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有关哲学的书有感

读有关哲学的书有感

读《志愿军战俘的气节书》有感。

读读好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气质、亦是一种涵养。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我们读了作品以后,心中常有许多感想,这个时候就可以将我们感悟和体会用读后感的方式记录下来,应该怎么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呢?请阅读由小编为你编辑的读《志愿军战俘的气节书》有感,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不屈服!不屈服!”张子龙这铿锵有力的反抗声萦绕在我的耳旁,久久不能散去。“滴——答——”水珠落下,我闭上眼睛,脑海中一遍又一遍的回想起这个血淋淋的故事:抗美援朝期间,美军抓到了一批志愿军,张子龙就是其中的一个。当美军们严刑逼供是,张子龙顶着遍体鳞伤的身体却咬紧牙关。无论美军使用鞭子抽他,还是用棍子打他,甚至是割他的肉,他却毫不屈服。

张子龙,一个多么神圣的名字!在酷刑面前,有几个人能像他那般坚毅?他不是什么超级战士,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志愿军啊!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可是,面对酷刑,他却是那般坦然。他的英勇,与三国横扫沙场的赵子龙相比都毫不逊色。

当我读到“有一批战俘为了祖国的荣耀,把防雨布挂掉橡胶,染上红药水,又一针一针地缝上了五星,做成一面国旗,然后唱起了国歌”,我被震撼了,被一群战败者的尊严和荣耀所震撼,他们证明着,他们没有为祖国丢脸,恰恰相反,他们是祖国最优秀的儿女。

毛主席曾说过:“落后就要挨打。”所以,中国一直在向富强的道路上前进。向世界展示着中华的风采。今日的中国梦,是几千年来所有中华儿女的目标,当年,他们是为了中国梦坚强,如今,我们也要为着中国梦坚强!

坚强不屈,永远是中国的代名词。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读《小小志愿者》有感500字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本书,其中《小小志愿者》最让我感动。

这个故事讲了: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大地震。4月15日凌晨,医疗队来到了玉树的结古镇,一位孕妇用藏语高声大叫,由于医疗队听不懂她在讲什么,很着急。这时,路过的才仁旦舟主动翻译。原来孕妇怀孕9个月,现在肚子痛,医疗队听后,顺利帮孕妇产下一名男婴。从此10岁的才仁旦舟给医疗队当了小翻译员。虽然只是当了一个小小的翻译员,但在医护人员和伤病员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小才仁旦舟不但在医疗队里做翻译员,还为护士拿东西,帮病人唱歌,成了大家的“小宝贝”。

这是一个多么懂事的孩子啊,在一般的家庭里,像我这种10岁的孩子还需要大人照顾,他却自己先照顾他人了。也许在他纯洁的心里,还充满着对地震和死亡的恐惧。可他不怕,仍干了一些他自己觉得力所能及的事。我们也要像他这样,帮助他人,像他一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小培养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

说到志愿者,使我想起了今年的广州亚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因为这两件大会是国家盛事,所以有很多志愿者自愿来报名,为中外游客们服务。如果没有这些志愿者,亚运会和世博会就不会举办的这样成功,就不会这样胜利召开了。

记得有一次,家里的垃圾袋满了,妈妈叫我去把垃圾倒了,我还无动于衷地坐在沙发上,妈妈大声喊:“听到没有!”我只好站起身倒垃圾。今天,我读了才仁旦舟的故事,羞愧地无地自容,才仁旦舟小小年纪就为别人献出爱心,乐于助人,而我一个12岁的孩子连个垃圾都懒地丢。小才仁旦舟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小才仁旦舟使我懂得了:要让自己的优点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要助人为乐。看了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读《解放军烈士传》有感


《解放军烈士传》,是我读过书中感触最深、最难忘却的书。
书中讲的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那些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而壮烈牺牲的二百六十多位英雄的事迹。其中,徐成章、罗纳川、邱训民 等烈士的事迹最为感人。被誉为红军虎将的邱训民烈士和神勇志士徐成章烈士在激烈残酷的战斗中身负重伤,为了不当敌人的俘虏,拉响了手榴弹,冲向敌 群,与敌人同归于尽。罗纳川烈士被捕入狱后,面对敌人的酷刑坚贞不屈,严守我党的秘密,最后英勇就义的。
读了这本书后,我对烈士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在过去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为了祖国的统一、民族的解放、世界的和平义无反顾地放弃优越的家庭生活、离别父母妻儿奔赴革命战场,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献出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他们用生命写下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赞歌!
回想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
泰山苍茫,江水泱泱。烈士之风,万古长存。烈士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着我爱国家、爱民族,为中华崛起好好学习、发奋图强!

