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书心得 · 关于读书的读后感1000字

关于读书的读后感1000字

关于教师读书心得1000字范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利剑,能斩破黑暗之愚。读书的人会对社会事件和文化多样性有更丰富的认知,每个人对于优秀的书籍,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在写读书心得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关于教师读书心得1000字范文,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教师读书心得1000字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关于教师读书心得1000字(一)

我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之后感触颇多,可以说他的一些教育方法和理念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值得我们广大教师不断思考。通过阅读,我懂得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好教师,必须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歌德说:你要欣赏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加价值。尽力履行你的职责,那你就会立刻知道你的价值。 履行责任的标准越高,其人生价值就可能越大。一名教师,只有尽到对学生的责任,才能是好教师。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从责任两字做起。对自己应尽的责任认识得越早,越能健康快速地成长,越能在履行责任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么,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责任呢?

一、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我认为要从课堂做起,从小事做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先要做到,并且要做得更好,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为人师,身正为范。我一直就是这样来要求勉励自己的。

在低年级学生眼里,教师是完美的化身,是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学生的关注。因此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是终生的,尤其是教师不良的行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更是无法挽回的。如果一个教师上课迟到早退,或不认真备课、随便应付,或对学生不管不问,那么这样的教师怎么能让学生有好的学习榜样?怎么能教书育人?

二、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

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水平:对所教课程的内容要非常熟悉,从教材、体系到知识点等都必须了解、掌握;上课能够做到驾轻就熟,深入浅出,难易恰当,重点突出,对学生的回答能及时做出明确的判断,不能模棱两可,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学习。

其次,要有好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来讲,怎么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得到启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从而能够使学生自主地学习。相反,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不受学生欢迎的,这样的课堂是缺乏生机、缺乏活力的。

因此,能否掌握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体现。尤其是我们现在参加的二期课程,在培养能力,发展思维的同时,必须兼顾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第三,要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和反思能力。教师如果没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就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也不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业务水平的提高要靠不断学习、反思和探索,而这背后的决定因素是教师的责任心。

三、要关爱学生

一是关心学生的思想。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从中知道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二是关心学生的学习。当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要及时地,耐心细致地辅导,坚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部书,处处渗透着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爱生之情,以及他在教育教学研究中的真知灼见,是不可不读的一部好书,这部书将成为我教师生涯的指路名灯。

关于教师读书心得1000字(二)

寒假中,我认真拜读了王晓春老师的著作《今天怎样当教师》,虽然书中的100个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小学校园,然而却关系到所有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当教师?书中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平。

要当好教师,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工作中,对待问题要多问为什么,学会理性的思考进行分析。下面对书中的一则案例发表自己的感触:下面对书中的一则关于教师的爱的案例发表自己的感触:

案例中讲的是一名老师帮助一个学习成绩差且没有兴趣的孩子培养兴趣,提高学习成绩的案例,案例中,那名老师的耐性让人佩服,他真的是倾注了自己的爱给学生。感动之余不仅想到,如果有人问我:你会喜欢每一个学生吗?在没有看书之前,我会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爱每一个孩子是教师的职责。这

不正是经常教导我们的思想吗?要全身心的把爱无私的奉献给每一个孩子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不正是教师的职业精神吗?我们的教师行为是否与说的相一致?面对案例中的学生,自己是否能向那位老师那样耐心呢?这时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看到成绩优秀同学那一字不差的作业时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绩较差同学那满是狼籍的作业时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说的爱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呢?

细细品位王老师的点评,不禁让我感触颇深,她说:要区分职业的爱和私人的爱,书中说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主要是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因为任何一个人爱的付出,都是有选择,有重点的,博爱不仅会把人累死,更把教师的职责范围扩大。是啊,职业的爱是必须做到的,但私人的爱是无法强求的。

教师就必须用教师的职业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在孩子有困难时,在孩子做错事时,在孩子得到进步时,作为教师才能一视同仁的对待,教师的爱就是渗透在平时的点滴中,贯穿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简单的几句话让我豁然开朗。

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个极端的教育谎言像枷锁一样天天束缚着我,使我常常生活在自责和愧疚之中,使我天天怀疑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我真的就认为我就是那个不会教的教师,否则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学生不会学习呢。今天通过学习我才知道,它只是一种浪漫主义的宣传鼓励口号,而绝不是评价教师工作的客观标准。

老师们,让我们轻松上阵,用智慧教出趣味,用新观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工作,做一个享受教育的阳光教师吧!

关于教师读书心得1000字(三)

拜读了特级教师黄爱华的文章,观摩了数十节精彩而又妙趣横生的课堂教学,使我深受感染和启发。黄爱华老师在教学上孜孜不倦地思考与实践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

1.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按照《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四个方面。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这几个方面的发展是交织在一起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数学教学应该以发展为核心,学生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做人。从黄爱华老师的课堂教学中,相信每一个人都不难发现这一点。

2.尊重学生,与学生和、平相处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同时学生又是一个个存在个性差异的活动对象。由于学生在情感态度、兴趣爱好、发展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必然导致课堂教学中的差参不齐,但我们绝不能就凭此而人为地把学生分为好学生与差学生,只是发展的进程有快有慢罢了。

黄爱华老师在尊重学生的问题上,把握好了两个字:和、与平。和指的是和谐融洽的气氛,平指的是地位平等的交往。教学的过程教师不应该是一位独裁者,应该是一位致力于帮助学生、涉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的拥有先进教育理念、善于合作的良师益友。

在黄爱华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他对学生发自内心的表扬与鼓励、蹲下身子走下讲台与学生交流合作;我们也经常听到再想想看,老师和同学们都相信你一定行、你得想法真得太伟大了,坚持下去前程似锦等许多沁人心田的话语。所有这些无不反映出黄爱华老师高尚的师德、先进的教学理念也为人处事的原则。

二、追求卓越的教学艺术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已成为广大教师和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共识。艺术是什么?艺术就是无意于法则,而自合于法则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完美体现。黄爱华老师的教学艺术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求实。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自己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来进行教学。没有教学的合规律性和合个性,就没有教学艺术的创造性、表演性和审美性。只有教学的合规律性和合个性的统一,教学才成为引人注目、令人为之倾倒的艺术品,教师才能成为受人钦佩的教学艺术家。

求活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方法或技巧来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益。教学艺术是在科学地再现的求实中,师生对特定的教学内容进行活化,以达到科学再现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统一。

求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审美意识与情趣,使他们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通过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这种手段的运用能使学生在有益身心健康的积极愉快的求知气氛中。获得知识的营养和美的享受。

求趣。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数学这门课,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们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们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求新。在学习别人教学艺术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新与发展,显现自己鲜明的个性。创造是一切艺术的特质,没有创造也就无所谓艺术。这些创造,或表现为对常规的、传统的教学形式的突破而代之以各种革新;或表现为对课堂结构的新颖而独到的设计;或表现为对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塑造;或表现为对教学内容的科学选取与艺术的加工。

求效。学生在艺术的课堂教学中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取得了非一般的教学效益。

写到这里,我似乎又有了一种更深的体会:与其说黄爱华老师是一位名师,倒不如说黄爱华老师是一本书,一本只有认真思考、认真实践后才能读懂的书。

关于教师读书心得1000字(四)

暑假,学校分给每位老师一本书,我读的书是《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下面是我读此书的心得体会:

此书介绍了8位美国当代名师的精神档案,他们工作起来都是兢兢业业,全身心投入工作,并且,每位名师都有各自的风格,8位名师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他们有用不完的智慧和惊人的创造力,为他们各自的教育教学工作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这8位名师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当数号称美国最好的老师莱福。艾斯奎斯。

当一名教师倾其精力、美德与创造力时,他能为学生做什么?如果知道美国传奇教师莱福。艾斯奎斯的故事,你就有了答案。在美国众多的名师中,很难有人如莱福。艾斯奎斯一般给人震撼与惊叹他在同一所学校听同一间教室,年复一年地教同一个年龄段学生长达20多年,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给他提供捐助的人也不计其数。他就是一个人在最小的空间里创造出最大的奇迹的名师。

他每天工作12小时,除了完成学校规定的课程外,他还主动教学生高等数学,让学生阅读原版文学名著,给学生排练《莎士比亚》戏剧,甚至在课间教学生弹吉他、打篮球和棒球!他总是把一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学校的行政老师,他们的工作是非常繁忙的,往往是不分8小时工作时段的,8小时之外,他们同样做着学校里的千头万绪的事情。寒暑假和双休日对老师们来说是最好的休息时间,可是对他们来说,却是最好的干工作的时间。

我在暑假,经常来学校锻炼身体,看到学校行政和部分老师,几乎是天天来校工作,尤其是我们的陈校长,在暑假里他是每天必到的,每天都有干不完的工作,而且他是来得早,回得晚。真的是超强付出,同书里的美国名师莱福。

艾斯奎斯是一样的!学校行政这么超付出的工作电影,他们不分时间的默默付出,是为了学校的明天更美好,为了保证开学后教师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为了学生在新学期里能更好地学习与成长。

他们是我们广大教师学习的好榜样,我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果能有超强的付出,有这种争分夺秒的时间观,我们肯定能做出更多的成绩来的。正如艾斯奎斯所说的成功无捷径、卓越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

