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小学生老舍习惯读后感

小学生老舍习惯读后感

高能效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

有名人说:“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我们经常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比如经典作品等,它是人类知识的总结。阅读的过程,也是情感不趣起伏的过程,那些收获瞬时涌现,需要即时把它记录下来。优秀的读书笔记有哪些特点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高能效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2019年公司组织的“悦读分享,品质输出”活动中,被指定阅读《高能效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心中非常感谢领导的知遇之恩啊!书拿到手上,除了厚以外还有就是外国人写的,心中暗自思量,这么厚的一本书,在规定时间读完,还要写读后感,真是何悦之有啊!
在离提交读后感的期限越来越近,我的拖延症也就不能再拖了。如是乎下班回到家后,我终于捧起了它,十分不情愿的翻开了此书。当看到序言里的一句话“不断更新,每天赢取自己的胜利”时,我终于理解了什么叫开卷有益了。当读到:“变化越彻底,挑战越严峻,习惯越重要”、“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的一些句子时,这时我才真正的去了解书中阐述的七个习惯。我希望通过阅读此书后,不辜负领导的希望,更希望能够每天不断的更新自己,赢取自己的胜利。

1、下面我将结合书中的七个习惯,来谈自己的感想。首先当我看到第一个习惯是积极主动时,我的心真的被触动了。有人说宅在家里,看到的永远是天花板,只有走出门外,才能看到蓝天,但怎样才能看到更多的蓝天呢?毫无悬念的是积极主动的走出家门,走到离家门更远的空旷地带,你看到的蓝天才会越多。其实在工作中,积极主动,你的选择就会越多,抓住先机的可能性才越大。往往积极主动也代表了一个人的有心和心中有城府的绝对自信。积极主动不管在任何时候都是为你抢占先机的有力保障,当然我们的积极主动是心中有谋而速动,而不是靠有勇无谋的傻争第一。所以凡是能够未雨缪谋,心中有数,积极主动出手,任何时候都能获得不错的收获。

2、其次是双赢思维习惯,上周在北大参加培训,老师给我们出了一个高深算术题:1+1=?结果有人回答是等2,也有人说是等于3,其是无非就是等于2或大于2的答案。老师最后解释说,等于2是真理。大于2就是价值。很多时候我们团队合作不就是为了创造价值最后达到双赢吗?怎样看待双赢呢?双赢是竞争还是合作呢?我个人更倾向于认为是合作。我们可以从龟兔几次赛跑中可以看出来,不管兔子怎么样都跑得比龟快,这个是先天的,是无法改变的现状。但龟能在水里自由活动,这个是龟的先天优势,也是无法改变的。所以,在地面赛跑,只要兔子不睡觉,兔子是稳赢龟的,但如果是赛道上增加一条河,龟就是爬也必定胜过兔子。但无论是兔子赢还是龟赢,他位永远只有一方是快乐的,到最后快乐的人在赢了的终点也因孤单寂寞变得不快乐,但如果他们采取的是相互合作,陆地兔子背着龟跑,到了河边,龟驼着兔子过河,他们最终获得提共赢,也就是我们说的双赢吧!他们同时到达彼岸,由于双赢,他们可以开发更多的比赛,日子会过得共快乐。这其实说到工作,我们合作是共赢,最终爱益的是所有参与合作方,如果我们缺少合作与大局观,最终是谁都不能达到快乐的彼岸吧!

结语

因本次时间有限,我先读到了这两个习惯,结合关于如何使用这本书的说明,我将严格按照本书使用说明书去仔细深读本人,让我的大脑更加充实,由我脖子以上去提升我人生的更高的高度。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小编推荐小编推荐

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读书笔记


古语有云:一日无书,百事荒芜。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而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时,脑中不停的会有新的想法,这时候,我们可以去写下一篇读书笔记来记录自己的感悟,那么我们该怎么写好一份读书笔记呢?下面由我们帮大家编辑的《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读书笔记》,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读书笔记【篇1】

高效能的人士热衷于把精力放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前三个习惯学习完了,积极主动,以始为终,要事第一,这是习惯的第一个维度,让我们从依赖型人格过渡到独立型人格。

今天我来分享第四个习惯,也是本书习惯的第二个维度。这个习惯是双赢思维。情感帐户老鸡汤:多个朋友多条路,你可能拼命去拓展人际关系,你也可能根据朋友交际来决定他的情商的高低,人际关系的本质是,自制和自知之明,爱人之前,先爱自己,当处于逆境,技巧则不够用了。

礼貌,诚信,仁慈,信用(这些能存储情感帐户)

粗暴,轻蔑,威逼,失信(这些能透支情感帐户)

越是持久的情感帐户,越需要时间的累积,与老同学相见,过去积累的情感帐户在,亲子沟通如果只是平时的打扫卫生,睡觉了,你就会透支你和孩子的亲情帐户。

情感帐户低时,很难取得信任,提升情感帐户,都需要时间。

重点:七个习惯

积极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力)

以始为终(凡事都会有两次的创造,一次是在大脑,一次是行动)

要事第一(分清事情轻重缓急,重要的事比紧急的事更重要)

双赢思维,

知彼解己,

统合综效,

不断更新。

像这样投资

七种投资情感帐户的方式:

(1)理解他人,同一种行为,你觉得不重要的,对别人来讲可能很重要,你要去理解和认同。

(2)注意小节,比如忽失礼貌,不经意的失言,会给你的情感帐户很大的透支。

(3)守重信诺,守信是一大笔储备,背信却是一大笔支出,

(4)明确期望,不要心照不宣,要直接讲出来,要明确由谁来完成什么样的工作,期望不明确会导致失信

(5)政治失信,不要在背后攻击他人

(6)勇于致谦,当你在情感帐户提款,就要去真诚的道歉,会增加情感帐户,一在的道歉,会显得不难么真读成。

(7)无条件的爱,有原则,有底限,并不是软弱。

也许问题就是契机:

问题是促进和谐的机会,当问题出现时,就是你增加情感帐户的时机,当顾客带着问题来,这就是你和顾客建立关系的开始。

如果想要珍惜和他人来之不易的情感帐户,就要不断去投资和经营。你做到了吗?你有多久没和你爸妈聊天了,你有多久没有和你的小孩深入交流了。作者:陶征

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读书笔记【篇2】

1、“推动了企业文化”

和内在连接,发现天赋使命,找到目标,在行为层面“七个习惯”帮助人修正行为,在生命的层面帮助人保持与内在的联结,与自己的天赋使命的连接,在精神层面是可以帮助人获取源源不断的动力的。

2、“影响和改变员工和个人领导力和组织领导力”

个人领导力是自己领导自己,自己认识自己,自己发现自己,自己认同自己,自己连接自己,充满力量。带给别人影响的过程是“领”和“导”,“领”是带入其中,把握方向;“导” 是唤醒内在,照亮彼此。

3、“我们不仅仅要关心一个项目和任务的成功,更要关心我们员工的发展。”

人是根本,先做人,再做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不是把关注点放在事情上,去推动事情改变人,那样会很难,因为不清楚目标,没有方向,没有动力。要把核心点放在人上,事情就不是问题了。

4、“《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学习,对人们的工作、人生方向都有很多受益”

对于每个人来说,工作、生活、人生各自独立,又互相连接。工作可以帮助人实践人生的价值,生活可以帮助人感受生命的价值,而人生在工作和生活中创造了价值。

5、“七个习惯对员工个人发展以及支持西门子战略的人才发展方面,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人才,每个人都有天赋才能,“七个习惯”这个工具帮助人拿回自己生命的主动权,唤醒天赋才能的部分,得到更好的发展。

6、“社会道德、意识和规则在讯速地解构和重构,而企业在人才管理和发展实践中,不得不面临员工价值观塑造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思想意识,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在发生着变化,当团队面对内在还没有长大,同时还想要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的没有安全感的人们,要如何唤醒每个人真实的自我,找到力量的源泉,也许“七个习惯”这个工具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读书笔记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一切的根源和本位“人”。解构是一个痛苦的心理过程,重构是一个更有效、更自由的选择。

7、“以七个习惯为基础理念的高效执行行动学习系统也成为我们各事业部和子公司核心战略落地机制”

“七个习惯”可以帮助企业、团队目标落地,对于同一个工具,不同的人使用,会应用在不同的层面,进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目标落地需要人,也需要工具;需要意识,也需要行为;需要核对,也需要完善;需要解读,也需要应用,最终从外在看成就团队、成就企业,从内在看人本身的成就,做更成熟的人,做更有力量的人,做更好的自己!

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读书笔记【篇3】

听说这本书是身经百战的培训老师在台上做的重点推荐,而发现这本书是在半朵晴天,一个可以捐书,阅读,购书的雅致书苑,我喜欢旧书里岁月的味道,便欣然买了20xx年印刷版。我一直相信缘分,而这本书,就像一个在尘世间翻滚后洗尽铅华的智者,不远万里,款款而来。

年轻的我们,总在岁月中存留许多执念,对自己,对爱情,对身边的人,一直坚信自己的三观是对的,毋庸置疑的。而当读书旅游,走出自己的圈子再看世界时,发现你认为右侧通行的铁律,在香港是要撞车的,你宁缺毋滥的处人方式会让你在公司,客户面前吃尽苦头。世界那么大,你想去看看,而一旦你看了,往往就不知道该怎么好好的做自己了。

本书从自我管理领导出发,途经人际关系领导,路过创作性合作,最终到达实现自我平衡和更新的目的地。以职场人的人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方向,逐步打开解答秘密的卷轴。

每一步,都走的扎实而有力,不但深刻剖析大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问题给予现实可用的方案对策或表格,内容较多,我第一次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试着勾勒出本书的脉络,仅供大家参考,希望有所助益。

本书有很多概念性的知识和我们熟知的理论存在共通性,例如书里提到了心灵地图,意思是我们的一生会受家庭,工作环境,亲友同事,流行思潮等的影响,不知不觉左右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人看世界,这和感知滤镜的概念一致,在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中提到要让自己的影响圈扩大,而非过度让关注圈侵害了自身,别让问题制服了你的概念,和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中贯穿始末的同心圆概念相似。

有几个生动活泼的问题和例子是最另我深思的,例如鹅和蛋,一个人拥有一支会下金蛋的鹅,而此人没有控制住自己贪婪的欲望,把鹅肚子打开想拿走所有的金蛋,结果自然是鹅死蛋无。这是一个产出和产能的平衡问题,事实上现实生活中“重蛋轻鹅”的事情屡见不鲜,父母为了让孩子爱自己,给她谋划好未来,从而强制包办,破坏了父女关系这只鹅。夫妻间汲汲营营于获得享受婚姻好处这个金蛋,却忽略了维护彼此感情的这只鹅。那么落到我们身上?我们有没有喂好自己的鹅?还是每天心心念念想要各种情感和职业上的金蛋?再或者作出矫枉过正,“重鹅轻蛋”的事?

自然,问题提出都是有解决方法的,举例说明:增加情感账户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有效评估并加强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把控,理解别人,注意小节,信守承诺,阐明期望,诚恳正直,勇于道歉。展开勇于道歉来说,弱者才会残忍,只有强者懂得温柔,扪心自问,我暂时做不到给予所有我爱的人她们想要的温柔,你们呢?是否做过残忍的事?

除此之外,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的例子和很独到。想象一下你死后亲人上台追述你的平生,你最希望听到什么?把这个想象扩展,反躬自省,就可以重写自己的人生剧本。

任何剧本都像一本好书一样有它清晰的故事线和逻辑原则,而非单纯码字。设立自己的个人宣言,是作者给出的改写剧本的好方法,好比法律之于国家一样,指导自己的人生方向,不至于随波逐流也避免缘木求鱼。分享我自己的一条针对爱情的个人宣言是,在彼此保持个性独立,欣赏理解的前提下,团结合作,相互成就。那么,你的个人宣言是什么?

相信所有伙伴和我一样,读书是为了学以致用,让书的思想渗透入自己的生活。分享一下这本书给我造成的改变,我开始奉行第七条原则,平衡的自我更新原则,在四个层面磨练自己,包括身体,精神,社会情感和心智。身体上我参加徒步善行者活动挑战50公里,心智方面开始半月一本书,同时学习在线课程,写作的计划。精神层次增加对朋友情感账户的投入,培养无条件爱的思维,并在社会情感方向参与拆书帮等活动。

一本好书好比一个无法替代的朋友,我尊重它,珍惜它,并向它学习。它让我更清楚的了解并看清自己。你呢?结识这本书会带给你什么?

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读书笔记【篇4】

习惯一:积极主动

工作和生活中会遇到很多超出我们个人能够控制的事情,视频中首先让我要养成自己积极主动的习惯,我觉得这是能够成为高效人士的基础。就是我所做的一切都应该是自己积极主动去做的,而不是被动去做。作为办事处负责人更应该养成自己这一点习惯,因为很多事情是没有人告诉我应该怎么去做,更多的是需要我主动思考,从一个之前只管业务的角色转变成一个既要管好业务又要带好团队的角色,更需要自己积极主动的去应对,去成长。所有的事情要自己积极主动去思考,去推进。

习惯二:以终为始

这个习惯我理解成,做事情之前要思考一遍我的目的或者想要的结果是什么,如果要达到我想要的结果,我该如何去做这件事情。并且如果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阻力或者其他情况,我应该本着达成结果的目的,去判断我该以何种方式应对。这一个习惯很像以结果为导向去做事的习惯。

习惯三:要事第一

同样我们工作和生活中,会被各种各样的事情牵扯精力,但是我们要养成重要的事情永远是第一位的习惯,时刻提醒自己什么事情最重要,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重要的事情当中,养成这个习惯,在工作中才能更好的处理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可以每天列出3件最重要的事情,努力去完成它,完成之后才有精力和时间去处理琐碎的事情或者自我提高。以上提到的优秀习惯,都是从个人的角度去养成自己的习惯。更多的是专注于自己本身。

习惯四:双赢思维

共赢。这个习惯是需要我们做事养成共赢的思维,而不是为了突显自己,去诋毁别人。是需要养成取得对方信任及认可,本着共赢的思维去处理事情和人际关系。这一点作为管理者更是尤为重要的。团队的管理者与团队成员,就是在共赢的前提下存在的。团队中每个成员的成败和团队都是分不开的,全员的成功才是团队的成功。

习惯五:知彼解己

先了解对方,再让对方理解自己。学会换位思考。我觉得这一点,也是一个优秀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在与同事沟通中,应该先让自己完全的了解对方,听清楚对方想表达的内容。然后再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表达自己的看法以及思路,让对方更好的能够接受并且理解自己的观点。

习惯六: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团队协作。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管理者应该去发现那些愿意团队协作的人,并且挖掘每个人的优点,然后让团队积极的运作起来。团队协作取得的成果,永远大于单兵作战取得成果的总和。以上三点习惯更多的是在人际关系上培养优秀的思维习惯,能够让自己取得更多认同和获得更好的成果。

习惯七:不断更新

不断更新,保持成长。很多时候我们专注于处理眼前的事情,忽视了自己本身的成长。忽略了我们承担的事情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复杂,但是我们也应该相应提高自己的认知和能力。随着接触事物越来越宽广,我们也该去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格局。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让自己思考、学习、积累,去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格局。当然这一点,也需要我们回到最基础的优秀习惯积极主动。需要我们积极主动的付之行动。

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读书笔记【篇5】

本章读书笔记总结:

1-2:从教育孩子、研究相关书籍中,我发现了品德的强大影响力,也认清了自己内心深处的价值观,但我发现这与现代追求捷径的速成哲学相去甚远。多年来,我向他人传授七个习惯,自信很有效,但总是发现这些知识与现代流行的思想不同甚至相悖,现在我对其中的原因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我并非说个人魅力那套技巧性不同,有些要点也很重要,但它居于次要地位,而非首要。

3-5:即使我玩弄技巧让他人相信我,但长远来看,我迟早会败露。只有心存善念,才能让技巧有生命。这就像考试临时抱佛脚,偶尔可蒙混过关,但要想精通,必然要付出很多功夫。耕种也是如此,春天夏天享乐,却想要秋天收获这是不可能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捷径可走。

