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观后感 · 读中庸有感心得体会

读中庸有感心得体会

《东方主场》第五集同盟抗敌心得体会。

看电影或者看视频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作品的情节,经常让我们生出万般感慨,我们只有欣赏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有所获益。很多人都是在写观后感的过程获得成长。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观后感记录下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东方主场》第五集同盟抗敌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东方主场》第五集同盟抗敌心得体会

昨晚播放的第五集《同盟抗敌》,是把东方主战场这个主题推向了高潮。

同盟抗敌,顾名思义,就是中美苏英四大同盟国联合打击日本侵略者。经过多年的二战史研究,可以说对这段历史我已是了如指掌了。但是,让我没想到的是,当这些积存在脑海里的文字的东西,以镜头画面的形式展现在眼前的时候,它所带来的那种巨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是无法用语言去描述的。

——纷纷扬扬的大雪中,莫斯科红场的阅兵式在向世人昭告,苏联红军将不惜一切代价与德军奋战到底!他们穿过红场,在斯大林等苏军统帅的注视下,直接奔赴前线。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再也没能生还……

——飞虎队,让日军闻风丧胆的美军航空队,第一次在昆明上空与日军轰炸机交战,就取得9︰0的傲人战绩。就在所有人欢呼雀跃、热烈庆祝的时候,谁也没注意到队长陈纳德独自一人躲在角落里,泪流满面……

——当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多年后握着前中国远征军新38师113团团长刘放吾的手,感谢他当年率部救出仁安羌7000多英国人的时候,她不会知道,驻缅英军获救全部撤离,113团孤军战斗面临险境。“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刘放吾当年写在日记里的这句唐诗,真实地再现了113团准备全体战死沙场的悲壮心境。

——“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日本也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这是苏联元帅崔可夫发出的感慨。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不仅有苏联红军的功劳,更有“成则以功勋报祖国,死则以长沙为坟墓”的数十万中国将士的壮举,有战斗在敌人心脏的八路军、新四军对日军的袭扰阻击,把日军主力牢牢地牵制在中国战场。

——有谁知道,美军飞机从中国基地起飞轰炸日本时,大量有价值的敌情报告和气象预报,竟然来自延安情报站。更让美国人大加赞赏的是,延安气象站提供的数据最可靠,在美国协助建立的十个气象站中名列第一。敌后抗日军民救助的美军飞行员更是数以百计,为此,25万中国百姓惨死在日军的报复性屠杀中。

值得一提的是,第五集年轻的编导任海,话不多,但踏实钻研的劲头让人佩服。他凭借十年磨一剑的执导功底,和几十部烂熟于心的二战题材纪录片,把这些时空交错、遍布全球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用一连串恰到好处的镜头和画面勾连起来,让观众透过悲壮、艰辛和感人的历史,看到的是中美苏英等反法西斯国家联合起来,建立起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并肩打击德日法西斯,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任人欺辱的弱国成为四大同盟国之一,东方主战场的地位得到盟国的认可。

相信各位观众在看完《东方主战场》全片,尤其是看完第五集之后,都会有这样一个看法:中国抗日战场是当之无愧的东方主战场,这个地位来自长达十四年的中国抗日战争和八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见证

HdH765.cOm更多精选观后感阅读

大国崛起第五集观后感精选


为什么我们不能产出一篇自己的作品观后感分享与他人呢?通过观影我们能从中发现一些深刻的感悟,我们在观看过一部影片后内心肯定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那就让我们把这些感想给写下来吧,写观后感要主次分明,讲究以小见大,下面是读后感大全为大家整理的“大国崛起第五集观后感”,本文内容仅供您的参考!

大国崛起第五集观后感 篇1

《大国崛起》这部记录片分别讲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日本、俄罗斯(前苏联)、美国九个曾经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拥有辉煌经历的风云大国的兴衰故事。它们的强盛都离不开那些改变国家命运的重要人物和领导人。从哥伦布、威廉姆·伯克尔斯宗、瓦特、莎士比亚、亚当·斯密、卢梭到伊沙贝尔女王、拿破仑、戴高乐、郫斯麦、彼得大帝、华盛顿。在每个国家崛起的故事中都有一个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真正的治国之道从是这里产生的。

每一个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大国,都可以当作我们的老师。西班牙与葡萄牙告诉我们:要有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好奇心才能使我们拥有别人不会拥有的东西;荷兰告诉我们,无穷无尽的资本力量可以创造奇迹;英格兰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崛起还得需要科学与文化思想的支持;法兰西告诉我们:以武力征服世界不能使征服者长时间地站在王者的位置上;德意志则用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更加深刻地证实了法兰西的教训;德意志还告诉我们只有统一完整的国家才能走上强国之路;日本告诉了我们:要使国家崛起就需要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完善自己;前苏联的兴衰告诉我们:伟大的社会变革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智慧;美利坚合众国告诉我们: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前进道路。

大国崛起第五集观后感 篇2

荷兰和西班牙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国,它们临近海洋,能够便利地贸易、交流,但是只有地理位置的独特优势,是不能让两个占地面积极小的国家成为世界性大国的。最重要的是,国家的强大凝聚力。荷兰的恩里克王子以国家的名义支持航海家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使葡萄牙的航海大发现不再是个人的孤立冒险,而是成为有计划有组织的国家战略;西班牙的伊丽莎白女皇在和哥伦布的谈判中,接受了一个有航海抱负的平民的要求,为了资助哥伦布的远航,女王甚至卖掉了自己皇冠上的珠宝。这就是一个民族、国家的凝聚力,自上而下的一股团结力量,使两个在欧洲边缘的国家成为了大国。

