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史问廉观后感想(一):以廉为本 强修养 正作风 作表率
——刘廷福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鉴史问廉》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揭示廉则兴、贪则衰的治国之道,弘扬不畏强权、公正执法的优良传统,树立激浊扬清、追求正义的价值取向,推崇克己修身、廉洁奉公的道德人格,为我们提供了一部研究和借鉴历史的教科书。在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重拳惩治腐败,强势反腐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鉴史问廉》更加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给予我们更多的警示与告诫。
一、要以廉为本,轻名利,讲操守,提高自身修养
我国自古以来,各个阶层和各个朝代均高度注重以道德引导官员,提倡以德为先、以廉为本。当前,要实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首要前提是"干部清正",党员干部要守住自己的节操,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要怀修养之心,提高思想境界。我国历来有注重自省和个人修养的传统,强调"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清朝大臣张英和其子张廷玉"父子宰相"留下的"六尺巷"的故事,是为官者克己修身崇德重礼的见证。当前,党员干部要以"慎独"的精神要求自己,始终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借鉴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通过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磨砺,将党和人民以及社会长期形成的政治原则、道德律令转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树浩然正气,扬昂扬锐气。
要怀淡泊之心,正确对待名利地位。不追求名利地位才能志趣高洁,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独立人格,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才造就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以淡泊之心对待个人名利和职位升迁,甘于吃苦,不计得失,谋事而不谋利,奉献而不索取,以国家的发展和人民利益的实现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而不以个人进退荣辱为怀。
要怀律己之心,抵制各种诱惑。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是严于律己的典范,东汉时,杨震举荐的官员王密为报推举之恩,夜晚拜访杨震并奉上黄金,杨震连连拒绝。王密以为他怕人看见,有损名声,便说:"暮夜无知者。"杨震愤然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把黄金扔给王密。在当今,面对纷繁复杂的客观环境和社会思想、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的新形势,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慎独慎行,择善而交,自觉清除和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始终做到一尘不染、两袖清风。
二、要以廉为纲,重勤政,求实效,切实转变党风政风
宋代的吕祖谦在《官篇》中指出:"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这里将"清廉"列为官德之首。可见,"廉"是为官从政者最起码的政治要求和道德价值取向。党员干部要以廉为纲,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切实转变党风政风。
要突出勤政爱民,心系群众。用心爱民,才会得民心。李世民崇尚"恭俭爱民",才开创了大唐王朝的鼎盛繁荣;焦裕禄、孔繁森为民鞠躬尽瘁,才受到广大群众的深情爱戴。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脚踏实地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关切民之疾苦,体察民之忧患,排解民之急难,自觉地为民尽责、为党分忧,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要突出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千百年来人民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重要结论。政府办公室承担着市政府各项方针政策出台前的调研、参谋和决策部署的督促落实工作,直接影响政令畅通与政府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四大一高"战略的深入推进,要深入实际察实情,强化调研理清思路,为决策提供参考;要围绕决策督实事,善于协调抓督查,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要提高效率讲质量,主动服务求实效,切实提升政府执行力。
要突出廉洁从政,秉公用权。历史上,包拯、狄仁杰、海瑞、于成龙等人物公平正义、政治清廉,获得百姓赞誉。党员干部要牢记"执政为民、立党为公"的宗旨,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正确处理好亲情与党性的关系,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公私分明,决不能把权力变成以权谋私、假公济私的工具。
三、要以廉为帜,重品行,作表率,引领良好社会风气
党风政风影响社会风气,党风政风清明则民风淳厚。孔子云"政者,正也,子帅以正,熟敢不正".党员干部应该成为社会的"正能量之源",以正直清廉、施政以德、忠于职守为社会作出表率,成为良好社会风气的引领者和先行者。
要带头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价值取向,必将走向衰亡,这是历史规律和社会真理。秦始皇千秋万代的帝国梦因"奢"至于二世,西晋在"斗富"成风中毁灭,南宋因搜刮民力建奢侈建筑"艮岳"而土崩瓦解。因此,党员干部应当牢固树立"以勤俭节约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观念,带头增强节俭意识,并把它体现在生活细节上,落实到工作实践中,杜绝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杜绝安逸享受、因奢入腐、损公肥私。党员干部带头克勤克俭,清正廉洁将蔚然成风。
要带头做恪守诚信的典范。要以实际行动践行"明理诚信、善做善成"的三门峡精神,把诚信的外在道德约束内化为自己的品德素养和人格魅力,珍惜诚信声誉,维护诚信形象,践行诚信美德,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光明磊落、坦坦荡荡,促进诚信成为一种时代风尚和普遍自觉。
要带头塑造简约务实形象。要严格落实"八项规定",各项调研活动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倾听群众真切的声音。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把时间精力用在攻坚克难,促进事业发展上。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简约务实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努力开创办公室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创新开放、富裕文明、平安和谐、生态宜居三门峡贡献力量。
鉴史问廉观后感想(二)
——刘小英
1月9日在央视记录频道播出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是一部回望历史、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精华的作品。观看过后,我深刻感受到该片内涵深厚、立意高远,它站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高度,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探寻廉政文化的力量,在强力反腐的当下,此片更具现实意义,更能深入人心。
坐在电视机前,重温那一段段湮灭的历史,观看那一个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次次受到震撼和警示。我们看到诸子百家对廉洁理念的阐述,既有孔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样的名言,也有老子"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这样的警句;看到历代中国人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如屈原、文天祥等舍生取义彪炳史册,如包拯、海瑞等刚正不阿流芳千古,如张养浩、孙嘉淦等勤政爱民令世人景仰。通过这部纪录片,我们深刻认识到反腐倡廉、追求公平正义既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华民族从危难中重新崛起、走向复兴的推动力量。
"以史为鉴、鉴往古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研究我国反腐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建设。"从建党之初,我们党就继承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等具有共产党人革命风格的艰苦奋斗精神,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了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当然,我们党也清醒地看到,有些人地位变了,权力大了,逐渐脱离群众,特别是一些干部抵御不住各种诱惑,不是用手中权力为人民工作,而是用来谋求私利想方设法维护和扩大既得利益。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认识到腐败是附着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严重影响了党的健康和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狠抓作风建设、反对"四风",反腐倡廉、打虎拍蝇,清除党内毒瘤,把那些贪腐的官员一个个拉下马,从严治理党风,赢得了民心,这就是以史为鉴的最好体现。
不能坚守廉洁就会滑向腐败。每一个腐败的故事都是从廉洁意识的淡漠开始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天看《鉴史问廉》,引人深思,让人清醒。要想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干部清正"守住自己的节操。同时加强制度建设,真正"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样才能达到政治清明、国家安宁、和谐向上的治国目的。
