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流浪者之夜歌读后感

流浪者之夜歌读后感

观《流浪者》有感。

观影是一种全方面的感官影响,观看的过程就是思维不断跳跃的过程,观看完的以后,你会被作品描绘的情景吸引,印象深刻,思维是杂乱的,需要通过写观后感来梳理。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观后感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流浪者》有感”,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观《流浪者》有感

2013级法学3班 杜旭

在一次《犯罪学》课程上,老师让我们观看了印度电影《流浪者》。这是一部由普利特维·拉兹·卡普尔和纳尔吉司·杜特主演的印度剧情、家庭、歌舞、爱情电影,讲述了印度等级社会的黑暗现实,歌颂了纯洁的爱情和人道主义。片中主人公拉兹的母亲怀着身孕,在一个下大雨的夜晚被出身望族的丈夫(大法官拉贡纳特)踢到门外,只因她腹中的孩子来历有些可疑。拉兹母亲哭诉自己是清白的,可是没有什么用,拉兹父亲家族不能容忍自己家族遭受这样的奇耻大辱。于是,拉兹的母亲便成了牺牲品,在暴雨中被赶出家门,从此开始她和拉兹一生的苦难生活。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深有感触。

这部影片的独特之处是以一次法庭审理为开头,原告是印度上流社会中很有名望的大法官拉贡纳特,被告是流浪者拉兹,罪行是拉兹闯进拉贡纳特的住宅,企图刺死拉贡纳特。可是拉贡纳特万万没有想到,想要杀死他的拉兹正是他的亲生儿子。这样的开头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悬念,极大地增强了观众们观影的兴趣,观众们忍不住想要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幕呢?接下来的影片为观众们深刻地揭示了答案。大法官拉贡纳特信奉的是这样一种信条: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这种以血缘关系来判断一个人德行的谬论害了不少好人。大法官拉贡纳特根据"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的荒谬理论,错判强盗的儿子扎卡有罪。扎卡越狱后被迫变成了强盗,决心对大法官拉贡纳特实施报复,大法官拉贡纳特果然中计,赶走了正在怀孕的妻子。拉兹跟着母亲在贫困中长大,扎卡威胁引诱拉兹做了贼,开始了他偷盗为生的生活。拉兹在饱经流浪和贫困的生活之后,遇上了作为童年好友的丽达,二人相爱,拉兹痛恨自己偷窃堕落的生活,渴望以自己的劳动谋生,重新做人,但是扎卡继续威胁逼迫他。

当拉兹面对自己的亲生父亲时,父亲非但没有给予他一定的理解和宽容,父亲那"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的荒谬理论反而更使他前途无望,进而让他产生了刺杀父亲的念头。电影采用这样子的谋篇布局,似乎在告诉我们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果关系是客观的。

正如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果关系是客观的。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出现绝对不是偶然的,其背后一定有各方面的原因。犯罪的存在是客观的、复杂的、长期的,犯罪原因往往也是客观的、复杂的、多元的。犯罪现象是各种致罪因素相互作用,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多角度多变量的罪因系统。在我看来,拉兹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贫穷。贫困与犯罪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就资本主义社会贫困与犯罪的关系做过十分精辟的论述:"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产生违反公共生活准则的捣乱行为的社会根源是群众忍受剥削和群众贫困。"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情形来看,贫困依然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致罪因素。拉兹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在印度的贫民区,无固定收入来源,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为了能够生活地更舒服更有尊严,没有一技之长的拉兹只能通过偷盗来过活,由此走向了犯罪的道路。

2、拉兹受教育程度不够也是造成他走向犯罪的原因之一。由于家庭的贫困,无力支付巨额学费,拉兹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在教室里快乐地接受教育,完成学业,他很早就辍学在社会上混。由于他年龄小,受教育程度不够,心智尚不成熟,对一些事情的是非曲直的正确判断不足,因此比较容易走向歧途。由于缺乏对事物的正确认知和一定的自制力,在扎卡的多次威胁和诱惑下,拉兹轻易地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当他明白这一切,准备金盆洗手回头是岸时,才知道为时已晚。

