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落花生读后感300字

落花生读后感300字

《我是落花生的女儿》读后感4000字。

人一生要过得有意义,就需要不断地阅读优秀的作品。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书籍就是他/她最可靠的朋友,作品中的情节,读了以后让人不断地回味!对于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需要用读后感记录下来。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我是落花生的女儿》读后感4000字,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我是落花生的女儿》读后感

做有用 的人

许燕吉,一个不为人知的一个普通老婆婆,直到她的个人自传《麻花人生》出版,声名鹊起。

出版时,出版商建议更名为《我是落花生的女儿》,想来这样能引起更多人的注意,毕竟我这代人都是读过《落花生》的。至今,我依然清晰地记得作者许地山,文章短小,语言质朴,读来亲切自然。在文中,许先生说,“花生有一样是很可贵的,这小小的豆不象那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的果实悬挂在枝头,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发生羡慕的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挖出来。…你们不能辨出它有没有果实,非得等到你接触它才能知道。”这引发了许燕吉的思考,“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像落花生一样,这是许燕吉对父亲的回答,也是她一生的写照。

读完她的自传,于我而言,是震惊是惋惜是欣慰。中国近现代曲折动荡的历史在她笔下一个个鲜活的历史小人物身上铺展开来,复杂的人性与人类丰富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每个人都是鲜活灵动的,众多的人物勾勒出五味杂陈的中国近现代史。

对于许燕吉而言,历史不是宏大的,而是具体的细节,其中裹挟进的是她作为普通个体的艰辛与隐忍,这是时代割在她身上的伤口,亦是历史的现实。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其他人的命运未必见得多么平坦,只不过许燕吉的人生被“多扭了几圈”而已。正如她自己所写的那样:“生活在我们那个年代的人,说不清有多少人身不由己。人生被历史的巨刃割得七零八落,如同摔碎在地上的泥娃娃,粘都粘不起来。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我们常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在历史的长河中,历史并不仅仅是大人物和波澜壮阔的大事件,更多的是无数普通人的辛劳、痛苦和隐忍,这是历史的伤口,也正是历史的现实。如果把历史比作一株花树,我们不光要看到那些漂亮的花,更要看到泥土下面那些不怎么好看的根。

童年

许燕吉,女,1933年1月生于北平。外祖父给取的名字,燕者,生于北京也;吉者,可冲晦气也。其父许地山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笔名落花生。虽然父亲只陪伴了她8年,但影响却是深入骨髓的。暮年之时,回想往事,她依然写道:“他(父亲)的 落花生精神已遗传到我的血液中——不羡靓果枝头,甘为土中一颗小花生,尽力作为有用的人 ,也很充实自信。”

1935年,许地山前往香港大学任教。那时,母亲不用外出谋职,父亲一个人的收入足以让全家享用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和院子,拥有私家小汽车、买有自己的钢琴、甚至雇有保姆照料燕吉等。母亲是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的高材生,非常看重孩子们的教育,尤其对燕吉,买了钢琴,并请了钢琴老师教燕吉和哥哥。幼时的她活泼可爱,在父母的呵护下无忧无虑地成长。

这样的日子似乎应该长久,然而1941年8月,父亲猝死,年仅49岁。父亲的去世是一个人一生中必须要学会承受的生离死别,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她还不知道没有了父亲,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故。

母亲虽然毕业于名校,谋生之路也异常艰难。战争年代,找到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是需要种种机遇的,而不仅仅靠学识与学历。母亲变得异常坚韧,她抗起了生活的全部压力,家里的汽车卖掉了、钢琴课彻底免了,住房也由7间变成了2间,保姆辞掉了。生活不再如昔,一切都变了,孩子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世界。

四个月之后,日本侵占香港,香港沦陷。日本人肆无忌惮,强占民宅,搜刮食物。食物都让日本人运走,接济南洋的战场了。铁骑之下,中国人的命运连蚂蚁都不如。

饿死和战死街头的人比比皆是,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冲击着每个人的内心,逃离战争,到内地去,到重庆去。

颠沛

流离

许燕吉跟着母亲与哥哥逃回内地,一路上一家三口颠沛流离,漂泊于广西、湖南、重庆等地,居无定所,相依为命。遭遇码头工的搬运行李的敲竹杠,母亲二话不说,将箱子一轮就上了肩,这一幕给许燕吉印象很深,影响很大。她开始变得懂事,主动为母亲分担家务,学会洗衣、炒菜,从来不晓生活艰辛的她,一下子就告别了无忧无虑的童年,人生就这样长大。

