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爰国主义读书笔记

爰国主义读书笔记

精要主义读书笔记2000字。

库法耶夫说:“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阅读的过程,也是情感不趣起伏的过程,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书笔记,有哪些好的读书笔记范本而资借鉴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精要主义读书笔记2000字",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一本书的精华内容,浓缩起来可能就是一两句话。但是作者们却用一本书的篇幅来给你讲诉这一个道理。
有时候我也会想抄抄捷径,看看别人写的读后感或者书籍简介不就了解了吗?但是每当我这么做时,我都会以搜到一些早已耳熟能详,但是对我来说却是不痛不痒,过目就忘的大道理而告终。人生汇成一句话可能也就是那么一两句,何况一本书。大道理于我们就像一口要吃下的大胖子。俗话说,大道理都懂,但却不一定能过好这一生就是这个意思。

今天这本精要主义,也是如此。如果用一句话概述这本书,讲的就是要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重要的事物上。

但是作者就是要把这句话揉碎了掰烂了讲给你听。今天读完整本书,我也想通过写写读后感加深自己的理解,将这些大道理拆碎了,才能慢慢消化成自己的营养。首先来拆分一下这句浓缩的话。

一,你是否重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你是否意识到自己的时间和精力80%都是被浪费掉了?很多人都听过帕累托原理,80%的成果是由20%的努力产生的。对于不重要的多数,和重要的少数,我们该怎么区分?特别是现在互联网时代,随便刷个微博刷个抖音,一两个小时眨眼就过去了。互联网社会信息高度过载,有太多东西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如果我们不安排自己的时间,就会被别人安排。找到你的二八定律是实行精要主义的前提。

二,你的重要事务都是些什么?你是怎么定义你的重要事物的?很多人对自己要求是很精进的。现代社会瞬息万变,为了适应社会,我们都希望掌握不同的知识,技术,我们忙于工作,试图八面玲珑,却又深感疲惫。停下来问一下自己,这些事值得我投入时间和精力吗?世间事务机会之繁多,远非个人时间和资源所能及。其中甚至不乏很多非常好的机会。但是面对这些,我们能否进行真正的权衡取舍并做出艰难的决定。

三,精要事物需要你的甄别,几乎一切都是噪音,只有少数事情价值非凡。花心思精力去辨别,是属于磨刀不误砍材工。淘汰非精要主义不仅是心智的训练,也是情感的训练,比如必要时候对大多数的社会压力说不。

四,留出空白,阅读思考。比尔盖茨的故事可以给大家带来更多的灵感。他是经常性的从日常工作中抽离出一个礼拜,仅仅为了阅读和思考。即使在公司发展最繁忙的阶段。我们留出一周似乎是不可能的事。但是每天你是否可以留出半个小时的空白时间,仅仅是阅读,不是博客,微博,新闻,网络文学,而是真正的经典文学。这些书会给我们启迪,让我们看到不同的可能性。能够激励我们去颠覆关于何事最重要的种种固有见解。有的人认为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有自由而又无用的灵魂。有人看重出世的平淡。而有人看重滚滚红尘一定要趟这一趟。适时抽身,为自己创造思考和探索的空间,阅读一下别人的人生百态,退一步更能看清局势。

五,精要主义不是事事都机关算尽,不是功利主义,功力主义的人是认为,对自己没用没意义的就是非精要事件。但是精要主义是真正懂得自己内心的人。也许游戏(不是单纯指网游)是没用的,但精要主义者知道,游戏能够改善很多问题,在游戏过程中,我们的大脑会更加活跃,行为更加灵活且富有创造性。游戏鼓励我们探索,拓宽思维,增强我们的好奇心,更是我们繁重生活中的解压药。也许睡眠在一些功利主义者心里也是无用的,是一种浪费,他们以睡的更少而自豪,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就有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事。但精要主义者知道,充足的睡眠是为了更长远的健康,和更好的专注力。

六,活在当下。当你已经清楚自己的规划。那么抛开其他的外界影响,专注当下。

但是当你有很多任务需要完成,你既想做这个又想做那个。你认为这些都是你当下应该做的事,但却无从下手时该怎么办?停下来,深呼吸。问问自己“此时此刻最重要的事是什么?不是明天最重要的是什么!甚至也不是下一个小时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此时此刻!

让那些争抢你注意力的事在这个筛选中一一被划掉,留下你认为当下最重要的事!当你的清单变得单一而确定后,你便不会被那些还没做的事而感到焦虑不安了。很多人忙碌一整天后却经常感到碌碌无为,对未来迷茫,对当下焦虑。皆是因为从来没有想清楚自己的精要事物是什么,也没有真正的专注于当下。他们要么对过去的成功或失败念念不忘,要么沉浸在未来的挑战和机遇里。却错过了当下和此时此刻。

最后,精要主义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你早已过度填塞的生活中的又一个增加物。成为精要主义不是一朝一夕,大多数人也不是非此即彼,要么是非精要主义者,要么是精要主义者。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两者皆有。但一旦当我们成为了精要主义,我们便会成为那个更好的自己。

当别人事事应承,满口答应时,你发现自己说的“不”。当别人侃侃而谈时,你细心聆听。当别人在聚光灯下争名逐利时,你却甘做冷板凳,知道如何用自己的方式,等待发光的那一天。当别人热衷于美化自己的简历,你却正忙于一砖一瓦的构建有自己意义的事业。当别人喋喋不休时,你却一笑而过。当别人为了他们的事业甚至和孩子吃顿饭的时间都没有时,你却知道孩子的童年是多么的珍贵,远比那些金钱名利重要的多。当别人活在忙碌而又忙乱的生活中时,你却过着一种有效率,且极具满足感的生活。

精要主义虽说强调的是做的更少。但是,在如今高度负载的社会,做的更少,但更好反而需要更强大的内心,这无异于一场平静的革命。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延伸读

《拿来主义》读书笔记500字


《拿来主义》读书笔记500字

拿来主义是鲁迅与1934年写的一篇杂文,收录与《鲁迅全集》第六卷《且介亭杂文》。

那时候,鲁迅先生居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区域称为半租借区。鲁迅先生有很强的民族自尊心,当他看到外来入侵者携带着他们的文化对中国人民进行洗脑时,写了这篇文章。

《拿来主义》主要针对当时对待外来文化的某些错误态度而写的。他既反对无原则全盘西化的主张也反对盲目排斥和拒绝接受外来文化的倾向,主张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即拿来主义。

其实拿来主义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外来文化,总有他的两面性。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文化与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更为频繁。如果一味否认,就只能落后与世界文化潮流,只有不断交流,文化才会进步。

在现在,当中国人喝着可口可了,感受圣诞节的同时,老外们也会乐于吃上一顿正宗的中国菜,会在中国菜市场内讨价还价,会在过年吃着饺子,欣赏京剧。当我们面对新文化时,不做逃避主义,对此视而不见,不当虚无主义全盘否认;更不成为投降主义,全盘继承。在外来文化中逐渐将本土文化边缘化,这三种方式都是不可取的。

鲁迅的拿来主义无论何时何地,都正确地指引我们对待文化的态度,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要坚定的做一名拿来主义者,让这些文化充实自己,使自己不断进步。

《拿来主义》读书笔记500字

鲁迅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抗战时期,有人用枪杆子对抗敌人的入侵,而他是用笔杆子对抗着外来的侵略和压迫。他有独特的观点和敏锐的视角,他将社会的黑暗,中国前进的方向,中国人的心理变化,刻画的淋漓尽致。他的小说不仅能唤醒国人麻木的灵魂,还为黑暗的天空带来一抹恒久的光明。

在《拿来主义》里,鲁迅描绘了旧中国的闭关主义和被枪炮打破了国门之后的送去主义。为中国的沦亡而悲愤。香港、澳门被迫沦为殖民地,送去的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一些送来之物,可送来的竟是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这些送来之物,让国人更加颓废,更加失去斗志。就在这时,一支有力的笔,写出了送来不如拿来。我们是有思想、有斗志的,为了振兴祖国,我们应当去其糟糠,取其精华,取长补短,不断发展我国的军事力量、经济力量,让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想一想,鲁迅是何等的伟大人物,他的思想,一直可以延用至今,我们当今的社会不也同样需要这种拿来主义吗?从小里说,我们的学习、生活可以借鉴别人好的经验和做法,加以灵活运用,这样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学习更上一层楼。从大里说,国家的建设、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从中吸取好的经验,这样我们也可以少走弯路,大步的向前进。让社会发展的更美好,让人民生活的更幸福。

《拿来主义》读书笔记500字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来!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自己的思想被别人的思想统治!这不是说我们排斥所有的思想,在对待别人的思想可以采用拿来主义!鲁迅在阐述拿来主义时这样精彩的写到: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拉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对待别人的思想也可以研究和挑选。这里想强调的是研究是挑选的基础,在思想上切不可人云亦云,要吸收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某些人为了自己的一些原始欲望而放弃自己的思想,这是一重悲哀!

