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在路上读后感600字

在路上读后感600字

《跋涉在教育的乡间小路上》读后感。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我们都知道读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在书中获得知识读经典书籍作品就很有必要。在读过了作品,对于里面的情节非常感兴趣,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完毕后的想法写下来。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跋涉在教育的乡间小路上》读后感”,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跋涉在教育的乡间小路上》读后感

《跋涉在教育的乡间小路上》里面有很多教育小故事,其中《也谈教师的价值》令我感触最深。

故事讲得是一个上课时常开小差的学生,上体育课时,老师在讲解调高的要领,他忽然被老师叫到名字——该他跳高了,他完全没有听老师讲,当然也记不住老师讲解的起跳技巧,他慌忙中满脸通红的匆匆跑向横杆,一急之下,结果是面对老师和同学们,背对着横杆,顺势拔地而起,不想奇迹般地取得了1.15米的好成绩,当他倒在沙坑中时,同学们哈哈大笑起来,他自己也感觉不好意思。

试想想,放在今天,面对这样一个开小差的学生,我们的老师会怎么做呢?一定是气急败坏地对他咆哮:“你怎么搞的?上课完全不听讲,好!罚你围着操场跑十圈!”这就是我们现在老师的普遍表现:学生一旦犯了错误,先是教训一顿,然后命令写检查,或者是请家长,更有甚者进行体罚和变相体罚。

然而这位体育老师却慧眼识珠,从开小差的学生身上看到了一种希望,之后,及湿地帮助他完善了这种独特的跳高技术,经过多年的训练和努力,这个当年在课堂上犯下错误的孩子,在1968年的奥运会上成功地越过了2.24米的高度,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这个当年的错误成就了一个奥运冠军,这个少年便是里查德。福斯拜——风靡世界的背越式调高技术的首创者。

今天我们的教师生怕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一旦发现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或者问题,就开始暴跳如雷,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学生,由于我们的惩罚不是针对学生的错误,而是针对犯错误的学生,所以这些惩罚的措施,往往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留下累累伤痕。

其实,越是错误严重的学生,导致的问题越严重,越是错误严重的学生,越存在巨大的进步空间,越是错误严重的学生,越需要教师话费大量的心血,教育和改造好这样的学生,对社会进步的价值才越大。要让学生“明其错”,更要“明其何以错”,让学生自己找到错误的原因,及时对症下药,相信学生一定会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

我认为教师的价值在于:当学生犯下错误时,没有因为学生的错误而气急败坏地扼杀学生的求知欲,而是及实地帮助学生分析错误造成的原因和可能出现的结果,在包容“错误”中寻找有价值的教育时机,准确地捕捉学生错误之中闪耀的思想火花,选准教育的切入点,帮助学生因势利导,正确地分析和利用这个“美丽的错误”,把这个“有价值的错误”加以发掘和开拓,使之成为一个“美丽的传奇”。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


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一)

——学会享受教育的幸福

有缘聆听

听说朱永新教授的大名已经是很多年的事了,真正聆听朱教授的讲座是在2011年,朱教授莅临泰安一中的泰山大讲堂给泰安的教育同行们做的一堂精彩的讲座。当时最大的收获是他的新教育在管理方面,最重要的铁律是“底线+榜样”。在实验管理上,“底线+榜样”,其实就是“课题管理+榜样引领”。想想看,如果没有榜样的言说,新教育会怎么样?新教育的发展,某种意义上不取决于研究中心出多少学术成果,而取决于新教育能够出现多少榜样,其中走得最快的榜样能达到怎样的高度?――榜样的高度,代表了新教育在实践领域的高度,因为榜样是相对而言比较完美地实践研究成果的人或团队。“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关于本书

《走在教育的路上》一书,共分“边走边吟”、“教育风景”、“书香世界”、“携手圆梦”、“行者心语”五个部分。“边走边吟”部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的十多首教育诗。这是作者表达教育思想的一种特殊的话语方式。“教育风景”部分详细记录了作者作为一个学教育、研究教育、主管教育的“教育市长”,到各地考察、调研、访问、讲学和宣传新教育实验的感受。同时,还收录了作者2003年南美之行期间的16篇“教育游记”,读者不但可以从中领略到异国他乡的教育风光,更可以从中体悟到一个“教育市长”的赤子之情和强烈的教育责任感。“书香世界”这部分收录了作者阅读教育名著、朋友和自己的著作后的感受、序言或后记。

