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上古天真论读后感800字

上古天真论读后感800字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和《德道经》读书笔记。

古语有云: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而阅读了作品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那些收获瞬时涌现,需要即时把它记录下来。优秀的读书笔记有哪些特点呢?你不妨看看《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和《德道经》读书笔记,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和《德道经》读书笔记

德道经:目前在我心目中呢,这是一本人生指导用书,虔诚地读诵它,认真的实践它(经中的道理:无为、无私、仁慈、德善......),这里面的大道,正能量十足,这样也就顺应了大道,顺应了天道,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好损失的,也没有什么大忧患了。心中光明,其乐融融,干啥啥有劲。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上来就甩上几巴掌: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呃,有点尴尬了(⊙o⊙)…试问哪个年轻人/有的老年人不这样?更甚至,许多小孩子们,在饮食、睡眠、玩耍之上也开始“离道”。所以,其走向必将是半百而衰,老天爷给了一副好身体,可惜,用不久。如何更长久的使用身体呢?方法:岐伯提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原文不一一打上,阅读关键词:恬淡、内守、心安、气顺,等。我在德道经收获的关键词n多了,随便放几个:德一、静、上善、德善、善者果而已矣,见素抱朴,少私而寡欲......


也提到清净的境界,是德道之境:躁胜寒,靓胜炅,请靓可以为天下正。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知足知足,恒足矣。(少私寡欲呀亲)

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多读几遍,相应的话你会很快乐的。

老子说过了: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发狂啊!血燥热啊,快病了快病了)

结论,总交集:清淡点!心安点!气顺心和很重要!

思考:

我在想这个静的境界,是不是一个定力,就是德能量比较充足,不会偏颇于阴或阳,不会有分别心(对错),而是站得很高的视角,是出离着看世间的一个高度。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视角的不同陷入一个对立的状态,固化思维者特别容易认为“我”是对的,他人是错的,但是如果能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的角度来着想,就会发现“事出有因”,可能就没有对错,甚至没有善恶。在这时,有点明了为嘛”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如果你能看到这里,恭喜

我要进一步阐述我的阅后感

在上古天真论里,读到一个“气”字,特别讲肾气的一个变化。女孩子呢比男孩子发育早,7年一周期,男孩子8年;当我读到“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时,有木有很悲哀啊,好像看到脸上有一坨黄锅巴。到了七七,更是形坏而无子也。读书笔记.诚然,有生,必有死,但想到容颜易老,青春不在,还是有点忧伤。怎样才能留住飞驰的年华呢?黄帝请教岐伯,对方再一次提及“道”,并告诉我们依从大道,虽然上年龄了生育力还是杠杠的,身体这个“形”还很耐看。

好了,这就读到了我自认为的重点了:气与形

结合内经看德道经,教我们怎么来珍惜这个人的身体,然后,最大效率又最快乐的利用,修我们的真身。

比如第十三章生死:善执生者,居道无而用德一把握生,提前化解可能产生恶果的恶因,以此防患于未然。脱三(阴德阳/精气神)离二(阴阳/精神)而归一(德/气)。所以没有他可死之处了。

所以我在2017年(我的醒悟之年)是惊呼:

昔有考题幡动耶心动耶?如今才知实乃心动,而非幡动。

一切尽在表格中吧,毕竟具体怎么滴,还得靠实打实地过日子,修身实践才得行。

内经:符合道的,效法自然,把握阴阳的,守神若一的,慢慢慢,慢慢慢,修到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等不同段位。

德道经:是以万物遵道而贵德。(万物这么整,你打算如何?自己看着办吧)

请各位指正。多谢。作者:紫燕呈祥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延伸读

关于天真妈妈读书笔记范文参考


《天真妈妈》读书笔记_300字

我很喜欢看杨红樱阿姨写的书,她写的书有很多,比如:《贪玩老爸》、《飘亮女孩夏林果》、《笑猫日记》等等。

我看的《天真妈妈》这本书里我映象最深的就是里面的三明治这一章,那一章里:秦老师说周末的作业是做一样平时没做过的事,马小跳想来想去还是给妈妈做一个三明治好了,放学回家马小跳一放下书包就马上行动了起来。马小跳把很多东西都拿了出来。马小跳在第一层三明治上放了两片苹果和一片菠萝。第二层一直到第十一层都是差不多的,直到第十二层马小跳在上面放了一颗小小的樱桃。