6-9:人际关系和人类行为是基于收获法则的自然系统。靠一时的人际关系技巧,可以骗得人一时的好感与信任,但是迟早败露,矛盾迟早会浮现。只有基于品德,才能建立根深蒂固的信任。即使有些人品德很好,沟通技巧不足,但那也是瑕不掩瑜。归根到底,我们的本质比言行更有说服力。有些人,我们是绝对信任的,不论他们是否能说会道,因为我们绝对相信他们的品行。

总结:人际关系中,品德居于首要地位,技巧是次要的。没有品德,有再多的技巧也没用。人际关系如农民播种一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来不得半点马虎。

心得感悟:

仍然记得,大一上学刚读到这一节时候的感觉。醍醐灌顶,感觉走上了正道。因为刚上大学那会,自己并不善于人际交往,其实,回过头来看,刚上大学的学生,大部分都不擅长这方面,因为过去的教育并不重视这块。所以,刚上大学,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巧舌如簧,能说会道的人,也就是所谓的“会来事,会做人”等。大环境就是鼓吹书中所说的“人际关系”中的技巧。看到作者这样的观点,我心里很是赞同,很是欣慰,感觉碰到了知己。

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读书笔记【篇6】

读完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掩卷沉思,感触颇深。通过研读这本书,不仅让我学到很多,更让我更加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诸多不足。以前的自己认识太浅显,只是浮于表面,认真的读过之后,才会发现自己需要在很多方面改进自己,这就是精神的力量,我相信自己在以后会做的更加出色。

下面是我的一些读后的一些认识: 俗话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极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书中论述的七个习惯不仅仅对于高效能人士有价值,也是人生自我修炼的信条,是非常精辟和正确的人生道理。它表达的是一种新的思想水平,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要求“由内而外”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

作者把习惯定义为“知识”、“技巧”与“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并通过一些细致生动的故事来渐进入自己的观点,它涵盖的不仅仅是一些大的道理和人生方面的东西,更可贵的是他还探讨了一些具体到家庭、教育与人相处等方面的事物。

书中所论述的七个习惯是密不可分的整体,相辅相成。

习惯一:主动积极——个人愿景的原则,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创造改变,积极面对一切。

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个人、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投注于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之上。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是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的组织与实践。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鼓励我们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是一种信息、力量、认可及报酬的分享。

习惯五:知彼解己——移情沟通的原则,当我们改变以回答的心态,而以了解对方的心态去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气,能平衡两者,则可大幅提升沟通的效率。

习惯六: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统合综效是创造第三种选择,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种远胜过个人之见的办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

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原则,在四个基本生活方面(生理、社会、情感、心智)中,不断更新自己,这个习惯提升了其它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

读书使人进步,这本书让我学到很多东西,仅有事业成功只能算成功了一半,唯有兼顾事业、家庭、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等人生其它层面的和谐发展才是真正的成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不仅需要一个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做任何事情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把要事时刻作为第一位,避免被偏见、情绪所左右。另外要有双赢的思想,做到诚信,成熟和自信。在工作中要注意与人的交流合作,如遇到两

人意见不同时,要多与人沟通,在分歧中寻求收获。因此,我们在学习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时,重要的是一天一点实践,一天一点努力,才能提升自己成功的高度。最怕看书时一阵激情,结果转眼就又恢复了原来的自己。在不断实践“七个习惯”的过程中,完善自我。自我提升和完善是一种原则,也是一个过程,一个在成长和转变之间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一个人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

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读书笔记【篇7】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美国作家史蒂芬·柯维写的一本教育类型的书。这本书以作为美国公司员工、政府机关公务员、军队官兵装备书而出名,在美国这本书的影响力仅次于《圣经》”。

我认为这本书可以有它这样的成功是因为它彻底的改变了读者对自己思维的理解。

它让读者们认真思考: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思想,有这样的行动?

如柯维博士在书中所说“人们是如此的相似,又是那样的不同”。

为了生计或实现自己的理想愿望,现代人每一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可是,如果细心观察一下身边的人,每个人的工作效能是不同的,效能差异源于习惯的不同。

柯维博士认为习惯是知识、技巧与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知识是理论范畴,即“做什么”以及“为何做”,技巧告诉我们“如何做”,意愿促使“想要做”。

养成一种习惯,三者缺一不可。要通过阅读观察来学习总结规律和方法,同时要通过实践获得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打破思维定式,依照意愿去做该做的事。

以上的7个习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1、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积极主动不仅仅指行事态度,还意味着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在的环境,人应该有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2、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以人生目标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论发生在何时,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即由个人最重视的期许或价值观来决定一切。牢记自己的目标或者使命,向着目标坚定不移的努力。

3、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把握重点的管理,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由领导决定什么是重点后,再靠自制力来掌握重点,时刻把他们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觉、情绪或冲动所左右。

4、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生活即是一个合作的舞台,不必将他人之得视为自己之失。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鼓励我们解决问题。

5、知彼解己–移情沟通的原则:首先寻求去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改变心态,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气,平衡两者,则可大幅提升沟通的效率。

6、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合作,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有分歧才有收获。统合综效是创造第三种选择,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种远胜过个人之见的办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

7、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则:人生最值得的投资就是磨炼自己,因为生活与服务人群都是靠自己,这是最珍贵的工具。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经济独立,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在四个基本生活方面,即生理、社会、情感、心智中,不断更新自己,这个习惯提升了其它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

“七个习惯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习惯就是积极主动。作者相信的是一个人,环境对他的影响是有限的。不同的人在同样的环境中作出的反应是不同的。柯维提倡的就是不能让环境对我们造成太大的影响,而是鼓励我们去积极的改变这个环境和调整自己来得到最大的成功和效能,能够更清楚和正确地看待环境与成功的关系。

除此之外,这本书告诉我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内心品德的重要性。真正的成功来自于内心品德的强大,就像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友好要比一个机械化的微笑和优美的着装更能说服别人。这也就体现出了现在社会的一个问题:重点从对内心的培养转移到了对外表的注重。这样的转移会让人们更难获得成功。

这本书告诉我们的第二点就是人必须以原则为中心才可以高效和成功。原则是指引我们行动的价值观,是指引着我们的思想,而思想引导着行动。有些原则无法否认地给人们带来成功和幸福,比如公正、安全、勤劳等等。如果我们所有的行动都是以这些原则作为标准,那我们就更可能获得成功和幸福。但是如果我们忽略这些原则,那么效率也许就会变低。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有了付出才有收获是无法否认的事实,正如没有耕地就没有收获似的。如果我们把它作为一个价值观,一个原则,并让它来指引我们的行动,那么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因为去尝试各种各样的捷径而浪费时间,而是踏踏实实地解决这个问题。这时我们就会更成功、更高效。因此我自己创建了一些我认为可以帮助我成功的原则,比如勤劳和诚实。如果我要做的事情与这些原则互相矛盾,那我就会立即放弃做那件事来避免走弯路。

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读书笔记【篇8】

在读本书之前我是很少会去读一些外国书籍的,就像文中作者所说的那样,现在大部分的畅销书籍通篇都是在教导我们怎样用最快的方式达到目的,而最重要的品德修养则成为成功的点缀。本书表面说的是人们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先使自身的品德内涵升华自然会形成对应的习惯。有很多人都从七个习惯谈论过这本书了,我暂时也没有特别值得分享的,今天就单从意愿,品德修养两方面讨论一下。

本书是通过一些细致生动的故事来逐渐进入自我的观点,作者从三副图片以及自己家庭的几个实例来向我们阐述了个人意愿对我们的处事方式以及周围环境(家人和朋友)的影响 ,通过本书的描述在回看我个人印象较深的几件事,发现在自己努力想做一个正直善良并积极向上的人的同时,同样把这样的想法强加在亲人朋友身上,自己会对每一件小事挑剔,对任何一件不满意的事都存在近乎苛刻的要求,并美其名曰“为了让你们的生活更美好”。不得不说有时这种行为会取的很好的效果,但大多数换来的都是不情愿的劳动以及深埋心底的隔阂。在看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尝试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无论事情的发展是怎样的要求自己相信别人,本以为会很糟糕的事情却显得更加完美,想来或许每个人都有追求积极向上的想法,同时也有追求自由反抗压迫的本能,对于别人的命令哪怕符合自己的愿望也会有一丝反感,致使本该主动的事情变为被动接受,目标是一样的,其中的过程和取得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我喜欢本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把一切习惯都追根溯源到个人的品德修养上:人要对自我的人生负责自然会用心主动;掌握自己真正的愿景勇往直前坚持到底做到以终为始;要时刻自律避免被偏见激动的情绪所左右达到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给人玫瑰利人利己做到双赢;学会倾听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从而知彼解己;重视不一样个体的不一样心理,情绪与智能创造统和综效;不断磨炼和提升自我使自我更新。以上七个方面说是高效能人士的习惯倒不如说是我们应当追求的七个品德,无论是正在艰苦奋斗的底层人员还是已经有所成就的高效能人士,在追求品德方面是没有上下之分的,只是已经在路上或还未追求的区别。

心正则刚,形正则强。从自我的意愿出发追求至高的品德,自然会养成好的习惯,我们也必会走向成功的彼岸。

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读书笔记【篇9】

“统合综效的基本心态是: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与所见略同的人沟通,益处不大,要有分歧才有收获。”昨天中午休息的时候,我又看了一遍习惯六,同事问我,这书好么,看几遍了?我当时回答,书写的很深,每一个习惯,看一遍有可能看不懂吃不透。每看一遍都有不同的理解,比如说这段话,就写的特别好,给你们读读,然后我就念了一遍。

平时大家聚在一起都是工作上的事情,很少有这种时候,所以我就多说了几句。我说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最开始我就没看懂,迷迷糊糊的。直到第二遍我打算写读书笔记的时候,仔细的来回翻看,才理解什么是终,什么是始。什么是以终为始。就是你先想好你要在你的墓志铭上留下什么字,在别人眼里,你要什么样的评论。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想清楚这个,就是人生的终点大致什么样子的。然后按照这个去开始走你的人生之路。这就是以终为始。我就这么解释的。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中午和同事聊起来别的事情,后来聊到做饭,我说我不会做饭,很少做饭,也没那个心情。我有一段时间,迷上了做慕斯,每天就想着要做什么样的,怎么做,需要买什么材料,要做什么口味的,硬一点还是软软的。我当时的那个感觉就是,有那个心情就想用做点什么来表达一下,而那时的我,心里甜美,就选择了做慕斯来表达我这种心情,柔软,香浓,美好而甜蜜。也是失败过好几次,做了几次后,才有了起先心里勾勒的样子,满足感油然而生。说到这里,得到了同事的共鸣,然后她滔滔不绝的讲起她做饭的感觉,其实做完吃不了多少,也不见得有多好吃,就是满足于先有个想法,想做什么,然后自己去买,动手去做,最后的结果一点点接近原先自己在头脑中勾勒的样子。这个过程,是自己完成的,所以特别满足而开心,很享受。

几乎是那一瞬间我豁然开朗,这个过程就是以终为始的最接地气的诠释。我说出来,同事也觉得这个例子更好理解。终就是一顿饭做完的样子,始就是想好后,开始按照这个终去行动。人生亦如此。我忽然觉得每个人喜欢做的事情不一样,但是之所以喜欢,应该或多或少有一些原因是他们在这个喜欢的事情上找到了这种以终为始的感觉。

这个中午的谈话,让我有所得,我选择及时的记下来。收获的不止是更深刻的理解了以终为始。还让我觉得这是一次统合综效的典范。

先谈一下什么是统合综效。我的理解:就好像是一盘象棋,一方共16个子,每个子代表一个有生力量,16个加在一起,就是16个有生力量,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你若能让他们开诚布公的去交流理解创造,就会产生20,甚至20xx的力量。而现实中,能否下好棋,下赢棋,是看掌控棋子的人,是否了解每个棋的用法及相关走法上的配合,还有是否有足够的下棋经验和次数,来进行试验与熟练。每个棋子都有自己的优点缺点,关键在于如何调配。若把每个棋子比作人,每个人也是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在于要尊重差异,取长朴短,这样就能使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就是说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最重要的。而能做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就是统合综效。

而统合综效的前提,是尊重,沟通,互信,合作,进而才能创造出额外的价值。大部分人在一起共事时,都能做到起码的尊重,但是不会敞开胸怀的沟通,没有氛围。而不能敞开心的沟通,那就谈不上互信,合作也只是表面文章而已,更谈不上创造。以前的我一直想不通,为什么大家要一起出去吃饭,我不是一个善于交际的人,但是我会去思考。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近期我终于想明白了。重要的不是吃饭,是大家在一个相对不紧张的环境中一起做些放松和快乐的事,进而能够营造出一种氛围,增加彼此的了解,扩大彼此的信息,增进情感,加深彼此的敞开程度。这样建立了更多的情感账户,相处更加融洽,彼此能够更加坦诚,相互尊重,即使意见不一,也会真心实意去努力理解对方。

领导者是通过营造氛围来提升绩效的人。这句话是《可复制的领导力》一书中的话,我觉得感触很深,很多概念由模糊变清晰。有时间会把这本书也写一个读书笔记。

回过头来总结一下,昨天中午的谈话,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了,氛围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了氛围带给大家的不是严肃不是压抑,而是围绕话题,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想让别人知道在这个话题上我的感受是什么样的,这种感觉和在会议上不想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甚至是没想法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感觉。让人热血沸腾,坦诚交流的效果就在于此,我们完成了创造。一个不经意间的谈话,升华了对人生的感悟。激起了所有参与者的谈话的欲望,这就是统合综效中说的放心大胆的表达情感或者顾虑,你会看见你的收获与进步。虽然坦诚往往与风险相伴。作者:尼

有关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读书笔记


读后感大全相关专题:“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读书笔记”。

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读书笔记 篇1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一本倍受推崇的书,我的公众号名称中的“高效能”正是源自此书。作者史蒂芬·柯维,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大师。

从书名看起来,这似乎是本成功学的书籍。事实上,它远远不止教导我们如何成功,在我看来,它是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

它讲述的不是急功近利的成功速成法,而是基于人类本身特点总结出的成长原则。有一个著名的祈祷词这样说:上帝,请赐给我们胸襟和雅量,让我们平心静气地去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请赐给我们力量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请赐给我们智慧,去区分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

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不是别人,不是世界,是自己。而要改变自己,就要终身学习,不断成长。这里的学习和成长,不是简单的看书、掌握一些知识和方法就能实现的。在成长的道路上,这本书能给我们很好的指引。

那么,阻碍我们成长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呢?作者认为,思维定式对我们的影响巨大。就像出去旅行却拿了一张错误的地图,再努力也是南辕北辙。电视剧《都挺好》中的苏明玉和《欢乐颂》中的樊胜美,就是因为不同的思维定式活成了不同的结局。

同样是在重男轻女的环境中长大,苏明玉在父母试图牺牲她成就兄弟时,果断的选择了和家人决裂,并且一直致力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活得更好。而樊胜美却成了父母及哥哥一家的提款机,把改变命运的突破口放在了嫁个有钱人上,大好的光阴不去学习提升,而是用在美容和参加饭局上。

女人的成功靠自立自强还是靠男人?这样不同的思维定式对人生的选择有巨大的影响。对高效能人士来说,转变思维定式才能实现根本的改变。书中在实现个人领域成功方面提到了三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和要事第一。个人领域成功的关键是从依赖到独立。苏明玉和樊胜美二人不同的思维定式,导致她们这三方面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习惯一:积极主动。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停滞不前,并不是命运对我们有多么苛刻,而是缺乏积极的态度。

明知道要过好日子就要脚踏实地,却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事上,比如中大奖,高富帅踏着七彩祥云拯救自己等等。

其实,只有自己才是救世主。

苏明玉靠自己,主动去争取事业成功和经济独立,事业爱情双丰收。樊胜美想靠婚姻,积极主动都花在了和有钱人打交道上,结果呢?不过是被人当成了饭局上的“菜”。

习惯二:以始为终。

没有目标,所有的.努力就像没头苍蝇在乱转。生活中不乏踏实肯干的人,可以没有目标,就像挖井人,这挖一下,那挖一下,力没少出,没有成效。

要解决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撰写个人使命宣言。写出自己此生想要成为怎样的人,想要实现的梦想。

