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成功课堂读书笔记

成功课堂读书笔记

课堂密码读书笔记兼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它是阅读一个作品后的心得体会。读书,热爱阅读,是一个人成功的不二法宝,阅读完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犹如涨潮的潮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怎么写作品的读后感呢?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课堂密码读书笔记兼读后感”,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课堂密码 读书笔记兼读后感
要改变课堂的现状,不仅需要一线教师在课堂中不断努力,更需要一线教师和关注课堂的人,对课堂教学本身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对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有更为明晰的把握。

1、莫把课堂只当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它是为教育目标而存在的。课堂的有效性是判定课堂品质的第一要素,学生不仅要学得好,还要考得好。所以教师要力避只关注每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而对于学科知识的整体结构与逻辑却视若不见。这好比使学生拥有了一堆砖,学生却不得不忍受无屋可居的痛苦。

2、莫把课堂只当教学。

如果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忽略学生作为人的存在,那么学生也有理由不把教师当作一个人来看待,这样的课堂还能够有效地传承知识吗?教师可以把学生强制留在课堂中,但除了激发他们的兴趣,则无法让他们主动地听课或练习。要取得好成绩,就一定得对教师的课有兴趣。

3、莫让课堂止于安静。

课堂的动与静本身,并不是评价课堂的标准,而是要看它们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对于课堂动与静的调控,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进行智慧的设计,而不能仅依靠其个人权威。要让学生根据教学过程做到动静有序。

4、以学生为师。

平时的教学中,只有教师也以学生为师,才会主动走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只有走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才有可能走到学生的心灵中去,在学生的心灵中教书,才会既愉快又有成就感。

5、以同事的课堂为友。

日常教学生活中,要以同事的课堂为友,而不是以同事为友。以同事的课堂为友,会有两大好处:一是教师会尊重同事的劳动成果,更乐意向同事的课堂学习,这在心理上比向向同事学习更容易让人接受;二是教师不是把听课、评课当作一项任务,而是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所以,我们需要成绩,但却不能从学生身上抢成绩;我们需要趣味,但又不能偏离学科来讨好学生;我们需要有序,但又不能用权力和体力去管制学生。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尊重同事,尤其是同事的课堂。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在有序的课堂中获得最大的乐趣,在有趣的课堂中获得最佳的效益。

比照自身,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总是认为自己看了一些教学之类的书,总结了一些实际教法,也收集了名师的课堂教学实录,也进行过研究,但今天看了周教授的《课堂密码之序》,则让自己的内心更为羞愧了。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课堂密码读后感


课堂密码读后感范文一

暑假里,我阅读了周彬博士的《课堂密码》,书中那些对课堂教学实践的个性化的解读,那些经典的教育言论、深邃的教育思想、艺术的教育技巧,让人惊喜,让人豁然开朗,也让我深思揣摩。让我带着新的姿态和视野去重新审视自己不太乐观的初中数学课堂的教与学现状,更让我带着前所未有的勇气去实践。

通过阅读学习,我对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似乎有了一些认识。仔细想想,课堂的有效似乎已经涵盖了课堂的有趣。也就是说,课堂有趣与否,本身就应该是有效课堂的一个重要部分。形成这样的认识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在教学实践中,有时为了追求课堂的有趣,教师往往热衷于用频繁的问答来制造学生积极参与的热闹场面,教师滥用提问时,使许多没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充斥课堂。二是学生的参与只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手段。一些教师将教案视为固定的剧本,自己是演绎剧本的导演和主角,根据这份剧本中 剧情发展的需要,设计几个需要学生参与的活动作为点 缀,学生没有主体地位,仅是课堂表演中的一个配角。这样的课堂不可能激发学生产生我要参与的内在需要,即使参与了课堂,也只是蜻蜓点水式的参与。我以为有趣课堂并不是课堂教学的目的,只是实现课堂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课堂中有趣是有效的前提,有效才是有趣的真正结果。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趣味性和有效性结合在一起。下面我就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改善学生课堂参与的对策。

1、抓好预习环节,促进有效教学。

要想教得又好又快,就意味着教师不能总在课堂上做低水平重复的事,不能做无用功。在教学中,采取了预习提纲的方式,现在看来还是比较有效的。上课前,先学生提交上来的预习提纲后,就明白哪些地方该重点教,哪些地方可以点到为止,哪些问题是学生中的个别问题,哪些问题是学生中的群体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学生懂了的而教师还在教,学生没有懂的教师却一带而过的情况。有效教学的前提应该是富有针对性的教学,而不是在任何教学内容上都精打细算。

2、抓课堂氛围,促进有效教学。

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课堂教学氛围应该是民-主平等的。课堂上,老师要让自己与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互动的、和-谐的、民-主的关系,要成为引导学生学会寻求知识、吸收知识、运用知识的组织者和领路人,成为学生表达观点、倾诉情感的知音。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3、抓好基础教学,促进有效教学。

教师想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进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要舍得花时间打好基矗只有基础打扎实了,你才有可能加快课堂教学。我在教七年级新生时,前一个月都在慢慢地抓学生基础,学生能力提高后,我才逐渐提高教学进度,事实证明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4、抓好生帮生环节,促进有效教学。

有些能力较好的学生,在课堂常常吃不饱.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在排座位时,可让这些学生分散到班级的各个角落,让他们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向部分学习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讲解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即能提高接受能力较差学生的成绩,又能使自己在讲解中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

课堂是鲜活的,如何把握课堂密码,让课堂变得更加精彩,更加有效,需要在讲台上辛勤耕作的老师们用心去追求和探索。但愿如周彬博士所说:希望这本书能够让大家的课堂变得更有趣一点、更有效一点。

《课堂密码》读后感范文二

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推荐得是《课堂密码》。这一本书的作者是周彬博士。为什么会挑选这本书呢?还得从我自身的感受说起,初入职场从教的我在每一堂课后,每一周,每一单元,每一学期的课上下来后,都觉得是那么不安与无奈。我只知道自己的课堂肯定出现了问题,却也没去想过出现了什么问题,更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看到周彬博士的《课堂密码》我茅塞顿开,它就像是解开这些课堂现象的密码,不仅真实地道出了课堂教育存在的问题,而且提出了可行的解决策略与实施意见。现在让我们粗略地来看一看《课堂密码》这一本书吧!

