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

观后感

抗日电影残团观后感1500字。

观看电影或者视频,已经是人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观看的过程中各种情触,各种联想纷纷呈现出来。观看完的以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梳理纷繁的思维,可能用写观后感的方式来实现。从哪些角度写好一篇观后感呢?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抗日电影残团观后感1500字》,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抗日电影残团观后感1500字(一)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浴血奋战,为国家和民族存亡尽了职责和本份。战争极其残酷。在装备精良、军事素质优良的日军面前,中国军队整军整师的被击溃,甚至全部战死,是常事,更别说一个团。一个团被日军打得伤亡惨重,无法及时补给就成了残团,接下来的命运很不好,要么再上战场全部战死,要么接受整编继续作战。今年的战争影片《残团》就说这个故事。

《残团》是根据历史的真实改编的,反映了1933年长城抗战中的一个普通的片断,参战的军队为傅作义的第35军。影片开始就是激烈、血腥的厮杀。面对如蝗虫扑至的日军,团长武占元部伤亡惨重,抵挡不住,本人也大腿中弹,后成功率残部脱离战场。显示了这个团的强悍战斗力。从编制看,这个团实力最强时不会超过1400人,这一战后,估计还能参加作战的也就600人左右。所以,上峰少将再开作战会议时,不再通知武参加。武在夜色风雨中独闯会议室,少将无奈下,将武的驻防地竟划在作战沙盘很远的地方--太平谷,意思还是保全部下这个残团。武虽然无奈,还是服从命令,率部赶赴太平谷。

既然是残团,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从团长到士兵,统统卸下帽花和领花,穿着没有标识的军装赶赴新的防地。团长打扮很奇特,砍了一根胳膊粗的树杈作拐杖,杈角上挂个伤痕累累的水壶,一身军装依然挺拔,依然虎威不可侵犯。他的部下,依然士气高昂,军容严整,队伍整齐开进。这个团,整天过着枪林弹雨的日子,面对死亡早已从容。明天说不定就要牺牲,今天就要快乐的生活。这是一种境界。中国大好河山,风景如画,物产丰饶,武部行走在青山绿水中,这样的美丽家园引来了侵略军。所有的一切都将在战火中重生。

太平谷在大山深处,几百年远离战争和外界的骚扰,村民们生活的很平静。一支军队开了进来,影响了村民的生活。因此,村民将军队赶到一废弃的院子里,军队就此驻扎下来。武团长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学,他通过地图和实地勘察,发现这太平谷非常的不太平,日军正面受阻击后,必然作大距离的机动迂回,向古都北平作长途奔袭,而太平谷是必经之咽喉。武团长在发报机受损,与上峰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毅然决定构筑工事,准备拒敌。同时,少将指挥部收到情报,日军已作大范围的机动迂回,避开正面防线作战,从太平谷进攻北平。太平谷能否坚守决定防御战成败,可始终联系不上武部。

这种情况,少将会立即派出兵力赶赴太平谷设防,而不是听任战局恶化。这应是编剧的明显失误。当日军先头侦察分队被武部全歼后,武团长知道更大的恶战在后面,当即命令机要员带上求援信找少将。机要员不辱使命,终将信件送达少将司令部,少将才派出援军。战机已失,武部终陷全部战死的境地。

战斗中,武部血肉之躯凭着简陋的土木工事顽强抵抗日军飞机和大炮的狂轰烂炸,并一度和冲上阵地的日军拼上了刺刀。战斗很惨烈,也很真实,战士一个一个的死去,没有援军也没有后勤保障,终于打光了。武团长从昏死中醒了,艰难的扶着树杈拐杖站了起来,日军蜂拥而上,无数的子弹打在那宽实的胸脯下,武团长死而不倒。确实,从一个完好的团,到一个残团,再到全部战死,团长不可能独存。事实上,无论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兄弟就要肝胆相照、生死相依。

武团长这个人,是当时中国军队的精英代表,乐观,能打,不怕死,有智慧,会带兵。奇怪的是,这个片子里面的汉子,从团长到士兵,都很英武,都很阳光,都很血性,是真爷们。要不是厮杀战场,血肉横飞,可作偶像剧。影片着重刻画了2个人,一个是武团长。他的部下刻画的不够丰满,只有一个善于雕刻的,具有文艺味的战士刻画的较生动,重要的营长、连长等人物没有关注。如突出一、二个营级连级指挥员会更好,更有利于丰实团长这个形象。这些战士都很年轻,除团长和炊事班老兵外,每个人都不会超过30岁,正值人生花季,却为抵御侵略,为图自存甘愿牺牲,是为民族柱石、人杰鬼雄,永为后人铭记和祀奉。

还有一个人物,是村里的小寡妇,年轻、貌美,外表冷、内心热。不知为何,村里的人都敌视小寡妇。村里的妇女们不让士兵从井中打水,小寡妇为士兵取水提供了便利。结果,小寡妇的家竟被村民砸了,没有了去处,只好到军中做饭、洗衣。那个善雕刻的很有文艺味的士兵,就雕了小寡妇露出一只**的半身雕像。雕刻家,是个多么美好的职业,说明普通士兵的不普通,有才华,也说明了军营生活并不刻板枯燥。小寡妇为士兵洗衣服,还有军号声影响了村民的日常生活,与村民发生的纠纷,故事讲得很有意思。其实,这个片子即使没有小寡妇这个角色,也无关大局,本来这就是部男人戏,强加一个女性角色,效果并不一定好。现在好像国内的战争片,都要加一个漂亮女性的角色,不知导演如何想的。

