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戴安娜:她的自述》观后感,永远的王妃。

我们会观赏很多经典的电影或者电视剧,观看的过程中,我们会涌现很多感触。观看完的以后,心中感触颇多,明白了很多道理,写观后感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提升自己的过程。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戴安娜:她的自述》观后感,永远的王妃”,欢迎你的品鉴!

永远的王妃

——观《戴安娜:她的自述》有感

原创: 钟慕宇

一代芳华,毁于一场失败的婚姻,始于邂逅,终结于誓言。时间与时间的回旋之间是痴心妄想的海浪,季节与季节的交叠之际是波涛汹涌的角逐,眼眶里季节交替,记忆中人来人往。繁华遁匿,真实浮现,短暂的宫廷生活里,见证了她一路从稚嫩到成熟的蜕变,也逐渐粉碎着一个少女的所有甜蜜渴望。匆匆几十年的时光,这短暂的光景,一切都仿佛还未被消磨,那场盛大的世纪婚礼或许仍是人们心头最深刻而甜蜜的印记,正如那个身穿白色婚纱,头戴白纱的娇羞女孩带着对理想和未来的所有向往步入那个生命的全新殿堂,正如那令无数人所热泪见证的承诺与托付,童话里,王子终于和灰姑娘幸福地在一起了,故事一如既往如我们所愿,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渴望着这样的童话故事。

或许一个女人的成熟往往是局促而慌张的,她会慢慢变得患得患失,也会由于最浪漫的期待和害怕心愿落空的疑惧而终日被噩梦缠绕,王室的单调、孤独生活并没有打倒她,她选择对生活抱有热情,怀着那份纯真与真实,享受着生活的每一份经历与体验,活泼生活,浪漫死去,也许这曾经也是她的向往,和万千少女一样。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时必须学会把灾难都当作荣幸,因为当爱变得卑微,当耐性被消磨的时候,对于自己来说,甚至性命和自由都是别人的恩赐,又还有什么权利去争取愿望中的自由,挣脱于礼数的桎梏与捆绑呢,但她做到了,她曾经说过,并不想做现实生活中的女王,为更想成为人民心目中的女王,至少在人们心中她真的做到了。勇敢地和王权做着斗争,坚持着心中的正义与原则,坚韧且优雅地与皇权战斗到底,我开始对这位人民口中的王妃油然而生起敬意,也许,以往戴安娜王妃被人们所熟知,是由于她的美貌与神秘,独特与自由,但是那份独立信念下磨砺而丰富地建立起来的勇敢与强大,让我们看到了她的另一面,不觉崇敬,却更让人心疼。

天下最善变的就是人心,最善于伪装的或许也是人心。不是很清楚查理斯王子当初是否因为她的天真与善良而倾慕于她,又或是被她身上某种特质所吸引,或者还有其他理由最终让他娶了她,人世间的幸与不幸,注定说不清。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她的惊世容颜注定着她坎坷和充满着传奇的人生,她的命运从此也注定变得不一样了。

她的真诚和治愈般的笑容驱散了多少人心中的阴霾和绝望,在人们面前,她试着去掩盖悲伤,选择把心底始终坚守的那份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性善意的热忱投身于公益事业,走入人民之中。以美好的笑容和无限的关怀来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很难想象得出那些让她带给她无限力量的人民群众又让她在孤独、绝望中感受到怎样的欢畅与慰藉,人民的王妃更多的是无奈,不幸的婚姻生活与王权的桎梏虽然让她备受着煎熬,却也成就了她,塑造了一位好王妃。曾经她也是那样相信,那样渴望着生活的风平浪静,也被迫在纷纭里逐渐成长到学会了保留,不变的终究只有那份自由的灵魂,她也有自己想要守护的人,渴望着丈夫的回心转意和王室成员的认可与理解,或许无助、孤独和绝望已然数不清。王权的至高无上,充满着夺目的光芒却也承载了太多的重量,权威与力量更显得冷冰冰,短暂的十几年婚姻生活的伤痛让她没能成为皇室眼中的好儿媳、好妻子,儿子们的到来或许真的也给她带来了新的希望,可短暂的人生遏制了这一切。人们歌颂着伊丽莎白女王与菲利普亲王的爱情,正如我们小的时候听到的都是美丽的结局。王室们一味盲目地尊重,盲目地忠诚和服从,光鲜外表的背后又藏匿着皇权怎样的丑陋和残酷,为掩盖皇权阶层的丑恶,又是否如此不惜使用所有邪恶的手段,迫使不从者精神崩溃和肉体消亡,也许其中的我们很多很多都无从得知,但不管真相如何,正义只有一点。也许是长大的缘故,至少我们知道现实世界也是,童话故事亦然,并不是每一个故事都有着一个美满的结局。