苏明玉的目标就很明确,和很多一不如意就跳槽的人相比较,她在一项事业上努力,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不断成长,这样的人,有可能因为运气因素成就有高低,但都能过的不错。

而樊胜美呢?她的目标看似明确:嫁个有钱人,可实际上,这个目标非常模糊,不确定因素很多,没有把自己做为撰写人生剧本的作者,这种情形下,就容易被牵着鼻子走,成了饭局上的一盘“菜”而不自知。

习惯三:要事第一。

作者把时间的使用方式分成了四种: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其中,对个人成长最有用的是第二种,包括建立人际关系、规划长期目标等,而有害的则是第三类和第四类。

苏明玉的成功,很大的因素在于有“贵人相助”,而贵人,并不是莫名其妙的从天而降的。樊胜美的失意,一大原因是面对职业天花板得过且过,不去寻求突破,自己都放弃了,怎么会有人来主动帮忙呢?而现实中有不少人,包括我自己,一边拿着手机刷朋友圈、刷剧,一边感慨生活不易,这种把时间花在不重要不紧急的事务上的行为,只会离理想生活越来越远。

介绍了三大个人领域成功的习惯后,作者指出,公众领域的成功是一个从独立到互赖的过程。

这里的互赖,不是依赖,而是在人际关系中具有双赢思维,能够知彼解己、统合综效。

习惯四:双赢思维。

一个人损人利己的思维方式指导下,是难以在公众领域获得成功的。所谓双赢,就是双方或多方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苏明成在面对问题时,想到的就是“剥削”妹妹。而在家庭成员之间,想长期损人利己是很难实现的,最后只能收获苦果。

而利人利己才是长久的人际交往之道。在实现不了“双赢”时,作者认为,放弃才是最好的选择。

习惯五:知彼解己。

聆听别人的心声,了解对方的需求,这是有效沟通的基础。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容易用自己的感受去判断别人的行为,甚至好为人师,这样做只会导致沟通不畅,影响情感交流。

在育儿过程中,我发现这一点尤为重要。

记得大宝刚上幼儿园不久,曾经多次问我:“妈妈,为什么我要上幼儿园呀?”我只是很简单的告诉她小朋友都要上幼儿园,可以学知识,认识新朋友。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那段时间她在幼儿园被欺负了。

以后孩子再提出类似问题或要求请假时,我就注意多和她交流,找到原因,看是和小朋友发生矛盾了还是被老师批评了。及时沟通会让孩子觉得妈妈理解自己。

习惯六:统合综效。

这个习惯主要是指前面的五个习惯并不是互相隔绝的,综合运用的效果会更好。

这个习惯使用的前提是尊重个体差异,以此为基础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

比如《都挺好》里的苏家大嫂吴非,在面对苏大强要买房并加保姆名字时,就很好的运用了这一点,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在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难以简单应对,这种情况下,不坐以待毙,积极主动,定下目标,合理安排时间,追求双赢,注重移情沟通,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习惯七:不断更新。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不断更新才能不断提高产能。这里的更新是全方位的,包括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

忽视这一点,即使以前有一手好牌也可能有个坏结果。

比如苏明哲,曾经的天之骄子,在工作后没有规划好职业发展路径,还任性的在苏母去世后马上回国导致丢了工作。

而一直不被父母重视,缺乏资源的苏明玉,却通过不断的提升,成了苏家孩子里最成功的。

真正的改变是思维方式的改变,只有看世界的眼光变了,世界才会改变。

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读书笔记 篇2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浏览一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总体的感觉是,本书可以说是一本关于人类潜能启蒙“圣经”。书中讲的道理通俗易懂,字里行间都带着闯劲和拼搏精神,大力宣扬个人的命运控制受自己控制。本书讲如何成功,核心是要通过自内而外的修养,逐渐养成七个习惯。由此,不禁联想到两千多年前中国《礼记·大学》中关于修身齐家安天下的类似说法,“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同时如“杀鸡取卵”、“磨刀不误砍柴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我国的典故在本书中也有相似论述,由此看出中西方价值观的相同点,以及古今中外人性的共同点。从这些观点看,在为人处事基本原则等方面东西方文化的价值观是如此相似,因此深入学习实践本书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实现个人成功、企业成功的可行之道。

笔者认为七种习惯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愈是积极主动(习惯一),就越能掌握人生的方向(习惯二),有效管理人生(习惯三)。能够不断砥砺自己的人(习惯七),方懂得如何了解别人(习惯五),寻求圆满的解决之道(习惯四、六)。同理,一个人愈独立(习惯一、二、

三),就愈善于与人相处(习惯四、五、六)。不断地磨炼自己,则可以提升前六种习惯的境界。而我认为不断提升自身修养,确立以原则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是培养良好习惯基础和保证,在迅速变化、充满机会和诱惑的社会环境下,只有确立并坚持自身的价值观与原则,在自身的发展中才能明确目标,分清主次不断前行。公司在业务迅速发展扩大的同时,在各项规范体系和制度的`建立上,存在不可避免的不足与遗漏。从公司的一个员工的角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每个人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工作中不推诿不抱怨,积极与同事和各部门配合,互相理解,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和组织的成功努力,做正确的事。相信会取得公司的企业文化的认同。相信这样的情况对个人的成功是一个更好机遇。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发掘个人潜力、管理领导企业成功的理论书籍,同时在每章后都附有实践落地的方法和工具,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可以反复研读、实践,相信我们可以按照本书的原则,不断改进和提升自己和组织,取得人生和事业的成功。

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读书笔记 篇3

本书是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杨百翰大学博士史蒂芬·柯维(Stephen R.Covey)所作,为一本经济与管理类图书,虽说,人的高效能以及成功与否不可能仅靠书中的七个习惯就能实现,而且,作者所论及问题尚存在不严密的地方,作者所为方法也不可避免的存在地域差异性问题,尤其是在中国,这个不同于其他任何国家或地域的地方,正因为如此,“中国管理哲学”应运而生,而且国人如“曾仕强”老师已经在这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国内各大企业高管以及业界人士也都在充分学习,可见其影响并非一般。但不管怎样,对于人的成功与高效都有一些共通的地方,此书论述的观点及方法对我们也不无借鉴意义。纵观整本书,本人对“忙要忙的有意义——掌握重点的个人管理”最为感触深刻,下面就自己以及所处情况做了一些感想。

本章题目虽是“掌握重点的个人管理”,其说“不在时间管理而在个人管理”,但实质上讲的还是时间与效应的问题,并对以往面对此问题的不同应对方法与其倡导的方法做了比较。

作者首先提出观点:个人管理的前提为独立意志,进而引深为“自制力”,因为在我们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干扰,而往往这些干扰是没有提示而又多具诱惑力的,若是自制力不坚定肯定会放下自己手头事情而事其他。即使你一切感觉者安排好了,所需的资料都准备齐全,日行事历也一整盒彩色笔的色彩都用上了,你还是能发现自己两眼盯着窗户,想着某个男孩或是女孩、某个周末、某次旅游、某个节目,或只是看着阳光在水面反射的样子。生活中的你我往往会这样,你要怎么办?在此,作者有一个观点非常好:不是缺乏自制力,而是确定目标的功夫还没到家。事实证明也是这样的,我们总以为我们的目标已经确定了,然而,这不是一个目标而只是一个任务罢了,因为即使有时你没有完成也不会怎样,因为它不是最重要的,这也就不能引起人对其的强烈欲望,一个没有欲望的目标怎么可以让人心甘情愿的去完成呢,不过,作者在此也有另一个观点,“成功者能为失败者所不能为,纵使并非心甘情愿,但为了理想与目标,仍可以毅力克服心理障碍”。作者用另一个词——“企图心”代替了“欲望”一词,他强调“强烈的企图心可使人勉为其难,排除不急之务的牵绊”。其实上面所说的两种情况并不相悖,它们的最终目标其实是一致的,就像,谁都不愿意去复习烦杂的资料,但为了考个好成绩也硬着头皮去做,“复习”这一事实虽是勉强为之,但“取得好成绩”才是最有欲望的目标,所以说“明确而有欲望的目标”才能发挥效应。工作上也是如此。

由上面的问题,作者又引出另一个问题,关于事情的急迫性与重要性的问题,这也是本章我认为最重要的问题,但作者并没有给出过于具体的论述,不过作者有言:“如何分辨轻重缓急与培养组织能力,是时间管理的精髓所在”。我们生活中往往会遇到这样一类人,他们看上去整天忙忙忙碌碌、风风火火,对上级惟命是从,不过仔细查看其成绩并不理想,大多数人也不会得到很大晋升,这个问题作者也有提到,上面那种人属于“下达指令授权”的目标人物,用不太恰当的词来形容的话,可以把他们比作“机械”,一会我会论述这个问题,时间管理要求的是整体时间的使用最佳化,也就是说,让该时间所制造的生产量最高,而不是仅考虑可使用的时间之长短,这也是作者所说的产品与产能的问题,不过作者没有给出具体解释。本章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确定事情的重要性。作者以鲜明的观点指出:急迫的事情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如同突出其来的电话,虽然很急迫,但并不是最重要的,往往这类事对别人重要,对自己并不是太重要。那么如何确定事情的重要与否呢,作者认为与目标有关,而落实到实际上,应该是计划安排“时间管理”的问题,与目标最为密切的为最重要的事,依次往下排。

哈佛大学研究“时间管理”提出过建议:采用“等级分配”方法,将2天或1个月内所要做的事项(工作学习及其他)列出来,依轻重缓急安排好。将最重要最迫切的事例为A等;次者为B等;可做可不做,没什么重大意义的事例例为C等。A等的事,安排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最充沛的“顶峰期”去做;B等次之,C等可安排一些零星时间,或者干脆不做具体安排,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算了,其上提出的时间安排“顶峰期”做最重要的事较作者更有作用。注意上面所计划为近期的并不为长期,长远的计划当然重要,但长远的计划大多会使人消沉,如果想使目标早日实现,除长远计划外,你还必须制定短期计划。使生活组织化、规律化。人非常容易倦怠,也非常健忘。所定的计划太远太大,一时实现不了,就会失去新鲜感,使人厌倦、消沉。

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发生:一个星期或一个月的计划,因为一天两天的耽误,无法如期完成。于是越拖越久,越积越多,终于变成为计划而计划,完全忽略了计划的目的是什么,计划要帮助我们达到哪些效果?这样的计划就变成了纸上谈兵,失去了本来的意义。然而归根结底还是没有分清事情的重要性,不懂得逐日调整,最终使整个计划已经偏离了原来的目标。作者在“个人管理四步骤”里也提出了相关的问题。其也主张确定角色,选择近期目标,然后安排进度,逐日调整。当然,短程目标一定要与终极目标有关联,短程目标是实现终极目标的手段。“掌握重点是透过独立意志的发挥,建立以原则为重心的处事态度进而达到目的有效的自我心理。”掌握重点当然重要,但一定要建立在原则之上,违法的事即使能够帮助达到目的也断然是不能去做的。

然而,再明确的目标,再正确的时间安排,如果不去实行也是无用的,没有结果的。“顺从别人的意愿完成他人眼中的要务,或无牵无挂的享受不紧张又不重要的活动,岂不轻松愉快。至于执行,或多或少考验着自制力,此时就得靠诚意正心的修养工夫,坚定意志。”当然这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为什么有人一直做员工,而有人能够不断的得到晋升,问题就在这里。没有勇气拒绝是不可能集中精力于当急的要务的,现实生活中,表面上我们最多是要拒绝他人,而实际上,更多的是我们要能够拒绝自己,拒绝自己的贪婪与懒惰,这要比拒绝他人困难的多,这种魅力或说习惯有时需要一生去培养。在实行计划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变通,人和事都是活的,上面已经提过这个问题,不再多述。

作者还提出了一个值得大家注意的观点,要承认人比事重要,芸芸众生,首要顾及的便是自己。确定好自己的位置才能去管别人,对事讲效率,对人讲效用,作者并没有给出“效用”的具体解释,效用(英文:Utility),是经济学中最常用的概念之一。一般而言,效用是指对于消费者通过消费或者享受闲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得到的满足的一个度量。实际上并不只对于消费者是这样,对于每个人都一样,只讲求效率,而得不到完成计划的满足感是不能够长久的。

作者论及题目虽说是个人管理,但并不局限于个人,由“高效率的秘决————授权”一节引出,每个人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穷其一生,一个人不可能把所有本事都学到,只能在某个领域或某些领域做到比较好,一个善于管理的人并不一定懂得生产技术,所以才有领导与员工之分。然而,一个不懂得或说不舍得没有胆量授权的管理人并不是真正的管理者。样样事必躬亲,最终的结果必定是身心憔悴,管理层混乱不勘,生产缓慢甚至是停滞,导致整个业绩衰退。

一个有能力有智商的管理者必须敢于授权,充分利用他人能力为我所用以达到我所期望的目的才是管理者应当做的事,这需要一定的胆识与魄力。按作者的观点,授权化分为两类,一类为下达指令授权,上文已经提到,这类授权虽说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于部分员工来说,也必须对其采用此种授权,一般存在于整个管理层的下级部分或是直指底层员工,然而如果高层管理者对下一层较高管理者也采取此种授权方式并不会达到很好作用,减少对次要问题以有时间处理大局的目的并没有达到;另一种授权方式为充分信任授权,这种授权方式才是真正有效的管理方式,这种授权注重结果而非过程,接受授权者可自己安排下属或拟定解决方案,但实行的具体形式由自己而定。

对于高层管理者只要为其确定可行目标即可,可见,这种授权方式将大大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范围,既可以推进整体目标的实施,又有助于为自己节省出大量时间来确定下一步的目标,当然,这之中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对授权对像的选择问题,这就需要考验高级管理者对下级的认识与掌控能力了。实现合理的授权并达到预期效果需要两种授权方式综合运用,越到底层“下达命令式授权”所占比重越大,当然也要据具体情况而定。

授权能否执行也与人的人际关系成功有关,人际关系好,可以把命令的意味弱化,而使其心甘情愿去做,反之机械的执行而没有激情的投入必定不会好过前者,还有可能打折完成任务。更进一步说,这是在处理一个团体与个人的关系,其中包括高、中、低层的关系,高中低层各个人与每层的关系以及整个团体与个人的关系,当然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各阶层的管理者,能否建立一个和谐的团队,达到集思广益,有时是一个公司经营成败的关键。

作者所讲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也不并不是独立的,要真正做到高效能必须把各个习惯融会贯通,当然也并不绝对靠这七个习惯就能做到,还需要各个方面的整合运用才行,本文仅仅就书中一个方面做了简单的阐释,不免有偏颇的地方,希望得到更人士的批评指证。

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读书笔记 篇4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主要还是讨论成功因素的一本著作。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本书探讨的不是如何形成成功人士的个人魅力,而是如何塑造成功者的品德和习惯。通过7个习惯的塑造让我们从依赖走向独立再走向互赖,通过这种由内向外的塑造,进而从个人领域的成功走向公众领域的成功,达到产出和产能的效能平衡。

个人领域的塑造,需要通过积极主动、以始为终、要事为主的三个习惯来塑造,公众领域的成功,则需要通过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综合统效的三个来塑造,最终,让自己不断的自我更新。

任何事物的发展阶段,都是螺旋上升的渐进式发展,对于人也同样适用,因为习惯是知识、技巧、意愿的交织结果,从知道做什么到应该怎么做再到真的去做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我们也应该遵循由依赖—独立—互赖的渐进式的成长,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进而可以形成从容的开放胸怀,可以理解和接纳与我们价值观相异的人和事,形成坚定的品性原则,可以获得信任和影响,达成双赢的人际关系。

积极主动,改变对环境的回应方式

这个观点,是我们经常强调的观点,也很容易理解,但是在践行的时候却没那么简单。积极主动,是一种对待事物的主观思维定式,它也是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区别。如果丧失了积极主动的习惯,我们一定是消极地回避问题和责任,我们会把所有的问题归结为客观的环境原因、外在的他人责任,我们人生的可能性也无从谈起。只有积极主动,我们才能改变原有的思维定式,改变对环境的回应方式,积极地承担责任,关注我们可以改变的、力所能及的事情,最终不断地扩大自身的影响圈。

