美、烈日下辛勤耕作的劳动之美。美有时我们不一定能发现,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和努力才能看到,有时很多人甚至付出了一生。美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一个不经意的扶持老人的动作,一句温馨的提示,一次无私的帮助,都让我们感受到这世界是多么美好,有时让我们感动得落泪。对的美体验也是因人而异地,学识不同、品味不同,对美的理解也不同。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时间去停下脚步细细领会身边的美好,不经意间使很多美好的东西从我们身边悄然地溜走。

开学第一课以美这题,使我们看到了教育思想的变化,它去除学习的功利思想,使学习不再是为了学习,使学习不再是为了工作。学习就是一个发现美、创造美、探索美、传递美的过程。用心灵去领略语言的魅力、体会数学神奇、发现自然的奥秘、感受艺术惊喜。用知识去美化心灵,用知识去美化环境,用知识去美化这个世界。这些知识和人生的感受,是我们开学第一课需要了解和掌握的。

现在我还小,对世界很多的东西还不了解,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总有一天我们会长大,这世界的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创造、去传递。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018年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016年1

9月4日晚,我观看了2016年开学第一课:英雄不朽,看完后,我最想大声疾呼:“牢记血耻,勿忘国仇!”

节目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告诉我们,南京大屠杀的六个星期里,共有30多万中国人遇难,平均每12秒就有一个同胞被杀害。如果把这30万的人排成一队,队伍可以排出180多公里;如果一一念出他们的名字,需要念两天两夜。后来,南京城变成了一座空荡荡的孤城,街上寂静得连哭声都听不到了。

历史,历经了沧桑的岁月,经受了风雨的冲洗,被亿万人传颂。它是见证友好、罪恶、繁荣、衰落的“目击者”。

1937年12月13日,日寇占领南京后,开始了全城大扫荡,对南京和平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在持续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我国同胞被杀害的达30多万人。其中,19万人被集体屠杀。他们杀人手段非常残忍,砍头、剖腹、挖心、砍剁四肢……令人不寒而栗。

这是中国人的血耻,是中国人的仇恨。

纵观人类文明史,日本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其手段之残忍、残酷、灭绝人性,实属罕见,无数的生命痛苦地消失在日本侵略野心的枪口和刀口下。他们的这种行为,是对人类文明的挑战,是对和平的挑战,是对世界的挑战,全世界遭受了痛苦和死亡。发动侵略战争的罪犯应该得到严惩!但是,当今的日本右翼分子,他们仍不悔改,妄图篡改历史,掩盖侵略罪行,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南京大屠杀就像一根又粗又长的铁棍,给了我狠狠的一击!中国人蒙受了太多的耻辱!中国必须发展,必须自强!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中国人不可辱!血债要用血来还!我们将永远牢记着这笔血债!!”

大屠杀就是抹不去的铁证!历史就是历史,事实胜于雄辩,更何况还有如山的铁证!我要大声疾呼:“牢记血耻,勿忘国仇!”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016年2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这首耳熟能详的《歌唱二小放牛郎》几乎所有人都会唱。儿童团里勇敢的王二小,只有13岁,在敌人扫荡中他把敌人引到了八路军的包围圈,却被敌人残忍杀害。

2018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言


开学第一课感言

今年3月1日晚上,我和全中国的小朋友一起坐在电视机前,和去年的今天准时相约《开学第一课》。这次的开学第一课主要彰显平民的“中国梦”,并未像往年一样起用庞大的明星阵容,梦想主讲老师有:地震最美舞者廖智、加油站妈妈郑亚波、退休教师潘其华等普通人,他们和航天员王亚平、钢琴家郎朗一块儿诠释梦想的力量。

最让我感动的是汶川最美的舞者廖智,还有靠梦想一直坚持下去的王亚平阿姨。廖智从小爱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虽然没有成为一名舞蹈演员,但舞蹈老师的工作也让她感到无比快乐。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夺去了她的家人、她未满周岁的孩子以及她轻灵舞动的双腿,假肢带来的剧痛,一度使她放弃重新起舞甚至重新站立行走的想法,假肢也被她扔在角落。直到一次独自在家的她需要上厕所,不得不爬着找到假肢,忍痛一步一步挪到卫生间,却狠狠地摔在地上,在痛哭之后,廖智发现穿戴假肢也并不是无法想象的事情。廖智,十天学会穿假肢站立行走,一个月后重新开始跳舞,“一旦发现你不再恐惧害怕,困难也不是那么难以战胜。”接下来的时间,她做了很多健全时不曾尝试的事情,游泳、攀岩、登山……对梦想的坚持,给了她一次重生。10年前,王亚平作为一名飞行学员,和战友们一起观看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杨利伟成为了中国首位航天员。“看着火箭灿烂的尾焰,我的蓝天梦更高更深邃了。那年我23岁”。10年后,当初在电视机前满怀憧憬的小女孩成为了中国首位太空教师。“梦想就像太空中的星辰,看似遥远,只要努力,总有一天可以触摸得到。”王亚平还回忆起自己第二次跳伞的经历,在度过了头次的兴奋和紧张之后,第二次跳伞大家才感到害怕,咬牙闭眼从高空跳下,归途中一群女孩子都哭了,不知谁唱起了《真心英雄》,最后大家一起哽咽唱着“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追逐梦想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擦干眼泪不轻言放弃,就会离梦想近一点再近一点。”王亚平再次用在飞船中亲切的声音对孩子们说。对啊!成功的彼岸是遥远的,但只要有梦想的漂流瓶,有寄托,那就会成为现实。

如果梦想的实现不需要坚持,那就不再称之为梦想,梦想需要坚持,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享受到梦想实现时的喜悦和幸福。只要向着梦想前进,即使命运不堪又如何?只要有一颗追随梦想的心,无论何时,都不要忘记自己最初为什么而出发。

2018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篇一

9月4日晚上,2016《开学第一课:英雄不朽》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播出,节目请来了参加过抗战的老兵,为我们讲述了革命先烈的故事。

朋友们,当我们生活在幸福的生活中,当我们沉浸在欢庆抗战胜利70周年时,你可曾想到70年前,我们中国是怎么站起来的呢?

打开记忆的大门,历史再一次停留在那一次次硝烟战火中,可恶的日本人一直想把我们中国变为日本的殖民地,他们趁我们民族危机时攻打我们。在中国大地上,罪恶的铁蹄无情地践踏着。漫长的8年,如同过了几个世纪,可以想象那时的中国该有多么民不聊生啊!处处燃烧着战火,人民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在南京大屠杀时,敌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对手无寸铁的南京人民进行屠杀,使三十万中国同胞含冤而死……中国人民真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候,我们伟大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自已的智慧,打倒了日本帝国主义。在这场如火如荼的抗日救国运动中,大家团结一致,听从党的命令,不怕牺牲。为了人民的利益,哪怕牺牲个人的生命也无所谓:扑向枪眼的黄继光,手拿炸药包的董存瑞,宁死不屈的刘胡兰,以一敌百的狼牙山五壮士,少年参军的张嘎……一个个抗日英雄的光辉形象,仿佛又屹立在我的眼前。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篇二

9月4日晚,我在电视机前收看了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感触很深,尤其是王二小的故事深深的打动了我。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这首耳熟能详的《歌唱二小放牛郎》几乎所有人都会唱。儿童团里勇敢的王二小,只有13岁,在敌人扫荡中他把敌人引到了八路军的包围圈,却被敌人残忍杀害。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2018年看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开学第一课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