艾斯奎斯曾经头发着火还在教!在一堂化学课上,一个学生点不着酒精灯,其它同学都要求进行下一步实验,艾斯奎斯不想把她落下,亲自帮她点,但无意中把自己的头发给点燃了,要不是孩子们叫了起来,艾斯奎斯还不知道。

他说,虽然这样很可笑,但我真的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我的大方向是对的孩子们是你唯一操心的,其他任何事都必须忽略。这让我更进一步明白了做教师的意义,教师要真正热爱你的学生,就作文要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要放下教师的架子,而不是走过场,假惺惺地说要帮学生,心里却不太情愿。我们只有源自内心地帮助学生,努力达到象艾斯奎斯这样的境界,这样,我们将会是真正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的,也会成为一名极其优秀的、学生都喜爱的好老师。

艾斯奎斯说:在小学阶段,对儿童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是各年级的教师,因为他们在小学阶段跟老师相处的时间是最多的,甚至超过了家长。所以,为了儿童最好地成长,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起着最好的、最关键的作用。教师应该提升自身素质,同时要加强职业操守,全身心地工作,发挥各自的岗位作用,为教育事业多多奉献出自身力量。

关于教师读书心得1000字(五)

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虽然是由被翻译成中文的,在此过程中难免变得晦涩难懂了许多,或许从某种角度而言较低了可读性,但是仍然震撼心灵,毕竟是一本优秀的书籍。关于教与学,一直以来都是大家一直探索的问题,而在这里,帕克.帕尔默比任何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使我受益匪浅。无论对于课堂教师和教育者还是其他岗位的人,这本书都代领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这本书带领我进行了一次激动人心的、深刻的精神之旅。人们出于情感的原因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他们深爱着自己的学生和课程。但是,教学上的种种要求却常常使得许多教师感到激情消退以致于无力教学。我们能不能也像一些优秀的老师那样,把爱献给孩子们,用心来教,为我们的教学注入鲜活的情感?

在本书中,帕尔默带领着重新把教师职业和学生结合起来的旅程,它重新激发教师从事这份异常艰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热情。这本书建立在一个简单的前提之上:良好的教学不在于教学技巧的纯熟,真正好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

尽管表现形式不一,但是优秀教师都有这样一个特点:他们完全沉浸在课堂上,和学生作深层次的交流。他们能编织一个复杂的网,这张网联结着学生、课程以及他们自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为他们自己编织出一个世界。这张网以及它所包含的种种联系超越了技巧和方法,存在于教师的内心中。教师的内心包含着知识、情感、精神和意志。

《教学勇气》震撼我的还有它对恐惧文化的诠释。和作者所言相似,作为教师,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恐惧:恐惧教学效率的不尽如人意,恐惧家长、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恐惧绚烂的教育理想之花与现实之间还存在那么大的差距因为恐惧,继而便拼命地寻找改变的源头活水,一而再,再而三,不断地拼搏、抗争、奋斗,终于,有了小小的收获,然成功的喜悦尚未遍及全身,便发现自己早已因此疲惫不堪,只不过成功之前是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而未觉着累而已;倘若拼搏、抗争、奋斗失败,那更懊恼不已,觉着自己没有功劳连苦劳也忽略不计了。于是忍不住感叹:人是多么渺小,以人个体之柔弱真的根本无法和那些看不见的、又无处不在的力量抗衡。感叹过后,很多人会选择再战,当然也有人会选择逃避,丧失斗志,从此消沉。

《教学勇气》这本书就像陈年酿酒,是越读越香醇。这也是一本具有开创性的书,能带领教育者们,对教学生涯进行永无止境的探索。

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时日承受的煎熬仅仅源自其所爱;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教师、和教师相关的人,以及任何关心教育的人都应该读这本书。

HDh765.com更多读书心得编辑推荐

关于给教师建议读书心得


感言分为很多种,比如获奖感言、生日感言、军训感言等,每当我们在一些重要的活动或者重要时刻。此时就会产生一些感触觉悟,有自己的感悟,感言对我们的作用还是很大的。以下是我们为您整理的《给教师建议读书心得》,希望本文能给您提供借鉴!

给教师建议读书心得 篇1

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书中谈到:我们办的家长学校已经活动了15年多。它的任务是不断地提高父母们的教育修养水平。讲清楚儿童是怎样受到家长影响的,这也可以促进家长的自我教育。家长知道了儿童的摹仿能力很强,就会经常检点自己,以批判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行为。他们不再把儿童的教育看成是采取一连串的“非常措施”的事,而看成是一种不断的、非常细心的劳动,看成是使自身的行为完美起来。

巴金先生也说过“孩子们变好或变坏和他们受到的教育有关,有句话叫‘先入为主’,所以父母是第一个老师,不能把一切推给学校。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所谓培养、所谓教育,不过是这样一句话。我们希望子女成龙,首先就要尽父母的职责。”这也是我们应该做到的。

许多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成绩不好是教育不一定是在学校里的教室里进行的,社会上处处是学校,生活中到处有老师。但是,对孩子来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因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经常的,而且是十分深刻而又牢固的。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过程来看,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

孩子在父母的关怀抚爱中逐渐认识世界,在父母的行为中潜移默化,接受人格和行为的陶冶,孩子对父母是信赖和尊敬的,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家长都应该牢记这句话。

我国谚语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接触就是对孩子进行无声的教育。所以,家长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言行要一致,不能说是一样,而做是另一样,否则孩子会茫然,不知该如何做。家长要处处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良师益友,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使自己真正能够胜任“第一任老师”这一光荣任务。

只要你和孩子在一起,那你就是一个老师,孩子不断地从你身上吸取知识、吸取营养,父母也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俗话说:教人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对自己的孩子更是如此。

父母要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家庭人文环境,让孩子沐浴在健康、文明、和谐、宽松的家庭气氛中,从而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孩子形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养成良好的独立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习惯,树立关爱、合作、宽容、创新、感恩的现代意识。这才是培养孩子良好人文素质的重中之重。只有这样,才不会让家庭教育淹没学校教育的成果。

给教师建议读书心得 篇2

时间是挤出来的二语王启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我的暑假作业-读后感。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和前辈交谈,解答了我心中的疑惑,抚平了我心中的焦躁,点亮了迷途的夜灯。书中每的每一条建议都来自于他的实践,加以理论剖析,令读者叹服。其中有写到老师的时间哪里来,我常常苦于处理种种事情没有多余的时间让自己好好读书写字,爱好也是需要时间来完成,并从中得到快乐,所以我常感疲惫,并不是教学上任务重,而是没有时间去释疑解惑,或者说没有解得透,内心不轻松。每天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完成大队部的工作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管好女儿的学习、弹琴,做一个尽职的家长,读后感《我的暑假作业-读后感》。苦于身心疲惫间读到了霍姆斯林的建议,心中逐渐坦然。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对话就是和爱人一起喝啡。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诚然,我对学术著作的拜读甚少,时常忘记时间是挤出来的,书籍永远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皮毛。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行,就要乐安天命,平静的接受,安静的看待,清静的对待。把师爱比作春雨,润物细无声最恰当,再轰轰烈烈的爱都要归于平凡。常读书、常思考、常反省、常进步,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真实的反省和内省,敢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说一句:不要找借口不读书。

给教师建议读书心得 篇3

教师的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多,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教师不知道的事情也许学生早已知道,因此我们教师的权威性受到了空前的挑战。为了适应这一时代特点,作为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以终身学习为目标,让读书成为习惯。

一、有爱才会有教育

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

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爱,而且通过这爱以受到教育效果。陶行知称学生为“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

二、学会欣赏学生

欣赏是有效实施教育的态度,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会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学生。不仅包含了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当做正常的人一样;不仅欣赏优秀学生的优秀品质,而且,要学会欣赏学生的缺点和失误。我觉得“人没有不良品质,只有用错了地方的性格。”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优秀学生欣赏,几乎每个老师都能作到,但是对差生的欣赏,就几乎没有人认同了。

爱好学生是容易的事,爱那些让我们操不完心的学生就非易事。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不断地学会爱:学会把每个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学会欣赏学生,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学会向学生表达自己的爱;学会把学生看作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以更好的心态投入工作,才不会抱怨自己付出得太多,因为你会发现:在付出爱的同时,我们也在收获着爱!