以终为始,创造人生剧本

任何人都需要正确的领导方向,但大多时候,我们很多人的人生是没有方向的。所以,确定方向是我们首要的人生任务,而确定领导方向最好的方法就是以终为始,我们可以基于独立意识、想象力和良知,依据我们生活中的角色确立我们的原则和使命,然后,列出我们远中近期的不同角色的目标,再依据目标确定有助于目标达成的具体事情,做到有排期、有监管、有调整,最后达到有结果。

要事第一,依角色和责任管理

要事即重要的不紧急的事,它关乎我们目标的实现,所以是实践层面最重要的习惯。对我们而言,要事第一,包含领导和管理两重含义:首先,要确定什么是有价值的、利于我们目标实现的事;然后,再通过独立的意志对自身进行有效的管理,坚守原定的计划不偏离、不中断。

那么,对于要事的确定,最重要的就是基于我们所处的角色来确定相应的目标,进而安排对应的进度,进行及时的调整,保证要事的推进。任何的目标都需要在相应角色的配合下才能更好更有效的达成,所以,我们要在角色责任和角色原则下,处理好目标的推进进度,确保要事的有效达成。

双赢思维,积累情感账户

公众领域的习惯塑造,本质上就是人际关系的积累。因为人际关系本质上是解决人与人之间信任度的问题,只有随着信任度的提升,人际关系的广度和深度都会得到延展,我们在公众领域也能获得逐步的提升。但是,想要获得增加人际关系的深度,我们就需要遵循双赢的原则,具备诚信、成熟、知足的双赢品质,既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又能体谅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同时资源共享,逐步的积累双方的情感账户。

知彼解己,理解积累情感

如果说双赢思维是人际交往的原则的话,知己解彼就是人际交往的法宝。尤其是一对一的人际沟通更是如此。书中提到古希腊有种经典的观点,即品德第一,感情第二,理性第三,映射到人际关系中,品德即自身的可信度,感情即迅速理解他人的移情能力,理性即合理表达自己的逻辑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讲,移情是重要于表达的。我们只有真正地去倾听他人的想法,试着走入他人的内心世界,我们才能逐步形成并加深他人对我们的信任,也只有他们感觉到了这份理解、肯定、认可和欣赏,我们就逐渐给予了他们一种“心理空气”,也类似于老盖讲的心灵货币。从而获得我们的人际关系产能。

统合统效,找到第三种路径

沟通分三个层次,互相提防、互相尊重和综合统效。相比于前两个层次的输赢、妥协,综合统效是一种创造性的沟通方式,他会让双方尊重、肯定、理解双方之间的差异,创造性的找出第三种路径,一种让双方都受益的解决方案。但是,综合统效形成的前提还是建立在个人领域的独立和人际关系的信任的前提下,只有个人的独立我们才能求同存异,也只有人际关系的信任,双方才能既为自己考虑也为他人考虑,努力创造满足双方需求的解决方案。

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让我们形成不断更新自我的习惯,最终让我们自身达到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方面的平衡,同时,任何的收获都是没有捷径的,我们只有通过一点点日常行为中习惯的塑造,才能达成我们想要的目标。

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读书笔记 篇5

接触到这本书的机缘,是省公司的入企培训,老师送给我们每个人一本。初看书名和封面,以为只是本普通的成功学之类的书,读下来完全改观,甚至拍手称赞。

书上一开始就讲,变化的世界,不变的原则。用中国的老话讲,就是万变不离其宗。道理谁都懂,遇上事的时候谁也会怕。所以作者告诉我们,不要怕,每个人为人的原则就是他在俗世沉浮的定心石。

这本书在一个特殊的时期,出现了在我的视野里,让我有很大的感触。我于今年6月份刚刚离开校园,开始逐渐成为一个更多与社会接触,并将很快融入社会的人。

从书里,以及个人认知中,我了解到,当今社会对人的要求变了,二战之前我们的社会推重个人品德,但如今大家只讲个人魅力。但是“个人魅力”岂是说有就有,苦苦追求而不得者,往往走上一条歧路,练了一身糊弄别人的障眼法,它赋予你各种手段去取悦、迎合、征服对方。可是表里不一的人总有见光死的那一天,大风大浪之下,伪善的人总会暴露出真实的想法。

“生活就应该坦率地面对自我”,我就自己的体会而言,作者苦口婆心第一章就摆明这个道理,下笔相当真诚。

在个人原则确立的基础上,一个人还需要在身体,精神,智力和人际方面坚持不断地进行磨炼。走上工作岗位的今天,时间这个维度变得越来越可见。几乎不再使用“没时间”这样的借口。事实上我可能不是没时间,而是不想做。

除此之外,有一个点特别触动我,就是关于聆听的告诫。看过书里的阐述,才明白“聆听需要情感力量的支撑, 需要耐心、坦诚和理解对方的愿望,属于品德的高级范畴。相较之下,以低投入的情感给出“高高在上”的建议要容易得多。”

作者告诉我们,倾听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能看到很多,包括我们心中已有的答案。而我们的聆听到底真诚不真诚,说话的人马上就能察觉的到。

理解了这些之后,我就开始尝试作出一些改变。以前自己往往陷于敷衍着去听,争抢着去表达自己,并且试图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谈话者之上的怪圈。

在知道自己这个不好的习惯后,和同事朋友交流的时候总是不断的提醒自己去用心感受他的感受,知道他真正想表达的情绪。

现在,我开始学着放下自己的想法,倾力得去听对方的意思,事实上也找到了新的感受。那样感觉很奇妙,就好像你在聆听的过程中让别人进入了你的内心,你自己退到一个很脆弱的位置上,可你却拿到一张入场券,经历了一场你在时空界限内原本无法参与的事件。这样的感受如此丰富,令人感恩。

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读书笔记 篇6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一个优秀的人除了努力,必是常常自我审视的,必是凡事会思索高效方法的。而盲目依靠本能行事的人,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令人无奈的是,人们往往身陷囫囵而不自知。故而每日睡前的自省,我认为非常必要:我今天做了什么重要工作?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这项工作变得更简捷高效?今天其他同事的工作有没有值得我学习和反思的地方?前人常讲谋而后动、三思而后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学会自省是提高自身效率的必要前提。

工作是一座围城,在里面的人想出去,对外面和陌生的环境充满幻想;在外面的人想进来,总想逃避现实寻找世外桃源。有句歌词讲得好: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切身处地的想,我们何不是如此?一线员工苦气连天,既要面对客户小心翼翼,又要背负任务指标,更要应付二线部门的各种指示,几乎人人想去二线工作。而二线员工羡慕一线员工工资奖金多、受到褒奖多、受到重视多、能干出成绩。

根源在哪?是人们常常把自己想象成“受害者”而不是“参与者”。在其位,谋其政,话虽简单,道理却深。我们都在为中行这个大集体服务、奉献,在当前既复杂又透明的工作环境下,没有一个岗位可供我们投机取巧,不付出超出他人的努力而凭白获得荣誉、晋升。单位不同于家庭,我们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劳而获的时代早已远去,想得到就要付出,想安逸就不要不知足,一味抱怨索求,只会让自己永远活在自己的幻想中,碌碌一生。

别人骂你一句,你回骂他一句,这叫吵架。别人赞美你一句,你回一句赞美,这叫社交。人总是不能免俗的。我们面对客户也好,面对同事也罢,想要达到高效的目的,热情洋溢的赞美要优于平静的陈述更要优于冷漠的指示。我总是思考几个问题:在我们的工作中,为什么有的理财经理掌握着上亿元甚至上十亿元的客户而有的人只有寥寥几十万?为什么有的客户经理掌握着项目,而有的客户经理只能机械的做件、录机、放款?为什么有的领导能够不必亲力亲为却网点成绩、部门工作优秀突出,而有的领导则终日疲惫奔波而达不到既定目的?我认为,沟通就是核心所在。

我们每天面对的人形形色色,说话之前要先过脑,要重视说话之道。说话之前要站在“他人”的立场,试图了解对方想要什么,从而简单制定沟通策略。有的人喜欢赞美,有的人喜欢直白,有的人需要恩威并施,有的人需要点拨解惑。“话多则失效”,如果说不到点子上,不如不说。只有找到对方的“痛点”,以短路径解决,方是高效之道。所以,我认为有效的沟通,智慧的说话之道,是成为高效能人士的捷径。

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人无完人,岂能没有情绪?但能控制自身情绪的人,才是臻至达境。孔子认为“克己”是修身而平天下的必要素质,是人和人之间互相尊重的前提。在当代社会同样适用。面对荣辱,不忘初心,廉洁自律是克己;在工作中,今日事今日毕,克服拖沓懒惰,得过且过的情绪,是克己;在营销中,放下身段,诚恳真诚,笑脸相迎是克己;面对同事,说话委婉,尊重理解,不非议他人是克己;面对单位困难的经营环境,积极努力,互相鼓励,患难与共是克己;回到家中,不将工作中的情绪带给家人,不抱怨不牢骚,也是一种克己。

简而言之,自省修身,克己努力,不忘初心,传播正能量,是成为高效能人士的通达之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1000字模板


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在阅读的时候,我们经常会与故事情节产生共鸣。这时候,我们可以去写下一篇读书笔记来记录自己的感悟,那么,你有没有收集优秀的读书笔记呢?栏目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 篇1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一本带有典型的美国精神的书。书中讲的道理通俗易懂,字里行间都带着闯劲和拼搏精神。全书中的重点的7个习惯:

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习惯五:知彼解己——将心比心交流的原则。

习惯六: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则。

这七个习惯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它们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一、“积极主动”也就是常说的积极的心态,这种心态是一切成功的前提。积极的人是主动的改变者,他们依据原则作出决定,敢于为自己的决定负责;而消极的人总是轻易说出“我不行”,这种语言完全体现出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结合实际,我们在做后勤支撑工作时,需要积极主动的与各部门、班组保持有效沟通,了解他们的需要;对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我们要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做到“没事找事”,尽可能及早地完成该项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被动地让事情来找我们。

二、“以终为始”指人应该要树立一个始终如一的人生目标和行为准则,才能在纷繁的事务中把握前进的方向。我们无论做任何事需要有始有终,一定得有目标和方向。并向目标不断的努力,才能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进步。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严谨、细致、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这种好的作风,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好的工作习惯才能养成的。这就需要我们自己的工作表现和态度,始终如一坚持良好的行业行为准则,“干一行,爱一行”,按章办事,踏实工作。

三、“要事第一”也就是把时间分配给重要的事,而不是紧急的事。

不管每天被紧急的事情如何缠得无法脱身,也要抽一点时间来干自己重要的事情。毕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永远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在安排每天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妥善安排,分清主次,其原则就是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所以我觉得书中提出的事务分类表非常的好。我们可以按这个表来进行每天的工作安排。列出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这四大类再进行综合排序。这样可以做到事事有条理,从而不会忘记最重要的事。这种工作习惯,对于一个管理者或是基层员工同样重要,工作安排的有轻重缓急,才能够理出头绪,做好本职工作。

四、“统合综效”通俗的说就是既不按照我的方式,也不遵循你的方式,而是通过合作创造出更好的办法,达到1+1>2的效果。

我们在工作的时候,要时刻注意合作性的原则。团结就是力量,“合作”也就是我们常强调的“团队精神”。在工作中要相互学习、相互帮忙,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才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我们的每个同事都有自己的特长,比如老同事工作经验丰富,年轻同志思维活跃,我们需要发挥大家的长处,一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大家综合讨论进行解决,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

五、“知彼解己”是我们中国人非常的熟悉词语。

古代兵书《孙子·谋攻》曰: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其实在生活中是没有或者很少有敌人的,更多的是朋友,同事,“亲人”。我们常常把“彼”理解成为自己的对手,忽略了去了解我们周围的环境和同事。靠自以为是的了解去判断事物,去评价工作。这样的低效率的沟通情况下,集体的效能就不能有效的发挥出来。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当注意常常设身处地的替其他工作岗位的同事,还有我们的“亲人”来考虑一下。如果我们大家都学会换位思考,以此来加强团队战斗力和协作精神,关键时候就能够打硬仗,齐心协力,通过每个人的切实努力,把我们邮政做得更好更强。

六、“双赢思维”通俗的说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这是人人都懂的道理,但是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可以听到一些人在集体利益面临损失的时候没有“积极主动”,而是说“无所谓”。如果只是简单的发发牢骚,倒也无可厚非,但要真的这么想那就是背弃了“双赢思维”。在一个集体里面,只有集体好了,个人才能好,每个个人都要尽力去维护集体,最终受益的也还是个人。

反过来也一样,集体利益受了损失,我们个人也会受到损失。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们每个人出色的完成好每天的工作,并且给身边的人有一个提醒,互相检查工作的质量,共同讨论,一起提高,在整个集体中建立浓厚的“双赢思维”,我们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更“积极主动”,让邮政不断的去赢,我们个人也就能不断的赢!

七、不断更新。

人生最值得投资的就是磨练自己,因为生活与服务人群都得靠自己,这是最珍贵的工具。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经济独立,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他告诉我们,要更新四个方面,那就是身体方面要适当运动助健康;精神方面要荡涤心灵的尘埃;心智方面要不要停止自我教育;社会情感方面要历练待人处事之道。

这七个习惯合在一起,不管运用在生活、工作还是学习当中,都能让人达到完美的程度。但相信大多数人无法做到全部,人的性格早就决定了在某些方面会强,而某些方面会弱,形成七个习惯也会有不同的难度,并且不同的人会对这七个习惯有不同的理解和领悟。七个习惯的前三个习惯可以使人从依赖别人到自立,而进一步养成了后四个习惯的人则是最高境界的人。不过,我相信每个读过它人都能从这本书中受益、从这七个习惯中受益。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 篇2

前段时间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乱作一团感到烦恼,正打算读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没想到我们的读书分享会就分享了这本书。

参加完分享会后,觉得这本书和我所预期的不大一样。我本以为它会讲一些具体方法以便帮助读者提高工作效率,没想到它主要是讲的一些思维层面上的东西。

目前本书尚未读完,只能针对书中一些引起我共鸣的话,写写读后笔记。

1、别人对你的评语不一定代表真正的你,与其是说是影像,不如说是投影,反映的是说话者自身的想法和性格弱点。

2、消极被动的人还会受到“社会天气”的影响。别人以礼相待,他们就笑脸相迎,反之则摆出一副自我守护的姿态。心情的好坏全都取决于他人的言行,任由别人的弱点控制自己。积极主动的人理智胜于冲动,他们能够慎重思考,选定价值观并将其作为自己行为的内在动力。但这并不意味着积极主动的人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只不过他们有意无意地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选择对外界物质、心理与社会刺激的回应方式。

我,就是一个很受别人评价影响的人。记得未读书的时候,我是一个很皮的女孩,是一堆孩子中的孩子王。带着小伙伴们行侠仗义。她们也都很信服喜欢我。那时候真是快乐而无忧无虑。

可是,读书后发现学习成绩好可以得到他人的表扬,便金盆洗手,用功学习。起先,并没意识到自己的变化。后来发现自己越来越温顺,也越来越没有了生命最初的生气。

有一次上课的过程中,我问学生,你不希望得到表扬吗?他说“我干嘛要别人的表扬,我给他们表扬我的权利了吗?“我心里暗暗觉得他活得很通透。有些表扬,看似是表扬,其实是一种操纵和绑架。如果你渴望得到他人的表扬,就得按照他们的预期生活。最后,可能就丢了自己。

所以,作为老师,我一直提醒自己,警惕用“表扬“来绑架孩子。无论什么样的孩子,本身都是很可爱的孩子。没必要根据”分数,智力,顽皮程度来区别对待他们。要看到他们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不要用自己现有的价值观去评判他们。

3、不要受制于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这句话,道理同“人役物,而非役于物”。

我们确实是社交型动物。可能别人的一个冷脸,或者一个漠不关心的眼神都会对我们心情产生影响。可是如果受制于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那么终其一生,只是一个唯唯诺诺的人,无法真正潇洒地活。我们应该让自己的心智强大起来。读后感·不是别人对我们的批评和指责我们都得全盘接受,更无需通过吐槽的方式去缓解心中的幽愤。