作为市直工委书记,要充分发挥机关党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有力的措施,扎实推进机关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着力抓好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推进机关作风建设。着力提升服务中心水平。围绕"四大一高"战略和全市转型发展,落实好"进千村帮万户"活动长效机制,继续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和文明服务活动;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及第五届市直机关职工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凝聚起党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
鉴史问廉观后感想(三)
——谢贵强
看完8集纪录片《鉴史问廉》,心潮难以平静。该片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站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高度,在历史的兴衰沉浮之中挖掘中华廉政文化的优秀遗产,全方位展示了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精华。《鉴史问廉》主题鲜明,故事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在当前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构建政治新常态的的新形势下,此片的问世具有深远现实意义。
观后沉思,让我想起了一句至理名言和一段伟人的对话。一句名言是"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该句名言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咏史》诗,诗人托古讽今,集中地揭露了一些亡国之君因穷奢极欲而导致亡国灭身的历史现象;一段伟人的对话是毛主席和黄炎培的对话。1945年7月,毛泽东邀请黄炎培等人到他住的窑洞里作客。毛问黄来延安考察有何感想?黄炎培坦然答道:"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对黄炎培的坦诚直言,毛泽东当即非常自信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这句至理名言和这段对话鲜明的告诉我们执政党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瞻远瞩,及时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规定出台两年来,我们党的党风有了很大的好转,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也有了较大转变。就质监部门而言,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质监系统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更加强化,群众观念更加牢固,工作作风更加扎实,群众满意成为工作主流。
在看到这些成绩的同时,当前在作风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存在官本位思想,宗旨意识不强。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自觉或不自觉地做了"官本位"意识的俘虏,背离了党性和党员宗旨,由此也衍生了种种不正常现象。二是工作浮躁,脱离群众。个别领导干部习惯于发号施令,做事情仅靠开会,发文件,做工作有布置,无检查,对上级的批示虚于应付,热衷于表面文章;这是与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宗旨相背离的。三是忙于会议应酬,忽视理论学习;四是忘却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等等。
在新形势下改进和加强质监系统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要从"领导带头、上下配合、严肃执纪、群众监督"四个方面抓起,扬正气、树新风,打造一支作风严谨、勤廉双优的干部队伍。
一要领导带头,落实改进作风建设的各项规定。改进作风建设领导干部是关键、是表率。好的作风是抓出来的,也是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用模范行动带出来的,所以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树立标杆,形成自上而下改进作风建设的良好局面。一是带头执行制度。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领导干部既是改进作风建设的倡导者、组织者,也是实践者和推动者。领导干部执行制度不能搞特权化、特殊化,要从我做起、带动全员。二是带头落实措施。习近平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提出"领导干部们多回家、多看书、多上网、多运动,就能生活得很幸福、很充实。"总书记的话给我们带来一股新风,也提醒领导干部在工作上要做带头人,在生活上要做普通人,要以朴素健康的工作和生活作风带动企业内部良好风气的形成。三是带头树立形象。要深入开展"为民、务实、清廉"教育实践活动,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了解倾听群众呼声,努力解群众之所难,帮群众之所需,树立党员干部在老百姓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二要上下配合,营造改进作风建设的良好环境。改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离不开大家的配合,只有上下共同努力,以良好的风气营造良好的环境,才能切实推进作风建设。一是不能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中央"八项规定"和系统内容制定的具体措施,是系统上下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要彻底刹住歪风邪气,做到上下同力同为,共同推进作风建设。二是不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思想和行动上要与上级改进作风建设的统一部署保持高度一致,决不允许在贯彻落实上级各项规定上做选择、搞变通。
三要严肃执纪,加大改进作风建设的监督力度。纪检监察部门要认真履责、严肃执纪,为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提供监督和保障。一是要坚持原则。纪检监察部门在对改进作风建设具体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时,要明确职责、坚持原则,不要流于形式、照顾面子、留有余地。二是要坚持经常。要把对改进作风建设的监督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抓好、抓实。针对容易出现、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提醒、及时督促整改、及时敲响警钟。三是要坚持倡廉。要加大倡廉力度,提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意识和能力,筑牢领导干部的思想防线",否则时间长了就会酿成大错,造成不好的影响。
四要群众监督,形成改进作风建设的联动机制。群众监督是一种警戒,是一面镜子。领导干部只有把权力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才能提高自律意识,切实改进作风建设。一是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监督。作风是否确实好转,要以群众是否满意为标准。领导干部应养成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习惯,经常听意见、查短板、纠不足,以良好的作风取信于民。二是群众要主动进行监督。广大群众要增强监督意识,发挥监督作用,勇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准确反映问题,对于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现象及时制止,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改进作风建设要善始善终、善做善成,要防止一阵风。" 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工作,所以要有韧劲、有长劲,要坚持不懈、常抓不懈,要继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使改进作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我们相信,通过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打造一支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守得住底线、担得起重任的干部队伍,一定能为质监系统稳中求进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保证。
纪录片《鉴史问廉》观后感
“士不可不弘毅”,弘毅塑造和承载了璀璨的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也成就了“士”厚重的人生。以史为镜知兴替、以人为镜明得失,从纪录片中看对历史的回顾、对人物的剖析,最深切的感悟就是要以弘毅承载厚重的生命。
一、立本:明死生之大,秉允公弘毅之志
《哈姆雷特》中的“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之所以能成为名句,正因为它道出了对人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此之为“明死生之大”。有了信仰,就有了内心的骄傲和精神的充实,就有了人之为人、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魂”;有了坚定的信仰,才不会在波澜壮阔的历史中迷失,才能经受住大风大浪的考验,才能不为名利所累、做到“功藏于无名”,哪怕被史书错记、经口错传,仍然能坦然乐观、问心无愧。
《述志令》中,曹操坦白、直率、恳切地表达了以平定天下、恢复统一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成就巍巍中华五千年的,正是这种“允公”的深沉正大,正是无数仁人烈士“匹夫之有重于社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责任担当。回顾历史,只有“为公”方能被人民和历史所认可,方能塑造可为传续之“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修身为首,修身首先要立志,只有内心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信仰,才会在任何时候都有一个公心,思想和行为也就不会只局限于当下或某一域,也就能经得住历史的考验。
二、持中:守仁义之道,担允能为民之责
韩山韩江韩公祠,苏堤白堤都江堰,是百姓对为民有为的纪念。曹操《军谯令》中的“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虽不事雕琢,尤令人感心动魄。唯时常深入社会底层而不仅仅是基层,去亲身感受民众艰难之处,才能使人不失恻隐之心;只有克勤克俭,才能使自己不陷入享乐的泥沼而忽略百姓之苦;也只有心怀仁慈努力营造包容、公正、和谐的环境才能弘扬正气,为民增福祉。
范仲淹说,私罪不可有,公罪不可无。只有勇于担当才能有为,担当才能获得人民和历史的认可,才可以让人的生命变得厚重。而“智圆行方、经邦济世”之能是担当的基础,唯有自强不息,知行合一,以更宽阔的视野,更深远的谋划,不断提高自己辩证地认识世界、处理关系、服务社会的能力,才能避免走错方向,更好地服务人民,更有效地提高社会的科学、公正、幸福水平,才能被历史所铭记。