三、教育应该以人为本

《给教师的建议》里对时下父母还是非常看重的分数做了非常科学的分析。可惜现在大部分的家长甚至教师还是一直把分数放在第一位,认为分数高就是学习好,分数高就是好学生。于是剥夺了孩子双休日的休息权利,让他们参加这样那样的学习班,进行这种那种的培训。有些家长即使有些犹豫,但最终抵不住别家的孩子个个都往学习班送去。正像有些家长所说的那样:现在光靠学校学点是不行的,要考重点学校,不参加学习班,肯定比不上人家。

分数固然重要,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亦或是我们教师来说,很重要,但我们不能一味的强求、苛刻。经常说以人为本,但现在何尝真的“以人为本”了呢?教育就是培养人,就应该以人为本,这是理所当然的。但现在的教育偏失了方向,好像更注重某种功利。总之,尊重差异,立足人本,那才是最重要的育人观。

给教师建议读书心得 篇4

在孩子的大脑里装进“激动”的词汇

我对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的一个理解

教师要像防止最大的危险一样防止儿童那种黯然失色的目光,要把生动的、使人激动的词汇装进儿童的意识,并且装进去之后,还得操心,不要使它变成一支干枯的花朵,而要像一只离巢飞去的歌鸟,尽情地欣赏周围世界的美丽。

在一个阳光和煦的初秋的日子,柔和的阳光温暖着大地,树木穿着各种色彩的鲜艳的盛装。一个外表儒雅而亲切的中年男教师领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树林中散步。孩子们在听老师讲述金色的秋天,讲述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在准备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然后教师建议孩子们谈谈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孩子们说:“一群白天鹅渐渐在蔚蓝色的天空里消失了”;“啄木鸟敲击着树皮,整棵树都发出响声”;“路边开着一棵孤零零的野菊花”;“鹳鸟站在巢边上,向很远很远的地方眺望,它在想什么呢?”;“一只蝴蝶落在菊花上,它在晒太阳……”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着,体验着一种无法比拟的思考的乐趣和认识的享受。男教师注意地听着,微微地点头,深邃的眼睛里露出一丝微笑。

这个人就是苏霍姆林斯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在这个“感悟秋天”的案例中,学生们关于秋天的'谈论可谓异彩纷呈。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在这些优美的语言背后承载的是细腻而鲜明的思想,是孩子们自己的眼睛看到的真实而美好的世界,而且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已经学会了用语言感受并表达自己看到的一切。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得到了一种无与伦比的思维的快乐,得到了莫大的享受。我不禁想起了我所听过的一些课(包括在我的课上也不可避免地出现过),很多孩子对老师的讲解抱着无动于衷的态度,怎么也不能打动他,点燃不起他眼睛里的渴求知识的火花,仿佛这些孩子的思维停留在遥远的地方,是教师无论如何也唤不回来的……对于这种现象,相信每一个有良知的教师都曾经深深地困惑过,苦恼过。关于这一点,苏霍姆林斯基作出了明确的回答。他认为,如果词汇不是作为创作的手段而活跃在儿童的心灵里,如果儿童只是背诵、接受别人的思想,而不去创造自己的思想,不用词汇把这些思想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变得对词汇缺乏领会力,因此儿童对教师的讲解表现出冷漠的态度也就不难理解了。他建议教师要像防止最大的危险一样防止这种冷漠的态度,防止儿童那种黯然失色的目光,要把生动的、使人激动的词汇装进儿童的意识,并且装进去之后,还得操心,不要使它变成一支干枯的花朵,而要像一只离巢飞去的歌鸟,尽情地欣赏周围世界的美丽。

我想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实际上包括了一个很重要的思想,那就是:知识到底是什么?知识不仅是目的,还是手段,是获取新知识的手段!可是在我们的头脑中,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取知识,而且这种知识的获取数量越多越好,因此教学过程也就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长期以来,这种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难道教学除了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还会有别的目的吗?“记忆,保持,再现”成了我们一贯遵守的教学原则。但事实却令人不得不深思:许多学生的语言苍白,辞不达意,受过多年的语文教育后还很难写出流利明白的文章。虽然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没有让孩子头脑中那些积累的词汇活起来,变成自己的思想输出去,的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并没有变成掌握新知识的手段,没有变成思维的工具,具体到那些已经在学生头脑中积存的词汇,并没有活跃在儿童的心灵里,没有变成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那些词汇僵化得如同一潭死水。由此我联想到当今的语文教学,“积累”是被提及最多的词汇之一,连过去的“基础训练”也改成了“积累运用”。但究竟什么是“积累”,怎样“积累”?“积累”后怎样运用?许多老师恐怕没有仔细地考虑过。

我注意到很多学生在老师的建议下建立了读书笔记,记录自己在读书时的感受和见过的妙词佳句,由老师不定期地进行检查。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五年级女孩的读书笔记本,精美的封面,雅致的页笺,里面被女孩抄满了一个个优美的句子,还有大量的归类成语,可谓妙词佳句大荟萃。我被女孩如此认真的学习态度深深地打动了,心想这个女孩的作文一定很棒吧!但当我打开女孩的作文本时,一种深深的失望与惊讶的情绪淹没了我。这个女孩的作文成绩平平,随意挑选几篇仔细阅读,发现她在读书笔记本上记下来的那些妙词佳句并没有出现在她的作文中,还有些句子简直连通顺也算不上。这种现象使我百思不得其解。我们总是强调“积累”,这个女孩“积累”了那么多词汇,为什么看不出对她的写作有所帮助呢?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积累”失去了它的作用?

今日展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书,终于找到了答案。的确,那些优美的词汇并没有作为一种手段活跃在儿童的心灵里,儿童只是在接受,没有创造。也就是说,积累本身成了目的。那些词汇虽然数量可观,但它们是一只只被困在笼子里的鸟,没有自由,渐渐失去了飞翔的力量;它们是一支支干枯了的花朵,没有颜色,也没有芳香。事实上,学生的思维离不开词汇,我们很难想象离开了词汇我们的思考何在。也许有些思考我们没有觉察到语言的参与,但是当我们在思考逻辑性比较强的问题时,我们就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语言的参与了。多年来,科学家的研究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人类的思考是借助于语言而进行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思考。上文提到的女孩,虽然积累了大量的词汇,但那些词汇并没有深入到她的意识之中,没有成为她思考的工具,没有成为她观察世界、表达思想的手段,那些词汇并没有“活起来”。

那么应该怎么做才能使这些僵死的知识“活起来”呢?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是:教师要善于在儿童面前打开通往周围世界的窗口,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引导学生借助词汇来思考,进行生动的创作,认识客体、事物、现象和周围世界,并且认识其极细微的差别,深入思考这些差别。比如苏霍姆林斯基带孩子在一个初秋的日子里到树林去,感受大自然的一切,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把自己真实的思想用合适的词汇表达出来,体味思维的欢乐,享受创造的幸福。

因此,不是一味地“积累”,而是把知识变成思考的工具和手段,是我们当今的教师应该特别明确的一个很重要的理念。

给教师建议读书心得 篇5

寒假里,我借阅了由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创作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也许是出于对后进生的关爱吧,我对那些只要能帮助提高后进生学习的内容特别在心。所以,书中提到的“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这一小节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我又反复阅读了三遍,觉得受益非浅,借机,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点滴感受。书中写到:“有那么一些学生,他们理解和记住教材所花的时间,要比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多2、3倍;头一天学过的内容,第二天就忘了。

对这些学生来说,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教材是特别有害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必须使这些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些书。因为在他们所读的书籍里,在他们从周围世界里所遇到的事物中,经常会发现某些使他们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在他们感到惊奇、赞叹的时刻,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促使它加强工作。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

给教师建议读书心得 篇6

我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每一条建议都充满教育智慧,事例生动、分析精辟,启人深思。从中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在此从微观细节方面扼要谈谈读书感悟。

感悟之一:成功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

何为教师素养呢?苏霍姆林斯基从三个方面阐述教师的教育素养:这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广博的知识。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教育素养还有一个方面,谈到它不能不使人焦急,这就是教师的语言修养问题。

感悟之二:成功教师应善于引领学生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没有兴趣的指引和铺垫,学生会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学科兴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顺利获取知识,在体验一次次成功之后,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激发学习的动力;教师要钻研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法引领学法,例如,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那样,我们若能把带有游戏性质的作业、科技知识、百科知识、趣味故事、趣味实验等列入教师备课的内容,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感悟之三:成功教师应善于思考

善于思考才能有创新,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我们可以看到苏霍姆林大师的教育智慧,似乎能看到他正在凝神思考,郑重地审视着学校教育的每一细节,我觉得善于思考是他精彩人生中最具魅力之处。

读过这本书,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做一名成功的教师。通过读书,提升教育素养;借助思考,使教育充满睿智。因为只有智慧含量较高的教育才算得上是一种阳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润,才能真正涤荡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素养。

给教师建议读书心得 篇7

今年已经是我从事小学英语教师这一工作的第九个年头了,工作的前几年教育局和学校一直向我们推荐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可我似乎没有认真翻开书本来好好的阅读一番。今年换了工作环境,学校仍然向我们推荐这本书,我想:“何不认真的读一读,仔细探索教育界如此推崇这本书的真谛呢”或许会有很多收获。这两周的阅读计划是一到十章,我准备了一本读书笔记,读到有感触,有同感,或引起自己思考的地方就拿出笔记下来。

1、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的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

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深有感触。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也经常思考,该如何对待班级里的所谓的后进生,作为教师,总是习惯以一把相同标准的尺子来衡量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可是,我们忘了,学生是有不同身心特点的个体,是独特的人。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作为一名老师,应该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2、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还是一个班级的班主任,那么,时间应当是比较紧迫了。我摘抄的是这么一段—“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关于这一点,还得另外再提几条建议。”在校时间是有限的,我身边就有很多同事,早读,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堂练习,个别辅导,放学,与家长沟通占据了所有的时间,连走路都是带着小跑。怎么做一个轻松,负责任,高效的好老师,我想,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3、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