取其精华,取其糟粕就够了,没有什么比成长更重要。我们的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各种各样的家长,不要因为学生是否喜欢自己,家长是否认可自己的工作,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要记得自己的初衷是因为自己喜欢这份工作,希望给孩子们带去帮助。

4、我们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类:可直接控制的(问题与自身的行为有关),可间接控制的(问题与他人的行为有关)和无法控制的(我们无能为力的问题,例如我们的过去或现实的环境)

可直接控制的问题:可以通过培养正确习惯来解决。可间接控制的问题:可以通过改进施加影响的方法来解决,例如采取移情的方式而不是针锋相对,以身作则而不是口头游说。

无法控制的问题:以微笑,真诚和平和来接受现实。这个观点和张德芬提出的“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的事”很类似,不过更官方一些,也更具体一些。

对于自己的(和自身行为有关)的事,我们一定要对自己负责。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习惯来变为更好的人。我希望自己的思维模式能转化为“以终为始“。记得自己的初衷,一路执着,不要被道路上其它影响。和他人的相处也一样。话出口之前,要思考一下,这句话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能否对对方产生正面的作用(改掉毒舌的说话习惯)。

至于他人的事,要学会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要期待对方因为自己而改变。更不能因为对方的没有改变而恼怒。不要期望心思不在学习上的学生因为自己而爱上英语。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不去讨厌这样的学生,依然认认真真为他备好每堂课。如果学生因为感受到老师对英语的热爱而爱上英语最好,如果实在不感兴趣,尊重他的选择。

老天的事,那就充分相信命运,以微笑和真诚来面对人生的每一际遇。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 篇3

看到这本书的'第一章重新探索自我的时候,我就已经被惊艳到了。书中罗列出的困惑,恰恰是我现在正好遇到的:

我很忙,确实很忙,但有时候我自己也不清楚是否有价值。

要做的事太多了,我总是感到时间不够用。

看到别人有所成就,或获得某种认可,表面上我会挤出微笑,热切地表示祝贺,可是,内心却难受得不得了。

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感觉?这些问题已经困扰我很久了,我也尝试过去解决这些问题,可是我压根不知道如何解决。所以在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些问题从此不会再困扰我了。

整本书很的内容很丰满,最使我记忆深刻的思维定式那一部分。作者举了自身的例子,以生活中教育自己的小孩为引子,讲述了自己的思考以及一系列阐述。同一件事物,你看到的不一定是客观的,因为每个人的经验不同,也许虽然别人看到的和你不一样,但是可能比你客观的多。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在业绩不好的时候,我就会忙的焦头烂额,要做的事情有很多,然而一天下来,感觉忙碌了一天,回过头来想想,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干了什么,感觉是在瞎忙活。当看到人家项目组好的时候,我的内心只会更加焦虑。

那么业绩不好的时候,到底应该怎么办?我可能忽略了很多东西,我只看到了业绩不好,可能这段时间,咨询的转化率还是上升的,这就不能一概而论了。假使咨询员的转化率是下滑,那么我应该相信,咨询员个人比我还要着急。而我也不应该盲目的去责怪咨询员,可能咨询员这阵子遇到了什么棘手的问题,所以导致了不在状态,从而导致了业绩的下滑。

正如书中所讲,固步自封的思维只会把失败归咎于别人和环境的缺陷,如果我们认真的剖析自己去发现问题,换位思考去解决问题,那么很多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 篇4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安放更精彩的青春和梦想?养成好习惯,成为一名高效能人士,为自己的每一个选择负责,这本书将循序渐进地教会我们掌握自己的人生。

作者史蒂芬·柯维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大师,被誉为“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之一”,其思想成就在领导理论、个人管理等领域久负盛名,不亚于我们熟悉的杰克·韦尔奇、德鲁克等大师中的任何一位。

书中主要介绍了七个好习惯,分别是:

1.积极主动:主动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把精力放在影响圈而不是关注圈。

2.以终为始:以人生目标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以原则而不是任何具体事物为人生中心。任何事物都要经历两次创造,一次是在头脑中,一次是在实践中。

我们做每一件事情,都必须先明确目的(即终点)。我们总是先看见终点,然后奔向终点。做每一件事都如此。而漫长的人生,也应当有这样一座遥远的灯塔可供眺望,继而将我们的每一步、每一件事都统纳到正确的航向上,安全出行。以终为始说的就是我们应以原则为中心,指导自己规划人生,并要始终牢记这座“灯塔”的位置,使自己不致偏离航向。

3.要事第一:分清主次与事物的轻重缓急,为最重要的事留出时间;从对人生的意义来看,时间管理矩阵给我们很多启示:(Ⅱ类)重要不紧急≥(Ⅰ类)重要且紧急≥(Ⅲ类)不重要要但紧急≥(Ⅳ类)不重要也不紧急。

经营家庭,照顾亲人,陪伴孩子这些人生最重要的事,却未必是我们眼前最紧急待办的事项。这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因为没有截止日期的催促,常常就被我们一拖再拖,令我们陷入永远在处理Ⅰ类甚至Ⅲ类那些紧急事务的焦虑状态。而一旦有了空闲,我们又将时间毫无知觉地投入了Ⅳ类那些打发时间的娱乐或者无关紧要的琐事里……

另外,角色管理可以保证这些角色与我们的人生目标方向一致,然后优先完成它们;责任型授权可以让我们解放自己,有时间和精力去处理(Ⅱ类)重要不紧急的事物。

以上三个习惯可以让我们从依赖性人格(以“你”为核心)成长为独立性人格(以“我”为核心),成就个人领域的成功。

4.双赢思维:建立双赢关系,达成互信;如果不能建立互信,不合作也是一种双赢的局面;达成第三选择(或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双赢思维不是简单的1+1>2,需要双方努力。既要顾及他人利益,以维持合作关系,同时也需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轻易退缩,双方需要进行真诚的沟通、理智且适度的后退,以达成的确令彼此都满意的成果。

5.知彼解己:学会倾听,移情式的聆听。

先了解清晰的状况、不要为了回应而回应,随便地提出解决方案……这种看似我们在与对方认真谈话,但却并不属于有效沟通。读书笔记.有效沟通始于准确的聆听。另外,感同身受地了解对方此番谈话的真正目的,并掌握准确清晰的事实,再通过对对方情感的客观反馈,来实现真实有效的沟通。

6.统合综效:尊重差异,调动创意。

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各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与所见略同的沟通,益处不大,要有分歧才有收获。此外,沟通的三个阶段层次分别是:互相提防→互相尊重→统合综效。

以上六个习惯可以让我们从独立(以“我”为核心)走向互赖人格(以“我们”为核心),帮助我们成就公众领域的成功。

这其中,有一个情感银行的概念,父母与子女或者扩大来看人与人之间都可以看看账户里是否有在足够的存款。要达到互赖,就要懂得投资情感银行,更多的关心、付出会增加我们的银行存款;伤害、索取则会掏空我们的银行。

7.不断更新:身体、智力、社会/情感和精神的不断螺旋上升的一个过程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 篇5

习惯一:积极主动

工作和生活中会遇到很多超出我们个人能够控制的事情,视频中首先让我要养成自己积极主动的习惯,我觉得这是能够成为高效人士的基础。就是我所做的一切都应该是自己积极主动去做的,而不是被动去做。作为办事处负责人更应该养成自己这一点习惯,因为很多事情是没有人告诉我应该怎么去做,更多的是需要我主动思考,从一个之前只管业务的角色转变成一个既要管好业务又要带好团队的角色,更需要自己积极主动的去应对,去成长。所有的事情要自己积极主动去思考,去推进。

习惯二:以终为始

这个习惯我理解成,做事情之前要思考一遍我的目的或者想要的结果是什么,如果要达到我想要的结果,我该如何去做这件事情。并且如果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阻力或者其他情况,我应该本着达成结果的目的,去判断我该以何种方式应对。这一个习惯很像以结果为导向去做事的习惯。

习惯三:要事第一

同样我们工作和生活中,会被各种各样的事情牵扯精力,但是我们要养成重要的事情永远是第一位的习惯,时刻提醒自己什么事情最重要,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重要的事情当中,养成这个习惯,在工作中才能更好的处理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可以每天列出3件最重要的事情,努力去完成它,完成之后才有精力和时间去处理琐碎的事情或者自我提高。以上提到的优秀习惯,都是从个人的角度去养成自己的习惯。更多的是专注于自己本身。

习惯四:双赢思维

共赢。这个习惯是需要我们做事养成共赢的思维,而不是为了突显自己,去诋毁别人。是需要养成取得对方信任及认可,本着共赢的思维去处理事情和人际关系。这一点作为管理者更是尤为重要的。团队的管理者与团队成员,就是在共赢的前提下存在的。团队中每个成员的成败和团队都是分不开的,全员的成功才是团队的成功。

习惯五:知彼解己

先了解对方,再让对方理解自己。学会换位思考。我觉得这一点,也是一个优秀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在与同事沟通中,应该先让自己完全的了解对方,听清楚对方想表达的内容。然后再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表达自己的看法以及思路,让对方更好的能够接受并且理解自己的观点。

习惯六: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团队协作。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管理者应该去发现那些愿意团队协作的人,并且挖掘每个人的优点,然后让团队积极的运作起来。团队协作取得的成果,永远大于单兵作战取得成果的总和。以上三点习惯更多的是在人际关系上培养优秀的思维习惯,能够让自己取得更多认同和获得更好的成果。

习惯七:不断更新

不断更新,保持成长。很多时候我们专注于处理眼前的事情,忽视了自己本身的成长。忽略了我们承担的事情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复杂,但是我们也应该相应提高自己的认知和能力。随着接触事物越来越宽广,我们也该去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格局。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让自己思考、学习、积累,去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格局。当然这一点,也需要我们回到最基础的优秀习惯积极主动。需要我们积极主动的付之行动。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 篇6

“统合综效的基本心态是: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与所见略同的人沟通,益处不大,要有分歧才有收获。”昨天中午休息的时候,我又看了一遍习惯六,同事问我,这书好么,看几遍了?我当时回答,书写的很深,每一个习惯,看一遍有可能看不懂吃不透。每看一遍都有不同的理解,比如说这段话,就写的特别好,给你们读读,然后我就念了一遍。

平时大家聚在一起都是工作上的事情,很少有这种时候,所以我就多说了几句。我说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最开始我就没看懂,迷迷糊糊的。直到第二遍我打算写读书笔记的时候,仔细的来回翻看,才理解什么是终,什么是始。什么是以终为始。就是你先想好你要在你的墓志铭上留下什么字,在别人眼里,你要什么样的评论。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想清楚这个,就是人生的终点大致什么样子的。然后按照这个去开始走你的人生之路。这就是以终为始。我就这么解释的。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中午和同事聊起来别的事情,后来聊到做饭,我说我不会做饭,很少做饭,也没那个心情。我有一段时间,迷上了做慕斯,每天就想着要做什么样的,怎么做,需要买什么材料,要做什么口味的,硬一点还是软软的。我当时的那个感觉就是,有那个心情就想用做点什么来表达一下,而那时的我,心里甜美,就选择了做慕斯来表达我这种心情,柔软,香浓,美好而甜蜜。也是失败过好几次,做了几次后,才有了起先心里勾勒的样子,满足感油然而生。说到这里,得到了同事的共鸣,然后她滔滔不绝的讲起她做饭的感觉,其实做完吃不了多少,也不见得有多好吃,就是满足于先有个想法,想做什么,然后自己去买,动手去做,最后的结果一点点接近原先自己在头脑中勾勒的样子。这个过程,是自己完成的,所以特别满足而开心,很享受。

几乎是那一瞬间我豁然开朗,这个过程就是以终为始的最接地气的诠释。我说出来,同事也觉得这个例子更好理解。终就是一顿饭做完的样子,始就是想好后,开始按照这个终去行动。人生亦如此。我忽然觉得每个人喜欢做的事情不一样,但是之所以喜欢,应该或多或少有一些原因是他们在这个喜欢的事情上找到了这种以终为始的感觉。

这个中午的谈话,让我有所得,我选择及时的记下来。收获的不止是更深刻的理解了以终为始。还让我觉得这是一次统合综效的典范。

先谈一下什么是统合综效。我的理解:就好像是一盘象棋,一方共16个子,每个子代表一个有生力量,16个加在一起,就是16个有生力量,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你若能让他们开诚布公的去交流理解创造,就会产生20,甚至20xx的力量。而现实中,能否下好棋,下赢棋,是看掌控棋子的人,是否了解每个棋的用法及相关走法上的配合,还有是否有足够的下棋经验和次数,来进行试验与熟练。每个棋子都有自己的优点缺点,关键在于如何调配。若把每个棋子比作人,每个人也是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在于要尊重差异,取长朴短,这样就能使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就是说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最重要的。而能做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就是统合综效。

而统合综效的前提,是尊重,沟通,互信,合作,进而才能创造出额外的价值。大部分人在一起共事时,都能做到起码的尊重,但是不会敞开胸怀的沟通,没有氛围。而不能敞开心的沟通,那就谈不上互信,合作也只是表面文章而已,更谈不上创造。以前的我一直想不通,为什么大家要一起出去吃饭,我不是一个善于交际的人,但是我会去思考。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近期我终于想明白了。重要的不是吃饭,是大家在一个相对不紧张的环境中一起做些放松和快乐的事,进而能够营造出一种氛围,增加彼此的了解,扩大彼此的信息,增进情感,加深彼此的敞开程度。这样建立了更多的情感账户,相处更加融洽,彼此能够更加坦诚,相互尊重,即使意见不一,也会真心实意去努力理解对方。

领导者是通过营造氛围来提升绩效的人。这句话是《可复制的领导力》一书中的话,我觉得感触很深,很多概念由模糊变清晰。有时间会把这本书也写一个读书笔记。

回过头来总结一下,昨天中午的谈话,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了,氛围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了氛围带给大家的不是严肃不是压抑,而是围绕话题,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想让别人知道在这个话题上我的感受是什么样的,这种感觉和在会议上不想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甚至是没想法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感觉。让人热血沸腾,坦诚交流的效果就在于此,我们完成了创造。一个不经意间的谈话,升华了对人生的感悟。激起了所有参与者的谈话的欲望,这就是统合综效中说的放心大胆的表达情感或者顾虑,你会看见你的收获与进步。虽然坦诚往往与风险相伴。作者:尼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 篇7

读了史蒂芬·柯维博士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使我受益良多,非常深刻的触动,可以使人的思想境界提高了。

他在书中介绍如何培养良好的习惯以修养品性,并用实例阐述如何更好地为人处世。

一、关于个人成功的三个习惯

书中提及的前三个习惯是针对事情需要养成的习惯。史蒂芬·柯维博士将其总结为关于个人领域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

积极主动的态度是实现个人目标的原则,很多事情是需要我们主动去创造、规划,如果每天都是被动、消极,不好好考虑要做什么,更不采取任何实际上的行动,将永远无法成功。所有我们应该要主动去考虑自己想干什么并付诸行动。

有效能的人士总是积极主动地选择自己要做的事情,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种“负责”的精神就是书中所说的“以始为终”。许多人一开始确实“积极主动”地确定了目标,但在埋头苦干的过程中,便渐渐淡忘了做事的初衷,事情便成了虎头蛇尾。所以史蒂芬·柯维博士建议,在完成事情的整个过程中要确保自己的行为与目标保持一致,全力以赴,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并把事情做对。

史蒂芬·柯维博士并建议我们凡事要分出主次,这个习惯作为自我管理的原则,完全要靠自已来掌握和坚持。以往的自己偶尔会为一些琐事而破坏了原有计划,如此看来,以后需要分清次要事情上的牵绊,时刻集中精力于急要事务。

二、关于公众成功的三个习惯

拥有好的人际关系等于为自己铺平了更多的道路。想要在公众领域取得成功,必须经历一个从独立到互赖的过程,拥有双赢思维,能够知彼知己,并懂得综合综效。

主动了解对方,知彼知己并对自己性格做出清楚明了的剖析,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这一原则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也是造就“双赢”必不可少的一点。

