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董存瑞读后感800字

董存瑞读后感800字

读《董存瑞》后感 600字。

人一生要过得有意义,就需要不断地阅读优秀的作品。一个人要想获得伟大的成就,就必须多读多思。对于网络推荐阅读作品,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作品中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读《董存瑞》后感 600字”,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董存瑞》后感
邵烨超
那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是一段悲惨的历史,那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那是一种永垂不朽的精神。读《董存瑞》后,我心似潮涌,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16岁的董存瑞,一心想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但由于年龄太小的原因被拒绝。他锲而不舍,三番四次地申请,他觉得做一名穿着军服,扛着枪,在充满硝烟的前线英勇杀敌的战士特别威风。王平同志说他还不够格:没有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战士。终于,等他明白“战士”的含义时却是王平同志牺牲之时,他留下了悲愤的眼泪。眼泪不是屈服,而是宣战!一位16岁的战士对帝国主义的宣战!一位16岁的战士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宣战!
16岁少年的宣战最后在一声炮鸣声中宣告胜利。他用自己仅仅19岁,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首壮歌!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是一名真正的“战士”!所有的中华儿女的脑海里都已经深深地印下了这感人肺腑的一幕:他毅然挺立在暗堡之下,双眼望着火舌喷出的地方,喷射出仇恨的火花。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作为支架,伴随着一声“为了新中国,前进!”,以自己年仅19岁的生命开辟了战友们的前进之路。
“为了新中国,前进!”这就是董存瑞“19岁生命”的含义。
19岁,是充满幻想的岁月,是充满渴求的岁月,是充满青春的岁月,是充满阳光的岁月,是朝气蓬勃的岁月。而董存瑞却在生命最耀眼的那一刻选择了死亡。死是为了新的生的开始,他的19岁是为了以后有更多的19岁,其中包括12岁的我们。在这里,我要和所有12岁的同年龄们一起说:“您19岁以后的岁月让我们去创造!”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_读《董存瑞》有感 (400字)


今天早晨爸爸给我读了一个故事,名字叫《董存瑞》。董存瑞叔叔那种为了早点成立新中国而不顾牺牲自己生命、舍己为公、热爱祖国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1948年5月18日董存瑞叔叔所在的解放军部队去攻打隆化,可是桥底下早就有了埋伏,敌人的碉堡非常牢固,董存瑞叔叔为了早点打垮碉堡,就用自己的身体做了支撑架,他为什么要用自己的身体做了支撑架呢?因为他知道如果不早点炸掉碉堡就会有更多的战友牺牲。他一手撑着炸药包另一手拉起导火索,他望着战友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最后他终于炸毁了敌人的碉堡。

董存瑞叔叔牺牲的时候才19岁,要是我们可能还在上学呢。爸爸告诉我,我们的国旗、红领巾,都是象董存瑞那样英雄们的鲜血染成的。这些英雄他们为了国家的抗战胜利,为了革命事业,为了自己的战友,勇敢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为国殉身,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虽然现在不再是战争年代了,可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也应该向这些英雄们学习,学习他们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遇到任何困难都不气馁,而是勇敢地坚持下去。我们会永远缅怀这些英雄的。

观后感《董存瑞》600字


那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是一段悲惨的历史,那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那是一种永垂不朽的精神。观看影片《董存瑞》后,我心似潮涌,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16岁的董存瑞,一心想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但由于年龄太小的原因被拒绝。他锲而不舍,三番四次地申请,他觉得做一名穿着军服,扛着枪,在充满硝烟的前线英勇杀敌的战士特别威风。王平同志说他还不够格:没有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战士。终于,等他明白“战士”的含义时却是王平同志牺牲之时,他留下了悲愤的眼泪。眼泪不是屈服,而是宣战!一位16岁的战士对帝国主义的宣战!一位16岁的战士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宣战!


16岁少年的宣战最后在一声炮鸣声中宣告胜利。他用自己仅仅19岁,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首壮歌!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是一名真正的“战士”!所有的中华儿女的脑海里都已经深深地印下了这感人肺腑的一幕:他毅然挺立在暗堡之下,双眼望着火舌喷出的地方,喷射出仇恨的火花。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作为支架,伴随着一声“为了新中国,前进!”,以自己年仅19岁的生命开辟了战友们的前进之路。


“为了新中国,前进!”这就是董存瑞“19岁生命”的含义。


19岁,是充满幻想的岁月,是充满渴求的岁月,是充满青春的岁月,是充满阳光的岁月,是朝气蓬勃的岁月。而董存瑞却在生命最耀眼的那一刻选择了死亡。死是为了新的生的开始,他的19岁是为了以后有更多的19岁,其中包括12岁的我们。在这里,我要和所有12岁的同年龄们一起说:“您19岁以后的岁月让我们去创造!”

读《董存瑞》有感


历史是见证一个国家最好的证据,那里面包含着国家的荣辱兴衰,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象征,所以我们不可以遗忘它。带着满腔的热血我读完了董存瑞的故事。

