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镜花缘读书笔记

镜花缘读书笔记

《半生缘》读书笔记。

古语言: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我们平时也需要多阅读一些书籍书籍,而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时,脑中不停的会有新的想法,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为自己所看的书籍写一份读书笔记,那么我们该怎么写好一份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半生缘》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半生缘》读书笔记(一)

回首半生如梦,何处停留,住在心里的那个人,藏在泪中。回首半生匆匆,恍如一梦,你像风来了又走,我心慢慢留空。

“世均,我们回不去了。”

多少的激动,多少的情感,多少的过往,在此时竟只化成了这一声回不去的叹息。我的心被深深揪紧了,多么盼望两人能在历经劫难之后,重新牵起对方的手,重拾那份纯真的爱,然而我无法否认,命运中的他俩,只有半生缘分。

曼桢与世均相识的那一幕,平平淡淡,只透着些微的局促,但命运的齿轮却在此刻开始转动。他们坚持着对爱的信仰,甚至规划着久久远远的未来,他们仿佛可以永远这么幸福下去,但总有些事不会尽如人意。

曼桢的姐姐曼璐,仿佛是一个梦魇,硬生生的将他们的爱情折断,我不知道该以怎样的心情来对待曼璐。说她是一个可怜人吧,她的确是,为了家,她牺牲了自己的名声与爱情,沦为一个妓女;然可怜之人自有可恨之处,为了丈夫,她可以狠心将自己的妹妹推入火坑。但她最终得到的是什么呢?只是一个人孤苦的病死在床榻而已。

曼桢撕扯着喉咙喊着救命,渴望冲破这黑色的牢笼,冲进世均的怀抱,向他诉说着害怕与愤恨。她将窗户打破,却只伤了自己的手而已,黑暗依旧笼罩着她,渐渐夺去她所剩的希望。多年以后,曼桢就是在世均发现她手上这道疤痕的时候,向他讲述自己的经历的。她的语气很平淡,仿佛那是别 人的记忆。但曼桢不朝他看,仿佛看见了他就说不下去似的,那些岁月怕是已经深深地裂开在她的的心底,无论多少年也无法抚平了吧。

我那时竟是气狠狠地骂着世均,骂他软弱,骂他为什么不能去救出曼桢,却跟另一个女人结了婚,也许后来的世均也是这么深深自责的吧。我现在也不那么偏激地一味站在曼桢的角度去想了,站在世均的角度想想,其实他也没什么错,他的家庭给予他的压力,使得他不得不放弃在外的工作而是回家继承祖业;使他不得不顾虑曼桢的姐姐是妓女这件事,而因此引起两人的争吵;使他在多年以后重遇曼桢却再也回不去了。他也是这么莫名其妙的被曼璐欺骗了,说他笨也好,说他无能也好,却始终无法改变他是一直爱着曼桢的事实,爱情中没有对错,只不过他们的爱情中多了许多错过而已。那是命运给他们安排的不得不走下去的爱情悲剧。

我只叹命运捉弄人,人世间有多少段姻缘竟也是就此散了。人世间的许多东西,都值得我去感慨去深思,就如命运这东西,我却是无论如何也摸不透的啊!

《半生缘》读书笔记(二)

半生情缘,尘缘而已,只是依偎于尘埃落定时,生命的轮回中。太多的巧合与误会,情缘的迷离疏散在其间演绎了各种缺憾的人生。30年代的上海,世钧和曼祯是同在一个工厂做工的恋人。曼祯早年丧父,家庭生活靠姐姐曼璐当舞女维持。后来曼璐沉醉于糜烂的灯红酒绿生活,失去了节操,当了妓女,最终嫁给了有妇之夫祝鸿才。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不能生育的曼璐以一种怨毒的心态与夫合谋,令其强奸了妹妹。曼祯为姐姐、姐夫生下了一子,却葬送了自己与世钧的爱情。

姐姐死了,得知世钧结婚后,面临奔崩溃的曼祯选择嫁给自己的姐夫祝鸿才。十多年后,世钧与曼祯再度重逢,当世钧希望再续此段半生缘时,曼祯却静静的向他诉说此情不再,并且她为了自己的儿子和姐夫结婚已是难改的现实。从前,怕是回不去了。

读到这里,我的心随着曼祯的决绝而落定。相识,是一种缘;分离,又何尝不是一种缘分。世钧与曼祯终又分开,几次命运的捉弄,几次擦身而过。或许,他们注定了只有半生的情缘,却要用一世的情来记忆。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像《半生缘》那样。读后心情比流泪还难受的爱情故事。读书笔记.他们虽然只有半生的缘分,却有一世的情分,这是何等高尚的爱情啊!可惜这样的爱情没有根基,一个个小消失在当时的制度中,泯灭在当时的世俗中,可叹又可惜啊!

