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中庸有感心得体会

读中庸有感心得体会

读《之江新语》心得体会。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书籍就是他/她最可靠的朋友,阅读了作品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把心中感受写出来,写一篇读后感。该如何才能将一篇作品读后感写好呢?为此,小编特意呈上“读《之江新语》心得体会”,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读《之江新语》心得体会

宋金刚老师

《之江新语》是习近平同志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以笔名"哲新"为《浙江日报》"之江新语"栏目撰写的短论,2007年浙江日报社结集出版。后多次再版,好评如潮、热评不断。有人胜赞文风清新朴实,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大政策大道理,观点鲜明、有感而发;有人感受到了如何做人、做事、做官的哲理;还有人认为大到治党治国、小到说话做事,是习近平同志多年学习工作的思考体悟,等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近日,再次系统研读《之江新语》系列短评,开卷有益,公诸同好。

《之江新语》是党建思想的

"朝花夕拾"

短短四年多时间,232篇短论,信手拈来又言之成句,或分析道理、揭示规律,或针砭时弊、痛斥歪风。粗看是一些时政评论,篇幅短小、语言平实;细看文字轻灵却情深意重,深沉的历史担当、深厚的为民情怀和深远的战略眼光扑面而来。选题虽多为地方政治经济建设方面的局部工作,却句句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从其对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做人做官和党风廉政建设等系列思考评论中,时时彰显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处处力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007年1月5日至8日,《为民办实事旨在为民》、《为民办实事重在办事》、《为民办实事成于务实》和《在学习中深化认识,在实践中提升境界》四篇政论连续发表,使人深感习近平同志的勤思勤政和为民务实,的确是当代共产党人在党建领域探索实践的一次朝花夕拾,称得上是一部随笔的"小文巨著".

《之江新语》是党内教育的"曾子家训"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古便是仁人志士的人生信条。作为8700万党员大家庭当之无愧的"家长",习近平同志对党员领导干部"修身齐家"多次强调且妙语迭出;"当家"以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和"三严三实"等教育实践活动,纠"四风"、改作风、反腐败,源于其对"政风家风"的清醒认识和身体力行;而今全党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活动,是"修身齐家"思想的生动实践,同样继承发扬了党内学习教育的优良传统。书中《心中无民莫为官》、《珍惜在位时》和《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等文章,就象是父母家长对孩子们的谆谆教导,语重心长。在我粗浅看来,一是反映了习近平同志具有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认知和情怀;二是缘于他对治党治国、改革发展和社会弊端的明察秋毫和勇于担当。共产党员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听党话、跟党走,带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从最基本的遵家规、守家训做起。

《之江新语》是党性修养的"心灵鸡汤"

长文易写,短章难为。作为时评短论结集,语言简洁明快,观点清晰敏锐,道理通俗易懂,令人心有戚戚、手不释卷。大到"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的名利观,小到"生活情趣非小事"等生活观,话改革、谋发展、诫用权、诲做人,蕴含了新一代领导核心"怀着强烈的责任感认真干事,怀着如临如履的心态保持干净"的殷切希望;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知行合一的优良传统和人格魅力;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光辉,是领导干部净化提高的行为指南,共产党员加强修养的"心灵鸡汤".个人浅见,应与研读 《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著作结合起来,系统把握,对照领会,在"务虚"方面明确方向、理清思路,在"务实"方面有的放矢、更好地加强和改进我们的工作。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读《之江新语》有感(优秀范文)


读《之江新语》有感800

七年村官的锤炼,让我从一个怀揣梦想夹杂迷茫的探索者,成为和群众心贴心的“村长”,我成功转型的秘诀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之江新语》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书中提到:共产党员一定要服务群众并教育群众,努力做人民群众的带头人,做人民群众信赖、尊敬的贴心人。

我的村官生涯经历了三个村,不同的工作环境,不同的领导方法,不同的工作内容,这让我收获颇多。20xx年,初到新宁村,不了解民风民俗、听不懂当地语言、吃不透农村政策,我通过加强学习、深入村组,在一年时间里,熟悉了村情村貌、了解了村民特性,也掌握了基本的农村工作方法。20xx年,我调到永平村,从刚开始的专职党务工作,到参与征地拆迁、负责村级大部分行政工作,从遇到问题束手无策到解决问题有奇招,从怕与群众打交道到与群众打成一片,从所负责村工作由全镇倒数变为学习的典型,这一步步走来,让我收获很多。20xx年,我来到经济基础薄弱、矛盾凸显、群众上访频率高的公信社区任职居委会主任,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社区的主要矛盾钝化了,社会秩序稳定了。

为了村级经济发展,我通过发展物业经济,新建标准化厂房,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0万元;为了群众生活富裕,我登门拜访,精准扶贫,联系企业,解决就业;为了美化环境,深入开展“八位一体”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推进长效管理,打造省级“水美乡村”,让村庄“水清、岸绿、景美、路畅”……

看到群众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时,看到农村道路更宽、河水更清、村民更富、风气更正时……我总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有人问我:做村官以后有什么出路?我也在问自己这样的问题。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了,付出了青春的激情与汗水,就能赢得一个完美的人生。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说:“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倍加珍惜在位的时间,充分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领导干部尚且如此,作为村官,更要脚踏实地,勇挑重担,积极践行责任担当,心无旁骛地服务好百姓。

读《之江新语》有感2000字


读《之江新语》有感2000字

《之江新语》是2007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之江新语”作为《浙江日报》头版的特色栏目,自2003年2月25日开始持续到2007年3月25日,累计232篇短评。图书《之江新语》,篇幅不长意味深长。书中习近平引用古人的话来告诫党员干部,“要怀着强烈的责任感认真干事,怀着如临如履的心态保持干净”。

浏览该书,给我最大的震撼就是每篇文章的篇幅都不长,每篇文章短小精悍,能在寥寥几百字中蕴含丰富哲理和思考。读来使人兴奋,更让人深思。《之江新语》全书共有232篇文章,内容大体分三类:一是紧密结合浙江实际谈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二是谈领导干部的的工作作风和思想方法,突出强调了群众路线,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三是谈干部的党性修养特别是正确对待权力和利益,坚持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毛泽东同志当年尖锐批评过党八股的空洞无物的长篇大论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八股遗风”尚未绝迹,市面上的报刊上一些文章不仅越写越长,而且云山雾罩,读者可能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也不知所云,不明就里。相较于上面提到的反面典型,习近平同志所书写的短评文章都不是空泛议论,而是有感而发、言之有物,从实际出发又非就事论事,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是真正吃透“理论”和“实际”两头的体现,是对如何实现科学发展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而提出的一些真知灼见。古人说,“大道至简”。邓小平也讲过,马克思主义其实是很朴实的道理。尤其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阅读习惯更倾向于短小精悍的“干货”,所以选择以朴实、简练、鲜明、生动的文字表达深刻的道理,大大方便了干部和群众的阅读。

