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行在宽处读后感1000字

行在宽处读后感1000字

精神一变天地宽读后感。

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在读过一篇书籍之后人们内心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和体会,是时候把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了。如何在写作品的读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也许以下内容“精神一变天地宽读后感”合你胃口!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精神一变天地宽读后感

小张

我是在办公室的桌子上偶然发现《精神一变天地宽》这本书的。书不是很厚,几个小时内就可以读完。然则,书中涉及的话题却都是深刻而又值得一读再读的。刘将军带过兵,上过战场,念过大学,人生经历着实丰富。通过书中的文字可以感知到作者文字功底颇为厚实,日常思考颇为深入,人文关怀也熠熠生辉。

该书是刘将军平时只言片语的总结概括,有采访时的即兴发挥,有平日的发言材料,有和学生谈话内容的整理,等等。其内容涉及颇为广泛,有对中国人信仰缺失的喟叹,有对中美战略差距的感叹和大声疾呼,有对日本的格局的辩证性论述,有对老一辈共产党人无畏精神的赞叹,有对国人治学不精的痛心疾首,有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总结,还有对识人用人的经验之谈。林林总总,我从每一篇文章中读出的是一个人的味道,是的,一个人的味道。作者对官场、学界的不良风气的厌恶在书中可见一斑,对不敢讲、不会讲、不能讲真话的变态人格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对国人存在的萎靡不振、溜须拍马、老气横秋的现象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国人应试教育、磨灭人性教育进行了深刻剖析。中国教育只有教化,没有启蒙。书中很多让人精神为之一震的句子和段落,可谓洋洋洒洒,汪洋恣肆。没有漂亮的排比,没有刻意的对仗,也没有讨巧的文字游戏,有的只是发自肺腑的真话和任意发挥的魅力。

作者的格局不可谓不大,这当然和他的个人经历、家庭背景有很大的关系,我们每个人很难有他那样的背景和经历,但是这不能阻碍我们学习作者的精气神。作者对信仰的重要性的一再阐述,对战略重要性的引经据典,对教育重要性的大声疾呼,对我们每个普通的公民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可能一辈子也不会上战场,甚至也不会接触军事,但是作者并不仅仅是从这些层面阐述观点的。我之所以说能闻到一个人的味道,是因为我们现在从很多书和文字中闻不到一个人的味道和温度,有的只是阿谀奉承和故意讨巧。而该书的作者抛却华丽的辞藻,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和语言,将自己多年的人生经历的经验以及行走各地的总结呈现在世人面前。

任何带有商业目的的写作都将归于尘土。以刘将军的地位和背景,根本不需要再讨好作者,只需要肆意挥洒自己的激情与文采,所以根本不存在商业目的。唯有这样的文章才是真实的,才是可读的,才是值得珍藏的。能认真看到这个地方的人,应该都是年轻人,而且是成年人,有思考能力的人。我们可能刚成家,可能已经有了孩子,可能一个人漂泊在外,也可能已经事业有成。不论是怎样,我都建议你拿来这本书翻阅一遍。书中的只言片语可能会帮助你在地下室里坚守梦想时提供一丝温暖,可能会让你警醒到自己自以为很好的状态实则很糟糕。但是不管怎样,开卷有益啦!

感谢刘将军,精神一变天地宽!

精神一变天地宽

作者简介

刘亚洲,空军上将。安徽宿县人,曾任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成都军区空军政委、空军副政委等职务,现任国防大学政委。

在三十年前,刘亚洲就曾以军事题材报告文学闻名遐迩,经典篇目如《恶魔导演的战争》《那就是马尔维纳斯》《攻击、攻击、再攻击》等,美国战略家科尔曼曾经评论道:"刘亚洲这些报告文学其实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前奏。这个新军事变革果然发生了。一个解放军营级干部,能有这样的眼光,实在难得。"

进入新世纪以来,刘亚洲又在国家战略和军事战略上深入研究,推出了一系列作品,如《大国策》《西部论》《金门战役检讨》《大战略观》等宏文,引起国内外关注。据悉,美国五角大楼自2005年以来,已秘密召开过数次研讨刘亚洲著作的会议。

内容简介

刘亚洲将军的新书《精神》首度收录了他近年来部分发表过、部分未公开发表过的经典文章,作为单行本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全书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批判和反思,书中处处闪烁着作者思想的火花。书中收录的《精神》《甲午殇思》等文章在新华社《参考消息》刊发时曾引起海内外巨大轰动,相关网站点击率过亿,微博、微信广为传播。《红山九品》等文章系刘亚洲将军自2009年担任国防大学政委至今的讲稿修订集结,为首次公开发表。全书内容覆盖多元向度,横跨政治、军事、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

刘亚洲历来极为痛恨腐败,对于党内的腐败问题更是深恶痛绝,书中也多次提及。在此次最新收录的《红山九品》章节中,刘亚洲将军直言:"我们要和个人私欲作斗争。想想前辈,想想和我们年龄差不多、在我们前面走了的人,我们还有什么私欲不可克服的?"

