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彝海结盟纪念馆观后感1000字。

电影或电视剧,是可以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我们拥有独立的个体与思维,在观看过程中不断产生思绪的火花,写作品的观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写写观后感,可以更好地训练我们的写作思维。从哪些角度写好一篇观后感呢?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彝海结盟纪念馆观后感1000字,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彝海结盟纪念馆观后感

原创: 李文秀

人从教十余年,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总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一生年复一年,守着三尺讲台,意义何在?价值何在? 直到2013年来到米易县民族中学校,我终于找到了归属感。要我说理由,可能是民族中学团结互助的老师们;可能是那些带着彝腔皮肤黝黑的纯朴可爱的学生娃娃们;也可能是因为学校领导把管理工作当成民族教育事业的思想境界和个人素质。所以我每天努力地工作,幸福地生活!我们米易县民族中学校作为民族团结的示范基地,我们全校师生把团结放在第一位。我作为一位少数民族教师,搞好民族团结,培养学生团结意识责无旁贷!

正直我国开启伟大复兴之路,民族团结是创立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民族中学校为了让老师们了解彝海结盟的历史事件,增强民族团结的的意识。组织全校班主任和全体党员去参观彝海结盟纪念馆,小叶丹和刘伯承结盟遗址,以及取水结盟的彝海。在彝海结盟纪念馆门口陈列着中国最高领导人的照片,我凝视前一辈革命伟人们的照片,又抬头仰望纪念碑上刘伯承和小叶丹的塑像,更加明白彝海结盟伟大深远的历史意义。

美丽大方的彝族姑娘(解说员)带我们参观彝海结盟纪念馆,给我们介绍了彝海结盟的历史事件:

1935年5月,长征途中红军渡过金沙江进入四川凉山地区,这一带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蒋介石为了剿灭红军,调动了几十万大军妄图把红军围堵在大渡河以南,为了能顺利前进,中国共产党党中央委派刘伯承、聂荣臻带领红军先遣队为大部队开路。一路上先遣队英勇作战,同时沿途宣传党的民族政策。

红军过凉山地区,由于国民党反动派长期对彝族人民实行残酷压迫,民族隔阂较深。红军进入彝族区后,彝族群众受到蒙蔽,不明真相,对红军实行处处阻挡的政策。红军坚持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无论受到何种困难和刁难,都坚持不向穷苦的彝族同胞开枪。这一切,彝族同胞都看在眼里,头人小叶丹深受感动,红军申明大义,决心军民结盟一起抗击国民党反动派。当时的红军参谋长刘伯承和小叶丹在彝海歃血为盟,先遣队胜利地完成了任务,彝族人民送红军踏上新的征途。

从纪念馆出来,我坐在彝海边。海水平静清澈而我的心泛起一阵阵涟漪。红军强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的情景历历在目。彝族老百姓受压迫的苦难日子也不断在脑海里浮现。我感叹于革命伟人的英勇壮志,自豪于彝族头人代表果基小叶丹的英明智慧!

彝海结盟的历史事件中,我理解到信仰和信念的力量,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意义以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小叶丹等优秀少数民族代表人物的不朽业绩和贡献。

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要发扬长征精神。搞好民族团结工作,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贡献!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出一份力!(米易县民族中学校 教师 李文秀)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九一八纪念馆观后感


九一八纪念馆观后感(一)

20XX年XX月XX日在团委的组织下,我来到了"九一八纪念馆",使我这个没有机会去亲身经历这些事变的幸运儿,有机会去亲眼目睹革命先烈的不屈与侵略者的狰狞面孔。那些革命烈士,为了革命,不怕严刑拷打,不怕枪林弹雨,为了全国的解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举动令我折服,也使我作为一名中国人感到骄傲。