在四处转学的过程中,她才发现原来她在香港受到的英语教育和英制十年一贯教育是内地学校远远不及的,看来殖民地也有它先进的地方,不承认内地的闭塞落后是不行的。辗转于湛江、玉林、桂林、柳州等地,虽然奔波辛劳,可风景别样的广西让孩子们暂时忘记了战争的残酷,喀斯特地形十足的广西令人充满了新鲜感。

内地的学校,多半要在周一早上集会,纪念孙中山先生,集体背诵《总理遗嘱》;在长沙被日军围困时,撤退前大家上了最后一课,都德的课文重现在每个人心中,战争激发起每个人的爱国之心。跟随湘桂大撤退的洪流,一路撤退,孤苦无助、一筹莫展,幸得父亲朋友贵阳交通银行行长邹安众的帮助,才搭乘银行拉货的车,翻山越岭逃到重庆。

燕吉在重庆最好的中学之一南开中学渡过了豆蔻年华的初中,结下了青春的友谊。抗战结束后,1946年,全家三口落脚南京城,稍稍安定下来。

动荡

年代

南京,继续求学。

燕吉考上了南京最好的中学明德女中。明德女中,有许多国民党高官的子弟就读。在燕吉的笔下,我们可以从侧面感知这些政府高官的风采。如:声名显赫的四大家族之一的陈立夫、陈果夫,其女儿都在明德读书,和其他同学一样,并没有特殊待遇。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两个女儿也在这里读书,他们操着一口纯正的陕西话,全家福的照片中美髯公于右任稳坐中间,两边簇拥着十来位夫人,一副春风得意的样子。那时,有钱有势的人一夫多妻是被允许的,只要你能养得起,没有法律的审判和道德的指责。国军总参谋长顾祝同,也有好几房夫人,顾的女儿也在明德女中,但是顾一概不管子女上学的事,谁有能力考什么学校就上什么学校,休想让他去说情上学。看到这里,倒让我佩服这个总参谋长对孩子教育的魄力。不过,他的女儿也争气,考上了中大附中,最难考的学校。

即便人才济济,丧失民心的国民党兵败如山倒。4月23日,南京解放了。大批国民党政府要员撤离南京,新旧社会转变之间,母亲又失业了。

哥哥考上了清华大学,悲喜交加。母亲四处求职,寄出的多封求职信都石沉大海,其中一封却改变了命运。那是寄给徐悲鸿先生的,悲鸿先生很念旧,让其在南京市教育局工作的女儿帮忙推荐,母亲有机会到南京市五中工作,直到其70岁退休,期间还担任过副校长,代表学校到北京参加全国先进生产者大会。

人生就是这样,想不到的柳暗花明。

禁锢

的年代

1950年,许燕吉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农业大学畜牧系。人生走到下一个转折点。

选择畜牧专业,就要接触最底层的农民。农耕学习,是学校的传统,到田间,到农村,到火热的一线去。自己动手,用木框子和麻绳穿成一只能合拢能肩挎的凳子,燕吉很高兴;能分清马、骡、驴,收获颇多;抬水、淘粪、抢吃饭、养兔、打狗、抓刺猬;大学的生活简单快乐。

然而,各种各样的政治运动,把人卷入荒谬的历史,谁能阻挡这洪流?声势浩大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反资产阶级思想运动、忠诚老实运动等。大家都在做什么,学生们把老师按在板凳上,排着队打老师屁股;参加批判老师的大会,把大教授们批的一个个低头检讨,痛哭流涕。

就这样,一路摇摇晃晃的毕业了。毕业大会上,胡耀邦来给讲的话,讲得大家意气风发,热血沸腾,准备献身祖国!1954年,许燕吉被分配到石家庄奶牛场。在农场,她不做办公室,深入牛舍帮忙干活,发现问题和工人讨论解决。她充分发挥科班出身,善于观察,敢于提出改进措施,如修建竹筒自来水,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牛奶产量。一年下来,跟工人们的友谊倍增,看起来一切顺利,又与大学时代的恋人吴富融结了婚,似乎春风得意。