鉴史问廉观后感850字(一)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鉴史问廉》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揭示廉则兴、贪则衰的治国之道,弘扬不畏强权、公正执法的优良传统,树立激浊扬清、追求正义的价值取向,推崇克己修身、廉洁奉公的道德人格,为我们提供了一部研究和借鉴历史的教科书。在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重拳惩治腐败,强势反腐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鉴史问廉》更加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给予我们更多的警示与告诫。
一、要以廉为本,轻名利,讲操守,提高自身修养
我国自古以来,各个阶层和各个朝代均高度注重以道德引导官员,提倡以德为先、以廉为本。当前,要实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首要前提是"干部清正",党员干部要守住自己的节操,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要怀修养之心,提高思想境界。我国历来有注重自省和个人修养的传统,强调"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清朝大臣张英和其子张廷玉"父子宰相"留下的"六尺巷"的故事,是为官者克己修身崇德重礼的见证。当前,党员干部要以"慎独"的精神要求自己,始终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借鉴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通过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磨砺,将党和人民以及社会长期形成的政治原则、道德律令转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树浩然正气,扬昂扬锐气。
要怀淡泊之心,正确对待名利地位。不追求名利地位才能志趣高洁,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独立人格,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才造就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以淡泊之心对待个人名利和职位升迁,甘于吃苦,不计得失,谋事而不谋利,奉献而不索取,以国家的发展和人民利益的实现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而不以个人进退荣辱为怀。
要怀律己之心,抵制各种诱惑。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是严于律己的典范,东汉时,杨震举荐的官员王密为报推举之恩,夜晚拜访杨震并奉上黄金,杨震连连拒绝。王密以为他怕人看见,有损名声,便说:"暮夜无知者。"杨震愤然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把黄金扔给王密。在当今,面对纷繁复杂的客观环境和社会思想、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的新形势,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慎独慎行,择善而交,自觉清除和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始终做到一尘不染、两袖清风。
二、要以廉为纲,重勤政,求实效,切实转变党风政风
宋代的吕祖谦在《官篇》中指出:"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这里将"清廉"列为官德之首。可见,"廉"是为官从政者最起码的政治要求和道德价值取向。党员干部要以廉为纲,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切实转变党风政风。
要突出勤政爱民,心系群众。用心爱民,才会得民心。李世民崇尚"恭俭爱民",才开创了大唐王朝的鼎盛繁荣;焦裕禄、孔繁森为民鞠躬尽瘁,才受到广大群众的深情爱戴。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脚踏实地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关切民之疾苦,体察民之忧患,排解民之急难,自觉地为民尽责、为党分忧,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要突出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千百年来人民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重要结论。政府办公室承担着市政府各项方针政策出台前的调研、参谋和决策部署的督促落实工作,直接影响政令畅通与政府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四大一高"战略的深入推进,要深入实际察实情,强化调研理清思路,为决策提供参考;要围绕决策督实事,善于协调抓督查,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要提高效率讲质量,主动服务求实效,切实提升政府执行力。
要突出廉洁从政,秉公用权。历史上,包拯、狄仁杰、海瑞、于成龙等人物公平正义、政治清廉,获得百姓赞誉。党员干部要牢记"执政为民、立党为公"的宗旨,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正确处理好亲情与党性的关系,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公私分明,决不能把权力变成以权谋私、假公济私的工具。
三、要以廉为帜,重品行,作表率,引领良好社会风气
党风政风影响社会风气,党风政风清明则民风淳厚。孔子云"政者,正也,子帅以正,熟敢不正".党员干部应该成为社会的"正能量之源",以正直清廉、施政以德、忠于职守为社会作出表率,成为良好社会风气的引领者和先行者。
要带头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价值取向,必将走向衰亡,这是历史规律和社会真理。秦始皇千秋万代的帝国梦因"奢"至于二世,西晋在"斗富"成风中毁灭,南宋因搜刮民力建奢侈建筑"艮岳"而土崩瓦解。因此,党员干部应当牢固树立"以勤俭节约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观念,带头增强节俭意识,并把它体现在生活细节上,落实到工作实践中,杜绝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杜绝安逸享受、因奢入腐、损公肥私。党员干部带头克勤克俭,清正廉洁将蔚然成风。
要带头做恪守诚信的典范。要以实际行动践行"明理诚信、善做善成"的三门峡精神,把诚信的外在道德约束内化为自己的品德素养和人格魅力,珍惜诚信声誉,维护诚信形象,践行诚信美德,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光明磊落、坦坦荡荡,促进诚信成为一种时代风尚和普遍自觉。
鉴史问廉观后感850字(二)
近期,观看了由中央电视台、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大型历史文化政论片《鉴史问廉》,该片站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高度,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在历史的兴衰沉浮之中挖掘中华廉政文化的优秀遗产,借助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和典型人物,全方位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精华,探寻廉政文化的力量。重温那一段段湮灭的历史,观看那一个个沉重的故事,既有历史纵深感,又有现实时代感,引人入胜、发人深省。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应多从这些古代廉政文化里面汲取为政以德、礼法相依、德主刑辅、治权官吏、正心修身的一些思想和做法,古为今用,提升监督执纪水平。
一是以史为鉴,筑牢思想防线。《鉴史问廉》借助历史上的真实廉政经典故事,进一步明析和梳理廉政文化基因。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魏征、狄仁杰、包拯、郑板桥等一大批清官廉吏曾在河南任职,留下大量廉政佳话和典故,如"周公吐哺"、"甘棠遗爱"、"羊续悬鱼"、"精忠报国"等,为历代百姓传颂和敬仰。片中也有如张养浩所撰《为政忠告》、孙嘉淦所提《居官八约》等对"官德"的重视和倡导。因此,作为共产党员,特别是纪检监察干部,要以史为鉴,时刻为自己敲醒警钟,要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反面教材中汲取教训,从点点滴滴处严格要求自己,正确运用好人民赋予的手中权力。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斩钉截铁、坚定不移;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敢于斗争、敢于亮剑;在关键时刻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
二是敢于担当,切实把监督执纪责任扛在肩上。该片第三集《清浊之辨》的结尾,以"五人之墓"的故事告诉人们"生死的意义很重大,即使是一个普通百姓对国家也有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就在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之中。"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作为一个党员领导干部,要牢记"为官避难平生耻",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要切实把监督责任扛在肩上,敢于担当,勇解难题,这才是鉴史问廉下的新常态。
三是廉洁自律,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是讲为政者必须身正行直,办事公道。这部政论片再次昭告世人:在社会主义中国,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党纪面前没有特殊党员。一个党员干部,不管地位多高、权力多大,只要违法乱纪,终究逃不脱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以身试法者必亡。因此,必须严于律己,以法律己,管好自己"做热点工作但不做热点人物".
四是当拘小节,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剩喜门前无贺客,绝胜厨内有悬鱼",说的便是东汉"悬鱼太守"羊续居官清廉,拒受属下之礼,流芳百世的故事。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时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婉拒了江西老红军委托代表明经华转呈的两瓶茶油,亦为群众所称赞。或许在许多人看来,两瓶茶油,又能值多少钱?收了也无妨。但习近平总书记却用实际行动为全体党员干部上了一课,"小事当慎,小节当拘"."小节不慎,大节难保",在"小节"上疏于防范,最终只能是思想滑坡、不能自拔,直至铸成大错。因此,要从细小的问题入手,在小细节上管住自己,无论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要做到心不贪,嘴不馋,手不长,洁身自好,时时警惕,做到常弃非分之想、常惧法纪之威、常思监督之益,不给别有用心者留下可乘之机,在思想作风上过得硬。
鉴史问廉观后感1000字(一)
《鉴史问廉》的第一集——兴衰之思所讲述的西晋王朝、唐、北宋的兴衰史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石崇和王恺的斗富,表面看不过是富豪间一掷千金的炫富大比拼,背后折射的却是西晋王朝制度上的败笔,用人上的"只讲门第、无论才能"导致庸官蠹吏把持朝政高高在上,有才之士困顿江湖;经济上的"占田制"更加速了"官越大钱越多"的不正常的官阶晋升之争,而这种最不公正的制度,最终导致了西晋王朝官员整体性腐败和社会的溃败,因而在王国之后还被后世史学家赋予"中国历史上最腐败、最黑暗王朝"的"美誉"!
