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人间失格读后感1000字

人间失格读后感1000字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_《人间失格》读后感1000字。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书有助于我们成长,而读中外经典名著对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就有很大的帮助。在我们认真读完一部中外经典名著后,总会在其中品出不一样的思想。那么,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将它记录下来也方便了我们以后随时也可以翻看。那么,现在你是否对写读后感而一筹莫展呢?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生而为人,我很抱歉_《人间失格》读后感1000字,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_人间失格读后感1000字:

首次读完《人间失格》,一股压抑和绝望萦绕新建,生而胆小,我不愿承认我和叶藏有不少共通之处。仔细想来,说到底,还是害怕别人的评价,害怕别人洞穿自己的内心,直到看到书的后封面,三岛由纪夫评价此书“从中看到了我的影子”才稍觉心安_大作家都认了,我又何苦遮掩呢?

对人类极度恐惧的叶藏,用“笑”来麻痹自己,麻痹世界,日复一日的训练,他的笑星技艺日渐炉火纯青,这是叶藏一声悲剧的起点,这个起点源于家庭的悲哀。在从小型走向一步一步的堕落过程里,叶藏从未关注过自己,我觉得他不是不想,而是无力与恐惧,童年时代的枷锁、面具罩在脸上,越陷越深。从“单纯的以求人类善意”到“无法自拔于其间”,把伪装从自愿戴到无法分割。多年的处事模式营造的“舒适环境”彻底成为了叶藏的烙印,眼看自己一步步走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而无能为力,堕落一步,更加厌恶自己一分,更加厌恶自己,又随自己堕落而去。如此循环,周而复始。

所谓“人间失格”,表面上看,是“于人间失格”,其实更重要的是“于自我失格”,一切的一切,源于自我的否定。对世界怀有戒心与恶意,也导致了叶藏常以恶念揣度人心,但“尽管我对人类满腹恐惧,但却怎么也没法对人类死心”,叶藏的救赎也同样令人唏嘘,令人触动。深陷泥潭中的他同样渴望“洗白”,渴望光明,渴望纯净,甚至在“恶意的人类中”还思考如何让他们幸福。百家笔记网m.simayi.net和良子的结婚,和妓女的欢爱,都是叶藏无助挣扎的反扑,他活得太累太累太累了,完全不知为何而活着,以至于把和妓女的欢爱视作“圣母玛利亚的光环”。对叶藏而言,和妓女之间的交往更单纯,更舒适,钱肉交易而已,没有那么多顾虑。和良子的结婚也给了叶藏莫大的安慰,我惊讶于叶藏这样的人,竟然会有结婚这么一个事实,纯真的良子成为叶藏唯一的寄托,不过我猜,或许此时的叶藏更加嫌弃自己。以一副肮脏的内心,去玷污一个如此善良的心灵_当然这些救赎最终均以失败告终,这或许是他本身气场的作用,吸引力法则,如是而已。

作为读者,似乎我们有权力站在书外一个道德至高点上去评价书中人物,不疼不痒。但我想,那些书评者的内心,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安,日常对自己的逃避对他人的取悦,对生命的失望一点一滴被抽丝剥茧出来,可怜的行为背后心存一个可恨的丑态。如果只是失望和压抑,我相信这不是太宰治写下《人间失格》的最终目的。把自己内心的阴暗面拉出来放在阳光和放大镜下,清晰可辨。

有人说:《人间失格》全篇都是呻吟病语,矫情且不知所云。

我由衷的羡慕他。只愿有感的人,悬崖勒马,即使往事不堪回首,未来也依然真实可期。

作者:高二1班 余云乔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延伸阅读

人间失格读后感1000字


人间失格读后感1000字:

在某个复习的夜晚,盼突然提起了这么一本书。现如今,我已经忘记了为何她会提起。但对这本书以及它的作者我早有耳闻。当天晚上,就迫不及待的开始阅读了。到现在,已经两遍了。

刚开始读的时候,读的很快,同时也读的很慢。快,是因为我能与文中的主人公叶藏共情,所以我很快活,就像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慢,是因为它字字诛心,字里行间无一处不透露着弥散着悲观情愫,所以举步维艰,边看边想。

对于现在的我而言,本书的最大意义在于从另一个人的角度出发,去发现自己,去剖析自己。我没有办法读懂叶藏后半段后女人之间的诸多故事,可能需要一场恋爱抑或是一段婚姻才能深刻的感知女人,但前述成年之前的经历描述多有启发的意义。

对刻意讨好别人的搞笑行为的模仿,时至今日也是我如何迅速进入到陌生群体的一种手段。若搞笑本身发自天性,那自然无可厚非,但其实质于我而言,却发自于担心冷场,担心无法融入集体,担心无法成为大家的一部分。人是群体性的动物,天生对于孤独有排斥感,但若是以天性指导行为模式与情感驱动,人和动物的区别又在哪里呢,真的仅仅只在与动物为延续后代而交配,而人类为了娱乐而做爱吗?在孩提时代大脑尚未发育完全,第二性征还未出现,性欲的原动力未尝蠢蠢欲动的时候。真的没有区别吗?