但是,在很多国外学者谈论大国崛起之谜时,都提到了思想文化的影响力。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的确,莎士比亚的作品能够提高群众文化素养,也能提升国家人文精神,使当时的英国成为一个文化丰富的国家。英国的牛顿定律打开了英国走向工业大国之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英国展示了新的经济秩序。所以,一个国家良好的思想、文化可以使国家崛起,也可以影响世界。

当然,国家的崛起也有另一种答案,就是体制创新。17世纪,一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大的荷兰凭借一系列完整的商业制度,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大国;英国靠推行自由贸易建立市场,使用自由市场经济模式,让经济腾飞;当美国这个新兴国家利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称霸了许久,而突然经济落寞时,则用政府无形的双手来干预,使经济渐渐回暖。所以体质的健全和创新能使一个国家长治久安,保持稳定。

大国崛起第五集观后感 篇3

这一周,我阅读了《大国崛起》这部书,虽然没有读完,但这本书的内容已经深深地吸引了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国崛起》讲述了十五世纪以来的9个世界性大国的崛起历史和衰败过程。其中既有如日中天的美国、日本,也有昨日黄花的法国、英国。这些国家都是从不断汲取外国的优点、增强本国的军事实力开始,不断发展、不断壮大的,其中不少国家还通过侵略战争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但往往也是在战争的引导下,其中的不少国家由此走上了衰败之路。

一个国家的发展是这样,而说到我们自身的发展,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我们在学习上,在自己努力学习的同时,还要多汲取别人的经验来帮助我们自己更好的学习生活,学习别人的长处来不断完善自我。

《大国崛起》不止是针对中国,不只是针对国家发展的好书,而且是针对全世界各国、各民族、所有人的一部好书。它让我们懂得了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走向日趋完美的明天!

大国崛起第五集观后感 篇4

从《大国崛起》这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剧组为了拍好这个这部纪录片,不惜时力的采访了多位专业人士,相关人员。同时也翻阅了很多资料,远赴欧美等各个国家去考证。所以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正是这部制作精良的纪录片。虽然于我们而言,这个画质可能会有些差,但是对于一个上映的纪录片,我们不能强求它的画质。

这部纪录片从多个角度,不仅仅是历史角度,还有当时的政治,经济生活情况,等方面去剖析为什么会成为海洋强国。如荷兰部分就详细介绍了鲱鱼对他们的重要性。英国的发展来自于他们的工业革命。所以在海洋上的革新远不如陆地,陆地上的变化,通过海洋交流,他们可以与各国进行密切的往来,从而把握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

刚开始观影之余,我问为什么没有中国,因为从宋朝开始实行的都是海上交通偏多,也因为各个政策的原因。海上交通逐渐占大的主流。5前那个时候中国正在经历闭关锁国,限制出海等政策,这也使中国一步一步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当时西方正在进行工业革命,这一系列闭关锁国的政策虽然保护了这个国家的,但是同时也限制了整个国家的发展,使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的步伐,也使中国逐渐退出海洋强国的地位。

《东方主场》第七集大地坚韧心得体会


《东方主场》第七集大地坚韧心得体会

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东方主战场》已经播放了七集了,回过头看,如果说前六集是从国际和国家以及时代的高度来展现作为东方主战场上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貌,那么第七集《大地坚韧》则更加突出了以中国人民平民的角度来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的抗战精神的。“坚韧”这个词是对于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人民品质的最好诠释,影片中无论是送丈夫和五个儿子上战场的英雄母亲邓玉芬、为八路军运送轮胎的新疆驮工队、组织游击队进行抗日斗争的壮族女英雄莫花棉,还是爱国华侨陈嘉庚。他们都是靠着中华民族精神中坚韧顽强的品格,通过不同形式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不屈不挠地斗争,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地贡献,也正是无数中国人民的坚韧精神,汇聚成了抗日斗争的巨大合力,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顽强的中国人民是永不屈服的,正如片中展示的《民族万岁》的导演郑君里之子郑大里所说:“ 中国有这么大的疆域,有这么大的纵深,我们还怕什么,不仅是我们的汉族,有那么多的少数民族都支持抗战,我们还怕什么。”

该集全面展现出了包括冀中平原、北京、山东胶东半岛、四川、重庆、内蒙古、新疆、西藏以及台湾和海外民族英雄为抗日战争做出牺牲与贡献的全景式写照,呈现出了波澜壮阔的宏大叙事风格,向观众展现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抵抗的民族精神。该集对镜头语言的准确把握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摒弃了以往文献记录片因史料不足而经常使用的“万能镜头”,甚至每句解说词都有相应的文献影像或照片与之进行搭配,做到了影像资料与解说词的准确衔接,同时,还使用了过去未曾使用过的宝贵历史影像以及画面,站在今天的视角来进行深入解读,在音乐的使用也达到了很好地渲染气氛的效果。这些内容上的全面展现以及制作上的精雕细琢都充分表明了中国人民对于民族英雄是时刻铭记的,中国人民对于历史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我们应该缅怀先烈、不忘历史、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中国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是无穷的,纪录片《东方主战场》第七集“大地坚韧”以宏大的叙事风格展现出了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站在中国人民的角度来回顾历史、缅怀先烈,而回顾历史就是要不忘历史,时刻铭记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历史,不断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以史为鉴来把握现在、展望未来,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是纪录片《东方主战场》的核心价值所在。《东方主战场》再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再现了中国人民,特别是普通老百姓的抗争精神。《东方主战场》实际上写的是东方“主战士”,这里既有浴血疆场的勇士,也有隐蔽战线下的英雄,还有那些默默无闻、视死如归的无名烈士,为了保卫家园,为了世界和平,在东方主战场上,他们永远是赢得最后胜利的东方“主战士”,敢于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中国人民是永远不可战胜的,在国际舞台上,我们是永远捍卫正义与和平的“主战士”.