然而,人生就像过山车。

1955年,肃反运动开始,没多久许燕吉就被隔离审查了,起因是她把要上交的材料戏称为“鬼材料”,她在自己宿舍里坐了半年牢。

1957年整风运动,许燕吉响应号召,向党提意见。1958年,在“反右运动”中,怀有身孕的她被打成“反革命”、“右派”,被开除公职,从此开始了一生中最艰难的“求生存”。同年,因为难产,孩子胎死腹中。一生唯一的孩子,就这样死了。没过多久,被判为“新生现行反革命”,有期徒刑6年。

在那个人人自保的荒谬年代,入狱没多久,懦弱的丈夫受不了家族的压力,为了跟她“划清界限”,向狱中的许燕吉提出了离婚诉讼。

心死了,人却依然要活着。

广阔

天地

刑满释放后,许燕吉去了河北省第二监狱,在那里她遭遇逼婚,她却喜欢上了犯人吴一江,傅作义的骑兵连长,心灵手巧、善解人意,两人心有灵犀。作为报复,逼婚者将她遣散。后因为两地分隔,以及一些现实的因素,许燕吉结束了两个人的恋情。

从此,许燕吉彻底放弃了爱情。

1971年,为寻安身之处,许燕吉从河北远走他乡,千里寻兄,投奔了身在陕西的哥哥。哥哥建议她嫁人,为了落户,许燕吉说“嫁谁都行,只要不是四类分子就行。”不识字就不识字吧,“咱们也不跟他谈古论今,就是找个地方自食其力”。就这样,许燕吉在人生的道路上,硬着头皮往前走了一步,嫁给了陕西省武功县一个目不识丁的老农魏振德。此时她已38岁,魏老头比她大十岁,还有一个儿子。经历世事变幻之后,她与魏老头过起了“互不侵犯,和平共处”的生活。

1979年,许燕吉因偶然机会得知国家政策,经过自己努力,终于获得平反,恢复公职。拿到一纸平反的判决书,已经二十年过去了,青春、爱情、事业、家庭、孩子都因为错化的右派而支离破碎。

复职之初,便有人劝她给魏老头些钱,离婚算了。但是许燕吉并没有这么做,她的逻辑非常简单,“婚姻是非常严肃的,即使没有爱情,也是一个契约。”“社会地位的高下是当政者予以的,自己还是那个自己,并没有什么可自诩的。再者,这个老头子已老,没有劳动(能)力了,我有义务养活他。”

为赡养母亲,许燕吉申请调回南京,随后魏老头的户口也于1982年迁到南京,俩人一起度过了还算安稳的晚年。许燕吉视继子科科如己出,一家人和和乐乐,直到魏老头2006年去世。

2014年1月13日,许燕吉因癌症溘然离世,享年81岁。2013年她出版了自己第一本也是最后一本著作:《我是落花生的女儿》。一经出版就感动了无数国人,此书入选2013年度新浪中国十大好书榜,颁奖词为“不是所有的传奇都留下绚烂与惊艳,一生曲折、颠沛流离的许燕吉老人,以“落花生”的朴实赤诚为生命底色,将八十岁人生娓娓道来。以老人命运为轴,辐射出的大量细节、人物与事件,留下无数珍贵的历史断面。一部令人唏嘘不已的个人口述史,大时代中小人物的飘零,为一个民族的百年史提供了无可替代、丰富真实的注脚。”

种种坎坷,终究不失本心,可以无愧地说,她是落花生的女儿。

作者:机关党委 王海燕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落花生》(精选)


四年级读后感:《落花生》700字

当我看到了《落花生》书名,就联想到语文课本中的《落花生》,再一看都是许地山写的,就把这本书借了。

其实《落花生》不过是‘许地山专集’中一篇散文,本书包括了18篇的‘散文’和8篇的‘小说’,是许地山的代表作。

我喜欢植物,我也写过很多的植物日记,看了书中‘梨花’后,我又学会了一种写法,用不同的人对待同一植物的态度,也可以把一种植物写得那么动情。我记得在桂花盛开的季节,我也像‘梨花’中的妹妹一样,喜欢摇一摇桂花树的树干,即刻千万朵的小桂花像雨一样地露在地上,非常壮观,非常好玩。可我从来没有想到它们是花儿的泪,我更没有想到落下的花朵归向何处?