1948年5月25日,进攻隆化县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的6连负责拔除敌人核心阵地——隆化中学。临出发前,身为爆破组组长、在比武中夺得“爆破元帅”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决心:“我就是死后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学的外壕里去,让大家踩着我们把隆化拿下来!”他带领战友接连炸毁了敌人3个炮楼5个地堡。打开隆化中学东北角的外围工事之后,敌人隐藏在围墙外干河道上桥形暗堡的机枪突然开火,部队遭受严重伤亡,突击受阻,而派去爆破的战友又一个个在中途倒下。面对敌碉堡的凶猛火力,董存瑞再次请战,在战友的掩护下冲到桥底。此时,他的左腿被敌人的机枪打断,暗堡的底部离干涸的河床还有段高度,河道两侧护堤陡滑,他两次安放的炸药因没有木托都滑了下来。此时,冲锋号已经吹响,拖延一分钟就会有更多的战友牺牲。董存瑞毅然用身体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索。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桥形暗堡被炸毁,红旗插进了隆化中学。董存瑞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为了人民能够更好的活着年轻的董存瑞牺牲了,可他爱国、为国的精神却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可是我曾经看到过一篇报道有位记者在西安市一些主要街道上随机采访了20多位市民。面对记者“今天是9月18日,您知道是什么日子吗”的提问,有不少市民都没有想到“九一八事变”。在和平门外环城公园里,一年轻人试探性地对记者说:“是中秋节吧?”在记者说出“九·一八事变”后,这位牛先生恍然大悟。在钟鼓楼广场,一年轻女子一脸茫然,考虑了好长时间才告诉记者,“好像是老人节”。记者问其是否知道“九一八事变”时,该女子方才想起近来电视里一直在播抗战题材的影片。这告诉了我们一些很严峻的问题。在国耻面前,居然有人用遗忘的方式来纪念它,这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可悲的事情。难道董存瑞的牺牲为的就是看到中国人的堕落吗?不,我相信不是的,他希望的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在此崛地而起!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这是中国人的耻辱,可是现在,就在我们的首都,再一次的出现了这样的字眼。在北京雅宝大厦中,明确写明国人禁止入内的话语,由于一名香港女商人坚持自己是“国人身份”,却被店员打昏。一个中国人居然会在中国的土地上受到一个中国人的侮辱,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啊?难道,商业的经营就可以丢弃民族的尊严吗?

爱国,不是两个字的问题,而是一个概念的问题这是一个深刻的道理,是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永远都不可以遗忘的东西!!!

董存瑞观后感600字


【第1篇】

看了《董存瑞》这部感人肺腑的电影,令我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腔对敌人的恨,一股对董存瑞的敬意,在我心里油然而生。

这部电影介绍了1945年,16岁的民兵董存瑞参加了八路军,他在激烈的战斗中逐渐锻炼成为一个机智勇敢的战士。在这期间,他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8年,在解放隆化的战役中,我军被敌人的暗堡所阻,董存瑞抱着炸药包冲到桥下,一时又找不到炸药支架,但就在这时冲锋的号角吹响了,许多战士倒在敌人的枪口下,伤亡惨重。这时董存瑞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为了不让更多的战友牺牲,他毅然用手托起炸药包,拉开了导火索。火光映衬着董存瑞那刚毅坚强的面孔,只见他拼尽全力地高喊着:“为了新中国前进!”一声巨响,敌人的暗堡被炸得粉碎,战斗取得了胜利,而董存瑞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年仅十九岁的宝贵生命。

我相信没有人愿意在十九岁就永远的睡去,但是董存瑞却能在这关键的时刻挺身而出,他这种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我,不由得使我潸然泪下。

看完这部电影,我不由得又想起了邓世昌、黄继光、方志敏、赵一曼、刘胡兰等人,他们都是优秀的中华儿女。他们在中华民族受侵略者侵略时,早已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英勇奋战.。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抛头颅、洒热血,使我们中华民族巍然的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是他们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乐章。他们奋勇杀敌、报效祖国的精神,怎么能不值得我们学习呢?我们幸福安逸的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如果我们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还不好好学习的话,又怎能对得起无数的革命烈士呢?正是他们这种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国争光!他们虽然牺牲了,但他们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他们的光辉永不朽。

【第2篇】

今天下午,我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了一部爱国电影———《董存瑞》,董存瑞不怕敌人、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不屈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教育。

影片讲述了年轻的董存瑞参加了八路军,我军在进攻隆化中学的战斗中遇到敌人的碉堡的阻击,那是一个桥形碉堡,敌人躲在碉堡里用机关 枪 疯狂地向外扫射,我军好几次冲锋都失败了。这时,董存瑞自告奋勇地去炸碉堡。他手拿炸药包,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匍匐前进,在战友的掩护下终于冲到桥底。此时他的左腿已经被子弹打中,他将炸药包两次放到碉堡的底下,可是都滑了下来,如果将炸药包放在地下,则不能将碉堡炸了,而炸药包又无法安装在上面。我军总攻的时间眼看就到了,在千钧一发之际,他没有多想,毅然决然地用一只手举起炸药包、点燃了导火索,高声喊道:“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前进!”只听“轰隆”一声巨响,火光冲天,碉堡被炸得粉碎。战士们看到自己的战友牺牲了,纷纷地跳出战壕,向敌人发起了最后的冲锋。他们个个以一当十,杀得敌人丢盔弃甲,溃败而逃。董存瑞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我军的胜利开辟了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看完这部影片,我被主人公董存瑞的爱国精神所深深地打动了。他不计个人安危,为了民族大义,为了祖国的解放,而壮烈地牺牲了。由此,我还想到了其它的一些革命先烈,如黄继光、邱少云等,是他们用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用生命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安宁的生活,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想到这里,我的耳边仿佛又回荡起那首升腾跌宕的《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他是无数的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认真地学习和认真工作,为建设我们的祖国尽一份力量,使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第3篇】

今天,我观看了一部红色经典电影,电影的名字叫《董存瑞》。这部电影讲的是:在战争的岁月里,日本侵略者仗着先进的武器横行霸道,老百姓苦不堪言。中国共产党在招兵时董存瑞才十八岁,他想当兵为老百姓报仇。可是教官说董存瑞的年龄太小了不够资格,所以不让董存瑞当兵,就在这时日本侵略者打进了村庄,共产党为了保护老百姓不惜一切上了战场没想到董存瑞也随着上了战场,队长为了保护他牺牲了。董存瑞很伤心找到了马班长求他让他成为一名正正的中国共产党,马班长答应了他的请求。

董存瑞在种种原因的困扰下,终于加入了区抗日小队,并在同年光荣的加入了八路军。在这个队伍中,董存瑞和他的伙伴都不满20岁,但却有着惊人的胆识和勇敢的魄力,在战斗中他屡次立功,让连长和队友们刮目相看。