在双方有了充分的相互了解后,就需要将各自的力量集合在一起,即利用“综合综效”。综合效益是有效而正确的原则,其成效超出此前的所有习惯,代表了互相依赖的环境中的高效能,代表了团队协作和团队建设精神,能让团队成员通过合作实现创造。

三、不断更新,平衡自我素质的习惯

自我提升和完善的过程必须包括天性中的所有四个层面: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每个层面的更新都很重要,因此只要平衡好四个层面的更新进度,才取得理想的效果。

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也就是说,创造财富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财富。

可见,七个习惯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将习惯贯彻到实际的工作生活中,我们才能循序渐进地获得实质性的变革,成为真正的高效能人士。所以读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给我的感触非常深。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2000字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主要还是讨论成功因素的一本著作。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本书探讨的不是如何形成成功人士的个人魅力,而是如何塑造成功者的品德和习惯。通过7个习惯的塑造让我们从依赖走向独立再走向互赖,通过这种由内向外的塑造,进而从个人领域的成功走向公众领域的成功,达到产出和产能的效能平衡。

个人领域的塑造,需要通过积极主动、以始为终、要事为主的三个习惯来塑造,公众领域的成功,则需要通过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综合统效的三个来塑造,最终,让自己不断的自我更新。

任何事物的发展阶段,都是螺旋上升的渐进式发展,对于人也同样适用,因为习惯是知识、技巧、意愿的交织结果,从知道做什么到应该怎么做再到真的去做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我们也应该遵循由依赖—独立—互赖的渐进式的成长,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进而可以形成从容的开放胸怀,可以理解和接纳与我们价值观相异的人和事,形成坚定的品性原则,可以获得信任和影响,达成双赢的人际关系。

积极主动,改变对环境的回应方式
这个观点,是我们经常强调的观点,也很容易理解,但是在践行的时候却没那么简单。积极主动,是一种对待事物的主观思维定式,它也是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区别。如果丧失了积极主动的习惯,我们一定是消极地回避问题和责任,我们会把所有的问题归结为客观的环境原因、外在的他人责任,我们人生的可能性也无从谈起。只有积极主动,我们才能改变原有的思维定式,改变对环境的回应方式,积极地承担责任,关注我们可以改变的、力所能及的事情,最终不断地扩大自身的影响圈。

以终为始,创造人生剧本
任何人都需要正确的领导方向,但大多时候,我们很多人的人生是没有方向的。所以,确定方向是我们首要的人生任务,而确定领导方向最好的方法就是以终为始,我们可以基于独立意识、想象力和良知,依据我们生活中的角色确立我们的原则和使命,然后,列出我们远中近期的不同角色的目标,再依据目标确定有助于目标达成的具体事情,做到有排期、有监管、有调整,最后达到有结果。

要事第一,依角色和责任管理
要事即重要的不紧急的事,它关乎我们目标的实现,所以是实践层面最重要的习惯。对我们而言,要事第一,包含领导和管理两重含义:首先,要确定什么是有价值的、利于我们目标实现的事;然后,再通过独立的意志对自身进行有效的管理,坚守原定的计划不偏离、不中断。
那么,对于要事的确定,最重要的就是基于我们所处的角色来确定相应的目标,进而安排对应的进度,进行及时的调整,保证要事的推进。任何的目标都需要在相应角色的配合下才能更好更有效的达成,所以,我们要在角色责任和角色原则下,处理好目标的推进进度,确保要事的有效达成。

双赢思维,积累情感账户
公众领域的习惯塑造,本质上就是人际关系的积累。因为人际关系本质上是解决人与人之间信任度的问题,只有随着信任度的提升,人际关系的广度和深度都会得到延展,我们在公众领域也能获得逐步的提升。但是,想要获得增加人际关系的深度,我们就需要遵循双赢的原则,具备诚信、成熟、知足的双赢品质,既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又能体谅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同时资源共享,逐步的积累双方的情感账户。

知彼解己,理解积累情感
如果说双赢思维是人际交往的原则的话,知己解彼就是人际交往的法宝。尤其是一对一的人际沟通更是如此。书中提到古希腊有种经典的观点,即品德第一,感情第二,理性第三,映射到人际关系中,品德即自身的可信度,感情即迅速理解他人的移情能力,理性即合理表达自己的逻辑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讲,移情是重要于表达的。我们只有真正地去倾听他人的想法,试着走入他人的内心世界,我们才能逐步形成并加深他人对我们的信任,也只有他们感觉到了这份理解、肯定、认可和欣赏,我们就逐渐给予了他们一种“心理空气”,也类似于老盖讲的心灵货币。从而获得我们的人际关系产能。

统合统效,找到第三种路径
沟通分三个层次,互相提防、互相尊重和综合统效。相比于前两个层次的输赢、妥协,综合统效是一种创造性的沟通方式,他会让双方尊重、肯定、理解双方之间的差异,创造性的找出第三种路径,一种让双方都受益的解决方案。但是,综合统效形成的前提还是建立在个人领域的独立和人际关系的信任的前提下,只有个人的独立我们才能求同存异,也只有人际关系的信任,双方才能既为自己考虑也为他人考虑,努力创造满足双方需求的解决方案。

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让我们形成不断更新自我的习惯,最终让我们自身达到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方面的平衡,同时,任何的收获都是没有捷径的,我们只有通过一点点日常行为中习惯的塑造,才能达成我们想要的目标。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800字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它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以及能达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的由内而外的修炼。由内而外即反求诸己,由个人最基本的部分,思维、品德与动机做起。

习惯一 积极主动
主动为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负责,并依据原则和价值观,而非情绪或者外在的环境下决定。积极主动的人是改变的催生者,摒弃被动的受害者的角色,不怨恨他人,积极面对一切,由内而外的改变自己。

习惯二 以始为终
以终为始是一个人应有的职业习惯。以终为始的基础是想象力——设想的能力、看到愿景的能力、用自己的头脑创造目前无法用眼睛看到的事物的能力。以终为始意味着,每天、每个任务、每个项目开始之前,你都要对自己的方向和目的有一个清晰的构思(即愿景),然后再动员一切积极因素去实现它

习惯三 要事第一
为了生活更加平衡,有些事情不做也是可以的。必要时也可以拒绝。但是哪些事情必须首先去做,哪些事情可以延后,判断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把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优先事务?
梦想的组织和实现,不论迫切性如何,均要针对要事而来。

习惯四 双赢思维
双赢思维是在一切人际交往活动中不断寻求互利的一种思维模式。怎样在自己与他人之间建立互信关系?同事之间是否真心乐于分享?读后感跨部门之间的协作是否以利人利己为目标?双赢品格是双赢人际关系的基础。双赢品格特征是:正直,成熟和富足心态。任何有成就的组织,都焕发双赢品格的光芒。

习惯五 知彼解己
舍弃回答先去聆听。对方获得了解后会觉得受到尊重和认可,进而卸下心防,坦然面对,让沟通更加顺利。

习惯六 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又称协作增效。统合综效是建设性合作的习惯,意味着你能与他人共同创造一些个人单干时达不到的业绩。协作增效的实质是重视差异、尊重差异、建立优势并弥补弱点。人们一旦经历了真正的统合综效,他们就不再放弃。

习惯七 不断更新
在基本的生活面向,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中不断地更新自己。这个习惯会提升其他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2000字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2000字:

本周,我们共读的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习惯四——双赢思维。Steven已经在文中解释得非常明白,自己/对方+赢/输组合的4种模式中,只有双赢的情况拥有巨大的长期价值。

“双赢者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一般人看事情多用二分法: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这是柯维博士在书中对双赢者的描述。

不把世界看成一个零合游戏场,而是有足够的蛋糕可供分配。双赢,是一起把蛋糕做大,而不是去抢别人的蛋糕。基于此,我有两个不同的观点,和大家探讨!

01、优胜劣汰的黑暗森林法则何解?

其实,最开始看到“双赢”这个概念的时候,我就想到了科幻作品《三体》里的“黑暗森林法则”的观点,它基于作者笔下的宇宙文明两条基本公理: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2.文明不断扩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于是,文明与文明之间,相互不可见,不主动寻找(增加暴露自己的风险),只要发现,不接触,远距离毁灭是最好的解决方案。这像极了黑暗森林,有多个猎人,都有枪,相互之间有好有坏,为了保全自己,只能是隐藏在黑暗中,只要有光或者声音,就直接开枪。

和这个观点相似的,在社会心理学中,另一个概念叫零和博弈(zero-sumgame),又称零和游戏,是博弈论的一个概念,属非合作博弈。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这个概念背后隐藏的逻辑是,“世界”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财富、资源、机遇都是有限的,个别人、个别地区和个别国家财富的增加必然意味着对其他人、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掠夺,这是一个“邪恶进化论”式的弱肉强食的世界。

这个角度,貌似和Steven的观点相悖了啊?其实不然。

我仔细想了想,任何事情都不应该二元对立地来看待。同样,任何一个概念,也应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甚至因人而异。

以上的概念,并未明晰是什么样的语境背景。如果这么界定就很明晰了:

1、除了零合游戏,还有负和游戏、或是正和游戏,语境很重要。

2、“互惠共赢”的语境,是基于“双方合作”的基础。

3、与合作相对的是竞争;“在有限的资源里,如何竞争”则完全是另一个话题。

4、对21世纪的地球人类来说,“资源”相对“无限”。(三体里说的资源有限,讲的是宏观宇宙物质总量,不可同日而语)

5、在目前“资源相对无限”的情况下,基于双方合作的基础上,尤其是商业领域,“互惠共赢”是最有长期价值的事情。

经过以上一番发散思考,优胜劣汰的黑暗森林法则,仅存在于“资源有限”的竞争语境之下。而本章Steven讲述的是“互惠共赢”,是资源相对无限的合作语境。

02、合作语境下的互惠共赢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为了“更好地生存”。而不断抱团变革的历程。从原始社会的群居,到后来的采集文明、狩猎文明、农耕文明,人类是通过打破一个个小团体、小氏族、小部落的边界而建立了整个文明史,推动人类社会的车轮滚滚向前。这是合作。

合作建立在一个前提下,就是互惠共赢。而互惠共赢又建立在另一个重要的前提下,就是你相信“资源是无限的”,你相信与他人合作,“赢”的东西会更多。

《人类简史》里,提到一个观点:人类祖先开展合作,建立在“集体想象”的基础上。这个“集体想象”逐渐创造出了神话、图腾、文字符号、政治原型,其中发展出的最重要的三个普世共同体是:宗教、货币、帝国(可无限扩张和自我复制的政治模型)。也就是说,人类祖先正是因为集体相信,才凝聚到了一起。

虽然我的头脑和意识告诉我,OK,Steven说得确实很有道理,而且我在头脑层面也确实认可在这个语境下的道理和逻辑。我当然知道,合作共赢是多么重要,没有它,就不可能有企业,不可能有国家甚至是整个人类文明。读书笔记·但好歹也算学了两年心理学,我总还是有种隐约模糊的觉察:在头脑意识不到的地方,在潜意识深处,我对“合作共赢”好像是有限制性信念的。换句话说,我的头脑告诉我要这么相信,但潜意识却是半信半疑。这也是为啥我一边读书,一边脑子里自然就联想到黑暗森林法则的原因。

这个限制性信念是什么呢?它来源于哪里?我应该怎么破除它?

自由联想的时候,我就想到了以前上学的时候。所有的老师和家长都会告诉我们:录取名额是有限的,高考就像独木桥,一定要竞争。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时刻:无意识地把自己的同班同学当做是竞争对手,然后导致的结果就是:遇到疑惑了,自己闷着,总之是不会和同学讨论的。高中的学习就像是一段孤独的朝圣。直到现在,我再去仔细觉察的时候,也还是会发现,偶尔自己和同事、朋友相处的时候,潜意识里总有个要“一较高下”的封闭概念浮出来。

这是我的限制性信念,我重新反思了下,这么定义会更清晰:

1、高考具有局限性,只是在那个特殊环境下的特殊场域而已。不代表整个世界。

2、作为一个成人,“世界”的定义可以无限大。

3、竞争时需要展现力量。合作时需要互惠共赢。Steven也谈到了建立共赢的品德、关系、协议、制度的重要性。

4、判断何时、何地、如何竞争与合作,这需要智慧。也是我要不断学习和思考的。

任何的限制性信念,觉察到它,并及时修订更新,其影响不攻自破。作者:黑天鹅舞者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读书笔记范文)


习惯一:积极主动

读后感大全网为大家提供优质原创内容,转载请标明。https://m.dhb100.com/

工作和生活中会遇到很多超出我们个人能够控制的事情,视频中首先让我要养成自己积极主动的习惯,我觉得这是能够成为高效人士的基础。就是我所做的一切都应该是自己积极主动去做的,而不是被动去做。作为办事处负责人更应该养成自己这一点习惯,因为很多事情是没有人告诉我应该怎么去做,更多的是需要我主动思考,从一个之前只管业务的角色转变成一个既要管好业务又要带好团队的角色,更需要自己积极主动的去应对,去成长。所有的事情要自己积极主动去思考,去推进。

习惯二:以终为始

这个习惯我理解成,做事情之前要思考一遍我的目的或者想要的结果是什么,如果要达到我想要的结果,我该如何去做这件事情。并且如果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阻力或者其他情况,我应该本着达成结果的目的,去判断我该以何种方式应对。这一个习惯很像以结果为导向去做事的习惯。

习惯三:要事第一

同样我们工作和生活中,会被各种各样的事情牵扯精力,但是我们要养成重要的事情永远是第一位的习惯,时刻提醒自己什么事情最重要,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重要的事情当中,养成这个习惯,在工作中才能更好的处理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可以每天列出3件最重要的事情,努力去完成它,完成之后才有精力和时间去处理琐碎的事情或者自我提高。以上提到的优秀习惯,都是从个人的角度去养成自己的习惯。更多的是专注于自己本身。

习惯四:双赢思维

共赢。这个习惯是需要我们做事养成共赢的思维,而不是为了突显自己,去诋毁别人。是需要养成取得对方信任及认可,本着共赢的思维去处理事情和人际关系。这一点作为管理者更是尤为重要的。团队的管理者与团队成员,就是在共赢的前提下存在的。团队中每个成员的成败和团队都是分不开的,全员的成功才是团队的成功。

习惯五:知彼解己

先了解对方,再让对方理解自己。学会换位思考。我觉得这一点,也是一个优秀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在与同事沟通中,应该先让自己完全的了解对方,听清楚对方想表达的内容。然后再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表达自己的看法以及思路,让对方更好的能够接受并且理解自己的观点。

习惯六: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团队协作。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管理者应该去发现那些愿意团队协作的人,并且挖掘每个人的优点,然后让团队积极的运作起来。团队协作取得的成果,永远大于单兵作战取得成果的总和。以上三点习惯更多的是在人际关系上培养优秀的思维习惯,能够让自己取得更多认同和获得更好的成果。

习惯七:不断更新

不断更新,保持成长。很多时候我们专注于处理眼前的事情,忽视了自己本身的成长。忽略了我们承担的事情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复杂,但是我们也应该相应提高自己的认知和能力。随着接触事物越来越宽广,我们也该去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格局。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让自己思考、学习、积累,去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格局。当然这一点,也需要我们回到最基础的优秀习惯积极主动。需要我们积极主动的付之行动。

习惯一:积极主动

读后感大全为您提供更多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m.dhb100.com

积极主动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积极主动的人是改变的催生者,他们摒弃被动的受害者角色,不怨天尤人,发挥了人类四项独特的禀赋——自觉、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同时以由内而外的方式来创造改变,积极面对一切。他们选择创造自己的人生,这也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决定。

习惯二:以终为始

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的创造——先是在脑海里酝酿,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投入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对个人、家庭或组织而言,使命宣言可以说是愿景的最高形式,它是根本的决策,主宰了所有其他决定。领导工作的核心,就是基于共有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创造出一个文化。

习惯三: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是梦想的组织与实践。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无论迫切性如何,个人与组织均要更多聚焦要事,重点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

习惯四:双赢思维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目的是分享更多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非敌对式竞争。双赢既非损人利己,亦非损己利人。我们的工作伙伴及家庭成员要从互赖式的角度来思考。双赢思维鼓励我们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是一种资讯、力量、认可及报酬的分享。