推荐语

一个国家士兵的精神状态,代表这个国家的魂魄。

抗日战争是一曲壮丽的史诗,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在抵抗法西斯侵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是第一个拿起枪杆子的国家,也是最后一个放下枪杆子的国家。

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勾勒出我们民族近现代史的曲折轨迹,而伟大的抗日战争正是这段历史的转折点,是一道过去与未来、沉沦与崛起、衰败与复兴的分界线。

一个民族,要指望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占有巩固的地位,关键是确立自信心。而这种自信心往往是通过一两次决定性战争确立的。历史上一个国家的崛起无一不经历几场硬战的考验。

抗日战争正是这样一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硬战,成为中国现代民族精神的成长起点,代表着一个民族精神的觉醒。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以抗日战争为开端,以艰苦卓绝的奋斗和牺牲赢得的胜利,使蕴藏在我们民族内部的无穷力量得以焕发。没有什么比战争更能塑造一个民族的品格,也没有什么比战争更能反映一个民族的血性、胸怀、胆略。抗日战争重建了民族自尊,赢得了国际尊重,鸦片战争以来长期失落的民族自信心开始恢复,找回了自信,成为伟大民族复兴的重要心理支撑点。

抗日战争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反侵略战争传统的复兴与弘扬。

中华民族历史上,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几百年抗击北方草原民族的袭扰侵略,只有在秦皇汉武时期才以农耕民族前所未有的主动进攻精神,在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大规模歼灭战中,赢得决定性的胜利,大体划定农耕民族与草原民族的生存边界,也奠基起我们民族面对侵略时,意志坚韧、持久经略、决定性会战、彻底歼灭的传统。1936年2月,毛泽东率红军北上抗日途中,写下经典篇章《沁园春·雪》,对秦皇汉武所奠基的伟大反侵略战争传统是心向往之的。

抗战时期,毛泽东写下的不朽战争著作《论持久战》,指挥的不少经典战役,在精神气质上都是对中华民族历史上反侵略战争传统的传承。但是,毛泽东的对手不是游牧民族,而是一个新崛起的海洋民族。近代中国安全的祸患始自海洋,国家衰败源自海洋。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中国第一次赢得对海洋民族的胜利。

一个国家的士兵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这个国家就有什么样的魂魄。

抗日战争是我们民族的一次涅槃,是一次民族精神的重建。西方何以富强?中国何以贫弱?这是从鸦片战争以来洋务运动先驱者们探讨的问题,也是甲午战争后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维新思想家们认真探讨的问题。鲁迅说"中国是沙聚之邦",中国人那种圆滑、敷衍、逃避、奴性、保守,在事关民族存亡面前袖手旁观的麻木和愚昧,使得富强的梦想总是在历史的紧要关头失去。国民性成为一个关系民族前途命运的问题。

战争离不开精神的对决。恰恰是在抗日战争中,我们这个民族展现出"拼将头颅十万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精神,从"八女投江"到"狼牙山五壮士",正是这种不屈服、不妥协、不退让,决绝无比的真实写照。

共产党人如此,不少国民党军人身上也展示出可歌可泣的铁血精神。抗日名将张治中在战前写好遗书:"当前正是国家民族危急存亡之秋,治中身为军人,理应亲赴疆场,荷戈奋战,保卫我神圣领土,但求马革裹尸,不愿忍辱偷生,如不幸牺牲,望能以热血头颅唤起全民抗战,前赴后继,坚持战斗,抗击强权,卫我国土。"

陆游曾说"兵魂销尽国魂空".一个国家的士兵有怎样的精神状态,这个国家就有什么样的魂魄。甲午战争时期,清军士兵无论拿什么武器,看上去都像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是精神一变天地宽,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队伍里,农民拿起武器就是战士。共产党的士兵都懂得,战场上刺刀要见红,只有敢于拼刺刀的队伍,才是厉害的队伍,才是高级的队伍。这种自信、雄强、勇毅正是一个民族上升期的写照,也是新旧时代变革的精神底蕴之所在。

1943~1944年,昭和天皇的弟弟三笠宫亲王在深入考察中国战场以后,对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干部发表了《作为日本人对中国事变的内心反省》的讲话,称日本对中国是"无所不取,掠夺殆尽".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对民众的军纪则特别严明,决非日本军队所能企及",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若不"猖獗","那将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中的第一大奇迹了吧。""在我看来,这样的日本军队,是无法与中国共产党对阵的。"

没有哪一次的巨大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造成巨大历史灾难的日本侵华战争,也使中华民族结束了苟且偷安的历史!这场战争深刻地改变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

战后70年,日本仍是一个不能自主的国家

一个不能自主的国家所希望的是恢复过去曾经拥有的;相反,一个自主的国家则是争取创造它所未有的。战后70年,日本仍是一个不能自主的国家。时代发展虽已天翻地覆,有些日本人还生活在军国主义时代的历史幻觉之中,缺乏清醒理智的现实感。