戴安娜的美绝不仅仅在于她的容貌和气质,也不仅在于她的仁慈、爱和同情,还特别表现在她坚韧不拔地、风度优雅地与皇权战斗到底,她与现实英国的皇权彻底决裂,她只愿意成为人民心中的女王,但绝不愿意再做皇室的一员,她只想做人民情感、人民期望与梦想的代言人,纵使她承受了皇权巨大的压力,哪怕她在重压下罹患暴食症、抑郁症,她依然优美地抗争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努力坚定地走过生命的最后一秒。正如她带着一份神秘逝去,上苍埋葬了她一个人的所有的渴望,也愿可以夺走她所有的悲伤和这凡世的纷扰,致敬戴安娜!人民的王妃,我们的王妃!

人民的情感,人民的希望和梦想,这个童话故事终于要谢幕了。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奇怪的她观后感


奇怪的她观后感

最近刚看了部韩国的电影,《奇怪的她》,很是促动心弦。韩国不是只有都教授和李敏镐,还有隐藏在喜剧背后的深沉的母爱。

《奇怪的她》,讲的是为儿孙操劳一辈子的70岁老人未顺,在社会和家庭中都备受歧视,在家人打算即将她送到养老院的决定后,她无意间重返20岁。曾经青春的她,为了孩子辛苦劳累,放弃自己喜欢的唱歌。但现在她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可以唱自己喜欢的歌,可以出名,也有了怦然心动的男人。后来孙子出车祸危在旦夕,她不顾劝阻,放弃这份难得的青春换回孙子的生命。

撇开这其间剧情的奇幻因素,这部电影还是可圈可点的。母亲,一个普通而神圣的名词。她可以为了孩子抛弃曾经作为女孩的天真与以来,克服各种困难,再艰苦再难熬也能为了孩子看到坚持下去的希望。当孩子渐渐长大,成为母亲的骄傲,而她也在不知不觉中老去。当孙辈的孩子的出生,母爱又在新生儿中延续。母亲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付出了爱,付出了青春。而我们对母亲的爱能否达到母爱的一半?

曾经她们也年轻青春美丽过,但为了家庭与孩子,甘愿在时光里蹉跎了岁月。不轻易说爱但不代表不爱,只是在整日里絮絮叨叨的母亲只是为了关心儿女的方方面面。

请记得在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不要只是在母亲节、妇女节在微博微信圈上说爱,雷声大雨点小的孝顺不若给母亲打一个电话、回家看看或是为母亲做顿饭、做个家务。陪伴是更好的表达爱意的方法,但这绝对不能完全回报她所给予的。或许是少与她顶嘴,多和她点电话话家常……表达爱的方式更多的需要身体力行!

奇怪的她观后感范文


韩国的一部电影,说的是一位老奶奶返老还童后重新追求青春时期的梦想,最后又重新变回老人,面对生活的故事。
整个故事从奶奶自认为自己教育出了优秀的儿子而不断炫耀开始,在家里对媳妇苛刻要求,在外与人冲突不断。对于老人,我们总是存在偏见,她们唠叨,自以为是,总是有一股难闻的味道
然而重新找到青春吴奶奶是否会改变自己的性格,变成一个和蔼可亲的奶奶的呢?一开始,我以为故事发展是吴奶奶重新找到最初的自己,然后开始爱身边的人。不过故事没有按照我的想法来,真正在最后改变的吴奶奶的身边的人。确实在看电影之前,我对老人也存在一定的偏见,总觉得她们需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特别是说话的方式。
但是,我们要苛刻要求她们的时候,是否想过为什么她们会变成这样呢?故事中的吴奶奶,在怀孕期间丧夫,独自一人带着孩子长大,经历了人生最艰苦的日子,放弃过梦想,犯过错误,拼搏后重拾幸福的生活。这样的人生经历让她变得刻薄、唠叨,爱自己的孩子胜于爱所有人。
无疑反思的应该是我们,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父母的付出。
从电影的情节安排来看,我觉得导演使用了延迟的手法,在本来应该出现高潮的时候推迟,这是继我高中学习到这种手法之后第一次感受到这种手法的存在。首先是吴奶奶身份暴露的时间比较晚,而且在此之前已经隐约和电视台导演将有情感的发展,但是直到最后吴奶奶发现自己变回老人的方法之后才慢慢升温。这使最后奶奶需要再次牺牲自己的幸福去挽救家人的情节更加生动,让故事中儿子的反思更加深切。
其次在奶奶孙子出车祸的时候,多次出现孙子骑车在马路上越过车辆的危险镜头,而当镜头渐渐拉远,孙子在自行车道上的时候,本以为安全到达的目的地的孙子却遭遇了车祸。
当然,故事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我特别注意的是吴奶奶的假牙,这是老朴判断吴奶奶身份的重要证据,但是在刚开始变年轻的时候,并没有介绍对假牙的处理。电影为了效果把从老年变为年轻演绎成一瞬间的事,那怎么会有真牙长出的过程呢?
其次,额,写着写着就忘记了,下次补充吧。

