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读革命英雄有感200字

读革命英雄有感200字

到革命圣地上杭古田参观学习有感。

快乐的来源有多方面,观看电影或者视频就是一种,我们的思维和事情情节一起跳跃,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老师们经常会安排我们来写观后感作文,一篇优秀观后感怎么写呢?在这里,你不妨读读到革命圣地上杭古田参观学习有感,欢迎你的品鉴!

到革命圣地上杭古田参观学习有感

—— 张俊强

在中国共产党97岁生日来临之际,福建省龙岩监狱党委组织监狱中层领导干部到上杭古田参观学习,重温红色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6月4日早上8:00,我们从监狱出发直奔"革命圣地"古田镇,参观古田会议会址。会址是清末建成的廖氏族人的祠堂,后改成学校,在古木参天的辉映下"古田会议永放光芒"8个大字格外醒目,走进青石门是会址的前院,宽敞的前院正中又是一道红色木质大门,大门内就是会议旧址。一排排学生桌椅陈旧但摆放有序,会场中心的圆柱上张贴着"中国共产党万岁"等标语,会场右侧第一间是当年毛主席的临时办公室,就是在这简陋的屋子内,毛主席起草并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古田会议精神,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引导革命走向成功。

在古田会议毛主席纪念园,一步一步踏上顶端的阶梯中我深切体会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真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多少老一辈革命者前仆后继才有新中国的诞生,我们向毛主席雕像敬献了花篮,并重温了入党誓词,深情缅怀了这位新中国的缔造者。

在古田会议纪念馆,通过展馆内的文字、图片和一件件文物,让我感受到了那一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历史,更加直观地展现了我党从创立到成功过程中的艰辛历程,让我懂得了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作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肩负着教育改造服刑人员的神圣使命,我决心在今后工作中时刻谨记入警初心,牢记使命,扎实工作,认真履职,坚决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赴西柏坡革命圣地参观有感


赴西柏坡革命圣地参观有感

作者 王继芬

2018年5月11日,沧县统战部组织各民主党派赴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革命圣地去参观学习,民建沧东支部会员王继芬、吴守芝、于洪斌踊跃参加。我们怀着无比崇敬与向往,去寻觅革命先辈们的足迹,重温和了解共和国建立的那段历史岁月。

在西柏坡展览馆,那一幅幅发黄、发灰的图片与手迹,那一件件陈旧、简陋的生活实物,仿佛就是那段浓缩的历史,引领我们进入那烽火年代、峥嵘岁月。睹物思人,感慨颇深,思想上、心灵上受到了很大震撼,也引发了很多感想。重温历史,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体会颇深:

①、坚定一个信念: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在西柏坡时期,虽然西柏坡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物质条件极其贫乏,但大批仁人志士、无数热血青年涌跃奔赴西柏坡,使西柏坡成为了领导全国抗日的一方热土、中国革命的摇篮。在当时,人们就已经认定了这一信念,诚如当年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在西柏坡所说:“中国的希望在西柏坡,中国的希望在共产党”。从革命战争到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近70年来祖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事实都充分证明了,共产党人不仅能砸碎一个旧世界,而且能建立一个新世界;不仅能打江山,而且能守江山,能建设好江山社稷。今天,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作为一名中国人,更要坚持这一信念,坚定这一信仰。

②、弘扬一种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新的历史时期,艰苦奋斗不仅仅是指在生活上节俭、节约、艰苦朴素,它更应该是在工作上的一种自强不息、奋斗拼搏的精神。因此,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生活上要节俭,不要相互攀比、讲排场、摆阔气、奢侈浪费,在工作上,我们要迎难而上,勇于拼搏,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高标准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③、养成一种良好的工作作风: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做人的一种美德,也是一个人修养的外在表现。谦虚谨慎的品格能够帮助自己看到差距,不主观武断,不自视清高,不固执己见。特别是在工作中,无论在学识上还是工作经验上,都与身边的同事有很大的差距,更要牢记“两个务必”,虚心向同事们请教,学习他们宝贵的经验和待人处事的方式、方法,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增强事业心、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不浮躁、不张扬、不自满,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结束语

带着西柏坡精神,我们离开了西柏坡,先辈们谆谆的历史叮咛将始终萦绕于耳,敦促我们努力向前,以实际行动回报党组织对我们的信任,感谢党组织给予我们这次接受教育的机会,我们将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尽职尽责,为人民担当!