1948年5月25日,进攻隆化县城的战斗打响了。董存瑞在在队友的掩护下冲到敌人的暗堡下——桥底。此时,他的左腿被敌人的机枪打断。敌人暗堡底部的河面已完全干涸,董存瑞便冲到干涸的河床上,拿着炸药包,寻找放置的地方。但是,他两次安放的炸药都因为没有木托支撑而滑了下来。此时,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董存瑞自己心里明白,如果自己拖延一分钟,将会有更多的战友牺牲他毅然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作支撑,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索。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桥形碉堡被炸毁。董存瑞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那时他年仅19岁

是什么令董存瑞能举起炸药包的呢?那就是董存瑞的一个个逝去的战友给了董存瑞无尽的力量,让董存瑞勇敢地举起了炸药包。多少像董存瑞这样的英雄人物为祖国壮烈的牺牲了啊!我现在也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了,我一定要珍惜那些革命烈士们为我们创造的学习环境。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辜负他们对我们的期望,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对社会有用的人。

董存瑞读后感600字


董存瑞读后感600字(一)

每当我问到新中国是怎样来的,大人们总会回答:新中国是共产党打下来的!没错,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谁又知道在这里面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特别是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感人故事。但最令我感动的是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帮助共产党与隆化小学汇合。

1948年,解放战争爆发了。当时,董存瑞任爆破组队长,亲身带领着解放军们炸碉堡。为了与隆化小学汇合,他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眼看着就要突破敌人的防线汇合了,却突然遭到一座隐蔽性的桥型暗堡的猛烈开火,虽然他们拼死破坏,这个堡垒还丝毫未伤,仍在抵抗,并且让许多战友丧命!二、四班轮番轰炸都没有成功;少数解放军刚冲了过去,还没找好支撑点就又被敌人用机枪扫杀;就算有人冲了过去,也找不到支撑点,因为桥型暗堡底部为拱形,无法支撑!现在必须有人勇敢的站出来,用身体支撑炸药炸掉堡垒,否则,几乎不可能取胜。。于是,一个大胆的念头在董存瑞的脑袋里一闪而过,他又站了起来,迎着炮火,他右手举着炸弹,拉响了炸弹,董存瑞在炮火掩护下边艰难地跑到桥堡边下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一声:“同志们,为了胜利,冲啊!”,随着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董存瑞壮烈牺牲。战友们悲愤交加,像中国这头沉睡了千年的雄狮突然醒觉,冲向敌人,“为董存瑞报仇!”敌人这一片叫声中消失了,董存瑞却也永远不在了。他牺牲时,年仅19岁……

19岁,一个花季少年的梦想将由此开始;19岁,一个正当迈入社会的第一步;19岁,学业才刚刚毕业,即将迎接新生活……董存瑞却为了共产党;为了新中国;为了人们能摆脱日军的爪牙;使人们在共产党的天下有着美好的生活,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祖国的安宁!在他心里,他可以舍弃一切,但就是不能舍弃党;不能舍弃革命事业;不能舍弃对党的忠诚!因为他觉得,党的力量高于一切!

为什么新中国的现在如此美好?那是因为有太多像董存瑞这样抛头颅撒热血,只为祖国繁荣富强,因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对信念的坚持,而生命的价值则在于奋斗过程中的奉献!

董存瑞读后感600字(二)

今天,我在邓老师作文班上阅读了《董存瑞的故事》这篇文章,读后我深深地受到了感动。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董存瑞所在的部队要把敌人的雕堡炸掉,可是因为敌人猛烈的炮火导致部队连续两次火暴破均未成功,但董存瑞这时却挺身而出,大胆冲上前把敌人的碉堡炸了,牺牲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董存瑞那时年仅19岁。

读完这篇课文,我深刻地领悟到了一种爱国之情,董存瑞竟然为了祖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种爱国之情是多么的伟大啊!

故事中的董存瑞之所以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为祖国做出巨大的贡献,那是因为他有一颗爱国之心。如果董存瑞不牺牲出自己的生命,不一心为国,怎能做出如此大的奉献呢?然而,董存瑞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大家去敬佩、去学习的。

由此,我想到了许许多多为祖国做出贡献的战士。如黄继光、邱少云、刘少奇、吉鸿昌、朱自清……可我又惭愧地想起了我在学校升国旗的时候是多么的马马虎虎,有时我看着国旗,态度一点都不严肃,手臂敬礼也毫无力气,有时我甚至还会用左手去升旗,去开玩笑,这是多么的不应该啊!简简单单的升旗仪式我都做不好,如何能为祖国效劳?

以后,我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次升旗仪式,一定要热爱祖国,永远忠于祖国,为祖国效劳,做出贡献!

董存瑞读后感600字(三)

今天,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了《董存瑞》这本书时,我心潮澎拜,情不自禁地感叹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逐渐繁荣富强起来,并实现了独立自主。而在这段令所有中国人都不能忘记的历史期间,也出现了许多抗日英雄的英勇背影,而董存瑞就是其中的一位英雄!

《董存瑞》这本书讲了年仅19岁的董存瑞在解放隆化的战役中领导战友们接连炸毁了4座炮楼、5座碉堡,这时,总攻冲锋号已吹响,突然他们发现迎面的桥身却是座经过伪装的暗堡,从里面扫射出来的子弹阻挡了前进的道路。为了减少战友们的伤亡,在找不到炸药支撑点的情况下,董存瑞在桥下高举炸药包并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顿时,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但董存瑞却光荣牺牲了,牺牲时,他才十九岁。

当我看完这本书时,感想万千。董存瑞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一条前进的道路,也为新中国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想想,就是有了成千上万个像董存瑞这样的革命英雄用他们的心血和生命才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才换来了我们现在幸福美满的生活。

现在我们每天都衣食无忧,生活在温暖的家庭中,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学习。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还会有现在美好、快乐的生活吗?每想到这里,我就想起了一首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一心救中国……”

同学们,正是有了共产党,才有了新中国,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安康的生活,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每一天的幸福生活,并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也为祖国的建设尽一份力,报效祖国!