正如本书作者周彬博士所说:我们需要成绩,但却不能从学生身上抢成绩;我们需要趣味,但又不能偏离学科来讨好学生;我们需要有序,但又不能用权利和体力管制学生。深刻剖析了当前的课堂教学,周彬教授说不要把课堂只当课堂,也不要把课堂只当教学,更不要把课堂止于安静,要以学生为师,以同事的课堂为友。

给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因材施教是一个美丽的教育。文中第32页《从因材施教到因教施学》让我感触很大。感触在周博士敢于讲真话;感触在浅显的道理却从未疑惑或少人问津;感触周博士对当前教育体制和形式的深刻剖析。

书中总结道,因材施教至少有两个前提:一是教师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掌握学生的学习潜力与学习现状;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掌握学生信息为原则,而不受其他原则的干扰。很显然,这两点对于我们来说都有难度。我们不能与学生生活在一起,就连上课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再者,教学中我们即使掌握了学生的学习程度,也必须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去完成任务。同样的内容,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能掌握的很好,但对于个别学生来说,就很困难了,但即使我们都知道这一点,我们也会拉着他继续走。因此可以说,因材施教是一个美丽的教育理想,然而在当前是难以做到,甚至无法完成的。他把先圣孔子与柏拉图的教育理论做了比较,虽然他们都是今天教师向往的生活,但之所以向往,是因为不复存在。

孔子所谓的因材施教的材是指人,他的学生;而今天我们讲的材却是具体的教材。大家都知道,教育的起点不是教材,而是学生的现状;教育最基本的原则是因材施教。 但是生源的庞大、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方式,使得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基本上是无法实现的,家长和学生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当你对一件事情感到不满的时候,不外乎两种态度:一是转身离去;二是改变自己的态度。学习这件事情要想转身是不大现实的,那就只有转念了。既然我们明白因材施教是不现实的,就要改变自己的学习策略,不要被动地跟着教师,盼着他对你因材施教,而要主动地在教学进度的前面奔跑,努力做到因教施学.毕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

课堂效率=教学进度学习接受度

文中提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并不是看课堂教学过程如何,而是看课堂教学产生的学习结果如何。不管课堂教学过程多么丰富多彩,多么受学生欢迎,如果学生对教师讲解的内容难以理解,难以接受,那么这堂课也是低效的。不管老师上课讲了多少知识,也不管是怎么讲解知识的,最终的判断标准应该是学生接受了多少知识。从上面这个公式可以看出课堂效率等于教学进度与学习接受度的乘积。两个因数都达到最大的时候,乘积就是最大的。因此要让课堂发挥最大的效率,肯定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努力和投入,教师一味地加快教学进度而不顾学生的学习接受度,或者学生只管个人的学习接受度而不顺应教师的教学进度,都很难让课堂效率最大化。

《课堂密码》一书还提到了很多,比如为何教师总是忙而无功 、是学生失序还是教师失趣、以有趣课堂实现课堂有效、。课堂管理管什么 都有一种看到题目就想立刻了解的感觉。所以今天我就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效课堂密码读后感


高效课堂密码读后感(一)

6月16日,我有幸听了于春祥老师的《发现高效课堂密码》的报告,感触颇多。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一直疑惑什么才是真正的道德课堂?什么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听了于春祥老师的《发现高效课堂密码》后,才觉得豁然开朗,解开了我心中茫然,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发现高效课堂密码》报告分为课堂信仰密码、课堂模式密码、师生关系密码三大内容。于老师以有条不紊的逻辑,以在和我们拉家常般的平实的语言,在循循善诱中带着读者一步步揭秘高效课堂:沟通知识、生命、生活之间的额联系,是课堂效率的应然内涵。正如于春祥老师所言,课堂因展示而精彩,生命因表达而快乐。听完报告以后,我对自己今后的课堂教学又有了新的想法。

一、设计恰当、具体可测的学习目标

备课时对目标的确定、内容的安排、方法的选择、场地、器材的运用要做充分的思考与准备,并结合五年级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把过程与方法融入到课堂中,设计出具体可测的目标。

二、有针对性的提前预习或学习

针对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布置学生学习,把学习目标通过问题给学生提出来,学生在提前预习或学习时,在解决老师所布置的问题的同时,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生动活泼的展示

展示是高效课堂最具革命性的课堂独创。课堂展示要让学生先在小组内展示,然后在课堂展示,展示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展示是学生智慧的展现,学生的能力和自信得以升华的同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也得到了培养。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在新世纪没有创造能力,就只能在别人身后爬行。教学最本质的规律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生存,教会学生钻研,教会学生创新,促使学生由原来的学会变为会学,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与归宿学生独立探究和创造力得到发展。

四、点拨生成促发展

在学生展示以后,进入生质疑、纠错,师生质疑及师生点拨阶段,在学生有疑问的地方,在学生知识生成的过程中,教师的点拨很重要,而教师点拨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引导学生找到的匹配新知识的原型和学生真正的原型相距多远。点拨互动让课堂智慧在挑战中生成。

五、课堂及时检测,反馈目标的达成

课堂检测是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了解学习目标落实情况的重要手段,在形式上可以多样设计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到精练有趣实用固定练习和随机练习结合个人和小组参与结合精心设计。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可发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哪些同学已达到了学习目标,哪些同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下一步教学教师可制定出相应的措施予以帮助。它还可以检测教师的教学情

况。教师的备课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往往估计不足。进行了课堂检测之后,教师才能发现备课中的不足,才能及时的调整方法,改变教学策略,从而达到学习目标的实现。

感谢于春祥老师,让我再一次深度思考我的课堂教学,进一步明确了努力的方向。让我们一起在课堂上开行一列动车组,即小组合作学习,相信它会把学生带进一个理想的境界。


实践出真知。于老师的这本《发现高效课堂密码》,从理念到实践,从课内到课外,都在为我们开启高效课堂提供着系统性的思考和方法指导,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


高效课堂密码读后感(三)

阅读于春祥老师的《发现高效课堂密码》并写成读书心得就成为其中一项。

在此之前,于春祥这个名字2020也只是偶尔在一些培训中听别人提起过,并未引起我的关注。为此,在读他的书之前,我特地到他的博客中去了解了一下。在他的博客中我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平民化的一个教育家,一个很务实的教学工作者。于是我开始读这本《发现高效课堂密码》,由最初的心不在焉到后来的深入阅读,这本书给我带来巨大的震撼,这真是一本实用的好书!

