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小商人有感的读书笔记

读小商人有感的读书笔记

货币商人读书笔记。

古语言: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这句就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而阅读了作品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那些收获瞬时涌现,需要即时把它记录下来。那么,优秀的读书笔记模板有哪些?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货币商人读书笔记,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近日,读了夏书记推荐的《货币商人》一书。作者张衢是一位具有丰富金融从业经验的银行高管,他从履职·为商之道,洞察·银行之长,纵横·管理之术三个方面论述了怎样成为一名成功的银行行长。不同于其他管理书籍,该书没有过多的理论阐述,也没有大量的呆板的数据罗列,而是将作者本人三十余年银行职业生涯中的成败得失,以高度概括提炼的方式,辅以鲜活生动的案例,娓娓道来:行长履职七件事、银行家四懂、货币商人的DNA、管理心得与要领等等,大到经济金融形势、银行功能地位,小到如何汇报工作、与客户沟通,一一呈现。读起来,没有教科书式的说教,却发人深省,没有工具书式的沉重,却让人如入宝山,没有小说式的天马行空,却处处引人入胜。特别是对我们银行管理人员来说,更是别有滋味,既有果然如此、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书中得到印证的会心一笑,又有恍然大悟、茅塞顿开后的相见恨晚。读书的同时经常联想到本人的工作,对书中的几处感触颇深:
一、管理,从熟悉了解员工开始

《货币商人》开篇行长履职七件事中第一件就是人事;领导艺术的舞台。其中提到了管人是管理的基本功,管人是最重要的防控和保护手段,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式管理的灵魂,是金融工作的生命线。而管人首先要了解人,尤其是要记住你的部下,记住他,证明你了解他、认可他,他才有感恩之心,这和夏书记刚来深圳分行提出支行纪委书记要了解每个员工的要求不谋而合。夏书记认为认识了解每个员工能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提高员工的荣誉感,自己的名字被领导记住,自己的情况领导都很熟悉,对普通员工来说是一种鼓舞;另一方面,震慑住有不良心思的员工,自己的名字被领导惦记着,会有时刻被关注的感觉,在触碰任何红线前都要掂量掂量。夏书记还提到纪检监察工作要做到有板有眼、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有血有肉,隐含的前提就是要了解员工、熟悉所在机构的状况,既能走到员工中去,和员工打成一片,起到拢人的效果,又能站在集体的高度,发现个体差异,实现防人的目的,否则只能刻板的照章办事,谈何血肉声色?对一个两、三百人的支行来说,要熟悉了解每个员工只是时间问题,可选的路径很多,夏书记要求的出入境谈话教育、三线走基层,以及纪委书记谈心谈话制度要求等,只要朝着这个方向来努力,日积月累总会见到成效,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对员工的熟悉了解程度日益增加,对整个支行的业务运行、风险状况的熟悉程度也会随之增加,事务处理上也就越来越得心应手。目前遇到本行的员工,大部分能在心里描个基本的画像,算是有了一个较好的基础。看过此书后,对如何了解人、如何管好人,如何心中有员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相信在以后的管理中会更加顺畅。

二、案防,银行经营的底线

书中驳斥了这样一种观点:一流的行长关注客户,围着客户转,指望大发展;二流的行长关注业务,围着指标转,指望好业绩;三流的行长关注平安,围着安全转,指望不出事。其实,这三个方面都属于经营的内涵,在三个层次中,安全是底线,指标是任务,而客户是基础。只分层次,难分轻重,缺一不可,优秀的银行管理人一定是三方面一起抓的。这样的观点之所以存在,往往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指标、客户的压力是时刻能感受到的,而案防的压力在不出事的时候很难有直观的感受,而且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却没有直接的效果产出,所以容易被忽视。庆幸的是,农行无论是从总行来看,还是在分、支行,对案防工作的重视都是前所未有的。从总行的四箭齐发,到分行许行长提出的“直接出手、严厉打击,三道防线、责任连坐,教育引导、仁至义尽”及夏书记的“纪检时间”、狠抓出入境管理,再到各支行形式多样的案防手段,无不彰显着农行人向风险宣战、向案件宣战的精神和勇气。

