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一辈子陪伴读后感300字

一辈子陪伴读后感300字

一辈子学做老师_《语文教学谈艺录》读后感。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就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中外经典书籍。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后感。那么,在你看完那些中外经典名著后有没有收获一些人生哲理?在这里,你不妨读读一辈子学做老师_《语文教学谈艺录》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辈子学做老师_《语文教学谈艺录》读后感:

冯友兰先生在《人生的境界》中提到:“人们在做相同的事的时候,由于各人觉解的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这个不同的意义决定了各人人生境界的等级。”一名语文教师对语文境界的理解程度,也决定了这个教师的发展等级。

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谈艺录》读完,觉得亲和力十足,在于老师的娓娓道来中尽显她的慧心和钻研!

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书中“和学生问题的碰撞”这块内容。

原来的我,总是要求教到哪一课就把那一课教透,把自认为是问题的部分分析透彻了,最终必定以没问题收场。学生似乎也看出我的这个“掌控”意识强烈,也就点头附和着。

再后来的我,课改开始了,我也与时俱进了一把,在预习这部分内容中加上了一项“提出问题”,学生们倒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还真是我没想到的,碰到这情况我的处理方式是拿出来让同学们讨论解决,或者我最后给个我的见解。形式仍是最终以“没问题”结束。

记得上学期上《松鼠》这一课时,到了“提出问题”这一环节,当我们都在感叹作者把小松鼠描写得是如何的可爱、聪明,有个学生举手问道:“通过这位作者对松鼠的描写,感受到作者应是很喜欢松鼠的,但为什么结尾处写到‘他们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呢?”

当时的我心里“咯噔”一下,对啊,为什么呢?我如何对答呢?我需要些时间,于是我让学生讨论起来,但肯定的是这一定是个好问题!

学生们讨论的还真热闹,谈到了“这是败笔”“这的确血腥了些”“谁会把自己喜爱的动物吃了,杀了呢?”

我当时就想一定要给个结论给学生,不然这课不成功。我把自己的理解告诉给学生:“从文章体裁看,这是篇说明文,所以作者是从客观上给读者以全面的认知才加上这句话的,说明了松鼠的其他用途。”

说完,下课了,学生似懂非懂的看着我,我仓皇而逃……

事后,我查阅了各个资料,原文,我才发现这是编者改加的一句话,作者自己根本没有这句话的。我惋惜我的独断,我惭愧我的教法。虽后来又和学生解释了一遍,但总感到遗憾越来大,时间的推移,历史的重演,自己不断的问自己“语文课堂究竟是怎样的呢?”

当看到于老师说:“在语言交流、思想碰撞中获得求知的欢乐。”“语言交流,思想碰撞,问题探讨就不浮在教材的表层,而是有一定的深度、一定的拓展,学生从中体会到求知的欢乐。”想着之前的我,面红耳赤,多少次火花被我随意的掐灭了?多少次问题的提升被我刻意的拗断了?学生的求知欢乐又是多少次让我消灭了?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与反省中……

改进是必须的!

于漪老师真情告白“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我阅读完后:于老师“学做教师”中关键的一环就是“回顾与反思”。细细读来,感觉于老师的“回顾与反思”也是不断精进的,似乎有这样三个层面:

①于老师用“教后”记录下自己教学上的点点滴滴,逐步清晰教学中的是非得失;②于老师不断地用“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在“比”与“量”的过程中,找自己的不足,学别人的长处;③于老师在学理层面上,积极表达、提炼,那么多年的不停追问,学习与反思,最后让于老师有了创造性的突破,实现自身学术理论上的一次重要跨越,奠定了于老师独特的语文教学理论体系。

第一,于老师的“教前”“教后”。课前孜孜不倦地钻研教材,虚心学习和借鉴别人创造的有益经验十分重要,而及时并持之以恒地总结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也至为重要。课有时上得很‘顺’,学生全程关注,或神采飞扬,课堂气氛和谐活跃,自己也心情舒畅;有时课上‘毛’了,疙疙瘩瘩,学生或无精打采,或迷惑不解,课堂气氛呆滞,自己也惘然若有所失。为何会出现迥然不同的情况?其中必有原因,那就需要坐下来认真地静思回味,寻求答案。对语文教学的正确认识,许多是来之于语文教学实践。于是,有了“教后”,课后不断地记录下教学实践的种种情况,积累资料,提炼上升到理性认识,再放到教学实践中去检验,正确的,坚持;错误的,修正,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片面性,增强自觉意识。