3、不完整的家庭也导致拉兹走向犯罪。家庭是人们以婚姻血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生活共同体。作为社会的细胞,家庭不仅是人们生存的基本环境,而且也是人类个体社会化最初和最重要的形式。不完整的家庭,亦称为破碎家庭或缺损家庭,是指缺少父母一方或双方的家庭,如父母一方或双方死亡,父母离异,父母一方入狱,父母长期两地分居等。家庭不完整对未成年人影响极大。拉兹从小跟母亲相依为命,缺少父爱,周围的小孩都嘲笑他没有父亲,这对他的心灵造成若大的创伤,促成他仇恨周围人,仇恨社会,进而走向犯罪。

4、社会没有给予拉兹宽容和接纳的机会也是他在犯罪道路上越走越远的原因。在他因盗窃入狱且刑满释放后,社会没有给予他尊重和重新做人的机会,而是一味地嫌弃和冷嘲热讽。即使他刑满释放身体获得了自由,他还是不能为社会所接受,他找不到工作,过不上体面的生活,无法像正常人一样有尊严地过活,于是他不得不选择再一次犯罪,重新回归牢狱生活,仿佛只有牢狱才是他的容身之处。

5、长期积累的不良情绪使得拉兹产生了杀害大法官拉贡纳特的犯意。情感情绪具有两极性,一极是肯定和积极性的情绪情感,表现为欢乐、得意和振奋等;一极是否定性和消极性的情绪情感,比如痛苦、失意和仇恨等。一般来讲,后者是具有破坏性的情绪情感力量,无论个人还是社会都应该注意化解,让这些因素转化为一种积极的能量。早期教育的缺失、家庭的不完整以及不良环境等因素造成拉兹在情绪情感方面的扭曲,产生对于他人和社会的仇视。当得知拉贡纳特是自己的亲生父亲时,他更加接受不了,便起了杀机。

写到这里,我又想到犯罪之人如何重新回归社会,过正常人生活的问题。目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环境里,我国在改造犯罪方面的相关研究应该加强,在犯罪人再社会化这一问题上,适当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推动我国罪犯再社会化措施的发展和完善。

首先,立法应该更加切实保障犯罪人的权利,特别应该注重对犯罪人人格权的保护。在我们身边不乏这样一些刑满释放人员,他们当初可能是激情犯罪,回归社会以后改过自新,遵纪守法,没有再次犯罪,但还是不能为社会大众所接受。但社会大众没有给予他们最起码的宽容和原谅,总是投以歧视和怨恨的目光,造成他们精神麻木,极度自卑。他们虽然不会再犯罪,但其独立之人格受到极大的损伤,难以融入社会。这就需要通过立法来引导社会大众宽容和原谅部分改过自新的罪犯。

其次,大力推进社区矫正。社区矫正是一种不用监禁而是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犯罪的方法,是所有在社区环境中管理教育罪犯方式的总称。目前,我国社区矫正的对象限于以下几种人员:被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人员,被宣告缓刑,被裁定假释的犯罪人员,以及被决定监外执行的服刑人员。社区矫正在我国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当前首要的任务是制定完备的社区矫正的法律规范。相信社区矫正一定是对我过现有刑罚体系的有益补充,也势必会促进犯罪人重新顺利回归社会。

再次,国家有关部门应当积极组织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班、培训会等,教给刑满释放人员一技之长,使他们顺利回归社会,得到社会的再次尊重和认可。很多再次犯罪的人都是没有一技之长的人,出狱后虽然获得身体的自由,但因为没有一技之长,依然无所事事,无法顺利回归社会,过正常人的生活。他们只能通过再次犯罪来勉强维持生活,这样就容易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使得刑罚改造犯罪的功能不能实现,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拉兹确实是一个悲剧,他的经历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反思。很多时候犯罪是身不由己,也有很多时候,犯罪是不想再次犯罪的。只有我们认真地去思考每个犯罪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且提出一些具体可行的解决办法,我国的犯罪现象才会得到有效地控制。也只有这样,拉兹这样的悲剧才不会在中国重新上演,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才能够实现。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小编推荐

读观《流浪地球》有感


希望,是黎明的曙光;希望,是珍贵的钻石;希望,是黑夜的灯盏;希望,是海洋中的灯塔。有些迷失方向的人希望从一开始就找到出口,但他忘却了,只有坚持再坚持,希望才会出现。

2050年,太阳即将爆炸。于是,人类开始了长达17年的流浪地球计划,帮助地球逃出太阳系。但由于木星引力的影响,地球将会与木星发生碰撞。众人团结一心,经过不断地努力,将木星引爆,并借助爆炸的冲击波逃离了太阳系。

在地球撞向木星的最后15分钟,人们仍在不停尝试着,寻找着解决的方法。他们并没有失去信心,坐以待毙,而是团结一心,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他们拯救了地球,拯救了全人类!