这部片子就大的特点是,改变了影视中传统的国民党军队形象。这支军队,敢与日军正面厮杀,直至全部战死。从团长到士兵之间,非常的尊重和团结,对和平充满了向往,对日军充满了藐视,具有非常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友邻之间并非见死不救,一昧自保和逃跑,而是及时伸出援手。上级和下级之间充满了人情味,等等。从以上方面讲,是一个难得的突破,也是影片的成功之处。

这部片子成本不大,日军机枪阵地扫射的镜头应是一次性拍摄的,分剪成多个镜头交插在不同战斗中使用,一旦细看就会穿帮,但不影响观赏。总体来说,这部片子拍得不错,现在的战争片,每年推出的太少,即使推出了也不卖座,导演是顶着赔本的风险在拍主旋律,在商业经济的今天真是不容易。这样的导演尤值得尊敬。国家应予重点扶持。

一个国家,一个家庭,一个人如果精神上缺钙,忘记过去,那是没有希望的。希望这样的影片多些!我们生活的世界,正能量就会增多,进而汇聚成前进的强大动力!

抗日电影残团观后感1500字(二)

《残团》海报自从4月20日雅安发生7.0级大地震以来,这一方土地上的百姓安危时刻牵动着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全国人民无不自愿自觉地参加到抗震救灾的行列里来,而其中最为可爱的人,则是那些身着军装、冲锋在前、冒生命危险为人民守护平安的军人将士们。灾难面前,中国军人再一次以行动诠释了他们为民请命、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

鉴于此最新电影免费看 ,华夏电影发行公司决定,将一部原定暑期档上映的体现军人情怀的战争电影《残团》映期提前,为的就是在大灾面前,弘扬中国军人的高贵品质,传递人间大爱温情。军人将士雅安洒热血感天动地 荡气回肠《残团》精神今昔互辉映雅安地震发生后,解放军、武警,以及预备役部队率先出现在抢险救灾的现场。我们从新闻看到,地震发生几个小时内便有500多名官兵抵达雅安,并进入震中芦山县;10个小时,已有近万名解放军、武警及预备役部队到达灾区展开救援。

而同时,我们也看到,有抢险救灾军车坠崖,多名战士牺牲受伤;有武警官兵在抢险途中被余震山石砸伤……而我们却没听到任何怨言。无论是武警、交警,还是空军、炮兵,是一名老兵亦或是90后年轻军人,只要是背负军人天职的,他们总是默默无私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战斗争,哪怕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据影片发行方透露,电影《残团》要向社会和观众传达的,正是这种军人气节和精神。

据悉,影片讲述的是发生在80年前长城抗日战线的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故事有情有义,有爱有恨,而其中最值得我们敬佩和纪念的,就是像今天一样令人动容的,甘愿为人民利益而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中国军人之大爱精神。

“电影《残团》里抗日战士的革命情怀与奉献精神,与今天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的官兵们是一样的!” 影片发行方如是说。 《残团》剧照电影《残团》紧锣密鼓备战上映 文艺作品救灾援助各方支持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与呼和浩特市信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包商银行独家赞助制作的电影《残团》,是由总策划、总制片人阿伦娜倾心筹划的一部制作精良的战争及情感大戏,具有时下影院观众青睐的卖点--真实而残酷的战争场面、感人而纠结的爱情演绎。在导演蔡抒南的精心雕琢下,主演范雨林、李梅可的精彩表演可谓是本片亮点。

作为一部值得观众影迷期待的银幕佳作,影片发行方原计划将该片定于暑期档投放院线以取得票房佳绩,而自雅安地震后,在看到抗震救灾的武警官兵们的军人精神与影片所传达的精神不谋而合时,发行方决定改变计划,将电影《残团》映期提前,以期在灾后重建、心理援助时期为观众提供有益的帮助,并在全社会弘扬中国军人的高贵品质。

映期提前后,电影《残团》将于5月中旬在全国院线上映,发行公司表示将着重推广该片,同时表示可能采取免费观影的方式邀请参与过这次雅安抗震救灾的官兵观影,以表达对他们的崇敬和谢意。而不少院线人员也表示将尽力配合支持电影《残团》上映,以文艺作品方式参与灾后援助。因映期提前最新电影|影片咨询|影评,影片发行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据悉,影片发布会及首映式将于近期尽早与观众见面,到时观众可了解更多的影片详细资料。因电影宣传物料也在赶制中,目前片方仅为观众提供部分海报和影片预告视频,但观众仍能从中感受到影片的精神内涵和独特魅力。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延伸读

红色电影《残团》观后感


红色电影《残团》观后感(一)

暑假里,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影院里播放了许多爱国主义的影片,而我则是观看了电影《残团》。

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在距北平六十公里的牛栏山脚下一线,由傅作义所辖华北军第59军210叶启杰旅、218董其武旅与日军第8师团所辖铃木旅团和川原旅团在此展开了一场震惊中外的血战,中日双方从凌晨四时血战至下午七时,历时十五小时。塘沽协定“签定后,在何应钦强令下,叶启杰在愤懑之中不得不下令国军停止战斗。此战华北军击毙日军346名,击伤600百多名,国军牺牲官兵367名,受伤284名。