习惯五:知彼解己

当我们不再急切回答,改以诚心去了解、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对方获得理解后,会觉得受到尊重与认可,进而卸下心理防备,坦然而谈,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也就更顺畅自然。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气,能平衡两者,则可大幅提升沟通的效率。

习惯六: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谈的是创造第三种选择,即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创造第三种更好的办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了解了彼此,甚至还称赞彼此的差异,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把握机会的手法。个人的力量是团队和家庭统合综效的基础,能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实践统合综效的人际关系和团队会扬弃敌对的态度,不以妥协为目标,也不仅仅止于合作,他们要的是创造式的合作。

习惯七:不断更新

“不断更新”谈的是,如何在四个生活基本面中,不断更新自己。这个习惯提升了其他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对组织而言,习惯七提供了愿景、更新及不断的改善,使组织不至呈现老化及疲态,并迈向新的成长之路。对家庭而言,习惯七通过固定的个人及家庭活动,使家庭效能升级,就像建立传统,使家庭日新月异,即是一例。

初次翻看此书,被内容的实用性激发兴趣;内容涵盖了管理学,心理学,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作者站在哲学的高度,灵活指导,摄入浅出,给我带来很多新的认知。

读后感大全能够帮助您创作出更优质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和收藏!http://www.dhb100.com

看到序言部分,被一句话吸引:“要做一个领导,你要知道自己是谁,这是你做事的基础。”“领导力就是清晰的指出别人的价值和潜力,使对方受到鼓舞从而有所意识。”一个人最难的是自知,对自己的认识程度,直接决定了认识别人的程度,从而影响自身的领导力;个人理解,领导力更偏重于一种沟通方式,通过发自内心的,非指责,非命令的方式,激发对方的工作和生活热情。

变化的世界,不变的规则。最能触动我的是对于恐惧和不安全感的解读:最辉煌的成就需要靠相互依赖和彼此合作才能实现。当我面对超出能力范围的事件,会本能的产生恐惧心理,随着时间临近,不安全感愈发强烈,这个时候,我可能才会去寻求帮助;而没有做到,问题出现,立刻寻求同伴的帮助。

“情感银行”。看到这个词,对我的感情生活有很大的启发。人们总是习惯记住过往发生的不好的事情,这是出于人类几千年来进化出的本能反应;正是这个本能反应,容易让我们淡化经历过的美好;“情感银行”,让我可以把经历的开心美好事件集中存储;经常回顾,幸福常伴。

书中阐述的七个习惯的个人理解:

1,积极主动:主动行动,以自己的经验和理性做出抉择。

2,以终为始:每个决策的下达,是发展的启点。

3,要事第一:工作事件分主次,优先以最好的状态解决主要矛盾。

4,双赢思维:开放的态度,互敬互惠。

5,知彼知己:有效的沟通,从倾听开始,只有充分了解对方的需求,才能提供最佳方案,把流程和错误降到最低。

6,综合统效:类似求同存异;整个己方和对方的需求,提出让双方共赢的方案。

7,不断更新:个人层面,在精神,身体,情感等方面,不断补充营养,终身学习;团队层面,更多是的运行模式的持续优化,团队成员的共同成长。

七个习惯模型,给团队和个人,带来的是可以达到一个持续高品质发展的运行状态。

通读这本书后,最大的感受是完美;是从个人内在自我提升与完善为起点,辐射周围的一种,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的成长与管理方案。首先,这是需要到达一定的境界,方可实现,我觉得,目前,我可以以此为终身的奋斗目标,朝着这个方向迈进。目前的我,读出另一份感受:完美的背后,似乎隐隐有作者的压抑,有那么一丝压抑感,部分理论有些机械化,可能是为了方便大家的理解和运用。

说说通读后的收获:说一点,情感账户中的七种投资方式:

理解他人:其实核心在倾听,听得越多,越能够理解对方的表达。

注意小节:细节的意义非凡,有时候,我还要学会全局的视角审视当下发生的事件,统合考虑。

信守承诺:言出必行,许下的诺言,尽全力兑现,这一点无论在亲情,爱情,工作种,都至关重要。

明确期望:及时,清晰表达自己的诉求,期望,愿景,否则会和周围的小伙伴形成代沟,或者埋没自己的价值。

正直诚信: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中,保持自己的底线,做自己,而不是别人眼中的自己。

勇于致歉:犯错,是一个加深感情,提升自我的机会;但是我有时候因为个人的局限性,会羞于承认错误,这一点还需要努力修正。毕竟,沉浸在过往的错误中,没有任何意义,它只能带给自己更多的痛苦。

无条件的爱:有人说,当你被爱过,你才能学会爱别人;我想说,我们只有会爱自己,才更会爱别人;爱,是一种行动,看得见,摸得着,没有什么条件,那样去做,我就欢喜,绵绵不断。

七种投资方式,是对人生的投资,共勉。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2000字5篇


读后感大全相关栏目推荐:“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读书笔记”。

古语有云: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读书,热爱阅读,是一个人成功的不二法宝,而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时,脑中不停的会有新的想法,那么在读完一篇文章后,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写好一份读书笔记呢?读后感大全编辑陆续为大家整理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欢迎你的品鉴!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篇1】

我很早就接触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它是我在参加工作2年后特地在书店挑选的,因为当时觉得自己需要去系统地认识与塑造自己的习惯,这样有助于自己今后的全面发展。还记得买书的时候因为是塑封的,无法查看里面的内容,没拆封之前心里有些忐忑,不知道这本书会不会也像有的书一样,一个劲的讲大道理,没有实际可应用性,没有那么物有所值。不过后来真正看了后觉得这本书还是很值得阅读的,它强调品行修养的同时,还系统地介绍了为人处世的技巧。而这一次,公司的学习活动也提到了要好好阅读这本书,并从中汲取到一些提高自我的东西,这再次证明了这本书的价值所在。

第二次比较系统地去阅读这本书,回首过去,对照现在,展望未来,又是另一番感受。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习惯组成的,俗语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它是连贯的,在不知不觉中,长年累月地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书中通过一些细致生动的故事逐渐阐述作者的观点,它涵盖的不仅仅是一些大道理和人生内涵,更可贵的是他还探讨了一些具体到家庭、教育与人相处等方面的事物。这七个习惯是一个整体:“积极主动”的态度,“以终为始”的愿景,“要事第一”的把握,“双赢思维”的互赖,“知彼解已”的沟通,“综合综效”的合作,“不断更新”的创造,它们相辅相成,我是觉得无论我们目前处于社会的哪一个位置,在这本书中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个点,然后逐一去展开,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良性发展。

我是一个模具设计师,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有一个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比如要自觉地去承担设计任务,而不是等着组长分配或指定。而在我们日常的设计工作中往往可以去做到“以终为始”,对我来说就是在设计一副新的模具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去想象要把它最终设计成什么样子,然后以最终目标为起始点一层一层地累积上去,这样做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当你有了一个目标后,你的设计思维不会凌乱,会更有条理性,做起来也会相对得心应手。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把要事时刻放在第一位,避免被偏见、情绪所左右,在设计工作中其实是新模与备模以及一些工程更改的任务相互穿插,这时就需要我能冷静理性地判断哪些是紧急的,是第一时间要解决的,而不是盲目地去工作。另外要有双赢的思想,做到诚信、成熟和自信。在工作中要注意与人交流合作的方式方法,知彼解己,如遇到两人意见不同时,要多与人沟通,在分歧中寻求收获。而在某些高端技术问题上,只凭一两个人是无法很好地去克服解决的,这时候就需要团队一起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从而达到统合综效的合作境界,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即使再难攻克的技术难点都会慢慢地迎刃而解。至于不断更新地创造,这一层我想就需要我们个人以及团队在有过一个比较长久时间的技术以及经验的沉淀后,可以针对性地对一些现有的技术、标准等进行革新,在一切都成熟的条件下还可以创写技术专利。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相互关联,相互递进的,不能一下子吃成个胖子。因此,我想我们在学习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时,更重要的是一天一点实践,一天一点努力,在不断地摸索、碰壁中柳暗花明。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篇2】

正如一个人的杰出并不需要一个完美的人生,一本书的优秀并不因为它所表达的一切都是真理,而是因为他的某些部分表达了可能被忽视的真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一本带有典型的美国精神的书.书中讲的道理通俗易懂,字里行间都带着闯劲和拼搏精神,大力宣扬个人的命运控制受自己控制.随着中国的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逐渐建立,民众也渴望追求"拼搏"与"成功",一扫先人的儒雅之风.本书在国内风靡一时也不难理解.在读完这本书后,我自己最大的收获是深刻地认识到要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从改变自己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对事物的认知方法以及对竞争环境的理解入手,也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辅助一些必要和实用的有效方法.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七个习惯是一个整体,它们相辅相成,既讲到了个人要全力以赴确立目标,进行个人修炼,并由依赖转向独立,从而实现"个人成功",也讲到了要通过建立共赢,换位沟通,集思广益等,促进团队沟通与合作.而不断更新更是涵盖了前六个习惯,督促我们从身心开始完善.其中让我启发最大的是"要事第一"这一种习惯."积极主动"的态度,"以终为始"的愿景,〃要事第一"的把握,"双赢思维"的互赖,"知彼解己"的沟通,"统合综效"的合作,"不断更新"的创造,会使每一个人走向世成功的彼岸.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为渴望成功的人给出了方法,对于渴望成功的人而言,"渴望"的程度和决心至关重要,要按照书中所写去做还是很难的.做事的恒心和毅力,决定了成功的可能性.性格决定命运,如果你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性格.本书没太多提及性格,但频繁的用了"习惯"二字.作者认为习惯是习惯是知识,技能和意愿的交汇.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清楚应该怎么做,更有这个意愿去做,三者的交汇构成个人行事做人的习惯.通过改变个人的习惯,实现个人性格的改变,最终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以下就七个习惯具体谈一谈感受

习惯一:积极主动

主动积极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主动积极的人是改变的催生者,他们扬弃被动的受害者角色,不怨怼别人,发挥了人类四项独特的禀赋--自觉,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同时以由内而外的方式来创造改变,积极面对一切.他们选择创造自己的生命,这也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决定.

如果你不向前走,谁又会推你走呢因此,积极主动的态度,是实现个人愿景的原则.主动积极是书中提及的第一条习惯,作者认为:客观条件受制于人,并不足惧,重要的是,我们有选择的自由,并且可以对现实环境进行主动积极回应;人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为自己创造有利的机会,做一个真正"操之在我"的人.其中很有份量的一句是"有选择的自由",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的个体拥有选择的自由.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潜规则是不能妨碍他人选择的自由.接着,个人必须为自己的选择导致的结果承担责任.当外界出现刺激时,积极主动的人必须能够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然后给出个人特色的回应.这种自由被视为"人类最终的自由",即在任何环境中,人有能力自由选择自己的态度及回应方式.这给广大没有做出选择的人提供了一线光明和希望.

我们经常说:"我不小心忘记了……,"我迟到,因为……","其实是有原因的……"我们每天都在不停地找借口或是抱怨,其实我们应该主动积极地创造未来,实现梦想.所以,有效能的人士为自己的行为及一生所做的选择负责;他们致力于实现有能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动地忧虑那些没法控制或难以控制的事情;他们通过努力提升效能,从而扩展自身的关切范围和影响范围,同时积极的心态能让你拥有"选择的自由".

习惯二:以终为始

高效能的人懂得设计自己的未来.他们认真地计划自己要成为什么人,想做些什么,要拥有什么,并且清晰明确地写出,以此作为决策指导.因此,"以终为始"是实现自我领导的原则.这将确保自己的行为与目标保持一致,并不受其他人或外界环境的影响.

确立目标后全力以赴,许多人在埋头苦干时,尚未发掘人生的终极目标,只是为忙碌而忙碌着,未曾洞悉自己心灵深处的所欲所求,也不曾审视过自己的人生信条:你到底要做什么什么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你生活的重心是什么只有确立了符合价值观的人生目标,才能凝聚意志力,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恒地付诸实现,才有可能获得内心最大的满足.

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的创造先是在脑海里,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投注于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之上.对个人,家庭或组织而言,使命宣言可说是愿景的最高形式,它是主要的决策,主宰了所有其它的决定.领导工作的核心,就是在共有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之后,创造出一个文化.

实际中的创造是由心智来创造的,远期目标决定的是未来,而不是到了未来我们在做什么书中提到了创造的顺序:第一步是规划预期的结果,二是实现预期的结果;区别只在于一个是规划,另一个是实现,但人往往缺乏的是规划,没人去想很远,所以目标管理是很重要的,看了书我也明白了,为什么有的人得不到他们想要的不是因为机遇,也不是因为能力,而是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那又怎么能得到呢得到的又是什么呢所以说,活在没有目标的情况下是很悲惨的,这也让我明白了,当我得不到我想要的的时候,问问自己要过吗有多么强烈的想要

目标都可以设定,会写字的人都会,但〖以终为始〗说的是"以结果为目标",因为目标有可能得不到,但结果是一个人一定得到的,所以你希望自己的结果如何,用此来刺激自己,调动自己的主动积极性,这才是好习惯,高效能习惯.

在以往的工作习惯上,我做事总是要问自己目标明确否但也仅局限在做单件事情上,缺乏系统的目标,对事情过程控制不好,经常有头没尾;〖以终为始〗讲了一个"个人宣言",我认为很好,我太缺乏与自己沟通了,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只是就事论事,很多事情都偏离了目标,而我们还在拼命的去常识,这很是低效的.

习惯三: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是梦想(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的组织与实践.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无论迫切性如何,个人与组织均针对〖要事〗而来,重点是,把〖要事〗放在第一顺位.〖要事〗是我们前一阶段讨论很久的一个概念,多么的好我就不说了,我认为〖要事〗是目标事情,是符合宣言中"以原则为重心"的目标,这样的事才应该被称为〖要事〗,如果弄不懂什么叫〖要事〗,就难以把时间管理好,〖要事〗也做不好.

每个人的〖要事〗都不一样,因为〖要事〗是因使命,价值观来定的,所以〖要事〗是因人而定的,而且事情的重要性是大于时间的,所以紧急不紧急是时间管理的事,而〖要事〗的完成是与〖以终为始〗的延续.

有效能的人会用少量时间处理的紧急,危机事件,他们将工作焦点放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上,来保持效益与效率的平衡.

"有效管理"是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的重点管理.先由领导决定什么是重点后,自己掌握住重点并时刻把它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觉,情绪或冲动左右.

习惯四:双赢思维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目的是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非患不足的敌对式竞争.双赢既非损人利己(赢输),亦非损己利人(输赢).我们的工作伙伴及家庭成员要从互赖式的角度来思考(「我们」,而非「我」).〖双赢思维〗鼓励我们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是一种信息,力量,认可及报酬的分享.

〖双赢思维〗我认为把人引向了更高的层次,也是做人的境界,似乎更高于佛家学说,既现实又大爱,这一点很难做到,又很容易做到.

大多数人的性格是做不到的,少数性格类似的人努力后会做到,所以〖双赢思维〗是我成熟所追求的目标,是对自己,社会了解的更深的表现,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是七个习惯中最难作到的,也直接影响着"统合终效".

在〖双赢思维〗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思维上都提到了人际关系,我也这样认为,双赢是人赢,而非物赢,那么要不伤害自己还要让双方都好,就必须有两好的人际关系,而书中的"主要流程"的第一点也说了"在勇气与体谅之间实现平衡,以需求共同利益",双赢还要需要勇气和体谅,所以要学会双赢的思维.

具有双赢思维的人,往往有三种个性品格:正直,成熟和富足心态.他们忠于自己的感受,价值观和承诺;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感觉,能以豁达体谅的心态看待他人的想法及体验;相信世界有足够的发展资源和空间,人人都能共享.

利人利己观念的形成是以诚信,成熟,豁达的品格为基础的.豁达的胸襟源于个人崇高的价值观与自信的安全感,所以不怕与人共名声,共财势,从而肯尝试无限的可能性,充分发挥创造力和宽广的选择空间.书中提到了互赖,我是这样认为的,互赖是长期的一种合作方式,如果短期的合作,我认为互补比较好,可能更加实用.