妈妈下班回来了,他一走进来就看见一个十二层的三明治,就问马小跳是不是他做的,马小跳说是的。他的妈妈马上就哭了。他的妈妈开心也哭,不开心也哭。妈妈把三明治拿到了爸爸放奖杯的地方,把它放了上去。在妈妈心里马小跳的三明治比任何东西都重要。爸爸回来了,看见自己的奖杯在地上,气的头发都竖起来了。

杨红樱阿姨的书,真的太好看了,我很喜欢。

《妈妈不是我的佣人》读书笔记_650字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书叫做《妈妈不是我的佣人》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这本书讲的是一个上五年级的首尔小男孩阿章,因为妈妈怀孕了,爸爸又在首尔工作,暂时让他转学到乡下舅舅家。来到乡下上学的阿章,离开了妈妈的照顾,上学时不但作业没带,连颜料也忘带了,结果被老师惩罚,被同学讥笑。生活上也不会自理的阿章,表妹批评他说:“我不知道你的妈妈是不是你的佣人,但我的妈妈不是”。这句话使阿章想到了以前在家里的时候都是妈妈帮他准备的学习用品,利用他睡觉或去上学的空闲时间把房间整理干净。阿章经历了不断的挫折和失败,使他从一个懒散、怯弱、自私的小男孩成长为一个独立、勇敢、节俭、关爱他人的小男子汉。

看完了《妈妈不是我的佣人》之后我才想起我的妈妈也是我的佣人,她天天为我盖被子、洗衣服裤子、检查我作业、还经常唠叨路上要小心……就是这样,我的妈妈虽然很唠叨,我还反驳她几句,可是,我看到《妈妈不是我的佣人》书中的表妹批评阿章的那句话:“我不知道你的妈妈是不是你的佣人,但我的妈妈不是”。就是书中阿章表妹的那句话,不止使阿章好好的反省,还是我好好的反省。我的妈妈天天为我盖被子、为我洗衣服、洗裤子、洗袜子、为我煮饭菜、为我检查作业……我现在等于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看完这本书后我决定我要好好改变自己,我要好好读书,报答妈妈,不会辜负妈妈对我的希望!我的妈妈根本不是为了自己,她是为了----我!所以我要好好读书,长大要帮妈妈买很多东西、给妈妈住一座豪华的大别墅、给妈妈买很多金银珠宝……所以,从现在做起,帮妈妈做多点家务、帮妈妈洗脚、帮妈妈捶捶背……读完了这本书,我学了很多道理,觉得这本书真的很好看,真的,记住:妈妈并不是我们的佣人!我一定会好好读书!报答妈妈!我相信书中的阿章也会这么做的。妈妈不是确实我的佣人。

《妈妈不是我的佣人》读书笔记_600字

最近我们语文老师蔡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一本书:《妈妈不是我的佣人》,我便去晨风书店购买了。经过一个寒假漫长的阅读我终于看完了这本书,这本书让我深有感触。书中讲述了一个上五年级的首尔男孩阿章,因为妈妈怀有身孕,爸爸又在首尔工作,暂时把他转学到乡下的舅舅家。来到乡下上学的阿章,离开了妈妈的关怀和照顾,上学时不但作业没有带,连美术课要带的画画颜料也忘记带了,结果被老师狠狠地惩罚了一顿,被同学嘲笑。生活上从来不会自理的阿章,表妹就批评他说:“我不知道你的妈妈是不是你的佣人,但我的妈妈不是”。这句话使阿章想到了以前在家里的时候都是妈妈帮他准备的学习用品,利用他睡觉或去上学的空闲时间把房间整理干净。阿章经历了不断的挫折与失败,使他从一个懒散、弱小、懒惰的男孩成长为一个独立、勇敢、关爱他人的男子汉。

读完了这本书之后,我便开始地不断反省自己,我想起:在学校打开书包时,发现该带的书本没带,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时,希望妈妈能及时送到我的身边。老师点明收作业的时侯,我经常在书包里乱翻一通才能找到作业本。在学习上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不是上网抄答案就是空着不做,从来没有思考过。因为我做事总是丢三落四,没少让妈妈操心。

我决定要向阿章学习,改变自我,让妈妈为我少操一点心。于是我开始独立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碗、拖地、扫地、打扫和整理自己房间等等。学习上,我也在努力。寒假,我每天都做一篇阅读理解,来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平时也看一些课外读物,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尽管学不好数学,不想学数学,但在妈妈的鼓励下,仍然每天地坚持做练习题。一开始,我笨手笨脚的,总是出错,慢慢地我越做越好。遇到难题时,仔细读两三遍题目,做到正确理解题意,在画图分析,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所为难题就迎刃而解了。经常得到妈妈的赞扬!