大唐的兴衰更是一面镜子:在经历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吏治清廉时代的辉煌之后,自从误用了一个不学无术而又精通音律的李林甫为宰相后,曾经的一代明君唐玄宗一步步坠入了李林甫为他精心设计的"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昏庸无为的温柔乡,进而引发了长达七年的"安史之乱"并就此终止了一代天朝的神话。
有了前朝的教训,大宋初年呈现出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治国新景象。科举制度的兴起真正做到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才有了一代"圣相"李沆,才有了对官员"婚丧、宴饮、车马、服饰"的严格规定,才有了对官员"贪污受贿者处以极刑"的重典,才有了包括印刷术的发明在内的科技大爆发,才有了《清明上河园》中的大宋京华梦!
可惜这样的繁华却不敌一块块石头!瘦金体的始祖——宋徽宗赵喆,热衷于艺术家的享受,大江南北的臣子投其所好的运来各色奇石异花,修建了"艮岳"的同时,提拔了一介平民却献石有功的朱勔为节度使,动摇了严密、公正的科举制度;使江浙百姓受花石纲之役二十年,怨声载道;陷入了内有方腊的起义造反、外有金兵入侵的窘境,最终蒙受了靖康之耻,北宋就此终结。而那些跋山涉水而来的艮岳之石,最终却堆砌在了金人新建大都的皇家园林中。
由此想到了前段时间网上频频闪现的"炫富照"——郭美美炫富坏了不仅仅是红十字会的名声,还引发了全国的血荒,成就了网络热词"干爹";表哥杨达才不经意的名表炫富揭开了一个贪腐大案;湖北通山县80后女县长胡娟更是坐在铺满百元大钞的沙发上……中国的老百姓从来就是"不患穷,就患不公",一个个官员或是官员的"干女儿"厚颜无耻的炫富照,怎能不激起人们"仇官恨富"的心理?!"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再说说追求。人是要有追求的,可这追求必须是正能量的、利人利己的,如果打着追求的幌子,利用手中的权利,满足一己私利、贪图奢靡的享受,就不仅仅是"追求"那么简单了。原江西省长胡长清就有追求,一向以"书法家"自居,南昌的大街小巷的店铺曾经挂满了他手书的匾额,但在他2000年3月因索贿受贿数额巨大被判处死刑后,南昌的垃圾堆里处处可见他的"墨宝"!河南省原人大副主任秦玉海的摄影作品集《真水天香》曾经悬挂在上海、深圳、北京建国门地铁,在北京开过个人摄影作品展,甚至获得过全国摄影界最高奖——艺术创作金像奖,然而在他"犯事儿"后,经专业摄影师曝出内幕称,秦玉海的摄影技术近卫入门级,其作品全部都是经过必要的修图软件处理,甚至有专业摄影师为他调好光圈和速度,"就等领导按下快门"——就是这样一个入门级的摄影大师,手持着价格不菲的摄影器材,走过了《焦作山水》、领略了《云台山风光》,在《十月凤凰山》留下了《五大连池印象》,并最终结成了个人摄影精品集《真水天香》(以上均为秦玉海摄影作品集名称),他的摄影足迹也是他从勤政到犯罪的历程!这,也叫一种"追求"!
以铜为镜,可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天看《鉴史问廉》,引人深思,让人清醒。要想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干部清正"守住自己的节操。同时加强制度建设,真正"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样才能达到政治清明、国家安宁、和谐向上的治国目的。
鉴史问廉观后感1000字(二)
我认真观看了由省纪委联合中央电视台摄制的8集大型历史廉政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该片站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高度,在历史的兴衰沉浮之中挖掘中华廉政文化的优秀遗产,探寻廉政建设与社会及文明兴衰的关系;该片主题鲜明,情节突出,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故事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是一部内涵深厚、立意高远、气势恢宏、制作精良的廉政文化重磅之作。看后,引人深思,令人清醒,体会颇深!
一、"反腐倡廉"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推动力量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我看罢《鉴史问廉》之《兴衰之思》的最大感受!秦国虽有万里长城,能抵御外敌的入侵,却抵挡不了"奢"的侵蚀,最终始皇千秋万代的帝国梦因"奢"而止于二世;历史上最腐败的政权之一,也是的最短命王朝之一的西晋,毁灭在"斗富"中;贞观之治的李世民明白"以史为镜,可知兴衰",崇尚"恭俭爱民",开创了大唐王朝的鼎盛繁荣……
纵观历史,一个个王朝的兴亡更替在中国大地上反复上演。但是,一条始终不变的规律一再显现,那就是"廉则兴,贪则衰". 贪腐不会导致一个王朝迅速衰亡,但一定会导致这个王朝灭亡。管不住腐败,国家就有危亡之虞;遏制了腐败,国家就能长治久安。
当前,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充分认识到腐败是附着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严重影响了党的健康和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于是,从严治党,狠抓作风建设、反对"四风",反腐倡廉、打虎拍蝇,清除党内毒瘤,赢得了民心,就是以史为鉴的最好体现。
就一个国家而言,"清正廉洁之日,则国家昌盛;贪污腐败猖獗之时,则国事衰微。"那么,对于一所学校、一名校长而言,廉洁同样重要。作为一名校长,一方面要做到"干部清正"守住自己节操的同时,还要加强教育与管理,使全体教师自觉树立廉洁自律的意识,让每一位教师不仅要廉洁从教,而且要把廉洁的种子种到每一位学生的心里,确保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廉洁之花也能够竞相怒放。
廉洁是一种正气,更是一种风气,当一个集体里廉洁的风气盛行时,这个集体势必会欣欣向荣的发展。当廉洁的风气在校园里盛行时,团队的凝聚力会更强,学校的教学质量一定会提高。当下,我校正在开展"学规章、守纪律、正作风,争做人民满意教师"活动正体现了这一要求。
二、"制度建设"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根本保证
《鉴史问廉》通过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展示了历史转折点上清官能臣和贪官乱臣不同的人生轨迹,剖析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选择,向观众讲述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价值追求。同时,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廉政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廉政制度是政治制度的基础工程,对反腐惩贪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如何遏制腐败和滥用权力,历朝历代在制度建设上作出了大量有效的尝试和努力。纵观历代王朝,在选任以廉、考核以廉、依法监察三方面都出现过科学规范的廉政立法,一些行之有效的廉政法令制度,对于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
西汉的《二年律令》法典的制定与执行,一时间使西汉廉吏丛生,政治清明,可见法律对惩治贪腐的威力之大;唐朝制定《唐律疏议》,整饰吏治,严惩贪赃枉法,才使得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的良好政治局面和社会发展。
当前,我们应积极借鉴历史上法治反腐的一些优秀精神内涵,在贪污腐败者头上高悬一柄法治的"达摩克利期之剑",用法治的利器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保驾护航。我们要坚持依法治国,廉洁与清正并行,努力构建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加强制度建设,真正"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样才能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达到政治清明、国家安宁、和谐向上的治国目的。