在历史上有许多人为了维护自己的思想而失去了高贵的生命!而有更多的人则在别人思想的统治之下低贱的活着!

人类因为有思想才与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我们经常这样骂人:你这畜生!为什么骂畜生呢?因为畜生是没有自己的思想的!

在中国的社会里,在思想上出了不少伟人,但更多人的是思想的奴隶!因为统治者知道思想的威力,他们都擅长用思想来统治人民!所以,人们大都还在麻木!因此我说:醒醒吧!

《功利主义》读书笔记范文


[关键词]《功利主义》;快乐;质量;数量

《功利主义》的作者穆勒继承发展了边沁的功利主义理论。在本书中阐述了功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它在实际应用中的指导意义。同时,本书通过反驳功利主义反对者的观点,正面阐明了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以下是我对本书重要观点的提炼归纳和个人的一点浅显看法,记录于此,以便进一步探讨、学习。

1.讨论的问题。“至善”的问题或者说是道德基础的问题。

2.产生背景。“由于不存在一条公认的第一原理,对道德的终极标准缺乏明确的认识使得伦理学导致不良后果。”

3.基本主张。“所谓幸福,是指快乐和免除痛苦;所谓不幸,是指痛苦和丧失快乐。唯有快乐和免除痛苦是值得欲求的目的,所有值得欲求的东西(它们在功利主义理论中与在其他任何理论中一样为数众多)之所以值得欲求,或者是因为内在于它们之中的快乐,或者是因为它们是增进快乐避免痛苦的手段。”

而功利主义与个人主义是不同的“功利主义的行为标准并不是行为者本人的最大幸福,而是全体相关人员的最大幸福”

4.评估快乐。两个变量——快乐的数量和快乐的质量。

穆勒在边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快乐的质量,他认为作为“就两种快乐来说,如果所有或几乎所有对这两种快乐都有过体验的人,都不顾自己在道德感情上的偏好,而断然偏好其中的一种快乐,那幺这种快乐就是更加值得欲求的快乐。”

而相对于快乐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他认为“如果对这两种快乐都比较熟悉的人,都认为其中的一种快乐远在另一种快乐之上,即便知道前一种快乐带有较大的不满足也仍然偏好它,不会为了任何数量的合乎他们本性的其他快乐而舍弃它,那幺我们就有理由认为,这种被人偏好的快乐在质量上占优,相对而言快乐的数量就变得不那幺重要了。”

穆勒将快乐分为了高级快乐和低级快乐,他认为“承认某些种类的快乐比其他种类的快乐更值得欲求,更有价值,这与功利原则是完全相容的。”

他认为判定快乐的质量应由多数人的裁定,这也符合其功利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唯有对两种快乐都很熟悉的那些人的裁断,才是终审裁决,而如果他们的意见有分歧,那幺唯有其中多数人的裁断,才是终审裁决。”

5.个人看法。穆勒所论述的功利主义的出发点是幸福的感觉。

按照穆勒的理论,当个体的最大幸福与群体的最大幸福相矛盾时应选择群体的幸福,因为功利主义的判断标准是全体相关人员的最大幸福。

但是幸福是一种主观上的感觉。作为个体,我可以感受到我的幸福,但我不会感受到他人的幸福,即个体并不会感受到群体之中其他个体的幸福。虽然个体作为群体中的一员,当群体幸福时也会受益,但是当做某件使得群体获得更大幸福的事给予个体的幸福感小于做某件使得群体获得更大幸福的事给予个体的幸福感时,个体又该如何抉择呢?是追求对于自己来说最值得追求的东西——自己的幸福(包括短期长期等各个方面的幸福),还是遵照功利主义的行为标准?如果幸福是终极追求,那幺为了他人的幸福而减少我的幸福又是为了什幺呢?个体的人生最终追求究竟是个体的幸福还是他人的幸福?

“功利主义要求,行为者在他自己的幸福与他人的幸福之间,应当像一个公正无私的仁慈的旁观者那样,做到严格的不偏不倚。”而这就是在要求人们站在群体的立场上。穆勒的功利主义从幸福感这一个体主观感受出发,建立了一个以群体的幸福感为行为标准的道德体系。

这一道德体系对于现实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比如加强了社会责任感、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建立了比较完备较为可行的判断标准等等。但是,穆勒的功利主义本身还是不能让我信服。

像上文所提到的那样,个体所能感受的对其行为产生最直接影响的是个人的主观感受。因此我反对穆勒的功利主义,我认为个人的幸福感是一切行为的标准。也就是说我支持享乐主义。

人们为了自己的幸福感去做这样或那样的事。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得到,个人的幸福感都在指导着人们的行为。满足生理需求、适应身边环境、陶冶自己的情操、遵守维护社会的秩序、破坏社会秩序、自我牺牲、自杀等等,这些都可以用个人的幸福感来解释。

让我们设想一个场景。假如未来科技十分发达,可以通过某种手段刺激人脑的特定部位,从而使人感到持续的幸福感,可以一直持续到死,一生幸福,“幸福到死”。你会这样做吗?起初,我的答案是否,我不会这样做。因为这就像猪的快乐,失去了作为人类的尊严。但是如果说幸福是最终目的,这样又有何不可呢?在看完这本书后,我的答案是我愿意这样像猪一样快乐。

我猜测大部分人的想法会和我起初的想法相近,穆勒大概也会这样想。穆勒认为“人类具有的官能要高于动物的欲望,当这些官能一旦被人意识到之后,那幺,只要这些官能没有得到满足,人就不会感到幸福。”那幺这一官能又是什幺呢?如果说动物的欲望来自于它的物质器官,那幺同样来自于物质器官(我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的人类的欲望与动物的欲望又有什幺本质差异呢?穆勒以及很多人将动物和人类区别开来,然而人也是动物,是高级动物。人和除了人以外的动物被称作动物。也就是说动物所具备的属性,人也同样的具备。那幺人高于“动物”的那种欲望究竟是什幺呢?所谓理性的欲望吗?那幺同样是一种欲望,给人带来幸福感,那幺这种理性的欲望和动物的欲望又有何高低之分呢?是带来幸福感的程度的不同吗?

穆勒将快乐分作高低,并且认为评估快乐要看快乐的质量和数量。将边沁认为快乐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别,一切的快乐都可以量化。而穆勒在其基础上发展了他的理论快乐分为高级低级的这一做法,也使得它的理论和利己主义划清了界限。我所理解的穆勒的意思是当个人为了群体幸福感选择减小自己的幸福感时,这种行为中获得的快乐就是高级的快乐。这种快乐高级的原因是它是群体幸福感的最大化或较大化。但是根据我之前所说的看法,在我的观点中,个人的幸福感是最终追求。那幺按照这种理论的指导,没有必要为了群体幸福感选择减小自己的幸福感,因此也就没有穆勒所说的“高级快乐”了。

那幺快乐究竟有没有区别呢?区别当然是有的。吃一顿饭的快乐和看一场电影、看一本书的快乐当然有区别。其区别就在于快乐的多少,也就是快乐的数量。我认为用快乐的数量,也就是边沁的量化快乐来衡量快乐就已足够,无须引入“快乐的质量”这一概念。

为什幺我可以容许自己像猪一样快乐?说起来只能是不可思议,甚至有悖于我们社会平常所提倡的价值观。如果,我活着的最终目的是快乐,那幺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幺?人生究竟有没有意义?这个意义是对于我个人而言的,对于群体而言的,还是对于整

个宇宙而言的?

我想我的答案是人生的意义在于快乐。我的人生对于我而言是有意义的,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了种种快乐。我的人生对于群体而言是有意义的,我的存在对于社会产生了或多或少、无论多少都不可抹去的影响。我的人生对于整个宇宙而言是无意义,天行有常,万事万物不过是物质的运动罢了。

如果说快乐是一种在活着过程中产生的主观情感,只有活着才能获取这种情感,那幺在我死亡以后,主体消失,快乐不再,我的人生对于我而言是不是就不再有意义了?