电影《可疑的她》观后感


电影《可疑的她》观后感

故事一开始就塑造了一位似乎蛮不讲理、对媳妇尖酸刻薄、儿孙控的奶奶,在家里她一直大声训斥着媳妇,似乎没有一件事是让她满意的;在敬老院里她又会和人拉扯打架,无理取闹。终于她的压迫造成了媳妇的晕倒,儿子无奈下要将她送走。她心中不愿,却无法说出口,偶尔抱怨的对象也就是一直陪在她身边的喜欢的朴老头。无论外表有多么强硬,老人还是希望得到儿孙的陪伴,因此在背后,她也难过和悲伤。

青春照相馆,咔嚓之下她从七八十岁的老奶奶,变成了二十岁左右的少女,只是她的思想和言谈举止还是老奶奶的状态,所以引发了一系列爆笑的故事。

电影风格一贯韩国电影的传统,爆笑之后总会以感人收尾。但看完之后我总会想,导演到底想传达一种怎样的主题?可能看的那天刚好是母亲节的缘故,我感觉电影最突出的思想应该是母爱的伟大。

这位奶奶她可能不是一位好婆婆,但她肯定是一位好母亲。也许是艰苦的生活让她变得贪便宜、刻薄无礼,因为独自带大儿子的她为了保护孩子只能让自己更加强大,只能通过各种方式让自己的盔甲变得坚硬起来,让自己不被他人欺负。

很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了寡妇,当时还有一个幼儿。因此孤儿寡母的现实,不得不让这位还带着少女心的女子成熟起来。她也有梦想,热爱唱歌,曾经是小姐,本来打算过了三十就死掉,但想起了孩子,结婚才一年那个叫老公的人去德国被人用子弹打死了,那我可怜的孩子应该怎么办?!

电影开场她就回忆说过。但当生存出现危机时,这一切都微不足道。为了活下去,她甚至作了违背道德的事情即使周边的人不喜欢她,但是她一直引以为傲,她把儿子养大,而且还培养成了大学教授。可以说她的一生都在为他的孩子而活着。

变成少女后,可能是奶奶真正为自己活一次。过一次自己的人生!她实现了当歌手的梦想,加入了孙子的乐队,她的歌喉,她的阅历,她的过去,都让她的歌声撞击着听者的心灵。当她第一次站在大舞台上唱起那首歌时,无论是谁听着,都像在听一段过去的故事,她纯净的声音里充满了沧桑和感动。那次表演确实把我看哭了,尤其是电影中还不断闪现老奶奶那艰辛的曾经,更让观众融入了人物的情感中,那种的共鸣可能是要感叹下演员的能力。

最后她为了她的孙子又一次放弃了她的青春,她回到了她原来的世界,为了她孩子的人生呐喊。其实那时候她不仅可以拥有她曾经的梦想,而且再次遇到了让她心动的男人。其实让她放弃这一切很不容易,但那个时候的她说那是我的孙子啊最感人的就是在医院她决定为孙子献血那里,本来不想让儿子知道自己的现状,但早就发现她的儿子问了她一个问题,回顾了他们那段难过的日子,最后她说了一句:你是我的孩子

不得不提,结尾很亮点!反转的感觉,对我更是惊喜,Kmoon都懂吧

故事其实主要以轻松的节奏在开展,所以很多人在看的过程中都是欢笑而过。也被这个装着老奶奶心的少女逗乐,她的率真和成熟成为了她独有的魅力。演员的演技确实很棒!现实中94年出生的她才20岁,但无论是肢体、表情还是语言上,她都把七十岁老奶奶的神韵演绎出来了。比较喜欢她唱歌的表演,倒没有说唱得有多好,但真的很有感情,能一下子抓住听众的内心,静静地听她唱歌。

让一位老奶奶重走了一次青春,青春照相馆,让青春开启的地方。有人说,无论是谁都有青春岁月,但是真正青春无悔的人又有几个。

我们的青春被什么绑缚了?也许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有比自己更重要的人和物。在自己和其他作选择时,我们选择了其他。正如老奶奶选择了她的孩子!