书中提到,案件是经营的毒瘤或垃圾,如幽灵般防不胜防,似乎命运在天。但从哲学观剖析,发案看似偶然,实为必然。每每发生重大案件都与一连串管理疏漏联系在一起,因果清晰且总有潜伏期。对我们来说,如何避免发案乃至控制违规问题,首要的是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将违规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通过咬耳扯袖、红红脸、出出汗的方式,遏制住绝大多数的风险苗头;其次用好“三线一网格”,我们容易把他人看得善良,总把管理当作万能,而“我的合规我负责,他人合规我有责”、“严管就是厚爱”的理念,可以叫醒更多人张开眼睛留意观察,消除监督的盲区和死角,互相之间多提个醒,加强了防范;再次是加强双线管理,风险防范关口要前移,确保各项制度贯彻落实到各专业、各管理层、各个岗位;最后是落实好“纪检时间”制度,通过在重要会议上留出一定时间进行纪律告示、风险提示、案件警示三个层面宣传教育,将涵盖各条线、各层级的制度要求、风险状况揭示出来,使合规经营理念入脑入心。

大到案件,小到风险隐患都需要管理。书中在此处提到一个案例,某分行发生一起案件,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照本宣科式、银行面临损失,一种是灵活处理、银行追回损失,该如何选择,其实很好判断。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常常面临这种选择,虽然没有到案件这么严重的程度,但在选择时利弊也不那么容易权衡。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对相关的人和事该如何处理?印证案例,我们选择的依据是管理的目标,最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那么选择哪条道路也就很清晰了。延伸到我们的执纪问责工作,在目标管理的前提下,就不是单纯的追究责任处理人,通过处理一个,达到教育一片的效果才是应有之义。

三、专业,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前提

银行家要四懂:懂经济、懂货币、懂服务、懂经营,其实说的就是具备专业水平,不光是银行家,任何银行管理人员,都需要熟悉业务,成为行业领域内的专家。但凡业务不熟、不精的行长常受制于人,管不细、管不专、管不到点上。这话同样适用于银行其他管理人员。防案控险是纪检监察工作的目标所在,要实现的前提是熟悉全行的风险状况,这就需要对各条线、各业务的运行状况有充分的了解。书中提到,经营银行是一门大学问,厚重、深邃又复杂。但观其构成,最浅层的是业务与方法,其次才是触及银行的经营方式……。可见熟悉了解业务其实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掌握基本流程和作业细节,才能在监督预防工作中设好关卡、有的放矢;只有密切关注上级行要求及形势变化、紧跟市场步伐,才能使执纪尺度不偏离事物发展的大方向;只有看透业务本质,摸清业务背后的制度缺陷或管理漏洞,才能有效问责、精准问责。如何提高纪委书记的专业水平,分行也在不断尝试,加大纪委书记与业务条线的交叉任职与交流力度,夏书记提出的请业务条线、行外专家给纪委书记培训,以及要求纪委书记相互授课、多读书等。

最后,用书中的一句话作为结束“唯有学习是精神伴侣,它牵手你进步,不在于是否超越别人,要在乎能否跟上不掉队”。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扩展阅读