国家如此,学校亦然。本学期,我校为加强科学管理,促进学校持续发展,围绕创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特别是学校新任班子组建以来,我们将制度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要求每位班子成员切实转变作风,对分管工作内的有关制度建设主动牵头介入,梳理完善已有制度,废止不适用的制度,研究制定新的制度,形成科学的管理机制,用制度去管人、管事、管权,使全体教职工心有制度、行有规范,真正实现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汇聚学校发展的正能量。
三、"道德与文化"是防止腐败的强大力量
《鉴史问廉》之《道德之择》告诉我们:在漫长的历史中,克偏、戒巫、范家、全节、修身,以及清慎勤这些被称为为官之德的警句箴言,一直被历朝历代视为官德的重要内容。除了制度因素,道德约束是克制腐败发生的有效方式。古今中外,法律和制度只能从外部围追堵截腐败发生的可能性,但道德却可以从根本上消除腐败的"迷思".历史上不乏这样的正面事例,如清朝大臣张英和其子张廷玉"父子宰相"留下的"六尺巷"的故事,是为官者克己修身崇德重礼的见证,它启发后人遇事要行善、以宽大为怀、自甘吃亏,更不能因为是"官亲"就浅薄狂妄、目空一切,仗势欺人,横行霸道。"六尺巷"为我们从政人员诠释了"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的为官修德的道理。
"悬鱼太守"羊续的为政清廉、拒绝受贿的美德令人敬仰,他甚至拒绝接受一条鱼的馈赠,牢牢地堵住了行贿的大门。这让我想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我们抓中央八项规定贯彻落实,看起来是小事,但体现的是一种精神。可以说,虽然时代不同,但《八项规定》的制定与实施,与羊续的悬鱼行为可谓异曲同工。
《鉴史问廉》之《文化之力》告诉我们:廉政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具有极强的历史传承影响力。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中,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无数文人士大夫的不懈追求,也是为官从政者一生戮力奋斗的终极目标。扬善惩恶、尚廉治贪、扶正祛邪,始终是社会的追求和百姓的企盼。
范仲淹的名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为何能感动几百年后的海瑞?就是因为清风文化历史是超越时空的,清风文化历史是有力量的。难怪有人说,清风文化如空气一般无孔不入,它像一双无形的大手,以一种强大的力量将官员的行为拉入符合廉政价值观的轨道。"文化而润其内,养德以固其本"就是这个道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说:廉洁自律,必须筑牢思想防线,加强主观世界改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党性修养,做到持之为明镜、内化为修养、升华为信条。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这就是对从政者必须具备的官德的具体要求。因此,治官先治德,开展各种形式的廉洁教育,让道德的力量深入内心,才能筑牢清正廉洁的思想防线。
王岐山同志曾说过,要加强理想信念的教育,使领导干部不想腐,其实这三个不,最高的境界是"不想",不想腐,把社会教化同国家治理结合起来。王岐山同志曾引用中国最著名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个字来解释这个长效机制的内涵,其实这八个字就是中华民族道德标准的基因,是渗透到中华民族每一个子孙骨子里的东西。所以,《鉴史问廉》通过讲好一个个故事,达到入脑入耳入心,以此净化人们的思想灵魂,最后实现"不想".这就是"不想"的思想带来了"不想"的行为。
我们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官员如果廉政,就需要有廉政的思想。官员廉政思想来自哪里?来自"学思践悟",即首先来自学习。向谁学习?向历史学习。因为,习近平曾经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鉴史问廉观后感1200字(一)
《鉴史问廉》这部纪录片是用情景再现和专家讲述相结合的手法把中国的兴衰史一览无遗的展现在国人面前。先从秦朝说起,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封建帝王,秦朝的亡国是因为修长城、修驰道、建骊山,老百姓徭役太重,不堪重负。秦始皇还集全国之力,用百姓血汗修筑"阿房宫",是中国历史上奢侈浪费的耻辱代表。秦始皇好大喜功,横征暴敛,弄得民怨沸腾,只传二世。
西晋王朝,从皇帝到大臣人人都在比阔斗富。在当时的西晋王朝,无论是石崇还是与他斗富的富豪,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官员".后世的历史学家认为西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腐败最拜金的政权之一。西晋文学家鲁褒在《钱神论》中辛辣的讥讽道,"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西晋王朝迅速陷入整体性腐败和社会溃败之中还有另外的因素:政治上,它是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用人只看门第,看血统,而不看才能,把做正事干实事的这些人当作俗官,浊流,被社会看不起。经济上,它施行占田制。所谓占田制就是当的官越大,经济利益就越大。所以,这样一个王朝,它不可能长久。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老百姓爱戴的明君,他对能臣廉吏爱戴有加,当一生清廉节俭的魏徵去世时,唐太宗感到十分悲痛和惋惜,他感慨的讲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徵去世,我失掉了一面镜子。唐太宗以身作则,提倡节俭,严格要求朝中的贵族和大臣,同时制定了一套有效的监察制度来预防贪污,皇帝率先垂范,官吏安守本分,贪腐和滥用职权的现象没有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出现在了中国的大地上,这个中国历史上空前的盛世,被后世的历史学家称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是一个国家安宁的时代,是一个和谐向上的时代,是一个贤臣辈出、国泰民安的盛世时代,也是一个让现代的中国人怀念的时代。
唐玄宗在位期间,任命一位不学无术,却精通音乐的李林普做宰相,把朝中大事交给李林普掌管,从此沉溺享乐不理朝政。在李林普的掌控下,正直有才能的大臣遭到排斥,小人得到重用。在腐败的全面侵蚀下,各级官吏贪污受贿成风,唐帝国逐渐消亡。
北宋初年,国家百废待兴。那么北宋王朝是如何选贤任能再创盛世繁华的呢?北宋的官员都是经过严格的科举考试进入朝廷的,朝廷对于官员的婚丧、宴饮、车马、服饰、有着严格的限制,对违反者严加制裁,终身不得为官,对于贪污受贿的则处于极刑。宋真宗即位后,任用端庄持重、勤政廉洁的李沆做宰相,旋马家声的故事就出在李沆身上。在皇帝和贤臣们的共同努力下,北宋进入了一个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这是中国古代又一个盛世。但是,这个空前盛世的朝代是如何走向衰败的呢?宋徽宗,这是一位在书画方面造诣极高的皇帝,他是一位真正有才华的艺术家,尊信道教,当上皇帝后,他开始在开封建一个供自己修道的园林艮岳。奸臣蔡京是他的宰相,朱勔为修艮岳运送奇花异石,赢得了皇帝的欢心,很快从一个平民晋升为节度使。朱勔的快速晋升掀起了一股采办花石的狂潮,各地官员争先恐后向皇帝进献花石。宋徽宗这种追求享乐,追求奢华、不顾民生的做法最终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纵观历史,可以说,廉洁和腐败是决定国家兴衰的关键因素。目前,我们国家正处在大繁荣大发展的关键时期,不能任凭腐败现象蔓延。腐败是私有制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的毒瘤,社会要发展,就必须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根除毒瘤。在社会主义中国,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党纪面前没有特殊党员。一个党员干部,不管地位有多高,权利有多大,只要违法乱纪,终究逃脱不了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以身试法者必亡!