我想我的答案是是的。当“我”不存在时,又有何意义。

《极简主义》的读书笔记


初看书名,就觉得很有品味了。我以为里面讲的是室内整洁、穿衣打扮、家具以及各种创意制造。好吧,想多了,实际上是讲的工作方式,讲的是如何用一些简单的理念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出了七个工作理念:

1、事情其实很简单2、弄明白自己要做什么3、任何事情都有连续性4、如果不去做,永远都做不完5、结果往往和预期不一样6、明确界定事情的结果7、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你看,书如其名,通俗易懂,讲的东西再明了不过。读完之后,觉得第1、第3、第6点特别有意思。

事情其实很简单

当然,有许多事情是复杂的。这里讲的是遇到困难时,在诸多解决办法中你总能找到那个相对简单并且更快速解决问题的思路。做到这一点,在潜意识里,就得直截了当,不兜弯子。比如,同事中有人对你有怨言、冷淡,你向其他同事各方打听想了解为什么。太复杂,不如直截了当,当面说开。

锻炼这种用简单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书中提到一个词“电梯公关”,意思是在电梯里遇到了某个重要人物,你必须把电梯到达的几十秒内准确的把信息传达给他。或者说你能否用25个字把某件事描述清楚——一个事件、一个问题、一个解决方法或一个解决建议。不妨一试。

任何事情都有连续性

在现代生活中,有很多时间是碎片化的,文中提到任何事情都有连续性,要想在一定时间完成它,得考虑到碎片化的时间--与人聊天、看微信、读知乎。摒弃这些碎片化时间,做事情专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二,给一件事情做计划的时候,如果碎片化时间不可避免,则在计划之初,就应该把这一部分时间考虑在内。另外,事情大多时候可以拆分为一个个小的目标和计划,把这些目标计划、事情的过程罗列出来,也可以帮助更好的监视这件事的进度,从而保证这件事的连续性不被破坏,提高工作效率。

当你努力做多个事情的时候,一定不要同时做,两件事情不可能具有同样的优先级,排出优先级,做完一项做另外一项。这时可以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的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时间管理法则排除事情来行事。

明确界定事情的结果

一件事情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得有界定的标准。一项需求,按照产品的prd做完,又通过了测试case,开发这个节点上算是完成了。明天早点起床,几点?六七点吧。这不叫界定,这叫模糊不清。以后做事情,一定要把完成目标清清楚楚的界定出来。表意不清的结果会造成个人的懒惰、得过且过。

读书容易,实践难。

开始容易,坚持难。

拿来主义的读书笔记


读后感大全搜集了一些相关的内容“拿来主义的读书笔记”,在读了作品,其中的一些细节描写让人值得反思。 通过写好读后感,可以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怎么才能写好作品的读后感?也许本文能为您提供一定帮助!

拿来主义的读书笔记(篇1)

拿来主义是鲁迅与1934年写的一篇杂文,收录与《鲁迅全集》第六卷《且介亭杂文》。

那时候,鲁迅先生居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区域称为“半租借区”。鲁迅先生有很强的民族自尊心。

《拿来主义》主要针对当时对待外来文化的某些错误态度而写的。他既反对无原则全盘西化的主张也反对盲目排斥和拒绝接受外来文化的倾向,主张“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即“拿来主义”。

其实拿来主义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外来文化,总有他的两面性。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文化与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更为频繁。如果一味否认,就只能落后与世界文化潮流,只有不断交流,文化才会进步。

在现在,当中国人喝着可口可了,感受圣诞节的同时,“老外”们也会乐于吃上一顿正宗的中国菜,会在中国菜市场内讨价还价,会在过年吃着饺子,欣赏京剧。当我们面对新文化时,不做“逃避主义”,对此视而不见,不当“虚无主义”全盘否认;更不成为“投降主义”,全盘继承。在外来文化中逐渐将本土文化边缘化,这三种方式都是不可取的。

鲁迅的“拿来主义“无论何时何地,都正确地指引我们对待文化的态度,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要坚定的做一名“拿来主义者”,让这些文化充实自己,使自己不断进步。

拿来主义的读书笔记(篇2)

前些天,在校学习了鲁迅的《拿来主义》有几点感受,想发表一下。

第一次读完这篇文章,其实感觉鲁迅说得有些过了,但是,重读一遍,又感觉到,文化的取舍真的没有这么简单,一味地守旧或一味的接受,都会给民族带来灾难与痛苦。我过去一直强调,要保留自己国家的文化,坚定不移地不被西洋人所同化,那也得加上一层拿来主义的思想。我读完鲁迅的这篇文章后,更加坚定地认为:在革除自身不良的腐败文化的同时,也要有新的先进文化来替代,莫成为把自己的鱼翅送给外国人,而把烟枪烟斗往自己家搬的情况再次重现。我们国家有些有识青年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迫于言论自由与高压政治,也没有过多说些什么,这里我也不便对这个问题展开言论,也没有资格;而更多的人,则是被一些御用文人所写的文章而蒙蔽头脑。鲁迅曾经说过:我的作品,不论早期或晚期,一律都在封禁的行列。我想,现在有很多人也深有体会吧。

既然一个国家的文化要革新,那么革的那一部分要命出来,而创造性的思想也越发重要,这又不得不讲到教育,当然,中国的教育现状人皆见之,病态的制度和无效的改革也有目共睹,这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只有学生,想象一下,一个国家的学生可以当商品一样卖来卖去的,这有多么恐怖。并且改变学生的,是这样的一种制度而已,这已是公开的秘密了,我不举例说明了。前面说到创造性,那么真正负责国家大业的创造性的研究生等科研人员中,有大半是为了求得高薪职位,而并不是想真正研究科学;然而那些真正想研究科学的人,承担国家文化接替的人,却拼命在过四六级英语,而无心去研究科学,如此这搬,革去的文化又怎么来用优良的新文化来替代呢?

《拿来主义》写得精彩,对文化取舍的建议也值得我们参考,而又有多少人会想到一个世纪后的国家呢?

拿来主义的读书笔记(篇3)

拿来主义是鲁迅与1934年写的一篇杂文,收录与《鲁迅全集》第六卷《且介亭杂文》。

那时候,鲁迅先生居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区域称为“半租借区”。鲁迅先生有很强的民族自尊心,当他看到外来入侵者携带着他们的文化对中国人民进行洗脑时,写了这篇文章。

《拿来主义》主要针对当时对待外来文化的某些错误态度而写的。他既反对无原则全盘西化的主张也反对盲目排斥和拒绝接受外来文化的倾向,主张“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即“拿来主义”。

其实拿来主义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外来文化,总有他的两面性。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文化与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更为频繁。如果一味否认,就只能落后与世界文化潮流,只有不断交流,文化才会进步。

在现在,当中国人喝着可口可了,感受圣诞节的同时,“老外”们也会乐于吃上一顿正宗的中国菜,会在中国菜市场内讨价还价,会在过年吃着饺子,欣赏京剧。当我们面对新文化时,不做“逃避主义”,对此视而不见,不当“虚无主义”全盘否认;更不成为“投降主义”,全盘继承。在外来文化中逐渐将本土文化边缘化,这三种方式都是不可取的。

鲁迅的“拿来主义“无论何时何地,都正确地指引我们对待文化的态度,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要坚定的做一名“拿来主义者”,让这些文化充实自己,使自己不断进步。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向全世界呈现了一幅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长卷,让所有人感受到了美的震撼,这不就是对“拿来主义”的最好诠释吗?无论本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让我们先“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拿来主义的读书笔记(篇4)

拿来主义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六月四日。

-------------------------------------------------------------------------------------------------

拿来主义的读书笔记(篇5)

鲁迅先生的文章真的是越看越美越有味儿,别看这是杂文,鲁迅先生也没用上什么华美的词藻,但就是给我一种字字珠玑的感觉,从词汇语句的平常,体现文章内容的不平常、鲁迅先生内涵的不凡。

这篇杂文需要我们反复去咀嚼,去思考,否则,你感觉不到这篇文章的精妙,感受不到鲁迅先生的良苦用心,我细细品了四遍,也只是略懂一二,感到在鲁迅先生的笔下,这杂文已不是普通的杂文,这篇《拿来主义》,是揭露社会腐败的明镜,是斩断社会黑手的利刃,是对那些向我们索要的国家喝令停止的判书!中国人不是懦夫,我们要伸出手来,大声、坚决地道“拿来”!我们不要“闭关主义”,我们要踢开“送去主义”,我们要“拿来”!尼采发了疯,中国不可以!我们要大声地说:“拿来,拿来,拿过来!”,弘扬民族精神,我们中华民族是有血有肉有骨的铮铮之国!送去,便要拿来,我们不是弱者!

弘扬我们的民主精神,象鲁迅先生一般地喊出来,让世界知道我们,向世界展示我们的风采,让那些愚夫们,听听我们铿锵的中国之声——“拿来”!

拿来主义的读书笔记(篇6)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来!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自己的思想被别人的思想统治!这不是说我们排斥所有的思想,在对待别人的思想可以采用拿来主义!鲁迅在阐述拿来主义时这样精彩的写到: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

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拉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对待别人的思想也可以研究和挑选。这里想强调的是研究是挑选的基础,在思想上切不可人云亦云,要吸收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某些人为了自己的一些原始欲望而放弃自己的思想,这是一重悲哀!

在历史上有许多人为了维护自己的思想而失去了高贵的生命!而有更多的人则在别人思想的统治之下低贱的活着!

人类因为有思想才与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我们经常这样骂人:你这畜生!为什么骂畜生呢?因为畜生是没有自己的思想的!

在中国的社会里,在思想上出了不少伟人,但更多人的是思想的奴隶!因为统治者知道思想的威力,他们都擅长用思想来统治人民!所以,人们大都还在麻木!因此我说:醒醒吧!