战斗结束后,战死官兵在当地就地掩埋,并在埋藏处种树为标记,1933年9月后,日军从怀柔撒退,傅作义在北平购买棺木,把寻找到的203具战死的蒙汉官兵的遗骸护送回绥远省归绥市,将烈士遗骸安葬在大青山下,并建立了”华北军第五十九军抗日阵亡将士公墓“纪念碑。平日的我对于这样的革命题材并不是很感兴趣,但这部电影却使我潸然泪下,电影中的每一幕都深深的映在我的脑海里。

故事有情有义,有爱有恨,而其中最值得我敬佩和纪念的,就是像今天一样令人动容的,甘愿为人民利益而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中国军人之大爱精神。

红色电影《残团》观后感(二)

电影《残团》通过再现1933年我国-军人如何悲壮的用血肉之躯抵御日寇外侵,浴血守土保家的可歌可泣的情景,告知世人一段不该忘记的历史,告诉人们作战负伤的军人是如何用牢记使命,是如何用生命来捍卫军人的尊严。

雅安地震发生后,解放军、武警,以及预备役部队率先出现在抢险救灾的现常我们从新闻看到,地震发生几个小时内便有500多名官兵抵达雅安,并进入震中芦山县;10个小时,已有近万名解放军、武警及预备役部队到达灾区展开救援。而同时,我们也看到,有抢险救灾军车坠崖,多名战士牺牲受伤;有武警官兵在抢险途中被余震山石砸伤……而我们却没听到任何怨言。无论是武警、交-警,还是空军、炮兵,是一名老兵亦或是90后年轻军人,只要是背负军人天职的,他们总是默默无私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战斗争,哪怕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

这是军人的骄傲,随时牢记军人的使命,随时准备为国家奉献自己,没有半点犹豫。社会分工的不同,产生不同的职业,而从事不同职业、不同工作的人也应该牢记自己的使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一个职业的存在都是有它特殊的意义的,所谓”存在就是合理的“,没人能随意去替换、去取消。

就今天的社会而言,如果没有的科学家,社会进步的进程将变得缓慢,科技的无所谓创新,原地踏步只能导致人类退化;如果没有了警-察,犯罪分子将没有了忌惮,违法行为就不需要付出代价,那社会秩序将变得换乱;如果没有了清洁工人,大街上将会遍布垃圾,无人清扫,我们不会有绿色、干净的城市环境,人们出行将”举步维艰“……行业不分贵贱,每一行都有各自不同的工作使命,或简单活繁杂,或平凡或伟大,但正是有的各行各业牢记自身使命的人们,我们的社会才得以蓬勃发展,我们的祖国才能放手的追求那个最美的”中国梦“.

抗日儿童团观后感


抗日儿童团观后感(一)

抗日儿童团讲述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年代里,在我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以张根生为代表的抗日儿童团员们协助八路军宣传抗日、侦察敌情、站岗放哨,甚至执行任务保家卫国的故事。

回顾我国近代革命史,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战胜外有强敌入侵、内有封建压迫的生存危难,历经艰辛先后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拥有了今天全民基本小康的美好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的泪水是悲悯的,而不由仇恨产生的。我们的伤痛是永远的,不是用仇恨能解决的。以人类灾难作为民族前进的警世钟比任何道理都要来得更加直观强烈。

八年抗战,团结和教育了全国人民,同时也培养了新一代中国的小主人。全国广大少年儿童在党的领导下,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事迹,涌现了一大批值得永远怀念和歌颂的少年英雄,小根生们利用自己年纪小,不被注意,不受敌人的威逼利诱,利用地势地形同敌人斗智斗勇,英勇无畏的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成功的帮助八路军和武工队消灭了敌人,为行河县的抗日历史涂抹下鲜艳壮丽的一笔。

自强才能自救,勇敢地面对曾经的伤痛才能更加勇敢地走下去。少年儿童是祖国为未来,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电影《水面葫芦》希望通过这样深刻、感动、热血的历史再现,向世界展示那个艰苦的年代全中国上到80老人下到10来岁孩童对祖国的热爱、对家园的守护、对正义的拥护,向社会展示以片中主人公为代表的青少年智勇双全、面对生死、面对侵略者的无畏无惧,给予当代的儿童和青少年一番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和洗礼。

抗日儿童团观后感(二)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也是中华儿女经过八年不屈不挠的奋力抗争,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华大地70 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度里,我观看了一部电影——《抗日儿童团》。我被儿童团的机智、勇敢、坚强、不怕牺牲、敢于和日本侵略者作斗争的精神所感动。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抗日儿童团在救援一名女八路战士的过程中,遇到各种惊险,也遭到鬼子的袭击。但他们凭着自己机智、勇敢。面对强大的敌人,斗智斗勇,最终顺利的解脱。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抗日儿童团们三次和鬼子作斗争的过程:第一次,玩游戏机智解脱;第二次,绕圈圈,耗时间,给女八路战士争取更多的撤离时间。鬼子要追上时,兵分两路,甩掉鬼子,在村子里会和;第三次,他们自制武器,炸死鬼子。

这部影片中我最喜欢的是张根生。他和小伙伴们一起在村口站岗放哨,为乡亲们和区小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同敌人斗智斗勇,英勇无畏的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成功的帮助八路军和武工队消灭了敌人。使我想起我在学习的时候,遇到困难,老是不想动脑,不认真思考。写的作文就像是在记流水账一样。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我会努力、刻苦学习,学习根生他们这些儿童团成员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多读课外书、多背诵优美的文章,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