吾爱吾师

很是为朱教授的新教育所感动,买了朱教授的一些书,可直到这个寒假才真正的捧起来认真拜读了一下,收获颇丰。真正最能打动我的是其中一篇诗歌《享受教育的幸福》。

教育现实

现实工作中,受到自身和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很容易就产生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所谓“职业倦怠”现象,是指一个人在社会期望值、个体内在的期望值过高而客观实际又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失望的情绪、疲惫的心态的一种心理现象。它的心理特征表现为生活的乏味感、事业的失望感、精神的疲惫感、认知的冲突感等,是一种心理的内在需要与客观实际情况相矛盾的产物,也是一种对现实的消极反抗而求得心理平衡的心理反应。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人内外冲突矛盾运动的结果:即渴望快乐与感受平淡的矛盾、渴望成功与感受平凡的矛盾、渴望激情与感受平庸的矛盾,总之一句话,是内外不和谐的结果。教师的职业倦怠定义为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

教师对工作的倦怠,导致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的下降,这将严重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教师的职业倦怠使得教师在人际关系上变得疏远,退缩,摩擦增多,情绪充满忧郁和攻击性。有些教师使用粗暴的体罚,急躁的情绪,行为来对待学生,实际是一种身心疲倦;而对同事不愿理睬,有时候对学生冷漠,经常觉得自己孤立无援;对待家人也是漠不关心。教师不良的心理表现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不仅在学生心理上造成负面影响,给学生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同时也使给自己的人际关系带来不良的影响;造成自我身心的伤害,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轻则是教师的消极态度和情绪表现明显,重则会因不良心理状态引起神经衰弱,或者不堪压力而导致精神崩溃,最终直接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会厌倦目前的工作,从而对教学工作缺乏热情。自我效能感低,对待工作和生活采取悲观的态度。情绪上:情绪比较紧张,不安,易怒,易躁,动则责怪或迁怒于学生。

关于新教育实验

读了这样一本书,整体收获了“新教育实验”体系主要包括:相信学生潜力,重视精神状态,创造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等五个主要观点;在小学六年的教学过程中贯穿“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日记”、“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建设数码社区”、“创建特色学校”等六大行动,从而实现“以人为本、因学论教、扬长补短、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为了培养儿童“看听读写说算”等基本素质,“新教育实验”在成功完成基本课程教学的同时还有多项要求。这些要求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采用高科技教学设施,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发展学生科学、艺术、美术、文学等方面的特长,使每个学生拥有天才孩子的感觉,努力成才。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朱教授也很喜欢余秋雨,提到了余秋雨大师的《行者无疆》的游记,我在以前也读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行者无疆》、《千年一叹》,都是文化人有机生活的写照,有对中国古文化的深刻探寻,有对世界文明发源地,对世界古老文化的寻根膜拜,很喜欢朱教授的读书写作方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朱教授在读万卷书后有了对中国现代教育很深的思考,也提出了卓有见地的观点,在中国教育上行万里路后,也进行了现今中国新教育事业的美好探索,影响了中国现代的教育方向。

借用朱教授的话:对我来说,读书也是一种行走教育的方式,书香世界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走进书香世界,拥有完美人生,我愿意永远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享受教育的幸福

生活就是教育

教育就是生活

生活离不开教育

教育创造新生活

你如何理解生活

你就将拥有怎样的生活

你如何理解教育

你就将拥有怎样的教育

你的眼里没有色彩

你的生活就不会缤纷

你的心里没有阳光

你的教育就不会辉煌

有人面带微笑拥抱每一轮新的太阳

有人心怀烦恼拒绝每一个美的希望

拒绝会换得拒绝,拥抱会赢来拥抱

你的一切实际上都是自己酿造

有一种态度叫享受

有一种感觉叫幸福

学会面带微笑才能享受生活

懂得播种快乐才能收获幸福

那么,亲爱的老师

让我们面带微笑,让孩子的心田充满阳光

让我们播种快乐,让学生的明天更加辉煌

让我们,也把微笑和快乐贮满自己的心房

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双发现的眼睛

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就会激情迸射

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就会轻舞飞扬

而你,也就如同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份快乐的心情

你会把每一个挫折看成是考验

你会把每一种困难看成是磨练

你时时刻刻都会听到花开的声音

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股创造的激情

你会把每一堂课精彩地演绎

你会把每一句话精心地锻造

你会把校园变成追求卓越的教育梦工场

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种生活的诗意

你能从平凡中品味出伟大,从失败中咀嚼出成就

你能读懂每一个孩子的脸庞,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房

你会惊奇地发现:幸福从此熙熙攘攘

换一种心情

换一种颜色可以换一种心情;

换一件衣服可以换一种心情;

换一个环境可以换一种心情;

换一下角度可以换一种心情;

换一种理念可以换一种心情;

换一个态度可以换一种心情;

换一种口味可以换一种心情;

……

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随时换一种心情。

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心情的时候,我们就成熟了,人就是认识自我,成就自我的过程,因为任何改变,都是进步!