步入纪念馆,高大的"残历碑"映入眼帘。用花岗岩筑成的"残历碑"是一本翻开的台历,时间凝聚在1931年9月18日。那日深夜,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以此为借口突然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和沈阳城,从此开始了疯狂侵华战争。东三省上百万平方公里大好河山,在短短4个多月里全部沦丧,亿万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威胁。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军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波澜壮阔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整个纪念馆的设计,别有一番意义:从东北的沦陷到日本禽兽对中国人的屠杀和细菌试验,整个展道呈下坡设计,越走越阴暗;然后从东北抗联抗日,直至日本战犯被审判,展道呈上坡设计,越走越明亮。在馆内,我们见到了许多珍贵的图片资料及文物,还有一些场景的重现。一张张让人触目惊心的图片及一幕幕重现场景穿越时光隧道追溯历史,让人深思。印象中最震憾的是从抚顺万人坑运过来的一片二三十米见方的万人坑土壤,里面有几十具尸骨,其中有两具头骨被小日本的枪支打的枪眼历历在目,隐隐感觉到当时屠杀现场的悲壮和凄惨。还有一对尸骨,是一男一女紧紧相依,被日本鬼子残忍地活埋了,他们身上带的手铐脚缭虽然已经锈迹斑斑,但到现在,仍然带在他们身上,向后人诉说日本人的惨无人道。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反抗,不屈的中国人民共产党联合抗日,虽然共产党的武器没有日本先进,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也被抓住很多,不过共产党员曾说过一句话"竹签是用竹子做的,但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杨靖宇、赵一曼等等的抗日英雄,就是凭着这种意志、气魄,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历史再一次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结尾,是关于原抚顺战犯管理所的展示。在原抚顺战犯管理所,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中国人民将战争魔鬼改造成人。1956年6月21日,我国政府释放第一批335名战俘,悔恨的泪水显示了人性的复归。

"那是为了将来,只有种下谅解、宽容的种子,人们才能好好相处。"这是一座由日本1450名战争遗孤自发捐建的铜质雕塑。雕塑的碑座上写着"感谢中国生父母碑",雕塑中一对中国农民夫妇,领着一个日本男孩,母亲慈爱地俯视着孩子,孩子依恋地仰望着母亲。这是一幅流淌着中日两国血液的三口之家的真实写照---战争中的日本遗孤,受到了善良的中国农民的照料,后来大都成为两国友好的使者。

走出展厅,抬头仰望"九·一八历史纪念馆"感想颇深,内心的愤怒已经不能在控制,一直抑制的情绪,已经难以控制,想着日本鬼子当年对中国人民的种种暴行,东北三省3000万同胞身陷水深火热之中,八十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沦丧在日军的铁蹄之下。想起如今部分日本人回避这段侵华历史,大家的心情沉重无比。在愤慨中,我们更加怀念先烈们,一个个先烈的名字涌上心头,我们感激那些奋起反抗的人,我们纪念那些为国捐躯的人,在这张序列中,每一个人的名字都不仅仅代表他自己,每一个的名字后面都立着很多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代表着中国亿万儿女。感动,二字在一次的在心中回荡,我相信只要我们中国人团结,便能够战胜一切,赢得世界的尊重。

九·一八不仅仅是国耻日,对于我们更应该是一个奋进的日子,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差距,学习他人的长处,努力发展自己,只有自己的实力强大了,祖国的实力强大了,我们才能保证不让我们的祖国再次遭受到像80年前的那场灾难一样的磨难,我们中国人才能扬眉吐气。

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80年了,但那段血的历史不容忘却。九·一八事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今天我们纪念那场事变,就是要不忘国耻,奋发图强,坚定意志,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决不让悲剧重演。

九一八纪念馆观后感(二)

今年和去年差不多是同一时间,两次到沈阳公出,也有机会两次参观了918纪念日。

中日关系,相信真是个难以一两句许解决的问题。我还想起在大学时,因天皇要到西安,学校早就通知学生不得搞反日宣传。后来,工作后,因山东半岛与日本隔海相望,经济互补性很强,所以对之有爱亦有恨。爱呢,是因为本地的经济受日本影响较大。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恨呢,想当年老家种植葫芦专供日本出口,前几年日本敞开收购,后者,日本就以种种手段提高了收购的门槛,导致家里许多葫芦条被烂掉,我也是第一次体会到市场经济的残酷。

我去沈阳必须参观918纪念馆。当看到日本兵穿过的军装真实地摆在我面前的时候,当看到在日本统治下的中国人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时,我的心在愤怒。我简直无法忍受!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有我这样的感受!