他和她,步入命运的迷宫,走进现实的泥潭,就此错过了。认识的时候,相爱的时候,分开的时候,连代价都没有计算过,喜欢的时候,怨恨的时候,都那么不顾一切。曼祯,一个有新思想的女性,一个自食其力的女人,一个对爱执着的女人,却一再被现实所逼迫,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我们常说“缘分是天注定的”,可又有多少爱是依照缘分而来的?又有多少人愿意为缘分而等?缘,这个东西,猜不透,看不穿,错过了,就不在了。人生如戏,看戏的人围得密密麻麻,她依然觉得孤单,即使是喜剧,她也能从别人的美满中看出泪花来。他用前半生换来了那段缘分,用后半生惘然。

半生情缘,尘缘而已。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编辑推荐

张爱玲《半生缘》读书笔记1000字


张爱玲《半生缘》读书笔记:生命是一场聒噪而又华丽的荒凉

因为雾霾天气中小学生都被停课的新闻在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宣传着,这也应当算是这个时代最有代表性的事件之一了。污染、雾霾、拆迁、房价,这些词汇终日成为当下说不尽的话题,说的多了,仿佛就像在说一件隔靴搔痒的事,事不关己一样,照旧像平常一般,上班、下班、谈恋爱、买房子、结婚、生小孩,命运永远不在自己的手里,那些成功的传说被传颂的越来越远,倒像来自另一个世界。

床头放着一本张爱玲的《半生缘》,与石姑娘通完视频翻来看,打开了就一发不可收拾,通宵达旦的看了一夜,整整把这场长达十八年的恋爱看完,看完却留下一丝凄凉的胜利与喜悦感。

窗前照进一束晨光,照在书本的最后一页,让人仿若还在梦中,沉侵在老上海聒噪的弄堂里,伴随着电台里传来的断断续续的胡琴声里和磨刀匠、买蘑菇豆腐干的吆喝声,看着这场被命运打乱的游戏一幕幕上演。

曼桢和世均的爱情开始的时候是那么的令人唏嘘不已,从相互的爱慕、到相知、相恋,每一幕仿佛我们都站在他们跟前亲历了这场平凡而又让人羡慕的爱情。

爱情之所以伟大也许就是他在平凡之中总能给人以无限的期许吧,爱情的火花是如此的闪亮,让两个平凡的人无时无刻不充满了生命的朝气,无论生活是如何的琐碎,只要这两个人在一起,那么他们就应该是幸福的吧。

至少在他们恋爱时的分分秒秒都是那么珍贵,珍贵到让他们半生的心都停留在那一段时间里。我总觉得很多人都是为了爱情里的那些分分秒秒而活的,没经历过的人身上到底少了一种气质。话又说回来在这个无聊的世界上走一遭倘若没有那些分分秒秒珍贵的经历,那么他的生命中也算存在了某种缺失与遗憾了吧。

故事转折是从家庭的变故开始的,要把两个爱到谈婚论嫁的人分开,家庭原因应该算是最好的借口,就算在当下总不免依旧听到这样的故事,某某恋人在双方家长见面时谈蹦了,最后闹的不欢而散,爱情最终拜在了世俗里。

离曼桢生活的世界大概也已过去了七八十年了,社会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着,可是世俗依旧是爱情最大的敌人,一夜间改革开放春风吹起,许多人富起来了,这些人的孩子在今天成为了富二代,占据了大多数的社会资源。

旧社会里的那些门当户对的说法又冒出来了,人们越发带着世俗的眼光去看人,家庭怎么样,工作怎么样,年纪合不合适,有没有房子,有没有车子,两个人若要正常的恋爱,上面这些条件必须一条条严格的审查,条件达标了才能继续恋爱的事宜。

恋爱有了那么多先遣的条件的要求,有多少人是为了那些条件而在一起,多少人是为了爱情在一起呢?

爱情正在变得廉价,所以世界上便多了很多的叔惠与翠芝这样的人物,爱情未发生便扼杀在摇篮里,等待年轻不再时,才想到当年的拥有那份若隐若现的情感已经抓不住了,眼下追逐的一切只是幻影,当初错误的选择只会另自己变得更加虚无,最终变得面目全非,又想起来当年那场没开始的恋爱有多么的珍贵。

他们是那种彻底的可怜人。曼桢与世筠到底是经历过刻骨铭心的爱情,所以命运沉浮,沧海桑田之后那份情还在,那是一份取之不尽的珍宝,无论身边陪伴着什么样的人,回忆起来的时候总会勉起略带沧桑的笑意吧——至少我幸福过。

爱情再美好最终也抵不过生活和世俗的聒噪,我们能争取的也许就是那份回忆时勉起的那一抹沧桑的笑意——至少我爱过。人到底是一个坚强的物种,大多时候都是在默默忍耐,也许就因为那分分秒秒的闪光点,所以我们才能抵得过岁月无尽的摧残与折磨吧。