在一个走向没落的国家中,总会有人试图螳螂挡臂,希望阻挡历史车轮的前进。甲午战争结束后,在满清王朝衰落的残阳中,张之洞以往昔的大国心态说,"知耻——耻不如日本".当抗日战争结束时,中国与日本的历史地位发生逆转,日本有人难以接受失败的现实,难以接受日本失去的"大国"地位。

在世界文明史上,日本因为缺乏原生性的文明创造力,从来不是领导世界发展潮流的强国。文明创造力的缺失,使得日本只能长期在大国舞台上充当配角,当然是一个具有极强搅局能力的配角。对征服者与强者,日本总是恭顺与合作;对待弱者与被征服者,日本则屡屡以屠城、血洗的方式对待。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人收养日本战争遗孤,放弃政府战争赔款的态度,毛泽东、周恩来坚持发展中日友好的远见,恰恰映衬出中华文明所具有的深厚底蕴与博大,中国政治家在战略上的谋深虑远。

文明的局限性,决定了生存的局限性。日本很多时候的悲剧就在于,本来只能做"棋子",却总想成为"旗手".真相往往使人痛苦。侵华战争的失败只是将日本文明的局限、日本右翼政客在战略上的浅陋、日本国家战略上的失败彰显出来,而日本有人却难以接受这种为历史所检验的真相。一个民族如果习惯于掩饰历史、拒绝真相,沉缅于自大的狂妄幻想之中,则是没有希望的。

抗日战争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以选择、锤炼民族的英雄来为时代开辟道路

没有英雄诞生的民族是可悲的,不崇敬英雄的民族没有未来。

战争是一部英雄的成长史。一场战争在塑造伟大的同时,也在淘汰卑劣。在这场铸就英雄、塑造民族魂魄的战争中,既把投降者精神的萎缩、血性的沦陷载入民族耻辱史,更将战争中诞生的英雄塑造成我们民族共同的记忆。

抗日战争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以选择、锤炼民族的英雄来为时代开辟道路。抗战爆发不久,战争前途是胜利还是失败,拷问也考验着每一个中国人。在最需要方向的时刻,过去的革命党人汪精卫却彻底投降。革命党人曾经以"好头颅,谁当砍去?"的殉道精神,冲垮了千年封建藩篱。但是,转瞬间黄花岗上一抔土,早已湮没于荒烟蔓草之中。在面对日本侵略时又如何?亲日之风甚嚣尘上,不少人露出了"对凶兽则显羊相"的奴性。辫子割掉了,但是留辫子时代的思想却没有割弃。昔日的"英雄"成为民族的罪人。

我常想,国民党也曾经为中国历史的伟大变革迸涌出不少血性奔腾的伟男子,但是,为什么在一个需要英雄的历史关头,却出现一批"惧日"而跪下堂堂七尺男儿之躯的败类?

一个国家要在世界上强大文明的国家中有资格占有一席之地,遇到任何挑战就不可退缩。在这场伟大的战争中,作为抗日中流砥柱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去回避、躲闪、隐忍,而是不断奋起抗争,创造出战争的奇迹,把"亮剑"精神贯穿始终。

战争的残酷就是你死我活,战场上的英雄是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打出来的。1944年,日军已是大势已去,但是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役中仍然溃败不已。蒋介石在对高级干部训话时说:"我们国家和军队的地位,低落到这种地步,我们如果还有一点良心血性,还能够毫无感觉吗?还能够因循下去吗?"

同样是高级将领,在共产党的队伍中又是一番气象。1940年10月29日夜,八路军第129师集中第385旅与第386旅主力、新编第10旅及决死队第1纵队各一部,将参加报复性"扫荡"的日军第36师团岗崎大队500余人,包围于山西武乡关家垴地区。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亲临阵地视察、指挥。日军飞机轮番轰炸扫射,战况十分激烈。

刘伯承建议彭德怀暂时撤围,另觅战机。彭德怀在电话里咆哮:"拿不下关家垴,就撤掉你129师的番号,杀头不论大小!"彭德怀无所畏惧知难而战,是英雄情怀。刘伯承不惧"杀头"讲真话,也是英雄本色。

因此,从塑造民族精神的意义上去仰望,抗战英雄注定要成为民族心中经久长存的人物,并不仅仅因为战胜攻取的成就,更在于其蕴藏的精神、情感、正义。

这次大阅兵既是对抗日英雄的缅怀,也是对和平的期盼。维护和平正是我们要对外传递的信号。

在人类战争史上,战争比和平更为久远。和平不是无代价的。美国在"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名义下进行了无数次战争,这里暂不谈战争的实质如何以及正义与否,但美国把这些战争无一例外地变成了自己的精神遗产,并以纪念碑的形式警醒后人:美国今天的社会是得益于这些人的。这一理念有其值得借鉴的地方。一个民族要想兴旺发达,必须有坚实有力的军事力量来支撑这个民族的发展。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伤亡最大、代价最惨,其中,国力贫弱、军事落后是根本原因。正因如此,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则显得尤为重要。