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_读《董存瑞》有感450字


今天早晨爸爸给我读了一个故事,名字叫《董存瑞》。董存瑞叔叔那种为了早点成立新中国而不顾牺牲自己生命、舍己为公、热爱祖国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1948年5月18日董存瑞叔叔所在的解放军部队去攻打隆化,可是桥底下早就有了埋伏,敌人的碉堡非常牢固,董存瑞叔叔为了早点打垮碉堡,就用自己的身体做了支撑架,他为什么要用自己的身体做了支撑架呢?因为他知道如果不早点炸掉碉堡就会有更多的战友牺牲。他一手撑着炸药包另一手拉起导火索,他望着战友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最后他终于炸毁了敌人的碉堡。

董存瑞叔叔牺牲的时候才19岁,要是我们可能还在上学呢。爸爸告诉我,我们的国旗、红领巾,都是象董存瑞那样英雄们的鲜血染成的。这些英雄他们为了国家的抗战胜利,为了革命事业,为了自己的战友,勇敢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为国殉身,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虽然现在不再是战争年代了,可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也应该向这些英雄们学习,学习他们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遇到任何困难都不气馁,而是勇敢地坚持下去。我们会永远缅怀这些英雄的。

读《史记》后感600字


《史记》这本书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不敢说我真正的读过它,我只能说我浏览过这本书。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有130篇,记载了皇帝到汉武帝时期三千多年的历史,有着极高的实用价值。《史记》以客观的角度来记事,不虚美,不隐恶。是司马迁能写好这本书的关键。他敢于用笔写出汉武帝的迷信鬼神等缺点,是作为一位史官最可贵的精神。

司马迁受尽折磨,用了二十七年在狱中写出了《史记》。作为一个普通人,他承受了他人不能承受的痛苦;作为一个史官,他放下自己的情绪,他是一个正直的记录者;作为一个作家,他写出经久不衰的绝美好作。

《史记》不是只有实用价值,《史记》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一个个真实,生动,性格鲜明。比如:《刺客列传》中的荆轲和聂政,有着刺客的精神;《魏公子列传》中侯赢和朱亥,表露出市井人才的才智侠义;《陈涉世家》里陈胜和吴广,尽显起义英雄的豪情壮志,书中的帝王将相,市井之民写得活灵活现,看完之后回想一番,就像是电影一般的展现出来。

书中我最爱看《陈涉世家》,陈涉只是个种地的农民,但他不同于其它的壮丁,他的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唤醒了无数的英雄豪杰,他那种敢于打破陈规,不怕列强的精神让我佩服。书中司马迁也给予陈涉高度的赞扬,这是在史记中少见的片段。最后成为了皇帝的汉高祖刘邦也安置了三十户人家看守陈涉的坟墓,定时杀牲祭祀他。可见,无论在是谁的眼中,陈涉都是一个伟大的英雄。

《史记》是一本充满文学色彩的史书,它积聚着坐在一生的心血,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董存瑞读后感600字模板


读书可以升华我们的思想,充盈我们的知识。对于作者写的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往往是能让人深思的,在读完整本书后,写一篇读后感,加深理解。你知道读后感究竟如何写才能更好吗?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董存瑞读后感,感谢您的参阅。

董存瑞读后感(篇1)

最近,看了故事片《董存瑞》后,我感慨万千。

该片描述了一个倔强、顽皮的贫苦农民的孩子,在革命队伍的锻造中逐步走向成熟,成长为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过程,并成功塑造了他为了战斗的最后胜利,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形象。

与平时看惯了的那些打着“英雄”旗号,宣扬鼓吹暴力的影片相比,我觉得董存瑞是那样的真实,他的音容笑貌是那样的亲切感人,他仿佛就是自己身边的一个小兄弟。

其实,英雄的刻画有时并不需要极高的艺术技巧,他们也是人,平凡是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和感受。只是,由于他们本身所具有的崇高信仰与追求,使他们在特定的时刻,做出了常人难以达到的壮举。

我们每个人都喜欢英雄,渴望成为神话传说中英雄。于是,凡是以“英雄”为题的作品,无论质量好坏,总会得到一部分人的青睐,甚至盲目地去崇拜。

我不喜欢虚幻的东西,但现实生活中太多的虚幻让我不得不鼓起勇气面对。而孩子们呢?他们陶醉其中,有的竟忘了还有真实的生活,这难道不应该觉得可悲吗?

或许,喜欢看《董存瑞》这类影片的人越来越少,说明了时代的进步,但科技的发展能代替精神吗?象《董存瑞》这样,以英雄名字命名,并对某个时代产生极为重要影响的作品还会出现吗?我们期待着……

董存瑞读后感(篇2)

在我的眼里,共产党最大的敌人就是日本鬼子,其次便是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在和国民党的一次次的明争暗斗中,虽然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可是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许多革命烈士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董存瑞便是千千万万革命英雄的一个代表。

在一次红军与国民党的桥形暗堡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虽然红军奋起反抗,可是血肉之躯毕竟不是机枪碉堡的对手,许多战士纷纷倒在了血泊中。这时,董存瑞怒目圆睁,双眼进迸出愤怒的火花,他毅然自告奋勇地去炸碉堡。在手榴弹的掩护下迅速前进,可惜,他的脚中了弹,但他还是咬着牙,忍痛向碉堡爬去,他隐蔽在桥形暗堡下的枯河里,可这太光滑,周围也没有支架,董存瑞急得团团转。这时,嘹亮的冲锋号响起来了,战士们奋不顾身地进行冲锋,又有无数的战士永远地倒在了沙场,董存瑞义无反顾地把自己当支架,托起炸药包,犹如一个巨人屹立在那儿,他不仅仅托起了炸药包,还托起了队友的希望。“砰”一声巨响,碉堡已粉身碎骨,可董存瑞也已灰飞烟灭。

读了这个可歌可泣的故事,我不禁潸然泪下,他们为了祖国的利益而在沙场上浴血奋战,为了祖国的利益竟然舍身炸碉堡!要是我,也许会胆怯、临阵脱逃,而董存瑞却毫不畏惧,反倒勇往直前。正是这样铮铮铁骨的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我们的革命才一步步走向成功,才换来了如今安定的生活。他们用鲜血演绎出无穷无尽壮丽的诗篇!董存瑞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用热血奏响壮烈的凯歌,用青春谱写光辉的历程。烈士长存,丰碑永恒!