所以,生命不过是一场聒噪华丽的荒凉,我们最好珍惜爱情在时的分分秒秒,它如此短暂与宝贵,却值得用一生去回味。

《镜花缘》的读书笔记


《镜花缘》清代李汝珍所作一部长篇神魔爱情小说。来看看下面的《镜花缘》的读书笔记,希望你有所收获。

《镜花缘》的读书笔记篇一

再读镜花缘上卷,读书中一众若干人物,比较之后,更是喜欢多九公和林之洋,不仅性格可爱,更是兼具传神,总之比起主角唐敖毫不逊色。

先说多九公和唐敖一行来到黑齿国,到了当地一间‘女学塾’,两人因为好奇,不知当地女子究竟读何书?之后学塾里的先生把他两人一起请进,因为知道他两人来自唐朝,因为历来素闻唐朝为万国之首,乃是圣人之邦,想必人品学问更是出类拔萃,这番前提下,引出私塾先生的两位女弟子,红红,亭亭,两女子慕得唐朝学问人品,多九公当即拍胸说道:老夫于学问一道,虽未十分精通,至于眼前文义,粗枝大叶,也还略知一二。跟着,红红,亭亭两女子便从音律谈起,多九公这时看到唐敖说:我们两位都是抛开了书本,荒疏多年,诚惶诚恐,见识不到,还望指教。这‘指教’两字,多九公当时听到,便鼻中一哼,口虽不言,心中却想:他们不过是些海外,腹中学问可想而知,唐兄这样谦虚,未免把对方看高了!之后呢,说起音律,论起反切,谈谈说说,多九公竟然丝毫不占上风,谈到《周易》各种传本,九公听两位女子说有九十余种,他当即便吃一惊,自以为知道大概,也不过五六十种,接着又想管她呢,说不定对方有诈,随后九公便信口胡说,周易有一百余种,谁料那两女子步步为营,开口便谈所见九十三种,之后追问其余七种,此时的九公别所七种了,就像那女子要求,只说两种也怕仍是为难,到此处,九公汗如雨下,这种人物性格,虽然夸下海口,但也真实可爱,九公自负为唐朝学问正宗,没想到此番在黑齿国棋逢对手。

随后两女子你一言我一语,把多九公说的脸上一阵青,一阵红,这时就连唐敖也根本插不上嘴,好不烦闷。正为难,这时只听到外面喊:请问女学生可买胭脂么?来人是谁,没错,正是林之洋,唐敖的妻弟。说道这个林之洋书中很多描述也很是可爱,就拿这次来说,他一介走物贩货的商人,毫不通文,各种情由一概不知,这时出现反倒帮了九公,大家乘此机会都得脱身。话说林之洋这人虽然各地走物贩货,但是人却极其聪慧,书中也有一段,话说他们一行人来到智佳国,正逢中秋,三人便去猜灯谜,林之洋常年海外走动,见识甚广,猜起灯谜来,更是不在话下,不一会便破了好几道。还有一处,他们三人来到女儿国,上岸之前,还在调笑,可别被女儿国国王招了去,更巧那林之洋卖货时便被那国王看上了,之后又是缠足,又是擦粉,百般折磨。此段描述,更是借了后来磨难结果,林之洋说:当日在女儿国,人家好财,日日给予金银财宝,我却不为所动;当日在女儿国日日被人家毒打,穿耳,倒吊,缠足,这些磨难最难熬,我却终能忍受;当日在女儿国人家好酒我历来好酒,但为了及早脱身,更是滴酒不沾......几段叙述下来,林之洋作为商贾之人的形象既丰满,又生动,不见铜臭气,倒是多了几分真挚,可爱。

说完多九公和林之洋,再来看看女主角唐小山,这个前世百花仙子,其实性格刻画的也极其有趣,百花仙子下世为人,经历凡间之苦,这段因有因何而来?原来当日瑶池盛会,各位仙班都旨在讨好王母娘娘,嫦娥先是提议请百鸟,百兽来此地歌舞一番,接着又说不妨也请百花一齐开放,同来庆祝。众仙听了,都说很妙,哪知这时的百花仙却说:各个花卉开时都因时节地域不同各有不同,今要令百花一齐开放,这番便是戏言。后更因为风姨在旁调唆,百花更是与嫦娥争执起来,随后才有了赌气说法:一旦下界人君有令,教百花齐放,我果然应允,情愿堕落红尘,永不翻身。哪知因缘凑巧,有武则天女帝,偏偏酒后便叫百花齐放,那天刚好百花仙人去别处下棋,神不知鬼不觉地各处百花便也齐放了,这之后呢,可怜的百花仙子只能下得凡尘,历经轮回之苦。这几章,仔细读完,明面上交待了百花仙子前世今生,暗里却也写明了百花的持才傲物,虽说此件事端,发于嫦娥多事,怨于风姨调唆,但是最后结局走向,还得说回百花自己。百花从一出场就清丽绝俗,一看就知道不是庸俗之辈,极不善于阿谀奉承,但是事体人情的分寸到底拿捏不稳。其实,看完这几个章回,我还是很喜欢百花,这样一个清清净净不为俗世所扰的女子,多么可爱,可贵?!就连广寒宫里自比天下无双的嫦娥,一比之下反倒俗气了,不仅俗气,还犯了器量狭窄之误!