《拿来主义》读后感

情人节的玫瑰花,圣诞节的圣诞树,万圣节的南瓜灯,这些早已成为孩子本再熟悉不过的食物。可端午的雄黄酒,元宵节的花灯,春节的对联却被孩子们遗忘。肯德基、麦当劳两个外来客在中国扎下了根,粘糖人、猴撒尿多年的老邻居却有了绝种的危险。中国已响起了一级红色警报,珍视传统文化,抵制外来文化入侵。

流失的流失,改变的改变,中国传统文化在慢慢褪色,难道我们的文化就真是这么老土?我想我们的文化遗产就像鲁迅比喻的大宅子,里面精华、鱼翅众多,却也有部分糟粕!我们只是没有利用好这巨大的遗产,才导致现在年轻人认为的外国文化有趣,中国文化呆板。美国人拍的《功夫熊猫》就取材于中国,里面中国元素丰富,中国味浓厚,不仅吸引力中国人的眼球,更是让世界人民为东方文化倾倒,为中国功夫折服。阳春面、琉璃瓦、鞭炮爆竹、唐服旗袍、针灸草药在全球掀起了一阵中国风。然而,赚钱的不是中国人,却是美国人,赚吆喝的不是中国人,仍是美国人。这也是一个提示:中国文化不仅仅需要保护更需要创新。

春节再大的风雪也挡不住外地打工的人民还乡的热潮,中秋再多的乌云也遮不住游子对亲人的思念,清明再忙碌的时节也阻止不了人民去悼念死去的亲人。中国传统文化是经历五千年的积淀而流传下来的优秀文化。我们自信传统文化魅力无穷,内涵丰富。我们不反对吸收外来文化,但是让我们在保留的基础上去吸收、去创新。

宫商角徵羽,琴棋书画唱,孔雀东南飞,织女会牛郎。美哉我文化中国,悠悠传奇,壮哉我中国文化,灿若群芳。

拿来主义的读书笔记(篇7)

鲁迅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抗战时期,有人用枪杆子对抗敌人的入侵,而他是用笔杆子对抗着外来的侵略和压迫。他有独特的观点和敏锐的视角,他将社会的黑暗,中国前进的方向,中国人的心理变化,刻画的淋漓尽致。他的小说不仅仅能唤醒国人麻木的灵魂,还为黑暗的天空带来一抹恒久的光明。

在《拿来主义》里,鲁迅描绘了旧中国的“闭关主义”和被枪炮打破了国门之后的“送去主义”。为中国的沦亡而悲愤。香港、澳门被迫沦为殖民地,“送去”的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一些“送来”之物,可“送来”的竟是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这些“送来”之物,让国人更加颓废,更加失去斗志。就在这时,一支有力的笔,写出了“送来”不如“拿来”。我们是有思想、有斗志的,为了振兴祖国,我们应当去其糟糠,取其精华,取长补短,不断发展我国的军事力量、经济力量,让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想一想,鲁迅是何等的伟大人物,他的思想,一向能够延用至今,我们当今的社会不也同样需要这种“拿来主义”吗?从小里说,我们的学习、生活能够借鉴别人好的经验和做法,加以灵活运用,这样能够让自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学习更上一层楼。从大里说,国家的建设、经济的发展,也能够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从中吸取好的经验,这样我们也能够少走弯路,大步的向前进。让社会发展的更完美,让人民生活的更幸福。

拿来主义的读书笔记(篇8)

现在的中国经济发展,科技腾飞,但有谁想过在这繁荣的背后,是没有没落,腐朽的封建前身。

悠悠中华五千年文明,创造的艺术价值,文明数不胜数。火药、造纸、指南针、印刷术,中国人总在嘴边津津乐道的四大发明,在千年之后真的被发扬光大吗?历史告诉了我们:“没有”。西洋人用装有火药的枪,席卷世界时,以无朝自居的人们却对之不顾,而对冷兵器情有独钟。洋人利用自己“拿来”的东西为己所用,使其不断创新发展,相比之下,“天朝”仍在自欺欺人的“吃着老本”,原地踏步。耻辱黑暗随之而来。

外国人总善于从别人那“拿来”变成自己的东西,为什么中国人就学不会这样呢?洋人拿着中国人的火药、指南针,使其变成坚船利炮,一度成为海上霸王,而中国不“拿来”只接受“送来”,而且有的是“硬塞给”的。其后就是一次次的失败,没有足够的实力如何与敌人抗衡,难道受人宰割?没有了武器。别人拿枪口顶着你,你不得不做啊!可怜的中国。不然怎么现在还是个发展中国家?

占有、挑选、创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是发展的王道。

今天,我和爸爸读了一篇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这是鲁迅于一九三四年六月九日发表在《中华时报.动向》上的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写了中国人从“闭关主义”到“送去主义”。开始,中国人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整个封闭了自己。再到把东西送出去,但不根据礼尚往来的规矩,说:“拿来!”中国人怕了“送来”的东西,先是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接着是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直到印有日本“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在文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开眼光,自己来拿!

我们要有选择地拿。要拿到好的,首先,要挑选、辨别。如果班里有个同学,十件有九件不如你做得好,但有一件比你强,你要不要向他学习呢?如果你要让自己更优秀,显然是要向他学习的。而学习的前提就是虚心,不能因为你其他方面比他强就看不起他。

在写作文时,面对作文题目,你也许有许多素材可供选择,然而,这时你应该想想,什么素材写起来更有新意,更合题意。你要迅速地做出最有价值的选择,最后选定一个,把它“拿来”!

可是有些东西是否拿来就要考虑了。一个同学玩电脑游戏十分入迷,水平极高,常和一群玩友吹牛,他似乎有了人气市场。当你于一旁“隔岸观火”,你是否感觉自己被冷落了?你要不要也加入他们玩游戏的行列,从而和他们一起交谈呢?再则一伙人在一起吸毒,你会加入吗?面对如此诱惑,到底是该“拿”还是该“舍”,相信聪明的你会做出合理的选择。

读罢此文,爸爸也是感慨颇多:如果我们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真正实现富民强国的目标,我们就必须向其他国家、民族认真而有鉴别地学习精华。同时还应当有自信。在学习过程不忘自我,不失自我。同样应当不自私,学习不是为一已、一家、一集团的利益,是为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总之,我们应保持清醒,既不为取得的进步和成绩沾沾自喜,也不因别人真诚或故意的称赞而麻痹。

学习其他国家、民族优秀的东西,发扬我们国家、民族历史上优秀的东西,努力创造更优秀的东西--包括制度、经济、文化、道德等,这应成为我们共同的使命!

清政府经过了上百年的“闭关自守”,从乾隆时期成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后沦陷成为傅仪时期人人都可以欺侮的东亚病夫。错在了清政府的自以为是和闭关自守,就连侵略军打进来了,还在做着自己的青天白日梦。

读了鲁迅的《拿来主义》,我深刻地明白了中国不独立自强,就必然还会再一次的沦落,被其他人欺侮。中国自从被英国依靠枪炮打破了大门后,又陆续碰了一串钉子,从原先的闭关主义一下子改成了送去主义,大量的送出去却不拿回来,尽管中国再怎么地大物博,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苏洵的《六国论》中写道: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蒋介石不能够像唐朝的李世民一样以史为镜,一味地送去、讨好美国、英国……,只求一夕安寝,那就注定了会再次重蹈覆辙,毕竟中国的资源迟早会送尽的。

英国送来了鸦片,德国送来了废枪炮,法国送来了香粉,美国送来了……。对待送来的糟粕部分,我们完全可以全盘否定,毕竟送来的我们没有挑选的余地,要有选择的余地,我们就要拿,这样才可以取其精华、其糟粕。这样,中国人民才能独立自强起来。

我们如果不独立自强,又软弱给谁看呢?难道真的要等东西送完了才醒悟,让子孙后代们在佳节大典之际,向他们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如果不想看到这样的场面发笑,那么我们就必须自立自强,面对中华的文化我们也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会正确的对待中国文化和外来文化。

拿来主义的读书笔记(篇9)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另一作品,针对党政府的卖国的政策和有些人一味崇拜,西化的论调,也针对革命文化阵营内部拒绝借鉴盲目排斥的错误态度,他提出概要大胆吸收借鉴外国文。也包括本国文化遗产,又要分清华,要批判吸收,以期改造民族素质创造民族的新文化,新文氏。

文中巧妙运用“继承一座大宅子”作比喻,阐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道理。局部比喻也十分生动,贴切,用潺头比喻懦弱无能的逃避主义者;用“昏蛋”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主张全盘接受的投降主义者。

而点明中心主旨的拿来主义含义是:对于外国文化外国事物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占有挑选一切事物,根据事物的性质和对我们的用处而分别对它们采取或使用,或存放,或段灭的态度,即吸其精华。

文中的两个句子用得准确、生动、有的含有讽刺意味。

如: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则是反语,讽刺送去主义者的自愿其说往自己脸上贴金。

2、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运用了反语修辞手法,讽刺送去主义者由送物到送人。

自评:我觉得这篇读后感写出《拿来主义》这篇文章的含义也就是主旨,写出文章中的话语来品欣。这一点我觉得是我做的还不错的一点,因为我有我自己的思想,我可以自己欣赏文中的话语这是优点。我觉得我这篇文章不足之处是我在最后只写了两个句子来做整体欣赏,我想问中应该还有这样的句子,而我没有找出来。想来想去最后只有两个句子,总觉得太少了点,如果找到了加进去或许会完美一些。