读孙幼军的《怪雨伞》有感500字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当代著名童话作家孙幼军的怪味童话——《怪雨伞》。这个故事是讲电影散场时,下起了大雨,而一个漂亮的小伙子忘了带雨伞。当他看见门口的黑雨伞时,也不管是谁的,随手拿起就走。可这雨伞很怪,到那个漂亮的小伙子手里,就弄脏了他的新衬衣,而到了王小强手里,却成了为同学们遮风挡雨的神奇雨伞。

为什么“怪雨伞”如此奇怪?是因为小伙子,他把不是自己的东西,随手拿走;自己碰到了倒霉事,却一定要找个人,拉他下水。看到这使我不由得想起孔子所说的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在生活中也是这样,播种一个善行,你会收到一个善果;播种一个恶行,你会收到一个恶果。

小潘是我的同学,他是家中独子,爷爷奶奶、父母的掌中宝贝。从小未受过任何委屈,渐渐地就养成了娇惯、懒惰、自私的个性。在学校里,他没完成回家作业,撒谎告诉老师组长不收他的作业;偷拿图书室的书,被老师发现后,说是某某班某某人所为;翻窗进体育器材室被批评时,说是旁边同学所为;因做了不好的事被爸妈责怪,与父母对打……他自己做过的错事,好像都与自己无关。想尽办法把自己不想做和不愿意做的事毫无保留的施加给别人。如果世间真有“怪雨伞”,我真想借过来给他,让他能看清自己的所作所为,从中醒悟。再也不会自私的把“己所不欲”施加给别人。让他能像王小强一样,多为别人着想,尽自己的能力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和朋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能使我们心中充满幸福感。我们的生活也一定会更加和谐快乐。

读《新四军爷爷奶奶的故事》有感


今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了《新四军爷爷奶奶的故事》这本书。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书中精选的都是新四军爷爷奶奶亲身经历的70余则故事,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一段段扣人心弦的故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仿佛把我们又带到那段血雨腥风,令人难忘的峥嵘岁月。这些故事折射出新四军指战员身上,始终洋溢着顾全大局、忍辱负重的博大情怀;同仇敌忾、勇赴国难的爱国精神;不屈不挠、英勇顽抗的钢铁意志;拼死杀敌、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军民一家,血肉相连的鱼水深情。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不禁为机智的“林老板”谭震林通过敌人关卡似的机智而敬佩不已;不禁为政工模范肖国生的壮烈牺牲而感到惋惜;不禁为北伐名将叶挺痛斥顾祝同这件事情而大快不已……

这本书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最后一个故事:《他将最后一颗子弹射向自己》。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因为在北上抗日的途中,遭到国民党顽固派有预谋的突然袭击和血腥围歼,数千将士血染沙场,而他也在这场震惊中外的事变中流尽了最后一滴血。1月14日晚,当袁国平被卫士连发现时,已经血肉模糊了,战士们把他抬上担架,却被敌人发现了。许多战士为救袁国平壮烈牺牲了。袁国平不想让战士们为他白白牺牲,把仅存的一颗子弹射向自己。我见过像袁国平这样“为部下自尽”的首长。他的这种精神令我折服。

《新四军爷爷奶奶的故事》这本书记叙了党和人民军队与江苏人民在革命斗争中结下了生死与共的血肉深情,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读《新四军是党的初心的模范践行者》有感


读《新四军是党的初心的模范践行者》有感

《铁军》2018-6期刊登了《新四军是党的初心的模范践行者》的文章,我读后感受颇深,红色传统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新时期激励我们奋发前行的不竭力量之源。通过学习,我对党的历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革命传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为自己今后的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一、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指引我们奋勇前行的精神灯塔,也是支撑我们攻坚克难的力量源泉。革命战争年代,新四军之所以能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坚持同日伪军和土匪作顽强的斗争,保障人民安定的环境,靠的不正是这种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想信念吗?作为新时代的社区干部,我们唯有从无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历史中汲取营养,牢记老英雄们的丰功伟绩,发扬老区精神,才能把我们党的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也才能在革命传统的教育和洗礼中不断成长,切实扎牢自己信仰的根基。