由这一点引申开去,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是不是一个不断的克制原始冲动的过程,克制所有方面的欲望,从而成为一个具有哲学意义上的人。在于思考,在于理性,在于克己。(这个关于欲望的话题,以后若有机会,拜读心理学相关书籍的时候,应当会深入研究,特别是禅宗贪、嗔、痴、慢、疑五毒心与西方天主教中傲慢、嫉妒、愤怒、懒惰、贪婪、淫欲和暴食这七宗罪。)

回到《人间》,叶藏在讨好他人这条人类逃避寂寞与冷场的道路上乐此不彼,但是却对父亲关于礼物想法的询问躲躲闪闪,他在怕什么吗?

我曾仔细的分析与研究过这种口是心非的心理状态,其症状与原理却简单的很_怕被拒绝。因为怕被拒绝,所以不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因为怕被拒绝,所以总是等着别人抛出橄榄枝,因为怕被拒绝,所以讨好别人。终究还是回到了那种令我恐惧的人格特质_讨好。

书里面有太多的细节,过度的展开无益于了解太宰治心中真正所要表达的。《人间》这本书的最大的特点在于给了世人展现了一个家境优渥、相貌俊朗、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如何由于性格的原因一步步划入无底深渊。每一个人都能在他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告诉自己,原来并不是见到的每一个人都光鲜亮丽,都自信满满,原来也有人与自己一样。问题总是存在于那个地方,太宰治把他们一件件讲了出来,但他没有来的及解决,也没有去解决的动力,最终让自己提前走入平静的良夜。有的时候,把自己的故事写出来,看一看,未尝不是一种解决的办法。大家都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简洁而美丽的方法等在一切问题的最后,但一定要给自己留下后悔的机会。比如饿肚子?太饿了就吃点东西吧,哈哈哈!

人间失格读后感500字


人间失格读后感500字:

《人间失格》作为太宰治自杀前的最后一部小说,实在太压抑,负能量太多,然而,他却能带给我们对社会的思考。

对于一个五次自杀,四次殉情的人来说,死亡变成了一生的追求。看之前,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会在开篇写到我的一生充斥着耻辱,也不知他为什么会说生而为人,对不起。直到考完全篇,才懂,这与他的性格和家庭有关。

他的父亲是众议院中的一员,作为家中的第六个儿子,缺乏父爱与母爱,从现在乳母的照顾下长大,而又因早熟,所以,会在生日时讨好父亲,要求父亲买狮子玩具而不是他最喜爱的书,从那时起,就注定他的生活会走上与一般人不同的道路。在家讨好父亲,在学校讨好同学,用一切手段,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逗笑他们。高中就和女人,烟,酒混在一起,直至自杀,都是和女人一起。他的一生,太痛苦。这种边缘人的形象得不到世人的认可与理解,虽然整篇文章是以叶藏的口吻写的,但我知道他是以自己为原型。

在我看来,作家,画家的内心都隐藏着常人无法理解的悲痛,他们追求的东西太过疯狂,就如高更,为了绘画,宁可抛弃一切。

最后让我迷惑的是,文中叶藏和掘子互说反义词,透露出太多需要思考的问题,还有,良人最后怎么样了?

《人间失格》读后感300字


人间失格终于看完了,没想到这么快就看完了,心里确实有很多想法要说。

这是我第一次完整看完小说吧!