读书笔记之《货币战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也渐渐地全球化了,经济也在世界上占了很重要的位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读书笔记--《货币战争》,让大家知道经济的重要性,欢迎大家的阅读。偶然的情况下,拿到了《货币战争》,一部超级畅销的经济类书刊。就是这样一本书,居然让我一整天静静地坐在书桌前一口气看完了。之所以这么入迷,也许是里面的不为人知的历史内幕深深吸引了我。超级世界财团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波云诡秘的***与经济危机中翻云覆雨的手段与才能,操纵了多起世界金融史上鲜为人知的不流血战争。执掌经济领域的比尔德伯格俱乐部,负责整治挂帅的三边委员会,在世界银行家们组成的英国皇家国际事务协会和美国外交协会的领导下,将世界玩弄于股掌之间。对他们来说,战争只是发财的好机会,谁控制了货币谁就能支配一切。事实也正是如此,为了建立他们的私有中央银行系统,前后共有七名美国的总统被暗杀,多名国会议员丧命,最终达到了他们的目的,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他们的私有中央银行,达到垄断的地位谋取暴利。其间他们的手段:制造金融恐慌,挑拨世界大战,引起政治动乱,然后通过剪羊毛来获取暴利。泰国,日本,整个欧洲,东亚都被他们屈服。这一切都是以前未曾听闻的害人事件,在令我震惊的同时也让我开始反思。经过这次反思,也让我们明白到了经济的重要性,尤其是现在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根据美国国家的社会制度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国家本身就是要为资本家服务的。之所以会提供各项的大众服务,是为了更好地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和身为一个国家政府其本身的职能就要求它要为人民大众提供各项的大众服务。而美联储是否就是私人了?!我不得而知,我还是那句在一个没有公有的国家中何来的私有?如果说美联储和其他银行家合起来谋求统治世界,那就值得商榷了。前一轮美联储的几千亿救市,涉及10大欧洲银行,其影响力遍布全球金融市场,连我们小川哥都要关注它。如果说美联储是私人控制的,那同是资本主义的欧洲,怎么没有人说法国央行、英国央行、德国央行是私人的呢?我觉得人们之所以关系它的公私有属性,是因为它有发钞的权利。在HK,政府是没有固定的央行的,它要发行钞票,是委托给发钞银行的。同理,如果你将美联储理解为发钞银行行不行呢?但美联储中有央行的权利,如厘定利率等等;在HK,银行的利率都系有各自发钞银行厘定的;那如果美联储不是在美国,而是在HK,那不知它是属于私有银行定国有呢?推广些想,会不会所有西方的银行系统都同HK的情况系一样呢,如果是这样,那美联储就系一间巨大化的恒生银行。要政府统计国家金银储备,这个提议简直就系荒谬。我们当年初初读经济学的时候就知道,货币本身就系一般等价物,严格来讲,只有金银先系货币,而纸币只系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纸币系金属货币的代表物,现在什麽国家的纸币本身都系不能兑换成等价的金银的(买卖金器个那些不算),纸币本身代表几多金银系由发钞国家自己定的(因而才有各自货币的汇率差),所以发行钞票的同时是不用增加金银实际的量的。如果每次发行钞票的时候就要增加的相应的金银实际的量,那金银实际需求多少才够呢?某程度上讲,金银就是最后的支付工具,IF全世界政府都不承认美元,那美国人每次向外国买也都只能用金银实物了。如果说统计国家金银储备系保障自身国家的金融安全,那还说得过去,但实际上亦每这个必要,因为没可能每个国民都见到自己国家有几多金银储备,只要政府出黎讲两句就得啦,无必要去统计,亦无必要说给国民知道。就算美联储系私人的,它转移了美国人的所有金银储备,如果全球政府都不承认金银货币,都不能将金银换成等价的货币,那到时金银中有什么用呢?所以脱离金本位的确有其好处的。如果真的要用到金银来搞垮一个国家的经济,那那个国家的货币首先要不被承认,而且到时就不是金融风暴了,是倒退回石器时代啊(那时是以贝壳做一般等价物的)!所以我觉得美联储某程度上被妖魔化了,亦显示美国国民对其政府的不信任感增强,我们在不了解美联储的情况下是没必要和一些人一齐以讹传讹人云亦云的。现在所有政府都系通用纸币黎代替金银的,万一你美国恢复金本位,顿时打破全世界的恐怖平衡,到时金银价暴升,那就真系会影响经济了。如果恢复金本位,首先股票市场就立刻运行不下去,试问你有没有那麼多金银去维持股票的泡沫呢?