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小学面临着许多重要任务,而其中占据首位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儿童学习。你主要操心的事情之一,就是要在儿童应当掌握的理论知识分量跟实际技能和技巧之间,确定一个正确的相互关系。

请你记住: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在学业上落伍,这主要是他们不会学习、不会掌握知识的结果。”

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学习,生活是首要的任务,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这会使孩子们受益匪浅

4、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

这一段,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小学教师们!你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构筑一个牢固的知识的地基。首先要注意基本读写能力。接着,作业就带有游戏的性质,这种游戏里鲜明地表现出自我教育、自我检查的成分。”作为一名小学英语老师,我特别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学生自我检查能力的培养。长久坚持下去,孩子自己就有了检查作业的能力,提高作业的正确率,家长和老师也会大大的减负。

5、“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

“在有经验的教师那里,学生都备有专门的本子,用来抄录那些必须熟记和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我在思考,这是不是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习笔记,在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学生们做笔记是很习以为常的习惯,可以小学阶段,很少有学生有这样的学习习惯,说到底,其实也是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疏忽了这一学习习惯的培养。

6、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

我特别赞同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在“后进生”所读的书籍里,在他从周围世界里所遇到的事物中,应当经常发现某些使他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在我平常的英语教学中,我特别注重班级里的一些对英语学习感觉有困难孩子的鼓励和表扬。总希望,他们可以在小学阶段,培养起对英语学习浓厚的兴趣,想让他觉得:“其实,英语并不难嘛,我也可以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

7、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如果词不是作为一种创造的手段而活跃在儿童的心灵里,如果儿童只是记诵别人的思想,而不创造自己的思想并用词把它们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对词采取冷淡、漠不关心和不易接受的态度。”老师的言语如果可以触及孩子的心灵,让他有所感触,产生共鸣,那么孩子学习起来很难得主动的,而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

8、关于获取知识

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

9、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识记(记熟)应当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你应当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认识)、弄懂大量的事实、事物和现象以后再进行识记。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在我的英语课堂上,也存在需要学生去记忆,背诵我们称之为语法规律的知识。我发现,死记硬背通常会让大部分学生很快遗忘。所以,在教学中,我常常使用“谐音法”“自然拼读法”“记忆口诀”甚至我不太擅长的“简笔画”,而学生们对以这种方式呈现出来的知识则理解透彻,记忆深刻。

10、第一次学习新教材

“我向你建议: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对事实、现象、规律性做出肤浅的理解,不要使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就在语法规则上犯错误,不要使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数学规律性时就解错例题和应用题,等等。”

重视学生对于知识的“最初的体验”是正确的,清晰的,绝对不要模棱两可,甚至是错误的。我们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原理是“首因效应”,论证了第一次学习的重要性,在我看来它还可以给学生带来获得成功的体验,从来进一步提高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给教师建议读书心得 篇8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是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之作,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所著。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他有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他提倡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 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写了很多关于教育的书:《要相信孩子》、《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关于人的思考》、《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等等。其中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统称《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有生动的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通过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让教师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应该怎样教。

著作涉及到教学的各个方面,有怎样教育后进生的建议,有给未来教师的建议,有关于智力的开发,有对写教育日记的指导,有怎样开展集体备课,有的谈到作业的检查等,写的相当详细。这本书共设计到100条建议,很多建议都让我受益颇深。

这本《给教师的建议》让我懂得了一个教师所应明白的道理:教育需要智慧,需要艺术,需要经验,需要技巧。

这本《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没有生硬的说教,没有空泛的大道理。在书中的字里行间,在每字每句里,都渗透着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的热爱。他在给教师的建议中都结合了自己多年教学当中的教育事例。他对教育的阐述形象精准,加以精辟的理论分析,一针见血地点明了教育的真谛。

通读全书,感悟很多,但总的来说,我认为苏霍姆林斯基是真正为学生着想的大教育家,他的教育是为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服务的。从他的文字中,我们随时感到他的美育和智育非常和谐地统一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德育。他说:羞耻心是对于卑劣的,丑恶的东西的强有力的抗毒剂;形象地说,它是能浮载荣誉感,良心和自尊感的大船的深水。如果一个年轻的公民,没有早在他的童年时代就体验到对卑劣行为的蔑视和为别人的痛苦分担忧愁,那就难以设想他会有成为一个好人的志向。正是这样,他耐心地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感,始终坚持把德育居于首位。这种教育理念在我们今天看来,是非常可取的。

在培养智力方面,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他说: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他建议我们逐步培养创造性脑力劳动的习惯,告诫我们不要让能力和知识关系失调。他在书中写道:学习、上课、完成作业、经常得到分数这一切绝不应当成为用来衡量、评价一个人的惟一的、概括一切的尺度如果在教师看来,他只是一种头脑里被填塞知识的生物,他就不会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如果一个人不能宣告自己的存在,不能在人类心灵的某一领域成为主宰者那么,所谓的人就是不可思议的。 这段话对素质教育而言,不就是素质教育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吗?

要思考,不要死记!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教师的要求和忠告。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想到自己学科的教学,更要关注我们的学生,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课堂上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进行有效的教学,这也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

读书是知识的源泉,它会使你消融困扰,滋养心灵,它会给你力量,给你智慧,所以做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多读书,让我们每天不断地读书!

给教师建议读书心得 篇9

假期里,我认真拜读了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这本书令我深深地感到:品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高尚的人在交谈。

在阅读过程中,我从苏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笔调中读到了很多的东西,他没有空洞的理论训导,而是以提“建议”的形式,将他对教育的认识和体验与你娓娓道来。他不喜欢大而空的说教,而是深入你的内心,联系教育生活的实际,用了很多生动的事例和实际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给我们提出许多饱含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建议。整本书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它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我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上课、写反思、批改学生的作业,参加教研活动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认为: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不应该总是抱怨时间太少、事情太多。而应该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书中所举的那个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用了终生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我们只有主动地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其次,“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这条建议也对我帮助很大。对后进生我一直认为这是属于智力问题,是先天因素造成的。无论是谁,无论用什么方法教育都是无济于事的。但读了这本书后,我的观念转变了,从心底里认可了“后进生是可以转变的”这个道理,只是认为操作起来还是会相当困难。书中的那个“费加”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他和我常认定的笨学生非常相似,我平时对这样的学生往往采用补课的方式,使他们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傍晚留下来反复地给他讲解、背诵直到她“懂了、会背”为止。而苏霍姆林斯基却不这样做,他给她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给她搜集了一套供她阅读的书籍,都是关于智力训练的。苏霍姆林斯基也从来没有给她补过课。,后来,费加的学业成绩赶上来了,并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机床调整技师。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教育为她今后的一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也从中得到启发,对费加这样的孩子,我们要注重训炼他们的思维,发展智力,为他们今后的不断学习提供动力。

另外,这本书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它字里行间洋溢出来的对学生的那种人性化的尊重与热爱。一切的教育方法都是基于对孩子成长的学习需要而引发的,在那里教育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虽然有国别的限制,但我仍深深的感受到教育者对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那种神圣的尊重。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教育的真谛,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仍有着重要的意义。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书中的许多经验都值得我学习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教师暑假读书心得范文


今年署假,学校安排我们读一本书:《做卓越的教师》。打开书,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六项修炼、做幸福的教师、做会育人的教师、做会上课的教师、做会写作的教师每一个题目都让我想尽快了解里面的内容,于是静下心来,慢慢翻阅、品味。上次读《教师阅读地图》自己感觉吃力不少,有的地方读四、五遍才弄明白是什么意思,而读这本书就如同听一位富有思想又极其有演讲水平的朋友的演讲,一会儿激情澎湃,一会儿娓娓细语,一会儿谆谆教诲,一会儿促膝谈心,深入浅出,浅显易懂,是近几年读专业书读得最快的一本书,并且从中吸取到不少自己所需要的营养,受益匪浅。

也许是年龄的原因,本书最吸引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辑做幸福的教师。作者用轻松活泼的笔调,生动流畅的语言,巧妙地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融入其中,告诉我们如何进行心理健康的调适,如何学做幸福的教师。如:不是你面对的东西决定你的幸福,而是你面对的方式决定你的幸福。学会阳光思考,学会人际交往,学会开心工作,学会开心生活,尤其是如何学会开心地工作对我的指导意义重大。作为一名教师,我每天重复着许多相同的工作,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难免有些枯燥乏味。但是,如果自己将本职工作当做一门艺术去研究,去追求,就会觉得生活是那么的美好,工作是那么的快乐!回想自己从教26年的经历,虽然羡慕有的职业那么光鲜自在,也曾多次抱怨工作的辛苦,但我始终没有离开教育岗位,而且一直奋战在教学一线,凭的是什么?还不就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啊!既然不能选我所爱,那就干脆爱我所选,因为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美好的职业;是一种不仅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社会价值,而且具有内在的尊严与欢乐的职业。在工作中要学会承受冷落,学会历经磨难,学会创新工作,自己就能体会工作着是快乐的!的内涵。今后,我将一如既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直到自己职业生涯的结束,用自己的方式决定自己的幸福。

腹有诗书气自华,是金海岸小学教师的语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精神及其丰富的人,他们才能成为幸福的人。作为一名教师,生活中除了适当的休闲和积极的运动以外,恐怕只有读书能使我最开心和最充实了。本书中也写道:读一本好书,是与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人只有一生,但只有一生是不够的,我们要在优秀的作品中再活一次,甚至再活十次,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读书使我今天比昨天更有智慧,今天比昨天更慈悲,今天比昨天更懂得宽容,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爱,境界提高了,胸怀宽广了,在快乐工作的同时开心的生活着。

本书中一些精彩语言,如对一名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尊重、信任、理解、是每一个孩子精神生命所必需的阳光、空气和水,是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的感情也会消融。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浮。等等,我都细细品味,反复咀嚼,如沐春风之中。

总之,我很喜爱此书,以后还会细细品读,不断汲取养分,促进自己健康的成长,提高教育涵养。

关于教师假期读书心得5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以下是关于教师假期读书心得5篇,欢迎阅读参考!