和为贵,是我们民族的伟大传统,所以才有人类战争史上最大的防御性军事工程——万里长城,而不是穷兵黩武地不断发明毁灭人类的战争利器。但是,历史已经警示,日本虽然缺乏战略,但不缺少战争冲动。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近代以来,在对华政策上往往表现出挑衅性、进攻性、冒险性,主动制造冲突、摩擦、挑起战争,屡次打断中国历史性发展的机遇。

战争只有在逝者眼里才结束。中国要有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离不开一支维护和平的强大军事力量。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星云大师:心宽天地宽》读后感1000字


《星云大师:心宽天地宽》读后感1000字
读了《星云大师:心宽天地宽》后,让我有了很多的体会和感悟,尤其是在做人和伦理问题以及孝道方面,如做人要懂得规矩,在言行举止和日常行为习惯方面要保持好的,扔掉坏的,从而改变自己。
星云大师曾提到大自然与动物界之间,原本是和谐共存的,这让我意识到在生活中拒绝乱扔垃圾,不让我们身边的环境被污染,做到绿色环保是多么重要,如果我们不去环保,而是一味的向大自然索取,迟早会付出相应的代价。所以,我们要保护、爱护地球,呵护园区里的花草,珍惜来之不易的环境,懂得惜福,唯有珍惜现在我们所拥有的,我们才能继续幸福快乐的生活下去,值得一提的是,星云大师强调了所谓的环保不单是指自然界,这也包括我们自身的环保,比如我们的行为、思想都需要环保,一个思想干净、心灵清净的人一定是幸福的。
在为人处事方面,这本书也带给我很深的感悟人活着不光为了自己。在生活中,我们扮演着很多角色,父母的贴心小棉袄、朋友的好兄弟、领导的好帮手等等,不同的角色赋予我们不同的责任,我们只有找好自己的定位,才能体现出人生价值,所以,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考虑周全,不光是想自己,更要时刻记得自己肩上的责任。在平时,我们要懂得节约,节制的生活习惯能够抑制我们的贪婪。再谈谈伦理,伦理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秩序和默契,是依不同场合、身份而共同遵守的规则,失去伦理的规范,人的行为就会脱轨,社会的运作就会失序,所以伦理就是行为准则。星云大师在强调人伦关系时提到五种关系,既父子有亲、君臣有别、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在这个年代里,一定要遵从伦理关系,只有遵从,整个社会才能运转,才能向更好、更健康的方向发展。(读后感)
在阅读中,对我影响最深的内容是关于孝道的。自古以来,百善孝为先,孝是所有美德的根本,孝心是一个人的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体现,它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诚、信、礼、仪、敬,父母生我们,养我们,而我们能做的最基本的就是孝敬。现在想想,其实父母要的并不多,就是盼望我们能经常问候他们,时常给远在家乡时刻牵挂儿女的他们打个电话报个平安;或是当他们老了、行动不便的时候,我们陪在身边能扶他们一把,就像孩提时代的我们正在蹒跚学步,一旁的父母生怕我们摔着那样,如此简单,那么扪心自问,做到这些的人又有几个呢?在这个快节奏发展的时代,有太多的东西让我们忽略了那本来可以很简单的温暖,对于我个人而言,看完书后惭愧但又觉得幸运,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还来得及去弥补。
阅读此书是一次对心灵的净化,我们应该都问问自己,以后我要在工作和生活中注意哪些问题,要丢掉哪些不好的习惯,今后我们要如何存在。

《宽客》读后感


我还记得我刚开始正式工作的时候,那是2007年底到2008年开始的时候,一轮中国牛市正在高潮,尽管中间有轮大跌,但是随即市场又继续向上,一切看上去依然美好(当时我还不知道所谓的双顶之说)。当时的我也参与了股市,但是我属于比较保守的,所以只是买买基金,并且迅速接受了定投的理念,很快,市场暴跌,回头看也庆幸我当时是个小年轻,本身没几个钱进去,也没啥损失。接着便是长达数年的熊市,直到2014年下半年,市场转暖,中国股市再次体现了不牛则已,一牛便疯的特点,一飞冲天。

与2007年相比,时代变了,人性没变,人们汹涌参与,人人股神的场景还是那么熟悉。但是也有些细节变化,比如,经过这几年,一些欧美的新的投资理念和玩法也进入中国,比如所谓的量化投资,一时间,很多人大谈量化模型、量化投资,相关金融创业团队也层出不穷。但是,牛市来了,啥办法都是好办法,熊市一来,却发现更多是泡影,伴随着中国股市暴跌到不断震荡,以及全球金融的动荡,我拿起了手上这本《宽客》,一本介绍美国量化投资知名人士和经历的纪实读物,他们的成功、神秘、传奇、权势,以及在2007年起的金融危机的崩溃与挣扎。