任何改变 都是进步

改变别人从改变自己开始

改变态度从改变笑脸开始

改变结果从改变过程开始

改变明天从今天改变开始

改变自己从现在开始……

《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我们所希望的一切改变,其实就是从当下改变你自己,从修身开始!

甘地说:“在这个世界上,你必须成为你希望看到的改变。”

正如你希望看到别人的微笑,可以先将微笑带给他人;当你希望看到城市的整洁,不如自己先来做环保;当你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怀,何不先送出温暖,照顾他人?当我们不再将眼睛盯着别人,而是回归自己的心灵世界,将内心的尘埃打扫干净时,会发现,自己改变了,世界也随之变得美好。其实,改变别人不是目的,而是自然的结果。能拼好人生这张图,身边的世界也随之调正。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遇到不能改变的事,改变不了这个世界和社会上的许多东西,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改变我们自身的重量和我们自己心灵的重量,这样我们就可以稳稳地站在这个世界上,不被风或其他什么吹倒和打翻。我们必须明白,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处境,是最有效的方法。学会给自我加重,这是一个人不被打翻的非常重要的方法。我们没法改变别人,但我们能改变自己;当你改变了,你周围的人也是会慢慢改变的。这个时间也许很长,却是最管用的,并且不会伤害任何人。

生活是自己的,你的每一天,每一份快乐,都得靠自己去感受,去捕捉。

改变别人是事倍功半,改变自己是事半功倍。

相信自己吧!美好生活从改变自己开始!

幸福是每一个人的心灵之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我不敢和老师们妄谈我的幸福观和我的幸福,只是希望在创建幸福教育的进程中,在建设“五岳岳峰”的工作中,在我们结伴同行的日子里,我们都是幸福的!

以此文来开始我们一学期的工作……

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二)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经验,没有教学技巧,没有管理方法,就不能胜任教学工作,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读了朱永新的《走在教育的路上》后,心中体会颇多,我还真是第一次细致的去读,下面我就把自己的读后感与大家分享。

如何进行德育,朱永新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主要有:实行、榜样、教训与规则和惩罚、避免不良社交等。他关于这些方法作了以下简明的罗列:(1) 实行。他认为“德行是由常做正当的事情学来的”。因为“我们是从学习知道我们应当学习什么,从行动知道我们应当怎样去行动的。孩子们容易从行走学会行走,从谈话学会谈话,从书写学会书写;同样,他们可以从服从学会服从,从节制学会节制,从说真话学会真实,从有恒学会有恒”。而且他认为德育应当尽早进行,“应该在邪恶尚未占住心灵之前,早早就教”。由此看来,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道德教育非常重要; (2) 榜样。道德教育需要榜样和教诲;他主张“父母、导师和同学的生活榜样应当不断地放到儿童的跟前。”因为孩子们善于模仿,所以易于接受榜样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素质,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让孩子模仿的榜样。还有我们的家长,如今我们正在努力的通过各种途径,帮助我们的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水平,提升家长素质,一切都是为了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3 )训条、规则与惩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朱永新在文中非常严肃的提到了纪律,但是我们现在对于体罚学生是绝对禁止的,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向朱永新说的那样“鞭挞”学生,但是有度的惩罚是必要的,既然有奖励就要有相对应的惩罚。我们可以借鉴魏书生老师的一些惩罚方式,如罚学生表演一个节目等,在不伤害学生身心的前提下,给予必要的惩罚或引导其自我反省、自我教育。(4) 避免不良的社交。他认为儿童必须非常用心地避免不良的社交,“青年人应当小心地防备一切腐败的根源,如不良的社交,不良的谈话,没有价值的书籍之类。”我认为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努力,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尤其是家庭,家庭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们的家长学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我想说,朱永新在道德教育上没有脱离宗教道德的规范,他还保留着宗教的道德观。虽然纵观他的教育理论,在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他所作的研究远不如他在教学理论上的深刻而丰富,但他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见解,如在培养主要德行方面注意到培养节制、坚忍的德行,在方法方面重视实行和榜样,这些思想都是比较具有积极意义的。

做事先做人,德育是一切教育之首,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激发了我探索更多德育理论的兴趣,老师们,一起来阅读吧!美德人生,我们一起来拥有!