出馆的时候,我的心情很沉重,我们中国人太善忘记了,许多人现在成了哈日族。等有机会一定要带孩子也来看看,因为有些历史是不能忘记的!

牢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

九一八纪念馆观后感(三)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九一八纪念馆。纪念馆 位于沈阳市大东区的柳条湖桥,就是84年前"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为纪念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在这里修建了一座"残历碑",1999年又扩建成"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随着导游姐姐的讲解, 1931年9月18日,是中国最耻辱的一天。当天,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沈阳北大营的中国驻军发动武装进攻,接着对我国东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武装侵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为了重温历史,我们今天观看的"九一八事件事迹",让我感触很深照片上我们好多的老百姓被杀害,日本人真残忍。 日本侵略者在东北犯下了滔天罪行:平顶山的居民被无原无故的活埋;七三一部队的残酷迫害;白色恐怖下的东北被折腾的血痕累累。东北人民抗战十四年,终于结束了抗战,赶走了日本鬼子,结束了这些可怕的生活。哪里有压迫哪里就反抗,不屈的中国人民共产党联合抗日,虽然共产党的武器没有日本先进,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也被抓住很多,不过共产党员曾说过一句话"竹签是用竹子做的,但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杨靖宇、赵一曼等等的抗日英雄,就是凭着这种意志、气魄,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历史再一次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任弼时纪念馆观后感


任弼时纪念馆观后感

纪念馆是为纪念有卓越贡献的人或者重大历史事件而建立的纪念地。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们现在安逸幸福的生活,也不过是建立在前代伟人们努力的结果而得来的。

在10月11号,这一天,有幸能够在学校的组织下,参观伟人任弼时的纪念馆,其坐落于汨罗市弼时镇唐家桥村。

我们怀着崇敬的情绪,来到任弼时纪念馆。最先参观的就是任弼时的雕像,看着那庄重雄伟的雕像,似乎看到了他的种种光辉事迹。任弼时的一生是忧国忧民、追求真理、脚踏实地、不辞重负的骆驼精神和为革命事业不息奋斗、光辉灿烂的一生。他"担负沉重的担子,走在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这种不辞重负,奋力前行和甘于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的"骆驼精神"为世人敬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忘我奋斗。

任弼时是中国共产党五大书记之一,他的一生虽然不长,但是为党、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这源于他对党的无比忠诚,对祖国的无比热爱。纵然是枪林弹雨、血雨腥风,抑或是严刑拷打、病痛缠身,他都无畏艰险,孜孜不倦地工作。他像骆驼一样背负着祖国复兴路上的千斤重担,勇往直前,永不停歇,从不贪图享受,为共产主义、为祖国、为人民的幸福生活奋斗终身。他于1904年出生在在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一位教书先生,家里设了一间学堂,我们也在参观他的故居时也真实的看到了。5岁随父入学,7岁就读于汨罗明德小学,12岁考入师范附属高小,后入长郡中学,他的叔叔是当时国内很有名气的经济学家。

"能走一百步,就绝不走99步",这是任弼时在工作中坚守的原则。这其实是他严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不怕困难,不怕苦累的优良作风,正是这样的努力,这样的拼搏,使得他为党为人民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在反对陈独秀右倾主义的过程中,他在真理面前,不畏强权,勇敢的站在了真理这边。而在我们日常工作中,能有勇气的坚持真理的已不多,但这正是我们要努力要求自己做到的。

感谢学校组织这次参观任弼时纪念馆的活动,让我学习到了伟大的任弼时书记的优秀事迹,学习了他一身正气、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学习了他的 吃苦耐劳、孜孜不倦、从不享受的"骆驼精神",学习了他的勤劳务实、深入一线、深入群众的优良作风。