在这本书中,于老师围绕怎样打造高效课堂提出了很多新颖的观点和具体的操作方法。全书分为高效课堂大揭秘、课堂规律有几多课堂医案巧拾零、模式建构与重建等十四章内容。其中第二章《课堂规律有几多》更是让我印象深刻。我们应该仔细审视一下自己课堂教学,有意识的运用规律。书中所讲的二八教学规律,让我对新课标的理解更深了一层。

所谓二八教学规律是指一般情况下,课堂上20%的属于重点、难点的内容需要教师教,而80%的内容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学掌握的。这个定律告诉我们教是建立在学的需要的基础上,从而实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学教互动,动态生成。这里强调的学绝不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凡是没有教师指导参与的学往往是低效的。教也未必就是教师的专利,所谓兵教兵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的方法。回忆自己的教学,要么是一直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么是置之不理、一放到低,这两种极端都是严重错误的。

于老师十分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分工,这与新课标中提出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是一致的。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常常犯满堂灌的错误,一讲到底,一节课下来老师累,学生更累。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改正的课堂模式。关注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高效互动是从根本上克服传统课堂弊端的出路。

对于教师在教学中?教?什么的问题,于春祥老师也作了明确的解释。就教学内容而言,教学生预习以后依然不懂的问题,教课堂讨论后生成的问题,教由教学内容本身延伸演绎的问题。就生命关注而言:教会探索问题的方法,教授正确习惯的养成,教育生命活力的彰显。重建教师师德观,遵循教育规律,交给学生他所需要的正确的东西;重建课堂效率观,将学习知识的过程成为温暖生命快乐生命的历程。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促进课堂的高效,我认为教师首先应该严抓基本常规,如学生的预习。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应采取一系列措施督促学生的有效预习。对非书写作业,学生的态度往往是消极的,教师一定要花时间进行检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课文的习惯。而在检查的过程中,教师对教什么的问题更能做到心中有数。不仅如此,针对一些学困生,教师还应对预习的方法给予相应的指导。同时在新课开始之前,教师应告诉学生新课将解决哪些问题,让学生有目的、有方法地预习课文。如能做好这一步,对教师的教学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当然,要打造高效课堂,仅靠学生的预习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对学情的分析、对教材的把握等都是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然而我相信,只有把每一步常规环节做踏实,才有实现高效课堂的可能。

总之,我认为,教师要促进课堂模式的转变从而打造高效课堂,首先要促进观念的转变,思想指导行为,只有在正确思想的引领下,我们才能探索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打造高效课堂,于老师提出的很多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尝试,而只要教师秉承正确的教学观念也应该能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方法。

读《课堂密码》有感


读《课堂密码》有感

王千瑜

在《课堂密码》一书中我学到了很多。书中写到“一堂成功的课往往具有即时性,它需要教师有灵感,也需要教师能把握当时的课堂情境。有预设的课可以保证不出问题,但难以保证它非常精彩。”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根据课堂对课堂实际情况的变化,尤其是学生的反应,要对已经预设好的课堂进行应变修改,这样才能使课堂与学生相适应,创造出精彩和适合学生的课堂。

要打造“有效、有趣”的课堂,在教学中大胆采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开展竞赛等这些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很有效的。旨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下乐于自愿进入到学习场景中来。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总之,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动中玩,乐中学,达到自由交流,从而使学生真正地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是让课堂生动有趣的重要手段。

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对知识的传授这一简单过程,更需要更多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授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等等,这些是学生终生受用的东西。作为一名新教师,需要学习的教学经验太多了,读书为我解决了教学实践中遇到很多困惑,我将继续努力。

《课堂密码》(精选读后感)


《课堂密码》读后感950字

十月底,我带教师去上海培训时听了周彬教授的一次讲座。整场讲座都在讲公开课上发生的课堂教学故事,加上周彬教授独特的演讲风格,所有老师都听得十分投入。整场讲座结束,周教授的ppt依旧显示在首页,上面只有四个字:课堂密码。这四个字加上他的讲座唤醒了我对课堂的觉知。

回想起我自己站在讲台、站在学生面前的场景,我总觉得教学是一件摸捉不透却又习以为常的事情。课,按照传统的方式继续下去,似乎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多关注一下学生就会觉得有些无助。学生学到了何种程度,掌握了多少学科知识?说实话,心里真没底。不断地操练又怕陷入题海战术,无法启迪学生的心智,同时又给学生带来学习压力。不操练又怕学生没有掌握,因此操练多少学生才能掌握?其实,自己心里也没底。想必一个教师自己心里没底,稀里糊涂将课上下去,那么学生也就只能稀里糊涂地学下去了。久而久之,教师和学生可能就会走散,再想回归到课堂也就更难了。

培训结束后,我爬楼看完了周彬教授的公众号文章,但是碎片化的阅读依旧无法让我对课堂教学形成完整的理解。于是,我便将周彬老师课堂教学的系列丛书淘了回来。周彬教授的课堂教学系列共有三本,《课堂密码》只是其中的一本。这本书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在课堂:打造“有效课堂”、营造“有趣课堂”、塑造“有序课堂”;第二部分重点在课堂中的人:课堂中的“学生”和课堂中的“教师”。

每一部分都探讨了教学中最习以为常却又常常被教师忽视的案例。每一节开头都以故事或是案例的形式开始,引读者进入情景,而后转入课堂教学,让读者学会将身边的事物与教育进行关联,从而获得启发。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场迷宫游戏,那么《课堂密码》这本书就是一份带有障碍物的迷宫地图,每一个通往出口的路径中都有无数的障碍物。它没有详细地指示教师课堂教学如何去设计,从哪个点切入且如何在教学中去推进。但是它将教师课堂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做出了标识,让老师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得到警醒,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留心。想必,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扫除迷宫中的障碍物,那么终有一天会走出迷宫。这时再回过头来看迷宫,可能对这幅迷宫地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这场迷宫游戏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当然,迷宫地图也不是万能的,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障碍物可能会更多,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观察,去做标识。当遇到的问题多了,经验也就多了,处理课堂问题的态度也就更加坦然和从容了。

《课堂密码》读后感900字


《课堂密码》读后感900字

婉婷

十月底,我带教师去上海培训时听了周彬教授的一次讲座。整场讲座都在讲公开课上发生的课堂教学故事,加上周彬教授独特的演讲风格,所有老师都听得十分投入。整场讲座结束,周教授的ppt依旧显示在首页,上面只有四个字:课堂密码。这四个字加上他的讲座唤醒了我对课堂的觉知。