下面的我就其中的一篇文章发表一下我的看法—《文化产品也要讲票房价值》,习近平开篇就抛出观点,文化产品不能故作“清高”,不屑于讲“票房价值”,不能再走创作—获奖(省优、部优)—“搁”优的老路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绝大部分都要进入市场。基于文化而形成的文化产品,如果被束之高阁则用处甚小,只有实现广大人民群众自发自觉消费文化产品,才能真正意义上的普及该方面的文化,实现文化的宣传教育功能,优秀的文化作品方可借此渠道达到启发人、教化人、鼓舞人的目的。试想如果没有市场,那么优秀的作品应该给谁看,应该如何宣传,如何影响大众?那么优秀的、先进的作品有什么特征呢,习近平在下一段给了我们解释,先进的文化产品,是既体现先进性,又能体现群众性的作品;是既不“趋利媚俗”,又不远离市场、忽视市场的作品;是保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一致的作品。习近平对优秀文化产品的描述让我联想到了最近叫好又叫座的《战狼2》。

电影《战狼2》仅用了13天,就打破了《美人鱼》创下的34亿票房纪录,目前尚在放映期的《战狼2》票房已达53亿,把中国电影票房最高纪录整整拉高了一个台阶。首先,《战狼2》之所以横空出世、燃爆暑期,是因为它是根植于当下中国社会现实,具有中国精神和中国情怀的好故事。当电影与现实交织,影片振奋人心的氛围与一个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到的尊严感结合在一起时,积蓄已久的爱国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银幕上是长枪短炮,战火纷飞,是保护中国侨民的中国大使馆和军队,影院外是几十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经济实力的强大、国际地位的日渐提高,中国政府在北非撤侨、新西兰地震中表现出来的维护国家和海外公民形象的热切和坚决,使中国人和海外华侨感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随之伴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社会背景,《战狼2》的高票房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次,战狼2是一次成功的题材类型探索。长期以来,国产军事题材影片不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远低于国内其他类型片。《战狼1》填补了中国现代战争类型片的空白,《战狼2》在此基础上又有新的升级。在人物塑造方面,战狼2也成功的塑造了一位有胆有识的中国英雄,而非我们往常可以见到的国外的超级英雄。影片不仅体现了军事题材影片的英雄气概,而且展现了国家的神圣威严,将个人情感和集体主义精神有机结合。

影片的背后也值得人们思考,中国社会正从物质生活的日趋丰富走向精神生活的内在提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也成为越来越广泛的共识。中国电影也从单一的票房成功走向票房和艺术双丰收,也就是从叫座到叫好又叫座的转变,其中尤为重要的就是电影的质量,战狼2高质量的电影拍摄和制作背后体现了大国的工匠精神。最不能被忽视的就是电影质量,最令人感动的就是《战狼2》中展现出的工匠精神。《战狼2》的开始有一段精彩绝伦的水下武打戏,2分钟左右的片段,剧组每天泡在水里10多个小时拍了半个月,吴京更是亲自上阵连续跳水26次,直到体力不支险些休克。整个剧组都是如此,《战狼2》的拍摄可谓历经苦难,险象环生,正是吴京及幕后团队对电影的“拼命”态度,才造就了这部电影如此亮眼的票房成绩。《战狼2》让世界看懂了中国电影,读懂了中国电影人的情怀。《战狼2》的成功彰显出了中国艺术的工匠精神,也充分证明了下苦功才能创造好电影这个亘古不变的道理。

文章的最后,习近平也就如何让文化产品实现票房价值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创作和生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产品,去占领市场,赢得群众,不断巩固和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真心希望能有更多的好的文化产品问世,让人民的精神生活更上一个台阶。

之江新语读后感900字:之江新语读后感


最近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之江新语》,《之江新语》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间为《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撰写了232篇短论,这些短论短小精炼,论述了经济发展建设、干部作风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其中对群众路线也有许多精僻的论述。总的来讲,我认为它总结论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做官。

如何做人?习近平总书记讲了勤学习,爱思考,尤其是关于学习这方面,给了我很深刻的思考,现代社会生活工作节奏快,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学习早已不局限于校园,但很多人一旦提起学习,总说自己很忙,工作忙、会议忙、应酬忙,就是不忙着学习,即便学也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在这方面我透过学习《之江新语》也获得了很深的体会。一是学习要到达三种境界,要志存高远,耐得冷清寂寞,静下心来埋头苦读;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要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用,用有所得。二是要知行合一,注重实践。学习要结合本职工作学习,学到的东西能用、管用是学习的一个要务,在我本职工作中,今后就要注重应用文写作、新闻报道写作和建筑相关知识的学习,让学习支撑工作,让工作推进学习。三是要掌握学习方法。既要勤学,还要会学,学得实、学得深,懂得取舍,注重思考。

如何做事?习近平总书记讲要说实话,办实事,脚踏实地求实效,一是求实。做任何工作都要站在党的利益和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乐于听实话、善于做实事,勇于出实效,在求实的工作上,我还要向书中所论述的那样,转变工作作风,脚踏实地,稳扎稳打的做好本职工作,扎扎实实的办实事、出实效。二是求新。在工作中要学会以创新思维指导工作,在提高效率的前提下,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敢于提出新思路、善于实践新路子。三是求韧。应对工作困难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持之以恒的干工作,把自己普通的工作坚持做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如何做官?习近平总书记讲要政如农工,日夜思之,要向古人学习,古为今用也。当权者要向工人农民一样,真正地用心良苦的耕耘自己的土地,春夏秋冬农田基本建设都要懂,要想事,要干事,要会干事,要会想事。不能帮倒忙,坏大事。要知天、知地、知人、知生产工具、知生产力、知科学实验、知科学技术,知自己的长短和不足。要勤劳工作,要勤奋工作,要一心一意地工作,要有真正为老百姓打工的思想观念和思想感情。人民是江山,老百姓是天。

总结一句话:做简简单单做人、扎扎实实工作、清清白白为官。

学习之江新语有感


学习之江新语有感

《之江新语》内容丰富,文风朴实,通过学习,我感到受益匪浅,其中,《坚持对上负责与下负责的一致性》让我感触颇深。文章通篇阐述了领导干部要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统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吃透上情,摸清下情,正确处理宏观与微观、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等关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现结合工作,谈两点体会。