参观渤海革命纪念园有感


参观渤海革命纪念园有感:触动心灵的“老渤海精神”

为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红色教育,更好的传承和发扬老渤海精神,5月4日上午,按照市院“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安排,作为一名检察干警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了渤海革命纪念园。

一件件实物、一张张图片、一个个场景、一段段故事把大家带到了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洗涤了我们的心灵。“舍身炸敌堡”的抗战英雄侯登山、“刘胡兰式的女英雄”吴洪英、“铁打的英雄汉”刘竹溪、“打不烂拖不垮的钢八连”,渤海军民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辉煌战绩,涌现出了大量战斗英雄和英雄群体,留下了无数传奇故事。在革命战争年代,有18万渤海区子弟兵为了全中国的解放背井离乡,转战全国战场,仅有名有姓的就有55308名烈士血洒他乡,当看到那一面长长的刻着众多英烈名字的石碑时,我们肃然起敬。此情此景,对每一个人都是震撼。

在载入解放战争史册的山东和华东战场的所有关键战役中,不仅有大量基干部队参战,还有大批民工支前,而且在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时,渤海区还接纳安置了整个华东区党政军机关和从其他解放区转移的数十万人员,使华东解放军的许多主力部队得以完成休整、补充或由此转至外线,因此成为扭转整个战局的枢纽和关键。后又成建制地为新解放区输送了多达近6000名南下干部。他们以自己的青春热血点燃了新中国的黎明,染红了共和国的旗帜。以自己的斗争精神谱写了一曲人民战争的壮丽史诗,也共同铸造了为后世广为传颂的“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

“不屈不挠”是老渤海精神的灵魂,体现了老渤海人民的坚强意志,表现为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矢志不渝、锲而不舍。抗日战争时期,渤海地区斗争形势复杂、残酷,渤海区广大军民以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顽强拼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艰苦奋斗”是老渤海精神的精髓,体现了老渤海人民的厚重人格,表现为吃苦耐劳、朴实无华、自立自强、顽强拼搏。渤海垦区原是一片盐碱地,但是渤海军民不畏困难,艰苦奋斗,让荒漠变粮仓,打造出了一片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顾全大局”是老渤海精神的核心,体现了老渤海人民高尚的政治品质,表现为团结协作、生死相依、患难与共、大局为重。战争年代,在提供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前线作战、自身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渤海区党政军民从大局出发,无私奉献,保证了进入渤海的数十万军民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体现了舍小家为大家、牺牲局部利益支援全国解放的政治觉悟。

“无私奉献”是老渤海精神的具体体现,展示了老渤海人民崇高的精神境界,表现为公而忘私、甘于奉献、至纯至诚。在渤海区艰苦奋斗的岁月中,广大人民群众始终坚定地跟着共产党,以毁家纾难的豪情壮志,毫无条件地服从革命事业的需要,表现出渤海人民群众听党号召、公而忘私的淳朴民风和崇高境界。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更要继承和发扬“老渤海精神”,把“老渤海精神”作为推动当前检察工作的精神动力,为推进司法改革聚集正能量。

弘扬“老渤海精神”,必须强化使命担当。今天,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检察事业大发展的时代潮流中,每个党员干警都应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积极主动投身改革,勇于担当重任,做到胸有全局、心有人民、从我做起、模范带头。

弘扬“老渤海精神”,必须坚持以民为先。要以服务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各项检察工作都要体现以民为先,坚持亲民、爱民、惠民、利民,始终做到让人民群众满意放心。