《镜花缘》的读书笔记篇二

李汝珍一生中,虽未得志,但其作品《镜花缘》实可谓之为巨作,可与《格列弗游记》相媲美。文中不仅充满想象之笔、使人仿佛身历其境,沉醉在仙境及各个奇妙的岛国中;也深具让人省思的空间。

《镜花缘》描述蓬莱仙岛中,天上的百花仙子因在王母娘娘寿诞时,与嫦娥吵嘴,一时之间说错话,玉皇大帝大怒,令她到人间受罚,转世为唐敖的女儿,名日小山。唐敖因考试名落孙山,心灰意冷之余便与小山的舅父林之洋一同出海游历,散散心。

在航行途中,到了许多奇妙的岛,如:人民好礼、不慕荣利、为善互让的君子国;爱装模作样、卖弄学问,肚子里却毫无墨水的白民国;根据人之心眼好坏而脚踏不同颜色云朵的大人国等,后来唐敖在途中尝遍仙草,因而得道成仙,从此一去不复返,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而小山年纪虽小,但十分孝顺,曾与舅父两度出海寻父。尽管沿途遭遇不少灾难,却都奇迹般的化险为夷,最后,百花仙子化身的小山,在受罚于人间的时间期满,重回小蓬莱,继续执行掌管百花的工作。

这部小说看似在描写神话,实际上,在诙谐讽刺中也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故事中的岛国特色即在诉说当代社会的面貌、作者自己的期许,如:一、君子国:希望人人都能像君子国的人民般,不争夺、不强求,社会安乐祥和。二、女人国:显示作者关怀社会,对许多男女不平等制度的批判,想象女人亦可考科举,从事男人做不到的事。三、白民国:当时,有些人考取功名便洋洋得意,认为自己已是顶尖人物了,便卖弄自己所学。实际上,学海无涯,他们所学的不过是汪洋一瓢罢了,作者对这样气量褊狭的士大夫,也不放过揶揄他们的机会。

《镜花缘》虽然是描述作者对当代社会制度的不满,以及他个人向社会的反抗,但其中所包含的宝贵启示仍是现代社会中值得我们借鉴、警惕的。就如同我曾耳闻的一句话:真理是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动,而有丝毫改变;人生最大的错误即是再犯相同的错误。但反观现代社会,为何人人不能少一点争利,而多一点施舍,像君子国般?为何有些人不能谦虚为怀?反而像白民国般喜欢卖弄?社会要进步,内心的改革其实是最重要的。如果世界上各民族和平共存、没有纷争,哪需要什么武器?但真实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想改造这个社会,甚至这个世界,真非我一个十六岁的人做得到,但我想大家一起来努力一定能成功的!滴水可穿石;聚沙可成塔。而且,解决社会乱象最好的方法,关键在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

[《镜花缘》的读书笔记]

书·缘初二读书笔记


乍是看厌了春的妩媚,夏的妖娆,秋的无情,冬的冷酷,罢了,竟迷上了书。

不论何时,似乎都离不开书。那时大概是五六岁吧,一个甚是奇怪的萌想在我头脑闪过:

与书“作对”。这种作对可不是不读书,相反,我立志要把世界上的书全部读完!唉,世界上的书哪能读完呀,只不过是那时异想天开罢了。)那就从四大名著读起吧,作为起跑点。可我发现这并不容易,对于那是一个孩儿童来说,一大堆文言文,再加上书中的插画少之又少,看着不叫人头疼才怪呢!于是,小懒虫在我心中挠痒痒,想打退堂鼓,可又忽然想起“刚立了不久的志”,硬读下去吧。咦,虽无插画,又是文言文,但根据平时的语文素养,还有书中的注释,大体意思还是略知一二的,还挺有趣的哩!也许那时,我就与书结缘。

小时候认识的字也少,不过100来字,所以,难免会出现什么花“奔”呀,水“许”转之类的,而书恰恰给我点出这些错误,指点迷津。啊,我与书结为了朋友!

长大后,时间自然而然不像小时候那么宽裕了。逮着周末空闲的时间,我就会毫不怠慢的去见这位老朋友。也许是怀念童年的原因吧,最近对绘本感了兴趣。瞧那充满童心的插画,活泼的语言字里行间透着无限的惬意。语言虽简短,但却精炼,富有诗意。

在书里,每一件物品包括人,都是一个曼妙的文字,一段精炼的语句,正因为如此,书让我懂得了自信,让我找回了童趣,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更让我学会了做人。

我的生命因书而精彩。

我爱读书。我与书结缘。

《我的前半生》读书笔记


我们看到的永远只是事实,而非真相。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本书吧,《我的前半生》,作者爱新觉罗·溥仪。有人说这是他的自传,但其实这只是他在狱中写下的回忆录。如果说内容多么丰富,是好的文学作品,那就言过其实了。