与巴菲特这类投资大师相比,所谓的宽客们显得天才色彩更加浓厚,让大部分一看其经历便感觉这玩法我等只能看看不说话。其实,巴菲特的投资理念的特点就是,让人感觉平易近人,感觉自己也能做到,但是其中涉及的纪律和坚持,以及巴菲特本身所处的时代背景,大部分人其实也难以企及,更何况巴老现在的玩法其实又有不同,其强大的资金和影响力,让其实际上已经行走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更不是一般人能玩儿的。而宽客们不同,他们更直接以来于二级市场的投资,但是凭借数学模型建立一套投资公式,常常还结合高频交易,获得惊人的财富。确实,看起来,这帮人更牛,从财富创造上,巴菲特折腾十年的事儿,他们似乎一年就可以达到。而且,在《宽客》这本书中,相关人物出场时,无不是名校出身,数学奇才,我等一看论文就打瞌睡,他们读着论文却能从中看到黄金屋,通常不到30来岁就崭露头角,已经身价不菲。总之,宽客们的玩法看起来很高端,很科学,他们似乎捕捉到了市场运行的规律,剩下的只是启动一个按钮,然后边上数钱玩儿。

与巴菲特、索罗斯、伊坎等相比,《宽客》中出现的名字,对于大部分金融投资领域以外的人,还是比较陌生的。这也难怪,这批人相对比较神秘,尽管书中他们经常玩牌交流,但是对于自己的投资模型细节,一直不愿提及。这其实是一种正常姿态,我们知道,经济领域有个常见的现象,就是当某个行业存在巨大的获利空间的时候,就会吸引大量的资源涌入,随着竞争的加剧,该行业盈利空间也会迅速被拉底到一个社会平均水平,这个过程常常在后期表现的较为惨烈,输家血本无归。这样的现象在各个行业都会出现,金融行业同样如此,你想想,你要把你赚钱的模型公布了,大家都效仿,那还能有啥赚头。

其实,本身很多量化投资模型就就是没有赚头的,天才的宽客们根据历史数据和概率,往往综合风险和收益,总结出一个包赚的模型,但是这个权衡了多种维度的模型的收益水准本身往往很低,甚至可能只有年化一两个点,但是,自信的他们认为,这是绝对可控的。既然自信到了这个地步,那么宽客们自然用上了金融投资领域的双刃剑:杠杆,既然我觉得我包赚1个点,那么为啥不借钱上杠杆,来个十几二十倍,让它变成20个点?这其实看上去挺讽刺和吊诡,一帮人不停研究风险收益,还对冲来对冲去,呕心沥血搞出个平衡较好的模型,最终还是要上高杠杆把它推向高风险的境地,而风险确实也在其中埋下,因为任何模型验证成功的记录永远只是现在和过去,而每一次的金融风暴常常来的与往常不同,一点点的风吹草动引发的亏损也同样被杠杆放大,引发这些宽客们的滑铁卢。

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可谓全球金融投资领域的照妖镜,突然间,几乎所有信誓旦旦的赚钱秘方都失效了,在流动性枯竭的市场,伴随夺路狂奔的投资者,宽客们突然发现自己那么的无助。《宽客》描述2007年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篇幅其实不多,但是却给读者很刺激的感觉,其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本书前面做了足够的铺垫。《宽客》的写作视角带着些上帝视角,笔触又有些《光荣与梦想》的格局,本书第一章从宽客们正春风得意时期的一场牌局开始,将彼得穆勒、肯 格里芬、克里夫 阿斯内斯、吉姆 西蒙斯,等几位主人公一起引出,而时间是2006年,他们即将经受考验的前一年。接着,作者采取了一种并发式串行的笔调,沿着时间线,同时并行的介绍各个主人公顺遂而传奇般的经历,概括起来就是春风得意,一帆风顺。同时,作者也不断暗示这些天才的种种举动,会在未来引发困境,也吊起了读者的胃口,等着看这帮人出丑,是的,这是一种正常的大众心理,特别这种天才型成功人士的困境往往更令人期待和倍感刺激。

赌场和牌局在本书中不断出现,既是宽客理论的由来和一种华尔街文化的反映,也是一种隐喻。股市如赌场,这是很多经历者的感慨,它如赌场一样,有其基本规则,其中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很强,也总有人想不按规则出牌,但是往往会受到惩罚,出了市场监管机构外,往往市场本身就是最后的仲裁者。《宽客》最后几章也在时间线走到金融危机的时候引发高潮,几位此前从财富到声明不可一世的天才宽客们,纷纷遭受事关旗下基金生死存亡的考验,作者很生动的描写了这种紧迫感,同时又没有发散的去把金融危机整体过程过多描写,而是时刻聚焦这几位主人公,充分体现他们在市场大局面下的渺小和无奈,更令人生出敬畏市场之感。