《货币商人》读后感2000字


《货币商人》读后感2000字:

近日,有幸拜读了张衢行长撰写的《货币商人》一书,虽然只是囫囵吞枣地读了一遍,还未能深刻领悟作者想要传达的如何做行长的胸襟与艺术,但还是感慨作者以布道者自居的那种良苦用心和情怀。《货币商人》一书既有宏观的道——做人的道理、领导的章法;又有微观的术——管理的方法、实施的技巧。虽然目前我尚未深刻领悟其中的道理,但是已在脑海中搭起框架,并把它放于案头,遇到疑惑随时翻阅,我感觉这也是一种极好的收获。

在看此书时我在思考,作为一名纪委书记,为什么夏书记要推荐我们读《货币商人》,其实这也是一种跳出纪委看纪委,跳出纪检干纪检的工作思路与智慧。如果一个农夫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看气候,不管时节,估计也不会是一个好农夫。对《货币商人》的阅读让我们能以行长亦或更宏观的角度来思考看待问题,这本身也是对跳出纪检干纪检的一种实践。

《货币商人》一书中提出“德商为重、财商为本、智商是基、情商于情、技商如器”是对银行工作方方面面的涵盖,而夏书记提出的纪检工作要“有板有眼、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有血有肉”这八个有字是对我们纪检监察工作的涵盖,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我记得从小父亲就告诉我“不要看那模糊的远方,一切从身边清晰的事情做起”,纪检工作方方面面,要靠平时一点一滴地落实,而我想从细微处着手,结合我们比较重要的工作手段——纪检时间,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谈下自己对纪检时间工作的几点思考。

注重内容:

“纪检时间”将传统的纪检会议分散插入不同会议中,一方面锁定既定人群,针对性更强,另一方面频次加大,反复刺激使得警示提醒的效果更好。“纪检时间”作为纪委书记重要的发声载体,也是纪委“好声音”的传播途径。该项工作要达到好的效果,我们就要力争每一次发声都掷地有声又接地气。要做到掷地有声我想首要任务应该保障发声内容。

首先是分类制定营养餐。对于一些文件类的纪律告示、风险提示,如果只是照本宣科通读一遍,估计很难引起大家的关注和共鸣。应该根据不同的受众先分类整理,消化提炼件及规定中与受众息息相关的内容,然后重点突出的进行强调,定制的营养餐更加有利于不同受众的吸收同时也更容易被接受。

第二是时刻关注方向标。阅读《货币商人》一书最大的启示还在于跳出纪检做纪检的一种工作智慧。因此要运用好“纪检时间”这一工具,还必须保持对市场、对政策的敏锐度,时刻关注时事政治、经济走势、热点事件,这样整理出的风险提示、案例分析才能与时俱进,才更接地气。

第三是及时捕捉风险点。除了保持敏锐度还应该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只有了解业务,了解流程才能更加准确地进行监督,进而防范风险。一方面紧跟经济形势及上级行的要求,另一方面在既往的业务差错和底稿中归纳总结薄弱点,然后运用于“纪检时间”予以强化警示,让“纪检时间”更加有血有肉。

变化形式:

“纪检时间”要有声有色,光注重内容还不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自媒体时代,特别是我们面对的受众越来越年轻化,如果光靠传统的形式恐怕不能保证最好的效果,所以“纪检时间”也可以适当变化形式。

一是运用多媒体。现在除了传统纸媒,还涌现出很多线上展现形式,我们也可以尝试对一些制度的学习采取微信推送、美篇、抖音等线上媒体的形式,同时对于一些警示案例找一些警示微视频、微电影等组织相关受众观看,以直观的形式让员工入脑入心。

二是打好震慑牌。近期我行将王某的“飞单”事件整理成案例,我通过去各网点参加晨会进行案例解析的方式,开展延伸“纪检时间”,读书笔记对员工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下一步我们准备开展“以案说法”活动,从法律的角度解读违规行为的严重后果,及可能面对的法律制裁,并配以分批组织客户经理参观看守所的形式,进一步警示员工,营造高压态势。

三是组成讲师团。我行在“纪检时间”之外准备尝试“纪委说纪”通过让纪委委员挂点网点,并定期参加晨会或夕会开展“纪委说纪”的工作,一方面让纪委委员从各自专业的领域为纪检工作出谋划策,另一方面让纪委委员深入网点了解情况,传播纪检好声音,也通过他们侧面培养几个纪委在基层的“知情人”。