关于教师假期读书心得(1)

在这短暂的一个假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假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假期来读书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

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

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 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

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话又说回来,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

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简言之,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我也希望与我的同仁共勉:在读书中自我提高,走近学生,我们都将是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关于教师假期读书心得(2)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

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关于教师假期读书心得(3)

暑假里,我们学习了2本书其中我最有感触地是有关于德育方面的讨论,下面作一总结: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它是一门研究人的德性的形成规律的学科。概括的来说作者认为在德育教育的内容上,应从少年儿童学习生活的实际出发,使道德教育的内容更加贴近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实际。以孩子的实际行为与感觉为切入点的方式,把看似抽象空洞的道德信条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学习结合起来,将道德教育真正贴近孩子们的心灵。

而在德育教育的方法上,应坚持以养成教育为基本方法,重视对少年儿童道德行为的培养。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更多地来源于日常生活,来源于他们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亲身体验,他们往往是在实际生活的体验中,在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上,伴随着自身的成长而认识到道德价值,树立起道德观念。

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形成重在体验,而道德教育重在养成。

那么,怎样进行德育教育呢?结合作者的看法与我本身的教学经验,我想谈谈自己的确看法:

一、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

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分析、处理问题的原则。

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或许有些老师认为,小学生犯了错,只要训斥几声就可以了。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作为一名老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能用挖苦、讽刺伤学生的心。教师对学生的理想尊重,就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愉快。

其次老师要从爱心出发。爱心出发即是进行教育的前提,做为教师,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是预防生铁炼不成钢,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学生也能更加爱戴老师,有利加深师生的感情,以使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作为学生,他的大部份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班级即是学生的一个大家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作为一个教师,要注意对班风的建设,有了良好的班风,可以使学生在外部的影响中的作用是积极向上的。班风好的班级后进生少,就是因为良好的环境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德育素质。

反观目前我国的教育状况,对照作者提出的教育理念,我的感觉是:传统的德育教育中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首先,传统的德育教育虽然在内容上顾及到了学生的年龄特征,能逐步做到由浅入深,由简至繁,但是在方法方式上却忽视了学生品德心理发展特点。就拿道德规范或知识学习来说,在儿童道德思维发展的初期,还未有完善的理性思维,其人际交往活动区域和与外界有效交流量较小时,直接向儿童传授具体的行为规范,先入为主,排斥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影响,使正确的道德行为在大脑中形成条件反射,也许是有一定作用的。

但是,当儿童成长到一定年龄,逻辑思维开始发达,人际交往频繁,对外界社会交流和了解增多,单纯地进行灌输,容易使他们对所灌输的内容与外界现实的矛盾感到迷惑不解,导致其道德价值观的混乱,进而则会感到成人社会的虚伪,并对学校的道德教育产生反感。

可以说,学生中出现对德育工作的逆反心理和抗药性与此不无关系。总之,道德教育不应仅仅在内容上,也应该在所采取的方法和方式上适应学生的年龄发展水平。忽视学生心理发展变化,依然沿用大中小学生一个样的德育方式方法,必然劳而无功。

其次是忽视了儿童发展的时代特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每一代人都有他们特有的心理倾向。对上一代人极为有效的方法,若全盘照搬,对下一代则可能收效甚微。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德育方法在某个阶段或时期有效而在另一个阶段或另一个时期又不那么有效的现象。当今的社会新事物层出不穷,当代的青少年活泼好动、喜欢创新、变化和憧憬,老一套的方法和与他们时空距离较远的内容,对他们作用自然十分有限。无论是哪一个年级的学生,如果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比较单调和枯燥,缺乏生动性、趣味性和新鲜感,其效益必然递减。

第三是忽视了道德的内化过程,学生的道德认知过于感性化而理性程度不足。对中小学生采取带有一定强制性的方法来进行道德行为准则的养成教育,对他们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文明规范有很大作用。但如果道德教育未能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思维与情感体验使之内化,他们对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认识和操作仅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层面上,则难以培养其自律品质。因为他律必然是有时空条件限制的,当学生处于失去外部道德规范制约的环境中,不少人就可能会有不道德的言行。

第四是存在忽视道德教育形式和本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实践有机联系和统一的倾向。在道德教育中,教育形式或教育方法本身不是目的,它们只是为了达到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养成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的手段。

单纯的活动不能达到这个目的,活动一定要和必要的事先和事后或进行当中的道德诱导和启发密切结合才能产生最大的效益,但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如在开展学雷锋活动时,有的教师一味要求学生做好事,而忽视了必要的思想引导,没有帮助学生去正确认识学雷锋活动的实质。

再比如过去的野营拉练,虽然这是一种极有效的道德教育方法,但如果以为通过这个形式必然会使学生达到锻炼意志和培养吃苦耐劳精神的目的,而缺乏明确细致的道德教育目标和启发诱导,效果也可能并不显著。在情感教育中也存在片面性倾向,如仅仅强调了教师这一头以情感人,却未能很好地研究如何激发学生那一头的道德情感升华。

第五是忽视学生的潜在能动作用。学生到达一定年龄,自我意识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他们逐步形成自我评价标准,并根据这些标准逐步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内心世界,自我评价逐步成为他们行为的主要调节器,并开始调节、控制自我。

当然,学生的自我认识、评价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主观片面性,他们评价别人的品质比较清楚,但评价自己的品质则显得模糊和软弱无力,而且他们的自控能力还比较薄弱。如果学校、教师能引导学生从道德的角度正常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发挥他们进行自我道德教育的潜力,逐步深入地剖析自己个性品质中的优缺点,并设计和调节自我,加强自制力,就能推动他们的自我道德的发展和完善。但在我们学校目前的道德教育活动中仍存在由教师布置、组织、安排等包办代替、从头管到脚的现象,致使学生在品德和心理上不是有严惩的依赖性就是有很大的随意性,而缺乏自主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自制力也得不到发展和提高。

这些不足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容忽视的。有了问题就必须寻求解决的办法。否则,我们的教育工作将很难向更高层次进步。我想这也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吧。

我们一定要勤奋钻研教科研知识,努力探索、积极进取,为我们共同美好的教育之梦而献计献策吧!

关于教师假期读书心得(4)

近来,我学习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深有感触。明确了很多道理。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首先,教育事业是一个崇高的事业。 教师对美好的事物应保持敏锐的态度。教师面对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们有纯真的心灵、诚实的态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愿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你就辜负了造化的赐予。

教师对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锐,才会发自内心的爱孩子,并因为爱而满心欢喜。教师要有赤子之心。做个很单纯、很简单、很好奇、很幼稚,有时有点傻劲的人。教师应有独立思想,让我经常思考教育问题,思考人的问题,思考我为什么而教,怎样教,将教育活动与人生思索融为一体。

其次,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导下,应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 学生作为人,是需要灌输精神理想的,那么教师首先应该做的就是顺乎人性。学生需值得去珍爱,在工作过程中要学会宽容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另一方面,教师在尊重学生时,也要学会合理合法地惩戒学生,所谓惩戒,是指通过对不合规范的行为施以否定性的制裁,从而避免其再次发生,以促进合范行为的产生与巩固。但惩戒必须注意几点:一、教师惩戒学生应具有教育性;二、尊重学生人格; 三、惩戒应合理并公正;四、惩戒要符合相关程序。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要学会不培养乖孩子。如果我们将一个个乖孩子树为学生学习的楷模,而必然的报应就是,在这个多元化、个性化的时代,调皮捣蛋的孩子越来越多,而那些当初的乖孩子,将来他们也许就是弱势群体,汇入茫茫的失业大军。

总之,通过这一个阶段的学习,自己的理论水平有了提升,思路更明确了,方法更具体了。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这一次的理论学习必将使自己获益匪浅。

关于教师假期读书心得(5)

寒假期间学校布置了一份作业让每位教师看一本书,并写下读书体会。对于我来说现在难得会捧起一本书来看,也许是因为在这个现实的生活环境让人变的越来越浮躁,静下心来看一本书往往变的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假期正好久别的女儿回到了身边,于是想到了看一本对儿童教学的书,能吸取一些教育经验的同时也能完成了任务。于是在网上搜索,看到一本叫《卡尔威特的教育》推荐的人比较多,所以找来这本书,以下就是一些读这本书的体会。