当然,对这几位已经获得巨大财富的宽客来说,财富的损失固然心痛,但是更巨大的挫折恐怕还来自于控制力的丧失,这也引发了他们面对危局时的犹豫和判断失当。事实上,我们可以发现,曾经取得巨大成功的基金经理,往往在遇到一些挫折时表现出外人不解的固执,他们似乎坚定的相信自己的判断没错,一定是市场暂时失灵,一切都会迅速恢复正常,从而导致越陷越深,酿成巨大的损失。人性的弱点在金融市场往往被表现的非常突出,而又由于其事关金钱而带来更大的痛苦和无力,一如2015年6月后暴跌的A股,多少此前信誓旦旦以倍作为基本投资目标的人们目瞪口呆的看着自己的财富迅速缩水,还无动于衷的等着这轮调整的结束。

《宽客》是一本有趣的读物,无论对于金融行业内外的人,都能从中一窥一批金融宽客们跌宕起伏的人生,同时也可以看到,无论什么投资方法,过度自信而轻视风险,最终可能都将让你遭受惊人的损失,而只能痛苦的成为市场的看客。

心宽路就宽读后感


心宽路就宽读后感(一)

利用假期很想充实一下自我,读了《心宽路就宽》一书,使我颇有感触。为什么有些人整天快快乐乐地过着高品质的人生,似乎他们的生活就是比别人过得好。而有些人忙忙碌碌地劳作却只能维持生计,常常听见他们抱怨为什么别人能成功,而我不行,一定是命运的安排。其实每个人都能成功,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说到底,关键问题还是心态。

人生往往会遭到很多困扰与烦恼,主要是来自于自己,好的心态决定好的命运。面对同一件事情,你可以是欢乐满天,也可以是忧愁连地,这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态如何。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心态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状态的总和,是人对周围社会生活的反映和体验,它对一个人的思想、情感、需要、欲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它决定一个人对待工作,对待生活的态度。

我们虽有有限的失望,但是还有无线的希望。生活依旧简单、平静、恬淡。在人生的路上积极的心态会给你的人生增添更多的色彩,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关键。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这种很小的差异就是你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的差异。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我们应该保持一份豁达的情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逆境中磨炼你的意志,不必计较一时的成败得失。风物长宜放眼量,去追寻长久的精神底蕴。

让积极的心态为成功的你带来幸福和快乐吧!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读《读心宽路就宽》,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要改变你的世界,先改变你的心态

你能飞多高,全由你的心态制约

命好不如心态好

将自己置于幸运的基点上

心态好,一切才会向好的方向转变

调整心态,把痛苦转化为能量

懂得平衡心态,烦恼就比别人少

选择人生最积极的一面

决定成败的关键是心态,而不是智商

有怎样的心态,就有怎样的未来

控制心态,别让心态控制你

要想在事业上成功,85%靠的是态度

乐观的心态最重要

任何事情即使再坏,也有好的一面

生活在天堂还是地狱,取决于你的态度

有怎样的心态,就有怎样的未来讲的是一个名叫丹普赛的孩子,他生下来就是一位畸形人,四肢不全。作为一个孩子,他想跟别的孩子一样从事运动。他喜欢踢足球 ,他的父母就给他做了一只木制的假足,以便他能穿上特制的足球鞋,丹普赛一个小时接一个小时、一天接一天的用他的木脚练习踢球,努力在离球门越来越远的地方将球踢进去。他变得极富盛名,新奥尔良的圣哲队雇他为球员。当丹普赛用他的跛腿在最后两秒钟内、在离球门63码的地方破网时,球迷的欢呼声响遍了美国。这是当时职业球队踢进的最远的球。

从丹普赛的故事中,我得到了启示:那些以积极心态不断努力的人,才能取得并保持成功。人的一生就像一趟旅行,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春花秋月。我们的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我们的人生轨迹岂能美好?乐观上进的人,经过长久的忍耐与奋斗,努力与开拓,最终赢得的将不仅仅是鲜花与掌声,还有那饱含敬意的目光。

所以,随时保持积极地心态,并把好的想法付诸于行动,我们所想的、所渴望得到的就有可能成为现实。一个天生有残疾的孩子都能够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奇迹,作为一名教师,我每天面对那么多可爱的孩子们,我不仅仅要把知识教给他们,还要教给他们能力,使他们热爱生活,创造生活。教育是爱的艺术。教育艺术之树只有植根与爱的土壤里,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教育中的一切技巧和方法,离开爱这一基础都将变得苍白无力。一个对学生冷漠无情的人,是根本无法实行教育的,更谈不上教育艺术。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管理;没有爱,就不能掌握成功教育的管理方法。教师爱学生,师生感情好,老师表扬学生,学生认为是鼓励;老师批评学生,学生认为是爱护。我不是阳光,但我会用自己全部的爱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到阳光的沐浴,让他们在阳光下闪着熠熠的光,透着浓浓的绿。

读书让我学会了怎样去调整自己的心态,怎样正确地去引导教育孩子,读书使我再提起笔来写些什么,不再会觉得那是一件难事。我要做个真正的职业读书人,从书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再把这些营养输送给我的学生们。在以后的工作我应继续努力,抽出时间,多读书,读好书。

最近我看了一本好书《心宽路就宽》,感触很深,因此摘录了一些好的片段,记录了一些内心的真实感受,与大家共勉!