弘扬“老渤海精神”,必须大胆探索创新。我们要像当年创造抗日战法、支前做法那样,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攻坚战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探索、勇于创造,不断取得检察工作的新业绩。

弘扬“老渤海精神”,必须认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老渤海精神”是我党、我军光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的深厚土壤,要把传承“老渤海精神”的过程转化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这需要通过扎扎实实、锲而不舍的培育来实现。

弘扬“老渤海精神”,必须紧紧依靠群众。我们要切实改进作风,虚心向群众学习,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滨州市人民检察院控申处 徐鹤鸣

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有感


红色之旅

——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有感

黄顺欣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一直想去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参观,趁着假期我和家人一起终于踏上了这次红色之旅。

中国共产党一大在1921年7月到嘉兴南湖一艘船舫中续会,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红船精神”是教育当代共产党员的无价之宝,是用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宝贵资源和重要财富,为我们进一步加强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弘扬“红船精神”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阵地。

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深重,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的社会力量崭露头角,走上了历史舞台,高举民主和科学旗帜,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嘉兴南湖的这艘“红船”最先燃起了共产党的火焰,燎原中华大地。

通过对革命圣地的参观,让我深深地感受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进一步了解了党的历史,增强了党性,近距离体验了先辈的革命历程,经受了一次红色洗礼。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只有紧密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才能使我们的革命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作为一名基层单位的财务工作者,我要学习、传承这种精神。在自己的实践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查漏补缺。不断完善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在实际工作中,要树立实干精神,树立群众至上、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把群众当亲人,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植根人民,造福人民,我们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结合当前党组织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两学一做”活动,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觉得对党章党规,一系列讲话的学习,争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这一活动,非常有必要!“两学一做”关键是要端正思想作风,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成果。我觉得自己应该牢牢抓住这次学习和教育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党性意识,在单位里,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坚持把“两学一做”融入到日常生活,认真学习,丰富头脑,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在平时的财务工作中,廉洁自律、公平公正、艰苦朴素,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尊重、热爱、服务群众,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工作理念,紧密联系群众,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进一步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精神和期望,争取努力早日成为一名出色的中国共产党员和财务工作者!

第十支部入党积极分子

黄顺欣

参观渤海革命纪念园有感1500字


参观渤海革命纪念园有感:传承老渤海精神 激扬检察人青春

5月4日上午,单位组织全体检察干警参观了渤海革命纪念园。纪念馆内庄严静穆,馆内藏有革命战争年代的大量历史图片、革命文献及文物,陈设了艺术雕塑、场景复原、电视短片等,形象直观地展示了当年渤海区党政军民走过的艰难历程,彰显了“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在讲解员的引领下,我们满怀敬畏地瞻仰了革命志士的遗照遗物,聆听了老区军民浴血奋战的斗争故事,仿佛回到了那段艰苦奋斗、豪情万丈的革命岁月。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常大娘”,战争时期,她在自己家掩护照顾了数不清的伤员,常大娘最为自豪的就是“这些年没在俺家搜出一个同志”。1942年,根据组织安排,常大娘一家在自家地下挖成地道、地洞作为地委机关驻地。安全保密起见,挖掘工作几乎全部由常大娘和家人完成,常大娘和女儿在地下挖,常大爷在地上倒土,小儿子在村边放哨。为了不引起怀疑,他们将挖出的泥土运到湾边沟里填埋隐藏。曾有村民问常大娘,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不仅个人没什么好处,而且十分危险和辛苦。常大娘回答说:“他们都和我的孩子一样大,在战场上打仗,保家卫国。我不能上战场了,只能为他们做这些。”在常大娘眼里,受伤的战士都是自己的孩子,她像母亲一样精心照顾、悉心爱护他们,年轻战士们也都会发自真心的叫她一声“娘”。

常大娘的故事让我沉思良久。常大娘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不计较个人得失,无私地付出,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大爱。她的文化程度不高,但却有高尚的品格,淳朴的情感,担当的胸怀,还有以实际行动与敌人斗争的勇气和智慧。常大娘的高尚品质深深打动了我,作为一名青年检察干警,我不禁反省自己,是否能做到像常大娘那样无私奉献,勇于担当?