在这里我就不详细介绍一篇一章了。如果说大家想了解一下书的大概内容,我推荐一部电影《末代皇帝》,这是西方根据这本书和溥仪的老师庄士敦的书结合拍的,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毕竟是电影不是纪录片,肯定会有夸张或者其他的手法。但其实这部书本身也不能全盘接受,有的章节一看就是代笔,最后的忏悔感恩又是那样的生硬。

先客观地做个简要的分析吧。那就要刨除所有的感情因素。时代的轮回可以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当你处于那个转折点时,你只有选择接受,接受所有与你有各种关系的人,遭到残酷的“行刑”。这里说的不单指皇帝,而是每时每刻都会有的。政治斗争,不会因为社会形式的改变或者时代的发展而有本质的变化。

再说说感性的方面吧。说实话,这本书,这部电影或者准确地说是这样一个多重身份的人,的确有感动到我,他的心路历程非常震撼:想起过去被困在紫禁城的日子,身边全是满清遗老和太监宫人,他只是他们维系的一个梦,身边的所有人都是骗子。在亦师亦友的庄士敦到来之后,带来了外面的思想,但他们的关系是那样的单纯,是不包含杂质的。他的学识和帮助溥仪的改革,并不能改变历史的洪流,但却作为历史的见证者而存在,因此也推荐大家阅读《紫禁城的黄昏》一书,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溥仪。

说回溥仪本身,他充满了悲剧色彩。有幼时的骄横跋扈,但也可以看出心底的温情。他像一个孩童,在沙滩上堆着城堡,摸不准时代的脉络,一切都被海水冲散。他和朱由检在某些方面有些相像,始终做着努力,但莫名其妙就进入了时代的黑洞。

我的前半生读书笔记


当我看到这书中的字、图片时,多多少少有种心跳的感觉。因为我读的是中国最后一位皇帝的语言。似乎我已经到了那个年代,已经身处辉煌的宫殿和沧桑的历史中。那些泛黄的老北京照片触动我的心,那是怎样一个动荡的时期?我想现实生活在21世纪的人根本无法想象。

《我的前半生》在1964年出版过,只是当时由于社会背景复杂,将稿本一些内容删掉了。而我所看到的《我的前半生》是2007年第一次印刷,与1964年出版的相比,这次的全本内容更为完整,史实更丰富。

我能买的这全本,我很是激动。对于我这个非常喜欢历史的人来说,无疑是得无价之宝!

这本《我的前半生》从爱新觉罗溥仪的家世开始说起,到入宫、登极、二次登极,再到去天津、东北、苏联,又后来的认罪,最后的特赦

认认真真的将它们读下来,心情是沉重的。我把自己当作作者,像是自己在经历漫漫人生!原来,我认为爱新觉罗溥仪是中国历史上的罪人、不值得同情。但是看到这书中的坎坷,我渐渐理解了他,并为他感到可惜,因为他生在帝王之家,他所受到的伤害来自于孤独、伤心。

溥仪的人生大起大落、磕磕绊绊的,他无法感觉到爱,只是满心的害怕、伤心、仇恨。他高高在上,却没有百姓快乐。他博学、有文采,却不能理解亲情。他性格倔强,却在关键时刻唯唯诺诺。

他的人生像个悲剧,好在特赦后,他总所过上几天好日子,最后又被病魔困扰。

我突然感到,我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平平静静、安安稳稳、健健康康就是福吧!

至于我们有困难了,也要让心灵主动快乐,不要让糟糕的事毁坏我们美好的生活,人生不易,快乐、自由是多么重要啊!

《镜花缘》名著读书笔记系列


读书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一部分,读完作者写的作品后,里面情节总是扣人心弦。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最近写过作品的读后感吗?请阅读由读后感大全小编为你编辑的《镜花缘》名著读书笔记,希望本文能为您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助力!

《镜花缘》名著读书笔记【篇1】

《镜花缘》是清代著名的神魔小说,是作者在海属地区采拾地方风物、乡土俚语及古迹史乘,“消磨三十多年层层心血”而写成的。

《镜花缘》共计一百回,故事以百花仙子为首的一百位花神因奉武则天诏令在寒冬使百花开放,违犯天条,被贬下尘世为开端。其中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小说前半部分主要写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游历海外三十余国的奇异经历,后半部分主要写由诸花神所托生的一百名才女参加武则天所设的女试,及考取后在一起饮酒游戏、赋诗谈笑的情景。同时,又自始至终贯穿着维护李氏正统、反对武则天篡政的线索。

《镜花缘》一书的命名取意于“镜花水月”一词,蕴涵着对于人生空幻和哀悼女子不幸命运的意识。作者用漫画式的笔调,通过夸大和变形的手法写出了社会的丑恶和可笑,也写出他心中的理想社会。但是由于故事发生的场所都是虚无缥缈之地而情节又是及其荒诞离奇的,所以作者借此来揭示的当时的现实生活,给读者的感受主要是滑稽可笑而不是严峻和可悲。