《东方主场》第三集浴血坚持心得体会


《东方主场》第三集浴血坚持心得体会(一)

中流击水擎天柱,浴火重生立东方,五千年文明不曾消亡,中华民族不畏惧创伤。—《题记》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所有的报纸上、电视媒体上,都在讲述着抗日战争的故事,我有幸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的八级大型纪录片《东方主战场》,感触颇多。

纪录片从东方危急、 共赴国难 、浴血坚持、艰苦卓绝、 同盟抗敌、民族血脉、大地坚韧、 正义必胜八个部分,阐述了从1937年到1945年,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中国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的事迹。看完,我不由得热血沸腾,我们祖国饱受腥风血雨的煎熬,付出千万伤亡的惨痛代价,我们的先辈用自己的生命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换来了民族的解放,捍卫了中华民族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我们没有理由不发奋图强,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打开记忆的大门,历史再一次停留在那一次次硝烟战火中:1937年7月7日,日本以一个士兵走丢为借口,用炮声打响了卢沟桥的上空,中日战争由此爆发;1937年8月13日一直到10月底,日本在中国上海制造的淞泸会战,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同时也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1937年9月25日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一次虐杀……祖国大地在流泪,中华人民在流血,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烧杀抢掠,我们中国人觉悟了,我们不能这样软弱下去,我们不能让别人瞧不起。党和人民呼喊起来了,文化遗产在呐喊,人民在呐喊,领土在呐喊!我们不能再让侵略者们在我们的领土为虎作猖、让侵略者放肆的说三个月就可以灭掉整个中国。我们是东方的雄狮,是东方的主战场,我们反对法西斯这样一个非正义的侵略组织。

国家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提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与国民党合作,发动敌后武装组织,从杨靖宇,赵一曼到齐白石,梅兰芳……无论是共产党员,还是社会名流,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是一曲荡气回肠的爱国之歌,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当打完最后一颗子弹时,狼牙山五壮士毅然砸枪跳崖;当被敌人围困于河边时,8位女英雄誓死不屈,挽臂沉江。艰苦的磨难,压不垮中国人民;残暴的敌人,只能激发起中华民族誓死抗争的英雄气概。“风在喉,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振聋发聩的吼声,伴随着黄河的滔滔水声,流传至今,这是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誓言,是中华民族永不屈服的宣言,是抗战精神生动、有力的诠释和展现。

我们这个东方主战场顽强不屈的抵御着外敌,战争是血腥的,是残暴的,虽然中国人民的死伤不计其数,但是我们中国人民依旧顽强不屈的为着自己的尊严而战斗着,东方主战场,是反法西斯的主营地,他向我们诉说着:我们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小米加步枪向世界人民再次证明了:中国是反法西斯国家中最坚强的一个,中国是不向敌人屈服的一个,中国是东方的主战场。

东方主战场,不仅让我熊熊的爱国之心永不熄灭,更让我感到无比的振奋:团结的力量是伟大的,它可以战胜敌人,它可以使敌人屈服。相信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哲理故事,一个人要去掰断一根筷子,很容易,但是要是让这个人掰断一捆筷子那就十分困难了,因为有时候势单力薄,也容易被别人所欺凌,同样也说明了团结的力量是伟大的!一首歌里也唱过: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而我们中国人民就是靠着团结的力量,才不被别人所征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同样,为什么一开始中国人民总是受到他人的欺凌?是因为中国人民不在意这些东西吗?是因为中国人民对这些东西已经释然了吗?不,是中国人心太善了。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其实中日战争诠释着正是这个道理,为什么日本一开始就说三个月可以灭了中国,因为他们觉得中国人民不会反抗,可是他们错了,他们不知道中国人民也会团结在一起去反抗他们,而这种力量,他们是不可挡的。通过观看《东方主战场》,我明白了这样的道理:人不可以软弱,而人民不可以不团结,如果缺其一此人必输,此国必败

7 0年后的今天,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在九月三日的那一天,我们为抗战胜利而举行仪式,我们要珍惜现在和平的生活,尊重辛苦训练的军人士兵,因为是他们为我们营造了这般美好的生活,我们若安好军人们便快乐,我们若平安军人们便幸福,所以我们不但要珍惜眼前的生活更要懂得感谢那些为我们付出的人。70年后的今天,沐浴着金色的阳光,迎面吹来和煦的微风,我们的国家一步一步走向富强,战争时代已不复返,可是,我们不应忘记战争年代那不能忘却的光辉历史,我们要牢牢记住是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国旗、保卫了祖国,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献出自已的一切。

《东方主场》第三集浴血坚持心得体会(二)

大型纪录片《东方主战场》刚由央视推出前面二集《东方危急》和《共赴国难》,即己先声夺人,口口相传,好评如潮,大片巨制、史诗品格、恢宏场景、澎湃气势,都令广大电视观众耳目一新。

首先站位很高、视野开阔,把中国艰苦卓绝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置于世界反法斯西战争国际大背景下,理直气壮地阐明在二十世纪这场人类大浩劫中,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经历了最持久的抗争、付出了最惨烈的牺牲,以及为最终实现人类和平作出了最特殊的贡献。其次直面历史、回归本真,既充分展现全民族同仇敌忾、前仆后继、共赴国难的英雄气节,又真实重现国共两党以民族大义为重、摒弃前嫌、携手抗战的历史长卷,堪称对抗战题材影视创作的新突破,开启了新境界。