回想起我自己站在讲台、站在学生面前的场景,我总觉得教学是一件摸捉不透却又习以为常的事情。课,按照传统的方式继续下去,似乎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多关注一下学生就会觉得有些无助。学生学到了何种程度,掌握了多少学科知识?说实话,心里真没底。不断地操练又怕陷入题海战术,无法启迪学生的心智,同时又给学生带来学习压力。不操练又怕学生没有掌握,因此操练多少学生才能掌握?其实,自己心里也没底。想必一个教师自己心里没底,稀里糊涂将课上下去,那么学生也就只能稀里糊涂地学下去了。久而久之,教师和学生可能就会走散,再想回归到课堂也就更难了。

培训结束后,我爬楼看完了周彬教授的公众号文章,但是碎片化的阅读依旧无法让我对课堂教学形成完整的理解。于是,我便将周彬老师课堂教学的系列丛书淘了回来。周彬教授的课堂教学系列共有三本,《课堂密码》只是其中的一本。这本书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在课堂:打造“有效课堂”、营造“有趣课堂”、塑造“有序课堂”;第二部分重点在课堂中的人:课堂中的“学生”和课堂中的“教师”。每一部分都探讨了教学中最习以为常却又常常被教师忽视的案例。每一节开头都以故事或是案例的形式开始,引读者进入情景,而后转入课堂教学,让读者学会将身边的事物与教育进行关联,从而获得启发。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场迷宫游戏,那么《课堂密码》这本书就是一份带有障碍物的迷宫地图,每一个通往出口的路径中都有无数的障碍物。它没有详细地指示教师课堂教学如何去设计,从哪个点切入且如何在教学中去推进。但是它将教师课堂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做出了标识,让老师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得到警醒,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留心。想必,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扫除迷宫中的障碍物,那么终有一天会走出迷宫。这时再回过头来看迷宫,可能对这幅迷宫地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这场迷宫游戏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当然,迷宫地图也不是万能的,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障碍物可能会更多,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观察,去做标识。当遇到的问题多了,经验也就多了,处理课堂问题的态度也就更加坦然和从容了。

藏地密码读书笔记


藏地密码读书笔记

《藏地密码》是我好多年以前就想阅读的一套书,买吧嫌贵,图书馆借吧,还缺第一本和第二本。思来想去,寒假趁着换手机的机会,就下了个电子版的。断断续续的看,在这两周的突击下终于搞定了。

想看此书的最初目的就是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全世界有那么多的旅游胜地,为什么老外和国人偏偏非要去西藏旅行?那里的景色有那么美吗?仅仅是西藏的美景让全球的旅游达人接踵而至吗?而且到西藏的交通很不方便,它怎么能够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去那旅行?

原来只知道藏獒是西藏的特产,也不明白为什么好多人都要把它当作宠物养,而且还那么昂贵!现在知道了原来西藏也是众多宗教的发源地,尤其是佛教!书中说西藏的每一座山、每一个湖都代表一位神仙,每位神仙也象征着不同的意义,据说特别灵,由此可知为什么王菲一次又一次的出入西藏寺庙了。可是还不明白的是诸位大神究竟有多灵?从科学角度讲,宇宙不是不存在神鬼这一说吗?可是据说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晚年好像就研究到了宇宙的神,这真是一个让人迷惑又纠结的问题,

这本书的主人公包括卓木强巴、莫金、方新教授、唐敏、张立、岳阳、吕竞男教官、亚拉法师、巴桑、索瑞斯、马索,再加上后面几本书里新增的主要人物胡杨队长和塔西法师。这些人每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每个人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在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翻越斯必杰莫大雪山(难度系数远高于攀珠峰)、破解倒悬空寺里面的一个又一个机关,他们全都活着出来。可是读到第十本,他们历经千辛万苦到达帕巴拉神庙后,我有一种【被调戏】的感觉!这样的一堆高手,除了十三圆桌骑士,他们在全世界的能力也是数一数二的,所经历一切的一切竟然全都是由【唐涛】一个人在背后操纵的!何马你是有多狠?你的想象力是有多丰富?你完全将【强中自有强中手】这个词发挥的淋漓极致!

在这些人物当中特别佩服岳阳的侦查能力,他简直就是天才中的天才!与他相比我简直就是没有逻辑可言。而且看这部小说的过程当中觉得自己就是一不会思考的高级动物,根本就预测不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由于这本小说特别长,我就像黑瞎子掰棒子一样,看着后面的内容忘记前面的,故最后看完也就记住一个大体情节,一些关于西藏历史的细节问题能够记住一两个也就万幸了。

小说中还提到戈巴族的狼,那里的狼和《狼图腾》中的蒙古狼还不一样,戈巴族的狼更聪明,睿智,懂人性。难怪它们的祖先能被训练成战獒为光军所用 。

《藏地密码》以小说的形式为整体框架,以西藏的历史贯穿始终,这样读者既不感到枯燥,又能学习并了解西藏。总体来说,这部小说很好看,逻辑性很强。最起码它令我废寝忘食,尤其是看到岳阳突然转投莫金那章时,我觉得不可思议,完全不相信也不能接受,就连做梦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不过还好他没有令我失望。如果我能把这种精神发挥到写论文方面,现在岂不是已经投两篇核刊啦,哈哈。

《课堂密码》读后感1000字


《课堂密码》读后感1000字:

十月底,我带教师去上海培训时听了周彬教授的一次讲座。整场讲座都在讲公开课上发生的课堂教学故事,加上周彬教授独特的演讲风格,所有老师都听得十分投入。整场讲座结束,周教授的ppt依旧显示在首页,上面只有四个字:课堂密码。这四个字加上他的讲座唤醒了我对课堂的觉知。

回想起我自己站在讲台、站在学生面前的场景,我总觉得教学是一件摸捉不透却又习以为常的事情。课,按照传统的方式继续下去,似乎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多关注一下学生就会觉得有些无助。学生学到了何种程度,掌握了多少学科知识?说实话,心里真没底。不断地操练又怕陷入题海战术,无法启迪学生的心智,同时又给学生带来学习压力。不操练又怕学生没有掌握,因此操练多少学生才能掌握?其实,自己心里也没底。想必一个教师自己心里没底,稀里糊涂将课上下去,那么学生也就只能稀里糊涂地学下去了。久而久之,教师和学生可能就会走散,再想回归到课堂也就更难了。

培训结束后,我爬楼看完了周彬教授的公众号文章,但是碎片化的阅读依旧无法让我对课堂教学形成完整的理解。于是,我便将周彬老师课堂教学的系列丛书淘了回来。周彬教授的课堂教学系列共有三本,《课堂密码》只是其中的一本。这本书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在课堂:打造“有效课堂”、营造“有趣课堂”、塑造“有序课堂”;第二部分重点在课堂中的人:课堂中的“学生”和课堂中的“教师”。