鉴史问廉观后感1200字(二)
近日,在市级机关"5?10"思廉日活动中,观看了廉政纪录片《鉴史问廉》,纪录片包含"兴衰之思"、"清官之念"、"清浊之辩"、"道德之择"、"文化之力"、"律令之矩"、"制度之重"、"千秋之评"八个方面内容,在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重拳惩治腐败,强势反腐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鉴史问廉》更加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给予我们更多的警示与告诫。
《鉴史问廉》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揭示廉则兴、贪则衰的治国之道,弘扬不畏强权、公正执法的优良传统,树立激浊扬清、追求正义的价值取向,推崇克己修身、廉洁奉公的道德人格。尤其是在审计一线的审计干部,在各种诱惑面前要把好自己的关,在行使权力时,坚定信念,锤炼意志,增强免疫力,真正做到理想信念不动摇,大是大非不糊涂,党性原则不丧失,抵御利益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袭。
一是审计干部要带头践行"三严三实",强化大局意识。2014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时,提到"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审计干部作为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公共资金的"守护者"、反腐败的"利剑"、权力运行的"紧箍咒",就要做"三严三实"的带头人。审计干部要坚守"清正廉明"的政治生命线,坚守审计人"廉洁从审"的底线。强化廉洁奉公的做人原则与道德操守,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坚持"吾日三省吾身",不断进行自我反省,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火墙,树立清正廉洁的审计形象,在本职岗位上作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审计业绩。
二是审计干部要常思为民情怀,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各级审计干部要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为使命,忠诚履职尽责。强化党的意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坚持执审为民、依法审计、廉洁审计,自觉遵守审计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各项审计纪律,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切实把各项制度转化为审计行为规范。
三是审计干部要常怀淡泊之心,坚定理想信念。审计干部带头严守清正廉洁,要常怀淡泊之心。各级审计干部要坚守思想堤坝,做到诱惑不移民志,权重不变公仆心。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慎始、慎微、慎独,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腿,纯洁社交圈、净化生活圈、规矩工作圈、管住活动圈,抗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扰,永葆廉洁从审的本色。各级审计干部要不断锤炼党性修养、政治修养、品德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常修为政之德,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使命感,切实反对"四风",改进作风,把个人追求融入党的事业和审计事业之中。
总之,通过这次观看《鉴史问廉》活动,可以说使自己在思想上有一个震撼,在认识上有一个提高,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审计干部,立足本职,恪尽职守,常怀"居安思危"之心,让廉政之花常开。
鉴史问廉观后感800字(一)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历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衰。近日来再次观看八集纪录片《鉴史问廉》,重温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兴衰更迭,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探寻廉洁文化的力量。如今恰逢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公司一如既往的宣导廉洁正能量,学习《鉴史问廉》,第二次观看较第一次观之则感受更深,更觉震撼。
从《兴衰之思》中思考"廉则兴,贪则衰"的真谛——廉洁和腐败,是决定国家兴衰的关键因素;从《清官之念》中感知"青天文化,清官情结"的力量,为官正直才能一心为公;从《清浊之辨》中辨识清浊是非,坚信正义可以迟到,却从不会缺席;从《道德之择》中学习"克偏,戒巫,范家,全节,修身,清慎勤"的为官之德的警句箴言;从《文化之力》中感受民众通过文化艺术颂扬光明与希望,鞭笞黑暗与腐朽;从《律令之矩》中观吏治清明对国家的影响,对制度心存敬畏之心;从《制度之重》中见识历朝历代的监察制度,见识历朝历代在遏制腐败和滥用权力上做的种种努力和尝试;从《千秋之评》中领略历史的重量,历史在岁月的长河中承担起了终极审判的功能,公正地记录着一代代政治家和官员们的是非功过。
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清官廉吏,他们为官清廉,执法公正,一直受到人们的景仰。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忠于职守,报国为民,清正廉明,惩恶扬善。古往今来,清正廉明是官员的政治道德理想,也是老百姓对清官的价值判断与价值期待。由此可见,廉洁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源远流长,为官者清廉与否是兴衰更迭的直接诱因。
在长城汽车工作十余载,从入职至今,深受公司廉洁文化的影响。学习《鉴史问廉》以来,深有对文化的传承之感。廉洁,是长城汽车的企业文化支柱。《廉洁体系制度》是长城汽车员工的行为准则,自2008 年正式颁布实施至今已整整七年时间。该制度严明清晰,在打击腐败维护员工利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企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廉洁文化是长城汽车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文化建设是管理者的本职工作,纵使时代变迁,廉洁文化建设仍需始终如一,坚定不移,脚踏实地。
鉴史问廉观后感800字(二)
观看了廉政纪录片《鉴史问廉》,纪录片包含"兴衰之思"、"清官之念"、"清浊之辩"、"道德之择"、"文化之力"、"律令之矩"、"制度之重"、"千秋之评"八个方面内容,在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重拳惩治腐败,强势反腐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鉴史问廉》更加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给予我们更多的警示与告诫。
《鉴史问廉》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揭示廉则兴、贪则衰的治国之道,弘扬不畏强权、公正执法的优良传统,树立激浊扬清、追求正义的价值取向,推崇克己修身、廉洁奉公的道德人格。尤其是在审计一线的审计干部,在各种诱惑面前要把好自己的关,在行使权力时,坚定信念,锤炼意志,增强免疫力,真正做到理想信念不动摇,大是大非不糊涂,党性原则不丧失,抵御利益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袭。
一是审计干部要带头践行"三严三实",强化大局意识。2014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时,提到"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审计干部作为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公共资金的"守护者"、反腐败的"利剑"、权力运行的"紧箍咒",就要做"三严三实"的带头人。审计干部要坚守"清正廉明"的政治生命线,坚守审计人"廉洁从审"的底线。强化廉洁奉公的做人原则与道德操守,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坚持"吾日三省吾身",不断进行自我反省,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火墙,树立清正廉洁的审计形象,在本职岗位上作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审计业绩。
二是审计干部要常思为民情怀,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各级审计干部要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为使命,忠诚履职尽责。强化党的意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坚持执审为民、依法审计、廉洁审计,自觉遵守审计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各项审计纪律,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切实把各项制度转化为审计行为规范。
三是审计干部要常怀淡泊之心,坚定理想信念。审计干部带头严守清正廉洁,要常怀淡泊之心。各级审计干部要坚守思想堤坝,做到诱惑不移民志,权重不变公仆心。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慎始、慎微、慎独,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腿,纯洁社交圈、净化生活圈、规矩工作圈、管住活动圈,抗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扰,永葆廉洁从审的本色。各级审计干部要不断锤炼党性修养、政治修养、品德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常修为政之德,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使命感,切实反对"四风",改进作风,把个人追求融入党的事业和审计事业之中。
总之,通过这次观看《鉴史问廉》活动,可以说使自己在思想上有一个震撼,在认识上有一个提高,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审计干部,立足本职,恪尽职守,常怀"居安思危"之心,让廉政之花常开。
鉴史问廉观后感800字(三)
《鉴史问廉》纪录片是在历史的兴衰沉浮之中挖掘出的中华廉政文化的优秀遗产,全方位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精华。该纪录片主题鲜明,故事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在强势反腐深入人心的当下,此片的问世更具现实意义。