二、学习革命传统,践行服务宗旨。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立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生命线。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对敌斗争的艰苦环境中,总是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们在开展武装斗争的同时,还帮助群众抗治黑热病、修筑捍海大堤,关心群众疾苦,解决他们最实际的民生问题。作为一名基层的社区工作人员,我们也有责任有义务帮助辖区内的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中说的那样,各类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时刻把他们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他们的疾苦,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我们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的疾苦更要有这样的情怀,要有仁爱之心、关爱之心,更多关注困难群众,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生活水平。在社区工作的一年多来,我更是从内心理解了这段话的意义所在。在社区里,民政是我的主要分工工作,民政就是老百姓的政治,就是百姓每天要过的生活。百姓能过好每一天的生活,就要求我们民政工作者把慈善、社会福利、救助、残联、双拥、减灾救灾、社区建设、专项事务管理等各项工作做好。这每一项工作都关系到民生,看上去似乎都是琐碎的小事,但都关系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都是大事,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成效都要以老百姓的获得感的多少为衡量标准。今年的低保工作中有一件事情让我比较有收获,我辖区内有一户残疾家庭,残疾人是精神二级残,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他的丈夫在一家单位食堂打临工,收入较低,女儿上高中,家庭负担很重,针对他家的这个情况,我准备帮他申请低保,但是收集了相关手续后,发现他的家庭人均收入仅高于低保标准10元,是不符合低保政策的,后来我多次去民政科了解有无其他政策,最后以靠家庭供养无法单独立户成年无业重残人员低保的政策帮他成功申请了低保。谢谢你,祝你幸福,虽然只是一句质朴的感谢短信,但是让我切切实实得感受到了该家庭的获得感。

在前期参加的走帮服活动中,通过挨家挨户的入户走访,我也明白了:政府真正要帮助的,还是低收入群众,对于群众说的话都应该牢记在心,及时帮助向上反映问题。只有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问题,真心实意为他们服务,我们的工作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把好事做好了,拉近我们与群众的距离,我们在工作中的思考和决策才更接地气,更有底气,更聚人气。

三、弘扬老区精神,牢记使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习近平总书记话语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担当精神。在革命战争时期,新四军及其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府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大于一切、重于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正是新四军一心为人民,所以人民群众们才会心甘情愿得把最后一把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拿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他们用自己对共产党的无限信赖支持了革命,今天,我们最不能忘记的就是老区人民,我们要千方百计帮助老区人民发展产业,帮助他们摆脱贫困,要把党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落到老区人民身上,让老区人民和我们同步迈入全面小康。

作为新时代的社区干部,我们不仅要牢记自己肩负的使命,而且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不待时日、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在实践中努力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总结提高,为自己的岗位增添一抹炫丽的光彩。

书读有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这千古一唱,耐人寻味,生命智慧,尽在其中。“归隐”可能曾经是许多人的梦想。但是很多人只是在不得意的时候暂时逃避,真正能够像陶渊明一样,饱含深情并坚决地喊出“归去”的,“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从《归园田居》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归隐不是逃避,不是矫情,不是无奈,不是无路可走时唯一的选择。

“归去来兮!”一个“归去”,富含着对故乡、对心灵归属地的确认,“有四方之事”和“风波未静”的官场对诗人来说只是“异地”,是“异乡”,是个人精神无法生根的“漂泊地”。在漂泊中,牵挂心灵的永远是故土田园。“田园将芜”,自己的精神又何尝不是近乎荒芜呢?庭院中的松菊似乎也在思念着诗人吧?否则,如何会与诗人一样在思念中日渐憔悴?

“实迷途之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表明作者的归隐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不是源于外界的“仕途不意”,而是一种深刻的反思,是对前途和命运的理性抉择,是源于对自己本性的思考和保持。在这里,陶氏的“归去”源于“知止”和“自知”的智慧,他的归田之喜是一种智者的喜悦,正是这种智慧,使陶渊明显示出与当时及后世诸多“隐士”的不同。

看,无论是庭中孤松,还是山间闲云,田园的一草一木都值得他留恋往返。亲戚晤谈,弹琴读书可以乐其心;参加春耕,登山巡壑可以快其意。或登高舒啸,临流赋诗。从此,孤寂、惆怅与他绝缘。虽然人生有限,但他既不要求富贵,更不期望仙境,所以只愿眼下时光美妙,自己融入其中,孤往独游,无忧无虑,了此一生。

他已经确认官场的生活是耗费生命,完全应该抛弃。因为“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啊。

所以说,他的归隐是对官场的主动放弃之归,是执著人生寻找真我之归。他不狂放,不沉沦,岁生命和自然满怀真挚和热爱,他所做的是追求内在的生命自由,将心灵寄托与田园,在平凡的现实中将主观情感与自然万物合一,在耕读觞咏中咀嚼人生的真正价值,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大解脱。

任世事变迁,世态炎凉,唯我不变,所求不变,就是顺应天性,放浪于自然大化之中。这一刻,他感到分裂的人格终于弥合,自我在多年艰难的寻求和痛苦徘徊之后蝉蜕而出。人生因此而圆满。