每一部分都探讨了教学中最习以为常却又常常被教师忽视的案例。每一节开头都以故事或是案例的形式开始,引读者进入情景,而后转入课堂教学,让读者学会将身边的事物与教育进行关联,从而获得启发。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场迷宫游戏,那么《课堂密码》这本书就是一份带有障碍物的迷宫地图,每一个通往出口的路径中都有无数的障碍物。它没有详细地指示教师课堂教学如何去设计,从哪个点切入且如何在教学中去推进。但是它将教师课堂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做出了标识,让老师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得到警醒,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留心。想必,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扫除迷宫中的障碍物,那么终有一天会走出迷宫。这时再回过头来看迷宫,可能对这幅迷宫地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这场迷宫游戏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当然,迷宫地图也不是万能的,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障碍物可能会更多,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观察,去做标识。当遇到的问题多了,经验也就多了,处理课堂问题的态度也就更加坦然和从容了。作者:婉婷

《父母课堂》读书笔记


父母课堂读后感

这几天,我读了本期《父母课堂》中,一名着名教育家杨雄的访谈记录,说道关于父母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利蔽,深有感触。其中谈及,如果把家庭看成一个三角形的关系,父亲、母亲、孩子便是三角形的三个角,如果父母间关系比较好,能给予孩子均等的爱并且父母之间互相爱护,成为一个等边的三角形,把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行为方式、态度体系及社会道德规范传递给子女,从而令他们生活在一个幸福、和睦、平等的家庭中,那他在日后对学习、对将来的生活、婚姻都会产生美好的向往。的确如此,如果父母某一方,对小孩特别溺爱、过度保护,时时以小孩为中心,甚至有的家庭夫妻关系完全依靠孩子来维系,这样的一个不等边的三角形家庭,对小孩子的心理健康是蔽大于利的。

美国一些学校的心理学家就父母离婚对儿童的影响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父母离婚对儿童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年龄段的离婚家庭,儿童的适应和反应是不同的,2岁半之前没有太大影响。(1)2岁半—3岁3个月儿童表现出的是倒退行为。(2)3岁8个月—4岁8个月的儿童表现出易怒、攻击性行为、自我责备和迷惑。(3)5—6岁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焦虑和攻击性行为。(4)7—8岁儿童表现出悲哀、害怕以及希望和解的幻想。(5)9—10岁的儿童表现出失落感、拒绝、无助、孤独及愤怒与忠诚怕矛盾。(6)11岁以上的儿童表现出悲伤、羞耻,对未来和婚姻感到焦虑、烦恼、退缩。

一个家庭,如果家庭成员之间都能做到相互爱护、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相互尽力满足亲人的合理需要,父母之间能相亲相爱,那么,这个家庭的整体情绪一般都是和谐而愉快的。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孩子感受到快乐、正气,从父母的榜样中去关爱他人,用热爱学习、关心家庭来回报父母,这就是我们期望孩子应有的孝心。

愿所有的家庭成员和睦相处、相亲相爱,愿所有的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课堂密码》的读后感2000字


本书主要从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的生成性、教学情景等方面,通过一些好的、差的案例来阐述了如何才能上好课,怎样的一节课才能真正符合新课改要求。这本书很好地解决了教师的困惑。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我读本书的一些感受。

一 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实际上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这里的教育活动不仅仅指教师的教,还包括学生的学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必须从三方面入手:

1。教师的教

教师在备课之前必须了解学生的基础,备课时要吃透教材,弄清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调控师生的作用,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在教学中,教师用肯定和奖励的评价方法,妙用竞争方法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2。学生的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勤于多问。学生只有自己会思、会问、会学,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除此之外,学生要敢于实践。通过实践,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观见之于客观物质世界,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

3。师生互动

课堂上师生之间除了认知信息的交流外,还有情感交流。良好的情感交流能够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下学习。

二 课堂的生成性

1。抓住契机──做有效生成的催发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从宏观课程的观点看,课堂中的各种因素:教师本人、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中的各种信息,都可看作是宝贵的教学资源。而师生在围绕着教学内容展开的真情互动中,相互启发,相互感染,相互促进,从而求知的欲望被激发,情感的闸门被打开,思维的火花被点燃。这样,师生间的互动对话的过程可以催发、生成许多教学契机。对于动态的数学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抓住并加以利用,从而使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在课堂上有灵感出现,有智慧的火花迸发,要把它转化为可生成的资源,需要教师敏锐地加以捕捉、放大。否则,契机稍纵即逝,而且无法复制。

2。做生成信息的提炼者

教师在真情呵护学生纯真、稚嫩的童心,积极诱导学生使他们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的同时,必须加强引导,及时调控,充分发挥教师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和激励者的作用,为生成性资源定向导航。在课中准确洞察学生心灵的秘密,敏捷地捕捉学生在课堂稍纵即逝的变化;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见机而作,适时调整。而不能随波逐流,要有拨乱反正的胆识,要有取舍扬弃的智慧,要在课堂上不断锤炼,炼就一身扬沙拣金的提炼功夫,使学生能在活而不乱、趣而不俗、新而不谬的空间里畅所欲言,自由放飞,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拓展延伸──做生成资源的拓展者

新教材中提供了一些思考题,可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在教学时要适当地将教材进行拓展、延伸、给学生一片新的天地。这样可以有效地开拓学生的思路,增长他们的见识,培养他们求异思维与创新能力。

三 教学情景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正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在教学中创设生动的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索。良好的教学情景能充分调动学生。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教学实效的一条重要途径。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的教师应有对教学内容的多种理解和认知,尊重学生认知能力的不同,以情景创设的多样性去实现学生不同的学习选择,以多样的交互去激活学生的主动性,提供学生多种学习的起点和多条学习的路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也将不断优化教学情景使学生达到最佳的情绪状态,让他们的潜在智能、创造性充分获得发展。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而课堂教学是我们达到此目标的有效途径。怎样使课堂更为有效,我想《课堂密码》会给你正确答复。

父母课堂读书笔记


父母课堂读后感

今晚在帮孩子整理书包时,无意间发现有两本《父母课堂》,突然想起前几天孩子叫我写读后感。于是,我就打开看看,一下子就被“帮孩子选报兴趣班”那篇文章深深地吸引了。看完那篇文章后,静下心来反思自我,慢慢地想到自己对孩子教育的误区。