春天时候我到过数不清的林野,可是看了书中‘春的林野’后,我才知道了天上的云可以保护了地上花草不受太阳的烫伤;我才知道草儿在倾听着鸟和风的歌声会大醉;桃花听的入神了后会流泪;我才知道捡桃花的落瓣可以有这么多的游戏,如果把这些东西经过消化后,去写春游的话,我想我的春游作文肯定可以得个A+。

看了书中的‘我的童年’,从作者母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中,又让我想到远方的妈妈,妈妈啊!我多么想回到你的身边!

书中的‘牛津书虫’中,作者的话:‘读书到死,是我所乐为,假使我的财力,事业能容允我,我诚愿在牛津做一辈子的书虫。’让我深有体会,我喜欢看书,但愿我也能读书到死。

我喜欢读这本书的散文部份,我对书中的小说部份不是很感兴趣,其原因为它们不是童书,大多是大人们看的内容。也许我还太小,有些男女之间的事情还不懂。

书中每篇都有‘导读’和彩图,在书中散文中有些导读比正文还要长,有了它们,让我读起来更加容易理解,读‘落花生’需要慢慢的品味,慢慢地理会,像橄榄一样,会越嚼越有味。

读《落花生》有感_落花生读后感400字


学习了《落花生》这篇课文,我知道作者借花生来表明自己要做个像落花生那样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人,也赞美了生活中那些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普通劳动者,他们就像落花生一样,所从事的工作也许并不令人羡慕,劳动的成就也许并不引人注意,但他们是切切实实的为人民服务。

父亲先把花生与桃子、苹果和石榴相比,通过果实的颜色、样子以及果实生长的位置比较,说明花生没有苹果、桃子和石榴美观,但它却有内在的最可贵之处:朴实无华,默默奉献,不计较名利。父亲并不是说桃子、苹果、石榴没有用,而是指它们外表美与花生内在的美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更为重要的是内心美,实实在在的为人民做好事。一个外表无论怎样美的人,如果能默默奉献,毫无怨言地去努力,给别人带来好处,应该更了不起,也更让人佩服。父亲就希望我们能做这种人。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外表美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做对社会和他人有益的人。

《落花生》读后感


今天语文课,我们学习了第七课――《落花生》,这篇课文讲了我们种在后园的花生收获了,我们在后园的茅亭里过收获节,并在谈花生时悟出了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学了这篇课文,我觉得我们学生也应该像花生一样,实实在在地做人,不要做外表好看而没用实用的人。生活如此,学习更是如此。

在获得成绩时,同学们不要沾沾自喜,整天把成绩挂在嘴上,而是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如果因为有一点成绩而停止努力,那就成了老师常说的不进则退。自己不进步,别人在进步,那还不等于自己在退步?!有的同学没有比谁的学习好,而是在比谁吃得好,谁穿得好。今天发现他比我穿得好,第一个反应就是我也想要。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习惯,见到什么就想要什么。这样的人,只注重外表,不充实自己的内心,就不会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相比之下,不追求表面的荣誉,而是把劳动果实默默地奉献给别人的人更为可贵,更为被人尊敬。就像训练运动员的教练,运动员们在比赛中获得了冠军,得到了荣誉,这里面凝聚着教练们的多少心血啊,教练们却没有像运动员那样成为明星,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感到不平;又如制造火箭的科学家们,倍受瞩目的是飞上蓝天的火箭,而科学家们却还在默默地工作着,为下一个目标继续努力。

所以,我们应该有花生那样的精神,学习受人尊敬的教练、科学家们,做一个不求表面荣誉,而是默默无闻、努力工作、对国家和别人有用的人。

读《落花生》有感


篇一:读《落花生》有感

今天,老师给我们上了《落花生》这一课,对我的启发很大。课文中讲的是母亲让我们种花生,然后收花生,让父亲也来吃花生,最后我们议花生的好处和品质。

学了这篇课文,使我回忆起了一件往事:那是一个风光无限的春天,我去商场闲逛。刚进大门,我就看见一位漂亮的阿姨,相貌长得端端正正、白白净净的,长长的披肩发,油亮亮的高跟鞋,高高的鼻梁和弯弯的睫毛,衬上一双明亮亮的大眼睛,显得炯炯有神。再加上那修长的身材,就觉得她是一位有教养、有品位的知识女性。