拿来主义的读书笔记(篇10)

拿来主义一词是鲁迅首倡的。中国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最集中、最剧烈的莫过于五四前后,与以往历次的文化革新不同,这次新文化的倡导者对旧文化几乎彻底发生了怀疑,传统中国似乎“老旧”得只剩下了小脚、八股文和染缸似的大家庭,“全盘西化”因此一度一呼百应。

可是没过多久,新文学的过分年轻、稚拙就让不少人大失所望,胡适的两个蝴蝶儿几乎成了笑谈.于是人们发现,一味地模仿西方文化是学不来的,离开人家几千年的根基,这种模仿只能是呀呀学语。针对三十年代这种“发扬国光”的复古潮流,鲁迅提出了他的“拿来主义”。

不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与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味模仿不同,他的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这应该是拿来主义的真实意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拿来主义也未尝不可。

很多人知道鲁迅的“拿来主义”主张,但鲁迅所说的“人类最好是彼此不隔膜,相关心”则了解的人较少了。鲁迅一生中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字数几乎与他的创作相等,而这仅是鲁迅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的一部分。

古文中也曾有类似思想出现,却都没有被传诵。相对论、方法论等大文章中,也都有类似的概念,却也同样没有被普遍应用和普及。“每件事物都有另外的一面”,作文也是人人皆知的谚语,却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懂得应用?而拿来主义也只是一个旧主题,新衣裳。正赶上了特殊的年代,而由于鲁迅的名气,而被流传甚广。但也只是名字被耳熟能详,其中理念却依旧没有被大众普遍认识与应用。

有关拿来主义读书笔记


本文为读后感大全推荐专题“拿来主义读书笔记”相关内容。

拿来主义读书笔记【篇1】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我拿来!”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自我的思想被别人的思想统治!这不是说我们排斥所有的思想,在对待别人的思想能够采用拿来主义!鲁迅在阐述拿来主义时这样精彩的写到: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仅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拉伯的烟具都不一样,确能够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必须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能够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对待别人的思想也能够研究和挑选。那里想强调的是研究是挑选的基础,在思想上切不可人云亦云,要吸收对自我有用的东西!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某些人为了自我的一些原始欲望而放弃自我的思想,这是一重悲哀!

在历史上有许多人为了维护自我的思想而失去了高贵的生命!而有更多的人则在别人思想的统治之下低贱的活着!

人类因为有思想才与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我们经常这样骂人:你这畜生!为什么骂“畜生”呢因为畜生是没有自我的思想的!

在中国的社会里,在思想上出了不少伟人,但更多人的是思想的奴隶!因为统治者明白思想的威力,他们都擅长用思想来统治人民!所以,人们大都还在麻木!所以我说:醒醒吧!

拿来主义读书笔记【篇2】

最近国家公布了节假日新的放假规定,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都要给国民放假,这一消息无疑是个好消息,它体现了我们重视本国文化传统、重视传统习俗的精华。

对于这一消息的发布,有人说:重视传统就该取消外国节日,像圣诞节、情人节等我们中国影响了年轻一代。

诚然,这些假日确实影响了很大一部分人的生活,也直接影响了消费和心理等许多问题,但是不是说这些外国节日就是不好的呢?非也。

情人节,使我们更加重视与友人的感情、重视与爱人的感情,使我们的感情关系更浪漫、更和谐;

圣诞节,给孩子们增添了乐趣和幻想,给大人们增添了节日的欢乐和内心善良的归属,……这些都是外国假日的优势。

所以我们说:取消外国节日是不可取的。

真正的好做法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我们不能向外国一样,各种风俗都跟着学;我们也不能把外国节日一棍子打死。我们辩证吸收,将中国节日和外国文化的精髓融合,我们世界一体化的前提下,走出自己的节日特色,形成浓浓的民族激情!

对待外国节日,我们要大胆的说道:拿来!

拿来主义读书笔记【篇3】

前些天,在校学习了鲁迅的《拿来主义》有几点感受,想发表一下。

第一次读完这篇文章,其实感觉鲁迅说得有些过了,但是,重读一遍,又感觉到,文化的取舍真的没有这么简单,一味地守旧或一味的接受,都会给民族带来灾难与痛苦。我过去一直强调,要保留自己国家的文化,坚定不移地不被西洋人所同化,那也得加上一层拿来主义的思想。我读完鲁迅的这篇文章后,更加坚定地认为:在革除自身不良的腐败文化的同时,也要有新的先进文化来替代,莫成为把自己的鱼翅送给外国人,而把烟枪烟斗往自己家搬的情况再次重现。我们国家有些有识青年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迫于言论自由与高压政治,也没有过多说些什么,这里我也不便对这个问题展开言论,也没有资格;而更多的人,则是被一些御用文人所写的文章而蒙蔽头脑。鲁迅曾经说过:我的作品,不论早期或晚期,一律都在封禁的行列。我想,现在有很多人也深有体会吧。

既然一个国家的文化要革新,那么革的那一部分要命出来,而创造性的思想也越发重要,这又不得不讲到教育,当然,中国的教育现状人皆见之,病态的制度和无效的改革也有目共睹,这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只有学生,想象一下,一个国家的学生可以当商品一样卖来卖去的,这有多么恐怖。并且改变学生的,是这样的一种制度而已,这已是公开的秘密了,我不举例说明了。前面说到创造性,那么真正负责国家大业的创造性的研究生等科研人员中,有大半是为了求得高薪职位,而并不是想真正研究科学;然而那些真正想研究科学的人,承担国家文化接替的人,却拼命在过四六级英语,而无心去研究科学,如此这搬,革去的文化又怎么来用优良的新文化来替代呢?

《拿来主义》写得精彩,对文化取舍的建议也值得我们参考,而又有多少人会想到一个世纪后的国家呢?

拿来主义读书笔记【篇4】

现在的中国经济发展,科技腾飞,但有谁想过在这繁荣的背后,是没有没落,腐朽的封建前身。

悠悠中华五千年文明,创造的艺术价值,文明数不胜数。火药、造纸、指南针、印刷术,中国人总在嘴边津津乐道的四大发明,在千年之后真的被发扬光大吗?历史告诉了我们:“没有”。西洋人用装有火药的枪,席卷世界时,以无朝自居的人们却对之不顾,而对冷兵器情有独钟。洋人利用自己“拿来”的东西为己所用,使其不断创新发展,相比之下,“天朝”仍在自欺欺人的“吃着老本”,原地踏步。耻辱黑暗随之而来。

外国人总善于从别人那“拿来”变成自己的东西,为什么中国人就学不会这样呢?洋人拿着中国人的火药、指南针,使其变成坚船利炮,一度成为海上霸王,而中国不“拿来”只接受“送来”,而且有的是“硬塞给”的。其后就是一次次的失败,没有足够的实力如何与敌人抗衡,难道受人宰割?没有了武器。别人拿枪口顶着你,你不得不做啊!可怜的中国。不然怎么现在还是个发展中国家?

可敬的鲁讯先利用他的文章想唤醒麻木沉睡的国民,阐明对待本国文化和外来文化遗产的态度。批判送来送去,主张拿来,批评了种种错误态度,指出要批判继承文化遗产,即拿来主义,可又有几个人能醒来,不在昏睡了。

占有、挑选、创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是发展的王道。

拿来主义读书笔记【篇5】

拿来主义一词是鲁迅首倡的。中国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最集中、最剧烈的莫过于五四前后,与以往历次的文化革新不同,这次新文化的倡导者对旧文化几乎彻底发生了怀疑,传统中国似乎“老旧”得只剩下了小脚、八股文和染缸似的大家庭,“全盘西化”因此一度一呼百应。

可是没过多久,新文学的过分年轻、稚拙就让不少人大失所望,胡适的两个蝴蝶儿几乎成了笑谈.于是人们发现,一味地模仿西方文化是学不来的,离开人家几千年的根基,这种模仿只能是呀呀学语。针对三十年代这种“发扬国光”的复古潮流,鲁迅提出了他的“拿来主义”。

不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与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味模仿不同,他的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这应该是拿来主义的真实意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拿来主义也未尝不可。

很多人知道鲁迅的“拿来主义”主张,但鲁迅所说的“人类最好是彼此不隔膜,相关心”则了解的人较少了。鲁迅一生中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字数几乎与他的创作相等,而这仅是鲁迅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的一部分。

古文中也曾有类似思想出现,却都没有被传诵。相对论、方法论等大文章中,也都有类似的概念,却也同样没有被普遍应用和普及。“每件事物都有另外的一面”,作文也是人人皆知的谚语,却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懂得应用?而拿来主义也只是一个旧主题,新衣裳。正赶上了特殊的年代,而由于鲁迅的名气,而被流传甚广。但也只是名字被耳熟能详,其中理念却依旧没有被大众普遍认识与应用。

拿来主义读书笔记精选


以下“拿来主义读书笔记”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作品这本书当中对于情感的抒发,相信已经让很多人感动。 读后感是对书中内容的消化和融合的表述,敬请您浏览本页内容!