回顾我国近代革命史,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战胜外有强敌入侵、内有封建压迫的生存危难,历经艰辛先后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拥有了今天全民基本小康的美好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的泪水是悲悯的,而不由仇恨产生的。我们的伤痛是永远的,不是用仇恨能解决的。以人类灾难作为民族前进的警世钟比任何道理都要来得更加直观强烈。

八年抗战,团结和教育了全国人民,同时也培养了新一代中国的小主人。全国广大少年儿童在党的领导下,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事迹,涌现了一大批值得永远怀念和歌颂的少年英雄,小根生们利用自己年纪小,不被注意,不受敌人的威逼利诱,利用地势地形同敌人斗智斗勇,英勇无畏的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成功的帮助八路军和武工队消灭了敌人,为行河县的抗日历史涂抹下鲜艳壮丽的一笔。 儿童团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

自强才能自救,勇敢地面对曾经的伤痛才能更加勇敢地走下去。少年儿童是祖国为未来,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电影《抗日儿童团》希望通过这样深刻、感动、热血的历史再现,向世界展示那个艰苦的年代全中国上到80 老人下到10 来岁孩童对祖国的热爱、对家园的守护、对正义的拥护,向社会展示以片中主人公为代表的青少年智勇双全、面对生死、面对侵略者的无畏无惧,给予当代的儿童和青少年一番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和洗礼。

现在的我们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是相当缺乏深沉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我们应该处处以抗日儿童团的成员们为榜样,从他们的身上汲取更多更丰富的养分,自觉培养爱国情操、责任心,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抗日儿童团观后感(三)

一个机智的女八路潜入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窃取了一份重要文件,但是她被日本人发现了。她一路跑到鹰潭沟,被小鬼子包围了。所幸女八路机灵,突破了重围,但鹰潭沟地势险要,女八路彻底出不来。鹰潭沟旁边不远处是河岔村,村小队知道后,派出儿童团来拯救女八路。儿童团找到女八路后,把女八路接回了家。日本鬼子听说后,对河岔村进行了大屠杀,女八路也未能幸免。但重要的是文件已在儿童团团长手上,被区小队护送着回到八路军的总部。

看完《抗日儿童团》这部影片后,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心里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为什么日本人要不远万里来侵略我们,抢光、杀光、烧光,难道是因为我们国家太好了吗?不,不是的,或许是因为我们国家的能力太差,他们认为我们好欺负!

现今,我们的国家富强、安定、团结,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我们作为小学生,祖国的未来,更应该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好好学习,使我们的国家日后变得更加富强!

抗日儿童团观后感500字


抗日儿童团观后感500字(一)

看完《抗日儿童团》这部电影,我不由感慨万分,再一次认识到,我们今天的幸福路是由烈士的身躯铺成,鲜艳的五星红旗是无数先烈的热血染成……

《抗日儿童团》这部电影,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一批抗日儿童团团员们不怕牺牲,勇敢战斗,保护受伤的女八路军陈娜,并冲破层层封锁,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将绝密情报送到八路军指挥部的故事。

电影中抗日儿童团的团员们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十分敬佩鸿宝,他是一个了不起的男孩,尽管只是一个九岁半的孩子,残忍的日军杀害了他的爷爷和舅舅,他很坚强,在帮助陈娜安全逃离后,面对敌人的枪弹,他笑了,他的笑包含着完成任务的自豪,包含着对敌人的蔑视,他虽然倒下了,但他那颗爱国之心永存,他那自豪的笑久久在我心中回荡。

影片中还有这样一个情景,儿童团员根生掩护陈娜时,陈娜让根生不要管她,而根生说:"我们儿童团员不怕死。"根生和我的年龄差不多大呀!战争年代的儿童团员们为了祖国不怕牺牲,而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我们就像一只只无忧无虑的小鸟一样,差别是多么大呀!

感动之余,我思索着:苦难是对人最大的考验,在危险中,根生、鸿宝多么机智、多么顽强。今天的我们,学习生活是多么轻松、多么幸福啊,但我们却仍然抱怨作业多、题目难等,与根生、鸿宝等儿童团员比起来,我们面对的困难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想着想着,泪水不禁湿润眼眶。儿童团员面对危险时的机智与镇定,家人牺牲后的悲伤与坚强,哪一点不值得我们学习?

今天,虽然战争已经远离我们,但我们要时刻准备着,我们遇到困难、危险时要学习儿童团员的机智勇敢,不畏牺牲,勇于奉献的伟大精神。战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颗害怕牺牲的心,可怕的是没有一颗爱国的心。我要把感动化为一朵动力花,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让动力花永远开下去。

抗日儿童团观后感500字(二)

抗日儿童团讲述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年代里,在我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以张根生为代表的抗日儿童团员们协助八路军宣传抗日、侦察敌情、站岗放哨,甚至执行任务保家卫国的故事。

回顾我国近代革命史,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战胜外有强敌入侵、内有封建压迫的生存危难,历经艰辛先后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拥有了今天全民基本小康的美好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的泪水是悲悯的,而不由仇恨产生的。我们的伤痛是永远的,不是用仇恨能解决的。以人类灾难作为民族前进的警世钟比任何道理都要来得更加直观强烈。