一要敢于担当,正确处理好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关系

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要坚持党性和人民利益的有机统一,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处处为人民着想,事事让人民群众高兴,坚决反对“只做给上级看”的表面文章。作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主动深入到基层帮助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解难题,办好事,并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指导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对新开办的餐饮服务食品经营企业要提前介入,提前规划,帮助做好后堂设计,适当降低准入门槛,提高服务效能,最大限度推进全民创业,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二要敢于担当,正确处理好执行力和敢抓敢管、敢于碰硬的问题

领导干部要依法行政,敢于担当,抓好重大决策的落实,提高政府执行力。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在食品药品监督检查中,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强化监管,不怕得罪人,对食品药品违法行为要果断立案,依法处理,决不手软。同时,要向群众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争取群众和企业的理解,防止矛盾上交,防止群众上访、闹访,要以最严厉的打击,最铁的手腕,切实保障**各族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

重任在肩,责任在肩。食品药品监管干部要牢固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树立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信念,迎难而上,勇于拼搏,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就一定会蒸蒸日上,**各族群众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更加灿烂、更加绚丽多彩。

之江新语读后感1400字:之江新语读后感


《之江新语》是最高领导人在浙江任职的4年多时间里,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的232篇短论,于2007年8月结集成书,去年作了再版。我最近逐篇逐句读了这本书,对最高领导人亲民务实的作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目前官场上一些见怪不怪的现象颇有几分感慨。

对于一位领导着几千万人口大省,而且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大省的一把手来说,需要处理的事情可谓多矣,如果没有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如果没有勤思好学的理论功底,他就根本不可能在百忙中亲自撰写专栏文章。仅这一点,就是其他许多为官者不想做、不敢做或不愿做的事。

掩卷深思,我觉得这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民本情怀。这本书的中心资料是阐释浙江省委的施政方针,为加强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建设鼓与呼的即时评论,文章的口吻是针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篇篇都体现着踏踏实实做事、让人民富裕、让人民幸福这一条红线。从有些文章的题目就能够看出他把人民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如《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善于同群众说话》、《一切为民者,民则向往之》等。从大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政府换届选举,小到防风抗旱、村容村貌整治,都论述得具体到位,既提出了过河的任务,又思考到了桥和船的问题,一片亲民爱民之心跃然纸上。

二是辩证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作者有着深厚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功底,他在《物质礼貌与精神礼貌要协调发展》、《四位一体的辩证统一》、《坚持法治与德治并举》等文章中,都提出了看问题、办事情要统筹兼顾,使之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方式方法。他告诫人们,要以辩证的思维、从全局的高度、按统筹的方法,谋划各个方面的工作。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和社会建设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也从反而印证了不按辩证法办事、单纯追求发展速度,就会走弯路、犯错误的客观规律。

三是求真务实的作风。作者多次在书中论述坚持求真务实作风的重要性,他在《不兴伪事兴务实》一文中引用古人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的箴言,提醒各级领导干部要做愿听真话、敢讲真话、勇于负责、善抓落实之人。这是对别人的要求,也是对自己的要求。他在《抓落实如敲钉子》一文中指出:抓落实就好比在墙上敲钉子:钉不到点上,钉子要打歪;钉到了点上,只钉一两下,钉子会掉下来;钉个三四下,过不久钉子仍然会松动;只有连钉七八下,这颗钉子才能牢固。他常以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事例为论据说明自己的观点,让人觉得可信、可学、可行,在求真务实方面为他人作出了榜样。

四是以正为政的执政理念。作者多次在有文章中引用圣人先哲的名言警示各级干部:修其心、治其身,而后能够为政天下。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利归天下,誉属黎民。他要求党员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做到为政以德、为政以廉、为政以民。这些都无不体现着他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执政理念。由此我联想到去年以来中央的八项规定和反对四风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说明掌舵者的施政方针是一脉相承的。

五是简短朴实的文风。限于专栏文章的特殊要求,也基于作者朴实的作风,《之江新语》的文章体现着简洁明了、口语化的文风,最短的文章不足300字,最长的也但是700字左右,每篇都是观点鲜明,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这些文章没有毛文的幽默风趣,没有江讲话的洋洋洒洒,有点接近邓小平讲话的风格,但比邓的讲话多了一些引经据典,文中不时会引用古代圣贤们的警句作为文眼,有时也引用社会上普通群众的俚语俗话,以到达通俗晓畅、易懂易记的效果。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官不大,官气不少,满足于发号施令,把主要精力放在交际应酬上,该自己做的事也交给别人去做。有些人当个科长、当个股长的就不亲自做事了,凡事都由下面的人去完成,自己签个字就万事大吉了。我明白有些官们的读书笔记都是由他人代笔的。比比最高领导人亲力亲为的作风,不明白这些小官们有何感想?

读了《之江新语》,我对最高领导人更增添了几分敬意,有这样富于思想、敢于担当、勤勉做事的人领航掌舵,国之幸矣,民之幸矣!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000字心得体会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000字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点评!

《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作者是刘宋临川王刘义庆。全书共36篇1130则,主要记载了东汉末年直至刘宋初年近300年间的人物故事,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学、思想、习俗、民生等诸多方面,保存了大量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刘宋临川王刘义庆不是诗人,他及其门下文人编纂的笔记体小说《世说新语》也不是一部诗歌作品,然而如果我们从诗的角度对这部中国最早的志人小说重新进行解读,则不难发现,这部以记写帝王将相、名士风流遗闻轶事为主要内容的的古典作品呈现着鲜明的诗性品质,放射着夺目的诗性光辉。主要在反映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世说新语》主要记述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颇为丰富真实,这样的描写有助读者了解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境,更让我们明确的看到了所谓“魏晋清谈”的风貌。谢安以其脱俗的言行、超逸的气质而为士人所仰慕,是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

总体说来,《世说新语》受到魏晋流行的老庄哲学的影响,因此在用语上,语言虽然短小,可是仍善于借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人物的性格。而且情节具有戏剧性,曲折风趣。善于把记言与记事结合起来写。

《世说新语》中每则故事的篇幅都很短,但读起来有如今日读的极短篇小说,故事有首尾及高潮迭起的情节。其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断,但言记言方面有一个特点,就是往往如实地记载当时口语,不加雕饰,因此有些话不很好懂但是言简意赅,很能传达人人物特征。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反映出有时如同口语,但是意味隽永物的个性特点。

善于抓住人物特征。作者常用简单几个字,精确地描绘出主角的语言、动作,主角的性格便清楚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如“曹操捉刀”时的描写。

善用对比突出人物性格。比如淝水之战时谢安的沉着和朝中大臣们的惊慌。还有,桓温伏甲设宴,广请朝士,想借机除去谢安、王坦之。王坦之惊恐万分,谢安却“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