能够找到心灵归属的人都是幸福的,陶渊明也是幸福的。陶渊明的幸福还在于他有个温柔可人的妻子。《归园田居》中并没有刻意写到那个可爱的女人,但是,她的形象却在陶渊明的文字中清晰的凸现。想想,会有多少人对“不争气”、不求上进、不能把官做得更大进行讥讽、抱怨、责备、甚至怨恨,可是这个女人却一声没出,尊重和理解了丈夫的选择,善解人意的安排家里人欢迎辞官归来的陶渊明,让他感到轻松;温酒让陶渊明尽兴,让他感到温暖;处理好家里的各种事务让他无忧无虑……这些事情说起来好像很简单,真正要做到,却又是那么不容易。

滚滚红尘中,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找到寄托自己身心的真正的归属地,找到最适宜自己的生活方式,也不找到有多少人可以像陶渊明一样,有一个熨贴的,知心的伴侣。

读《书的夜话》有感


读《书的夜话》有感

《书的夜话》是现代着名作家叶圣陶写的。他通过三种人的不同经历讽刺了不同的藏书人或读书人。

紫皮书的主人是一个要看书而没有书、要看书而不看书的人。他很穷,想从这些书中吸取点点知识用以改善自己的处境。后来,他攒了点钱,买了几本书。最初,他看得很用心,把书里最细微的错误都校对出来了。后来,他认为把书从头看到尾是很愚蠢的,他发现了一个最简捷的办法,就是只看序文。他看了几本书的序文之后,写了一篇文章,投给报馆。这篇文章被刊登出来了,他得到了一笔稿费。于是,他继续写文章,写作素材不用愁,从许许多多的书的序文中找。钱财来了,名誉也来了。他成了读书大家、成了博览群书的名家。对他而言,读书只是他的生财之道,只是他欺世盗名的手段而已。

红皮书的主人只买书,从来不去读书,而是凭借藏书来附庸风雅,把自己鼓吹成一个博学多才的文人。对他而言,藏书只是伪文人的一种外包装而已。

破书的主人们读破书耗尽心力,学成了,就去教学生。学生据此学成了,再去教学生的学生。书被他们吃进去,吐出来;再吃进去,再吐出来。除了吃和吐,他们没干别的。没世界而言,没有新的创造。

叶圣陶老人用童话故事的方式讽喻了形形色色的伪知识分子。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我们不得不为之慨叹,也会不由自主地以此和现实生活的某些人对号入座。慨叹之余,我们应当以此警醒自己:书只是我们的学习工具,而不是包装某种身份或沽名钓誉、欺世盗名的道具。同时,我们要讲究读书方法,切忌死读书、读死书,要用创造性的思维去读书,灵活掌握书本知识,用所学的知识为社会创造更多更有意义的价值。

读《新四军浴血奋战》有感范文


读了《新四军浴血奋战》一文,我怦然心跳,一种强烈的革命精神和心灵震憾荡涤心胸。这篇文章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坚守南方革命阵地,新四军奋勇杀敌的事迹。

文中的“连长牺牲了,排长顶上去,排长倒下了,班长去代替”。这一句话对我很有触动。战士们难道不怕牺牲吗?不怕,铁骨铮铮的战士们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为了革命,为了革命后代的幸福,为了全民族的解放,战士们不怕牺牲,愿以抛头颅、洒热血来换取人民的利益,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革命烈士们前仆后继,为祖国捐躯换来的,如果我们不好好珍惜,怎么会对得起死去的新四军们呢?所以我们要刻苦学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以慰新四军们的在天之灵。《新四军浴血奋战》一文中,还有这么一句感人肺腑的话:"日军冲上来,战士们就同敌人拼刺刀,刺刀弯了,就用枪托和石头砸,负了伤的战士没有武器就用牙咬敌人".这些战士们用顽强不屈的大无畏精神向世人证明:中国共产党员是千锤百炼用钢铁打成的,是永远杀不完的!是决不会向侵略者屈膝下跪的!伟大的新四军用不怕牺牲的精神谱写了革命史诗上的光辉篇章!战士们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闪耀着崇高伟大的革命精神,我们要学习新四军战士的精神,认真学习,积极修练,为中国人民作出贡献,为后人留下我们的脚印.我们要更加勇敢,更加坚韧不拔地向前冲,在遇到困难时,我们不能打退堂鼓,而是要象新四军战士一样,敢于拼搏,把困难打倒.