今晚播出的第三集《浴血坚持》,相对于总八集架构的《东方主战场》,可以说渐入佳境。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到最为艰苦的战略相持阶段,为了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毛泽东适时发表了《论持久战》,对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尤其对中国战场的洞若观火,以及对战略、战术的精辟论述,无疑对苦苦支撑着危局的中国抗日军民燃亮一盏明灯。高擎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在持久抗战战略引领下,全民族团结一心,斗志昂扬,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协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精彩纷呈的战场局面;与此同时,有机的点面结合,透视国际背景,与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形成东西方遥相呼应的大战略格局。在艺术处理手法上,画面编辑流畅,音乐烘托气氛强烈,解说语言平实,尤以图片资料的活化使用,有效弥补了久远历史影像的缺失,在表现百团大战的战场场景方面效果显著。片中穿插的美穗子故事感人至深,而同期声采访多位西方军事学者的评述,颇具说服力,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与期待:《东方主战场》后面随之将要播出的五集:《艰苦卓绝》、《同盟抗敌》、《民族血脉》、《大地坚韧》和《正义必胜》,将会带给广大电视观众更多的精彩与惊喜

《东方主场》第六集民族血脉心得体会


《东方主场》第六集民族血脉心得体会

作为全面表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程的纪录片,《东方主战场》第六集“民族血脉”一集的篇幅,对民族危难时刻中华文化艰难传承、抗战文化如火如荼作了生动描述。这在“战争片”里还是一种具有高度自觉意识的创作。

抗战首先是一场残酷的战争,但战争所要争夺的根本和支撑作战者的力量,是文化。本集对此作了令人深省的叙述。日本侵略者绝不满足于物质财富的掠夺,他们同时也企图在文化上“消灭”中国,在伪洲国实施赤裸裸的奴化教育,希望通过强化日语教育、灌输日本文化、“归顺”日本天皇而达到使中国人“皇民化”的目的。抗战于是不仅只是战场上的比拼,更是文化上的抵抗。

本集中对于西南联大、西北联大在艰难条件下的努力迁徙、中国知识分子坚守中华文化的根脉,弘扬、传播中华文化的自觉,都做了具体可感的表现。一段时期以来,人们将这次中国现代教育转移视作名人轶事频出的传奇,但它的背后其实是一场民族文化的艰苦保存和正义坚持,是对日本军国主义用飞机大炮毁我中华文明的顽强抵抗,是一次文化长征,也是一种文明传播的过程。这样的叙述,深化了战争较量的根本要求,丰富了民族独立的文化内涵,对这场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来说,抵制和反抗文化上的奴化,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明血脉,是每一个有识之士自觉担当起的战时责任。

抗战自身也培育和发展出战争时期的革命和进步文化。这种文化既是民族文化的现代性传承,更为其注入了现代战争状态下的新内涵,既是战时文化宣传和鼓励的手段,又对战后文化建设与发展发挥着启迪性作用。战争时期的革命进步文化,既有革命家们的政治主张和时代要求,也有文艺家们创作的具有精神鼓舞性和艺术感染力的文艺作品。本集当中,以充分的论述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抗战时期革命圣地延安创造的抗战文化,呈现了延安文艺生动、丰富的场景和内容。

本集选用了十一首抗战歌曲(包括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的两段京剧)。《黄河大合唱》震人心魄的穿透力,《义勇军进行曲》令人奋起的主旋律,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对《义勇军进行曲》的使用更是别具匠心。在有限的篇幅里,竟然呈现了三个不同版本。从《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到美国歌唱家保罗·罗伯逊的演唱,再到现代合唱版本,历史的流程清晰可见,更凸现了抗战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自觉走向大众的作家艺术家,深受人民喜爱的大众文艺作品,抗战文化对民族觉醒发挥的重要作用,抗战文艺激发群众爱国主义热情的独特力量,都是本集中具有启示价值的内容。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作为具有五千年文明血脉的民族,中国的抗战一定同时也是一场文化的较量,一次文化的自觉,一种民族精神的彰显,一种抗战文艺的弘扬。主动地、充分地将文化、教育、文艺的内容契合到战争叙事当中,对战争历史和战争内涵进行更加深入的剖析与辩证,在战争题材的纪录片创作中,《东方主战场》体现出成熟的创作理念。

《东方主场》第八集正义必胜心得体会


《东方主场》第八集正义必胜心得体会(一)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首部全景展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历史地位及其贡献的大型纪录片《东方主战场》,今起将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科教频道等陆续播出。值得一提的是,该片将聚焦作为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的高邮战役。

由中央电视台、军事科学院政治部等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东方主战场》,是一部首次将中国抗日战争定位在世界格局中回顾那段历史的纪录片。全片共8集,分别是《东方危急》《共赴国难》《浴血坚持》《艰苦卓绝》《同盟抗敌》《民族血脉》《大地坚韧》《正义必胜》,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抗战各阶段与东方主战场主题有关的重大史实为依据,真实再现历史。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底,在苏皖边区政府南面还有一座县城没有解放,仍然被日伪军占据着,这就是高邮城。当年12月底,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亲自部署指挥,发动了一次重大战役——高邮战役,用了一周时间成功收复高邮城。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对日寇的最后一战,高邮也是我军从日寇手中解放的最后一座县城。

今年5月,《东方主战场》摄制组特地来到高邮,专题拍摄了“抗战最后一役”相关内容,镜头聚焦了在侵华日军投降处旧址建成的,以照片、实物、油画、场景、微电影等形式展示高邮战役全过程的“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并现场采访了当年参加受降仪式的亲历者——今年87岁的陈秀岚女士(时年16岁的陈秀岚是新四军一名文艺兵),她向我国和世界人民介绍了中国人民八年浴血抗战的历程。

《东方主场》第八集正义必胜心得体会(二)

回望《东方主战场》最后一集,尽管其影像系统之“形”略显得有些散,其“神”却相当的聚焦,整个影像文本明确地指向一个意涵,那就是——正义的力量,必将战胜邪恶;文明的力量,终将战胜野蛮。纵观整个系列片,与这集赞美正义的力量主题相关,还能解读到更深层次的一些内涵,那就是一种对于历史的态度的变化:表现为由原本过多沉浸于屈辱苦难的哀怨倾诉,转向于对英雄正义的赞叹歌颂。