一代任公早落尘,魂归故里泪沾襟。陵园故事感肺腑,常勉莘莘后来人。

作者简介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工业机器人18-1班 廖征洋

学校参观焦裕禄纪念馆观后感1000字


7月22日骄阳似火,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萧县教师进修学校党支部一行23人,在支部书记纵锐带领下,沿连霍高速直奔兰考县参观焦裕禄纪念馆。天边白云悠悠,田野绿色一望无际,树木郁郁葱葱,高压电线从远处延伸而来一掠而过又消失于天际。

上午近11时,来到焦裕禄烈士纪念园,广场中央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耸立,周围苍松翠柏,正面镌刻着毛泽东题“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烈士墓用汉白玉长条石砌成,刻有“焦裕禄烈士之墓”,毛泽东主席的 “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题字遒劲有力。广场周围是松柏花草,外面是泡桐树林。大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瞻仰焦裕禄烈士墓,并重温入党誓词。

岁月流逝,烈士始终不曾远去。跟随讲解员的指引,一件件饱经风霜的物品,一幅幅感人至深的图片,一个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再现了当年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战天斗地治理“三害”(内涝、风沙、盐碱)的震撼场景,再现了焦裕禄当年访贫问苦、心系群众的工作场景,诠释了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两袖清风的一生。

60年代初,焦裕禄在兰考任县委书记时,全县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粮食短缺,为了解决乡亲们衣食温饱,尽快改变兰考的贫困面貌,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不畏困难,艰苦奋斗,同内涝、风沙、盐碱三大灾害顽强地斗争。

他说:“拼着老命大干一场,彻底改变兰考面貌”,焦裕禄同志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跑遍全县120个生产队,跋涉2000多公里,查清了全县84个风口、1600个沙丘和大小河流。

他以冲天豪情谱写了一曲改天换地的英雄壮歌,他心里装着的是36万兰考人民的疾苦,他始终保持着公仆本色,忘我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惦记着风沙的治理,他说“我活着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把沙丘治好”。

在纪念馆的每一处,大家或驻足观看、或认真聆听、或低头沉思、或神情凝重,深切感怀焦裕禄同志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此次现场教育活动给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难忘的党课,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公仆情怀与实事求是的作风,以及“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

豫西抗日纪念馆观后感


豫西抗日纪念馆观后感

陈晓荣

近期,我很有幸参加了河南巩义豫西抗日纪念馆参观学习,这次参观学习收获很大,即开阔了眼界,又长了知识。尽管时间很短,但很受教育,受益匪浅。

进入豫西抗日纪念馆观,首先看到的是军民抗日斗争中具有代表的立体群雕,它告诉我们在老一辈革命家的不懈努力下,创建的抗日根据地里涌现出了无数英雄儿女。豫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是河南省唯一的全面反映豫西抗日战争历史的专题纪念馆,是河南省及郑州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

让我们重温了军民团结抗日斗争的光辉历史,深切缅怀了革命先辈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过了一次十分有意义的组织生活。通过参观学习,强烈地感受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无数的革命先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同时也增强了我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努力。

豫西人民的抗战斗争是整个中华民族解放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豫西抗日根据地是在全国沦陷区建立的十九块较大抗日根据地之一,为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一定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风范和伟大艰辛的革命精神,提升时代责任感和求实精神,始终围绕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继承革命传统,学习抗日军民的革命精神,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扎实工作、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革命前辈的新业绩,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共产党员肩负的历史使命,紧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为推进中华名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观后感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观后感

今天,妈妈带我去了平型关大捷纪念馆。
平型关大捷是一场惨烈空前的血与火的作战,在平型关下,十里乔沟,老爷庙前,小寨村前,驿马龄上,八路军将士前仆后继,视死如归,涌现出许多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战斗中,六百多名指战员壮烈牺牲或光荣负伤,用鲜血和生命赢得全国抗战开始后的第一个大胜利。
我国虽然经济较落后,和日本比起来还相前一大截,武器、人力等都没有日本的发达,但我们是靠什么来取得胜利的呢?是靠团结一心、勇赴困难的民族意识,不畏强敌,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牺牲精神。
八路军在平型关大捷中体现出来的威武不屈,敢于胜利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我们要学习他们坚持不懈,团结一心的精神,这样,我们的国家必将更加灿烂辉煌。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彝海结盟纪念馆观后感10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