请你记住,妈妈不是你的佣人。也请你相信,不用妈妈的帮助,靠自己的力量,你也可以做得很好哦!

[关于天真妈妈读书笔记范文参考]

《论自由》读书笔记


人类一见事物不复有疑就放弃思考,这个致命的倾向是他们所犯错误半数的原因。

一个专从教师或书本引得一切教训的人,纵使逃开了包围上来要使自己满足于生硬填塞的引诱,也总不会被迫去兼听双方,因而(甚至在思想家当中),也就远远不会常在兼知双方方面有所成就。

只要反对者在这题目上表现了任何强烈情感,把对方逼得很紧,使对方感到难于作答,那么,他在对方看来就是一个无节制的反对者。

其中最严重的一些是:似是而非地进行论证、对事实或论据予以压制、把案情的各项因素举陈错误、或者把反对方面的意见表述错误。

总之,对于每一个人,不论他自居于辩论的哪一个方面,只要在其声辩方式中或是缺乏公正或是表现出情绪上的恶意,执迷和不宽容,那就要予以谴责,但是却不可由其在问题上所选定的方面,纵使是与我们自己相反的方面,来推断出那些败德个人的自由必须约制在这样一个界限上,就是必须不使自己成为他人的妨碍。

人类的官能如觉知力、判断力、辨别感、智力活动、甚至道德取舍等等,只有在进行选择中才会得到运用。而凡因系习俗就照着办事的人则不作任何选择。

他所要求的一切只是指出道路的自由。至于强迫他人走上那条道路的权力,那不仅与一切他人的自由和发展相矛盾,而且对这个强者自己说来也足以使他腐化。

人类中的一般中材不仅在智力上是平庸的,就是在意向方面也很平庸:他们没有足够强烈的嗜好或愿望能使他们向往于做些什么不平常的事,因为他们也不能理解有那种嗜好或愿望的人,径把那种人划归野性难驯和不知节制的一类,而那又是他们素所鄙视的。(比如我的室友们似乎就不太能理解为什么我这么认真学习。。我觉得她们学习态度很不端正诶。。)

进步精神并不总是等于自由精神,因为进步精神会企图以进步之事强加于并不情愿的人民。

对于一个人的福祉,本人是关切最深的人;除在一些私人联系很强的事情上外,任何他人对于他的福祉所怀有的关切,和他自己所怀有的关切比较起来,都是微薄而肤浅的。

有很多人把他们所厌恶的任何行为看作对自己的一种伤害,愤恨它好像它对于他们的情感是一种暴行。

并且不论这事实看来怎样可怪,它到底在世人的普通观念和习俗中有其解释,那就是说,世人既教导女人把结婚看作一件必要的事,那便不难理解许多女人就会宁愿为诸妻之一,聊胜于不得为妻。

自由原则不能要求一个人有不要自由的自由。一个人被允许割让他的自由,这不叫自由。

赋税论读书笔记


威廉·配第最著名的经济学著作是《赋税论》,大家阅读过这部作品吗?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赋税论读书笔记,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赋税论读书笔记【1】

本书为《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之一《赋税论》,本文结合爱尔兰的现状及社会问题主要阐述各种税收类型的性质职能,同时也在行文中穿插了其他税收的相关概念。

翻译出版西方经济学名著,如以1882年上海美华书馆印行《富国策》[英国经济学家H.福西特(1833~1884)《政治经济学指南》(1863年)中译本]为开端,迄今为止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回顾这段不算很长然而曲折的历程,不难看出它同中国社会百多年来的巨大深刻的变迁密切相关,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思想界特别是经济思想界潮流和走向的某种折射和反映。单就建国以来对西方经济学名著的翻译出版来说,窃以为明显呈现出各有特点的两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前几十年间,翻译出版西方经济学著作不仅数量较少,而且其宗旨在于提供批判的对象和资料。对于出现这种局面的不可避免发生及其长短是非,人们的看法和评价可能不尽一致,但此种局面不能再原封不动地维持下去已是大多数人的共识。改革开放以来,对西方经济学著作的翻译出版进入到一个新阶段,短短二十多年间,翻译出版数量之巨,品种之多,速度之快,影响之广,均前所未有,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这是中国社会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的进步,主流无疑是好的;但也难免有选材不够精当和译文质量欠佳之嫌。