此外,《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比如“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典故。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我认为其重要价值就在于它原生态地记录了“魏晋风度”。魏晋是一个喜欢追求美的时代,读书笔记欣赏形体、神态之美,追求名士风度成为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魏晋时期对男性美的要求和追求超过任何一个时代

因为政治原因,魏文学智慧、人生智慧晋时期“玄言”成风,名士彦流多尚清谈,经常雅集,清谈时多手执麈尾,作神姿仙态名士风流最令人景仰的是他们身上的诗性傲骨。他们纵酒放诞,蔑视礼法,张扬个性,标举才情,狂放不羁,随性任事,超然物外,笑对生死,蔑视富贵,不就官职……他们是那个时代身上的龙骨,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仍然怀想起他们:名士本色,独立特行。或体现为山林之志,或表现为乖时癖行。耿介不阿,傲视万物,不与时务经怀,潇潇洒洒。

我想不愤世嫉俗人的很难成为名士,尤其难成为魏晋时代的名士。《世说新语》就给我们描绘了一个这样的社会群体或说是文化群体。

如今,《世说新语》除了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世笔记影响尤其大。《世说新语》的影响、魏晋风度的风范已深深地扎根于知识分子心中,它所体现的理想的、审美的人生境界成为中国知识分子永远的追求。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500字心得体会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500字左右范文

《世说新语》是南朝的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用文言写成,分为言语、德行、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其中的故事既有很强的哲理性,又不乏趣味性,篇篇短小精悍,有的甚至只是几句话,但就在这些记录人物言行举止的文句中,我们却可以体会到魏晋时代浓郁的政治氛围和人物特色。

古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宝库,而《世说新语》则是这个宝库中一颗灿烂美丽的明珠。《世说新语》是一部反映魏晋时代文人风貌,体现时代特征的笔记小说,是我国古代志人小说的带表作品。它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包括我也很喜欢。

能写出这样好的作品的人是谁呢?他就是——刘义庆。

《世说新语》通行本为六卷,三十六篇。分德行、语言、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门,很多吧。

《世说新语》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片段,但词简意明,颇能表达人物的个性特点。淡淡的几笔,就能把人物描写的活灵活现,真是妙不可言啊!

《世说新语》的文字,一般都是很朴素的散文,有的几乎如口语一般。在晋宋人的文章也颇具特色,因此一来使人们喜欢阅读,其中不少故事,了诗词中的常用典故。

世说新语读后感500字心得体会

夜幕再一次降临了,在这样一个夜晚,我似乎回到了千年以前。

那是一个黑夜,九岁的徐孺子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中什么都没有,该会十分明亮吧!”徐孺子听了回答道:“不是这样的。就好比人的眼睛里有瞳仁吧,如果没有瞳仁的话,眼睛就一定看不到东西呀。”这个故事是出自于《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时刘义庆编攥,记载了后汉至南朝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堪称一部记录当时社会、政治、文学的杂史,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全书依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读书笔记通过人物的品评和玄远的清谈,生动的再现了魏晋时期名士大家的玄妙言谈和奇特行事,也可谓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中国文明历史悠久而我这个深爱祖国的人却只晓其中极少的一部分,可知我还要继续努力学习和祖国一起成长,去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和我的祖国是分不开的,因为我爱这个美丽的国度——中国。许多人都会觉得我爱得不够深,但是这三个字是最简单,也是最能表达出自己对某种事物热爱之情。让每个中国人甚至地球人都深深地记着、爱着这个国度——中国让爱传达千万里,一直永恒下去,直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

读《论语》心得体会


读《论语》心得体会

英国曾有这样一句谚语: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和最朴素的。而《论语》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作为一本语录体著作,《论语》记叙了孔子与弟子的对话,朴实平淡却又不失教育意义,彰显出孔夫子仁爱与智慧,也彰显了积聚沉淀中华数千年文化中的力量。书中多是弟子向孔子请教而展开的言论,也不乏孔子个人感悟。

出自《论语子罕》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孔子面对奔腾不息的江河的体悟。自然界、人世间、宇宙万物,无一不是逝者,无一不像河里的流水,昼夜不住的流,一经流去,便不会流回来。朴实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象。一种促人及时行动的紧迫感,一种生命价值只有在奋斗中才会实现的历史职责感,都在一声叹息中流露出来,带给人无尽的思考。读及此,顿生惜时之意,也悟到世事无常,需好好把握。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短短十字,却高度概括了何为君子、何为小人。君子光明磊落、宠辱不惊、不计较个人得失,淡定从容而挥洒自如,宽广心胸间尽是坦荡。但小人与之相反,终日奔波于算计他人以自利,或嫉恨他人或悲于亏损,却不过是庸人自扰,只得终日郁郁寡欢罢了。让读者铭记于心的是君子之心应时刻恪守,君子之行应体现在生活中的点滴,君子之怀应坦荡磊落、平和敦厚。

在《论语卫灵公》中弟子子贡问孔子如何修养仁德,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工匠做工与思想品德的修养从表面上看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但实质上却有相通的道理。工匠做工需要做好准备工作,这也表明成功是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的,即孔子在这句话后面提到的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也就是在道德修养上这方面,选择品德高尚的人交往,受他们的影响熏陶,自己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就会在无形中得到提升。同时人也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打好基础,稳步前进。事先就要把事情计划好,筹划得当。

孔子的另一得意门生颜渊也曾向孔子请教仁。在《论语颜渊》中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仁作为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对其给出过许多种解释。克己复礼便是其中一种。意思是约束自己,使言行符合于礼。这是一种存天理去人欲的境界,但同样对我们为人处事、日常交际有着现实意义,即要严于律己。但无论是弟子就事论事的请教,或是孔子朴实深刻的体悟,都能令人受益匪浅,从中感悟到为人处事的智慧以及高尚的情操。

读《活法》心得体会


《活法》读后感


稻盛先生提出,人生和工作的成果是由这三个要素用"乘法"算出的乘积,绝不是"加法"。热情和能力,可以从0分到100分幅度内打分,思维方式可以从负100分到100分幅度内打分。

思维方式是指人的心态,对待人生的态度,就是哲学、理念或者思想等。那么什么是正面的思维方式呢?"确立正确的思维方式,相当于儒家所说的"正心"和佛家讲的"存善念"。心相一旦不正,善念一旦不存,身就会悄悄地滑向泥潭而不能自拔。"总是积极向上,有建设性,有感恩心,有协调性、善于与人共事,乐性格开朗、对事物持肯定态度,充满善意、有同情心、关爱心,勤奋,知足,不自私、不贪欲等等,这些都是正面的思维方式。

无论对待生活也好,工作也罢,都要有正面的思维方式,即要有好的"人格"。要有好的人格,就要在日常生活、工作当中,"磨炼心志,提升心性",稻盛先生给我们归纳出了"六项精进"的好方法:

一、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努力钻研,比谁都刻苦。而且锲而不舍,持续不断,精益求精。

二、谦虚戒骄

"谦受益"是中国的古话,意思是谦虚之心唤来幸福,还能净化灵魂。

三、天天反省

每天检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不是自私自利,有没有卑怯的举止,自我反省,有错即改。

四、活着就要感谢

活着就已经是幸福,培育感恩之心,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五、积善行、思利他

"积善之家有**"。行善利他,言行之间留意关爱别人。行善积德有好报。

六、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不要老是忿忿不平,不要让忧愁支配自己的情绪,不要烦恼焦躁。为此,要全力以赴、全神贯注投入工作,以免懊悔。

所谓热情,是指从事本职工作的激情或努力的态度。稻盛先生特别肯定努力的作用,强调做任何事一定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努力到神灵相助的那一刻。一件事的成功很多时候并非取决于外部条件的优劣,更多是取决于做事人的态度。

要使内心强烈的热情与脚踏实地的努力相结合。"打开智慧的宝库就是靠一股脑全心投入的热情,再加上处于至诚的不断努力"。人人都渴望成功,但真正成功的人却很有限,很多人都是碌碌无为的度过一生。仔细想想,不难发现,热情和努力的错位是重要的原因。人在年轻的时候,往往心气很高,但常常由于眼高手低,不能脚踏实地做人做事,而与成功的机会擦肩而过;人到中年,虽然已经奠定了一定的成功基础,但往往又得过且过,由于缺乏继续向前的热情,放弃了努力,从而永远无法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满足。因此,快乐工作需要我们"非常迫切地期盼",并且"非常努力地去做"。

人的习惯思维认为只有目标定得远大,将来可能取得的成就才会大。其实,宏大的目标很多时候会使人丧失努力实现的信心,稍遇挫折便否定了既定的目标。现实中的每一天都要竭尽全力踏实地重复简单的工作,一毫米、一厘米的前进。问题的关键是"前进"。

因此,正确的思维方式,竭尽全力的去完成你的工作,热爱你的工作,成功的彼岸就不会离你太远。

读论语心得体会


读论语心得体会(一)

一直以来不断在提醒自己要挤时间看看书,可总是被这样或那样的事牵绊,直到前些日子,才终于拿起了放在枕边的被搁置多时的《论语》。

读着这些熟悉的文字,一种淡然浮上心头。《论语》是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行记录收集起来,整理编成的。其中有孔子的言论,也有弟子们的自相问答,保留着孔子生平、思想学说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它是我国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也可以说,它可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书。即使是现在,他的很多教育观念和做人做事的道理都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

1.反思是一种人生智慧。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耳熟能详的话意思大家都明白。

苏格拉底曾说过:“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真正的哲学家,一生孜孜以求的是生命的意义,他们把这种意义看得比生命本身还重要。在对人生的不断反省中,他们认识了生命的价值。与西方不同的是,论语里的“吾日三省吾身”的反省不是如苏格拉底所说“关心自已的灵魂”,也不是在上帝面前忏悔自己与生俱来的原罪。在儒家的思想中,并没有一个万知万能的上帝存在,生存、生命、自然是和谐而美好的,人本身没有罪孽可以忏悔。因而,它所关注的是现实性的,是人与人群之间的纽带,是建立合理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在社会的大视野中寻找自我,完善自我。“君子日参省乎已,刚知明而行无过矣”,反思自己的目的,是为要达到知行合一,说穿了,是一种生存智慧,行动智慧。在教学中我们不也是常常这样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么?正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我们得以及时学习,及时修改自己的教学行为。生活也是如此。反思后则奋进,发现问题则深思,存在问题就修改,找到经验就升华。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我们要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你可能在灯光下静静深思,也可能遥望星空,夜不能寐。我思故我在,吾日三省吾身等于在本来没有窗的墙上开了一排窗,你可以领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风光。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更还多了一个头脑!

2.自信是一种坦然。

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哪里?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

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自信是我们每个人生存立世的重要意志品质之一。特别是正处在心理生理发育期的学生,更是要从我们这里学习、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心。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时会从教师的言行中去感染和影响他们,假如一个人真能做到一日“三省吾身”,真能“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就做到了约制。自信是一种内在的东西,需要由你个人来把握和证实,要善于肯定自己、激励自己。与成功一样,强烈的自信并不是一夜之间建立起来的,需要有个过程,要善于在一些微不足道的突破和成绩中发现自己的进步,充分肯定它,适当奖励一下自己,鼓励自己再加把劲,这样就能得到一点自信。在建立自信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勇气面对别人的讥讽和嘲笑。自我激励的办法之一,是运用临时性的激励办法。学会自我激励,要给自己一个习惯性的思想意念,如果你在内心经常存有失败的念头,你便已经输掉了一大截。相反地,倘若你对自己充满信心,要把每一次进步都看成是一种成功,而每一次成功都会增加信心,都会有助于主宰自我的意志与习惯的形成,那么即使面对逆境,也能泰然自若。换言之,自信是力量增长的源泉,它能助你与成功同步前进。让我们多多肯定自己,多多肯定学生吧,而能够反省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勇于改正,这就是儒者所倡导的真正的勇敢。

3、快乐是一种境界

快乐是一种境界。在《论语》中,孔子告诉他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子贡曾经问老师:“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假如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不向富人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傲气凌人。这怎么样?老师说,这很不错。但还不够。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叫做“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思想传承下来,对历史上许多着名的文人诗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反观现在社会,做教师这一行,不正是一个清贫的职业么?高尚的职业荣誉感不能改变囊中羞涩的现实,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又使我们对孩子们欲罢不能。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便意味着我们选择了清贫,但不代表我们不能选择快乐。回头看看我们所处的世界,五光十色,诱人心志的事物实在太多,而身处尘世不动摇,置身名利不追逐的人又有几个?可是这以名利做曲,以声色为水酿造的欲望之酒,能让人得到一时的虚名,却能让人失去更多。倒不如淡然平和让自己心情开朗来的更实在。一个人的“淡泊之守,必须从浓艳场中试来”。真正的恬淡不是未经世事的苍白,而是经历之后不贪浓艳之心的有内涵的淡然。我们可以做的是在清贫的生活中保持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内心依然快乐富足,在贫贱中保持着做人的尊严和内心的快乐,由内而外自然流露出自信心。现代教师不正是应该如此吗?

读书让我们明智,学习让我们快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我们乐趣的一部分。不想标榜自己有多么的淡泊名利,毕竟我只是俗人一个。只想平静的面对虚名利禄,以古以镜不断学习,做到“守节声色场,安志纷闹中!”