这种变化的出现,与现实的语境有关,与一个国家民族的自信心有关。解读历史,有多种方法,也会得到多重的结果。与影视界长期以来常见的消费主义姿态不同,系列片《东方主战场》的价值取向明晰理性得多。

面对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这场战争,这部系列片在追溯、还原、梳理的同时,也着眼于沉淀、反思、超越。而对于这场纷繁复杂的战争的描述,采用的格局理念,以及具体的方法技巧,都成为这部系列片的明显特征。比如把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抗日战争,与整个亚洲的抗战,以及欧洲反法西斯战争,放置于同一个战争的大格局上来观照。同时,采用大量新的研究成果和数据还原构建真实的历史图景,印证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整个战线中不可替代作用,如发生在中国土地抗日战争长达14年,重要战役20余次,大小战斗20多万次;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歼灭日军150余万,占日军整体伤亡总人数的70%,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等等。同时,直面在中国的这场战争中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并对各自的功能和作用分别进行了描述。

以史为鉴,是对于历史最好的一种纪念和尊重。面对如此灾难深重这场民族浩劫,我们理应把它衍化为一笔财富和一股精神力量。对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的提取和内化,是整个中华民族积极必要的一项工程,遗憾的是,长期以来缺少认真严肃的对待。甚至在影视作品中,对待这段历史的姿态和心态时有偏差,出现类似抗战神剧、消解厚重历史的现象,偏离了历史认知方向,同时也稀释了历史价值。

抗战,应该对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塑造,发挥正面意义。这应该是对于那场灾难性战争最具价值的记忆,也是对于在那场战争中牺牲的人的最好缅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东方主战场》提供给人们思考的一种新纬度。

纪录片《辉煌中国》第五集观后感


纪录片《辉煌中国》第五集观后感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题记

中国,一个古老的国家,却也是一股新生的力量。
自1842年清鸦片战争战败,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起,中国人民曾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荆棘之路、苦难之路。
1945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中国的劳动人民不再遭受非人道的压迫、剥削。但四万万人民,四万万张嘴,数以万计的中国人民,还不能填饱自己的肚子。这个占了世界总人口五分之一的国家,该如何解决人民吃饭问题,成了党和国家和人民所必须面对的难题。
终于,经历了数十年的努力,在上世纪末,中国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中国进入了小康社会。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一词,古已有之。小康社会曾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可见,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一直都在为达成一个理想的社会目标而奋斗。
近代,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了小康社会。1978年12月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行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再一次向世界打开了国门,对外开放也成了一项基本国策,成了中国的强国之路。
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转型后,正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型。在基本摆脱了温饱社会之后,我们又要向下一个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经过了数十年的努力,我们也将按照规划,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末,迎来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中国,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又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小康社会,处于温饱社会和富裕社会之间。在这个社会阶段,人民的各项基础需求应得到保障。医疗、教育、养老、安全、劳动需求都应该得到保障和满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更加注重了百姓的生活需求,更加关心、更加注重人民的生活水平。该集纪录片,分别从各个方面介绍了五年以来,党中央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懈努力与风斗。
孩子的教育是这个千千万万家庭最关系的问题之一,能否为自己的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也是天下家长的心头事。城市中生活的我们,也许并不知情,那些大山里的孩子,是多么地向往我们的学习条件。曾经,大山里,有一群孩子,他们渴望有朝一日,能通过读书来海边自己的命运,可是现实却没有允许他们读书,他们也许一辈子都离开不了那片山林。而今,九年义务制教育基本完善,国家担负起了这些孩子的学习经费,为平困地区的他们提供了免费的营养午餐,也派去了乡村支教教师,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为他们的未来带来了光明。教育制度的全面完善,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保障。
老人养老,同样也是热门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如今的老人大体都能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以及社会福利,社会各种养老制度的完善也让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养老制度的完善,是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另一重要保障。
医保制度的全面完善,基本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中国人的身体健康和医疗服务有了保障。家庭医生制度的完善,也让国人看病更方便、更及时。医疗制度的完善,是社会稳定的基本保障,更是又一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纪录片中曾有外国人说,中国是她唯一敢在夜里穿超短裙出门的地方。夜里,中国各大城市、地区的街道马路上,都有巡警在巡视。各种案件,警察也都极高速、极高效地调查、处理。中国人民的安全有了保障,才得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劳动者的劳动是社会生产赖以进行的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劳动是义务,也是权力。劳动者有着劳动的需求,劳动者们劳动的需求也应该得到满足。中国政府十分重视人们在这方面的需求,为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了就业率。尽可能满足人们的劳动需求。劳动需求得以满足,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末即将到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的目标也即将变为现实,这一目标的达成,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中国的国家综合实力将提升,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于哲仁
2017.10.2

纪录片《辉煌中国》第五集《共享小康》简介


纪录片《辉煌中国》第五集《共享小康》

六集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第五集《共享小康》,23号八点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

本集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大批民生工程正在惠及全体人民。在绿色的田野中,在大山深处的课堂里,在守护百姓安全的“天网”下,在世博会的文化舞台上,还有长寿之乡的养老小院、海岛医院的点赞墙,一位位百姓,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展示着五年来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自豪感。

昨晚8点,六集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第五集《共享小康》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本集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大批民生工程正在惠及全体人民。成都市民收看后表示,他们和纪录片里的人们一样,充满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自豪感。

四川大学研究生 钟诗雨

花田乡种植贡米的故事让我很有感触,稻米丰收,农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在桂林旅行时看到过壮美的梯田,这不仅是美丽的风景,更是农业智慧,种植条件不好的丘陵地区变成了大粮仓。