"廉则兴,贪则衰"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一个治国之道,在先秦典籍《周礼》中,古人提出了"六廉"的概念,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意思是说一个官员必须具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基本品格,六个方面均以"廉"为冠。
通过对《鉴史问廉》记录片的观看,我深刻认识到,要立足工作岗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做到六带头,切实改变自身存在的问题。
1、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宗旨意识。要真正把学习放在首位,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要活到老、学到老。一是要积极参与到机关"每天读书一小时"活动中,严格要求自己,每天务必保证一小时的学习时间。二是要加强理论学习。系统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真正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围绕商业中心工作,拓展思维、寻找工作的支撑点。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创造性。三是要拓宽学习面。目前自己所分管的主要工作是人事、信访、财务。人事工作相对较熟悉,信访工作综合素质要求高,而财务工作较为生疏。为了能全方位做好工作,需要学习法律、法规、财务制度等方面的知识。
2、要转变工作作风,切实提高党性修养。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深入查摆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差距中增强动力和措施。要向焦裕禄同志看齐,从今天做起,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事业、对待同志、对待亲属、对待自己,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强化服务意识和宗旨意识。一是制定一份详细的工作计划,主动下企业对企业所面临的困难进行摸底排查。二是对排查问题逐个进行研究,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三是按照工作方案,扎扎实实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力求实效。
3、要主动作为,焕发工作热情。要求真务实、脚踏实地,摒弃"过得去"、"不出事"的思想,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杜绝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加强责任意识,提高管理水平。要消除懒官、懒政现象,破除守旧思想,迎难而上,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精神状态,高标准高要求地完成好分管的工作。一是每周一与分管科室科长总结上周工作,研究本周工作,针对工作中的问题,讨论解决方法。二是定期下企业,深入基层切实为企业和职工服务。三是加强对企业财务的监督管理,每年进行一次内部审计。四是认真解决好每一起来电、来访事件,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真正把人民的事情放在心上。近期针对文明商场王桃琴同志反映其工伤待遇没有按相关规定执行一事,将进行认真调查核对 ,把情况了解透彻,拿出最好的解决方案,让职工满意。
4、切实做到"三严三实",树立廉洁奉公的良好形象。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习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一是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认认真真干事,清清白白做官。自觉接受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树立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二是谋事创业和开展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发扬"钉钉子"精神,直面困难,不避矛盾。三是要全心全意为企业为职工服务。做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把维护企业和职工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鉴史问廉观后感800字(四)
为落实**市纪委《关于组织收看八集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的通知》精神,进一步营造党风廉政建设浓厚氛围,增强党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能力,树立廉洁从政、风清气正的良好风气,**市机关事务管理局采取多种形式收听收看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
一是精心安排。局党委高度重视,精心安排。1月8日,下发《事管局关于收看八集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的通知》,局纪检监察室积极负责组织实施,及时从网站下载片源,制定详细收看计划表,要求全局党员干部做到集集看,八集全部看;细细想,边看边思考;人人写,写篇观后感;个个廉,做守廉倡廉卫廉表率。各科(室)、单位除参加全局统一收看外,同时根据自身实际采取分散或集中等形式进行收看,明确专人做好收看记录,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
二是认真观看。纪录片《鉴史问廉》播出期间,我局按照计划表多次组织全体党员干部集中收看。1月16日下午,全体干部职工在市政府多功能厅进行观看,党员干部不仅接受了一次廉洁"大餐"和精神"洗礼",同时也增长了历史知识和清官文化,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筑牢思想堤坝。针对我局岗位繁多,时间不统一的特点,各科室结合工作实际,对不能参加集中收看的党员干部及时进行补课。第三管理处利用工作闲暇,组织全科人员利用政协门卫安装的有线电视进行收看,并做好收看记录。
三是深入讨论。纪录片观看完毕后,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党员干部进行了座谈讨论,畅谈观看感想。局长崔文杰观看后谈到,《鉴史问廉》内涵深厚、立意高远、气势恢宏,全片纵览中华民族五千年朝代演进,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视野,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通过对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和典型人物进行充分展示,以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探寻廉政文化的力量,为盛世鸣警钟,为时代举镜鉴。我们要立足本职,带头廉洁自律、以史为鉴,严格贯彻落实两个责任,认真执行党风廉政责任制,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期间,进一步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时刻绷紧反腐倡廉这根弦,做到作风建设的常态化、制度化。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表示,一定要增强廉洁自律意识,警钟长鸣,做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经济上的"清白人"、作风上的"正派人",为提升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保障水平做出努力。
鉴史问廉观后感500字(一)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历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衰。近日来再次观看八集纪录片《鉴史问廉》,重温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兴衰更迭,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探寻廉洁文化的力量。如今恰逢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公司一如既往的宣导廉洁正能量,学习《鉴史问廉》,第二次观看较第一次观之则感受更深,更觉震撼。
从《兴衰之思》中思考"廉则兴,贪则衰"的真谛——廉洁和腐败,是决定国家兴衰的关键因素;从《清官之念》中感知"青天文化,清官情结"的力量,为官正直才能一心为公;从《清浊之辨》中辨识清浊是非,坚信正义可以迟到,却从不会缺席;从《道德之择》中学习"克偏,戒巫,范家,全节,修身,清慎勤"的为官之德的警句箴言;从《文化之力》中感受民众通过文化艺术颂扬光明与希望,鞭笞黑暗与腐朽;从《律令之矩》中观吏治清明对国家的影响,对制度心存敬畏之心;从《制度之重》中见识历朝历代的监察制度,见识历朝历代在遏制腐败和滥用权力上做的种种努力和尝试;从《千秋之评》中领略历史的重量,历史在岁月的长河中承担起了终极审判的功能,公正地记录着一代代政治家和官员们的是非功过。
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清官廉吏,他们为官清廉,执法公正,一直受到人们的景仰。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忠于职守,报国为民,清正廉明,惩恶扬善。古往今来,清正廉明是官员的政治道德理想,也是老百姓对清官的价值判断与价值期待。由此可见,廉洁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源远流长,为官者清廉与否是兴衰更迭的直接诱因。
在长城汽车工作十余载,从入职至今,深受公司廉洁文化的影响。学习《鉴史问廉》以来,深有对文化的传承之感。廉洁,是长城汽车的企业文化支柱。《廉洁体系制度》是长城汽车员工的行为准则,自2008 年正式颁布实施至今已整整七年时间。该制度严明清晰,在打击腐败维护员工利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企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廉洁文化是长城汽车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文化建设是管理者的本职工作,纵使时代变迁,廉洁文化建设仍需始终如一,坚定不移,脚踏实地。
鉴史问廉观后感500字(二)
观看了廉政纪录片《鉴史问廉》,纪录片包含"兴衰之思"、"清官之念"、"清浊之辩"、"道德之择"、"文化之力"、"律令之矩"、"制度之重"、"千秋之评"八个方面内容,在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重拳惩治腐败,强势反腐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鉴史问廉》更加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给予我们更多的警示与告诫。