读论语心得体会(二)

《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在历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宋人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论语》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称为东方的《圣经》。我读论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通篇详细的读,但是却在字里行间已经被孔子深深的感动,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 他的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着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这样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涉及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等各方面,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建国已六十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岁月,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是“守成期”,顺理成章的天命。其实,儒学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仅可与守成,亦可催人进取,儒家文化中蕴含的对现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量,不仅是为某个阶级服务的政治哲学,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学。儒学在历史发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运悬于一线之际却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因为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那是超乎政治伦理之上,鲜活在平常日用之间,本于生命,积极进取,追求成功的永恒精神。人生,就要有积极的心态,明确的目标,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行动来获取成功,这是天地自然社会赋予人类亘古不变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终极目标、整体主题。而这些,却是孔子给我们的启示。

一、要勤学善悟,学以致用

读完《论语》之后,脑子里都是中国伦理道德和我们民族传统的文化思想,但整篇文章下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关于学习方面的论述。孔子很重视学习态度,强调要终身“好学不厌”,提倡“不耻下问”的精神。“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当然不会都是强于自己的人。只要有“善者”,就要“从之”,对于“不善者”要引以为戒,改正自己也有的缺点。这里指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像我们工作时间短的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学习首先要勤奋,其次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爱因斯坦有个着名的成功公式:“勤奋努力+正确方法+讲究效率=成功”。其中把勤奋看成是首要因素,说明要取得任何方面的成功,都必须具备勤奋精神。勤奋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方法,就是要勤学、勤记、勤思,“温故而知新”。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和才干,就必须认真读书和思考,两者不可废,要养成经常思考问题和总结自己的习惯。通过自身的知识储备,形成自己有理有据的判断,那就是要勤奋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定期对自己所感所悟进行梳理和提炼,不断温故旧学、收获新知。能“悟”,才能有所提高,才能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事半功倍;得“悟”就会豁然开朗,对新问题有新的办法,而不是束手无策。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

二 、爱人犹如爱己 ,敬人犹如敬己。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意思是指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要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现代人一般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关爱,得到他人的尊重,但为什么自己付出了什么,却很少去思考。有的人唯我至上,目空一切,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有的人出口就脏话粗话,不管他人接受不接受。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如果自己心中没有了别人,就难得到别人的尊重,特别是生活中诸多不如意的人,忧患多于欢乐的人,更不容易做到自尊自爱,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颗真诚的心,真心赞扬他人,真心对待他人,真心接受他人的好意,要以德抱怨,以直抱怨,用论语精神指导我们的行为。 在日常工作中,真心对待每一位前来办事的市民,对所提出的问题要一一解答,为市民提供快捷服务、便利服务、微笑服务。

三、以正确的心态面对人生观

每个人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论语》的精华之一就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个态度是,承认现实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陷的态度。在处世之道中,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隐含着就是“在其位要谋其政”。在我们工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是前提。社会是一所大的学校,要想在工作中有所作为,真正胜任本职工作,就要多听、多看、多思、谨言慎行,以自己的身体力行结合别人的间接经验才会使自己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孔子所言的“修以安百姓”那样的一种高尚的信仰、情怀和社会坦荡,作为我们一个普通人的认识没有能力顾及,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始于足下,做好自己的工作,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好份内的事,那么整个集体就是一个和谐的集体,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

四、生活中正确对待自己的得与失。

《论语》一书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遗产,具有极大继承价值,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真可谓是“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使我印象很深刻: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得非常细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过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跟它同一山体的花岗岩石砌成的,台阶不服气的对佛像提出了抗议:我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都踩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四刀就走上了领导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了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心中常常自觉不自觉的与他人凡事做比较时,其前提就是自己是否有可比性,比较方法是否有科学和理性。通过比较应该是发现差距而产生压力和动力,因有了鉴别而便于定位和确定目标,其目标应是催人向上,奋发有为,这样比起来我想内心就平和多了,怨气自然就少了。常言道,你有你的快乐,我有我的开心,知足常乐!孔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将眼光放长远些,你才会收获更多。

读《论语》,让我们领悟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学习的正确认识,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实生活中的理性道德。总之,《论语》从多种角度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特征,作为两千多年前的着名思想家 、教育家,孔子和我们今人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的许多思想是当代人的精神和楷模,要做到“古为今用”。我们今天也常会说,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特别是在我们努力创造和谐社会的今天,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显得尤为重要。有时间就去读一读《论语》吧。

读论语心得体会(三)

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一定意义上说,他也是全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孔子首创平民教育,继承、发展和传播了古代文化,相传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足见孔子对当时教育的贡献。孔子在一生的教学 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套极有价值的教学 理论,在许多方面反映了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观点。他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治学态度,以及所倡导的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孔子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他主张“有教无类”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从治学的角度看,他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为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必须认真学习并进行思考;他提倡“温故而知新”,认为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旧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更深的新知识。特别是“学思结合”和“温故知新”已成为人们长期遵循的学习规律。新的课改确立了鲜明的课改理念的最高宗旨,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我们知道教师的一切都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学生,要发展首要任务是学习,这其中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学思结合”;二是学习如何获得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温故知新”。只有这样,才能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个人认为今天课改新理念其实是对《论语》中有价值的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孔子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是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智力的高下不同而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培养弟子学习兴趣的方法,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生动的事例,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去诱导,如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喻指节操,教导学生要有忍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用“逝者如斯夫”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意在勉励弟子们珍惜时间、发奋图强。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弟子们的称赞,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我们通过“校本培训”,已经确立了新的教育观。新的教育观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教育,让全体学生都在原先水平上得到发展。这里提到的个性化教育是与“因材施教”有着密切联系的。新的教育观还要求教师要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要用优点融化学生的缺点。现在学生厌学辍学现象严重,部分学生存在灰心失望、悲观消极的心态,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循循善诱”,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燃起希望之火,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我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灵王国,都有一片自己的情感乐园。所以,作为教师就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扶持它,呵护它,使它成为学生的成长起点。