看到87岁的袁隆平仍然坚守在科研一线,我很感动,正是这些科学家的付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小时候经常听老一辈讲,曾经吃饭问题是困扰家庭的大事,物资匮乏,家里常常因为吃不饱而发愁。然而如今,我们生活得非常幸福,不仅吃得饱还吃得好,想吃什么超市里都能买到。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用世界十分之一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太了不起了。

莲花小区居民 舒瑛

一个涉案1000多万的诈骗案件,在高科技的辅助下迅速破案,挽回损失,一个案例展示了我们公安队伍的强大。生活在中国,确实很有安全感,成都人的夜生活很丰富,经常看完电影吃完消夜已经凌晨了,但走在街上仍然能看到巡逻的警车,加上无处不在的天网,所以晚上散步一点都不害怕。

我记得一年多以前,我80多岁的外婆走丢了,家里非常着急,赶快去报警,派出所调取了监控,还联动了周围的派出所,当天晚上就用警车把我外婆送回来了。亲身经历让我更加信任公安民警,在他们的保护下,我觉得安全有保障。

退休职工 蔡连坤

纪录片里讲到了养老,我觉得养老方面我们成都真的做得很好,很多社区都有日间照料中心,实现了居家养老。以前说起养老第一时间想到养老院,其实我个人不太喜欢那种方式,我在家里住惯了,邻居都熟,还有很多老同事,大家平时一起下棋、锻炼身体、画画,退休生活很丰富。日间照料中心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的吃饭问题,更重要的是给我们提供了活动场所,特别方便。

老龄化是很多国家面临的问题,但我们中国处理得很好,我们老年人不仅有儿女孝顺,还有党和政府的关心,生活很幸福。

《辉煌中国》第五集观后感(系列3篇)


好的影视作品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好的观感体验,此时不妨将心得转化为文字,写一篇观后感加以记录。此时我们应当将这些想法和见解写进观后感。写观后感可以提高写作能力还可以提高认识能力。如何正确看待作品和观后感之间的关系呢?以下是读后感大全为大家整理的“《辉煌中国》第五集观后感 ”,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辉煌中国》第五集观后感 篇1

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23晚播出第5集《共享小康》。本集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大批民生工程正在惠及全体人民。在绿色的田野中,在大山深处的课堂里,在守护百姓安全的“天网”下,在世博会的文化舞台上,还有长寿之乡的养老小院、海岛医院的点赞墙,一位位百姓,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展示着五年来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自豪感。

“只有坚持共享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才可能清晰可见、才不会迷失方向。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国家发展理念的升华。”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代表说。

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共享成为引领一个国家发展的理念,全面回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一定能激发潜在的无穷活力,全体人民共同阔步走进共同富裕新时代。

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药品回归治病功能,2月23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福建省三明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情况汇报受到肯定。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需要坚持中西医并重,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代表说,应通过改革,消除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障碍,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致力于改善民生,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的一项项举措陆续出台,一个个政策礼包不断送出,一批批惠民工程不断实施,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教育乃民生之基。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南京大学教授刘志彪委员认为,以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先导,要注重“提低”,按照社会成员的需要和国家发展的可能性,实施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根据国家财力的改善,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底线标准,尤其是要让社会成员在城乡之间、工农之间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全面小康不能有人掉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但也要看到,我国贫困人口规模还很庞大。截至20XX年底,全国还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12.8万个贫困村,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人口不仅数量多、分布广,而且致贫原因复杂。

20XX年11月27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全面系统部署。

“扶贫要更加重视提升贫困地区‘造血能力’。”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蔡玲委员认为,贫困地区应将免费教育延伸至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鼓励高校设立贫困学生教育基金和奖学金,完善助学贷款政策;同时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和科技扶贫有机结合,使贫困人口具备一技之长,有利就业。

如何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国务院扶贫办原主任范小建委员说:“既要在宏观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层面营造有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良好环境,又要努力到户到人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高贫困人口的获得感。

共享不是坐等“分果果”

许多代表、委员指出,民生事业不仅是国家和政府的事,也是亿万群众自己的事情,共享发展不是坐等“分果果”,而是要共同参与、人人出力。

20XX年6月,国务院出台政策规定,降低全社会创业的门槛和成本,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有利环境。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共享理念引导下的一项实际行动,通过这一行动,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范小建委员说,在共享发展理念下,城乡、地区、行业分割和身份、性别歧视将被打破,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将得到保障;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也会发生深刻转变,更多社会主体和社会资本参与到公共服务提供中,从而释放社会活力,改善公共服务质量。

20XX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7.4%,超过同期6.9%的GDP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进一步收窄。

《辉煌中国》第五集观后感 篇2

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六集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23日晚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第五集《共享小康》。这集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勇气和担当。

这五年,一大批民生工程正在惠及全体人民。在绿色的田野中,在大山深处的课堂里,在守护百姓安全的“天网”下,在世博会的文化舞台上,还有长寿之乡的养老小院、海岛医院的点赞墙,一位位百姓,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展示着五年来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自豪感。

农业现代化无人机施肥卫星规划耕地

民以食为天,吃是中国人的头等大事,是衡量小康的第一指标。13多亿人,每天要吃掉150多万吨粮食。做到手中有粮,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超级稻”让中国粮食产量连续4年超过12000亿斤,这是世界罕见的奇迹。有了稳定的工艺,像花田乡传统粮食基地,开始为种植“含金量”更高的大米而努力。中国粮食既要有高产量,又要有高质量。现在精选稻种,每一垄都是希望。

强国必先强农,强农必先强种。现在,中国从事育种的科研人员数量是全世界最多的。填满肚子吃饱饭,曾是困扰中国人上千年的民生难题。今天,中国人更在意的是如何吃好。

田地,始终是中国人的命脉。传统农业大国里百姓的获得感,要从田地里来。如何用不到世界十分之一的耕地,养育好占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这几年国家下足了功夫。每年3万亿元的投入,正全面装备中国现代农业。