《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三)

假期里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读了朱永新教授的《走在教育的路上》一书。

《走在教育的路上》一书,共分“边走边吟”、“教育风景”、“书香世界”、“携手圆梦”、“行者心语”五个部分。“边走边吟”部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的十多首教育诗。这是作者表达教育思想的一种特殊的话语方式。“教育风景”部分详细记录了作者作为一个学教育、研究教育、主管教育的“教育市长”,到各地考察、调研、访问、讲学和宣传新教育实验的感受。同时,还收录了作者2003年南美之行期间的16篇“教育游记”,读者不但可以从中领略到异国他乡的教育风光,更可以从中体悟到一个“教育市长”的赤子之情和强烈的教育责任感。“书香世界”这部分收录了作者阅读教育名著、朋友和自己的著作后的感受、序言或后记。

读了这样一本书,整体收获了“新教育实验”体系主要包括:相信学生潜力,重视精神状态,创造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等五个主要观点;在小学六年的教学过程中贯穿“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日记”、“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建设数码社区”、“创建特色学校”等六大行动,从而实现“以人为本、因学论教、扬长补短、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为了培养儿童“看听读写说算”等基本素质,“新教育实验”在成功完成基本课程教学的同时还有多项要求。这些要求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采用高科技教学设施,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发展学生科学、艺术、美术、文学等方面的特长,使每个学生拥有天才孩子的感觉,努力成才。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朱教授在读万卷书后有了对中国现代教育很深的思考,也提出了卓有见地的观点,在中国教育上行万里路后,也进行了现今中国新教育事业的美好探索,影响了中国现代的教育方向。

借用朱教授的话:对我来说,读书也是一种行走教育的方式,书香世界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走进书香世界,拥有完美人生,我愿意永远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800字


《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800字

陈水仙

假期闲暇时间,我有幸拜读了朱永新教授的《走在教育的路上》,感触颇多。《走在教育的路上》主要记录了朱教授关于教育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从中可以看到的是一个教育理想主义者的心路成长历程。此书共分五个部分,分别是“边走边吟”、“教育风景”、“书香世界”、“携手圆梦”、“行者心语”。书中优美的诗歌,朴实的文字,将我们带入了他心中那个理想的教育境地。

“边走边吟”这部分收录了十首诗,诗歌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教育事业的激情,“新教育实验”的行走激发了他的意志,边走边吟,成为他追寻教育梦想的一种生活方式。

“教育风景”记录了朱老师去国内多个地区考察和国外南美之行的感悟,无论到哪,“看风景”成了他不可或缺的一道程序,但对于一个有“教育情结”的行者来说,“看风景“是有选择的,那就是主题风景——教育。他以广阔的视野来考察、思索当地的教育问题。其独特的教育视角引人深思。

“书香世界”收录了朱教授为一些中小学校长、老师,包括他的儿子朱墨的著作里所录的若干篇序言,以及朱教授为自己的著作所写的部分后记。无知识的行走,无异于行尸走肉。作者在行走之余大部分时间花在阅读上。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阅读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今后我也要像朱教授那样,走进书香世界,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携手圆梦”记录了作者以“追寻理想,崇扬人文”为使命的“新教育实验”步伐,一群有理想的人,聚合在一个理想的平台上,跟着一个有理想的教育家,在播种理想的路上,蹒跚前行。作为“新教育实验”的创始人,朱教师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不断追寻梦想,燃烧激情的人。他为中国的教育事业点燃了希望,他享受教育,边走边吟,用“心血”吟出来的诗篇震撼了一颗又一颗年轻的心。

《走在教育的路上》让我认识到了一个心中有梦想,脸上有激情的出色的教育工作者——朱永新教授。他内心带着坚定的信念走在教育的路上,他总是可以找寻到独特的“教育风景”,总是有新的启迪和感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今后我将一丝不苟地做好本职工作,将我心中的阳光传递给更多的学生。