千奇百怪的国家,千奇百怪的风土人情,千奇百怪的事情,都如一场梦一般。故事中的语言诙谐幽默,妙趣横生,时而语调激昂,似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想象,时而语调低沉,似作者对人情世故的反思。作者独具匠心的通过对虚幻世界的描写,无情的讽刺的现实社会的黑暗虚伪,寄寓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走出书本,看看人生有时就是镜中花水中月,外表看来很美,但是永远也不可能得到和拥有。

《镜花缘》名著读书笔记【篇2】

自古以来,历史上就出现了许多才女。可在这本书中,却是百名才女一同欢聚,一片盛世景象。

这本神怪的小说主要讲一百位花神被贬红尘,成为才女的事。却先写唐敖、林之祥与多九公出海游览的故事,在海外各式各样奇艺的国度中游玩。作者却运用讽刺手法,将白民国教书先生口中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改成“切吾切,以反人之切”,令人嗟叹他的不学无术,却也警示着世人。

而后五十回的才女齐聚一堂的内容更加使人惊叹,涉及吟诗作赋、琴棋书画、三传四课、斗草对花、猜灯谜,可谓是妙趣横生。其中我记忆深刻的人是紫芝,她口齿伶俐,反应极快,说话幽默还带着书卷气,真实作者所谓的“个中人”了。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游记,恰恰也暗喻了现实中与其极为相像之人。有赞扬、有谴责、有怜惜、有讽刺。反复研读,你会发现这是一种看透世界的角度,在古时仙境中妙视现实之影。也正是此种魅力,让人们沉沦其中,闲暇之时爱不释手。

这本书,妙境中透露着哲理和处世之道。云雾飘渺中走出迷茫,大雨滂沱中寻找真岸。闲暇之时,不妨打开它,去体会世界的真谛!

《镜花缘》名著读书笔记【篇3】

老虎到底会不会吃人,有人告诉你,老虎其实很害怕人类,它只吃禽兽,只是有些人是人面兽心,老虎以为他们是动物;而有些动物虽是兽面,却怀善心,所谓兽面人心,和好人一样,头顶上有灵光,虎豹看见就逃窜,鬼怪也远避。

你想辨别善恶吗,有人告诉你,在海外某个国度,人们不用走路,都踩着云朵随意飘行。只是云彩的颜色各异,善人的脚下是彩云,恶人的脚下是黑云。云彩的颜色与身份和财富无关,但是可以随着人心的善恶而改变。

你想公平交易吗,你想结交君子吗,有人告诉你有一个君子国,在那里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买卖原则来了一个完全颠倒,那里不仅有和谐的社会制度,良好的社会风气,而且有勤谨俭朴的官吏和开明礼贤的国君。

太多不可思议的事情,有些事是我们的美好心愿,有些事我们想都不敢想,然而《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却大胆地在书中阐述了他的设想,不仅让我们脑洞大开,也使得读者收获了很多知识。

李汝珍是清代的有理想、却很落魄的穷秀才,平生喜欢钻研,博学多才,《镜花缘》是他的代表作,与红楼梦相似,书中描写了很多神仙和梦境,虽然艺术价值远非红楼梦可比,却也展示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水平和远大的思想抱负。

书中最出彩的是一位落魄书生唐敖的海外见闻,由此引发一系列故事。武则天时代的唐敖曾经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最后一次虽然高中了探花,却被言官举报他与叛贼徐敬业和骆宾王勾结,最后不得不心灰意冷,发誓不再进入仕途。

之后他与经常在海外做生意的大舅子一起出海散心,于是他们看见了很多千奇百怪的趣闻轶事,最后唐敖一心想成仙,武则天也江山易位,但其中很多波澜曲折的故事却耐人寻味。

很多人盼望着公平与和谐的太平世界,在古代老子曾经描述了他心中美好的世界: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在国外有乌托邦的思想:没有剥削压迫和贫富差距;国内也有桃花源的境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无论古今中外,追求美好生活都不能算是一种奢侈,而是发自内心的精神需要,只是制度和经济环境的限制,有些话只能变着花样说出口,有些话却要冒着杀头的风险,于是有智者,也有勇者,更多的是莽撞而下场很悲催的愚者!

【精品】镜花缘读书笔记通用版210字


镜花缘读书笔记【篇一】

《镜花缘》一书的思想意义十分突出,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鲜明地表现了自己的一些社会观点,对嫁娶、葬殡、饮食、衣服、居家用度都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办法。他还通过对各国风土人情的描述,无情地批判了好吃懒做、说谎、奉承、不学无术等多种社会现象,对好让不争、待人宽大的“君子之风”、大人之度则给予赞扬和肯定。然而,书中的一个更重要、更鲜明的主题,就是要求提高妇女的地位,使妇女扬眉吐气。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中,虽然人们的观念较以前已经有了很大转变,但封建残余思想依然存在,有的还很严重,像男尊女卑的现象及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位生活在两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中的作家都能打破世俗偏见,控诉封建制度,主张男女平等,这是否能引起我们这些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当代人深思呢?