“科技北大仓”,五年来,成为中国现代农业的风向标,这里的粮食年产量可以满足1亿人一年的需求。世界一流水平的无人拖拉机,正通过北斗卫星导航,自动计算耕地路线。山东,一些农民兄弟正用无人机为上万亩小麦喷洒肥料。

今天的中国,彻底告别了吃不饱的日子。今天的中国人,实实在在过上了好日子。

好日子,是充盈的米袋子、菜篮子。蔬菜、水果、肉禽类、水产品,中国的产量全世界第一;好日子,是营养健康,价格不贵,物价的涨幅连续四年保持在3%以下;好日子,是有滋有味,自在舒心。

守护百姓安全建成世界最大视频监控网

中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监控网,视频镜头超过2000万个。这个叫做“中国天网”的大工程,是守护百姓的眼睛。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进行警务预测,在中国不仅普及,而且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应用高科技维护治安是构筑安全大网的利器。20XX年全球犯罪与安全指数显示,中国是治安保障最好的国家之一。五年来,中国八类暴力案件数下降了42.7%。安全感已经成为美丽中国的新名片。

在中国,护佑百姓安全,是国家安全观宗旨。任何时候危机来临,总有安全的臂膀让人民依靠。反恐战线的特警部队、密林深处的禁毒尖兵,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中国全新的国家安全体制,正筑起铜墙铁壁。

永远冲在一线的子弟兵,随时准备出发的央企救援体系,自主研发的高端救援装备……让百姓心里踏实的,还有一支威武之狮——人民军队。

安全感,是每一个普通人都能被善待;安全感,是每一个人背后都有国家可以依赖;安全感,是一个国家给百姓的最好礼物。

贫困儿童教育摆脱贫困第一步是有文化

教育,关系着每一个家庭的未来。让13多亿人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这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承诺。

中国人有家贫子读书的传统,摆脱贫困的第一步就是有文化。让贫困儿童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是不让贫困向下一代传递的根本。20XX年,中国制定了《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

乡村教师,中央同样记在心上。20XX年,中国通过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乡村教师队伍支持计划,300万乡村教师,有了更体面、更有尊严的生活。

为了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都能上学,国家投入了上千亿元。每人补助4元钱,免费午餐的国家工程,已经惠及全国3600万农村学生。国家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专项招生计划,五年来累计招生27.4万人。让更多农村孩子走进了重点大学的校门。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教育被摆在了优先发展的国家战略位置上。20XX年全面二孩政策落地,未来每年都会有1700万到2000万宝宝出生。把幼儿园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国家又投入了1300多亿元。

中国的教育经费总投入已经连续五年占GDP的4%以上。20XX年首次超过3万亿,比五年前增长了1.3万亿元。

文化小康39个项目被列为世界级非遗

在今天中国人的眼里,美好的生活不仅是物质的丰盈,还有精神文化的丰富。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的魂。中国文化的传统与创新,向世界传递着喜悦与自信。现在每年都有3000亿规模的文化产品走出国门。

中国已经有39个项目被列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数位居世界第一。让中华文化的精髓走向更广阔的乡野,古老的文化正在现代中国人的创造中,变得活色生香。

动漫游戏、微电影,还有萌萌哒博物馆,文化创意正形成繁荣的大市场。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20XX年中国文化产业年增加值突破3万亿元,比20XX年增长了67.4%,占GDP比重首次超过4%。

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优质通、长期通升级,人口综合覆盖率超过98%。电视剧年产量近15000集,世界第一。中国的电影票房火爆,近45000块银幕,超过了整个北美地区的银幕数量总和,世界第一。农村电影数字放映工程,让最基层的百姓,也能便捷地看上电影。覆盖城乡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正在打造书香中国。

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正焕发出新的面貌,将复兴之魂厚植于心。从文明乘车、文明旅游到多彩的文化墙,从小学生们“开学的第一课”,到大学毕业生“留给母校最美的背影”,最美乡村教师等“最美系列”评选,让寻找最美、成为最美,变成全社会的追求。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这是中华民族强心固本的基础。核心价值观的概括,找到了中华民族精神价值追求的最大公约数。文化小康正在绽放,中国精神正洋溢在每一个人的笑脸上。

老百姓的美好生活如今看得见、摸得着。

健康中国织就全世界最大基本医疗保障网

整个中国的老龄化都在提速,让2.2亿老人健康幸福地安度晚年,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大工程。5年来,国家累计投入50亿元,10万个农村幸福院、11万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这样建立起来。

20XX年年底,全国的社保卡就能通用,基本实现异地结算,102项福利一张卡就能办妥。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中国做到了养老金连续12年上调。

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经提高到76岁,比世界平均水平超出5岁。这是古老中国,对生命的尊重。生命奇迹的背后,是一个庞大的保障体系在守护。中国织就了全世界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被世界卫生组织称赞为“举世瞩目的成就”。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百姓的迫切期待被国家揣在心里。

这五年,中国全面推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覆盖人群超过10亿;全国205个城市探索“医联体”新模式;大医院的名医出现在社区医院诊所;边远地区有了先进的远程医疗。

“健康中国”战略作为保障人民健康的行动纲领被提出,中国人已经可以眺望更远的未来。全世界只有中国、美国、欧盟和日本,掌握着保障生命健康的未来资源。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中国人对健康的追求还在不断催生新事物。中国的家庭医生,不是贵族专属,它是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让人人享有高等级公共医疗服务的决心和承诺。中国的目标是力争到20XX年,基本实现家庭签约医生服务全覆盖,让百姓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