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_教师读书笔记800字


假期闲暇时间,我有幸拜读了朱永新教授的《走在教育的路上》,感触颇多。《走在教育的路上》主要记录了朱教授关于教育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从中可以看到的是一个教育理想主义者的心路成长历程。此书共分五个部分,分别是边走边吟、教育风景、书香世界、携手圆梦、行者心语。书中优美的诗歌,朴实的文字,将我们带入了他心中那个理想的教育境地。

边走边吟这部分收录了十首诗,诗歌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教育事业的激情,新教育实验的行走激发了他的意志,边走边吟,成为他追寻教育梦想的一种生活方式。

教育风景记录了朱老师去国内多个地区考察和国外南美之行的感悟,无论到哪,看风景成了他不可或缺的一道程序,但对于一个有教育情结的行者来说,看风景是有选择的,那就是主题风景教育。他以广阔的视野来考察、思索当地的教育问题。其独特的教育视角引人深思。

书香世界收录了朱教授为一些中小学校长、老师,包括他的儿子朱墨的著作里所录的若干篇序言,以及朱教授为自己的著作所写的部分后记。无知识的行走,无异于行尸走肉。作者在行走之余大部分时间花在阅读上。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阅读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今后我也要像朱教授那样,走进书香世界,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携手圆梦记录了作者以追寻理想,崇扬人文为使命的新教育实验步伐,一群有理想的人,聚合在一个理想的平台上,跟着一个有理想的教育家,在播种理想的路上,蹒跚前行。作为新教育实验的创始人,朱教师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不断追寻梦想,燃烧激情的人。他为中国的教育事业点燃了希望,他享受教育,边走边吟,用心血吟出来的诗篇震撼了一颗又一颗年轻的心。

《走在教育的路上》让我认识到了一个心中有梦想,脸上有激情的出色的教育工作者朱永新教授。他内心带着坚定的信念走在教育的路上,他总是可以找寻到独特的教育风景,总是有新的启迪和感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今后我将一丝不苟地做好本职工作,将我心中的阳光传递给更多的学生。

《走在教育的边缘》读后感


《走在教育的边缘》读后感

《走在教育的边缘》是我读刘铁芳先生的第二本文集。这本著作,研究的问题深入、具体,有些理性和沉重感。本书为三方面:坚持理想、沉思现实和扣问心灵。每一方面的题目就给人以灵魂深处的思维跳跃。学习了这本著作后,有一点感受。

首先我们必须认清我们的学生:他们的意志品质尚未形成,自制力较差,因而导致某些学生对有些错误明知故犯,甚至一错再错。他们对道德评价标准掌握不准,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导致某些学生犯了错误也不知错在哪里。所以教师要宽容他们,宽恕他们的过错,允许他们犯错误,理解他们,并能容纳各种类型的,特别是有缺点、犯过错误、伤害过自己的学生。

教师用宽容对待学生,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形象,会使师生关系更融洽,交流更多,教学的效果自然更好,教书育人的目的也就容易达到了。

要用好宽容,那么对于学生所犯错误,教师应努力做到:课上出现问题,尽可能放在课后处理,切忌在课上就和学生计较起来,甚至把学生赶出教室等;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不可随便停其课,或把他赶回家和家长一起来校承认错误、作出保证等,这既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也会招致学生及家长的反感

正如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言:我们应该模仿天上的太阳,它把光、热与生气给予整个世界,让凡是能够生存、兴旺和能够发芽的东西都可以生存、兴旺和发芽。老师的宽容与谅解造就了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更造就了一颗颗健康明朗的心灵,在老师的宽容之下,同学们会看到希望的曙光,在老师的善意的尊重与信任中,同学们会更加自律与自强,充分发挥内在潜能,日异其能,岁增其智,创造一个完美的人生。

其次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停留在有望升学的学生身上,应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自由、健康的发展。要用自己的爱教学生学会爱。老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育人,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懂得做人的道理,促其形成健康的心理,最终使他们以健全的人格在社会上安居乐业,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人才。新课改也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在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是教师应该关注的对象,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关注的实质就是真爱、平等和公正。身为人师,应该拥有一个满浸着人间大爱的灵魂,真正地爱着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牵挂他们。没有爱的教学是苍白的,不懂得爱的教师是贫乏的,因为爱是教育的真谛。同时关注学生,就要平等地善待学生,尊重他们。公正地对待学生,是我们教师人格的体现,是现代教育的理念。我们要让每个学生看到一生的希望,要把爱洒向每个学生;爱,一个都不能少。偏爱一小部分学生,往往会伤害一大部分学生的心,严重影响孩子心灵的健康成长。要珍惜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以他们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黑暗。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意志品质方面较差的学生,作为教师,不要歧视他们,相反给他们以格外的关照。而且,对于这些学生,激励永远比批评更奏效,让他们找回自尊和自信是至关重要的。公正地善待每个同学将会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也将会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的、积极的影响。