八年抗战,团结和教育了全国人民,同时也培养了新一代中国的小主人。全国广大少年儿童在党的领导下,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事迹,涌现了一大批值得永远怀念和歌颂的少年英雄,小根生们利用自己年纪小,不被注意,不受敌人的威逼利诱,利用地势地形同敌人斗智斗勇,英勇无畏的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成功的帮助八路军和武工队消灭了敌人,为行河县的抗日历史涂抹下鲜艳壮丽的一笔。

自强才能自救,勇敢地面对曾经的伤痛才能更加勇敢地走下去。少年儿童是祖国为未来,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电影《水面葫芦》希望通过这样深刻、感动、热血的历史再现,向世界展示那个艰苦的年代全中国上到80老人下到10来岁孩童对祖国的热爱、对家园的守护、对正义的拥护,向社会展示以片中主人公为代表的青少年智勇双全、面对生死、面对侵略者的无畏无惧,给予当代的儿童和青少年一番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和洗礼。

抗日儿童团观后感500字(三)

在家里里我看了一篇电影叫《抗日儿童观后感》,我现在给大家讲一下这篇电影的主要内容和我看了之的感觉吧。

这些坏日本军要抓一个女八路因为她得手里有重要文件所以要把她救回来,女八路受了伤给两个抗日儿童团的小孩儿发现了,于是,一个小男孩放了鸽子回家,等鸽子一回家就带便他们找到了女八路,于是老爷爷把女八路带回家,日本军来了大怒,杀了老爷爷也,那个小男孩很伤心,之后他的几个伙伴都给抓了起来,说如果不把女八路交出来,我就把他的伙伴全部被杀死,还有好几个小孩儿就是抗日儿童团的,最后儿童团只剩下两个人了。他们跟日本军生死拼搏,后来一个小孩儿的叔叔来了把小日本给杀了个精光,最后中国人战胜了,小日本输了。

我看完后感觉那个小孩很可怜还有那些死去的中国人。小日本是在是太坏了,但是中国的八路军和儿童团还是勇敢的将小日本给打败了。

我敬佩这些中国的抗日军人和儿童团的小英雄们。

《抗日儿童团》观后感300字


《抗日儿童团》观后感
---五(3) 戚飞扬

《抗日儿童团》是一部写先烈们革命实际的抗日电影。
电影看完后,我对日本人是恨之入骨,我恨他们在于他们要杀哪些无辜的百姓;但同时我也很敬佩军人们为胜利不怕死的精神。但我也感到羞愧,儿童团团长张根生面对强大的敌人永不退缩。协助八路军站岗放哨,甚至执行任务、保家卫国。他是多么的勇敢、多么的机智!现在到头在想想自己,才发现差了好多。
还有一个抗日儿童团的团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鸿宝。他虽然只有10岁,但他是个了不起的男孩。残忍的日本军杀害了他的舅舅和爷爷,但他很坚强。在那药的过程中,面对敌人突如其来的子弹,他笑了,笑的是那样的自豪。这笑容不仅包含了完成任务的兴奋,也包含了对敌人的恨。
影片中还有一个场景:张根生掩护陈娜是,陈娜让他不要管她,可根生说:我们儿童团不怕死。原来还在战争时期的儿童团员们为了祖国不怕牺牲,而生在新中国的我们,却像一只小鸟一样无忧无虑,可见我们差别是多么大呀!
我思索着:苦难是对人最大的考验,在危险中,根生和鸿宝是多么的勇敢顽强。现在的我们已经生活在了和平时代,相比他们,我们现在还在天天抱怨作业多、题目难。要知道,我们现在已近很幸福了。

所以,让我们学习他们的精神。一起加油吧,做一个全新的自己!

抗日电影观后感


龙种观后感(一)

近日,一部由美国好莱坞米高梅电影公司于1944年投资拍摄,讲述中国百姓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黑白电影《DragonSeed》(龙种)走红网络。这 部电影由四次摘得奥斯卡影后桂冠的凯瑟琳·赫本挑大梁主演,片中除了极个别亚洲面孔作为群演出现外,主演都是高鼻梁、深眼窝的外国演员。但这部“穿越”味 十足的电影,在近70年后的今天,还是令众多大众影评网网友大呼亮点很多,甚至将该电影封为“抗日神片”。

据记者了解,这部《龙种》于1944年7月20日在美国上映,讲述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年轻而勇敢的女民兵小玉带领村民与侵略者展开英勇斗争 的故事。许多网友表示,一开始之所以会打开观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出于好奇:一群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头戴斗笠、穿着中式布褂在田间插秧耕作,生活环境也是中国乡 间的情景,故事题材还设定为抗日,觉得不可思议。

看完整部电影后,大家纷纷表示完全超乎了自己的想象,大众影评网某网友感叹:“从布景到服饰妆容都很到位!”而“村野大叔”则说:“那个年代 好莱坞很少能找到华人演员,为了符合剧情需要,高鼻深目的西方演员都被特意化装成接近东方面孔,再搭配整体造型,抓住了那个年代中国普通农民的外貌特 点。”而“蛋塔”则说:“一开始以为是一部恶搞片,结果看完之后觉得此片确实秒杀当今不少国内的抗战片。除了英文对白,很难回过神感觉出这是外国人演绎的 抗日片。”

此外,剧中灵魂人物女民兵小玉由凯瑟琳·赫本出演,她被公认为美国电影界标志性人物,至今保持四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记录,对于她的演绎,网友 “坡坡”评价说:“赫本对中国村姑小玉的形象刻画入木三分,面对侵略者勇敢抵抗,劝父亲放弃土地和家园全力反抗敌人,甚是精彩。”