13多亿人的健康,决定这一个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健康中国”引领,全民健身成为风尚。到20XX年,经常锻炼的百姓全国达到4.3亿人。中国人正奔向健康,拥抱幸福。

渔民安定幸福的生活

免费午餐国家工程惠及农村学生

城镇化建设超过九成随迁子女享受义务教育保障

治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环顾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像当今中国这样,以一种说到做到,只争朝夕的方式,将百姓的一个个期待,逐个变为现实。

作为世界上城镇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中国每年要新增2000万城镇人口,比欧洲一个中等规模国家人口还要多。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镇化进程。让每个人都享有公平出彩的机会,这是中国奔向全面小康的基本追求。

留守儿童,是压在百姓心头最沉重的难题之一。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最后的冲刺阶段,要啃的就是这些“硬骨头”。将常住人口纳入城镇发展规划,将随迁子女教育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中国的这项改革已经让超过90%的随迁子女享受到义务教育保障。

这五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每年都超过1300万人。在全球失业率居高难下的今天,这是了不起的成就。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正在中国全速推进。平等享受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大家的期盼更近了。

治国有常,而立民为本,中国的发展成果,一定要让13多亿人民共享。这份念念不忘的初心,注入一个个民生工程,将百姓的关心变成安心和放心。

五年来,全国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44.3%;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4%,在全球发展中九个人口大国中,率先实现了全民教育目标;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2879万套;13多亿中国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0.8平方米;新食品安全法实施,最严格的监管制度,守护着百姓舌尖上的安全;31个省份出台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存在了半个多世纪的二元户籍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让每个人共享国家发展的红利,让每个人同享梦想成真的机会。同祖国,和时代一起,迈进全面小康社会。

《辉煌中国》第五集观后感 篇3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六集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正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晚间黄金时间播出。全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脉络,全面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源于《诗经》的小康,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社会理想,是中国百姓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恒久守望。

今天,百姓对小康生活已经有了新的期待。人们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五年,一大批民生工程正在惠及全体人民。

在绿色的田野中,在大山深处的课堂里,在守护百姓安全的“天网”下,在世博会的文化舞台上,还有长寿之乡的养老小院、小岛医院的点赞墙,一位位百姓,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展示着五年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自豪感。

环顾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像当今中国这样,以一种说到做到、只争朝夕的方式,将百姓的一个个期待,逐个变为现实。

《东方主场》第二集共赴国难心得体会


《东方主场》第二集共赴国难心得体会

印象中,近年来没有一部历史纪录片享受过大型纪录片《东方主战场》这么高的待遇,片子的热播既是难得的荣耀,更是一种巨大的压力。

也许没有人比我更适合评价《东方主战场》。毕竟我研究抗战已30年,参与历史纪录片创作也有16年,主创过与抗战直接相关的纪录片8部,包括抗战胜利60周年中央电视台主推的纪录片《抗战》。这次深度介入《东方主战场》的创作,更有着全新的感受,“国家立场”、“”国际水准“、”扛鼎之作“、”一号工程“等豪气干云的定位,令参与其中的创作者意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与使命的艰辛。用8集片子来承载4亿人14年抗战的历史,还要勾连起中国与世界,并要求文字简洁。对每一集的撰稿和编导而言,都是难以应付,又必须面对的巨大挑战。

昨晚观看《东方主战场》第二集,一幕幕”共赴国难“的勇壮场景令人心潮澎湃,不禁为编导的成功应对叫好。 这一集中,仅有名有姓的国共将领就将近40位,涉及的大小战役近20个,此外还没有遗忘海军、空军的作战。头绪如此纷繁,却安排得环环相扣,凸显出全民族面对强敌宁愿站着死也不跪着生的惊人意志。

这里要赞一下张宝平编导,尽管片中内容极为庞杂,这位军人气质的导演仍然掌控自如,使得感人的细节依旧充沛,淞沪会战中一位死不瞑目的无名老兵、平型关大捷后朱德总司令感人至深的家书等令人难忘。本集最有特点的是,虽然战争是惨烈的,但画面并未只是血雨腥风,而是动静结合,做到好整以暇。观众可以欣赏到七七抗战爆发前夕卢沟桥的静谧夜色和石狮子的迥异表情;淞沪大战开场前,可以听到江海关大楼的悦耳钟声,见到学生忙于考试的场景;南京大屠杀的惨绝人寰和战前古城墙青藤缠绕、秦淮河的桨声灯影带来视觉上的震撼。这样的艺术处理,不仅画面上的黑白与彩色的节奏交替,避免观众视觉疲劳,同时更营造出和平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的强烈对比。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片中音乐的使用颇见功力,山西梆子的苍凉与平型关大捷的神奇、”到敌人后方去“的轻快而灵动的旋律与八路军、新四军勇敢的挺进敌后,肃杀的战场因为音乐恰到好处的引入而别有洞天。再加上动漫、地图的巧妙运用,本集充分展现了纪录片作为综合艺术的特有魅力。

看完第二集,我最强烈的的感受是,国难之际,中国没有了党派之争,没有了门户之见,没有了恩怨情仇。中国军队将士是不惧牺牲的整体,中华民族是骨肉相连的整体。片中将慕尼黑协定所体现的绥靖主义与中国铁血抗战的坚毅精神勾连比较,可谓是点睛之笔,因为当时全球范围内,只有中国举全国之力率先与危害世界和平的日本侵略势力展开生死之战,捍卫着民族的尊严,也捍卫着世界和平。

没有什么题材比伟大的抗战更能够长久吸引着观众,这场四亿人为尊严和生存而共同战斗的经历永远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粘合剂,也是爱国主义精神丰富的营养剂。作为观众,作为一个抗战史研究者,我要向《东方主战场》编导们表示深深的敬意。

观后感《《东方主场》第五集同盟抗敌心得体会》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中庸有感心得体会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