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心得体会:在教育路上且行且远


暑假期间拜读了刘儒德教授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虽说是拜读,其实是囫囵吞枣。刘儒德教授把我们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屡见不鲜的事,站在心理学的规律、效应和法则的角度上,用浅显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案例娓娓道来,层层剖析。书中筛选了66条心理规律和效应,每篇正文前都有一个经典的实验、故事或问题情境,使那些心理学的规律、效应很容易地和自己的工作对号入座。读了这本书我发现,平时的很多事原来都有相应的心理效应的存在,这对我们的教育教学以及生活方面有很好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很多老师对学生特别认真负责,他们希望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可有的人非常努力,效果却并不理想。读了这本书中的“禁果效应”、“南风效应”、“霍桑效应”、“扇贝效应”等,我更加体会到教育管理学生的诀窍竟有那么多书中用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故事对“超限效应”进行分析。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使人感动,就准备捐钱,并掏出自己所有的钱。过了十分钟后,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箱子里偷了两元钱。这个故事心理学家称之为超限效应。我们有时何尝不是犯牧师这样的错误呢?学生犯了错,批评一次或许会有效果,如果针对这件错事重复批评,就会出现不良效果。我们常常就会因为孩子一次的错误而一再地指责他。这会让学生不以为然,收效甚微。学生犯了错,如果我们能宽容地对待他们,进行换位角度,多理解,少批评,适当的留点空白,给他们一个过程,让他们思考、反思,这样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人格的尊重,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有必要再次批评,也要改变方法,以免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一下,才能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天下英才未必个个是状元。教育的规律告诉我们,小学期间前几名的尖子在升入高中、大学,直至工作之后,有相当一部分会淡出优秀者行列,甚至在其后的升学和就业方面屡屡受挫,倒是前三名之外,第十名前后的学生,却在后来的学业和工作中出乎意料地表现出色,并成为栋梁之才,印证了天下英才未必个个是状元的结论。

在管理班级过程中,我们大多喜欢优秀的学生,因为他们学习好、表现好,各方面比较突出,深得我们的信任。相反对于后进生,我们往往表现出漠不关心、任其发展的姿态,实践告诉我们,这样的态度是不可取的。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更关注后30%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基础差,需要我们的理解与关怀,在活动中我们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老师的好,学生记得;老师的情,多年后学生会牢记;老师的爱,可直入学生的心底。我常常告诫我们的老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管好与坏,他都是我们的孩子。无论他学得怎样,只要我们真心付出,以爱育爱,就无愧教师这一职业,我们都是成功的。

阅读需要积淀与理解,并在工作生活中应用。今天聆听教委办举办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导读讲座,重温了书中66条心理效应,让我更加明白这些心理效应不仅可以用在教育教学,校园管理中,更适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愿我们在“用心教育”时,“巧用心理战 四两拨千金”、“明暗结合 登高望远”,让我们“同学习,共进步”,进一步深刻地领悟“教育的科学和智慧”,在“教育生活路上且行且远”。

《走在教育的边缘》读后感1000字


《走在教育的边缘》是我读刘铁芳先生的著作。这本著作,研究的问题深入、具体,是作者个人心向的真实流露,是作者的人生目标,也是我的人生目标。本书主要写了三方面:坚持理想、沉思现实和扣问心灵。读后给我深深的触动,受作者的那一脉细细燃烧的理想之火而感动。

正如作者在《守望教育》中写道的一样:我们今天的世界确实需要雷厉风行的教育改革家,需要意气风发的行动开拓者,他们站在时代的潮头,引领着现实教育的走向。但这个世界同样需要默默的思想者,他们把目光停驻在喧嚣的背后,寻思现实和历史中那被热闹、浮华所遮蔽、遗忘的问题之城,在无言中追索他们心中的朴素和静谧的思想之路。他们可能常常被名之为实际的脱离者、时代的落伍者,但是他们依然在寂寞中执着思索。他们同样是可敬的!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认清我们的学生。他们的意志品质尚未形成,自制力较差,因而导致某些学生对有些错误明知故犯,甚至一错再错。他们对道德评价标准掌握不准,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导致某些学生犯了错误也不知错在哪里。所以教师要宽容他们,宽恕他们的过错,允许他们犯错误,理解他们,并能容纳各种类型的,特别是有缺点、犯过错误、伤害过自己的学生。