四是营造好氛围。一方面将严肃的家访工作和工会的员工关爱工作相结合,减少违和感及员工的抵触情绪,力争在润物细无声中完成对员工及其身边人的了解。另一方面将部分案防风控的警示工作和工会团委丰富的员工活动相结合,多策并举、寓教于乐,提升员工的关注度、接受度和美誉度。

《货币商人》给我们构建了当银行行长的工作框架和方法,确实引发了我的很多思考,以上只是从一个很细微的角度结合了纪检工作中的“纪检时间”,谈了一些自己在读《货币商人》之后的工作思考,我想工作也是在不断的思考、碰撞、践行、总结中不断提升的。本人从业时间比较短,还有很多需要学习,需要实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者:张婧玲

货币战争1000字读书笔记


货币战争读书笔记在初读《货币战争》时,第一感觉就是这个世界的背后存在着另一个不为人知的世界,但那个“世界”却可以左右着现实的历史的世界。但在作者笔下,这更像是一场阴谋,是场大的阴谋论。就如在开始几章中,给我的感觉是充满了大量的选择性陈述。就比如书中所属的罗斯切尔德家族,长达200年的时间里在世界金融市场呼风唤雨、登峰造极,若以6%的回报率计算,到150多年后的今天,他们的家族资产将至少在30万亿美元之上。但通过其他有关信息,得出的事实是,罗斯切尔德家族目前的规模很小,罗斯切尔德家族银行集团一年的营业额不到100亿美元,利润不到30亿美元,估计其资本总额不会超过300亿美元,不到欧美大银行的一个零头。首先,这是因为罗斯切尔德家族在1865年出现战略判断失误,认为美国经济不会大幅度发展,于是把它在美国的分行都撤销了。这是一个致命失误,直接导致了摩根家族的兴起。其次,罗斯切尔德家族在一战和二战中损失惨重。它的许多位于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资产被摧毁了,其中位于法国的办公室甚至于二战结束后被国有化了。

作为犹太人家族,罗斯切尔德家族在纳粹统治下受到的打击是惨重的,虽然英国总部基本没有损失,但欧洲大陆的家族势力基本被消灭了。冷战期间,罗斯切尔德家族在东欧的许多资产又被苏联接管了,结果可想而知,这些资产是不会退回来的。第三,罗斯切尔德坚持家族产业,也阻碍了它的继续发展。从1960年代开始,欧美的大银行纷纷上市,筹集了大量资金。罗斯切尔德则还是用自有资金发展,速度缓慢,逐渐落伍。罗斯切尔德家族兴盛的历史,早已在20世纪结束了,今天的罗斯切尔德只是一家在全球排名十几到二十名的投资银行,规模不大,也没有什么呼风唤雨的能力。作者对罗斯切尔德家族历史上的辉煌大肆铺张,却以一个没有人曾经实现过的“如果”掩盖了他们今天的没落。即便罗斯切尔德家族仍然掌握大量资产,现代社会中也不能将“家族”作为一个整体对待了——世界上唯一能永远保持意见一致的,只有你自己的左右手(假设他们都存在)。另外,作者把南北战争的原因也归咎于国际银行家的阴谋,还有美国各总统的刺杀和莫名死亡,作者都有意无意把矛头指向于国际银行家为大发横财,所实施的阴谋。南北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南方的三十万奴隶主,在新移民区扩张奴隶制度,威胁了自由州的存在和发展,侵犯了包括南方自由人民在内的联邦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