希望与坚持是共存的。就像你走在一条漆黑的巷道里,只有你坚持下来,走到了最后,才能看到光亮。同样,如果你在面对困难时退缩,放弃了,那你又怎么能看到希望?只有你奋不顾身地走下去,希望才会给你带来喜悦。

莎士比亚说过: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来到。的确,不管前方是深不可测的峡谷,还是布满陷阱的小路,只要你有坚持干到底的勇气和决心,希望,终究会到来。

曾经读过一个故事:两个人流落荒岛。一个人失去了信心,连试的勇气都没有,直接放弃了,最后被狼群撕成了碎片;另一个人坚信自己一定可以活着出去,不断寻找出路,甚至与恶狼搏斗,最终获救。坚持不懈,就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就能看见希望的光芒;就能赢得美好的明天!

请不要抱怨看不到希望,努力做下去。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艰难,坚持,希望才会出其不意地呈现在你眼前。

观《流浪地球》有感 800字


《流浪地球》是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一部科幻作品,他以平凡的方式写出了科学的不凡!以宏观世界带来的震撼,以多处伏笔和呼应,以丰富的想象却又不离实际的手法使我深深的被吸引,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科幻的魅力,久久不能忘怀,久久不能平静……

许多年以后,太阳内部能量耗尽,即将巨大化并会吞噬临近的几个星球,也包括地球。由于太阳已经没有能量,地球陷入了冰川期,人类只能移居地下城。但地下城空间有限。并非所有人都有资格进入避难,需要抽签决定,那些没有中签的人就只能留在地表等死。地球人类数量大减,最后只剩下30亿人。
为了全人类的未来,联合国召开会议,会议中决定倾尽全人类之所有,制造1万台超级发动机,以驱使地球脱离轨道离开太阳系,这就是著名的“流浪地球”计划。“流浪地球”计划耗时2500年,历经100代人。该计划共分为“刹车时代”,“前流浪时代”,“后流浪时代”,“新太阳时代”四个阶段。故事的主人公,出生在“刹车时代”的最后一年里。
计划使用超级发动机让地球停止自转,然后让地球公转速度加快,在轨道上绕行并进一步加速,使地球脱离轨道离开太阳系,让地球飞到4光年以外的比邻星,最终地球将进入比邻星轨道,成为比邻星的卫星。

剧中,主人公刘启一家三代为流浪地球计划做出了巨大贡献,在那个希望暗淡的时代,大家依然相信希望的存在,就如刘启妹妹韩朵朵所说“我相信希望是我们这个年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希望,希望是我们唯一回家的方向。回来吧,加入我们一起战斗!”又如俄罗斯航天员所说:“我相信,地球上的的水终会化成冰的,以后我们的子孙,子孙的子孙,终会在贝加尔湖上钓鱼的!”相信吧,冰终会化成水的!希望终会来临,就算没有,经过我们一代代的努力,希望终会来临!
我被他们坚持不懈,坚贞不屈的精神震撼到了,我受到了触动,尽管地球几乎不可能生存下去,但人们并没有丢失希望,还是付出全部的努力,付出全部的精力去拯救地球,去拯救全人类,为流浪地球计划出一份力,为了人类文明的延续!王磊等凭着毅力咬牙拼命坚持着举起重大数百顿的推进器,为了人类;刘启爷爷为了火石(使发动机得以运转的燃料),在生死存亡时刻选择了火石,英勇牺牲,为了地球;救援队队员最后一刻,拼了命,忍受超高温,修好了电闸,开心的笑了,但却长眠于此,为了文明的延续!他们是全人类的英雄!