(三)善于启发,触类旁通。孔子特别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教育,实际上“启发”一词就来自《论语》。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只有对求知欲强却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加以点拨,对竭力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却无从表达的人加以引导,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孔子的这一论点是非常高明的,他要求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善于推论,闻一知二,举一反三。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今天新课改的过程中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知道科学在飞速发展,很多知识都会迅速被淘汰而变得一钱不值。因此,知识本身的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去获得知识,如何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所以说,现代教学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学知识。教师“举一隅”是教给学生知识,学生能“以三隅反”才算教会学生学知识。要想教会学生学知识,使学生真正把知识学活,就得在举一反三上下功夫,从而收到以一当十、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相互切磋,教学相长。孔子在教学法上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以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论语?学而》记载子贡听了孔子的教导后,领会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道理,孔子非常高兴。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他们师生之间互相讨论的问答情况。孔子的教学是民主的。他乐于接受来自学生的批评,对于不肯提意见的学生反而要责怪。颜回是孔子最赞赏的弟子,但颜回对孔子的话句句顺从,从来不提意见。因此,孔子责怪说::“回也,非助我也,于吾言无所不说。”意指颜回从来不向他提出不同的意见,这就不能使师生之间收到教学相长的好处,所以说“颜回不是能帮助我的人”。可见,孔子是开明、民主的教育家。今天,我们提倡师生互动,与孔子的教学相长是一脉相承的。教师不仅教,也要在互动中学;学生不仅学,同时也要在互动中教。师生共同对自己和对方的发展成长负责。我们大家都教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课,写的是孔子与四个学生的一次课堂活动。当年孔子在课堂操作上“以问题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收获,以情趣为动力”,为我们今天的课改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只有师生互动,才能让师生的创造精神在课堂上得到有效地发挥,课堂也才会有真正的欢乐时光。

(五)联系实际,评人评事。孔子评价过的人很多,上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伯夷、叔齐,下至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等各类名人,以及他自己的弟子。孔子通过对人的评价,教育学生辨别善恶是非,为弟子们修身养性树立了理想人格的典范。孔子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社会新闻很多,作为一个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密切注视和关心时事,随时表明自己的态度,宣传自己的主张。孔子在自己的一生中评论过很多人和事。从这些评语中可以看出他审时度势的胸怀和抱负,并且也反映了他通过实例教育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一条根本原则。今天,联系实际,评人评事,也是各科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既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学到的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次课改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就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在这一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教师既要给学生干粮,还要给学生猎枪。”

总之,《论语》是一部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书,值得我们认真阅读、仔细品味。孔子的教育思想是《论语》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一份珍贵的遗产。读后受益无穷。

读了世说新语后的心得体会600字 【收藏】


如果说,一本书就是一个台阶,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将有千万道台阶等着我们去跨越。在读后了《世说新语》,对于作品里的情节非常感兴趣,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怎么才能避免将《世说新语》读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了世说新语后的心得体会600字》,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了世说新语后的心得体会600字【篇一】

《世说新语》是一部专门记叙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高士名流之言谈举止的小说集,向来被视为魏晋「志人」小说的典范。在世说新语以前,也曾出现过不少轶事小说。这天所见的世说新语虽然已失去原先面目,但从其流传来看,还是较为完整的,也透露出它在历代普遍受到重视的价值。在魏晋南北朝的志人轶事小说中,世说新语因其广泛丰富的资料涵量和纯熟精美的语言艺术,被推为当之无愧的佼佼者,也确立了他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承先启后,不可忽视的地位。

我对德行方面有一些初步的认识。名与利往往是人的动心之处,举例来说,管宁和华歆有一天共同在菜园里翻土种菜,他们看到地上翻出一块金子管宁毫不动心,把黄金当作平常的瓦石一样的挥锄耕耘。华歆却把金子拾在手中看了一看,才又丢弃。之后有一次,两人以前共同读书,一位做官的人乘车而过,十分热闹。管宁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心慕虚荣,搁下书本,跑到门外去观看。于是管宁拿刀割断草席,分开而坐,向他说:「你并不是我的朋友啊!」华歆为了一时的名和利,而失去他原有的德行,所以由此可看出一个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两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积月累所培养出来的。

这本书将对我的为人处世有必须的帮忙,我此刻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但是还是要学习这些道理的。

读了世说新语后的心得体会600字【篇二】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这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古典名著不计其数,但使我感触最深的是《世说新语》。

直到今年暑假我才把《世说新语》通读了一遍,读之不忍释卷,深深地被这本书吸引。《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主持编写的是一部纪录魏国风流的故事集,其内容主要涉及汉末至东晋时期士族阶级的逸闻趣事。《世说新语》所记载的虽是片言数语,但内容却异常丰富,对后世的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仿照此书体例而写成的作品更是不计其数。书中不少的故事,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成为后世诗文所常用的典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庾云:" 卖之必有买者,即当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意思是:庾亮有一匹的卢马,有人劝他卖掉。庾公说:" 卖它就必定有人买它,那样也会伤害这位 庾公(庾亮)骑乘的买主,难道因为它对自己不安全,就可以嫁祸他人吗?从前孙叔敖为了后人而杀了两头蛇,被古人传为美谈,我效仿他的做法,不也算是通达事理吗?"这是选自《世说新语》德行中的:庚亮不卖的卢,这其中反映了庚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品行。当我们做一件事时,我们应当为他人考虑,不要只因为个人的一己私利,而祸害到了他人。这样即对自己不利,也对他人不利。所以我们在做一件事时,我们要顾及他人感受。

“王子敬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旁若无人。顾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伧耳!”便驱其左右出门。王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然后令送著门外,怡然不屑。”意思是:王子敬从会稽郡经过吴郡,听说顾辟疆有个名园,原先并不认识这个名园的主人,还是径直到人家府上去。碰上顾辟疆正和宾客朋友设宴畅饮,可是王子敬游遍了整个花园后,只在那里指点评论优劣,旁若无人。顾辟疆气得脸色都变了,忍受不住,说道:“对主人傲慢,这是失礼;靠地位高贵而对人骄横,这是无理。失去了这两方面,只是不值得一提的粗俗人罢了!”就把他的随从赶出门去。王子敬独自坐在轿子里,左顾右盼,随从的人很久也不来。然后顾辟疆叫人把他送到门外,对他但然自若,置之不理。从这则故事中使我明白了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人生的成败。所以,我们必须注重日常的礼仪文明,做到与别人交往有尺度,说话要有分寸,行为要有节制,既不狂妄自大也不阿谀奉承,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

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泉水所润。

认真品读这本书,我受益匪浅。一桩桩小故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如行林荫道上姹紫嫣红令人目不暇接。那一句句发言遣词,无不毕肖声口,寥寥数语,却能述说出一个个发人深思的道理。

我们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身上背负的不仅仅是中国的未来,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也需要我们去传承;让我们行动起来,让这条历史长河源远流长。