第二,于老师的“两把尺子”。于老师引用罗曼?罗兰的话:这累累的创伤就标志着你生命前进了一步。于老师说:“我确实是累累创伤,我随便打开自己的文章、教案,可以讲出很多不足和缺陷,但正是这些缺陷、不足,激励我向前奔跑”。

于老师说:人生活在社会中,总是要比的,可是比什么,和谁比,我觉得其中非常有讲究。我这一辈子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

于老师就是在这种“比”和“量”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于老师说:“我横比竖比,量别人量自己,越比越觉得自己有向前奔跑的动力”。

第三,为了从学理的层面,也就是从语文和语文学科的性质这个基点上说清楚教文育人这一观念的科学性、合理性。“于老师进一步跳出自己看自己,跳出语文看语文,跳出教育看教育。这种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反思_批判精神,是后续教育行动的内在动力,又是后续教育研究的人文火种”。积极表达,将自己已有的思考、智慧整理出来。这是一个无休止地自觉地向自我挑战的开始。

于老师曾经给贵州偏远山区一位中学语文教研员写过一封长篇复信,被认为是一篇美文,信的结尾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当了一辈子教师,教了一辈子语文,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我深深地体会到‘永不满足’是必须遵循的信条”。

“永不满足”,这个坚定的信念让于老师不断地“向外,拓展世界;向内,发现内心”。我一定也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用行动来诠释语文教师字典里没有一个“够”字。(感谢进才北校张丽老师供稿)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小编推荐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读后感800字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读后感800字:

最近读了樊登老师出版的《读书是一辈子的事》,书里收录的一些书籍以前就听过,所以拿到这本书感到既熟悉又亲切。而书中的内容又不尽相同,所以,书是常读常新。而文字较于声音,更容易让人走心,引起思考。

在这些书中,我首先学到的是“幸福”:《幸福的方法》一书,沙哈尔教授给我们介绍了幸福的四种价值观:一是“我现在幸福,未来不幸”的及时行乐型;二是“我现在不幸,未来可能也不幸”的无助型;三是“我现在不幸,未来幸福”的忍辱负重型;而我们应该拥有的是第四种价值观“我现在幸福,未来也幸福”。

“如果现在、此刻感受不到当下的快乐,心里总在怀念过去或憧憬未来,这一刻就变成了痛苦的忍耐。”读到这句话时,我恍然大悟,平时感觉到不到幸福,原来是我没有用心细细地体会幸福。换种心情,开心地享受努力的过程,才是幸福的方法;做事专注于当下,这就是幸福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可以像肌肉一样进行锻炼的。

《少即是多》一书告诉我们:幸福不是物质上的加法,而是精神上的充盈。其中提到“追求生活中的小确幸”,就是小小的确定的幸福。是啊,跟大幸福相比,小确幸更容易实现,而带给我们的精神上的愉悦也更多。比如:上完课,在办公室用漂亮的玻璃杯泡一杯花茶,看那美丽的花瓣在水中晕开;或者给那些花花草草浇浇水、剪剪枝叶;又或者周末做上几个小菜,看家人吃得津津有味;还可以去菜市场买菜时顺便带束花......就像最近樊登讲的《一平方米的静心》一书中提到的:在繁杂的工作间隙,冲一杯咖啡,感受杯子传递来的温度。

这一点点的小确幸,可以缓解疲劳与情绪,而这一点一点是小确幸相加,不就是大大的幸福吗?

第二篇章“了解未来”中有很多适合与孩子共读。比如《人工智能时代》这本书,孩子喜欢听App上的讲读,他侧重介绍智能时代人们生活的改变,生动形象,让孩子充满了好奇的向往。而《读书是一辈子的事》则更能引起我们的反思:人工智能发展迅速,我们的教育应该如何改变才能适应这个时代?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虽然是对19本书提纲挈领的浓缩,但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窗,让我们了解到:原来还有这样的书可以读。让我们的阅读视角不再局限于教育和人文,也许这时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看教育。作者:乔彦敏

《王泽山院士与北化》读后感:一辈子干好一件事情


《王泽山院士与北化》读后感:一辈子干好一件事情

年过八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泽山以他60多年来专注研究火炸药的精神,创新发展了火炸药的理论技术,突破多项火炸药的瓶颈技术,并将多项技术运用到武器装备的研制与生产中,为我国火炸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1月8这位火炸药行业的“火药王”终于站在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他颁发了获奖证书,这一殊荣是对他的多年坚持做的一件事的回报,也是为激励我们火炸药行业中青年科技人员奋步前行而点亮的指明灯。