拿来主义读书笔记 篇1

现在的中国经济发展,科技腾飞,但有谁想过在这繁荣的背后,是没有没落,腐朽的封建前身。

悠悠中华五千年文明,创造的艺术价值,文明数不胜数。火药、造纸、指南针、印刷术,中国人总在嘴边津津乐道的四大发明,在千年之后真的被发扬光大吗?历史告诉了我们:“没有”。西洋人用装有火药的枪,席卷世界时,以无朝自居的人们却对之不顾,而对冷兵器情有独钟。洋人利用自己“拿来”的东西为己所用,使其不断创新发展,相比之下,“天朝”仍在自欺欺人的“吃着老本”,原地踏步。耻辱黑暗随之而来。

外国人总善于从别人那“拿来”变成自己的东西,为什么中国人就学不会这样呢?洋人拿着中国人的火药、指南针,使其变成坚船利炮,一度成为海上霸王,而中国不“拿来”只接受“送来”,而且有的是“硬塞给”的。其后就是一次次的失败,没有足够的实力如何与敌人抗衡,难道受人宰割?没有了武器。别人拿枪口顶着你,你不得不做啊!可怜的中国。不然怎么现在还是个发展中国家?

占有、挑选、创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是发展的王道。

今天,我和爸爸读了一篇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这是鲁迅于一九三四年六月九日发表在《中华时报.动向》上的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写了中国人从“闭关主义”到“送去主义”。开始,中国人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整个封闭了自己。再到把东西送出去,但不根据礼尚往来的规矩,说:“拿来!”中国人怕了“送来”的东西,先是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接着是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直到印有日本“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在文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开眼光,自己来拿!

我们要有选择地拿。要拿到好的,首先,要挑选、辨别。如果班里有个同学,十件有九件不如你做得好,但有一件比你强,你要不要向他学习呢?如果你要让自己更优秀,显然是要向他学习的。而学习的前提就是虚心,不能因为你其他方面比他强就看不起他。

在写作文时,面对作文题目,你也许有许多素材可供选择,然而,这时你应该想想,什么素材写起来更有新意,更合题意。你要迅速地做出最有价值的选择,最后选定一个,把它“拿来”!

可是有些东西是否拿来就要考虑了。一个同学玩电脑游戏十分入迷,水平极高,常和一群玩友吹牛,他似乎有了人气市场。当你于一旁“隔岸观火”,你是否感觉自己被冷落了?你要不要也加入他们玩游戏的行列,从而和他们一起交谈呢?再则一伙人在一起吸毒,你会加入吗?面对如此诱惑,到底是该“拿”还是该“舍”,相信聪明的你会做出合理的选择。

读罢此文,爸爸也是感慨颇多:如果我们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真正实现富民强国的目标,我们就必须向其他国家、民族认真而有鉴别地学习精华。同时还应当有自信。在学习过程不忘自我,不失自我。同样应当不自私,学习不是为一已、一家、一集团的利益,是为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总之,我们应保持清醒,既不为取得的进步和成绩沾沾自喜,也不因别人真诚或故意的称赞而麻痹。

学习其他国家、民族优秀的东西,发扬我们国家、民族历史上优秀的东西,努力创造更优秀的东西--包括制度、经济、文化、道德等,这应成为我们共同的使命!

清政府经过了上百年的“闭关自守”,从乾隆时期成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后沦陷成为傅仪时期人人都可以欺侮的东亚病夫。错在了清政府的自以为是和闭关自守,就连侵略军打进来了,还在做着自己的青天白日梦。

读了鲁迅的《拿来主义》,我深刻地明白了中国不独立自强,就必然还会再一次的沦落,被其他人欺侮。中国自从被英国依靠枪炮打破了大门后,又陆续碰了一串钉子,从原先的闭关主义一下子改成了送去主义,大量的送出去却不拿回来,尽管中国再怎么地大物博,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苏洵的《六国论》中写道: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蒋介石不能够像唐朝的李世民一样以史为镜,一味地送去、讨好美国、英国……,只求一夕安寝,那就注定了会再次重蹈覆辙,毕竟中国的资源迟早会送尽的。

英国送来了鸦片,德国送来了废枪炮,法国送来了香粉,美国送来了……。对待送来的糟粕部分,我们完全可以全盘否定,毕竟送来的我们没有挑选的余地,要有选择的余地,我们就要拿,这样才可以取其精华、其糟粕。这样,中国人民才能独立自强起来。

我们如果不独立自强,又软弱给谁看呢?难道真的要等东西送完了才醒悟,让子孙后代们在佳节大典之际,向他们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如果不想看到这样的场面发笑,那么我们就必须自立自强,面对中华的文化我们也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会正确的对待中国文化和外来文化。

拿来主义读书笔记 篇2

《拿来主义》写于1934年6月4日,文章写于名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注意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国名族面临严重违纪,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外部与抵抗,对内实行反革命军事“围剿”和文化的“围剿”。而这时,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做“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否定传统文化,以此来反抗革命文化。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事实,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

刚开始阅读时,我便被鲁迅先生尖锐的讽刺所吸引,字里行间,我感受到鲁迅先生的愤怒,看到自己的国土被倭寇占领、侵略,换做是任何一个人想必都不禁愤慨吧。尖锐的讽刺之后便是文章的主旨:拿来。身为中华名族的一份子,面临危机并不抵抗,而去媚外求宠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真是可耻。

从“闭关”到“送去”再到“拿来”的确进步不少,但是“拿来”就一定是成功之门的“敲门砖”吗?我看未必。当然,在当时“拿来”已经足够解决问题,可是身处21世纪的我们,能否再走前辈的老路?我虽然不知道是否会成功,但是我相信,如果我们这样下去,中国将永远得不到进步。

为什么?我们不聪明?我看未必,我们是出生在这个新世纪,接触的事物比1934年的同龄人多得多,我们的智商远高于那个时代的人。我们没远见?我不这么认为,虽然我们这个年纪年少轻狂,但也不乏能够深思熟虑的人才。那我们缺乏了什么?答曰:创新。

每当我们“拿来”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不能这样做”之类的问题?每当我们“拿来”的时候,我们是否会有一种动力让这样东西“进化”?然而,每当中国人不愿意买国产货,甚至把“国产货”变成专有名词,用来比喻那些不买进口货的人。每当有一个人自豪的对大家说:“我用的是中国制造!”周围的人或用鄙夷的眼神看着他,或暗地里嘲笑他“鸡立鹤群”。但没有人感到悲哀,这才是中国最大的悲哀!

举一个例子,美国苹果公司算是世界上响当当的一个数码产品公司,中国人有不少都有它的产品,如今大街上不少人手里都拿着他们公司的产品。成为时尚与财富的标志。但是每当中国自行开发的产品和苹果的比较相像时,便被人称为“山寨”。这不悲哀吗?每当中国人“拿来”技术的同时,只知道模仿,但从未想过创新。这就是教育的失败。

我们是在应试教育下成长的孩子,原有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已经被磨去了棱角,我们没有力量反抗,反抗只会让自己更加失败。我们都深知这一点,但是每天都要背负着压力,继续生活下去,即使有自己的幻想,都只能埋在心里,可能到了生命终结时仍然无法重新把它挖出来,带着遗憾离开这个世界是多么的悲哀。

这些惨痛的教训我们应该“送去”,不是送到国外,而是送到每一个中国青少年的心中,让中国有能力的人更有创造精神,迎来中国人才领域的新革命。

拿来主义读书笔记 篇3

《拿来主义》主要针对当时对待外来文化的某些错误态度而写的。他既反对无原则全盘西化的主张也反对盲目排斥和拒绝接受外来文化的倾向,主张“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即“拿来主义”。

其实拿来主义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外来文化,总有他的两面性。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文化与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更为频繁。如果一味否认,就只能落后与世界文化潮流,只有不断交流,文化才会进步。

在现在,当中国人喝着可口可了,感受圣诞节的同时,“老外”们也会乐于吃上一顿正宗的中国菜,会在中国菜市场内讨价还价,会在过年吃着饺子,欣赏京剧。当我们面对新文化时,不做“逃避主义”,对此视而不见,不当“虚无主义”全盘否认;更不成为“投降主义”,全盘继承。在外来文化中逐渐将本土文化边缘化,这三种方式都是不可取的。

鲁迅的“拿来主义“无论何时何地,都正确地指引我们对待文化的态度,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要坚定的做一名“拿来主义者”,让这些文化充实自己,使自己不断进步。

拿来主义读书笔记 篇4

这天,我和爸爸读了一篇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这是鲁迅于一九三四年六月九日发表在《中华时报.动向》上的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写了中国人从“闭关主义”到“送去主义”。开始,中国人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整个封闭了自己。再到把东西送出去,但不根据礼尚往来的规矩,说:“拿来!”中国人怕了“送来”的东西,先是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之后是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直到印有日本“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在文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开眼光,自己来拿!