新四军烈士们虽然倒下了,而他们的革命精神却深深插进了亿万人民的心中!作为新中国的后代,为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我们要刻苦学习,掌握更多知识,更多的本领,为中国人民造福,才无愧于倒下的烈士们.

名著读后感:孙承宗的气节


我最佩服的一个人或许不太为人们所熟知,但他作出的贡献是举世无双、独一无二的。这个人是孙承宗,明末最伟大的战略家,努尔哈赤父子的克星,京城的保卫者和忠贞的爱国者,直至明亡清军都未能攻破的关宁防线的构造者。

公元1563年孙承宗出生在北直隶保定府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他从小就喜欢研究战争,从小别人读四书五经,他读兵。在万历六年孙承宗作出了一个决定要外出游学。这一年他十六岁,这也为他以后带兵打仗奠定了基础。

天启六年(1622年)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的孙承宗来到了辽东。当时明军只剩下了几座孤城,但是随即几年后,他几乎收复了整个辽东,并构造了关宁防线,练出一支努尔哈赤父子终其一生,直至明朝灭亡也未能战胜的队伍:关宁铁骑。

夫攻不足者守有余,度彼之才,恢复固未易言,令专任之,犹足以慎固封守。这句话出自《明史》,隐含意思是:孙承宗如果一直在的话,那么大清是无法取得天下的。这是一个至高无上的评价!

崇祯11年(1638年)清军进攻高阳,高阳只是个小县城,没兵也没钱,但是却震惊了明朝。因为有个退休干部住在里面,他的名字叫做孙承宗。清军进攻的那年他七十六岁,城内并没有守军,也没有将领,弹丸之地,不堪一击。很明显清军知道谁住在里面,所以他们并没有进攻而是劝降。但孙承宗的态度是:清军刚来当天,他就带着全家人上了城墙准备随时迎战。失望的清军进攻了。几天后,高阳失守,孙承宗被俘,但是清军还是不死心,他们希望他能投降。但不出他们所料,他拒绝了清军。被拒绝后清军给予他自尽的权利。这是清军对孙承宗的一种尊敬。孙承宗接受了敌人的敬意,向北叩头,自尽而死。这就是气节,一种爱国者的气节,我最佩服的一种气节。

读《吃书的狐狸》有感


曾有一只狐狸有一个特别的爱好,访问演出是读完一本书后还要撒上盐和胡椒面,将那本书吃下去,你一定不会相信我,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神奇的故事《吃书的狐狸》吧!狐狸先生喜欢看书,也喜欢吃书,但他家积累的钱没几星期就花光了。他变买了所有的家产,又得以维持几个月,不过又花光了。正当他苦恼着正散步时,突然一阵书香飘入他的鼻子。一眼看去是图书馆,狐狸先生一想:这可是个拿书不付钱的地方。于是他走进去拿了几本书兴高采烈地回家了。日久天长,管理员发现了,并将狐狸先生走出门外。于是他便抢劫,最后被抓入牢房。但他写了一本书,成了一个大富翁。

高尔基曾说过:读一本好书等于在和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在说话。的确,书是我们的老师朋友,它教给我一个个大道理,小道理。狐狸先生就是如此,正如高尔基所说:我扑在书上,如同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书中包含了天地中所有的智慧,它就像一艘扬帆起航的小船,带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其实我也是个小小书虫,读书的最高记录是一天读完一本486页的书。下课看,作业后看。在以前,我写作很差,但由于我的勤奋读书,一点点地提升。有时我在房中一坐就是几小时,原因就是看书,我从书中明白了,学会了。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就让我们畅游在欢乐的海洋中吧!

读后感大全:战俘、部队、记忆


读《将军的部队》有感又是一年读书季,今年看的是《将军的部队》。

这是一部以战争为主要题材的短篇小说集,一共有八篇,分别是杨金远的《官司》、艾伟的《战俘》、阿成的《赵一曼女士》、尤凤伟的《木兰从军》、李浩的《将军的部队》、凡一平的《理发师》、薛忆沩的《通往天堂的最后那一段路程》和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战俘》和《将军的部队》。

《战俘》这部作品发表时的初名是《中篇1或短篇2》。也就是说,这篇小说可以拆成两个部分,《俘虏》和《忠诚》。《俘虏》主要讲述了侦察兵我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被俘到后来逃脱的故事,这期间美国军队里看管俘虏的托马斯对战俘很好,还开导我,帮我克服了自杀的念头;《忠诚》则讲述了我回到部队以后的故事,我回到我们的部队,首先是我对组织的忠诚受到了考验,我认为自己对组织是忠诚的却不想诚实地告诉组织我被俘虏了,因为那样便意味着耻辱与可疑的变节,于是我变成了同志们的怀疑对象。但偏偏是这个时候,被我枪杀的托马斯侥幸逃过一死反成了我们的俘虏,我则成了看管俘虏的人。我和托马斯身份的调换让我极为不安,战俘们说的又是我不懂的英语,所以我唯恐托马斯告诉其他人我认识他,就对战俘百般虐待,甚至割下了托马斯的舌头。