华夏出版社推出这套新的《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可谓正逢其时。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随着中国经济学队伍的建设和壮大,我们需要更多更准确更深入地了解西方经济学;而以往几十年翻译出版西方经济学所积累的经验教训,也正在变成宝贵的财富,使我们将翻译出版西方经济学名著这项事业,得以在过去已有成就的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会以实践为标准,比以往更恰当地把握选材范围和对象,尽可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西方经济学的优秀成果,将各历史时期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著作纳入视野;我们对译文质量会以人所共知的“信、达、雅”相要求,尽力向读者推出上乘之译作。我们还会认真听取广大读者和学者的任何批评和建议,在分批推出过程中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

在西方经济学迄今的发展中,涌现了数量不少的重要著作,其中亚当·斯密《国富论》(初版于1776年)、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初版于1890年)和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是公认的三部划时代著作。 《国富论》为古典经济自由主义奠定了基础;《经济学原理》作为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作,为经济自由主义做了总结;《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则标志着经济自由主义的终结和现代国家干预主义的开端,故将它们同时首批推出。

赋税论读书笔记【2】

在过去的一个月中,我断断续续地对《赋税论》进行了阅读,这也是我读完的第一本经典经济学著作,收获颇丰。不过配第在前言中十分谦虚地称“我写这本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清楚我脑海里的一些令我烦躁的想法,而不是供他人参考或者解决什么实际问题”。但是我想,几百年来,有无数人在《赋税论》中收获了很多自己想要的东西,也“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

《赋税论》的目录大致反应了其内容:一、公共经费的支出、增加与对策;

二、赋税征收的障碍与征收方法;

三、利息、自由港与各种税种(关税、人头税、什一税、国内消费税等)的介绍与具体征收方案;

四、彩票、捐献、垄断、刑罚(罚款)以及其他筹款方法。

总结一下,《赋税论》的内容大致为财政紧张(公共经费支出增加)及其原因,以及解决财政紧张的方法(即征收各种赋税以及其他筹款方法)。这里面蕴含了配第大量的赋税思想,如公平的征税原则。他在《赋税论》第三章“导致国民不甘心承担赋税的原因如何才能减少”中指出“:不管赋税多么重,如果政府能一视同仁,按照合理的比例对每个人征税,那么相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会负担了赋税而使自己的财富减少,人们的财富关系不变,每个人都保持了原有的地位、尊严和身份”。这反应了其公平的赋税思想,在当时那个等级特权观念相当强的时代我想是十分难得的。而且配第认为国家不应该征税过多,同样是在第三章“导致国民不甘心承担赋税的原因如何才能减少”中,配第认为“如果国家课征的赋税过多,使得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不足以维持国内正常商贸活动的需要,那么直接的后果就是工作量的减少” ,而这一现象的出现必然导致市场货币的短缺,这就形成(或导致)了公共开支增加的第四个原因———货币的短缺。尤其在是当时商品经济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政府规定所有的赋税都必须用货币的形式缴纳,这看起来似乎时有些不合理”。特别是针对某些税种,需要从新考量,比如什一税。“由于无能神职人员的增加以及人口数量的增加,使得什一税的负担越来越重,国民普遍对它有意见,因此适时降低它的税率以及对什一税重新规定的话,无疑会有利于增强国民对国王的爱戴和尊敬,也就不会引起大规模的骚动了”。配第在征税的管理上的观点也颇为新颖。他认为“关税征收额度的标准应该是,确保守法人的负担比违法人的负担轻,守法人的安全比违法人的安全更加能够得到保障,守法人比违法人更加能够得到利益”。 这也要求国家在税收管理上要加强法制建设,使得守法者的利益得到保证、违法者的成本大于其收益。