记得在上学期刚开学没多久,孩子兴高彩烈地拿着一张通知,高兴地说:“妈妈,报兴趣班了,我喜欢画画,我想报画画!”我拿过通知看了一下,说:“孩子,女孩子最好报形体舞,可以练下体形对你长大后用处更大,还有老师刚才发信息来说画画班己经报满人数了(说谎)。”孩子听了失望地点点头。现在回想起这件事,觉得十分惭愧,自己没有尊重孩子的兴趣,强行把自己的意愿加在孩子的身上,想让孩子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其实这样做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有可能会挫伤孩子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读完这篇文章后,我获益良多,懂得了如何为孩子选报合适的兴趣班。主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我们要明白是帮孩子选报兴趣班,而不是帮自己选报,必须要以孩子的兴趣和意愿为前提,绝对不能强迫。哪怕孩子只有一天的学习和训练的体验,也会有一定的收获。

因此,我们作为父母一定要以平常心态巧妙地引导孩子选择合适的兴趣班,不能强迫孩子忽视孩子感受,一切应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只要孩子有兴趣,就会有自主的学习,快乐地享受着学习带来的无穷乐趣!

读后感1500字-周彬《课堂密码》


本学期一直在看教育学博士周彬先生的作品《课堂密码》一书,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打造有效课堂;营造有趣课堂;塑造有序课题;课堂中的学生;课堂中的教师。
正如书中所说的,对待课堂,现在最响亮的口号就是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正是这句话,成为不少老师不懈努力的动机。我们小学每节课又是40分钟,我们在静下心来想这句话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在实践这句话的时候,会不会忽略学科的整体性呢?上好了每一堂课是不是就意味着孩子就能够学好这个学科。往往效果并不会有我们教师预期的那么好。所以如何处理好课题和学科的关系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我们需要成绩,但却不能从学生身上抢成绩;我们需要趣味,但又不能偏离学科来讨好学生;我们需要有序,但又不能用权力和体力去管制学生。当我们不再用要什么就取什么,看不惯什么就改什么的心态来行事,而是尊重学生,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尊重同事的课堂时,才肯过在有序的课堂中获得乐趣,在有趣的的课堂中获得成绩。基本上所有的老师都是抓紧课堂上的40分钟时间,每天都为孩子们的学业而努力中,但是读到这里,我才明白孩子们的成绩并不是老师在努力就能够得到的。
因材施教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需要用到的。书中提到,因材施教至少有两个前提:一是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掌握学生的学习潜力与学习现状;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掌握的学生信息为原则,而不受其他原则的干扰。这两点对于我们来说是比较难实现的,我们不能与孩子们生活在一起,就连上课的时间也只有每次40分钟时间,再加上数学每周仅有的4个课时,在课堂上也有每天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同样的内容也许大多数的孩子可以掌握,但对于个别孩子来说还是会有困难的,但是作为老师,我们也只能努力的拉着孩子继续学习。正如书中所说,因材施教是一个美丽的教育理想,但越是美丽,对孕育它的条件就越苛刻。
课堂效率=教学进度学习接受度
文中提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并不是看课堂教学过程如何,而是看课堂教学产生的学习结果如何。不管课堂教学过程多么丰富多彩,多么受学生欢迎,如果学生对教师讲解的内容难以理解,难以接受,那么这堂课也是低效的。不管老师上课讲了多少知识,也不管是怎么讲解知识的,最终的判断标准应该是学生接受了多少知识。从上面这个公式可以看出课堂效率等于教学进度与学习接受度的乘积。两个因数都达到最大的时候,乘积就是最大的。因此要让课堂发挥最大的效率,肯定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努力和投入,教师一味地加快教学进度而不顾学生的学习接受度,或者学生只管个人的学习接受度而不顺应教师的教学进度,都很难让课堂效率最大化。
细细品味,书中很多的道理都值得我们去慢慢深思,慢慢思考。在教育的道路上也许我们会遇到一定的困难的,但是我们并不孤单,因为我们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在引领。

《达文西密码》读书笔记_600字


书名:达文西密码

作者:丹布朗

译者:尤传莉

出版者:时报文化出版

出版年月:二零零四年八月十二日

故事概要:

年高德劭的罗浮宫馆长贾克索尼耶赫遭人谋杀,尸体旁有他留下一连串令人困惑的密码。美国哈佛大学宗教符号学教授罗柏兰登意外地卷入这起命案,它既要逃命也要找出凶手。在破案的过程中,兰登与苏菲发现了许多足以改写历史的重大秘密。虽然始终它们并没有找到锡安会千年来所守护的圣杯抹大拉的马利亚的尸骨,但命案总算是落幕了

佳句:

一、在现代的圣杯追随者自成世界的怪异圈子里,李奥纳多达文西始终是探求者最大的谜。他的艺术作品似乎急于吐露个秘密,然而不管秘密是甚么,都始终不见踪影。

二、当二个文化发生冲突,输家就被抹去,而赢家则写下史书──美化他们的动机,丑化被征服的对手。

读后心得:

读了这本书后,我感到相当的震惊。一个世纪大秘密,被代代相传好几个世纪,而直到现在才被公诸于世。也许是我并不生长在基督教的社会里,所以才不能体会这些秘密被泄漏出去所造成的后果,然而,这些后果对教会的人来说,是多大的威胁与讽刺啊!

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李伊提宾,是个彬彬有礼的绅士,他即使拄着拐杖,也能行动自如,当他得知苏菲手中握有藏密筒时,心中突起歹念,并与黑密一手策画,想抢夺藏密筒,早先一步得到圣杯,黑密万万想不到,当他们达成目标时,提宾敬不顾一切的杀了他,表面装成大善人,实际上是个不折不扣的伪君子,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红英阳光密码》读书笔记


《红英阳光密码》读书笔记

《红英阳光密码》这本书是学校文化管理案例读本,所选案例都是来自北京海淀区红英小学。全书分为“红英·阳光教育”和“红英·阳光密码”上下两编。上编包括阳光教育的缘起、理念与实践;下编主要是对从密码之一“我能安静等待”到密码之二十“我快乐,我健康”共二十条密码的解读,展现了红英小学的师生风采和教育成就。书中展现的内容对中小学开展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具有很好的实践指导意义。