合上这本书,此刻的我已经心潮澎湃,热泪盈眶,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董存瑞读后感(篇3)

看了《董存瑞》这篇感人肺腑的电影,我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股对敌人的恨,一股对董存瑞的敬意,在我心里油然而生。

1945年,16岁的民兵董存瑞参加了八路军,他在激烈的战斗中逐渐锻炼成为一个机智勇敢的战士。在这期间,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8年,在解放隆化的战役中,我军被敌暗堡所阻,董存瑞叔叔抱着火药从到桥下,一时找不到炸药支架,便想用枪杆砸出一个洞,可还没来得及扳开石块,号角就响了起来,许多战士倒在敌人的枪口下,伤亡惨重。董存瑞叔叔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为了战友们的安全,毅然用手托炸药包,炸毁了敌人的暗堡,英勇地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观后,我不由得想起了邓世昌,黄继光等人,他们都是优秀的中华儿女。我们的国旗,我们的红领巾,都是他们的鲜血染成的。他们在中华受侵略者侵略时,为了国家的抗战胜利,为国殉身。我们今天虽然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但是,我们还是面对着一种挑战,这是科学的挑战,所以,我们要奋发图强,努力学习,时时刻刻迎接科技的挑战,使祖国成为科技大国。

我爱《董存瑞》这部电影,希望它激励更多人为国奋斗。

董存瑞读后感(篇4)

正处于美好青春的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年少情怀而畏畏缩缩,却勇敢地站了出来,默默地做了一个炸药包的支架。那时的他不再是一个16岁的,嘿嘿傻笑的少年了,他经历了各种磨难和挑战,成了一个19岁的血气方刚的青年。他并没有像大部分的孩子一样,轻松而又愉快地过完自己一生只有一次的、最美好的、稍纵即逝的年少青春。而是,因为心中拥有的一点年轻的冲动,一点热血的斗志,和对日军的愤恨,誓为国捐躯矢石间。在搜集资料的同时,我也发现了许多人对董存瑞当年是否真的死于炸碉堡而质疑,因为当时根本没有人看到他跑去炸碉堡,也有人说在当时的废墟下曾经找到了他的袜子……信则有不信则无。若是真的,还有人对此质疑,那董存瑞牺牲的岂不是悲催?若是假的,可我们都相信了,还拍了电影,纪念并赞颂了这位英雄,似乎显得有些可笑。可是,不管流言是否,放在现在,也许也不会有人像他当年一样愿意只是当个支架吧。英雄并不好当,不是所有像蜡笔小新一样做个姿势哈哈笑就是超人的。英雄也并不都是非同反响,有着特异功能的。英雄就在我们身边,也像我们一样呼吸着,生活着,微笑着,做着他们认为理所当然而我们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

总而言之,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更加让人的认定,“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句话也是有理的,历史上仅记载的就有不在少数都是年轻有为的,或是从少年之时就立下大志的。董存瑞就是其中一例,何尝不说他就是我们身边活生生的榜样之一呢?

董存瑞读后感(篇5)

暑假里的一天,爸爸和我从网上搜到了革命老电影《董存瑞》,一起完整地看了一遍。虽然是黑白的老电影,但是故事非常精彩、感人。

影片讲述了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一场重要战斗中,我们的爆破队长董存瑞用自己的身体作支架,托起包及时炸毁了敌人的最后一个桥式堡垒,为部队准时总进攻清除了障碍。

他的勇敢精神很让我敬佩,在死亡面前一点都不怕,最后为革命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我想就是因为有许多像董存瑞这样的人,我们的祖国才得以解放,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看看现在的我们,衣食无忧,在老师、家长的细心关爱下成长。虽然我们不会碰到董存瑞那样的艰难困苦,但我们也应该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贡献。现在我们既不用去炸碉堡,也不用我们献出生命,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学好本领,将来为祖国的强大作出贡献!这样才能对得起革命烈士们为中国解放所作的牺牲,才对得起那些为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付出生命的战士们。

从这部电影中,我觉得我们最应该学习的是董存瑞为祖国、为人民勇于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

《女巫读》后感600字


一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名字叫《女巫》。我可高兴了。

《女巫》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的罗尔德-达尔。他出生于英国威尔士的兰达夫。这本书曾三度获得爱伦-坡文学奖、世界奇幻文学大会奖。

《女巫》这本书很有趣。主要讲了姥姥告诉我英国的女巫很多,而且是全国最坏的女巫。然后又告诉我怎样识别女巫。有一次。我一不小心来到了女巫们开会的地方,结果被女巫们用86号配方慢性变鼠药变成了老鼠。最后我又把86号配方慢性变鼠药倒进了女巫们的饭碗里,让所有的女巫都变成了老鼠。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当我读到我碰见女巫时,我觉得也在害怕的发抖。当我读到我被女巫便成了老鼠时,我也觉得害怕、绝望。仿佛自己真的变成了老鼠似的。当我读到我打败了女巫时,我心里无比的激动和高兴,我真为小作者的成功感到高兴呢!