除了跟赋税密切相关的思想之外,配第关于国家建设、社会分工以及宗教等方面的思想也相当有意思,而且这些也是更能吸引我的注意力的,现列举一些。在第一章“公共开支的第三项内容是神职人员的神职薪俸”中,配第指出“如果我们考虑一下逃避世俗的法律制裁是多么容易,隐藏证据、捏造证词、歪曲法律条文的意义、妨碍司法公正等等都是那么容易做到,我们就应该认识到神职薪俸这部分的公共开支是多么的必要”,这包含了他对司法的讽刺和痛恨;配第认为虽然很多学校是由私人捐助成立的,但是由于其目的的公共性,故也应该属于公共开支范畴;在第二章中,配第深刻指出“进攻性的对外战争是由形形色色的不可告人的私人恩怨引起的,但是却往往以公共利益为堂皇的借口而发动”,对统治者的好战行为进行了不留情面的讽刺。而且配第认为“在国内始终保持战备状态是抵御外国人入侵战争的最经济的办法”,这种观点在现在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配第认为最有效率的社会分工应该是这样的:“假如某一地区共有一千居民,其中一百人为全体一千人生产生活必须的食物和衣服,两百人生产用以和其他国家以货币形式或者实物形式相交换的产品,四百人从事服务业,负责全体居民的休闲娱乐,制作奢华的装饰品,再有两百人是行政官员、牧师、法官、医生、贸易商和零售商。余下一百人从事一些公共工程的行业”。这是一种非常又效率的社会分工,可以保证社会的产值达到最优化的产出。因此配第十分反对某些职业从业人数过多供过于求的现象,比如医生和法律职业者以及政府官员,他认为这些职业已经明显供过于求了,在浪费着大量的国家资源。我想,这种观点在现在的中国也有着相当的现实意义;配第在第三章提到“当人们想到他们所缴纳的赋税被花在搞宴会以及盛大的集会上,被用于粉刷凯旋门等事情上的时候,他们就会感到不满”,虽然“看起来毫无意义,但是正是这种盛大集会的支出使得被征收上来的货币立刻回到了那些对社会最有用的人手里”,这种观点提供了另外一种视角,并不是所有的奢侈行为都是对社会无益的,也许也有利于促进资金的上下流通、促进服务业的发展;配第认为“对一般人而言,买彩票的行为就是自己向自己征税,所以彩票实际上是对那些不幸的自我陶醉的傻瓜们所征收的一种赋税”,读到此处,不禁大呼精辟!出于专业的原因,我对配第在第十章 刑罚的论述十分感兴趣。配第十分反对各种无节制的肉体刑和自由刑,他认为“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劳动是创造财富的能动的要素。国家杀死其成员,或者切断其成员的肢体,或者将其成员监禁,都等于惩罚国家本身。因此国家应该尽可能地对其成员实行这种惩罚,而把这种惩罚改为能增加劳动力和公共财富的罚款”,体现了其人道主义的思想。另外,配第还认为刑罚和法律应该公之于众,使人们得以了解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以防止刑罚的滥用(警察从不事先贴出告示告诉人们在警岗附近不得随地小便,但一旦有人这么做,他们就会强迫人家缴纳他们开出的罚款单);配第更为有趣的观点是“官职与垄断的性质相同……只不过官职与人的活动和职务有关,而垄断与商品买卖有关罢了”,官职在设立之初应该由那些“能够应付一切突发的、紧急的、难以处理的事件,并根据自己执事所经历的一系列偶然事件,通过自己的观察,总结出其中的规律和法则,再以此为后来的人指路的人”担任,“现在却是由最一般、最浅薄、最愚笨的人担任了”, “法院工作的收入之丰令人炫目,被人们称作法律之光,当法学教授和司法人员无事可做的时候,它却大放异彩”。这样有趣的观点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穷举了,正如配第在第一章最后一句所言,“就我的目的而言这已经足够了”。

尽管《赋税论》无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如对教会组织和国王以及爱尔兰总督的偏袒和辩护,但他很多的思想有种永恒的普适的价值,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实用意义。读一本好书,就像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这本书仅仅第一次读,当然还有很多没有注意到的同样也是配第思想结晶的地方。我愿意在以后的进一步阅读中继续发掘。

[赋税论读书笔记]

亲爱的读者,以上由我们精心为您编辑整理的《《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和《德道经》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一文,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上古天真论读后感8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