红英小学位于海淀区西北部的城乡结合部地带,始建于1960年,占地面积仅6亩。学校曾先后获得“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北京市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先进学校”、“北京市科研先进校”等荣誉称号。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学校取“阳光普照万物”之意,提出“阳光教育”的理念和思想。陈淑兰校长用形象的语言解释她所倡导的阳光教育:“我们的孩子情商好,智商也不差。只要我们努力教育,他们就会挺拔向上,吸收更多的阳光,茁壮成长。” 红英小学阳光教育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他们所创造的“阳光密码”、“阳光俱乐部”、“倒金字塔”和“学生阳光社团”,这四者构成了学校阳光教育的主要特色,逐步形成了系列化的阳光教育模式。“阳光密码”除了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评价监督,还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学校将学习及实践中摸索出的良好行为习惯归纳为“细节决定成败50条”,提炼出“我能坚持到底”、“我能理解别人的感受”、“我是一个好伙伴”等“阳光密码20条”作为评价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准则,告诉学生如果掌握了这些行为密码,就能开启美好未来的大门。学校秉承“阳光教育”办学理念,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完善的阳光少年培养体系,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行为习惯、实践能力、兴趣特长等方面的培养。

教育是人类的阳光,它应该像太阳一样公正、透明,尊重一切生命,尊重每一个渴望求知的心灵。无论他来自繁华的都市还是偏僻的乡村,无论他聪慧还是愚笨,学校绝不厚此薄彼、冷暖各异。教育应该像太阳一样温暖、纯净而博大,将幸福之光照进每个孩子的心灵。红英小学各种“阳光理念”办学的宗旨和“红英“阳光教育”的办学理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与榜样作用,值得我们光耀认真学习与效仿。

读《课堂密码》有感:数学教学呼唤有效的课堂


读《课堂密码》有感:数学教学呼唤有效的课堂

向课堂35分钟要效率,这已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教育口号。由此诞生的有效教学,甚至高效教学也成为一个时髦的课题,在中小学广为流传。可是,尽管我们向课堂35分钟要了这么多年的效率,有效教学也被大家研究的这么多年,但是除了积累大量课堂教学技巧之外,对于决定课堂效率的要素反倒无人问津,从而让教师经常陷入对角桥却无成绩或有成绩却无技巧的尴尬之境。其实课堂效率的实质,是教学与学习的协同共进,只有教师的教学进度与学生的学习接受度步调一致,才能做到教学相长,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在q2009nian的12月份,我对课堂低效这个问题也进行了一些思考,我认为照成课堂低效的原因有以下三个:

一、低效---缘于教材

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载体,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其地位与作用不言而喻。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更注重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思想的渗透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我国的一些数学特级教师把焦点放在了源头上编教材。例如:人教版的,苏教版的,浙教版的等等。我们学校结合实际选择了张天笑、朱乐平老师编著的浙江教育出版社的《新思维数学》。这套教材最大的优点是题型多样化,设计巧妙,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发展。

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在人教版的教材上,注重用竖式计算的笔算方法,但是在这套教材上,它除了用竖式笔算之外,出现了更为巧妙的方法。如3459方法1、3009+409+59。方法2、3409+59。方法3、3059+409。方法4、345103451。这些方法不仅出现在教材上,而且在课堂作业本上也相应出现了配套的练习,如:作业本第17页,287=140+□ 3173= 900+□ 1694=□+36 278=□56 5125=□=60 4633=1224+□。这样的题型设计丰富了学生思维,增强了知识之间的跳跃性,但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对于班级里面数学思维不是很强的学生来说这无非是雪上加霜,他们的思维总是跟不上教材的步伐,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对学习数学就失去了兴趣和信心。

二、低效缘于教师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实施者,是教学评价中的主要归因对象。对造成课堂低效状况子让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下面两个方面是以下教师迫切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

1、教师对理念的简单化操作。理念作为一种向导,自有其一种积极的价值追求。但是有些教师在学习时,没有联系实际,未能洞察理念所描述的字2024面背后实质性的东西,常常断章取义,或依样画葫芦盲目跟风。如新课程倡导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些固然有它们自身的价值体现,但是也并非是每堂课每个教学内容都必须有这些过程。

2、教师盲目的担心。由于《新思维数学》这套教材本身的因素,而导致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担心害怕越来越严重。为什么这么说呢?前面提到过新数学教材最大的优点是题型丰富度多彩,变化多端,往往需要学生从1跳到3甚至4,如《新思维数学》三年级上策第一单元里面的应用题,教材主要是安排了想求一个数的几倍,在求两个数的和或差这样的两部计算应用题,但是在简单地教学了这个类型之后,在练一练中,它不仅安排了这类题型的巩固练习,还出现了一下几种类型的应用题:(1)和倍问题的逆向题,即已知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与两个数的和,分别求出这两个数各是多少。(2)已知一个数A,另一个数是它的几倍多即或少几,求另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和(或差)。(3)、差倍问题。如A+B=80 AB=40,求A、B各是多少。这样的安排,在《新思维数学》的教材中式很平常的意见是,但是反之,这样的练一练的设计,对我们不禁要问事为了让学生巩固练习呢还是让我们继续教学新的内容。面对教材这样的安排,我们教师难免会担心我们的教学时间不够,既不想浪费实际那,有像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唯一的办法就是由老师在课堂上一一分析解答,久而久之,我发现学生思考的能力、学习的兴趣都越来越低了。

三、低效缘于家长。

现在的家长,贪心要求高。他们既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艺术方面有所发展,以便将来有个什么一技之长,又希望孩子在学科成绩上也遥遥领先。为了达到家长的这些预期的目标,他们给孩子的课余时间都排的满满的,弹钢琴,吹沙克斯,下围棋,读英语,学奥数。孩子们就像赶集似地,马不停蹄地奔波在各个辅导机构之间。

除了上补习班,他们还要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回家作业,而有些老师根本不去体会孩子的艰辛,也不去理会学校提出的减轻学生负担的政策,这样一来,学生很少有时间可以自己安排,做做自己喜欢的事,看看自己喜欢的书籍,或者到野外休息放松。久而久之,他们的身体和思维得不到很好的休息,也难怪孩子上课迷迷糊糊的,提不起精神。

《发现高效课堂密码》读后感(优秀范文)


一、对学困生的表扬中请不要带有伤害语句。

希望读后感大全的优质读后感能够给您带来灵感。

表扬需要真心表扬,不要带有伤害性的语言。这一点容易被我们忽视,尤其是隐形的伤害性表扬。如我们可能在课堂出现的表扬:“今天你的表现真好。假如你平时能像今天这样,你的成绩早就提上去了。”这句表扬的话中,前一句表扬是正面的,但缺少具体表扬细节,表扬学生时尽量表扬在细节上,如你今天关于这个规律理解很深刻,关于这个练习题解题方法很新颖等;第二句就是一种隐形伤害了,看似老师前面是一句表扬,后面可能就像一把刀了,因为学生可能理解为:你之前就没有好好听课,没想到你今天还能回到问题。