以前学生时代确实不喜欢那些所谓的文学名著,感觉非常地没劲,吸引不了我。所以,印象中好像一次也没看过小说。特别对于现在的手机时代,用纸质书看小说应该更难,而我确实看完了。

这次让我自己也有点惊讶,但是确实非常开心。

我不喜欢这部小说。

我觉得小说内容非常地颓废,那些感受我都有过,我觉得非常地丧,主角态度非常地消极,我非常地不喜欢他,特别是喝酒这事,酗酒是我所无法接受的。

另外,就是整个文章好像没有什么写作技巧,写作水平,感觉都是在记录,像是写日记一样的记录,用词也普通。

我承认以上都是我的真实想法。

我渴望做个俗人——《人间失格》读后感1500字


我渴望做个俗人——《人间失格》读后感1500字:

《人间失格》是躺在书架里好久的一本书,翻了几页,深感压抑,便再没有读起。直到前几天学弟说他在读,又恰好成立读书小组,便又和这书重逢。

坦白说,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是在看叶藏的故事,而更像在回顾和剖析过去的我。这一过程是痛苦而艰难的,却也是刺激而痛快的。以至于在读的过程中,我一直都在问自己: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过去?假若你也曾有过一段晦涩孤寂的时光的话。

叶藏从小生活在一个古板的旧式乡下家族,“大家都板着面孔吃饭,就俨然成了一种仪式。全家老小,一日三餐,在规定的时间内聚集到阴暗的屋子里,井然有序地摆好饭菜,即便没有食欲,也得低着头,一声不吭地嚼着饭粒”,如此压抑的气氛导致他对用餐时刻充满了恐惧。而那时的他,还只是个小孩子。一直在想是什么让小叶藏如此敏感,对与人交往充满了恐惧和渴望?也许是因为生来就体弱多病,天生的性格阴郁,以及少与人接触,让他只画地为牢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人之初,性本善,他从书本中学到的绝对的善恶是非中为自己戴了枷锁。当他看到世间与他所想并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时,(例如当他看到大人们若无其事的虚伪做作时),他的价值观开始动摇,他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正常的。他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芸芸众生,一方面以高尚的道德要求鄙视人间,一方面又害怕自己不正常,渴望融入人间。他的潜意识里希望自己变成一个俗人。而不是活的如此挣扎而痛苦。颇有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负,可这只不过是他自以为的。

如果用一个词去评价叶藏的话,那就是“混沌”。如叶藏一样的人的共同点是:敏感多疑,玻璃心,害怕受伤,极度恐惧人际关系以至于处理时战战兢兢,自我认同感低。然而,在面对与自己价值观全然不同的人间,有的人选择了极端对抗,可想而知撞得头破血流;而叶藏选择了伪装自己,讨好别人,努力做一个能够融入人间的正常人。而正是这种伪装和偏执,让他始终游离于人间之外,且日日挣扎灵魂难以救赎。苏格拉底说,要认识你自己,这真的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课题。而叶藏,很可悲,他无法认识自己,也无法客观的认识世界。他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不知道自己饿不饿,他的一切都依附于别人的喜欢,别人的要求。可怜,可悲,可叹。

可我也曾有过那样一段艰难的时光。只不过我选择的是对抗,固执己见。现在看来,大概年少时多一些坎坷和碰撞,未必是坏事。若不残酷,哪得顿悟。若是像叶藏一样不断地伪装和逞强,终有一天会不堪负累。许是和叶藏有过相似的经历或者说心路历程,读书笔记所以阅读手记的过程中我十分理解他,但我却不能同情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大概就是这样的感觉。叶藏只把自己拘禁在一个小圈子里,他的所有痛苦挣扎都是真实的,痛彻的。可是,在外人看来那就是一种不知所云的矫情,甚至当你走过那一段路再回望的时候,也会骂自己一句傻比啊我当时都在想些什么。可我也明白走出来有多么不容易,那是一段多么黑暗无助的时光。

我很遗憾,叶藏没有和这个世界和解。叶藏最后感慨他失去作人的资格,是他在做出了那么多努力之后发现,他终究还是无法做一个正常人,他的灵魂依然无法得到救赎。更可悲的是,这些并非是别人的过错,而是他自己。是他的灵魂出了问题,难以修补。这无疑是最绝望的事情。就好像一个完美主义者看到自己忽然残缺的身体,难以挽回的那种悲恸。他再也没有勇气,也找不到办法去融入人间了。

而我,以一个曾经的病友,现在的胜利者的姿态,不能去尽更大善意的理解和心疼叶藏,多了些许漠然,这也是我的悲哀。可我也庆幸,有时的漠然也是我性格的一部分,我坦然接受它,并不以它为耻。毕竟,我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俗人啊。

愿所有迷茫的人,坚定的做自己,都能够与这个世界和解。快乐的生活。作者:张烫烫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生而为人,我很抱歉_《人间失格》读后感10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人间失格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