我们要有选取地拿。要拿到好的,首先,要挑选、辨别。如果班里有个同学,十件有九件不如你做得好,但有一件比你强,你要不要向他学习呢?如果你要让自己更优秀,显然是要向他学习的。而学习的前提就是虚心,不能因为你其他方面比他强就看不起他。

在写作文时,应对作文题目,你也许有许多素材可供选取,然而,这时你就应想想,什么素材写起来更有新意,更合题意。你要迅速地做出最有价值的选取,最后选定一个,把它“拿来”!

但是有些东西是否拿来就要思考了。一个同学玩电脑游戏十分入迷,水平极高,常和一群玩友吹牛,他似乎有了人气市场。当你于一旁“隔岸观火”,你是否感觉自己被冷落了?你要不要也加入他们玩游戏的行列,从而和他们一齐交谈呢?再则一伙人在一齐吸毒,你会加入吗?应对如此诱惑,到底是该“拿”还是该“舍”,相信聪明的你会做出合理的选取。

读罢此文,爸爸也是感慨颇多:如果我们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真正实现富民强国的目标,我们就务必向其他国家、民族认真而有鉴别地学习精华。同时还应当有自信。在学习过程不忘自我,不失自我。同样应当不自私,学习不是为一已、一家、一集团的利益,是为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总之,我们应持续清醒,既不为取得的进步和成绩沾沾自喜,也不因别人真诚或故意的称赞而麻痹。

学习其他国家、民族优秀的东西,发扬我们国家、民族历史上优秀的东西,努力创造更优秀的东西--包括制度、经济、文化、道德等,这应成为我们共同的使命!

拿来主义读书笔记 篇5

前些天,在校学习了鲁迅的《拿来主义》有几点感受,想发表一下。

第一次读完这篇文章,其实感觉鲁迅说得有些过了,但是,重读一遍,又感觉到,文化的取舍真的没有这么简单,一味地守旧或一味的接受,都会给民族带来灾难与痛苦。我过去一直强调,要保留自己国家的文化,坚定不移地不被西洋人所同化,那也得加上一层拿来主义的思想。我读完鲁迅的这篇文章后,更加坚定地认为:在革除自身不良的腐败文化的同时,也要有新的先进文化来替代,莫成为把自己的鱼翅送给外国人,而把烟枪烟斗往自己家搬的情况再次重现。我们国家有些有识青年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迫于言论自由与高压政治,也没有过多说些什么,这里我也不便对这个问题展开言论,也没有资格;而更多的人,则是被一些御用文人所写的文章而蒙蔽头脑。鲁迅曾经说过:我的作品,不论早期或晚期,一律都在封禁的行列。我想,现在有很多人也深有体会吧。

既然一个国家的文化要革新,那么革的那一部分要命出来,而创造性的思想也越发重要,这又不得不讲到教育,当然,中国的教育现状人皆见之,病态的制度和无效的改革也有目共睹,这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只有学生,想象一下,一个国家的学生可以当商品一样卖来卖去的,这有多么恐怖。并且改变学生的,是这样的一种制度而已,这已是公开的秘密了,我不举例说明了。前面说到创造性,那么真正负责国家大业的创造性的研究生等科研人员中,有大半是为了求得高薪职位,而并不是想真正研究科学;然而那些真正想研究科学的人,承担国家文化接替的人,却拼命在过四六级英语,而无心去研究科学,如此这搬,革去的文化又怎么来用优良的新文化来替代呢?

而看看现在,被称为90后的青年,国家20年后形态的预兆,又是如何呢?层出不穷的非主流,大肆糟蹋鱼翅,而大量引进烟枪烟斗并大口地抽着鸦片,那些姨太太是被走散了,却形成了个文化空缺,这些糟粕来填补,这不是继承了晚清失败的命运吗?网络小说的盛行,低俗小说的流行,这不都是精神鸦片吗?而被这些鸦片所侵害的又是我们国家下一代的建设者,我想,30年代的鲁迅如果看到1个世纪后的30年代还是一样,鲁迅又会有什么样的言论呢?

《拿来主义》写得精彩,对文化取舍的建议也值得我们参考,而又有多少人会想到一个世纪后的国家呢?

拿来主义读书笔记 篇6

拿来主义是鲁迅与1934年写的一篇杂文,收录与《鲁迅全集》第六卷《且介亭杂文》。

那时候,鲁迅先生居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区域称为“半租借区”。鲁迅先生有很强的民族自尊心,当他看到外来入侵者携带着他们的文化对中国人民进行洗脑时,写了这篇文章。

《拿来主义》主要针对当时对待外来文化的某些错误态度而写的。他既反对无原则全盘西化的主张也反对盲目排斥和拒绝接受外来文化的倾向,主张“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即“拿来主义”。

其实拿来主义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外来文化,总有他的两面性。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文化与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更为频繁。如果一味否认,就只能落后与世界文化潮流,只有不断交流,文化才会进步。

在现在,当中国人喝着可口可了,感受圣诞节的同时,“老外”们也会乐于吃上一顿正宗的中国菜,会在中国菜市场内讨价还价,会在过年吃着饺子,欣赏京剧。当我们面对新文化时,不做“逃避主义”,对此视而不见,不当“虚无主义”全盘否认;更不成为“投降主义”,全盘继承。在外来文化中逐渐将本土文化边缘化,这三种方式都是不可取的。

鲁迅的“拿来主义“无论何时何地,都正确地指引我们对待文化的态度,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要坚定的做一名“拿来主义者”,让这些文化充实自己,使自己不断进步。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向全世界呈现了一幅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长卷,让所有人感受到了美的震撼,这不就是对“拿来主义”的最好诠释吗?无论本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让我们先“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拿来主义读书笔记 篇7

拿来主义是鲁迅与1934年写的一篇杂文,收录与《鲁迅全集》第六卷《且介亭杂文》。

那时候,鲁迅先生居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区域称为“半租借区”。鲁迅先生有很强的民族自尊心。

《拿来主义》主要针对当时对待外来文化的某些错误态度而写的。他既反对无原则全盘西化的主张也反对盲目排斥和拒绝接受外来文化的倾向,主张“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即“拿来主义”。

其实拿来主义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外来文化,总有他的两面性。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文化与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更为频繁。如果一味否认,就只能落后与世界文化潮流,只有不断交流,文化才会进步。

在现在,当中国人喝着可口可了,感受圣诞节的同时,“老外”们也会乐于吃上一顿正宗的中国菜,会在中国菜市场内讨价还价,会在过年吃着饺子,欣赏京剧。当我们面对新文化时,不做“逃避主义”,对此视而不见,不当“虚无主义”全盘否认;更不成为“投降主义”,全盘继承。在外来文化中逐渐将本土文化边缘化,这三种方式都是不可取的。

鲁迅的“拿来主义“无论何时何地,都正确地指引我们对待文化的态度,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要坚定的做一名“拿来主义者”,让这些文化充实自己,使自己不断进步。

拿来主义读书笔记 篇8

拿来主义是鲁迅与1934年写的一篇杂文,收录与《鲁迅全集》第六卷《且介亭杂文》。

那时候,鲁迅先生居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区域称为半租借区。鲁迅先生有很强的民族自尊心,当他看到外来入侵者携带着他们的文化对中国人民进行洗脑时,写了这篇文章。

《拿来主义》主要针对当时对待外来文化的某些错误态度而写的。他既反对无原则全盘西化的主张也反对盲目排斥和拒绝接受外来文化的倾向,主张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即拿来主义。

其实拿来主义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外来文化,总有他的两面性。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文化与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更为频繁。如果一味否认,就只能落后与世界文化潮流,只有不断交流,文化才会进步。

在现在,当中国人喝着可口可了,感受圣诞节的同时,老外们也会乐于吃上一顿正宗的中国菜,会在中国菜市场内讨价还价,会在过年吃着饺子,欣赏京剧。当我们面对新文化时,不做逃避主义,对此视而不见,不当虚无主义全盘否认;更不成为投降主义,全盘继承。在外来文化中逐渐将本土文化边缘化,这三种方式都是不可取的。

鲁迅的拿来主义无论何时何地,都正确地指引我们对待文化的态度,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要坚定的做一名拿来主义者,让这些文化充实自己,使自己不断进步。

拿来主义读书笔记 篇9

今天,我和爸爸读了一篇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这是鲁迅于一九三四年六月九日发表在《中华时报.动向》上的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写了中国人从闭关主义到送去主义。开始,中国人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整个封闭了自己。再到把东西送出去,但不根据礼尚往来的规矩,说:拿来!中国人怕了送来的东西,先是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接着是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直到印有日本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在文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开眼光,自己来拿!