对学困生的表扬请落实到具体的细节,同时不要带有伤害性语言。

二、学困生是老师教育教学的一种人为定义。

“学困生”在很大程度上是老师的一种人为定义,并不是学生自己的学习状态。

1.哪一位学生不愿意自己优秀呢?所以学困生只是老师对成绩暂时较差学生的一种定义而也。任何学生本质上是都是想追求优秀的,只是在追求的路上遇到了很多阻碍,当然很大程度是学困生较大学习阻碍是自己。

2.学困生定义很多教师是按照本学科成绩定义的,这位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是学困生吗?如果把智力存在问题的学生除外,只有极少数学生是各科成绩都很差的,每门功课学不懂的学生。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更多的情况是在大班教学中,教师集体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个体学习的需求。很多教师会发现,学困生课下进行单独辅导时,他们的接受能力可能比很多中等生还快,掌握得还好。

三、如何帮助学困生。

1.思想是关键。

很多学困生主要是学习没有目标,有些70、80后老师们感慨,为什么学生不像我读书时那么努力那么认真呢?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是成长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学生成长的生活环境比70、80后大多数教师们成长环境好,物质条件丰富后,学生无法有生存环境带来的危机感,他们更多的想从课堂上感受到快乐。所以利用学困生特点帮助你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显得很重要,有时可能这个学习目标不是教师所任学科目标,而只是帮助学生建立重拾信心的目标,找到在班级能体现自我存在价值的目标,从思想上改变学困生对学习本身的认识。

2.耐心是前提。

学困生的形成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他们可能是1-2年的时间甚至更长的时间形成的,需要教师至少用一个月的时间,帮助学困生形成本学科新的学习习惯。在新的习惯形成之前,学困生不良学习行为会不断反复,这需要教师具有极强的耐心。不断努力,静等花开。

3.坚持是胜利。

教师耐心是面对学困生不断反复不良的学习行为,教师的坚持就是取得胜利的关键了。学困生的改变的最关键环节是自我认识到我能做得很好。学困生的现实情况是当前学习的知识不一定能学好,以前学习的知识肯定没有学好,因此笔者认为学困生成长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教师陪伴下开始认真学习,但成绩还是跟以前相差无几;第二阶段教师陪伴下开始刻苦学习,成绩有所提升;第三阶段自己开始认真刻苦学习,成绩比之前进步较大并倾向稳定。

有时候方法不一定是最重要的,改变一种观念可能更为实际,那就是学困生只是我们人为的一种定义,他在我们的教学中可以不真实存在。因为我们不需要太多的方法和技巧,只要从思想上改变观念,坚持投入,抓着学困生不放松,不进步是不可能的,甚至能够把学困生转变为优生。(牟银勇)

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带着教学中的困惑和对高效课堂的追求,假期里,我细读了于春祥老师的《发现高效课堂密码》,被这位博学多识的“草根教育专家”所折服。数十载,于老师坚守在教育改革一线,但从未改变过初心,勤于研究,乐此不疲。他不仅是我们教师的楷模,更是我们教育事业的指路明灯。

读后感大全中有很多优质读后感范文为您提供!

在研读《发现高效课堂密码》之后,深深地体会到这本书不仅是一缕清风,为我们教师吹散迷雾;也是面镜子,让我们教师看清课堂缺陷。下面我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个人体会。

在第二章中,于老师总结的“课堂教学规律”,给我指明了方向。其规律概括起来讲就是“动手做、动脑思、动眼看、动耳听、动嘴议、动身演”,以上“六动”可以界定为高效课堂“生命狂欢”的基本形式。这就是于老师的课堂效率观。其中“学习快乐律”和“二八”教学律,让我印象尤为深刻。

关于“学习快乐律”,于老师说“快乐源自成功,成功源自展示,展示源自自信,自信源自预习”。换言之,“预习催生自信,自信激励展示,展示孕育成功,成功繁衍快乐”。回顾自身教学,我给予学生的“预习权”和“表达权”少之又少。学生对英语教材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督促学生的预习,并花时间进行检查,让他们养成预习的好习惯。针对学困生,我还会对他们进行相应的预习方法指导。并在新课开始之前,告诉学生新课上会解决哪些问题,让他们有目的、有方法的去预习课文,熟悉教材,从而让他们在课堂上自信学习且快乐习得。

关于“二八教学律”,即一般情况下,课堂上20%的属于重点、难点的内容需要教师教,而80%的内容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学掌握的。在我们的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教”建立在“学”的需要的基础上,从而实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学教互动”,“动态生成”。回顾自身教学,往往不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常常课堂上“满堂灌”,这种错误的课堂教学观念,日后我一定改善,且争取给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

在第十章中,于老师的传统课堂“十八怪”,让我陷入沉思。十多年前,新课改,新理念就传入到了我们教师群体中,可是真正实施的却寥寥无几。教师依旧做主宰课堂,英语教学课堂中,教师依赖课件无法自拔,学生依旧天天腻于题海,应试教育魂魄犹在......我不仅回想了自己平日的教学,我给了学生多少思考的空间?学生有多少展示自己的机会?是否可以精选题目,让学生跳脱离题海,减轻他们的负担,实现真正的高效学习?英语课堂是否一定要依赖于课件?我能否用更高效的方式来整合知识?带着这些疑惑,我再次深入于老师的高效课堂中,并解读他的密码。于老师说“课堂上指望一个老师带四五十个学生,再苦再累也不会带出高效来,一旦把小组带成‘动车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我明白了,要让小组合作更多一些,实一些,课堂教学才能更加高效。民主是课堂的基础。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才会有“精彩”。学生的精彩才是课堂的精彩。

细细品读这本书,不论是于老师的博学、乐学、专研精神,还是其提倡的高效课堂教育理念与方法,都是我们教师这一生所要解读的密码。教育生活一旦成为我们研究、探索、创新的资源,“幸福美感”就会不期而至。研究不管是其过程,还是结果,都伴随着一种“幸福美感”的体验,这种体验便是对生命的滋养和回馈。

将来教师之间的竞争,主要取决于谁学习的速度快。现代版的游戏规则是“快鱼吃慢鱼”。学习速度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必然被淘汰。如果你要这个世界有更多的爱,那么你就要在你的心中创造更多的爱;如果你要这个世界更优秀,那么你也要先让自己更优秀。学习是生存的需要,生命因读书而精彩!(丁丽佳)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课堂密码读书笔记兼读后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成功课堂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