习惯五:知彼解己

当我们舍弃回答心,改以了解心去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对方获得了解后,会觉得受到尊重与认可,进而卸下心防,坦然而谈,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也就更流畅自然.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气,能平衡两者,则可大幅提升沟通的效率.在有了〖双赢思维〗的基础上,人就会耐心的去倾听,才会有合作产生,如果没有〖双赢思维〗的思想,就谈不上了解对方和解放自己,这一点我做得不好,很多时候别人的话是听不进去的,所以根本就不了解对方的意图,只是一味的认为自己是对的,所以就不可能协作好,

〖知彼解己〗需要的是主动,如果单方面去做是没有效果的,所以了解到此习惯的人一定要拿出诚意来,毕竟大多数人还是使用过去的观念去处理问题.要培养设身处地的"换位"沟通习惯.欲求别人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对方.人人都希望被了解,也急于表达,但却常常疏于倾听.众所周知,有效的倾听不仅可以获取广泛的准确信息,还有助于双方情感的积累.当我们的修养到了能把握自己,保持心态平和,能抵御外界干扰和博采众家之言时,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就上了一个台阶.

习惯六: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谈的是创造第三种选择--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种远胜过个人之见的办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了解彼此,甚至是称许彼此的歧异,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掌握机会的手法.个人的力量是团队和家庭统合综效的利基,能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统合综效〗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为了同一个目标研讨的过程,我们目前有两套或者四套五套的方案,惟独缺少第三套方案,意思是说:大家很难达成共识,商讨出大家都认可的一太方案.统合综效是对付阻碍成长与改变的最有力途径.助力通常是积极,合理,自觉,符合经济效益的力量;相反,阻力则消极,不合逻辑,情绪化和不自觉.不设法消除阻力的后果就等于向弹簧施加作用力,结果还是要反弹.如果将双赢思维,换位沟通与统合综效原则整合,不仅可以化解阻力,甚至可以化阻力为助力,"统合综效"就是创造性合作的原则.集思广益的合作威力无比,有当人人都敞开胸怀,以接纳的心态尊重差异时,才能众志成城.

习惯七:不断更新

〖不断更新〗谈到的是,如何在四个基本生活面向(生理,社会/情感,心智及心灵)中,不断更新自己.这个习惯提升了其它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对组织而言,七习惯提供了愿景,更新及不断的改善,使组织不至呈现老化及疲态,并迈向新的成长之径.对家庭而言,七习惯透过固定的个人及家庭活动,使家庭效能升级,就像建立传统,使家庭日新月异,即是一例.对于〖不断更新〗这项,我认为是要懂得去学习和自我批评,还要从以上四个方面去总结,不能停留在做完一件事再总结的层面,这是不够的,应该全面审视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与素养就在提高整体,提高前面提到的六个习惯,这一切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要懂得磨练自己.生活与工作都要靠自己,因此自己是最值得珍爱的财富.工作本身并不能给人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而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财富.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习前人和他人的经验,是为了把握更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只有把从书中学来的东西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达到读书的目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通过培养这七个习惯,我相信我可以循序渐进地获得不断的进步,逐渐成长为一位真正高效能的优秀教师。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篇3】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美国作家史蒂芬·柯维写的一本教育类型的书。这本书以作为美国公司员工、政府机关公务员、军队官兵装备书而出名,在美国这本书的影响力仅次于《圣经》”。

我认为这本书可以有它这样的成功是因为它彻底的改变了读者对自己思维的理解。

它让读者们认真思考: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思想,有这样的行动?

如柯维博士在书中所说“人们是如此的相似,又是那样的不同”。

为了生计或实现自己的理想愿望,现代人每一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可是,如果细心观察一下身边的人,每个人的工作效能是不同的,效能差异源于习惯的不同。

柯维博士认为习惯是知识、技巧与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知识是理论范畴,即“做什么”以及“为何做”,技巧告诉我们“如何做”,意愿促使“想要做”。

养成一种习惯,三者缺一不可。要通过阅读观察来学习总结规律和方法,同时要通过实践获得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打破思维定式,依照意愿去做该做的事。

以上的7个习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1、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积极主动不仅仅指行事态度,还意味着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在的环境,人应该有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2、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以人生目标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论发生在何时,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即由个人最重视的期许或价值观来决定一切。牢记自己的目标或者使命,向着目标坚定不移的努力。

3、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把握重点的管理,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由领导决定什么是重点后,再靠自制力来掌握重点,时刻把他们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觉、情绪或冲动所左右。

4、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生活即是一个合作的舞台,不必将他人之得视为自己之失。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鼓励我们解决问题。

5、知彼解己–移情沟通的原则:首先寻求去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改变心态,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气,平衡两者,则可大幅提升沟通的效率。

6、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合作,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有分歧才有收获。统合综效是创造第三种选择,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种远胜过个人之见的办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

7、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则:人生最值得的投资就是磨炼自己,因为生活与服务人群都是靠自己,这是最珍贵的工具。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经济独立,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在四个基本生活方面,即生理、社会、情感、心智中,不断更新自己,这个习惯提升了其它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

“七个习惯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习惯就是积极主动。作者相信的是一个人,环境对他的影响是有限的。不同的人在同样的环境中作出的反应是不同的。柯维提倡的就是不能让环境对我们造成太大的影响,而是鼓励我们去积极的改变这个环境和调整自己来得到最大的成功和效能,能够更清楚和正确地看待环境与成功的关系。

除此之外,这本书告诉我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内心品德的重要性。真正的成功来自于内心品德的强大,就像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友好要比一个机械化的微笑和优美的着装更能说服别人。这也就体现出了现在社会的一个问题:重点从对内心的培养转移到了对外表的注重。这样的转移会让人们更难获得成功。

这本书告诉我们的第二点就是人必须以原则为中心才可以高效和成功。原则是指引我们行动的价值观,是指引着我们的思想,而思想引导着行动。有些原则无法否认地给人们带来成功和幸福,比如公正、安全、勤劳等等。如果我们所有的行动都是以这些原则作为标准,那我们就更可能获得成功和幸福。但是如果我们忽略这些原则,那么效率也许就会变低。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有了付出才有收获是无法否认的事实,正如没有耕地就没有收获似的。如果我们把它作为一个价值观,一个原则,并让它来指引我们的行动,那么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因为去尝试各种各样的捷径而浪费时间,而是踏踏实实地解决这个问题。这时我们就会更成功、更高效。因此我自己创建了一些我认为可以帮助我成功的原则,比如勤劳和诚实。如果我要做的事情与这些原则互相矛盾,那我就会立即放弃做那件事来避免走弯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篇4】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它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以及能达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的由内而外的修炼。由内而外即反求诸己,由个人最基本的部分,思维、品德与动机做起。

习惯一 积极主动

主动为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负责,并依据原则和价值观,而非情绪或者外在的环境下决定。积极主动的人是改变的催生者,摒弃被动的受害者的角色,不怨恨他人,积极面对一切,由内而外的改变自己。

习惯二 以始为终

以终为始是一个人应有的职业习惯。以终为始的基础是想象力——设想的能力、看到愿景的能力、用自己的头脑创造目前无法用眼睛看到的事物的能力。以终为始意味着,每天、每个任务、每个项目开始之前,你都要对自己的方向和目的有一个清晰的构思(即愿景),然后再动员一切积极因素去实现它

习惯三 要事第一

为了生活更加平衡,有些事情不做也是可以的。必要时也可以拒绝。但是哪些事情必须首先去做,哪些事情可以延后,判断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把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优先事务?

梦想的组织和实现,不论迫切性如何,均要针对要事而来。

习惯四 双赢思维

双赢思维是在一切人际交往活动中不断寻求互利的一种思维模式。怎样在自己与他人之间建立互信关系?同事之间是否真心乐于分享?跨部门之间的协作是否以利人利己为目标?双赢品格是双赢人际关系的基础。双赢品格特征是:正直,成熟和富足心态。任何有成就的组织,都焕发双赢品格的光芒。

习惯五 知彼解己

舍弃回答先去聆听。对方获得了解后会觉得受到尊重和认可,进而卸下心防,坦然面对,让沟通更加顺利。

习惯六 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又称协作增效。统合综效是建设性合作的习惯,意味着你能与他人共同创造一些个人单干时达不到的业绩。协作增效的实质是重视差异、尊重差异、建立优势并弥补弱点。人们一旦经历了真正的统合综效,他们就不再放弃。

习惯七 不断更新

在基本的生活面向,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中不断地更新自己。这个习惯会提升其他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篇5】

在读本书之前我是很少会去读一些外国书籍的,就像文中作者所说的那样,现在大部分的畅销书籍通篇都是在教导我们怎样用最快的方式达到目的,而最重要的品德修养则成为成功的点缀。本书表面说的是人们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先使自身的品德内涵升华自然会形成对应的习惯。有很多人都从七个习惯谈论过这本书了,我暂时也没有特别值得分享的,今天就单从意愿,品德修养两方面讨论一下。

本书是通过一些细致生动的故事来逐渐进入自我的观点,作者从三副图片以及自己家庭的几个实例来向我们阐述了个人意愿对我们的处事方式以及周围环境(家人和朋友)的影响 ,通过本书的描述在回看我个人印象较深的几件事,发现在自己努力想做一个正直善良并积极向上的人的同时,同样把这样的想法强加在亲人朋友身上,自己会对每一件小事挑剔,对任何一件不满意的事都存在近乎苛刻的要求,并美其名曰“为了让你们的生活更美好”。不得不说有时这种行为会取的很好的效果,但大多数换来的都是不情愿的劳动以及深埋心底的隔阂。在看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尝试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无论事情的发展是怎样的要求自己相信别人,本以为会很糟糕的事情却显得更加完美,想来或许每个人都有追求积极向上的想法,同时也有追求自由反抗压迫的本能,对于别人的命令哪怕符合自己的愿望也会有一丝反感,致使本该主动的事情变为被动接受,目标是一样的,其中的过程和取得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我喜欢本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把一切习惯都追根溯源到个人的品德修养上:人要对自我的人生负责自然会用心主动;掌握自己真正的愿景勇往直前坚持到底做到以终为始;要时刻自律避免被偏见激动的情绪所左右达到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给人玫瑰利人利己做到双赢;学会倾听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从而知彼解己;重视不一样个体的不一样心理,情绪与智能创造统和综效;不断磨炼和提升自我使自我更新。以上七个方面说是高效能人士的习惯倒不如说是我们应当追求的七个品德,无论是正在艰苦奋斗的底层人员还是已经有所成就的高效能人士,在追求品德方面是没有上下之分的,只是已经在路上或还未追求的区别。

心正则刚,形正则强。从自我的意愿出发追求至高的品德,自然会养成好的习惯,我们也必会走向成功的彼岸。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之以终为始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和内在力量相比,身外之物显得微不足道。

——奥力弗.温德尔.霍姆斯(OlivererDruker)和华伦.贝尼斯(WarrenBennies)的话来说:管理是正确的做事,领导则是做正确的事”。每个人都需要成为自己的领导者,树立自我领导意识,确认自己的价值观,在价值观的指引下,制定目标,提高效率,完成任务。

“人类的自我意识是积极处世的基础,另两项天赋想象力和良知,则使我们能在生活中发扬积极精神,施行自我领导。”

想象力能让我们在心里演练那些尚未释放的潜能;良知能让我们遵循自然法则或原则,发挥自己的独特才智,选择合适的贡献方式。想象力,良知和自我意识的结合能帮助我们编写自己的人生剧本。

在生活中,我们绝大部分人都同时扮演着多个不同的角色,我们是子女,妻子,丈夫,父母,职员,朋友…,而以终为始则意味着我们需要带着清晰的方向和价值观来扮演自己不同的角色,为我们的人生的第一次创造负责,从而使思维定式真正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而思维定式又决定着我们的行为和态度。

你想过编写自己的个人使命宣言吗?在以终为始这个习惯中,作者建议我们为自己撰写一份自己的使命宣言,即人生哲学或者基本信念。宣言主要说明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品德),成就什么样的事业,以及为此奠基的价值观和原则。个人使命宣言,可以成为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力量源泉,帮助我们随机应变,成为我们做出关键抉择的基础,从而帮助我们避免带着成见或者偏见来对事态妄加推断,也不必因循守旧的给各种事务定性分类

作者建议,制定个人宣言必须从影响圈的核心开始。“利用自我意识检查我们的地图或思维定式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基于正确的原则;读书笔记.利用良知作为罗盘来审视我们独特的聪明才智和贡献手段;利用想象力来制定我们所渴求的人生目标,确定奋斗的方向和目的。”当我们专注于我们的核心圈时,我们的影响圈就会被扩大。核心圈还会成为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与力量的源泉。

在这个习惯中,作者提出生活中应该以原则为中心,而不是以其他的任何方面为中心(配偶,家庭,金钱,工作,名利,享乐,敌人或朋友,宗教,自我。)“以朋友或敌人为中心的人没有内在安全感,自我价值变化无常,受制于他人的情绪和行为;人生方向也取决于他人的回应,时时揣摩如何反击;他们的智慧受限于以敌人为中心的偏执心理”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在该章的最后,作者也建议组织也应该为组织设立使命宣言,并提出,设立组织宣言务必要重视员工的参与。“唯有参与,才有认同”“一个真正反映每个成员的共同愿景和价值观的使命宣言,能调动他们的创造力和奉献精神,使他们不再需要旁人的指导,监督和批评,因为他们已经接受了不变的核心原则,接受了企业为之奋斗的共同目标”。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1000字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1000字:

上一篇分享了第三习惯,要事第一,我最深的感受就是不要每天让自己忙,忙得没有时间去做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歌德说过一句话,重要的事,决不可受芝麻绿豆小事牵绊。你好好回忆下,是不是每天有很多压力,很多事情,忙到让自己没有时间去想到底什么是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更没有时间去做。那些年以为重要的事,可能没那么重要。

高效能的人士热衷于把精力放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前三个习惯学习完了,积极主动,以始为终,要事第一,这是习惯的第一个维度,让我们从依赖型人格过渡到独立型人格。

今天我来分享第四个习惯,也是本书习惯的第二个维度。这个习惯是双赢思维。情感帐户老鸡汤:多个朋友多条路,你可能拼命去拓展人际关系,你也可能根据朋友交际来决定他的情商的高低,人际关系的本质是,自制和自知之明,爱人之前,先爱自己,当处于逆境,技巧则不够用了。

礼貌,诚信,仁慈,信用(这些能存储情感帐户)

粗暴,轻蔑,威逼,失信(这些能透支情感帐户)

越是持久的情感帐户,越需要时间的累积,与老同学相见,过去积累的情感帐户在,亲子沟通如果只是平时的打扫卫生,睡觉了,你就会透支你和孩子的亲情帐户。

情感帐户低时,很难取得信任,提升情感帐户,都需要时间。

重点:七个习惯

积极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力)

以始为终(凡事都会有两次的创造,一次是在大脑,一次是行动)

要事第一(分清事情轻重缓急,重要的事比紧急的事更重要)

双赢思维,

知彼解己,

统合综效,

不断更新。

像这样投资

七种投资情感帐户的方式:

(1)理解他人,同一种行为,你觉得不重要的,对别人来讲可能很重要,你要去理解和认同。

(2)注意小节,比如忽失礼貌,不经意的失言,会给你的情感帐户很大的透支。

(3)守重信诺,守信是一大笔储备,背信却是一大笔支出,

(4)明确期望,不要心照不宣,要直接讲出来,要明确由谁来完成什么样的工作,期望不明确会导致失信

(5)政治失信,不要在背后攻击他人

(6)勇于致谦,当你在情感帐户提款,就要去真诚的道歉,会增加情感帐户,一在的道歉,会显得不难么真读成。

(7)无条件的爱,有原则,有底限,并不是软弱。

也许问题就是契机:

问题是促进和谐的机会,当问题出现时,就是你增加情感帐户的时机,当顾客带着问题来,这就是你和顾客建立关系的开始。

如果想要珍惜和他人来之不易的情感帐户,就要不断去投资和经营。你做到了吗?你有多久没和你爸妈聊天了,你有多久没有和你的小孩深入交流了。作者:陶征

读书笔记《高能效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读后感大全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书笔记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小学生老舍习惯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