我相信,“一个只顾自己的人不足以成大器”。我们青年一代,不应该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要端正思想,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我们的人生理想中不应该只有自己,更要有他人、有社会、有国家。成长的过程中有时难免浮躁迷茫,当面对财富、美色、权力等各种诱惑有些动心时,我们应当去想想常大娘,想想为革命胜利失去生命、失去亲人的前辈们,他们不求回报的无私奉献是为了什么?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毕生所追求的,就是民族独立,国家强盛,人人平等且能全面自由的发展。子孙后代若不思进取、奢靡堕落,必令他们心痛至极。

“少年强则国强”,而一个人真正的强大,根基在于心怀坚定的理想信念。身为青年检察干警的我,应当有“学问古今,法泽天下”的理想和担当,有“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的职业追求,有“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工作理念,将个人的检察职业理想融入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梦之中,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广大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养成高尚品格。要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终生奋斗。”我们青年人,正处于干事创业的黄金时期,要紧跟时代、肩负使命、锐意进取,把自身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担当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

任何理想的实现,必须要用行动来支撑。为了实现理想,就要不屈不挠、艰苦奋斗,不贪图安逸,不惧怕困难,甘愿为之付出勤劳和汗水。具体到实际生活中,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工作,脚踏实地地履行岗位职责,充分利用每一分钟去创造价值、奉献社会,否则就是浪费青春、浪费生命。我们这些身处司法战线的青年检察人,要主动规范自身的司法行为,牢记“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检察官职业道德,严格遵循法定程序、遵守检察纪律,用对用好手中的检察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今天的渤海地区与革命老区相比,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没有过去的历史,就不会有我们当下和平美好的生活。饮水思源,我们决不能忘记历史;要将老渤海精神传承和发扬下去,树立理想信念时做到“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实现理想目标时要坚持“不屈不挠、艰苦奋斗”。追忆先烈同时更要反思自己,能否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这次参观,让我深刻地理解了老渤海精神,感受到了作为青年检察人身上的重任,今后我要更加自觉努力工作、奉献青春,以更加昂扬的精神和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

作者:滨州市人民检察院案管中心 孟晓芳

参观学习焦裕禄同志纪念馆有感


参观学习焦裕禄同志纪念馆有感

赵利婷

今日,我随单位其他党员赴兰考县焦裕禄同志纪念园,重温焦裕禄同志先进事迹,学习焦裕禄同志优秀品质,感受焦裕禄同志一心为民、一生为民的高尚情怀,接受崇高精神洗礼。

在焦裕禄同志纪念馆,现场学习了焦裕禄同志的先进事迹。当年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治理“三害”,不怕苦、不怕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对人民鞠躬尽瘁的革命精神和光辉事迹,他在兰考的470天中,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对全县当时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了走访和蹲点调研,对所有的风口、沙丘和河渠逐个丈量、编号、绘图,摸清了“三害”发生演变的特点和趋势,闯出了工程治理和生态治理相结合的新路子。最后不得不住院的时候,焦裕禄同志在医院还只是想着工作,想着如何治理沙丘,当讲解员用她那带有感情的声音描述焦裕禄同志说的话时,我的眼睛湿润了,他说:“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

这些让我联想到,不在乎你在一个地方呆多长时间,最重要的是你是否一心只为人民,是否把它当成使命,是否真心的对待。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对以往开展集中教育实践活动成功经验的坚持和运用,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弘扬,是适应新的形势任务要求,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如何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这就要求我们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要乐于奉献,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会以此次参观学习为契机,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以焦裕禄同志为标杆,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强化责任担当,以积极的心态,旺盛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喜欢《到革命圣地上杭古田参观学习有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革命英雄有感2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