这确实是一部关于母亲们治愈系的电影,笑声和泪声交相辉映,成就了一首献给母亲的赞歌。

只能说一句:做一个母亲难,做一个好母亲更难,做一个能兼容各种角色的好母亲非常难!尤其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情也会有所改变。即使早就有人在不断地强调: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但大多数人却无法领悟这句话的真谛。所以当我们看到我们的妈妈、奶奶、姥姥,甚至身边的老人们,作出了一些让你不舒服的举动,或者说出一些不顺耳的话,请用一颗包容的心来对待。因为无论她们外表怎样,她们都有一颗柔软的心停留在某处!


摩纳哥王妃观后感


摩纳哥王妃观后感

理想、家庭、公众形象……摆在格蕾丝面前的,是矛盾重重的选择。作为奥斯卡影后,电影是她的兴趣、理想所在;而另一方面,作为庄严的摩纳哥王妃,她又必须时刻考虑自己的举止、形象以及选择给王室带来的种种影响。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和各方压力的角逐,面临国家的危亡,她的心中有了答案。她开始学习法语,以一个优雅、端庄的美丽王妃的形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改变世人对她的偏见认识。她挽救了摩纳哥,做了一个王妃应该做的,同时也放弃了自己的电影梦。

影片临近末尾时,格蕾丝一身华服站在台上,发表着端庄的演讲,用她独有的优雅嗓音打动着来宾。获得掌声的同时,她的心情也许是复杂的。结合历史上的摩纳哥王妃,可以说这是一个悲剧人物,嫁入王室后失去了快乐与自由,最终在53岁时的一场车祸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因此我无法判断在那段演讲的背后,格蕾丝的心情是怎样的,但是,在王妃和演员之间,她选择了前者,也就意味着她必定是要放弃一些东西,全心全意的扮演好这个角色。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选择,我们的命运就是在选择中产生的。

韩国电影《奇怪的她》观后感


韩国电影《奇怪的她》观后感

从来不太爱看韩剧,总认为剧情太狗血,而且自已已经不甚年轻了。但是周末心血来潮看了一部韩国电影《奇怪的她》。电影讲述的是一位韩国妈妈末顺,含辛茹苦养大了孩子,培养他成为了一所公立大学的教授,最后却遭到儿媳的嫌弃。老妈妈末顺70多岁了,儿子一直是她的骄傲,整天唠唠叨叨年轻时候的愿望,就是当电视台的歌星,一生的梦想百转千回,到老的时候仍憧憬不已。但是生活中儿媳却以病为由,打算将她送进养老院终老。想到等死,她落魄的走进了一家不知什么时候开的青春照相馆。耀眼的闪光灯后,一瞬间奇迹发生了,她突然年轻了50岁,变成了20岁的小姑娘。想起一生颠沛流离,含辛茹苦,她决定按照年轻时候的愿望,重新做一回自已。青春不再,如果能够重来,我们应该怎样度过?是任凭命运操劳一生,还是挥洒青春追逐梦想?我想这就是电影告诉我们的主题思想。

末顺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和不满20岁的孙子一起追逐音乐,最终成就了自已和孙子的音乐梦想。站在灯光璀璨的舞台上,人头攒动,掌声如潮,尖叫连连,末顺一曲又一曲的演唱,将自已青春和梦想演绎的淋漓尽致。她唱的就是自已一生的悲惨遭遇,从年轻时候的美好初恋,唱到丈夫战死前线,从孤儿寡母生活艰辛,唱到晚年孤苦无依。她是用心在唱,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年轻寡妇如何含辛茹苦将儿子一点点养大,从襁褓里多病的“小揪儿”培养成受人尊敬的大学教授。真情演绎的演出时受到大众热烈欢迎,包括助她圆梦的电视台导演,也是她年轻时候曾经心动过的男孩。他送给她一个发夹,戴在她年轻的黑发上,然而最后老去的那一刻,他并不认识眼前的这个老太太,就是曾经追求的那个年轻漂亮的歌星末顺。岁月总爱催老容颜,此情此景只留在年轻的记忆中,成为那个时代的美好回忆,放在今天早已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每个人都有一次初恋,随着岁月老去放在内心深处珍藏,轻易不敢触及。如果青春能够重来,时光能够重来,梦想一定会实现,可是这一切因为不能重来才那么美好。可是多少年轻人还在浑浑噩噩,浪费青春和时光。