托马斯是个那么天真善良的人,他对我的关怀早已超越了他们之间的敌对立场,而我却自认心安理得地对着他,扣下了扳机。托马斯曾经说过,他之所以来管战俘是因为他不想杀人,如果让他杀人的话他会疯的,他的结局也正是应验了他的这句话,即使他已经对逃跑的俘虏起了杀心,却依然在看见我眼中一瞬的柔软之后放松下来。但下一刻,血液飞溅。他天真的眼睛中充斥着惊愕与疑问,大概是不明白为什么我在放松以后还是开了枪。而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开了枪而且开完枪以后并没有感到不安,还对托马斯表示了不屑和鄙视:你这个美帝国主义走狗,资产阶级下流坯,我代表人民处决你。

最后我终于遵循自己的本心,在被美军包围以后放走了托马斯,准备与美军同归于尽。读完以后,感到了一种无法形容的、各种情绪混合在一起的感觉,里面有对我的无法理解、对托马斯的怜惜和对我的情态侧面反映出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当时人民思想的那种介于理解和不理解之间的感觉,当然还有对战争的也不能说是深恶痛绝,最合适的词应该是厌恶和悲哀。

至于《将军的部队》一提到将军,通常都会被塑造成铁骨铮铮的硬汉形象,而这部则不同。这部小说中的将军是个慈祥的老人,总是以一个类似于眺望的动作回忆着自己的过往。已是迟暮的将军仍是喜欢一块块地把那两大箱木牌摆开,回忆着在部队中的生活,那些属下,自己的坐骑,自己的武器,一件件事,一个个人,一匹匹战马,一把把刀枪,都是那么清晰地浮现在脑海里,缭绕着久久不会被忘怀。

看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我以前曾在一本书上看到一段话:每个人的死亡都会有三次。第一次是他的心跳、呼吸和脉搏停止了,那么这个人在生物学上被判定了死亡。第二次是在他的葬礼或追悼会上,有人哭着,有人念着悼词。从这以后,社会上就没有他的地位了,也就是说,他在社会上死亡了。第三次是这个世界上记得他、知道他曾存在的最后一个人死亡的时候,那么在这个世界上他就是真的死了。将军不就是个这样的人么?如果将军也死了,或许就没有人记得他的那些朋友了

是战争造就了这一切,造成了一个老人只能以这种方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木牌去怀念自己的朋友,直到木牌从白色变成暗灰色。

正如文后简评所说的在一个远离了战争硝烟的和平时代,迟暮的将军却从来没有离开过他的部队两只巨大的木箱里上千块灰暗的木牌。每一块木牌都是一个曾经鲜活的生命,每一块木牌都曾经有自己的故事。沉浸在往昔回忆中的将军,一遍一遍的将木牌取出、抚摸、倾听和诉说。穿越幽暗的历史隧道,他看到的不是战争的残酷、士兵们作战的英勇,而是一些微小的细节。

战争

战争并非诗意的狂想,它的沉重可能让人负担不起即使历史上对战争的评价是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但是道德、伦理、环境,无一不昭示着战争之弊。套用一句宣传标语:因为珍爱和平,我们回首战争。回首战争,我们会发现,世界历史有多长,战争就有多长。正义的,不正义的,大的,小的,知名的,不知名的,各种战争。上几辈的老人们,大多都是从战争中走过来的,战争给他们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和无法弥合的伤口,和他们对话就可以感受到他们话语间弥漫着的,深深的战争的残酷。

所以我庆幸并珍惜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还算和平的时代以史为鉴,铭记战争,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读我最爱的书有感


在我的人生中,读了很多书,每个故事都讲得生动、形象。但让我最记忆留心的,肯定是励志女孩陈冉冉的故事啦! 炎热的夏天来到了,可夜晚却 凉 风 习习。冉冉和爸爸漫步到大桥上乘凉,桥中间的风最大,于是冉冉和爸爸走到桥中央,扶着栏杆,任凭晚风轻拂,感觉格外凉爽。冉冉抬起头向天空望去,那圆圆的月亮,像个玉盘,镶在满天的星星之间,显得格外明亮,那黑色的天空,像无边无际的大海,安静、广阔、而又神秘。