书中讲述的是老卡尔.威特位乡村牧师,他把出生时别人认为低能的孩子教育为天才的教育过程。这位乡村牧师与别人有着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小卡尔出生时是个被认为有些痴呆的婴儿,但他八九岁就能自由运用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6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

9岁时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了《但丁》一书,并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他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而是全赖于他父亲的教育方法,他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这本书,这本书中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学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卡尔威特教育注重的是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这本书在问世了三个世纪后,依然值得我们每一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我自己也正尝试按照老卡尔的教育理念去教育我的女儿,虽然现在还没有真正体会到书中教育的成果,但有些内容确实讲得十分有理。

书中的第九章《什么样的教育才不会损害孩子》让我感触最深,一直以来怎样教育孩子和教育学生,让我很困惑。我们固然很爱我们的学生和孩子,但也不能因为爱就放纵他们,也不能以严格为借口就过于苛刻的对待他们,这个度很难把握。书中的这个章节写了老卡尔在如何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和尺度的把握。

老卡尔的严格完全取决于道理。他说:纵容只会使一个很好的孩子变成一块不可雕琢的朽木。他将儿子在花园舞剑时不小心将一束花砍倒后如何处理这件事,而他又是如何引导的过程在书中写得详详细细。老卡尔的做法让每一位读者钦佩。

如今,很多父母,老师把对孩子的严格教育理解为专制,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变成暴君,把孩子变成唯命是从的懦夫。他们以为孩子不听话就应该以粗暴的方式对待他们,这种做法的后果不但不能让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反而使孩子对父母、老师甚至对于所有人产生怨恨,使性格与人格产生扭曲。

边读这本书边对照自己教育学生的过程和方法,感受颇深。夏曦尊说:教育不是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我觉得教育学生,教育自己的孩子就应给像老卡尔教育孩子那样,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给孩子最博大的爱,用智慧和知识以及正确的教育方法把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第九章中描述的老卡尔并不是一味的严厉,让我感受更多的是严而不厉,爱而不溺的教育方法,而严与爱不同尺度的把握。在假期带女儿的这段时间里自己就有这样的感受。

刚把女儿从丈母娘家接回来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让我感到责任很重大重,女儿跟自己已经快3年没有生活在一起了,很多时候在想自己亏欠女儿的太多了。长辈的教育跟父母的教育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担心女儿现在是不是已经有了很多坏习惯。

因此在开始的几天自己都非常严格的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要求女儿的行为,几天以后我感觉到女儿都不敢正眼面对自己,跟我讲话的时候都不敢用眼睛看我。而接下来正遇上春节的几天我就妥协了,什么事情都放任着她,结果所有的问题又开始暴露起来了,变的娇气任性一不开心就嚎啕大哭,大人们都要围着她转由着她就开心了

。在春节过后我开始尝试自己独立跟女儿相处,跟老婆商量要渐渐的培养她自己的独立性,她自己能完成的事都要她自己独立完成,该严厉的时候就严厉,该表扬的时候表扬,渐渐的感觉在很多时候她自己也愿意接受这一切,也变得更加懂事了。

当我读完《卡尔威特的教育》时,对怎样从爱出发去教育孩子,就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孩子是不同的,只要身为教师的我们用心去感受,并付出真心地关心和爱护,用自身去影响他们,这才是教育和爱的本质所在!

关于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关于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心得了。你想知道读书心得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校。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自己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知识,才始终是一名合格的教师。教师读书当然不仅是为了学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家长对教师要求高,对学生的期望高。而学生又自己却无所谓,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师?这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学生。在暑期读书活动中使我受益非浅。现将个人体会如下:

首先,敢于正确面对自己,认识自己。和几十个学生比起来,我们不如学生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知识可能远比我们丰富的多,这是个事实。总之,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你!

其次,做一个有丰富业余爱好的人。一个人在工作之余要有一两种业余爱好,这是积极休息,也是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如果整天只知道工作,那他的人生将是多么单调和乏味啊。一个有情趣的老师,他的生命质量才是高的,也才可能得到学生的亲近。谁也不愿意与一个索然寡味的人去和谐地沟通。谁也不愿意与一个远离自己生活的人去沟通。

第三,做一个善于反省的人。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词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包括我们的学生,包括我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其实自身都有较全面的认识,但是真正会去反思还比较少。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让教师自己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具有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权。

第四,新课改下,要转变班级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新课改一个鲜明的特点是:由以前关注学生所学的“知识”到现在关注学知识的“学生”。这种关注点的转移以及“学生中心理念”的确立,使教学领域的改革取得了较大成效。然而,班级管理改革却相对滞后,一些不科学、忽视学生“自主性”、限制学生积极性的管理方式依然存在。滞后的班级管理改革制约着新课改的整体推进,因此班主任必须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彻底转变班级管理理念和方式。

第五,要摆正位置为学生的服务,应该以平等的人格对待学生。服务的好坏要学生来评价。教师还要提高服务手技能和态度,把学生作为服务的对象,要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看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我们有好的'心态,学生就会心存感激。当学生学会感激之后,才会醒悟,才会更好的回报教师。

总之,这次读书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其中的新理念,新方法,新建议,都有其独特的内涵,今后我还会不断地学习、充实、发展。

关于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合集10篇


关于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合集10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心得如何写了哦。那么读书心得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篇1

作为一名刚刚毕业不到两年的英语教师,无论是教学经验还是专业水平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读书既能够提升个人的修养,也能促进一名英语教师各方面的发展。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想要让自我的学生变得优秀,首先就要让自我变得更优秀!但是,我感觉自我有太多不足的方面。因此,我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又不明白从何学起。自从加入名师工作室之后,感觉有一盏明灯指引这我并且让我在教师道路上有了前进的方向。为了让自我成为一名更合格甚至优秀的教师,我利用将近一个月的寒假时间来给自我冲电,我看了一些关于《新教育》、《新课程标准》和《给教师的推荐》等书籍,但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给教师的推荐》这本书,我从中受益匪浅。

《给教师的推荐》是一本十分好的指导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书籍,虽然不是什么很有名的书,但是它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推荐,并且每一条推荐都谈到一个老师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与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典型事例相结合,加上精辟的理论分析,我自我法子内心的觉得这是一本对于一名想要进步教师的好书。比如,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让我从中真的学到很多,虽未亲身经历,但却受益匪浅。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推荐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我的教育素养,就务必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教师就应要不断培养自我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善于对书本中的资料深入地思考。“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有一桶水。”这句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上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比如,上课的时候,一个优秀的老师不只是有课本上的知识,肚子里还就应装有其他的知识。这样,即使不喜欢英语的学生也会因为喜欢你而喜欢上英语。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我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读那些教育专著,从而不断地补充自我知识的储备能量,使自我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在现实生活中,我了解到许多老师经过多年的教学,认为自我对所教资料已烂熟于心,没必要再认真努力地学什么新东西。我是很不认同有这种想法的老师。首先,我觉得一名老师知识越丰富,讲起课来资料就越生动搞笑,而学生的思维也就越容易跟上老师;其次,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知识是需要时时更新的,老的东西总会被淘汰的;最后但不只是只有这一点,就是教师在不断学习和亲身体验学习过程的同时才能更加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制定学习计划,实施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容易做出与学生实际的相贴合的对策。总之,教师永远没有理由停止学习或放松学习,而学习就正是在不断的阅读中实现。

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透过《给教师的推荐》这本书,我们教师,尤其是年轻的教师更要坚持不懈地读书,读教育名家的书,吸纳各家思想之所长,为自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提高自我的教育教学水平而努力。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篇2

5月14日下午,学校邀请了县关工委的同志给全校的教职工进行了一场法律讲座。听了关工委的同志讲的《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如何上好一节法制课》、和《教师在法律方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后,使我对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的行为规范、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从小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为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与老师接触的时间最长,特别是小学生,可塑性非常强,受教师的影响也最大。只有教师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才能培养出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合格人才。每位教师都应把《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列为必学内容,并深刻认识到不懂法律,不依法职教就是不合格的教师。此外,教师还应具有多元化的知识,不只是学习业务知识,还要不断加强教育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知识的培训与学习,注重自身良好素质的形成,从而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重任。尤其在实施新课程中,要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法治修养,提高教育学生的能力。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都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要有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深入理解心得教育思想,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思想教育能力。在教学中,要戒有粗俗的语言和散漫的工作作风,经常保持良好的仪表和教态。当学生的缺点错误时应采取说服教育的形式,做到实事求是,以理服人,循循善诱,启发自觉。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在表扬和鼓励的同时,指出他们的不足,肯定他们的成绩,以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教师的教育作用关键取决于对学生的态度。在教育学生时要做到:诚心、热心、关心、耐心和爱心。不简单粗暴地训斥学生,不体罚学生。教学中注意使用术语和文明语言,不使用土语、方言和大粗话。法制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教师要提高法制教育能力,注重调查研究,讲究发式方法,把法制教育寓于教育教学之中,在新课程中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教师若能把法制教育的方法、时机掌握恰当,运用灵活,对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抵制精神污染,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法制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和几堂课就能解决的事情,它需要家长的配合,更期待着社会风气的好转和我们教师能始终不渝的寓法制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篇3

本学期,我校根据中心校的安排,适时安排教师利用课余读一本书活动。旨在引领全体教师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营造人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氛围,积极践行“阅读生活化、学习终身化”的学习理念。