镜花缘读书笔记(篇二)

《镜花缘》描写女性,既有其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笔。书中形象最丰满的是唐小山,为百花仙子托生,通文墨,学问好,能使羞辱了多九公的两位黑齿国姐妹拜服,能在短时间里写出《天女散花赋》那样的文字。由于书整体的价值观是儒家的,这位主角因此是一位不远千里寻找父亲的孝女形象。在人群里,我们也能时常发现她的稳重、识大体等的优点。其他几位,像骆红蕖、阴若花、颜紫绡等人,或者有一些武功、神勇,或者明道理,讲事非,都是各有其经历与个性。然而总体观之,这一百位女子,其美貌、聪明,大体都很相似,甚至有些人本身就是某家的五姐妹、六姐妹,除了名字以外几乎分辨不出来,简直就是同一张脸孔。这样的描写多少给人乏味之感。正如一般的观点认为《水浒》前半比后半好,因为前面写的都是个人事迹,像鲁智深、武松等人的形象能写得那样的生动鲜明;而后面写宋江大军东征西讨,笔墨主要花费在写主将如何英明、布阵如何巧妙,先前的那些好汉似乎都没了什么个性,不能不算作一种遗憾。

前面说过,整本《镜花缘》的价值观是儒家式的,它歌颂父慈子孝,君明臣忠,让有学问的读书人都在故事中得到尊敬。同时,它也描写了一群同样具有那些良好品质的少女,通过她们在才女考试中的表现说明女子也能承担像男子那样的任务。就作者的时代来看,这样的观点无疑是进步的。然而少女也像老学究那样谈《礼》、谈历史,终究是缺少了一些年轻人的灵性。除此以外,作者借书中人之口,对通俗化的儒家提出质疑,像奢侈的婚葬礼仪、讲究排场的宴会、是非不明的诉讼等。质疑之余,作者又树立起那些海外的“理想国”:君子国、轩辕国。这种思考和探索的精神,是值得称赞的。

这本书很大的一个不足,在于宿命论、果报论的色彩过于浓重,这一方面与我自己不相信转世投胎之类的说法有关。书里的好人都有神仙庇佑,逢凶化吉,而恶人都是注定受苦难,下一世要做禽兽的。每次考虑到将来之事,最准的永远是天象、卦象,而且从来没有算错过。固然,正史上的星象和市井童谣也遍地皆是,也是一个比一个准,但我宁愿相信是有智慧的'人根据现状判断将来,而假说成是天象以让人信服。本书中常有这种宿命的巧合,仿佛都是注定一般。不过我们大可不必吹毛求疵,即使在今天,不也有相信那些星座之类的说法的糊涂虫么?

总的说来,《镜花缘》还是给了我很多有益的启示,发展了我的想象的空间。这本书能够流传至今,自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所在,就不用我多作评论了。

镜花缘读书笔记(篇三)

对《镜花缘》最早的印象来自童年的一本小人书《百花仙子》,当时小小年纪的我便为那精湛的画风,更为那一段段紧扣着充满宿命论和神秘主义象征的情节而着迷。时过境迁,成年后只记得书里嫦娥的百般刁钻和百花仙子的无畏磐心,心月狐下凡化身作武则天,醉酒后在隆冬时节对百花仙行令令百花盛开,却让众花仙下凡受罚的情节,其他章节早已湮没在记忆深处,直到翻看新版的《镜花缘》之时,才又将儿时的记忆逐渐唤了回来。

上有百花仙子落入奸人口角后遭陷害,下有唐敖结拜叛丞不得志而周游列国。文人,手握最有利的武器便是笔杆子,对于深爱的人和事他们会竭尽所能去赞美,而对于深恶痛绝的不堪世俗也会用尽暗喻去批判。对景物细致入微的勾画,对人物深刻极致的描写,谈笑间穿插着古代传统风俗,深思中映射出进步思维,二十几年成就这一部啼血之作。

书本里描绘的三十多个异国他乡最为让人惊奇,后人总取其类似与《山海经》做比较,其中不乏有取经之处,也有对当时真实存在的异邦的写实速写。世上有多少种人性,在《镜花缘》中就有多少个国:礼乐之邦,惟善为宝的君子国;耳垂至腰,无享寿缘的聂耳国;只知吃喝,人身狗头的犬封国;参透生死名利,转世而生以土为食的无继国;一毛不拔,长毛加身的毛民国;面部无物,手生双目的深目国;通身如墨,崇尚文墨的黑齿国;行善积德,嫉恶如仇的大人国;阴阳颠倒,黑夜为昼的鬼国;心术不正,心离本位的穿胸国;善恶双性,善颜恶面的两面国;男子皆为妇人,朴素勤劳的女儿国…任思绪穿行在这一个个奇异的国,仿佛亲身经历着李汝珍那离奇的一生。