陈冉冉和爸爸走着走着,下了大桥,听到了欢快的音乐声,原来这是溜冰场。溜冰场的夜晚十分热闹,音乐声时起时伏,明亮的彩灯把那儿照得跟白天没什么两样。在那儿滑冰的人很多,多半会滑,他们有的蹲着滑,有的两腿不动向前滑,有的。。。。。。总而言之,非常热闹。

离开溜冰场,他俩往回走,到了公园。公园里树木很多,许多人在茶座上乘凉、聊天,阵阵晚风吹散了暑气,人们忘记疲劳。他俩向下走了一阵,几个小弟弟随着优美的音乐在坐电动车,看到这些,冉冉就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坐电动车的欢乐场景。

父女俩来到草地上,蛐蛐叫的声音悦耳动听,真像一位歌唱家。萤火虫飞来飞去,仿佛流星在闪动,给夏天的夜晚增添了无限乐趣……

整个故事是如此的迷人,你瞧,多看书一点儿也不吃亏,因为它能带你翱翔,赋予你知识。我们的学习之路还很长,加油!

向解放军学习有感


向解放军学习有感

解放军是中国迄今为止最有效率、最有战斗力、最能吃苦和无私奉献的典范组织。如何将解放军的光辉思想应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之中,带好我们的团队?通过认真通读《向解放军学习》这本书,本人有所感悟。特别是我们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管理者,是党在农村中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践者,更应该有所感悟。

做部下的榜样

作为团队领导,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你这个团队的一面镜子。你的团队表现如何,是你自己的客观反映。当领导,首先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最苦的是你,最累的是你,在困难来临时,如何有效的解决和排除也是你!每当别人休息,你还要起早贪黑、查看隐患、把握安全。你要从内心同情及原谅你的部下,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将他们视为你自己的兄弟姐妹,作到他们的事就是你的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大家就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每人都会循规蹈矩:大家都会以你为标杆,做人做事向你看齐。

走到一起就是缘

军队的人员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经过一个月的集训,个个都从老百姓转变为军人,他们的一切行动听指挥,团结互爱、积极向上、履行职责、无私奉献。这是一种团队的精神。我们周围的很多人也来自异地他乡,也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的。他们的年龄、文化、教育、沟通、关怀。他们远离父母、妻儿、亲友、乡情,想法是很多的,你如何在工作上、生活上、学习上、身心上关怀与爱护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单位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这直接关系到你的团队的稳定性、凝聚力和战斗力。要让他们把所思、所想、所爱、所恨都能倒给你听,你就是带兵的成功人士。大家走到一起就是缘分。我们要是能将一个团队带的如同部队每年老兵退役时那样抱头痛哭,难舍难分的情景,你就成功了。部队的战友之间亲如兄弟,公司或单位与部下(员工)之间也应该情同手足。

规章不可少 情商是法宝

“无规矩无以成方圆”。规矩的制定是组织成员行为能够全体一致的前提和基础。军令如山倒!我们作为基层组织、单位也应该如此。人是高级动物,有思想、有意识、有感情,一个人主动去执行与被动去执行,行为和结果大不一样。如何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去执行我们的工作方案?情商是法宝。正常人都有“智商”(iq)与情商(eq)。专家分析:一个人的成功管理,80%来源于管理者的情商,智商只占20%。由此可见情商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安排工作任务,下达执行计划命令,处理相关事务时,要科学地使用情商.解放军的长效武器是"思想教育".一个人只要想通了,啥事都好说.我们与人谈心沟通要晓知以理、动之以情。“指责与漫骂能使一个天才变成白痴,赞美与鼓励能使白痴变成天才”,说的就是情商的应用。

总之,一个农村基层单位也好,一个企业也罢,如何立于不败之地,关键看这个团队有什么样的人去带。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曾经说过:“一群羊给一只老虎带,通通变成老虎;一群老虎给一只羊去带的话通通变成羊”团队建设就是如此。