学习王泽山院士就是学习他紧跟时代,坚持学习,学以致用的治学态度。王院士以不做亡国奴的志向选择了哈军工陆军学院的火炸药专业。至此与火炸药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学习专业的同时他坚持学习了计算机技术和诺模图设计原理,并利用这些技术创新发展了火药及其装药的“解析设计”“表解设计”等理论,使原本复杂的问题变得清晰简单。作为从事科研技术的我们,更应该结合项目需求和武器装备现代化的需要,拓宽视野,多坚持学习自身专业外的知识,跳出专业圈以高瞻远瞩的思维解决多学科交叉的科研试制问题。

学习王泽山院士,就是学习他对待研究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王院士时常教导参研人员:做研究首先要有科学精神,要敢于超越和精益求精;对待科研要有科学态度即在科研上不使巧劲,不追求短平快,而是要坚持,遇到困难不动摇;研究的过程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即追求本质,善于在众多方面的因素中,找到事物的核心。反观我们自己,有时为了省事,走捷径,致使产品质量稳定性差。因此我们应该学习王院士他对待科学的认真、执着和固执,对承担的项目用“为什么”、“怎么做”、“能否有更好的方法”的科学方法去解决问题,提升能力。

学习王泽山院士就是学习他一生只做好一件事的科研专注精神。王院士60年如一日奔波在火炸药企业、学校、靶试基地中,60年一直专注解决火炸药理论,科研和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获得多项国家级奖励。一生只做好一件事,这个“好”得需要多少知识储备,读书笔记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个旅途颠簸。我们火炸药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以“做好”为目的,完成好自己承担的所有工作。只有“做好”才能有效应用,只有“做好”武器才能发挥重要作用,才能捍卫祖国的领土,才能发挥一个火炸药技术人员的使命。

总之,王泽山院士是我们火炸药行业的骄傲,是我们终身学习的榜样。我们科研工作都应该以王院士“一辈子干好一件事”为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为火炸药行业忠诚奉献,多做贡献。作者:路晓娟

一辈子干好一件事——读《王泽山院士与北化》有感1000字


一辈子干好一件事——读《王泽山院士与北化》有感1000字:

王泽山院士作为我国含能材料领域的杰出专家,一直致力于火炮发射药的研究,他凭着“一辈子干好一件事”的执着精神和坚韧毅力,以国家需要为研究方向,默默奋斗了一辈子,为我国火炸药事业的发展开创了新纪元。作为兵器一分子、作为火药工艺技术领域的科技带头人,系统学习了《王泽山院士与北化》一书,使我更进一步认识了王泽山院士,使我明白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的担当和责任,王泽山院士是我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学习王泽山院士,就是学习他60年如一日只做一件事的科学精神。王泽山院士是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60余年专注于火炸药的研究,从教室、实验室到工厂、到试验场,始终坚定如一,在远射程与模块发射装药技术等领域获得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让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技术超越国际先进水平、重焕荣光。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王泽山院士的“秘诀”,就是用“科学”指导科研工作。他说“科学概括为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是除了为国担当的高度责任感,在执行任务时还要敢于超越、精益求精;科学态度就是科研上不使巧劲,不追求短平快的项目,还要能坚持,遇到困难绝不动摇;关于科学方法,他说,自己的选题原则是“客观需要、国际前沿、有能力解决”。作为兵器科技带头人,在专业技术领域科技创新过程中要始终有科学精神,保持科学态度,坚持科学方法,遇到问题多问为什么、在此基础上上升到“怎么办”的层次,为先进武器装备提供强有力的动力能源,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造属于我们的“中国力量”。

学习王泽山院士,就是学习他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在火炸药的科研道路上,他锲而不舍攻克了一道道难关,向一个个新的科技高峰攀登。在王泽山院士的带领下,首创了火炸药资源化系列再利用技术,为消除废弃含能材料公害提供了技术支撑,开创了火炸药领域军民融合的先河;攻克了“远程、低过载、等模块”,使我国火炮射程提高20%以上,等等。读书笔记这些成果是他科研上很拼命、生活上很将就、以及怕麻烦的人生态度所决定的。认识王泽山院士时,我还是华东工学院的一名本科生,他的办公室就在我们勤工俭学的实验楼上,生活基本上就是牛奶、面包、方便食品,忙起来,不吃饭、不睡觉的事经常发生,就像书上描述的一样。他就像一个辛勤耕耘的老黄牛,把自己一生的心血和智慧无私地全部奉献给了军工事业。王泽山院士这种人生态度是我们一生学习的楷模。