南方州的战争目的不是从联邦中退出,而是要同北方州争夺边境州和其他未开垦地区的土地,要把奴隶制扩展到整个北美大陆。南方奴隶主的生存和发展驱使南方州对北方开战。换而言之,倘若南北战争是银行家的阴谋,那么美国社会的第三次革命——民权运动,是不是也有银行家背后谋划呢? 另外,关于美国总统的刺杀问题:1840年当选为美国总统的哈里逊,在一次受凉后一病不起,撒手归西。 1860年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林肯,在看电影时被刺杀了。1880年当选为美国总统的加菲尔德,上任半年就被刺伤,两个月后离开人世。 1900年当选为美国总统的麦金莱,出席在布法罗举办的泛美博览会时被刺杀。 1920年当选为美国总统的哈丁,被疑是被砒霜毒死。1940年当选为美国总统的罗斯福,最后也死于任上。1960年当选为美国总统的肯尼迪,也不能幸免,被刺杀身亡。我们把历史倒退到美国19世纪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那时的美国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西进运动”。大量的白人离开他们东北部原来的家乡,来到了西部这块他们蒙昧欲求的“处女地”。但是,白人的开发史同时也是那里印第安人的“血泪史”。那些土著人不得不离开他们生活很久的家园,被那些白人赶到了不毛之地。从很多西部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印第安人是如何和白人战斗的。而在当时,美国的一位将军——哈里逊就是屠杀印第安人的领袖。后来这位领袖的弟弟带领了一批巫师下了诅咒:“哈里逊不久将要死去,而从现在开始,每20年就有一位美国总统不能或者离开白宫。 ”虽然不能说美国总统的死是因为诅咒,但也无法把他们的不断被刺杀归咎为是国际银行家们的蓄意谋划。还有书中在叙述美国联邦储备体系时,对其任采用了“选择性陈述”。美国联邦储备系统(英语: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或者Federal Reserve,非正式称为The Fed)简称美联储,是美国的中央银行,包括华盛顿特区的中央管理委员会、12家分布全国主要城市的地区性的联邦储备银行,以及由两者的成员共同组成的联邦开放市场委员会。中央管理委员会负责政策制定,它的七名成员由美国总统指定并由议会通过,由国会组建的12个联邦储备银行作为国家的中心银行系统的操作力量,其组成形式更像一个私营公司。通过以上的各种关系,很容易可以看出到底是谁拥有了美联储。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从美国国会获得权利。其决议无需获得美国总统或者立法机关的任何高层的批准,美联储服从于美国国会的监督。作者正是因联邦储备银行发行股票而想当然的认为联邦储备银行归股东所有,却不知国会早已规定股票只是一种形式。

美联储,是一个巧妙设定,平衡了各方利益的机构,而这正是美国政府的组织原则。在后面谈到中国时,作者强调要高筑墙、广积粮、缓称合并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成立国家金融安全委员会,直属最高决策层。但是维护中国的金融安全不应该被动地依靠作者所提出的所谓“高筑墙”的策略,而是要让更多的中国金融机构通过在竞争中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专业能力逐步加强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影响力。中国未来的金融安全,不应该建立在把罗斯柴尔德以及花旗和大通银行屏蔽在我们的国门之外,而是要逐步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培养出我们自己的罗斯柴尔德、花旗和大通。同时,作者在后记中极度推崇金本位,我认为当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并非出于什么国际银行家的阴谋而是由于金本位的货币体系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甚至已经制约到国际经济的发展。任何经济组织都是追逐更大利益的,国际银行家们也不例外,他们废除金本位是由于一方面该体系也限制了他们获取更大利益的步伐,但是更加主要的原因是在国际经济迅速发展的前提下,该体系已经无法维持。因此他们不过是顺市而为。如果按照金本位的模式,经济的增长完全受国际金银产量的限制,这与二战后经济的发展和恢复的大环境是相违背的。同时金本位也将经济处于通货紧缩的枷锁之下,也就是新产生的商品价值要低于以前生产的商品价值。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将会有一种食息倾向,社会将会失去前进的动力,金融稳定却以牺牲经济发展的速度为代价,这不是一种本末倒置么?

我们所寻求的是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的金融稳定,如果经济不发展了,金融当然稳定了,但是这种稳定还有什么意义?所以恢复金本位不是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灵丹妙药。如果中国恢复金本位,必然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那随之带来的社会稳定问题恐怕比金融稳定更加头痛。但是,虽然这本书阐述的是一场大的阴谋论,但是对于一战二战的解释确实是让人听到了另一种经济利益的解释。很多事很多情况下,我们都应该用不同的眼光来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来挖掘,可以更深刻,更有不同的见解。

亲爱的读者,以上由我们精心为您编辑整理的《货币商人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一文,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读小商人有感的读书笔记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