针对教师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需要,学校精心挑选了不同种类的书籍,包括一些教育专着、各种教育期刊杂志以及课程标准、专业知识方面的书籍,使教师能够从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功底、了解教改动态,学习新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的本领。在读书的基础上,学校定期组织的读书心得交流和研讨活动,使教师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习、解惑。

一、积极组织发动,宣传“读书活动”的精神实质,使每一位教师都切实领会活动的目的、要求及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学校召开学年、学科组长及骨干教师会议,商讨制定行动的计划和具体实施步骤,初步选定阅读的书籍名称和活动的场所地点及各项活动的具体负责人,做到了分工细致,责任明确,便于操作。学校以朱永新的《我的教育理想》为源头,鼓舞教师大量阅读经典使教师素质得到升华。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制度和奖罚细则,确保活动持续有效的开展,防止“一阵风”刮过的不良倾向。有活动制度的约束和指导,使教师普遍感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做起来易行。

三、建立学校、教研组、教师三级网络。学校负责整个活动的资料、资金、场所保障;教研组负责组织教师参与、实施;各位教师积极响应,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阅读、研究、讲座、撰写论文等各项工作。

为把此项活动搞好,学校添置了大量的图书;还增添了不少有益的硬件设备,配制光盘、音像制品,为活动提供充足的保障。

四、各项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通过活动,使教师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感受教育大师的风范,领悟素质教育的真谛,提高文化知识素养,增强教育管理的.水平,对科学研究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课题研究的水平逐步提高。

“阅读经典,丰富人生”活动在我校的顺利开展,得益者——教师,受益者——学生,同时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一定要把这项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使“阅读生活化、学习终身化”的理念成为每位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篇4

最近,读了王晓春老师所著的《教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他在书中讲述了100个教育案例,通过这些案例,诠释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如何正确处理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问题、教师与家长的问题以及管理问题。驻足于一百个案例,不禁被那一个个智慧的火花所折服。作为读者,读着也想着,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他做得好在哪里?我正是在这样身临其境的阅读中收获教育的智慧。智慧来自学习。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新时期的班主任应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的同时,不断地完善自己。必须不断地学习有关知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许多老师都有切身的经验和感受。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了解最新的教育技术和教育方法,使自己的教育视野更宽阔,教育办法更有效。

智慧来自了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必须时时站在学生角度上来思考问题: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当我们设身处地地多替孩子们想想,师生彼此间就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涵,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耐心和期待,同时也会让师生多收获一份快乐和欣幸!教学中,我们如果能蹲下身来,认真地倾听孩子们的心声,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想,才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灵活多变、富有创造性的德育方法,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在研究、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去教育学生,运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创造性地指导班级工作。

智慧来自善思。没有思考的教育,教育方法就会简单,甚至是野蛮。在我们的身边,人人都是教育工作者,但更多的和我一样,每天在疲惫中挣扎,难以享受作为班主任教师的幸福和愉悦,更多的是蒙在鼓里的教育者。我们缺少的就是思考,做智慧型的班主任要关注教育现象、会静心思考、会潜心体会。不仅遇到问题要尽心思考,事后还要善于反思。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也就是告诉我们,要有反思的习惯。反思,能使自己对工作更清楚,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够,还有待改进,该如何改进。如果一个老师从来都不反思的话,那么他就只能在原地踏步,永远也不会向前迈进哪怕一步。反思,是改进的源泉。没有反思,哪来的改进策略?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也许是我们穷尽一生也不能回答全面的问题。但是,走进《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使我获得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力与动力。让我明白了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的成功!也更坚定了我做一名智慧型教师的信心,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在实践中执着地思考,深入地研究,教育智慧将从中汩汩生成。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篇5

当我拜读完《做不抱怨的教师》这本书,我心里为之一颤。为自己以前对工作的不满而懈怠;对学生的不满而愤怒;对他人的不满而耿耿于怀。心里就十分懊悔、沮丧,难过。但这天读完这本书让我的心灵仿佛释然了许多。这本书就像一剂良药慰藉了心灵,我将用它的理论在今后的教育之路上践行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不抱怨工作,获得工作的乐趣。

俗话说得好:“好工作不如好身体,好身体不如好情绪。”的确,愉悦快乐的情绪对工作和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人们整天总是愁眉苦脸、郁郁寡欢。你纵使工作条件再好,职位再高,薪水再多,也是徒劳无用的。因为他们没有好的情绪去享受工作的乐趣,自然就会怨声四起,抱怨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也是如此,倘若我们没有好情绪,如何将快乐传达给学生,如何让学生愉快学习呢

高尔基以前说过:“工作如果是快乐的,那么人生就是乐园;工作如果是强制的,那么人生就是地狱。”一个人之所以总是抱怨自己的工作,往往并不是因为他的工作真的有多么的糟糕,而是因为他没有用一种良好的情绪,用一种用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我曾抱怨自己的工作太累,一周的满工作量,再带班主任,常常搞得自己晕头转向总是抱怨不止,虽然已尽力但还是力不从心,总觉得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策略不对,工作说变动就变动,这个年级学生的基础刚打好又被调到另一个年级,把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工作热情一下子就这样扑灭了。抱怨不给自己机会,把这种负面情绪带到了课堂,让自己的工作变得焦头烂额,此刻回想一下,感觉心惊肉跳,怎样能够有这种想法呢醒悟的瞬间情绪简单了,工作踏实了,也不感觉累了,原有的热情与幸福感又回到了自己的身边。

不抱怨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常常听到周围的同事抱怨说:“某某同学真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搞不懂。”“家长还说自己的孩子够聪明,简直太笨了。”“这届学生笨的太多,教的都感觉没有成就感”等等。这是教师常常抱怨的声音,当然侧面也表达出对学生的期望。但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也没有一个人会让自己完全满意。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不仅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就应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可能某个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但总有他闪光的一面,我们要善于发现挖掘。比如某学生热爱劳动,就让他担任劳动委员,充分调动他的用心性,培养其组织劳动潜力。某某生在音体美方面有特长,可为其带给他的展示机会等等。相信任何一个学生在爱的教育下都会有所收获,健康成长。

不抱怨压力,获得前进的动力。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压力是一把双刃剑,要么让你一败涂地全军覆没,要么让你一鼓作气地扶摇直上。作为一名现代教师,个中关键在于不抱怨压力,而是找出压力,利用压力,以更加从容的姿态用心应对自己的人生,进而追求人生更高层次的发展。

或许我们在工作中会觉得有很多压力很多不自在,不满足,不愉快的事情,客观的条件让我们颓废、悲观。但是,我要说,人不是万能的,七情六欲在影响着我们,教师是不就应唉声叹气的。我觉得,我们就应更用心地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如果用心,是能够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不光光是知识!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态度。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快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持续快乐的情绪,做一个阳光老师,不抱怨的老师,拿得起,放得下,生活就会简单而充实。

与其抱怨,不如埋头苦干。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时刻铭记身上的重担,把埋怨的时间和心思都用到提升自身素质上,让我们以书中的事例为借鉴;以书中不抱怨的心态为行为准则;以书中改变抱怨的方法为思路,做一个不抱怨的践行者。

读了这本书,我会延续以前的做人态度,不悲不喜,不卑不亢,多工作,少抱怨。累了,伸伸懒腰;困了,望望远处的风景;烦了,想想人生是多么的完美,活着真好;厌了,找家人说说内心的苦闷,让倦怠从此随风而去……

我们要正确应对种种压力,用阳光的心境缓解压力,用用心的人生态度挑战压力,让自己的工作充满挑战性,在这三尺讲台上创造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如果你还有时间抱怨工作,那么你就有时间将工作做好。若想有所作为,就要抛弃所有抱怨,学会享受工作中的乐趣,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正能量时刻围绕在身边。

从今以后,努力做个不抱怨的老师,不抱怨孩子的犯错,不抱怨家长,不抱怨自己的选取!怀一颗宽容的心,静静等待孩子在跌跌撞撞中成长!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篇6

暑假,学校分给每位老师一本书,我读的书是《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下面是我读此书的心得体会:

此书介绍了8位美国当代名师的精神档案,他们工作起来都是兢兢业业,全身心投入工作,并且,每位名师都有各自的风格,8位名师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他们有用不完的智慧和惊人的创造力,为他们各自的教育教学工作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这8位名师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当数号称“美国最好的老师”莱福。艾斯奎斯。

当一名教师倾其精力、美德与创造力时,他能为学生做什么?如果知道美国传奇教师莱福。艾斯奎斯的故事,你就有了答案。在美国众多的名师中,很难有人如莱福。艾斯奎斯一般给人震撼与惊叹——他在同一所学校听同一间教室,年复一年地教同一个年龄段学生长达20多年,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给他提供捐助的人也不计其数。他就是一个人在最小的空间里创造出最大的奇迹的名师。