本书从心宽一寸,受益三分;命好不如心态好;学会放松,人生轻松;控制情绪,就能掌控局势;用平常心,面对平凡的生活;创造快乐,把幸福抓在手中;理智地选择,潇洒地放弃;相信自己,自信的人生最美丽;藐视困难的人,才能战胜困难这九个方面,用深入浅出的道理和一个个富有人生哲理的小故事,向读者朋友阐述了怎样开阔自己的心胸、怎样调节自己的心情、怎样创造快乐、怎样把平凡的日子过得生机勃勃

我们每个人,在漫长曲折的人生道路上,令人不开心甚至倒霉的事难免会不期而遇,或遇到无端指责,或遭受无中生有的猜疑,或被领导、上司误会等等,如果我们一味的寻找外在的客观因素,或总是指责他人对自己的不公,那么工作、生活就毫无意义,你会觉得没什么快乐所言,而所有这些,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只要学会宽容地待人处事,以诚相对,矛盾和冲突便能得以化解,那么快乐也就离你不远了。

《天地一沙鸥》读后感_读后感500字


天地一沙鸥的岳纳珊,发现海鸥活着不是为了吃,他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飞,每天练习飞行技术、体验遨翔的愉悦。虽然也曾软弱,想回去当一位平凡的海鸥,但心中一旦意识到自己生命的最终关怀时,又提起精神和翅膀,再练习一次。当其他欧群,抢食人类捕鱼所带来的鱼群时,岳纳珊常常饿肚子,在白天、黑夜中挑战极限,而为家人与长老所不谅解:「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吃。」赶出欧群。虽然,牠在屈辱中被赶出来,也只有牠认识自己,敢于向自己负责,飞得够高够远、够漂亮,才不失为一只鸟。于是,牠凭着毅力和智慧,开创了海欧的新时代。

这本书是叙述一之不满于现状的海鸥,在默默的苦练后脱颖而出,作者藉着这个故事,把自己的人生表露无遗,我看完之后感触很深,书中主角岳纳珊的精神,使我久久不能忘怀,并引以为心中的榜样。

岳纳珊只是一只海鸥,却能够不断的超越自我求进步,更何况我们万物之灵的人类呢?像岳纳珊那样突破自然界给予自己的限定,我觉得这才是做人的目标,才能使自己得到真正的成功,尤其现在有些人只是一味的守成,而不懂得去开创更好的未来,就像那些无知的海鸥一样,所以,作者表达这种积极的人生观,无疑是促使人类更求进步的力量。

《天地一沙鸥》实在是一本寓意深远的好书,不仅给我莫大的启示,更改变了我做人的态度,成为我最爱不释手的好伴侣。

天地苍茫一根骨读后感


天地苍茫一根骨读后感

每读一次《天地苍茫一根骨》,都感到不寒而栗。真善美在专制强权面前是那样的苍白无力,更何况那还是青史留名、千载难逢的明君圣主汉武帝呢?为权者自古始然,为臣者至今亦然。只要和权力一扯上关系,好像就没有了什么是非曲直,岂不悲哉!

但又不得不承认司马迁的确又是一个非常之人,当自己的仕途和男人的尊严一起被践踏的时候,苦闷彷徨中的他不仅做出了生与死的抉择,而且他那建功立业的星星之火更熊熊燃烧起来。他要把文采显于后世,他的文采不是为了榜上有名,不是为了人前卖弄。他对历史的书写不是为了泄一己之私愤,而是真正地还原本貌。那是一种实至名归的大智慧,那需要一种超乎常人的勇气,那得需要一颗何其坚韧的心啊?当然,他的心正在滴血,滴滴鲜红。伤口注定无法愈合,但他仍然一心向善,而且是一种纤尘不染的大善,一种超乎善恶的大真。

想想这世上得有多少蒙冤受屈又无处申诉的人啊,但是司马迁却只有一个,因为《史记》只有一部。不是所有的冤假错案都能平白昭雪,只是一味等着别人良心发现,只是幻想有朝一日真相大白,那可就真成了天方夜谭,只有自己才能证明自己是清白的,或许清白也无需去证明,凡夫俗子苟活一世,无愧于心罢了。