在孙子遭遇车祸需要输血的时候,末顺毫不犹豫躺在了手术台上,尽管她知道失去年轻的血液之后会变成苍老的模样。从小尊她为女神的老朴劝她好不容易年轻一回,千万不要放弃来之不易的青春,并不是每个人的青春都能重新来过。她最为骄傲的儿子那一刻通过种种迹象终于认出了她,久违的感觉亲切的涌在眼前。他知道她为了自已吃了太多的苦,恳请她就这样年轻的离去,去过自已想要的生活,不要为孩子操这么多心,不要再吃别人丢掉的东西,不要再吃发腥味的海鲜;不要为了孩子像奴隶一样生活,不要找短命的丈夫,不要生像我这样不孝的儿子。教授终于良心发现,他不要母亲再像以前一样辛苦的生活。这个片段让我眼泪瞬间喷流而出。儿子从来都知道母亲的不易,放在心里供在神龛上跪拜,轻易不会流露。他可以打妻子骂孩子,但是不敢和母亲拌嘴,在伟大的母亲面前无论多么凶狠的儿子也只是一只绵羊。

但是母亲心里永远只有孩子,在青春、梦想、体面和富贵面前义无反顾选择了孩子。末顺摇摇头说不,即使有来生,我也会一成不变,就这么活着,再苦再累也不想改变。那样,我还是你妈妈,你还是我孩子!为了孩子,母亲可以不要青春,放弃梦想,吃苦受累也愿意。这是每一个母亲的天性,所以人类才得以繁衍数千年。那首经典的歌曲又遥远的唱起,像小时候的摇篮曲,是妈妈一生艰辛苦难的歌谣。童年时代不懂,等到我们也有了自已的孩子,往事历历在目,终于懂得其中的艰辛。然而母亲已经老的忘了青春和梦想,成了絮絮叨叨的老太婆。

这部电影的情节在我看来还是那么狗血,但是主题深刻,感情实实实在在触动心弦,伤及我们柔弱的内心。时光流转,如果能再一次回到从前,你愿意用自已的青春换来孩子的生命吗?你会放弃梦想为孩子辛劳一生吗?你能否体会母亲把你带大的屈辱和艰辛?

《奇怪的她》观后感400字


《奇怪的她》韩国第二部卖座的喜剧电影,看它却是有笑又有泪。结合家庭和养老的问题以非现实的手法表现,因为它是奇幻电影,现实是不可能返老还童的。情节叙述简洁有力,没有废话,直击人心。你说黄东赫上回的《熔炉》很悲恸,这部却是喜剧风格,很新鲜。做儿女的,谁不想很好的处理三代关系?成东日一句我的儿子,我来负责救活,走吧,你走吧作为儿子的他知道自己不孝,母亲有重回青春的机会,叫她走吧走吧重新过个好生活,就不用像以前那样吃剩饭剩菜、有个短命的丈夫,这是击中观众的小心脏的几个点。编剧等了7年的沈恩京没白等,她的表演更是妙不可言,将一个年迈的奶奶年轻版演得巧,有个小细节:奶奶住pD家时,pD喝醉了,她帮pD盖被子注意到将被子一角塞进脖子那里的空间,妈妈们都会这么做的,演戏沈恩京也注意到了。金秀贤的客串很有味道,方言学得不错剧中的奶奶才能有这机会重享年轻的滋味,但是现实的我们,
谁不想做好儿子好女儿,假如让你碰到那些个问题,你会怎么做?

剧中奶奶登大型舞台唱的两首歌,有些观众觉得只是为了凑镜头而已,其实认真看歌词的话你才知道那是伏笔。唱第一首歌的时候奶奶回忆以前养儿心酸往事,才知道奶奶在CAFE被骂事情的背后真相,编剧用这首歌解答。第二首歌完整地唱完也不多余,歌词唱了三遍,每遍各自代表着奶奶的青春、爱情以及梦想,歌词再一次,再一次突显奶奶对青春的渴望以及感恩,但是孙子的入院让她下定决心,再一次,最后一次这里她决心归老

最后奶奶和变年轻的爷爷之间轻松的对话为片子编了个和谐的调调,重回20岁也无憾。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戴安娜:她的自述》观后感,永远的王妃》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