作为教师,应该用宽容对待学生,关爱学生。只有这样才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形象,会使师生关系更融洽,交流更多,教学的效果自然更好,教书育人的目的也就容易达到了。正如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言:我们应该模仿天上的太阳,它把光、热与生气给予整个世界,让凡是能够生存、兴旺和能够发芽的东西都可以生存、兴旺和发芽。老师的宽容与谅解造就了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更造就了一颗颗健康明朗的心灵,在老师的宽容之下,同学们会看到希望的曙光,在老师的善意的尊重与信任中,同学们会更加自律与自强,充分发挥内在潜能,日异其能,岁增其智,创造一个完美的人生。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育人。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懂得做人的道理,促其形成健康的心理,最终使他们以健全的人格在社会上安居乐业,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人才。新课改也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在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是教师应该关注的对象,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关注的实质就是真爱、平等和公正。同时关注学生,就要平等地善待学生,尊重他们。公正地对待学生,是我们教师人格的体现,是现代教育的理念。公正地善待每个同学将会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也将会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的、积极的影响。

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践行正确的师德观,努力在实践中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关于《美丽的小路》读后感


《美丽的小路》以童话的形式讲述了小路从美丽、干净变脏,最后又恢复美丽的过程,告诉学生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文章图文并茂,人物语言活泼有趣,是一篇非常富有童趣的课文。在听吴燕芳老师上课的过程中,有几点做的非常好:

首先,这节课思路清晰,从整体感知到重点感悟,有条有理。复习完词语后,吴老师用一句还记得呀先生门前的那条销路吗?打起了学生记忆的闸门,激起了他们的学习欲望,然后引导学生从小动物们的对话里去感受小路的美丽,再让学生通过图片、对话感受小路不见了!,最后在小动物怎么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这个环节让学生懂得我们从小要保持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道理。一路执教下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明理。教学过程还抓住了如兔姑娘轻轻地走鹿先生慢慢的走这些重点词语感悟读文,培养了理解和欣赏能力。

其次,创设情景,调动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调动学生情感的参与,教学才能达到高层次和理想化的境界。课上吴老师把多媒体引进课堂,让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具体形象化:花花绿绿、鲜花盛开的小路;垃圾遍地,苍蝇飞舞的小路;憨态可掬,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起了感情的共鸣。学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兔姑娘、鸭先生、鹿先生去感受事物,去朗读课文,心灵受到熏陶。

再次,表演朗读,丰富情感。《美丽的小路》它通过童话的形式,形象生动地把爱护环境的道理蕴涵其中。针对教材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好表演的特点,以情感为纽带,在学生充分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吴老师巧妙地组织分角色表演读,促进课文理解,使课堂充满童趣。学生在读故事中,体会到了表演的乐趣。通过提示加上表情,配上动作,辅以象声词,使学生即使在读较长内容时,也始终保持兴奋状态并会乐此不疲。

读《鲜花小路》有感


给人一滴水,重获新生;给人微笑,重获友谊。人与人之间多一份关爱,你收获的将远远不止这些。鲜花小路也是因为一朵花而展示的。

种子洒落在路上,会看到一条鲜花小路。只是不经意的一瞬间,可能会有莫大的震撼。种子洒落在人心里,时间会让我们收获一份意外的惊喜。

海伦·凯勒的老师就是因为一次意外地微笑将成功的药方给予了这个永垂不朽的写作巨人。因为海伦·凯勒的老师非常严格,所以不对学生露出半点微笑。一次,海伦·凯勒因为讲话被老师叫了起来,可本要发火的老师却奇迹般向他投去了一个微笑。从此, 海伦·凯勒暗暗在心中励志努力奋斗。当他成为一个众所皆知的作家时,他的那位老师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其实,那并不是给你的微笑,而是送给你身后刚刚走过的校长的,没想到你却有如此一般的反响。我非常懊悔,当时没有给你们更多的微笑。海伦·凯勒在回信中只写了一句话:意外成就成功。就因为一个意外的微笑,成就了海伦·凯勒。