观《流浪地球》有感 400字


观《流浪地球》有感
李忠睿
一进入寒假,最开心的是便是可以自己安排作息时间。于是我在大年初三那天,和哥哥姐姐一起去观看了新上映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
电影主要讲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决定脱离太阳系去往宇宙新家园,于是开始了宇宙的流浪计划。电影画面十分令人震撼,我盯着大荧幕看了两个多小时,一秒钟都不值得错过。
其中有一部分差一点让我哭出声来了。因为要去找新家园,地球就要经过木星,可谁知道却被木星的引力吸住了,行星发动机也熄火了,刘启和救援队想办法去行星发动机了,呼唤所有救援队来帮忙,可是办法失败了。在紧要关头,刘启的爸爸不顾生命安全带着30万吨燃料和空间站去引爆了木星的氢气,终于让地球脱离了木星的引力。这一刻,让我想起了我的爸爸,生活无微不至地关心我,有次带我去理发,回家时下雨了,可我们没带伞,爸爸就把外套给了我,他却淋着雨。
这部电影,又让我重新认识了父爱,父爱真伟大。

观《流浪地球》有感 作文600字


观《流浪地球》有感
原创: henri
最近,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做《流浪地球》。它主要是讲了天文学家发现太阳正在急速老化,一百年后将吞没地球。为了保持地球文明的持续,世界各国体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共同修建了共一万两千台发动机,制定了流浪地球计画,用发动机将地球推离太阳系,在太空中流浪,寻找合适的星系。为了在地球流浪期间保护人类,每个发动机下都有一座地下城。
七十年后,地球经过木星,上面的发动机却突然统统出现故障,地球逐渐被木星所吸引。虽然经过努力,大部分发动机都被修好,但仍然阻止不了地球被木星吸引。就在这时,一群英雄挺身而出,用火柴——位于赤道的巨大发动机,把木星点燃,通过产生的衝击波,把地球弹出太阳系,使它的流浪得以继续……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深深地领悟到地球在宇宙中是如此的渺小,仿佛一颗尘埃,一粒火星就能把它彻底毁灭。同时,我也感受到全球人类合作会产生多大的力量。
在电影接近结尾时,为了推动发动机的引针,主角们向世界各地正在撤离的救援队伍请求支援。最初,他们都认为毫无希望而不前去支援,但后来,他们选择了希望,个个返回火柴发动机,推动引针,再次证明了团结是多麽的强大。有时,团结是一种需要,就像一根小火柴,能让世界死灰复燃,能产生希望,将绝望驱除。有了希望,一切会开始变得顺利,一切都会平静下来。希望,像金刚石一样坚不可摧,有了希望,团结就会增强,製造更多希望……
虽然,二战结束后,世界维持了一定的和平,但现在,战乱的火焰已从中亚地区扩散,几十年后,世界还会像现在一样和平吗?我真希望将来会有一天,和平的光明在全球照耀,全世界的人团结在一起,和平鸽快乐地在天空飞翔,即使太阳真的迅速老化,也不会发生战乱……可是,真的会有那一天吗?

观《流浪地球》有感 作文500字


观《流浪地球》有感
原创: 木四明
我和小豆子去看了《流浪地球》。他觉得挺好,我觉得看不清,除了中文和日本人说的"一马丝",别的都听不懂也看不清字幕,也就是说近视眼不适合看电影。
小豆子说,电影里最后虽然避免了地球的碎裂,但是地球依然要向远方去流浪。从整个流浪过程来说,与木星的这次接触只是一个小步骤,对整个流浪过程没有决定性的影响。电影的最后没有给人松一口气的感觉,反而是让人觉得好无力。
我说,这是向死而生。
中国传统的艺术家有一种清高的品格,不愿艺术为世俗所累。而中国的艺术有道家的传统,形上学的味道更浓一些。道家是无畏生死的,庄子鼓盆而歌便是很生动的例子。因为道家的影响,中国的作品中总能看到一种超然的态度,并且对于死亡的谈论也非常常见。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皆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腐朽,我对于这腐朽有皆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死亡无一例外的是我们真正的故乡,人生则不过是寄生客栈而已,从降生起我们就在走向归途,走向那片虚无和寂静的领域,那里既无此岸亦无彼岸,是永恒的遗忘的深渊。
如果历史的看待死亡,便可稍稍免去一些苦楚。文艺中的死亡并不见得就是生物学上的,而是一种苦楚,一种无可奈何的苦楚,人渺小的没有一丝丝法子去化解。
不能化解,只能超越,站在远处,站在高处,站在苦楚里,随他去。
刘培强作为一个个体,做出了牺牲,但是刘启还活着。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观《流浪者》有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电影的观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流浪者之夜歌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