历史的发展,还算是文明的进步史,正是无数位有胆有识者用自己的亡魂为纸,用自己的骨头做了如椽大笔,蘸着自己的鲜血书写而成的,而司马迁的骨头便成了苍茫中顶天立地的。

行在宽处读后感(3)篇


冯仑在我心里一直属于企业家的另一类型,源于他的野蛮生长。

这么一晃,读他的书也有十来年了,这些文字,在十年前刚工作的时候只是像一个传奇,但是现在,缺真切的读到心里去了。

价值观,是一个每个公司每个人都在日常讨论的词,但太少有人像老冯讲的那么透彻。判断人生和做事对错的标准!多牛?就这么简单~有了这个作为指导,人生,健康,朋友,生活,工作,全都有了参照

把别人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我想,是一个很好的依据。这些个大实话,就像一个年长的朋友,给你坐在这里娓娓道来。

国庆七天,慢慢的把这本书读完,似乎也给自己做了梳理。很多地方就是想要做个注解,算是给自己的刻意练习。

读这本书,用越读者里面的一句话来表达:除了爱情, 没有任何事情像阅读这样让我们觉得, 迟来的开始也可以如此美好

冯仑的行在宽处 是一个男同学推荐的

看完后很受鼓舞

一个企业家的胸襟和价值观集中提现在其愿为行业负起社会责任 愿为业内微小企业保驾护航 在不断交学费的代价下通过不断试错不断学习稳固其价值体系的堡垒

拥有互联网思维 脱离国有 建立自由市场

写书时他50几岁 他的思维水平能与80*/90后保持一致 这正是这本书在任何一个调侃的片段仍凝聚大量信息的魅力 读到这个企业家的核心战略『全球观 专业能力 本土功夫』 我更深层理解到互联网思维的真章

男人身上那种不计较 淡化人性弱点的胸怀在本书中有大量铺陈 读着就是感觉好!

以表感谢 赠荐书者 与之共勉

『择高处立 寻平处住 向宽处行』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冯仑反复强调的对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也是提炼一个人最重要的软实力,吃软饭,带绿帽,挣硬钱。在探索民营企业如何突破增长极限给到一些重要思考,组织结构的调整,资产结构的转型以及适合企业发展的商业模式。民营企业发展免不了和政府部门打交道,坚持底线和原则,精神式恋爱,只恋爱不上床的态度规避风险是现在很多小企业的难题。总结民营企业决胜未来的四种力量,战略的力量,制度的力量,价值观的力量以及毅力的力量,没事找事,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做,自己的事不当回事,真正有这样的愿景便能在践行中不断收获成长,锤炼创业的毅力。最后 ,创业是人生选择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放下心中的枷锁,坚持自己的选择勇敢前行,无怨无悔。

《留一方天地,养一生志趣》读后感


叶婉婷
摩西奶奶活了一百零一岁,前八十年她只是一个普通人,后二十年她的绘画带她走到世人面前。她直言:绘画是她充实自己的方式,不画画,她可能去养鸡。
人的一生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幸运的,有自己真兴趣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有意思的人。人之一生,行之匆匆,年轻人爱梦想,总相信童话中的故事,但当他们长大,无一逃脱年龄的紧迫感与生活压力的紧张感,卷入残酷生活洪流,接受风吹雨打。所以,我们更应该留一方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属于初心的真实的天地,留这一方天地去养一生志趣。用心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时,投入时的愉悦与成就会给予我们最好的收获与褒奖。有的人喜欢写作,如李白杜甫等诗人,他们失意时便纵身天地,饮一壶清酒,挥毫写诗三百;有的人喜欢画画,如达芬奇毕加索等,他们生于困苦时代,以画抒情表绪。如此的人还有很多。写作本身便是写作的目的,绘画是绘画的赞赏。摩西奶奶只是享受她充实的小日子,无论是从最开始的刺绣,还是后来的绘画,都是她最本真最纯粹的喜爱,是她小天地里的产物,是她受众人喜爱的原因。
然而,许多人仅是表面上懂得这个道理,至于本身却仍旧迷茫不安,犹豫着要不要放弃稳定工作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人的一生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是幸运的,但它与稳定的工作并不矛盾。只需要小小天地,休息空闲时的一方天地,摩西奶奶也没有因为绘画而放弃作为一个农场主的责任啊!可见朝九晚五与浪迹天涯并不冲突。所以,在不给自己借口的条件下,留一方天地,养一生志趣。
摩西奶奶在她一百岁生日时写的信中说到,她希望她的孙子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寻觅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伴侣,孕育那么一两个小生命,淡定从容地过好每一天。其实就是说,希望他们敢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坚持做喜欢做的事,无论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要害怕太晚,不必自艾自叹“只是近黄昏”,谁都不知道自己的生命有多么长,过得快乐过得充实才是硬道理。
这一方天地,够避世纷扰就好,不必太大;这一志趣,真的喜欢就好,须坚持;这一方天地,够休息就好,不必华丽;这一志趣,表达了自己就好,不需技艺高超给谁看。每个人都应取这样一方天地与一份志趣,方能无悔于世间!

喜欢《精神一变天地宽读后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行在宽处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