王泽山院士为北化、集团、国家带来了无尽的科技和精神财富,为我们树立了科技工作者的榜样,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王泽山院士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扬人民兵工的优良传统,为实现兵器工业建成世界一流防务集团做出更大、更新的贡献。作者:赵芦奎

《魏书生谈语文教学》读后感1500字


《魏书生谈语文教学》一书是魏老师几十年教育教学经验集粹,是魏老师内心情感的真实袒露。 他讲述了他的人生观,育人观和教学观。

1

一、魏老师的人生观

魏书生的人生观是积极的,向上的,是充满理想与热情的。他在《人生的价值:多做实实在在的事》中说道:人啊!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努力地一件接一件地为人民、为国家做实实在在的事情吧!做的事情越多,人生价值就越大。不要过多关注报酬。报酬越少,吃得越清淡,穿得越简朴,你的人生价值就越大。临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你就能自豪而幸福地宣布:我吃穿比平均值少二分之一,而做的实事比平均值多一点。这种思想境界是多么得高,我想正是因为魏书生拥有如此高境界的人生追求,才能获得如此的成就与威望。又如在《钻研比的学问》中说道:显然目的不同,比的方法也不同。这些年我注意采用一些积极的比的方法。机遇和差的比。干劲要和足的比。待遇和低的比。生活和过去比。道德和高尚的比。将来和强的比。目前和接近的比。需要和入党时比。除了这些内容充分体现出魏书生老师高尚的人生追求之外,还在人生观这一章节中教育读者要学会尊重别人,善于与人合作,取长补短。尤其是《勤耕不辍,积少成多》和《持之以恒,坚持写日记》这两篇文章给我的启发最重要,很多论文和成果都可以从平时的点滴积累中积少成多,有无到有的,从魏书生老师的经验做法中,我深深领悟到了这一点。

2

二、魏老师的育人观

魏老师主张育人于讲读课中。魏老师告诉我们,教学中要发挥每篇课文的感人力量,注意摸到作者感情的脉搏,教师情真意切地教,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去扶植正确的思想感情,只要每篇课文都这样做,学生怎能不产生心理位移呢?

语文教师不应像食品厂的推销员,把食品卖出去就算完成任务。语文老师应像保育员,考虑孩子的胃口、体制的需要、性格心理的接受能力为己任。讲读课上育人,必须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尽可能使用感染熏陶的方法,使学生因情而明理,认真汲取每篇课文中的营养,使自己成为精神上、人格上的强者。

魏老师还提倡育人于日记写作中。魏老师把写日记比作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提倡老师留日记题目,进行日记指导。写《两个我》使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理智地调动头脑中的正义之师,去战胜把自己拖向泥潭的错误思想。写《只有助人,才能有乐》、《为别人吃亏是福》等帮助学生养成尊重人、理解人、原谅人、帮助人的品质。写《妈妈笑了》、《替妈妈分忧解愁》、《我为妈妈做了什么》,培养学生从心灵深处爱自己的母亲。

引导学生通过写日记分析自己、分析他人、分析社会,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为养成学生写日记的习惯,动脑筋想办法,班中五名同学比较懒,经常不写,或写二三百字应付一下。怎么办,请这五名同学想办法,选出懒病治疗小组的组长,检查,看写了没有,写够了没有。没有写,或写得篇幅不够,组长让他们当天补上,还要写一份说明书。

3

三、魏老师的教学观

魏书生老师一年在学校上课的时间很少,但是学生的成绩却出奇得好;魏书生从来不改学生的作文,可学生的写作水平却很高。原因是魏书生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书中写有《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十法》,从导语到教师的语速、动作、语言都有着自己深刻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魏书生老师注重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的自学,他说掌握方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一篇文章、一本书、到一门学科,他都钻研了有效的自学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凭自己的能力学会知识,同时还在学习的过程之中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写作的能力。除此之外,他还积极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充实视野。在评价方式上,魏书生老师大多采用自留作业,互批作业,自己当自己的考官的自主评价方式,这些大胆的放手措施,有力地实现了对学生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各项实践能力都增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授人以鱼一餐之需,教人以渔,终生受益。学生能遇到做魏老师,很幸福,很幸运。

看完这本书,我深深地被魏书生老师的人格魅力折服了,他的成就来源于自己的爱与钻,我想每个热衷于自己事业的人,只要肯像魏书生一样钻的话,都会有一番作为的。让我们以他为楷模辛勤耕耘于三尺讲台。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一辈子学做老师_《语文教学谈艺录》读后感”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一辈子陪伴读后感3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