我们要有选择地拿。要拿到好的,首先,要挑选、辨别。如果班里有个同学,十件有九件不如你做得好,但有一件比你强,你要不要向他学习呢?如果你要让自己更优秀,显然是要向他学习的。而学习的前提就是虚心,不能因为你其他方面比他强就看不起他。

在写作文时,面对作文题目,你也许有许多素材可供选择,然而,这时你应该想想,什么素材写起来更有新意,更合题意。你要迅速地做出最有价值的选择,最后选定一个,把它拿来!

可是有些东西是否拿来就要考虑了。一个同学玩电脑游戏十分入迷,水平极高,常和一群玩友吹牛,他似乎有了人气市场。当你于一旁隔岸观火,你是否感觉自己被冷落了?你要不要也加入他们玩游戏的行列,从而和他们一起交谈呢?再则一伙人在一起吸毒,你会加入吗?面对如此诱惑,到底是该拿还是该舍,相信聪明的你会做出合理的选择。

读罢此文,爸爸也是感慨颇多:如果我们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真正实现富民强国的目标,我们就必须向其他国家、民族认真而有鉴别地学习精华。同时还应当有自信。在学习过程不忘自我,不失自我。同样应当不自私,学习不是为一已、一家、一集团的利益,是为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总之,我们应保持清醒,既不为取得的进步和成绩沾沾自喜,也不因别人真诚或故意的称赞而麻痹。

学习其他国家、民族优秀的东西,发扬我们国家、民族历史上优秀的东西,努力创造更优秀的东西--包括制度、经济、文化、道德等,这应成为我们共同的使命!

拿来主义读书笔记 篇10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来!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自己的思想被别人的思想统治!这不是说我们排斥所有的思想,在对待别人的思想可以采用拿来主义!鲁迅在阐述拿来主义时这样精彩的写到: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拉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对待别人的思想也可以研究和挑选。这里想强调的是研究是挑选的基础,在思想上切不可人云亦云,要吸收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某些人为了自己的一些原始欲望而放弃自己的思想,这是一重悲哀!

在历史上有许多人为了维护自己的思想而失去了高贵的生命!而有更多的人则在别人思想的统治之下低贱的活着!

人类因为有思想才与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我们经常这样骂人:你这畜生!为什么骂畜生呢?因为畜生是没有自己的思想的!

在中国的社会里,在思想上出了不少伟人,但更多人的是思想的奴隶!因为统治者知道思想的威力,他们都擅长用思想来统治人民!所以,人们大都还在麻木!因此我说:醒醒吧!

《拿来主义》读书笔记500字

这篇《拿来主义》,鲁迅先生在文章的开头就开门见山地点出当时中国政府的腐败,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而到后来可更好,成了什么送去主义啦,几位大师带着古董出国,还说是发扬国光。再后来,干脆就是用活人代替古董出国了。

文章的第二段,鲁迅先生大致有些调侃的意味儿,为什么我国没有人根据礼尚往来的礼节,大声地说道:拿来?!虽然送出去也不是坏事,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鲁迅先生还在这里批评他为疯子,此处令我不禁笑出声来。然而再一想,先生说得是个道理,尼采不是太阳,中国也不是太阳,鲁迅批得有理,评得有价值,我们是应该大声对那些向我们索要的国家说拿来!鲁迅先生这段最值得我拍手叫好: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这篇杂文需要我们反复去咀嚼,去思考,否则,你感觉不到这篇文章的精妙,感受不到鲁迅先生的良苦用心,我细细品了四遍,也只是略懂一二,感到在鲁迅先生的笔下,这杂文已不是普通的杂文,这篇《拿来主义》,是揭露社会腐败的明镜,是斩断社会黑手的利刃,是对那些向我们索要的国家喝令停止的判书!中国人不是懦夫,我们要伸出手来,大声、坚决地道拿来!我们不要闭关主义,我们要踢开送去主义,我们要拿来!尼采发了疯,中国不可以!我们要大声地说:拿来,拿来,拿过来!,弘扬民族精神,我们中华民族是有血有肉有骨的铮铮之国!送去,便要拿来,我们不是弱者!

弘扬我们的民主精神,象鲁迅先生一般地喊出来,让世界知道我们,向世界展示我们的风采,让那些愚夫们,听听我们铿锵的中国之声拿来!

读书笔记2000字


《活着》读书笔记2000字

我喜欢看书,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看的很杂,文学名著,流行小说都看,只要作者的文笔不是太差,总能让我从头到脚看完整本书.只不过很多时候是当成故事来看,看完了感叹一番也就丢下了.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看了余华写的小说《活着》,《活着》讲述的是一个叫徐福贵的老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的老人.作者的笔触很平静, 没有刻意去烘托一种跌宕起伏的气氛,随着作者平实的叙述中,经历着主人公的一生苦乐哀愁.看完后掩卷沉思,内心沉重,感觉有说不出的悲悲凉,悲哀,悲伤似乎人生所能经历的不幸都降临到了主人公身上.想着主人公的经历,禁不住疑问: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徐福贵出生富贵,却是个地道的败家子,从小到大干尽了荒唐事,嫖娼,赌博生生让自己从一个阔少爷变成了个穷光蛋.这期间,他唯一做对的事就是娶了家珍做老婆.这个同样出生富贵的富家千金没有一句怨言的包容了迷途丈夫,撑起了日后苦难的天空.

从地主到赤贫,徐福贵也不是没有恨过,恨这个,恨那个,最后恨的还是自个,有道是自作孽不可活,怨谁他活着,接受了自己新的身份.是啊,就如他娘所说: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活着的意义并非只是富贵.

自从做了佃户,也许劳动是能改变一个人,不,应该说是生活,为了活着,一家人的活着,徐福贵努力劳作,再不若从前的荒唐,活着也似乎有了目标.用书中的话说就是:日子过的又苦又累,心里反到踏实了.他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徐家从小鸡变成鹅,鹅变成羊,羊变成牛,慢慢的重新发起来.只是世事难料,他被抓壮丁上了战场.在战场上历经生死,成了俘虏后面对解放军是选择留下还是领了盘缠回家时,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回家,那一刻,对家庭的牵挂也许是他活着的唯一理由吧.只是现在想想,如果那时他选择的是留下,也许人生会有所不一样吧,就如那同样成了俘虏选择留下参加解放军的春生.

解放了,土地改革,买了他家所有田地的龙二被枪毙了,真当是福兮,祸兮.这一刻,主人公已经想开了,认命了.用家珍的说法就是: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是啊,经历过分离之苦的家人才知道团圆的真实可贵.活着,不就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

日子就这样清贫而又安稳的过去了.直到

抽一点血就抽一点,医院里的人为了救县长女人的命,一抽上我儿子的血就再不停了那时有庆已经不行了,可是出来的医生说血还不够用.抽血的那个乌龟王八蛋,把我儿子的血差不多都抽干了.有庆嘴唇都青了还不住手,等到有庆的脑袋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去叫来医生,医生蹲在地上拿听筒听了听说: 心跳都没了.医生也没怎么当会事,只是骂了一声抽血的:你真是胡闹.就跑到产房救县长的女人了.?

看到这里真是说不出的愤懑,一条鲜活的人命,就这样没了,怎么会如此荒唐怎么会有如此草菅人命的事真是什么样的人心也许这就是当时社会的沉重吧.

回头看我们的主人公,他活着,因为家珍.儿子有庆死了,老婆家珍病重,好像随时会跟了有庆而去,想着往日种种,徐福贵撑了下来,跟着他受尽苦难的家珍需要他活下去.

小时候生病成了聋哑的女儿凤霞嫁人了,女婿虽然是个偏头,却是个极好的人,一家人和和睦睦,生活似乎又有了奔头.凤霞的怀孕更是让这家饱经苦难的人喜极而泣,可是,这简单的幸福又终结在凤霞的分娩上.孩子生下来了,凤霞却死了.三个月不到,家珍也死了.

徐福贵和他的女婿围着他们的希望苦根,艰难的活着.苦根,一个古灵精怪的孩子,懂事乖巧的让人心疼.四岁的时候,苦根的父亲,徐福贵的女婿二喜被水泥板压成了肉酱.苦根跟着他外公到了七岁,发着高烧,帮着徐福贵在地里摘棉花.徐福贵心疼外孙,没钱买药,煮了一大锅豆子,出门下地去了.不想回来后就发现苦根被豆子撑死了.

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个人过了,我总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长了,谁知一过又过了这么些年.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的平平常常,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

这是主人公的话,书看完了,很压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也许无所谓活着,尘世的苦难,活着的人总得承受,在命运面前,只有忍耐,忍耐孤独,忍耐不幸,甚至是死亡.《活着》并不是要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活着,只是在陈述活着这样一个事实.套用徐福贵夫妇对春生的话来说:活着,好好活着.我们只能等待被时间和命运遗弃,而没有权利抛弃生命.在命运面前,也许不能不感叹人类的无力吧.改变不了活着的事实,就改变活着的态度吧,只要活着,总有希望,态度也许至少是可以改变活着的状态,或者好,或者差.只是在生命的尽头至少可以告诉自己,我们活过,也曾经努力过.

相信《精要主义读书笔记20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读后感大全网”是您了解读书笔记,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爰国主义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