于是,我就偷偷地跟踪她,看她是一位什么样的知识人,有机会一定向她学习。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却简直使我目瞪口呆!我见她来到了二楼,目光被一双好看的皮鞋吸引住了,便走到柜子前,双手拿下这双鞋,装模做样地在那里试起了鞋,还不时地皱起了眉头,好像是在犹豫不决。忽然,阿姨将新鞋上的防伪标签撕掉了,连忙将旧鞋扔进了一个不让人注意的角落里,穿着新鞋连忙走了。这使我大吃一惊。我又跟她来到了一楼,走到酒水区,只见她趁人不注意,连忙将一瓶饮料喝了几口,又盖上盖子,马上将一袋食品吃了几口,若无其事地走了,不久又盯准了其他目标。可是她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切都被我见到了。

我就连忙去找商场经理,向他诉说了整个事件的过程。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们终于将那个阿姨抓住了。在我们讯问她的时候,她却不承认,总是狡辩她没有过错。直到找出了种种证据以后,阿姨才向诚实低下了头。

这个阿姨虽然外表美丽,但她的心灵却非常丑陋和肮脏。我们一定要做一个有着落花生品质的人,拥有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求名利、内心世界美丽的精神。

篇二:读《落花生》有感

花生一直都是我喜爱的食物,而《落花生》这篇文章让我对花生有了更近一步地了解,它是著名的散文家许地山的代表作品。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在收获节的夜晚,全家人围在一起吃花生,议花生的情景,其中父亲的一番话让我们明白做人要像花生那样,不要一味讲究外表,要讲究实际的深刻道理。

在文中,父亲是这样描写花生的好处的,他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过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成熟了,也不立刻就分辩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在我看来,这句话是对花生优点的最完美的概括。虽然文中的父亲是在议花生,可实质上是在赞美像花生一样的人,并且告诉“我”做人要具备花生这样的品格:踏踏实实、品德高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也懂得了一个人应该如何去寻求和发现“真、善、美”,做到“真、善、美”的统一。其实,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或是人类,那些“真、善、美”的影子总是那样真实的存在着,就像荷叶、蚯蚓、老师。荷叶没有婀娜多姿的风采,可它却用自己碧绿如玉的叶子无私地衬托着多姿多彩的荷花,为大地增添美丽;蚯蚓总是生活在阴暗潮湿的泥土中,它默默地松土,让扎根在土壤中的植物茁壮成长,可是却很少有人去关注它、赞美它;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人们对老师真心地赞美,我们的老师为祖国培养了一批批的新人,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知有多少个不眠之夜,不知有多少次身患疾病。荷叶、蚯蚓、老师既平凡又伟大,他们都是“真、善、美”的化身。

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一定要向花生那样,把自己最真、最善、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踏踏实实地磨练自己,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落花生读后感


落花生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落花生》,心里很高兴。这篇课文写得很好,对我很有帮助。

《落花生》是著名散文家许地山的作品。文中通过全家人吃花生前的谈话,告诉我们要像花生那样,不要一味讲究外表,要讲究实际。做人要做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作者用花生来说明应该怎样做人,内容浅显易懂,但却生动地说明了道理,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富有教育意义。当前,确实有一些青少年,喜欢讲排场,摆阔气,表面穿得很洋气,似乎很美,但却不求上进,不愿好好学习和劳动,这是非常不好的。大多数青少年不是这样,他们能够珍惜今天的美好时光,立志取进,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准备将来为祖国作贡献。我想,我自己以前有一段时间总是爱跟别人比吃穿,有时好表现自己,有些华而不实。读了《落花生》这篇文章,我认识到自己以前那样不对。读完了课文后,我认真地思考了文章中的话,我们一定像花生一样,茁壮成长,决不辜负祖国的期望。《落花生》这篇课文,我反复读了多遍,越读越有味。现在,我已经能全文背诵了。我一定要牢记文中讲的道理,踏踏实实地努力学习,不断进步,将来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落花生 (100字)


我上五年级的时候,学了一篇落花生,它让我学会一个道理,它让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能让我懂得外表美并不重要,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外表美,心灵丑。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五年级:朱烁仪

相信《《我是落花生的女儿》读后感40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落花生读后感3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