读《书》有感作文


“现在,我突然明白,其实母亲就是一本书,一本携永,广博面朴素的书……”今天,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读完了《书》这篇短文。当我读完最后一个字,我的心情澎湃,这篇短文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都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书》这篇短文主要讲述了作者的母亲不论生活有多么艰辛都坚持给自己的孩子买书,因为母亲的细心教育,作者和他的姐姐长大后才能有如此骄人的成绩。其实,生活中的许多父母也一样,因为自己小时候没有那么好的读书机会,现在就把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的子女身上。文中的母亲简衣缩食,为的是让自己的孩子多读几本书。我们的父母又何尝不是呢?他们每天在外面辛苦地赚钱,为的不就是我们的未来吗?但有的人却依然“身在福中不知福”,还经常埋怨父母。记得作者曾在文中写道:“我知道,母亲就是一本书,让我终身受用。”其实不只是作者的母亲,我们的母亲也是一样,只要你仔细观察发现,就能从中学到许多。文中的母亲为了个自己的孩子买书而简衣缩食,而生活中我的父母也是一样。还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大街上闲逛,当我经过一间书店时,我被书店中琳琅满目的图书深深地吸引了。我选了几本比较喜欢的,付钱时竟要一百多元。当时我的心里想着:这几本书这么昂贵,妈妈肯定不会给我买,更何况妈妈还想买个手袋呢!我正准备把书放回书架,可谁知妈妈早就付钱了,还一边乐呵呵地说:“既然女儿今天这么积极的想买书,就算不买书也值得。”当时别提我的心有多感动。母亲就像是一本书,让我终身受用。他们把一切都寄托在我们身上,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

读《书谱》有感


书道至简似人生

——读《书谱》有感

在我的一节书法课上,一个小男孩突然急躁的叫了起来:"我怎么总是写不成老师那样!"我温言安慰学生:"别着急宝儿,踏踏实实地用心练,总有一天你会写得比老师还好!"脑中蓦地闪现出自己写字时也曾有的焦虑:哎,一不留神写大了……怎么又写斜了!什么时候能像邹方程老师那样一落笔就写出好作品呢!

多么惊人的相似!为什么会这样?

(第二期书法培训班学员唐一岚)

在研读《书谱》时,当读到"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这一段时,我突然明白了,原来这就是学习书法所必经的三个阶段:初期时还达不到平正,中期则会险绝过头,后期才能融会贯通,实现真正的平正。这时,书法水平达到了老成的阶段,人的年龄也老了。

如同小儿学走路。刚开始是不会的,必须要借助外力,或自己扶着沙发、桌椅,或由大人牵拉着,或有学步车帮忙,这便是"初谓未及".待到不需外力帮忙也能走时,却不是真正地走,而是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速度,这一点,做了父母的人都是清楚地。这便是"中则过之".到了最后,终于学会了走路,能够控制自己的速度,走稳当了,孩子至少已长大了一岁,这便如同"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随即忆起自己学骑自行车的过程。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姐姐就教我骑车,二、三年级时,溜车、掏着大梁骑已掌握的极好,却因个子矮够不到车座,终于,五年级时长高到能坐在车座上骑了,心中畅快已极,不知不觉间骑得飞快起来,等到想要慢些时却反应不及,猛然间撞在了路边!那一跤的惨重令我至今记忆犹新……直到上了中学,天天骑车上学,日日练习,车技才逐渐成熟。整个过程历经了七、八年之久!

原来,学书的三个阶段不仅只于学书!在我们的人生中,学习任何一件事情都是要历经这三个阶段的!

原来,学书之道如此简单!简单到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不停地在经历着!

难怪孙过庭会说"仲尼云:五十知命,七十从心。故以达夷险之情,体权变之道,亦犹谋而后动,动不失宜;时然后言,言必中理矣。是以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

为什么孔子说到了七十才能从心所欲呢?我以为,正是因为经历了中间那漫长的几十年的积累,从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学业,学到三十岁才能说话、做事合乎礼,四十岁明白了各种事情而不受迷惑,五十岁知道天命,六十岁听到别人说的话能了解其主旨,七十岁便达到随心所欲,所想所做的一切都不会超过规矩。

学习书法也是一样的,经过学识与岁月的积累、沉淀,才可以掌握平正与险绝的情势,体会变化的道理,就像思考成熟才付诸行动,行动才不至于失当,等到时机合适了再发言,发言一定会合乎情理。

所以,即便是有"书圣"之称的大书法家王羲之,也一样是晚年的作品更加精妙。这是因为此时他已达到会通精化,思考通达精审,心境淡薄平和,不偏激,不凌厉,所以风神格调自然高远。

邹方程老师说,练书法主要是练心,心练好了就不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我深以为然!练心就是让心态平和,达到中庸和谐。《中庸》里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其意为:"中"是天下的大本源,"和"是天下的普遍规律。

所谓"大家无风格!大家无特色!"笔者以为,正是因为他们达到了中庸和谐的境界,才经得起岁月的沉淀!经得住千百年来无数人的推敲!

学书之道若此!人生之道亦若此!

孙过庭之《书谱》既给我们指明了学书之道,使我们明确了学书法的正确方法和努力方向,又使我们对待人生的态度有了更透彻的了悟。不得不令人为之叹服!

读后感《读《志愿军战俘的气节书》有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有关哲学的书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