针对这部大众影评网千万以上网友给予“好评”的老电影,昨日记者电话采访影剧评人李星文,他说:“国内有些抗日题材的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不是说达不到这样的观 众反馈,只是一开始为了抢市场就故意做雷做傻,导致最后被大家吐槽。其实无论是什么人来拍抗日剧,只要抱着对历史敬畏,对艺术尊重的心,就一定能获得观众 认可。”

斯大林格勒观后感(二)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着名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70 周年,京城电影院线热播俄罗斯首部3D 巨幕 大片《斯大林格勒》。 俄罗斯是英雄强悍的民族,在 二战中 付出了千万人的生命,打败了横扫欧洲不可一时的希特勒法西斯。今天的俄罗斯战争题材的文学艺术,无论如何表现都不为过。

此片由俄罗斯国宝级导演费奥多尔。邦达尔丘克执导,这是他一生中重要的影片之一。 《斯大林格勒》 全片的基调为暗色调,影片油画般的质感,粗旷豪放厚重。在3D 特技场景渲染下,气势恢宏,悲怆感人。影片开始于日本大地震,一位俄罗斯救灾人员发现废墟下的俄罗斯同胞,由“五个父亲”的身世,引出了二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一组苏联士兵和一群德国士兵,加两个俄罗斯女人的故事。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整个二战乃至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也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也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故事发生于 1942 年秋斯大林格勒,影片以大见小,描述了伏尔加河畔一座老房子里,苏联红军与德军之间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一支 苏联红军向伏尔加河左岸的德军发起反攻后失利,几名苏联士兵在这次行动中得以到达伏尔加河左岸,并潜进了一座被德军占领的房屋与德军形成对峙,在这里他们遇到了电影的女主角,一位年轻漂亮的19 岁俄罗斯少女卡嘉,危机重重之中他们相互守候,互为依托。 导演以1 :1 的比例建造斯大林格勒街景,在拍摄电影开场的伏尔加河登陆战时,将搭建的心血全部被炸掉,真实再现宏大战争背景,衬托出战争中小人物的生死。影片穿越历史硝烟,反思战争。

让人最震撼的镜头是, 影片利用3D高科技技术,大炮的强攻,飞机的狂轰乱炸,机枪的扫射都给观众带来了视觉冲击。德军发现了苏军的企图,主动引爆油库。顿时火海一片,腾空烈焰燃烧着阵地,前线排山倒海进攻的苏军士兵葬身于火海,德军在战壕里庆幸。让人没曾想到的是,突然间许多浑身燃烧着烈火的苏军士兵跃上敌人的壕沟, 披裹着满身油迹的火焰, 怒吼着扑入德军的战壕,短兵相接肉搏在德军的阵地上。 苏军士兵的英勇顽强,勇于牺牲,让观众心灵深感震撼。

影片中,另一位苏联女人玛莎,因为长得与德国军官彼得。卡恩的妻子有几分相似,具有日耳曼女人和法兰西女人相结合的高贵气质,他不断给她送食品,死亡时刻开车救出了她。她被同胞的鄙视“法西斯娼妇”,她因恨而产生的爱。影片最后,两位女人被各自的情人同时带到安全的塔楼躲避炮火和子弹。19 岁的卡嘉活了下来,而爱上了德国军官的玛莎,最终被一颗来自俄军狙击手的子弹击中前额。她瞬间死在了努力保护她的德国军官的面前。影片淋漓尽致揭示了女人在战争中的无奈与无助。战争没有让女人走开,而是将他们的青春、美貌、生命、残酷的吞噬掉。

最感人温暖的一幕是:苏联士兵为卡嘉过生日。士兵们送给她一个惊喜,冒着枪林弹雨搬回来一个浴缸--- 生日礼物,让半年未曾洗澡的卡嘉洗个热水澡。他们在废墟的房间中装扮一新,点燃蜡烛围坐在一起。破旧的钢琴,柔软的沙发床,旧时的相框照片,无疑都看出战前生活的的温馨幸福。曾是着名男高音歌唱家的苏军战士,弹着钢琴唱着忧伤的咏叹调。如同和平时期,战争似乎远离了他们。影片没有用激烈的手法揭露和赌咒战争,而是通过俄罗斯人高贵、庄重的性格,细腻完美 的展示 人性去反思战争。 观众会注意到,影片中多次出现那个意味深长,斯大林格勒着名的《儿童环舞》的铜制喷泉。

影片的结尾,当德国军官彼得。卡恩为报复玛莎之死,组织德军强攻塔楼,俄军士兵终于联络到炮兵部队,将所在的精准坐标上报,随着一声:永别了,我的兄弟们!巨大的爆炸声中将影片推向了高潮。19 岁的卡嘉站在窗前,在弹火纷飞的凛冽火光中看着这一切, 苏军德军双方无数鲜活的生命在猛烈的炮火中灰飞烟灭, 观众也在影片中情感与艺术得到升华。当观众还沉浸在硝烟四起,影片此时有一句发人深省的发问:战争是什么?没有解释,没有答案,随即电影在悲壮乐曲中结束,留下的是黑白色滚动的字幕。

这部耗时三年拍摄的巨制电影,以二战最残酷,最血腥的厮杀为背景,揭开了战争的悲痛、残酷、 惨烈,展现战争险境下人性的光芒和爱的力量。它告诉现在的人:战争不可再来!好的战争影片都是以反对非正义战争这样的主题而结束。 《斯大林格勒》亦如此。