读了这本书,是我知道了世界上真的有女巫。我还知道了如何识别女巫:女巫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都戴着手套,只有睡觉时才不戴。女巫的鼻孔比较大,外面有一层粉红色。她的口水是蓝色的,和蓝墨水一样,都可以写字了。还有,女巫比较厉害,如果有一个小孩住在女巫的对面,女巫就会用大鼻孔把他\她闻出来。女巫闻小孩的味道就像狗屎的味道。还有,不要以为你洗澡洗干净了女巫就闻不出来你了。告诉你,你越干净,女巫闻出你来就越臭,如果你长时间不洗澡,你越脏,女巫就越难把你闻出来。

我建议大家都去读这本书。

董存瑞读后感600字11篇


每一个人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所感受,当我们开始阅读作品时,也是和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写读后感的方式来记录新的收获,如何在短时间内写出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董存瑞读后感,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董存瑞读后感【篇1】

今天我观看了电影《董存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董存瑞为了参加八路军,加入中国共产国,经历了重重的考验。八路军在进攻隆化中学的战斗中遇到敌人的碉堡的阻击,那是一个桥形碉堡。董存瑞自告奋勇地去炸碉堡,并在战友的掩护下终于冲到桥底。他将炸药包两次放到碉堡的底下,可是都滑了下来,如果将炸药包放在地下,又不能将碉堡炸了,而炸药包又无法安装在上面。这时总攻的时间眼看就到了,在千钧一发之际,他没有多想,毅然决然地用一只手举起炸药包、点燃了导火索,高声喊道:“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前进!”只听“轰隆”一声巨响,火光冲天,碉堡被炸得粉碎。终于我军在这次战斗中取得了胜利。

看完这部影片,我被董存瑞的爱国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他不计个人安危,为了民族大义,为了祖国的解放,而壮烈地牺牲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他是无数的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认真地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建设我们的祖国,使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董存瑞读后感【篇2】

这段时间,我满怀深情阅读了《董存瑞》这本书。他真实而又生动的描写出董存瑞在准备炸碉堡时,做出了牺牲自己,保护国家的选择,这一点令人敬佩。

当我读到董存瑞在准备炸碉堡的时候,因为找不到地方放炸药,所以他就选择了自己拿着炸药和敌人同归于尽的一段时,我不禁赞叹不已。他为了给自己已经牺牲的战友们报仇,为了不让还活着的战友牺牲,毅然放弃了生命。他拥有着舍身为国的光荣品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由此,我想到了英雄故乡的好少年——马自军。

马自军是“存瑞乡中”的一名同学,他从懂事起,听到的第一个故事就是“董存瑞挺身炸碉堡”。从此,他就非常崇拜董存瑞。有一天傍晚,他正在街上玩,突然看见一匹惊马,向正在街口玩耍的一个四岁小孩飞奔而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挺身而上,把小孩抱到了安全地带。孩子得救了,马自军被人们称为“英雄故乡的好少年”。他和董存瑞一样拥有舍生忘死的好品质。

董存瑞的英雄业绩,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我们也要向董存瑞学习这种舍身为国的高尚品质。

董存瑞读后感【篇3】

今天我看了革命电影《董存瑞》这让我记住了小英雄董存瑞。

今天我看了《董存瑞》这让我很伤感,十六岁的董存瑞,看见百姓受到欺辱,自己的土地让敌人任意践踏,心中愤愤不平,就想要是我能参军,去保卫自己的祖国那该多好啊!董存瑞就去找王平同志,他再三恳求,可是王平同志说:“你还不行,因为你的年龄,和你的思想。”一次敌人来扫荡,王平同志带领部队去打仗,让群众撤,董存瑞,为了参军,参加了这场战争,后来他再三请求,终于参军了,第一次他上战场打仗,一人十发子弹,他浪费了九发,一个也没打中,回去后,连长让他们会报成果别人有的收获了日本人的东西,有的打中了许多敌人,只有它没有收获东西,也一个也没打中,连长批评了他说:“我们没有日本人那么富裕,所以我们不能浪费子弹。”后来他打了很多胜仗,一次他在桥上安装炸药包,可是不能固定,眼看许许多多的战士倒下,后来他做出了决定,他用手支撑着炸药包,和桥同归于尽了。

从这个电影,我感受到了,董存瑞的爱国精神,和永不放弃的精神,董存瑞是一个热爱自己祖国的人,他为了参加八路军在三向首长请示,也是一个永不放弃的军人。

董存瑞是一个为了祖国牺牲自己的人。

董存瑞读后感【篇4】

这本电影讲述了在杭日战争时期,董存瑞想加入红军,可是当时他才16岁,根本不可能入伍。之后,他终于凑齐了当兵所拥有的条件,加入了红军。在他人生中的第一场战争中,他打出了9发子弹,可一个鬼子都没有打死。自从这次之后,他的思想有所提高,战绩也很优异。但是,在一次战斗中,他光荣殉职了。

这本电影让我热泪盈眶,虽然董存瑞还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但他已经拥有着爱国的精神,比如说一开始他想参加红军,但领导不肯,结果,他就用死缠烂打的方式来赢得领导的信任。还有在最后,当一个国军碉堡阻挡着队伍前进时,他竟然舍身救其它人,自己顶着炸药包与敌人玉石俱焚,这使我大吃一惊。

我认为最精彩的一次也是在最后,当董存瑞举起炸药包时,战士们全都非常吃惊。过了一会儿,他犹豫地拉响导火线,嘴里喊着:“向新中国前进!”随后,只听“呯”一声,与敌人同归于尽。

大家想想,那么一个未满18岁的孩子,在思想上有着惊人的成熟,他为我们打开了胜利之门,可以说没有董存瑞就没有新中国。

到现在,我的脑海里还想着“为新中国前进!”这句话,因为这句话,展现了董存瑞这个英雄的美好品格和以前光荣牺牲的战士的信念。

董存瑞读后感【篇5】

当我读了《董存瑞的故事》这本书后,令我非常感动。故事讲了年仅19岁的董存瑞在解放隆化的战役中,和战友们连接炸毁敌人的碉堡群,这时,总攻冲锋号已经吹响。突然,他们发现迎面的桥身却是经过伪装的暗堡,从里面射出的子弹阻挡了解放军前进的道路。为了减少战友的伤亡,在找不到炸药支撑点的情况下,董存瑞在桥下高举炸药包,并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突然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碉堡被炸得粉碎。

看了这一幕,我千感万触,董存瑞为了让部队不断前进,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为了人民更好的生活,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像他这样的战士还有千千万万个,为了新中国的解放而牺牲的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今天能有这么幸福的生活全是那些先烈们为我们创造的,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回报祖国。

我还记得有首歌是这样唱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如果不是共产党抵抗日本帝国主义,恐怕我们现在还不知道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呢,更加不用说坐在这么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了,所以我们要格外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董存瑞的精神激励着我,伴我一路前进!