他每天工作12小时,除了完成学校规定的课程外,他还主动教学生高等数学,让学生阅读原版文学名著,给学生排练《莎士比亚》戏剧,甚至在课间教学生弹吉他、打篮球和棒球!他总是把一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学校的行政老师,他们的工作是非常繁忙的,往往是不分8小时工作时段的,8小时之外,他们同样做着学校里的千头万绪的事情。寒暑假和双休日对老师们来说是最好的休息时间,可是对他们来说,却是最好的干工作的时间。我在暑假,经常来学校锻炼身体,看到学校行政和部分老师,几乎是天天来校工作,尤其是我们的陈校长,在暑假里他是每天必到的,每天都有干不完的工作,而且他是来得早,回得晚。真的是超强付出,同书里的美国名师莱福。艾斯奎斯是一样的!学校行政这么超付出的工作电影,他们不分时间的默默付出,是为了学校的明天更美好,为了保证开学后教师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为了学生在新学期里能更好地学习与成长。他们是我们广大教师学习的好榜样,我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果能有超强的付出,有这种争分夺秒的时间观,我们肯定能做出更多的成绩来的。正如艾斯奎斯所说的“成功无捷径”、“卓越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

艾斯奎斯曾经“头发着火还在教”!在一堂化学课上,一个学生点不着酒精灯,其它同学都要求进行下一步实验,艾斯奎斯不想把她落下,亲自帮她点,但无意中把自己的头发给点燃了,要不是孩子们叫了起来,艾斯奎斯还不知道。他说,“虽然这样很可笑,但我真的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我的大方向是对的——孩子们是你唯一操心的,其他任何事都必须忽略。”这让我更进一步明白了做教师的意义,教师要真正热爱你的学生,就作文要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要放下教师的架子,而不是走过场,假惺惺地说要帮学生,心里却不太情愿。我们只有源自内心地帮助学生,努力达到象艾斯奎斯这样的境界,这样,我们将会是真正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的,也会成为一名极其优秀的、学生都喜爱的好老师。

艾斯奎斯说:“在小学阶段,对儿童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是各年级的教师”,因为他们在小学阶段跟老师相处的时间是最多的,甚至超过了家长。所以,为了儿童最好地成长,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起着最好的、最关键的作用。教师应该提升自身素质,同时要加强职业操守,全身心地工作,发挥各自的岗位作用,为教育事业多多奉献出自身力量。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篇7

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我。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我。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我,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作为教师,不仅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力求知识全面。只有自我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更加用心向上。

一、时刻警醒自我

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成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我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有效教师们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们总是持续着真诚、热情、乐观和用心,他们十分乐意与学生一齐活动,一齐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钱梦龙老师说:教师只有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我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多改变自我,少埋怨环境"是魏书生老师总结的涵养性情的一条法则。这给予我的启示便是教师要以平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与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名师们为榜样,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新课程标准十分明确地把"合作交流"作为营造新课堂氛围和培养不宪政的重要目标。作为教师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好处。开敞胸襟,乐于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赏、不自我封闭。与学生亲密交往、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埋诚相对,相互扶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身边的长者、名师的指名和帮忙,团结的力量大,群众的智慧永远大于个体。

豁然大度,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不"同行相轻"也同样是一名有效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不断的自我反思,不断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三、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透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忙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关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心。教师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给予关怀。因此,教师要学会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处与烦恼;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沟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既然选取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无怨无悔!对教学过程负责。为了使自我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要坚持经常学习时事政治、专业理论等;要多听课,虚心请教,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教学艺术;每上一节课,都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状况设计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对学生未来负责。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就会影响其它环节,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因此,教师要立足当今,放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充当人梯,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千秋大业负责。对学困生负责。帮忙学困生是教学工作的重任,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教师在教学上、情感上应给予特殊的关顾,如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勇于摈弃旧事物、理解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篇8

要使自己的思想丰富,要使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首先得学会读书。在伟大的教育家苏霍苏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几乎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种方法、每一项措施,都要通过到阅读来实现。

你听:“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你再听:“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他的深情的目光首先对准的是一个个人的心灵而不只是具体的教学环节或手段,他一生所关注的始终是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的发展。这就使他的教育境界远远超过了一般侧重于研究教育技术的教育家,而使教育真正进入了人的心灵的宇宙。

而且,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表达他那些充满人情味的教育观点时,所用的语言也是既充满坚定信念又亲切温馨甚至不乏诗意的语言:“每个儿童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情感、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情感、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施加影响。”“思想应该像高大的橡树一样坚强,像出弦的箭一样有力,像烈火一样鲜明。真理的坚定性,真相的鲜明性和思想的不可动摇性,是从同一个名叫困难的源泉中涌出的泉水。”“亲爱的朋友,请记住,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因为在要摘掉这朵花时,不可抖掉那闪耀着小太阳的透明露珠。”

正是苏霍姆林斯基,让我意识到了自己身边的教育弊端:“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一个人只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等于根本没有表现自己,而我们的教育者,在人的这种片面性表现的情况下,就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我们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正是苏霍姆林斯基,向我指出了教师本人素质的重要性:“能力只能由能力来培养,志向只能由志向来培养,才干也只能由才干来培养。”正是苏霍姆林斯基,交给了我一个重要的教育工具,这就是“集体”:“教师的聪明才智在于,使孩子们把教师的意图当作自己的意图提出来并加以实行。一个真正的教育能手永远也不会使孩子感到自己是一个发号施令的人。”;正是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应该怎样对待学习困难的儿童:“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如果教师善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就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多么勤奋、专心致志地学习啊!”

一首诗中这样写到:让生命不停增值;在十年以后更显丰盈。教育是一个周期性很长的特殊职业,年轻教师要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即使补丁,也能锈成一朵花。先只管耕耘,不要问收获。教育因我们而精彩,我们因教育而幸福。我们既要为孩子的一生成长奠定基础,也要使自己的生命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增值。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篇9

进入21世纪,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速,教育的基石与精髓就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强调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不断学习的教师,才能不断地适应发展和变化的时代要求。

有效研修坚持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教师的发展是目标,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是教师发展的结果。教师素质、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亿万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着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关系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提升。

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研修活动的重要目标,我们每个教师不仅应该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而且应该是有道德文化的追求,不断自我更新的人。

教师专业的发展需要的主要是在学校教学和课堂实践中产生的,学校既是教师专业生活的环境,又是终身学习的场所,课堂既是教师施展专业素质的舞台,又是教师不断获得专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在这次研修中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1、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放平自己的心态,认真学习,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求教育教学新规律,上好每一节课,向其他教师学习,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他们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和学识水平,并善于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反思自己,对于好的做法积累为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纠正,改过。

2、通过学习,使我提高了自己的师德水准。教师大计,师德领先。教师的师德重在自我修养。“美德出于有知,知识是一切德行之母”,使我深切地领悟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无止境”的真谛。只有认真学习和掌握各种道德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并对所学的道德知识和人生哲理以深入思考,才能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培养趋善避恶的道德意向和情感,从而择善而为择善而教,为人师表。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篇10

最近通过阅读《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一书让我深有感悟。这本书在教师行为的层面上,让我们看到了新课程理念的存在,并感受到了它的冲击力。它的真正来源不是“文本”而是教师实践经验的升华,是教师课堂生活的新感悟,是教师教学反思后的新变化,在新课程中教育理念的变化是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获得知识,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作者在本书中采用访谈录的形式,通过对优秀教师的优秀教学案例的介绍,将新课程的理念和教与学的方式作了情境化处理,每一个案例前有教师小传,案例后是问答形式的访谈录。回答的问题鲜活的、切实的、访谈录之后还有详细的案例分析。书中描述的全国各地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例,给我感触良多。发现这里每一位有成就的老师都是学生们所爱戴、尊敬的;都能让学生心悦诚服的;都能与同学们交心的;都能点燃希望的老师。他们的人格是那样的让人敬佩,他们的教学理念是那样的让人浮想联翩,他们的教育教学机智让人心服口服。

下面谈一谈我读后的一点点体会。

首先,我认为“新课程”这个概念,并不是凭空得出来的理念。它是从前辈教师们通过辛勤的劳动,在工作中摸索出来的教育经验,教学心得中吸取精华,而同时也借鉴了国外教育研究成果,才得出来的。从书中我们可见到,这些教师们的经验心得并不是一朝一夕可得到的,也不是在新课程提出后才有的,是通过总结过去的工作,加上个人创造性的加工得到的。其实早在80年代末就已经有类似的观点的文章在报刊、杂志上刊登过。而新课程正是把这些前辈的经验整合起来形成的。

其次,新课程虽然源于教学研究中的成果,但不是简单地“旧酒换新瓶”,提出了许多先进的教学观念。在书中提到了,在新课程下“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注重学生终身学习比被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学生评价体系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发前进的`泵`。”等观点,可见新课程以人为本,体现了教育的“人性化”的理念,教育不应该是让孩子们去适应教育,而是教育去适应社会,适应孩子,引导孩子们学会终身受益的技能。书中还提到“不需要学生人人升学,但要人人`成材`”,这是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一个使命。我们的教育不一定要把孩子们都培养成“硕士”,“博士”。因为我们的社会需要方方面面,各个层次的人才,需要的是对社会有贡献,有使命感,能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人才,而不是掌握了高科技技术却用到不法途径上的“危险品”。所以,教育要去适应社会需求,重视学生综合素质,道德品质的培养。而新课程要培养的正是这方面的人才。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关于教师读书心得1000字范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书心得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关于读书的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