镜中之花,水月之缘,悲喜相随,虚实为伴。一切虽终为幻境,人人却终得其解。知识分子在现实末路间无法超脱,内在便映射出这如梦如幻般的一段漫长心灵苦旅。当故事终了,当落入凡间的百花仙子们历尽苦难齐聚一堂为国效力时,那积压于作者内心的不平得以释放,一切惆怅皆有所偿。《镜花缘》虽带有很强的女权主义色彩,但在武则天这位女皇的身份认同问题上,书中暗藏的意志却也带有几分强烈的男权思维,但能从女性视角着眼看待当时的社会问题在清朝来说却也显得十分珍贵。

镜花缘读书笔记(篇四)

清朝作家李汝珍写出了一本集幻想、历史、讽刺、游记于一体的小说—《镜花缘》,堪称中国版的《格列佛游记》,它令我深思又令我难忘,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说起封建社会,人们都会想起一个词—重男轻女,但在《镜花缘》这本书中,重男轻女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书中有一个地方叫“女儿国”,这不同于《西游记》中的女儿国,《西游记》中的女儿国,没有一个男性,而在这里有男性,只是女性当道,男人反而身穿裙子,作为妇人。林子祥被误选为王妃,需要裹小脚,可怜的他,十个脚趾都烂了,这在古时,女性们不也要这样吗?作者在文中让男子从女性的立场体会缠足等陋习。

除了女儿国,还有那白民国,人人书架上摆的很满,看起来富有书香气,缺连《孟子》都读不正确;而黑齿国人皮肤黝黑,但诗书满腹,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

《镜花缘》虽然是虚构的小说,却讽刺了现实中的不良风气,愿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和平,越来越向上。

镜花缘读书笔记【篇五】

“山黛远,路何歧,此生寥落苦寻诗”,起于仙缘,终于太平。一场仙生游,一路以善为伴,一场跌宕起伏的旅行是说走就走的,一生尘缘与花缠绕。走过的路,历经的沧桑,会让人渐渐的看淡一切,儒雅之德加身,高尚的独白。

《镜花缘》这本书的作者是李汝珍,是末年清朝写的一本批判性的小说,正是作者身处的时代,才触发了他写这本书的灵感,他诚挚、真切地以小说之名批判了“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在当时习以为常,甚至毫不起眼的一句话。

这本书主要叙述的是:先从仙生讲起,周朝,武则天在某一日下命令百花齐放,可见这是不切实际的,但百花不敢违背圣旨便召集众花来此为武皇吐露芬芳,不料却被玉帝降罪凡间,身为百花之首的百花仙子也难逃其咎,被迫下凡去到了唐家。父亲唐敖拥有科考重榜之心,却次次不尽人意,还有一次被陷害,深感落寞的他只好踏上外游之路,经多次周转,唐敖、多久公、林之洋踏上了寻找百花的旅途,途中偶遇各种才女,见识各国风土人情,最后也算看清了一切,想着归隐蓬莱岛,修身养性,不散前缘。

在他们那个朝代,“女子无才便是德”,那时学堂不给女子入学,所以女子无才,即使有那么优秀的人和才智也无处施展,白白淹没了大批优秀女子,而在唐敖等人抵达黑齿国时,却见到女学塾的红红、亭亭两人,这两名十四五岁的少女最让人震撼的,是她们拥有的无尽才华,真是让人佩服,她们全身都散发着金色的光芒,自带不同于他人的强大气场,她们诗书礼乐无所不通,和多久公、唐敖讨论学问,涉及音乐文字,学术流派,口若悬河,咄咄相逼,弄的倚老卖老的多久公面红耳赤,汗流满面。不过后来,还是武则天给了女子展示的机会呢。

此书介绍了很多国家的奇闻与怪异,如君子国,君子国里的人们都是彬彬有礼,谦卑有序,有些太过谦让了。两面的人只要遇到有钱有势的,就露出恭维、小人的嘴脸,积极的讨好他人;而遇到没钱没事的,则露出丑恶鄙视的脸,当之风气就亦是如此,能听进忠言的人又能有多少呢?唐太宗李世民其则为一个深得民心的君主,忠言逆耳利于行,不愧深得人民的忠诚与信任。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主人公在女儿国的游历,作者暗暗的在文中批判当时社会的不平等,但是女儿国恰恰是“男卑女尊”的制度,那时男子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相反。一想起林之洋所遭遇的一些事情,就不禁感言:“难道古代妇女就没有受过吗”?有谁会可怜过她们呢?因此作者在文中让男性从女性的立场去体会缠足等种种陋习的丑恶与非人道性质。

“田时有不谢之花,八节有长青之草”,缘起缘散,花开花落。虽不能左右,但我想这就是最好的结果吧。

读书笔记《《半生缘》读书笔记》一文希望您能收藏!“读后感大全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书笔记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镜花缘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