抗日儿童观后感(三)

在家里里我看了一篇电影叫《抗日儿童》,我现在给大家讲一下这篇电影的主要内容和我看了之的感觉吧。

这些坏日本军要抓一个女八路因为她得手里有重要文件所以要把她救回来,女八路受了伤给两个抗日儿童团的小孩儿发现了,于是,一个小男孩放了鸽子回家,等鸽子一回家就带便他们找到了女八路,于是老爷爷把女八路带回家,日本军来了大怒,杀了老爷爷也,那个小男孩很伤心,之后他的几个伙伴都给抓了起来,说如果不把女八路交出来,我就把他的伙伴全部被杀死,还有好几个小孩儿就是抗日儿童团的,最后儿童团只剩下两个人了。他们跟日本军生死拼搏,后来一个小孩儿的叔叔来了把小日本给杀了个精光,最后中国人战胜了,小日本输了。

我看完后感觉那个小孩很可怜还有那些死去的中国人。小日本是在是太坏了,但是中国的八路军和儿童团还是勇敢的将小日本给打败了。

我敬佩这些中国的抗日军人和儿童团的小英雄们。

硫磺岛来信观后感(四)

第一次看这部影片是2006年12月13日,因为喜欢伍德的片子,所以买了《硫磺岛》的dvd回家看。先说说我当时的想法:我出生在南京,从小对日本这个好战的民族没有好印象,可以说是深恶痛绝,每年的12月13日,南京城上空都会响起防空警报。1937年的这天,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很难想像当时的南京人绝望到了什么程度。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当日本军国主义的屠刀在中国肆意挥舞使我们的祖辈们生灵涂炭的时候,日本本土的人民在做些什么?他们知道些什么?美国人呢?从甲午战争开始,日本这个弹丸之地上的狂热份子就在不停地蹂躏着中国,在他们的眼里有一点人性可言吗?那些所谓皇军的亲人们,你们在想些什么呢?还是在为你们的男人能够早日凯旋而祈祷?因为你们什么都不知道,这是立场的不同,你们的心灵和你们的人性就如同你们的国家一样狭隘!每一次,无论是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旅顺大屠杀纪念馆、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完后,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而是一次又一次地对日本民族的憎恨。我的老家在东北,听我祖辈讲起当年日本鬼子在家乡的暴行,我头皮气得都发麻,真恨不得自己生在当年,好手刃几个鬼子!!

带着这种心情,在12月13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我是耐着性子看完了《硫磺岛》这部电影,不能否认,从剧本和导演手法出发,这部电影确实客观的反映了那场战争,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那种极右的思想还是让人觉得有点恶心。站在21世纪,我们不能去改变历史,但是历史的真实性这在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不知到当时的硫磺岛真正发生了什么事。是的,日本士兵的壮烈牺牲,是为了保护他们远在本土的亲人不受到战争的牵连,但是这些士兵中间不少是从中国战场上面下来的,你们在中国干什么?也是为了保卫你们的家人吗?剧中说到,靖国神社会有你们的一席之地。我不想牵扯太多的政治,过去了60多年的事情,重新翻回来看看,小日本,你们真的是很愚昧啊,一个靖国神社的灵位就值得你们这样灭绝人性?在中国,甚至是西方世界,换句话说,只要是有文明存在的地方都知道,人死后最怕的事情就是身首异处,俗话说“死要留全尸”,然而你们的所谓武士道文化,竟然是以死后被人斩首为荣,我想不通,我只看到了人与禽兽的区别。你们在最后无法抵抗的时候,想的不是和敌人同归于尽,而是以自杀的行为来获得自己所谓的荣誉,这是多么愚蠢的行为!因为你们骨子里面就是懦弱的!美国人打败了你们,你们知道服了,可见你们不光懦弱,而且欺软怕硬。硫磺岛战役轰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大门,我带着这种情绪看了这部电影,影片远没有我想像的那么振奋人心,不如当年看《珍珠港》来的爽快和励志。

今天,我又翻开了这部电影《硫磺岛》,我带着一种平静的心态欣赏了这部作品,我的心灵被震撼了。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被伍德导演蒙蔽了。对于电影情节我不必多讲, 栗林忠道对西乡说的那句话“救过你两次就有第三次”感动了我。西乡的心理描写也许是大部分当年的日本士兵的写照,他们对于战争之外的事一概不只,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打这场战争,什么是正义,自己站在的是不是正义的那一方。一封美国士兵山姆的家书中,妈妈让儿子要站在正义的立场上,早日凯旋归来,戏剧化的是他的儿子却死在了日军的病床上。清水,因为不愿意杀一条狗而被调到硫磺岛充当炮灰。西乡、清水之类的日本士兵的眼中的正义是什么呢?导演告诉了我们,就是他们对自己亲人和家乡的爱。这些人被无情的军国主义麻痹了思想,在战争中充当了邪恶的角色,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可悲,为了不让这一丝仅存的战争中的人性泯灭,导演让西乡活了下来。我想如果他有幸回到本土,60年以后看看自己的历史,那时他会想些什么呢?换句话说那些原来在中华大地上肆虐的皇军战士,你们老了以后想的又是些什么呢?电影拍的艺术性胜过了写实,整个观看过程中,我都在欣赏栗林忠道的智慧和他的行为,但是这个人曾经也在中国战场上屠杀过中国人,我理解了,这可能就是作为一个当时日本军人的宿命,他们彻底的被洗脑了,满脑子都是帝国伟大,终于天皇的思想,他们的人性只有在自己家人和同胞面临危险的时候才能显露出来。