读了世说新语后的心得体会600字【篇三】

夜幕再一次降临了,在这样一个夜晚,我似乎回到了千年以前……

那是一个黑夜,九岁的徐孺子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中什么都没有,该会十分明亮吧!”徐孺子听了回答道:“不是这样的。就好比人的眼睛里有瞳仁吧,如果没有瞳仁的话,眼睛就一定看不到东西呀。”这个故事是出自于《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时刘义庆编攥,记载了后汉至南朝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堪称一部记录当时社会、政治、文学的杂史,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全书依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通过人物的品评和玄远的清谈,生动的再现了魏晋时期名士大家的玄妙言谈和奇特行事,也可谓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中国文明历史悠久而我这个深爱祖国的人却只晓其中极少的一部分,可知我还要继续努力学习和祖国一起成长,去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和我的祖国是分不开的,因为我爱这个美丽的国度——中国。许多人都会觉得我爱得不够深,但是这三个字是最简单,也是最能表达出自己对某种事物热爱之情。让每个中国人甚至地球人都深深地记着、爱着这个国度——中国让爱传达千万里,一直永恒下去,直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

我爱你我的祖国。

读了世说新语后的心得体会600字【篇四】

《说文解字》中对“淡”的解释是“淡,薄味也。从水炎声。徒敢切,薄味也。醲之反也。酉部曰。”再看“淡”的词组:淡泊、淡薄、淡雅。给人一种淡淡的、什么都不在乎、什么都看得开的感觉。《说文解字》中对“定”的解释是“安也。从宀从正。”给人一种安定、稳重的踏实之感。

淡定是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镇定程度,遇事沉稳中又积极果断,老练里却又重视有佳,胜不骄,败不馁。淡定,是一种思想境界,是一种心态,是生活的一种状态。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种心态,在生活中才会处之泰然,宠辱不惊,不会太过兴奋而忘乎所以,也不会太过悲伤而痛不欲生。

《世说新语》最为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为言谈、轶事的笔记体短篇小说的一个集子,其中记录了许多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许多轶事,其中一些正是阐释淡定的佳例。

一、第一重境界: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世说新语·雅量》提到“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这是淡定的第一种境界,有独立的品性,不随大流、不人云亦云。

老虎是被关在笼内,事实上并不会对人形成真正的生命威胁。但是许多人听到老虎的吼叫都害怕地东倒西歪,这中有很大一部分带有表演攀比的色彩。从社会学角度讲,社会就像一个大舞台,其成员就是舞台上的每个演员,他们通过角色扮演把分散的个体组合成一台戏。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所谓社会角色就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围观的百姓此时承担的是围观猛兽的社会角色,面对这样的角色一般来说是要表现出恐惧等行为,而这些百姓下意识地想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得更好,于是就极尽可能地表现自己的恐惧其中不乏夸张的行为,于是就辟易颠仆。

往往有时的随大流的从众行为并不是一种好的表现,在众人尽职尽责扮演本色的惊慌角色时,淡定的人往往脱颖而出,显得有智慧有独立的品性,是能思考的理性地人。

这样表现只是淡定的第一种境界,这是有准备的初级的淡定。就好像东西南北风在呼呼地吹,但是青松可以选择扎根青山,这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这种有足够的时间让你权衡、思考。

这种淡定也是最容易学习和应用的。首先是有理性,理性实在哲学中经常被提到的概念,在康德眼里理性就是纯粹理性,通俗说来就是置之四海皆准的道德规范体系。人首先要有理性,在大众都在进行某种行为时,要先冷静地思考这样做是不是理性是不是道德,而不是头脑发热地一起从众。其次,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用我心观世界,真正地掌控自己的行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第二重境界: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世说新语·雅量》又提到“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柱。”这是淡定的第二种境界,内在淡定,这样的瞬间反应最真实,面对突如其来的惊吓而不恐慌说明内心亦是淡定没有装的嫌疑。

这种淡定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习得速成的,这与一个人的出生以及修养有关,说白了就是要先天有优势也要后天努力。先天方面就是有些人天生胆儿大、有些人天生怕黑、怕打雷等等各种怕。但是天生的毕竟不是占主导地位。重要的还是后天的修养。

《周易》中地六十四卦为震卦,卦曰:“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是说作为震动的震卦,它本身亨通。震卦之震,虽然其来有如猛虎到来的恐惧之状,但圣贤君子却能谈笑风生,泰然处之;震卦之震,虽然它能震惊百里,但君子圣贤却能在宗庙里祭祀时不会因震而惊失祭器或在征途中因震惊而失魂落魄而丢失装有箭镞的袋子。

这充分说明在突如其来不能事先有准备的自然恐惧来临时,君子作为后天有极高修养的人完全可以面对自然灾害而不变色的。

三、第三重境界: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世说新语·雅量》还提到了最高境界的淡定,“裴叔则被收,神气无变,举止自若。求纸笔作书,书成,救者多,乃得免。后位仪同三司。”这便是宠辱不惊的淡定最高境界。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不仅仅是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穷的自我保守之法,倒是更像道家无为而治的以退为进的入世为人之道。面对恶劣的周身环境不是不在乎,是神定气闲;不是惊慌到麻木,而是有把握。试问看一场事先知道结果但过程十分纠结的球赛还会有心惊肉跳的感觉吗?不,不会有这种惴惴不安的感觉,更多的是知道成功而享受过程的畅快罢。现实中我们不可能看到未来,那为什么有些人就可以像看一场知道结果的球赛一样从容应对生活呢?答案就是他们看透了生活,看透了人,他们可以准确无误地预见自己的未来甚至预见别人的未来。

《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中写道:“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知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后人有诗赞曰:“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这是一种心理战。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谓“虚者虚之”。敌方产生怀疑,更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疑中生疑”。敌人怕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但这是悬而又悬的“险策”。使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诸葛亮使用空城计解围,就是他充分地了解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才敢出此险策。诸葛亮首先是对司马懿的本性有着充分的估计,才能准确判断出司马懿的下一步做法,自己再顺着司马懿的做法进行防御。其次面对敌军的千军万马在城楼上焚香操琴,神情安谧,琴声悠扬,这份镇定也是种相当的修为啊。

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或者正面对的人生的困境保持宠辱不惊的心态,最后能东山再起或脱困而出的人都是修炼到淡定的最高境界的高人们。这种淡定从面对自然恐惧的淡定上升到对人生的淡定,这是一个从克服原始天然恐惧上升到克服生命无形威力巨大的挫折。

这样淡定的人必定需要一颗聪慧的头脑,这样的头脑看得清自己现在的形式,能采取最有利自己的应对方案。这样淡定的人必定需要一双千里眼,这样的眼睛看清眼下的得失,更多的看到长远的效益,不争一朝一夕不争一兵一卒,只为最后的绝地大反击满盘皆赢。这样淡定的人必定需要一个淡泊的心,这样的心淡看物质名利,上下求索的是理想。

古人说,“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从《世说新语》这本小集子中我可以窥得淡定的三种境界并且融会贯通,这也是读书的一件乐事罢。

读后感《读《之江新语》心得体会》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中庸有感心得体会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