董存瑞读后感【篇6】

寒假期间,我读了《董存瑞》这本书,读完后我百感交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对董存瑞叔叔的敬意,在我心里油然而生。

董存瑞,河北怀来人。1945年,16岁的民兵董存瑞参加了八路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叔叔抱着火药冲到桥型碉堡下,放了两次炸药都滑了下来,还没找到用什么东西做支架,战斗的号角就响了起来,许多战士倒在敌人的枪口下,伤亡惨重。董存瑞叔叔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为了战友们的安全,毅然用手托起炸药包,炸毁了敌人的暗堡,英勇地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我军的胜利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我们应该向董存瑞叔叔学习,学习他的坚强、敢于牺牲的品质。他的事迹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他的名字一直铭刻在千千万万人们的心中。这时,我不由想起了刘胡兰、雷锋、邱少云等人,他们都是优秀的中华儿女。我们的国旗,我们的红领巾,都是他们的鲜血染成的。今天我们虽然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但是我们还面对着一种挑战,就是科学的挑战。所以,我们要发奋图强,努力学习,用知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董存瑞读后感【篇7】

影片《董存瑞》写的是解放战争时期,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动人事迹。在解放隆化战斗中,我军向敌军司令部-一隆化中学发起进攻。这时,从架在一条旱河桥上的暗堡里喷出了密网般的火舌,拦住了我军前进的道路。在这关键时刻,董存瑞抱起炸药包,在几个战友的掩护下,顺着炸弹后黑烟腾起的时机,滚到了桥下。他站在桥底仔细观察,把炸药包放在桥床上吧,炸不着,放在桥沿上,桥身一抹平,放不住炸药包,怎么办?这时,我军冲锋号声已经响了,喊杀声一阵接一阵。

刹那间,董存瑞站在桥底左手托住炸药包,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一在最后时刻,他使出全身的力气喊道: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刚喊完,只听见一声巨响,如天崩地裂一般,董存瑞用他宝贵的生命开辟了部队冲锋的道路。看完了电影,董存瑞为了新中国,冲啊!的喊声久久在我耳边回响,深深的打动着我。为了新中国,冲啊!这是一种高尚的爱国主义思想的表现。正是这种献身精神,使董存瑞毅然托起炸药包,用自己的身躯炸掉了敌人的碉堡;用自己年仅19岁的生命换来了人民美满幸福的生活。为了新中国,冲啊!这是响铮铮的语言,更是钢铁般的意志。

正是这种忠于党,忠于革命,忠于人民的高尚品质和坚强意志,使他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用血肉之躯开辟了新中国前进的道路。我们少先队员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我们要学习董存瑞的高尚品质,从小努力培养顽强、刻苦的学习精神,掌握科学知识,长大后,做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点评】这篇观后感首先描述了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经过,细节描写很突出,如滚、站、放等等。表现了董存瑞机智勇敢的品格。在部队冲锋的紧急关头,董存瑞在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的呼喊声中,用他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冲锋的道路。文章抓住了董存瑞这一闪光的口号,展现了他高尚的品格和坚强的意志,从而也表现了小作者高尚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丈章稍显不足之处是感的部分着墨不多。

董存瑞读后感【篇8】

“血染沙场气化虹,捐躯为国是英雄。”是啊,自古以来我们中国出了许许多多这样的人物,他们舍己为人的大无畏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敬佩。那时候我还不明白真正的英雄气概,所以我看了《董存瑞》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只要讲了在解放战争时期,董存瑞所在的部队在攻打的时候,发现了一处非常隐蔽的碉堡,要使战争胜利,就必须销毁这座碉堡。董存瑞自动请缨去完成这个任务,在前进的路途中,两名战士相继倒下了,董存瑞也负伤了。但董存瑞匍匐着向敌人的碉堡靠近,终于到了,但周围没有地方放炸药,董存瑞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冲锋号角响了,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看完这部影片,我热泪盈眶,为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董存瑞做出这样伟大的决定,这是常人所不能做到的。我们现在过的幸福生活是成千上万的革命者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我们也要学习董存瑞的精神,遇到困难不退缩,并努力去克服它。还要学会勇敢,因为那样便会收获快乐。

革命先烈们,我们永远怀念您们,永远学习您们。

董存瑞读后感【篇9】

这个暑假,我上网观看了一部爱国主义电影《董存瑞》,让我受益匪浅。怀着对敌人的满腔仇恨和对董存瑞的敬佩之情,我含着眼泪看完了这场电影,被董存瑞这种舍己为人和视死如归的精神所深深地感动了。

1945年,16岁的民兵董存瑞就参加了八路军,在激烈的战斗中逐渐锻炼成为一个机智勇敢的战士,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县的战役中,董存瑞带领战友接连炸毁了敌人3个炮楼和5个地堡,在打开隆化中学的外围后,敌人隐藏在外河桥形暗堡上的机枪突然开火,部队伤亡严重。眼看我军进攻受阻,董存瑞再次请战,抱着火药来到桥下,但一时找不到炸药支架,便想用枪杆砸出一个洞,可还没来得及扳开石块,冲锋的号角就吹响了,许多战士又倒在敌人的枪口下,董存瑞叔叔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为了战友们的生命,毅然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线,像一个钢铁巨人一样昂首挺胸,两眼炯炯有神,放射着战争必胜的光芒。只听一阵巨响,董存瑞和敌人一起同归于尽了,用19岁的年轻生命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开辟了一条前进的道路。