我彻底的思考了。二战,世界一百年中最残酷的战争。但是我们把历史的篇章往前翻翻,在我们中国鼎盛的时期,周围的国家也没有少受到我们所谓帝国的欺凌,这让我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再这样纠缠于战争的对与错和民族之间世代遗留的矛盾,还有意义吗?我们再刨根问底归咎原因,还有必要吗?历史就是历史,不能改变也不能抹灭,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阶段,如果60、70年不够,我想100年、200年的时间总能化解我们这段历史的恩怨了吧。但是我还是想说,真正有智慧的民族是不会选择逃避的,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侵华战争不是日本人民的错,是你们的统治者犯下的滔天罪行,时间能够赦免他们的一切过失,但是你们要警醒,不能让你们的后代重蹈历史的覆辙,在你们的教科书上应该写下浓重的、真实的笔墨来评价这场战争。错就是错,不能一错再错。在那场战争中,不是有像西村那样的人回去了吗?问问他们,让他们的一点人性来感化你们的后代,告诉你们历史的真像,这样不是很好吗?对于你们在战争中失去的亲人,虽然他们对我们来说是邪恶的,但是我说了,60年过去了,恩怨应该化解了。你们可以去用你们的方式来祭奠他们,我想,替他们的灵魂赎罪,在他们死后帮他们找回人性是最好的方法,而不是去参拜什么靖国神社。如果你们还是以死后能在靖国神社中有一席之地为荣的话,那不久的将来,你们的后代将和你们的祖辈一样,会犯同样的错误。你们现在的年轻人中很可能有人会成为当年的东条英机。

我是一个80后,我希望日本的80后能够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来评价那场战争,我相信年轻人的思想是开放的,不会收一些人的蒙蔽和蛊惑,我们之所以能有现在的美好生活,世界能够和平,应该归功于战争中的人性,希望我们能够继续将这些人性好好的传承下去。

这,就是我现在再看《硫磺岛来信》历史是一面镜子,镜子中折射出来的不仅仅是残酷,还有人性的一面,牢记残酷的教训,时刻警醒自己,这才是影片带给我的启示。

抗日爱国《百团大战》观后感300字


《百团大战》观后感

今天我观看了一部以爱国为题材的电影《百团大战》,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难的时期,在正面战场,国民革命军在经历了平津战役、淞沪会战、枣宜会战后,节节败退,大半国土已落入敌寇之手,在南京随着汪伪政府的成立,全国上下都笼罩着悲观的情绪,在华北日寇采取囚笼政策,进一步压缩了抗日根据地。在这十分危急的关头,党中央、毛主席领导下的八路军决定发动一场正面的抗敌战争。在彭德怀、左权的直接领导下,历时5个月,消灭日伪军46000人,取得了一场大胜,百团大战的胜利重拾了中国军民抗战的信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和嚣张的气焰,为全面夺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影片中硝烟四起的战场,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画面让我特别印象深刻。尤其是看到那些革命烈士英勇牺牲的时候,我的眼眶都湿润了梁政委为救一名八路军战士而被日军的战斗机炸死;假扮汉奸的老班长为救群众而被机枪射死;还有一位八路军哑巴,为了不让日军的骑兵团进入,单枪匹马的闯到日军面前,用他自制的结实草棍让敌军来个人仰马翻这些不畏牺牲的英雄,正是有了你们,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抗日电影邱少云观后感


暑假里,我观看了一部电影,名叫《邱少云》。电影里的故事情节深深地打动了我。

1952年10月,邱少云和他的连队接到了上级的任务,要到391高地去埋伏。因为那里会有敌人出没,于是他们就穿着绿军装,头戴草编的帽子。风一吹,阵地上的草动,战士们头上的草也随风飘动,这样就看不出有人埋伏的痕迹了。就这样,战士们已经连续趴在那里18个小时了。突然,有敌军出现了,他们边走边观察周围动静,因为害怕有埋伏,所以试探性地发射了一枚炮弹。这枚炮弹正好落在邱少云的后面,顿时熊熊大火就烧到了他的身上。邱少云把冲锋枪压在身下,一动不动,然后对附近的战友说:“这次爆破的任务就交给你了。”大火无情地燃烧在他的身上,他觉得很痛。可是他深深知道,只要挪动一下,就会被敌方发现,我方的伤亡就会很惨重。所以他咬紧牙关拼命坚持着,没有挪动1厘米,只是用双手紧紧地抓着土地,直到壮烈牺牲。时机到时,连长下令开火,悲痛的战友们高喊着:“为邱少云报仇!!”最后我军胜利占领了391高地,消灭了所有的敌人。在邱少云牺牲后的几天,他被追认为特等功烈士。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点小疼痛,就呲牙咧嘴难以忍受,还要向家长诉苦,博得家长的关爱。而战士邱少云,直接身处熊熊的烈火中,真是无法想象他所承受的剧烈疼痛!这一比,邱少云实在很伟大!我知道,正是邱少云的舍命坚持,那次的战役我军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邱少云这种坚韧不拔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赞颂和学习!

喜欢《抗日电影残团观后感15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