在生活中,许多人的成功都是一次意外的举动。我们为何不让这种爱多一些呢?一个微笑,多一份鼓励;一个手势,指明成功的房门。只有平时注入一滴水,才能来世拥有太平洋。

《只有母亲走的小路》读后感500字


《只有母亲走的小路》这个小故事讲了一位小男孩生病了,妈妈四处为他找医生,却一直无药可救。小男孩生命危在旦夕,小男孩的妈妈有找到以为中医,中医开的药方子特别灵,可价格不菲。男孩的妈妈把家里所有能当的东西全部当了,可还是不够医药费,妈妈又到山上去砍柴,摘野菜。有一天男孩见妈妈总把药渣子洒在马路上,男孩见了很疑惑,妈妈告诉他,路人踩了他的药渣,就把他的病气带走了。男孩十分反对,宁愿自己一个人病在床上,也不愿把病传给大家。母亲知道后,尊重了男孩的意思。把药渣洒在了一条只有母亲自己走的小路上。读了这篇文章后,我的心深深的被打动了,最让我感动的是“那条小路很少有人走,只有母亲上山砍柴时才经过”。男孩母亲这种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还记得我三年级,那一天刚好轮到我值日了,有一位值日生又因生病提前离开了,我扫拖完地后,正准备离开,只见跟我一起值日的祁馨婷大声说:“我宁愿自己多留一会,也要帮那位离开的同学扫的位置扫干净。”这种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多么值得我们敬佩啊!

小男孩的母亲一直含辛茹苦的上山砍柴、干活,帮男孩凑齐医药费。没有一点儿怨言。当他听到男孩对他的反对之后,她就想:我确实不能为了就自己的儿子,就害了别人啊。但我还是希望有人能把儿子的病气带走,那么,就让我承担这份责任吧!我为了救儿子,什么都愿意,哪怕牺牲。母亲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令我们感动,震惊。为了孩子,牺牲自己,这样的母亲天底下实在是太多了!

亲走的小路》中的母子,他们都有一共同点:舍己为人。我一定会向他们学习。那种高尚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的。

乡间一年读后感300字


今天,我看了《乡间一年》这本书,感到主人公和她奶奶深厚情感。

这本书讲了她家经济衰退,爸爸失业,妈妈只能把玛丽送到乡下。通过一系列小故事的叙述,生动地描述了玛丽在乡下一年间与老奶奶度过的有趣生活。尤其是玛丽和奶奶一起做馅饼的事,我特别感兴趣,由此,使我想起和奶奶一起做南瓜饼这件事。

我们先去菜市场挑选了南瓜,购买了面粉、红糖等原料。先把南瓜去了子再切成一块一块的,放在蒸锅上蒸。蒸好了后,放进面粉里代替水和面,和好了。就放进蒸锅里蒸,蒸好了后,南瓜饼就算完成了。

在这美味的南瓜饼里,我感受到了奶奶对我的爱。

读《跋涉者》有感300字


《跋涉者》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从辽阔的黄土高原走来的一个人,一个被截去了双臂的20岁的断臂学生——郑成军。

郑成军,小时候被380伏的变压器击倒,两只胳膊从肘关节处切掉,两年后,小成军要求上学学习,怎么写字成了一个大问题。爸爸和妈妈把笔绑在断臂上或用两只断臂夹住笔都不行。于是,小成军用嘴用牙咬住笔写字。谁知,小成军咬断了几十只,几百只,牙龈化脓了,牙床肿了,牙痛的什么也不能咬,不能吃喝。小成军没有被困难吓倒,边用空袖擦着血和泪,一边不停地写,妈妈几次劝小成军不要写,会认就行。小成军哭着喊着不。一切困难都没有难倒小成军。

1984年夏,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初中他开始背着家人练习自立生活,他不想给任何人增添麻烦,他立志要给这个世界“信心百倍”的感觉。

1987年夏,他被录取到河北省重点中学。他的所有成绩都是优秀的。被选拔为河北省残疾运动会。

1988年与1990年,拿了许多奖,得到“燕赵小英雄”的称号。

《跋涉者》这篇文章说明残疾人不比健全人差,甚至比健全人还好!郑成军——一个残疾人努力地去学习任何,何况我们呢?

读后感《《跋涉在教育的乡间小路上》读后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在路上读后感6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