董存瑞真的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我想正是有了像董存瑞这样的革命先烈的为国捐躯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们要时刻纪念他们,牢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和平年代虽然不需要我们抛头颅和洒热血,但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才能保家护国,当祖国需要我们时,也要像董存瑞一样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董存瑞读后感【篇10】

今天,我观看了一部红色经典电影,电影的名字叫《董存瑞》。这部电影讲的是:在战争的岁月里,日本侵略者仗着先进的武器横行霸道,老百姓苦不堪言。中国共产党在招兵时董存瑞才十八岁,他想当兵为老百姓报仇。可是别人说董存瑞的年龄太小了不够格不让董存瑞当兵,就在这时日本侵略者打进了村庄,共产党为了保护老百姓不惜一切上了战场没想到董存瑞也随着上了战场,队长为了保护他牺牲了。董存瑞很伤心找到了马班长求他让他成为一名正正的中国共产党,马班长答应了他的请求就这样董存瑞从一个顽皮、任性的小孩子,到一名爱哭鼻子的小兵再到一名英勇无敌的爆破队长,在这期间他尽力了多少磨难才能走到爆破队长这个位子这很不容易。这还不算什么在他举起炸药包的那一刻才是振奋人心的时候,在那一刻看到这一幕的人都会被董存瑞的行动所感动,是什么令董存瑞能举起炸药包的呢?

那就是董存瑞的一个个逝去的战友给了董存瑞无尽的力量,让董存瑞勇敢地举起了炸药包。我很佩服董存瑞举起了炸药包的呢一刻!啊!多少像董存瑞这样的英雄人物为祖国壮烈的牺牲了啊!我现在也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了,我一定要珍惜那些革命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创造的学习环境。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辜负他们对我们的期望。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对社会有用的人。

董存瑞读后感【篇11】

“真感动人!”当我怀着激动心情把电影《董存瑞》看完时,不禁发出了来自内心的感慨。

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人们正在高兴地欢迎那些刚入伍的战士,而董存瑞却没有被选上,他并没有灰心,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动了领导,终于加入了革命队伍。看到这里,我思绪万千,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起了我以前的表现;那次,有一道数学难题,把我难住了,然而我没有去进一步思考,却把别人的答案抄在我的本子上。看到董存瑞哥哥的表现,我决心改掉毛病,做一位真正的好学生。

一次战斗中,董存瑞不顾班长的阻挠,主动地运用了计策,打败了敌人。回到营部,他和另一位战士误以为要受批评,便争着说自己错了,当他们知道要受表彰,便把功劳推给了对方。看到这里,我被革命战士这种见批评就上,见功劳就让的精神感到了。我决心以后,一定要向他们学习,作一个具有优秀品质的好学生。

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他为了战斗的胜利,毅然地托起了炸药包,在炸药包将要爆炸的最后一刻,他高呼了一声:“中国革命万岁!”看到了这里,我心里十分激动,从眼睛里立刻涌出一串泪珠,董存瑞是个多好的战士啊!他为了战斗的胜利,竟选择了牺牲自己,来换取胜利这条道路。这种精神多么高尚、多么伟大啊!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知道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它;我们更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因为它是用许多革命先辈的热血换来的。

《董存瑞的故事》读后感作文600字


全国著名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的故事,令我十分感动。
董存瑞舍身为国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激励着千百万人为革命英勇奋战。还有许许多多像董存瑞一样的革命烈士。他们有的面对敌人威胁,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有的为了夺取战斗胜利,不怕牺牲,勇于献身;有的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有的胸怀人民,把一切献给人民的事业。他们是中华儿女的优秀代表,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故事讲述了19岁的董存瑞在解放隆化的战役中和战友们,接连炸毁敌人的碉堡群。这时,总攻冲锋号已经吹响,突然他们发现迎面的桥身却是座经过伪装的暗堡,从里面扫射出来的子弹阻挡了解放军的前进道路。为了减少战友伤亡,在找不到炸药支撑点的情况下,董存瑞在桥下高举炸药包并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这喊声,震撼山河;这喊声,穿透硝烟。突然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年仅19岁的董存瑞光荣牺牲了!
他用自己的年轻的生命为后继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他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告白着对祖国、对人民的爱。他舍身炸碉堡的事迹传遍了中华大地,虽然他永远地离开了这片他热爱的土地,但他爱国的精神永远活在了世人的心中,他的英名永垂不朽。今天的我们生活在党的阳光下,身处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习,身着各色各样的美丽衣裳,享受五彩缤纷的生活,拥有温暖美丽的家园
如果没有共产党,这些还会有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每当听到这首激动人心的歌,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正是有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才有了今天美好的新中国,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有感 (700字)


我读了《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这个革命故事,让我深有感触。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炸毁了碉堡,解放了隆化。他那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董存瑞那种精神让我震撼。他当时只有19岁,却能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当我读到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出坚毅的光芒。这句话让我感觉到董存瑞好像是烈火里的战士。还有他喊得那句: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我从这句话深深的体会到了他那热爱祖国,舍生忘死,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如果没有那么多的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我们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吗?能吃得饱、穿得暖吗?我们放学回来,爸爸妈妈已经把晚餐都做好了。而战士们整天风餐露宿,有时还吃不饱。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呀!董存瑞虽然牺牲了,但他的血却换来了许许多多人民的生命,死得其所。他那视死如归、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与无私无畏的品质和性格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奋发进取、勇往直上。

没有先烈们的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当今的小康生活。忆起英雄,想起往昔,烈士们给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怎能不感慨满怀啊!昔日无数的烈士用爱凝聚成一首首颂歌,铸就了新时代新生活。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这幸福日子呢?

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儿童,绝不能忘记过去。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成为一名有用的人,来报效祖国。

唐元中心小学四年级:徐振宇

读后感《读《董存瑞》后感 6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董存瑞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