《鉴史问廉》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揭示廉则兴、贪则衰的治国之道,弘扬不畏强权、公正执法的优良传统,树立激浊扬清、追求正义的价值取向,推崇克己修身、廉洁奉公的道德人格。尤其是在审计一线的审计干部,在各种诱惑面前要把好自己的关,在行使权力时,坚定信念,锤炼意志,增强免疫力,真正做到理想信念不动摇,大是大非不糊涂,党性原则不丧失,抵御利益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袭。
一是审计干部要带头践行"三严三实",强化大局意识。2014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时,提到"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审计干部作为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公共资金的"守护者"、反腐败的"利剑"、权力运行的"紧箍咒",就要做"三严三实"的带头人。审计干部要坚守"清正廉明"的政治生命线,坚守审计人"廉洁从审"的底线。强化廉洁奉公的做人原则与道德操守,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坚持"吾日三省吾身",不断进行自我反省,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火墙,树立清正廉洁的审计形象,在本职岗位上作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审计业绩。
二是审计干部要常思为民情怀,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各级审计干部要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为使命,忠诚履职尽责。强化党的意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坚持执审为民、依法审计、廉洁审计,自觉遵守审计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各项审计纪律,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切实把各项制度转化为审计行为规范。
三是审计干部要常怀淡泊之心,坚定理想信念。审计干部带头严守清正廉洁,要常怀淡泊之心。各级审计干部要坚守思想堤坝,做到诱惑不移民志,权重不变公仆心。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慎始、慎微、慎独,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腿,纯洁社交圈、净化生活圈、规矩工作圈、管住活动圈,抗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扰,永葆廉洁从审的本色。各级审计干部要不断锤炼党性修养、政治修养、品德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常修为政之德,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使命感,切实反对"四风",改进作风,把个人追求融入党的事业和审计事业之中。
总之,通过这次观看《鉴史问廉》活动,可以说使自己在思想上有一个震撼,在认识上有一个提高,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审计干部,立足本职,恪尽职守,常怀"居安思危"之心,让廉政之花常开。
鉴史问廉观后感500字(三)
由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8集大型历史文化记录片《鉴史问廉》在央视记录频道(CCTV-9)晚8点播出了第一集《兴衰之思》。观看毕,不由想到习近平曾经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提出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的重要性;王岐山也曾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是啊,历史这本教科书真的值得我们去好好读一读。于是,《鉴史问廉》这部纪录片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速读"历史、鉴往古今的平台。
坐在电视机前,重温那一段段湮灭的历史,观看那一个个沉重的故事,一次次受到震撼和警示。不由发出"历史尘烟滚滚来,朝代兴衰廉与贪"的感慨。荧屏里,我看到了秦国虽有万里长城,能抵御外敌的入侵,却抵挡不了"奢"的侵蚀,最终始皇千秋万代的帝国梦因"奢"而止于二世;我看到历史上最腐败的政权之一,也是最短命的王朝之一的西晋,毁灭在"斗富"中,正应了当今人们所说"不作死就不会死";我看到了贞观之治的李世民明白"以史为镜,可知兴衰",崇尚"恭俭爱民",开创了大唐王朝的鼎盛繁荣;我看到了繁华汴京(开封)因"艮岳"的奢侈建筑而很快土崩瓦解,靖康之耻,皇帝被掳,耻在亡国,实为贪腐,皇帝成了囚犯,当应了这句话"出来混,早晚都要还的"……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看罢《兴衰之思》,李商隐的这句诗蹦了出来,奢是祸胎,奢是坏兆——奢必将引起腐败,腐败必将失掉人心,失掉民心,必将亡国。这就是"历史老师"给我们传授的明鉴。共产党人最知历史,从建党之初,我们党就继承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等具有共产党人革命风格的艰苦奋斗精神。靠着这种精神,我们吃草根、咽树皮,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用"小米加步枪",推翻了"三座大山",解放了全中国。夺取全国政权后,党又率领全国人民继续发扬战争年代的拼命精神,冲破封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了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鞍钢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等,都是共产党人在执政条件下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生动体现。当然,我们党也清醒地看到,由于党长期执政,地位变了,权力大了,有些人逐渐脱离群众。特别是一些干部抵御不住各种诱惑,不是用手中权力为人民工作,而是用来谋求私利想方设法维护和扩大既得利益。但是,我们党的领导人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自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我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认识的腐败是附着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严重影响了党的健康和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于是,狠抓开展作风建设、反对"四风",反腐倡廉、打虎拍蝇,清除党内毒瘤,把那些贪腐的官员一个个拉下马,从严治理党风,赢得了民心,就是以史为鉴的最好体现。
"以史为鉴、鉴往古今",国人,尤其是党员干部,都应该好好去看看这部纪录片!
鉴史问廉观后感500字(四)
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8集大型历史文化记录片《鉴史问廉》。观看后,不由想到习近平曾经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王岐山也曾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于是,《鉴史问廉》这部纪录片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速读"历史、鉴往古今的平台。"廉则兴,贪则衰"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一个治国之道!不由发出"历史尘烟滚滚来,朝代兴衰廉与贪"的感慨。我看到了繁华汴京(开封)因"艮岳"的奢侈建筑而很快土崩瓦解,靖康之耻,皇帝被掳,耻在亡国,实为贪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清和浊常常成为忠与奸、正与邪、廉与贪以及君子与小人的代名词。那么,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国人又是怎样去激浊扬清、追求公平正义的呢?《鉴史问廉》之三——《清浊之辨》,通过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展示在历史上的转折点上清官能臣和贪官乱臣不同的人生轨迹,剖析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选择,向观众们讲述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价值追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贪与廉、清与浊上辨明大是大非,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进步发展的条件。
国家的兴衰、吏治的清廉与否,不仅仅决定于高居庙堂之上的君王和各级官吏,而是需要全体国人共同的努力。中华文明的前途,取决于这个文明共同体的所有成员。共产党人最知历史,从建党之初,我们党就继承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等具有共产党人革命风格的艰苦奋斗精神。靠着这种精神,我们吃草根、咽树皮,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用"小米加步枪",推翻了"三座大山",解放了全中国。夺取全国政权后,党又率领全国人民继续发扬战争年代的拼命精神,冲破封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了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
当然,我们党也清醒地看到,由于党长期执政,地位变了,权力大了,有些人逐渐脱离群众。特别是一些干部抵御不住各种诱惑,不是用手中权力为人民工作,而是用来谋求私利想方设法维护和扩大既得利益。党的领导人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自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我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认识的腐败是附着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严重影响了党的健康和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于是,狠抓开展作风建设、反对"四风",反腐倡廉、打虎拍蝇,清除党内毒瘤,把那些贪腐的官员一个个拉下马,从严治理党风,赢得了民心,就是以史为鉴的最好体现。
喜欢《鉴史问廉观后感55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